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赤壁练习题(带上答案)

赤壁练习题(带上答案)

赤壁练习题(带上答案)
赤壁练习题(带上答案)

赤壁赋练习题(附上答案)

姓名:班级:分数:

一、基础知识(74分)

(一)注音(14分)

窈窕

..()冯.()虚桂棹.()酾.()酒属.()客

嫠.()妇愀.()然横槊.( ) 江渚.()蜉蝣

..()无尽藏.()枕藉.()壬.( )戌扁.()舟

(二)解释加点字(18分)

泣.孤舟之嫠妇正襟危.坐山川相缪.

乌雀南.飞白露横.江纵一苇之所如.

不绝如缕.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倚.歌而和之

举酒属.客酾.酒临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哀吾生之.须臾固.一世之雄也相与枕藉

..乎舟中

知不可乎骤.得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横槊.赋诗

(三)词类活用(11分)

羽.化而登仙舞.幽壑之潜蛟歌.窈窕之章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渔樵

..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顺流而东.也下.江陵不知东方之既白.

正.襟危坐歌.窈窕之章

(四)解释下列红色词的意义(18分)

⑴.之(6分)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扣舷而歌之倚歌而和之

哀吾生之须臾苟非吾之所有

⑵.于(4分)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月出于东山之上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托遗响于悲风

⑶.其(4分)

而不知其所止其声呜呜然

何为其然也其破荆州

⑷.而(4分)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侣鱼虾而友糜鹿

耳得之而为声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五)重要句式(13分)

1.何为其然也

2.而今安在哉

3.客有吹洞箫者

4.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5.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6.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7.渺渺兮予怀 8、凌万顷之茫然 9.苏子与客泛舟于赤壁之下10.而又何羡乎 11.固一世之雄也 1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13.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二、选择题。(40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壬(rén)戌窈窕(tiǎo)桂棹(zhào)冯(féng)虚御风

B.嫠(lí)妇愀(qiǎo)然舳(yóu)舻山川相缪(liáo)

C.酾(shī)酒横槊(shuò)江渚(zhǔ)正襟(jīn)危坐

D.匏(páo)樽枕藉(jí)蜉(fú)蝣一叶扁(piān)舟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 )(2分)

A.凌万顷之茫然

..(旷远的样子)冯虚御.风(驾)

B.渺渺

..(身体斜着坐)

..兮予怀(悠远的样子)正襟危坐

C.击空明

..兮溯流光(月光下的清波)扣.舷而歌之(敲击)

D.倚.歌而和之(循,依)而卒.莫消长也(到底)

3.下列句中的“如”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 )(2分)

A.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B.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C.如日中天

D.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也

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B )

A.七月既望西望夏口 B.纵一苇之所如起如厕

C.而卒莫消长卒起不意 D.举匏樽以相属两狼之并驱如故,耽耽相向

5.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①纵.一苇之所如②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③而.又有何羡乎④虽.一毫而莫取

A.①任凭②如果③然而④虽然

B.①任凭②如果③然而④即使

C.①假如②大概③然而④即使

D.①假如②大概③然而④虽然

6.对下列各句加点词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②况吾与子渔樵

..于江渚之上

③侣.鱼虾而友.麋鹿④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①③相同,②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④不同,②③相同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词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D )(2分)

A.徘徊于斗牛

..横江

..之间 B.白露

C.凌万顷之茫然

..

.. D.挟飞仙以遨游

8.选出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与众不同的一项( C )(2分)

A.苏子愀然.

B.凌万顷之茫然.

C.何为其然.也

D.其声呜呜然.

9.选出短语结构与众不同的一项( D )

A.白露横江

B.水光接天

C.旌旗蔽空

D.冯虚御风

10.选出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不同类的一项( A )(2分)

A.驾一叶之扁舟

B.倚歌而和之

C.自其变者而观之

D.取之无尽,用之不竭

11.选出下列句中“乎”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 C )(2分)

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B.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C.知不可乎骤得

D.郁乎苍苍

12.选出下列句中属被动句的一项( A )(2分)

A.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C.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D.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13.选出不属于宾语前置句的一项( D )(2分)

A.而今安在哉?

B.何为其然也?

C.而又何羡乎?

D.渺渺兮予怀

14.语言形式不同类的一项是( C )(2分)

A.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B.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C.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D.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15.下列六句话分编为四组,从分句间语意关系的角度看,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C )(2分)

①清风徐来,水波不兴②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④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⑤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⑥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A.①③⑤/②④⑥

B.①④⑥/③②⑤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③⑥/②④⑤

16.对“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的赏析不正确的是( B )(2分)

A.第一句,写以桂树木兰做桨,用美好的事物寄托高雅的情调。

B.“击空明”与“渺渺兮予怀”写景抒情,以景的空明衬人的胸怀广阔。

C.最后一句,点出“予怀”所思慕的对象是那在“天一方”的美人。

D.全歌落脚到“美人”身上,具有象征意义。

17.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C )(2分)

A.既望:已经过了望日,即阴历每月十六日。既:已经。望:阴历每月十五日。

B.美人:指所思慕的人,古人作品中常用美人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C.本文作者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八大家中另七人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司马光、王安石。尸姐末日诗人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e10586059.html,/seshu/4842/index.html

D.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叫宿。

18.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D )(2分)

A.苏轼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是豪放派的创始人。

B.本文与《后赤壁赋》都是元丰五年苏轼被贬到黄州所作,这期间他还写了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C.本文通过主客问答,议论风生,表现出主人公乐观豁达的胸怀。

D.本文通过叙事,把景与情交融在一起,表现出作者“乐——悲——乐”的感情变化。

19.最能体现苏东坡旷达心怀的两句是( BE )(2分)

A.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B.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C.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D.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E.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20.对文章理解有误的几项是( CE )(2分)

A.作者在江风秋月中与客对饮,显出一种乐观的情怀。

B.作者对客人箫声悲凉而感到不解,因而发问。

C.客人箫声婉转,主要是内心怀慕前贤。

D.客人转悲为喜,最后主客畅饮而酣睡舟中。

E.本文是散文,因而重在写景抒情,而不用议论的表达方式。

三、阅读下文,完成习题。(35分)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

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21.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A.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槊:长矛。

B.方其破荆州,下江陵下:下面。

C.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藏:宝藏。

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通“缭”,缭绕。

2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是意动用法的一项是( C )(2分)

A.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B.况吾与子渔樵

..于江渚之上

C.侣.鱼虾而友.麋鹿

D.哀.吾生之须臾

23.下列词语中加点词释义正确的一项是( A )(2分)

A.苏子愀然

..(容色改变的样子)正襟危.坐(端正)

B.下.江陵(向下游到)顺流而东.(向东进发)

C.酾.酒临江(斟酒)渔樵于江渚.之上(江中小岛)

D.驾一叶之扁.舟(小船)渺.沧海之一粟(眼泪)

24.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①此非曹孟德之诗乎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③固一世之雄也④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⑤驾一叶之扁舟⑥渺沧海之一粟

⑦哀吾生之须臾⑧羡长江之无穷

A.①②⑦⑧/③④⑥/⑤

B.②⑦⑧/①③⑤⑥/④

C.①③④⑥/②⑦⑧/⑤

D.②④⑥/①③⑦⑧/⑤

25.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D )

①相与枕藉乎舟中②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③自其不变者而观之④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A.两个“乎”字相同,两个“之”字也相同 B.两个“乎”字相同,两个“之”字不同

C.两个“乎”字不同,两个“之”字相同 D.两个“乎”字不同,两个“之”字也不同

26.将下列各句按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A )

①固一世之雄也②月出于东山之上③而今安在哉④客有吹洞箫者

⑤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⑥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⑦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A.①⑥/②⑤/③/④/⑦ B.①/②③/⑤⑥/④⑦

C.①⑥/②③/⑤/④⑦ D.①⑥/②⑤/③④/⑦

27.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D )

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③客亦知夫水与月乎④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28.对加点的实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C )

①凌.万顷之茫然②击空明兮溯.流光③倚.歌而和之④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A.①凌驾②逆流而上③靠着④细丝 B.①越过②顺水而下③靠着④一条

C.①越过②逆流而上③循④细丝 D.①凌驾②逆流而上③循④一条2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

A.①吾与子之所共适.②始.适还家门 B.①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②举匏樽以相属.

C.①扣舷而歌.之②倚歌.而和之 D.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②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30.对第一段文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2分)

A.这段文字用主客问答的方式来写。主客问答是赋的传统手法,一般说来,作者往往借客人的话从反面引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B.作者善于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感情和思想变化,写得具体可感,如“寄蜉蝣于天地”。我和妹子那些事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e10586059.html,/seshu/4841/index.html

C.这段文字将情、景、理有机结合,实质上是苏轼贬谪生活中苦闷心绪的流露,但从全文来看,苏轼并没有沉浸在这种苦闷之中。

D.作者描绘了“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景象,意在抒发自己急欲建功立业的豪情。

31.选出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 D ) (2分)

A.“正襟危坐”一语出自《史记·日者列传》,原文为“宋忠、贾谊瞿然而悟,猎缨正襟危坐”。

B.“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是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

C.“孟德之困于周郎”系出自三国“赤壁之战”中周瑜巧用连环计,大败曹军的事实。

D.“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化用了《三国演义》开篇词中的诗句,原句为“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32.作者用曹操的典故,其用意是( C )(2分)

A.赞颂曹操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

B.同情曹操不遇于时。

C.慨叹人生无常。

D.借曹操自比,表明自己被贬的心志。

33.苏子用月与水作比,阐明了什么道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2分)

A.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

B.阐明物各有主的道理。

C.阐明无欲即无私的道理。

D.阐明物质不灭的道理。

34.对这两段文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主客问答,是赋体中传统的表现手法,主和客都是作者的化身。

B.作者认为,清风明月,可以随意拾取,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合而为一的心灵净化的境界。

C.第一段把物和人对比着写,突出了人的渺小,为第二段人的超脱埋下了伏笔,形成了反差。

D.这两段,写历史事件,写眼前之景,写主客问答,联想丰富,转换自然。

35.下列关于这段文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是( D )(2分)

A.作者借主客问答的形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

B.“月明星稀”两句从当前江月之景联想而得,由此推展开去,写目中所见之地形,进而塑造了曹操的形象,借此感叹现实人生。

C.世间万物,英雄豪杰,不过是过眼烟云,作者想到自己贬谪黄州,青春虚度,不禁悲从中来。

D.作者引出曹操、周瑜两个英雄人物,更见己身之渺小,自然生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是议论。

36.以下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A.“方其”一下八句,是想象,是推测,却全力以赴,大肆渲染,此即所谓“赋”。

B.“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八字勾画出周郎的形象,显得格外饱满,有立体感。

C.赤壁古战场并不在黄冈,苏轼不过是以此寄托遐想,抒发感慨,并非对历史无知。

D.“哀吾生之须臾”以下四句回到眼前所见的长江、月亮,推广开去,把人生与宇宙加以对照。

37.下列理解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C )(2分)

A.主客问答,实际上表明了作者内心激烈的矛盾冲突,冲突的结果,是旷达的一面战胜了消极悲哀的一面。

B.第一段客答的文字,作者将情、景、理融为一体,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绘明月江水之景,叙曹操征战赤壁之事,发历史上英雄人物“而今安在”、人生苦短之论,抒己身渺小,“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之感慨;使本段精彩而见功力。

C.对于世间万物,作者主张“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应抓紧时机,享受大自然给予的美景,得到则为己有,得不到则为“非吾之所有”;表现了人生如梦,及时行乐的思想。

D.《赤壁赋》是宋代文赋的一篇优秀代表作。作者用典而不拘故实,写景而富于想象,抒情而兼用夸饰,加之造语多用对偶,声韵之美也体现了苏轼作品行云流水的艺术风格。

38.填空。(11分)

(1).归纳第一语段的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语出 ____ 时代的曹操所写的《》诗。(2分)

(3).“孟德困于周郎”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往事。(1分)

(4).作者列举往事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逝者如斯”,语出《____________》,它的语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6).作者超越自我,把生命放到宇宙的永恒中加以考察,终于积郁释然,作出了超旷达观的解释,得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2分)

四、翻译句子。(20分)

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2分)

2、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2分)

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2分)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2分)

5、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2分)

6、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2分)

7、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2分)

8、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2分)

9、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2分)

10、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2分)

五、填空。(19分)

1.苏轼(1037—1101),北宋(朝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是一位通才,在诗、词、文、书画方面都是开派的人物,他的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他的诗和黄庭坚并称;他的词和并称苏辛;他是“苏、黄、米、蔡”四大书法家之一;他的画开创了湖州画派。苏轼在词方面开了一派。词源于民间,因着其存在的环境,渐渐发展为歌台舞榭、尊前花下的消闲品,被文人称为“诗馀”,似乎只是婉约的才是词之正统。而苏轼,以他广阔的胸怀和豪迈的性格,给当时的词坛带去了新鲜的空气。他有意以诗为词,终于从他开始打破了词坛婉约一统天下的局面。苏轼在词史上的另一贡献是使词摆脱了音乐的附属地位,把词发展成了独立的抒情诗。苏轼词长于咏物,擅用白描手法。(5分)

2.《赤壁赋》是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的第三年游黄冈赤壁后所作。第一段写的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东山,“白露横江,水光接天”之景;第二段歌的是“望美人兮天一方”那样一

种渴求;第三段问的是人生“何为其然也”的一种奥秘,客作答则表现出“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的消极悲观;第四段作者又借阐发“变”与“不变”的人生哲理,表达了自己欲寄情于“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的一种超脱,一种乐观旷达的情怀。就感情线索而言,全文表现出作者乐—悲—乐的感情变化及平静—苦闷—解脱的思想斗争历程,而这正是他政治上失意,想在不能满足的人生中求得解脱的复杂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由此可见,本文过渡性的枢纽段落是第二段。(14分)

念奴娇赤壁怀古练习题及答案

1.学了《赤壁怀古〉,我们领略了苏轼的豪放词风,有人说:苏词"短于情",那么,事实是否如此呢请读下面苏轼的另一首词,说说你的见解。 江城子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答案:不是"短于情"。首先,从词的内容上来看,这是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上片写诗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是写实。写两个人十年生死相隔,一个在千里之外的孤坟,一个在尘世,二人无处话凄凉;自己人生不如意,尘满面,鬓如霜,对妻子的思念难以忘怀。下片记述梦境,抒写了诗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全词情意缠绵,字字血泪。既写了王弗,又写了诗人自己,情真意切,催人泪下。其次,词中采用白描手法,出语如话家常,却字字从肺腑镂出,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着真淳。第三,这首词情景

交融,思致委婉,境界层出,情调凄凉哀婉。总之,这首词不仅不"短于情",而且感情细腻,感人至深。 思路分析:先阅读理解全词,表明观点,然后紧密结合全词,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最后要加以总结,回应观点,照应题目。 2.读下面的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双调)蟾宫曲怀古 (元朝)阿鲁威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 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1)苏轼和阿鲁威都写到赤壁之战,对赤壁之战的功劳,苏轼的看法和阿鲁威是否一样 答案:不一样,苏轼认为该归功于周瑜,阿鲁威认为是孙权。 (2)两首诗抒发的感情是否一样

《赤壁赋》水月

《赤壁赋》;微课教学设计;王萍;鹿邑县高中;赤壁赋;苏轼;教学目标;赏析水月意象,体悟作者的心境;教学重难点;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赏析意象,把握作者情感的变化;教学过程;一、导入;王国维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苏轼在他的千古绝唱《;二、展示教学目标;赏析水月意象,体悟作者的心境;三、品析鉴赏;课文中写了怎样的“水月”景象?;现实中的“水月”;历史中的“水月”; 《赤壁赋》 微课教学设计 赤壁赋 苏轼 教学目标 赏析水月意象,体悟作者的心境。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赏析意象,把握作者情感的变化。教法:引导法指点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王国维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苏轼在他的千古绝唱《赤壁赋》中是怎样用景语表情达意的呢?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苏轼的《赤壁赋》,通过赏析水月意象,体悟作者的心境。 二、展示教学目标 赏析水月意象,体悟作者的心境。 三、品析鉴赏 课文中写了怎样的“水月”景象? 现实中的“水月” 历史中的“水月” 哲理中的“水月” 按照这三种,分组讨论。 1、现实水月——水月之景 第一节描绘了怎样的景?此时作者心情如何?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景:皓月当空,碧水万顷,月光朦胧,清风徐徐,景色澄澈而空明,苍茫而朦胧,如人间仙境。

情:“乐”。豪情: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舒畅飘逸,飘飘欲仙,超然物外,陶醉于良辰美景。 2、历史水月——水月之情 第三段是怎样将景、情、理结合在一起的? 景:悲凉苍茫 情:悲观失望 理:人生苦短 自身与历史人物的对比。 人生须臾与宇宙无穷的对比。 愿望与现实的对比。 第三段通过“客曰”,由眼前的“江水”“明月”想到曹操、周瑜两个英雄人物,是写景;再由他们的“而今安在哉”,揭示人生短促之“悲”,是议论;引出曹操、周瑜,更加见己身之渺小,自然生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因而跌入现实的苦闷,是抒情。 写景抒情是哲理的基础, 哲理是写景抒情的升华,充满诗情画意而又蕴涵着人生哲理。 3、哲理水月——水月之理

赤壁赋练习题及 答案

《赤壁赋》练习题答案 一·文学常识(×4=2) 苏轼与苏洵、苏澈合成“三苏”,其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二·字音(×27=) 1.壬.戌 2.举酒属.客 3.窈窕 .. 4.斗.牛之间 5.冯.虚御风 6.扣舷. 7.余音袅袅. 8.倚.歌 9.幽壑. 10.嫠.妇 11.愀.然 12.相缪. 13.舳舻 .. 14.旌.旗 15.酾.酒 16.横槊. 17.渔樵. 18.江渚. 19.麋.鹿 20.匏.樽 21.蜉.蝣 22.一粟. 23.须臾. 24.肴.核 25.枕藉. 三·通假字(1×3=3) 1.举酒属客通“嘱”劝酒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 3.山川相缪通“缭”盘绕 四·虚词(1×19=19) 而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转折(2)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转折(3)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修饰(4)侣鱼虾而友麋鹿并列 (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转折(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转折(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修饰 之 (1)纵一苇之所如到(2)凌万顷之茫然的 (3)哀吾生之须臾主谓之间(4)不知东方之既白主谓之间 (5)苟非吾之所有的(6)耳得之而为声的 (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8)吾与子之所共适主谓之间 于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状语后置句标志“在” (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状语后置句标志“从” (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标志 (4)渔樵于江渚之上状语后置句标志“在”

五·古今异义(1×4=4) 1.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星宿名 2.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 3.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 4.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内心思慕的人君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六·词类活用(×9=)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 2.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伴侣;以·为朋友 3.不知东方之既白.变白 4.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使·起舞;使·哭泣 5.扣舷而歌.之唱歌 6.顺流而东.也东进 七·重点实词(1×23=23) 1.七月既望过了 2.纵一苇之所如任;小船 3.凌万顷之茫然越过 4.击空明兮溯流光月光下的空明;逆流而上;江面浮动的月光 5.渺渺兮予怀悠远的样子 6.余音袅袅声音婉转悠长 7.舞幽壑之潜蛟深谷 8.苏子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9.正襟危坐端坐 10.方其破荆州当 11.下江陵攻占 12舳舻千里首尾相连的船只 13.寄蜉蝣于天地人生短促14.知不可乎骤得屡次得到 15.托遗响于悲风余音 16.卒莫消长到底;消减和增长17.吾与子之所共适享有 18.杯盘狼藉凌乱 19.相与枕藉枕着垫着 八·特殊句式(1×9=9) 1.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 2.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句 3.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状语后置句 4.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句 5.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句 6.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句 7.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句 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状语后置句 9.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状语后置句 九·翻译(13) 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3) 只是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粒谷粒。 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3) 要是从他们变得一面来看,那么天地间的一切事物,甚至不到一眨眼的工夫就会发生变化。 3.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3) 假如不是为我所有,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能得到。 4.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4) 多么辽阔像是乘风飞去,不知道将停留在何处;多么飘逸好像变成神仙飞离尘世,登上仙界。

苏轼《前赤壁赋》练习题及答案

苏轼《前赤壁赋》练习题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检测 1.下列加点字在文中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B ) A.窈窕(yǎotiǎo)冯(píng)虚御风桂棹(zhào) B.嫠(lí)妇愀(qiū)然酾(shī)酒 C.横槊(shu?) 江渚(zhǔ)蜉蝣(fúy?u) D.无尽藏(zàng)枕藉(jia)壬(r?n)戌 2.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B(属zhǔ酾shī枕藉jiè)) A.壬戌(xū)属(shǔ)客冯(píng)虚御风 B.泝(sù)流水嫠(lì)妇相缪(liáo) C.酾(lì)酒横槊(shu?)扁(piān)舟 D.狼籍(jí)枕藉(jí)无尽藏(zàng) 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C ) A.举酒属客。(属,通“嘱”,劝人饮酒) B.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音ha,同声相应,唱和) C.方其破荆州,下江陵。(下,往下游走) 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缭,盘绕) 4.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倚:循、依。) A.举酒属客属:寄,劝 B.冯虚御风冯:乘御:驾 C.倚歌而和之倚:靠,依 D.盈虚青如彼盈:满 5.对下列各句加点词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B(①和②均为名词③是名词意动用法,④是名词作状语)) 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③侣鱼虾而友麋鹿④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A.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③相同②和④相同 D.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 6.与原文完全相同的一项是(D。A.少焉。B.所如。C. 知不可乎骤得) A.少顷,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不知其所止 C.知不可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D.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7.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既望(农历每月十六)属(通“嘱”,指劝人饮酒) 横(弥漫,充溢)纵(任)如(往) 浩浩(广阔,辽远)冯虚(凌空)渺渺(悠远的样子) 倚(循,依)和(唱和)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长)缕(细丝) 危(端正)固(本来) 须臾(片刻)骤得(多得) 曾(竟)一瞬(一眨眼)适(指享有) 枕藉(互相枕着垫着)缪(通“缭”,缭绕,盘绕)七月既望 ..举酒属.客 白露横.江纵.一苇之所如. 浩浩 ..乎如冯虚 ..御风渺渺 ..兮予怀 倚.歌而和.之余音袅袅 ..,不绝如缕. 正襟危.坐固.一世之雄也 哀吾生之须臾 ..知不可乎骤得 ..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相与枕藉 ..乎舟中山川相缪. 8.解释下列红色词的意义 ⑴ 纵一苇之所如(助词,无实义)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词) 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 哀吾生之须臾(助词,取独)苟非吾之所有(助词,的) ⑵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 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 托遗响于.悲风(介词,给) ⑶ 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其.声呜呜然(代词,那) 何为其.然也(代词,指箫声)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 ⑷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连词,表转折)侣鱼虾而.友糜鹿(连词,表并列) 耳得之而.为声(连词,表顺承)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连词,表修饰)9.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加以解释 ⑴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泣:使动用法 ⑵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东:名作状 ⑶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东:名作动 ⑷侣鱼虾而友糜鹿侣,友:意动用法 10.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⑴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状语后置句 ⑵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句 ⑶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句 第 1 页共3 页

《赤壁》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

《赤壁》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 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 【原诗】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译文】 赤壁的泥沙中,埋着一枚未锈尽的断戟。自己磨洗后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 的遗留之物。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 雀台了。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借古物兴感慨的诗句是: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2、运用议论手法诗中隐含作者独特的见解,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情 绪以小见大,借二乔的命运反映赤壁之战重大影响的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二、选择题: 1、阅读杜牧《赤壁》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B ) A、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 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B、“折戟沉沙铁未销”,是说折断的兵器埋没在沙土中还没有锈蚀。因为该兵 器埋入沙土的年代不久,时间不长。 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用假设的口气说的。假如当时的天气、风向不给周郎以方便,赤壁之战就有可能被曹操取胜,那么“二乔”就可 能被关在铜雀台了。 D、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但诗人 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解析】B 还没有完全锈蚀净尽。 2、下列对《赤壁》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中的“前朝”,指东汉末年的战乱时代;“铜雀”即铜雀台,是曹操的休闲行乐之处。 B.诗歌由“折戟”这一小物引发思古之幽情,用“二乔”的命运来折射东吴命运,体现了“大中取小,小中见大”的写法。 C.三、四句假设东风不助周瑜,二乔定会被曹操锁进铜雀台,由此表达了作者 的历史兴亡之感。 D.整首诗尺幅之中有历史的大气象,形象中又寓哲理,同时还蕴含着作者忧国 忧民的情怀。 【解析】A 有误,诗中的“前朝”指东吴破曹赤壁之战的时代; 3、下列对《赤壁》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这个著名古战场时,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是怀古咏史之作。 B.诗的前两句交代了感兴的缘由—一支沉入泥沙中的断戟。 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意思是: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 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直接写出了政治军事情势的变化。 D.后两句曲折地反映出作者的抑郁不平之气。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都有某种机遇,而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 【解析】C间接写出了…… 三、赏析简答题: 1、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 诗的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暗示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的感慨。为下文的议论做铺垫。 2、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东风"指什么?并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诗句的理解。 答:"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 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 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或"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的心境"。 3、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念奴娇》微课脚本

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最一句为“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既是收笔,也可看作是“赤壁怀古”的核心思想。 此句中“尊”通“樽”,即酒杯;“酹”指把酒浇在地上,古人以酒洒地表示祭奠;全句大意是:人生世事就象做了一场梦,还是让我把手中这杯酒敬奉给这永恒的江水和明月吧。 对此句所抒发的感情基调,历来说法不一: 一种观点认为,这句话反映了苏轼消极厌世的思想,是苏轼对他在新旧党争中失败的哀鸣。 另一种观点认为,这句话表明了苏轼的超凡脱俗,表现了他的豁达乐观。 苏轼少年成名,人称天下第一全才。由于他与新贵们有个人积怨,被对手打着反对新法的幌子横遭迫害,先是被捕下狱,而后贬谪发配。“人生如梦”的感叹折射出几多悲凉,几多无奈。从这个意义上说,第一种观点似乎有些道理。但是,如果你了解苏轼的经历,就会发现这种观点的片面性。事实上,被贬黄州后的苏轼不仅四处寻友、天天做菜,还有一篇关于赤壁的传世佳作——《赤壁赋》,请听: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这样的心声怎么可能发自于一个颓废之人? 当然,第二种观点也有失偏颇。试想,苏轼纵然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志士文豪,但在突然来临的残酷打击面前,他也不可能从一开始就那么超然,必然有一个痛苦的思想斗争过程。磨难过后的苏轼觉得,人生如梦,辉煌如周瑜也好,失意如我苏轼也罢,在滚滚奔流的长江面前,一切都会成为过去,于是,他情不自禁地举杯洒地,祭奠江月。 综上所述,“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所表现的,是词人淘尽苍桑,从逆境中超脱出来的旷达与乐观,充满了理性,洋溢着昂扬向上、待机而动的积极进取精神。这就是八百多年前的一位智者面对挫折与坎坷的态度,它给我们启示,给我们鼓舞。

赤壁赋课后练习题

《赤壁赋》练习题答案 一、基础积累 1.下列加点字在文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 A.窈窕 ..(yǎo tiǎo)冯.(píng)虚御风桂棹.(zhào)扁.(biǎn)舟 B.嫠.(lí)妇酾.(lì)酒愀.(qiǎo)然相缪.(liáo) C.横槊.(shuò)属.(zhǔ)客扣舷.(xuán)蜉蝣 ..(fúyóu) D.无尽藏.(zàng)舳舻 ..(rén xū) ..(zhúlú)枕藉.(jiè)壬戌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C) A.举酒属.客。(属,劝人饮酒) B.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音hè,同声相应,唱和) C.方其破荆州,下.江陵。(下,往下游走)下:攻占 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缭,盘绕) 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D ) A.徘徊于斗牛 ..之间斗牛:斗宿,牛宿,都是星宿名。 B.苏子愀然 ..:愀然,忧愁凄怆的样子 C.渺渺兮予.怀予:我 D.方.其破荆州方:刚方:当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B ) A.凌万顷之茫然 ..(旷远的样子)冯虚御.风(驾) B.渺渺 ..(身体斜着坐)(端正地坐着)..兮予怀(悠远的样子)正襟危坐 C.击空明兮溯.流光(逆水而上)扣.舷而歌之(敲击) D.倚.歌而和之(循,依)而卒.莫消长也(最终,到底)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在活用上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C ) 例句:舞.幽壑之潜蛟(使动用法) A.侣.鱼虾而友麋鹿(意动用法) B. 况吾与子渔樵 ..于江渚之上 C.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使动用法) D.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名词活用作动词) 6、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 ①纵.一苇之所如②苟非吾之所有 ③惟江上之清风④虽一毫而莫取 A.①任凭②如果③只有④虽然 B.①任凭②如果③只有④即使 C.①假如②或许③只有④即使 D.①假如②或许③只有④虽然 7、下列句中的“如”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 ) A.纵一苇之所如B.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C.如日中天D.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也 8.指出下列各句中的划线词与例句中的加点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句子。 ①赤壁赋.。( B ) A.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写作) 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古代一种文体)

赤壁练习题及答案

赤壁练习题及答案 [赏析] 这一首七绝,是诗人借遗物而感兴,引起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议论。沉埋在泥沙中的断戟还没有烂掉 ,经过一番磨洗确认它出自于前朝。遥想当年如果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战机,恐怕春色幽深的铜雀台上早就锁上了东吴“二乔”了吧。 此诗是一首咏史诗,诗篇的重心在后两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是议论,是说周瑜的获胜是偶然的机遇所致,不是靠的安邦定国之策。假若不是东风骤起,蜀军相助,周瑜的火攻之计就不会大显神威,那么,东吴政权就必然为曹操所灭。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练习] 1.《赤壁》中发挥想象,从反面落笔议论历史、抒发感慨的诗句是 答案: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赤壁》中抒发历史感慨,以小见大的句子是 答案: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杜牧在《赤壁》中借物兴感,评论赤壁之战胜负的诗句是

答案: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4、《赤壁》中作者用形象思维,用假设语气提出的议论句是 答案: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5、杜牧的《赤壁》:诗中蕴含机遇造?a href=“http:///fanwen/shuoshuodaqua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说恼芾恚乙 攀硕宰约荷环晔薄⒒巢挪挥龅目局榈氖涫?/p> 答案: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6、《赤壁》中既是名句,又是想像的诗句是 答案: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7、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的句子是 答案: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赋练习 姓名:班级:分数: 一、基础知识 注音 窈窕冯虚桂棹酾酒属客...... 嫠妇愀然横槊江渚蜉蝣...... 无尽藏枕藉壬戌扁舟.... 解释加点字 泣孤舟之嫠妇正襟危坐山川相缪...

《赤壁赋》微课教学设计上课讲义

《赤壁赋》微课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三单元 授课教师:赵伟 工作单位:河南省巩义市第二高级中学东校区 【学习目标】赏析水月意象,体悟作者的心境。 【学习重难点】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赏析意象,把握作者情感的变化。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教师引导拓展迁移 【学习时间】10分钟 【学习过程】 一、导入 王国维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苏轼在他的千古绝唱《赤壁赋》中是怎样用景语表情达意的呢?在学习苏轼的《赤壁赋》中,可通过赏析水月意象,体悟作者的心境。 二、展示教学目标 赏析水月意象,体悟作者的心境。 三、品析鉴赏 课文中写了怎样的“水月”景象? 现实中的“水月” 历史中的“水月” 哲理中的“水月” 1、现实水月——水月之景 第一段描绘了怎样的景?此时作者心情如何?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景:皓月当空,碧水万顷,月光朦胧,清风徐徐,景色澄澈而空明,苍茫而朦胧,如人间仙境。 情:“乐”。豪情:“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舒畅飘逸,飘飘欲仙,超然物外,陶醉于良辰美景。 2、历史水月——水月之情 第三段是怎样将景、情、理结合在一起的? 景:悲凉苍茫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情:悲观失望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理:人生苦短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第三段通过“客曰”,由眼前的“江水”“明月”想到曹操、周瑜两个英雄人物,是写景;再由他们的“而今安在哉”,揭示人生短促之“悲”,是议论;引出曹操、周瑜,更加见己身之渺小,自然生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因而跌入现实的苦闷,是抒情。 写景抒情是哲理的基础, 哲理是写景抒情的升华,充满诗情画意而又蕴涵着人生哲理。 自身与历史人物的对比。 人生须臾与宇宙无穷的对比。 愿望与现实的对比。

赤壁赋测试卷(答案)

《赤壁赋》检测 一、注音:(10分) 壬戌 ..之章()()扣舷.而歌之()..之秋()()歌窈窕 苏子愀.然() 舳舻 ..千里()()酾.酒临江()举匏.樽以相属() 壬戌rén xū窈窕yǎo tiǎo 舷xián 愀qiǎo 舳舻zhú lú酾shī匏páo 二、解释下列实词:(14分) 七月既望 ..()举酒属.客() 纵.一苇之所如.()倚.歌而和之() 正襟危.坐()固.一世之雄也()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相与枕藉 ..乎舟中()山川相缪.() 苟.非吾之所有()不知东方之既.白()

而卒.莫消长也() 既望(农历每月十六)属(通“嘱”,指劝人饮酒)纵(任)如(往)倚(循,依) 危(端正)固(本来)曾(竟)食(指享有)枕藉(互相枕着垫着)缪(通“繚”,盘绕) 苟(如果)既(已经)卒(最终) 三、解释下列虚词:(16分)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连词,表转折)侣鱼虾而.友糜鹿(连词,表并列) 耳得之而.为声(连词,表顺承)倚歌而.和之(表修饰) 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苟非吾之.所有(助词,取独) 吾与子之.所共适(助词,取独)不知东方之.既白(助词,取独) 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苏子愀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何为其然.也(这样,代词)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在) 四、词类活用:(6分)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作状,向西,向东) 况吾与子渔樵 ..于江渚之上(名作动,打鱼砍柴)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名作动,攻占) 顺流而东.也(名作动,向东进军) 侣.鱼虾而友.麋鹿(意动,以……为侣,以……为友) 舞.幽壑之潜蛟(使动,使……起舞) 五、选择题(14分) 1.选出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不同类的一项() A.苟非吾之.所有B.倚歌而和之.C.自其变者而观之.D.取之.无尽,用之不竭 答案A 取独其余为代词 2.选出下列句中“乎”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 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B.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C.而又何羡乎.D.郁乎.苍苍 答案C 语气词表疑问,其余为形容词词尾 3.选出不含通假字的一句()

《赤壁赋》期末复习练习答案

《赤壁赋》期末复习练习答案 一、基础积累 1.下列加点字在文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 A.窈窕(yǎo tiǎo)冯(píng)虚御风桂棹(zhào)扁(biǎn)舟 B.嫠(lí)妇酾(lì)酒愀(qiǎo)然相缪(liáo) C.横槊(shuò)属(zhǔ)客扣舷(xuán)蜉蝣(fú yóu)D.无尽藏(zàng)舳舻(zhú lú)枕藉(jiè)壬戌(rén xū)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C ) A.举酒属客。(属,劝人饮酒) B.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音hè,同声相应,唱和) C.方其破荆州,下江陵。(下,往下游走)下:攻占 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缭,盘绕) 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D ) A.徘徊于斗牛之间 斗牛:斗宿,牛宿,都是星宿名。 B.苏子愀然:愀然,忧愁凄怆的样子 C.渺渺兮予怀 予:我 D.方其破荆州 方:刚方:当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B ) A.凌万顷之茫然(旷远的样子)冯虚御风(驾) B.渺渺兮予怀(悠远的样子)正襟危坐(身体斜着坐)(端正地坐着)C.击空明兮溯流光(逆水而上)扣舷而歌之(敲击) D.倚歌而和之(循,依)而卒莫消长也(最终,到底)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在活用上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C ) 例句:舞幽壑之潜蛟(使动用法) A.侣鱼虾而友麋鹿(意动用法) B.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C.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使动用法) D.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名词活用作动词)6.对下列各句加点词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B ) 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名—动)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动) ③侣鱼虾而友麋鹿(意动用法)④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状语) A.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③相同②和④相同D.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 7、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 ①纵一苇之所如②苟非吾之所有 ③惟江上之清风④虽一毫而莫取 A.①任凭②如果③只有④虽然 B.①任凭②如果③只有④即使 C.①假如②或许③只有④即使 D.①假如②或许③只有④虽然 8、下列句中的“如”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 ) A.纵一苇之所如B.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C.如日中天D.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也 9.指出下列各句中的划线词与例句中的加点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句子。

赤壁赋测试卷(答案)

《赤壁赋》检测答案 一、注音:(10分) 壬戌 ..之章()()扣舷.而歌之()苏子愀.然()..之秋()()歌窈窕 舳舻 ..千里()()酾.酒临江()举匏.樽以相属() 壬戌rén xū窈窕yǎo tiǎo 舷xián 愀qiǎo 舳舻zhú lú酾shī匏páo 二、解释下列实词:(14分) 七月既望 ..()举酒属.客() 纵.一苇之所如.()倚.歌而和之() 正襟危.坐()固.一世之雄也()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相与枕藉 ..乎舟中()山川相缪.() 苟.非吾之所有()不知东方之既.白() 而卒.莫消长也() 既望(农历每月十六)属(通“嘱”,指劝人饮酒)纵(任)如(往)倚(循,依) 危(端正)固(本来)曾(竟)食(指享有)枕藉(互相枕着垫着)缪(通“繚”,盘绕)苟(如果)既(已经)卒(最终) 三、解释下列虚词:(16分)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连词,表转折)侣鱼虾而.友糜鹿(连词,表并列) 耳得之而.为声(连词,表顺承)倚歌而.和之(表修饰) 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苟非吾之.所有(助词,取独) 吾与子之.所共适(助词,取独)不知东方之.既白(助词,取独) 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苏子愀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何为其然.也(这样,代词)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在) 四、词类活用:(6分)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作状,向西,向东) 况吾与子渔樵 ..于江渚之上(名作动,打鱼砍柴)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名作动,攻占) 顺流而东.也(名作动,向东进军) 侣.鱼虾而友.麋鹿(意动,以……为侣,以……为友) 舞.幽壑之潜蛟(使动,使……起舞) 五、选择题(14分) 1.选出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不同类的一项() A.苟非吾之.所有B.倚歌而和之.C.自其变者而观之.D.取之.无尽,用之不竭 答案A 取独其余为代词 2.选出不含通假字的一句() A.山川相缪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C.举匏尊以相属D.相与枕藉乎舟中 答案D

《赤壁赋》阅读练习及答案

《赤壁赋》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背诵课文,试分析在夜游赤壁的过程中,主客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第3、4段,说说作者借江上清风、山间明月抒发了什么感情,阐发了怎样的哲理。 参考答案: 文章先由清风明月之美写玩赏之乐,再以主客问答写历史人物的兴亡和现实苦闷的“悲”,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以寻求解脱,最后归于豁达乐观。 第3段由眼前的江水明月想到曹操、周瑜两个英雄人物和他们的事迹,而两位英雄已杳然长逝,化为陈迹。世间万物,英雄豪杰也不过是过眼云烟,随着岁月的流逝而灰飞烟灭,风流云散。而自己作为远谪黄州的小人物更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从而抒发了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怀。第4段丢开个人愁怀,以江水明月作比,说明世间万物和人生,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从变的角度看,天地万物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能保持不变;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人类都是永久存在的,不必羡慕长江的无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不必谈人生的短促,而应保持豁达乐观的态度,阐发了变化与永恒的辩证哲理。 二、在赋体文章中,结构相似的上下两句,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其意义或相同、或相反,这种现象叫做“对文”。注意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相互关系,请你从本文中再

找出几例加以说明,并仔细品味句子的韵味。 (请举例品味文中巧用“对文”的妙处。) 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3.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参考答案: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结构相同,“横”和“接”都是动词,意义相近,都有宽阔、广远的意味。“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结构相似,“纵”和“凌”都有任意飘动的意味。“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和“友”是近义词,都是名词用做动词。“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加点词语的意义是相反的,蜉蝣渺小,沧海博大;须臾短暂,无穷永恒。“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声色相对,无禁和

《赤壁赋》微课设计

《赤壁赋》微课设计 教学目标:结合文本,在缘景明情的基础上,从哲理角度解读苏轼于此文中蕴含的儒道佛三家思想。 导入语:人类的感情是相通的,或早或晚,经历过才会明白。若不是黄州的那片山川与水月滋养苏轼的心灵,也该不会有前后《赤壁赋》了,苏轼的情怀与哲思也于此地得以不断升华。今天我们就从哲理这一角度来解读苏轼的《赤壁赋》。 师:请同学们再读文本,从文中找出能够表现作者哲思的语句。 生:齐读文本。 师:《赤壁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哲学的,文章充满了儒道佛三家思想,于作者笔端汇集在一起,却又了无痕迹,实为至高境界。我们从文本中可以窥见他思想的端倪。请同学们回答哪些段落非常集中的体现了作者儒道佛三家思想? 生:1,3,4段。 师:请一位同学读一下第一段,并找出能反映作者哲思的关键句子。 生:(读第一段)“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是关键句。在本段作者泛舟赤壁,诵明月之诗,观月影移动,于是发出人生感慨。

师:是的。这里有道家佛家羽化成仙的意思。它源自道教修炼到极致跳出生死轮回,生老病死。作者看到这水光接天的美景,真愿自己“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再也不问世事喧嚣,只愿沉浸在大自然的美景中去,乐得登仙。 生:我在第三段中找到了这样的句子“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这里也包含着作者道家的仙风道骨。 师:很有道理。但苏轼能入其内,也能出其外。在饮酒和歌之际,客的箫声把他拉回到现实世界,“固一世之雄”的曹操,“而今安在哉?”“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不也是“用世”的儒思想的体现吗?叹历史遗迹与人物命运,感人生短暂和渺小。 当客“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而生悲时,苏轼却以一种超然乐观的态度来劝慰客人,于是就引出了第四段关于“水月”的讨论。请大家齐读这一段。 生:齐读第四段。 师:作者从“变”和“不变”的角度给客人做以讲解,反映了儒道佛那家的思想? 生:我认为反映了道家的思想。比如“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这反映了道家的天人合一的思想。老

《赤壁赋》课后练习答案

《赤壁赋》课后练习答案 今天查字典语文网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发布了《赤壁赋》课后练习答案,希望可以帮助到同学们,答案仅供参考。 1.下列加点字词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壬戌(rén xū) 举酒属客(shǔ) 窈窕(yǎo tiāo) 旌旗蔽空(jīnɡ) B.桂棹(zhào) 冯虚御风(pínɡ) 嫠妇(lí) 横槊赋诗(shuò)

C.渺渺(miáo) 倚歌而和(hè) 扁舟(biān) 用之不竭(jié) D.枕藉(jiè) 酾酒临江(shī) 渔樵(jiāo) 山川相缪(liáo) 【解析】A项“属”读zhǔ,“窕”读tiǎo;C项“渺”读miǎo,“扁”读piān;D项“樵”读qiáo。 【答案】B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A.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横槊(长矛) 匏樽(葫芦) B.肴核(菜肴) 相与枕藉(枕着垫着) 斗牛之间(星宿名,指斗宿、牛宿) C.倚歌(循、依) 扣舷(船的两边) 下江陵(攻占) D.盈虚(满) 嫠妇(寡妇)

危坐(端正) 【解析】肴核:菜肴和果品。 【答案】B 3.对加点的实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 ①凌万顷之茫然②击空明兮溯流光 ③倚歌而和之④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A.①凌驾②逆流而上③靠着④细丝 B.①越过②顺水而下③靠着④一条

C.①越过②逆流而上③循④细丝 D.①凌驾②逆流而上③循④一条 【解析】“凌”意为“越过”,“溯”逆着水流的方向而上,“倚”意为“循着”,“缕”意为“细的丝线”。 【答案】C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吾与子之所共适②始适还家门 B.①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②举匏樽以相属

赤壁赏析及练习有答案

赤壁 【文学常识】 杜牧:唐代著名诗人,字牧之,他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号樊川居士,晚唐杰出诗人、散文家,尤以七言绝句著称,后人称为“小杜”。 【中心思想】 《赤壁》作者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原诗】 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前国主孙策(孙权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唐朝诗人杜牧的这首《赤壁》绝句,应该说是流传久远,家喻户晓,妇孺皆之。自唐起注家蜂起,赢得了众多的读者。概括起来不外乎两点:其一、假如东风不给周瑜方便,那么东吴早就灭亡,大

小二乔自然也做了曹操的俘虏,成为铜雀台中人,也就是说周瑜是侥幸地成功。其二、推崇诗人,“以小见大”,“言近旨远”,善于用形象思维。 《赤壁》实际上就是一首咏史诗,一首凭吊古人的诗。诗人咏赤壁之战,吊曹操之古。表面上是在写周瑜,而实际上是写曹操。推进一层,诗人也形象地论证了一条哲理:任何英雄人物都不能凭空地创造历史,都是要受着时代的制约的。人和事业的成功是离不开条件,离不开机遇的。从这个角度来说,这首怎么能够不说是一首深刻的哲理诗呢?一言以蔽之,诗人所要抒发的是:如果当时的时代、条件、机遇都给了曹操方便,那么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就不会失败,吴与蜀的霸业就要客落,三国鼎立就不会出现。无疑地、曹操统一中国的大业也就取得了成功。这一段历史也许就要重写。 【练习与检测】(共30分) 1.《赤壁》的作者是,代著名诗人,号,晚唐杰出诗人、散文家,尤以七言绝句著称,后人称为“”。(4分) 2.阅读杜牧《赤壁》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3分) A、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B、“折戟沉沙铁未销”,是说折断的兵器埋没在沙土中还没有锈蚀。因为该兵器埋入沙土的年代不久,时间不长。 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用假设的口气说的。假如当时的天气、风向不给周郎以方便,赤壁之战就有可能被曹操取胜,那么“二乔”就可能被关在铜雀台了。 D、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但诗人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3.初中三年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唐诗:有的咏史,有的咏物;有的描写清新美丽的山水田园,有的刻划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上面这首诗属于哪一类?这类诗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2分) 4.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东风"指什么?并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诗句的理解。(4分) 5.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3分)

《赤壁赋》练习题及答案

《赤壁赋》练习题及答案 语言知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A.壬.(r?n)戌窈窕.(tiǎo)桂棹.(zhào)冯.(f?ng)虚御风B.嫠.(lí)妇愀.(qiǎo)然舳.(yóu)舻山川相缪.(liáo)C.酾.(shī)酒横槊.(shuò)江渚.(zhǔ)正襟.(jīn)危坐D.匏.(páo)樽枕藉.(jí)蜉.(fú)蝣一叶扁.(piān)舟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凌万顷之茫然 ..(旷远的样子)冯虚御.风(驾) B.渺渺 ..(身体斜着坐)..兮予怀(悠远的样子)正襟危坐 C.击空明 ..兮溯流光(月光下的清波)扣.舷而歌之(敲击)D.倚歌而和之(循,依)而卒.莫消长也(到底) 3、下列句中的“如”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B.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C.如日中天 D.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也 4、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举酒属客 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C.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D.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5、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①纵.一苇之所如②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③而.又有何羡乎④虽.一毫而莫取 A.①任凭②如果③然而④虽然 B.①任凭②如果③然而④即使 C.①假如②大概③然而④即使 D.①假如②大概③然而④虽然 6、对下列各句加点词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②况吾与子渔樵 ..于江渚之上 ③侣.鱼虾而友.麋鹿④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B.①③相同,②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④不同,②③相同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词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徘徊于斗牛 ..之间 B.白露 ..横江 C.凌万顷之茫然 ..

赤壁阅读答案

赤壁阅读答案 《赤壁》中,诗人题咏“赤壁之战”这一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却从一件“折戟”写起,这是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今天,语文网小编推荐的是“赤壁阅读答案”。小编认为,古诗词表达的思想情感往往是蕴含在形象之中含而不露的。所以一般赏析古诗词都会伴随一些诗词阅读训练,这样有助于引导和启发,进而再进行赏析。这篇赤壁阅读答案,以供同学们练习、理解和感悟!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22~23题。(共4分)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2.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23.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2分) 赤壁阅读答案由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22.诗的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或前两句写兴感之由。(两种答案任答一种均给2分。) 23.不好。以二乔的命运形象代表东吴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能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含蓄。(从诗句的形象性或感情的含蓄性任一方面答均可。) 10诗中的“周郎”是谁?(1分) 1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千古名句是什么意思?(3分) 赤壁阅读答案由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1)在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几十首古诗词,有的咏史,有的写景,有的叙事……请问杜牧的《赤壁》属于那一种写法?本诗在运用这种写法上有什么特点?(2分)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东风”指什么?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诗句的理解(3分) 赤壁阅读答案由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11、(共5分)(1)咏史诗(1分)特点:借史实抒情(1分) (2)“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1分)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2分) 这篇“赤壁阅读答案”是由语文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希望通过这些阅读练习和答案,能帮助同学们把握语文阅读的特点,进而提高阅读、鉴赏、写作能力以及语文综合素养。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