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制度及处理预案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制度及处理预案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制度

一、定义

(一)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某科室的住院病人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二)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二、报告原则

(一)科室发生医院感染暴发和疑似医院感染暴发病例,首先医护人员报科主任和护士长,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由医院感染管理科核实后再上报分管院长。经调查证实发生以下情形时,应当于12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所在地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确认后,应当于24小时内逐级上报至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后,应当在24小时内上报至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1、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2、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3、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二)医疗机构发生以下情形时,应当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1、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2、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3、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三、处置原则

(一)医院发生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或医院感染暴发,各临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必须立即报告院感科。

(二)医院感染管理科接到报告应于2小时内报告主管院长,协调医务部、护理部、检验科等相关部门参与调查及救治工作。

(三)经调查证实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时,医院应于12小时内报告浦东新区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及疾控部门。

(四)临床科室必须及时查找原因,协助调查,对感染病人进行隔离并采取相应消毒措施,切断感染途径。积极实施医疗救治,保障医疗安全。

(五)确诊为传染病的病例,按《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进行管理和报告。

(六)医院感染管理科必须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环境卫生学检测以及有关的标本采集、病原学检查等工作。证实流行或暴发计算罹患率,查找感染源,查找引起感染的原因,确定传播途径,制定、组织、落实控制措施,分析调查资料,防止感染源的传播和感染范围的扩大,写出调查报告。

(七)调查报告及时报主管院长,以便进一步采取措施,降低医院感染造成的危害。

(八)其他医院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时,应对本院同类潜在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应措施。

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处置预案

一、医院感染暴发的定义

暴发(outbreak)是指短时间内在病区或病人群体中发生≥3例同种同源病原体的医院感染,又称病例集聚性发生,是医院感染流行的一种极端形式。

二、院内感染暴发流行疫情分级

Ⅰ级:在短时间(1周)内连续发生3例及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且有大范围蔓延趋势。

Ⅱ级:在短时间(1周)内连续发生5例及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由于院内感染爆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或导致3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Ⅲ级:10例及以上的院内感染爆发事件;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院内感染;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院内感染。

三、院内感染暴发流行疫情分级响应程序

Ⅰ级:由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立即到现场进行分析论证,提出启动或终止应急处理工作的建议,报医院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后实施。

Ⅱ级:由医院应急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分析论证,经调查核实后,于12小时内向市卫计委和市CDC报告。

Ⅲ级:接到科主任报告后,医院应急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立即到科室,分析论证疫情,经核实暴发后,于2小时内向市卫计委和市CDC报告。

四、应急组织

医院感染暴发疫情发生后,根据疫情分级响应程序,在医院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由医务部、感染管理科、检验科、医疗抢救小组、运行保障部等有关部门组成应急处理小组,负责医院感染暴发疫情应急处理工作的组织管理、指挥和协调;

感染管理科负责提供消毒隔离技术支持,做好疫情控制和调查评估等相关工作;医疗抢救小组负责医疗救治工作;检验科负责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工作以及提供药敏试验结果,指导合理有效的使用抗生素;运行保障部负责安全保卫和维护正常的医疗救治秩序。

五、医院感染流行、暴发的报告

(一)口头报告:在规定的时间内报告。

1、出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医院感染管理科应于12小时内报告主管院长,并通报相关部门。

2、经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时,医院应于12小时内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卫计委和CDC)。经核实为Ⅲ级暴发后,应于2小时内向市卫计委和市CDC 报告。

3、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确定为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时,应于24小时内逐级上报至省卫生行政部门;省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的报告后,应于24小时内上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4、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二)书面报告: 向有关部门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递交书面报告,报告内容包括---范围,调查结果,控制措施,控制效果。

六、应急处置

(一)院内感染暴发疫情以及食物中毒事件处置措施

对院内感染暴发疫情以及食物中毒事件坚持“边抢救、边调查、边处理、边核实”的原则,以最有效的措施控制事态的发展。具体做好以下工作:

1、开展院内感染病人和疑似病人的诊治和隔离防护工作,实施重症和普通病人相对分区并床旁隔离管理,做到标识明确,及时排除或确诊疑似病人;

2、将传染病人及时转送感染科隔离病房进行正规的治疗和护理;

3、必要时对易感病人实施分区隔离治疗,甚至暂停收治新病人;

4、对于食物中毒病人,应立即紧急处理并封存中毒食品或可疑中毒食品;

5、及时正确地开展标本的采集、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6、做好现场控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垃圾处理工作,防止进一步交叉感染和污染扩大。

(二)环境处理

在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指导下,做好有针对性消毒措施。

具体原则:对肠道感染病例,应加强被污染物品和周围环境的消毒;对呼吸道感染病例,应重视通风和空气消毒;对虫媒感染疾病,应重视杀虫防病。

(三)流行病学调查

对所有院内感染暴发病例和食物中毒病例或疑似食物中毒病例逐一进行个案调查,根据现场流行病学的有关原则,通过检查病例、查阅病史及核实实验室检验结果进行核实诊断;根据确诊病例确定暴发或流行以及食物中毒的存在;采取相应控制措施并及时完成调查报告。

七、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加强对医院感染暴发等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领导,各有关部门和科室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及时落实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所需的人员、经费和物资,成立应急处理队伍,为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提供保障。

(二)物资保障

物资供应部要做好院内感染暴发、停水、停电以及食品安全等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物资储备。应急储备物资应妥善保管、指定专人负责,并及时补充更新。储备物资应包括:

1、消毒物资:消毒片若干瓶、手消毒液床旁必备以及流行病调查人员和消毒专业人员现场防护设备(隔离衣、帽、防护眼镜、雨靴、一次性隔离衣、裤、帽、鞋套及口罩、一次性医用手套、手电筒、一次性污物袋)等。

2、其它应急设备:应急照明灯1台、简易呼吸器1台。

八、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调查步骤

(一)调查步骤

1.初步评估:是否为真正的暴发。

2.初步的病例定义和确定。

3.初步的病例资料和标本的收集。

4.制定逐步的控制措施:未发病者与感染病人、可疑传染源或媒介隔离。

5.完成初步的调查,找到合适的流行病学方法。

6.制作病例列表并画出流行曲线。

7.开始重点调查包括病例的精确定义和数据/标本的收集。

8.进行初步假设并收集数据。

9.假设的校对: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或队列研究证明假设。

10、微生物学上证明传染源和传播方式。

11、更新控制措施。如果可能,改变政策和操作方法。

12、继续监测,明确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13、向有关人员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递交书面报告。

(二)调查的目标

1.找到传染源和危险因素;

2.控制暴发流行。

(三)调查组成员

1、感染控制人员;

2、医院流行病学专家;

3、感染发生部门医疗和护理方面的主任;

4、微生物学家;

5、院长或其他行政管理人员;

6、其他:药学专家,营养科主任。

九、医院内医院感染暴发的原因

(一)一个新的病原体出现;

(二)免疫低下病人的新的集聚;

(三)错误的诊疗操作;

(四)设备故障。

十、制定控制措施

(一)根据初步调查结果和文献资料,采取应急措施,使医院感染在最短时间内得以控制。临床科室必须及时查找原因,协助调查和执行控制措施。

(二)医院感染管理科必须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注意不要销毁用于调查的重要微生物标本。

(三)主管院长接到报告,应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协助医院感染管理科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与控制工作,并从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予以保证。

(四)做好诊治控制工作。

(五)当其它医院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时,应对本地区或本院同类潜在危险的素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必要时可采用“封刀”或关闭病房等措施。

(六)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十一、假流行或假暴发的原因

(一)标本被污染;

(二)感染监测系统改变;

(三)实验方法改变。

十二、控制措施无效的原因

(一)采取的措施不能阻断传播途径;

(二)感染的病原体有多个来源;

(三)医务人员认识不足,没有执行措施。

附:医院感染流行与暴发事件的处理流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