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学中年级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中年级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中年级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中年级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中年级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成果公报

课题批准号:XJK06AJJ011

课题类别: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6年自筹经费课题

学科分类:基础教育

课题主持人:王兆辉

主要研究人员:王兆辉龙玉昌吴喜花侯利华刘芳杨平珍田棕梅廖敬红龙江艳杨俊霞吴爱莲吴爱平

刘晓慧张艳滕锐包琼杨新凤张子莲

郭清爱龙江梅杨水凤麻志敏周萍满凤霞

裴庆康杨平珍

湘西自治州教育局

二OO九年十月

一、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

1、指导思想

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当今的社会已成为信息化、科技化的时代,新的历史时期需要新的知识能力型人才。而要让学生成长为知识丰富、能力杰出的人才,阅读是首要的渠道。作为基础教育,我们应着重培养爱读书、会读书的一代新人。

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新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学生的成长不仅来源于课堂,更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课外,课外阅读是学生成长的一种最好源泉。《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中年级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高年级的课外阅读总量则“不少于100万字”,明确地界定课外阅读的定量指标。这一数据为我们的课题指明了方向。

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对学生进行语文拓展阅读教学,不仅能拓宽学生知识面,更能陶冶情操,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形成学生的自学成才能力。孔子曾说过:“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培养儿童时期的阅读经历和习惯,在人的一生中有非常深远的意义,儿童在这样的时期接触最具智慧和价值的经典,会在儿童幼小的心灵中产生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作用,可以培养儿童仁义敦厚和高尚的人格,会开启点燃儿童未来创新思维的火花,从而奠定一生高远的智慧和优秀的人格基础,为儿童的终生发展奠基。

我们力求通过本次实践研究树立广大师生及家长的课外阅读意识;创设校园,家庭良好的文化氛围;培养学生正确课外兴趣,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广大知识面;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实施新课程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2、理论基础

1、叶圣陶先生在《略谈学习国文》中写道:“现在有许多学生,除了教本以外,不再接触什么书,这是不对的。为了养成阅读的习惯,非多读不可。”

2、爱因斯坦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鲁迅在《读书杂谈》中写道:“‘职业的读书’,由于‘勉勉强强’而‘很痛苦’,但是‘嗜好的读书’,则‘在每一页里,都有着深厚的趣味’”。

3、阅读学认为:阅读教学的直接目标是培养阅读能力,间接目标是发展思维能力,潜在目标是陶冶思想情操。

4、《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中年级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高年级的课外阅读总量则“不少于100万字”,明确地界定课外阅读的定量指标。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1、研究内容

(1)、拓展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2)、拓展阅读评价体系研究;

(3)、构建学校、家庭、社会阅读网络的方法研究;

2、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前后测调查学生的课外阅读的量,内容,方法。

行动研究法:主要从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创造学生阅读的优良条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等方面着手。

个案研究法:记录学生的阅读发展成长。

三、课题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主要结论

1、教师深入学习了新课程标准。

为了更好地进行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研究,我校立足实际,从教师的思想根源入手,让教师们进行了不同形式的业务理论学习,旨在全面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促其树立科学发展的、能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立足学生终身发展的大语文观。

2、进行了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改革,共同探索出了拓展阅读的教学策略。

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主要内容是教学中的问题,主要阵地是课堂教学,主要目的是为了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的素养,形成学生的能力。我们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无数次的研讨,开展了各种不同类型的研讨课。如《夸夸自己的家乡》《登上启鹅岛》《新型玻璃》等。通过学习研讨,更新了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探索出了有效的拓展阅读教学策略。

3、充分利用了本地人文资源,丰富了拓展阅读内容。

一个民族的文化,一般都凝聚着这个民族的艺术精华,体现了这个民族的意志、情趣和追求。凤凰古城的人文、风情无疑是一个庞大的、有特色的阅读素材库。上期,我们在《夸夸我们的家乡》教学活动中设计了《魅力湘西专题网站》,让学生通过网站,进行图文并茂的网络阅读,从而了解家乡,了解湘西,了解凤凰。这样一来,既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还增强了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4、开展了社会实践,搭建了课内外阅读桥梁。

新的课程理念强调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本期我们开展了“走出小课本,拥抱大课堂”的语文社会实践活动。我校四年级223班全体师生来到了阿拉医院与该院的全体员工进行了别开生面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活动,学生们认识了一些医疗器材和设施,了解了日常生活疾病的引起及预防知识,还提高了学生们的表达与交际能力。这次活动,县电视台都进行过了详细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

5、改善了语文教学评价机制,落实了拓展阅读教学。

自开展语文拓展阅读教学以来,我校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肯定学生阅读激情,对语文教学评价机制进行了适度的调整:语文学科考试的综合得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评,即基础知识检测、经典背诵、阅读检测、习作大练笔。而经典背诵这一环就

充分体现了课外阅读的“量”,阅读检测则体现了课外阅读的“质”。

2007年11月26日至12月16日,我校开展“好书伴我成长”读书活动。

1-2年级:以读注音儿歌、注音童话和卡通等图文并茂的书籍为主,让学生能读故事并能复述故事。3-4年级:重点向学生推荐和提供的是节奏感强,富有变化和趣味,而较低年级又有一定的深度的儿童文学作品,如:优美的儿童诗、童话等。5=6年级:侧重科幻作品、名著少儿读本、儿童小说等,增加符合这一时期儿童口味的现代、当代经典文学作品。

活动开展以来,各班采取“我与书的故事”“新书介绍”“情景剧表演”“谁是故事大王”等儿童喜闻乐见乐见的形式开展读书活动。在这次读书活动中,共评选出“故事大王”62名,“小小表演家”10名,“小作家之星”30名。在我们的校园网站上可以查到此次活动的照片、方案、评比结果等。

2008年4月,课题组还针对拓展阅读家庭氛围不足的问题,开展了亲子阅读活动。如四年级221班开展了“爱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进子阅读活动:课前一个月,教师布置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爱的教育》这本书,做好阅读成果展示准备,然后发邀请函请家长和孩子一起上课,通过亲子阅读卡、亲子朗诵、小品等,让学生、家长、老师进行了一次心灵的交流与沟通,促进了家庭阅读氛围的形成,学生不仅增长了知识,情感也得到了升华。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主要成果

(一)完善了语文教育教学评价机制,给师生创设了宽松科学的阅读空间。

箭道坪小学学生人均每周课外阅读量统计表

项目年级四年级

(2006届)

五年级

(2005届)

六年级

(2004届)

前测1200字840字960字

后测7500字8600字11000字

对每年级五个班随机抽样30人,对一周的课外阅读量进行前后测,通过统计发现课题研究前后,学生课外阅读量提高明显,特别是六年级,经过三年后变化明显。四年级因学业负担较五六年级,前测中课外阅读量相对较高。

(二)更新了教师的课堂教育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

经过不断的学习研究与课堂实践,教师的课堂教育教学观念得到了更新,不再是“以本为本”的教材唯一论,把教给学生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的大语文观。

观念上的更新引领着方式上的改变。教师们把教给学生方法,培养学生能力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那么,方式方法上的改变是首当其冲的。

教师们经过多次的研究探讨,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作为开启课外阅读大门的第一把金钥匙,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立足于实际的激趣教学策略。

1、“吊”、“问”、“激”、“挖”四字激趣教学策略

①吊

何为“吊”?吊即悬念激趣法。就像生动有趣的电视连续剧一样,为了勾起观众的好奇心,引发观众的无尽遐想,每到故事情节的关键环节就戞然而止,让人浮想联翩,更是念念不忘。教师在教学当中,根据教材资源的各自特点,巧妙地利用“吊”这一激趣法,能很好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发学生自主阅读,挖掘学生阅读潜能,从而,在

不经意间就已经让学生走进了阅读天地中。这种方法,会让学生阅读趣味横生。

②问

“问”还不容易?不就是问问题吗?如果你这样理解,就未免太肤浅了点儿。问,确实是问问题。但这里的问问题,不是老师的提问,而是学生的发现问题并大胆提出问题,从而主动探究问题。这一方法看似简单,其实学问大着呢。教师依据课文的不同体裁,不同形式,让学生主动发问。如“看到这个标题,你想到了什么?”“看到这个标题,你有什么问题吗?”“学了这篇课文,你联想到了什么?”等方式方法引发学生自主提问。在这种宽松、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学生自然愿意发问。孩子天生就有强烈的好奇心,问题是自己提出的,百分之九十九的愿意自己去解答,从中收获成功的喜悦。在这种前提下的探究阅读,就是自主自愿且很快乐的啦。既能体验成功的滋味,又能享受快乐的幸福,老师和同学们又何乐而不为呢?但在这里,教师就要适当地处理好课时与课堂教学目标的关系了。巧妙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③激

“激”指激励、激发、激将。激励,就是对学生进行奖励激趣,通过不同方式的奖励,让学生体味到阅读的无限乐趣,从而更加热爱阅读;激发,就是激发学生广开思路,广泛阅读,可以通过“谈天说地五分钟”“天南海北我能侃”等方式方法,让学生知道阅读的自主自由性,这样一来,也会热爱阅读,自愿加入到阅读的队伍中来。这一方法,很适用于个性鲜明,较顽劣,又很有头脑的孩子。因为,这些孩子,很聪明,很敏感,也很极端,你只有用一根无形的线,才能拴住他的行动,进一步牢牢把他吸引到阅读的行列中来。激将就是巧妙地利用榜样阅读,这种方法若用得恰到好处,也会让学生获得美的享受,从而喜欢阅读。

④挖

“挖”即很好地挖掘本土人文资源,让阅读回归生活。课本也好,课外读物也好,终归是别人写的,写的是别人的家乡、别人的事、别人的喜怒哀乐,孩子们总会把它与自己的生活截然分开,这样一来,阅读就仅仅局限于阅读了,就不能提升到“产生情感的共鸣”这一高度了。我们都知道,情感是文章的生命。若在引导孩子们进行广泛阅读的时候,不能让孩子全身心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里,那我们的拓展阅读教学的研究就只停留在不切实际的形式上了,研究也就失去了意义。由于孩子们的年龄、经历、生活环境等的不同,要让孩子与阅读作品产生共鸣,是需要下大力气的。我们根据本土情况,经过反复的探讨研究,总结出了“挖掘本土人文资源,让阅读回归生活”这一激趣法。这一“挖”可从两个方面来挖掘:一、挖掘本土人文资源,即鼓励学生课外收集家乡的名人轶事、民俗传统等;二、挖掘本土物产资源,家乡的特产谁不知道?特产,生活中随处可见,让孩子们去了解它的生长或制作,以产品推销、童话引荐等方式去开展语文生活式阅读活动。用这样的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充分认识到,阅读其实就在生活中,你只有用心去阅读,才能体味到阅读的韵味,揣摩出阅读的技巧。这样的激趣法,拉近了生活与书本的距离、孩子与作者的距离,也降低了阅读的难度。天长日久,学生自然步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从而,跨进文学创作的艺术殿堂。

2、形成了颇有成效的拓展阅读教学模式:

“课前激趣、课内拓宽、课外放飞”阅读教学模式,把课堂分为课前、课内、课后三步。有效的架起一座课内外阅读的桥梁,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拓宽课内教学容量。课堂上改以往的教师“一言堂”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激发灵感思维,把课堂变成学生的舞台,使课堂“活”起来,使学生“动”起来。具体模式如下:

首先课前主题查找,激发阅读兴趣。教师给出一个主题,学生通过读书、上网、看电视、打听,和别人一起做等方式完成资料收集。

然后为学生提供课程学习资源,个体进行阅读、悟情、尝试去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并理清文章层次脉络。再通过师生小组合作、讨论答辩等方式突破知识的重难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①情景导读

利用各种资源创设以教学目标为中心的情景,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欲望。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合理、科学的探究性学习课题,为文章设定目标。

②独立研读

自主选用精读、速读、朗读、默读的方式让学生独立学习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走近人物,理清课文思路。

③合作探读

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使用已有的知识,运用聚焦、预测、推断和监控策略针对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交流,揭示语言的意义,体会人物的精神,抓住社会的本质,领悟自然的真谛,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课前激趣

确立主题

查找资料 主题资源 课内拓宽

情景导读

独立研读

合作研读

交流释疑 归纳提升

反思升华

课程资源

课外放飞

拓展阅读

阅读体会 课外资源

④交流释疑

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各学习小组的学习成果,解答学习中的疑难。共同探究中要根据学生的意愿来确立讨论专题,讨论专题应尽量建立在答案不确定的状态之下,这样才会使学生的探究空间更广阔,畅想更丰富。交流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展示学生所研究和发现的成果,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语文学习与实践活动,从而使自身的语文能力在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和发展,也使他们体会到学习进步的快乐,培养自主、自信的学习品质。

⑤归纳提升

教师用精当的语言,对课文中重、难点部分,对学生仍难以理解的地方,对学生的探究与宣讲过程作总结性、指导性评价,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做出点评。对所研究的问题中学生应涉及而未涉及的地方作提示补充,从而深化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升华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思路;有时候还可归纳出一些方法性的东西,供学生以后运用;对有些争议较大的问题,教师可提供研究背景而不做出结论,留下空白,有利于激发学生继续研究之热情。

⑥反思升华

总结课堂上所学到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自己质疑、解疑,鼓励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迷信书本,敢于向课本及注解提出疑问,并指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进行拓展阅读,使之形成能力。

最后通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放飞学生阅读理想的风筝,化为浸润学生母语心灵的春雨。

《望大陆》教学实录

课前:主题查找——大陆与台湾在特殊时代背景下两岸人民的血泪故事。

课内:

一、情景导读:课件播放台湾海峡,引出两岸关系,导入新课《望大陆》。

二、目标引读:学生质疑:是谁在望大陆?望大陆的原因是什么?望见了什么?“望”传递着什么情感?

三、独立研读:

1、播放课文录音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结合课文注解、相关链接自学课文,发现问题。(相关链接里介绍了作者的生平及时代背景,为学生学习课文提供了帮助)

四、合作探读

1、探究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2、探究主题:诗作在1964年公开发表后,立刻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2003年3月18日,温家宝总理在会见中外记者,谈及台湾问题时曾动情吟诵此诗,称其为“震撼中华民族的词句”,它究竟好在哪里呢?

小组合作讨论并作圈点批注,出示问题提示学生思考:两句“葬我于高山之上兮”与两句“不可见兮”,何者更能表现悲怆深沉、爱国情挚、思乡意切的情感,为什么?

五、交流释疑

1、交流自学成果

2、提出自学中仍未解决的疑难问题:“国有殇”的意思

3、汇报主题探究的成果

4、讨论:当时,大陆与台湾互不往来,几乎隔绝,这隔绝的是什么?隔绝不了的又是什么?(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讨论、体会)

六、归纳提升:读课文,解答“国有殇”的意思,评价主题探究的成果,总结课文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对祖国对故乡的思念,以及有家不能回的痛苦。

七、反思升华:总结学生好的学习方法,探究中国文人的乡愁情结。出示:“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等诗句。

课外:拓展阅读实践

1、阅读余光中《乡愁》《当我死时》或其他表达乡愁的作品。

2、结合课前查找的资料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三)构建了学生阅读的平台。

我校现有图书近3万册,人均图书超过10本。学校每年投入5000多元资金,购买书籍,更新学校图书。学校组织教师学生进行借阅,图书利用率高,日均流量达在校生数的1/10以上。各班级设有本班读书角,学生们踊跃捐献图书,并经常更换。校外,学校向每个学生家庭发出了“建立学习型家庭”的倡议,建议家长为孩子设立一个家庭书架,藏书不少于50本,每学期至少和孩子一起逛一次书店,添置一定数量的新书,要求家长定期带孩子到有关图书馆、图书室、新华书店等开展读书活动,有条件的家庭,可开展"网上读名著"等活动,努力为自己的孩子提供优质的精神粮食,为打造丰厚的人生底蕴奠基。学校在校园网站上推荐优秀读物,上传师生及家长的优秀作品,开展读书心得体会交流。报道校园里发生的新鲜事,表彰各项活动中涌现的优秀个人,刊登教师的优秀教案及论文,发表家长的教育启示及心得体会。课题实验以来教师三百多篇文章在校园网站刊载,在省市级、CN级刊物发表论文30多篇,5位老师在县级以上课堂教学竞赛中获奖。老师的阅读推动了学生的阅读,师生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阅读氛围日渐浓厚。各班班级博客更是贴心地为师生及家长提供展示妙曼文笔的舞台,大家可以本班班级博客中畅所欲言,尽情交流。网络也成为构架学生间、师生间心灵沟通的桥梁。

四、研究成果推广

由于教育部门、社会舆论仍以分数来考评学生的学习质量,这对学生的拓展阅读多少带来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家长,他们一心只想着孩子能考高分,考名校。这不是说拓展阅读对考试无益。我们都知道,语文学习其实就是一个长期积累、长期感悟、形成能力的过程,她不同于工厂生产产品。有可能有的同学会有突飞猛进的提高,但也有可能,有的同学只能体味到一点点快乐而已,她具有长效性。那么,怎样与家长达成共识,给学生构建良好大阅读平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大难题。我们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与研究,摸索出了一套很人性化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1、加强沟通:通过家访、作业留言、校信通等方法与家长多交流,多沟通,取得家长的信任。

2、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利用学校的网络平台,建设班级网页,开设“大家看法”栏目,巧妙说服家长,逐步与家长达成共识。

3、开展亲子活动:通过互读、表演、小品、情景剧等形式给家长、老师、学生创设一个沟通交流的机会。

4、巧妙利用课内时间。充分利用晨读时间;倡导“每天一分钟”阅读,进行自主阅读。

五、研究成果取得的效益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教育效益

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各班广泛开展“成语积累大比拼”、“背诵积累大比拼”、“春联积累大比拼”“想象作文”比赛、“我爱春天”诗歌创作、“我为大家推荐一本好书”手抄报展评、“好书推荐会”、“阅读世界”等一系读书活动大比武,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把阅读活动不断推向深入。通过读书活动,家长了解了孩子的心声和精神需求,真正学会倾听,读懂孩子这一本“书”。学校要求家长、孩子共同制作读书笔记,老师参与指导和点评。家长和孩子交流读书感悟,将感受、感悟、心得写成文章,在班会上进行交流,并选出优秀文章加以表扬。还开展“同读一本书通读一篇文”的活动,让学生把在学校里学习的有关篇章怀着一份感悟和诚挚介绍给父母。家长认真倾听深入学习,并写出深刻的体会。通过这个“学习与反馈”的方式,达到最初的互动。每次家长会上,学生、老师、家长针对读书学习互吐心声,通过交流产生共鸣。杨平珍老师主持的“爱的教育”主题阅读活动反馈班会上,学生和家长相拥而泣,感受“爱的教育”,体会父母的不易。

通过课堂研究,我们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和鉴赏水平。

近三年学生习作获奖、发表情况统计表

级别人次

县级126

州级54

省级11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社会效益

我们开展的拓展阅读活动中,“课前一分钟”演讲、“新闻发布会”、“名著介绍”、“班级讲坛”、“我是校长小助理”等活动犹如一道道靓丽的彩虹在师生、家长中引起强烈的反响。各班还开展《学习文明礼仪,共建和谐校园》、《安全在我心中》、《爱》征文大赛。组织《我读书,我快乐》、《我骄傲,我是凤凰人》、《我是地球小卫士》征文和演讲比赛。全校各班开展演讲活动。而后通过层层选拔,选出了几十位精英并邀请家长委员会成员和全校师生一同观看。孩子们从初写演讲稿的无从下笔到今天的兴趣盎然;从初次登台的尴尬到今天的镇定自若;从昨日演讲台前的一穷二白到今日英姿飒爽的小演讲家的涌现,他们成长与进步为我们做了探索,他们的成绩有目共睹。最为欣慰的是他们的写作和口语水平都有很大程度的跨越。通过活动开展,使同学们的身心得到有益的锻炼,书香飘进所有教室,撒满校园,走进社会,弹奏出美妙的乐曲。

活动中我们充分发掘家长教育资源,家长和孩子一起查资料、收集信息、拍摄照片,手把手地教孩子如何走访、如何交往,和孩子一起撰写演讲稿,一起设计小报的版面、内容,一起抄写、作图。活动中,孩子感到父母的“高明”,从而对父母“刮目相看”;而家长也感到,自己有被“超越”的“危险”,有加强学习的必要。刘芳老师指导学生开展“魅力凤凰”的实践活动,学生的家长以专家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来,配以课件的深入浅出的讲解,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各行各业的家长在学校教育的指导下,渗透至班级日常教育活动甚至课堂中,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活动使父母和孩子之间就学习问题进行思想观念上的磨合,学习心得上的交流,达到了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目的。为此家长对我们所开展的阅读活动评价很高。

六、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学生课余负担过重与拓展阅读矛盾冲突。

教育部门、社会舆论导向仍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依据来评价学校和教师的教学质量,导致教师在教学中会过重强调教材上的内容,用大量时间进行重复联系。过重的课业负担,蚕食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和空间。现状呼吁科学合理的考评制度。

2、师、生、家长互动阅读研究有待深入。

阅读不应只是学生的事,而应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生活的一个内容。终身学习理念告诉我们,每一个人应该是一个终身的学习者,阅读是学习的一种形式,只有营造一种阅读的校园、家庭氛围才能真正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3、拓展阅读教学的“度”。

进行广泛阅读固然好,但也不能天马行空式的“泛”读。无源之水难以长流,我们该怎样把握好阅读的“度”,使之与教育教学相辅相长,这有待我们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与探讨。

七、主要研究成果目录

(一)阅读主题网站建设

1.王兆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资源,全国首届教学实践研究成果评选评选活中获二等奖,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信息研究中心。

2.王兆辉,《北京》阅读主题网站,湖南省第七届多媒体教学软件比赛一等奖,省电化教育馆。

3.杨平珍,《夸夸咱们的家乡》省一等奖,省电教馆。

4.满凤霞,《美丽凤凰一日游》省一等奖,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二)论文

5.杨平珍,《有趣的树叶》教学设计及反思,省一等奖,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6.王兆辉,《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省一等奖,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7.王兆辉,《论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教师》,省一等奖,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8.王兆辉,《简单的排列组合》教学设计,省一等奖,省教师继续教育中心。

9.侯利华,《如何发展学生个性化阅读》省一等奖,省教师继续教育中心。

10.侯利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策略研究》省一等奖,省教科院。

11.田棕梅,《关于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的尝试》省一等奖,省中小学教师教育研究会。

12.杨平珍,《〈有趣的树叶〉教学有感》,国家级一等奖,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培训中心。

13.杨平珍,《〈新型玻璃〉教学案例分析》,省一等奖,并发表于湖南《教师》杂志上。

(二)优质课

14.杨平珍,《有趣的发现》省一等奖,省教科院。

15.杨平珍,《爱的教育》亲子阅读活动课,省二等奖。

16.杨平珍,《有趣的树叶》州一等奖,州电教站。

17.杨平珍,《登上企鹅岛》县一等奖。

18.田棕梅,《魅力湘西小导游》县一等奖,

《千里跃进大别山》拓展阅读

举轻若重,举重若轻 ——记刘伯承和邓小平 谭一青 1992年,薄一波在“刘伯承诞辰100周年军事理论研讨会”上发表讲话说:“这里,我还想插述一段周恩来同志和我的谈话。那是在1950年的七届三中全会期间。在闲聊中,恩来同志若有所思地问我:你在晋冀鲁豫与伯承、小平共事多年,你对他们二位的工作怎么看?我说:他们在工作上配合得很好,确实是同心同德,和谐有致。他摇摇头说:我不是讲他们的配合,而是你对他们的工作方法有什么看法。我未加思索地反问道:总理,你是老领导,又与他们相识甚早,你看呢?他爽然一笑:好啊!你又把问题原样奉还了。我也笑了:不是说‘解铃还需系铃人'吗?我们这叫‘解问还需提问人'嘛!恩来同志说,据我多年观察,他们两人的工作方法各有特色,小平同志是‘举重若轻',伯承则是‘举轻若重'。你看是不是这样?我说:完全同意总理的评价,这八个字概括得很准确。他们在工作上所以配合得那样得心应手,恐怕这是一个重要因素。接着,恩来同志又问我:那么,这两种工作方法你比较喜欢哪一种?未等我作答,他就讲开了自己的看法:从愿望上说,我更欣赏小平同志的‘举重若轻',但说实在话,我这个人做不到这一点。我同伯承同志一样,在工作上常常是‘举轻若重'。这也许是同我长期负责具体的执行工作有关。 “后来,我不时忆起恩来同志和我的这次谈话。我常想,一个领导干部要同时兼有这两种工作方法,的确很不容易。但从党的工作、一个领导班子的工作来说,却是必须同时具有,缺一不可。在进行战略决策和解决重大问题时,必须有‘举重若轻'的方法和气势,才能增强信心,当机立断,否则就可能迁延不决,贻误时机;而在决策以后,确定具体战术和具体措施时,则必须处处注意‘举轻若重',方能周密细致,扎实稳妥,否则,就可能出现疏漏,招致失误。能否善于掌握和运用这两种工作方法,是衡量我们工作中的领导水平和领导艺术的一个重要标志。” 刘伯承的“举轻若重”首先表现在他在制定作战计划和进行作战准备上。在对待“作战任务”这个问题上,刘伯承指出,对于上级交付的任务,“首先要了解上级首长总的意图,了解上级首长给予自己的局部任务对整体任务的作用,才能在实际战斗中充分发挥这一作用,以保证整体任务的完成”。对于给下级的任务,“要有重心而十分明确”,“必须根据当前具体的实际情况,发出适应情况的具体指示”。为了使部队准确地了解任务,他对发出的每一个战斗命令,总是逐字逐句地推敲琢磨。他常说:“打仗这玩意,可不能马虎,一字之差也会死很多同志,甚至影响整个战斗的成败。”他还根据任务的轻重缓急和范围所及,专门规定了基本命令与战斗命令、训令与命令的不同形式,以便于各级指挥员分类掌握和使用。他反对只凭想当然就投入战斗的草率行为。他曾尖锐地指出:“不仔细研究命令,不明确下达任务,那是犯罪行为。” 邓小平十分赞赏刘伯承的这种作风。他说:“伯承对上级命令和指示,从未粗枝大叶,总是读了又读,研究了又研究,力求适应自己的工作环境而加以实现。在实行中,且时时注意检查,务使贯彻‘海底'。‘深入海底',差不多是他日常教育同志们的口语。” 邓小平还说:“伯承善于总结经验,把军事实践上升到理论高度,又善于创造性地用理论指导军事实践。”刘伯承几乎每遇大战必做作战总结。在他的总结中,不仅总结我军自己的作战经验,而且善于总结敌人的作战规律。他所以能够常常出奇制胜,就是因为他对敌人的推理认识十分细致深入,故而能够用兵如神。七亘村战斗,重叠设伏,就是抓住了日军的骄横心理,以为我军决不敢再在原地打一仗的一般估计而设计的一场漂亮仗。当时,刘伯承曾说:“日军对我国的兵法是熟悉的,也懂得‘不得遵常'的用兵原则,我们要抓住日军迷信教条的心理,就在原来地方再次设伏。”著名的神头岭作战的伏击地点,是刘伯承亲自勘察决定的。该地山梁狭窄崎岖,不便于我兵力展开,有些同志认为不宜选作伏击战场。但是,刘伯承分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方法

浅谈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方法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向我们提出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建议语文教学“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拓展阅读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向我们提出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建议语文教学“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新课标的这一全新理念,告诉我们语文学习内容再也不能仅仅局限于语文教材了,语文学习再也不能仅仅等同于语文学科学习了。 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阅读理解。其实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就是一个信息的收集、解释、整理、归类、运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分析能力,其实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基于以上的认识,在教学中尝试着围绕教材内容进行拓展训练,能收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前搜集信息,了解感知课文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

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感知是认识的第一步,丰富的感性认识是深化我们对客观事物理性认识的基础之一。对同一主题领域素材宽泛的阅读,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助于他们“建构属于自己的意义理解”。《一夜的工作》一文,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们对周总理的爱戴,更好地体会周总理生活俭朴、工作劳苦的伟大品格,就有必要让学生更贴近人物,对人物的生平有一定的认识。因此在教学这一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总理的资料(图片、故事、生平、名言等)。当这些资料汇集到一处时,这些多个角度的不同信息,让学生更完整地认识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伟大人物的形象。在这些丰富的感性认识之后,在学生心理留下的是对人物充满个性化的理解,留下的是更想走进人物的兴趣冲动。 二、课中整合信息,深入理解课文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策略初探Word文档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策略初探 【内容提要】语文作为一种社会交际工具,其核心功能在于能够熟练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参与社会交际。这也就要求我们的阅读教学要从单纯的指导阅读转变为读写并重、读写结合,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不断积累语言,逐步学习运用语言。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呢?笔者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文的特点,来谈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四个策略:一、抓住重点词、句,适时训练,培养遣词造句的能力。二、抓住文本空白点,发挥想象,培养创意表达的能力。三、抓住拓展延伸点,因势利导,培养表达。四、抓住读书笔记,反思自我,拉近文本和切身实际的联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语文作为一种社会交际工具,其核心功能在于能够熟练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参与社会交际。现阶段我国小学语文课程将大量时间消耗在文本解读上,文本解读式的课程形态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社会交际能力的要求是不对称的。语文课程应该对接现代社会对本课程的要求,建构理解和运用并重,并且朝向运用的课程形态。吴忠豪教授在国家骨干教师培训中明确指出:“对小学生来说,学语文首先就是学语言——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今后在课程目标设置上,应变‘阅读核心’为‘读写并重’并朝向‘表达’;在教材编写上,应变阅读本位的‘阅读教材’为听说读写并重的‘语文教材’;在教学时间分配上,应变‘阅读主导’为‘表达主导’;在教学内容上,应变‘理解课文’为注重‘读写结合’的实践活动。”这也就要求我们的阅读教学要从单纯的指导阅读转变为读写并重、读写结合,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不断积累语言,逐步学习运用语言。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呢?教学中,教师抓住有效的训练点,适时适当地组织学生随文练笔,不但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活跃课堂气氛,使课堂丰富多彩,熠熠生辉。笔者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文的特点,对读写结合策略做了初步探索。 一、抓住重点词、句,适时训练,培养遣词造句的能力 语文教学要有语文味,看一堂课是不是语文课,重点就是看教师是在教课文还是教语言。在阅读教学中,教学内容少而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准则。如果上课东抓一下,西摸一把,看起来什么都有了,结果却什么也没有教会。就会犯“面面俱到,面面不到”的错误。在一篇课文中选择一个或几个语段重点教学。在语段教学时,要抓住重点词句培养遣词造句的能力,让孩子在对比、模仿中领悟语言,习得语言。 比如在教《麻雀》一课中的这一句:“突然,一只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跟前” 1. 出示投影: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跟前”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像一根羽毛似的落在猎狗跟前”

专题讲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专题讲座 一、什么是阅读 吸收论: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咱们可以领受人家的经验,接触人家的心情。(叶圣陶) 筛选与思考论:“阅读,就是通过视线的扫描,筛选关键性语言信息,结合头脑中储存的思想材料,引起连锁性思考的过程。”(章熊) 领会—获取—认识论:“阅读文章是透过书面语言,领会其意义,从中获取思想和学习语言的活动程序,是人们学习和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手段。”(朱绍禹) 构建意义论:“阅读是一个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构建意义的实质是读者激活原有的知识,运用阅读策略适应阅读条件的能力。”(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阅读能力评估咨询委员会)上述不同的说法反映了对阅读的不同认识。显然按现代解读理论和现代教育理论的解释,在读者、文本、作者,三者的关系中读者应该处在中心位置。 我个人理解,所谓阅读,指的是从书面文字数据采集意义的过程,

阅读教学则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阅读各类书面文字数据的实践中,逐步发展阅读能力的过程与活动。 二、阅读行为的描述 阅读是能动和复杂的过程,包括多种不同的行为。读者通常在开始时对文本形成初步的看法,然后搜索自己关注的信息。按照这种最初的看法,读者与文本发生逐级递增的互动,包括理解、解释和评价他们所读的文本。他们借助以前的阅读体验和以前的知识,对文本将要表达的内容形成假设,随着阅读的继续,他们修正最初的看法并修正和补充自己的知识基础。读者不断取得新的理解并把它们融入到正在进行的理解建构过程当中。好的读者会注意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规程,认识到文本中不合理的东西,利用一系列策略增进理解。好的读者还能对文本的优劣做出评价,这种评价能够影响自己对文本各层面内容的“吸收”,决定自己的态度或行为是否受到影响。根据阅读的目的(兴趣性阅读、理解性阅读、应用性阅读)和情境(阅读的环境、时间、阅读者的状态等),好的读者能够利用从文本中学到的思想和信息,扩展他们对主旨的思考,从事特殊的任务,或者从读过的内容得出某种结论或进行总结。 在课堂的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的阅读行为,帮助学生建立起阅读策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比教会学生了解一篇文章的内容等重要。学生习得了阅读的策略和技巧,对巩固他们的阅读习惯进而发展成一生的阅读兴趣是有关键性的影响的。

课外拓展阅读篇目推荐

课外拓展阅读篇目推荐 第一单元 识字1 春天 林焕彰 春天怎么来? 花开了,春天就从花朵里跑出来。 春天怎么来? 草绿了,春天就从绿色里跳出来。 春天怎么来? 我高兴了,春天就从我的心里飞出来。 识字2 《世界第一运动——足球》选自《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 识字3 竹叶小船 竹林里的小溪很亮,亮得溪底的石子都快浮出水面了。 贪玩的风儿,摘下片片竹叶,抛到清亮的溪里,溪水托着这竹叶小船,七弯八拐地驶向远方。 一只红蜻蜓飞了过来,在小溪上盘旋着,一忽儿高。一忽儿低,像一架直升机,给这支小船队护航。 在那片两头翘起的竹叶上,有一只花甲虫,它披着坚硬的盔甲,很漂亮,也很神气。 小船啊小船,载着竹林里的童话,驶向远方,把竹林和外面的世界连在一起。。。。。。选自《山和孩子的对话》 识字4 猜字谜 有口听到声音,

有就有本领; 有毛能够飞走, 有木不是大树。打一字()谜底:支 第二单元 1、春笋 《春天在哪里》选自《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 《勇敢的小笋》选自《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 2、雨点 欢迎小雨点 来一点, 不要太多。 来一点, 不要太少。 来一点, 泥土裂开了嘴巴等。 来一点, 小菌们撑着小伞等。 来一点, 小荷叶钻出水面等。 小水塘笑了, 一点一个笑窝。 小野菊笑了, 一点一个敬礼。选自《山和孩子的对话》《小雨点这样想》选自《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 3、小池塘 《我爱门前的小池塘》选自《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 荷塘晚会

荷塘里正举行文艺晚会。柔和的月光轻泻在水面上,荷香阵阵,清风徐徐。晚会开始时,只见穿这绿色西服的男高音——青蛙,鸣起了气囊,呱呱地唱着欢快的歌;娇小的萤火虫们在空中跳起优美的集体舞;秀美的红蜻蜓低飞做滑翔表演;可爱的银鱼儿拨动着水藻,弹起了动听的乐曲……荷塘晚会真是丰富多彩,情趣盎然。 选自《小学语文阅读训练80篇》 4、春到梅花山 《春天的花园》选自《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 五色梅 五色梅开出的花非常有趣。一朵花是由多种颜色的小花组成的,黄、绿、橙、红、白,样子像一把花伞。花在阳光的照耀下,加上绿叶的衬托显得非常好看。远看就像一棵小树上落了几只小鸟;近看又好象几个小姑娘穿着一身花色的衣服。微风吹来,摇摇摆摆,更加美丽。 选自《小学语文阅读训练80篇》 5、草原的早晨 《迷人的牧场》选自《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 草原 春姑娘编织了一幅绿色的大地毯, 上面还织着许多美丽的花。 牛羊,在地毯上打滚。 马儿,踩着花奔向远方。 在这神话般的世界里, 我向明亮的天边走去。 那空中的云雀, 仿佛也在吹着牧笛, 把羊群似的白云, 赶到我的身旁。 第三单元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探索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探索 一、引言 从古至今,人类文明的进步有赖于社会文明的发展,书籍是传播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汇集着人类文化的精华。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语文素养的理解,为小学生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仅仅阅读教材中的文章是远远不够的。阅读量少的学生,思维能力以及阅读水平远远不及阅读广泛的学生,大大限制了学生思考、语言表达和写作等能力的发展,更加阻碍了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能够培养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的阅读能力,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阅读教学拓展的意义 阅读教学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很重要的,它能够促进学生的智力、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发展。所以,通常小学语文教师会提倡学生积极阅读课外书籍,充实学生的知识面,丰富阅读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牢固的文化基础。小学生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喜爱读书,快乐读书,能够多读书、读懂书的含义,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活跃上进,教师依据教学内容结合实际情况推荐与学生学习生活相符的课外书籍,让学生在阅读中延伸补充知识面,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爱好。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有利于小学生语言知识的丰富与积累,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以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为中心延伸到课外阅读中来引导学生积极阅读,开阔视野增长知识的同时陶冶了情操,塑造更加积极向上的人格,促进全面发展。 三、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概况 通过对几所小学的抽查,发现目前实际教学中情况不容乐观,小学生的阅读量远远不够,大多存在以下问题:1.小学生课外阅读内容不够精辟。一般小学生选择课外读物都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书籍,内容与品味都不够精辟,不能达到很好的阅读效果。一本好的读物,对学生的性情培养有很大的作用,它能够督促孩子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2.缺乏浓厚的阅读兴趣,有些学生的惰性很强,把阅读当成一种负担或者就是为了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没有真正认识到阅读的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方法初探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方法初探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6-0018-01 学生有良好的课外阅读能力,不仅能学好语文,也能为学好其他学科奠定坚实的基础。阅读教学课堂,应当成为学生通过参加各种教学活动,用多种感官去体验,从中获得种种发现,进行各种思维活动,形成自己独特感悟的一个自由发展空间,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指导泛读,注重阅读范围与数量 教师总是低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不敢充分相信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认为与其让学生自己多读,不如教师精讲,甚至有部分教师为学生划定应考阅读范围,而没有留给学生自由选择的阅读时间和阅读范围。再高明的教师也无法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一定要把阅读实效建立在实践体会过程中,把独立思考的时间交给学生。学生有了充分的阅读时间,就有可能通过广泛的有趣阅读,进一步感受到文字的精美与文章的情感力量。 二、培养学生熟练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精读、略读、快读是综合运用的。在这个基础上要重视朗读教学,朗读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时稳定性大多较差,而大声朗

读能使他们保持注意力的稳定,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思维、理解和记忆。古人所说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即说明了这个道理。此外,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这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种。无论哪种表达,都要求做到用词准确、生动,语句通顺、连贯,句式灵活、多样,内容具体、清楚等。朗读,可以使学生对读过的文字印象深刻。通过朗读课文,学生可以积累语言材料,把握各种句式,学到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将会促进说话、作文能力的提高。 三、指导学生创造性阅读 如果说质疑性阅读是较高层次的阅读,那么,创造性阅读则是更高层次的阅读。这种阅读要求教师顺应学生的思维规律,并加以恰当的点拨和引导,使学生的思维散发,在阅读中实行“再创造”。这种方法既能培养学生认真研读课文,深入理解作品的习惯,又利于开拓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挥他们的创造能力。 四、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步骤 多读,层层深入领悟是学习语文必不可少的步骤。读书虽有不同的方法,但总离不开――初读:了解大意,质疑问难;细读:理清段落层次,找出重点词句,理解含义;精读:品析好词好句,摘抄、熟读成诵,运用到写作上,进行吸收性的自学。此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切实读懂文章,掌握阅读学习的步骤。学生掌握了这些基本方法和步骤,自学能

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策略 推荐阅读是语文课程中较为重要的内容,现在如何按照课改精神、课程理念、课标要求上好阅读课,也就成了我们广大基层教师研究的重点。人民教育出版社孟令全老师曾经:“小学生的阅读,在很大程度上是学习阅读。”那么一个儿童在他初学语文的起始阶段,怎样帮助他们学习阅读呢?我认为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年龄特点采取以下操作进行。 一、教会孩子预习课文 新课程的要求和素质教育的新规定给予孩子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作为教师应该学会解放自己,但更应该充分指导孩子的自由空间。低段孩子自主预习的难度相当大,我们主要是依靠家长的参与,因为一、二年级的家长对孩子希望和热情是最理想的状态,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一优势资源,一开始就召开家长会,明确预习指导的要求:1、能从课文中找出生字,并用符号标出;2、借助拼音和字典认识生字;3、标出自然段序号,尽可能的多读几遍课文;4、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教师的检查则采用抽查,看家长是否签字。但现在很多家长都外出打工,只有爷爷奶奶监管。面对此类学生,抱怨和放弃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可以利用学生自己,住得比较近的孩子可以一起预习,相互监督,教师则重点帮扶不主动的学生。同时教师要适时教会学生查字典,这样帮助学生解决很多问题,就这样长期坚持,到一定的时间,我们所面临的预习难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我们教师自己也相对轻松一些。 二、指导孩子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语文课程标准》)就阅读教学在第一学段明确提出:“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这一要求,注重了阅读能力的培养,强调了朗读教学。这是学习阅读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才能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不断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的质量。因此应按照以下三个不同层面的要求帮助学生学习阅读。1、借助于拼音读准每个字的字音;2、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3、在正确、流利基础上再有感情朗读 因面向的是低年级学生,教师在这三个层面教学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每一个环节都要交代明白,阅读落实。例: ●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不会的字可以借助拼音,要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你们已经能正确读课文了,现在提一个新要求,把课文的每句话读通顺,读流畅。 ●同学们真行,把课文读得那么正确、流利,下面提个更高的要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这样一步一步要求清楚,朗读的三个层面才得以实施、落实。长期坚持下去,有助于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良好语感的形成,有助于思想情感的熏陶,有助于学生对篇章样式的积累。 三、帮助孩子不断加深阅读中的感受和体验 书是读懂,而不是讲懂的。同一本书,不同的人其感受与体验是不同的。阅读的感受和体验又离不开读文的。前面提到三个层面阅读,要在不同层面的阅读中,不断地帮助学生提升对阅读认识的水平,就要注意: (一)、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新教材所选的课文为我们展现了很多优美的意境,课文中饱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及人文精神,这些都必须经过学生反复朗读、吟诵、想象才能理解和感受。

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课题总结

《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课题总结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一系列的新理念,这些新理念的贯彻,使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出现了不少崭新的面貌,课堂教学活跃,学生的思维活跃,师生、生生合作活跃,这些都是很大的进步。但是,如果说小学阅读教学效果很好,恐怕还不切实际。目前阅读课的现状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阅读课缺少语文的本质特点。有的课花样很多,表面上很生动,课件做得很详尽,引用课外资源很多,但远离了文本,学生对文本的语言和内容并没有理解;有的课仍然在内容上反复提问,美其名为提高人文性,但是在语言上学生获得甚少;有的课很重视朗读,但是读得没有层次,除了对内容的理解外,在语言理解、读书方法获得以及思维训练等方面的效果微乎其微,等等;另一种情况是,受当前应试教育的干扰,农村小学语文教学陷入为考试而教学的怪圈之中。这些情况充分显示当前小学阅读教学急需坚决反对虚效,反对形式主义的教学,而要以提高语文教学的实际效果为追求。 近年来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关注越来越多,其中对阅读教学的关注尤其多。因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基本手段和重要途径,加强阅读教学是培养未来人才的需要。同时阅读教学是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环节。阅读教学有丰富知识,锻炼思维,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培养品德的作用。 为提高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进行本课题的探究就是让学生读得多,见得广,知识宽,思路阔,笔下千言的尝试。在读书中,更好地去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在学生头脑中加强语言文字同生活经验的联系,丰富学生的思想,使学生与作者的感情发生共鸣,充分感知语言文字的情味,做到“语语悟其神”。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通过对小学阅读教学中想象力、阅读评价标准、阅读教学实施人文教育策略进行研究,以实现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课题

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 一、研究的原因 阅读是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对于一个审美观、道德观、人生观都正处于形成时期的小学生来说,阅读的作用尤其重要。《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感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说:“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是语文教学“悬着”的“明晰目标”。教学大纲规定: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小学阶段就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一个人的身心发展和终身学习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研究内容 1、通过课内外贯通融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形成阅读动机,教会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并着力构建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自主性,自动性品质,为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在培养学生的习惯时,不同年段的侧重点不同: 低年级段重点培养:良好的阅读卫生习惯、每天阅读的习惯、能借助工具书阅读;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等的习惯。 中年级段重点培养: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的习惯。 高年级段重点培养: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有序、有目的地进行阅读;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等。 3、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策略: (1)提出要求,指导预习(2)以笔助思,激发潜能;(3)激发兴趣,指导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不动笔墨不读书、精读和略读相结合、学会静下心来品味文章、厚书读薄,薄书读厚。(4)读写结合,注重积累:边读边想,诵读积累;读写结合,实践积累。 4、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的方法 (1)加强班级文化氛围的营造,优化环境,让书香弥漫学习生活时空,让阅读伴随学生快乐成长。 (2)引领读书:开卷有益——常读书;良师益友——诵经典;师生共读——开设“阅读课”;美丽性情——欣赏文章。欣赏美文、古诗文、故事,对朗读的文章进行评析,使他们从小就受到语言文字美的熏陶,并且能将这些优美的语句积累下来;亦动亦趣——以读书活动为载体;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日记伴成长。

三年级上册同步拓展阅读word版本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主题诵读 色彩 一、词语锦囊 【含“想”的词语】 想入非非异想天开浮想联翩意想不到朝思暮想 胡思乱想不堪设想痴心妄想冥思苦想非分之想 想方设法思前想后左思右想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含“一……不”的词语】 一成不变一声不响一字不错一丝不苟一文不名一尘不染一成不变一毛不拔一窍不通一文不值一言不发一病不起一丝不挂一钱不值 【含颜色的词语】 万紫千红姹紫嫣红灰头土脸金壁辉煌白日做梦红光满面红红火火看破红尘苍白无力白发苍苍花红柳绿青黄不接白衣胜雪黑白分明碧海蓝天面黄肌瘦青山绿水飞黄腾达黄金万两五颜六色红口白牙五光十色白手起家白里透红平白无故白花花绿油油黑黝黝蓝幽幽红彤彤绿油油黄澄澄红彤彤红艳艳黑乎乎黑洞洞白皑皑

【词语搭配】 茂盛的树木碧绿的蓝天浩瀚的天空辽阔的草原无边无际的大海娇艳的花朵闪烁的星星巍峨的大山蜿蜒的河流苍茫的隔壁洁白的云朵 二、名句展示。 【有关颜色的诗句】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杜牧《怅诗》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夜月》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有约》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优美比喻句】 1.细细的春雨就像春姑娘纺出的线一样。 2.弯弯的月亮像一条小船挂在夜空中。 3.茫茫的草原像一张无边无际的地毯。 4.圆圆的池塘就好像一面大镜子。 【优美拟人句】

1.鱼儿在水中悠闲地散步。 2.小鸟在枝头欢快地唱歌。 3、老虎在树下打呼噜,睡懒觉。 4、.蝴蝶在空中跳舞。 三、经典诵读 1、冬天 (马云超) 大地的脸又脏又黑, 落叶给它洗脸搓坏了指头。 落叶不干了, 换成白雪给大地洗脸, 白雪的手冻在大地的脸上拿不下来了。 2、雪 (马云超) 转眼大地铺上了羊毛毯 这么冷的天 是谁正在天空剪羊毛呢 3、会飞的叶子 (钱万成) 说都怕冬天 说冬天冷 小麻雀却说不 在光秃秃的树丫上 朗诵小诗 谁都说冬天难看 孤孤单单没有绿意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分析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摘要:无论在什么学段,阅读教学都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它是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如何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行之有效?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延伸这三个方面进行了简单的策略探讨。 关键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 不可否认,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发生了巨大变化。课堂比过去开放了,气氛比过去活跃了。然而,在新课程实施中,我们也发现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追求形式上的热闹,使阅读教学犹如空中楼阁,不能根据教学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求真务实,不能做到合理高效。因此,我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就如何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行之有效,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延伸这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课前准备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语文也是如此。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更要备学,在这里我主要探讨学生备学的作用。学生备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为课堂教学扫清障碍,做好准备。我认为学生的备学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一)重视课前预习,从整体上把握文本的容和情感。 无论哪个学科,无论什么学段,预习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是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主要任务是复习、巩固旧知识,初步感知新教材,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预习的这种作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有很多老师无意之中就忽视了对学生预习文章的要求和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检测。有好多时候,我们会看到,学生才初读了一遍课文,生字词语还没解决,教师就匆匆地让学生说说喜欢哪一句,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就开始让学生谈体会、说感悟。看起来,好像教学效率很高,节奏很快,其实不然,这样组织教学的直接后果就是“欲速则不达”。 由此看来“书不读通不开讲,书不读熟不可讲。”

语文阅读教学指导策略初探

语文阅读教学指导策略初探 发表时间:2015-07-08T16:30:33.27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5年6月总第209期供稿作者:李正朝 [导读] 阅读课文时要学会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能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才能理解作者表达的真情实感。 李正朝河北省尚义县秀水小学076750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是学生学习语文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是获得知识和技能不可或缺的途径,也是小学生扩大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重视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指导策略 一、注重课前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新课的教学设计中,要根据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导入的环节,创设适合学生情感思维发展的情境,让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在良好的情境带动下得以发展和延伸。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要开启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变被动应付为主动探求知识,使之成为“乐之者”。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只要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学生就会有发自内心的原动力,自主地去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设法把枯燥无味的知识转化为有趣的情境,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让学生一上课就进入探索知识的情境中,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能激发学生战胜学习语文的心理障碍,激发浓厚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自主地去探索知识。例如在教学《孔子拜师》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为什么许多学校都挂孔子像呢?他是一位怎样的人呢?让我们随着多媒体的播放一起了解孔子。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中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多媒体介绍了孔子讲学、孔子论著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看了这段视频,你有何感想?也可以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进行补充。为什么孔子会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呢?大家认真阅读一下《孔子拜师》这篇课文,也许你就能解开这个秘密了。经过我这样的介绍,学生兴致勃勃地投入了新课的阅读中,为接下来的教学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气氛,使他们处于“心求通而未通”的心境中,从而引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教给学生阅读技巧,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在学生阅读课文时,教师应教给学生必要、高效的阅读技巧。阅读课文时要学会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能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才能理解作者表达的真情实感。掌握一定的词语、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和学习写作的重要途径。阅读时要注意两点:一是重视理解和运用,把“学”和“用”有机地联系起来;二是注意文章或段落的开头,这些词语或句子一般有承上启下、总领下文、点明中心、照应开头、升华感情、画龙点睛等作用。例如在《草虫的村落》的阅读教学时,我让学生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出重点的词句,并讨论它的意思和作用。“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这是文章开头的第一句,一个“又”字点出了作者不止一次躺在田野里,说明了作者对田野有着不同寻常的特殊情感。“静谧”不仅是环境的清幽,更是作者心境的宁静。“我目光追随着爬行的小虫,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这句话的作用是激发读者的兴趣,引起下文。在文章的结尾:“我悠悠忽忽地漫游了一个下午,直到夕阳亲吻着西山的时候,红鸠鸟的歌声才把我的心灵唤回来。”这一句“夕阳亲吻着西山”和红鸠鸟归巢的鸣叫点明了时间已是傍晚;“悠悠忽忽”道出了作者对奇异游历的痴迷;“才把我的心灵唤回来”说明了作者的心灵还沉浸在奇异世界中的欢乐和得意。所以,只有教师精心、具体地培养和指导小学生的阅读技巧,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在阅读教学中,以思为核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起点,也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师要把学生真正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就必须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样学生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而当学生一旦看到了自己的探索成果,那种焕发出来的自信心及由此激发出的智慧力量,往往是出乎教师意料之外的。在《彩色的翅膀》的阅读教学中,我让学生自行列出问题,然后让全班同学讨论。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宝石岛是一个什么样的海岛呢?战士们为什么要到这样一个人迹罕至的小岛生活呢?为什么要守着这样一个环境恶劣的小岛呢?这个小岛可能位于祖国的什么方位?如果没有战士驻守,会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一石激起千层浪”,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充分调动了学生自动参与课堂阅读的积极性,并且体会了边防战士对祖国海岛的热爱之情。 四、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充满灵性的读者,当学生进入文本与作者进行交流就会有不同的心理体验,教师要鼓励和保护学生的这种个性化解读。如阅读《落花生》后,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阅读体会。有些学生提出了不同的感受:苹果、石榴虽然挂在枝头,长得好看,炫耀自己,但它们的确很有用,有炫耀的资本;做人既要像落花生那样对别人有用,也要像苹果、石榴那样敢于推销自己,让别人看到你的优点和实力,才会得到重用……对于这些多元化、有个性、有创意的解读,有些是积极的、正确的,有些却是消极的,需要加以引导。 阅读过程,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从而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发掘。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作者:杨占英 来源:《新纪实》2019年第10期 语文在我国小学生的学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老师和家长都不可以忽视语文的重要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一些语文阅读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的一生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教师不但要育人更要育心,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和学习方法的传授,远远大于对学生的知识灌输。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就应该从小学开始积累阅读量,扩展视野,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授书本上的知识,还要重视对孩子良好行为的培养,重视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让孩子树立正确的思想。阅读对人的一生都是有益处的。阅读训练应该从小学生抓起,教师应该借助更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信息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阅读教学作为语文学科教学的关键环节,其相关技能教学及能力培养有助于强化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及理解能力,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增强作用也不容小觑。伴随着新课标改革如火如荼的开展进行,教师在实际教学进展过程中应当贯彻全新要求,强化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修养的同时锻炼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一、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年级学生过往学习过程中已然具备一定阅读能力,于该基础上的相关教学展开对于教师技能要求也有显著提升。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切实结合实际内容,注重对学生阅读兴趣激发的渗透教学,从而有效挖掘发挥自身主观能力。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小学高年级语文《松鼠》该课文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形式向学生播放松鼠日常生活及形态的短视频,给予学生更为直观形象的认知,理解掌握松鼠相关生活习惯,通过该形式的阅读教学开展有效强化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参与积极性,构建创设民主和谐学习氛围。学生所处年龄阶段尚浅,故而良好教学氛围对于学生阅读效果而言发挥占据着深远影响意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营造能减轻学生学习精神负担,从而强化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阅读教学进展过程中来。教师应当改变过往传统陈旧教学理念,应以平等参与者、引导者的身份饰演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研究以及相关阅读。强化学生作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意对学生意见以及实际需求的倾听。为学生营造民主和谐氛围的同时促使学生大胆提出自我想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有力保障学生自身创造相结合的精神能够自然而然的发挥出来,从而进一步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二、在阅读教学中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不管做什么事,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要掌握方式方法。良好的课外阅读也需要正确的方法指引。《课标》指出应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要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教师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要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教给孩子阅读不同

《让我们荡起双桨》同步拓展阅读

《让我们荡起双桨》同步拓展阅读 [诗文赏析] 本课是一首著名的儿童歌曲的歌词,作者是著名的词作家乔羽。题目《让我们荡起双桨》,既是对生活在新中国的少年儿童幸福生活的真实描绘,同时也是对少年儿童未来更美好的生活的憧憬。 这首歌词描述了少年儿童泛舟北海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的情景,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诗由少年儿童荡起双桨泛舟北海写起,先写北海的迷人美景,然后写荡舟湖上的喜悦心情,第三小节则以一个问题将诗歌立意进一步拓展升华。 第一小节描述少年儿童泛舟北海欣赏美丽宜人的自然风光。清澈的湖水,美丽的白塔,绿树红墙,色彩鲜艳和谐,令人陶醉。 第二小节抒发少年儿童荡舟北海的喜悦心情。置身景色迷人的北海公园,“我们愉快歌唱”,尽情欢乐,引来水中的鱼儿望着我们泛舟,听我们歌唱。歌词用拟人的手法,表达出少年儿童对幸福生活感到无比愉悦的真切感受,同时又充满童趣。 第三小节则由尽情欢乐中的少年儿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表达了少先队员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真挚的感激之情。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在诗歌三个小节的末尾重复出现,丰富了诗歌意境,读来亲切感人,这也是本课结构上的一个特色。 [园林知识] 北海:在北京市故宫西北侧,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园林之一。全园以北海为中心,面积72公顷(其中水域面积39公顷)。辽、金、元建离宫,明、清辟为帝王御苑。亭台别致,游廊曲折。有永安寺、濠濮间、画舫斋、五龙亭、九龙壁等胜迹。 琼华岛耸立湖中,上有高达35.9米的藏式白塔。1925年辟为公园,是首都北京的游览胜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走近作者] 乔羽与“三” 乔羽这一生有三个名字。 第一个名字叫乔庆宝,爹妈起的,用了十八年。直到参加革命,他才自作主张,改名“乔羽”,这是他的第二个名字。 第三个名字叫“乔老爷”,这在中国歌词界、文艺界,几乎无

浅论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途径

浅论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途径 发表时间:2018-12-26T15:30:38.513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19年1期作者:黎文洁 [导读] 如何开展有效的拓展阅读,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其视野,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不断地思考与探索。 黎文洁(龙台镇中心小学四川资阳 641300) 摘要:语文是一门积累的课程,不能急功近利。因此,要从小学时期就开始重视语文学科的教育和培养,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和成长有着十分巨大的积极作用。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具有很大的促进意义。在新课改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拓展阅读逐渐成为语文教学的一股潮流。如何开展有效的拓展阅读,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其视野,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不断地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28(2019)01-0054-01 阅读的过程,就是学生感知文章的过程。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小学语文课堂开展拓展阅读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阅读并获取知识,帮助其丰富语言积累,陶冶道德情操,发展心智、完善人格,提升其写作水平,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长期以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赶时间或省心省事,常常无视学生的自主性。老师拿着教学参考资料,根据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介绍、分段分层,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分析作品的写作特色,一路介绍下来,只是生硬地肢解了作品。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师对作品的解读,而不是学生对作品的自主阅读。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放手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学习。如学生学会拼音这个识字工具后,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借助课文注音把书读通读顺。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应该是点拨、启发、激励学生,重点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阅读、理解、品味、感悟。 二、激发学生拓展阅读的兴趣与热情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感兴趣,他们才能更加主动地参与教师的教学过程。所以,语文教师应依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及欣赏水平等,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致力于学生阅读兴趣与热情的激发,调动其参与拓展阅读的积极性,从而实现高效的语文拓展阅读课堂。 例如:小学生一般都很喜欢听故事,那么教师就可以讲故事的形式给学生介绍一些贴近生活实际的读物,如《少儿科普知识》《童话寓言故事》等,激发学生对课外读物的兴趣;也可在班级设置图书角,让学生将自己认为较好的书籍带入图书角,与其他同学进行传阅与交流,增强其互助、交流的机会,激发其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也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领学生走入生活。如一些相关植物方面的阅读材料,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走入校园,近距离地观察植物,让学生在自己的实际观察中领悟阅读材料的内容,并在自由讨论中获取新知识。 三、善于阅读情境的创设,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教师应善于阅读教学情境的创设,引领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之中,促使其产生主动参与的兴趣,激发其进行拓展阅读的热情。而在一定的阅读情境之中,学生也会容易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更加深入地体会文章内涵。 例如:在《二泉映月》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在播放《二泉映月》这个经典乐曲的过程中,用生动的语言和绘声绘色的描述,讲述一下瞎子阿炳及其创作《二泉映月》的故事,让学生感受此曲的由来,体会瞎子阿炳用自己的琴声向世人诉说的内心情感。此时,学生也会置身在阿炳的故事之中,产生一定的情感基调。 这样的教学方式,教师既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很自然地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其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提高其阅读积极性,在强烈的情感氛围中体会阅读的精彩。 四、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理解语言,不仅要理解语言所表达的具体内容,还要体会蕴含在语言中的感情,特别是作者不直接表达的、比较含蓄的情感。因此,感悟作品,对学生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 如《草原》一课教学中,教师课前可播放赞美草原的歌曲,播放描绘草原景色的课件,创设情景,让学生入情入境,从而激起学习课文的兴趣。教师在引导学生细读第一段时,抓住景物品词句,先读出感受再读出情感,从而体会作者老舍先生是如何触景生情的,然后把作者的感悟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感悟。后面描写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情谊时,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这样,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感悟作品,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 五、合理应用网络信息技术实现拓展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还应注重拓展阅读的多样性,重视多样化阅读类型的加入,让学生的阅读信息达到全面性发展的目的。而伴随着信息化社会进程的脚步加快,当前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学校教育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信息量大、类型广泛、较强的检索功能且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是网络信息技术的优点。网络信息能够为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提供更为广泛的空间,增强其便利性。因此,小学生的拓展阅读也可以向网络化方向不断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对学生的网络型拓展阅读加以指导,让学生能够正确的使用网络,突破课堂学习的局限性,开阔小学生的视野,增强其拓展阅读的趣味性,培养其对内容的归纳与总结能力,不断提升其思维概括能力。 总而言之,在素质化教育理念日益盛行的今天,开展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更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素养不断提升的关键。良好的拓展性阅读,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其思维空间的发散与拓展,有利于培养其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不断思考与探索,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实现阅读拓展教学的高效性,为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吕明,蔡文丽.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途径[J].考试周刊,2011(81):50. [2]石存新.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途径[J].快乐阅读,2015(12). [3]贾晓丽.谈实施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途径[J].俪人:教师,2016(5):136. [4]刘同金,王玉霞.刍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的有效途径[J].读写算:教师版,2015(46):175.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