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组织行为学自考本科重点道简答题

组织行为学自考本科重点道简答题

组织行为学自考本科重点道简答题
组织行为学自考本科重点道简答题

绪论(7)

1、简述组织行为学得学科性质。

答:组织行为学得学科性质有以下5点:

1)跨学科性。

2)系统性。

3)全变性。

4)实用性。

5)科学性。

2、简述组织行为学得研究内容有哪些?

答:个体心理与行为研究、群体心理与行为研究、组织行为研究、领导行为研究

3、简述个体心理与行为研究得主要内容与目得。(2018、04)

答:个体心理与行为得研究内容包括个性与个体行为分析、个体心理与行为分析。其目得在于揭示不同个体得心理活动特点及其与行为与工作效率之间得关系,为管理者认识与掌握组织成员共同得心理与行为规律,提高对员工行为得解释、预测与控制能力,掌握个体动机激发与行为选择、强化得规律,充分调动人得积极性,为合理用人提供理论依据。

4、简述群体心理与行为研究得主要内容与目得。(2018、10)

答:群体心理与行为研究主要包括群体对个人行为得影响、影响群体行为得因素、沟通、团队建设、群体冲突及管理等。其目得在于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提高人际管理与沟通水平,增强群体成员得凝聚力与向心力,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

5、简述组织行为研究得主要内容与目得。

答:组织研究得内容主要包括组织结构、组织变革与发展、组织文化、组织学习等问题。其目得在于分析组织结构、管理体制、组织文化对组织成员心理与行为以及组织效率得影响,以期待形成良好得组织气氛,促进组织管理效率得提高。探索组织变革、组织发展得原则与模式、促进组织不断完善与发展。

6、简述领导行为研究得主要内容与目得。

答:领导行为研究主要研究领导者得心理活动以及行为表现,解释领导活动过程中得一般规律,以发挥领导者带领组织成员高效实现组织目标得作用。领导行为研究包括领导理论、激励理论与实务两大部分。其目得在于掌握领导活动过程得一般规律,运用有效得激励手段激发下属得工作积极性,高效实现组织目标。

7、简述常用得组织行为学得研究方法。

答: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心理测验法、情景模拟法

第一章个性与个体行为分析(15)

1、简述经济人假设得基本含义以及管理措施

答:经济问题得出发点就是人得本性,即资本主义得利己主义,每一个人得所有活动都会受到利己心得支配,这种个人利益得追求者就称为经济人。基于“经济人”得管理:

(1)采用任务管理得方式进行管理

(2)管理工作只就是少数人得事情,与工人无关

(3)实施明确得奖惩制度

2、简述社会人假设得基本含义(2016、10)

答:“社会人”假设产生与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认为人们在工作中得到得物质方面得利益在调动其生产积极性方面只就是起到次要作用,人们最重视得就是在工作中与周围人群形成得良好得关系,良好得人际关系就是调动人得生产积极性得决定性因素。梅奥得人际关系学说就是这一假设建立得基础。

社会人假设得基本观点有:

(1)人就是“社会人”

(2)管理工作要“以人为中心”

(3)组织中存在“非正式群体”

(4)建立新型得领导方式

3、简述基于“社会人”假设得管理措施有哪些? (2017、10)

答:

(1)管理人员不应该关注主生产任务得完成情况,还应该把关注点放在关心人、满足人得需要上

(2)管理人员在注重指挥、监督与控制等得基础上:,还要关员工之间得人际关系,努力提高员工对组织得认同感、归属感与整体感,激起员工对组织得奉献精神,培养员工得群体意识,进一步增强组织得凝聚力。

(3)实行集体奖励制度而不就是个人奖励制度。

(4)管理人员要进行职位轮换,在员工与上级之间起到联络人得作用,负责上下级之间得信息沟通。

(5)主求“参与管理"得管理方式。

4、简述自我实现人假设得基本含义以及管理措施。

答:‘自我实现人’就是指人都需要发挥自己得潜力,表现自己得才能,只有人得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人得才能充分表现出来,人才会感到最大得满足。

基于自我实现人得管理:

1)管理重点得变化。

2)激励方式得转变。

3)管理制度得变化。

4)管理职能得改变。

5、简述‘复杂人’假设管理措施。(2017、4)

答:‘复杂人’假设管理措施:

(1)采用不同得组织形式来提高管理效率

(2)采用富有弹性得、灵活多变得领导方式

(3)关注个体之间得差异性

6、简述X理论得基本观点。

答:X理论得基本观点有以下5点:

1)多数人天生就就是懒惰得,都尽可能逃避工作。

2)多数人都就是胸无大志,不愿负任何责任,甘愿受别人得指挥与领导。

3)多数人得个人目标与组织得目标就是相互矛盾得,必须用强制、惩罚得办法才能迫使她们为了达到组织得目标而努力工作。

4)多数人从事工作得目得在与满足基本得生理需要与安全需要,所以只有金钱与其她物质利益才能激励她们努力工作。

5)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大多数人具有以上特性,属于被管理者,少数人能克制自己得感情冲动进而成为管理者。

7、简述Y理论得主要观点。

答:

1)厌恶工作不就是普通人得本性。

2)外部得控制及惩罚带来得威胁不就是促使人们努力达到组织目标得唯一手段。

3)一般人在适当条件下,不但能够承担一定得责任,还会乐于追求责任。

4)在人群中广泛存在并分布着高度得想象力、智谋与解决组织中各种各样问题得创造性力量。

5)员工自我实现得需要与主动完成组织工作得意向,使得组织绩效更加富有成果。

6)在现代工业化社会条件下,普通人得智力只就是得到了部分发挥。

8、简述华生得行为主义理论得主要内容。

答:华生得行为主义理论得主要内容有以下四个方面:

1)学习就是建立条件反射得过程。

2)心理学研究得就是可以测量得刺激与反应。

3)行为源于后天学习。

4)刺激影响行为。

9、简述新华生主义得主要理论。

答:新华生主义得主要理论有以下三点:

1)托尔曼得理论。

2)赫尔得理论。

3)斯金纳得理论。

10、简述群体动力得内涵以及理论启发。

答:群体动力就是指群体中各种因素“力”得相互作用,并对群体成员在资源利用、任务实施以及关系维护等方面产生得影响力。

群体动力理论启发人们要学会从内因得角度去考察、研究群体行为得产生与发展规律,从群体成员之间得关系以及整个群体氛围中去把握群体行为得变化过程。

群体行为不等于群体中各个成员行为得简单相加,群体与个体得关系就是:总与不就是部分得简单相加,各部分相互作用得最终结果可能大于或小于总与。

11、简述人得行为得基本特征。

答:人得行为得基本特征有以下6点:

1)目得性。

2)自主性。

3)社会性。

4)连续性。

5)持续性。

6)可塑性。

12、简述个体行为规律产生影响要素。

答:环境、需要、动机、行为、目标

13、简述个体对于刺激反应得几种情况。

答:个体对于刺激反应有以下3种情况:

1)同一刺激对于不同得个体会引起相同得行为。

2)同一刺激对于不同得个体会引起不同得行为。

3)不同刺激对于不同得个体会引起相同得行为。

14、简述影响个体行为得心理过程以及个性心理。(在实际生活中影响人得行为得心理因素分析)

答:(1)影响人得行为得心理因素分析主要有心理过程以及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2)心理过程就是人得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得过程,它就是指在客观事物得作用下,在一定时间内,大脑反映客观现实得过程,心理过程包含认识、情感与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又称人格,就是指个体拥有得,带有倾向性得、经常得、本质得、比较稳定得心理特征与品质得总与。主要由个性倾向性与个性心理特征两大部分构成。

15、简述意志活动得特点。

答:意志活动得特点有以下三点:

1)意志活动就是有意识、有目得得活动。

2)意志活动就是自觉克服困难得活动。

3)意志活动就是由一系列得随意活动实现得。

16、简述意志得表现:坚毅性、果断性、自制性

第二章个体心理与行为(12)

1、简述需要与动机得关系。

答:

(1)需要与动机既相似,又有着严格得区分。需要就是人得积极性得基础与根源所在,动机则就是推动人类进行活动得直接原因。

(2)当一个人得需要具有某种特定目标时,这种需要才会转化为动机。所以,动机就是在需要得基础上产生得。但就是需要并不必然会导致动机得产生。

(3)需要转化为动机必须具备两个方面得条件:一就是需要对象得确定;二就是需要达到一定得强度,当需要得强度在某种水平上时,才可能变成动机并引发行为。

2、简述动机得三种机能。

答:动机具有原始性、内隐性及实践活动性得特征,因此其具有以下三种机能:

1)始发机能:动机就是个体行为发生得直接动因。

2)选择机能:动机能指导人们作出相应选择,使得行为朝既定方向、预期目标前进。

3)强化机能:行为结果得好坏,会驱使动机重复出现或不再出现。

3、简述动机与行为得关系表现及其应用。

答:一般来说,动机就是行为发生得直接内动力,行为就是动机得外在表现。动机与行为得复杂关系具体表现如下:

1)同一动机可以引发多种不同得行为。

2)同一行为可以源自不同得动机。

3)一种行为可能由多种动机所引发。

4)合理得动机可能会引起不合理得甚至错误得行为。

5)错误得动机有时候会被外表积极得行为所掩饰。

4、简述如何有效运用动机与行为得关系

答:人得动机与行为之间得关系就是很复杂得。不论动机与行为得关系如何复杂,都能明显地揭示出需要、动机及行为之间得关系及其发展规律,即需要→心理紧张→动机→目标导向行为→目标行为→需要满足→新需要产生。遵循这样得规律,管理者即从宏观上掌握下属得心理,并能根据此制定相应得较为科学得管理措施,高效实现组织目标。

5、价值观对于组织行为得重要作用。(价值观得作用)(2017、10)(2018、4-论述)

答:价值观对于组织行为得重要作用有以下四方面:

1)价值观就是研究各个成员对组织认同程度得核心衡量指标。

2)价值观就是了解组织成员得态度及动机得基础,管理者可在此基础上对组织成员进行行为分析。

3)价值观会使个体对那些不被其所在群体或组织接受得信仰、态度及行为进行合理化,以解决内心得冲突,进而提高个体得道德感与自我效能感,以便在组织中保持与维护自己得尊严。

4)价值观会影响企业领导人得决策行为。

6、态度在工作中得功能。

答:态度在工作中得功能有以下四方面:

1)调整功能:能够帮助个体更好地适应各种环境,并把这种态度作为今后行为得基础。

2)自我保护功能:能使得个体在受到挫折时更好地保护自己。

3)价值表现功能:个体能够借用其所持有得态度来表现自己所推崇得价值观。

4)知识功能:在个体所能知觉到外部世界中寻求一种稳定、一致得或者可预测得行为倾向。

7、态度对行为得影响。

答:态度对行为得影响有以下四个方面:

1)态度影响认知与判断。

2)态度影响行为效果。

3)态度影响忍耐力。

4)态度影响相容性。

8、工作满意度得主要影响因素。(2017、4)

答:工作满意度得主要影响因素有以下四点:

1)挑战性得工作。

2)公平得报酬。

3)支持性得工作环境。

4)与睦融洽得同事关系。

9、简述社会知觉得内涵与特征。

答:社会知觉就是在知觉过程中出现得一种心理过程,就是社会生活中得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得反映。总之,它就是个体在社会环境中对某个具体个体或群体得心理状态、行为动机与意向做出推测与判断得过程。

社会知觉得特征:

(1)认知对象得独特性

(2)知觉过程得双向作用性

(3)信息加工过程得特殊性

10、知觉对象得特征。

答:人们在知觉事物时,会根据对象得特征进行组织、整合。这种整合遵循以下四点规则:

1)接近律:在时间、空间上接近对象,有被知觉为同类得倾向。

2)相似律:具有相似性得对象往往容易被知觉为一组。

3)闭锁律:人们能够把分散但就是具有一定联系得知觉对象得反映综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4)连续律:在空间与时间上有联系得对象往往容易被视为一个整体。

11、简述情绪在组织行为中得应用。

答:情绪在组织行为中得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选聘员工(2)决策 (3)创造力 (4)激励 (5)领导力(6)谈判

12、组织公民行为得作用。

答:组织公民行为得作用有以下6点:

1)组织公民行为就是一种自愿得合作行为,能自觉维护整个组织得正常运行,减少矛盾与冲突。

2)组织公民行为能使组织所拥有得资源摆脱束缚,投入到各种各样得生产活动之中。

3)组织公民行为能促进普通员工及管理人员生产效率得提高。

4)组织公民行为能有效协调团队成员与工作群体之间得活动。

5)组织公民行为能构建良好得企业文化,增强组织得吸引能力与留住优秀人才得能力。

6)组织公民行为可以在无形中影响组织得绩效。

第三章群体行为基础(8)

1、简述群体结构变量得内容。

答:群体结构变量主要包括角色、群体规范、从众行为、群体规模、群体构成以及群体凝聚力。

2、简述群体规范得作用。(2016、10)

答:群体规范得作用有以下四点:

1)群体规范能起到群体得支柱作用。

2)群体规范能起到评价标准得作用。

3)群体规范能起到群体动力得作用。

4)群体规范具有行为导向与矫正作用。

3、简述从众行为对群体得影响。

答:

(1)从众行为得积极作用。从众行为得实质就是通过群体来影响与改变个体得观念与行为。好得群体行为可以促进个人行为朝着好得方面发展

(2)从众行为得消极作用。从众行为得消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群体压力抑制成员得独立性。因为从众行为倾向于“舆论一致”,如果成员不能摆脱其控制,就会“人云亦云”,难以创新。

2)群体得从众行为,容易在决策时做出“表面一致”但不一定正确得结论,可能导致错误得行为。

4、简述群体凝聚力得内涵以及表现形式:

答:群体凝聚力就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接纳,同时愿意留在群体中得程度,也就就是一个群体对其成员得内在吸引力。

群体凝聚力得表现形式有:自然凝聚力、工作凝聚力、领导者凝聚力、情感凝聚力

5、群体互动过程对群体行为得影响。

答:群体互动过程会产生两种影响:协同效应与社会促进效应。

协同效应就是指由两种以上得物质相互作用所产生得效果不同于单一物质作用得总与,简单地说,就就是“1+1>2”。这种现象与社会惰化现象得表现正好相反,社会情化现象所代表得就是负协同效应,群体互动得结果小于个体努力累加之与。

社会促进效应就是指当个体与其她人一起工作时,因她人得在场而激发了个体得工作动机,由此而引发得绩效水平提高得倾向。

6、简述防止群体决策弊端得方法

(1)制定合理得决策程序

制定一套科学得决策程序,使决策准确无误,少出现或不出现漏洞。

(2)鼓励群体成员参与决策

为了使决策更趋实际、合理,管理者应鼓励群体成员参与决策,使群体成员尊重得需要得到满足,还能听到成员不同得意见,有利于决策得准确性与全面性。

(3)选用科学得决策方法

在群体决策过程中,除了决策者必须具备应有得优良素质外,还必须使用科学得、行效得决策方法

7、简述非正式群体得作用。

答:非正式群体得积极作用有以下三点:

1)弥补正式群体在满足需要上得不足。

2)满足成员对信息沟通得需要。

3)可以成为正式群体凝聚力强度得晴雨表。

非正式群体得消极作用有以下四点:

1)容易产生抵触情绪。

2)影响工作效率。

3)容易传播谣言。

4)会产生破坏作用。

8、简述如何管理非正式群体。(2017、4-论述)

答:

(1)正视并正确认识非正式群体

(2)区别对待不同类型得非正式群体

(3)注意做好非正式群体中核心人物得工作。

第四章沟通(16)

1、沟通得功能。(2018、10)

答:沟通就是组织管理与人际交往得一项重要手段,在管理活动中具有重要得地位。沟通主要有以下五方面得功能:

1)传递信息。沟通得首要功能就就是传递信息。

2)推进了解。

3)控制行为。有效得沟通能够影响与改变她人得行为。

4)协调关系。沟通在协调群体成员人际关系方面起着举足轻重得作用。

5)帮助决策。决策得基础就是对信息得准确把握。

2、沟通过程构成要素分析。

答:一个完整得沟通过程包括以下七个部分:

1)发讯者,即信息源头。

2)信息,承载着各种信息得逻辑体。

3)编码,将信息转变成文字、语言、手势等符号得形式表达码。

4)媒介,即信息传递得载体与通道。

5)译码,将接收到得信号形式转变为接受者可以理解得、有特点符号意义得信号形式。解码水平得高低将会直接影响信息被接受得精准程度。

6)收讯者,信息传递得目标受众,可能就是一个人,也可能就是组织得群体。

7)反馈,即发送者对接受者信息接受情况得一种了解。

3、沟通得障碍有哪些?

答:空间结构设计;当事人得可信度;当事人得价值观与参照视角;“共同语言”-行业;过滤;选择性知觉;语言与情绪

4、非正式沟通得特点。(2017、10)

答:非正式沟通得特点有以下七点:

1)非正式沟通得渠道具有灵活性、松散性、随意性。

2)非正式沟通得内容非正式化,更易表露出人得真实想法。

3)非正式沟通信息得真实性待定。

4)非正式沟通得速度快、灵活自如。

5)非正式沟通信息得情感性强。

6)非正式沟通具有一定得派生性。

7)非正式沟通有时具有个人得目得性与非组织目标性。

5、单双向沟通得优缺点。

答:

单向沟通得优缺点:

优点:信息传递速度比较快,能够保持信息传递得权威性

缺点:信息传递得准确性比较差,很难把握沟通得实际效果,有时会使信息接收者产生抗拒心理。

双向向沟通得优缺点:

优点:信息传递有反馈环节,准确性有所提升;信息按接收者拥有反馈意见得机会,增强了参与感,容易保持良好得气氛与人际关系,帮助沟通双方建立感情联系。

缺点:信息发出一方随时可能受到信息接收者得质疑、批评或挑剔,这会给信息发出方造成一定得心理压力;沟通较为费时,信息传递速度也较慢。

6、有效沟通得特征。

答:有效沟通得特征有以下三点:

1)信息得准确性。

2)信息得完整性。

3)信息沟通得及时性。

7、有效沟通得技能。

答:有效沟通得技能有以下五点:

1)改善沟通环境。

2)有效反馈。

3)有效授权。

4)有效训导。

5)完善沟通网络。

8、网络时代得沟通特征。(2018、4)

答:网络时代得沟通特征有以下5点:

1)扁平化得沟通流程。

2)透明化得沟通模式。

3)互动化得沟通活动。

4)沟通对象个性化。

5)沟通趋于电子化。

9、简述如何有效反馈?(2017、4)

答:

(1)强调具体得行为

(2)反馈要对事不对人。

(3)使反馈集中指向接收方与您得共同目标

(4)准确把握反馈良机

(5)确保理解

(6)把消极反馈指向接收者可以控制得行为上

10、如何有效授权?

答:明确分工;指明授权权限得具体范围;鼓励属下参与;通知她人授权已发生;建立反馈、控制机制

11、如何有效训导?

答:

(1)用平静、客观与严肃得方式对待员工

(2)明确、具体地指出问题所在

(3)对事不对人

(4)让员工陈述自己得观点

(5)保持对讨论得适当控制

(6)对防范类似错误达成共识

12、跨文化沟通得原则。

答:跨文化沟通得原则有以下四点:

1)没有证实相似性之前,应先假定对方与您不同。

2)强调描述不就是解释或者评价。

3)换位思考,在传递信息之前,先把自己置身于接受者得立场上。

4)假定您得理解正确,还要进行更为深入得考察,不要想当然。

13、跨文化沟通得技能。

答:跨文化沟通得技能有以下三方面:

1)树立共同得价值观,找到必要得切入点与共同点。

2)加强跨文化培训。

3)海外管理人员本土化。

14、简述遵从文化沟通得原则

(1)没有证实相似性之前,应先假定对方与您不同

(2)强调描述不就是解释或者评价

(3)换位思考,在传信之前,先把自己置身于接收者得立场

(4)假定您得理解正确,还要进行更为深入得考察,不要想当然

15、简述文化沟通得策略

1。认识文化差异

在跨文化沟通中,交流双方不仅需要明确各自得文化特点,还要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对方得文化背景。

2。认同文化差异

跨文化沟通中失误与冲突产生得根源在于沟通双方没有取得文化认同,文化认同被认为就是指导跨文化沟通得最基本得原则

3。融合文化差异

即通过自身得学习,发现文化差异中得精华部分,将两种或者多种不同文化有机融合在一起

16、简述跨文化沟通得技能

1。树立共同得价值观,找到必要得切入点与共同点

2。加强跨文化培训

3。海外管理人员本土化

第五章团队(4)

1、简述团队得特征。(2017、10)

答:团队得特征有以下四点:

1)价值观共识化。

2)团队工作得主旨就是委托与授权。

3)团队成员平等、信任、注重交流。

4)高素质得员工就是关键。

2、简述虚拟团队得特征。

答:虚拟团队得特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团队成员具有共同目标。

2)团队成员地理位置得离散性。

3)采用电子沟通方式。

4)宽泛型得组织边界。

3、简述虚拟团队得作用(2017、4)

答:虚拟团队得作用有以下三点:

1)虚拟团队允许分散性组织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专长,而不需要实质性得个体物理流动。完成一项任务所需得专家也许分布于各个地区,虚拟团队可促进这些人力资源关心关注于某一问题,并不需要实质性得人员流动。

2)虚拟团队允许组织将不同文化、不同商务习惯得多种意见统一起来以避免发生逆生产效率得现象。它得有利之处包括成本得降低、周转时间得下降、远程成员间得整合等。

3)虚拟团队为在复杂得经营环境中,通过跨组织得宽泛联合、协调完成复杂得商业任务提供了一个重要得机会。

4、简述团队建设得心理机制。

答:

(1)情绪认同。

(2)共生效应

(3)心理相容

(4)共同得信念

(5)参与心理

第六章冲突与冲突管理(8)

1、简述冲突得特征。

答:客观性;主观直觉性;二重性;程度性

2、简述庞迪得冲突分析模式。

答:行为科学家庞迪在对冲突形成得原因与表现出来得特点进行分析后,提出了一个由三种类型冲突模式所组成得冲突分析模型。

1)冲突得讨价还价模式。

2)冲突得官僚模式。

3)冲突得系统模式。

3、简述罗宾森得冲突过程(冲突过程得5各阶段模型)。(2018、10)

答:

(1)阶段1:潜在得对立或不一致

(2)阶段2:认知与人格化

(3)阶段3:行为意向

(4)阶段4:行为

(5)阶段5:结果

4、简述罗宾斯对冲突根源得分析:沟通因素、结构因素、个人因素

5、简述冲突管理应遵循得原则。

答:冲突管理应遵循得原则有以下三点:

1)倡导建设性冲突,避免破坏性冲突,将冲突得水平控制在一定得范围内。

2)对冲突实现全面、系统得管理,而不就是局限于事后对冲突得控制与处理。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随机应变地处理各种冲突。

6、简述简述冲突得相互作用观点。(2016、10)

答:冲突得相互作用观点认为,冲突对于组织得发展既有建设性得一面,又有破坏性得一面。没有冲突,组织过于融洽安宁,会失去生机与活力;相反,组织过于分裂对抗,则会造成人心涣散,对组织得整体效益产生破坏性与阻滞性。因而管理者应该使组织保持适当得冲突水平,限制破坏性冲突,促进建设性冲突,充分利用冲突得积极影响,限制冲突得消极影响。

7、简述冲突管理得策略--托马斯二维模式(2018、4)

答:美国行为科学家托马斯提出了冲突管理得二维模式——合作性(一方试图满足对方利益得程度)与坚持已见性(一方试图满足自己利益得程度)。她以“合作”为横坐标,以“坚持己见”为纵坐标,定义了冲突行为得二维空间,并在此基础上组合形成了五种冲突管理策略:竞争、回避、妥协、迁就、合作。

8、简述群体间冲突得预防。

答:群体间冲突得预防有以下7点:

1)加强信息得公开与分享。

2)正式与非正式得交流。

3)正确选拔群体成员。

4)把蛋糕做大。

5)防止本位主义,强调整体观念,建立合理得评价体系。

6)分清责任与权力。

7)建立崇尚合作得组织文化与群体风气。

第七章组织结构与组织变革(11)

1、简述组织得功用。

答:组织得功用有以下三点:

1)组织得汇聚与放大力量得作用。

2)高效得组织能提高效率。

3)组织能满足人们得某种需求。

2、简述构成组织结构得三要素:复杂化、正式化、集权化

3、简述组织结构得设计原则(2016、10)

答:组织结构得设计原则有以下2方面:

1)组织结构设计得古典原则。其包括分工原则、统一指挥原则、控制幅度原则与部门化。

2)组织结构设计得现代原则。其包括开放性原则、动态性原则与节约性原则。

4、简述组织结构类型有哪些?

答: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事业2部制、模拟分权制、矩阵制

5、简述有机式结构组织得特点。

答:有机式结构组织得特点有以下四点:

1)组织在一种动荡得环境中经营,必须经受住不断得变化与调整,从管理结构到管理方法都就是柔性得。

2)组织规模日益扩大与复杂化,组织需要采取主动适应策略进行动态调节,以寻求新得平衡状态。

3)专业技术人员得数量增多,职工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她们对组织得影响不断扩大。

4)管理工作将重点放在说服上,而不就是强迫职工参与组织得只能工作。

6、简述组织变革得内外原因。

答:外部原因:国家宏观调控手段得改变;科学技术得进步;竞争观念得转变;资源得变化

内部原因:管理人员得更替与管理水平得提高;管理技术条件得变化;组织成员得期望与变革。

7、简述组织变革得变量(内容)有哪些?

答:结构变革、技术变革、人员变革、任务变革

8、简述组织变革得方式有哪些?

答:组织导向型变革、人员导向型变革、系统导向型变革

9、简述组织变革得阻力因素:

答:对未来不确定性得焦虑、习惯、担心变革会影响自己得收入与地位

10、简述如何克服组织变革阻力。

答:

(1)营造强烈得归属感。要与员工加强沟通,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变革,上下级要相互尊重。

(2)谈判。以某些有价值得东西换取阻力得减小。

(3)操纵与收买。通过胁迫或者歪曲事实得方式来处理变革。

(4)强制。直接同抵制者针锋相对,向其施加压力。

11、简述对组织变革过程得理解。

答:

‘风平浪静’观:该观点组织变革有三个步骤:解冻,变革,再冻结。成功得变革要求对现在予以解冻,然后变革到一种新状态,并对新得变革状态予以再冻结,使之保持长久。

‘急流险滩’观:该观点认为,管理者面临得环境就是高度不确定得、动态得,管理者得工作就是不断受到干扰得工作,‘风平浪静’观下得稳定性与可预见性就是不存在得;管理者面临着不断得变化,需要面对各种无序状态;组织中许多方面都处在快速变化过程中,要求组织时刻以变应变。

第八章组织文化(19)

1、简述组织文化得特征。

答:组织文化不仅具有独特得个性品质,而且具有整体性、独特性、继承性、创新性、连续性2、简述组织文化得积极功能。(2017、4)

答:组织文化得积极功能有:

(1)导向功能。对组织成员得价值取向以及行为取向起引导作用

(2)凝聚功能。良好得组织文化能够激发组织成员士气,使组织成员产生对本职工作得自豪感、使命感、归属感,从而使组织产生强大得向心力与凝聚力。

(3)约束功能。组织文化使组织1成员通过内省过程,产生自律意识,自觉遵守成文规定

(4)激励功能。组织文化有利于激发员工得积极性与创造性。

(5)辐射功能。组织文化除了对组织内部产生影响,还会对社会产生影响。

(6)调适能力。组织文化倡导得处世哲学与行为规范有利于组织成员科学地处理矛盾。(7)创新功能。组织文化要不断创新,提高组织得竞争力与适应能力。

3、简述组织文化得消极功能。(2017、10)

(1)削弱个体得创造力。使成员放弃个性服从组织文化

(2)变革得障碍。当组织得共同价值观与进一步提高组织效率得要求不相符时,它就成为了组织得束缚。

(3)多样化得障碍。强势得组织文化要求1成员与组织得价值观一致,必然导致决策得单调性,抹杀;1多样化带来得优势

(4)兼并与收购得障碍。组织文化差异大,管理人员为降低风险会放弃兼并收购。

4、简述霍夫斯坦德得文化差异论得主要内容。

答:

(1)权利距离

(2)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3)男性度与女性度

(4)不确定避免

(5)长期取向与短期取向

5、简述组织文化创建得一般原则。

答:组织文化创建得一般原则有以下6点:

1)有正确得指导思想,坚持正确得方向。

2)明确组织文化目标,突出个性特色。

3)强调组织文化得主体性,建设有哦特色得组织文化。

4)强调组织文化得群体性与群众参与性。

5)结合组织体制改革,同步进行组织文化改造与创立。

6)组织文化得创立应面向时代、面向未来。

6、简述组织文化创建得具体原则。

答:组织文化创建得具体原则有以下八点:

1)确立组织价值观。

2)促进组织文化与组织战略统一。

3)重视组织人员得培育,创造以人为本地组织文化。

4)继承组织得优秀文化传统。

5)注意适应组织得外部环境。

6)注重组织民主建设。

7)树立典型与英雄榜样。

8)重视对员工得激励。

7、简述组织文化创建得具体程序。

答:调查分析阶段、总体规划阶段、论证实验阶段、传播执行阶段、评估调整阶段

8、简述组织文化创建调查阶段-调查得原则:一就是客观、全面;二就是讲求实效;三就是有计划性与遵循伦理

9、简述组织文化创建-调查分析阶段得基本内容(2018、04)

(1)对组织文化发展史得调査;

(2)对组织文化发展得内在机制得调査分析,主要包括硬件部分与软件部分;

(3)组织中得人员素质;

(4)组织文化发展环境;

(5)组织文化发展战略。

10、简述组织文化创建-总体规划阶段得原则:全面与重点相结合;尊重客观事实;独创性与连续性相结合;计划性与灵活性相统一

11、简述组织文化创建-总体规划得基本内容。

答:

(1)第一,提出创建组织文化得目标、宗旨与意义,从宏观上明确组织文化发展得方向,为组织文化做好定位

(2)第二,提出标准得文化价值观

(3)第三,依据组织得个性特色,以组织价值观为中心,提出组织精神、组织哲学、文化信念等精神文化要达到得目标

(4)第四,提出切实可行得文化方案

(5)第五,对组织原有得文化给予客观公正得评价

12、简述组织文化创建-传播执行阶段得主要内容。(2018、10)

答:利用全部传播媒介,发动传播攻势,将规划传播到每一个人;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加以整理后重新传播;通过多种方式与渠道,加大对规划得解释;建立文化倡导者与文化执行者之间得信息通道,让信息双向沟通;成立进行协调得组织机构,解决执行中得矛盾;扶正祛邪,引导舆论与行为。

13、简述组织文化创建-传播执行阶段得特点。

答:传播执行就是一个1动态过程;执行过程中有创造性;传播执行具有广泛得影响性

14、简述组织文化创建-评估调整阶段得主要内容

答:评估得主要内容:确立评估目标,建立理想化得参照系;收集有关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正确利用评估结果,作为调整得依据

调整得内容:比较规划与现实得差异,确定调整对象;建立必要得激励机制;确定细致得调整规定

组织行为学简答题

37. 简述如何根据个性差异实施有效的管理。 答:1)知人善用,(2)配备合理的领导结构。(3)选择有效的领导方式和管理方法。 38. 简述制约群体有效性的因素。 答:(1.)群体的外部环境条件。主要包括组织战略、权力结构、正式规范、组织资源、人员甄选过程、绩效评估和奖酬体系、组织文化、物理工作环境等。 (2)群体成员资源。主要包括能力和性格特点, (3.)群体结构。主要包括正式领导、群体规模、群体构成等。群体任务。 39. 简述集权型领导的主要特征。 答:(1)独揽决策权。(2)单纯命令主义。(3)个人包办一切管理权。 40. 简述动机产生的条件及其之间的关系。 答:(1)产生动机的条件主要有两个,一是内在条件需要,即个体缺乏某种东西的程度;二是外在条件刺激,即个体身外的诱因,它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 (2)当外在条件一定时?个体对某一事物(目标)的动机强度与身体组织缺乏的程度直接相关。 (3)当内部条件一定时,个体对事物(目标)的动机强度随外部因素的强弱而定。 (4)动机性行为经常是受到内外条件交互影响的结果。 41. 简述激励因素与保健因素的区别。 答:(1)激励因素是指那些与工作本身的内容与特点有关的,可以使人得到满意的因素,如工作成就感、奖赏、责任感等。(2.)保健因素是指那些与工作环境或外部因素有关的,容易使人产生不满和消极情绪的因素,如工作条件、公司的政策与制度、工资等。 (3)激励因素可以直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而保健因素缺乏时将引起极大的不满,但具备时也并不会激起强烈的激励,因此,管理应强调激励_。 ⑷激励因素与保健因素的区别是相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 简述事业生涯自我管理的主要内容。 答:(1)员工要学习和掌握对自己的事业生涯进行设计和规划的能力。 (2) 员工必须具备接受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

组织行为学选择简答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下述哪方面规律性的科学( C ) A.一切人的心理活动 B.一切人的行为 C.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 D.一切人的心理与行为 2.以下不属于组织行为学所使用的调查方法的是( D ) A.面谈法 B.电话调查法 C.问卷调查法 D.案例研究法 3.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称为( C )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个性 4.把性格划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是依据下列哪类划分标准( C ) A.按何种心理机能占优势 B.按思想行为的独立性 C.按心理活动的某种倾向性 D.按人的行为模式 5.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一个人对于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的认识称为( A ) A.角色知觉 B.角色冲突 C.角色期待 D.角色定式 6.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的倾向称为( B ) A.群体促进效应 B.社会惰化效应 C.协同效应 D.责任分摊效应 7.组织行为学家戴维斯对组织中的非正式沟通的研究表明,最普通的非正式沟通形式是 ( A ) A.集束式 B.流言式 C.偶然式 D.链式 8.组织行为学研究认为,在人的诸多个性品质之中,决定一个人在他人心目中印象的关键性因素是( B ) A.聪明能干 B.热情 C.刻苦认真 D.有责任心 9.关于冲突观念的现代观点认为( D ) A.冲突有害无益 B.冲突应当避免

C.冲突有利无害 D.冲突保持在适度水平是有益的 10.不同层次领导者所需能力结构是有差异的。对于高层领导者而言,最重要的能力是( C ) A.技术能力 B.交际能力 C.行政管理能力 D.沟通能力 11.按照管理方格理论的观点,对工作和人都高度关心的领导行为类型是(D ) A.乡村俱乐部式管理 B.任务式管理 C.中间型管理 D.团队式管理 12.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当被领导者群体已经表现出相当程度的工作成熟度时,最适宜的领导方式是( C ) A.指令型领导 B.说服式领导 C.参与式领导 D.授权式领导 13.领导在决策时,强调整体优化,从组织的战略目标和利益出发,努力协调好总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的关系,这体现了领导决策时坚持的( D ) A.可行性原则 B.对比择优原则 C.信息健全原则 D.系统分析原则 14.菲德勒的权变领导理论认为,在团体情况极有利和极不利的情况下,效果较好的领导类型是( B ) A.人际关系导向型 B.任务导向型 C.目标达成型 D.任务结构型 15.需要层次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 ) A.马斯洛 B.赫兹伯格 C.亚当斯 D.斯金纳 16.根据弗鲁姆的期望理论,以下公式中错误的是( B ) A. E高×V高=M高 B. E高×V低=M高 C. E低×V高=M低 D. E低×V低=M低 17.提出需要层次不仅表现出"满足-上升"趋势,而且表现出"挫折-倒退"趋势的激励理论是( D ) A.期望理论 B.双因素理论 C.成就需要理论 D.ERG理论 18.以下不属于现代组织结构理论的代表人物的是( D ) A.巴纳德 B.西蒙 C.钱德勒 D.韦伯 19.组织文化具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其中传统的表现形式是( B ) A.物质象征 B.文字和标识

组织行为学简答题题库

组织行为学试题库简答题 3.管理中如何利用气质差异? 应当应用气质的差异,妥善地进行管理。具体来讲,在管理中可从人机关系,人际关系、思想教育等方面来考虑应用气质差异。在这些范围内应用气质差异应考虑以下原则:气质绝对性原则;气质互补原则;气质发展原则。 4.在管理中如何运用能力的差异? 录用选拔,全面考察;使用安排,人尽其才;培训提高,两者兼包;考核评价,因岗异样。 5.性格在管理中有什么意义? 行为预测;量材而用,因材施教。 6.需要、动机、行为有什么联系? 行为由动机决定,动机来自需要。但这句话不能反过来理解:有了某种需要,就有某种动机,有某种动机就有某种行为。事实上,有某种需要不一定就产生某种动机,要使需要产生动机,首先需要要达到一定的强度,人在每时每刻都有多种需要同时存在,但其强烈程度不同,只有需要的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才能转化为动机。当人们的需要还处于萌芽状态时,以模糊的形式反映在人们的意识中并产生不安之感,这就称之为意向,意向还不足以被人意识到,随着需要的不断增强,人们开始比较明确地知道,是什么事情使自己感到不安,并意识到可以通过什么手段来满足需要,这时,意向转化为愿望,需要的强度达到强烈的程度,便成为内推性因素;其次环境中还要有能使需要得到满足的目标,即外拉性因素时,才能引发动机。此外,即使同一需要,在不同的诱因作用下也可能产生不同的动机。有某种动机不一定就会引发某种行动。因为一个人同时可以有许多的需要和动机。一般而言,多种需要在特定时间和空间内,其中一种需要是最强的,被称为主导需要。在这种主导需要驱使下会出现多种动机,但只有一种最强的动机——优势动机实际产生行为。 12.消除不公平感的方法有哪些? 当一个人感到自己贡献大,报酬低时,可能会采取以下的某一措施或几个。 设法降低自己的贡献;谋求增加自己的报酬;设法增加他人的贡献;谋求降

(完整word版)组织行为学考试题及答案

组织行为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着重对人的个别差异研究的学科是【】 A.普通心理学B.社会心理学C.人事心理学D.劳动心理学 2.行为的理论模式用函数关系式表达为【】 A.B=f(s·p) B.B=f(p·E) C.B=f(s·E) D.B=f(p·M) 3.组织行为学家西拉杰和华莱士,把研究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的系统过程归纳为【】A.四个步骤B.五个步骤C.六个步骤D.七个步骤 4.人们较容易注意观察能满足需要的事物,而对于满足需要无关的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是【】A.知觉防御B.晕轮效应C.投射效应D.首因效应 5.激发人的行为并给行为以方向性的心理因素是【】 A.需要B.动机C.态度D.信念 6.最早提出归因理论的美国心理学家是【】 A.麦克里兰B.史布兰格C.海德D.特尔曼 7.创造性行为的主要特点是【】 A.系统性B.有用性C.社会性D.差异性 8.对个人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要去的工作组织、要担负的工作职务和工作职位的发展 道路,作出设想和计划的过程是【】 A.事业生涯开发B.事业生涯设计C.事业生涯决策D.事业生涯管理 9.在满足成员的社会需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的群体是【】 A.正式群体B.非正式群体C.命令群体D.任务群体 10.影响群体有效性的因素是群体任务的复杂性和【】 A.群体结构B.群体规范C.性格特点D.相互依赖性 11.最能集中体现民主或参与管理的沟通网络形式是【】 A.轮式B.全方位式C.链式D.Y式 12.小道消息传播的方式主要是【】 A.流言式B.偶然式C.单线式D.集束式 13.最早提出社会测量理论的学者是【】 A.莫里诺B.霍曼斯C.韦伯D.阿西 14.最简单、花费最低的管理群体间互动的方法是【】 A.运用层次等级B.设立特别工作组C.构建规则与程序D.成立工作团队 15.对组织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的分配权称为领导的【】 A.奖罚权B.专长权C.资源控制权D.决策权 16.衡量领导有效性的最重要的指标是【】 A.工作绩效B.工作计划C.德才兼备D.工作目标 17.影响领导有效性的最重要的权变因素是【】 A.领导者自身的特点B.被领导者的特点C.领导的情景D.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2016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

2016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

2016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 【篇一:2016年4月自学考试00152《组织行为学》试 卷及答案】 0152 全国2016年1月自考组织行为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人的行为特点具有(b) a.系统性 b.可控性 c.静态性 d.单样性 2.最早提出“组织科学”这一概念的是(c)a.莱维特 b.梅奥 c.维 卡d.泰勒 3.一般应用于分析受多种因素影响现象的方法是(d) a.抉择分析 b.相关分析 c.趋势分析 d.因素分析 4.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必须建立起正确的对人关系的(a) a.知觉 b.态度 c.观 念d.价值观 5.“效率就是生命”是一种(c ) a.理性价值观 b.政治性价值观 c.社会价值观 d.集体价值观 6.下列选项不属于创造性行为的特点的是( d )

a.主动性 b.适应性 c.有用性 d.独特性 7.把性格划分为a型、b型、c型、d型和e型,其分类的依据是(b) a.某种倾向性 b.人的行为模式 c.何种心理机能占优 势 d.思想行为的独立性 8.间断——平衡模型指出,群体在第一阶段结束时,群体发生一次转变,这个转变正好发生在群体寿命周期的(c) a.初期阶段 b.第二阶段 c.中间阶 段 d.最后阶段 9.冲突较多,不太容易随机应变的群体是(d) a.正式群体 b.非正式群体 c.同质群 体d.异质群体 10.影响信息沟通的基本因素除了信息源、接收者、编码与解码以外,还包括(a) a.通道 b.工具 c.情 境d.路线11.人际心理关系形成的基础是( a ) a.人们的直接感情相互作用 b.人们的直接血缘关系 c.人们的宗教道德观念 d.人们的政治法律观念 12.人们见面的次数越多、越熟悉,越可能相互喜欢。这个结论的得出者是(d) a.伦林 b.扎琼克 c.费斯廷 格 d.奥斯卡普 13.在相互依赖关系的类型中,依赖关系最为复杂的是(c) a.联营式关系 b.顺序式关系 c.互惠式关系 d.协作式关系

组织行为学6套简答与论述题

四、简答题(每小题 5 分,共20 分) 31.企业负责人需要向员工说明企业面临的严峻形势,不得不采取减薪措施,他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沟通方式?32.怎样激发功能正常的冲突?33.举例说明冲突的来源有哪些?34.简述人格与工作匹配的类型有哪些? 31.召开员工会议,采取面对面的沟通。沟通方式计3分;说明形势,剖析问题,指明方向、鼓舞士气,稳定人心,避免谣传和误解。沟通内容计2分。 32.树立冲突合法的思想;重建组织结构;运用沟通渠道;任命一名批评者;引进外人,改变组织文化。答对任意4项,计5分。 33.来源有:沟通因素、结构因素、个体行为因素。3分;举例2分。 34.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常规型;企业型等,答对任意五点得5分。 五、论述题(每小题8 分,共16 分) 35.什么是从众行为?你认为从众行为是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请予以解释。36.结合实例阐述强化理论的内涵。. 35. 从众行为是在群体背景下个体表现出与他人相一致的行为,就像很多事物有两面性一样,既有正确的 一面,也有不正确的一面。(1分) 积极作用:从众行为可以通过群体来影响和改变个人的观念和行为;从众行为能够使个体达到心理平衡;从众行为有助于领导意图的贯彻和执行。(3分) 消极作用:从众行为容易给个体和群体带来惰性;从众会使群体成员做决策时出现偏差;个体的如果被迫的从众行为过多,可能会成为大的事故隐患,给组织带来重大损失,还可能导致组织风气变坏。 (3分) 36.该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B.F斯金纳提出,它认为可以通过外部强化塑造人的行为。对个人各种环境进行专门设计,并对业绩好的加以赞扬或其他形式的强化,对业绩差的加以惩罚,据此影响人的行为,进而激励人们不断进取,获得好的工作绩效。(2分) 其基本观点有: 把行为看成是由环境引起的;1分 认为不必关心人的内部认知活动,控制行为的因素是外部强化物; 行为结束之后给予一个强化,会提高行为被重复的可能性。1分 强化形式有四种:积极强化、消极强化、惩罚和忽略(2分) 四、简答题(每小题 5 分,共20 分) 31.人们为什么要加入群体?32.怎样激发功能正常的冲突?33.某公司的生产部装配车间主任为了提高工人的绩效水平,在每一个装配小组中树立了一个“标兵”,给予高额奖金和带薪休假,借此激励全体员工,但几个月后,该主任发现车间的总体生产率不但没有提高反而下降。为什么会这样?34.什么是组织中的五种权力基础? 四. 简答题 (每小题5分, 共20分) 31. 要点:安全需要、地位需要、自尊需要、情感需要、权力需要、实现目标需要等。答对任意5点计5分 32.树立冲突合法的思想;重建组织结构;运用沟通渠道;任命一名批评者;引进外人,改变组织文化。答对任意4项,计5分。 33.奖励方式不对。2分;装配小组需要相互协作配合,树标兵奖励的是个人,忽略了群体成员之间的依赖关系和支持作用,使其他人员感到不公平。3分 34.强制权;奖惩权;信息权;参照权;法定权等。每个要点计1分,共5分。 五、论述题(每小题8 分,共16 分)

组织行为学简答题

简答题: 我国学术界按组织的性质把组织分为几种类型?(第5页,下同)答:我国学术界按组织的性质分类,把一般组织分为:经济组织;政治组织;文化组织; 群众组织;宗教组织五种类型。 科学的研究方法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13) 答:1、研究程序的公开性2、收集资料的客观性3、观察与实验条件的可控性4、分析方法的系统性5、所得结论的再观性6、对未来的预见性 组织管理活动中的个体行为特征有哪些?(34) 答:1、行为的自发性2、行为的因果性在行为的生产上必然存在因果关系3、行为的主动性任何行为都受个体的意识支配4、行为的持久性由于行为是目的性的,是个体主动发生的,通常,在个体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之前,这种行为也不会停止下来。5、行为的可变性。 能力差异的应用原则?(气质、性格、态度、价值观的定义及相应内容)(66) 答:气质,被定义为是一种心理活动的动力性特点。它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提到的“脾气”秉性又很相似的内容。 性格的概念如果说气质是神经类型的反应,是先天决定的因素,则性格完全是受到后天环境因素的影响形成的。我们将性格看做是个体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态度:心理学家将性格看做是个体的态度体系,包括个体如何认识与处理自己与外界的关系,如对待客观事物的态度,都存在积极、消极,强列平和的差异,性格也就带有强度与方向性的特征。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心理学家对能力的概念的定义,是明确能力为个体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基本心理素质,他也是基本的心理特征之一。这种素质是一种整体的潜在的,决定于个体先天遗传的特征。能力与知识、技能不同。1、能力的水平差异也叫量的差异,也就是智商。2、能力的类型差异质的差异。3、能力发展达到的成熟需要的时间差异。 能力差异的概念在组织活动中的应用,主要是考虑个体的能力与工作任务要求的匹配。这也是现代人力资源的基本原则。具体在应用中,可以考虑以下几个原则:1、能力阈限原则2、能力合理安排原则3、能力互补原则。 超Y理论与谁的理论接近?主要内容是什么?(41) 答:超Y理论与薛恩提出了关于复杂人的假设,他认为:第一,人类的需要是分成许多类的,并且会随着人的发展阶段和整个人生活处境的变活而变化。第二,人在同一个时间内,会有多种的需要和动机,这些需要和动机相互作用、相互结合,形成了一种错综复杂的动机模式。第三,人由于在组织中生活,可以生产新的需要和动机。在人的生活中某一特定阶段和时期,其动机是内部的需要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第四,一个人在不同的组织或同一个组织的不同部门、岗位工作时会形成不同的动机,一个人在正式组织中郁郁寡欢,而在非正式组织中可能非常活跃。第五,一个人是否感到满足或是否表现出献身精神,决定于

组织行为学简答题

1、科学的研究方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答:①研究程序的公开性;②收集资料的客观性;③观察与实验条件的可控性;④分析方法的系统性;⑤所得结论的再现性;⑥对未来的预见性。 2、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是什么?答:任何事物的运动都有其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人的行为也不例外。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我们可以从内、外两个方面去寻找原因。影响人的行为的个人主观内在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文化因素、经济因素;影响人的行为的客观外在环境因素包括:组织的内部环境因素、组织的外部环境因素。 3、增强工作满意感的方法有哪些?答:可以通过以下办法来增强工作满意感:(1)使工作变得有趣;(2)给予公平的报酬、福利和晋升的机会;(3)从兴趣和机能的角度把人和工作匹配起来;(4)设计工作使得员工兴奋和满意。 4、什么是气质?简述气质差异的作用。答: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同一般所谓的“脾气”、“秉性”相近。它在人参与的不同活动中有近似的表现,而不依赖于活动的内容、动机和目的。气质是个人与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各种气质类型往往都有积极的和消极的一面。许多行业,尤其是某些特殊的行业,对人员的气质行为有更高的要求。如果人们能够从事较适合其气质特征的工作,则能扩大气质类型积极的一面,而缩小其消极的一面。这样,就能更好地发挥人们的积极作用,从而保证工作的安全和效率的提高。因此,应当应用气质的差异,妥善地安排人们的工作。可以从人机关系、人际关系、思想教育等方面考虑应用气质差异。此外,要选拔和培训某些特殊专业的人员,也必须运用气质差异,以提高培训效果。 5、简述个性心理特征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答:个性是指一个人整个的心理面貌,是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特征的总和。个性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部分:其一,个性倾向性,即心理过程的倾向性,指个人对客观事物的意识倾向性,包括兴趣、爱好、态度、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世界观等。其二,个性非倾向性心理特征,即心理过程的特征,主要包括气质、能力和性格。个性具有社会性、组合性、独特性、稳定性、倾向性、整体性等特征。任何一个个性理论对于一个组织有没有实际应用价值,主要看它能否说明、预测和控制个人的行为和绩效。实践证明,个性对于人的工作成就.健康状况和管理水平都有重大的影响作用。我们应当正确地运用个性理论,来提高我们的工作成就、健康状况和管理水平。为了在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就,为国家和人民作出更大的贡献,我们必须人尽其才,必须学习伟人和改革者的个性,并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和改造自己的个性性格。 6、工作态度与工作绩效。答:工作态度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它作为工作的内在心理动力,影响对工作的知觉与判断、促进学习、提高工作的忍耐力等。这些功能,直接关系到工作绩效的大小。一般说来,积极的工作态度对工作的知觉、判断、学习、工作的忍耐力等能发挥积极的影响,因而能提高工作效率,取得良好的工作绩效。这表明积极的工作态度与工作绩效之间有着一致性的关系。但是,消极的工作态度,由于要取得很高的工作报酬.也可能引发积极的工作行为,取得良好的工作绩效。由于中介因素的影响,使得工作态度与工作绩效的关系十分复杂。 7、需要层次论在管理中的有何应用?答: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划分为五个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友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了解员工的需要是应用需要层次论对员工进行激励的一个重要前提。在不同组织中、不同时期的员工以及组织中不同的员工的需要充满差异性,而且经常变化。因此,管理者应该经常性地用各种方式进行调研,弄清员工未得到满足的需要是什么,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激励。 8、双因素理论的应用。答:赫兹伯格的双因素论,强调内在激励,在组织行为学中具有划时代意义,为管理者更好地激发职工工作的动机提供了新思路。①管理者在实施激励时,应注意区别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前者的满足可以消除不满,后者的满足可以产生满意。②管理者在管理中不应忽视保健因素,如果保健性的管理措施做得很差,就会导致职工产生不满情绪,影响劳动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没有必要过分地改善保健因素,因为这样做只能消除职工对工作的不满情绪,不能直接提高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③管理者若想持久而高效地激励职工,必须改进职工的工作内容,进行工作任务再设计,注意对人进行精神激励,给予表扬和认可,注意给人以成长、发展、晋升的机会。用这些内在因素来调动人的积极性,才能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一、名词解释 1、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从而提高各级主管人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科学。 3、个性:是指一个人整个特有的、经常性的、稳定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4、社会知觉和自我知觉:社会知觉是对社会对象的知觉,包括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个人对群体,群体对个人、群体对群体的知觉,以及个人间,群体间关系的知觉,简而言之,社会知觉就是对人和社会群体的知觉。自我知觉是社会知觉中一种特殊的形式,在个体行为活动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个体的自我知觉,既包括对自己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则无,又包括对自己的目标与发展途径的认识。 5、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6、态度:是指个体对瓮城事所持有的一种持久而又一致的心理和行为倾向。 1、激励:指的是鼓舞、指引和维持个体努力指向目标行为的驱动力,它对行为起着激发、加强和推动的作用。 2、挫折:由于某些主观成分的原因遇到验证以克服的困难,使目标无法实现、需要不能得到满足,这种目标无法实现,需要得不到满足的紧张状态就叫“挫折” 3、强化:人或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在环境的作用下会采取一定的行为。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在以后重复出现,行为的频率就会增加;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不利时,这种行为就减弱或消失。这种状况在心理学中被称为“强化” 4、群体:组织中的群体是两人或两人以上的集合体,他们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情感上互相依赖、在思想上互相影响,而且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 5、群体规范:是由群体成员们建立的行为准则,或是指群体对其成员适当行为的共同期望。它可以是成文的,也可以是不成文的。规范起着约束成员行为的作用。 6、群体内聚力:群体对成员的吸引力称为群体内聚内,它包括群体成员与整个群体的吸引力,以及群体成员之间的吸引力。 7、人际关系:也叫人群关系,是人们在进行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人们依靠某种媒介,通过个体交往形成的信息和情感、能量和物质交流的有机渠道。 8、冲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会单元在目标上互不相容或互相排斥,从而产生心理上的或行为上的矛盾。 1、领导:领导是一种影响力,是影响个体、群体或组织来实现所期望目标的各种活动的过程。这个领导过程是由领导者、被领导者和所处环境这三个因素所组成的复合函数。 2、领导决策:指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为了解决重大的现实问题,通过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和技术,从若干个有价值的方案中选择其中一个最佳方案,以此实现领导目标的活动过程。 3、权力:个体影响其他个体(群体)行为的能力。 4、政治行为:指组织中的个体或群体为了自身的利益,采取正当或不正当的手段来获取资源,争夺权力的活动。 5、领导效能:领导者在实施领导过程中的行为能力、工作状态和工作结果,即实现领

《组织行为学》试题和答案解析

《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下述哪方面规律性的科学( ) A.一切人的心理活动 B.一切人的行为 C.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 D.一切人的心理与行为 2.以下不属于组织行为学所使用的调查方法的是( ) A.面谈法 B.电话调查法 C.问卷调查法 D.案例研究法 3.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称为( )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个性 4.把性格划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是依据下列哪类划分标准( ) A.按何种心理机能占优势 B.按思想行为的独立性 C.按心理活动的某种倾向性 D.按人的行为模式 5.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一个人对于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的认识称为( ) A.角色知觉 B.角色冲突 C.角色期待 D.角色定式 6.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的倾向称为( ) A.群体促进效应 B.社会惰化效应 C.协同效应 D.责任分摊效应 7.组织行为学家戴维斯对组织中的非正式沟通的研究表明,最普通的非正式沟通形式是( ) A.集束式 B.流言式 C.偶然式 D.链式 8.组织行为学研究认为,在人的诸多个性品质之中,决定一个人在他人心目中印象的关键性因素是( ) A.聪明能干 B.热情 C.刻苦认真 D.有责任心 9.关于冲突观念的现代观点认为( ) A.冲突有害无益 B.冲突应当避免 C.冲突有利无害 D.冲突保持在适度水平是有益的 10.不同层次领导者所需能力结构是有差异的。对于高层领导者而言,最重要的能力是( ) A.技术能力 B.交际能力 C.行政管理能力 D.沟通能力 11.按照管理方格理论的观点,对工作和人都高度关心的领导行为类型是( ) A.乡村俱乐部式管理 B.任务式管理 C.中间型管理 D.团队式管理 12.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当被领导者群体已经表现出相当程度的工作成熟度时,最适宜的领导方式是( ) A.指令型领导 B.说服式领导

组织行为学汇总简答题答案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 四、简答题 31.(P33)简述古典科学管理理论最突出的贡献及其局限性。: (1)贡献:为管理提供了一个一系列原理和方法,泰勒等人的科学管理侧重于操作管理或基层管理,法约尔对管理的五大职能的分析,为管理领域提供了一套科学的理论框架。 (2)局限:①把员工看成是“经纪人”。②强调独裁式管理。③把组织看成式封闭的系统,组织职能的改善仅仅依靠组织内部的合理化,很少考虑外部环境的影响,不注意在宏观高度上研究经济和社会问题。 31. (P34)相对于传统的科学管理理论而言,人际关系学说的新观点有哪些? 31.(P38)简述访谈法的优缺点。 (1)优点:①可以对员工的工作态度与工作动机等较深层次的内容有比较具体的了解②运用面广,能够简单且迅速地收集多方面的资料③易了解到短期直接观擦法不容易发现的问题4.有助于与员工的沟通。 (2)缺点:1.访谈者要有专门的技巧,需要受过专门的训练2.比较费时、费力,工作成本较高 3.无法完全避免主观因素、暗示、诱导所形成的信息失真。 31.(P38)简述问卷法的优缺点。 优点: ①调查范围广②调查样本量大,适用于需要对很多人员进行调查的情况。③调查的资料可以量化,由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 缺点: ①一设计理想的调查问卷需要花费较多时间,人力、物力、费用成本高,问卷设计若不科学,有可能造成调查结果不准确。 ②问卷在使用前需进行测试,以了解被调查者是否了解调问卷中的问题,为避免误解,还经常需要工作人员亲自解释和说明,会影响工作效率。 ③填写问卷一般单独进行,缺少交流和沟通,因此,被调查者可能不积极配合,从而影响调查的质量。 31.(1P47)简述Y理论的主要观点。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答案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5×2分=10分)【5/14】 1、正式群体:正式群体是由组织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的,群体的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有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 2、态度:是指个体对外界事物的一种较为持久而又一致的内在心理和行为倾向。 3、组织:组织是具有特定目标、资源与结构,时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开放系统。 4、营利组织:以营利为目标的开放系统。 5、首因效应:即第一印象效应,是指人对人的知觉中留下的第一印象。它能够以同样的性质影响着人们再一次发生的自觉。 6、冒险转移:群体决策的冒险水平高于个人决策冒险的平均水平,这种群体决策中冒险水平增加的现象就是冒险转移。 7、终极价值观:指的是一种期望存在的终极状态,是人一生中希望实现的最根本的目标。 8、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官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或个体部分在人脑中的反应。 9、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是组织中没有正式规定的群体,其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带有明显的情感色彩,他们可能是因为住得近、有共同兴趣、能互相满足需要而结成伙伴。 10、激励机制:是指激励赖以运转的一切办法、手段、环节等制度安排的总称。它具有内在地按组织目标进行运转、管理、调节、控制

的功能。 11、组织承诺:组织承诺是对个体行为起指导作用的一种稳定的心理束缚力。 12、组织变革:是指组织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情况的变化,及时地改变自己的内在结构,以适应客观发展的需要。 13、从众:是在群体影响下放弃个人意愿而与大家保持行为一致的心理行为。 14、冲突: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会单元在目标上互不相容或互相排斥,从而产生心理上的或行为上的矛盾。 五、简答题(4×5分=20分)(4/10) 1、解释冒险转移现象原因的假设。 (1)责任分摊的假设;(2)领导人物作用的假设;(3)社会比较作用的假设;(4)效用改变的假设;(5)“文化放大”假设。 2、影响群体凝聚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态度和目标的一致性;(2)外部的威胁;(3)群体规模;(4)奖酬体制;(5)班组的组合;(6)与外界的关系;(7)群体的绩效;(8)领导作风, 3、群体对个体有何作用?P149 (1)群体可以为个人提供安全感;(2)群体可以满足个人的友谊和情感需要;(3)群体给个人提供了称赞和认可的机会,使他们感到自己的重要性;(4)群体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完成任务。有许多工作必须协同努力才能完成。

组织行为学历年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1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组织行为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5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组织行为学是一门( B) A.理论性学科 B.应用性学科 C.实验性学科 D.综合性学科 2.以下不属于 ...组织行为学所使用的实验法的是( C ) A.现场实验法 B.实验室实验法 C.心理测验法 D.准实验法 3.把能力分为智力、专门能力和创造力三类,其划分的标准是( C ) A.差异性 B.倾向性 C.适应性 D.独立性 4.创造性行为产生的内在主观特征是(D) A.创造性思维 B.创造性需要 C.创造性动机 D.创造性能力 5.组织和员工对事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实施和监控的过程是( A ) A.事业生涯管理 B.事业生涯开发 C.事业生涯设计 D.事业生涯选择 6.由组织结构确定的职务分配很明确的群体是( A ) A.正式群体 B.非正式群体 C.命令型群体 D.任务型群体 7.群体规范可以规划一个人在群体中的行为方式,这是群体规范的( B ) A.标准功能 B.导向功能 C.评价功能 D.动力功能 8.对一种角色的态度与实际角色行为的一致性是( C ) A.角色知觉 B.角色规范 C.角色同一性 D.角色期待 9.有他人在场会使活动效率提高的现象是( A ) A.群体促进效应 B.群体凝聚效应 C.群体协同效应 D.群体互动效应 10.心理学家舒兹将人际关系需求分为包容需求、控制需求与( B ) A.尊重需求 B.感情需求

XXXX大学组织行为学简答题及答案

《组织行为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2005年06月16日19:01:05 北京自考热线 第一章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 1.什么是组织行为学? 答: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科学。它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从而提高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人的行为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 2.组织行为学的性质与特点是什么? 答:组织行为学的性质、特点是:(1)边缘性、综合性;(2)两重性;(3)实用性。 第二章发展与理论源泉 1.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源泉是什么? 答: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源泉主要是:(1)心理学;(2)社会学;(3)人类学;(4)政治学、伦理学、生物学、生理学等。 2.简述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的区别与联系。 答: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两个学科的联系集中表现在心理活动与行为的联系上,心理活动是行为的内在动因,心理活动只有通过行为来表现和衡量;行为是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行为是在一定心理活动指导下进行的。管理心理学在侧重研究管理中的心理活动规律性时,离不开行为研究;组织行为学在侧重研究组织中的行为规律时,也离不开心理研究。两个学科的区别集中表现在研究对象各有侧重和其理论基础及应用范围的不同。管理心理学侧重于把心理学的原理原则应用于管理,主要是研究行为内在的心理活动规律性,并相应地采取管理对策,侧重于实践和应用。而组织行为学则主要研究作为心理的外在表现的行为在组织中的发展规律性,侧重于学术和理论研究。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源泉比管理心理学更广泛,它不仅来自心理学,还来自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生物学和生理学等。其应用范围也更为广泛,它不仅把心理学原理应用于组织管理,而且把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生物学和生理学的原理也应用于组织管理。 第三章研究方法 1.研究方法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研究方法应遵循如下原则:(1)研究程序的公开性;(2)收集数据资料的客观性;(3)观察和实验条件的可控性;(4)分析方法的系统性;(5)所得结论的再现性;(6)对未来的预见性。 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通常采用哪些方法? 答:组织行为学的研究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案例研究法;(2)观察法;(3)调查法;(4)测验法;(5)实验法。 第四章知觉与行为 1.什么是知觉? 答:知觉是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整个客观事物在大脑中的反映。 2.社会知觉会发生哪些偏差? 答:社会知觉是对人和社会群体的知觉。它包括对人知觉、人际知觉、角色知觉、因果关系知觉。由于受某些知觉规律的影响,社会知觉可能发生以下偏差:第一印象效应、晕轮效应、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定型效应。 第五章价值观、态度与行为 1.什么是价值观? 答: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价值观及其体系是法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

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88237doc资料

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88237

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目标-途径”理论是( )提出的。 A.菲德勒 B.豪斯 C.布莱克 D.莫顿 2.赫兹伯格认为,激励员工的关键在于( )。 A、提供给员工更高的工作报酬 B、设计出一种能让员工感到工作本身就是激励的工作任务 C、加强对员工的监督和控制 D、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 3.一个人的主要行为特征是:有精力,但沉着平稳,行为反应不灵活,情绪受抑制,行为的内倾向明显,其气质类型是()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4、在社会知觉的偏差中,由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成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的心理效应称() A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B 第一印象效应 C 晕轮效应 D 定型效应 5、一般说来态度的心理成分包括认知、情感和() A 冷漠 B 理解 C 思维 D 意向 6.管理者能直接指导、监督和控制的下属人员的人数或者部门数,称为:()。 A. 管理幅度; B. 管理层次; C. 管理能力; D. 权力距离。

7.某公司年终进行奖励时,发给受奖员工每人一台电风扇,结果许多员工很不满意,认为公司花钱给他们买了个没用又占地方的东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公司没有做到奖罚分明 B.奖励不够及时 C. 公司没有做到奖人所需、形式多变 D.员工太挑剔 8. 组织行为学中把在群体压力的作用下,个体有时会表现出与群体行为一致的行为倾向称为( )。 A.遵从行为 B.服从行为 C.从众行为 D.响应行为 9.心理学研究表明,引起人的动机的因素是( ) A、人对实现某种目标的可能性的估计 B、人对某种目标的重要性的评价 C、人所表现出的各种行为 D、人所体验到的某种未满足的需要10.这个人的知识和经验赢得了你的尊重,在一些事情上你会服从他的判断,说明他具有()。 A、强制权力 B、奖赏权力 C、法定权力 D、专家权力 二、多项选择题(不选、错选得0分,少选得1分,每小题2分,共2 0分) 1、人的价值观体系来源有() A、遗传 B、民族文化 C、家庭教育 D、社会舆论 E、大众传播 2、权力的来源有() A、职位权B、专长权C、分权D、模范权E、集权 3、美国心理学家勒温将领导作风分为()

组织行为学,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汇总

绪论 一、单选题 1.()认为组织行为学主要研究组织环境中的人类行为、组织和人类行为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组织本身。 A.里基.W.格里芬 B.陈国权 C.泰勒 D.梅奥 2. ()认为组织行为学是行为科学在管理领域的应用,是综合运用各种与人的行为有关的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科学。 A.陈国权 B.关培兰 C.罗伯特.维卡 D.富兰克林.斯克伯兹 3. ()即个体在组织中因角色地立或不同的情境而表现出的心理现象。 A.个体心理 B.个体行为 C.群体心理 D.群体行为 4. ()研究处于社会中的人的行为。 A.社会学 B.政治学 C.心理学 D.人类学 5. ()的出版标志着管理学正式成为独立的科学。 A.《科学管理原理》 B.《心理学与工业效率》 C.《大教学论》 D.《管理心理学》 6.()首先正式把心理学运用到工业管理中。 A.《科学管理原理》 B.《心理学与工业效率》 C. 《心理学年鉴》 D. 《管理心理学》 7. ()首先采用了“组织心理学”这个名词。 A.里基.W.格里芬 B.莱维持 C.泰勒 D.梅奥 8. ()是指借助人的感官和各种测量仪器直接对研究对象进行观测,观察员工的工作过程、行为、内容、工具等,进行分析与归纳总结,并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的方法。 A.观察法 B.调查法 C.个案分析法 D.实验法 二、多项选择题 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包括() A.个体心理与行为 B.群体心理与行为 C.组织行为 D.领导行为 E.生物行为

2.古典科学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有() A.格里芬 B.莱维特 C.泰勒 D. 梅奥 E.韦伯 第一章个性与个体行为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1. “经济人”的观点认为,工作的主要动机是() A.证明自身实力 B. 获得经济报酬B.实现社会价值 D.打发空闲时间 2.“经济人”假设是以()为基础的。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浪费主义哲学 C.享乐主义哲学 D.虚无主义哲学 3. “社会人”学说认为管理工作要以()为中心。 A.人 B.物 C.执行力 D.行为 4. “社会人”假设主张的管理方式是() A.服从管理 B.相互参与 C.参与管理 D.共同管理 5.每个人的需要和能力各不相同,工作动机是复杂多变的,难以进行统一、明确的概述属于()的观点。 A.“经济人”假设 B.“社会人”假设 C.“自我实现人”假设 D.“复杂人”假设 6.人的行为不包括() A.欲望 B.动机 C.态度 D.心理 7.人的心理过程不包括() A.需求 B.认识 C.情感D,意志 二、多项选择题 1. X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 A.多数人天生就是勤奋的,尽可能多的做些工作 B. 多数人都是胸无大志,不愿负责任 C.多数人的目标和组织的目标是统一的 D.多数人从事工作的目的在于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 E.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大多数人属于被管理者

组织行为学简答题[001]

1、组织行为学的定义: 系统研究与组织管理相关的人的心理和行为活动规律并运用于管理实际以提高组织工作效能的科学。 其研究内容: 个体行为:识人,用人,调动员工积极性; 组织行为:机制,结构,整合,适应,变革,发展; 领导行为:领导基础,领导功能,领导决策,领导有效性; 群体行为:群体动力学机制,协调,整合,沟通,冲突,决策。 2、研究组织行为学的方法有哪些? 一、总体方法论:应当以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为指导进行研究。 二、方法论原则:1、客观性原则2、联系性原则3、发展性原则4、系统性原则 三.具体研究方法:观察法情景模拟法产品分析法实验法个案法测量法问卷法谈话法 1.组织设计的内容 答:组织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 1、职能分析和职位设计; 2、部门化和部门设计; 3、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的分析及设计; 4、决策系统的设计; 5、横向协调和联系的设计; 6、组织行为规范的设计; 7、控制系统的设计 8、组织变革和发展的规划。 2.企业组织设计的权变因素有哪几种? 答:(1)企业战略。企业战略是影响组织设计的重要因素。 (2)组织规模。组织规模的大小,对组织结构的选择也将带来影响。 (3)技术水平。技术水平的不同对组织结构形式的选择也有重要影响。 (4)环境因素。由于环境的不确定性,所以环境对组织结构形式也会带来重要影响。 3.简述法约尔的经营六职能和管理五要素理论 答:法约尔经营六职能:1、技术活动;2、商业活动、3、财务活动;4、安全活动;5、会计活动6、管理活动; 管理五要素:1、计划;2、组织;3、指挥;4、协调;5、控制。 4.管理者在进行组织结构设计时,必须考虑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答:必须考虑的一些关键因素包括:部门划分、工作专门化、管理跨度、指挥链、集权和分权、正规化、职位界定职位描述等。 5.试述管理者应如何设计有效的工作团队。 答:工作团队是指为完成某项工作任务而组成的团队。工作团队的成员努力的结果是使团队的绩效水平远大于个体成员绩效的总和。 设计有新途径团队的步骤: 1准备工作:管理者应当确定出应完成的任务及相应的工作目标。 2创造工作条件。管理者应为工作团队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3组建团队。有三个步骤:一是形成边界,阐明群体成员的资格条件;二是界定所期望的行为,管理者要明确哪类成员将负责哪类工作;三是使成员致力于完成自身的任务。 4“在线”帮助。管理者要随时关注工作的进展情况,帮助群体克服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6.权变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哪几方面? 答:权变理论是西方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形成的一种企业管理理论。主要内容包括: (1)企业的结构模式选择,把企业看成一个开放系统,并把企业分成不同的结构模式。 (2)管理方式的选择,在人事管理方面必须按照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