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专题复习

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是中国近代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1924-1927年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1927年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揭开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序幕;1931年以后,中日矛盾逐渐上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1937-1945年全民族的抗日战争,赢得了近代史上第一次对帝国主义国家战争的彻底胜利;1946-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反抗蒋介石政权的内战和独裁,最终推翻了三座大山,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伟大任务,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要求通过这段历史的学习,能够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及其重要内容。

纵观近5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试卷,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一阶段内容是考查的重点。除客观题多次涉及有关内容外,主观题曾考查了第五次反“围剿”的背景和失败的主要原因、日本对台湾的殖民统治、抗战相持阶段美国对中国抗战态度的变化、解放战争前后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等考点。复习这一阶段内容时,对日本侵华罪行及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土地政策、统一战线政策、党领导的武装斗争、政权建设、根据地建设、作风建设、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巨大贡献等方面的知识内容及其联系要予以充分的重视。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知识基本结构

1919 1927 1937 1945 1949

五.四运动日本全面侵华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中共创立革命统一战线“工农武装割据”形成抗日统一战线内战爆发

大革命的兴起和失败日军大举侵华日军殖民统治国统区政治经济危机

王明“左倾”路线国民党内外政策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红军战略转移共产党坚持抗战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涨抗日战争伟大胜利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人民大众同北洋共产党同国民党新军阀中华民族同日本帝中国人民同美国支持

军阀之间的矛盾的矛盾中日矛盾上升国主义之间的矛盾的蒋介石政权的矛盾

中共领导的新民主国共政权十年对峙全民族抗战决定中国命运的战争

主义革命的开始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两个战场中国的政治形势、阶

中共尚处幼年时期中共走向成熟两条路线级关系及力量对比

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两种结局发生了深刻变化

解折:我们依据教材内容和2005年高考历史考点范围设计了以上知识结构图示。图示列举了这一时

期各个阶段的重大事件, 突出了社会矛盾和阶段特征。复习新民主主义革命史时,应依据各阶段社会主要

矛盾变化,通过各派政治力量解决矛盾的途径、策略、过程、结果、影响, 建立相关知识结构;探讨中国

共产党如何牢牢把握不同时期的主要社会矛盾制定相应的斗争策略和革命成功的艰难历程;认识没有共产

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一历史结论。

专题举例(一)列强侵华和中国军民的抗争

图示专题知识结构:

解析:从侵华的主要国家来看,20世纪20年代,列强打破日本独霸局面,再次形成了宰割中国的同

盟;20世纪30年代以后到1945年,出现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解放战争时期,美国成为侵略中国的最

主要国家。从列强之间的关系来看,20世纪20年代后,美日争夺中国,矛盾日益突出;1929年经济大危

机后,日本企图灭亡中国,英美则推行绥靖政策;1935年华北事变后,英美由绥靖转变为遏制;中日战争

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日本改变侵华策略,英美企图制造远东慕尼黑阴谋,未能得逞;珍珠港事件后,逐

渐形成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英美援助中国抗日。从侵华的政策来看,20世纪20年代,列强由扶植

各派军阀到扶植蒋介石作为代理人;30年代以后,日本实行灭亡中国的政策;1945年后,美国实行“扶

蒋反共”的政策,支持蒋介石打内战,新中国成立后,又实行封锁、孤立中国的政策,发动朝鲜战争,威

胁中国安全,还派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阻止解放台湾。

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标志着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

主义革命的开始。在经历过无数次的挫折之后,中国共产党独立地肩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 在斗争中

走向成熟, 最终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 完成了反帝反封的伟大任务,建立了新中国。

探究与思考:

1.近代史上日本是怎样实施其侵华政策的?其主要罪行有哪些?

(1)日本侵华活动大事件:

明治维新时代 1894-1895 1900-1901 1915年 1919年 1931年 1935年 1937年

“大陆政策”《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二十一条》 巴黎和会 九一八事变 华北事变 卢沟桥事变

(2)日本侵华的主要罪行:

1919年 1949年

1931年 1937年 1945年 《九国公约》 1922年 巴黎

和会

九一八事变 卢沟桥事变 日本投降 1946年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美国“扶蒋反共” 1927年 干涉国民大革命 五四运动 国民大革命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广州起义 五次反“围剿” 长 征 共产党抗日反蒋斗争 国民党将领抗日爱国 西安事变 中华民族 抗日战争 重庆谈判 政协会议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921年 中共诞生 新中国 成 立

军事上:发动战争,占领中国大片领土,制造旅顺大屠杀、南京大屠杀,实行扫荡政策,三光政策等。

政治上:签订不平等条约,破坏主权、掠夺资源,建立伪满洲国,实行残暴的殖民统治;在华北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实施保甲连坐制度,企图肃清沦陷区的抗日力量;在华北,日伪政权发动“清乡运动”,对抗日爱国人士实行恐怖政策。

经济上: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强占耕地,低价收购农产品;将工矿交通运输业定为“统制事业”,

以战养战,并从中攫取巨额利润;抢占银行、掠夺金银现款、滥发伪币、增加苛捐杂税、掠夺劳动力。

思想文化上:推行奴化教育、进行反共宣传、禁中国人民阅读进步书刊,企图以此消磨、摧残中国人

民的民族意识和反抗意志,实现其同化政策。

2. 日本为什么要侵略中国?为什么日本的侵略野心未得到遏制?

(1)侵略中国的原因

①是资本主义的扩张性、侵略性决定的。日本是个小国,人口少,国内资源贫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以后,发展资本主义需要扩大市场、原料和投资场所。实质是尽量使沦陷区经济殖民地化,成为日本经济体系的附庸,这是发动侵略战争的根本原因。

②日本长期受军国主义影响,这是发动对外侵略战争的重要原因。

③国内政治和经济危机往往是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直接原因。

(2)日本的侵略野心未得到遏制的原因

国际上对日本的侵略持不干涉或支持的态度和中国政府的妥协和投降政策,助长其侵略野心。

3. 近代史上两次中日战争中国一胜一败的原因

甲午战争抗日战争

领导清政府腐败无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战略清政府实行妥协、求和政策中国共产党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持久作战

军队军队腐败,将领贪生怕死国民党爱国官兵和八路军、新四军英勇奋战

民众清政府没有发动民众形成了全民族的抗战,中共实行了全面抗战路线

国际甲午战争时处于孤立状态反法西斯的组成部分,得到反法西斯同盟国的援助

4. 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概述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

(1)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

1931年1932一1933年1935年1936年1937年1940—1944年1945年

东北抗日义勇军19路军抗日“八一”宣言东北抗日联军正面战场抵抗枣宜会战中共领导

中共抗日宣言民权保障同盟瓦窑堡会议西安事变敌后抗日斗争百团大战的全国

察哈尔抗日同盟军“一二.九”豫湘桂战役规模的

“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解放区的反扫荡斗争反攻

(2)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

①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了全国各阶级、各民族的一场全民族的抗战。

②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放解放战争,具有双重性,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的并存是显著特点之一,两个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贯穿始终。国共两党的阶级属性决定了统一战线内部始终存在尖锐的矛盾和斗争。

④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不仅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还制定、贯彻了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抗战方针,决定性地消耗了日军的力量,以斗争求团结,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⑤以弱胜强,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⑥持久性。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战场。

5.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相关的几个问题

(1)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

①具有广泛的民族性。战线中不仅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还包括蒋介石为首的亲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人士。

②没有一个统一的正式的组织机构,也没有一个为国共两党所共同承认和正式公布的政治纲领。

③国共两党都有自己的政权和军队,中共领导的军队和抗日根据地是民族统一战线的中流砥柱。

④统一战线内部始终存在着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即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和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它们之间的斗争贯穿了抗日战争始终。

(2)统一战线内部矛盾斗争的历史根源

①阶级矛盾国共两党所代表的不同阶级利益和矛盾冲突。

②日本侵华政策的变化导致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③英美对华政策的影响相持阶段曾支持国民党的妥协活动。(绥靖政策)

④敌后抗日根据地和人民武装力量的壮大为国民党顽固派所不能接受。

(3)统一战线能坚持到抗战胜利的原因

①中共以民族解放大业为重,同国民党的反共摩擦进行坚决反击,坚持团结、坚持抗战,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维护了统一战线。

②采取种种政策,进一步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壮大了民主力量,进行了百团大战、反“扫荡”,实行了三三制、减租减息交租交息、大生产、整风运动等巩固了抗日根据地。

③日本灭亡中国的方针始终未变,民族矛盾始终为主要矛盾。这就决定了国民政府既反共又不敢彻底破裂。

④世界反法西斯形势的影响,英美等国际力量对中国的支持,坚决反击蒋介石发动的皖南事变,反对统一战线的破裂。

⑤“党外合作”方式也是统一战线能长久的原因之一。

⑥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和解放区日益壮大,逐渐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扩大

战略防御阶段相持阶段战略反攻阶段

洛川会议制定全面抗还击国民党顽固派反共浪潮,提出“坚持抗战、坚持团结、抗日根据地

战路线,建立敌后抗坚持进步”,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以斗争和人民军队

日根据地,积极配合求团结,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动百团大战,通过发展壮大

正面战场的抗日。政治、军事、经济、思想一系列措施、巩固扩大了抗日根

据地。中共七大的政治路线和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5)为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采取的基本斗争策略

①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坚持牢牢掌握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②以斗争求团结,坚决反击国民党顽固派进攻,采取“有理、有利、有节”的政策。

③确定“坚持团结、坚持抗战、坚持进步”的方针。反对分裂、反对投降、反对退步。

④坚持使阶级斗争服从于今天的抗日民族斗争这一统一战线的根本原则。

⑤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反对顽固势力。

(6)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的意义及经验教训

意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巩固,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可靠保证。

经验教训:①国合作是中国共产党倡导和全国人民大力推动的产物。

②国共合作是在民族存亡关头提出的。

③国共两党相互让步,是实现合作不可缺少的条件。

④在合作中两党都应克服内部的消极因素。

⑤在维护民族独立和主权完整的条件下,两种制度可以长期并存。

6. 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①国共两党在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合作,两个战场的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在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牵制大量日军,为开辟敌后根据地创造了条件,两个战场是战役配合;在相持阶段,若没有正面战场的继续抵抗,敌后战场的抗战就会付出更大的代价,若没有敌后战场的抗战,正面战场的继续抗战就难以坚持,两个战场是战略上的配合。)应该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全民族的抗战是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

②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和正确的政策、策略,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不断壮大,逐渐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是抗战胜利的重要原因。

③各民主党派为促成统一战线建立,反对分裂、倒退;主张民主.团结,反对独裁、专制,为争取抗战最后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④海外华侨在政治上,舆论上、物质上的支援。

⑤有利的国际环境,得到苏、美.英、法等国的支持与合作,如世界反法西斯形势的好转、苏军出兵东北、美国原子弹均只起了催化剂作用。

中国各族人民在统一战线旗帜下八年的艰苦抗战是胜利的根本原因。

7. 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

从战争的直接结果看:是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彻底打败帝国主义的战争。

从战争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影响看: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打下了基础。

从对外的影响看: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亚洲最大的陆地战场,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之一。中国人民艰苦卓绝地抗战,遏制了日本的侵略势头,牵制了大量日军,有力支持了欧洲战场,也减轻了世界上其它反法西斯战场的压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二战中,中国以大国地位参加国际全议或发表宣言、公告,中国人民的八年艰苦抗战嬴得了世界人民的同情和尊重,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

8.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日关系

1922 1931 1932 1935 1937 1938 1945

华盛顿会议九.一八伪满洲国华北事变七. 七事变对华政策变在沦陷区的日本无条件投降

一.二八南京大屠杀殖民统治和人民的反抗中国人民的抗日

抗日救亡高涨19路军抗日中国人民的全面抗日战争战争取得胜利

打破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中日矛盾逐渐上升,重新形成日本独霸中国局面……中日矛盾基本结束

9.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美关系有何变化?

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南京政府九.一八华北事变后相持阶段二战中二战后

承认日本遏制日本,美国成为美国对美国对美国一度准备美国支美国采取“扶蒋

对中国山使日把山东经济上侵日本侵日本转牺牲中国利益持中国反共”政策,帮

东的侵略权益归还给略中国的略中国向遏制制造远东慕尼抗战助蒋介石抢夺胜

中国,签订主要国家采取绥黑阴谋利果实,支持蒋

《九国公约》之一靖政策介石发动内战

专题举例(二)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探索和党的建设

图示专题知识结构

1921 1924 1927 1937 1945 1949

中共诞生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

革命纲领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革命道路夺取中心城市工农武装割据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重要会议一大、二大、三大“八七”会议、遵义会议洛川会议、七大七届二中全会

瓦窑堡会议

斗争策略革命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党内合作反蒋抗日一一逼蒋抗日一一联蒋抗日最大限度孤立蒋介石

政权建设革命根据地建立巩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抗日根据地“三三制”解放区的不断扩大

军队建设没有独立掌握的军队创建人民军队和红军八路军和新四军人民解放军发展壮大

土地革命“一切权力归农会”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双减双交”《中国土地法大纲》

思想建设“八七”会议纠“右”倾延安整风运动七届二中全会解决了

遵义会议纠正“左”倾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解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领导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二七”惨案的教训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联合中国最广大的革命力量,促进了革命统一战线建立,推动了大革命的兴起和发展;由干国民党右派叛变和中共主要领导人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大革命失败。

1927年党的“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但以夺取中心城市为主要目标的三大武装起义的受挫说明在中国走俄国式的革命道路是行不通的。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成功地开辟了一条“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但王明等人的“左”倾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一一长征。遵义会议从组织上、军事上纠正了王明“左”倾路线,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中共开始走向成熟。“九一八”事变和华北事变后,中华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共以大局为重,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并促进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方针,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在统一战线、军事斗争、经济建设、政权建设各方面都走向成熟,显示了高度的原则性和灵活性;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逐

渐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中共七大提出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选举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正式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经过八年艰苦抗战,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最终取得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与国民反动派之间的阶级矛盾上升到主要矛盾,为争取和平民主,中共以革命两手对付反革命两手,粉碎了美蒋反动派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全面内战爆发后,中共采取正确的政治方针和军事原则,粉碎了敌人的全面和重点进攻,并及时展开战略反攻和战略决战,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作了重要准备。

探究与思考: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两次工作重心的转移及其原因。

两次工作重心的转移:第一次:1927年,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其中,文家市决策揭开了序幕。第二次:1949年春,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决定将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

原因:第一次工作重心的转移:直接原因是1927年中国共产党反对国民党的以夺取城市为目标的三大起义先后失败;根本原因是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基本国情;重要原因:毛泽东创造性的把中国革命实际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第二次工作重心转移:直接原因是随着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胜利,民主革命即将取得最后胜利;根本原因是在革命胜利后恢复经济和实现工业化必须以城市为中心。

2.“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是如何确立的?在民主革命的不同时期,这一道路是如何体现的?中国走这一革命道路的原因有哪些?

确立: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以领导工人运动为工作中心,南昌、秋收、广州三大起义夺取城市受挫,留下了深刻的教训。毛泽东在秋收起义后,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并从实践和理论上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1931年后,王明及其“左”倾路线在中央苏区占据了领导地位,“城市中心论”再次抬头,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长征。遵义会议纠正了王明的“左”倾路线,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也最终确立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体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先后四次打败国民党的“围剿”,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临时政府。抗日战争时期,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和边区政府,成为抗战相持阶段以后的抗战主力,最终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解放战争时期,建立了解放区根据地,打败了国民党及其军队。

原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决定全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中国的经济结构和阶级构成决定农民占中国人口的最大多数,农民是工人的天然的同盟军,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中国反动势力集中在城市,由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工人在城市的力量非常弱小。

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两次国共合作有何不同?

第一次国共合作第二次国共合作

合作名称革命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革命对象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反对日本帝国主义

合作方式党内合作党外合作

两个政党的合作两个政党、两支军队、两个政权之间的合作

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没有共同纲领。

合作策略中共没有坚持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坚持了对革命的领导权,对国民党

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采取了既团结又斗争的策略

群众基础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除了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四大阶级的联盟还包括一切抗日的力量,群众基础更广泛。

合作结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

4.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实行不同土地政策的原因,原则及启示。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

内容农民土地革命路线“双减双交”《中国土地法大纲》土地改革总路线

原因农民是受压迫最深的阶级为了团结地主抗日,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推翻蒋

为了调动广大农民参加革时又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介石国民政府的独裁统治

命,巩固革命根据地

原则一是实事求是,根据革命形势的发展调整;二是始终注意维护农民的利益。

启示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是民主革命时期战胜一切敌人的基本条件。因为民主革命时期的革命任务是反侵略反封建,农民是反侵略反封建的主力军,农民只有获得土地以后才会踊跃的参加革命,保卫自己的果实,才会调动生产的积极性,参加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5.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和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方面有何不同?

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背景和目的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敌后抗日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中国共

根据地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为了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的情况下,

纯洁和统一党内的思想为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做准备

性质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方针“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内容提出“反对主观主义、反对提出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

宗派主义和反对党八股”和“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意义统一了党内的思想,加强了党内团为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

结,为抗日战争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社会主义革命过渡提供

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了思想基础

6. 中共领导下的武装斗争(军队建设)

大革命期间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

从黄埔军校到国民革“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八路军、新四军人民解放军日益壮大

命军,许多共产党员确定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抗战经过战略防御、战略

成为骨干,但我党无红军四次反“围剿”胜利中共领导的抗日反攻和战略决战,推

独立掌握的军队,对“左”倾错误、红军长征逐渐力量成为中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

国民党右派叛变难于遵义会议确定毛泽东对党国抗战的中流砥

进行有效回击而受挫和军队的领导权柱

7.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面临的三条道路及选择。

(1)建立买办的封建专制政权。北洋军阀、国民党新军阀所建立的政权都严重脱离广大的人民群众众,破坏和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违抗历史的潮流和人民的心愿。这决定反动统治必然被人民推翻。

(2)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这个阶级的代表人物为实现他们的理想,进行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但是由于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由于国内国际条件的不允许,他们鼓吹多年的中间路线只有破产。

(3)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共和国。

三条道路、三种国家命运经过激烈斗争,第三条道路取得最终胜利。因此,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8. 中共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的挫折及纠正。

(1)1923年初,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失败,中共吸取教训,倡建革命统一战线,推动国民大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2)1927年大革命失败,中共通过八七会议,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先后发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

(3)三次以夺取中心城市为目标的起义失败后,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从理论和实践上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

(4)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战略转移长征。遵义会议纠正了王明的“左”倾错误,在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中共开始走向成熟。

专题举例(三)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巨大贡献

图示专题知识结构

1921年1927年1935年1937年1945年1946年1949年

中共创始“枪杆子中出政权”遵义会议确定洛川会议七大确定毛重庆“一切反动派都

人之一领导秋收起义党内领导地位全面抗战泽东思想为谈判是纸老虎”

《湖南农民运党指挥枪的原则《论反对帝国路线指导思想解放战争的胜利

动考察报告》创建井冈山根据地主义的策略》《论持久战》《论联合“将革命进行

“工农武装割据”促进西安事变延安成为政府》到底”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和平解决全国抗战《对日寇的七届二中全会

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指导中心最后一战》的重要报告

领导反“围剿”斗争

解析: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大革命期间,毛泽东发表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热情歌颂农民运动。大革命失败后,他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光辉思想,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运用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先后指挥了三次反“围剿”的胜利,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临时政府的主席。王明“左”倾路线在中央苏区一度占据领导地位,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长征,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和军争战略思想。随着日本侵略加剧,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毛泽东提出并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抗日战争开始,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发表了《论持久战》,指导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共七大,毛泽东在会上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为革命的胜利作了重要准备。抗战结束后,为争取和平民主,毛泽东亲赴重庆谈判,争取和平民主。解放战争开始后,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战术,赢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在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毛泽东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伟大号召,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提出促进全国胜利的方针;规定胜利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基本政策和总任务,告诫全党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解决了革命胜利后,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探究与思考:

1.如何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开辟了一条中国式的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取得全国政权的道路,并形成一套完整的“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

抗日战争时朗,毛泽东思想得到了丰富、发展并逐渐成熟,遵义会议在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公认为党的指导思想。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的军事战略思想迅速发展,使毛泽东思想体系进一步得以完善。

2.民主革命时期的毛泽东思想有哪些组成部分?其精髓是什么?它是如何成为我党的指导思想的?

组成部分:革命道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群众路线和统战政策:依靠群众,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政治:建立人民民主专政。

经济:根据地建设

军事:创造了游击战、运动战等战术

思想作风:展开整风运动,加强对党员的教育

文化:文艺为人民服务。

精髓: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的典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课序号310004—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期末论文 题目:新民主主义的开端:五四运动 姓名郭淑敏 学号2011444044 年级专业11 生物科学 2 指导教师何建华 2012年6月1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评分表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 摘要:九十多年前,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社会愈发黑暗,在多数国人对国家危机仍是鼾睡沉沉,了无知觉时,巴黎和会的屈辱让北京爱国青年痛心疾首,热血喷涌,一场挽救国家危机的五四运动袭天而来。五四,多么振奋人心的名字,誓死力争,矢志救国,铸下了不朽的成就。它是中国历史上的转捩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划时代的丰碑。 关键词:五四运动产生的背景、五四运动的过程、五四运动的成就、五四运动的意义、五四运动的精神。 那是一个风云动荡的年代,那是一个在歧途彷徨的社会,有这样一群青年在历史的跌宕中挺起了脊梁,振臂一呼,带来了新世纪的曙光。九十多年以往矣,但五四运动那划时代的炮声至今在我们耳边回响,凝眸苍茫岁月中那光辉灿烂的一页,浓墨重彩写下的丰功伟绩,不断震撼着我的心灵,让我禁不住慨叹: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自从五四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五四运动产生的背景: 碧海,蓝天,绿树,红瓦,迷人的青岛啊,在“五四”前期可不是如此平静。黄海,渤海之要冲,帝国主义觊觎已久。1898年3月德国在沙俄的帮助下强迫清政府订立了中德《胶澳租界条约》,如此在十九世纪末的“割地狂潮”中,山东变成德国的势力范围。但没过多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日本对德宣战,并以此为借口,强占青岛,可恨的是,北京政府竟处处退让,“欣然同意”地签订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激起了民族主义的情绪,使中国知识分子及民众对日本以及“卖国”的政府强烈不满,如此国耻引起了不少反日的活动,这种情绪在五四运动中进一步发展而发挥作用。民族危机愈来愈重,那些卖国贼却不以为意,冠冕堂皇地说着“使为国之元首而无权,即有权而不能完全无缺,则政权无由集中,群情因之涣散,恐为大乱所生”[1]上演着不断复辟的丑剧,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段祺瑞的统治术,完全不顾国民情感。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不顾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北洋政府屈服于帝国主义的压力,居然准备在《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上签字。最终,英、美、法、日、意等国不顾中国民众呼声,在4月30日还是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送日本。在巴黎和会中,中国政府的外交失败,直接引发了中国民众的强烈不满,从而引发了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的过程: 有了那一个噩耗,北京注定要有一个不平常的春天了。1919年5月1日,上海《大陆报》之北京通讯说:“政府接巴黎中国代表团来电,谓关于索回胶州租借之对日外交战争,业已失败。”[2]此讯一出立刻在北京大学引起了轩然大波,当天,学生代表就在北大西斋饭厅召开紧急会议,决定1919年5月3日在北大法科大礼堂举行全体学生临时大会。 [1]《袁世凯与中华民国》,白蕉,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06月,第一二二页 [2]《学界风潮纪》。《五四爱国运动》上,詧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一九七九年,第三七三到三七五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什么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革命性质是由革命的任务和对象决定的,近代中国反帝反封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任务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主要是由于:近代中国革命的敌人主要还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中国革命的任务是为了推翻这两个主要敌人,所以,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而仍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当然,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一般的资产阶级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革命。 因为: 第一,它有了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掌握了革命的领导权。这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 第二,它有了新的指导思想这个革命不是以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为指导,而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理论武器。 第三,它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范畴,不再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 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等著作中,毛泽东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毛泽东认为,现阶段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这是因为中国还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中国革命的敌人主要的还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革命的任务是为了推翻这两个主要敌人的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即使大资产阶级背叛革命而成了革命的敌人,革命的锋芒也不是向着一般的资

本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而是向着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所以现阶段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但是,这种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已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而是新民主主义的革命。所谓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在这个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里,任何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都已经不是世界资本主义反革命战线的同盟军,而是世界社会主义革命战线的同盟军,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了。

2017专题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综合试题

专题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综合试题(高一历史) 出卷人:XWJ(1) zQL(2) YCS(3)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材料二下面是选自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二幅浮雕: 材料三 从l840年到l949年,中国的现代化是屡遭挫折的、扭曲的、失败的、屡次失去发展机遇的。……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1)简析材料一中“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这句话的含义。 (2)分别写出材料二中图一、图二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和该历史事件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地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屡遭挫折”,难以获得发展机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辛亥革命为了“使国家民主化”做了哪些努力?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是什么?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十分集中地概括了以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力追不舍的社会政治目标和为之奋斗不息的方向。……当南京临时政府公布了第一首民国国歌的时候,“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已由革命派的意向变成了中华民族的共同意向。——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材料三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辛亥革命后,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十月革命炮声一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丰碑——辛亥革命》 材料四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一面少了两件,另一面却多了两件。多了两件是什么东西呢?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要破坏封建主义。——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革命党人是如何“揖美追欧”的。革命派“旧邦新造”的意向指的是什么? (2)根据上述两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一中“世界潮流”指的什么。图二中提出“革命尚未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即“巴黎和会”。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协约国之一,中国代表在和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中国的军队和取消“二十一条”等正当要求。4月底,和会在英、美、法等帝国主义国家操纵下,悍然决定将战前德国在中国山东攫取的一切权益转交给日本。对废除二十一条条约,则借口不在会议讨论范围之内,完全予以拒绝。 巴黎和会的消息传至中国后,全国人民激愤异常,北京青年学生首先燃起了反侵略、反卖国运动的火焰。5月4日,北京13所大专学校学生3000余人在天安门前集会,并举行示威游行,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还我青岛”等口号。 学生们涌向东城赵家楼,焚烧曹汝霖的住宅,并痛打时在曹宅的驻日公使章宗祥等卖国贼。北洋军阀政府出动军警镇压,逮捕留在现场的32名学生,这更激怒了示威的群众。 在北京政府大批逮捕学生的高压下,学生进一步发动了罢课,并于6月3日展开了大规模的街头宣传。北京青年学生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北洋军阀的英勇斗争立即得到了全国学生的热烈响应,工人和市民也相继卷入了这个浪潮。上海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唐山、长辛店铁路工人举行游行示威。南京、杭州、天津、保定、济南、武汉、长沙、厦门以及东三省等地的学生工人和市民都展开了英勇的斗争,在全国形成了如火如荼的群众运动。 在广大人民的强大压力下,北京政府终于被迫让步,释放了被捕

的学生,撤销了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个卖国贼的职务,并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 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后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爱国、进步、科学、民主,是公认的“五四精神”。同时五四运动的影响远不止于此。它不仅涵盖对中国思想文化、政治发展方向、教育制度改革、文学艺术潮流的影响,也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产生了颇为重要的作用。 五四运动推行了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等口号,进一步促进了反封建思想的发展;开创了中国文学新的历史时期,此后国内出现了数十个文艺社团,对中国文学发展影响深远。 在对外关系方面,中国代表没有在巴黎和平会议上签字,并不代表中国的利益和权益得以保存。相反,由于政府的失败,各地军阀相互攻伐,加剧了中国的内乱。胶济铁路仍由日本控制、山东实际仍由日本控制,中国权益并未得以恢复。 尽管中国在巴黎和会上遭到了外交失败,但战后的国际形势朝着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经过五四爱国运动,各种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中国人民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实现民族独立的潮流空前高涨。 五四运动在中国播下无产阶级革命的种子,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了群众基础。

专题三 第三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第三课新民主主义革命 课型:新课制作:~~ 审核:~~~ 使用时间:第十一周 【目标要求】 课标要求 (1)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2)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 (1)掌握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理解五四运动的爆发和中共的成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理解五四运动和中共成立的历史意义,明白中共二大在党的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掌握国共合作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探讨国共合作对国民大革命的影响,归纳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3)结合中国土地革命时政治、经济和军事斗争的形势,剖析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道路的正确性 (4)掌握红军长征的背景,理解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由此探究党的革命路线正确与否对革命的重要性 (5)掌握中共在抗战中的历史贡献 (6)掌握解放战争的军事进程,探究国共两党军队一胜一败的历史原因;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 (1)研习和运用历史材料。在研习本课提供的较多历史材料(包括图片)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并懂得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原始材料。 (2)在合作与交流中探究问题。教材中提到的探究的重要问题,我们都可以通过学生分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来完成。 (3)采用问题情景教学法。情景的设置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也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来再现历史,然后通过教师提问或者是学生发现问题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五四风雷中学生的先锋作用,培养学生“五四”精神; (2)了解共产党28年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培养学生不屈不挠的意志品质; (3)培养学生从历史的角度深刻认识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进一步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 教学重点: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熟历程。 教学难点: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成熟的。 【自主学习】 一、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五四运动是1919年5 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 人士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 抗政府等多种形式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 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群众爱国运动。它的斗争对象直指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政府,表现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是史上前所未有的。它充分发动了群众,工、商、学联合起来,农民也有部分参加了, 实际上揭开了全民族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序幕。 五四运动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中国人民进一步认识到 帝国主义侵略的本质和军阀统治的黑暗,同时进一步提高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决心和觉悟;促进了全国人民对改造中国的问题的反思和探索,也促进了新思潮的蓬勃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五四运动既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又开创了中国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开端。从此,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民众的力量得到 了广泛的发动等,这些不仅使五四运动.本身具有新民民主义革命的基本内涵,还直接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阶级上、思想上和干 部_上的条件。 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治路线。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首次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 革命”这个科学概念,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对象、任务、性质、动力和前途等问题,作了全面而深刻的论述, 并把新民主主义革命概括为“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 反封建的革命”。1948年,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总政策,即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有什么区别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有什么区别? 答:①领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基本上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是无产阶级。②指导思想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以从君主立宪制到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作为政治目标,主张走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思想武器,以争取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为政治目标。③革命发展与群众发动的程度、广度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土地问题不能彻底解决;新民主主义革命提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解决了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即土地问题。④结果与前途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有胜利的一面,但最后果实被窃取,革命任务没完成,社会性质没改变,在这一意义上讲是最终遭到了失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为社会主义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结果。⑤所属的世界革命范畴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属于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新旧民主革命的比较 革命性质的确定主要决定于革命的领导者及其纲领,对象,结果等因素的综合 (1):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同点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A:社会性质相同。即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革命任务相同。即反帝反封建 C:性质相同。即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2):其不同点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分析 A:领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基本上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是无产阶级。 B:指导思想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以从君主立宪制到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党共和国作为政治目标,主张走西方资本的发展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思想武器,以创建人民民主共和国作为政治目标。 C:革命发展与群众发动的深度,广度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土地问题不能彻底解决;新民主主义革命提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解决了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即土地问题。 D:结果与前途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有胜利的一面,但最后结果被窃取,革命任务没有完成,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在这一意义上讲是最终遭到了失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为社会主义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结果。 E:所属的世界革命范畴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属于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A.革命指导思想不同B.革命领导权不同 C.革命前途不同D.革命对象不同

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理由: 一、革命领导阶级不同。以往革命由资产阶级领导;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 了中国的政治舞台,成为了五四运动的主力,也成为了以后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五四运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在运动后期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这是五四运动初步胜利的决定因素,已经预示着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的到来;二、革命发展前途不同。以往资产阶级主要是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以后工人阶级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建立了中国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并把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作为最终目标。 三、革命指导思想不同。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而且马克思主义 在运动前后广泛传播,为工人阶级提供了思想武器,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的相结合;以前是三民主义为革命理论指导;五四运动中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代表李大钊、陈独秀成为了运动的指导,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成为了新文化运动宣传的主流。 四、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后,其反帝斗争已经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从时代特点来看,五四运动以后,中国革命处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五、革命所体现的革命精神不同。以往三民主义理论缺乏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革命彻底性;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以不妥协的革命彻底精神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开端。以五四运动为开端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迫使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了三个卖国贼,也使在巴黎的中国代表团未在合约上签字。五四运动表现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 综上所述,五四运动不再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而是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李大钊说过:“人生的目标在于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 梁启超先生也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重温过这段历史,对于五四运动的精神,可以理解成为对科学民主的追求,也可以理解成为爱国自救的精神。但不管怎样的理解,有一点是公认的,那就是青年学生对国家的热爱,对真理和公平正义的追求,还有就是对黑暗和强权的不屈。而这些,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依然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如果年轻人对于自己的国家未来发展不关心,对于社会中存在的不公正视而不见,对于强权心存畏惧的话,一个渴望发展的国家和民族就缺乏希望。 今天,我们怎样弘扬五四精神?我认为大学生应该从本分做起,向标杆学习,努力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应把它当做是我们机遇与创新机会的来临,并以饱满的热情来迎接每一次降临身边的机会。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己不能正,焉能正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革命对象是帝国主义

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革命对象是帝国主义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五四运动开始的,当时的中国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美国加紧侵略中国。另一方面,北洋军阀政府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大肆出卖国家利权;对内大量掠夺土地和工矿业,赋税猛增,人民负担更加沉重;军阀之间不断混战,人民苦不堪言。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当时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是长期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中国在各方面对受到压迫和侵略,尤其是帝国主义: 政治上:自鸦片战争以后,列强侵略中国,瓜分中国,奴役中国,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赔款割让国土。就是在推翻清朝政府后的民国时期,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就连小小的日本都在中国大地上建立租界,“华人与狗不得入内”,这些都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事实和罪行。中国社会处于半殖民地状态,国家并没有在真正意义上的完全独立。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独立自主地位,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半殖民地化来看,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和贸易等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的破坏,中国在政治上已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国家地位。特别是列强建立的租界,完全独立于中国行政系统和法律权限以外,是“国中之国”,成为列强推行侵华政策的基地。帝国主义各自扶持代理人,“以华制华”,造成军阀割据,连年混战的局面。 经济上:鸦片战争后,以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为主要标志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一方面,东南沿海地区以棉纺织业为主的家庭手工业受到外来商品的巨大冲击,另一方面,以丝茶为主的农产品日益商品化。资本帝国主义控制了掌握了中国的海关,垄断了中国的航运,大肆的向中国倾销商品,加重人民的负担。同时获得了兴办工厂企业、铁路、进出口贸易的特权。牢牢掌握了中国经济的命脉。 文化上;资本帝国主义通过传教、办医院、学校、报纸和吸引留学生,实施文化侵略政策,麻痹中国人民的精神,培养为他们侵略的买办之人。 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是中国人民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近代中国所遭受的最大的压迫是来自帝国主义的民族压迫。帝国主义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无尽的战祸和灾难,使近代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帝国主义通过野蛮的侵略战争,不但操纵了近代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是阻碍中国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首要因素,是近代中国贫困落后和一切灾祸的总根源。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是中国走向独立和富强的前提。 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互勾结,残酷地压迫和掠夺中国人民,严重地阻碍着中国社会向前发展。中国革命“主要地就是打击这两个敌人,就是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革命和对内推翻封建地主压迫的民主革命,而最主要的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的民族革命。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两个基本任务,既是相互区别,又是相互统一的。因为帝国主义是封建地主阶级的靠山,如果不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就不能消灭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反之,因为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社会基础,如果不推翻地主阶级,就不能彻底铲除封建制度的根基,组织起强大的革命队伍,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官僚资本主义是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利用国家政权力量而发展起来的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并非因为它是资本主义,而是因为这种资本主义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密切地结合着,具有买办性、封建性和垄断性。

为何将五四运动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为何将五四运动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摘要:1919年由学生掀起的五四运动,既是爱国的政治运动,又是 新的文化运动。但就五四运动是否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能否作 为新民主主义的开端,或者五四运动只是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 主义革命转变的过度阶段,60年代就展开过讨论。本文将探讨五四 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所具有的历史特点。 一、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性。 “五四运动”之前中国爆发过不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如太平天国、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等,但是这些反抗斗争,或将主要目标集中于反对封建势力;或盲目排外,没有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 5月4日下午,北京的十三所大中学校的学生3000多人,在天安门前集会,抗议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军阀政府的卖国。他们发表宣言,散发传单,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誓死收回青岛”、“拒绝和约签字”等口号,反对巴黎和约,要求惩办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并举行了游行。 五四运动明确提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改造强盗世界,不认私密外交,实行民族自觉”和“另起炉灶,组织新政府”的口号,将斗争目标指向封建势力的总代表——北洋军阀政府,把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当时中国的两大敌人——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利,使中国人民彻底打破了对帝国主义的幻想,显示着民族意识的觉醒。 由华东师大编写的《中国革命史研究荟萃》一书中,列举了学术界从以下四个侧面阐释五四运动的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第一,在五四运动中,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在斗争中,许多人抛弃了对帝国主义的幻想。第二,革命人民同以北洋军阀为代表的封建统治势力作了坚决的斗争,实现了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罢免了三个卖国贼,拒签和约;第三,运动中提出的“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战斗口号,是反帝反封建口号的具体化。这种纲领性口号的提出,反映了中国人民当时对革命主要对象的认识已经大大超过了以往的任何纲领;第四,在运动中形成了各阶级、各阶层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统一战线。人民群众参加斗争的广泛性以及在斗争中表现出来的团结性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由此看来,五四运动与前期出现的维新变法,新文化运动和作为旧民主主义革命代表的辛亥革命具有明显的不同。因此应该说是两次革命的分界线,并且代表着新民主主义的开始。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什么

新民主主义革命bai的性质是新式的资产阶级民du主革命。 革命性质不是zhi人们按照dao自己的主观意志而决定的。任何革命的性质都是由这场革命的主要任务决定的,而革命任务又是由社会性质决定的。因此,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指出:“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是反帝反封建,这也就决定了中国革命的属性是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这种民主革命从鸦片战争以后就进入准备阶段,辛亥革命是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使是五四运动后,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并开始领导中国革命,这时的中国革命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属性,而不是无产阶级革命。因为此时的社会性质和革命任务没有变化。 当然,五四以后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不是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非资本主义的,这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这已为中国近代历史所反复证明。为什么呢?原因是多方面的。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新民主主义革命到达社会主义前途,必须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也就是说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第一步: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

第二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完成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这两个阶段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中间不能横插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同时又是相互区别的,新民主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的必然趋势,不能相互替代。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 1919年5月4日爆发的反帝爱国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封建主义。 在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亲眼看到工人阶级表现出来的伟大力量。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往民间去”,到工人中去开办学校、组织工会。这些人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骨干。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的先进分子从巴黎和会的实际教训中,进一步认识到帝国主义列强联合压迫中国人民的实质。1920年四五月间,《东方杂志》、《新青年》等刊物刊登苏俄政府发表的第一次对华宣言。这个宣言宣布“废弃(沙俄在中国境内享有的)一切特权”。中国人民从苏俄政府对待中国的态度中,对社会主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感触。这对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给予了有力的推动。因此,五四运动以后新文化运动的突出特点,是研究和宣传社会主义逐渐成为进步思想界的主流。 那时,各种社会主义的观点在刊物上纷然杂陈。然而,马克思主义以其先进性、科学性和革命性吸引着中国的先进分子。他们经过深思熟虑和反复比较,最终选择科学社会主义,先后确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这是五四运动以后新文化运动发展的基本特征。 中国的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从一开始就不是把它当作单纯的学理来探讨,而是把它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他们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积极投身到现实斗争中去,注意同工人群众结合,同中国实际结合。这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一开始就具有的一个特点和优点。 摘自:中国组织人事报

通史新篇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19-1927)

通史新编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19-1927) 一.五四运动(1919、5、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直接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经过:两个阶段,两个中心 ①第一阶段:5月,中心在北京,主力为学生②第二阶段:6月,中心在上海,主力为工人 3、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 4、结果:释放学生,罢免卖国贼职务,拒签和约,取得初步胜利 5、性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的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6、意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条件 ①经济条件:一战期间,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②阶级条件: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并登上了历史舞台 ③思想条件: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进一步促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④组织条件:中国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

2、成立:中共“一大”( 1921年7月23日,上海) ①规定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 ②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3、中共“二大”(1922年7月):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①内容: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 国。 ②意义:这是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 4、中共成立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①使中国有了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②中共制定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使中国的民主革命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③中共成立后,放手发动工农群众,为中国革命找到了真正的力量源泉 三、国民革命运动(1924—1927) 1、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形成新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2、大革命的目标:“打倒列强除军阀” 3、主要成就:北伐的胜利进军 4、失败:①1927、4、12,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动政变 ②1927、7、15,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动政变(失败标志) 5、教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四、民族工业短暂春天的结束(原因:内军阀混战,外列强卷土重来) 五、社会生活的变迁:如新式旗袍的普及 六、新三民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填空答案版

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主主义革命: 一、新民主主义的崛起(1919-1927) (一)五四运动 1背景:1)国内:日本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加紧侵略,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北洋政府对内镇压,对外妥协卖国,促使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无产阶级力量壮大。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2)国际: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人民指出解放的道路。 2.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3.过程:1919年5月4日,以北京为中心,青年学生高举“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发起大规模的示威游行,为支援北京学生运动,6月5日起,上海工人开始罢工,掀起了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工人罢工的浪潮。在人民群众的压力下,军阀释放 被捕学生,罢免曹、陆、章的职务,中国代表顾维钧也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五四 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4.特点:群众性、广泛性、彻底性、坚决性。 5.意义: ⑴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性质),运动中 青年学生为先锋。工人阶级为主力,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的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 ⑵运动中宣传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思想基础。 ⑶比辛亥革命有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也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⑷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⑸五四精神: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始终,成为主旋律;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条件: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力量壮大。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尤其是五四后;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相继建立。外部:共产国际的帮助。 2标志: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的召开: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废除私有制,直至消灭 阶级差别;(社会主义革命)。 3二大召开:中国共产党现阶段的目标是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军阀; 4影响: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到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中国社会变革产生深远影响,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三)国民大革命(1924——1927) 1.背景:国共第一次合作 原因:中共: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失败的教训,1923年中共三大确立了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的方针。国民党:孙中山接受共产国际的建议,同意国共合作; 共产国际的帮助。 ⑵合作的标志: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重新解释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2.国民大革命的兴起 ①1924年,成立黃埔軍校②1925年,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建立广州国民政府,建立国民革命军③开展工农运动 3.国民大革命的高潮-1926年北伐 ①目标: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实现国家统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什么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1.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范畴,它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在政治上争取和联合民族资产阶级去反对共同的敌人;在经济上保护民族工商业,容许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发展。它要建立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而不是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它所要实现的目标是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改造小生产的私有制。 2.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有新的内容和特点,集中表现在中国革命处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3.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又是互相联系、紧密衔接的,中间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毛泽东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比喻为文章的上篇和下篇。“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决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走。第一步是民主革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 4.革命前途问题上的错误表现:(1)一次革命论:在党的历史上,“左”倾教条主义的“一次革命论”的错误在于,只看到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联系,而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主张把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任务放在民主革命阶段来完成,在反帝反封建的同时,也反对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实行“左”的政策,使中国革命蒙受了重大损失。(2)二次革命论:右的“二次革命论”的错误在于,只看到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而没有看到两个革命阶段的联系,主张在民主革命胜利后,建立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将来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放弃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

专题五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专题五近代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一)五四运动 1.背景 (1)国内: ①政治(根本原因):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激化了阶级矛盾; ②经济因素: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空前发展 ③阶级因素: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4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5直接原因(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国际: ①一战期间,日本加快侵华步伐,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民族矛盾加剧; ②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3.结果:初步胜利 (1)释放被捕学生; (2)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和陆宗舆三人的职务; (3)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捍卫了国家主权和尊严。 4.意义: (1)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2)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3)五四精神:爱国救亡、民主科学、文化启蒙。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条件 ①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②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③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④国际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 2.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 (1)时间、地点:1921年7月23日,上海法租界→浙江嘉兴南湖。 (3)意义: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3、中国共产党“二大” (1)时间:1922年7月

(2)现阶段奋斗目标(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反帝、反封建、反军阀。 (三)国民大革命 1.兴起: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1)条件: ①中共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②孙中山同意共产国际建议,愿意与中共合作 (2)标志:1924国民党一大 (3)合作方式:党内合作 2.高潮:北伐战争 (1)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2)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3)进程:势如破竹,歼灭吴佩孚、孙传芳军队主力,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 3.失败 (1)标志: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最终标志)。 (2)原因:①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中共年轻幼稚缺乏经验, ②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 (3)意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 (4)教训:无产阶级必须掌握革命领导权,必须掌握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二、国共十年对峙 (一)革命道路的探索 1、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 意义:打响了中共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 2、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 内容: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意义:给正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道路,为挽救党和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 3、井冈山道路 (1)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地点:湘赣边) (2)1927年10月,秋收起义的队伍来到井冈山地区,建立了中国第一块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井冈山道路(也叫“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①含义: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 ②三要素: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 ③评价:井冈山道路是马列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典范,科学地指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中国革命在城市遭到失败后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④标志:标志着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 (二)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1、原因: ①根本原因:“左倾”错误在党内占据主导地位。 ②直接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③重要原因:蒋介石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_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新民主义革命时期的开始和国民大革命、国共的十年对峙)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分析考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开始和国民大革命、国共的十年对峙) 【内容概述】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22年,中国共产党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出现了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是国民大革命时期。1923年召开三大,决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实现了合作,国民大革命由此开始。进行东征,举行北伐,促进工农运动的迅速发展,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统治。蒋介石发动“中山舰事件”,抛出“整理党务案”,在帝国主义支持下,1927年,国民党右派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 1927年8月至1931年9月,是中国革命逐步复兴的阶段。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八七”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秋收起义进行了夺取敌人中心大城市的革命尝试,文家市决策开始了中国革命在农村的发展。此后,中国革命进入了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为基地和以农民为基本力量的新阶段。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标志着国共政权对峙的局面正式形成。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找到了中国革命的唯一正确道路。 1931年9月至1935年12月,是中国革命出现重大转折的阶段。国际上,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使日本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结果日本占领东北并逐渐深入到华北,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在国内,国民政府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由于共产国际“左”倾策略的影响,王明“左”倾错误占据统治地位,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长征。遵义会议在危急关头召开,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实现了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此后,革命重心由南方转移到北方,革命形势重新走向高潮。 1935年12月至1937年7月,是中国革命从国内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转化阶段。随着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爆发的“一二·九”运动掀起了全国抗日救国运动新高潮。瓦窑堡会议上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美日矛盾逐步激化,美国对日本侵略逐渐由绥靖转向遏制。促使国民政府进一步分化为亲英美派和亲日派,对日不抵抗政策发生动摇。中国共产党及时放弃“抗日反蒋”口号,提出“逼蒋抗日”的总方针,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为全国规模的抗日战争的实现准备了必要条件。

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一,从时代特点来看,五四运动以后,中国革命处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十月革命以后,任何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发生的反对帝国主义,即反对国际资产阶级、反对国际资本主义的革命,就不再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而是属于新的世界革命的范畴,即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这种革命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已经不能当作世界资本主义反革命战线的同盟军,而改变为世界社会主义革命战线的同盟军。以五四运动为开端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因此从革命阵线上来说,它已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毛泽东指出:“俄国十月革命以后,中国革命的性质就起了变化,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04页。) 第二,从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来看,五四运动以前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指导者是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这时,中国无产阶级还没有作为一个觉悟了的独立的阶级力量登上政治舞台,还是作为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追随者参加革命。“在五四运动以后,虽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继续参加了革命,但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指导者,已经不是属于中国资产阶级,而是属于中国无产阶级了。”(《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72—673页。)中国无产阶级在五四运动及其以后迅速地作为一个觉悟了的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开始发挥革命领导阶级的作用,并且很快有了自己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从而使中国革命有了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中国革命领导权由资产阶级向无产阶级转移的这种历史变化,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重要条件,这就使中国革命的性质发生了变化,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谁手中,是区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 第三,从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来看,五四运动以后,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指导者曾先后以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旧三民主义等思想指导中国革命,但都最终归于失败。中国的先进分子在探寻新的救国真理中,“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1页。)五四运动时期,一批赞成十月革命和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对五四运动起了政治上和思想上的指导作用。他们用以指导行动的思想武器已经不再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从而保证了中国革命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第四,从中国革命的前途来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和资本主义的社会为目的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则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在第一阶段上建立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国家为目的的革命。“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让位给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可能性:经过人民共和国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到达阶级的消灭和世界的大同。”(《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1页。)这就是说,中国革命经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到达社会主义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 “五四”运动成为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因为如下原因: (1)无产阶级在“五四”运动中第一次以独立姿态登上历史舞台,形成了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全国性的群众爱国运动,而且在斗争中表现出了伟大的战斗力量,起到主力军作用,直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