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圆锥圆柱二级齿轮减速器装配图 零件图 说明书CAD图纸 介绍书

圆锥圆柱二级齿轮减速器装配图 零件图 说明书CAD图纸 介绍书

圆锥圆柱二级齿轮减速器装配图 零件图 说明书CAD图纸 介绍书
圆锥圆柱二级齿轮减速器装配图 零件图 说明书CAD图纸 介绍书

题目:设计输送运输机的驱动装置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1、通过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综合运用机械设计课程和其它有关选修课程的理论和生产实际知识去

分析和解决机械设计问题,并使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地巩固、深化和发展。

2、学习机械设计的一般方法。通过设计培养正确的设计思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行机械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如计算、绘图、查阅设计资料和手册,熟悉标准和规范。

二、已知条件

(一)圆锥圆柱齿轮减速器

(二)工作机转矩:,不计工作机效率损失。螺旋轴转速:85r/min。

(三)动力来源:电压为380V的三相交流电源;电动机输出功率P=。

(四)工作情况:三班制;每班工作8小时,五年,每年三十天,螺旋输送机效率为。

(五)工作环境:室内。

三、工作要求

1、画减速器装配图一张(A1图纸);

2、对传动系统进行结构分析、运动分析并确定电动机型号、工作能力分析;

3、对传动系统进行精度分析,合理确定并标注配合与公差;

4、设计说明书一份。

四、参考资料

1、《机械设计》杨恩霞主编哈尔滨工程大学生出版社出版

2、《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宋宝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3、《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唐增宝何永然刘安俊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

4、《画图几何及机械制图》(第五版)朱冬梅主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

目录

一、减速器结构分析

(一)传动系统的作用

(二)传动方案的特点

(三)电机和工作机的安装位置

二、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

(一)电动机的选择

(二)传动比的设计

(三)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

(四)初算轴的直径

(五)联轴器的选择

(六)齿轮的设计与校核

(七)轴的结构设计与校核

(八)轴承的校核

三、装配图设计

(一)装配图的作用

(二)减速器装配图的绘制

四、零件图设计

(一)零件图的作用

(二)零件图的内容及绘制

五、设计小结

一、减速器结构分析

分析传动系统的工作情况

1、传动系统的作用:

作用:介于机械中原动机与工作机之间,主要将原动机的运动和动力传给工作机,在此起减速作用,并协调二者的转速和转矩。

2、传动方案的特点:

特点:结构简单、效率高、容易制造、使用寿命长、维护方便。锥齿轮传动,当其尺寸太大时,加工困难,因此应将其布置在高速成级,并联限制其传动比,以控制其结构尺寸。

3、电机和工作机的安装位置:

电机安装在远离高速轴齿轮的一端;

工作机安装在远离低速轴齿轮的一端。

二、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

(一)、选择电动机

1、选择电动机系列

按工作要求及工作条件,选用三相异步电动机,封闭式扇式结构,即:电压为380V Y 系列的三相交流电源电动机。

2、电动机容量

电动机输出功率

工作机功率工作机主动轴功率:w 1.770 1.392 2.464w P FV K ==?=传动装置的总效率:24a 12345ηηηηηη=????

(式中1η、2η、3η、4η、5η分别为联轴器、滚动轴承、原锥齿轮传动、圆柱齿轮传动和卷筒的传动

效率。)取1η=(联轴器),2η=(滚动轴承),3η=(齿轮精度为8级,不包括轴承效率),4η=(齿

轮精度为8级,不包括轴承效率),

5η=(卷筒效率,不包括轴承)则 电动机所需功率:

3.电动机转速工作转速为:

按课程设计指导书P7—表1查得圆锥—圆柱齿轮的传动比一般范围为:

a i =10~25,故电动机转速

根据额定功率ed P ≥d P ,且转速满足

1132min min d r r n <<2830,选电动机型号为:Y100L2-4。

其主要性能如下表:

电动机的外形尺寸:

三、 装配图设计

(一)、装配图的作用

作用:装配图表明减速器各零件的结构及其装配关系,表明减速器整体结构,所有零件的形状和尺寸,相关零件间的联接性质及减速器的工作原理,是减速器装配、调试、维护等的技术依据,表明减速器各零件的装配和拆卸的可能性、次序及减速器的调整和使用方法。

(二)、减速器装配图的绘制

1、装备图的总体规划:

(1)、视图布局:

①、选择3个基本视图,结合必要的剖视、剖面和局部视图加以补充。

②、选择俯视图作为基本视图,主视和左视图表达减速器外形,将减速器的工作

原理和主要装配关系集中反映在一个基本视图上。

布置视图时应注意:

a、整个图面应匀称美观,并在右下方预留减速器技术特性表、技术要求、标题栏

和零件明细表的位置。

b、各视图之间应留适当的尺寸标注和零件序号标注的位置。

(2)、尺寸的标注:

①、特性尺寸:用于表明减速器的性能、规格和特征。如传动零件的中心距及其

极限偏差等。

②、配合尺寸:减速器中有配合要求的零件应标注配合尺寸。如:轴承与轴、轴承外圈与机座、轴与齿轮的配合、联轴器与轴等应标注公称尺寸、配合性质及精度等级。查文献【2】P121

③、外形尺寸:减速器的最大长、宽、高外形尺寸表明装配图中整体所占空间。

④、安装尺寸:减速器箱体底面的长与宽、地脚螺栓的位置、间距及其通孔直径、

外伸轴端的直径、配合长度及中心高等。

(3)、标题栏、序号和明细表:

①、说明机器或部件的名称、数量、比例、材料、标准规格、标准代号、图号以及设计者姓名等内容。查和标题栏和明细表的格式

②、装备图中每个零件都应编写序号,并在标题栏的上方用明细表来说明。

(4)、技术特性表和技术要求:

①、技术特性表说明减速器的主要性能参数、精度等级、表的格式可查文献【2】

例题,布置在装配图右下方空白处。

②、技术要求包括减速器装配前、滚动轴承游隙、传动接触斑点、啮合侧隙、箱

体与箱盖接合、减速器的润滑、试验、包装运输要求。

2、绘制过程:

(1)、画三视图:

①、绘制装配图时注意问题:

a 先画中心线,然后由中心向外依次画出轴、传动零件、轴承、箱体及其附件。

b 、先画轮廓,后画细节,先用淡线最后加深。

c 、3个视图中以俯视图作基本视图为主。

d 、剖视图的剖面线间距应与零件的大小相协调,相邻零件剖面线尽可能取不同。

e 、对零件剖面宽度mm 2≤δ的剖视图,剖面允许涂黑表示。

f 、同一零件在各视图上的剖面线方向和间距要一致。

②、轴系的固定:

a 、轴向固定:滚动轴承采用轴肩和闷盖或透盖,轴套作轴向固定;齿轮同样。

b 、周向固定:滚动轴承采用内圈与轴的过渡配合,齿轮与轴除采用过盈配合还采用圆头普通平键。可查文献【2】P85

(2)、润滑与密封

①、润滑:

齿轮采用浸油润滑。当齿轮圆周速度s m v /12≤时,圆柱齿轮浸入油的深度约一个齿高,三分之一齿轮半径,大齿轮的齿顶到油底面的距离≥30~60mm 。轴承润滑采用润滑脂,润滑脂的加入量为轴承空隙体积的

2

1~31。采用稠度较小润滑脂。 ②、密封:

防止外界的灰尘、水分等侵入轴承,并阻止润滑剂的漏失。可参考文献【2】P111。

(3)、减速器的箱体和附件:

①、箱体:用来支持旋转轴和轴上零件,并为轴上传动零件提供封闭工作空间,防止外界灰砂侵入和润滑逸出,并起油箱作用,保证传动零件啮合过程良好的润滑。

②、附件:

包括窥视孔及窥视孔盖、通气器、轴承盖、定位销、启箱螺钉、油标、放油孔及放油螺塞、起吊装置。

3、完成装配图:

(1)、标注尺寸:可参考文献【2】P147,标注尺寸反映其的特性、配合、外形、安装尺寸。

(2)、零件编号(序号):由重要零件,按顺时针方向依次编号,并对齐。

(3)、技术要求:参考文献【2】P147

(4)、审图

(5)、加深

四、零件图设计

(一)、零件图的作用:

作用:

1、反映设计者的意图,是设计、生产部门组织设计、生产的重要技术文件。

2、表达机器或部件运载零件的要求,是制造和检验零件的依据。

(二)、零件图的内容及绘制:

1、选择和布置视图:

(1)、轴:采用主视图和剖视图。主视图按轴线水平布置,再在键槽处的剖面视图。

(2)、齿轮:采用主视图和侧视图。主视图按轴线水平布置(全剖),反映基本形状;侧视图反映轮廓、辐板、键槽等。

2、合理标注尺寸及偏差:

(1)、轴:参考文献【4】,径向尺寸以轴线为基准标注,有配合处径向尺寸应标尺寸偏差;轴向尺寸以轴孔配合端面及轴端面为基准,反映加工要求,不允许出现封闭尺寸链。

(2)、齿轮:参考文献【3】:径向尺寸以轴线为基准,轴孔、齿顶圆应标相应的尺寸偏差;轴向尺寸以端面为基准,键槽尺寸应相应标出尺寸偏差。

3、合理标注形状和位置公差;

4、合理标注表面粗糙度;

5、技术要求;

6、标题栏:参考文献【2】

五、设计小结

这次关于带式运输机上的两级展开式圆柱斜齿轮减速器的课程设计是我们真正理论联系实际、深入了解设计概念和设计过程的实践考验,对于提高我们机械设计的综合素质大有用处。通过三个星期的设计实践,使我对机械设计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为我们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机械设计是机械工业的基础,是一门综合性相当强的技术课程,它融《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公差与配合》、《CAD实用软件》、《机械工程材料》、《机械设计手册》等于一体。

1、这次的课程设计,对于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设计思想;训练综合运用机械设计和有关先修课程的理论,结合

生产实际反系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巩固、加深和扩展有关机械设计方面的知识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2、在这次的课程设计过程中,综合运用先修课程中所学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结合各个教学实践环节进行机械课程

的设计,一方面,逐步提高了我们的理论水平、构思能力、工程洞察力和判断力,特别是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我们以后对专业产品和设备的设计打下了宽广而坚实的基础。

3、本次设计得到了指导老师的细心帮助和支持。衷心的感谢老师的指导和帮助.

4、设计中还存在不少错误和缺点,需要继续努力学习和掌握有关机械设计的知识,继续培养设计习惯和思维从而

提高设计实践操作能力。

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全套图纸CAD)

第一章设计方案综合说明 概述 1.1.1 工程概况 拟建南京新城科技园B地块深基坑位于河西香山路和嘉陵江东街交会处东南隅,北侧为规四路(隔马路为A地块基坑),东侧为青石路。B地块±0.00m 相当于绝对标高+7.40m。基坑挖深为~8.0m。拟建场地属Ⅱ级复杂场地。该基坑用地面积约20000 m2,包括3幢地上建筑和一层地下室。建筑物采用框架结构,最大单柱荷载标准值为23000KN,拟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设计方案。 有关拟建物层数、结构型式、柱网和室内外地坪设计标高具体见表。 | 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根据该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复杂程度和地基复杂程度,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节,划分该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

1.1.2 基坑周边环境条件 基坑四面均为马路,下设通讯电缆、煤气管线等设施。北侧隔马路为基坑(A地块) 1.1.3 工程水文地质条件 拟建场地地形总体较为平坦,地面高程在~8.78m(吴淞高程系)之间。对照场地地形图看,场内原有沟塘已被填埋整平。场地地貌单元属长江漫滩。 在基坑支护影响范围内,自上而下有下列土层: ①~1杂填土:杂色,松散,由粉质粘土混碎砖、碎石和砼块等建筑垃圾填积,其中~4.5m填料为粉细砂,填龄不足2年。层厚~4.9m; ①~2素填土:黄灰~灰色,可~软塑,由粉质粘土、粘土混少量碎砖石填积,含少量腐植物,填龄在10年以上。埋深~5.3m,层厚~2.6m; ①~2a淤泥、淤泥质填土:黑灰色,流塑,含腐植物,分布于暗塘底部,填龄不足10年。埋深~2.9m,层厚~4.0m; \ ②~1粉质粘土、粘土:灰黄色~灰色,软~可塑,切面有光泽,韧性、干强度较高。埋深~4.7m,层厚~2.1m; ②~2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流塑,含腐植物,夹薄层粉土,切面稍有光泽,韧性、干强度中等。埋深~6.2m,层厚~12.4m; ②~2a粉质粘土与粉土互层:灰色,粉质粘土为流塑,粉土呈稍密,局部为流塑淤泥质粉质粘土,具水平层理。切面光泽反应弱,摇震反应中等,韧性、干强度低。埋深~5.7m,层厚~3.3m; ②~3粉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流塑,夹薄层(局部为层状)粉土、粉砂,具水平层理。切面稍有光泽,有轻微摇震出水反应,韧性、干强度中等偏低。埋深~15.6m,层厚~7.7m; ②~4粉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土、粉砂:灰色,粉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为流塑,粉土、粉砂为稍~中密,局部为互层状,具水平层理。光泽反应弱,摇震反应中等,韧性、干强度较低。埋深~21.5m,层厚~8.8m; ②~5粉细砂:青灰~灰色,中密,砂颗粒成分以石英质为主,含少量腐植物及云母碎片。埋深~25.6m,层厚~12.3m; ②~5a粉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流塑,切面稍有光泽,韧性、干强度中等。呈透镜体状分布于②~5层中。埋深~25.0m,层厚~0.5m; ②~6细砂:青灰色,密实,局部为粉砂,砂颗粒成分以石英质为主,含云母碎片。层底部局部地段含少量卵砾石。埋深~33.5m,层厚~22.1m; · ②~6a淤泥质粉质粘土、粉质粘土,灰色,流~ 软塑,切面稍有光泽,韧性、干强度中等。呈透镜体状分布于②~6层中。埋深~45.5m,层厚~1.4m。 ⑤~1强风化泥岩、泥质粉砂岩:棕红~棕褐色,风化强烈,呈土状,遇水极易软化,属极软岩,岩体基质本量等级分类属Ⅴ级。埋深~52.3m,层厚~5.8m。 ⑤~2中风化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紫红~棕褐色,泥质胶结,夹层状泥岩,属极软岩~软岩,岩体较为完整,有少量裂隙发育,充填有石膏,遇

定钳盘式制动器的CAD图纸 装配 零件图

定钳盘式制动器的CAD图纸装配零件图 目录 一、性能与用途 (1) 二、结构特征与工作原理 (1) 三、安装与调整 (4) 四、使用与维护 (9) 五、润滑 (12) 六、特别警示 (13) 七、故障原因及处理方法 (12) 附图1:盘式制动器结构图 (15) 附图2:盘形闸结构图 (16) 附图3: 制动器限位开关结构图 (17) 附图4: 盘式制动器的工作原理图 (18) 附图5: 盘式制动器安装示意图 (19) 附图6: 制动器信号装置安装示意图 (20)

一、性能与用途 盘式制动器是靠碟形弹簧产生制动力,用油压解除制动,制动力沿轴向作用的制动器。 盘式制动器和液压站、管路系统配套组成一套完整的制动系统。适用于码头缆车、矿井提升机及其它提升设备,作工作制动和安全制动之用。 其制动力大小、使用维护、制动力调整对整个提升系统安全运行都具有重大的影响,安装、使用单位必须予以重视,确保运行安全。 盘式制动器具有以下特点: 1、制动力矩具有良好的可调性; 2、惯性小,动作快,灵敏度高; 3、可靠性高; 4、通用性好,盘式制动器有很多零件是通用的,并且不同的矿井提升机可配不同数量相同型号的盘式制动器; 5、结构简单、维修调整方便。 二、结构特征与工作原理 1、盘式制动器结构(图1) 盘式制动器是由盘形闸(7)、支架(10)、油管(3)、(4)制动器信号装置(8)、螺栓(9)、配油接头(11)等组成。盘形闸(7)由螺栓(9)成对地把紧在支架(10)上,每个支架上可以同时安装1、2、3、4对甚至更多对盘形闸,盘形闸的规格和对数根据提升机对制动力矩的大小需求来确定。 2、盘形闸结构(图2) 盘形闸由制动块(1)、压板(2)、螺钉(3)、弹簧垫圈(4)、滑套(5)、碟形

支撑套零件图cad图纸

许向华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产品型号零件图号 产品名称支承套零件名称支承套共 3 页第 1 页 材料牌号45 毛坯种类锻件毛坯外形尺寸Φ110*90每毛坯件数 1 每台件数 1 备注 工序号工名 序称 工序内容 车 间 工 段 设备 工艺装备卡片工时 夹具量具工序协作检查准终单件 0 毛坯锻造件锻小件 10 车车出工件外形,Φ7805.0 机加工CK0632 三爪卡盘游标卡尺 深度尺 1 15 车精车右端面、保证总长度805.0 0机加工CK0632 三爪卡盘 带表卡尺 塞规 外径千分尺 1 20 铣一平面保证尺寸78机加工铣床平口钳游标卡尺 25 钳兼顾各部分划线金工卡尺 1 30 钻钻Φ35和2*Φ17和11的中心孔金工加工中 心 专用夹具 35 钻钻Φ35的孔至Φ31金工同上专用夹具内径千分尺 深度尺 1 45 钻3)钻Φ11的孔金工同上专用夹具内径千分尺深度尺 设计(日期)校对(日期)审核(日期)标准化(日期)会签(日期)

标记处数更改文 件号 签 字 日 期 标记处数 更改文 件号 签 字 日 期 许向华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产品型号零件图号 产品名称支承套零件名称支承套共 3 页第 2 页 材料牌号45 毛坯种类锻件毛坯外形尺寸Φ110*90每毛坯件数 1 每台件数备注 工序号工名 序称 工序内容 车 间 工 段 设备 工艺装备卡片 工时 准终单件 夹具量具工序协作检查 50 忽4)忽孔2*Φ17的孔金工同上内径深度尺 千分尺 1 55 镗粗镗Φ35H7的孔至Φ34 机加工同上专用夹具内径千分尺 1 60 镗半精镗Φ35H7孔至34.85机加工同上专用夹具内径千分尺 65 钻钻?5.2孔金工同上专用夹具塞规 1 70 铣精铣Φ60*12mm机加工同上专用夹具内径千分尺 塞规 1 75 钻钻2*M6螺纹的中心孔金工同上 80 钻钻2*M6螺纹至Φ5mm金工同上专用夹具内径千分尺 85 倒角螺纹口倒角同上 90 攻攻2*M6的螺纹金工同上塞规 95 绞绞Φ35H7金工同上塞规 设计(日期)校对(日期)审核(日期)标准化(日期)会签(日期)

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全套图纸CAD)

第一章设计方案综合说明 1.1 概述 1.1.1 工程概况 拟建南京新城科技园B地块深基坑位于河西香山路和嘉陵江东街交会处东南隅,北侧为规四路(隔马路为A地块基坑),东侧为青石路。B地块±0.00m 相当于绝对标高+7.40m。基坑挖深为6.1~8.0m。拟建场地属Ⅱ级复杂场地。该基坑用地面积约20000 m2,包括3幢地上建筑和一层地下室。建筑物采用框架结构,最大单柱荷载标准值为23000KN,拟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设计方案。 有关拟建物层数、结构型式、柱网和室内外地坪设计标高具体见表1.1。 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根据该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复杂程度和地基复杂程度,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3.1节,划分该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1.1.2 基坑周边环境条件 基坑四面均为马路,下设通讯电缆、煤气管线等设施。北侧隔马路为基坑(A地块)

1.1.3 工程水文地质条件 拟建场地地形总体较为平坦,地面高程在4.87~8.78m(吴淞高程系)之间。对照场地地形图看,场内原有沟塘已被填埋整平。场地地貌单元属长江漫滩。 在基坑支护影响范围内,自上而下有下列土层: ①~1杂填土:杂色,松散,由粉质粘土混碎砖、碎石和砼块等建筑垃圾填积,其中2.7~4.5m填料为粉细砂,填龄不足2年。层厚0.3~4.9m; ①~2素填土:黄灰~灰色,可~软塑,由粉质粘土、粘土混少量碎砖石填积,含少量腐植物,填龄在10年以上。埋深0.8~5.3m,层厚0.2~2.6m; ①~2a淤泥、淤泥质填土:黑灰色,流塑,含腐植物,分布于暗塘底部, 填龄不足10年。埋深0.2~2.9m,层厚0.6~4.0m; ②~1粉质粘土、粘土:灰黄色~灰色,软~可塑,切面有光泽,韧性、干强度较高。埋深0.3~4.7m,层厚0.3~2.1m; ②~2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流塑,含腐植物,夹薄层粉土,切面稍有光泽,韧性、干强度中等。埋深1.1~6.2m,层厚11.2~12.4m; ②~2a粉质粘土与粉土互层:灰色,粉质粘土为流塑,粉土呈稍密,局部为流塑淤泥质粉质粘土,具水平层理。切面光泽反应弱,摇震反应中等,韧性、干强度低。埋深1.6~5.7m,层厚0.4~3.3m; ②~3粉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流塑,夹薄层(局部为层状)粉土、粉砂,具水平层理。切面稍有光泽,有轻微摇震出水反应,韧性、干强度中等偏低。埋深10.5~15.6m,层厚1.2~7.7m; ②~4粉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土、粉砂:灰色,粉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为流塑,粉土、粉砂为稍~中密,局部为互层状,具水平层理。光泽反应弱,摇震反应中等,韧性、干强度较低。埋深14.2~21.5m,层厚1.2~8.8m; ②~5粉细砂:青灰~灰色,中密,砂颗粒成分以石英质为主,含少量腐植物及云母碎片。埋深20.0~25.6m,层厚10.3~12.3m; ②~5a粉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流塑,切面稍有光泽,韧性、干强度中等。呈透镜体状分布于②~5层中。埋深23.6~25.0m,层厚0.4~0.5m; ②~6细砂:青灰色,密实,局部为粉砂,砂颗粒成分以石英质为主,含云母碎片。层底部局部地段含少量卵砾石。埋深29.2~33.5m,层厚14.2~22.1m; ②~6a淤泥质粉质粘土、粉质粘土,灰色,流~ 软塑,切面稍有光泽,韧性、干强度中等。呈透镜体状分布于②~6层中。埋深35.9~45.5m,层厚 0.3~1.4m。 ⑤~1强风化泥岩、泥质粉砂岩:棕红~棕褐色,风化强烈,呈土状,遇水极易软化,属极软岩,岩体基质本量等级分类属Ⅴ级。埋深47.0~52.3m,层厚0.6~5.8m。 ⑤~2中风化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紫红~棕褐色,泥质胶结,夹层状泥岩,属极软岩~软岩,岩体较为完整,有少量裂隙发育,充填有石膏,遇水易软化,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属Ⅴ级。埋深48.0~57.9m,未钻穿。 ⑤~2a中风化泥质粉砂岩、细砂岩:紫红~棕褐色,泥质胶结,属软岩~较软岩,岩体较为完整,有少量裂隙发育,基本质量等级分类属Ⅳ级。该层呈透镜体状分布于⑤~2层中。埋深52.5~59.5m,层厚0.3~0.4m。

CAD八-小零件图纸的绘制

CAD八:实例1-小零件图的绘制 以下内容主要是“阵列”、“偏移”命令的应用,也包含了之前所讲的尺寸标注等。 1:看到这个图,一开始会摸不着头脑,是先绘制哪条线比较好呢?小玩子比较喜欢从中心开始绘制,其实不管从哪里开始画,只要快、准就ok。这里呢,我们先绘制一条辅助线,就是蓝色的虚线。点击“直线”命令,绘制一条高约190的竖线,一条长约130的横线。

2:选中这两条线,然后在“线性类型”中选择“其他”(因为第一次选的时候不会有虚线出现在这里,我之前已经绘制过了,所以这里有虚线。)。 3:在弹出的对话框选择“加载”,下图中因为我之前已经选过虚线,所以这里会有虚线出现,如果第一次选的话,不会有,所以需要点击“加载”,然后在弹出的对话框中,会出现很多的线条样式,我们选择“center”。点击确定。 4:把对话框中的“全局比例因子”稍微调小些。输入“0.5”。

5:点击确定后,看到绘图界面的两条直线并没有改变,我们再选中两条直线,到“线性类型”中点击刚才所加载的“center”线条。再把颜色改成青色。 6:以交叉点为中心点,分别绘制半径为15、35、43的圆。线2是5个小圆的中心线,所以,我们选中线2,再选择“线性类型”中的“center”,颜色选青色。

7:我们从左边的图中看到,中间的圆还有两个小耳朵,这个利用偏移工具,把中心线分别偏移。先把横着的中心线往上偏移“20”,点击偏移命令,输入“20”回车,选择中心线向上点击确定。 8:用同样的方法偏移竖着的中心线,分别往左往右各偏移“3”。红线圈出的区域就是圆的上耳朵。

9:先把边上多雨的线剪掉。快捷键“tr”再按两次空格键,选择小圆和大圆之间不需要的中心线左键点击即可剪掉。中间留下需要保留的那部分,红色是保留的那部分。

抛光机设计说明书(有全套CAD图纸)

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抛光机设计 系 (部) 专业 班级 姓名 指导老师 系主任 年月日

目 录 综 述 ........................................................................................................................... 2 1. 抛光桶设计参数 ...................................................................................................... 5 2. 传动方案 .................................................................................................................. 6 3. V 带的设计 ................................................................................................................ 6 3.1确定设计功率...................................................................................................... 6 3.2选择带的型号...................................................................................................... 7 3.3确定带轮的基准直径21d d 和.............................................................................. 7 3.4验算带的速度...................................................................................................... 7 3.5确定中心距A 和V 带基准长度d L .................................................................... 7 3.6确定中心距和小轮包角...................................................................................... 8 3.7确定V 带根数Z ................................................................................................. 8 3.8确定初拉力0F ..................................................................................................... 9 3.9计算作用在轴上的压力...................................................................................... 9 3.10带轮结构设计.................................................................................................... 9 4. 滚筒的设计 ............................................................................................................ 10 4.1滚筒结构............................................................................................................ 10 4.2轴承的选择........................................................................................................ 11 4.3键的校核............................................................................................................ 11 5. 结论 ........................................................................................................................ 12 6. 参考文献 . (12)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