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热转印温度与时间参数设置

热转印温度与时间参数设置

热转印温度与时间参数设置
热转印温度与时间参数设置

热转印温度与时间参数设置

以下仅供参考,请根据实际情况上下调整。使用普通彩色喷墨转印纸进行转印温度可偏高,用热升华转印纸时则偏低。

烫印图案不良问题提示

色彩偏淡:温度太低或压力不均或时间过短。

图案模糊:时间过长导致油墨扩散。

图案表面无光泽:压力过大或温度过高。

图案有疤痕:烫印时间过长。

图案色彩深浅不一:压力不均或物件转印涂层不均。

粘纸:温度太高或时间过长获物件转印涂层不良。

图案容易掉色:转印的温度太低或时间太短。

产品名称温度(摄氏度)时间(秒,指到达设定温度后继续烫印的时间)陶瓷马克杯170-180 60-90(烤杯机,慢烤)

玻璃杯160-170 60-90(烤杯机,慢烤)

金属运动水壶160-170 60-90(烤杯机,慢烤)

变色杯160-170 60-90(烤杯机,慢烤)

瓷盘160-180 60-90(烤盘机,慢烤)

瓷片180 80-90(烫画机,速烤)

金属产品170-180 80-90(烫画机,速烤,包括金属名片、珠光板等)鼠标垫180 60(烫画机,速烤)

拼图180 60(烫画机,速烤)

抱枕180 60(烫画机,速烤)

T恤

(1)使用普通热升华转印纸(只适用于白色涤纶、化纤类面料),180摄氏度60秒(烫画机,速烤);

(2)使用T恤转印纸,具体请根据烫画纸说明书进行操作,例如:LV浅色T恤转印纸,185摄氏度25秒,热撕;

LV深色T恤转印纸,165摄氏度25秒,冷撕。

使用热转印多功能数码转印机的参数

产品名称温度(华氏度)时间(秒,指到达设定温度后继续烫印的时间)陶瓷马克杯起始温度230,最高温度330 40(烤杯机,慢烤)

玻璃杯起始温度230,最高温度310-320 40(烤杯机,慢烤)

金属运动水壶起始温度230,最高温度310-320 40(烤杯机,慢烤)

变色杯起始温度230,最高温度310-320 40(烤杯机,慢烤)

瓷盘起始温度230,最高温度300-320 40(烤盘机,慢烤)

瓷片起始温度230,最高温度330 40(烫画机,慢烤)

金属产品起始温度230,最高温度300 40(烫画机,慢烤,包括

金属名片、珠光板、金属挂件等)鼠标垫起始温度356,最高温度356 60(烫画机,速烤)拼图起始温度356,最高温度356 60(烫画机,速烤)抱枕起始温度356,最高温度356 60(烫画机,速烤)T恤

(1)使用普通热升华转印纸(只适用于白色涤纶、化纤类面料),起始温度356华氏度,最高温度356华氏度,60秒(烫画机,速烤);(2)使用T恤转印纸,具体请根据烫画纸说明书进行操作,例如:LV浅色T恤转印纸,起始温度365华氏度,最高温度365华氏度,25秒,热撕;

LV深色T恤转印纸,起始温度330华氏度,最高温度330华氏度,25秒,冷撕。

注:热转印环境等相关因素不同,对转印的最佳时间和温度有影响。

退火时间和温度的确定1

退火时间和温度的确定 退火的时间是如何确定的,是不是通过保温时间就是t=kaH这个公式?等效厚度H对于管件 是1.5倍的壁厚合金钢如35CrMo、42CrMo我取的a=2.1,感觉这个公式算出来的时间太长了,出来的硬度明显偏低。 还有就是如果为去应力退火,去应力退火的温度范围一般为500-650度,不同的钢种如何选择温度呢?温度是根据钢种确定的还是根据时间确定的?,对于几个挨着的管件一起进入台车炉那么K=2, 退火是将钢材或各种金属机械零件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可以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在机械制造行业,退火通常作为工件制造加工过程中的预备热处理工序。 一. 完全退火 完全退火是将钢件或各种机械零件加热到临界点Ac3以上的适当温度、在炉内保温缓慢逐渐冷却的工艺方法。其目的是为了细化组织、降低硬度、改善机械切削加工性能及去除内应力。 完全退火适用于中碳钢和中碳合金钢的铸钢件、焊接件、轧制件等。 完全退火工艺曲线。 3. 工件装炉:一般中、小件均可直接装入退火温度的炉内,亦可低温装炉,随炉升温。 4. 保温时间:保温时间是指从炉子仪表到达规定退火加热温度开始计算至工件在炉内停止 加热开始降温时的全部时间。工件堆装时,主要根据装炉情况估定,一般取2~3h。 5. 工件冷却:保温完成后,一般停电(火),停止加热,关闭炉门逐渐缓冷至500℃即可出 炉空冷。对某些合金元素含量较高、按上述方式冷却后硬度仍然偏高的工件,可采用等 温冷却方法,即在650℃附近保温2~4h后再炉冷至500℃。 二. 去应力退火 去应力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Ac1以下的适当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逐渐缓慢冷却的工艺方法。其目的是为了去除由于机械加工、变形加工、铸造、锻造、热处理以及焊接后等产生的残余应力。 1. 去应力退火工艺曲线。 2. 不同的工件去应力退火工艺。 3. 去应力退火的温度,一般应比最后一次回火温度低20~30℃,以免降低硬度及力学性能。 4. 对薄壁工件、易变形的焊接件,退火温度应低于下限。 5. 低温时效用于工件的半加工之后(如粗加工或第一次精加工之后),一般采用较低的温度。

PCR的退火温度选择

熔解温度(Tm)是引物的一个重要参数。这是当50%的引物和互补序列表现为双链DNA分子时的温度.Tm对于设定PCR退火温度是必需的。在理想状态下,退火温度足够低,以保证引物同目的序列有效退火,同时还要足够高,以减少非特异性结合。合理的退火温度从55℃到70℃。退火温度一般设定比引物的 Tm低5℃。 设定Tm有几种公式。有的是来源于高盐溶液中的杂交,适用于小于18碱基的引物。有的是根据GC含量估算Tm。确定引物Tm最可信的方法是近邻分析法。这种方法从序列一级结构和相邻碱基的特性预测引物的杂交稳定性。大部分计算机程序使用近邻分析法。 根据所使用的公式及引物序列的不同,Tm会差异很大。因为大部分公式提供一个估算的Tm 值,所有退火温度只是一个起始点。可以通过分析几个逐步提高退火温度的反应以提高特异性。开始低于估算的Tm5℃,以2℃为增量,逐步提高退火温度。较高的退火温度会减少引物二聚体和非特异性产物的形成。 为获得最佳结果,两个引物应具有近似的Tm值。引物对的Tm差异如果超过5℃,就会引物在循环中使用较低的退火温度而表现出明显的错误起始。如果两个引物Tm不同,将退火温度设定为比最低的Tm低5℃ 或者为了提高特异性,可以在根据较高Tm设计的退火温度先进行5个循环,然后在根据较低Tm设计的退火温度进行剩余的循环。这使得在较为严紧的条件下可以获得目的模板的部分拷贝。 当引物长度低于20个bp可以根据Tm=3GC+2AT,对于更长的寡聚核苷酸,Tm计算公式为:Tm = 81.5 + 16.6 x Log10[Na+] + 0.41 (%GC) – 600/size 公式中,Size = 引物长度。

退火温度和时间对制备多晶硅薄膜的影响

退火温度和时间对制备多晶硅薄膜的影响 摘要:通过PECVD法于不同温度直接沉积非晶硅(a-Si∶H)薄膜,选择于850℃分别退火2h、3h、6h、8h,于700℃分别退火5h、7h、10h、13h,于900℃分别退火1h、3h、8h,分别于720℃、790℃、840℃、900℃、940℃退火1h,然后用拉曼光谱和SEM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退火温度与退火时间的影响是相互关联的,并且出现一系列晶化效果好的极值点。 关键词:PECVD法;非晶硅薄膜;多晶硅薄膜;二次晶化;拉曼光谱;扫描电镜 0引言 太阳能电池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太阳能电池分为单晶硅、多晶硅和薄膜太阳能电池等。单晶硅和多晶硅电池技术成熟、效率高,但成本较高。薄膜材料与单晶硅和多晶硅材料相比,在成本降低方面具有诱人的前景。硅薄膜材料分非晶硅和多晶硅2种,非晶硅薄膜材料制造工艺相对简单,但转换效率低、寿命短、稳定性差,将其进一步晶化成寿命长、转换效率相对高的多晶硅薄膜材料被认为是薄膜太阳能电池未来发展的方向,将非晶硅薄膜材料二次晶化成为多晶硅薄膜是有意义的研究方向。 多晶硅薄膜泛指晶粒在几(十)纳米到厘米级的硅薄膜。制备多晶硅薄膜主要包括2个过程---沉积硅膜和再晶化。2个过程都可采用不同的方法。沉积可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和物理气相沉积法(PVD)。低温下沉积硅薄膜难以形成较大的晶粒,不利于制备较高效率的电池,需要通过二次晶化技术,提高晶粒尺寸。目前,二次晶化的方法主要有固相晶化法(SPC)金属诱导晶化(MIC)、区熔晶化(ZMR)等。本实验先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PECVD法)在玻璃上低温沉积非晶硅薄膜,再利用常规电阻加热炉退火制备多晶硅薄膜。 1实验 第一步,将清洗过的石英玻璃衬底置于PECVD系统中,射频辉光放电分解SiH4+H2制得非晶硅薄膜。真空度为5.6×10-4Pa,氢稀释比为95%,沉积室中电极间距为2cm,工作气压为133.3Pa,放电功率为60W,沉积时间为2.5h,厚度约为0.84μm。第二步,氮气保护下,样品于850℃分别退火2h、3h、6h、8h,于700℃分别退火5h、7h、10h、13h,于900℃分别退火1h、3h、8h,分别于720℃、790℃、840℃、900℃、940℃退火1h,自然冷却后取出。第三步,采用REN-ISHAW-2000拉曼光谱分析样品,计算晶化率,并采用JEOLJSM-5610LV扫描电镜观察样品。 2结果与分析 图1是非晶硅薄膜于850℃分别退火2h、3h、6h、8h的拉曼光谱图。由图1可知,在退火温度不变的情况下,随着退火时间的延长,非晶硅薄膜的晶化越来越充分,520cm-1处的晶硅特征峰非常明显,晶化效果很好。850℃退火2h的晶化率为55%,从520cm-1处的晶硅特征峰的相对高度看,850℃退火3h硅膜结晶的情况相对较好,晶化率为67%。在退火温度不变的情况下,随着退火时间的延 长,520cm-1处的晶硅特征峰相对高度降低,8h时晶化率为58%。从图1可以看

2017热处理工艺复习题

2017热处理工艺复习题 一、 填空题 1.钢的热处理工艺由 加热 、 保温 、 冷却 三个阶段所组成。 2.热处理工艺基本参数: 加热温度、气氛、冷却方法、热源 。 3.钢完全退火的正常温度范围是 Ac3以上20~30℃ ,它只适应于亚共析 钢。 4.球化退火的主要目的是 ,它主要适用于 钢。 5.钢的正常淬火温度范围,对亚共析钢是 ,对过共析钢 是 。 6.当钢中发生奥氏体向马氏体的转变时,原奥氏体中碳含量越高,则M S 点越 ,转变 后的残余奥氏体量就越 。 7.改变钢整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有 、 、 、 四种。 8.淬火钢进行回火的目的是 ,回火温度越高,钢 的强度与硬度越 。 9.化学热处理的基本过程包括 、 、 等三个阶段。 10.欲消除过共析钢中大量的网状渗碳体应采用 ,欲消除铸件中枝晶 偏析应采用 。 11.低碳钢为了便于切削,常预先进行 处理;高碳钢为了便于 切削,常预先进行 处理; 12.感应加热表面淬火,按电流频率的不同,可分为 、 、和 三种。而且感应加热电流频率越高,淬硬层越 。 13.钢的淬透性主要取决于————————————,马氏体的硬度主要取决于————————————,钢的 表层淬火,只能改变表层的————————————,而化学热处理既能改变表层的————————————,又能 改变表层的————————————。 14.钢在一定条件下淬火后,获得一定深度的淬透层的能力,称为钢的淬透性。淬透层通 常以 的深度来表示。 15. 中温回火主要用于处理__ ____零件,回火后得到 组织。

16.45钢正火后渗碳体呈状,调质处理后渗碳体 呈状。 17.形变热处理是将塑性变形的强化与热处理时 的强化结合,使成型工艺与获得最终性能统一起来的一种综合工艺。 二、单选题 1.电阻炉空载功率小,说明炉子热损失: A)小;B)大;C)厉害;D)可忽略不计。 2.检测氮碳共渗零件的硬度时应选用:A)洛式硬度计;B)维氏硬度计;C)布氏硬度计; D)肖氏硬度计。 3.可控气氛炉渗碳时排出的废气:A)必须燃烧后排放;B)不燃烧直接排放;C)通入水中排 放; D)通入碱水中排放。 4.在生产中,用来消除过共析钢中的网状渗碳体最常用的热处理工艺是:A)完全退火; B)正火;C)不完全退火;D)回火。 5.气体渗氮的主要缺点是:A)周期太长;B)劳动强度大;C)硬度低;D)渗层浅。 6.镗床主轴通常采用38CrMoA1钢进行:A)氮碳共渗;B)渗碳;C)渗氮;D)渗硫。 7.确定碳钢淬火加热温度的基本依据是:A)Fe-Fe C相图;B)“C”曲线;C)“CCT”曲线; 3 D)淬透性曲线图。 8.为获得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38CrMoAl钢制造的氮化件预先热处理应采用:A)退火;B) 正火;C)调质;D)渗碳。 9.高速钢淬火冷却时,常常在580~600℃停留10~15分钟,然后在空气中冷却,这种操作 方法叫做:A)双介质淬火;B)等温淬火;C)分级淬火;D)亚温淬火。 10.某零件调质处理以后其硬度偏低,补救的措施是:A)重新淬火后,选用低一点的温度回火; B)再一次回火,回火温度降低一点;C)重新淬火后,选用高一点的温度回火;D)再一次回火,回火温度提高一点。 11.钢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的淬硬层深度,主要取决于:A)钢的含碳量;B)冷却介质的冷却能 力;C)感应电流频率;D)感应电流电压。 12.为增加T12钢的强韧性,希望控制淬火马氏体的含碳量,减少孪晶马氏体的相对量及获得

引物退火温度与Tm值的关系-tm退火温度公式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退火温度与Tm值 ①在Tm值允许范围内,选择较高的复性温度可大大减少引物和模板间的非特异性结合,提高PCR反应的特异性。复性时间一般为30~60sec,足以使引物与模板之间完全结合。 ②引物的复性温度可通过以下公式帮助选择合适的温度: Tm值(解链温度)=4(G+C)+2(A+T)复性温度=Tm值-(5~10℃) ③Tm对于设定pcr退火温度是必需的。在理想状态下,退火温度足够低,以保证引物同目的序列有效退火,同时还要足够高,以减少非特异性结合。合理的退火温度从55℃到70℃。退火温度一般设定比引物的Tm低5℃。 ④引物退火温度 退火温度决定PCR特异性与产量;温度高特异性强,但过高则引物不能与模板牢固结合,DNA扩增效率下降;温度低产量高,但过低可造成引物与模板错配,非特异性产物增加。一般先由37℃反应条件开始,设置一系列对照反应,以确定某一特定反应的最适退火温度。也可根据引物的(G+C)%含量进行推测,把握试验的起始点,一般试验中退火温度Ta(annealing temperature)比扩增引物的融解温度Tm(melting temperature)低5℃,可按公式进行计算: Ta = Tm - 5℃= 4(G+C)+ 2(A+T) -5℃ 其中A,T,G,C分别表示相应碱基的个数。例如,20个碱基的引物,如果(G+C)%含量为50%时,则Ta的起点可设在55℃。在典型的引物浓度时(如0.2μmol/L),退火反应数秒即可完成,长时间退火没有必要。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引物退火温度与Tm值的关系tm退火温度公式

引物退火温度与T m值 的关系t m退火温度公 式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退火温度与Tm值 ①在Tm值允许范围内,选择较高的复性温度可大大减少引物和模板间的非特异性结合,提高PCR反应的特异性。复性时间一般为30~60sec,足以使引物与模板之间完全结合。 ②引物的复性温度可通过以下公式帮助选择合适的温度: Tm值(解链温度)=4(G+C)+2(A+T)复性温度=Tm值-(5~10℃) ③Tm对于设定pcr退火温度是必需的。在理想状态下,退火温度足够低,以保证引物同目的序列有效退火,同时还要足够高,以减少非特异性结合。合理的退火温度从55℃到70℃。退火温度一般设定比引物的Tm 低5℃。 ④引物退火温度 退火温度决定PCR特异性与产量;温度高特异性强,但过高则引物不能与模板牢固结合,DNA扩增效率下降;温度低产量高,但过低可造成引物与模板错配,非特异性产物增加。一般先由37℃反应条件开始,设置一系列对照反应,以确定某一特定反应的最适退火温度。也可根据引物的(G+C)%含量进行推测,把握试验的起始点,一般试验中退火温度 Ta(annealing temperature)比扩增引物的融解温度Tm(melting temperature)低5℃,可按公式进行计算: Ta = Tm - 5℃= 4(G+C)+ 2(A+T) -5℃ 其中A,T,G,C分别表示相应碱基的个数。例如,20个碱基的引物,如果(G+C)%含量为50%时,则Ta的起点可设在55℃。在典型的引物浓度时(如μmol/L),退火反应数秒即可完成,长时间退火没有必要。

CrMnTi热处理工艺

20CrMnTi 齿轮钢的热处理工艺 1.前言 1.120CrMnTi钢概述 20CrMnTi是低碳合金钢,该钢具有较高的机械性能,零件表面渗碳0.7-1.1mm。在渗碳淬火低温回火后,表面硬度为58-62HRC,心部硬度为30-45HRC。20CrMnTi的工艺性能较好,锻造后以正火来改善其切削加工性。此外,20CrMnTi 还具有较好的淬透性,由于合金元素钛的影响,对过热不敏感,故在渗碳后可直接降温淬火。且渗碳速度较快,过渡层较均匀,渗碳淬火后变形小。适合于制造承受高速中载及冲击、摩擦的重要零件,因此根据齿轮的工作条件选用20CrMnTi 钢是比较合适的。经过910-940℃渗碳,870℃淬火,180-200℃回火后机械性能的抗拉强度≥1100Mpa、屈服强度≥850Mpa、延伸率≥10%、断面收缩率≥45%,冲击韧性≥680,硬度为58-62HRC。 20CrMnTi合金成分表1.1 C Si Mn Cr S P Ni Cu Ti 0.17~0.230.17~0.370.80~1.10 1.00~1.30≤0.035≤0.035≤0.030≤0.0300.04~0.10 1.220CrMnTi泵体齿轮的的工艺流程: 1.320CrMnTi钢常见的热处理工艺 表1.2 20CrMnTi钢常见的热处理工艺表 热处理工 艺工艺参数硬度要 求 工艺特点 完全退火加热860~880℃,保温,炉 冷 ≤ 217HB S 消除残余应力,降低硬度 正火加热920~950℃,保温,空 冷156~2 07HBS 加热温度在Ac3825℃线之上,细化晶 粒,消除组织缺陷,以获得珠光体+少 量铁素体组织 淬火加热860~900℃,保温,油 冷48~54 HRC 淬火温度高,淬透性中等,变形较大, 硬度不高,耐磨性差 回火加热500~650℃,保温2h, 油冷30~36 HRC 回火索氏体组织 下料锻造正火清洗淬火回火 加工渗碳 包装 清洗检验

热处理工艺设计课程设计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热处理工艺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 报告题目:CA8480轧辊车床主轴 和淬火量块 热处理工艺的设计 作者所在系部:材料工程系 作者所在专业:金属材料工程 作者所在班级:B10821 作者学号:20104082104 作者姓名:倪新光 指导教师姓名:翟红雁 完成时间:2013.06.27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题名称 CA8480轧辊车床主轴和淬火量块 热处理工艺的设计 完成时间06.27 指导教师翟红雁职称教授学生姓名倪新光班级B10821 总体设计要求 一、设计要求 1.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零件的选材; 2.要求学生弄清零件的工作环境。 3.要求学生通过对比、讨论选择出最合理的预先热处理工艺和最终热处理工艺方法; 4.要求学生分别制定出预先热处理和最终热处理工艺的正确工艺参数,包括加热方式、加热温度、保温时间以及冷却方式; 5.要求学生写出热处理目的、热处理后组织以及性能。 工作内容及时间进度安排 内容要求时间备注 讲解并自学《金属热处理工艺》课本第六章;收集资料, 分析所给零件的工作环境、性能要求, 了解热处理工艺设计的方法、内容和步骤; 通过对零件的分析,选择合适的材料以及技术要 求 0.5天 热处理工艺方法选择和工艺路线的制定 确定出几种(两种以上)工艺 线及热处理 方案,然后进行讨论对比优缺点, 确定最佳工艺 路线及热处理工艺方案 1.5天 热处理工艺参数的确定及热处理后组织、性能 查阅资料,确定出每种热处理工艺的参数, 包括加热方式、温度和时间,冷却方式等,并绘 出相应的热处理工艺曲线 1.5天 编写设计说明书按所提供的模板 0.5天 答辩1天 课程设计说明书内容要求 一. 分析零件的工作环境,确定出该零件的性能要求,结合技术要求,选出合适的材料,并阐述原因。 二. 工艺路线和热处理方案的讨论。要求两种以上方案进行讨论,条理清晰,优缺点明确。 三. 每种热处理工艺参数的确定(工序中涉及到的所有热处理工艺)。写出确定参数的理由和根据,(尽可能写出所使用的设备)要求每一种热处理工艺都要画出热处理工艺曲线; 四. 写出每个工序的目的以及该零件热处理后常见缺陷。

关于40Cr的热处理工艺

40Cr热处理 制定40Cr钢退火、正火、淬火、回火、调质热处理工艺,测定在各种热处理情况下试样的硬度和冲击 韧性,并进行材料的金相组织分析,得出了40Cr钢调质处理具有良好综合性能的结论。 1 40Cr材料简介 1.1 40Cr的化学成分及临界温度 40Cr的化学成分及临界温度见表1。 表1 40Cr的化学成分及临界温度 化学成分临界温度C Mn Si l C Ac Ac0 A A 0 0.37~0.45 O.5~O.8 。.2~。.4I。.8。~1.1。 743 800 693 73O 1.2 4OCr的性质 从铁碳合金相图来看,40Cr钢属于亚共析钢,缓冷到室温后的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从钢的分类来看,40Cr钢属于低淬透性调质钢,具有很高的强度,良好的塑性和韧性,即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40Cr钢可用于制造汽车的连杆、螺栓、传动轴及机床的主轴等零件。 2 40Cr热处理工艺特性介绍 2.1 预备热处理 调质钢经热加工后,必须经过预备热处理来降低硬度,便于切削加工,消除热加工时造成的组织缺陷,细化晶粒,改善组织,为最终热处理做好准备。对于 40Cr钢而言,可进行正火或退火处理。 2.2 最终热处理 调质钢的最终热处理是淬火加高温回火。一般可以采用较慢的冷却速度淬火,可以用油淬以避免热处理缺陷。当强度较高时,采用较低的回火温度,反之 选用较高的回火温度。 3 40Cr热处理工艺的制定 按上述知识,对40Cr钢分别采用退火、正火、淬火、不同的回火温度情况下的热处理,测定不同情况下试样的硬度与冲击韧性值。 3.1 退火工艺的制定 图1为退火及正火工艺曲线图。加热温度:A 。+ (3O~50) C,由此确定加热温度为850 C;保温时间: 120min;冷却方式:随炉冷却。 t/mirl 图1 退火及正火工艺曲线图 3.2 正火工艺的制定 加热温度:Ac。+ (30~50)C,由此确定加热温度为850 C;保温时间:120min;冷却方式:空冷。 3.3 淬火工艺的制定 图2为淬火工艺曲线图。加热温度:A 。+ (3O~50)C,由此确定加热温度为850 C;保温时间:80min;冷却方式:油冷。 3.4 回火工艺的制定

一维热传导条件下测点温度与加热时间的相关性研究

Advances in Geosciences 地球科学前沿, 2016, 6(2), 72-78 Published Online April 2016 in Han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a16067518.html,/journal/ag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a16067518.html,/10.12677/ag.2016.62009 文章引用: 刘子文, 朴春德, 谢亮, 李斌, 杨大帅, 潘东玥. 一维热传导条件下测点温度与加热时间的相关性研究[J].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Measured Point Temperature and the Heating Time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One-Dimensional Heat Conduction Ziwen Liu *, Chunde Piao #, Liang Xie, Bin Li, Dashuai Yang, Dongyue Pan School of Resources and Earth Science,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Xuzhou Jiangsu Received: Mar. 28th , 2016; accepted: Apr. 18th , 2016; published: Apr. 21st , 2016 Copyright ? 2016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a16067518.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In order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anges of linear heating device testing point temperature and heating time in the heat transfer process, we study the relevance between radiation values E and the power P at the center of the heating device. Based on the nature of the surrounding conductive medium, we derived one-dimensional heat conduction model which considered the time delay parameters. We verify the suitability of the theoretical model through laboratory experiments by heating bar arrangem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est point tempera-ture slope is gradually reduced and stabilized when the test point temperature difference grad-ually rises in the effect of heat conduction. Through the measured temperature values compared with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it showed that the maximum relative error reached 20% in early experiments, but 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decreased and tended to zero with the increase of heating time and source of power, showed that theoretical formula derived realistic in this pa-per. Keywords One-Dimensional Heat Conduction,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Temperature Gradient *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

退火处理

退火处理 Annealing 退火处理,主要是指将材料曝露于高温一段很长时间后,然后再慢慢冷却的热处理制程。主要目的是:(1)释放应力,(2)增加材料延展性和韧性,(3)产生特殊显微结构。大部分重装子弹的人士并不做退火处理,主要是因为手续麻烦,而一般的弹壳不贵,重装几次后平均成本已经很低了,不必浪费时间做退火处理延长弹壳的使用寿命。通常会做退火处理的仅限于罕见口径的弹壳,由于罕见所以价格昂贵(可以贵到一个弹壳值5 美元),因此做退火处理就有必要 目录 1含义 2目的 3退火工艺 1. 3.1 完全退火 2. 3.2 球化退火 3. 3.3 等温退火 4. 3.4 石墨退火 5. 3.5 扩散退火 6. 3.6 去应力退火 7. 3.7 焊后退火 4影响 1含义 中文名称:退火处理 英文名称:Annealing 退火是将金属缓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足够时间,然后以适宜速度冷却的一种金属热处理工艺。 退火热处理分为完全退火,不完全退火和去应力退火,扩散退火,球化退火,再结晶退火。退火材料的力学性能可以用拉伸试验来检测,也可以用硬度试验来检测。许多钢材都是以退火热处理状态供货的,钢材硬度检测可以采用洛氏硬度计,测试HRB硬度,对于较薄的钢板、钢带以及薄壁钢管,可以采用表面洛氏硬度计,检测HRT硬度.把钢加热到临界点Ac1以上或以下的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随后在炉中或埋入炉中或导热性较差的介质中,使其缓慢冷却以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的稳定的组织。

①改善或消除钢铁在铸造、锻压、轧制和焊接过程中所造成的各种组织缺陷以及残余应力,防止工件变形、开裂; ②软化工件以便进行切削加工;③细化晶粒,改善组织以提高工件的机械性能; ④为最终热处理(淬火、回火)作好组织准备。 3退火工艺 完全退火 用以细化中、低碳钢经铸造、锻压和焊接后出现的力学性能不佳的粗大过热组织。将工件加热到铁素体全部转变为奥氏体的温度以上30~50℃,保温一段时间,然后随炉缓慢冷却,在冷却过程中奥氏体再次发生转变,即可使钢的组织变细。 球化退火 用以降低工具钢和轴承钢锻压后的偏高硬度。将工件加热到钢开始形成奥氏体的温度以上20~40℃,保温后缓慢冷却,在冷却过程中珠光体中的片层状渗碳体变为球状,从而降低了硬度。 等温退火 用以降低某些镍、铬含量较高的合金结构钢的高硬度,以进行切削加工。一般先以较快速度冷却到奥氏体最不稳定的温度,保温适当时间,奥氏体转变为托氏体或索氏体,硬度即可降低。 ④再结晶退火用以消除金属线材、薄板在冷拔、冷轧过程中的硬化现象(硬度升高、塑性下降)。加热温度一般为钢开始形成奥氏体的温度以下50~150℃,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加工硬化效应使金属软化。 石墨退火 用以使含有大量渗碳体的铸铁变成塑性良好的可锻铸铁。工艺操作是将铸件加热到950℃左右,保温一定时间后适当冷却,使渗碳体分解形成团絮状石墨。

老化时间与温度关系

老炼是一个很重要的步骤,因为它建立了在压缩的时间框架内模拟实际操作的电和热的条件。元器件特别是集成电路有高的早期失效率。这样,若元器件有失效的倾向,它将在几个月内发生失效。老炼缩短了这个时间。在125℃下老炼160h等效于在室温环境下工作一年。半导体器件倾向于有多种失效类型,其中之一是离子迁移,它一般发生在钝化层中或钝化层上,或在金属导体之间。氯化物或纳离子沾污是两种占主流的离子沾污形式。在有沾污的NPN晶体管中,带正电荷的钠离子,在温度和偏压条件下很容易迁移到N惨杂区,引起高的漏电流甚至短路。而氯离子迁移到P掺杂区材料处,引起NPN晶体管发射极-集电极短路。这些缺陷也许在几个月内不能察觉,但是在由老炼提供高温和功率的组合下加速了离子的迁移而又不会影响正常的失效率。衰老是与金属迁移、长期域值漂移和腐蚀箱关联的。Arrhenius方程制约着电子器件的反应失效率: F=Ae(-Ea/kT) 式中 F ——失效率; Ea ——激活能(在0.3 2.3eV间变化,若不知道,MIL-STD-883允许使用Ea=1.0eV); k ——波耳兹曼常数(8.63×10-5eV/K); T ——热力学温度表示的结温(K); 为了比较正常工作时的失效率(F1)与老炼后的失效率(F2)。此方程可做如下修改: F1/F2=(Ae-Ea/KT1)/(Ae-Ea/KT2)=e-(E/k)(1/T1-1/T2) 例如:在结温125℃时老炼168小时,对应于在50℃工作1.1年(9639h)。该计算的基础是Ea=0.6eV。结温有一很小变化,就会在失效率上产生很大的变化,例如,若在上述例子中部件在结温135℃时老炼168小时,等效工作时间将是1.7年(14892h)。 e=2.7182…;K=273.15+t

退火问题

提问: dennyktm 退火后少子寿命会提高,是不是只是在一定的退火温度与退火时间内?另外如果硅块表面退火后表面形成氧化层,少子寿命也应该提高?最近一个单晶硅块头部、尾部退火后平均的少子寿命都比退火前各自的少子寿命低,与此同时少子寿命的宽度【min-max】较退火前也变窄了。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网友解答: jinmu205 退火的范围很广,它至少包括退火温度、高温保持时间、降温速率以及您的工艺环境等。 就你所描述的,我认为:您的退火温度至少在950度以上,且降温过快。可能是减少了氧的影响,因为氧会产生虚假寿命。降温过快,使体杂质扩散开来,降底了体寿命。 解释仅供参考。 dennyktm 我们退火温度是850度+6H,发现少子寿命降低后,尝试进行600度+1H,少子寿命依然在降低。都是全程通少量氩气减少氧化、随炉冷却,没有采取快速冷却的工艺。 Ps:1、氧一般产生的是虚假的电阻率,对少子寿命应该是提高作用。 2、该温度下对其他体杂质的影响具体是什么呢?是金属杂质还是氧碳呢? jinmu205 你做的是单晶样片吗?我也做过类似的实验,结果和你的差的多,寿命也降低了。 1、如果是单晶头部样片,应该出现氧施主,中心电阻率升高甚至转型。退火后,这部分电阻率应该降低了吧? 氧的存在,主要是多出的电子对对少子的捕获和施放,产生虚假高寿命。经过高温纯化后,这部份就消除了。 2、退火不能改变氧、碳、金属等杂质的含量,但能改变其存在方式。你高温6小时,冷却时加大氩气流量,使其快降温试试。快冷能避免金属杂质的成核沉淀,能提高寿命。 个人见解。 dennyktm 您退火完少子寿命也降低了?能说下退火的工艺吗?也是对开方完的单晶硅块退火吗?后来做出少子寿命升高的情况了吗? 现在主要就是做少子寿命方面。 850度退火而且还是较长的时间,应该会有部分新施主形成,这个应该也会加剧少子寿命降低的幅度,但其本质原因是什么呢?我们做出的少子寿命分布图

钢材的热处理工艺

淬火 Hardening or Quenching cui huǒ (行业内,淬读"zàn"音,即读“zàn huǒ”) 钢的淬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Ac3(亚共析钢)或Ac1(过共析钢)以上某一温度,保温一段时间,使之全部或部分奥氏体[1]化,然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冷速快冷到Ms以下(或Ms附近等温)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的热处理工艺。 通常也将铝合金、铜合金、钛合金、钢化玻璃等材料的固溶处理或带有快速冷却过程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淬火。 淬火的目的是使过冷奥氏体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得到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然后配合以不同温度的回火,以大幅提高钢的强度、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以及韧性等,从而满足各种机械零件和工具的不同使用要求。也可以通过淬火满足某些特种钢材的的铁磁性、耐蚀性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 淬火能使钢强化的根本原因是相变,即奥氏体组织通过相变而成为马氏体组织(或贝氏体组织)。 钢淬火工艺最早的应用见于河北易县燕下都遗址出土的战国时代的钢制兵器。 淬火工艺最早的史料记载见于《汉书.王褒传》中的“清水焠其峰”。 “淬火”在专业文献上,人们写的是“淬火”,而读起来又称“蘸火”。“蘸火”已成为专业口头交流的习用词,但文献中又看不到它的存在。也就是说,淬火是标准词,人们不读它,“蘸火”是常用词,人们却不写它,这是我国文字中不多见的现象。 淬火是“蘸火”的正词,淬火的古词为蔯火,本义是灭火,引申义是“将高温的物体急速冷却的工艺”。“蘸火”是冷僻词,属于现代词,是文字改革后出现的产物,“蘸”字本义与淬火无关。“蘸火”本词为“湛火”,“湛”字读音同“蘸”,而其字形又与水、火有关,符合“水与火合为蔯”之意,字义与“淬火”相通。“湛火”为本词,“蘸火”则为假借词。 淬火 将金属工件加热到某一适当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随即浸入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常用的淬冷介质有盐水、水、矿物油、空气等。淬火可以提高金属工件的硬度及耐磨性,因而广泛用于各种工、模、量具及要求表面耐磨的零件(如齿轮、轧辊、渗碳零件等)。通过淬火与不同温度的回火配合,可以大幅度提高金属的强度、韧性及疲劳强度,并可获得这些性能之间的配合(综合机械性能)以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另外淬火还可使一些特殊性能的钢获得一定的物理化学性能,如淬火使永磁钢增强其铁磁性、不锈钢提高其耐蚀性等。淬火工艺主要用于钢件。常用的钢在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时,原有在室温下的组织将全部或大部转变为奥氏体。随后将钢浸入水或油中快速冷却,奥氏体即转变为马氏体。与钢中其他组织相比,马氏体硬度最高。钢淬火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它的组织全部或大部转变为马氏体,获得高硬度,然后在适当温度下回火,使工件具有预期的性能。淬火时的快速冷却会使工件内部产生内应力,当其大到一定程度时工件便会发生扭曲变形甚至开裂。为此必须选择合适的冷却方法。根据冷却方法,淬火工艺分为单液淬火、双介质淬火、马氏体分级淬火和贝氏体等温淬火4类。 淬火效果的重要因素,淬火工件硬度要求和检测方法:

退火和正火的目的

退火和正火的目的 机械制造中,往往是以钢材、锻件、锻件或焊接件作为制造各种零件的毛坯的。但是在制造这些毛坯的轧钢、铸造、锻造和焊接的加工过程中,经常会在材料内部留下内应力,形成诸如晶粒粗大、带状组织、偏析等某些缺陷以及造成硬度过高等。凡此种种既增加了随后加工过程的困难,更不利于零件的最终使用。为此就要求通过热处理来改变这一不利情况,称作预备热处理,或第一热处理;而目的在于满足使用条件下性能要求的热处理,则称作最终热处理。 所谓退火,通常是将钢加热到临界点以上,保温一定时间,使钢全部或部分奥氏体化,随后缓慢冷却,以获得接近于平衡状态的珠光体组织。 正火可以看作退火的一个特例,它是把钢加热到A c3或A cm以上,保温一段时间,使钢全部奥氏体化,然后在空气中冷却,一般来说,钢正火后所得到的组织本质上也属于珠光体,只是由于其冷却速度相对于退火要快一些,所以正火组织要比退火组织更细一些。 退火和正火的目的大至相同,主要是: 1.改善或消除钢在铸造、轧制、锻造和焊接过程中所造成的各种组织缺陷。 2.细化晶粒,改善钢中第二相的分布和形态,为最终热处理做好准备。 3.消除内应力。 4.降低硬度,改善组织,便于切削加工。 退火和正火通常多是作为预备热处理的,如果对零件性能要求不高时,也可将正火处理作为最终热处理。

钢的退火工艺 退火在生产中得到广泛使用,根据目的和要求的不同,退火的工艺操作也是多种多样的,兹分述于下。 一、扩散退火 不同程度的偏析在铸造过程中是难以避免的,在高合金钢铸锭和大型铸件中尤为严重。化学成分的严重不均匀将导致组织的不均匀和性能恶化。化学成分的不均匀主要是靠原子的扩散来改善或消除的。 扩散退火就是专门用于消除或改善化学成分不均匀的一种退火操作。其过程是先以一恰当的加热速度将工件加热到高温,再长时间保温使原子有充分条件进行扩散,然后再行缓慢冷却,通常是炉冷至500~350℃后出炉空冷。 由于温度越高,原子越易扩散,所以扩散退火加热温度总是比较高。一般推荐在A c3或A cm以上150~300℃范围内,根据偏析程度进行选择,通常多在1100~1200℃之间加热。至于报文时就爱你也与偏析程度和钢种有关,通常可按最大有效厚度,以每25毫米1小时估算之,总的保温时间一般为10~20小时。 由于在高温下长时间的保温,扩散退火必将引起晶粒的显著粗化。故在扩散退火后,一般应再进行一次完全退火或正火以细化晶粒,改善组织。扩散退火由于温度高,时间长,不仅热能消耗大,而且氧化脱碳也较严重,以致金属损失也大,故而是一种成本很高的热处理工艺。只有在必要时,才采用之,一般只用于合金钢锭和大型铸件。此外,亚共析钢中的带状组织也可通过扩散退火或锻后扩散退火消除。

退火的分类及其选择

退火的分类及其选择 [ 来源:机电论文| 类别:技术| 时间:2009-4-15 9:59:15 ] [字体:大中小] 一不完全退火与完全退火的区别 1.不完全退火又叫不完全结晶退火。是将钢加热道Ac1与Ac3或Ac1与Acm之间某一温度,保温后缓慢冷却下来,使钢组织发生不完全重结晶。 2.不完全退火就是将工件加热到半奥氏体化进行退火,而完全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完全奥氏体化进行退火。 3.不完全退火一般用于过共析钢,也可用亚共析钢,而完全退火一般用于仅用于亚共析钢。 4.完全退火一般获得片状珠光体,而不完全退火获得球状珠光体。 二不完全退火的应用范围 不完全退火可用于亚共析钢,也可用于过共钢。特点是退火后珠光体的渗碳体成球状,这种不完退火又称为球化退火。 对于亚共析钢来说不完全退火常由于以下情况: (1)改善切削加工性能,这类退火主要应用于锻后的结构件,尤其是含碳量较高的结构件,由于锻后珠光体过细,硬度偏高难于切削。 (2)改善冷变形性能的球退,这类退火用于需冷性变形的亚共析钢。 三等温退火于普通退火的区别 等温退火与普通退火的工艺和冷却的方法存在一定区别,普通退火一般是工件保温过程完成后随炉缓慢冷却,当工件冷至500摄氏度以下可出炉空冷。而等温退火是工件加热保温后,以较快的冷却速度冷至Ac1以下某一个温度停留一段时间,使奥氏体等温分解为珠光体,然后以较快冷却速度(空冷)至室温。等温退火在于时间短,质量好。 四等温退火的冷却方法 (1)工件自退火温度冷至等温温度的冷却速度可以任意,生产中常用两个炉中进行。 (2)等温温度一般都在Ar1以下10—30摄氏度,也就是在珠光体转变温度。 (3)转变完后的冷却可任意

胶体金制备放大过程与时间、温度的关系

第一话——烧金 (一)基本概念: 1.1、金子大小:常用20、40、60nm的胶体金颗粒(粒径大小); 1.2、另外,在说金子大小的时候,有些人还用λ525、530表示,这个是指胶体金最大吸收峰位置,理论上这个值比说40nm要准确,因为40nm是估的,这个是实实在在测的,但是他与颗粒大小仅仅有“一定的“关系,而且这个”一定的“很不一定。√√√ 1.3、其他要说明的是,颗粒越小,颜色越粉嫩(偏粉红),最终显色越弱,特异性相对越好;相反颗粒越大,颜色越老土(偏紫,但70nm以上就真的土了,有点泥巴色了),显色越强,特异性相对越差。√ 2、金子浓度:万分之一、万分之二、万分之四等等,指烧金时溶液中氯金酸的浓度。由于反应非常迅速,浓度越高,金子质量越不容易控制,标记时的表现也是这样,高浓度金不容易控制。√注意当别人问你用多大浓度的金子时,不要回答人家40nm或λ530的,这会比较尴尬。 3、反应原理: 3.1、氯金酸被柠檬酸三钠还原成胶体金颗粒,其过程为金离子(并非全部)→还原成金原子→迅速形成20面体的金核→其他金原子吸附到晶核上→生长成椭球形的带负电的金颗粒(双电层结构,胶体金表面吸附着负电的AuCl2-离子,相对的H+则分散于胶体之间的溶液中)。√ 3.2、氯金酸一定时,还原剂数量决定了最初的晶核数量,决定了胶体金颗粒的大小。还原剂越多,晶核数量越多,最终的颗粒体积越小,通过控制二者比例,我们可以制备不同大小的胶体金颗粒。 3.3、常用的40nm左右的金,发红色,一般是1:1的关系,由于不同厂家原料也有影响,如果你感觉烧出来的偏紫,又很想要红色,下次烧金就再稍微增加点还原剂即可,√

钢的退火工艺 完全退火 去应力退火工艺曲线及操作规程

钢的退火工艺完全退火去应力退火工艺曲线及操作规程 2010-10-08 22:10:03| 分类:精密钢管|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退火是将钢材或各种金属机械零件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可以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在机械制造行业,退火通常作为工件制造加工过程中的预备热处理工序。 一. 完全退火 完全退火是将钢件或各种机械零件加热到临界点Ac3以上的适当温度、在炉内保温缓慢逐渐冷却的工艺方法。其目的是为了细化组织、降低硬度、改善机械切削加工性能及去除内应力。 完全退火适用于中碳钢和中碳合金钢的铸钢件、焊接件、轧制件等。 完全退火工艺曲线见图1.1。 1. 工件装炉:一般中、小件均可直接装入退火温度的炉内,亦可低温装炉,随炉升温。 2. 保温时间:保温时间是指从炉子仪表到达规定退火加热温度开始计算至工件在炉内停止加热开始降温时的全部时间。工件堆装时,主要根据装炉情况估定,一般取2~3h。 3. 工件冷却:保温完成后,一般停电(火),停止加热,关闭炉门逐渐缓冷至500℃即可出炉空冷。对某些合金元素含量较高、按上述方式冷却后硬度仍然偏高的工件,可采用等温冷却方法,即在650℃附近保温2~4h后再炉冷至500℃。 二. 去应力退火 去应力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Ac1以下的适当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逐渐缓慢冷却的工艺方法。其目的是为了去除由于机械加工、变形加工、铸造、锻造、热处理以及焊接后等产生的残余应力。 1. 去应力退火工艺曲线见图1-3。 2. 不同的工件去应力退火工艺参数见表C。 3. 去应力退火的温度,一般应比最后一次回火温度低20~30℃,以免降低硬度及力学性能。 4. 对薄壁工件、易变形的焊接件,退火温度应低于下限。 5. 低温时效用于工件的半加工之后(如粗加工或第一次精加工之后),一般采用较低的温度。

冷冻肉品质与时间和温度变化的关系_王丹竹

作者简介:王丹竹(1981-),女,长期从事动物防疫检疫工作。 通讯作者:田科雄(1962-),教授,研究方向: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 以,该场的发病率较低,效益也好。 3.1.4关于繁殖问题 这5家养狐场母狐的怀孕率较低,其主要原因在于养殖户都是凭经验进行种狐的发情鉴定,依靠频繁的试情来进行,缺乏必要的科学手段,有时错过最佳的配种期。对种公狐的利用很少作合理的计划安排,多为每天交配1次,甚至2次,公狐得不到适当休息,精液的品质可能会下降。有部分青年母狐发情较晚,特别在配种后期,母狐虽然发情良好,但找不到能够配种的公狐,故而母狐的怀孕率较低。此外,养狐场还存在高产仔率,低育成率的问题,还可能与以下几点有关,第一,产仔数多于乳头数,有的仔狐吃不上奶。第二,泌乳量跟不上。第三,管理不当,幼狐在出生后17d左右睁眼,并且开始从巢箱爬出,19~20日龄与母狐一起吃食,仔狐开始吃食后,母狐不再舔食幼狐的粪便,这个时期易造成笼箱的污染和狐体的玷污,如管理不当易造成发病死亡。 3.2改进建议 第一,政府有关部门在养狐较集中的地区组织成立养狐服务中心,为养殖户提高技术咨询、定期培训,并实行饲料、疫苗、药品、销售一条龙服务。第二,推广使用人工授精技术。合理使用公狐,并对其配种效果实行监测;使用发情检测器进行发情鉴定。第三,加强管理提高仔狐成活率,也是目前养狐业提高繁殖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 摘要:在冷冻肉的储藏过程中,随着冷藏时间和温度的变化,冷冻肉的品质也势必发生相应的变化,本文就冷冻肉品在冷藏期间发生的相关变化进行论述。 关键词:冷冻肉;贮藏;保鲜;时间;温度;品质;综述 肉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份,在室温下放置过久,由于外界环境、微生物及自身酶等诸多因素的作用,会氧化分解以至腐败变质。低温冷冻贮藏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最经济、效果最好的一种肉类贮藏方法。冷冻肉是热鲜肉或冷鲜肉在-18℃以下冻结保存的肉[1],与新鲜肉相比具有安全性高的特点。有研究表明:冷冻猪肉与新鲜猪肉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冷冻后的猪肉比新鲜猪肉食用更安全[2]。冷冻温度和冷冻时间与冷冻肉的品质息息相关。肉品长期在较低的温度下保藏也会出现各种异常的现象,结果降低肉品的食用品质[3]。国家规定,冻猪肉冷藏安全期为7~10个月,冻牛羊肉为8~10个月,冻禽肉为6~8个月。肉温低于-8℃的为冷冻良好;敲击时发音低哑钝浊、肉温高于-8℃的为冷冻不良。 1冷却冷藏与冻结冷藏的定义 冷藏(Refrigeration)分为冷却(Ehilling或Eooling)与冻结(Freezing),食品所含水分未变成冰晶者称为冷却,变成冰晶者称为冻结。但目前我们多不称冷却肉与冻结肉,而称冷藏肉与冷冻肉。冷却冷藏的温度不能充分抑制食肉的自家分解(Autolysis)、微生物的发育及干燥、氧化,因此只有不欲久存的肉品可冷却冷藏;冻结冷藏肉先经-36~-40℃急速冷冻处理,至中心温度达-18℃,再于-20℃以下冻结冷藏,可维持6个月至l年,所以需长期保存的肉品则必须以冻结冷藏,但以-20℃以下的低温冻结冷藏时,虽可长期保持品质,但无法防止升华、蛋白质不可逆变化之发生,因此,解冻后的品质,严格来讲,与冻结前是不同的。 2低温贮藏肉品的目的及基本原理 肌肉组织固有酶的作用和微生物大量生长繁殖可以造成肉品的自溶和腐败,这就需要用低温处理来抑制食肉本身酵 冷冻肉品质与时间和温度变化的关系 王丹竹田科雄(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410128)交流 24 中国畜禽种业2012.8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