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基于Erlang分布的环形交叉路口通行能力的研究

基于Erlang分布的环形交叉路口通行能力的研究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第25卷)2009年第12期JournalofYuxiNormalUniversityV01.25No.12Dec.2009?..数学研究...

基于Erlang分布的环形

交叉路口通行能力的研究

杨新平1梁林1张玮2李保荣1

(1.楚雄师范学院数学系。云南楚雄675000;2.玉溪师范学院理学院,云南玉溪653100)

[关键词]车头时距;通行能力;Erlang分布;冲突点;条件分布

[摘要]根据车头时距服从Erlang分布,同时结合环岛的几何设计,应用EVIEWS软件进行计算,推导出了普遍适用的环形交叉路口通行能力的非线性数学模型.

[作者简介]杨新平,硕士,讲师,主要从事统计学方面的研究工作.

[中图分类号]0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506(2009)12—0016—06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13的膨胀,在一个城市重要路段的交汇路1:3处,交通流量越来越大,城市交通阻塞时常发生,这样的交叉路口是城市道路网交通流的瓶颈,它的通行能力代表了该地区的交通运行水平.如果能解决交汇路1:3处的交通拥挤问题,也就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城市的交通堵塞问题.然而这样的交汇路1:3往往又带有一些历史人文景观或者中央公园(比如法国的凯旋门,曼谷的胜利纪念碑),这些景观及周边已有建筑物已经成为道路设计上的制约因素.在道路设计时,一方面要保护这些景观,美化城市,另一方面又要设计新的道路通行模式,解决交通拥挤问题.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就形成一个设计难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英、法等国家于20世纪初首次设计出无信号控制平面环岛,这样的设计,既有效的保护了人文景观,又极大程度地缓解了城市的交通压力,它的优点受到了城市道路设计部门及各个领域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从此,人们就一直探索环形交叉13通行能力的数学模型,它的理论基础分别是:①交织理论模型r卜2]②反映环形车流量与人13通行能力关系的回归模型[3].本文从车头时距服从r阶Erlang分布人手,针对2条环道的环形交叉路13,结合环岛设计半径和道宽的关系,建立了一个环形交叉路口通行能力估计的非线性数学模型.

1环岛内外半径及道路宽度的关系

在修建环岛时,环岛的内半径对行驶在主车道(围绕环岛的车道,汽车在主车道行驶时有优先通过权)的车流会产生较大的影响,特别是汽车转向时,受内径R。影响更大,外半径则主要受当地自然环境的制约,所以在设计环岛时,要根据自然条件和汽车行驶的实际需要进行综合考虑.而选择合适的内半径R。、道宽B。、车道数优及外半径R。,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三者之间的关系为:

杨新平梁林张玮李保荣:基于Erlang分布的环形交叉路口通行能力的研究

R2一mB。+R1(1)其中,R。受标准车pcu(将大汽车、小汽车和其它机动车进行折算后称之为标准车pcu)的大小、汽车转向要求及中心景观大小的制约,有一个最小值;R。受当地地理环境及周边建筑物的制约,有一个最大值,这两个值可经过实际测量得到.B。则主要受到pcu行驶性能的影响,它通常有一个基本宽度3.5m.B。是环岛设计的一个关键指标,它对环岛交通运行能力会产生关键性的影响.环岛设计半径及车流间的关系见图1.

图1环岛设计半径及车流图2车流的冲突点

2基于“间隙一接受"理论的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的估计

“间隙一接受”理论是指当环道的车流(主车道上车流)出现大于临界值t。秒的间隙(用车头时距来描述车辆在环道上的实际特征)时,想进入环道车辆才能进入,否则必须等待,环道内的车辆则可以直接通过环道交叉口内的冲突区而不会延误.设车辆在次车道上行驶速度为u。,在交通管制下,由于入口处限制车速,可视为定值,从而临界值为:

£,一生(2)

V0

设车头时距服从Erlang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为:

盹)一拦督e-art=1,2,…(3)其中:t为车头时距(s),,,为分布的阶数.r=l的分布为负指数分布,此时车流为完全自由流,不受到任何约束;当r—o。时,分布变为定长分布,产生比较均匀的车头时距.但实际情况是在一天的各个时段,会出现不同的车流状况.因此,参数,一的不同取值就反映了车流畅行或车流拥挤的各种情况.△具有明确的实际意义,表示车流率(pcu/s).Erlang分布的分布函数为:F(£)一P(^≥f)一∑竿孚e咄,期望为÷,方差为

i=0‘:^方.r可用实际车流的拥挤程度的观测值来估计.由样本计算可得:r=等,A一妻.

现以中国境内的环岛为例作出如下假设,这些假设与我国实际交通情况是完全符合的:

(1)环岛半径R-为20~501TI;(2)车辆进入交叉口时,要让环道上车辆优先通行,只有进环车辆与环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道上车辆会发生穿插冲突;(3)次车道上严禁超车,车辆行驶过程中渠化程度较两;(4)交通量较大时,车

辆会在次车道上出现排队等候现象,也会出现队列车辆进入交叉口现象;(5)环道上严禁超车,大交通量出现概率较高,车头时距适合用Erlang分布来描绘.

在交通高度渠化的情况下,当次车道出现排队时,次车道最大能容纳挖辆车排队,t,为排队驶出次车道车辆车头时距的最大值.在我国,环岛内的行车道通常设计为两条,进入环岛的车道也是两条,右转车辆只与环道外侧车流穿插一次就可进入环道,只有一个冲突点C,左转车辆需与两条环道车流穿插才能进入内侧环道,因此有两个冲突点A及点B(见图2).

设C~,为单位时间内(1s)右转车道进入环道的车辆数,CN:为单位时间内左转车道进入环道的车辆数,交叉口进入环道总的车辆数为:CN=cN,+CN:.

2.1首先求解CN.

设h。,表示环岛外侧车道的车头时距,当t,<h。。<t,+kt,时允许次车道上一辆车进入外侧车道,当

t,+(志一1)‘,<h。。<t。+kt,时,允许次车道上第k辆排队车辆进入外侧车道.从而

P。一P(^。,≥£。+(是一1)f,)一P(^。,≥以+K£,)一莹{堕旦』上孚F逖exp[!A(£,+(是一1)t/)]一区掣exp[一m,+kt,)])(4)

g秒内外侧环道的时距总数为g争,出现£,+(忌~1)t/<h。r<£,+肠,的时距总数为g争Pt,出现^。。≥£,+咒f,的时距总数是g告P(^。。≥f,-+-nt/),所以允许右转车道进入环形交叉口的并穿过c点的车辆数为:

Nf一墓坛争P。+ng争P(^似:≥£。+九£,)一蓦n--l坛争P。+咒g争萎旦垒掣exp[一A(z。+行t,)]l=0’’女=0。’I=0‘;

=鲁∑÷∑[m,+kt,)]‘expE-№。+let,)](5)f=0。!女=0

CN,’一一Nc表示次车道饱和流量时的外侧环道的理论通行能力.

CN。’一争∑÷∑卧(£。+kt,)]iexp[-一A(£,+kt,)].为了方便计算,令,2一。。,从而

l=O’!女=0

cN。一!骢cⅣl’一手蚤÷荟[A∽+kt/)]iexp[一A∽+觑,)](6)由于F芋要赫一∑k=Oexp[--a(t,+乜,)z],对z先求i阶导数,两边再乘(--1)i,同时令z—l,得戮mc抽,)]极p[--a(t,+kty)]----(--1)i[芒端璐(7)

(7)式代入(6)式,得到流率为土时的外侧车道最大通行能力:

rCN。一手霎半[者粉拦,㈣、

2.2其次求解CN^

当t。<h。,<t。+t,时,左转的一辆车能进入环道外侧车道,同时只有当内侧车头时距h。>h。,时,该车辆才能进入内侧车道.要计算CN:,必须先计算出下述条件概率:

7只

杨新平梁林张玮李保荣:基于Erlang分布的环形交叉路口通行能力的研究

P(z。<^。r<z,+t,l^。>矗。。)一!』兰£二三j生j}i:生j;弓i三掣(9)

要想计算这个概率,必须先求出条件h。>h。。下,h。,的条件概率密度函数,(zh。>h。,).由于左转车进入环形交叉口时,需要经过两个冲突点A、B才能进入交叉E1.A、B两个冲突点对应的环道流率完全不同.设^。服从志阶的流率为管的ErIang分布,概率密度函数为:厂(z)一豁口~.^。,服从r阶的流率为土r的Erlang分布,概率密度函数为:g(z)一豁e~,^。和矗。,独立,由混合型双参数加法定

理可知:在条件h“>h。,下,h。,的条件分布是参数为(j+r,A+“)的Erlang混合.

化№>k)-霎P,虻等警簪芝eXp[-(A叫z](z>0)(10)其中:歹=1,2,…,(忌一1),P,=

匕1壶_壶l!

蚤b-Irr’1]|熹川而U

由上述分析知道,只要能穿插通过外侧环道的车辆就可以穿插到内侧环道上,使用上述条件概率密度

函数(10)式,用同样的方法可以计算出左转车辆的通行能力:

c旷喜蓦带P,警c墨晕鬻铀粥Ⅲ,

将(8)式、(11)式代人C~=CN,一CN,,得到两环道环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折算成每小时的通行能力)的计算公式:

c㈢6叫争著c毒杀筠坞+善霎端P,警c毒晕踹隅,其中

3实证及结论£,一一Bm(12)口0

现根据我国《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提供的环岛设计的几何数据‘43(见表1),同时使用eviews软件通过计算,到尺。和B。及环道宽度B的回归方程,计算结果见表1表2.由表2计算结果得:

Rl一139.0437—6.693989B(13)

由R2—0.9036,F一46.91489,夕一0.001013可知模型统计检验显著,能真实反映总体的特征.表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的几何设计数据

由表3计算结果得: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R1=135.6967—20.08197B。其中R2=0.903689,F一46.91489,户=0.001013,R,与B及B。具有较强的线性关系.

表2R。和环道宽度B的回归方程

(14)

(14)式代人(13)式得:135.6967—6.693989mB。+mB。一R:,经过计算有:

B。一笔裟…,

表3R。和每车道的宽度B,的回归方程

从CN的计算公式发现,环型交叉口通行能力是道宽的函数,对于两条环道的环型交叉路口,由(15)式得B。一肇彳}篙≠筹,道宽是环岛外半径的函数,综上所述,可以推导出环形交叉路口通行能力估计的非线性数学模型(16).

cN=3

6叫争喜c誊粉璐+r圣+i--I蚤卜1牟等P,警c芒舞锅,㈨其札。=导簇.

20(16)

杨新平梁林张玮李保荣:基于Erlang分布的环形交叉路口通行能力的研究

4结语

(1)本模型是在假定车头时距服从Erlang分布的情况下推导出来的,推导过程假设条件较少,各种假设与我国实际交通情况相符,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从而有广泛的通用性.

(2)该模型将环岛的几何设计与概率分布模型较好地结合在了一起.在实践中,Erlang分布的阶数r、k,参数A、卢根据当地交通情况通过抽样确定.同时通过抽样也可以得到排队驶出次车道车辆的车头时距的最大值t,的估计值,使用模型(16)就可计算出给定设计半径下环岛的实际通行能力的估计值,从而能较为准确的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E1]徐良杰,王炜.信号交叉口左转非机动车影响分析[J].中国公路学报,2006,19(1):89~92.

[2]陶经辉,李旭宏,毛海军.无信号交叉I:I通行能力[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3,3(4):100—103.

[3]张健,马骏,刘茉.基于数理统计方法的城市道路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2(6).

[4]王扬振.道路平面交叉口中环形交叉口设计[J].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2006,4(2).

[5]易丹辉.数据分析与Eviews应用[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10.

TheStudyoftheTrafficCapacityoftheCircular

IntersectionsBaseclonErlangDistribution

YANGXinpin91LIANGLinlZHANGWei2LIBaoron91

(1.MathDepartment,ChuxiongTeachersCollege,Chuxiong,Yunnan675000;

2.SchoolofScience,YuxiNormalUniversity,Yuxi,Yunnan653100)

KeyWords:Time—intervalheadway;trafficcapacity;Erlangdistribution;conflictpoint;conditionaldistributionAbstract:Anon--linearmathematicalmodelofthetrafficcapacityofcircularintersectionsisset

withEVIEWssoft

up

warebycombiningthegeometricdesignoftheroundaboutwiththefactthattheheadwayobeysErlangdistribution.

收稿日期:2009年7月6日

基于Erlang分布的环形交叉路口通行能力的研究

作者:杨新平, 梁林, 张玮, 李保荣, YANG Xinping, LIANG Lin, ZHANG Wei, LI

Baorong

作者单位:杨新平,梁林,李保荣,YANG Xinping,LIANG Lin,LI Baorong(楚雄师范学院数学系,云南楚雄,675000), 张玮,ZHANG Wei(玉溪师范学院理学院,云南玉溪,653100)

刊名: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YUXI NORMAL UNIVERSITY

年,卷(期):2009,25(12)

被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5条)

1.徐良杰.王炜信号交叉口左转非机动车影响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公路学报 2006(1)

2.陶经辉.李旭宏.毛海军无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期刊论文]-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03(4)

3.张健.马骏.刘茉基于数理统计方法的城市道路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研究[期刊论文]-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6)

4.王扬振道路平面交叉口中环形交叉口设计[期刊论文]-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 2006(2)

5.易丹辉数据分析与Eviews应用 2002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黄荣.郭敏.陈绍宽.梁肖.HUANG Rong.GUO Min.CHEN Shao-kuan.LIANG Xiao拥堵状态下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方法-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8,8(3)

车头时距分布是研究交通流特性的重要方法.本文基于北京市若干交叉口的实测样本数据,研究分析了拥堵状态下信号交叉口的排队车辆越过停车线的车头时距分布及其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在第6个车辆之后达到饱和车头时距.在此基础上,针对中心城区拥堵区域次干道以上等级的信号交叉口,提出拥堵状态下的通行能力模型.进一步地,利用实测数据作了案例计算与对比分析,直行与左转车道通行能力的平均误差率分别为2.27%与4.28%,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此外,该结果优于其它计算方法所得结果,表明在拥堵状态下,该方法的适用性更高.

2.学位论文李晶寒冷地区二级路双车道通行能力研究2001

该文在对国内外有关公路通行能力研究的文献分析基础上,论述了寒冷地区双车道二级路交通流运行的特殊性.通过对寒冷地区二级路大范围的交通调查,建立了交通资料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对寒冷地区双车道二级路的交通特性、车辆折算系数、通行能力进行了研究.首先,利用实测数据,系统地分析了寒冷地区二级路的交通组成、自由流速度、实际运行状态下的速度、车头时距等分布特性.其次,就寒冷地区二级路的混合交通情况下,不同车型之间的相互干扰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宏观和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寒冷地区二级路的车辆折算系数.再次,用回归分析的方法,确定了路面宽度、路肩宽度、路侧横向干扰等因素对自由流速度影响的关系模型.通过对实测数据的标准化,定量分析了路面宽度、路肩宽度、路侧横向干扰对通行能力的影响.并用实测数据,对交通流三参数的实用理论模型,即线性模型、Underwood模型、梅模型、单阶段模型进行了标定,确定了速度与密度的关系模型.从而确定了理想条件下的通行能力和交通流参数值.最后,通过对传统的车头间蹑的理论分析,针对具体的交通条件,建立了不同车型组合时的车头时距模型,并用实测数据进行了标定.得到了不同车型组合时的最小安全车头时距.从而得到了不通过车辆折算的单向通行能力模型.应用上述结论对辽宁地区具体的交通组成

,确定了混合交通二级路单向通行能力.

3.期刊论文李文权.王炜.袁琦.丁峰.LI Wenquan.WANG Wei.YUAN Qi.DING Feng主路车流车头时距服从M3分布下支路混合车流的通行能力-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9(4)

以可接受间隙理论为基础,利用概率论的方法,对以大车和小车两种代表车型组成的混合车流进行分析;建立了无信号交叉口混合车流的通行能力模型;发展了无信号交叉口单一车流理想条件的通行能力理论.

4.学位论文李丽兰无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研究2001

该文首先在对国内外有关无信号交叉口和交通流模拟研究文献的分析基础上,通过交通调查与对实测数据的统计处理,系统分析了城市道路无信号交叉口的交通组成、速度分布、车头时距分布等交通特性,建立主路优先交叉口交通仿真模型,并开发了城市道路无信号交叉口交通流模拟系统.其次,运用计算公式及实测数据检验交通模拟系统的有效性.最后,利用计算机模拟软件研究城市道路主路优先交叉口通行能力:分析了影响次要道路通行能力的因素;提出了提高通行能力的措施;提出对无信号交叉口设置信号灯的依据条件.

5.期刊论文刘江.吕津燕.荣建.任福田.LIU Jiang.LV Jin-yan.RONG Jian.REN Fu-tian车头时距分布模型及其在山区双车道公路的应用-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04,2(4)

车头时距是交通流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交通流的重要特性之一.国内外对车头时距的分布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观测,并在概率统计的基础上建立了车头时距的分布模型.本文对各种车头时距分布模型在交通流理论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讨论了各种模型的适用范围.然后,对山区双车道公路实测的车头时距数据进行了拟合,得出了在小交通流量(小于500 veh/h)时车头时距符合移位负指数分布;阻车时产生的交通流量(大于600veh/h)时车头时距符合对数正态分布,该结果能为进一步研究山区双车道公路通行能力奠定基础.

6.期刊论文陈洪仁.杨龙海.李丽兰.CHEN Hong-ren.YANG Long-hai.LI Li-lan基于速度和车头时距的车辆换算系数计算方法研究-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2001,34(2)

车辆换算系数是通行能力研究中的重要参数,本文在介绍国内外车辆换算系数的基础上,采用微观分析方法,对辽宁、黑龙江等北方寒冷地区的不同车型组合条件下的车头时距进行分析,根据对车队连续跟随行驶条件下车头时距与速度的关系,建立最小安全车头时距模型,并利用实测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标定,以实测数据计算安全车头时距,最后利用Huber公式得到车辆换算系数值以及不同车型组合及混入率条件下的车辆换算系数。

7.学位论文林明涛基于不同流向的交叉口间路段通行能力研究2009

本文研究了基于不同流向的交叉口间路段通行能力。

交叉口间路段是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交叉口间路段内的车流由于在下一个交叉口所选取的方向不同,在路段内交织运行,至使路段内的车流运行具有紊动性,使之成为影响城市道路系统通行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但由于交叉口间路段内的车流运行的复杂性,使分析交叉口间路段通行能力的问题难度很大,很多问题缺乏深入的研究。

论文首先在总结道路通行能力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现有交叉口间路段通行能力研究的不足之处。其次,制定了相应的调查方案,并在借鉴他人调查分析成果的基础上,进行补充调查,总结了影响交叉口间路段内车流运行的重要因素,分析各因素对交通运行及其对通行能力的影响,归纳了交叉口间路段内的交通流运行特性、变换车道特性。接着,研究分析了与交叉口间路段内车流运行相关的交通流理论模型。在以上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运用间隙可接收理论、概率论等方法理论计算了路段交通的极限流率,并对交叉口间路段长度折减系数进行了确定,从而建立了交叉口问路段通行能力模型。最后应用交通仿真软件对交叉口间路段进行了微观仿真研究,并将仿真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交叉口间路段通行能力模型的合理性。

8.期刊论文慈玉生.吴丽娜.裴玉龙.凌贤长.CI Yu-sheng.WU Li-na.PEI Yu-long.LING Xian-zhang快速路入口匝

道连接段通行能力间隙接受模型-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9,9(4)

针对目前国内外匝道连接段通行能力计算以美国HCM为主的现状和不足,研究发现城市快速路入口匝道连接段车头时距服从Weibull分布规律,利用改进的Drew方法及实际现场调查交通流数据确定了临界车头时距和随车时距,建立了城市快速路入口匝道连接段通行能力的间隙接受计算模型,并利用数值积分法进行计算和求解,从而得到了主线不同设计速度及不同加速车道长度条件下的城市快速路入口匝道连接段可能通行能力值.研究结果表明,快速路匝道连接段通行能力随加速车道长度和主线设计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变速车道长度大于400 m时通行能力值趋近于基本路段通行能力.

9.学位论文诸葛敬敏城市快速道路交通流特性研究2000

该文研究了城市快速道路的交通流特性.首先通过对快速路地点车速的分析,发现当交通流处于自由流状态时,速度分布接近于对数正态分布;随着流量的增大,地点车速的分布接近于正态分布.从速度差对车辆车头时距造成的影响入手,将交通流中车辆的速度均方差与平均速度相关联,从而证实了速度离散对交通流通行能力所造成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并根据实测数据给出了折减系数来表征速度离散对通行能力的降低程序.然后,讨论了快速路基本路段的统计模型.在总结以往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针对快速路的数据特点给出了相应的研究及数据处理方法.利用三次多项式建立了交通流的统计模型.接下来,根据实测数据确定了车辆自由行驶的最小车头时距为6秒,从而使车辆跟驰行驶状态与车辆自由行驶状态区分开来.最后,综合统计模型及车头时距模型计算的快速路基本路段的通行能力,建议:快速路畅行车速,车道1为170km/h,车道2为55km/h;其实测通行能力及临界速度分别为:车道1为1950辆/h及45km/h.

10.会议论文刘江车头时距分布模型在交通流理论中的应用2004

车头时距是交通流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交通流的重要特性之一。国内外对车头时距的分布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观测,并在概率统计的基础上建立了车头时距的分布模型。这类模型可以分为两种:

一是以自由交通流为假设,另一种是以强制交通流为假设。另外还有以驾驶员反应时间、驾驶员加速度和机动车速度为基础的车头时距分布模型。本文对各种车头时距分布模型在交通流理论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讨论了各种模型的适用范围。最后,对山区双车道公路实测的车头时距数据进行了拟合,为进一步研究山区双车道公路通行能力奠定基础。

本文链接:https://www.wendangku.net/doc/5016426482.html,/Periodical_yxsfxyxb200912004.aspx

授权使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hzdzkj),授权号:e3a2a044-b4ca-42df-8128-9dd70142aef2

下载时间:2010年8月19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