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张元素脏腑病机特点研究

张元素脏腑病机特点研究

张元素脏腑病机特点研究

卢 红 蓉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 100700)

摘要:张元素为易水学派的创始人,精研《黄帝内经》理论,旁参《中藏经》、《千金要方》等著作,并结合自己数十年临证经验,自成一家,在分析脏腑病机、脏腑辨证、脏腑病变用药上颇有特色,独树一帜。张氏论脏腑病机以寒热虚实为纲,分标病本病论述脏腑病机,是在前人以寒热虚实论述脏腑病机基础之上的集成创新,形成了标本寒热虚实条理清晰的脏腑病机系统。

关键词:张元素;脏腑病机;理论研究

Study on pathogenesis characteristics of zang-fu viscera in ZHANG Yuan-su’s books

LU Hong-rong

(Institute of Basic Theory of TCM of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700, China )

Abstract: ZHANG Yuan-su created the yishui school,based on his experience and the theory of Inner Canon of

Huangdi,Zhong Zang Jing, Qianjin Yaofang and other books.ZHANG Yuan-su developed the distinctive pathogenesis theory of zang-fu visceral disease.He discussed pathogenesis theory of zang-fu visceral disease based on the key link of de ? ciency and abundance,cold and heat.He thought that the viscera-related disease had two kinds:the visceral disease and meridian disease.Based on the pathogenesis theory of zang-fu visceral disease from predecessor,he developed a unique zang-fu pathogenesis system.

Key words: ZHANG Yuan-su; Pathogenesis of zang-fu visceral disease; Theoretical research

通讯作者:卢红蓉,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邮编:100700

电话:010-********转2516,E -mail:luhr2000@https://www.wendangku.net/doc/5c16620310.html,

张元素,字洁古,金之易州(今河北易水县)人,生卒年不详,其所处年代略晚于同时期医家刘完素。著有《医学启源》、《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洁古家珍》以及《珍珠囊》等。张元素作为易水学派的创始人,在脏腑病机理论、药物学等方面都有深入研究,为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学术思想渊源

张元素的学术思想首先源于《黄帝内经》,据《金史》记载:张元素对医学书籍博闻强记20余年,但在施治实践中却与人不分高下,为此经常焦虑。有天夜梦有人用大斧长凿,凿心开窍,纳书数卷于其 中[1],

见其题为《内经主治备要》。张元素所说的《内经主治备要》,是在吸收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中五运主病病证和六气主病病证内容的基础上撰写而成,而此部分内容正是刘河间集成和发展《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而写成的,由此可见《黄帝内经》对其影响之深。其次,《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关于杂病辨证思想,《中藏经》、《千金要方》、《小儿药证直决》关于脏腑寒热虚实的学术思想均是张元素脏腑病机的理论来源。脏腑病机特点

张元素对脏腑病机的发展作了很大贡献。他把

《中藏经》中分辨脏腑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法诸篇,全部录用到自己的著作中,并结合自己数十年的临床经验,对脏腑进行了较系统的总结与论述。除心包络外,张元素把每一脏腑,均从生理、病变、发展、预后以及治疗方药等方面进行一一阐述,组成了五脏六腑十一经辨证系统。其脏腑病机有以下特点。

1. 分寒热虚实为纲,标病本病分明 “夫人有五脏六腑,虚实寒热,生死逆顺,皆见形证脉气,若非诊切,无由识也。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则温之,热则凉之,不虚不实,以经调之,此乃良医之大法

也”

[2]

。此段话是《中藏经》的原文,张元素原文引用借以阐发自己的观点。《医学启源》和《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两部著作集中体现了张元素以寒热虚实为纲论述脏腑病机的学术思想。以肝为例:肝病分为肝虚、肝实两类,如“肝实则两胁下引痛,喜怒”;“肝虚则如人将捕之”。对肝病之寒热,首先分为寒热两大类,如“肝中热”为热证;“肝虚冷”、“肝中寒”则均为肝之寒证。然后肝寒病又分为实寒和虚寒两小类型,如“肝虚冷……其脉左关上沉而弱者是也”,为肝虚寒之证;肝中寒则为实寒,如“肝中寒……其脉左关上迟而涩者是也”。此为张氏对肝之寒热虚实论述的模式,分肝之实,肝之虚,

·论著·

肝之寒,肝之热逐一展开论述。张氏对其他脏腑的病机也以寒热虚实为纲领一一阐述。总结而言,张氏论述五脏六腑病机均以寒热虚实为纲,分别论述脏腑之实、脏腑之虚、脏腑之寒、脏腑之热。其中脏腑的虚实主要指脏腑之气的虚实。对于脏腑的寒热,张氏根据脏腑自身不同的生理特性,又与脏腑虚实结合起来,分为脏腑实寒、虚寒、实热、虚热等不同的脏腑病机亚型。如何区别脏腑之虚实,张氏论述中指出可结合脉象来加以区分。仍以肝寒之证为例,肝中寒为实寒之证,脉象则为“脉实而眩,此为太过,病在外”;肝虚冷则为虚寒之证,脉象为“虚而微,则为不及,病在内”,肝病的临床结合肝脉便可判断肝寒之虚实。

《医学启源》:“大凡治病者,必先明其标本。标者末,本者根源也”[3]。张氏以脏腑的生理特点为基础,根据脏腑本气和经络循行部位,结合虚实寒热进行辨证。他把脏腑病分为本病、标病,本病标病又有寒热虚实之分,并有是动、所生病的区别。

从脏腑寒热虚实阐发脏腑病机,不是张元素的创举,在《黄帝内经》中已有“肝气虚则恐,实则怒”;“肝虚”等论述,张元素的特别之处是他将脏腑按照寒、热、虚、实、本病、标病、是动、所生病等分类并加以发挥,形成以寒热虚实为纲领的脏腑病机系统,较前人论述的脏腑病机系统精细。论肝脏病机,包括肝实、肝虚、本热、标热;心脏病机包括火实、神虚、本热、标热;脾脏病机包括土实、土虚、本湿、标湿;肺脏病机包括气实、气虚、本热、本寒、标寒;肾脏病机包括水强、水弱、本热、本寒、标寒、标热;胆的病机有实火、虚火、本热、标热;胃的病机包括胃实、胃虚、本热、标热;大肠病机有肠实、肠虚、本热、本寒、标热;小肠病机有实热、虚寒、本热、标热;膀胱病机包括实热、下虚、本热、标寒;三焦病机有实火、虚火、本热、标热;命门病机有火强、火弱、精脱的不同[2]。张氏针对每个脏腑不同的功能特性,对每个脏腑的病变类型作了详细论述。

2. 因机立法,治有标的 张氏以寒热虚实为纲论述脏腑的生理、病理特点,在其《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中,以“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寒者温之,热者寒之”为总法则,结合不同的脏腑功能特性分别采用了不同的治疗法则和药物,而针对每一个脏腑,其具体治疗法则根据脏腑的不同特性而灵活多变。以肝为例,肝病有寒热虚实的不同,肝有余,则泻之,其泻法又有:泻子,根据五行相生规律,心为肝之子,泻心火以泻肝;行气,肝主血,气为血帅,气滞则血凝,气行则血行;行血,血凝滞不行则为实,破血以行血;镇惊,肝主魂,邪入肝经则魂不安而善惊,逐风热,坠痰涎,皆所以镇之也;搜风,肝主风木,故诸风属肝,搜风祛邪。以上均为张氏针对肝有余所采用的泻法。而肝不足,张氏所用的补法亦根据肝的生理特性而有不同创见,如肝虚不足,补法有补母、补气、补血3种。肾为肝之母,补肾即所以补肝;血贵流通,补血活血即为补;木喜条达,用辛药补之以疏散其气。用辛药疏散肝气正是《黄帝内经》药性理论的体现,如《素问?脏气法时论》:“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

3. 重视脾胃,开创易水学派 在张氏的脏腑病机系统中,对每一个脏腑的寒热虚实病机均有详细的阐述,同时,张氏秉承了《黄帝内经》脾胃为后天之本的观点,强调脾胃在五脏六腑中的重要作用,张氏指出:“胃者,脾之腑也,又名水谷之海,与脾为表里,胃者人之根本,胃气壮,则五脏六腑皆壮”(《医学启源?五脏六腑》)[2]。李东垣在继承张氏之说的基础上,独重脾胃,开创脾胃内伤之说。其后的王好古、罗天益及其子张璧均师承其学,并各有创见,形成独具一格的易水学派。

综上所述,张元素深研《黄帝内经》,并在学习诸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数十年临证经验,自成一家,较宋以前诸家有很大发展,在分析脏腑病机、脏腑辨证、脏腑病变用药上颇有特色,独树一帜。张氏论脏腑病机以寒热虚实为纲,分标病本病论述脏腑病机,是在前人以寒热虚实论述脏腑病机基础之上的集成创新,形成了标本寒热虚实条理清晰的脏腑病机系统。张氏在《黄帝内经》“正气夺则虚,邪气盛则实”的理论指导下,结合脏腑虚、实、寒、热病变的不同特点,对每个脏腑病变的虚、实、寒、热、标病、本病表现一一进行阐述,并结合药物的性味归经,给每一脏腑病变配以性味归经明确的药物,一病一药,专病专药,治有标的。

参 考 文 献

[1] 杨士孝.二十六史医家传记新注.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6:225

YANG Shi-xiao.A New Note of Doctor

,

s Biography in 26 History.

Shenyang:Liaoning University Press,1986:225

[2] 张元素.张元素医学全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14,18,36

ZHAGN Yuan-su.ZHAGN Yuan-su

,

s Complete Medical Book.

Beijing:China Press of TCM,2006:14,18,36

[3] 匡调元.中医病理学史.上海:上海科普出版社,1994:47

KUANG Tiao-yuan.Pathologic History of TCM.Shanghai:Shanghai Popular Science Press,1994:47

(收稿日期:2010年2月18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