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的高校英语专业阅读教学研究

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的高校英语专业阅读教学研究

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的高校英语专业阅读教学研究
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的高校英语专业阅读教学研究

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的高校英语专业阅读教学研究

[摘要]文章分析了英语专业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阅读教学改革的设想。教师可尝试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框架理论来指导学生阅读,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培养学生细致观察语言的能力以及假设判断、分析归纳、推理检验等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和阅读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改革认知语言学框架理论词汇

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规定:英语阅读课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和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培养学生细致观察语言的能力以及假设判断、分析归纳、推理检验等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包括细读、略读、查阅等能力;并通过阅读训练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吸收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阅读课教学应注重阅读理解能力与提高阅读速度并重。教材应选用题材广泛的阅读材料,以便向学生提供广泛的语言和文化素材,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英语语感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英语专业的阅读课是一门重要的语言实践课程,大纲明确了英语阅读课承担的三个任务: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二是提高阅读速度与培养阅读技巧;三是扩大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学生阅读能力直接影响着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能力的提高,阅读课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方面起着任何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作用。因此,人们已越来越认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一、阅读教学的现状

虽然近几年英语阅读教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目前英语专业阅读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

1.课程设置不合理。在外语教学的听、说、读、写、译等各项技能中,读这种技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阅读课历来被视为英语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主干课程,但在英语专业基础阶段,阅读教学课时太少,一般每周只有2节课,每学期36个学时很难保证课堂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的效果。

2.教学缺少语言学理论指导,教学模式单一。目前的阅读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仍然拘泥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方法单一,照本宣科,教学方法呆板,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机会很少,课堂气氛不活跃。现代语言教学强调以现

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之我见

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之我见 课堂教学是达成教学目标的主要渠道。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思考的主体。张思中外语教学法也高度重视发挥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认为学生学习方法与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提倡从低年级起就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独立阅读的能力。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习惯,通过自主学习产生对书本的整体感知。教师通过把课堂教学内容决定权交给学生,使学生集中精神学习,进一步提高效率。而成功的英语学习过程便提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时间、参与、合作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并且主动地用所学语言去做事情,在使用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从而感受到成功,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而任何语言的学习,都需要大量的阅读。 阅读能力是运用英语的主要能力之一。阅读是一种书面交际形式,既是目的又是手段,“目的”是指获得阅读理解的能力,“手段”则是从阅读入手培养语感,积累语言经验,获得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当今社会,国际交往日渐频繁,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知识更新及其迅速,决定了英语阅读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工具和交往的敲门砖。因此,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成为了英语教学的一大重点。而英语阅读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就值得作一番探讨。下面是笔者对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提倡任务型阅读 任务型教学中的任务涵盖了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任务型阅读给学生留下了思考的空间、分析的空间、探索的空间、交流的空间和拓展的空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通过阅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产生一种内在的激励因素来推动学生的主动学习。实施过程中,要注意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情况设计相应的任务。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任务循序渐进,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形成一定的梯度。由初级任务到高级任务,逐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就会跃跃欲试,可以使学生时时体会到成功。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力争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始终把整篇课文当作一个整体来教学,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不破坏文章的整体性和趣味性,又不影响学生对课文的整体理解,有利于学生对所学语言内容的整体认识,有利于培养阅读教学的整体性原则。任务型阅读教学通过学生的参与、探究、归纳、体验等优化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利于实现个性化学习,从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以课外促课内,以辅助促提高 对于一些科普类的文章,常因为没有实际生活中的经验而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对文章的阅读经常变成一个障碍或者是停留在表面,而在这类型的课堂教学之后选读一些围绕或贴近该篇文章的内容,通过这

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

谈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案例 吉林省桦甸市金沙中学:王欣平 一、背景 现行初中英语教材具有很多的优点,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具有规律性,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和掌握这种规律,并结合教学实际,合理设计教学程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相长,才能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二、教材分析 1、话题:本课时选择的是初二英语课本第四单元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中的一篇文章,主要是围绕本单元的中心任务“Food and lifestyles ”而展开的。 2、内容:这篇文章讲述了很多学生平时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3、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如何捕捉细节。 (2)根据图片猜测大意。 (3)引导学生掌握模仿主题进行描述的技巧, 形成根据主题理解文章细节并能分辨是非的能力。 Step 1: Warming–up activities (一)Free Talk: To ask the student on duty to make a speech: “What is my favorite food?” 设计思路:以讨论日常生活的话题进入,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由于每天都有值日生报告,可以锻炼学生的书写和口头表达能力。另外,在交流过程中,也互相锻炼了学生的听力水平。 (二)1.Revise some names of food (Let the students speak freely.)

2. To show the students beautiful pictures of food During the talking,the teacher can write some of them on the Bb, especially some new words: fruit, sweet, bread, meat, juice. 3. To ask the students to ask and answer: “What is it?”,“Do you like it?” 设计思路:(1)通过感性的图片教学,可以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让学生相互问答,了解食物的名称,在交流中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Discussion : (1)What food can we eat a lot? (2) Do you think … is good for our health? (3) Which is your favorite? 设计思路:通过有趣的话题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进入正文教学打下基础。最后向学生展示有关食物的相关链接(P67)-- “Healthy Eating”,并让他们参与讨论,知道哪些才是正确的饮食。 教学后记:针对上述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活动,笔者有以下三点体会:(1)本活动在设计上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能激发学生完成任务的兴趣和参与活动的热情。(2)能使阅读前的“Warming–up activities”真正发挥“热身”的作用。这就为顺利开展之后的多个活动打下了基础。(3)上课伊始就顺利切入主题,中间过渡自然,言语富有鼓励性和启发性,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 Step 2: Reading (一)Listening and scanning: 1. What do students want to be? 2. What do students eat for breakfast now?

中小学英语教学应该怎样对待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的差别

中小学英语教学应该怎样对待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的差别 既然有人提到这个问题,我就把我所知道的讲讲。标准现代英式英语(简称英语)和标准美式英语(简称美语)的区别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但是两者互相理解没有任何实质性的问题。此文的目的是对两者的区别进行一个大概的比较,给有兴趣的朋友一个参考,但并不能作为学习另一种口音的教材。其中也漏洞百出,若有不尽之处,还请高人指正补充。 元音: 英语和美语的发音最大的区别之一在它们对浑元音(schwa,音标中的倒写e,)的处理。英 语中,浑元音在单元音中常通发生在一些非重读的短音 a (如about)和短音er(如computer)上。美语中的er很少为浑元音,并有时对短音i (如sen time ntal,actuality )和u (如wuss), 甚至短音的oo(如:hooker)采用了浑元音。(这四个例子在英语中的发音分别为[i], [i], [u:], [u] )浑元音的读音是不定的)但是听起来差不多像一个急促的介于“俄”和“啊”的发音。 英语和美语的发音最具代表性的区别是对er的发音的不同。英语中,短音的er是如上所述 的浑元音)但长音的er 也不过是个拉长了的浑元音)听起来是一个很夸张的介于“俄”和 “啊”的声音。而美语中,er听起来怎么都是个“儿”音(例外是一些俗语中发成浑元音)。 ar:除了轻读短音(如singular)和者后连元音(如clarity),英语的ar全部清一色的长音[a:], 而美语中)是“阿尔” 。事实上)凡是有r 在一个音节尾部的时候)美英发音通常都是不一样的,如tour (英:吐啊,美:吐儿),tear(英:踢啊,美:踢儿),pair (英:pe啊,美:pe 儿)。甚至在刚才提到的clarity中,英语['kleriti],美语['kle儿r(er)ti] 元音的发音中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区别。一是[o]音:短音的o (如often),英语中发音仅仅 为一个缩短了的长音o (如or),而美式的短音o听起来和英语的短音[八]很像,同时长音o 后面如果有r都通常像上一段里说的那样儿化了,没有的话(如plausible, applause)就自动变成了一个短音的o的发音。 另外对u, i和其他元音组合的浑元音化,前面提到了一些,其他就靠大家自己体会了。 辅音: 英语的辅音和美语的辅音是基本一样的,但在使用习惯上有些差别。比较重要的也只有以下两个: r :字母r简直是代表了英美两国的所有差别,到处都是它。在做辅音时,其实差别也就是 当r在第一个词的词尾,而第二个词以元音开头,英语把r完全当作元音处理,而美语会把 r连读当作后面一个词的开头元音的辅音,如词组clear animosity,英语会读成clear|animosity,而美语会读成clear-ranimosity 。 另一个比较明显的区别是d和t。在一部分非重读音节中(如paddle,rattle, actuality),英语 会清楚地发音这两个字母,但在美语中 d 和t 常常会被模糊成一个很难解释的音,跟其它的语言比较,如果你知道西班牙语或者意大利语,它跟短弹音r 很接近;如果你懂日语,那么行的辅音很像。如果你都不知道,那么最接近的解释就是边音I 了,但是差了那

基于认知的阅读能力评估的设计原理

Education Research Frontier March 2013, Volume 3, Issue 1, PP.11-16 Design Principle of Cognition-based Reading Ability Assessment Hongrong Wang School of Educ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1, China Email: dujiawang@https://www.wendangku.net/doc/5e12574906.html, Abstract The theory of ―learning in, for, and as Assessment‖ is promoted in educational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research field in recent years. According to a survey of the literatur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wo basic reading abilities, namely the basic one and the applied one, to improve understanding of English readings. The basic one is the ability of vocabularies recognizing, retrieving, reasoning, generalizing, and abstracting of the whole materials. Synchronously a verbal efficiency theory is introduced to show the result of the resources the basic reading consumes when talking about readers’ final understanding.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applied reading ability should contain the integration and synthesizing of multi-channel resources, critical thinking, and high-level analyzing. Finally, a new reading experience with the help of today’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also provided. Keywords: Reading Ability; Cognitive-based Assessment; Reading Ability Assessment 基于认知的阅读能力评估的设计原理 王洪荣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631 摘要: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提倡针对学习的评估、促进学习的评估和作为学习的评估。为加深人们对英语阅读理解测 评的认识,研究从阅读教学过程与教学评估相结合的角度出发,通过基本阅读技能与应用型阅读技能两个分类,总结阅 读理解评估的研究成果,认为基本阅读技能由词汇掌握水平、特定词汇检索、推理与概括、材料结构的抽象构成。其中 研究运用“言语效率理论”解释了基本阅读技能所占资源对最终阅读效果产生的影响。接着提出应用型阅读技能由多份 材料的整合与综合、材料批判性思考能力、深层次问题分析能力构成。最后扼要介绍新技术给阅读能力评估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阅读理解能力;基于认知的评估;阅读能力评估;评估项目的设计 引言 本文研究目的,主要是希望加深人们对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测评的认识。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是基础教育领域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目标之一。在阅读理解技能测验的发展过程中,国内外学者做出大量研究工作。学者从文本结构与答题形式出发运用巴赫曼语言能力考核框架,发现阅读理解测试的好坏,与参与者的语言水平、文本类型和答题形式存在关联[1];计算机推理模型可让计算机自动抽取阅读题答案[2];从二语习得的角度看,学者建议教师利用互动、篇章强化输入和以词汇为中心的教学活动促进对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词汇习得[3]。综上,文本类型、答题形式、知识表征与逻辑推理、词汇等内容构成影响阅读理解能力考核的影响因素。 另一方面认知心理学与测验技术的融合发展中,出现了“基于认知的,针对、促进和作为学习的评估”(CBAL, Cognitively Based Assessment of, for, and as Learning)一说,提倡将评估活动融入到教与学过程的各个环节。研究运用CBAL的基本原理,阐述CBAL阅读理解模型所需的研究基础和七个重要的测验编制原则,最后做出简要总结。

认知语言学讲解

陈忠著 , 《认知语言学研究》 , 2005年 , 第1页 第一章认知语言学概说 第一节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主张及其背景 20世纪80年代兴起于欧美,并以1989在德国杜伊斯堡召开的第一届国际认知语言学会议为准,标志着认知语言学正式成立。 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和理论主张与结构主义相对立,是通过对结构主义的反叛而建立发展起来的。 认知语育学研究的代表人物主要有: G.Lokoff;R.W Langacker ;C.Fillmore;M.Johnson; R.TayIor;Haiman,M.John;D.Geeraerts;P.Kay等。 戴浩一1985《时间顺序和汉语的语序原则》、1990《以认知为基础的汉语功能语法争议》;谢信一1991《汉语中的时间和意象》;沈家煊1995《“有界”与“无界”》、1999《转指和转喻》、1993《句法的象似性问题》;张敏l 998《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石毓智《语法的认知语义基础》,赵艳芳2001《认知语言学理论》;袁毓林1995《词类范畴的家族相似性》。 认知语自学的理论主张与结构主义和生成语法相对立。认知语言学的语言观是建立在经验主义或称为非客观主义哲学基础之上的。认知语言学认为,抽象的心智活动不能脱离身体经验和形体。认知结构与身体经验密切相关,并且以感知、动觉、经验为基础,思维具有想象性。概念要么来源于经验,要么通过隐喻、转喻和意象发展而来;思维具有完形件和整体性;语言符号不是直接对应于客观世界.而是与用科学概念结构保持一致。 关于语言能力的问题,认知诺言学认为,语言能力是人的一般认知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语言不是自足的封闭系统。一方面语言的编码和解码过程以认知为基础,另一方面,语言在结构方面也参照人类概念知识、身体经验和话语功能。换言之,语言无论是在意义上还是在结构形式上,都是建立在人类概念知识、身体经验和话语功能基础之上的。语言不能脱离人类概念知识、身体经验和话语功能而独立运作。 就语义而言,用真值条件的形式逻辑描写语义是不够的,语义和使用者的知识系统密不可分。语义描写必须参照开放的知识系统。 语言知识和非语言知识之间没有绝对而明确的界限。语言能力跟一般认知能力是分不开的。 从语言内部层面来看,认知语言学认为,句法不是自足、自主的形式系统,句法跟词汇互参互动,相互制约,相互依存。不存在一个可以脱离语义、词汇意义独立运转的独立的句法系统。 关于句法是不是自足、自主的形式系统,这是认知语言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争执的焦点。以生成语法为代表的极端形式主义观点的基本主张,是句法自主论。该观点把句法看做是自主的系统.可以脱离语义独立运作。并且认为语百符号的编码具有任意性。 关于语吉符号有没有任意性的问题,历来颇有争议。索绪尔把符号内部的所指和能指之间的关系界定为任意性结合,但是大量的语言事实都对语言符号任意性这一观点提出了挑战。如:“大小、长短、左右、前后、高低”合乎正常范式和语感,而x“小大、短长、右左、后的、低高”却不正常。在“量级”表达形式方面,高量级和低量级之间往往不对称、不均衡,因此“量级”范畴的编码并不是任意的。在这种不对称、不均衡的背后,是认知动因在起制约作用。 无论是“量级”、空间、时间关系,还是其他方面,也无沦是汉语还是英语,语言都不是任意进行编码的。而且编码的依据也不是仅仅根据句法规则。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活动有效性探究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活动有效性探究 摘要:英语阅读能力是英语综合能力的一种体现,也是提升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一部分。随着中考题中阅读理解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作为英语老师必须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提升课堂活动的有效性,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提升语言综合能力。 关键词: 阅读能力教学策略课堂活动 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升直接关系到英语学习的整体效果和学生长远的持续的学习动力。尤其是进入初二,学习内容明显增多,难度陡增,阅读篇幅明显增长,很多学生成绩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究其原因在于,学生对突增的内容和陡增的难度心理上一时难以适应,不能及时的调整心态积极应对,没有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及时复习的习惯,课堂中跟不上听不懂。尤其是阅读课,篇幅较长的文章如果没有预习,课堂学习效率就会大打折扣。课外,如果再缺乏必要的监督和课外阅读,长此以往,听不懂,读不懂,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成绩下滑。根据这种情况,我们要在课余时间针对部分学生进行单独辅导和帮助他们进行学习规划,在重新树立学习信心的基础上及时的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策略。而如何提升英语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高效的组织课堂活动,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值得我们每个英语老师深思和不断的创新实践。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学习,分享以下几点体会。 首先,在课前安排恰当的明确的预习任务,有助于学生对于文章

的内容有一个感性的整体认识,降低课堂活动难度,从而保证学生持续学习动力。针对不同类型的文章,布置灵活多样的预习任务。例如,对于科普类文章,我们可以让学生提前搜集有关科普知识和背景信息,让学生在课堂阅读前进行分享展示,语言表达能力强一点的同学可以鼓励他用英语展示,相对弱一点的同学可以用汉语展示。同时还可以设计一些根据常识预测判断类的题目,让学生通过常识判断达到整体把握文章大概内容的目的,从而降低课堂活动难度。针对叙事类的文章我们可以设计一个预习表格让学生找出相关信息:who,What,where,when同时,针对弱一点的同学可以布置一些更简单的预习任务,查生词,展示重点短语等。总之,预习任务完成的优劣关系到课堂活动的高效与否,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的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开发不同的预习任务,为我们的课堂活动的顺利高效的进行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学生“有备而来”进入课堂后,我们还需要让学生对他们准备的内容进行展示交流,然后给出积极恰当的反馈,从而体现出预习的价值和提高学生预习的积极性。 其次,在课堂阅读活动中,我们针对不同level的学生把同一篇文章利用一些网站可以生成不同level的阅读材料和阅读任务,从而适应不同理解能力和水平的学生,从根本上实现分层教学,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目标。阅读任务包括泛读和精读两部分。泛读任务的设计通常是基于对文章大意的理解和作者的情感态度的基调的把握。这个任务的设计可以是排序,选择,搭配,问答等不同的形式。总之这些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每次看《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这本书,总有不同的感受,却越来越深地感受到兴趣才是学习的快乐之泉。每期里面都有专家学者对如何加强英语教学的研究、探讨和思考,许多新观点、新举措立足点高,理论指导性强,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小学英语教师开展教学与研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效益,具有很好的帮带作用。这些优秀教师总结出来的教学心得、体会、及那些生动具体的案列让我受益匪浅。 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学习本族语如此,学习英语更是如此。只有学生热爱你的学科,他们才能学有所得,相反,则只是应付。这就靠教师发挥其魅力,去点燃起学生对自己的学科的热爱的火花,只有这样每一个孩子的天赋素质才能得到发展,最终学有所成。 兴趣是第一老师。所以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转化学困生最重要的策略,学困生上课时注意力不够集中,所以我上课时尽量将教材化难为易,精讲多练。后进生由于羞怯心理往往怕开口,我尽量将难易适度的问题去问他们;叫他们到黑板上写有把握的句子;朗读事先已读过多遍的课文;让他们得到最多的体验成功的机会。这是从学生的心理需求来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欲望。为了加强学困生上课的注意力,我常结合课文做些游戏,讲些有趣的英语小故事等,课堂上将尖子生和学困生搭配起来,采取集体,小组,双人,个别活动训练,凝聚学生的注意力,调节他们的情绪;有时我就用一些小幽默渲染课堂气氛,唤起他们的注意,尽量用较短的时间讲完,让学生在和谐轻松的气氛中学习。做到从外在创设种种条件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较好的说讲英语的宽松、民主、和谐的环境,教师要做到面对全体,尊重、爱护学生,组织形式多样的英语活动,而且能够让每一位学生都是参与者,让学生们自由地运用英语,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功利主义的驱使下,我们在教学中往往会忘却“爱心、耐心”等一些不该失却的东西。教师要实实在在做到尊重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真正站在关心他们成长进步的立场上,和他们一起共度难关。要以爱心抚慰他们的心灵,让学困生能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要以诚心赢得他们的信任,为他们提供展示自身价值、树立自尊形象的舞台;要以耐心期待他们转化,不断肯定他们新的行为模式和进步表现,逐渐使他们从旧的习惯中解放出来,从而培养起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有位学困生的英语成绩很差,但在表演上很富有情感,我就帮他提前预习新课中的对话,并上课时叫他表演,大大的满足了他的表演天赋,还学会了一两句英语句子,增强了以后他对外语的信心和兴趣。 我感到《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这种杂志是很值得我们中小学英语教师阅读的。如果我们能真正学习好、运用好这本杂志,必将能帮助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理清教学重点、丰富教学经验、增强理论素养、剖析知识难点、提高教学质量;更能提高自己的“内功”。

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A、B、C

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A、B、C 戚墅堰区英语教研员高伟 从2005年以来,我区初一学生来源56%以上是外来民工子女。有的学生根本小学没学过英语。《牛津英语》词汇量大,是以往同期教材的几倍,这么多的生词,在进行课堂词汇教学时,只能赶进度灌输,而学生则边学边忘,很多都还给了老师,好像什么也没有落实,如何过好词汇关?初一年级的学生中就已经出现了多级分化,在课堂上如何做到提优补差?如何继续维持学生在小学时学习英语的兴趣?经过我们几年教学探索和实践,现在对这四个问题的解决有所领悟。 一、“关注英语零起点落实英语新课标追求课堂高效” 多年以来我室一直重视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区内中小学结成对子,经常互相听课研讨,小学高年级教师了解中学起始阶段英语教学的要求,关注音标教学以及语言技能培养;中学教师注意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对小学的重点知识进行归纳复习,并在板书、课堂指令语等方面做好衔接,避免了断层或重复,使学生的初中学习有良好的开端。初中学习开始后,教师特别关注英语零起点、低起点的学生在七年级起始年级的学习。为此区教研室统一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度、时态的教授、习惯的培养、学生心理和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大胆改革。使英语零起点、低起点的学生在七年级起始年级的学习中打好基础。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衔接教学中,对于初一学生,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习惯的培养: (1) 朗读背诵的习惯:这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学生来说,并非难事。但个别学则不然,我们就采用多种方法激励他们,如建立背书小组,开展比赛活动,上课时从词到句、到段分层次逐步练习,直到烂熟于心、脱口而出。 (2) 养成自默的习惯:每天在家中默写10个单词,并自己批改后,有错误的单词订正1遍,放在当天要交的作业本中。教师只要求他们能够做到真实默写,正确率暂时不强调。关键是养成一种好的自学习惯,更是要有一种诚信的意识,然后教师对默写正确率较高的学生就进行表扬,激励他们今后做得更好,但不批评那些默写过,但正确率不高的学生,毕竟他也默写了,而且没有作弊,已经是

多媒体认知理论

222多媒体认知理论 多媒体教学以多种方式的组合向学生呈现教学内容,它所呈现的知识生动活泼、具体形 象,改变了传统的单调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多媒体教学的环境下更加直观地学习。但是,研究者们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多媒体教学都优于传统教学。以往的多媒体教学界面设计主要基 于专家的经验或者设计者的思想,而不是基于学习者的学习特点,即以“设计者为中心”而 不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近年来,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如何使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果,并且逐渐意识到要提高多媒体教学效果,必须依据多媒体环境下学习者的学习特点来 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因此,多媒体学习理论也就成了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的重要指导理论之一。 Mayer等人在双编码理论、认知负荷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建立了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针对该理论,他首先提出了三个前提假设,如表: 表2-1尊媒体学习认如理论的二个假没” ~~学月咅拥仃购个独工的信息加工通道,可分别加T视逆信息、听愛信息右跟痒战学习若亦进祎信息力II工时*每一个通道一次可同时加工的信息数歌足有限的胃注1诂圧汀信息加丨购-ft括了学 习肴对新情息的注意'对所选揮的主动加工 信息建/ ?致的心理表征,以及将此心理視征与相关的知识经验进行整合 多媒林呈规協觉记忆工柞记忆长时记忆 图2-3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 该理论认为,多媒体教学信息主要以两种方式呈现,即语词和画面。图2-3提供了一个 多媒体学习的认知模型,这个模型代表人类信息加工系统。教学信息以画面和语词的方式,通过眼睛和耳朵进入到学习者的感觉记忆中。学习者将感觉记忆中登记的语词信息和画面信 息有选择地贮存于工作记忆中。多媒体学习的主要过程发生在工作记忆中,在积极主动的意 识状态下,学习者将语词和画面分别组织成言语模型和图像模型,然后调用长时记忆中相关 的先前知识,最后将三者之间建立起相互的联系,最终实现信息的整合。上述信息加工过程 会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不断重复出现,并且不遵循固定的步骤。该理论强调了:(1)在多 媒体学习中,画面和语词材料是在不同的加工系统中分开加工的。尽管信息是通过一个通道 进入信息系统,但是学习者也能够对信息的表征方式进行转化,从而使其能在另一条通道得 到加工。通过分析和转换,画面通道最终产生图像表征,而语词通道最终产生语词表征。(2)认知建构取决于学习者的主动认知加工。主动加工过程包括形成注意、组织新进入的信息和 将新进入的信息与其他知识进行整合。只有完成了主动加工的过程,学习者才能对新的知识 建立起心理模型,学习才是有意义的。(3)每个通道上一次加工的信息数量是有限的。因此,若对视觉通道和听觉通道一次呈现太多的加工元素将会超出学习者的认知负荷而阻碍学习。 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主要通过整合语词和画面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为了进一步研究多媒体对学

语篇教学在高校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语篇教学在高校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语篇教学是语篇结构/模式分析理论在高校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语篇教学从语篇的整体出发,对文章进行理解、分析和评价,它不仅重视语言形式,而且重视语言功能,注意文章涉及的语言文化背景和相关常识。语篇教学打破传统的逐字逐句的阅读教学方法,符合高级阶段的英语学习者的认知特点,更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英语阅读能力和语言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语篇教学;高校英语阅读教学;应用 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每一个语篇均有一定的语义结构,而且,语篇结构和语篇的情景预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双向预测关系。具体说,就是通过语篇的结构成分可以预测语篇的情景语境因素,也可以通过语境组合对语篇结构做出预测[1]。 根据以上的语篇结构分析理论,普遍认为,语篇教学也就是语篇分析教学。语篇教学,以语篇为基本单位,从语篇的整体出发,对文本进行分析、理解和评价。阅读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依据语篇分析理论,高校中高级阶段的英语阅读课程可以以语篇教学模式为中心,采取自上而下的教学方法,通过理解文章大意和作者观点,分析文章结构特征、语言表现特点、原著写作背景等来进行阅读教学。而传统的阅读教学是一种停留在句子水平上的教学,教师将大部分的时间花在分析和讲解文章中的字、词、句上而忽视了阅读整篇文章的技能训练。本文试图探索语篇教学法的应用,以求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一、高校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各类大学中,英语专业英语阅读教学普遍存在着教学方法滞后、呆板等问题,教师习惯于把阅读教学仅停留在对阅读材料表层意义的理解上,偏重对阅读材料内容的教学,忽视对阅读方法的指导,在阅读教学中还存在滥用多媒体的现象。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习者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传统的阅读教学,往往是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读完一篇或几篇带有阅读理解问题的短文,随后的大部分时间就花在了词汇和语法练习等语言练习上,教师的讲解也主要以语言点的讲解为主,衡量学生阅读能力的着眼点竟是做练习题对与错的比例,而不是对原文整体理解的水平。这样下来,学生和教师之间缺乏交流,学生很容易乏味,甚至出现抵触情绪;更重要的是学生对原文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层的语言知识的联系上,不能深入到文章的内部去挖掘文化层面的东西,这些问题也都影响着英语教学的发展。 二、语篇模式理论指导下的高校英语阅读教学 语篇教学是从语篇的整体出发,对文章进行理解、分析和评价的教学模式。

英语阅读教学之我见

英语阅读教学之我见 [导读] 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强调、侧重阅读,学生才注重阅读 摘要: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高中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侧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阅读教学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只是单一地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是很枯燥乏味的。教师主要是通过课堂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利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完成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必须注重高效课堂,“高效”不只是学生阅读速度、做多少阅读理解题这么简单。教师要“举一反三”,认真向学生介绍课文内容所触及到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激发学生阅读文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多看(涉及日常生活各个领域的文章)、多读(阅读的文章要灵活多样、生动有趣、篇幅适当、内涵丰富等,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多练(强化学生的记忆能力,使学生熟能生巧,自寻规律),培养学生阅读技能,使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有所提高。教师要让课堂“动起来”:现在的学生从小就接触电视、电脑,耳濡目染到的信息既生动又形象,所以课改前的课堂就很枯燥单一了。要想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堂上来,就要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将生活中处处可见的道具搬到课堂上,方法简单却行之有效。教师要让课堂“活起来”:将游戏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在寓教于乐中提高,使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既学到教材中的内容也收获到了课外知识。教师要让课堂“亮起来”,根据阅读课文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觉参与课堂,主动地完成提出的阅读任务,从“要我学”完成到“我要学”的过渡,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亮点。通过广泛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而且有利于学生了解英美的文化背景、生活习惯、人文地理及英语特有的语言表达方式,以此来激励学生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创造性,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英语运用能力。 在阅读过程中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和要求,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和策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顺序阅读。简读:通过整体粗读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文章所涉及的问题。学生不需要细看阅读材料,就能抓住学习要点。跳读:抓住转折词,把握关键词,利用过渡词等,缕清文章脉络。研读:扫清语言障碍是研读的首要任务。简读和跳读,只是对阅读材料有了整体认识,但对于细节问题还需进一步了解。此时,教师就可以在学生研读前提出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或者让学生通读全文后再提出问题。教师问题的设计要成阶梯式,循序渐进,当然,教师还可以问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发讨论,开拓学生思维。对文章的理解教师或指导学生通过阅读上下句寻找线索,或通过分析句子结构来理解有难度的句子,或要求学生找出段落的中心词,或者教师展示出表格,让学生找出段落中的人物、地点、时间、事件等细节内容填充表格,系统地了解文章内容,这样才能解决阅读问题,完成阅读任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复读,简读、跳读和研读只是答难解疑的基本阅读方法,当解开学生脑海中的“疑问”后,要求学生再阅读一次本篇文章,才能做到融汇贯通。 阅读不能只是让学生读,在刚接触一篇故事性非常强的短文时,教师让学生先阅读几句后停止阅读,然后教师给学生推测后面故事发展的机会,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想象力,推测最可能发生的故事。当然教师也可以提供给学生几种后续故事发展的可能,让学生选择。之后再让学生继续阅读,看看自己的推测是不是和文章情节相符,这样会给学生很大的学习动力,让他们喜欢上阅读。如果学生不喜欢故事的结果,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

初中英语阅读课活动案例

初中英语(新目标)八年级(下)阅读活动课案例 ——麻城市盐田河中心学校丁光英 一、活动课题:Unit 9 Reading Have you ever been to Singapore ?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The Present Perfect Tense/have been/gone to; 2.Learn about Singapore and some new items. (二):能力目标: 发展、培养学生快速阅读并归纳总结、记录要点以概述全文、 综合语言运用和理解的能力;训练写作和阅读技能。 (三):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爱护和对大自然的了解热爱,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大胆想像表述,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三、教学重点: (1)Understand the passage correctly. (2)Key phrases: Southeast Asia ,take a holiday,three quarters,population, wake up,be awake,all year round.

四、教学难点: Write sentences correctly using the target language. 五、教具准备: 1. A tape recorder 2. A computer for multimedia use. 3. Ad. Papers 六、活动过程 Step 1. Greetings and revision. Greet the class and check the homework.. Step 2. Section 1 Before you read. Ask students to read the new words first. Correct the pronunciation. Teach the new words and ask students to repeat. Activities: Talk about the coming summer vacation and wha t the students will do T: The summer vacation is coming. Are you going to travel? Ss: Yes! T: Where are you going ? S1: I’m visiting the Greet Wall. S2: I’m visiting Disneyland. S3: ……. T: Have you ever been to a foreign country? S1: No, but I’d like to.

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是语言学中的一种新范式, 它包含许多不同的理论、方法及研究课题。认知语言学肇始于20 世纪70 年代, 80 年代中期以后其研究范围扩展到了语言学中的许多领域, 如句法、意义、音系以及语篇等。其成熟的重要标志是1989 年春在德国杜伊斯堡召开的第一次国际认知语言学会议以及1990 年出版的5认知语言学6杂志。自诞生之日起, 认知语言学就把自己置于认知科学这一大学科中, 与哲学、心理学、人类学、计算机科学以及神经科学等结下了不解之缘, 并逐渐成为当代语言学中的一门显学。 在过去20 多年里, 认知语言学研究在几个重要领域里已卓有成效, 如范畴化、概念隐喻、转喻、多义性、拟象性以及语法化等( 参见文旭1999, 2001) 。尽管认知语言学家内部在具体方法、感兴趣的课题、研究的切入点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差别, 但他们的研究目标和基本原则有许多共同之处。为了进一步理解并准确把握这一新的认知范式, 本文拟对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基本原则、研究方法作一些解释与探讨。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 语言是人类表达观念和思想的最明确的方式之一。从/ 表达观念和思想0的角度来研究人类语言, 这种观点就是通常所说的/ 认知观0。这种观点认为, 语言是认知系统的一部分, 而认 知系统由感知、情感、范畴化、抽象化以及推理等组成。这些认知能力与语言相互作用并受语言的影响,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研究语言实际上就是研究人类表达或交流观念和思想的方式。 当代语言学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对认知现实主义( cognitive realism) 的承诺, 即确认语言是一种心理或认知现象。语言学诸多门派都以探索隐藏在大脑中具有普遍性的人类语言机制作为终极目标, 换句话说, 语言分析的目的不只是描写人们的语言行为, 而是解释引起语言行为的心理结构和心理过程, 揭示语言行为背后内在的、深层的规律。像乔姆斯基、杰肯道夫(R. Jackendoff) 、兰格克(R. Langacker) 、雷科夫(G. Lakoff) 、比尔沃思(M. Bierwisch ) 以及赫德森(R. Hudson) 这些代表不同理论方法的语言学家, 他们的研究都具有这一目的。如果仅从这一目的来看, 那么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杰肯道夫的概念语义学、赫德森的词语法(word gram2 mar) 与兰格克、雷科夫等人的认知语言学是完全一致的, 这样他们的理论似乎可以合法地称为/ 认知语言学0。然而/ 认知的承诺0只是一个纲领性的东西, 它本身对语言理论的具体研究原则和方法并不起支配作用, 对语言描写的内容和形式也未作具体的要求。因此, 尽管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杰肯道夫的概念语义学、赫德森的词语法与兰格克、雷科夫等人的认知语言学都许下认知的承诺, 但前者与后者代表的却是两个极端, 所以前者也就不属于今天公认的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主要包括雷科夫、兰格克、菲尔莫(C. Fillmore) 、约翰逊(M. Johnson) 、杰拉茨(D. Geeraerts) 、福科尼耶(G. Fauconnier) 以及塔尔米(L. Talmy) 等人的语言学理论或方法。它认为自然语言是人类心智的产物, 其组织原则与其他认知领域中的组织原则没有差别。语言作为人类认知的一个领域, 与其他认知领域密切相关, 并且本身也是心理、文化、社会、生态等因素相互作用的反映。语言结构依赖并反映概念的形成过程, 而概念的形成过程又以我们自身的经验为基础, 即是说, 语言不是一个由任意符号组成的系统, 其结构与人类的概念知识、身体经验以及话语的功能相关, 并以它们为理据。语言单位( 如词、短语、句子) 是通过范畴化来实现的, 而范畴化通常以典型( prototype) 为基础, 并且涉及隐喻和转喻过程。语言单位的意义以身体经验为基础, 其描写需参照相关的认知结构, 如通俗模型( folk models) 、文化模型( cultural models) 以及认知模型( cognitive models) 。把语言使用置于人类经验基础之上的最重要结果之一, 就是要首先强调意义的研究。正如维尔茨比卡(Wierzbicka 1988: 1) 指出: / 语言是一个整合的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一切都通力协作, 传递意义) ) ) 词、语言结构以及言外手段( 包括语调) 。0费斯米尔( Fesmire 1994: 150) 也指出, 认知语言学摆脱了主流生成语言学的传统, / 尽力解决人类是如何理解自己世界的意义这一问题0, 并且把自己/ 置于人类经验这一潮流中, 而不是纯粹的形式王国里0, 因此, 认知语言学/ 发展了一套人类理解的生态理论0。简言之, / 认知语言学明确地承诺要把意义的身体维度、文化维度以及想象维度( imaginative dimension) 结合起来0。很明显, 意义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而隐喻就成了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焦点。语言学也就不再是对语言内部特征的一种自足的解释, 而是揭示和解释人类认知的一种有力工具。 据上论述, 我们大致可明确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 寻找不能脱离形体的概念知识的经验证据, 探索概念系统、身体经验与语言结构之间的关系以及语言、意义和认知之间的关系, 即所谓的/ 关系问题0( the relationship question) , 发现人类认知或概念知识的实际内容, 从而最终揭示人类语言的共性、语言与认知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认知的奥秘。显然, 认知语言学的这一宏伟目标与当今人类最感兴趣的四大课题之一/ 揭示人类智能的奥秘0完全一致。 三、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原则 认知语言学中虽有不同的理论方法, 但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互一致的, 具有共同的理论原则。兰格克( 1987: 2) 曾把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原则概括为三个重要主张: 第一, 语义结构并不是普遍的, 在很大程度上因语言而异。语义结构建立在约定俗成的意象( conventional image) 基础之上, 其描写与知识结构有关。第二, 语法或句法并不构成一个自主的表征形式层次, 相反, 语法实际上具有符号性, 存在于语义结构的规约符号化中。第三, 语法与词汇之间没有意义上的区别。词汇、形态和句法形成一个符号结构的连续统, 这些符号结构虽因不同的参数有别, 但可以任意划分为不同的成分。雷科夫从更基本的层次阐述了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原则。不过, 他是用/ 承诺0 ( commit2 ments) 来谈的。他( 1990: 3) 认为, 认知语言学有 两个根本承诺: 第一, 概括的承诺: 对支配人类语言各个方面的一般原则进行描写; 第二, 认知的承诺: 从语言学以及其他学科出发, 使对语言的解释与有关心智和大脑的一般知识一致。当然, 兰格克和雷科夫提出的理论原则只代表两家之言, 并未囊括认知范式中所有的基本原则。笔者认为, 至少有六个基本原则可以把认知语言学中的不同理论方法联系起来: 1) 概念语义原则 意义等同于概念化( conceptualization) , 即心理经验的各种结构或过程, 而不是可能世界中的真值条件: 一个表达式的意义就是在说话人或听话人的大脑里激活的概念, 更为具体地说, 意义存在于人类对世界的解释中, 它具有主观性, 体现了以人类为宇宙中心的思想, 反映了主导的文化内涵、具体文化的交往方式以及世界的特征。这一原则表明, 意义的描写涉及词与大脑的关系, 而不是词与世界之间的直接关系。 2) 百科语义原则 词及更大的语言单位是进入无限知识网络的入口。对一个语言表达式的意义要进行全面的解释, 通常需要考虑意象( 视觉的和非视觉的) 、隐喻、心理模型以及对世界的朴素理解等。因此, 一个词的意义单靠孤立的词典似的定义一般来说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必须依赖百科知识方可达到目的。 3) 典型范畴原则 范畴并不是由标准) 属性模型( criterial2at2 tribute models) 定义的, 也不是由必要和充分特征定义的(Lakoff 1987; Taylor 1989) ; 相反, 范畴是围绕典型、家族成员相似性, 范畴中各成员之间的主观关系组织起来的。 4) 语法性判断的渐进原则 语法性判断涉及范畴化。一个话语的语法性或可接受性并不是二分的, 即要么可接受, 要么不可接受, 而是渐进的。因此, 语法性判断是渐进的, 并且同语境、语义以及语法规则密切相关。认知语言学家并不像生成语法学家那样, 要把语法写成是一部生成一种语言中所有并且是唯一合乎语法的句子那样的语法, 因为语法性判断具有渐进性、可变性以及语境的依赖性, 要实现生成语法学家所期望的目标显然十分艰难。 5) 语言与其他认知机制相关原则 认知语言学之所以为认知语言学, 是因为它要在一般的认知中寻找语言现象的类似物。认知语言学家积极吸收心理学关于人类范畴化、注意以及记忆等的研究成果来丰富自己的理论, 从而使认知语言学更加具有活力。由此可见, 语言与其他认知机制具有密切的关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