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个人所得税的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调控效应分析

个人所得税的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调控效应分析

热点关注FINANCE&ECONOMY金融经济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个人所得税一方面成为了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另一方面也是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本文从我国个人所得税功能定位、收入分配差距调节作用以及如何完善个人所得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对我国个人所得税对城镇居民收入分配效应的实证分析,运用广义行列式方法计算基尼系数进行比对说明,探索我国个人所得税制优化的措施。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收入差距分配;基尼系数

在我国的税收总收入当中,有一种税只占我国税收总额的7%左右,但这种税却对纳税人的收入和生活产生着很大的影响,它就是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国家,其功能有着侧重点会发生变化。从社会发展方面看,随着与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无论是纳税人还是政府都越来越重视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的功能;从西方发达国家对收入再分配的调控方面看,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对收入分配差距调节效应又还存在着诸多不足。

一、个人所得税的功能定位

个人所得税具有筹集财政收入和对收入分配状况进行调节两大功能。两大功能侧重点各不相同,特别在我国目前处于“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的交织点上,分歧点就更加明显。从财政收支角度来看,作为最为公平的税种——

—个人所得税,如果大幅下降显然有悖于我国不断提高的财政支出规模需求;而从社会公平角度来看,我国目前主要的矛盾之一就是收入分配悬殊问题。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将成为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制度建设和宏观调控方面的一项主要任务。

从表一可以看出:个人所得税从2000年到2009年10年内,增加近6倍。几乎每年增长率都在两位数以上,即使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仍能保持6.1%的增长率,个人所得税占GDP的比重总体上呈上升趋势。而与此同时,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城乡收入差距、地区及行业间的差距、高收入与低收入群体差距正逐步加大。个人所得税却未能有效地起到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的作用。所以,随着我国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中央政府有了更多的财力作为后盾,个人所得税在收入分配调节的作用也应得到加强。

资料来源:2001-2010中国统计年鉴

二、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基尼系数效应分析

基尼系数是反映收入分配差距总体状况的常用指标。基尼系数值越高,说明收入分配越不公平。因而,通过居民税前收入基尼系数与税后基尼系数的比较分析,可以得到税收对收入分配差距的调控效应。

(一)基尼系数指标的选择与说明

在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反映在中国统计年鉴上为全部收入和可支配收入。其中全部收入是指被调查城镇居民的全部实际收入,包括经常或固定得到的收入和一次性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等于个人收入扣除个人所得税以及其它税费后的余额,而其它税费往往数额很小,因而可以忽略不计,故将可支配收入视为税后收入。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我国税制的收入调控效应做出尝试性的研究。

资料来源:2001-2010中国统计年鉴

(二)基尼系数公式选择及其计算比较

本文采用广义行列式方法来计算基尼系数,广义行列式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如果对收入进行分组,就相当于在洛伦兹曲线上取一定数目的点对拱形进行分割,并将这些点采用直线加以连接。当分成的组数趋于无穷大的时候,可以认为所构成的凸n边形的面积就是对拱形面积的一个良好逼近。于是,测算基尼系数事实上就转化为对凸n边形面积的计算。

其中的(x,y)可以认为是凸n边形的n个顶点在直角坐标系中对应的坐标(这里的x1=y1=0,x n=y n=1)。根据基尼系数的定义,可以

年份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个人所得税

660

996

1211

1417

1737

2094

2452

3185

3722

3949

财政收入

13395.23

16386.04

18903.64

21715.25

26396.47

31649.29

38760.20

51321.78

61330.35

68518.30

个税增长率

59.40%

50.90%

21.59%

17.01%

22.58%

20.55%

17.10%

29.89%

16.86%

6.10%

表一2000-2009年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入分析亿元

个税占财政收入

4.93%

6.08%

6.41%

6.53%

6.58%

6.62%

6.33%

6.21%

6.07%

5.76%

个税占GDP

0.67%

0.91%

1.01%

1.04%

1.09%

1.13%

1.13%

1.20%

1.19%

1.16%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最低收入

2678.3

2653.0

2834.7

2802.8

2527.7

2408.6

2762.4

2590.2

3084.8

2862.4

3377.7

3134.9

3871.4

3568.7

4604.1

4210.1

5203.8

4753.6

5950.7

5253.2

低收入

3758.5

3633.5

3888.1

3856.5

3833.0

3649.2

4209.1

3970.0

4697.6

4429.1

5202.2

4885.3

5946.1

5540.7

6992.6

6504.6

7916.5

7363.3

8956.8

8162.1

中等偏下

4651.8

4623.5

4983.5

4946.6

5209.1

4931.9

5705.7

5377.3

6423.9

6024.1

7177.1

6710.6

8103.7

7554.2

9568.0

8900.5

10974.6

10195.6

12345.2

11243.6

表二城镇居民按等级分人均全部收入(税前收入)与可支配收入(税后收入)及变化亿元

中等

5930.8

5897.9

6406.1

6366.2

7061.4

6656.8

7753.9

7278.8

8746.7

8166.5

9886.9

9190.1

11052.1

10269.7

12978.6

12042.3

15054.7

13984.2

16858.4

15399.9

中等偏上

7524.9

7487.4

8213.6

8164.2

9437.9

8869.5

10463.7

9763.4

11870.8

11050.9

13596.7

12603.3

15199.7

14049.2

17684.6

16385.8

20784.2

19254.1

23050.8

21018.0

高收入

9484.6

9434.2

10441.6

10374.9

12555.1

11772.8

14076.1

13123.1

16156.0

14970.9

18687.7

17202.9

20699.6

19069.0

24106.6

22233.6

28518.9

26250.1

31171.7

28386.5

最高收入

13390.5

13311.0

15219.9

15114.9

20208.4

18995.9

23483.9

21837.3

27506.2

25377.2

31237.5

28773.1

34834.4

31967.3

40019.2

36784.5

47422.4

43613.8

51349.6

46826.1个人所得税的居民收入

分配差距调控效应分析

□段涛

3

FINANCE&ECONOMY金融经济

得到基尼系数的值为:

其中x i代表人口累计比重,y i在税前基尼系数中代表个人全部年收入,在税后基尼系数中代表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比重。通过上面公式计算出的结果如下表:

通过对2000-2009年年我国城镇居民税前、税后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对比分析,可以发现:2000、2001以及2009年个人所得税税后基尼系数大于税前基尼系数,说明税收在收入公平分配中起着负作用;2002年至2008年,虽然税后基尼系数小于税前基尼系数,但税前、税后变化并不明显,说明我国税收对于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状况的改善调控效果甚微。这显然是与开征个人所得税的初衷相悖。从国外个人所得税对基尼系数的政策效应比较来看,我国个人所得税在收入分配差距的调节效应上还是太小:如加拿大1974年纳税人的税前基尼系数为38%。税后基尼系数为34%,到1993年纳税人的税前基尼系数为37%,税后基尼系数为33%;英国1998-1999年个人所得税效应为10.26%,1999-2000年个人所得税效应为12.82%;美国1997个人所得税效应为6.54%,1998年个人所得税效应为5.70%。这些国家说明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控效果是有可能更为明显的。

三、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制政策建议

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原因多种多样,不仅存在于市场的不健全、行业的垄断与腐败,同时也存在于大量的隐性收入、灰色收入和监督稽查的漏洞。这些因素都弱化了个人所得税对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调节效应。但这些原因并不意味着个人所得税在宏观经济调控能力上的完全缺失。从我国的现行的税制结构、个人所得税的税基和税率、个税的征管机制来看,个人所得税的改革是完善中国税制、共建“和谐社会”以及落实“高收入者多纳税,低收入者少纳税或不纳税”立法精神的必由之路。

(一)按照量能负担原则,设定免征额标准

免征额,是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全部数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它是按照一定标准从全部征税数额中预先扣除的部分,对扣除部分不征税,其余部分再按规定的税率征税。我国2008年3月1日起将对个人所得税免征额从1600提升为2000元。

目前,关于免征额的讨论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主流媒体认为“起征点”(即免征额)从2000提高到3000甚至更高是减小贫富差距的有效方法。而实际上,简单的提升免征额在降低基尼系数、缩小贫富差距上的作用并不明显。相反,免征额具有累退性,提高免征额后将出现了纳税“档次下降”,最终导致最受益者并非是低收入群体而是了高收入阶层。

因而,免征额的简单提升难以体现“多得多征、少得少征”的量能负担原则,难以实现税收负担公平。免征额应该结合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和人口生育等政策综合考虑各种减免因素,比如家庭结构、婚姻状况、子女人数、住房贷款利息和其他被赡养人等情况,从而更好的体现税负公平原则。

(二)调整税率,减少级距

相较于个人所得税免征额,税率和级距设置在收入分配差距的调节上更为明显。我国目前的税率为是九级超额累进税率,这种税率设置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低税率的级距偏小,纳税人的纳税所得额绝大部分在第一和第二级,这使得个人所得税征税主体为低收入工薪阶层;税率档次过多税率偏高,虽然有着累进程度很高的名义税率45%,但不仅不能解决公平问题却有可能导致纵向不公平问题。

从西方国家的税制改革经验来看,我国个人所得税应该扩大低收入档次的级距,拉长低档次的税带,提高较高收入档次的高税率。这可以强化我国个人所得税在收入分配调节功能,也是个人所得税在不断发展中得以优化和完善的表现。通过调整税率,减少级距使得我国个人所得税不仅能够调节高收入阶层的收入,又能在对中低收入层不过多差别对待的情况下,获得较多的税收收入,鼓励后进。

(三)完善税收税征管机制

除了个人所得税制本身的改革外,一套可行的科学、严密、有效的个人所得税征管机制是调节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必要条件。这样,个人所得税制才不会形同虚设,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的政策目标可以真正得以实现。

目前个人所得税的流失率仍然比较高,刘黎明、刘玲玲对1995年-2004年个人所得税的流失率进行测算后发现,在这10年里,个税的流失率基本都在80%以上;其次由于非法收入、违规违纪收入等灰色收入的大量存在使得目前关于居民收入的统计调查数据失真,尤其是高收入居民收入水平的统计远低于实际水平。王小鲁2009年对全国19省份64城市四千多户城市居民家庭收支情况的调查数据显示10%的高收入家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统计值与实际值相差2倍。没有体现在收入统计中的隐性收入,80%以上集中在20%的城镇最高收入和高收入家庭。其中10%的城镇最高收入家庭,至少占有隐性收入的三分之二。

所以加强个税对收入分配调节的作用一定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个人所得税稽查制度。我国应借鉴国际税务稽查先进经验,建立起专门的个人所得税稽查机构,并配备一支掌握税务、会计、审计、计算机知识的高素质稽查队伍,而且必须用现代化手段装备稽查队伍,将稽查内部工作实行专业化分工,将稽查工作分解为选案、检查、审理、执行、申诉等环节和程序,并形成内容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机制。

参考文献:

[1]贾康,梁季.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问题研究[J].财政研究,2010,

(4):2-13

[2]洪兴建.基尼系数理论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12-37

[3]冯文岗.我国个人所得税制的公平效应分析与制度改进[J].经

济研究导刊,2010,(26):97-98

[4]蔡秀云.个税费用扣除应考虑纳税人的家庭负担[N].中国税务

报,2006,(10):006

[5]郭剑川.个人所得税结构设计与征管机制研究[D].北京:首都

经济贸易大学,2010

[6]王小鲁.我国的灰色收入与居民收入差距[R].北京:北京国民

经济研究所,2009

(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财政税务学院)

税前G 税后G 差值

2000

0.24478

0.24510

-0.00033

2001

0.25529

0.25568

-0.00039

2002

0.30851

0.30633

0.00219

表三我国城镇内部税前基尼系数和税后基尼系数:2000-2009

2003 0.31749 0.31503 0.00246

2004

0.32611

0.32328

0.00283

2005

0.33199

0.32910

0.00289

2006

0.32848

0.32598

0.00250

2007

0.32439

0.32294

0.00145

2008

0.28590

0.28390

0.00200

2009

0.27820

0.27960

-0.00140

4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