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结题报告“高校本科体育专业改革的探索与研究”研究报告

课题主持人:章红兰

课题组成员:蔡学俊、钟运健、秦琴、王道杰

2014年6月10日

高校本科体育专业改革的探索与研究

章红兰、蔡学俊、钟运健、秦琴、王道杰摘要:体育教育实习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践的重要环节,也是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有机的组成部分,通过教育毕业实习,不仅能够使学生印证、检验、巩固和提高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技能,而且有助于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检查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反馈教育培养过程中的差距与不足之处。本文以高校2006级至2009级体育教育实习模式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影响教育实习的诸多因素,得出结论如下:1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的教育实习得到了校领导、实习生和实习单位的高度重视。2教育实习时间采取一次性分段式的方式,大三下学期0.5周分散式的见习时间,大四上学期进行8周的实习时间。总体来说能够完成预定目标,但是时间有点相对较紧。3教育实习基地主要以高校、中学为主。4教育实习组织管理机构比较完善,指导教师队伍相对来说比较稳定。5教育实习评价方式采用实习考核表一次性终结评价,主要是对学生的评价。6毕业生就业状况对教育实习效果也具有一定影响。

关键词:毕业实习体育教育本科生高校

目录

1、前言

1.1 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教育实习的概念

1.2.2 教育实习模式的概念

1.2.3 国内外教育实习情况简介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2 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数理统计法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实习改革的研究现状

3.1.1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模式的现状分析

3.1.2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习基地的分析

3.1.3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习时间的分析

3.1.4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习成绩的评价模式分析

3.1.5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分析

3.2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改革探究

3.2.1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习模式的改革探究

3.2.2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习基地的改革探究

3.2.3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习时间的改革探究

3.2.4 高校体育教育实习成绩的评价模式的改革探究

3.2.5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改革探究

4、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5、参考文献

6、附件(问卷调查)

1 前言

1.1选题依据及意义

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的不断兴起,综合国力竞争的加剧,各种新技术的持续发展,我国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及“科教兴国”和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使我国高等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显得重要和突出,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作出变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及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使高等院校面临着全方位就业选择的机遇与挑战。与此同时,高等体育教育专业作为高等院校教育的一个分支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因此,高等体育教育专业有必要作出相应的调整,重新审视其培养的目标定位和方向。

体育教育实习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践的重要环节,也是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有机的组成部分,通过教育实习,不仅能够使学生印证、检验、巩固和提高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技能,而且有助于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检查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反馈教育培养过程中的差距与不足之处。因此,教育实习是高等院校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合格人才,检验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要求的不断变化,体育教育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这一趋势要求我们对体育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作出一些新的思考和探索。对高校近年来体育教育实习模式的状况进行调查,并进行探索和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发展方向和策略,为高校体育教育实习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参考和有益的补充。

1.2文献综述

1.2.1教育实习的概念

顾明远在他主编的《教育大辞典》中指出,教育实习是“各级类师范院校高年级学生到实习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实践的一种形式。包括参观、见习、试教、代理或协助班主任工作以及参见教育行政工作[1]。”

张念宏主编的《中国教育百科书》指出,教育实习是“师范院校参加教育、教学实践的学习活动,是体现师范教育特点培养合格实质的重要环节,是各级师范院校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2]。”

1.2.2教育实习模式的概念

模式这个概念是从模型转化来的,最早是指一种科研方法。面对一类复杂的现象或实践活动,研究者从中概括出它最本质的理念、最基本的操作方法或实施策略,以及其他诸如条件环境的基本要求等等,以深化人们对这一现象或活动的认识,或者启发他人面对类似的情况时采取或借鉴这些基本方法和策略解决问题。模式一词我国汉语的解释:指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模仿的标准样式。美国沃纳等人把“模式”定义为:“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形式。”

教育实习模式是长期以来教育实习工作的产物,用于指导教育实习工作。在教育实习过程中,由于教育实习指导思想或教育实习目的的不同,就形成了不同的教育实习模式。

1.2.3国内外教育实习的情况简介

(1)我国教育实习的发展:国内对教育实习的研究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做中外教育实习比较研究,二是做教育实习各要素研究,主要包括教育实习时间、教育实习基地、教育实习模式、教育实习评价等方面。

在教育实习时间方面,《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明确规定:教育实践时间为10-12周,其中见习1-2周,实习8-10周。通过查阅文献得知,我国本科院校教育实习一般安排在第七或第八学期,实习时间在6至8周,并且在第五或第六学期安排2周左右的教育见习,教育实习三方都认为教育实习时间短是影响教育实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王启明的《体育教育实习》[3]、金健秋的《体育教育实习改革的研究》[4]提出改变高师教学计划中将教育见习固定于一周或是两周的做法,提出将教育见习分散处理,安排在二三年级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论的课程中。

在教育实习基地方面,盛昌繁的《论体育专业教育实习模式的改革》[5]、王永红的《高师教育实习改革思路探索》[6]通过研究发现,国内教育实习基地数量有限且稳定的教育实习基地相对较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基本不参与教育实习基地建设,实习学校对教育实习基地建设也不热心,几乎全部是由高校独自建设,

结果就出现师范院校与实习基地之间难以建立起一种互利互动协同效益的机制,高师院校对于教育实习基地投入多但见效少。

在教育实习模式方面,王国军的《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教育实习的探讨》[8]通过研究表明,国内教育实习模式是理论一应用型教育实习模式。其特点是有一定的实习基地,建立实习指导小组,大学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共同指导实习生,教育实习的形式包括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

在教育实习评价方面,王芳的《我国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教学实践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9]、胡建平的《河南省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教育实习现状和发展对策》[10]通过研究发现,国内部分院校没有对教育见习进行成绩评定,就更谈不上将教育见习的成绩纳入到教育实习成绩评定中去了,调查发现,我国高校普遍采用一种较省事的教育实习评价方法,将教育实习分为若干部分,例如教学实习、班主任实习工作、课余活动实习、实习态度工作等部分。然后,根据这若干部分的内容,按照一定的权重,制定定量的评价标准,由实习学校指导老师或高校带队老师分别给出分数或等级。我国教育实习评价存在着诸多与教师专业发展要求不协调的现象。评价注重可以量化内容的评价而忽视质性评价,注意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评价的主体为指导教师与带队教师,实习生自己没有参与评价的过程,忽视了实习生教育观念反思能力和研究能力等评价。

(2)国外教育实习情况简介:前苏联教育实习时间长达17--19周,自1985年开始四年制高师时间长达24--26周,五年制高师实习时间达到24--28周,实习分为几个阶段在不同的年级实习不同的内容。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学校主管教学的各部门专职人员负责执行管理,实习要求注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注重教育教学。指导课外活动和独立进行调查研究,以及对学校管理工作能力的培养,特别强调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个别教育的方法,注重实习中的总结和评估[11]。

美国的教育实习时间不少于15周,他们实习的学校分布非常广泛,趋向于不同的自治州,甚至是国外。实习时间也很自由,主要分散在假期进行。但因为美国的教育主要体现在各州的自主权上,因而各有自己的实习特点,实习的评定强调自我评定和他人评定相结合,注重自我评定是否恰当[12]。

在日本,教育实习是教育课程中的主要内容,本科一至四年级都要有步骤的连续的进行教育实习,其教育专业学生从低年级就参加一些实际训练,先后在附属学校参观、见习,逐步参与试教,小组辅导和课外体育活动,在实习中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重视加深与学生的感情培养,对教师的责任感有较高的要求,并主张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3]。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本论文以高校2006级至2009级体育教育实习模式为研究对象,以高校2006级至2009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为了尽可能多的取得对本研究相关的所需的资料和信息,通过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高校图书馆查阅和收集了与本课题相关的专著、文献及各种相关资料,并通过查阅2006级至2009级体育教育本科生的实习资料,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基础。通过分析、综合与归纳,使获取的这些文献资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2.2.2问卷调查法

对高校体育教育学院2006级至2009级体育教育专业部分实习生进行问卷调查。全面深入的了解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习现状和实习模式,以此对高校体育教育实习现状进行探索和研究。

2.2.3数理统计法

研究的所有数据采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对调查问卷进行整理和统计学分析处理,并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统计表的制作。

3 结果与分析

3.1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实习改革的研究现状

3.1.1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习模式的现状分析

高校不同年级专业学习状况不同,大一主要是学习专业课程,大二和大三有专项课程,而这些课程的设置都是为了大四的实习做铺垫。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和很多体育院校一样,一直以来都是采用一次性教育实习模式,即把实习安排在大四的第一个学期,把一切实习内容都集中于这段时间内进行实习。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习模式,经过调查,采用的是集中式和分散式实习形式,即一部分学生由学校统一安排实习,这部分学生占到37.1%左右;另一部分自主联系实习单位,有些学生在中小学,占到61.2%左右;也有一小部分在体育俱乐部。

各种实习模式都有各自的优缺点,都能发挥一定的作用,当然,也会或多或少的存在局限性。根据这种情况,就需要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优化,灵活运用,取彼之长补己之短。高校体育教育实习模式采用至今,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今后,应当不断追求完善,根据本校的特点,结合其他体育院校的良好发展趋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科学合理的选择实习模式。

3.1.2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习基地的现状分析

教育实习基地是教育实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实习工作开展的前提条件,是实现教育实习目的的基础,也是保障教育实习工作顺利完成的必要条件。我校历届实习现状状况如下表所示(表1):

表1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2006级至2009级实习生实习单位的分布状况

实习基地2006级

所占比例

2007级

所占比例

2008级

所占比例

2009级

所占比例

高校42.9% 24.2% 49.4% 31.9% 中专、中学53.9% 74.2% 49.4% 65.9% 小学 3.2% 0 1.2% 2.2% 其他0 1.6% 0 0

表1表明,高校2006级至2009级教育实习基地中,中专、中学所占的比例较高,分别为53.9%、74.2%、49.4%、31.9%;在高校实习所占比例其次,分别为42.9%、24.2%、49.4%、31.9%,这与我们学校的实习基地有关,我们学校的

实习基地主要有江西科大、江西中医学院、南昌航空大学和南大科院等;在小学实习的比例相对较少。经过调查,高校在教育实习基地的选择上充分考虑了学校自身的因素,主要因素有:高校一直是教育实习的基地,稳定的教育实习基地便于开展教育实习工作。另外,学生自主选择教育实习基地,一般都是选择在中学实习,也就是他们本身的母校。

3.1.3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习时间的现状分析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根据实习的需要,主要采取一次性分段式的实习时间安排,主要目标及安排如下(表2):

表2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2006级至2009级学生实习目标及时间安排

教育实习目标所需时间时间分配任务

实习前的见习0.5周大三下学期教案、观摩、口令

队形等的学习

实习前的准备、检

4学时大三下学期末实习前的动员查

8周大四上学期实践

在各个实习基地

进行实习

实习评价工作3学时实习结束后总结实习经验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真正实习时间为八周,不包括实习前的一系列的准备时间和实习后的评价工作。一般安排在大四上学期,与其他体育院校的教育实习时间的情况基本一致,总的来说时间有点紧,把教育实习时间放在大四上学期,主要是因为对学校课程的安排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同时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如考研、考公务员、就业时间)。

3.1.4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习成绩的评价模式的现状分析

教育实习评价是教育实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整个教育实习工作的总结,主要评价学生的教育实习成绩,还有教育实习工作中的各个组成因素。好的教育实习评价方法有助于推动教育实习工作的顺利开展。

根据对高校2006级至2009级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评价的调查,实习评价由实习考核表体现,实习生综合成绩组成如下表所示(表3 )

表3 2006级至2009级体育教育专业实习成绩考核表

实习实践成绩(60%)实习班主任工作(20%)社会调查(20%)

教案10% 观摩10% 实践课40% 工作计划10%

工作记录10%

调查计划10%

调查报告10%

从表中可以看出,高校2006级至2009级体育教育专业实习评价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实习实践成绩占60%,实习班主任占20%,社会调查占20%,每部分都由几个小部分组成,实习实践成绩是实习生综合成绩的主要部分。

3.1.5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分析

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中的最后环节,是学校完

成了学校教育任务后向社会输送人才的工作,毕业生就业工作已成为所有高

校师生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习结束后,马上面

临就业问题,影响教育实习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毕业生就业状况对教

育实习效果也具有一定的影响。统计数据显示(表4)。

表4 2006级至2008级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n=208

就业去向06级07级08级

体育老师39.6% 41% 42%

考研、公务员17.5% 21.2% 18.9%

与体育有关工作15.9% 8.2% 15.1%

其他27% 19.6% 24% 从这个表格中可以看出,毕业后当体育教师的在2006级至2008级当中

平均约占了40%左右,考研、考公务员的约占了20%左右,从事与体育有关

工作的平均约占了13%左右,其他工作24%左右。大多数愿意从事体育老师

或与体育有关的工作,但从社会需求信息反应出,需要体育毕业生的单位越

来越少,这种就业环境会影响在校学生的就业观念,有点学生就可能不愿服

从学校对教育实习的安排,自己另做打算,这也成为影响整个教育实习工作

效果的因素之一。

3.2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改革探究

3.2.1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模式的改革探究

根据调查,高校体育教育专业2006级至2009级教育实习,采用的都是一次性教育实习模式,时间一般都是集中在9月份到11月份,即大四的第一个学期,整个实习过程都是集中在一个时间段,即时间集中型模式,本人认为教育实习应当贯穿于大学的各个学习阶段,有利于逐步培养学生的实际教学能力,起到督促学生自觉学习的作用,也有利于素质教育的贯彻与落实,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参观、见习。安排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观和见习体育课,时间可以安排在某一个学期,为2-3周左右,然后对见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指正。

第二阶段:参与其中。在实习前一个学期,实习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的投入教学活动,在教师的帮助下,切实感受教学的氛围,加深对体育教学的认识。

第三阶段:实习。实习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组织体育教学活动,这一阶段的实习,最主要的目的在于培养实习生能够灵活的运用大学所学的体育教学知识技能,培养其全面的能力。

第四阶段:反馈改进阶段。实习结束后,通过教师的评价和自评,实习生找出自身在知识结构、能力素质等各方面的缺陷,自我采取措施加以弥补。

3.2.2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习基地的改革探究

教育实习基地是实现教育实习目的的基础,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学校

自主权加大及其他一些实际问题(如体育场地设施、体育氛围、单位领导态

度、实习对象配合程度),使得教育实习基地成为制约教育实习顺利进行的

一个重要因素,同时教育实习基地的建设也需要进一步规范。

根据调查,高校体育教育专业2006级至2009级教育实习基地有一大半

在中专、中学,其次是高校,而小学占不到3%左右,可以看出,这已经不符

合当前教育的发展和就业形势的需要。因此,实习基地的选择与建设应注意

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3.2.2.1注重基地的实习环境,在稳定中学实习基地的情况下,多增加小学实习基地。

实习基地的建立,应当跟毕业生毕业后就业的环境相关联,从前文调查研究可以看出,毕业后从事体育教师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逐年呈上升趋势,而中小学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体育教师工作的主要工作地点,因此,在安排实习的时候,必须充分考虑这一因素,不仅要安排学生到中学实习,还应当兼顾并增加学生到小学实习。

3.2.2.2可以试着建立多元化的实习基地。

教育实习基地不仅建立在高校和中专、中小学,根据社会发展,可以把

教育实习基地建立在社区等多种类型的单位,充分发挥体育教育专业的特长

为社会体育发展服务,且能适应当前毕业生就业发展趋势,为教育实习学生

提供一次择业的机会。

3.2.3高校体育教育实习时间的改革探究

教育实习的时间是保障实现教育实习目的的重要条件之一。根据前人研

究结果表明,确定教育实习时间应以以下几个方面作为依据:1、体育教育专

业的培养目标。2、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情况3、教育实习在实现体育系培

养目标中的作用4、教育实习功能效应显现规律(即指体育系学生在现有教

育实习条件下,通过教育实习目的所需的时间)。根据这些依据,我们可以

对体育教育实习时间作出以下几点调整:

3.2.3.1采取分段式实习模式。

从我们历届实习的效果来看,把教育实习进行分段实习势在必得,可以

把教育实习工作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大三上学期早期2个学时的

教育见习;第二阶段是教育见习后8周的实习,可以分为四个小时段来进行

以每两周作为一个小时段,中间留有适当的学习和改进的时间;第三阶段是

教育实习后4周的实习工作补差。通过分段式实习模式,完成了“学习-实

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过程,让实习学生更好的完成教育实习目的的同时,

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吸取更多的经验。

3.2.3.2适当的增加教育实习时间。

通过调查有74%的实习生认为教育实习时间应该延长,有56%的学生实习生认为教育实习的次数应该增加。增加教育实习时间可以让实习学生学到更多的东西,增加更多的实践经验,为以后的工作打好牢固的基础。

3.2.3.3利用寒暑假期进行教育实习活动。

寒暑假实习学生时间充裕,可以充分利用时间在各教育培训基地进行实习实践活动,即不影响教学活动的进行,又可以增加实习学生的经验。

3.2.3.4与社区合作,利用空余时间在社区进行体育指导。

实习活动接近社区,是因为目前的社区都是成片建设,而且目前社区体育设施都很齐全,有助于实习学生更好的完成实习目的,实习学生可以在双休日进行社区指导,有利于实习目的的实现。

3.2.4 高校体育教育实习成绩的评价模式的改革探究

教育实习评价是教育实习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实习评价所反映的问题,进行相应的解决对策,好的实习评价模式对于充分调动学生的教育实习积极性,合理指导实习进程,客观评定学生教育实习成绩有着极其重要的做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2006至2009级实习成绩评价采用实习考核评价表进行终结性评价,经过调查,有相当部分人认为目前的评价方法不能很客观的反应学生的真实水平,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实习评价模式进行相应的调整。

首先,教育实习评价要具有全面性、综合性。评价体系中的每一项内容都要引导教师、学生、管理人员对教育实习更合理、更科学的了解,引导他们考虑好怎么样进一步的工作,促进教育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

然后,对于学生教育实习成绩的评定要包括各个方面的内容,不只是对教育教学内容,还应包括适应能力、创出能力、政治表现等的综合评定。

最后,评定教育实习成绩要有多方面的人进行综合评定。

3.2.5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改革探究

根据对高校2006级至2009级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就业市场的分析,可以得出,大多数实习生愿意从事体育教育工作,但是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影响了实习生的就业观念,在目前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形势下,研究分析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并寻求对策,对体育院系今后的发展和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对策如下:

3.2.5.1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工作对策,进一步加强就业指导力度。

要保证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有效运行,就必须加大对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投入,建立学校、社会一体化的就业市场服务体系,使学校和社会有机的衔接减少毕业生就业的盲目性,同时也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加快建设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开展毕业生就业远程服务,利用各种现代化手段做好毕业生就业信息沟通和交流工作。

3.2.5.2加强就业指导,缩小毕业生择业期望与结果的差距。

帮助毕业生认清就业形式,珍惜就业机会;要鼓励毕业生深入基层,服

务中学教育和民办教育,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基本上需求相当,但从层次上

来看,高中以上学校需求较少,基本饱和,需求大部分是初中,甚至是小学。3.2.5.3提高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适应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

随着我国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和建立,毕业生的就业走上了自由择

业、双向选择的道路,在这个人才竞争的过程中,用人单位对聘用人才也提

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以便选择优秀人才,用人单位在挑选人才时,首先看

重毕业生是否有吃苦耐劳和献身敬业的精神,只有不断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大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从用人单位聘用复合性人才的要求出发,才能在人才竞争中始终站在就业选择的最前列,才能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

4 结论与建议

4 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得到了校领导、实习生和实习单位的高度重视。

4.1.2教育实习时间采取一次性分段式的方式,大三下学期2周的见习时间,大四上学期进行8周的实习时间。总体来说能够完成预定目标,但是时间有点相对较紧。

4.1.3教育实习基地主要以高校、中学为主。

4.1.4教育实习组织管理机构比较完善,指导教师队伍相对来说比较稳定。

4.1.5教育实习评价方式采用实习考核表一次性终结评价,主要是对学生的评价。

4.1.6毕业生就业状况对教育实习效果也具有一定影响。

4.2建议

4.2.1可以适当的增加实习时间,让学生充分的在实习中学到更多的经验。

4.2.2 完善教育实习基地,可以试着建立多元化的实习基地。

4.2.3教育实习应当贯穿于大学的各个阶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教学能力。

4.2.4要建立健全实习生成绩评价体系,要从多方面进行综合评定。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李元元.高等教育发展趋势[J].《高教探索》,2003(2)

[2]许高厚.教育实习[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王启明.体育教育实习[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4]金健秋.体育系教育实习改革的研究[J].体育学刊,2000(4)

[5]盛昌繁论体育专业教育实习模式的改革中国成人教育2002年第6期

[6]王永红高师教育实习改革思路探索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年第12卷第3

[7]王国军. 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教育实习的探讨[J]. 商业文化(学术

版),2009,No.14703:183-184.

[8]胡建平. 河南省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教育实习现状和发展对策[D].河南大

学,2006.

[9]王芳. 我国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教学实践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

大学,2008.

[10]胡建平. 河南省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教育实习现状和发展对策[D].河南大

学,2006.

[11]李壮志,李立,冯国群,裴名果. 新形势下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模式研究[J]. 浙江体育科学,2008,No.14605:32-34.

[12] 谭兆风体育教育实习应有的时空观体育学刊2001年第8卷第2期

[13]李会明,邓伟,闻钟波,田应福. 体育教育专业七种常用教育实习模式的比较[J]. 体育研究与教育,2011,v.26;No.7904:51-55.

[14]祝国富. 山东省高校运动训练专业学生学习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D].曲

阜师范大学,2012.

[15]陈曙. 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现状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

[16]常国朝. 河南省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培养模式现状研究[D].河南大学,2010.

[17]苗娟. 浙江省高师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现状研究[D].杭州师范大

学,2011.

[18]刘艳芳. 山东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递进式教育实习模式研究[D].曲阜师范大

学,2012.

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们:

您好!

我现在在做毕业论文,为了收集资料,向您调查有关数据和情况,请您在百忙之中抽出一点时间帮助我来填写。本调查采用无记名方式进行,答案无对错之分,请您不必有任何顾虑,在此衷心感谢您的支持和帮助,祝您学习进步!

答案指南:

1、选答题请您在选项上直接打“√”

2、请您在“_”上填写

1、你认为教育实习对你以后参加工作重要吗?

A、非常重要

B、重要

C、一般

D、不重要

E、非常不重要

2、、学校对你们教育实习重视吗?

A、非常重视

B、重视

C、一般

D、不重视

E、非常不重视

3、你的教育实习地点是怎么样确定的?

A、本人所在学校安排

B、自己联系

C、其他_

4、实习学校对你们来实习欢迎吗?

A、非常欢迎

B、欢迎

C、一般

D、不欢迎

E、非常不欢迎

5、你认为教育实习会给你带来什么影响?(可多选)

A、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B、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

C、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D、激起自己对专业的兴趣

E、增强了和他人的友谊

F、给自己带来了成就感

6、你对你的指导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是?

A、水平非常高

B、水平高

C、一般

D、水平低

E、水平非常低

7、指导教师对你实习工作的态度如何?

A、非常负责

B、负责

C、一般

D、不负责

E、非常不负责

8、除了体育教学,你还对_进行了实习。

A、班主任工作

B、课外体育指导

C、竞赛的编排、组织、裁判工作

D、教育调查

E、

其他工作_

9、你对你的实习满意吗?

A、非常满意

B、满意

C、一般

D、不满意

E、非常不满意

参考文献

10、你认为你在实习中表现最好的是?

A、讲解

B、示范

C、语言表达

D、教法的运用

E、课堂的组织

11、你认为你在实习中表现最差的是?

A、讲解

B、示范

C、语言表达

D、教法的运用

E、课堂的组织

12、对你校的这种教育实习模式满意吗?

A、非常满意

B、满意

C、一般

D、不满意

E、非常不满意

13、通过教育实习你对你们学校的课程设置满意吗?

A、非常满意

B、满意

C、一般

D、不满意

E、非常不满意

14、你认为通过自己的教育实习内容能达到实习目的吗?

A、完全

B、基本

C、一般

D、一小部分

E、达不到

15、你认为现有的教育实习评价能反应你的真实水平吗?

A、能

B、不能

原因是_

16、你到实习学校后见习_学时,你每周上课的时数是_学时,共

上_学时课,其中理论课是_学时。

17、你认为你们学校现行的教育实习的时间应该(延长、不变、缩短),教育实习的次数应该(增加、不变)

18、毕业后你从事哪方面的工作或是准备从事什么工作?

A、体育老师

B、从事与体育相关工作

C、考研或公务员D从事与体育相关工作E、其他_

推荐-教改项目结题报告模板 精品

教改项目结题报告模板 如何撰写教改课题结题报告(参考) 对于一个科研课题来说,撰写结题报告是课题研究的最后一个程序。 结题报告如何撰写呢?尽管研究方法各有不同,具体的撰写因而也各有所异,但是,从其基本的格式来说,它们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就其结构而言,教育研究报告的一般结构是: 1.研究报告的题目 研究报告的题目就是课题的研究报告。如“高职五年制数学教学与初中数学教学思维链接研究报告”;“?成功教育?实验与实训报告”;“?和谐教育实验与实训?阶段性成果研究报告”;“?基于工作导向的教学思路?研究报告”;“利用电教媒体优化课堂结构,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高职课堂教学TET 模式实验与实训报告”等等。一般在题目下面都应该写清楚课题研究组或课题研究报告撰写人姓名。 2.研究问题的提出 问题的提出实际上就是研究报告的开头部分,有如“引言”的功能。这部分主要内容是写清楚这一课题的研究目的、研究背景、价值和意义,以及这一课题目前在国内外研究的主

要成果、现状,研究这一课题预计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研究理论框架。在这一部分还要分析清楚研究假设是什么,假设用语是否明确、是否具有可检验性,对课题假设要进行充分的论证,当然可以参考课题立项申请报告中的有关内容。3.课题研究的方法 在这一部分主要写明进行这一课题研究所选用的方法。包括: (1)根据课题的特点,选用何种研究方法。 (2)研究对象(即样本)的取样方法、数量(即容量)、条件(即研究前所具备的水平)。 要求取样方法科学,样本容量合适且具有代表性。 (3)根据所选用的研究方法确定研究(转载于:zAIdian 在点网)设计。 (4)明确操作定义。即对课题研究中所涉及的相关概念给出明确的定义或解释,使研究更具有可操作性。 (5)对研究的变量给出明确、具体的测量方法和统计检验方法。 (6)对课题研究的无关变量给出控制方法。 (7)课题的具体实施程序。即研究时间和步骤。 4.研究的结果 “课题研究成果”这个部分是整篇结题报告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一个结题报告写得好不好,是否能全面、准确地反映

教研教改项目研究结题报告

河南化工技师学院 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基于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得职业教育 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成果形式研究报告 课题负责人贺攀科 联系电话 邮箱 所在部门工业分析系电子显微镜技术专业 申请时间2014 年12月31 日 结题时间2015年12 月18 日 基于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得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摘要:本课题从我校得实际情况入手,构建了基于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得电子显微镜技术专业得课程体系,制订一体化课程得课程标准;打造开放式得一

体化课堂,充分利用网络与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积极合理地引导学生使用手机; 制定新得学生期末终结性考核评价方案。通过上述教学模式得研究与实践,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得协调发展.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一体化课堂,综合职业能力 本课题就是电子显微镜技术专业为加强电镜技术专业建设、深化教学改革而申报得教改课题。该课题于2015年1月由河南化工技师学院批准并列入电镜专业年度工作计划.随后,课题工作人员召开了第一次工作会议,正式启动了该课题,经过近一年得研究,现已结题,现将具体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得背景、内容及基本原则 我校学生文化素质普遍偏弱,学习专业课时感到吃力,怕学厌学心理严重,从而专业系统知识得不到形成,专业技能只能限于盲目性、模仿性得机械操作,无法做到理论指导实践,难以形成系统得专业技能。教学方法主要还就是以专业学科为中心得传统教学方法,容易产生“重理论知识传授,轻职业技能培养"得不良倾向。为了适应用人单位对电镜技能人才得要求,也就是为了为断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全面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为重点得职业教育得需要,特申请立项该课题。 本课题主要从职业教育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得要求出发,力足于课堂,改变传统得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得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本课题拟解决得关键问题与主要内容就就是改变传统得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得主体,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为了确保课题研究得顺利进行,我们提出了课题研究工作得几项基本原则: 1、以科学发展观为提导思想,贯彻教育部教职成[2015]6号文件印发得《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得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 2、本研究特别注重与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得特点,充分重视本专业与本院校得优势与特殊性,使研究富于特色。 3、以研促教,以研促改,通过研究,深化教学改革,提高电镜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卓越工程师教改项目设计研究结题报告

教改项目研究结题报告 —《我校工程管理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本课题是响应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一项重大改革项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而申报的教改课题。该课题于2010年6月由陕西理工学院批准并列入年度工作计划。经过近一年的研究,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2009年被列入中国高等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中的一个重要计划,是大规模工程教育改革的信号,它将借鉴世界先进国家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创建具有中国特色工程教育模式,通过教育和行业、高校和企业的密切合作,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出一大批创新型工程师,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工程管理专业作为典型的工程实践应用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在工程管理专业的应用与推行将是大势所趋。工程管理专业自1998年设置以来,其发展瓶颈逐渐显现,应用型人才培养、一体化人才培养、创新型人

才培养、创业型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拓展研究大都停留在理论方面,缺乏整合与实施的统一平台。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在工程管理专业的实施必将成为该专业发展和提升的重要机遇。“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在全国范围内都处于起步阶段,本课题的研究将填补“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在工程管理专业研究和实践的空白。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这个课题蕴涵着丰富的研究内容,我们将课题内容分解为以下方面: 1. 工程管理专业“卓越工程师”定位; 2. 工程管理专业“卓越工程师”特色; 3. 工程管理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 4. 工程管理专业“卓越工程师”思路; 5. 工程管理专业“卓越工程师”学校学习阶段培养方案; 6. 工程管理专业“卓越工程师”工程实践阶段培养方案; 7.工程管理专业“卓越工程师”实现途径等方面入手,根据我校的办学特色,依托工程管理专业的“工程教育”背景进行分析和研究。 二、项目研究情况 (一)研究计划和项目分工 整个项目的年度进展计划及目标共分三个阶段进行:

教改课题结题报告范文doc

教改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篇一:教研教改项目研究结题报告 教研教改项目研究结题报告 —法学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本课题是人文社科学院法学教研室为加强法律学科专业建设、深化教学改革而申报的教改课题。该课题于XX 年9月由攀枝花学院批准并列入年度工作计划。随后,课题工作人员召开了第一次工作会议,正式启动了该课题,经过近两年的研究,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内容和基本原则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法学专业是人文社科学院发展势头良好的专业之一,自XX年秋开始招收本科以来,要求学生具备更高的层次和更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成为法学专业发展的重点。为适应专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全面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需要,特申请立项该课题。该课题的研究有助于挖掘法学专业教学的发展潜能,使专业教育和市场需求能更好的结合,有利于提高法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适应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实现攀枝

花学院“育人为本、质量第一”“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这个课题蕴涵着丰富的研究内容,我们将课题内容分解为以下方面: 1、教学内容的改革: 2、教学形式的改革; 3、教学环节,尤其是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 在以上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中,我们认为该课题选题需要突破的难点有以下两点: 一是法学专业的教学如何适应当今社会对法律人才需求的变化;二是专业教育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如有机整合。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为了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我们提出了课题研究工作的几项基本原则: 1、以邓小平教育思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教育部教高[1998]2号文件印发的《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等五个文件精神。

如何撰写教改课题结题报告

如何撰写教改课题结题报告(参考) 对于一个科研课题来说,撰写结题报告是课题研究的最后一个程序。 结题报告如何撰写呢?尽管研究方法各有不同,具体的撰写因而也各有所异,但是,从其基本的格式来说,它们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就其结构而言,教育研究报告的一般结构是: 1.研究报告的题目 研究报告的题目就是课题的研究报告。如“高职五年制数学教学与初中数学教学思维链接研究报告”;“…成功教育?实验与实训报告”;“…和谐教育实验与实训?阶段性成果研究报告”;“…基于工作导向的教学思路?研究报告”;“利用电教媒体优化课堂结构,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高职课堂教学TET模式实验与实训报告”等等。一般在题目下面都应该写清楚课题研究组或课题研究报告撰写人姓名。 2.研究问题的提出 问题的提出实际上就是研究报告的开头部分,有如“引言”的功能。这部分主要内容是写清楚这一课题的研究目的、研究背景、价值和意义,以及这一课题目前在国内外研究的主要成果、现状,研究这一课题预计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研究理论框架。在这一部分还要分析清楚研究假设是什么,假设用语是否明确、是否具有可检验性,对课题假设要进行充分的论证,当然可以参考课题立项申请报告中的有关内容。 3.课题研究的方法 在这一部分主要写明进行这一课题研究所选用的方法。包括: (1)根据课题的特点,选用何种研究方法。

(2)研究对象(即样本)的取样方法、数量(即容量)、条件(即研究前所具备的水平)。 要求取样方法科学,样本容量合适且具有代表性。 (3)根据所选用的研究方法确定研究设计。 (4)明确操作定义。即对课题研究中所涉及的相关概念给出明确的定义或解释,使研究更具有可操作性。 (5)对研究的变量给出明确、具体的测量方法和统计检验方法。 (6)对课题研究的无关变量给出控制方法。 (7)课题的具体实施程序。即研究时间和步骤。 4.研究的结果 “课题研究成果”这个部分是整篇结题报告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一个结题报告写得好不好,是否能全面、准确地反映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使课题研究成果具有推广价值和借鉴价值,就看这部分的具体内容写得如何。一般说来,这部分的文字内容所占的篇幅,要占整篇结题报告的一半左右。“课题研究成果”这个部分内容的表述,要注意三个问题: 第一,不要只讲实践成果,不讲理论成果。一个结题报告的研究成果,应当包括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两个部分。不少的结题报告,是这样陈述研究成果的:我们通过研究,开设了几节公开课、观摩课,发表了多少篇论文,获得哪一级奖励,在公开刊物和那些汇编上发表了几篇文章,有多少学生参加什么竞赛获得了那些奖项。或者是,通过研究,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获得了哪些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得到了哪些提高等等。这些是不是研究成果?是成果。但仅是属于实践成果。一篇结题报告,单单这样陈述,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样的陈述,别人无法从你们的研究成果中学习到什么,这样的研究成果没有什么借鉴推广价值。具

科研项目开发结题报告(修改)

科研项目 《电子设计竞赛的开展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结题报告 前言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进入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已现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知识经济呼唤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等教育法》第五条也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可见高等学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创造力是创新人才的根本标志。正如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与三流人才的主要区别”。创新人才除应具备一般人才的特征外,还应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也就是要具备创新素质的人才。创新人才不但要在知识、能力和素质诸方面要协调发展,还需具有丰富的想象、敏锐的思维、鲜明的个性、敢于批判、勇于开拓的精神、强烈的责任感等。 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历史上重大的科技创新成果大多来源于实践。心理学研究和教育实践证明,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人的素质中最重要、最有活力且最具有社会价值的那一部分,也是人类共同和普遍具有的潜能。但不当的教育往往会使人长大之后失去创造性。正如马洛斯曾指出的:“创造性是任何儿童都具有而大多数人长大以后又会失去的”。因此,如何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努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并使他们保持良好的创新欲望,是

高等院校实施创新教育应着重解决的问题。 实施创新教育必须要“手脑并用”、“知行合一”,要在实践中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从而提高综合素质。通过实践和训练,不仅能牢固掌握已学过的知识,而且也锻炼了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实践证明,学科竞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形式。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作为国家教育部倡导的四项学科竞赛之一,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竞赛为参赛学生提供了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发挥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机会和思维空间。学生通过参加竞赛,可以培养他们查阅资料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设计与调试能力、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可以培养了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团结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因此,受到了大学生的普遍欢迎,报名参赛的学校和参赛的学生人数呈逐年递增的趋势。 1、项目研究的预期目标 1.1.以电子信息学科为依托,进行机构调整与课程的整合与优化; 1.2.调整电子技术实验系列课程,建立现代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教学体系; 1.3.建立四个层次的实验教学模式: ①基础实验;②设计性实验;③综合设计性实验;④设计研究性实验。 1.4.组织课题成员和系部老师参加全国、全区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力争 获奖以检验课题的实战效果。

教研教改项目研究结题报告

教研教改项目研究结题报告

教研教改项目研究结题报告 —法学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本课题是人文社科学院法学教研室为加强法律学科专业建设、深化教学改革而申报的教改课题。该课题于2003年9月由攀枝花学院批准并列入年度工作计划。随后,课题工作人员召开了第一次工作会议,正式启动了该课题,经过近两年的研究,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内容和基本原则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法学专业是人文社科学院发展势头良好的专业之一,自2001年秋开始招收本科以来,要求学生具备更高的层次和更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成为法学专业发展的重点。为适应专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全面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需要,特申请立项该课题。该课题的研究有助于挖掘法学专业教学的发展潜能,使专业教育和市场需求能更好的结合,有利于提高法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适应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实现攀枝花学院“育人为本、质量第一”“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这个课题蕴涵着丰富的研究内容,我们将课题内容分解为以下方面: 1、教学内容的改革: 2、教学形式的改革;

是顺应时代需要,培养富于创新精神、全面发展的世界公民的必然要求。经过多次讨论,我们认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基本上可从四个层面加以考虑:一是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理念的转变;二是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三是对符合其目标的实现途径的探讨;四是对影响其途径实现的若干因素的分析。 课题组对我校与其他高等院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诸方面如课程体系、教育目的、教育模式、教学内容等进行了比较研究。其他高等院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均十分重视,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式多样,经费投入充足,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而我校的研究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在教学内容改革、课程体系设计的科学化和教学方式多样化等方面存在着差距。 课题组通过本校与其他高等院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比较,论证了当前加强法学专业学生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为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时代的呼唤,并提出了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新模式。 课题组研究指出,建立科学规范的运作机制,是高校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根本保证。完善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运作机制至少包括办学思想的导向机制、目标引导机制、教师培训和各种保障机制以及监督、反馈、评价、激励和社会参与机制等。 课题组提出法学专业学生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涉及到课程设置、教务管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教学环境的优化、教学经费的投入,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这些任务

《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改革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改革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课题负责人:杜须录 单位:平顶山市汝州市第三初级中学 课题组成员:董晓晖、崔杰、李红军 摘要:课题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策略以及提高课堂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自身发展的新方法、新思路。研究教师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最优化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学习,达到特定目标。课题通过多种方法,运用多种形式,辐射多种学科,构建了一批优质高效的学科教学形式,建立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对素质教育的开展和新课程的实施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我校是一所县属初中,位于城区西部,学生基础较差,家长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学校周围的环境复杂,学校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始终坚持进行教育思想、教材教法、学校管理和现代教育技术等方面的改革,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绩。但在调研考试和一些家长片面追求高分数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下,老师们不得不实施灌输式、填鸭式、题海战术等短期有效的强化教学,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违背了素质教育和课程目标的精神,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足发展都造成了较大的妨碍。近几年,教育教学领域不断进行着更新和变革。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使广大教育工作者教育教学观念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教育教学方式不断

改进,教育评价方式向多元化转变。而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阵地,是课程改革的集中反映。所以,我们需要抓住课堂教学这一核心环节,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逐步转变和改善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及教育教学行为,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学校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提出“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改革策略研究”的课题,在全校范围内展开研究。 二、课题的研究价值 在理论上,有助于丰富和发展教学策略理论,为教学策略理论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新的思路与视角。在实践上,有助于有效落实国家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深化课程改革实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体表现在: 1、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不断生成、发展、提升的过程。通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新课程标准三位一体的目标。 2、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发展是“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成长”。新课程主张以人为本,以学促教,教学相长,追求教学整体效应和最大价值,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特点,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正是本课题理论和实践的核心所在。 3、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教学策略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并通过教师教学实践的总结反思,自我监控和自我调适,优化和改善教学行为、方法和策略,加深对教学活动规律的认识理解,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教改课题结题报告_0

教改课题结题报告 通过教学课改,教师要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下面是管理资源吧小编整理教改课改经验的范文,欢迎阅读! 教改课题结题报告在课程改革之后,课堂教学更加强调要实施素质教育,从原有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去我们的传统教育,就是典型的应试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也抹平了学生的个性。而之所以提倡素质教育,原因在于教师需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全面和谐地发展学生的素质,教学过程切忌整齐划一、统一教学,教师应该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实施分层次教学,努力把因材施教发挥到极致。而且,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他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不是产品。在教学中要注意: 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平等地关注和尊重每一位学生,给他们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及表现、发展能力的机会,尤其对于外语教学来说,在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时,要多予以鼓励、肯定,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滋味。

二.在备课过程中,不仅仅要备教材,备教参,而且还要备学生,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以及具体要实施的教学内容,来设计课堂教学,多思考如何才能用简练的语言,调动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在教学过程后,要及时对教学全过程进行反思,找出教学中存在哪些缺点与不足,从中悟出道理,总结经验,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高屋建瓴地指导自己的工作,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三.深入了解自己的学生,分析学生的学情,尤其教师要正视学生之间存在的智力差异,心理差异和人格差异,实行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提问以及布置课后作业等环节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不同学生,提出相关一些难易不同的问题,让他们基本都能回答上,从而体验一下成功的滋味。而且,在课前预习,课后辅导以及作业批改中存在的问题都要从层次性出发,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尤其对于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这是至关重要的。使他们能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中来,真正体现出他们的主体地位。 四.教师除了要传授给学生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教师在教学时,要多给学生设置一些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使之能够积极主动地加以思考,并适时加以启发、引导,使学生最终能够积极

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结题报告“高校本科体育专业改革的探索与研究”研究报告 课题主持人:章红兰 课题组成员:蔡学俊、钟运健、秦琴、王道杰 2014年6月10日

高校本科体育专业改革的探索与研究 章红兰、蔡学俊、钟运健、秦琴、王道杰摘要:体育教育实习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践的重要环节,也是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有机的组成部分,通过教育毕业实习,不仅能够使学生印证、检验、巩固和提高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技能,而且有助于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检查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反馈教育培养过程中的差距与不足之处。本文以高校2006级至2009级体育教育实习模式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影响教育实习的诸多因素,得出结论如下:1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的教育实习得到了校领导、实习生和实习单位的高度重视。2教育实习时间采取一次性分段式的方式,大三下学期0.5周分散式的见习时间,大四上学期进行8周的实习时间。总体来说能够完成预定目标,但是时间有点相对较紧。3教育实习基地主要以高校、中学为主。4教育实习组织管理机构比较完善,指导教师队伍相对来说比较稳定。5教育实习评价方式采用实习考核表一次性终结评价,主要是对学生的评价。6毕业生就业状况对教育实习效果也具有一定影响。 关键词:毕业实习体育教育本科生高校

目录 1、前言 1.1 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教育实习的概念 1.2.2 教育实习模式的概念 1.2.3 国内外教育实习情况简介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2 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数理统计法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实习改革的研究现状 3.1.1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模式的现状分析 3.1.2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习基地的分析 3.1.3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习时间的分析 3.1.4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习成绩的评价模式分析 3.1.5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分析 3.2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改革探究 3.2.1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习模式的改革探究 3.2.2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习基地的改革探究 3.2.3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习时间的改革探究 3.2.4 高校体育教育实习成绩的评价模式的改革探究 3.2.5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改革探究 4、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5、参考文献 6、附件(问卷调查)

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结题 报告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结题报告“高校本科体育专业改革的探索与研究”研究报告 课题主持人:章红兰 课题组成员:蔡学俊、钟运健、秦琴、王道杰 2014年6月10日

高校本科体育专业改革的探索与研究 章红兰、蔡学俊、钟运健、秦琴、王道杰摘要:体育教育实习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践的重要环节,也是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有机的组成部分,通过教育毕业实习,不仅能够使学生印证、检验、巩固和提高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技能,而且有助于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检查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反馈教育培养过程中的差距与不足之处。本文以高校2006级至2009级体育教育实习模式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影响教育实习的诸多因素,得出结论如下:1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的教育实习得到了校领导、实习生和实习单位的高度重视。2教育实习时间采取一次性分段式的方式,大三下学期周分散式的见习时间,大四上学期进行8周的实习时间。总体来说能够完成预定目标,但是时间有点相对较紧。3教育实习基地主要以高校、中学为主。4教育实习组织管理机构比较完善,指导教师队伍相对来说比较稳定。5教育实习评价方式采用实习考核表一次性终结评价,主要是对学生的评价。6毕业生就业状况对教育实习效果也具有一定影响。 关键词:毕业实习体育教育本科生高校

目录 1、前言 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文献综述 1.2.1 教育实习的概念 1.2.2 教育实习模式的概念 1.2.3 国内外教育实习情况简介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数理统计法 3、研究结果与分析-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实习改革的研究现状 3.1.1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模式的现状分析 3.1.2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习基地的分析 3.1.3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习时间的分析 3.1.4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习成绩的评价模式分析 3.1.5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分析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改革探究 3.2.1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习模式的改革探究 3.2.2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习基地的改革探究 3.2.3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习时间的改革探究 3.2.4 高校体育教育实习成绩的评价模式的改革探究 3.2.5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改革探究 4、结论与建议 结论

教研教改项目研究结题报告

教研教改项目研究结题报告 —法学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本课题是人文社科学院法学教研室为加强法律学科专业建设、深化教学改革而申报的教改课题。该课题于2003年9月由学院批准并列入年度工作计划。随后,课题工作人员召开了第一次工作会议,正式启动了该课题,经过近两年的研究,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容和基本原则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法学专业是人文社科学院发展势头良好的专业之一,自2001年秋开始招收本科以来,要求学生具备更高的层次和更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成为法学专业发展的重点。为适应专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全面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需要,特申请立项该课题。该课题的研究有助于挖掘法学专业教学的发展潜能,使专业教育和市场需求能更好的结合,有利于提高法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适应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实现学院“育人为本、质量第一”“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 (二)课题研究的容 这个课题蕴涵着丰富的研究容,我们将课题容分解为以下方面: 1、教学容的改革: 2、教学形式的改革; 3、教学环节,尤其是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

在以上课题研究的具体容中,我们认为该课题选题需要突破的难点有以下两点: 一是法学专业的教学如何适应当今社会对法律人才需求的变化; 二是专业教育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如有机整合。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为了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我们提出了课题研究工作的几项基本原则: 1、以教育思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教育部教高[1998]2号文件印发的《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等五个文件精神。 2、本研究特别注重和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充分重视本地区和本院校的优势和特殊性,使研究富于特色。 3、以研促教,以研促改,通过研究,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二、项目研究情况 (一)研究计划和项目分工 整个项目的年底进展计划及目标共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2003年9月——2004年3月拟定法学专业本科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研究计划;第二阶段:2004年4月——2005年3月实施计划,包括大量阅读理论专著,开展调研,搜集材料,撰写论文等;第三阶段:2005年4月——2005年9月加工整理材料,撰写论文、结题报告、成果应用。 为保证上述计划的顺利完成,提高项目组成成员的工作效率,在课题

省级课题结题报告范本

学科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 2016年10月,我们向运城市教育局申报的教研课题《学科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经评审立项。两年来,我们认真组织课题组撰写开题报告,落实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目前,课题组已完成了预定的研究任务,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果。现将相关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新课程为英语教学改革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新的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也使我们必须对传统的课堂教学重新进行审视和认识。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在新课程改革的学习与研讨过程中,我们全体英语老师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地研讨与剖析。大家认识到,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是以继承前人知识和以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在学习方式上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缺乏主动探究,缺乏勇于创新的精神和独特的体验。新课改要求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进行改革,建立生动活泼、开放自由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英语交际。 2、追求教学效率是教学的本质特性,也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

目标,更是教育事业实现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在当前学校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也不轻松,质量又不高的问题,因此,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核心课题之一。 二、对课题概念的提出的必要性 1、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改革的难点之一是学习方式的改变。新课程要求教师实现由“教会学生学习”到“教会学生会学”的转变,学生由被动地接受学习方式改为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教师不再是“教书匠”而是“创造者”。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基本要求不是掌握这一种或那一种具体的学习方式,而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促进人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学会自主学习实现自主发展。金字塔学习理论是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成果,它用数字形式形象显示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它是一种现代学习方式的理论。从金字塔塔尖到塔基依次是:阅读能够记住学习内容的10%;聆听能够记住学习内容的20%;看图能够记住30%;看影像,看展览,看演示,现场观摩能够记住50%;参与讨论,发言能够记住70%;做报告,给别人讲,亲身体验,动手做能够记住90%。由此可见,被动学习(Passive)的效率要比主动学习(Active)低得多。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

教改课题结题报告

篇一:教研教改项目研究结题报告 教研教改项目研究结题报告 —法学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本课题是人文社科学院法学教研室为加强法律学科专业建设、深化教学改革而申报的教改课题。该课题于2003年9月由攀枝花学院批准并列入年度工作计划。随后,课题工作人员召开了第一次工作会议,正式启动了该课题,经过近两年的研究,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内容和基本原则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法学专业是人文社科学院发展势头良好的专业之一,自2001年秋开始招收本科以来,要求学生具备更高的层次和更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成为法学专业发展的重点。为适应专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全面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需要,特申请立项该课题。该课题的研究有助于挖掘法学专业教学的发展潜能,使专业教育和市场需求能更好的结合,有利于提高法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适应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实现攀枝花学院“育人为本、质量第一”“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这个课题蕴涵着丰富的研究内容,我们将课题内容分解为以下方面: 1、教学内容的改革: 2、教学形式的改革; 3、教学环节,尤其是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 在以上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中,我们认为该课题选题需要突破的难点有以下两点: 一是法学专业的教学如何适应当今社会对法律人才需求的变化;二是专业教育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如有机整合。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为了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我们提出了课题研究工作的几项基本原则: 1、以邓小平教育思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教育部教高[1998]2号文件印发的《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等五个文件精神。 2、本研究特别注重和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充分重视本地区和本院校的优势和特殊性,使研究富于特色。 3、以研促教,以研促改,通过研究,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二、项目研究情况 (一)研究计划和项目分工 整个项目的年底进展计划及目标共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2003年9月——2004年3月拟定法学专业本科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研究计划; 第二阶段:2004年4月——2005年3月实施计划,包括大量阅读理论专著,开展调研,搜集材料,撰写论文等;第三阶段:2005年4月——2005年9月加工整理材料,撰写论文、结题报告、成果应用。为保证上述计划的顺利完成,提高项目组成成员的工作效率,在课题组内部进行了项目分工。其中,付晓梅同志为项目总负责人,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及对外联系、撰写结题报告等工作;寇桂君同志承担教学实践环节部分的改革研究;刘德玉同志承担教学内容部分的改革研究工作;罗辉国同志承担教学形式部分的改革研究工作。 (二)项目研究过程回顾 2003年5月,当时的法学教研室主任付晓梅同志在一次教研会上提出,法学专业学生仅有理论水平是不够的,随着社会对本科生的要求日益提高,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势在必行的工作。经过这次教研会,达成了“法学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课题立项的一致决定。鉴于当时法学教研室师资力量有限,而申报课题对研究者

2019-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结题报告-范文word版 (1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结题报告 篇一: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高校本科体育专业改革的探索与研究”研究报告 课题主持人:章红兰 课题组成员:蔡学俊、钟运健、秦琴、王道杰 201X年6月10日 高校本科体育专业改革的探索与研究 章红兰、蔡学俊、钟运健、秦琴、王道杰 摘要:体育教育实习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践的重要环节,也是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有机的组成部分,通过教育毕业实习,不仅能够使学生印证、检验、巩固和提高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技能,而且有助于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检查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反馈教育培养过程中的差距与不足之处。本文以高校201X级至201X级体育教育实习模式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影响教育实习的诸多因素,得出结论如下:1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的教育实习得到了校领导、实习生和实习单位的高度重视。2教育实习时间采取一次性分段式的方式,大三下学期0.5周分散式的见习时间,大四上学期进行8周的实习时间。总体来说能够完成预定目标,但是时间有点相对较紧。3教育实习基地主要以高校、中学为主。4教育实习组织管理机构比较完善,指导教师队伍相对来说比较稳定。5教育实习评价方式采用实习考核表一次性终结评价,主要是对学生的评价。6毕业生就业状况对教育实习效果也具有一定影响。 关键词:毕业实习体育教育本科生高校 目录 1、前言 1.1 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教育实习的概念 1.2.2 教育实习模式的概念 1.2.3 国内外教育实习情况简介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2 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数理统计法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实习改革的研究现状 3.1.1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模式的现状分析 3.1.2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习基地的分析 3.1.3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习时间的分析 3.1.4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习成绩的评价模式分析3.1.5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分析 3.2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改革探究 3.2.1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习模式的改革探究 3.2.2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习基地的改革探究 3.2.3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习时间的改革探究 3.2.4 高校体育教育实习成绩的评价模式的改革探究 3.2.5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改革探究 4、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语文教学改革与考试评价改革综合研究”课题实验结题报告

枣阳市吴店镇第二初级中学 关于湖北省“语文教学改革与考试评价改革综合研究”的 课题实验结题报告 枣阳市吴店二中闻世军马黎 一、课题立项 (一)、课题名称 2006年12月20日我们接到湖北省教研室的立项通知,同意吴店二中语文组申请立项“语文教学改革与考试评价改革综合研究”课题研究,我校选择的子课题是“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与评价策略研究”。 (二)、实验组织领导和组织规划 课题立项以来,我校立即成立了课题专题实验领导小组,由学校主要负责人李金基书记、李建国校长、李晓兵副校长担任实验顾问,由学校教导副主任、语文教研组长闻世军、教导主任马黎担任课题负责人,由语文骨干教师张晓锋、黄伟、苏兆兵、颜学林、李辉、刘云、周大伟、杨红、李祥睿、田明圣、高丽、谢凤英、李金伟等担任课题组主要成员,实验时间定为三至四年。 (三)、课题的背景、目的 课程改革配景:自2001年起,我国起头实施第八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一轮改革,是历次课程改革以来力度最大、内容最深刻的一次。新课程实施直到现在,很多难题、瓶颈需要解答和攻关,特别需要处于基层实践层面的意见、研究与验证、反思。新课程语文讲授,也是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面对着一系列新需要别人解答的题目。尽管普及教育阶段的新课程实施了很多年,但是很多矛盾仍然没有解决,更不要说新课程开辟的新的讲授领域。本课题所研究的正是这种需要别人解答的题目中的重点、难点,也是基本点。 课题研究的目的: 1、改变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与评价长期滞后的现状,推动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与评价改革的发展,缩短与城市中学语文教学的差距。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寻找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与评价改革的突破口,切实提高农村中学学生的语文素养与能力,建立起一种教与学协调发展,教学与评价相适应的体制。 3、大力推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倡导大语文的学习理念,努力寻找适合农村中学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4、努力改变农村中学作文教学慢、差、散等不良的现状,促使作文教学向快速、高质、优效等方向发展。 5、摒弃当前只以考试分评价学生语文能力的唯一标准,追求多样化、全方位的评价学生的新的方法措施;探索一条有利于促进教学和学生终身发展的考试模式。考试与评价怎样兼顾语文教育中刚性的近期效益和远期的隐性效益,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四)、预计实验成果的呈现方式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将所有的过程记录:实验过程、程序、策略、方式方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