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考语文阅读复习:叙事散文篇

中考语文阅读复习:叙事散文篇

中考语文阅读复习:叙事散文篇
中考语文阅读复习:叙事散文篇

2019年中考语文阅读复习:叙事散文篇

2019年中考语文文段阅读复习:议论文基本要素篇【知识导学】

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或主张的一种文体。它的主要特点是:一、以摆事实、讲道理为主要表现方式,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手段来论证自己的主张和见解。二、一般具有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三、观点鲜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十分明确。四、语言准确、严密、简练。

阅读分析议论文,要根据它的特点,着重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找准论点

阅读议论文,关键是要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有的文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如《反对自由主义》;也有的文章,在开头提出中心论点,如《谈骨气》,开门见山,亮出论点,表明立场,先声夺人;还有的文章,是在行文当中或篇末提出中心论点,这样的文章,往往是层层议论,抽丝剥笋一般地亮出观点。

大多数文章,标题只是提出了一个论题,中心论点隐含在文章的论述中。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地阅读分析,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中心论点。

二、分析论据

阅读议论文,在抓住全文的论点之后,还要弄清楚论据是事

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事实论据包括事例、史实、统计数字等。事实必须确凿可靠,有代表性。道理论据包括名人的正确论述和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以及正确反映自然规律和人类生活经验的名人名言、谚语、格言等。

三、弄清论证的方法及作用

弄清论证方法,才能更好地把握、理解中心论点。要弄清论证方法首先要了解常用的论证方法:(1)举例论证:用事实说话,真实可信,增强说服力;(2)道理论证:说理透彻,令人信服;(3)对比论证:突出了全文要论证的观点,使得逻辑更严密,更具说服力;(4)比喻论证:形象生动地论述自己的观点,且能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地说清楚事理。其次,还要注意的是,这几种论证方法有时候是交叉使用的。

四、理清结构

阅读议论文,必须理清议论文的结构。议论文的结构一般分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部分,也就是引论、本论和结论。

五、了解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议论文的语言往往概括、精练、严密、准确。它的语言往往有鲜明的个性,或针砭时弊,或剖析事理,往往能利用抽象的词语来表现丰富的内容。一般方法是: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篇不离旨,深入揣摩其表达作用。对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要抓住其词义的范围和轻重及修饰限制作用

来分析。

【例题讲解】

失败不是成功之母

阿元

“失败是成功之母”可能是中国最著名的一句格言,它在我们生活中出现的频率是相当的高。原因之一是几乎所有人都经历过失败,原因之二是在失败之后人们需要用这句话来安慰自己破碎的心灵。

但阿元认为,“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用来自我安慰当然不错,但用它来指导我们的生活就未必有效。

其实,失败和成功之间,绝对没有无法割裂的联系。关于这一点,历史上有无数的例子可以验证。比如说项羽,从江东起兵,从来没有打过一次败仗,但垓下之围让他永无翻身之地,所以他自杀了。还有李自成,现在的历史学家研究表明,李自成占领北京之后,至少有五次机会可以战胜满清,过足当皇帝的瘾,但最终他还是被杀掉了。可能有人会说,这些人的失败之所以没有成为成功之母是因为,他们失败之后就死了,根本没有机会。那么咱们就举一个失败之后没死的,世界上最著名的军事统帅——拿破仑。在拿破仑的一生中有两次致命的失败,一次在莫斯科,一次在滑铁卢。两次失败的主要原因也差不多,因为拿破仑的扩张让他成为了欧洲的公敌。就像俗话说的,双拳难敌四手,好虎难顶群狼,拿破

仑的两次失败都是败在了欧洲其他国家的联合上,一代天骄拿破仑最终是死在了圣赫勒拿岛上。

以上的例子充分地证明,失败并不必然就是成功之母。失败要成为成功之母是需要一些条件的,比如说失败的当事人要能正确认识失败,合理评估自己。

美国一个非常著名的推销员在谈到他为什么会成功的时候,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次他在推销《幼儿百科全书》时对一家人说,“这套书能解答孩子们提出的任何问题。”然后他又对那家的孩子说:“小朋友,你随便问我一个问题,看我怎么从书上找到你想知道的答案。”这个小朋友的问题是:“上帝坐的是什么牌子的车子?”这个推销员说,当时他是面红耳赤,只能收拾起他的书,灰溜溜地走了。

从这次经历,这个推销员总结出一个经验,话不能说得太绝,牛皮不能吹得太大,从而他走上了成功之路。

这个故事说明了,如果你对于失败能够有个理性的分析,那么失败可为成功之母。

而在生活中,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失败,不能合理评估自己,失败只能带来更大的失败。

要想让失败成为成功之母,除了要对错误有合理的分析之外,还要有从头再来的勇气和永不放弃的毅力。

项羽的对手刘邦,和项羽交手,从来没有打胜过。最惨的时候,他的老爸老妈老婆孩子全都被项羽抓起来了,项羽还威

胁说,如果你不投降,我就把你老爸煮了当饭吃。对此,刘邦的反应是,我们是兄弟,我爸就是你爸,如果你要煮你爸,你就送一碗汤给我吃。

虽然刘邦的话有点耍无赖的意思,但正是他永不放弃的勇气才让他在一次次大败之后又站了起来,并最终成为一代强悍的开国皇帝。所以说失败不是成功之母,并不是要否定这句名句,而是想告诉大家,如果对于这句话没有一个正确的分析和运用,很可能会让这句话成为逃避失败的借口,成为一块不敢正视失败的挡箭牌。

探究练习

1.结合语境,解释下面的词。

挡箭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指导]这里不只是理解词语的原意,还要结合上下文内容来解释词语的含义。

[参考答案]答案不唯一,表意确切即可。挡箭牌:盾牌,比喻推托或掩饰的借口。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为了证明此论点,主要采取了__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

[解题指导]本题考查对中心论点的辨别和概括能力,要在把握全篇的基础上进行归纳,细心的学生会发现其实文章的题目就是论点。此外,对论证方法的辨别要扣住“主要”二字,文中先后列举了项羽、拿破仑以及一个推销员的例子。

[参考答案]失败不是成功之母(失败未必是成功之母);举例论证。

3.失败要成为成功之母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解题指导]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和理解能力,这在原文第八段就能找到答案。

[参考答案]要想让失败成为成功之母,需要的条件是:要对错误有合理的分析,还要有从头再来的勇气和永不放弃的毅力。

4.结合全文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举“李自成占领北京后被杀”“刘邦打败项羽成为开国之君”的事例的作用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证明“失败和成功之间绝对没有无法割裂的联系”这一分论点的。

B.第三自然段中拿破仑的例子显得多余,应该删去。

C.作者通过否定名句“失败是成功之母”,告诉我们要独立思考,要用批判的眼光来对待名言的道理。

D.“失败是成功之母”作为格言被人们广泛认同,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几乎所有人都经历过失败,另一个是在失败之后需要用它来安慰自己破碎的心灵。

[解题指导]A项中的“刘邦打败项羽成为开国之君”的论据与题中的论点不合;B项中拿破仑的例子显然不应删去;C项的说法与文章最后一段矛盾,所以错误。

[参考答案]D

5.阅读下面材料,用一句话说说你的看法。

一位盗车高手,他对各种车锁的漏洞了如指掌,每次行动从无失手。但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他在一次行动中,被警察当场抓获,被判处了有期徒刑。在狱中,由于表现良好,被提前释放。出狱后,他根据自己了解到的防盗缺陷,创办了一家汽车防盗用品公司,生产出来的产品几乎无懈可击。[解题指导]首先要了解材料中的观点,然后对此说说自己的看法。一个盗车高手开始的人生坐标是错的,也是失败的,后来他把缺点化为优点,及时纠正了自己的人生航向,也就意味着成功。这则材料告诉我们:失败可以转化为成功,关键是看你怎么做。

[参考答案]言之有据(有理论支撑),表述准确即可。示例:失败和成功有时只有一步之遥,能顶住失败的逆流,并逆流而上就能获得成功。

【阅读训练】

人不炼,不成器

杨绛

人有优良的品质,又有许多劣根性杂糅在一起,好比一块顽铁得在火里烧、水里淬,一而再、再而三,又烧又淬,再加千锤百炼,才能把顽铁炼成可铸宝剑的钢材。黄金也需经过烧炼,去掉杂质,才成纯金。人也一样,我们从忧患中学得智慧,从苦痛中炼出美德。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就是说,如要锻炼一个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称心,才能养成他坚忍的性格。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这是我们从人生经验中看得到的实情。谚语“十磨九难出好人”“人在世上炼,刀在石上磨”“千锤成利器,百炼变纯钢”“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说的都是以上道理。

我们最循循善诱的老师是孔子。《论语》里孔子的话,都因人而发,从来不用教条,但是他有一条很重要的教训。他的弟子,怕老师的教训久而失传,在《大学》里记下老师二百零五字的教训。其中最根本的一句是:“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不就是锻炼自身吗?

修身不是为了自己一身,是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平天下不是称王称霸,而是求全世界的和谐和平。有的国家崇尚勇敢,有的国家高唱自由、平等、博爱。中华古国向来崇尚和气,“致中和”,从和谐中求“止于至善”。

要求世界和谐,首先得治理本国。要治国,先得齐家。要齐家,先得修身。要修身,先得正心。要摆正自己的心,先得有诚意,也就是对自己老老实实,勿自欺自骗。不自欺,就得切切实实了解自己。要了解自己,就得对自己有客观的认

识,所谓格物致知。

了解自己,不是容易的事。头脑里的智力是很狡猾的,会找出种种歪理来支持自身的私欲。得对自己毫无偏爱,像侦探调查嫌疑犯那样窥视自己,在自己毫无防备毫无遮掩的时候——例如在梦中、在醉中、在将睡未睡的胡思乱想中,或心满意足、得意忘形时,捉住自己平时不愿或不敢承认的私心杂念。在这种境界,有诚意摆正自己的心而不自欺的,则会憬然警觉:“啊!我自以为没这种想头了,原来是我没有看透自己!”一个人如能看明自己是自欺欺人,就老实了,就不袒护自己了。这样才会认真修身。修身就是管制自己的情欲,超脱“小我”,从而顺从灵性良心的指导。能这样,一家子就可以很和洽。家和万事兴,家家和洽,又国泰民安,这就可以谋求国际的和谐共荣、双赢互利了。在这样和洽的境界里,人类就可以齐心追求“至善”。这是孔子教育人民的道理,孟子继承、发挥并充实了孔子的理论。我上文所讲的,都属“孔孟之道”。

修身——锻炼自身,是做人最根本的要求。天生万物的目的,该是为了堪称万物之灵的人。但是天生的人,善恶杂糅,还需锻炼出纯正品色来,才有价值。这个苦恼的人世,恰好是锻炼人的处所,好比炼钢的工厂,或教练运动员的操场,或教育学生的教室。这也说明,人生实苦确是有缘故的。(选自《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

探究练习

1.文章开头画线部分的内容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这样表达的作用是什么?

2.作者善于引经据典,请你结合文中的具体内容任选一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3.议论文的行文思路很严谨,你能结合文中所提出的“修身”这一观点作具体的阐述吗?

4.本文主要是以讲道理的方法展开论述的,请你依据文章的论点举出一个事例进行论证。(语言表达简要、精练)

5.阅读下面材料,说说你的探究结果。

2019年8月18日,在大多数人印象中是灰色的,因伤退赛的刘翔表情痛苦而又郁闷。一个多月后,阳光已慢慢回到了他的脸上。再去回味这一段心路,刘翔淡淡地说:“每个人都会碰到挫折,人生总是起起伏伏的,这才是人生。”他还说,“我能够参加奥运会,就觉得自己很棒。我干吗是灰色的?我的天空是蓝色的。”

参考答案

1.比喻论证,作用是:生动而形象地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使人印象深刻、易于理解。

2.引经据典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或者孔子的话和各种谚语),这样写使作者揭示的“人不炼,不成器”的观

点更具有说服力,令人信服。3.先提出“什么是修身”,接着分析“为什么要修身”,然后阐述“怎样修身”,最后再次强调修身的意义。4.提示:明确本文的观点就是题目。示例: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苦苦经营,终于获得吴越之争的最后胜利,完成大业。这是他经过“锤炼”的成功!5.只要符合材料主旨即可,答案不唯一。示例:经过历练的人生会更加灿烂、辉煌。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叙事性散文阅读之“要点概括”解题指导》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叙事性散文阅读之“要点概括”解题指导 【导语】 要点概括是中考现代文阅读必然涉及的考查内容,也是广大考生备战中考的一大重点。所谓要点概括,就是指对文中信息进行提炼,对所叙事件、所言事理、所抒情怀进行判断、理解、分析和整合,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要点概括的过程是一个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过程,要点概括的结果能充分显现学生理解文意的准确和深入程度。 【解题步骤】 1.要分清文体,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答题方式和答题语言。 2.要通读全文,理清思路,理解文意,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整体把握文章的主旨。 3.要审清题干,明确答题要求和角度。 4.要搜寻标志性语言,筛选出有效信息。所谓标志性语言,就是体现文章结构、主旨、感情倾向等的重要语句,如文章的标题、主旨句、中心句、开头句、结尾甸、过渡句、抒情句、议论句等。5.最后进行归纳整合,准确表述。在此过程中既要关注文章中的显性信息,也要关注文章中的隐性信息。 解题技巧】

1.事件概括类。 这类试题要求用准确简洁的语言对涉及事件的叙述性文字进行概括。这类试题首先要明确陈述的对象是人还是物,然后思考用什么样的句式来表达。如果是人,可采用“谁+ 干什么”的句式,如果是物,可采用“什么+怎么样”的句式。 2.主旨概括类。 文章主旨是作者在文中表现的中心意思(包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等)。记叙文的主旨是通过写人叙事状物所表达出来的某种观点、认识或情感。解题时可根据命题要求或者题目暗示来筛选信息,也可抓住能反映概念本质特征的词语来获取信息。这类试题文体不同,概括的方法和语言表达习惯也不一样。如果是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可对人物的肖像、细节、心理、语言和行动等作具体分析,概括出中心。如果是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可通过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进行具体分析,概括出中心。如果是写景状物的文章,可根据所描写的景和物的特征以及作者赋予它们的意义概括中心。 3.思路概括类。 这类试题要求对文章的结构进行分析,用准确的语言概括出文章的写作思路。文章的思路是作者写文章的思维活动过程,不同体裁的文章有不同的思路,理清文章的思路,也应从不同的体裁入手。以人为主的记叙文,可以从主要人物所做的事情入手把握线索,概括思路。以事为主的记叙文,要根据文中交代的时间、地点和事件发展的关系,来理清文章的脉络 4.形象概括类 这类试题要求对文章记叙的事件进行提炼,概括人物的思想品质、性格特点。解答这类试题首先要从作者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方面入手,了解人物的语言、外

小学语文-(五年级)--叙事文章阅读专项练习.

火车六年不到站 我到武警医院看望哥哥时,意外遇到两个老乡。他们是兄弟俩,弟弟因为车祸住进医院。 “你弟弟住院多久了?” “6年。” “6年?”我震惊。 他弟弟能说能笑,只是走不了路,记忆力很差。他记不起任何人,除了他哥哥。 半夜,我听到弟弟说:“哥,什么时候下车,别忘了喊我起来。” “知道了。” 这样的对话,一晚上至少有5次。第二天,我问起这事,他告诉我,弟弟是在6年前回家时被车撞,出事时,刚下火车,所以醒来后,一直以为自己还在火车上。 他总是趁弟弟睡着的时候,默默地踱到外面抽会儿烟。从25岁到现在,他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全耗在了医院里。 这天,弟弟吃了药,睡得很沉。他找到我,说:“你去不去逛街?”我惊讶地问:“这里有街可逛吗?”他兴冲冲地说:“我带你去。” 从医院走出来,他兴奋地说,他要去买件衣服,很久没有买新衣服了。这里是开发区,很荒凉,过了河才有集市。我们乘船过去,那里只有十几家商铺。他来来回回逛了好几趟,最后,他买了只烧鸡,说他弟弟最爱吃烧鸡。 准备往回走的时候;他看看手表惊呼:“下午4点了,弟弟一定醒了!”我们飞快地跑到了江边,发现一只船停在岸边。他扯开喉咙喊:“开船的呢?”旁边的老板说:“那人吃饭去了,要一个多小时才能回来。”他很着急,我安慰他:“你弟弟醒来,护士会照顾他的。”他不听,开始脱衣服。 我惊呼:“你干吗?” “我游过去。” “天这么冷,你会冻坏的。” 他挣脱我的手,跳进河里。那可是冬天啊! 街上的人全跑来看热闹:“有人跳河了!” 我看着河面,他把衣服、烧鸡顶在头上,一点一点地向对岸游去。直到他上岸,我才松了口气。他在对岸向我挥挥手,然后一边穿衣服一边向医院跑去。 两个小时,当我回到医院时,看到他坐在床上看着弟弟吃烧鸡。弟弟好像哭了很久,一边抽泣,一边吃烧鸡:“哥,我以为你先下车了呢。” “怎么会呢?要下车,我一定会喊你一起下的。” 弟弟点点头:“那我们什么时候下车?”他肯定地说:“明天就到了。” 我转过头,泪流满面。这路真长,火车一坐就是6年,也许,还要坐很多年…… 1.“火车六年不到站”这一题目好不好?为什么? 2.文章重点描写了哥哥担心弟弟醒来,着急赶回医院的情形。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动作描写,一次填写在横线上。 惊呼→→脱衣服→→向对岸游去→ 3.文中两次写到弟弟和哥哥的对话,试分析第二次对话描写的作用。 4.对本文分析鉴赏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采用第三人称进行叙述,线索明析,情节简单。

初中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记叙文、散文)

初中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记叙文、散文) 读一篇文章,先整体快速阅读,弄清文章的体裁及大致内容。是记叙文,则先弄清记叙的六要六素,记叙的顺序,记叙的是什么人什么事。是散文,则看懂描写对象,抒情基调(线索),阐明的哲理(感悟),语言特点;是说明文,则先弄清说明对象和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及说明语言;是议论文,则把握中心观点(论点),论据,论证方法和作用;是小说,则弄懂小说三要素,则抓住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人特性格的特征。方法:一看前端标题,二看文后注释。三懂中心内容。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一,记叙文记叙的内容是什么,是写人还是写事,写了什么人什么事。记叙的六要素是什么? 明确: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什么事件、人物的性格(或品格)、作者对人物(或事件)的态度,然后得出全文的主题(中心思想或主旨) 二,记叙的顺序(方式)是什么?(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其中,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三,段落(或句子)的作用 1、文章开头段(句)的作用有:点明中心、设置悬念、总领全文、引出下文(话题)、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等; 2、文章结尾段(句)的作用有: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总结全文、首尾呼应、前后照应、结构完整等; 3、文章中间段(句)的作用有:过渡(承上、启下、承上启下)作用。 (以上三种题型回答时格式为:在内容上,起到---的作用;在结构上,起到---的作用。) 5、一句话(或某个词)的作用: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某个事物的某些特点;或让人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启迪,教育);或包含某种哲理等。 6,分析某个句子时抓住三点要领(考试时三种中只会考其中一个):①,从语言特点分析。(如,修辞、动词、形容词,叠韵词等)。②,从句子结构分析。(如,过渡,承上启下,总领下文,引出下文,总结,深化主题(主旨、中心)。③,从句子的内涵(意义)分析。(如人生启示,哲理,揭示社会现象,教育意义等)。 7、关键词在文中的作用有:从程度上说:起强调作用,比如(很、非常等);从副词上说体现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比如(大概、部分、可能)。 四.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地描写了什么(本体)的特点,使抽象的事物具体(或形象化)等。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事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加强语言气势。 5,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真题练习 (含答案)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真题练习(含答案) 典例精析 一、散文的定义 散文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散文,是指诗词以外的散体文章;狭义散文,则专指同诗歌、 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 二、散文的分类 (一)记叙散文 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在这类散文中,有的重点是记写、刻画人物,以人物为全篇的中心。例如朱德的《母亲的回忆》、鲁迅的《藤野先生》。它们虽然也是以写人物为主,但与小说的区别是明显的。它们不像小说那样多方面地、细致地刻画人物,也不讲求 故事情节的完整和曲折。 (二)抒情散文 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感情和意愿。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例如茅盾的《白杨礼赞》中炽热的情感,就是当时生活、战斗在国民党统治区广大革命者的共同感情。作品既表达了对坚持抗战的中国共产党、抗日军民的热烈拥护和热情赞颂,又表达了作者对国民党顽固、倒退派的强烈憎恨。抒情散文的“情”不是虚的、空的,而是有所依据的。 (三)议论散文 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述来说理,显得妙趣横 生并富于感情。 三、散文的特点 1. 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 2. 从细处用笔,小中见大,把作者的情思贯穿在细致的描述中; 3. 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激发读者的联想;

(完整)初中语文散文阅读专题训练

九年级散文专题 一、散文的基本知识: 1.概念:何为散文?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2.特点:形散神不散——①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②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③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神聚:主题集中鲜明 3.分类:(根据对象及内容) 记叙散文 ①写人的散文:描写人的某种精神面貌,进一步对要写的这个人的行为品质进行评价,表明作者对某种精神的评价,对人的某种精神的评价,或赞美,或否定。 ②叙事的散文:记事的目的是写人,写人的目的是突出人的性格,写人的性格的目的是展示人的精神,表明对这种精神面貌的态度,或赞美,或否定。 抒情散文 ①写景类的散文(情景交融的、借景抒情):一般先作情绪上的铺垫,暗示文眼——写景状物,突出特点——景物特点与人的心情相合,使人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回扣主题,表达作者的好恶、希望、追求。 ②状物类的散文(托物言志的、以物喻人):写景状物,突出特点——景物的特点与人的性格的某一方面有相似点,从而使所写对象具有了象征意义,即具备了人才有的精神面貌——进一步评价这种人类才具备的精神内容——突出主题,回扣中心,表达作者的好恶、希望、追求。 议论散文——哲理性散文(初中不作要求) 二、考点分析 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①看标题。有的文章的标题很鲜明地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可以根据标题确定中心,相应地也可以根据中心拟写标题。②依据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态度;依据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体会作者态度。③看抒情议论句:叙事散文的目的就是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这些句子往往与中心密切相关④看反复出现的句(段):为了使自己所表达的感情更强烈,观点更鲜明,作者有意采用反复这一手法来强化所要表达的感情、观点,从而达到深化主题的目的。 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领:(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1)线索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 常见的散文线索类型有:事件的来龙去脉;作者的见闻感受;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某一具体事物。 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 答题要领: 状物散文的线索往往就是所写的“物”:如《背影》中的“背影”;高尔基《海燕》中的“海燕”;《珍珠鸟》中的“珍珠鸟”…… 叙事散文的线索往往就是所写的“事情的经过”或“作者的所见所闻”:如《散步》中“一家人的散步情景”;鲁迅的《藤野先生》中的“我与藤野先生的关系”。 抒情散文的线索往往是“作者的情感变化”。 (2)思路、顺序: 考题形式: (1)连续的材料或几个段落或词语能否调整顺序?为什么?

中考叙事散文阅读应考策略

中考叙事散文阅读应考策略 · 中考信息: 叙事散文阅读的考查点有 1、理清叙述要素,把握叙事线索,理清文章写作层次。 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或相关段落的内容。 3、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4、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归纳作品的主题思想 5、联系作品的思想内容,谈谈自己的体会、感悟。 6、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7、理解重点词句的作用,品味作品的语言特色及表达技巧。 散文阅读一般呈现在B卷,分值在20分摆布。命题常以主观题形式呈现。 近几年,B卷现代文阅读考查散文阅读为主,其中又以叙事散文为主,抒情散文次之。散文阅读以考查概括、理解、分析、鉴赏能力为主,其中考查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和个体体验这部分内容有所增加。 · 基础信息: 1、散文的基本特点: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地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其基本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是指选材、结构、表达方式、语言运用灵活自由;所谓“神不散”是指无论形式表达多么自由,都必需紧紧围绕一个中心 2、散文的分类: 散文的宗旨在于抒情,也就是说散文是一种抒情性文学体裁。根据题材及主要表达方式,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怀散文、哲理散文。

3、关于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是以写人记事为主要内容的散文,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常常不是直接传递出来的,往往是通过散文中的叙事来间接表达的。这就是所谓的“因事缘情”。作者的写人和记事,浸透着浓郁的情感色彩。作者的情感常常曲折地隐含于委婉跌宕的叙事之中。既然是抒情,所以,叙事散文的写作指向都是在“人”。叙事塑造一个丰满的人物形象,抒情(包括叙述中浓浓的抒情氛围)表达作者对这个人物的某种情感。这是读懂叙事散文的关键。 · 解题程序 叙事散文的阅读步骤: 1、整体阅读 叙事散文是以写人记事为主,其目的都是为了抒“情”明“理”。在阅读这类文章时,一定要把握这类文章的定作目的、写作思路和作者运用材料在谋篇布局表达主题的思想轨迹。这样对作品有了整体的了解,才可以进入答题状态。 2、细节品味 即按照所给的题目,对阅读材料从各个不同角度进行分析,这类题,有的针对某一个词(一般是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或反复强调的数词或感情色彩变化的词语),有的是针对一个句子(一般是描写句或点明题旨的抒情议论句),有的针对某一段,有的针对某几段(一般是点明题旨的段落或过渡段)。在审清题干请求以后,有针对性的详细研读。然而,细节品味类题是在文章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进行,每一个细节品味类题都体现出作者的写作目的,都指向实现写作目的的一个阶段或一个侧面。 3、拓展延伸 这类试题是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就是让学生将糊口体验与文章内容(主题指向)衔接起来。解答这类题容易

2020中考语文叙事散文阅读:母亲

2020中考语文叙事散文阅读:母亲 母亲 莫言 ①我5岁的时候,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 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色的汁 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 紧缩。 ②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 我母亲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战争、饥饿、疾病, 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 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我在母亲生前,一直想跟她 谈谈这个问题,但每次我都感到没有资格向母亲提问。 ③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那时候我们家正是最艰难的时刻,父亲被人诬陷,家里存粮无多,母亲旧病复发,无钱医治。我总是担心母亲走 上自寻短见的绝路。每当我下工归来时,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 有听到母亲的回答时,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有一次下工回 来已是傍晚,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急忙跑到牛栏、磨房、厕 所里去寻找,都没有母亲的踪影。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 由地大声哭起来。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母亲对我的哭泣非 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她追问我为什 么哭。我含糊其词,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这是一个 母亲对她的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现在,尽管母亲已经

中考散文阅读训练题(有答案)

开在心里的橘子花 ①周日的清晨,穿上运动装前往郊外的南山。山风徐徐,吹拂着脸庞。突然,隐隐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我四处张望,并没有看见有花啊。我循着花香一路寻去,转过一座小山坡,顿觉眼前一亮,满眼缤纷,这里竟是一片翠绿的橘林。 ②小小的橘子花缀满枝头,金黄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肆意绽放,像调皮可爱的小精灵。真香啊!它静静的开着,不张扬,不喧哗,自然开放在荒郊僻野。一阵风吹过,几朵小花飘落于掌心,花瓣虽已渐渐枯落,却仍可嗅到淡淡余香,我的心里充盈着满满的感动。 ③小时候,故乡很多人都会栽种橘树,父亲在老屋后也种了两棵。用不着精心打理,经过阳光雨露的沭浴,橘树很快长得高大茂盛,绿意盎然。每年清明几场春雨后,初夏的某天,似乎只一夜之问,你家的橘子花开了,他家的橘子花开了,全村的橘子花都开了,整个村子浸透在醉人的花香里。我和小伙伴们常常跑到树下玩耍,摘几朵橘子花别在发间,披着满身的花香,欢天喜地满村子疯跑。这时,父亲看着满树橘花,脸上露出笑容。“看这花开得多好,今年橘子收成一定不错啊!”他仿佛已看见金黄的橘子缀满枝头。 ④橘子成熟了,我们几兄妹帮着父母采摘橘子,分享着收获的喜悦。橘子圆溜溜、黄橙橙的,酸甜可口。父母每年都会送些给亲戚、乡邻,自家也留一些。有一年,橘子遭了虫害,收成很少,母亲把橘子锁在柜子里,家里来了客人才拿出来招待,我们才能分到几瓣吃,让人觉得心里欠欠的。 ⑤一次放学回家路上,我和同伴路过一片橘林,树上的橘子笑红了脸,像一个个晶莹的红灯笼,刺激着我的味蕾。我咽了咽口水,瞄了一眼身边的同伴。同伴环顾四周悄然无人,便给我使了个眼色,我们迅速摘下了两个橘子,飞也似地逃离橘林,心怦怦乱跳。掰开橘子一阵狼吞虎咽,酸甜的滋味让我们开心不已。我舍不得全部吃掉,便留下几瓣放书包里。 ⑥晚上,我悄悄拿出剩下的几瓣橘子,不巧被进屋的父亲发现。他沉着脸问:“小惠,哪来的橘子”“我,我,别人给的……”我支支吾吾地,低下头不敢看父亲的脸。“是不是在村头树上摘的听说下午有人偷摘橘子了。”我的脸唰地红了:“爸,我,我错了!” ⑦“你记住了,别人家的东西,咱千万不能拿,做人一定要堂堂正正。”我点点头,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父亲的声音不大,却重重地敲打在我的心上,让我牢记一生,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④橘子花开了一年又一年,父亲已过世多年,不知道那老屋后的橘子花开了吗——于我,它们一定开了,开在我的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一天。 ——摘自《中国电视报》2018年04月19日(有删改) 17.文章以“开在心里的橘了花”为标题,有何作用 18.从记叙顺序角度看,上掉第①②段将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请说明理由。 19.结合语境,品味第②段画线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金黄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肆意绽放,像调皮可爱的小精灵。

最新-2018中考语文读写一体作文训练题 8叙事中的写人 精品

第十八课叙事中的写人 【训练目标】 1、分辨写人和叙事的文章的侧重点。 2、继续体会事件的意义,了解人物在事件中的作用。 3、继续练习把事件介绍完整。 4、学习把握写事文章中写人的分寸和侧重点。 【训练重点】 1、分辨写人和叙事的文章的侧重点。 2、学习把握写事文章中写人的分寸和侧重点。 【训练内容】 第一部分阅读 〖句段阅读及练习〗 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南京的美国殖民政府如鸟兽散。司徒雷登大使老爷却坐着不动,睁起眼睛看着,希望开设新店,捞一把。司徒雷登看见了什么呢?除了看见人民解放军一队一队地走过,工人、农民、学生一群一群地起来之外,他还看见了一种现象,就是中国的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也大群地和工农兵学生等人一道喊口号,讲革命。总之是没有人去理他,使得他“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没有什么事做了,只好挟起皮包走路。 (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 1、这段文字说了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况下,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从_______到__________的事。这是一段写事的文字,“人民解放军一队一队地走过,工人、农民、学生一群一群地起来”、“中国的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也大群地和工农兵学生等人一道喊口号,讲革命”说的都是中国人民________的事,在这件事中,司徒雷登只是作为不希望看到这一幕的人出现。 2、司徒雷登虽然只是与事件有关的人物,但作者对他的描写还是挺着意的,你听出作者是怎样的口气了吗?举例说明。 春秋时期,每到大年初一,邯郸(hán dān)这个地方的老百姓都要把捉到的鸟献给掌权的大臣赵简子。赵简子看到这些活蹦(bèng)乱跳的鸟,非常高兴,命令人拿出钱财来,重重地赏给每一个献鸟的人。

记叙性散文阅读练习

初三记叙性散文阅读训练 (一)等待录取通知的那个夏天(2007年佛山中考) 那是我人生中最漫长的一个夏天。 我的高考成绩很不理想,仅高出本科录取线3分。如果幸运垂青我,我会走进大学的校门,而一旦稍有闪失,我就会名落孙山。 我的忐忑在逼人的暑热里不断发酵、膨胀,我开始失眠。接着,我的饭量迅速减少,不久,我就瘦得皮包骨头了。父亲常年在外,有一天,他突然出现在我面前。“陪爸爸到乡下转转吧。”父亲说。我不大情愿,但又不愿让父亲失望。我们骑着车,穿过郊区,一直到了县城。 父亲似乎有用不完的力气,总骑在我前面。我们到了一条河边。说是河,水却枯了,裸露的河床是一片开阔的沙滩。对岸一片树林,蓊蓊郁郁的。父亲说:“咱们到那儿乘凉。”沙子被日头烤得炭一样烫,脚刚踏上去,就被烧得跳起来。我唏嘘着,下意识地调转车头。父亲说:“都大男子汉了,还那么娇气”说着,自顾在前边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虽吃力,却沉稳。我无奈,只得跟随。脚上的感觉渐渐只剩下了热,后来,连热也没有了,只有麻木。半个小时后,父亲上了岸,我还有段距离。我不能不钦佩父亲。父亲向我招手,给我加油。我也上岸了,一霎间,我有点想哭。 树林里的确是个好地方,阴凉很厚,而且有风,把疲惫一点点地舔了去。坐下来拿出双脚,才知父亲和我都有了轻微的灼伤。父亲说这算个什么呀,他小时候天天就这样光脚跑,一点事没有。但是父亲还是从附近掐了一些草。揉碎了,敷在我的脚上。过了会儿,父亲变戏法似的从沙子里扒出一个花生来。这是农民收割遗留下的。父亲说这么大的沙滩,再翻找一遍至少能装满一个麻袋。父亲剥开花生,露出粉白的仁,递给我。我放进嘴里,轻轻一嚼,由于沙子的烘烤,竞格外的香甜。 我们拣了截树枝,不停地在沙土里翻拣着,果真找到了不少花生,品尝了一顿天然的美味。父亲说:“现在感觉怎样” 我笑了笑。我很久没有这么轻松地笑了。 父亲说:“再难的事,一咬牙,也就挺过来了。” 休息了一阵后,父亲还未尽兴。我们骑上车,又启程了。这次,我们进了一片农民收摘后的果林。父亲说:“这树上肯定还有果子,你能给爸爸摘一个解解渴吗”我点点头。我很快发现了一个果子,但长得很高。我不怕,脱下鞋子爬树。爬到了粗大的树杈上,再爬,树枝越来越细,心里面越来越虚。我不能再爬了,但我多想把果子摘下来。这时,父亲在下边叫我:“下来吃果子了。”我循声望去,父亲的手里竞托着好几个果子!我爬下树,心灰又自惭。父亲拍拍我的头:“长果子的树不止一棵啊,总有适合你摘的,人活着,怎么能在一棵树上吊死呢。” 我默然无语。 第二天,父亲走了,我的心情却好了很多。我开始冷静地想一些事情,比如落榜后该怎么走,比如理想的院校未录取该怎么办。我有了思路,心中渐渐踏实了。 一段日子后,父亲又回来了。父亲拎着网,说:“咱们去河里捉鱼吧。”父亲过去捉鱼捉得上瘾,只是这些年调往异地,少有闲暇,很少下河了。我们沿着过去经常捉鱼的河走着。该下网了,可父亲不下。父亲说:“走。往上游走。”这是我极熟悉的一条河,却又是我极陌生的一条河。人工的防护堤没了,花坛和草坪没了,代之以古朴的桑树、老槐,一人高的藤草,和愈来愈分不清路的小径。一股沟汊,两股沟汊……蜿蜒着,交汇起来。水清得像空气一样透明,螃蟹在临水的洞口和水中的石块上悠然地爬行…… 我有些沉醉了。 父亲说:“多走几里路,不一样吧” 我使劲地点点头。 忽然,父亲笑着从口袋里掏出一封信,递给我。 我接过来,意外的惊喜让我一下子手足无措:我被第一志愿录取了,幸运之神站在了我这边! 父亲说:“祝贺你,孩子!以后,还要走得再远一些,像这河,追求无止境啊。” 11.请概括小说中“父亲”的主要性格特征。(2分) 12.小说描述了“我”陪父亲到乡下转转的两件事,从中“我”得到了什么启示(4分) 第一件事的启示: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实验学校中考语文 散文阅读训练“写人叙事类” 油桐花开时(无答案) 新人教版

散文阅读训练“写人叙事类”油桐花开时 龚文瑞 四月,又到了油桐花开得最盛的时节。 我对于油桐花的印象,要追溯到25年前。1981年,我毕业分配在一个叫横溪的乡村中学教书。学校生活极为简朴、单调,教书之外几乎没有一点带色彩的生活内容。好在那时年轻,19岁的生命如花一般,从来就不缺乏美的创造。记忆中就是那三年的乡村生活,我学会了纵情山水,热爱自然。 我经常让自己幻化成自然之子,或是一枚嫩叶,或是一只小蝶……迷醉于醇醇的有点甜的季风吹拂中。我的居室在一面山坡上,围墙外面是无数绵延不尽的群山,让我对“开门见山”这个成语格外有体验;山风终年不息,响如哨音,特别是冬天,风声简直可以用凄厉来形容。我的居室兼办公室,一张睡觉的木床,一张堆满教科书和作业簿的写字桌。那时,我还没有沉醉于文学创作。 一年十二个月里,我最喜欢的是四月。此时,春渐渐远去,大地浸染透了诗意——山水绿如蓝,花儿芬芳地开。我的窗外那片山坡上有许多油桐花在绽放。我始终相信,花是有情物,懂得爱人与被人爱,甚至会释放情感。让我纯洁的生命所爱的,不是来自异性的吸引,而是来自这校园的油桐花。每每在夜里,我的十平方米斗室里便溢满了油桐花的清香,微风吹过,花香荡漾,我在芬芳中沉醉至入梦。直到次日和煦的晨光穿过窗帘,将我年轻的脸照得灼热,我又在花香中醒来,感受着为我催眠的油桐花香,一个乡村教师粗粝的生活被温暖,我的心里好多回滋生出一种淡淡的幸福感。数年以后回到城里,从此远离乡野与山花,

竟然不再喜欢微笑,甚至多了许多愁眉的时刻,清静时默想其中道理,是不是在太多欲望的城市里生活得躁动不安,身心缺少了乡村油桐花香的氤氲与爱抚呢?又过了好多年,我重入江湖,以性灵之心走进乡野,并付诸文字,才将从年轻时便积蕴的那份山水之情尽情释放。 在那个精神贫乏的年代,油桐花香给我的幸福远不仅只有催眠作用,油桐花落的情景就很有诗意!记得那几年的每个油桐花开的季节,晚饭后,我一定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踏着晚霞与学生或是同事们到横溪或桃江边散步去。穿过幽长而寂静的油桐林,静静地坐在岸畔,看日落西下,听斑鸠唱归,直到天幕落下。而这个过程中感觉最美的总是走过那长长的油桐林的时候。那是怎样一种情景呀!路径旁的一棵棵油桐树像张开的巨伞,绿色华盖上缀满了大朵大朵怒放的油桐花,灼灼的神态,灿烂的云霞,远远望去像一把把镶着绿边的碎花阳伞,在天穹下涌动着春浪,妩媚地摇荡着,让走近它的人心旌摇动,仿佛迎着长裙的艳妇似的,花未羞红人先心跳。待走到近处,但见一地落花,宛若铺了一张白色锦缎,若正好有微风掠过,花枝颤动,落英缤纷,瓣瓣花儿如音符从长号中泻出般纷纷坠地。 四月油桐花,还是我的文学的开始。记得一位学生为油桐花写了篇作文,送我阅读后,我尝试着修改了起来,修改至最后,竟全文重写了一回,甚至不惜指力用钢板刻印了数份,送给周围的同事欣赏。自然,那篇作文还算不上美文,甚至没有留存下来,但那毕竟是我的文学初恋,心底里是抹不去的。这份由油桐花及至文学的恋情,因为纯洁而美丽,因为美丽而隽永。十八年后,我的第一本散文集问世,书名就以《落英缤纷》为题。 (选自《中国精短美文100篇》,有删改)探究练习

初中语文 北京中考真题写人叙事散文阅读汇编(含答案)

【2013北京中考试题】 洞茶 毕淑敏 (1)16岁时,我在海拔5000米的藏北高原上当兵。司务长分发营养品,从一大块黑糊糊的粗糙物件上百掰下一块给我,说,这是砖茶。 (2)拿东西时砖茶一不小心掉到雪地上,我没有捡,弯腰太费体力。一旁的老医生心疼地说:关键时刻砖茶能救你命呢。我不以为意。老医生告诉我,它叫青砖茶,用茶树的老叶子压制而成,发酵后颜色黢黑,茶碱含量很高,茶碱可以兴奋呼吸系统,如果出现强烈的高原反应,喝一杯砖茶,可缓解症状。它是高原之宝。 (3)没到过藏北高原的人,难以想象砖茶对于边防军的意义。高原上的水,不到70℃就开锅了,无法泡出茶中的有效成分。我们只有把茶饼掰碎,放在搪瓷缸里,灌上用雪化成的水,煨在炉火边久久地熬煮。渐渐地,一抹米白色的蒸汽袅袅升起,缸子中的水慢慢红了,又慢慢黑了……平原青翠植物的精魂,在这冰冷的高原,以另外一种形式复活了。 (4)慢慢喝茶上瘾,便很计较每月发放砖茶的数量。有一次领完营养品,我端详着分到手的砖茶,委屈地说:“司务长,有人抠走了我的茶,你看,还留下两道深痕。”司务长说:“哈!应该是三道痕。那不是被人抠走的,是厂子用机器压下的商标,这茶叫‘川’字牌。”我追问:“这茶是哪儿出的啊?”司务长说:“‘川’字牌,当然是四川的。” (5)从此,我与这砖茶朝夕相伴,它温暖了我的胃,安慰了我的心,清醒了我的脑,成为我无声的知己。 (6)11年后,我离开高原回到北京,寻遍北京的茶庄,却再也找不到我那有三道痕标记的朋友。失望之余,觉得它好像变成了我在高原缺氧时的一个幻影,与我悄然永诀。 (7)此后三十余年,我品过各种各样的天下名茶,用过林林总总的精美茶具,见过繁复古雅的饮茶仪礼,却总充满迷惘困惑。茶不能大口喝吗?茶不能放在铁皮缸子里煮吗?茶不能放盐巴吗?茶不能仰天长啸后一饮而尽吗? (8)一次出差到了四川,我满怀希望地买了一块砖茶,以为将要和老友重逢,喝下却全无当年的韵味。我绝望了——舌头老了,甘凛的砖茶味道和那段难忘的岁月搅缠在一起,永远留在了藏北高原重重的冰雪之下。 (9) 今年,我在湖北赤壁终于见到了老朋友。赤壁有个老镇遍植茶树,因地名叫羊楼洞,所产砖茶被称为“洞茶”。那里有三条清澈的天然泉水,三水合一,即为一个“川”字,成了砖茶的商标。 (10)有了上次的教训,我不敢贸然相认。洞茶沏好,我轻浅地抿了一口。 (11)晴天霹雳,地动山摇!所有的味蕾,像听到了军号,怦然怒放! (12)天啊,离散了几十年啊,在此狭路相见相拥相抱!你甘暖依然啊,你温润如旧! (13)一时间,熟悉的觉如烟霞般升腾,那青春年华的神采风貌,如老式照片在水盆中逐渐显影,越发清晰。 (14)那些冰雪漫天的日子,呷一口洞茶徐徐咽下,强大而涩香的热流注满口颊,旋即携带奔涌的力量滑入将士的肺腑,让戍边的人忆起遥远的平原、缤纷的花草,还有挚爱的亲人。他们疲惫的腰杆重新挺直,成为国境线上笔直的界桩;他们疲乏的双脚重新矫健,巡逻在千万里庄严的国土之上。 (15)青山绿水中的赤壁茶林啊,你可知道你曾传递给边防战士多少温暖。你曾给予边防战士多少力量!你可知道你对我有着怎样的意义! (16)我用当年方法熬煮洞茶水,把它洒向大地,对天而祭。司务长和老医生都因高原病早逝,他们在天堂一定闻得到这质朴的香气,沉吟片刻后会说,是这个味道,好茶! 1、文写了作者与“洞茶”几十年一波三折的情缘。请参照所给语句,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每空用8个 字回答)(4分) ①→②→寻找砖茶,失望困惑→③→④

2020年中考语文文段阅读复习:叙事散文篇

2020年中考语文文段阅读复习:叙事散文篇【知识导学】 叙事性散文是以写人、叙事为主的散文。一种是着重记写、刻画人物,以人物为全篇的中心。如:朱自清的?背影?、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等。它们尽管也是以写人物为主,但与小讲的区不是明显的。它们不像小讲那样多方面、细致地刻画人物,也不讲求故情况节的完整和曲折。另一种是侧重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阅读叙事性散文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把握记叙的〝六要素〞 〝六要素〞指时刻、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通过和结果,抓住它们,有助于把握文章的结构,弄清中心事件,更好地明白得文章内容。 二、明确人称,理清顺序 记叙的人称有三种,以第二人称〝你〞来写的甚少,但第二人称看起来是面对面的对话,较易抒发作者的感情。第一人称〝我〞较常见,但文学作品中的〝我〞只能视为人物形象,起串联情节的作用,为线索人物。记叙的顺序通常有顺叙、倒叙、插叙等。使用倒叙能造成悬念,增强艺术成效。 三、抓住线索,把握布局 记叙的线索,是指自始至终贯穿全文的一条线,它能够是人、物、事、情、活动,也能够是某种行为、咨询题、认识,甚至是一句话。它是作者展开文章内容、安排情节的思路,因而理清线索,有利于把握全文的布局。散文的线索能够使散文由分散到聚合,由模糊到明朗,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时刻与空间的转换、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记叙内容的变化、情况进展的时期、一定的语言标志、文章的题目等差不多上捕捉线索的要紧切入点。 四、抓住专门语句,领会文章主旨 叙事性散文是以记叙为主的,但其中也有描写句、抒情句、议论句,阅读中抓住这些专门句,有利于领会文章主旨。描写能较好地刻画出人物的表情、动作、心理以及故事发生的背景、场景等;抒情那么能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使读者与作品内容产生共鸣,从而更好地显示中心;议论能直截了当点明或加深所叙之事的内涵,提示段旨乃至全文主旨,有画龙点睛之妙用。 五、研读重点段落

中考叙事类散文阅读训练

中考叙事类散文阅读训练 一、靠窗的位置 朋友从动荡不安的耶路撒冷回来后,就迫不及待地带着他的妻子约见我。我们已经许多年没见面了,因此心情都颇为激动。 那天,我见到了他,他显得有些疲惫,显然是没有倒过时差来。但是他的兴致却很高,嚷嚷着要好好逛逛。于是,我们一群人就开始在城里东游西走。累了的时候,我们就会挑个休息的地方坐着喝点儿东西,然后,再继续逛。我们看上去像一群贪婪的观光客,迫不及待地感受着这座无比熟悉的城市的景致。朋友似乎显得更为急切,即便每次停下脚步坐下来休息的时候,只要有临窗的餐桌,他都忍不住抢先坐在靠窗的位置,不停地打量着外面的风景。 恰巧那天,小侄子和我一同去逛。每次他也抢着要靠窗坐着。但朋友总不让他靠近窗户,俨然是个贪婪的大孩子。 下午,我们找了一家饭馆吃饭。这一次,朋友还是抢先坐在了靠窗的位置。可是我的小侄子忍不住了,闹腾着也要坐在靠窗的位置。 于是我就对朋友说:“你让他坐窗边吧。” 朋友眼中闪过一丝忧虑,说:“坐窗边多危险啊!” “没关系,这窗户这么厚,而且都是固定好的,怎么也不会掉下去的……” “可是……”朋友还要说话,他的妻子忽然笑了起来,指着他的脑门儿说:“这里是中国啊!你真是又犯糊涂了。“ “哦哦……”朋友也大笑起来,忍不住直拍自己的脑袋,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 看着他们这样,我反而糊涂了。我忍不住问他们:“你们笑什么啊?我怎么没听懂啊?” “他时差倒过来了,脑子又犯糊涂了。”他的妻子一脸爱怜地看着他,笑着解释说:“你要知道,耶路撒冷经常有恐怖袭击,我们每天都诚惶诚恐地活着,就连每次吃饭都不愿意挑靠窗的餐桌,如果不得不坐在靠窗的餐桌时,他总是很大男人地坐在靠窗的位置,这样的话,遇到恐怖袭击,可以把我挡住……”听到这里,我心里顿时涌起一股巨大的感动。原来朋友每次抢着坐靠窗的位置,其实只是下意识地将安全留给我们,把危险留给自己。 此刻,朋友早把靠窗的位置让给小侄子了。但他看上去还是有些不习惯,依旧不停地打量着小孩儿,眼中满是怜惜与疼爱。显然,那个硝烟弥漫的异国早已经把朋友的心打磨得战战兢兢,而我却分明看见,在他这颗战战兢兢的心里,却装满着对亲人、对朋友勇敢而博大的爱意。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朋友从动荡不安的耶路撒冷回来后,就迫不及待地带着他的妻子约见我。”朋友的“迫不及待”,暗示了什么?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看上去像一群贪婪的观光客”。“贪婪”一词是否存在感情色彩的不当?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在文中画出与画线句相照应的句子。 5.在构思上,文章巧妙地运用了巧合与意外,使行文曲折有致。试各找一例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认为文中的朋友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语文总复习第4部分现代文阅读考点跟踪突破11记叙文(小说、散文)阅读(三)语文版

考点跟踪突破11 记叙文(小说、散文)阅读(三) 一、(2016·桂林模拟)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枕乡音梦里听 包利民 ①离得越远,越容易听见乡音。因为在更遥远处,故乡的地域被扩大,乡音也成为一地之音。若在国外,可能闻汉语而动乡情。而其实,如果细究到每一个村子,语言都是有着些许差别,生于斯长于斯,感触细微。比如在同省,听到同一城,或者同一镇的声音,都会有着难抑的激动。 ②而在我家乡的小村子,语言没有什么特殊的音调变化,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发音,基本属于普通话,只是有一些词语或者句子是外人难以弄懂其中意思的,这或许是东北话的普遍特征。当将乡音细化到村,那么,不仅仅是语言方面的缘故,更是因为同饮一井水的那种情感,才使得他们的话语也亲切入心。 ③当时村里有一个孩子,说话极让我们讨厌,倒不是他说什么难听的话,而是他说话时的嗓音和动作。他的声音很尖细,却又不似女孩声,所以听起来很不舒服,而且每一说话必手舞足蹈,因此大家都远远躲着他。直到长成少年,他说话依然如此。当搬离那个村子时,我竟是很庆幸可以不再见到他,不再听到他的声音。 ④多年以后,当我在几千里外的异地他乡,回想起故乡的种种,也从没有那个孩子的影子出现。那个夏天的午后,我正躺在宿舍的床上看书,他便找了来,虽然十多年不见,已经面目全非,可是他一开口,我便认出了他。声音依然很尖细,依然手舞足蹈,可是,这曾经讨厌的一切,此刻,在陌生的土地上,竟差点逼出我的泪水来。 ⑤原来,曾经的一切,在经过距离的遥远和思念的累积之后,都会变得美好,哪怕是曾经讨厌的声音,也是游子心中的天籁。 ⑥当年的邻家老奶奶,白发苍然,一肚子的传说故事,每天晚上,我们都会聚集到邻家,听她讲故事。她盘坐在炕头上,那略带山东口音的故事便流淌出来,每一天都不重样。我们听得上瘾,虽然害怕那些鬼神之事,却欲罢不能。后来,那个老奶奶去世,也带走了她一肚子的故事。当离开故乡后,总是想起 .. ..那个黑黑的屋子,想起 ..昏暗的烛光,想起 那张满是皱纹的脸,想起 ..那略带山东口音的故事,才觉故乡遥远,而飘荡在记忆中的声音,却比故乡更远。 ⑦一个冬天的夜,窗外是无边无际的寒冷,拥被而眠,竟是梦见了当年的情景。梦 里,邻家老奶奶清晰的声音,穿过沉沉的梦境,化作醒来时的一枕清泪 ..。有些乡音,真的只能在梦里重闻。梦,是比故乡更遥远的地方。 ⑧那时,村里有个傻子,每日里站在村口,嘴里发出哇啦哇啦的声音,他只会发出这一种声音,谁也听不懂他要表达些什么。那一年在外历尽风尘重返故乡,一进村口,便听见他独特的声音,带着巨大的亲切感一下子便穿透了风霜覆盖的心,泪落如雨。只要是故乡的声音,只要是乡亲的声音,不管那是怎样的声音,总能抵达我们心底最柔软的角落。 ⑨可是,离乡日久,许许多多的乡亲,却再也见不到了,更多的,都星散在外,而故乡也正一日日变得让我们不认识,心中的故乡渐渐远去。所以,我们越走越远,回去的时候越来越少,熟悉的乡音,也只能在偶尔的旧梦中响起。或许,我们一辈子不曾改变的口音,就是故乡给我们留下的印迹,一直相伴,一如心中的故乡。 1.文章标题里“乡音”的含义是什么?这“乡音”凝聚着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一指自己故乡的本土话,是我们最能表达情感的载体;二指离别家乡在外的游子心中共同的情怀——乡音是流动的故乡,是听得见的家乡__这“乡音”凝聚着游子对故乡深深地眷恋之情。

中考语文阅读复习:叙事散文篇

2019年中考语文阅读复习:叙事散文篇 2019年中考语文文段阅读复习:议论文基本要素篇【知识导学】 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或主张的一种文体。它的主要特点是:一、以摆事实、讲道理为主要表现方式,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手段来论证自己的主张和见解。二、一般具有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三、观点鲜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十分明确。四、语言准确、严密、简练。 阅读分析议论文,要根据它的特点,着重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找准论点 阅读议论文,关键是要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有的文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如《反对自由主义》;也有的文章,在开头提出中心论点,如《谈骨气》,开门见山,亮出论点,表明立场,先声夺人;还有的文章,是在行文当中或篇末提出中心论点,这样的文章,往往是层层议论,抽丝剥笋一般地亮出观点。 大多数文章,标题只是提出了一个论题,中心论点隐含在文章的论述中。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地阅读分析,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中心论点。 二、分析论据 阅读议论文,在抓住全文的论点之后,还要弄清楚论据是事

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事实论据包括事例、史实、统计数字等。事实必须确凿可靠,有代表性。道理论据包括名人的正确论述和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以及正确反映自然规律和人类生活经验的名人名言、谚语、格言等。 三、弄清论证的方法及作用 弄清论证方法,才能更好地把握、理解中心论点。要弄清论证方法首先要了解常用的论证方法:(1)举例论证:用事实说话,真实可信,增强说服力;(2)道理论证:说理透彻,令人信服;(3)对比论证:突出了全文要论证的观点,使得逻辑更严密,更具说服力;(4)比喻论证:形象生动地论述自己的观点,且能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地说清楚事理。其次,还要注意的是,这几种论证方法有时候是交叉使用的。 四、理清结构 阅读议论文,必须理清议论文的结构。议论文的结构一般分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部分,也就是引论、本论和结论。 五、了解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议论文的语言往往概括、精练、严密、准确。它的语言往往有鲜明的个性,或针砭时弊,或剖析事理,往往能利用抽象的词语来表现丰富的内容。一般方法是: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篇不离旨,深入揣摩其表达作用。对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要抓住其词义的范围和轻重及修饰限制作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