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社会学概论复习题

社会学概论复习题

社会学概论复习题
社会学概论复习题

二、名词解释

34、社会

所谓社会,它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按照自己不断增长和提高的劳动和生活的需要,创造属于结合不同的社会关系,进行不同社会活动的生活共同体。

35、社会学

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科学。

36、人类学

是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研究人类的综合性的边缘学科。

37、社会需要

是人们需要在一定情景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匮乏感受,而要求得到满足的社会心理反映。

38、需要层次概论(马斯洛)

需要层次论把人的需求分为五个等级,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感和爱的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39、理想角色

当某人处在某种社会地位时,人们就期望他按照与该地位相一致的行为模式行事。在一定的时间和社区内,总有一套比较理想的行为模式行事。在一定的时间和社区内,总有一套比较理想的行为规范来指导人们的行为。这种被期待的、比较理想的行为规范体系就叫做理想较色。

40、社会交往

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进行德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

41、人际关系

持续的社会交往形成一定的社会关系。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交往称为人际关系。

42、社会关系

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较为普遍的联系或行为模式。

43、社会地位

社会地位也叫社会位置,它是指一个人在某一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位置。

44、时尚

时尚也称流行,是社会中某种行为模式相互效法并广为流传的现象。

45、情境

是指人们在行动前说面对的情况或场景。

46、角色意识

是指人们在承担某种角色时,明确意识到自己正担负着一定的责任,意识到社会及他人对自己行为的期待,并决心努力用自己的行动去表现社会的期待。

47、人的社会化

是人从一个不知不识的生物人体,在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通过学习社会的文化知识、生活技能和社会规范,增加自己的社会性,由生物人变成社会人,从而适应他们那个社会的生活方式,并使社会不断延续和发展下去的过程。

48、再社会化

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犯有越轨行为,被有关司法、公安部门收容,强制性地进行教化的过程。

49、继续社会化

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技能的社会化,在社会学里称作继续社会化。

30、社会群体

是指人们通过相互交往形成的、由某种相互关系连结在一起的共同体。

31、家庭

是以婚姻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社会生活组织形式。

32、x理论和y理论

管理学家麦格雷戈则从人性的角度对以往的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提出“X理论”和“Y理论”两种假设。“X理论”的假设是:一般人天生厌恶工、逃避责任、缺乏抱负、追求安全,因此必须加以强制、控制,并以惩罚相威胁,才能使他们为实现组织目标而付出适当的努力。“Y理论”的假设是:一般人并不是天生不喜欢工作,在恰当的条件下他们会追求责任,并视参与目标位一种成就和报酬,他们对自己所参与的目标能实行自我指挥和自我控制。

33、科层制管理结构

是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提出的社会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分层、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机构形式及管理方式。科层制的主要特征:(1)内部分工,且每一成员的权力和责任都由明确的规定。(2)职位分等,下级接受上级指挥。(3)组织成员都具有各专业技术资格而被选中的。(4)管理人员是专职的公职人员,而不是该企业的所有者。(5)组织内部有严格的规定、纪律,并毫无例外是普遍适用。(6)组织内部排除私人感情,成员间的关系只是工作关系。这是一种理想型的组织与管理模型。

34、组织目标

简称组织目标,它是该组织努力争取希望达到的未来状态。

35、社会分化

是指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之间产生的被社会认可了的区别,社会分化的原因一般由于社会的劳动分工的需要。劳动分工越来越细,社会的分化也就越来越复杂。

36、阶级

阶级首先是一个经济范畴,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这些集团在历史上一定社会生产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的作用不同,因而领得自己所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不同。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机构中所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由于他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37、阶级意识

反映一定阶级的特殊地位和利益的社会群体意识。

38、社会阶层

是社会阶级内部的分层化和阶级外部的游离化。

39、整体目标

指作为有一个系统的社会组织的目标。

40、社会分层

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叫作社会分层。在社会分化过程中,由于社会是一个组织系统,因此在系统的机构上就形成上下不同,而有一定联络和关系的若干层次。

41、等级的阶级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阶级的差别也是用居民的等级划分而固定下来的,同时还为每个阶级确定了在国家中的特殊地位。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以及农奴制社会)的阶级同时也是一些特别的等级。

三、简单题

50、马克思关于社会的论述是什么?

答:马克思关于“社会”的论点,可以归纳为下列三点

第一,社会是人们交往的产物,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第二,人的社会区别于动物社会的特征是劳动。

第三,人类社会是自然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是自然界有重大区别的特殊领域。

51、社会学创立的社会文化背景是什么?

答:(一)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看待

(二)社会学的研究从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社会行为入手

(三)社会学研究方法上的综合性

(四)社会学把社会整体及其内部、外部的关系放在运动与变化的过程中去进行研究

(五)社会学非常重视社会调查研究

52、社会学的学科特点是什么?

答:所谓社会学,是指从变动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第一,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看待。

第二,社会学研究是从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社会行为入手。

第三,社会学研究方法上的综合性

第四,社会学把社会整体及其内部、外部的关系放在运动与变化的过程中去进行研究。

第五,社会调查是社会学研究的一个突出特点。

53、社会学研究对于我国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或社会学实践研究的意义是什么?)

答:①、学习社会学,掌握现代社会的基础知识,可以使人们更自觉地参与社会生活。

②、增长社会管理才干,为建立文明、健康、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作出贡献。

③、能够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科学的依据。

④、社会学能为发展边缘学科和多科性综合研究作出贡献54、简述马克思的需要理论。

答:(1)需要是人的本性。(2)人与动物,人性与兽性既有区别又有联系。(3)生存、享受、发展是人类需要历史发展的三阶段。

55、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

答:1、揭示了社会交往的物质条件,这些条件可以归结为两点:A 积累起来的劳动,或者说私有制。B现实的劳动。

2、指明人的需要时产生社会交往的根本原因;马克思认为: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是社会存在的首要前提。

3、分析了社会交往的层次,指出经济交往是其他一切交往的基础。

56、简述符号相互作用论。

符号相互作用论是一种通过分析人们的日常生活来解释人们相互作用的发生、作用方式与特征,以揭示规律的理论。

57、简述时尚的类型。

答:时尚也称流行,是社会生活中某种行为模式相互效法并广为流传的现象。时尚可以分为热、时髦和时狂三种类型。

58、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答:1、传授生活技能;2、教导社会规范;3、指点生活目标;4、提供角色人选

59、为什么说社会需要是人们社会行为的动力?

答:人的行为追求一定的目的,包括物质利益、成长条件、社会关系和精神食粮,这些目的构成人们行为的动力,构成人们向自然和社会进取的、积极的动力源泉。

60、谈谈社会需要理论的社会学意义。、

答: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处于非常关键的位置,这表现在:

1、需要是人的行为的动力。

2、社会需要是人们社会关系构成的基础。

3、社会需要与人的劳动、实践相结合,相辅相成,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42、简述初级社会群体的涵义及特点

答:所谓初级社会群体是指由面对面的交往形成的,具有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这种群体反映着人们最简单、最初步的社会关系,是构成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

初级社会群体的特征:(1)初级社会群体往往是自然形成的。(2)初级社会群体中的成员之间具有多重角色,表现了全部人格。(3)初级社会群体一般靠非正式的控制来维持。(4)初级社会群体中的成员关系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人际关系亲密(5)初级社会群体把满足成员的需求放在首位。(6)初级社会群体具有多方面的综合功能。

43、简述社会群体的一般特征和类型

答:(1)社会群体具有直接、明确、持久的成员关系。(2)群体成员具有共同的群体意识。(3)群体成员具有某种共同的行为期待与行动能力。社会群体分为初级社会群体与次级社会群体两大系。44、简述家庭的起源和发展

答:人类家庭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种形式:(1)血缘家庭。(2)普那路家庭。(3)对偶家庭。(4)一夫一妻制家庭

45、社会组织的独特特征

答:社会组织具有自己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如下一些方面(1)社会组织是有目的组织起来的群体。(2)社会组织的目标简单、明确。(3)社会组织成员的关系不那么亲密。(4)社会组织中成员的关系、行为常由事本主义的、对事不对人的规则指导和调节。(5)社会组织成员的可替代性强。

46、社区具有哪些特征(要素)?

答:(1)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基础组织起来的、进行共同的社会生活的人群。(2)一定的有界线的地域,包括土地及地域中所能提供的资源。(3)共同的社会生活,这是社区的本质特征。(4)有自己的社区文化。(5)社区居民在情感及心理上对自己所属的社区有归属感和认同感。

47、简述社区的分类。

答:对现实的社区可以其构成的不同而分成不同的类型,一般的分类方法有:(1)按社区中人们的主要活动或功能分类。(2)按社区中人群大小,地域广狭分类。(3)按社区的形式分类。(4)按社区的多元综合标准分类。

48、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各自形成的途径和特点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区别?

答:农村社区是以农业为主要活动聚集起来的人们生活的共同体。它可以是一个小的村落,也可以是由几个毗邻的村落组成的社会区域。农村社区的特点:(1)农业是主要的、几乎是唯一的产业。(2)家庭是最基本的活动单位和组织形式。(3)血缘关系是维系农村社会运行的主要纽带。(4)乡土观念重,安土重迁。(5)生活水平低(6)土地占有是农村阶级、阶层划分的主要标准。

城市社区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大多数从事工商业或者其他非农产业的一定规模的人口组成的人类生活的共同体。城市社区的特点:(1)城市社区人口聚居规模大,密度高。(2)城市居民以工商业和其他非农产业为主要职业和谋生方式。(3)城市社区成员的异质性高。(4)生活方式的多样性。(5)人际交往中情感色彩淡薄(6)城市居民的组织程度高,组织结构复杂。

49、简述我国知识分子的构成特征,以及他们作为社会发展的先进力量的表现?

答:我国知识分子阶层的特征是:1.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2.脑力劳动者;3.依靠脑力劳动的收入为生活来源。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中掌握科学文化建设中有着特殊重要的作用。能不能充分发挥广大知识分子的才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民族的盛衰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要努力创造更加有利于知识分子施展聪明才智的良好环境。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这是从认真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体现。社会主义中国的现代知识分子是会加倍努力,不辜负国家和人民的重托,做出更大的成绩。

50、试述社会分工和社会分化的关系?

答:社会分化是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之间产生的,被社会认可了的区别。

从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社会分工造成了社会的大分化。历史上三次大分工,使畜牧业、手工业、商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三次大分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又形成了不同阶级;因而一般来说社会分工引起社会分化,社会分工越精细,社会分化就越复杂;但我们也要看到社会分化并不一定都是由社会分工造成的,因为同一职业内部也有分化。

51、组织目标的确定受影响的因素。

答:社会组织目标的确定主要受A环境的要求B组织的资源C组织能力D上级指令的影响

52、社区与社会的区别。

答:社区指人们的相互关系是建立在亲密的关系之上、聚结程度高的有机的生活共同体。社会则指建立在利益和目的之上的机械的统一体。社区与社会都是人类生活的组合形式,社区也是社会的一种表现形式。但社区与社会又有明显区别;社区是具体的人类生活形式,社会则较为抽象;社区中人们之间的关系亲密,社会中的社会关系缺乏感情色彩;社区中的居民是一个个实体,他们在心理上是相通的、表现为社区意识,而社会中的人是抽象的角色;社区强调地域特征,社会不强调地域界限。

53、如何看待城市化中的发展动力?

答:城市化的动力:A、工农业经济的发展,B、管理机构的膨胀及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C、城乡差别,D、城市的中心作用。54、试述城乡关系的演变过程。

答:城乡关系的发展大体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城乡分化,在远古时代,只有农村而无城市,随生产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城市才逐渐从农村分化出来。第二阶段城乡的对立。即城市统治阶级在经济上剥削,政治上压迫农村,造成农村与城市的尖锐对立。第三阶段城乡差别。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成为地区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使城乡居民在经济收入,物质生活水平,文化教育程度等方面均高于农村,出现城乡差别。第四阶段城乡融合。这是把农村与城市放在一个系统中加以全面规划的思路,使二者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55、分析我国城市化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答:我国城乡协调发展的道路:

(1)、实行“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的城市发展政策。

(2)、打破城乡壁垒,促进城乡沟通。

(3)、城乡结合,城市支援农村。

四、论述题

61、试述社会化与个性存在的关系。

答:(1)个性的形成有其生理、心理基础。先天的遗传,人的身体方面的因素对个性形成是有影响的。

(2)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既受自身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制约,更受社会关系的制约。在人的个性的形成过程中,生理、心理因素都以社会因素为中介发挥作用。因此,人的个性是个人社会化的产物,是随着个人社会化的进程而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62、举例分析人的继续社会化。

答:继续社会化指人们为了适应变动着的形式,在完成了社会化的基本过程之后的继续学习社会文化的过程。例如文革过后人们继续

学习,进行业余的成人学习。下岗职工为了适应新的工作岗位所进行的培训和学习。可以认为是狭义的社会化,而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技能的社会化,在社会学力称作继续社会化,也可以认为是广义的社会化。

56、试述科层制管理模式与官僚体制的关系和影响

答:中国历史上形成的中央集权式的分级管理体系与韦伯所设计的科层制有许多相似之处,也有一些不同。中国的官僚体制重人伦,在官员遴选方面任人唯贤成为一大特点;另外,封建帝王和官吏善于以个人好恶而感情用事,这与韦伯的科层制所倡导的理性原则也相去甚远。还有,由于幅员广阔,中央对地方、上级对下级的监督十分不力,于是欺上瞒下时有发生,这也与韦伯科层制的有效监督机制相矛盾。最后,韦伯的科层制强调规章制度,而中国历史上的中央集权制度无一不实行人治。官僚主义是同科层制的负功能联系在一起的,科层制的消极部分发展起来会导致官僚主义。

57、试述我国剥削阶级消灭的过程。

答:第一阶段,对官僚买办资产阶级,采取了对官僚资本没收的办法,消灭官僚资产阶级。

第二阶段,对封建地主阶级,通过土地改革运动,没收其土地和其生产资料,分给广大农民,除部分地区外,1952年地主阶级也被消灭。第三阶段,对于民族资产阶级,对其资本采取了赎买政策,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革,1956年。民族资产阶级也被消灭。

到1956年通过没收、土地改革、赎买改造的办法,作为剥削阶级已经被消灭,但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还存在。

一、填空题

1、1838年10月,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在他的《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中正式提出了社会学这个词,他又被西方誉为“社会学之父。

2、人类学可以分为自然文化和社会语言两个部分。

3、人的社会区别于动物社会的特征是劳动。

4、社会学按知识结构,它的内容可以分为理论社会学、应用社会学和经验社会学三大类。

5、人的社会需要是社会生活的起点。

6、需要是人的行为的动力,是人们活动的积极的动力源泉。

7、文化的三种类型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社会综合文化。

8、生存、享受、发展、是人类需要发展的三阶段。

9、根据交往的性质,社会交往有直接、间接、竞争合作和冲突顺应。

10、初级社会关系包括血缘、地缘。

11、角色扮演最早是由米德提出的。

12、集体行为的特征有非组织性、突发性、反市性。

13、初级集体行为通常包括骚动、传闻、社会动荡不安、时尚等

14、儿童和少年社会化的基本场所是家庭、学校和邻里社会。

15、个性的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性格和气质。

16、个性差异性的生理基础前提是生理素质,后天的社会实践对个性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17、社会化的对象是社会中的生物个体的人和社会群体的个人。

18、康有为撰写了一篇最好的社会革命的檄文是《大同书》。

19、社会学把社会整体及其内部、外部的关系放在运动与变化的过程中研究。

20、中国社会学起始于1903年严复翻译出版斯宾塞的《群学肆言》一书。

21、一般认为孔德是西方社会学的创始人。

22、马克思把人的需要划分成两大块,即社会的和自然的需要。

23、自我的发现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次飞跃。

24、冲突最显著的特征是它的破坏性。

25、社会学家米德是符号相互作用论的开创者。

26、库利的“镜中自我”理论认为,人们是通过与他人交往并借助他人的反映来认识自己。

27、人际关系具有两个明显特点,直接交往和情感性。

28、高级集体行为就是通常说的社会运动。

29、时尚可以分为热、时髦和时狂。

30、社会环境就是人所生活着的具体社会,包括社会结构、文化环境,以及社会关系与活动诸要素。

31、硬性社会规范,主要指法。

32、个性具有稳定性,但也并不排斥个性的可变性。

33、个性的倾向性是指人的态度和积极性、选择性的动力系统。

1、初级社会群体一次是美国社会学家库利首先提出的。

2、初级社会群体一般包括家庭、邻里和儿童游戏三种主要形式。

3、家庭的社会功能有经济功能、生物功能、抚育赡养功能和休息和娱乐功能四种主要形式。

4、社会组织一般划分为四种类型: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和军事。

5、家庭式的管理结构也叫家长制。

6、在社会组织发展的历史上,管理结构经历了从非正式结构到正式结构结构的转变。

7、在传统的中国社会里,家庭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

8、管理结构和方式一般包括两个方面正式和非正式。

9、社会分层的三个标志是财富、声望、和权力。

10、阶级的本质就是剥削。

11、历史上最令人瞩目的三种社会分层现象是等级制、种姓制和阶级。

12、社会群体分为初级社会集体与次级社会群体。

13、初级社会群体把满足其成员的需求放在首位。

14、初级社会群体是人的社会化的基本场所。

15、初级社会群体一般包括家庭、邻里和儿童游戏群体三种主要形式。

16、社会组织的非正式结构是社会组织中存在的各种非工作关系的总和。

17、从本质上来说,社会组织与环境关系是一种交换关系。

18、社会组织利益受到社会利益及组织成员个人利益的影响。

19、整体目标较为宏观、根据笼统,部门目标较为具体、明确。

20、科层制是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

21、真正对社会进行社会学的研究是从美国芝加哥开始。

22、竞争和共生成为古典人文区学分析社会的两个重要概念。

23、农村社会基本上采取了大聚居、小分居的居住方式。

24、血缘关系是维持农村社会运行的主要纽带。

25、我国封建社会,男子20岁成年须行冠礼,女子15岁束发称及笄。

26、社会分层是社会分化的一个重要形式。

27、剩余产品的出现,是社会人口分裂为不同阶段的一个重要的条件。

28、历史上的社会分层现象最使人瞩目的约有三种,即等级制、种姓制和阶级。

29、社会阶层是社会阶级内部的分层化和阶级外部的游离化。

二、名词解释

34、社会

所谓社会,它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按照自己不断增长和提高的劳动和生活的需要,创造属于结合不同的社会关系,进行不同社会活动的生活共同体。

35、社会学

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科学。

36、人类学

是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研究人类的综合性的边缘学科。

37、社会需要

是人们需要在一定情景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匮乏感受,而要求得到满足的社会心理反映。

38、需要层次概论(马斯洛)

需要层次论把人的需求分为五个等级,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感和爱的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39、理想角色

当某人处在某种社会地位时,人们就期望他按照与该地位相一致的行为模式行事。在一定的时间和社区内,总有一套比较理想的行为模式行事。在一定的时间和社区内,总有一套比较理想的行为规范来指导人们的行为。这种被期待的、比较理想的行为规范体系就叫做理想较色。

40、社会交往

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进行德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

41、人际关系

持续的社会交往形成一定的社会关系。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交往称为人际关系。

42、社会关系

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较为普遍的联系或行为模式。

43、社会地位

社会地位也叫社会位置,它是指一个人在某一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位置。

44、时尚

时尚也称流行,是社会中某种行为模式相互效法并广为流传的现象。

45、情境

是指人们在行动前说面对的情况或场景。

46、角色意识

是指人们在承担某种角色时,明确意识到自己正担负着一定的责任,意识到社会及他人对自己行为的期待,并决心努力用自己的行动去表现社会的期待。

47、人的社会化

是人从一个不知不识的生物人体,在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通过学习社会的文化知识、生活技能和社会规范,增加自己的社会性,由生物人变成社会人,从而适应他们那个社会的生活方式,并使社会不断延续和发展下去的过程。

48、再社会化

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犯有越轨行为,被有关司法、公安部门收容,强制性地进行教化的过程。

49、继续社会化

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技能的社会化,在社会学里称作继续社会化。

30、社会群体

是指人们通过相互交往形成的、由某种相互关系连结在一起的共同体。

31、家庭

是以婚姻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社会生活组织形式。

32、x理论和y理论

管理学家麦格雷戈则从人性的角度对以往的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提出“X理论”和“Y理论”两种假设。“X理论”的假设是:一般人天生厌恶工、逃避责任、缺乏抱负、追求安全,因此必须加以强制、控制,并以惩罚相威胁,才能使他们为实现组织目标而付出适当的努力。“Y理论”的假设是:一般人并不是天生不喜欢工作,在恰当的条件下他们会追求责任,并视参与目标位一种成就和报酬,他们对自己所参与的目标能实行自我指挥和自我控制。

33、科层制管理结构

是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提出的社会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分层、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机构形式及管理方式。科层制的主要特征:(1)内部分工,且每一成员的权力和责任都由明确的规定。(2)职位分等,下级接受上级指挥。(3)组织成员都具有各专业技术资格而被选中的。(4)管理人员是专职的公职人员,而不是该企业的所有者。(5)组织内部有严格的规定、纪律,并毫无例外是普遍适用。(6)组织内部排除私人感情,成员间的关系只是工作关系。这是一种理想型的组织与管理模型。

34、组织目标

简称组织目标,它是该组织努力争取希望达到的未来状态。

35、社会分化

是指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之间产生的被社会认可了的区别,社会分化的原因一般由于社会的劳动分工的需要。劳动分工越来越细,社会的分化也就越来越复杂。

36、阶级

阶级首先是一个经济范畴,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这些集团在历史上一定社会生产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的作用不同,因而领得自己所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不同。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机构中所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由于他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37、阶级意识

反映一定阶级的特殊地位和利益的社会群体意识。

38、社会阶层

是社会阶级内部的分层化和阶级外部的游离化。

39、整体目标

指作为有一个系统的社会组织的目标。

40、社会分层

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叫作社会分层。在社会分化过程中,由于社会是一个组织系统,因此在系统的机构上就形成上下不同,而有一定联络和关系的若干层次。

41、等级的阶级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阶级的差别也是用居民的等级划分而固定下来的,同时还为每个阶级确定了在国家中的特殊地位。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以及农奴制社会)的阶级同时也是一些特别的等级。

三、简单题

50、马克思关于社会的论述是什么?

答:马克思关于“社会”的论点,可以归纳为下列三点

第一,社会是人们交往的产物,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第二,人的社会区别于动物社会的特征是劳动。

第三,人类社会是自然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是自然界有重大区别的特殊领域。

51、社会学创立的社会文化背景是什么?

答:(一)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看待

(二)社会学的研究从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社会行为入手

(三)社会学研究方法上的综合性

(四)社会学把社会整体及其内部、外部的关系放在运动与变化的过程中去进行研究

(五)社会学非常重视社会调查研究

52、社会学的学科特点是什么?

答:所谓社会学,是指从变动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第一,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看待。第二,社会学研究是从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社会行为入手。

第三,社会学研究方法上的综合性

第四,社会学把社会整体及其内部、外部的关系放在运动与变化的过程中去进行研究。

第五,社会调查是社会学研究的一个突出特点。

53、社会学研究对于我国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或社会学实践研究的意义是什么?)

答:①、学习社会学,掌握现代社会的基础知识,可以使人们更自觉地参与社会生活。

②、增长社会管理才干,为建立文明、健康、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作出贡献。

③、能够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科学的依据。

④、社会学能为发展边缘学科和多科性综合研究作出贡献

54、简述马克思的需要理论。

答:(1)需要是人的本性。(2)人与动物,人性与兽性既有区别又有联系。(3)生存、享受、发展是人类需要历史发展的三阶段。

55、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

答:1、揭示了社会交往的物质条件,这些条件可以归结为两点:A 积累起来的劳动,或者说私有制。B现实的劳动。

2、指明人的需要时产生社会交往的根本原因;马克思认为: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是社会存在的首要前提。

3、分析了社会交往的层次,指出经济交往是其他一切交往的基础。

56、简述符号相互作用论。

符号相互作用论是一种通过分析人们的日常生活来解释人们相互作用的发生、作用方式与特征,以揭示规律的理论。

57、简述时尚的类型。

答:时尚也称流行,是社会生活中某种行为模式相互效法并广为流传的现象。时尚可以分为热、时髦和时狂三种类型。

58、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答:1、传授生活技能;2、教导社会规范;3、指点生活目标;4、提供角色人选

59、为什么说社会需要是人们社会行为的动力?

答:人的行为追求一定的目的,包括物质利益、成长条件、社会关系和精神食粮,这些目的构成人们行为的动力,构成人们向自然和社会进取的、积极的动力源泉。

60、谈谈社会需要理论的社会学意义。、

答: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处于非常关键的位置,这表现在:

1、需要是人的行为的动力。

2、社会需要是人们社会关系构成的基础。

3、社会需要与人的劳动、实践相结合,相辅相成,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42、简述初级社会群体的涵义及特点

答:所谓初级社会群体是指由面对面的交往形成的,具有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这种群体反映着人们最简单、最初步的社会关系,是构成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

初级社会群体的特征:(1)初级社会群体往往是自然形成的。(2)初级社会群体中的成员之间具有多重角色,表现了全部人格。(3)初级社会群体一般靠非正式的控制来维持。(4)初级社会群体中的成员关系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人际关系亲密(5)初级社会群体把满足成员的需求放在首位。(6)初级社会群体具有多方面的综合功能。

43、简述社会群体的一般特征和类型

答:(1)社会群体具有直接、明确、持久的成员关系。(2)群体成员具有共同的群体意识。(3)群体成员具有某种共同的行为期待与行动能力。社会群体分为初级社会群体与次级社会群体两大系。44、简述家庭的起源和发展

答:人类家庭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种形式:(1)血缘家庭。(2)普那路家庭。(3)对偶家庭。(4)一夫一妻制家庭

45、社会组织的独特特征

答:社会组织具有自己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如下一些方面(1)社会组织是有目的组织起来的群体。(2)社会组织的目标简单、明确。(3)社会组织成员的关系不那么亲密。(4)社会组织中成员的关系、行为常由事本主义的、对事不对人的规则指导和调节。(5)社会组织成员的可替代性强。

46、社区具有哪些特征(要素)?

答:(1)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基础组织起来的、进行共同的社会生活的人群。(2)一定的有界线的地域,包括土地及地域中所能提供的资源。(3)共同的社会生活,这是社区的本质特征。(4)有自己的社区文化。(5)社区居民在情感及心理上对自己所属的社区有归属感和认同感。

47、简述社区的分类。

答:对现实的社区可以其构成的不同而分成不同的类型,一般的分类方法有:(1)按社区中人们的主要活动或功能分类。(2)按社区中人群大小,地域广狭分类。(3)按社区的形式分类。(4)按社区的多元综合标准分类。

48、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各自形成的途径和特点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区别?

答:农村社区是以农业为主要活动聚集起来的人们生活的共同体。它可以是一个小的村落,也可以是由几个毗邻的村落组成的社会区域。农村社区的特点:(1)农业是主要的、几乎是唯一的产业。(2)家庭是最基本的活动单位和组织形式。(3)血缘关系是维系农村社会运行的主要纽带。(4)乡土观念重,安土重迁。(5)生活水平低(6)土地占有是农村阶级、阶层划分的主要标准。

城市社区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大多数从事工商业或者其他非农产业的一定规模的人口组成的人类生活的共同体。城市社区的特点:(1)城市社区人口聚居规模大,密度高。(2)城市居民以工商业和其他非农产业为主要职业和谋生方式。(3)城市社区成员的异质性高。(4)生活方式的多样性。(5)人际交往中情感色彩淡薄(6)城市居民的组织程度高,组织结构复杂。

49、简述我国知识分子的构成特征,以及他们作为社会发展的先进力量的表现?答:我国知识分子阶层的特征是:1.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2.脑力劳动者;3.依靠脑力劳动的收入为生活来源。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中掌握科学文化建设中有着特殊重要的作用。能不能充分发挥广大知识分子的才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民族的盛衰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要努力创造更加有利于知识分子施展聪明才智的良好环境。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这是从认真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体现。社会主义中国的现代知识分子是会加倍努力,不辜负国家和人民的重托,做出更大的成绩。

50、试述社会分工和社会分化的关系?

答:社会分化是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之间产生的,被社会认可了的区别。

从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社会分工造成了社会的大分化。历史上三次大分工,使畜牧业、手工业、商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三次大分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又形成了不同阶级;因而一般来说社会分工引起社会分化,社会分工越精细,社会分化就越复杂;但我们也要看到社会分化并不一定都是由社会分工造成的,因为同一职业内部也有分化。

51、组织目标的确定受影响的因素。

答:社会组织目标的确定主要受A环境的要求B组织的资源C组织能力D上级指令的影响

52、社区与社会的区别。

答:社区指人们的相互关系是建立在亲密的关系之上、聚结程度高的有机的生活共同体。社会则指建立在利益和目的之上的机械的统一体。社区与社会都是人类生活的组合形式,社区也是社会的一种表现形式。但社区与社会又有明显区别;社区是具体的人类生活形式,社会则较为抽象;社区中人们之间的关系亲密,社会中的社会关系缺乏感情色彩;社区中的居民是一个个实体,他们在心理上是相通的、表现为社区意识,而社会中的人是抽象的角色;社区强调地域特征,社会不强调地域界限。

53、如何看待城市化中的发展动力?

答:城市化的动力:A、工农业经济的发展,B、管理机构的膨胀及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C、城乡差别,D、城市的中心作用。54、试述城乡关系的演变过程。

答:城乡关系的发展大体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城乡分化,在远古时代,只有农村而无城市,随生产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城市才逐渐从农村分化出来。第二阶段城乡的对立。即城市统治阶级在经济上剥削,政治上压迫农村,造成农村与城市的尖锐对立。第三阶段城乡差别。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成为地区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使城乡居民在经济收入,物质生活水平,文化教育程度等方面均高于农村,出现城乡差别。第四阶段城乡融合。这是把农村与城市放在一个系统中加以全面规划的思路,使二者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55、分析我国城市化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答:我国城乡协调发展的道路:

(1)、实行“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的城市发展政策。

(2)、打破城乡壁垒,促进城乡沟通。

(3)、城乡结合,城市支援农村。

四、论述题

61、试述社会化与个性存在的关系。

答:(1)个性的形成有其生理、心理基础。先天的遗传,人的身体方面的因素对个性形成是有影响的。

(2)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既受自身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制约,更受社会关系的制约。在人的个性的形成过程中,生理、心理因素都以社会因素为中介发挥作用。因此,人的个性是个人社会化的产物,是随着个人社会化的进程而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62、举例分析人的继续社会化。

答:继续社会化指人们为了适应变动着的形式,在完成了社会化的基本过程之后的继续学习社会文化的过程。例如文革过后人们继续学习,进行业余的成人学习。下岗职工为了适应新的工作岗位所进行的培训和学习。可以认为是狭义的社会化,而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技能的社会化,在社会学力称作继续社会化,也可以认为是广义的社会化。

56、试述科层制管理模式与官僚体制的关系和影响

答:中国历史上形成的中央集权式的分级管理体系与韦伯所设计的科层制有许多相似之处,也有一些不同。中国的官僚体制重人伦,在官员遴选方面任人唯贤成为一大特点;另外,封建帝王和官吏善于以个人好恶而感情用事,这与韦伯的科层制所倡导的理性原则也相去甚远。还有,由于幅员广阔,中央对地方、上级对下级的监督十分不力,于是欺上瞒下时有发生,这也与韦伯科层制的有效监督机制相矛盾。最后,韦伯的科层制强调规章制度,而中国历史上的中央集权制度无一不实行人治。官僚主义是同科层制的负功能联系在一起的,科层制的消极部分发展起来会导致官僚主义。

57、试述我国剥削阶级消灭的过程。

答:第一阶段,对官僚买办资产阶级,采取了对官僚资本没收的办法,消灭官僚资产阶级。

第二阶段,对封建地主阶级,通过土地改革运动,没收其土地和其生产资料,分给广大农民,除部分地区外,1952年地主阶级也被消灭。第三阶段,对于民族资产阶级,对其资本采取了赎买政策,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革,1956年。民族资产阶级也被消灭。

到1956年通过没收、土地改革、赎买改造的办法,作为剥削阶级已经被消灭,但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还存在。

社会学概论总复习重点(精心整理)

社会学概论总复习重点 一、社会学的含义: 郑杭生定义: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王思斌定义: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来研究社会结构及其功能、社会过程及其原因和规律的社会科学。 戴维波普诺定义:社会学是对于人类社会和社会互动进行系统、客观研究的一门学科。 老师PPT定义:社会学是一门对社会秩序和社会进步进行实证研究的学科。 二、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的联系: 1.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由最初的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转变成为既密切又相互独立的并列关系。 2.社会学为社会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知识基础。 3.社会工作拓展了社会学理论知识的应用平台、并在实践中检验与丰富社会学理论知识与方法。 三、社会的定义: 1.社会唯实论(斯宾塞、迪尔凯姆、齐美尔) 社会是由各种制度和规范构成的有机整体,社会外在于个人,并对个人具有强制性。“结构—功能角度) 2.社会唯名论(韦伯、吉丁斯)

社会只是单纯的名称,是人们的主观想象或抽象,而不是一个实体,只有个人才是真实存在的。(“社会行为”角度) 3.外在形态:社会是指享有共同地球和共同文化的相互交往的人口有机结合而成的人类共同体。 4.内在本质:社会是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一个社会关系体系或系统。 四、文化的含义: 1.广义: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2.狭义: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和观念方面的创造。 五、文化的特点:(老师PPT观点) 1.集体创造性(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只有人类制造的加工出来的东西才是文化。) 2.普遍性(具有广泛性,不是个人行为。) 3.象征性(具体的事物或者现象具有特定的文化含义。) 4.多样性(民族文化) 5动态性(具有传递性和变迁性) 六、“文化滞后” 1.英国社会学家威廉奥格本提出。 2.文化是各个组成部分相互依赖的,当文化发生变革时,各部分变革速度不同就会不平衡,从而造成社会问题。 3.一般物质文化先于非物质文化发生变革。

《社会学概论》模拟考试(一)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严复将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一书译作( B) A.《原强》B.《群学肄言》C.《社会学原理》D.《原富》 2、下列的社会学家,主张冲突理论的是( B) A.齐美尔B.达伦多夫C.韦伯D.孔德 3、一个群体和社会文化的外部表现为( C) A.符号B.规范C.礼俗D.价值 4、个人参加社会生活的基本群体是(D ) A.偶发群体B.社会类属C.次属群体D.首属群体 5、下列属于服务组织的是(A) A.博物馆B.图书馆C.俱乐部D.医院 6、职业流动的主流是( A) A.水平流动B.向下流动C.向上流动D.其它 7、社会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D ) A.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B.心理的需要C.生理的需要D.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8、社会控制首先是对什么的制约(A ) A.社会成员心理B.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C.社会成员的道德行为D.文化规范 9、人类有史以来最后一种家庭形式是(D) A.偶婚制家庭B.伙婚制家庭C.普那路亚家庭D.专偶制家庭 10、提出“X”理论与“Y”理论的是(D ) A.巴纳德B.涂尔干C.科塞D.麦克雷戈 11、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是(A ) A.文化元素B.文化集丛C.文化模式D.礼仪 12、社会学的科学方法论是( C) A.实证主义B.非实证主义C.历史唯物主义D.历史唯心主义 13、孔德关于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理论是(C ) A.社会动力学B.社会静力学C.社会进化论D.社会发展论 14、个人社会化的特点是(A ) A.主动性B.自觉性C.互动性D.强制性 15、作为社会和文化的缩影,是个人生活的基本社会环境的是(B ) A.工作单位B.家庭C.社区D.大众传播 16、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社会关系的首要问题是( C) A.利益B.需求C.生产D.阶级 17、人类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制度是( B) A.社区B.群体C.家庭D.法律 18、组织的核心是(B ) A.组织的目标B.权力的划分C.组织的结构D.组织的功能 19、社区的首要功能是(A ) A.经济生活B.社会化C.社会控制D.社会参与 20、社会群体存在的本质反映是(B ) A.生产关系B.社会关系C.组织D.人的本质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知识点。

1.社会结构:我们生活的社会背景不只是事件或行动的随机分类,而是以各具特色的方式被赋予结构或模式。 社会结构每时每刻都在被个体重新构造。 2.早期理论家----奥古斯特-孔德 创造了“社会学”这一术语 3.早期理论家----埃米尔-涂尔干 (1)社会事实:社会学第一原则:把社会事实当作物来研究,用社会方法来研究社会的对象。 社会学家采用社会学方法不是用来研究个体而是用来考察社会事实即社会中塑造个体的行动的诸多方面。 社会事实是外在于个体行事方式、思考方式和感觉方式,有其自身的实在,外在于个体的人的生活和感知。 社会事实对个体施加强制性力量。社会事实难以研究,不能被直接观察。 (2)社会团结和道德团结: 机械团结:分工程度低的传统文化以机械团结为特征。机械团结是基于共识,基于信念的相似性。 有机团结:发达社会中工作的专门化合社会分化的加剧,导致以有机团结的特征的新型秩序。有机团结以人们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以及认识到他人的贡献重要性为基础。4.早期理论家----马克思-韦伯 不相信结构外在于或独立于个体而存在,认为社会中的结构式由行动之间的复杂的相互影响塑造的。 理念型:是用来理解世界的概念模型或分析模型。理念型并不存在于真实世界中,但真实世界中的任何情形都能通过与理念型的对比来完成。理念型并不是值得向往的完美目标,是指一种特定现象的纯粹形式。 理性化:科学、现代技术和科层制的发展被描述为理性化。 理性化是指依据效率原则,以技术性知识为基础来组织社会和经济生活。 韦伯认为支配资本主义的不是阶级冲突,而是科学和大规模组织即科层制的兴起。 现代理论思路功能主义:功能主义认为社会是一个复杂系统,各个组成部分协同工作,产生了稳定和团结。 有机体类比:把社会的运行比作一个有机体的运转,社会组成部分像人体的各个部分一样,是为了社会的整体利益而系统工作。 道德共识对于维持社会稳定和秩序的重要性。 5.显功能:指特定社会活动类型中参与者知道的并意欲的功能。 潜功能:指参与者未曾意识到的那些活动后果。 功能与反功能:反功能是指对事物既存秩序构成挑战的特征。 6.现代理论思路冲突视角 冲突视角强调社会内部结构的重要性,但拒绝功能主义对于共识的强调,突出社会中分化的重要性。把社会看作是追求各自利益的不同群体组成的。 7.现代理论思路符号互动论 符号互动论源自对语言和意义的关注。符号,用来代表另一种东西的某种东西。

社会学概论试卷及答案(60分没问题)

社会学概论试卷五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严复将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一书译作 ( ) A.《原强》 B.《群学肄言》 C.《社会学原理》 D.《原富》 2、下列的社会学家,主张冲突理论的是 ( ) A.齐美尔 B.达伦多夫 C.韦伯 D.孔德 3、一个群体和社会文化的外部表现为 ( ) A.符号 B.规范 C.礼俗 D.价值 4、个人参加社会生活的基本群体是 ( ) A.偶发群体 B.社会类属 C.次属群体 D.首属群体 5、下列属于服务组织的是 ( ) A.博物馆 B.图书馆 C.俱乐部 D.医院 6、职业流动的主流是 ( ) A.水平流动 B.向下流动 C.向上流动 D.其它 7、社会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 A.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B.心理的需要 C.生理的需要D.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8、社会控制首先是对什么的制约 ( ) A.社会成员心理B.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 C.社会成员的道德行为D.文化规范 9、人类有史以来最后一种家庭形式是 ( ) A.偶婚制家庭 B.伙婚制家庭 C.普那路亚家庭 D.专偶制家庭 10、提出“X”理论与“Y”理论的是 ( ) A.巴纳德 B.涂尔干 C.科塞 D.麦克雷戈 11、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是 ( ) A.文化元素 B.文化集丛 C.文化模式 D.礼仪 12、社会学的科学方法论是 ( ) A.实证主义 B.非实证主义 C.历史唯物主义 D.历史唯心主义 13、孔德关于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理论是 ( ) A.社会动力学 B.社会静力学 C.社会进化论 D.社会发展论 14、个人社会化的特点是 ( ) A.主动性 B.自觉性 C.互动性 D.强制性 15、作为社会和文化的缩影,是个人生活的基本社会环境的是 ( ) A.工作单位 B.家庭 C.社区 D.大众传播 16、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社会关系的首要问题是 ( ) A.利益 B.需求 C.生产 D.阶级 17、人类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制度是 ( )

社会学概论模拟考试一试题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模拟考试一 试题及答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严复将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一书译作 ( B)A.《原强》 B.《群学肄言》 C.《社会学原理》 D.《原富》 2、下列的社会学家,主张冲突理论的是 ( B)A.齐美尔 B.达伦多夫 C.韦伯 D.孔德 3、一个群体和社会文化的外部表现为 ( C)A.符号 B.规范 C.礼俗 D.价值 4、个人参加社会生活的基本群体是 (D )A.偶发群体 B.社会类属 C.次属群体 D.首属群体 5、下列属于服务组织的是 (A)A.博物馆 B.图书馆 C.俱乐部 D.医院 6、职业流动的主流是 ( A)A.水平流动 B.向下流动 C.向上流动 D.其它 7、社会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D )A.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B.心理的需要C.生理的需要D.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8、社会控制首先是对什么的制约 (A )A.社会成员心理B.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C.社会成员的道德行为D.文化规范 9、人类有史以来最后一种家庭形式是 (D)A.偶婚制家庭 B.伙婚制家庭C.普那路亚家庭 D.专偶制家庭 10、提出“X”理论与“Y”理论的是 (D ) A.巴纳德 B.涂尔干 C.科塞 D.麦克雷戈 11、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是(A )A.文化元素 B.文化集丛 C.文化模式D.礼仪 12、社会学的科学方法论是 ( C)A.实证主义 B.非实证主义 C.历史唯物主义 D.历史唯心主义

13、孔德关于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理论是 (C )A.社会动力学 B.社会静力学C.社会进化论 D.社会发展论 14、个人社会化的特点是 (A )A.主动性 B.自觉性 C.互动性 D.强制性 15、作为社会和文化的缩影,是个人生活的基本社会环境的是 (B )A.工作单位 B.家庭 C.社区 D.大众传播 16、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社会关系的首要问题是 ( C)A.利益 B.需求 C.生产 D.阶级 17、人类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制度是 ( B)A.社区 B.群体 C.家庭D.法律 18、组织的核心是 (B )A.组织的目标 B.权力的划分 C.组织的结构 D.组织的功能 19、社区的首要功能是 (A )A.经济生活 B.社会化 C.社会控制 D.社会参与 20、社会群体存在的本质反映是 (B )A.生产关系 B.社会关系 C.组织D.人的本质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现代社会变迁的特点有 (ABCDE ) A.速度日趋加快 B.受科学技术的影响越来越大C.带来了越来越多的问题D.受人们自觉控制的程度不断提高E.相关性日趋增强 2、我国家庭的发展,出现了同西方家庭发展相同的趋势,主要表现在(ABC )A.家庭规模小 B.家庭功能有所变化C.对家庭价值的认识趋向现代化 D.家庭规模扩大E.对家庭价值的认识出现后现代意识

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

社会学复习内容 名词解释 一: ①社会角色: 定义一: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角色是指,有人的互动行为所表现的特定社会地位、身份所决定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模式行为,既指人们对具有特定地位和身份的人的行为的一种期望,也包括人们的相应行为,是构成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的基础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内容。 定义二:指与人们的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们的行为期望,它是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定义三:指个人在社会关系位置上的行为模式,它规定着一个人活动的范围和权利义务,是社会对处于特定地位的人的行为期待。 ②文化堕距:文化堕距:即文化滞后。由于社会的非物质文化往往慢于物质文化而变迁,正是由于两者的不同步,从而产生了差距。 ③社会制度:人们在共同体的生活中形成的、指导人们的社会活动的稳定的规范体系。社会制度包括政治法律制度、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制度等,这体现在对传播的控制方面即为传播制度。 ④社区: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生活共同体 二: ①集合行为:是指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为,又称集体行为或“大众行为” ②社会解组: 定义一:社会规范和制度对社会成员的约束力减弱、社会凝聚力降低的一种社会状态。当社会发生急剧变迁时,旧的规范不适用了,新的规范又未建立起来,或某些规范功能发挥受到阻碍,或几种规范体系互相冲突,人们失去了行为准则,于是发生社会解组。 定义二:因为社会变迁,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联系微弱或者不协调,社会行为规范对社会成员失去约束,从而社会的组织程度低,以及处于无组织状态的现象。社会解组有三种形式:一是失范,二是文化冲突,三是价值崩溃。因此需要重建社会规范和秩序 ③社会流动: 定义一:指一个自然人因着本身的个人成就或失败,从而达至社会阶层的转变。它是社会结构自我调节的机制之一。 定义二:指社会成员在社会关系的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移动。因此,社会流动被人们看作是社会变迁的指示器。 ④交换理论: 定义一:产生于50年代末的美国,交换理论最初是针对结构功能主义提出,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实证主义、自然主义和心理还原主义的倾向。基本研究范畴和概念包括价值、最优原则、投资、奖励、代价、公平和正义等。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 1.社会学 2.社区 3.社会控制 4.社会分层 5.社会现代化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 简述群体的一般功能。 2. 简述文化的一般特征。 3. 简述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 4.社会变迁的形式。 三、论述题(一题,共30分) 联系实际说明我国现阶段个人社会流动的变化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综合研究社会关系及其变化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2. 社区人是人们在一定的地域内形成一个个区域性的生活共同体,整个社会就是由这些大大小小的地区性生活共同体结合而成的。这种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在社会学上称之为“社区”。, 3. 社会控制指社会组织利用社会规范对其成员的社会行为实施约束的过程。 4. 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分层”原为地质学家分析地质结构时使用的名词,是指地质构造的不同层面。社会学家发现社会存在着不平等,人与人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也像地层构造那样分成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因而借用地质学上的概念来分析社会结构,形成了“社会分层”这一社会学范畴。 5. 社会现代化是有计划地社会整体变迁,它以人口经济发展为核心,涉及政治法律、社会结构、心理、文化等人类活动和思想—切领域的全方位转换过程。 二.简答题 1. 简述群体的一般功能。 群体是个人与社会的中介,把群体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其一般功能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方面,群体是个人活动的基本单位:因此它能全面满足人的各种社会需要,并且对人的社会化发生作用。(2分)另一方面,群体是社会存在的基本单位。因此它在实现社会组织目标,完成社会各项任务,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当然,不同类型、结构的群体,其具体功能各有侧重,不尽相同,因此在分析群体功能时,我们心须区分群体的不同类型、结构,并注意认识其外显功能和潜在功能,准确把握不同群体的社会作用: 2. 简述文化的一般特征。 (1)文化是在人类社会共同生活过程中衍生出来或创造出来的,凡人类有意无意创造出来的东西都是文化。 (2)文化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学来的。 (3)文化是一个群体或社会全体成员共同享有的,个别人的特殊习惯和行为模式不被社会承认的不能成为这个社会的文化。

社会学概论机考试题

?[单项选择](1/32)、社会学这门学科在19世纪的()发轫了。(2分) ? A 、亚洲 ? B 、美洲 ? C 、南美洲 ? D 、欧洲 ?我的答案:D ?[单项选择](2/32)、()将人格划分为三个部分:本我、自我、超我。(2分) ? A 、米德 ? B 、埃里克森 ? C 、库利 ? D 、弗洛伊德 ?我的答案:D ?[单项选择](3/32)、在现实生活中,社会成员依据一定的规则和程序来进行社会互动,这些日常生活中不成文的、大家公认的互动规则是一切社会生活的基础。这一假设属于( )(2分) ? A 、符号互动学 ? B 、常人方法学 ? C 、结构功能论 ? D 、社会交换论 ?我的答案:B ?[单项选择](4/32)、核心家庭中包含两种最基本的家庭关系:夫妇关系和( )(2分) ? A 、长辈关系 ? B 、亲戚关系 ? C 、亲子关系 ? D 、亲人关系 ?我的答案:C ?[单项选择](5/32)、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称为()(2分) ? A 、超城市化 ? B 、过度城市化 ? C 、逆城市化 ? D 、城市化 ?我的答案:D ?[单项选择](6/32)、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人物是()(2分) ? A 、帕森斯 ? B 、丁伯根 ? C 、斯宾塞 ? D 、库利 ?我的答案:A ?[单项选择](7/32)、社区有的是自然形成的,有的是人为规定的。这种划分方法是()。(2分) ? A 、按社区地域广狭分类 ? B 、按社区中人群大小分类 ? C 、按社区的形成方式分类

? D 、按人们的主要活动分类 ?我的答案:C ?[单项选择](8/32)、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下形成的人们的社会关系,以及与此关系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是()。(2分) ? A 、社会制度 ? B 、社会行动 ? C 、社会结构 ? D 、社会秩序 ?我的答案:A ?[单项选择](9/32)、我国职业分层的基本特点是:职业地位的高低主要取决于()。(2分) ? A 、专业化的程度 ? B 、职务 ? C 、报酬的高低 ? D 、社会声望的高低 ?我的答案:A ?[单项选择](10/32)、对全球化表述错误的观点是( ) 。(2分) ? A 、全球化过程是一个不断出现矛盾和冲突的过程 ? B 、全球化是一个单维度的过程 ? C 、全球化是世界各国的共同性和差异性相统一的客观要求 ? D 、全球化是一个客观的历史进程 ?我的答案:B ?[判断](11/32)、在1838年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中,孔德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一术语。(2分) ? A 、正确 ? B 、错误 ?我的答案:A ?[判断](12/32)、齐美尔认为各种社会现象、结构和过程最终都是人们之间具体互动的反映。(2分) ? A 、正确 ? B 、错误 ?[判断](13/32)、家庭这种群体之所以经久不衰,就在于它具有满足人类个体和社会需求的一定功能,同时家庭的这种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不会发生变化。(2分) ? A 、正确 ? B 、错误 ?我的答案:A ?[判断](14/32)、韦伯的科层制是纯粹理想型的。(2分) ? A 、正确 ? B 、错误 ?我的答案:A ?[判断](15/32)、城市社区亦即现代社区(2分) ? A 、正确 ? B 、错误 ?我的答案:B

全国2018年4自考真题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社会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034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冶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涂尔干提出社会学的特殊对象是 A.社会现象 B.社会问题 C.社会事实 D.社会行为 2.马克思·韦伯提出的是 A.理解社会学 B.历史社会学 C.解释社会学 D.科学社会学 3.帕森斯的结构功能理论的重要内容是 A.理想类型 B.社会交换 C.社会冲突功能分析图式 4.创立现象学社会学的是 A.米歇尔·福柯 B.艾尔弗雷德·舒茨 C.安东尼·吉登斯 D.皮埃尔·布迪厄 5.在社会学传入中国之时,首次提出“社会学冶之名的是 A.谭嗣同 B.康有为 C.严复 D.章太炎 6.李达的代表性著作之一是 A.《大众哲学》 B.《中国社会学》 C.《唯心主义的破产 D.《社会学大纲》 7.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 A.个人与个人的关系 B.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C.群体与群体的关系 D.个人与群体的关系

8.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中,被称为反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是 A.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方法论 B.后现代主义方法论 C.诠释方法论 D.人文主义方法论 9.非介入性研究法又称为 A.实验法 B.个案法 C.文献法 D.统计法 10.人们交互作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被称为 A.社会 B.人口 C.环境 D.社会结构 11.我国明确地采用社会建设概念,是在中国共产党的 A.十五届三中全会 B.十六届三中全会 C.十六届四中全会 D.十七届四中全会 12.文化交流开始于 A.文化传播 B.文化冲突 C.文化采借 D.文化融合 13.人在成年以后的社会化,被称为 A.重新社会化 B.再社会化 C.继续社会化 D.基本社会化 14.根据角色追求的目标,可以将社会角色划分为 A.规定性角色与开放性角色 B.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 C.群体角色与个人角色 D.功利性角色与表现性角色 15.在一些农业地区逐步形成大家一起收获庄稼的合作习惯,属于 A.契约式合作 B.制度化的传统合作 C. 自发性合作 D.指导性合作 16.霍尔提出,社会存在不同的个人空间有 A.两种 B.三种 C.四种 D.五种 17.以个人和社会网络的连接的紧密程度不同来区分,社会网络的形态可以分为 A.稳固形态和松散形态 B.互利形态和互补形态 C.强势形态和弱势形态 D.封闭形态和开放形态 18.由一对夫妇与父母和未婚子女聚居生活的家庭,被称为 A.联合家庭 B.核心家庭 C.组合家庭 D.主干家庭

电大社会学概论(专)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电大社会学概论(专)形成性考核答案 图示说明--恭喜,答对了!--抱歉,答错了!--您选择了此项 [第1题](单选题)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是 A.语言 B.思维 C.劳动 D.直立行走 [第2题](单选题)以下哪一种活动不是集体行为 A.赶时髦 B.抢购 C.春游 D.球迷闹事 [第3题](单选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这种现象是 A.再社会化 B.特殊社会化 C.重新社会化 D.继续社会化 [第4题](单选题)“工作安定”属于哪种需要。

A.生理的 B.安全的 C.归属的 D.自尊的 [第5题](单选题)“社会”一词源于 A.中国 B.美国 C.英国 D.德国 [第6题](单选题)由父母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联合家庭 D.其他家庭 [第7题](单选题)“社会学”这个词首先是在()第四卷中提出来的。 A.《社会学研究》 B.《社会学是什么》 C.《实证哲学教程》 D.《社会学原理》 [第8题](单选题)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 A.心理上的矛盾 B.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

C.心理上的紧张 D.心理上与父母对立 [第9题](单选题)构成群体的最低限度的人数是 A.一人以上 B.两人以上 C.三人以上 D.四人以上 [第10题](单选题)下列不属于集体行为的基本特征的是 A.非组织性 B.突发性 C.反常性 D.冲突性 [第11题](多选题)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A.双方需求的互补性 B.态度的类似性 C.双方距离的远近 D.交往的频率 [第12题](多选题)以下属于初级社会群体的是 A.家庭 B.学校 C.邻里

自学考试社会学概论试题答案

2016年10月社会学概论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 二、1.社会学主要理论流派中的冲突理论渊源于马克思的社会思想,被认为是最早、也是最深刻和最系统的冲突论是马克思的( C ) 三、A.历史唯物主义 B.辩证法 C.阶级斗争理论 D.政治经济学? 四、 五、2.主张社会批判理论的学术群体是( A ) 六、A.法兰克福学派 B.芝加哥学派 C.哥伦比亚学派 D.功能学派? 七、? 八、3.在社会学的研究功能中,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称为( C )? 九、A.预测性功能 B.规范性功能 C.解释性功能 D.描述性功能? 十、 十一、4.统计调查的常用方式之一是( B )? 十二、A.文案法 B.普遍调查 C.实地实验 D.问卷调查? 十三、 十四、5.以某个社会单位或案例为一个整体进行详细考察的方法称为( D ) 十五、A.访谈法 B.典型调查 C.观察法 D.个案研究? 十六、

十七、6.在社会学研究的分析类型中,偏重经验实证主义原则的是( A ) 十八、A.定量分析 B.定性分析 C.实地研究 D.非介入性研究? 十九、? 二十、7.在社会结构类型中,由一些作为社会实体的基本单元和要素构成的社会结构是( A )?二十一、A.实体性社会结构 B.关系性社会结构 C.规范性社会结构 D.整体性社会结构? 二十二、 二十三、8.人口数量通常是指( B )? 二十四、A.人口素质 B.人口规模 C.人口结构 D.人口分布? 二十五、 二十六、9.人们直接感受文化多样性时的心理现象被称为( C )? 二十七、A.文化冲突 B.文化边际 C.文化震惊 D.文化排斥? 二十八、 二十九、10.“文化自觉”的提出者是( D )? 三十、A.吴文藻 B.孙本文 C.李达 D.费孝通? 三十一、 三十二、11.再社会化也可称为( C )? 三十三、A.反向社会化 B.继续社会化 C.重新社会化 D.基本社会化? 三十四、

社会学概论试题附答案

社会学概论1 填空题 1、西方社会学创立于19世纪_30-40_年代。 2、孔德把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划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两大部分。 3、人类社会以_____为主体。 4、文化的特征表现为地域性、_共同性_、历史性和继承性。 5、社会学的研究特点表现为整体性、_综合性_和实证性。 6、韦伯认为社会分层的标准有财富、权力与声望。 7、社会学的主要功能有_描述功能_、解释功能、预测功能、实践功能和教育功能。 8、人类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有_自然环境_、人口和文化。 9、社会学重在探索导致越轨行为的_____因素。 10、依据群体成员间关系的亲密程度,可以把群体分为_初级群体_和次级群体。 11、家庭是以_婚姻_和血缘、亲缘关系为纽带而形成的社会生活的群体形式。 12、社会组织生存的先决条件是由一定数量的_社会成员_组成。 13、以农业为活动聚集起来的人们的生活共同体称为_农村_社区。 14、犯罪行为的基本特征是社会危害性、_刑事违法性与应受惩罚性。 二、名词解释 1、再社会化个体全面放弃已习得的价值规范和行为标准,确立新的价值规范和行为标准。 2、社会学:是一门把社会做为整体,研究社会的构成及其运行规律的社会科学 3、社会变迁指一个社会的结构性或形态性变化。 4、组织目标 三、辨析题 1、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学都是研究人类社会的科学,它们没有区别。第12页 ①它们是有区别的。 ②从研究对像来说,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人类历史的全部过程。社会学着眼于特定时空的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过程,研究的是具体规律和特殊规律。 ③从研究方法来说,历史唯物主义采用概括,演绎,推理方法,社会学采用经验研究和分析综合方法。 ④从作用上看,历史唯物主义为人们提供一种科学认识社会历史的方法,社会学是帮助人们直接认识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为促进社会发展,解决社会问题提供科学帮助。 2、越轨就是犯罪。 越规并不都是犯罪。 它们都是对公认社会规范的违反和背离,但程度与性质有所不同。 越规既包括对社会规范和轻度违反,又包括对社会规范的严重违反;犯罪则是严重违反。 越规违反的是较低层次的,犯罪违反的是较高层次的。 越规通常不受社会强力机构的惩治,犯罪理应受到社会强力机构的惩治。 越规往往是犯罪的基础和准备。 四、论述题 1、荀子说,人之生也,不能无群。从社会学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存需要,自身组织和维护和他人生命的生产都不可能靠一个人完成。 生产需要个人生存的衣食住行等资料就需要生产,生产活动,一开始就是共同性的群体活动。 安全需要一个人不能抵御自然环境的危害,人身安全,心理安全,都需要群体。 精神上的需要离开群体个人就没有表达交流的对像,精神生活无从发生,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

东师2018年春季《社会学概论(高起专)》期末考核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 《社会学概论(高起专)》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社会运行条件:社会运行条件是指社会有机体运动、变化、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要素的总和。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表现为社会多种要素和多层次子系统之间的交互作业以及它们多方面功能的发挥。社会运行-基本内容社会运行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纵向运行是社会变迁和发展,表现出经常、变异和中断等三种关系;横向运行是指社会发展的某一阶段上社会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体现为交叉渗透、制约、促进和转化等关系。 2.社会角色: 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3.社会化:所谓社会化,是指个人走向群体、进入社会、适应社会,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理解认同社会规范和制度,逐渐成为社会合格成员的过程。这是社会交往的基础,并且社会化是人类特有的行为,是只有在人类社会中才能实现的。 4.社会结构:社会结构是指社会各组成要素相互联系的连结方,当这种连结遭到破坏而扭曲变形,或这种连结方式与社会发展不适应时,就产生结构性失调。在教育水平、文化类别、宗教、职业、社会地位阶层、组织内雇佣等方面的结构 二、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 文化冲突是指文化互动过程中出现的两种或多种文化激烈矛盾的状态。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往往会在价值观、行为规范、风俗习惯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别甚至对立。 答:正确. 俗称文化差异。两个或多个文化背影不同,对待同一件事持不同的态度。 2.社会安全阀是社会冲突理论中用以表示社会冲突积极作用的概念,是由著名社会学家韦伯提出的。 答:错。改正:是由美国冲突论的代表科塞提出的。 3.社会群体是通过稳定而持久的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的集体。如家庭、学校、工会、机关、邻里等。 答:正确. 4.根据社会约束力由弱到强排列,可以得到如下排列:风俗习惯、宗教、道德、法律。

国开《社会学概论》形考任务题库汇总

答案+我名字 社会保障具有多重功能,其中包括保障民生、促进经济发展、维持社会秩序等功能。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2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艾兹奥尼将社会组织分成强制性组织、功利性组织和规性组织等三类。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3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业缘群体是现代社会最主要的社会群体形式之一。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4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初级社会群体成员之间主要的互动方式是面对面的、直接的互动,这种交往是暂时性的。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5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不是一种社会规。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6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关于社会的特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多样性 B. 综合性 C. 复杂性 D. 变动性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题目7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根据越轨行为的特征,越轨行为分为正向越轨和负向越轨行为。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8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解释越轨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其发展过程的理论是() A. 失理论 B. 手段-目标论 C. 亚文化群体论 D. 标签论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题目9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原来承担多种功能的某一社会单位变为承担单一功能的多个单位,以及诸社会单位由地位相同变为地位相异的现象是()。 A. 社会分化 B. 基于自然因素的分化 C. 垂直分化 D. 水平分化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题目10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一个人因为在公司基层岗位表现突出,被晋升为领导岗位,因此需要到总公司接受岗前培训。这种现象我们称为()。 A. 特殊社会化 B. 重新社会化 C. 再社会化 D. 继续社会化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题目11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家长制会极促进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意识。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12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行为科学的管理理论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主不应把人看作被动的,而应该努力启发人的积极性。 选择一项: 对 错

社会学概论期末

【一、冰山理论】一个人的自我像一座冰山,只能看到很少一部分,冰山共分7个层次:行为(可见)、应对方式、感受、观点、期待、渴望、自我。 【二、“本我、自我、超我”理论】(1)本我:人生而具有无意识的欲望和冲动—婴幼儿(2)自我:自身理性部分,他教给人们学会抑制对快乐的追求和欲望的急切满足(3)超我:看做人的良心的等同物,是社会道德在人的内心的体现,通过自豪感与羞耻心发生作用,来影响自我的决定。*社会化就是个人的欲望与社会的要求不断冲突和调适的过程;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在本质上是相互冲突的,两者间总是处于长期的紧张状态中。 【三、家庭的功能】(1)社会化功能:社会化始于家庭,家庭是承担社会化的主要场所,特别是对个人的人格成长(2)生育功能:家庭是目前社会所认可的生育子女、繁衍后代的合法的社会基本制度(3)感情功能:主要表现在宣泄、调节、娱乐等方面,在家庭中可以向家人倾诉一些在正式组织中不可交流的信息和情感(4)性爱功能:起着控制性行为的作用,即社会将人们的性生活限制在家庭范围内,有利于性需要的普遍满足,以及避免由于满足性需要而引起的社会混乱(5)经济功能:包括生产和消费两个方面;家庭成员之间彼此了解、相互信赖、大大减少监督和管理费用、家庭是一个有效率的经济单位。【四:中国离婚率不断上升的原因】(1)经济依赖的减低:女性有独心性和自信心(2)离婚的社会成本降低:社会上道德、政治、文化与法律对婚姻影响力降低(3)希望过高(4)社会流动速度加快。

【五、“镜中之我”理论】:指我们对于别人如何看待和评价我们的理解和解释,包含表现、辨认、主观解释3中过程(1)想象自己是如何出现在别人面前—表现(2)辨认别人如何评价自己的出现—辨认(3)为自我形象解释这些判断—主观解释。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从认知发展角度来研究人的个性形成,并不完全把儿童看做按照他人要求而逐步成型的适应者,而更多地把这一过程看做她们自己如何根据对世界的认识、能动地安排和调整自己与世界的关系。(1)感觉运动阶段{从出生到2岁}:智力只通过对外界感知与实际接触表现出来(2)前运算阶段{2-7岁}:还不能进行简单的脑力运算(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思维活动仍和具体的外部世界不能分开(4)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后}:发展出运用规则解决抽象问题的能力。 【六、社区与行政关系】(1)行政区是人们为了社会管理的方便或由于某些政治、经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而人为划定的,因而其边界或范围很清楚;社区则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的社会生活中自然形成的(2)社区由于其主要的社会活动或者生活方式基本上属于同一类型,因而只能是单一的形态,行政则可以是多形态的(3)从社区研究的历史上看,对一个社区的分析一般都限定在范围并不是很大的社会区域内【七、什么是城市化?中国应当走什么样的城市化道路?】城市化又称都市化,是指“社会经济关系、人口、生活方式等由农村型向都市型转化的过程”。| 中国的城市化道路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新型城市化,把农民转化为城市居民。(1)改革户籍和人口管理制度,实现人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 基本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名词解释,论述题等,考试题型任选四种。 复习依据:《社会学概论》学习指导书,各题答案均以指导书给出的为准 一、单选题请参见学习指导书各章内容 1.本世纪40-50年代,西方社会学界盛行的社会变迁理论是(C ) A.“生物有机体”说B.社会进化论 C.社会均衡论D.“文化类型”说 2.社会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直线式发展”。这是社会变迁哪种理论的观点(A ) A.社会进化论B.历史循环论C.社会均衡论D.历史三阶段说 3.一位工厂的工程师调到大学里任教师,这种流动称作(D ) A.个人流动B.代内流动C.向上流动D.水平流动4.社会保险是( B ) A.社会救助B.社会保障的一项内容C.社会福利D.人身、人寿保险 5.(C )问题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引起世界的高度重视。 A.人口问题B.失业问题C.环境问题D.贫穷问题 6.对贫穷问题更具有操作性和描述性的解释是(A) A.经济学定义B.政治学定义C.社会文化的定义D.环境学定义 7.把越轨行为的原因归结为社会结构各部分之间的不整合、不一致,这是哪种越轨行为理论(B ) A.社会失范论B.标签论C.亚文化群体论D.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8.手段-目的论认为人们的五种行为方式中,“只认同文化目标,但不遵从制度化手段”。此是( B ) A.逃避行为B.形式主义C.创新D.反叛9.“不同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B ) A.冲突B.竞争C.合作D.顺应10.一位教师与学生、校长、图书馆员、校医院人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B ) A.复式角色B.角色丛C.实际角色D.自致角色 11.社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A ) A.交换关系B.索取关系C.对立关系D.奉献关系 12.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的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C ) A.过度城市化B.逆城市化C.郊区化D.城乡融合 13.整合作用是指(C ) A.一个社会的整体作用B.将各部分合在一起C.各部分协调成一个整体D.一个社会的稳定 14.有人借改革,假公济私,所谓“你有政策,我有对策”,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C ) A.制度化优先B.制度化冲突C.制度化逃避

社会学概论-模拟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五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所有答案请直接答在试卷上; 3.考前请将密封线内内容填写清楚。 一、选择题( 每题1分,共13分) 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对的打“√”,错的打“×”) 1. 社会保障的对象是社会全体成员。() 2.现代社会的不平等主要是指机会上的不平等。() 3. 科层制又称“官僚制”。() 4.血缘关系是婚姻关系的本质关系。() 5.从狭义的角度理解,家庭也是一种社会组织。() 6. 任何社会都是一种抽象的社会。() 7.习俗属于规范的范畴。() 8.革命的社会变迁具有急剧、突变的性质。() 9.越轨行为即违规行为。() 10、对偶家庭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家庭形态。()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 共10分) 1. 以下哪种社会制度属于本原性的社会制度()。 A.文化制度 B.宗教制度 C.经济制度 D.政治制度 2. 1871年,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一书中,第一次给文化下明确定义。 A.《原始文化》 B.《实证哲学教程》 C.《文化论》 D.《文化哲学》 3.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这种现象被称为()。 A.再社会化 B.特殊社会化 C.重新社会化 D.继续社会化 4.社会群体至少要有()以上的个人所组成。 A.3人 B.5人 C.2人 D.4人

5. 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 A.角色扮演 B.角色冲突 C.角色中断 D.角色失败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社会 文化模式 规范 四简答题(每题15分,共45分) 1.文明与文化的联系和区别 2.简述社会保障的基本特点 3.简述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 五、论述题(每题20分,共20分)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谈谈社会保障的基本内容。 参考答案: 第一题:判断题 1-5 √√√×√ 6-10 ×√√×× 第二题:选择题 1-5 CAACB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1、社会 是在一定生产方式基础上构筑的人类生活的共同体,这一共同体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基本要素构成,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 2、文化模式

“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试题

“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试题(9) 学院专业级班号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 阶级斗争理论被认为是最早,也是最深刻、最系统的冲突论。它的提出者是( )。 A、马克思 B、雷克斯 C、霍曼斯 D、帕森斯 2.明确了从整体角度研究社会秩序和进步,提出了社会学研究的实证主义方法论和四种基本研究方法的西方社会学者是( )。 A、奥古斯特?孔德 B、赫伯特?斯宾塞 C、埃米尔?涂尔干 D、马克思?韦伯 3.人与人之间依靠某种媒介,通过个体交往形成的信息和情感、能量和物质、思想和行为交流的有机渠道称( )。 A.社会关系 B.业缘关系 C.结合关系 D.人际关系 4. 由于传播使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元素互相接触,其中的一种文化吸收或采纳了另一种文化元素,并且使之与主体文化协调起来,最终成为主体文化中的一部分。通常将这个文化变迁过程称为( )。 A.社会关系 B.业缘关系 C.结合关系 D.人际关系 5.社会学回答“社会应该怎样的”问题,是( )。 A.描述性功能 B.解释性功能 C.规范性功能 D.预测性功能 6. 孙本文认为社会的四大要素是:地理要素、生物要素、( )和心理要素。 A.经济要素

B.政治要素 C.文化要素 D.社会要素 7. 人的出身、地位或资格,一般具有继承性和不可更改性,这是指( )。 A.户籍 B.身份 C.单位 D.契约 8.岗前培训是( )的重要表现。 A.预期社会化 B.继续社会化 C.发展社会化 D.再社会化 9.残疾人群体,在社会学中称之为( )。 A. 偶发聚集体 B.社会类属 C. 大众 D.公众 10.马克思主义群体动力观认为,影响群体行为的内部因素是( )。 A.组织环境 B.经济关系 C.群体利益 D.群体凝聚力 二、名词解释(每题7分,共35分) 1、社会学: 2、生活方式: 3、参照群体: 4、社区行动: 5、社会现代化: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