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地域文化视角与现代文学研究

地域文化视角与现代文学研究

地域文化视角与现代文学研究
地域文化视角与现代文学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与产业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与产业化 内容摘要: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源泉,它不仅能够增强民族凝聚力,而且是当前我们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宝贵资源和无价财富。然而在传承过程中却遭到了破坏,在文化的荒漠上是无法但建立强大的经济政治强国的,因而面对当前的现实困境,我们应该另避蹊径,在政府的引导下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化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关键字:传统文化、现实困境、产业化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 中华民族在50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在传统的中华文化中,无论哲学、医学、文学、武学、农学、伦理学,还是各种艺术,都包含着对生生不息的渴望,对生存乐趣的演绎,对社会的责任,对自然的亲和,对友谊的追求,对亲情的眷恋,对道义的持守,对民族的融合,对心灵的升华,对未知世界的求解。 可是面对如今快速发展的经济, 我们面临着许多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 人们的心灵世界也面临许多困惑,越来越无法平心静气的搞科研,越来越浮躁,越来越追名逐利。效仿西方的设计风格,模仿西方生活方式,那种充斥世界的国际主义风格成了我们的典范,这使我们在短时期内走上了国际大道,但同时也失掉了自己,抛弃了几千年的资产。时至我们这一代更是追逐潮流,吃肯德基,喝可口可乐,看韩日偶像剧、美国好莱坞大片,却遗忘了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要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就需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合理因素, 并结合当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适应时代特点, 形成新的价值体系, 重新梳理关于传统文化发展的现代化战略思路,以更进一步地认识、理解和促进未来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二、传统文化的产业化之路 当前推动文化产业化发展的具体途径包括:第一,政府机关和社会团体等相关部门要加强管理和引导,积极倡导文化产业化的精品主题。各级党委和政府宣传部门要认真做好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工作,及时总结和推广各地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好经验、好做法,广泛开展文化创建等活动。各部门团体要经常鼓励和组织作家、艺术家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创作体现传统节日思想文化内涵、弘扬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文艺精品,并把它们推向基层群众。在各种文化创建活动中要紧紧围绕文化主题,充分地突出传统文化的内涵,展现和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历史传统。第二,要积极努力寻求中国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的新的结合点,不断提升文化产业化的质量。在继承和光大传统文化方面,传统文化不能只是被动地等待市场机会,而是要积极影响市场,并引导市场建立起向传统文化靠拢的价值取向。要尽力提高传统文化本身的自然吸引力,即通过产业化手段以及通过合理的商业运作和包装,使传统文化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产品维权体系的建立,科学技术应该在整个文化产业化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第三,要坚持文化产业化的方向,继续加大文化体制改革的力度。首先,必须打破原有的僵化滞后的管理体制,使经营性文化企业逐步与市场挂钩。在广泛调查研究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对原有文化企业进行大整顿大整合,努力消除管理体制中管办不分、政事不分、政企不分的弊端,解决文化企业规模小、结构不合理、产权不清晰、资源分散、条块分割等问题。其次,要用企业化的运作方式对经营性文化单位进行改革。我国文化资源比较分散,造成文化产业规模小、结构单一、资金不足、科技含量低、市场运做能力差、竞争力不强、自我发展能力薄弱等现象。目前,我国已经开始了集团化公司的改造进程。集团公司是文化产业体制改革的产物,也是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第四,要下大力气调整文化产业化结构,走集约型的经营模式。在产业结构上,努力创造我们自己

家乡地域文化调查

家乡地域文化调查

我的家家的美 ——家乡地域文化调查提起北方,人们想到的都是广阔无垠的田野,是的,我的家乡就是长江以北的一个享有“在希望的田野上”美誉的阜阳。在漫长的暑假生活中,我接受了学校的建议,积极的参加校内以及校外的社会实践活动,四处走访,调查了家乡的一些文化知识,知道了以前根本不知道的事情,打开了我的眼界,也让我对我的家乡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主要从阜阳的地理位置状况,还有一些历史文化故事,最后还有阜阳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 史志上曾这样描述这片阜阳土地:“襟带长淮,东连三吴,南引荆汝,其水洄曲,其地平舒,梁宋吴楚之冲,齐鲁汴洛之道,淮南内屏,东南枢辖。颍河、泉河穿市而过阜阳。阜阳古称“颍州”,早在西周时就是胡子国国都,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阜阳,地理位置优越,是皖西北重要的门户,位于黄淮海平原南端、淮北平原的西部,是重淮海经济区要组成部分。西部与河南省周口市、驻马店市相邻,西南部与河南省信阳市接壤,北部、东北部与亳州毗邻,东部与淮南市相连,南部紧靠淮河与六安市隔河相望。阜阳的地方方言是阜阳话,气候是属于温带半湿润气候,这样的环境,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阜阳人。

历史上人才辈出之地:管仲(?—前645)春秋初齐国政治家。又称管敬仲,名夷吾,字仲,颖上(今属安徽)人。齐桓公即位后,任用为卿,以主持政务,尊称“仲父”。鲍叔牙(生卒年不详),又称鲍叔,春秋时齐国大夫,以知人著称。少时与管仲友善,曾一起经商。齐襄公乱政,鲍叔牙随公子小白出奔至莒国,管仲则随公子纠出奔鲁国。齐襄公被杀,纠和小白争夺君位,小白得胜即位,即齐桓公。历史上到颍水之畔洗耳的许由,他的不趋向于权贵的精神品格,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许多才子并以他为榜样,不追逐名利。颍河在历史上是一条重要的河流。颍河上游流域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发祥地,龙山文化等重要文化遗,颍河存遍布颍河两岸。其中有证实夏朝真实性的河南禹州瓦店遗址,是夏朝的都城级遗址,成为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最重要发现之一。而在颍河两岸发生了,众多历史上重要的史实。留下了颍川文化等一系列的灿烂文明。颍河,与黄河、伊洛河一同成为中华文明之源。在阜阳生态园坐落着

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交融作文

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交融作文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场围绕家书兴替的讨论就此展开。学生甲认为家书这种交流方式是不可替代的,学生乙认为信息技术这么发达,打电话,发短信,写邮件更便捷,当然不用写信……说到底,这是一场有关科技与传统争论的问题。 其实,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是可以完美融合的。 日本的京都就是一个极好的证明。京都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它最初的设计是模仿中国隋唐的长安和洛阳而建的。其中,洛中最显京都街道棋盘式的布局,这里是传统与现代的交织,既有千年古刹,也有西式建筑。城中心大多店面和住宅,仍是低矮的两层楼木层,充满古香古色的古都风味。在京都市区,6公尺以上的建筑甚至都被为破坏景观,极易引起市民反对,所以没有高层建筑,也没有高架桥。走在京都的街道,你还会真正领略到“吃在大阪,穿在京都”的古训。你会看到很多的手工纺织的展示,正宗的日本茶道表演等充满传统味道表演。 同样,你也能在这里领略到现代气息。京都最新的车站,你能感受到21世纪的“高速”,它结合了五大特点:交通,停车场,文化,饭店,百货公司等全球数一数二的各类设施,尤其是车站内高11层的手扶梯,可直通百货公司商场及科技游乐中心,更有空中走廊和咖啡座,是一座多元化的建筑。站在这个多元化车站的顶楼眺望,看到高台寺周边的庭院,低矮的两层楼木屋,

你才会真正惊诧于京都的魅力,绝不是精彩绝伦的现代建筑,更多的是千年传统与现代科技的融合。 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又是另外一个很好的例子。比如,中国馆内用高科技投影技术制作的《清明河上图》;上海馆中由声光电影演绎的多媒体影片《永远的新天地》;日本馆内会用小提琴拉《茉莉花》的智能机器人,等等,都是传统文化与现代高科技完美结合的展点。 京都的灿烂和世博的成功证明: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并不矛盾,我们既不能以传统文化消亡的代价来推进现代科技的发展,也不能无视现代科技的发展来保护传统文化。我们唯有坚持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两翼齐飞,整个人类的发展才能有更加灿烂的未来。 但是今天,它却遭受着一种严峻的挑战。 在二十一世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联系方式也日趋多样化。手机聊天,电子邮件,漂流瓶……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无论那个阶层的人,都在频繁地使用。当然这种方式是好的,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我们对其是抱着一种认可的态度。而且,每天都在大量地使用,这已经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成为我们生活的必需品。 如果让我选择,我无法说出那一种方式更好,因为它们都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也许,你认为,邮件省钱,效率高;写信贵,速度慢。但是,面对着整齐划一的电脑打印的文

对传统地域文化研究的思考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中国民族学类核心期刊2006年第6期J.N ORTH WEST UNIVERSIT Y FOR NATIONALITIES(Philos ophy and S ocial Science)No.6.2006 对传统地域文化研究的思考 陈一军,高金锋 (兰州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20) [摘 要]传统地域文化研究是目前学术界的一个热点,这是非常好的现象。然而,在目前传统地域文化研究领域存在一些态度和方法上的问题,诸如不尊重各地区域文化的差异,对不同地域文化心存偏见,因而导致评判违背史实,还有西洋理论和方法的滥用。这些问题的存在有复杂的历史和现实原因,必须解决这些问题,传统文化研究才能健康开展,而文化相对主义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传统地域文化研究;地域文化差异;文化偏见;西洋方法;文化相对主义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140(2006)06-0074-04 传统地域文化研究是目前学术界的一个热点,这是非常好的现象。曾几何时,由于政治的原因,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被打入冷宫,惨遭蹂躏和毁坏。如今,痛定思痛的中国人终于认识到,传统文化不光是“垃圾和毒药”,更多的是五光十色的宝贝和让人受益无穷的资源。它是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本质,是中国人的根,是中国人迈向世界的资本和砝码。这是太让人欣喜的事情。中国人在经历了磨难后终于获得了新的智慧。于是,传统文化的发掘和研究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中国长期是一个统一的幅员辽阔的国家,不同地域的文化有着内在的一致性,早已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中华文化,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但是,由于不同地域的差异,传统文化在一致性的前提下,也存在着地域文化的鲜明特色,所谓南方文化和北方文化之分,荆楚文化、齐鲁文化、秦陇文化和吴越文化之分,农耕文化和草原文化之分,等等。可以这样说,中华文化是地域文化融合的结果,而在中华文化形成之后,地域文化依然以其鲜明特色存在着,而且与中华文化之间形成互动、相互生成的关系。因此,传统文化研究的兴盛,必然伴随地域文化研究的兴盛,只有这样,传统文化的研究才能溯源穷根,深入持久下去。 然而,目前对地域文化的研究存在一些态度和方法上的问题,必须解决这些问题,才能让传统文化的研究健康开展。 一、传统地域文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一)不尊重差别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地域文化差异是非常鲜明丰富的。从大处讲,有南北文化的差别。具体到地区,又有齐鲁文化、荆楚文化、秦陇文化和吴越文化,还有闽南文化、东北文化、大漠文化、草原文化、藏文化等。按理来讲,从事地域文化研究的工作者应该持一种平等的态度,来对待这些区域文化。如果具备 [收稿日期]2006-09-04 [作者简介]陈一军(1970-),男,甘肃通渭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民俗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研究;高金锋(1979-),男,甘肃正宁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从事民俗学、民间文学研究。

传统与现代

传统与现代 传统与现代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二者之间却有着很深刻的联系。传统与现代在某些方面来说是不融合的,但是我们所有称之为现代的东西全部来自于以往经验的积累,也就是传统文化,所以二者又是不可分割的。我认为传统中的精华在任何时代都是闪闪发光的宝贝,是我们不可多得的财富,我们应该拿来珍惜,拿来应用,给它穿上现代的新衣,从新打扮,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我们生活在传统文化构筑的世界里,从现在往前所有的文明成果都称为传统文化。说抛弃传统文化不太可能,因为它已经潜移默化的在我们的思想里占据了一定的地位,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影响着我们的设计。其实,人类在创造过程中,早已把传统文化中的糟粕摒弃、淘汰,保留下来的,对今天和明天能够产生巨大影响的都是其中的精华。 现在的设计,大体都是从西方工业革命后发展而来的。在历史的进程中,设计不断完善,不断创新,不断符合人类的需求,而这种发展积累虾类的种种经验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从现代人们对包豪斯的眷恋就不难看出,其实我们还是欣赏传统的设计的,它带给我们的巨大影响也是挥之不去的,冥冥中它也在影响和指导着当代设计的进程,影响着当代设计的发展方向。 我认为我们现在,特别是中国设计需要走的道路就是以传统文化为背景,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中国设计,东方风格。只有创造出了自己的风格才有可能去影响别人,在设计的世界里占有一定得地位。当然,中国一些当代的设计师也正在这样一条道路上行走着。越来越多充满中国风格的设计出现,并在国际上获得认可,中国风愈刮愈浓。如靳埭强的水墨风格,他设计的海报大量运用中国水墨,使人联想到中国山水的意蕴,其中恰当的留白如同中国画中的留白一样给人以遐想思考的空间。还有各种包装设计对中国传统元素的应用也是使产品与众不同,成为时代的潮流

地域文化视角下城市风貌特色区划探讨——以江苏为例

地域文化视角下城市风貌特色区划探讨 ——以江苏为例 何培根王莉 【摘要】城市所独有的山水格局、城市形态、街巷空间、建筑等风貌特色要素,是城市文化魅力的直观表达,也是地域文化特色的直观显现。本文透过地域文化的视角,以江苏地区为例,重点探讨不同文化区域城市风貌特色的多样性、实践活动的差异性,探索不同文化区域城市风貌格局与文化演进的整体关系和个体表征,期冀能对当前江苏城市风貌特色塑造提供借鉴。 【关键词】地域文化;城市空间;风貌特色;江苏 1.引言 地域文化是一个产生于现代社会语境下的文化种系,是人们以不同层次的地域聚居单元为基础,对文化多样性和景观差异性的关注与研究而形成的文化种系(赵万民等,2008)。作为人类景观体系的中间层面,城市景观是物质形态(人工建筑与自然环境等)和文化形态(社会结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在某一具体时期的综合反映。对于地域文化与城市空间文化的紧密关系,吴良镛院士曾指出,“城市空间即是一种文化环境,文化环境的意义在于在潜移默化中给人以精神力量,居住者引以自豪,来访者深受感染”。同时,城市文化发展的内稳性使各个地域单元都相对稳定在特定的文化区域内。在该区域内,由相似文化要素以独特的组合方式构成一个有机的地域单元,并通过各种地理景观的差异性,表征不同地域单元的空间领域。文章通过透过地域文化的视角,以江苏地区为例,重点探讨不同文化区域城市风貌特色的多样性、实践活动的差异性,探寻特定的时间、空间、地理位置与文化的相关性,可以探寻出城市空间是怎样形成各自的特征而使其归属于某一种文化,期冀能对当前江苏城市风貌特色塑造提供借鉴。 2.地域文化与城市空间文化特质 地域文化作为文化地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它一方面指客观的地理空间单元,具有特定的空间区位和形态特征;另一方面,地域空间又是一种主观的建构,正如格拉内(J.G.Grano)指出的:“地理区域是现实的基本部分,是靠着把现实中实际观察到的复杂性,有目的地化繁为简得出来的”。由此,在不同的地域中,人们可以观察到千姿百态的城市风貌、建筑形态以及各种各样的文学、艺术、语言等文化表征,即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这

安徽铜陵大通地域文化调查报告

安徽铜陵郊区大通古镇地域文化调查 ——《地域文化》调查报告 一、调查内容及过程 我对大通古镇的地域文化从古镇的历史文化、特色的历史建筑、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查,通过访问当地居民,走访当地的特色古街、参观建筑,另外还有就是阅读一些相关书籍获得的。 二、特点介绍 (一)古镇悠久的历史文化 铜陵大通镇位于青通河与长江交汇处,是一个千年古镇,它曾与安庆、芜湖、蚌埠齐名的安徽“四大商埠”之一。清末民初,是大通古镇的鼎盛时期,小小的古镇上居住着10余万人,有着“小上海”的美誉。1876年,大通古镇与当时的安徽省府安庆一起,被《中英烟台条约》列为对外商开放的暂泊口岸;在辛亥革命时期的1912年,它更是安徽临时省政府所在地;其地理位置独特,距安徽精品旅游风景区九华山83公里、黄山和太平湖154公里,是“两山一湖”名符其实的“后花园”。 (二)特色的历史建筑 和悦街和澜溪街两个历史街区,隔江相望,一江两岸,各具特色。在两个历史街区广泛分布的传统民居建筑,从建筑本身既

体现了徽派建筑的风味,也反映了因水而生的商业城镇的基本格局。其中盐务招商局、商铺、报馆等建筑遗迹,是我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士阁”作为“大九华山头天门”,是我国一座著名寺庙。它位于铜陵市大通镇南面的神椅山下、青通河畔,大士阁经多次修缮建设,陆续建了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大愿殿、伽蓝殿、祖师殿和功德堂、大慈殿、阿罗汉书画院及五百罗汉堂等庙宇。 龙泉井,距今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由于这口井位于长龙山的脚下,在建井之前,这里就有一处泉眼,泉水终年流淌不息,为了便于泉水的储存和使用,便在这泉眼之处开挖建井,井深三丈有余。因为人们称那泉眼为龙泉,所以主人就把这口井取名为:龙泉井。 大通钟楼,这座钟楼是西班牙人在大通修建的,至今已经有着近70年历史,高高地屹立在大通镇中心的长龙山“西瓜顶”上,呈四方立柱型,边长约为4米,园形拱门,高约20余米,上下三层,由于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雨,现存一个残缺破败但风采依旧的遗址。 (三)丰富的自然景观旅游资源 这里有青通河、长江、鹊江、祠堂湖、白浪湖、潜洲沙滩湿

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

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 英国学者泰勒认为,文化具有非强制性的影响力,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中所获得的一切能力与习惯。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承载着引导社会进步与提升文明程度的重要功能。 科学技术是人类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的知识体系及其实践。科学技术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极大地推动了人类进步。 文化与科技作为人化自然取得的最具影响和成效的成果,人类文明的共有结晶,二者相伴始终,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领域,成为影响社会发展演变重要而关键的力量。文化与科技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包含着不同的内容,经历了同生共长、互相影响、休戚与共的漫长发展演变过程。(1)在古代,科技与文化具有初级人类文明的共同特点,还保留着朴素、直观、简单等特性,自身发展还不完善,还没有具体的分化与显著的界限。文字的发明与广泛使用,是古代科技对于文化发展最具有直接意义和最具决定性的明证。(2)在近代,科技的发展得益于思想的解放、文化的繁荣。文艺复兴作为人类进入近代社会的标志,不仅代表着古典文化的复兴,也意味着近代科技的兴起。自18 世纪以来,科技成为影响文化的重要因素,一系列的近代产业革命风暴不断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领域产生着重要影响,彰显了科技在近代社会进程中的主导地位。(3)在现代,科技迅速超越文化成为社会的主导力量

。从最初马克思论证的“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到邓小平指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最后成为江泽民强调的“现代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充分说明科技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最具影响力和支配力的根本力量。 科技与文化作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伟大力量,二者不仅紧密联系、相互依存,而且还彼此交融、相需互动。(1)科技成为推动现代文化建设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作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成果与工具,不仅为现代文化建设提供重要的思维模式与技术手段,而且还充实了现代文化的内涵,不断创造着新的文化形式,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推动着文化产业的发展与进步,成为推动现代文化建设发展的第一动力。(2)文化使科技更具人性。文化是科技进步的引导因素,为科技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文化的发展为科技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与氛围,是科技进步创新的思想基础,成为主导科学家的价值取向、激发他们创新力、提高他们思维水平的关键力量。尽管任何一项科技在其开发过程本身只是一个科技问题,但在其开发的背景、目的和过程背后,又是与“文化”密不可分的。实际上,“高技术”更需要靠“高文化”来支撑。“高技术”人才必须通过“高文化”凝聚起来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科技与文化是相互联系与辩证统一的,不仅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科学技术与文化的关系,而且要驾驭它们实现结合并在结合中发挥各自积极作用。文化与科技融合不断创造出新的文化传播载体,增强文化的现代传播力与表现力。文化与科技融合的程度,体现着一个国家的

中国地域文化一

百家讲坛:地域文化的形成 葛剑雄教授 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所以人们常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比如南方人习惯吃细粮,北方人喜欢吃粗粮,傣族人习惯住吊脚楼,福建沿海信奉妈祖等等。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域造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那么什么样的文化才是真正的地域文化呢?了解地域文化对我们现代人有什么启示呢? 葛剑雄教授认为地域文化,就是最能够体现一个区域或者说叫一个空间范围它的特点的文化类型。它的特点,要求它跟周围、跟其它地方有不同的。你不能说咱们现在穿西服,那人家也穿西服,这就都一样了,比如北京以前住四合院,那么其它地方,你到了上海没有四合院,他住石库门,这就是不同。 所以它应该是能够体现一个地方它的特点。其实这种现象,我们老祖宗早就注意到了。在司马迁他写的《史记》里面有这么一句话,他说一般谚语说,叫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在一百里的范围之内,可能风是一样的,出了一百里,这个风就不同了,如果你出了一千里,俗也不同了。什么叫风呢?用现在话讲风就是流行,你有什么流行的东西,它不会传得非常远的,也不会过一百里地,在过去这个流行就流行不出去了。但是俗就不同,俗是什么呢?我们现在讲风俗风俗,其实这个风和俗是两个含义,那个俗的我的理解就是习惯。就是风流行,它流行一段时间以后,有的就慢慢慢慢形成习惯了,那就保存下来了,有的流行流行一阵子就变了,新的流行又来了,新的风又来了。所以一个地方流行什么并不一定就能形成它的地方的文化或者地域文化。等它慢慢慢慢成为俗了,成为人,一批人的习惯,它就逐渐逐渐保存下来了。地域文化构成的范围很广,但是往往有几种因素是最重要的。比如方言、饮食、民间信仰、民居等。全文: (沿着历史的轨迹,追根溯源,揭示不同的地域文化差异。上海复旦大学葛剑雄教授将带我们领略地域文化的魅力,感受沉淀五千年的文明记忆。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所以人们常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比如南方人习惯吃细粮,北方人喜欢吃粗粮,傣族人习惯住吊脚楼,福建沿海信奉妈祖等等。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域造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那么什么样的文化才是真正的地域文化呢?了解地域文化,对我们现代人有什么启示呢?上海复旦大学葛剑雄教授将带您走遍中国疆域,为您讲述中国的地域文化。) 各位观众各位朋友,今天我要将的是关于地域文化。其实说穿了很简单,一个地方有它的地方特色的文化类型,这就是地域文化。比方说咱们北京,可能就说北京文化,你到天津,人家就说是天津文化。所以所谓地域文化,就是最能够体现一个区域,或者说叫一个空间范围,它的特点的文化类型。所谓它的特点,就要求它跟周围,跟其他地方有不同的。你不能说咱们现在穿西服,那人家也穿西服,这就都一样了。比如北京以前住四合院,那么其它地方,你到了上海没有四合院,他住石库门,这就是不同。所以它应该是能够体现一个地方它的特点。其实这种现象我们老祖宗早就注意到了。 在司马迁他写的《史记》里面有这么一句话,他说一般谚语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他那个时候离开我们两千多年,他讲的谚语就是他那个时候已经是老话了。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在一百里的范围之内,可能风是一样的,出了一百里,这个风就不同了。如果你出了一千里,俗也不同了。什么叫风呢?用现在话讲风就是流行,你有什么流行的东西,它不

枞阳电大地域文化报告

枞阳广播电视大学 安庆文化习俗调查(实践)分校名称枞阳电大 教学点名称直属 年级名称 17级春 专业名称会计(专) 调查内容关于安庆市地域文化 学生学号1734001405025 学生姓名张建兰 内容摘要 安庆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北岸,皖河入江处,现辖 桐城市,枞阳、怀宁、潜山、岳西、太湖、望江、宿松7县,及迎 江、大观、宜秀3区,代管皖河农场。全市总面积1.53万平方公里,

其中市区面积821平方公里。2014年全市户籍总人口620万人,其 中市区常住人口80万人。 安庆自古就是长江中下游水路交通枢纽,商业比较发达。唐宋 时期即形成区域性物资集散中心,蚕丝、茶叶、生漆、桐油等多经 此运销外地;明清之际,徽商云聚,商业繁荣,手工业发达,成为 皖西南和皖鄂赣边界的最大商埠和长江重要港口。 安庆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古人称之:“上控洞庭、彭蠡,下扼石城、京口,分疆则锁钥南北,坐镇则呼吸东西,中流 天堑,万里长城于是乎在”。三国时吴、魏相争,南宋为抵御金兵 而筑城,元末、明季均发生过激烈争战,“安庆保卫战"谱写了太平 天国革命战争史上英勇悲壮的乐章。 安庆历史悠久,人文济盛,文物丰富,是沿江北岸著名的历史 文化名城。考古发掘资料证明,早在5000多年前就有先民们在此劳作、生息、繁衍。新石器时代属薛家岗文化。这里有皖山(天柱山, 古称南岳)、皖水(皖河),为周代古皖国(及其东邻桐国)故地,安徽 简称“皖"即由此而来。从最早见于文献记载古名“盛唐”起,至今 已有21 10年(公元前106年一公元2004年);以“安庆"名问世, 沿用至今已达857年(1 147--2004);自南宋筑城作府、县治所以来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科技创新影响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科技创新影响 科技创新是基于创新主体的文化与价值取向而进行的一项合逻辑与合价值的实践活动。一方面,文化对科技创新的影响可以是积极的、促进性的,亦可能是消极的、阻碍性的。另一方面,脱离实际的文化背景进行科技创新,或对科技创新进行理解与评价,既是不可能亦是毫无意义的。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科技创新的积极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科技创新的积极作用都是都是基于“重人伦”这一核心展开的。即“重人伦”这一思想经过几千年的历史积淀,已经成为国人生活的基本准则,进而影响到科技创新活动。 第一,中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强大凝聚力有益于科技创新活动。创新主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得创新主体有着共同的目标、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第二,中国传统文化倡导自强不息,永攀高峰的精神。科技创新活动总是充满着困难与曲折,对于科技创新主体而言,百折不挠、永不放弃、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精神就尤为重要了。 第三,教育功能是作为文化的科技创新的基本功能之一。科技创新的教育功能不仅仅在于它提供的科学知识或强大的工具,还在于科学方法与科学精神。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科技创新的消极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个复杂的体系,其中亦包含这阻碍科技创新的因素。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科技创新的消极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通过分析我们将看到这些因素与“政治本位”思想的内在联系。 第一,中国传统文化的重官轻民和重文轻技的思想。传统文化中重官轻民的思想深入人心,根深蒂固。人们普遍认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 第二,中国传统文化推崇“中庸之道”。但是科技创新总是一种对原有传统的反思、批判的行为。传统文化中的“中庸之道”的思想是与科技创新的精神相背离的。 第三,中国传统文化存在着森严的等级制度。科技创新主体日益滋生崇拜权威的思想,导致创新主体个人个性和创造性的泯灭,不利于科技创新人才的公平竞争与进取。 三、构建有利于我国科技创新的文化环境 首先,要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扬弃”。科技创新本身的历史性是由于文化的历史性所决定的。锁业科学认识与科技创新的复杂性与曲折性总是与文化紧密相关的。 其次,要构建合理的与文化相适应的科技创新机制。科学技术之所以成为一种社会的构建性力量是它形成了一个严密的体系——科技本身的系统化样式和相应的科技创新机制。 科技创新机制包含两个基本维度,即组织和制度。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新型大学的出现、科学学会的建立以及实验室制度的建立是科技创新体制化的基本表现。 科技创新机制的制度维度指的是相应的科技政策与法规。各国通过科技政策与法规实现着对科技创新活动的宏观管理,引导,激励着本国的科技创新。 再次,改革应试教育,倡导创新思维,提供有利于现代科技创新的良好教育基础。教育是科技创新的基础与前提。 对应试教育的改革,首先在于改变教育观念,即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在西方高等教育中,教师不再以“教授者”的身份高高自上,而倾向于与学生进行平等的讨论。 科技技术史的发展也表明许多科技创新就来自于学生的“异见”,无论这些“异见”在最初提出之时有多么幼稚或离经叛道。由此可见,倡导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向实质上是倡导创新思维,倡导创新思维是改革应试教育的应有之义。

地域文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专题研究

地域文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目录 地域文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1) 前言 (2) 第一章地域文化 (3) 一、地域文化的概念 (3) 二、地域文化的分类 (3) 三、国内地域文化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9) 四、国内地域文化的社会发展以及推广 (14) 第二章城市发展 (17) 一、城市概念 (17) 二、城市形成与发展的驱动因素 (18) 三、城市的发展规律 (19) 第三章地域文化和城市发展的关系 (24) 一、地域文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25) 二、地域文化于城市发展的关联 (28) 第四章研究结论 (39) 一、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39) 二、地域文化发展战略 (40)

前言 城市作为一个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其发展过程中必然会深深地打上地域文化的烙印,有的城市本身就形成了一种有别于其他城市的独特文化,独特气质,这种文化往往是城市生活的灵魂和核心,也是城市赖以生存的基础。城市化进程往往与地域有很大的关联,良好的地理环境通常会滋生一系列的产业,从而带动人们追求城市化的动力。随着我国科技的快速进步,城市的发展已经不只限于经济的增长,今后加强文化发展的口号也势在必行。 地域文化是城市的形象,决定着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决定着城市的品牌和魅力。地域文化研究就是要开发所在地区的传统文化资源,弘扬本地区优秀的传统文化,打造本地区城市真实的名片,展现本地区的魅力和风采。 地域文化研究,通过对本地区全面的文物普查和考古遗址抢救性发掘,以及有关典籍和遗存的保护、整理,可以真实了解和正确认识本地区的历史和文化。 地域文化也是生产力,地域文化是明天的区域经济,这已成为国内外专家和学者们的共识。美国学者亨廷顿在冷战结束后即向世人宣告:21世纪的竞争不再是经济的竞争、军事的竞争,而是文化的竞争。一定的区域经济形成了一定的地域文化,而地域文化又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力。

地域文化视角下的特色小城镇设计研究

地域文化视角下的特色小城镇设计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特色小镇的内涵和构成要素的分析,探讨如何将地域文化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寻找塑造小城镇特色的策略和方法,打破城镇建设过程中“千層一面”的现象。通过对文化特色的深入发掘,通过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促进城市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 关键词特色;小城镇;地域文化 前言 小城镇是接受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乡村发展的纽带,是我国城市化建设重要支点。伴随着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和科学发展的要求,我国的小城镇规划已经进入到摆脱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粗放发展模式,追求文化与经济、生态共同发展的阶段,而文化主导下的城镇空间变化已经成为未来小城镇发展的趋势之一。 2016年7月18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公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将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 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1 特色小城镇 特色小镇是指依赖某一特色产业或特色环境因素(如地域特色、生态特色、文化特色等),建设的具有明确产业定位、鲜明的地域文化、旅游特征和一定社区功能的美丽宜居的小城镇。 特色小镇的发展一方面可以构建地方个性化特征,提高城市辨识度,塑造城市魅力;另一方面,以地域文化特色作为切入点,发展特色产业和旅游业,带动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宜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2 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是指一个特定自然环境的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的当地文化、风俗、信仰、经济、社会制度等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而积淀下来所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 地域文化具有较强的整体性、连续性和独特性。一种地域文化特色的形成,不是一两栋具有地域特征建筑、一两样具有地域特征手工艺就能形成的,它是由连续的、系列的、完整的多样文化种类所构成,是区别于其他地域的特征载体。其独特的人文环境、空间环境布局,使其具有鲜明的辨识度和认同感,同时时间

地域文化论文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地域文化(本) 分校(工作 站) 专业学号 学生姓名 年月 汉中饮食文化探究 摘要:饮食是中国人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它不仅能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而且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人们精神层面的需求,三秦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在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生产方式和文化传统下孕育,具有非常的内涵和外延。本文将介绍陕南饮食文化的中的汉中饮食文化的发展概况,熟悉汉中的饮食文化特色,分析其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汉中饮食文化。 关键字:陕南汉中饮食文化地域特色 前言:汉中地处陕西南部,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早在商朝时期,这里就有了人类生息劳作的身影,在以后的历史中,汉中又一度成为兵家争战之地,如刘邦、诸葛亮等都以汉中作为军事基地。汉中资源丰富,物华天宝,被誉为“西北小江南”和“秦巴聚宝盆”。汉中的饮食文化,传承精辟的亨饪技艺,给中国的饮食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陕南饮食文化概述 1、概述:陕南是中化民族的文化摇篮之一,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民以食为天”,“衣食足而思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陕南饮食文化,也以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载入史册。我国最早的地方志《华阳国志》载:陕南人“尚滋味”、“好辛香”。 2、陕南饮食文化的特点 陕南有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化,和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我国南北方动植资源在此交汇生长。陕南有众多的地方风味小吃和名菜佳肴,既有北方风味,也带南方特点,经数千年民俗风情的演变,而更具陕南地方特色。陕南的饮食饭菜虽未形成独立的体系,但也不乏自己的特色,风味小吃、名肴佳馔琳琅满目。如陕南浆水面,就是楚汉相争时,由汉王刘邦和谋臣萧何共同品尝后命名的;汉水蒸盆子、皮豇皮等,源自汉刘邦时期,可见历史的悠久;汉阴炕炕馍民间传说为牛郎追赶织女所带的干粮,颇具文化韵味。西乡李家村出土的史前陶灶,安康还出土有汉代陶灶。汉代陕南城固人张骞开通了丝绸之路后,饮食文化在东西方之间和各兄弟民族之间,时时不断地交流着,促进了陕南饮食文化的发展。 二、陕南饮食文化的发展 1、先秦时期饮食文化 先秦时期,三秦饮食文化发展到第一个高峰,早在三千多年前,周王朝宫廷中就已经出现“西周八珍”和各种名目繁多的筵席、宴会,如“游猎宴、庆功宴、朝会宴、大射礼宴、乡饮酒宴、宾之初宴等。其用料广泛,选料严格,讲究刀工,注重火候,使用多种调料和烹饪技法。形成了鲜、香、酸、辣、甜等多种单一、复合味型俱全的风味特色。周朝时“凡国野之道,十里有庐,路有饮食;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路室有委;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侯官有积”(《周礼·地官·遗人》)。烹饪机构的严密组织和科学分工、食品营养与卫生、食医同源的药膳食疗、筵席的聚餐格式化、进食礼仪、歌舞伴食、营养饮食的研究与制作等,都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表明中国饮食文化已经形成完整的体系。根据周原遗址考古证明,“三千年前周人食肉多多”。

基于地域文化视角的景宁三月三城市广场景观设计

基于地域文化视角的景宁三月三城市广场景观设计 发表时间:2017-04-11T15:24:25.59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1期作者:沈贇彦 [导读] 摘要:以景宁三月三城市广场景观设计为例,结合项目景观设计特点,从地域文化的表达等方面,提出景观设计思路,构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景宁城市广场。 浙江省建工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14 摘要:以景宁三月三城市广场景观设计为例,结合项目景观设计特点,从地域文化的表达等方面,提出景观设计思路,构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景宁城市广场。 关键词:地域文化;城市广场;景观设计 0引言 广场是现代城市空间环境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城市的“起居室”,是城市空间里最具公共性,最高艺术魅力,也是最能反映现代城市文明和气氛的开放空间,能从各个方面体现一个城市的整体风貌和文化内涵。通过三月三文化广场的景观设计实例,归纳出广场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手法,使景宁城市和畲族文化更加绚丽多彩,使其成为既具有地域文化特色又具有时代精神的景宁城市新形象。 1.项目背景 1.1区域概况 景宁地处浙南山地中部,隶属浙江丽水市,外舍古城地块位于景宁县城北侧,城北外舍新区,鹤溪东岸。外舍古城是景宁县的“新城区”,是未来景宁高端价值区。 1.2周边环境分析 “三月三”文化广场位于外舍古城地块的核心位置,东侧为居住小区,南侧为五星级酒店,西侧为总部基地大楼,北侧为市民行政中心,紧邻行政中心为景宁凤凰古镇。该地块总用地面积约65000㎡。周边建筑风格设计上总体以畲族民居风格为主。 1.3城市文脉分析 畲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有本民族语言,和独特的文字符号。盘瓠传说在畲家世代相承,广为流传。畲族的图腾信仰中依然保有“星宿崇拜”痕迹。多用几何纹饰编织的彩带是畲族传统手工编织品,它具有鲜明的观赏性和民俗性,是畲族流传至今的活化石。 1.4当地习俗 三月三是畲族的传统节日,也称乌饭节和对歌节,这一天,各地畲族都要举办各种庆典,以纪念雷万兴将军。目前,三月三已经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设计愿景与功能定位 2.1设计愿景 千寻景宁一片情,云绕水闲百岁门。 携友荡漾疏影中,绿林幽道亭台逢。 荷香秋荻廊桥影,花径鸟语晓月明。 桥畔顾念雷将军,三月吟春颂盘瓠。 2.2功能定位 特色历史文化展示、大型活动举办地、休闲游览公园、城市防灾等是一个多功能满足外舍古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景观活动空间,一个改善城市环境的都市绿肺,一个体现畲族历史文化特色的休闲游览胜地。 3.地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表达 3.1时代文化、传统文化的良好衔接 文化分区重视特色,风貌整体强调协调,梳理文化资源,挖掘历史脉络。将时代特征(如:以人为本、重视生态、高技术高情感等)、城市文化特征(如:鹤溪八景、风土人情、自然地理、历史传统、价值观念等),加以提炼、创新,有机融入广场中,三月三广场考虑到景宁特有的凤凰传说,并与传统文化结合,提炼创新传达景宁特有的文化内涵。 3.2 动态的文化体验以唤醒民族回忆 广场的设计中充分考虑景宁当地的一些民俗文化活动,例如二月二的火把节,三月三的乌米饭美食节、歌舞会、浪漫对歌,四月的廊桥文化节,八月的鱼灯表演,十一月的体育节等。设计留有足够的空间场地来丰富当地民众的文化生活。 3.3静态的文化展示演绎城市空间 通过样式雷的烫样手法把景宁的八景图以立体的微缩版形式加以展示,同时样式雷的建筑艺术手法得到了传承。 3.4 非物质文化元素的艺术表达 3.4.1抽象简化 运用畲族独特的文字符号、彩带图案化的符号装饰融入景观小品的样式中,或体现到空间的平面构图中,如三月三北广场提取畲族、汉族共同传统纹饰方胜纹为平面元素,寓意畲汉共荣。提取图腾信仰,星宿崇拜,以及畲族民俗等传统语素,融入景墙和浮雕等景观设计。在入口广场采用凤翼和具有畲字造型的门楼。雕塑题材丰富,内容上围绕景宁民俗文化,形式上与广场环境相协调,丰富了广场的文化地域特色,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彰现了人文思想,提高了城市的文化品位。 3.4.2历史文化再现 景宁拥有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其独特的凤凰传说、历史人物、神话故事、古朴的民风无不散发出迷人的魅力。广场中的文化墙、雕塑、景观设施均具有景宁特有的文化表现形式,例如在几个分区中采用一系列的主题故事:“马天仙浮伞仙迹”,“三公主的凤冠”等。衔接西侧的办公区的万兴文化广场区,轴线上依次以活动广场—特色植物组团—雷万兴将军民俗雕塑—浮雕墙—背景林展开布置,是周边人群活动休闲健身的集聚场所。 3.4.3象征隐喻 与东部的居住组团相接的百岁韵律广场,提取景宁鹤溪镇的古老建筑景点——百岁门,配合水韵雕塑,表现历史长河中的景宁畲乡历

家乡地域文化资源调查报告

家乡地域文化资源调查报告 家乡是我们最值得关注的地方,不仅是我们生活的地方,更是我们思念亲人的地标,它的发展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它的繁荣需要我们共同打造,进行家乡文化资源调查旨在为家乡的文化产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一、调查目的家乡是每个人心中最美好的地方。家乡的经济,社会和人文的发展也关系着我们每一个人,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把自己的家乡建设的更加美好,更加繁荣,更加和谐,作为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大学生有必要为家乡的文化产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此我进行了此项调查。二、调查对象及方法1、2、调查对象: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内所有文化资源资料收集方法:走访舒城县文化局,舒城县政府办公室, 实地考察万佛湖旅游景区、汤池温泉景区等,网上收集舒城县内各地区文化资料三、调查内容 1、舒城概况 舒城县隶属于安徽省六安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大别山东麓、巢湖之滨,江淮之间。东邻庐江县,南界桐城市、潜山县,西接岳西县、霍山县,北毗六安市、肥西县,距省会合肥市54 公里。交通便捷,四通八达。全县地理概貌西高东低,人口分布西疏东密,经济状况西困东荣,自然格局呈现为“五山一水二分田,二分道路和庄园”,是一个山、丘、圩兼备,集山区、库区、老区、贫困区为一体的县份。舒城总面积2100 平方公里,人口99.2 万人。这里人文荟萃、渊源流长,拥有2000 多年的建县史。舒城山川秀丽、多景齐观,拥有万佛山、万佛湖、万佛温泉等著名自然风光。舒城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国家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示范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县,被誉为省城合肥的后花园。舒城曾获得过“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县”、“省创建文明县城第一名”、“省‘双拥’模范县”等称号。1998 年9 月,舒城作为内陆县,在全国首次成功承办了亚洲铁人三项赛暨全国铁人三项锦标赛。2、自然资源 水资源——舒城县属长江流域巢湖水系,境内有杭埠河、丰乐河等8 条主要河流、35 条支流小河,正常年份,全县年平均降水总量为26 亿立方米,地表经流量为立方米,大小水库67 座,总容量为8.68 亿立方米,有效拦蓄7.2 亿立方米。其中,龙河口水库库容8.立方米 2 亿立方浇灌舒城、庐江、金安三县区120 万亩良田。 矿产资源——矿藏丰富,已发现的有大理石、萤石矿、铁矿、金矿、石棉矿、矾矿、黄砂、花岗石等。舒城黄砂资源丰富,是舒城著名特产之一,经省三一三地质队勘测,全县黄砂蕴藏量约 14 亿多吨,主要特点是子粒均匀、规格适中、强度高、杂质少,省建筑部门鉴定评价:舒城黄砂是大型、高层建筑以及预制构件不可多得的材料。舒城黄砂远销南京、苏州、上海等地,并注册了“万佛山”品牌,全国黄砂注册商标仅此一家。生物资源——县林地总面积90000 公顷,人均林地0.09 公顷全县森林覆盖率43.8%地处大别山腹地的省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自然保护区 万佛山,境内最高海拨这里木本植物有科300 多种,其中列入国家保护的珍稀树种有香果树、鹅掌楸、银鹊树、宝华玉兰等20 多种,珍稀动物有娃娃鱼、金钱豹、香獐、牙獐等。地质地貌——西南为大别山余脉,山高岭大,林木葱茏,最高点万佛山峰海拔1539 米。山地面积约县52%。中部是丘陵岗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