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5教学案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5教学案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5教学案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5教学案

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5 教学案

学科初一地理编号主备人王培莉执讲人王培莉时间2013.9.16

审核人

、右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中所示的地形)

.高原

.平原

七年级地理上册 1_4 地形图的判读导学案新人教版

地形图的判读课题 1.4 地形图的判读 学习目标1.能够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2.在地形图上能识别五种主要陆地地形的类型 重点 难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步骤问题设计、知识要点(含分工)备注导入前面我们了解了地图的基本要素,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对地形图如何判读。 自主学习一.地面高度的两种计算方法 1. 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__________ 的垂直距离。 2.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__________的垂直距离。 二.等高线:把各个地点的________标注在地图上,再把__________相同的点 连接成线。 等深线:把海洋中__________相同的个点连接成线 三.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 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 (1)等高线______,表示坡度缓。 (2)等高线______,表示坡度陡。 2. 等高线的形状对应的地形类型(书第16页,图1.29) 四.其他常用的地形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按照_________或者_________的原则,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 着上不同的________来判断地面高低形态和海底起伏状况。 学生 自己 完成 团队合作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乙两地的海拔高度:甲米;乙 米,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米 2. 读“等高线图”,回答问题: ⑴填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 C__________ D__________ E________ ⑵在这幅图中,最高点的海拔至少在 _______米以上。 ⑶图中A处位于B处的___________方向。 ⑷如果要从A、B两处爬山,则选择从_____处爬山要容易些。 注意 山地 不同 部位 等高 线的 表示 方法, 坡度 陡缓 与等 高线 疏密 的关 系

《第一章 地图》 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 (导学案)

《第一章 地图》 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 (导学案) ● 学习目标 1. 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 2. 会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 3. 学会读等高线地形图,能判读陡坡和缓坡;能判读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4、区别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学会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种地形。 5、初步掌握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 重点】判读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类型 难点】应用等高线地形图判断生活中的水库、分水岭、河流等事物 一、情景创设 激趣导入 在地球表面,地面高低起伏,有高山,有低谷,而我们的地图却是平面的,那么,怎样才能在地图上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呢? 二、自主研读 初步感知 (一)、地面高度的两种计算方法 1.海拔(也称绝对高度):以 为起点,测出地面某个地点突出海平面的 。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的地面高度。如下左图甲的海拔高度为 米,乙的海拔高度为 米。 2.相对高度:某一地点高出 的垂直距离。在地图上用相对高度表示地面起伏大小。如下左图甲乙的相对高度为 米 。 二)、等高线及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等高线;把各个地点的________标注在地图上,再把__________相同的点连接成线。 等深线:把海洋中__________相同的个点连接成线 2. 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 。 某中学地理课外研究小组,对附近的山峰实行了一次考察活动。为选 择准确的路线,该小组展开了讨论,结合图2-2,你认为说法准确的是 ( ) A .从甲处攀登山峰最近、最费力 B .从乙处攀登山峰较远、摄省力 C .从丙处攀登山峰较远、最费力 D .从丁处攀登山峰最近、最费力 (1)等高线______,表示坡度缓,起伏小 (2)等高线______,表示坡度陡。起伏大 不同点 相同点 海拔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 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4节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对照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归纳坡度陡缓和等高线疏密的关系,学会判断坡度的陡缓。 3.对照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归纳等高线地形图上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和山顶的特点,并准确地识别。 4.在地形图上识别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并读出某点的海拔,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 2.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建立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辨别坡度的陡缓。 【教学难点】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脊和山谷。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别坡度的陡缓。 3.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地形剖面图。 4.根据地形剖面图判断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土地上,珍藏着无数美丽而神奇的天然艺术作品。有广阔无垠的平原,有俊秀挺拔的高山,有高低起伏的丘陵,也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高原和物产丰富的盆地。但是能够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的地图却是平面的。那么,如何将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转化到平面图上,地形图又是怎样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的呢?这一节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地形图的判读”。 讲授新课(小组合作,活动探究,归纳提升) 一、等高线地形图 老师利用下图,点拨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含义,让学生通过读图观察感悟,学会如何读出 某点的海拔、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

老师通过下图,点拨提升海拔和相对高度的联系和区别,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老师通过下图,点拨提升坡度陡缓与等高线疏密程度的关系,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导学案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导学案 设计人 审核人 【教师寄语】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教学目标】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盆地;判断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识别陆地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教学重点】山脊山谷的判断 【教学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 (一)海拔与相对高度: 1、海拔:地面某点高出 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地面的某点高出的 垂直距离。 (二)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在地图上,把陆地上 的各点连接成线。 2、等高距: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 。同一幅图等高距 。 3、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表示地面 的地图。 4、等高线地形图中六种地形部位的名称。 A .______、B.________ 、C.________ 、 D.________ 、 E.________、 F.________。 5、写出字母代表的陆地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二、能力提升 1、在下面空白处手绘--山脊、山谷 、山顶、鞍部、陡崖

2、读图20“青岛开发区小珠山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1)A 点的气温为18℃,则B 处气温为( ) (2)甲村和乙村之间修建一条公路,选择了①线而不选 ②线,原因是 。 (3)E 和F 哪一处降水偏多?为什么? (4)从改善生态环境出发,本区最适合大力发展的产业是 。a 、畜牧业 b 、种植业 c 、渔业 d 、林业 若该图所示区域要发展水果种植,你认为种 (苹果或柑橘)较为合适。 (5)根据聚落的形成与发展条件,简要分析丙村发展成为小城镇的有利条件。 (6)最适宜建造水库的地点: 理由: (7)引水到丁村,ab 哪条线路合适? 。 三、中考链接—2012年中考题-41题 (2)有人认为C 处是一座火山,请你从图中找出支持这种说法的依据 。 四、盘点提升 五、达标检测 必做题 1.图中所示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2.图中数字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分别是: ② ③ 3.图中箭头表示小河的流向是: 4.甲、乙表示的地表坡度中,甲处的坡度较 ,乙处的坡度较 ;甲、乙两处易造成水土流失的是 处。 5.如果要将小河引水到C 处,有AC 和BC 两条路线,从降低投资成本和使用成本考虑,较合理的路线是 ,理由是 。 6.最适宜建造水库的地点(在图中用〓标出), 选址理由: 。 图20 河流 公路 村庄

人教2011课标版初中地理七上第一单元第4课《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精选文档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教材分为三个部分,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本节课学习等高线地形图,教材是以学生读图比较——获取知识——归纳规律线索来组织内容的。教学过程为了避免照本宣科式的讲述,要创设情景,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本着从“立体——平面”的思路,尽量从感性(山地模型)入手,用问题引导,再以课件演示,转到平面,把感性和合理性相结合,充分注意教学的启发性,努力使学生成为积极主动的思考性学习者,而非被动的听众。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认识地形图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阅读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等高线绘法示意图使学生明确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等高线概念;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构成和特点。 (2)通过引导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等高程,疏密程度,不同形态的判读、分析,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地形图的能力.初步学会在地图上辨认山地的不同部位。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运用课件展示、地形模型、制作等高线地形模型、教师指点、小组互动合作等形式,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图的空间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地形图的积极和自觉性。 (2)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学生懂得学习地理知识必须有科学的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知道什么叫海拔和相对高度,并会计算和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2、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各种部位等高线的分布状态,并会判读坡度的陡缓。 四、学法指导 1、教学方法:实践探究法、直观演示、讲解、讨论以及练习法。 2、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观察法。 五、学情分析 鉴于初一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方面尚有不足,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操作、现代化教学手段等强化直观性。初中学生参与意识强,在教学过程中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探究、小组合作等方法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六、评价设计 本节评价主要体现在:一是小组合作探究,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山地的不同部位;二是帮助藏族人分析在英国人身上搜到的等高线地形图;三是小组合作亲自动手制作等高线地形模型,并找到山峰、山脊等。四是课堂小结畅谈收获。在评价中,要以表扬和激励为主线。教师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又要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参与表现等。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课件展示:几种地形类型的图片 (导言: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峰峦叠嶂、延绵起伏、挺拔俊美的群山;有气势坦荡的高原;有沃野千里、一望无际的平原;有微微隆起、俊俏秀美的丘陵;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画面,有高山、有高原、有平原、有丘陵。地表的高低起伏清晰可见。然而我们使用的地形图,却是平面的。它是怎样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呢?大家想不想知道?这节课让我们一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学案

沂源四中地理导学案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班级:姓名:主备人:田玉才审核人:孙宁序号:7 学习目标: 1.能根据等高线疏密判读坡度陡缓;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设别地形图的种类; 3.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某个地点的高度。 学习重点: 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学习难点: 在地形图上设别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 【前置性作业】 、 阅读课本24页和25页完成1——4题 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的垂直距离。 3、等高线:把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在等高线上标有海拔数值,如100米,200米。这种用表示的地图,叫作等高线地形图。 等深线:把海洋中相同的个点连接成线 4、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 (1)等高线______,表示坡度缓。(2)等高线______,表示坡度陡。 【合作交流】 一、~ 一、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前置性作业(组长注意组织好) 二.学生小组发言展示,其他学生认真听并且纠正。 三、合作共建 1、阅读课本16页图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米)形态示意图,完成表格: 山地不同部位山峰山脊山谷@ 鞍部 陡崖 等高线 示意图 ] 等高线特点 【当堂检测】小组长组织进行练习,核对答案,组员讲解。 ' 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乙两地的海拔高度:甲米;乙 米,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米 2. 读“等高线图”,回答问题:⑴填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 C D E ⑵在这幅图中,最高点的海拔至少在米以上。 ⑶图中A处位于B处的方向。 ? ⑷如果要从A、B两处爬山,则选择从处爬山要容易些。 3、(2012·内蒙古鄂尔多斯)当暴雨发生时,图5当中四种等高线图所表示的地形,最容易形成山洪的是() 4.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⑴写出字母所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 A.______ C.______ E.______ F.______ ⑵从A到B,山体的走向是____,A 、B山顶的相对高 度为____米。 ⑶从C到B 与从D到A登山,较容易的是_______ _____。 ? ⑷A、B两点间的直线距离是_____米。 5、(2012·黑龙江齐齐哈尔市)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2)题。 (1)、C点的海拔高度是() A.400 米B.500米C.600 米D.700米 (2)、A山位于B山的() A.东北B.西南C.北方D.南方 ~ 6. 某盆地底部比海拔768米的山峰低900米,二者的相对高度 是() A. -132米 B. 1668米 C. 132米 D. 900米 7.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的地区表示的地形类型一般是() A. 山地 B. 丘陵 C. 平原 D. 高原 8. 某人的左右两侧是山顶,前边后边是沟谷,则他位于() A. 山谷 B. 鞍部 C. 山脊 D. 盆地底部

最新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课题】七上第二章 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断坡度的陡缓,估计海拔和相对高度。 ●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从而区分两种高度的差异。(重点) 2.通过阅读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的数值的变化判断坡度的陡缓。(重点) 3.结合五种主要地形类型等高线的分布特点,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重点) 4.能利用地形图解决生活中相关的问题。 【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一案三环节”学模式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课件、教学模型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讲解)我们通常用海拔 和相对高度来表示地表的 高低起伏的状况。 (设置问题)1、什么叫 做海拔和相对高度?2、 查看甲、乙两地的海拔, 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 3、泰山海拔约为1524 米,世界陆地上最低的洼 地死海海拔约为﹣400 米,它们的相对高度大约 是多少? 4、我们平时所说的身高 是什么高度呢?学积极思考并回答相关问 题: 1、海拔:是指一个地点 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又称为绝对高度。(广泛 使用在地图上) 相对高度:是指一个地 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 距离。(人们生活中出现 的高度) 2、甲的海拔是1500米, 乙的海拔是500米,那么 它们的相对高度为:1500 ﹣500﹦1000(米) 3、泰山与世界陆地上最 低的洼地死海的相对高度 为:1524﹣(﹣400)﹦ 1924(米) 4、小组探究后进行拓展 到其他有关的高度上,从 而让学生对海拔和相对高 度进行区分。 基础上, 分组讨 论,培养 学生竞争 与合作的 意识,采 取“生教生” 的进行新 模式,并 达到好的 效果。 从身边的 问题着手 开始把学 习到的地 理知识运 用到生活 中来,调 动学生的 学习激 情。 衔接与过渡(讲解)大家观察“枣庄市山川风光”视频,我们发现枣庄市的地形表面高低起伏,复杂多样。那我们能否把地表的各种形态分分类呢?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展示)“地形鸟瞰图” (设置问题)大家观察相 关景观图片,你会发现陆 地表面主要有哪几种基本 地形类型?你能找出它们 的相应位置吗?你能说出引导学生分析对比: 陆地表面主要有山地、丘 陵、高原、平原和盆地等 五种基本地形类型。其特 点是:(重在找出区别和 联系) ①山地:海拔在500米以 上,相对高度大,坡度较 陡,沟谷幽深。 ②丘陵:海拔在500米以 下,相对高度不大,起伏 和缓。 培养学生 的观察能 力,学生 认真思 考,积极 回答相关 问题。 教师不仅 要设置问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重点】 1.比例尺及其表示方法。 2.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别方向。 3.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辨别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地形类型。 【难点】 1.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内容的详略关系。 2.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尺子、铅笔、白纸、小地球仪、剪刀、彩笔、胶水、橡皮泥或泡沫塑料、海绵、玻璃片。 2.教学器材:大地球仪、教学挂图(世界地形图、中国政区图、北京市地图、校园平面图)、投影仪或计算机、等高线模型。 3.教学课件: 计算机演示——①比例尺的三种表示形式、②经纬先的三种画法、③等高线的画法、④等高线的形状、⑤地形剖面图画法; 投影片演示——①有指向标地图、②有经纬网地图、③地形剖面图、④山地不同部位示意图。 教师指导与演示 学生活动 问题导入: 大屏幕出示: 1、同学们知道世界最高峰叫什么?它有多高?这个高度是什么高度?在地图上是怎样表示出来? 2、“世界屋脊”指的是什么地方?有多高?在地图上是怎样表示的? 过渡:大家阅读的这张地图,叫地形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阅读地形图。

学生可以阅读书后边的地形图,相互商量找出答案。 学生回答: 板书: 地形图的判读 1、地面高度的确定 画板图: 过渡: 地面上各地的海拔高度可以测量出来,怎样表示在地图上呢? 计算机课件演示: “海拔的测绘与等高线的绘制” 请学生上前标出: 1)A、B、C、D各点到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标出A点与B点的垂直距离 小结: 某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海拔 两地点的海拔高度之差——相对高度 板书: 2、等高线与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的线。 过渡: 等高线上标有高度,如50米,100米;两条等高线之间叫等高距(等高距是垂直距离);多条等高线组成等高线地形图。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的形状各式各样,它反映不同的地形部位。 大屏幕演示: 1)

中考地理第二章地图地形图的判读复习教案设计11

地形图的判读(第一课时) 知识目标 初步学会在各种地形图上判断地势高低起伏状况 能力目标 1.在各种地图上,学会判断地势起伏高低的方法,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2.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种地表形态。 德育目标 从多方面培养学生读图方法和运用地图的能力,使学生领会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明确掌握地图知识和技能,也是今后建设祖国所应具备的文化素质之一。 教学重点 1.用海拔计算地面高度。 2.等高线稠稀与坡度徒缓。 教学难点 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种地表形态。 教具准备 相关课件 [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回忆地图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学生回答)对,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是构成一幅地图的三大要素,也是我们阅读、运用地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今天我们就用这把“钥匙”打开地形图,去认识和辨别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地形。 板书地形图的判读 悬念设问世界最高峰喜马拉雅山的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8848米,而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人们看它只不过4000米高,为什么一座山峰会有两个不同的高度值呢?这两个高度值又是如何测量得到的呢? 板书 1.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电脑展示课本P24图1.35“地面高度的计算”,让学生观察对甲、乙两地高度的测量方法,鼠标点击甲地相对于海平面所作的垂线及数值。 说明提问甲地相对于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为1500米,这叫做甲地的海拔高度。那么,乙地的海拔高度是多少呢? 电脑展示鼠标点击乙地相对于海平面所作的垂线及数值,让学生自己得出乙地的海拔高度为500米。 提出问题从乙地看甲地的高度是多少? 电脑展示鼠标点击甲地相对于乙地所作的垂线及数值,让学生自己分析回答。 说明提问甲地相对于乙地1000米的垂直距离,这就是甲地相对于乙地的相对高度。那么,图中1500米、500米表示的是海拔、1000米表示的是相对高度,请比较两者之间有什么异同?分别应该如何表述? 讨论小结教师在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讨论比较后进行小结板书。 ①三个高度的共同点都指的是垂直距离。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docx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三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个案设计个性化修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运用地图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会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 3.会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等高线地形图找出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 2.能够运用地形图上分辨出五种主要地形类型 4.运用地形剖面图,判读地势高低起伏、坡度陡缓并能绘制简 单的地形剖面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 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教学重点 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教学难点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复习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 1.比例尺:①会运用比例尺,通过测量图上距离,换算出实际距离; ②会比较比例尺的大小。 2.方向:(在地图上有三种表示方法)①指向标(课件展示);② 经纬网;③按惯例“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方向。 3.图例 新课导入 国庆黄金周将要来临,某班的一位同学准备随家人去南京郊外的一 些地方自助游(注意:途中要爬山)。你觉得他们应该随身携带的物品 有什么(地图) 还记得我们做过的题目野外旅行一般用什么地图(地形图)很好, 人们最常用的两种地形图是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图。那这两种地图 怎么阅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怎么去阅读地形图。 ——这就是本节课要重点讨论的“地形图的判读”(板书) 情景创设国庆黄金周将要来临,某班的一位同学准备随家人去南

京郊外的一些地方自助游(注意:途中要爬山)。因为要爬山,所以出发前搜集了一幅南京地形图。这下他们犯难了,地形图怎么读呢 下达任务教师告诉学生:判读地形图其实并不困难,只要像关云长一样“过五关斩六将”就可以学会地形图的判读了。哪五关呢 学习过程 第一关:会读地图上的高度 设疑:小甲和小丁各自站在自己所在位置测得甲山和丁山的高度 都是 1000 米,可是图上显示甲山确实比丁山高,这是为什么 电脑出示动画 :表示高度的方法有哪些 学生阅读书本 P24,帮我找出相对高度和海拔的定义。 归纳小结: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注意:地图上出现的高度一般情况下的都是海拔。 闯关题(一): 甲山的海拔为米,丁山的海拔为米, 甲山相对丁山的相对高度为米。 AB 两地的相对高度是米。

(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同步练习题

《地形图的判读》同步练习 第一课时 1.下面四幅等高线图中,表示山脊的是() A. B. C. D. 2.读“等高线地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处为鞍部 B.②处为山谷 C.③处可能有河流形成 D.④处海拔低于③处 3. 根据如图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区域地形类型为山地、高原 B.P、M两地相比,M地更易形成村落 C.乙处有可能发育成河流 D.丁处有可能欣赏到瀑布景观 4.下列四幅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距相同,比例尺不同,坡度最陡的是()

A. B. C. D. 下图为小莉家乡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5.图中A山峰的海拔可能是() A.1450米 B.1550米 C.1350米 D.1250米 6.小莉家乡甲村连年干旱,致使饮用水紧缺。小莉和同学准备从该图中的①②③④四条线路进山寻找水源,最有可能找到水源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7.下列四幅等高线(米)地形图中,正确表示河流流向的是() A. B. C. D. 8.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题。 N观景台的主要作用是() A.仰望飞瀑 B.俯瞰奇峰 C.近观云雾 D.远眺群山

9. 读“我国南方某地区的地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A字母代表的地形部位的名称; (2)简要描述图示地区的地形、地势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河谷低地是该地区耕地的主要分布区。为解决农业灌溉问题,该地区计划在①处修建一座水库。请说明选址的合理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把图中四个村落中的某一个建设成为小城镇,那么发展条件最有利的是______,理由是什么? 10. 佛山某旅游开发公司要在西樵山开发新景点,某中学学生利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参与设计,读西樵山等高线地形图及相关材料,完成下面的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优秀教案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2.初步学会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 ·能力目标 1.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顶、山脊、山谷等。 2.能够在地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等。 3.初步学会阅读和绘制地形剖面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动手制作地形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2.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形种类。 【教学准备】 地图册、等高线地形模型、课本上的相应插图 【教学方法】 比较法、读图法、活动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板书)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激趣]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这些不同的地形对我们生产、生活有着不同的影响。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形象地在平面的地图上反映出来呢?常用地形图来表示。 一、地形图的判读 [启思]学生阅读课本图1.34,观察图中甲点的高度有哪两个数据?它们的单位是什么?有什么区别? [活动] (要求)独立思考 (学生活动) (师生活动) (小结)甲点以海平面为标准计算为1500米,这叫海拔。甲点以乙点为标准计算为1000米,这叫相对高度。无论计算海拔还是相对高度都必须用垂直距离;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单位是米。 (板书)1.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①海拔 ②相对高度 [巧练]珠穆朗玛峰的海拔为8848米,可是在青藏高原上的人说珠穆朗玛峰高4000多米,请你解释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什么? [启思]地图上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就是用绘制等高线来表示的。请同学们观察课本中的1.35“等高线示意图”,你能总结等高线的绘制方法吗?海洋中的等深线也是同样的绘制方法吗? [活动] (要求)小组合作讨论

七年级地理上册 1_4 地形图的判读导学案1新人教版

图一 地形图的判读 【学习目标】 目标A :认识海拔和相对高度并会计算。 目标B: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和陡崖四种基本山体部位,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自主学习】 问题组A : 1、找出、标注并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 海拔是高出 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某点高出 的垂直距离。 2、看图一,所得B 点的海拔为 , A 点的海拔 为 ,两地的相对高度为 。 问题组B : 1、 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 。 2、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可以判断坡度的陡缓,坡陡的地方,等高线 ,坡缓的地方, 等高线 。 3、从图4—2的等高线地形图中,看出此图的等高距 为 ,D 点的海拔高度为 ,根据等高线的性质 可以判断:C 处的坡 ,B 处的坡 (陡/缓)。 4、看图认识,下列序号所代表的山体不同部位(山峰、山脊、山谷、陡崖。) ① ;② ;③ ;④ 。 【随堂检测——能力提升】

训练A: 1.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我国陆地最低的地方吐鲁番盆地在海平面以下155米,两 地相对高度是( ) A.8679米 B.9009米 C.8999米 D.8689米 训练B: 1.下列等高线(单位:米)示意图中,表示山脊的是( ) A B C D 2. 读等高线地形图4,回答。 (1)说出图4中山体部位的名称②,③, ④。 (2)某班要进行爬山活动,a、b两处选择从处爬山比较合 适,理由是。 (3)此地需要建一座水库,最合适的坝址选在(甲、 乙、丙、丁)。 (4)若a与b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此图的比例尺为 1:100000,则ab两点的实地距离为。 (5)若准备沿着c和d修建一条公路,则选择(1、 图4 2)线,原因是。 (6)村庄要建饮水工程,选择(3、4)线,理由是。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2014年山东省初中地理优质课 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课题:第三节《地形图》 姓名:高胜滨 联系电话:135******** 工作单位:东营市河口区新户镇中学

《地形图》教学设计 东营市河口区新户镇中学高胜滨 ■学习目标 1.阅读图文资料,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含义,会在地形图上估算某一点的海拔,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 2.对照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归纳坡度陡缓和等高线疏密的关系,学会判断坡度的陡缓。3.对照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归纳等高线地形图上山峰、山脊、山谷的特点,并准确地识别。 4.在地形图上识别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并读出某点的海拔,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辨别坡度的陡缓。 【教学难点】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脊和山谷。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别坡度的陡缓。 ■教学方法 【教法】 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 【学法】 情景感受法、地图观察法、实践感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刚才我们欣赏了一些优美的自然风光。可见地表形态多种多样,千奇百怪,塑造了我们美丽的星球。“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今天就让我们学看地形图,来揭开世界地形的神秘面纱。 二、讲授新课(小组合作,活动探究,归纳提升) 引语:有五岳独尊之称的泰山想必大家并不陌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爬到玉皇顶,你会看到石碑上写着泰山极顶1545米,但是某兴趣小组的测量结果却不足1400米,你认为这是怎么回事呢? 1、解惑释疑——认识地面高度 首先让学生试着解释疑惑,(对,可能是测量的标准不一样) (预设:让学生直接来解释。预习很充分。直接估算海拔、相对高度。说区别,认识海平面) 下面就让我们解惑释疑,自学课本33页,完成下列2个问题。我国对于海平面是如何规定的呢?。 学生回答问题。 1545米是指泰山的哪一种高度?1400米是指哪一种高度。)(解释得非常到位) 是不是地球上所有地点都在海平面以上呢?那这两个地点的相对高度你会计算吗?出示死海、珠峰,谁来试一下?(很速度) 承接:地表高低起伏差异很大,这种差异通常用海拔和相对高度来表示。怎样把地表

七年级地理上册 1_4 地形图的判读导学案2新人教版

地形图的判读 【学习目标】 目标A:认识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的各种地形。五种地形类型的特点。 目标B: 教给学生绘制地形剖面图的方法。 【复习回复】 看右图,思考下列问题。 (1)若想开展攀岩活动,图中最合适的 地方是处。若想爬图中的山b,图中两条线路①和 ②,更适合的是。 (2)若图中山峰a、b相对高度是50米, 那么山峰a的海拔是米, a和b同一时间气温差 大约是℃。 (3)图中甲村庄的海拔范围是,若想在村庄甲和乙之间修一条公路,应选择图中线路,理由是。村庄甲和丙,更适合修建梯田的是。 (4)图中小河的流向是,若在图中修水库,水库大坝应选择修建在处;丙村庄想引河水灌溉庄稼,应选择从B、C中的处修建水渠引水,理由是。【自主学习】 问题组A: 1.概念: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形图上,把不同高度和深度的范围,着上不同的颜色,这种地图叫作________________。一般来说,颜色越深,海拔越高,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地形)。 2.陆地地形: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五种。 3.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判读五种地形 地形海拔地面起伏程度等高线特征 ______ 较高,一般在500 米以上 起伏不大等高线边缘较密,数值较高 ______ 较高,一般在500 米以上起伏很大 等高线较密而数值较高,山顶呈封闭 曲线,内高外低 ______较低,一般在起伏较大与山地相似但等高线数值较低

500米以下 等高线呈封闭曲线而数值与山顶相______无一定标准起伏不大 反,内低外高 很低,一般在200 起伏很小等高线稀疏而且数值很低 ______ 米以下 问题组B: 1、地形剖面图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______和坡度的________。 【训练检测】 右图为某岛国不同海拔的陆地面积所占比例统计图。读图完成1~2题。 1.该岛国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 A.高原 B.平原 C.丘陵 D.山地 2.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该岛国的颜色大部分是( ) A.白色 B.黄色 C.褐色 D.绿色 3、读下图,沿直线M的地势起伏状况是(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2

演示:山脉图—素描图—等高线地形图对应: 1.找山体的不同部位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的位置; 2.观察等高线的分布,归纳不同山体部位等高线的特征; 小试身手: 几种基本地形部位的判读; 形象演示 : 让学生伸出自己的一只手,五指并拢向下隆起扣在桌面上。手背部关节突起的部位相当于山顶,关节间的部位相当于鞍部,手指的背部相当于山脊,手指缝相当于山谷。向手背上撒些水,水顺着指缝向下流,说明山谷是集水的部位,往往成为河流的发源地。 刚才我们把山体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放在地图上,就是等高线。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等高线。 演示:FLASH 等高线 等高线的特征: a. 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高度怎么 样? b. 等高线是什么样的? c. 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数值差 有什么特点? a :等高线上各点海拔高度相同; b :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 c :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程差相等,叫做等高距。 过渡: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山体的不同地形部位,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是如何表示的。 “手势”理解地形图 读图: 1.读图,找地形部位的对应; 2.读图,总结不同山体地形部位的等高线地形图的特征。 小试身手: 判读地形图 通过动手,让学生明白地理概念 培养学生读图分析总结的能力

教学流程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学习了山体不同部位等高线的特征。希望今后在同学们的生活中,我们今天的知识会帮助到大家。 板书设计 第4节地形图的判读 布置课后作业批改情况记录 教学反思知识延伸: 1.什么是等深线?如何表示其数值? 2.等深线的特点有什么? 3.等深线的疏密状况可以表示什么? 课堂练习:小试身手学以致用 自主学习: 自学P26内容,结 合等高线的特征,思 考回答。 课堂练习 山脊 山脊 山谷 培养学生的 自学能力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形图的判读》导学案

第三节地图的阅读(1) 一、自主学习 1.地图及其语言 地图是运用__________,将地理事物______________以后表示在_______的图像。它的语言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2.比例尺 (1)比例尺表示________距离比_______距离________的程度。 (2)公式:比例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例尺的表示方式主要有_______式、_________式和__________式三种。 3.地图上的方向 (1)经纬网定向: ①经线指示______方向,纬线指示_____方向。 A点在B点的_________方向,C点在A点的_________方向, ②B、C两点不在同一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如何确定这两者之间 的相对位置? C点在B点的_________方向。 (2)指向标定向:指向标的箭头一般是指向_____方。 左图是用___________定向,在图中标注东(E)、南(S)、西(W)、 北(N)四个方向,由此可判断,台北位于高雄的_______方向,高雄位于 台北的______方向。 (3)一般定向:既无指向标,又无经纬网的地图,根据_____________ 来判断。 4.图例和注记 记忆课本18页图1.25一些常用图例。 二、合作探究 1.比例尺的大小:数字式比例尺的分母越大,比例尺越____;分母越小,比例尺越______。 尝试比较下面三个比例尺的大小。

2.以台湾岛地图为例,计算台北与高雄两地间的实地距离。 三、拓展延伸 左图是根据_________来判别方向,其中A在B的_______方向, B在C________方向,小河的流向是自______向_______流。 点拨:无论指向标如何倾斜,指向标的箭头永远指向北方,标出其他四 个方向,通过平移指向标即可判定地图上任意两点的相对位置。 四、知识构建 五、优化训练 根据你学到的地图知识,自己设计图例,画出医院、公园的位置。其中医院在学校正东方向600米,公园在医院正南方向300米。 【学后反思】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三节地图的阅读(2) 一、自主学习 1.根据使用目的选择地图种类 (1)选择地图的种类:了解台湾在中国的位置,应选择___________图;了解台湾岛更多的情况,应参考__________图;去动物园游览,应该选择_____________图。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地形图的判读》教案教学目标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和陡崖等常见的地形变化,判读坡度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了解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含义和特征; 3、理解陆地五种基本地形类型的特征。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盆地、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等常见的地形变化,判读坡度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难点:理解陆地五种基本地形类型和六种山体部位的特征,掌握其判读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出示学习目标小组合作学习 活动一海拔、相对高度、陆地基本地形类型 1、海拔与相对高度 2、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 (2)等高距 (3)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的关系 3、陆地地形的基本类型

(1)五种基本地形: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的判读方法 (2)六种山体部位:山峰、盆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的判读方法 4、地形剖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 活动2【讲授】教师精讲考点学生各个击破 考点1 海拔与相对高度 1、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又叫绝对高度。 2、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非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单位都采用米)。 3、世界海拔最高点是:珠穆朗玛峰 (中尼边境线上); 海拔最低点是:死海。 中国海拔最高点是:珠穆朗玛峰;海拔最低点是:吐鲁番盆地。 考点2 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把一个区域内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这样的线叫等高线。.com 2、等高距: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海拔之差。 3、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的关系: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等高线稀疏,坡度小。 考点3 陆地地形的基本类型 1、五种基本地形: 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的判读方法(可以从海拔和相对高度等进行区别)如下: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图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不同山体部位,判读等高线地形图山坡的陡缓。 3.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说明主要地形类型及特征。 4.利用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并判读剖面图。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山体模型,分层转换为等高线地形图,学会阅读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 2.通过用彩笔涂色,认识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原理。 3.通过绘制、分析地形剖面图、判断地势高低起伏,学会读图和分析地理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小组合作,增强交流、合作意识和能力。【重点与难点】 1.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2.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土地上,珍藏着无数美丽而神奇的天然艺术作品。有广阔无垠的平原,有俊秀挺拔的高山,有高低起伏的丘陵,也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高原和物产丰富的盆地。 (展示平原、山地、丘陵、高原和盆地的景观图片) 但是能够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的地图却是平面的。那么,如何将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转化到平面图上?地形图又是怎样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的呢?这一节我们一起来学习“地形图的判

读”。 二、新课讲解 (一)等高线地形图 1.读图1.35 地面高度的计算 (导学):知道地面高度的计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讲解):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2.读图1.36 等高线示意 (导学):明确等高线定义、特征和等高距,了解等深线。 (讲解):等高线: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等高线特征:等高线都是闭合曲线,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等。 等高距:每两条相邻等高线的高差。 等深线: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动画页:播放视频《等高线地形图原理》 3.判断坡度的陡缓 (导学):根据山地实体图和等高线地形图来判断山体坡度的陡缓。 (讲解):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 4.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 (导学):展示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图和对应的实体图,分析等高线分布特征。 (讲解):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 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 鞍部:两座山峰之间。 陡崖:等高线重叠。 5.读图1.37 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 (导学):判读不同山体部位的等高线分布 (讲解):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盆地。 6.活动:认识不同地形部位的等高线特征(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导学):读图1.38 比较一下从B点爬到山顶A容易,还是从C点爬到山顶A容易?为什么?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第三节地图 ……第二课时地形图的判读 广州市美华中学宋小彬 课标要求: 1.运用地图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辨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谷、山脊等主要的地形种类。 教学目标分析: 在知识方面能使学生掌握海拔高度与相对高度的概念、读懂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并可以辨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谷、山脊等主要的地形种类。 在技能方面则是要学会从立体实物到平面图形的转换,在辨别地形种类的基础上能进行简单的应用。 学生情况分析: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会并掌握了读平面图的方法,但本节课则是由立体实物转化为平面图形的过程的学习,若学生不能理解这个转化过程,那么转化后的结果学生就难以想得明白。这要求学生要具备有立体思维的能力,但根据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要他们进行抽象思维有一定的难度。 教材组织呈现分析: 本节课内容相对比较抽象,但在与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这部分内容在初中阶段的会考中也显得非常重要。但课本中这方面的知识安排的内容比较多,有概念、等高线图、分层设色图等,所以本节课就只取前两方面的内容进行学习,因为这两部分内容也是逐步深化的过程。 教学形式分析: 根据本节内容的特点,教学形式以板图法及讲解式为主,辅助以小组讨论形式教学媒体分析: 针对相对比较抽象的内容,要完成由抽象到具体的转化,多媒体展示就可以充分发挥其优势,通过各类图的展示,让学生建立起空间的概念。同时在黑板上要板书出要点内容,让学生能够很清晰地掌握本节课所学内容的构架。 教学活动: 引入新课 : 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在地图上怎样才能把这些不同的形态表现出来呢?我们又是如何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展示图片:我们都知道珠穆朗玛峰高8844.43米,而在青藏高原上测量珠穆朗玛峰只有4000多米。为什么会出现两个高度呢?(引导学生导出“是从不同的基点测量的。”)教师总结:原来是分别以海平面和青藏高原表面为起点测量的,这是通过不同的地面高度计算方法得到的结果。 板书:一、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看图:学生看图,在黑板上也画出简单的示意图,并由学生来总结概括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 小结:看书上的定义,找出与学生所得的结论差异。 讲解:如何把地面事物的高低起伏反映在一张平面图上呢?今天我们就先研究第一种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