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制定标准讲话摘要

制定标准讲话摘要

制定标准讲话摘要
制定标准讲话摘要

---国家标准委沈同研究员在粮油标准制修订培训班上的讲话摘要

建国以来,标准化工作为指导生产、规范市场秩序、提高产品质量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国家标准运行机制和技术标准体系建设过程中,各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我国标准化工作和技术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和加入WTO后,新的形势对我国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适应这一新的形势,核心问题是要抓标准的质量。怎样评价标准的质量,怎样制订合格的标准,就国家标准制修订着重讲以下内容:

一、标准质量的评价要素

标准质量的评价,主要依据以下三个要素:一是标准的适用性。目前我国很多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适应性差,标准不能够很好地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我们国家从去年开始进行标准清理,很多正在制定过程中的国家标准都停顿下来了,而原有的标准和所有的计划又都逐个进行清理,以解决标准适应性差的问题。标准适应性差由多种原因造成,其中有立项方面的问题,有制定过程方面的问题,有对标准的认识问题,也有技术上的不可克服的问题。二是标准的先进性和合理性。有些标准在性能、方法上以及其他方面的一些要求的滞后影响了标准的适应性,也影响了产品质量和国际贸易。三是标准编写的规范性。标准编写不规范会使人无所适从。

二、标准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

1、对标准的消化、验证、试验工作做得不够当前我国有些标准的技术内容存在问题影响了标准的质量,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采用国际标准或国际上有关文件时,并没有分析这些内容是否适用我国现状;二是没有认真考证采用的国际上文件是否在该领域中居先进或领先地位;三是将一些个别试验室做的试验未经过普遍验证就归纳为全国使用的试验方法;四是将一些尚不成熟的科研成果或没有进行充分验证的试验结果运用到标准中;五是在一定范围内行之有效的经验没有经过充分验证就要在全国范围内执行,在标准制定中有时忽略了对技术内容确立依据的审查等等。

2、标准制定程序不够规范标准制定程序是保证标准质量的最基本要求,标准制定程序包括应该做什么工作,在什么阶段有什么文件。国家标准制定程序的阶段划分与WTO、ISO/IEC的阶段划分相对应,见如下表。建议大家充分利用该表,在制定标准时,把制定标准的信息和该表对上。

阶段划分表:

立项阶段包括拟定标准新工作项目、标准新工作项目的前期工作和提出新工作项目建议。国家标准GB/T 1.2有关于立项、标准的可行性、标准的适时性、标准协调性的问题,建议标准起草人和技术委员会要认真了解。征求意见阶段包括发往有关单位征求意见和处理意见,提出标准送审稿。有些标准涉及很多部门,征求意见时应征求各相关部门的意见,有的标准涉及到法律问题,要咨询相关的专家。现在标准的问题越来越复杂,GB/T 1.2标准就涉及到专利。我们国家入世以后应遵循国际上的通行做法,涉及到专利、涉及到版权问题,首先要征求专利所有人的意见,获得本人同意。一定要慎重处理专利的问题,要征求有关单位的意见,这不是仅仅只是一个形式,它有实质的内容。在征求意见阶段要有专利方面的意识,把工作做好。审查阶段一般有会审和函审两种形式。强制性标准、重大标准、分歧比较大的标准一定要会审。会审有一个思想交锋的过程,在会审上可以充分表述不同的意见,会审可以处理一些疑难问题。对于一些重大的标准,影响到国计民生的标准一定要会审。不管是做什么标准,一定要提前把资料寄到审查人员手里。如果在审查会上才把资料交到审查人员手里,那时审查人员很难表态。我们有那么多的技术委员会,真正在技术委员会上否定的标准极少,甚至有一些很不像样的标准原则通过会后再改,这样的话很难控制标准将改成什么样。在会前把资料早一点给审查人员,他们就能有时间对资料内容仔细地看一遍,特别是对引用的标准多看几遍。引用的标准是否和你的标准相符,标准的内容是不是科学合理先进,标准的编排、标准的协调性是否合理,这些都需要给审查人员足够的时间做审查。标准报批阶段最主要的是要把资料准备齐,要把审查会上的意见不折不扣地反映,以便修改所起草的标准。起草人应该无条件地服从审查会的意见。一定要按照审查结论的要求修改报批稿。

3、标准承担人员对标准化工作内容不够熟悉为什么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和起草人有关系。起草人不熟悉、没有认真征求意见、消化吸收反馈的信息,甚至将反馈的信息隐藏起来,这是极端的现象,但是决不少见。在标准征求意见阶段,要很好地把反馈来的意见进行总结分析、吸收消化。对于反对意见,起草人是否同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处理,有些反对意见确实不是非常合理,但是有些反对意见就不能不慎重考虑,有些个别的意见甚至推翻大多数的意见,这在标准中都出现过,那么把反对意见隐藏起来不让它出现,对标准起草人和对标准是最不利的。征求意见的过程是充分征求意见提高标准水平的过程,如果不能从各方面征求意见,将来该标准执行以后就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提出反对意见正是说明大家对这个标准做了充分的考虑。征求意见也好,审查会也好,提的不同意见,是就标准起草的内容提的修改意见使标准的内容更加完善。标准不可能各方面都说好,肯定有各式各样的看法,在一定基础上达成一致是最好的结果。

4、接到征求意见稿的专家并不认真阅读、审核标准的内容相当一些专家对标准未仔细分析就表态同意,并将意见返回起草组;参加审查会的专家并不认真审查标准;标准审查人员很随便地签字同意标准上报,并不考虑标准发布后的效果;审查会召集机构,将提反对意见的机构和个人排斥在会议之外,这也是标准产生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

三、如何编制一项合格的标准

1、对标准立项要进行充分论证标准的问题不是出现在审查的时候,而是出现在立项的时候。现在许多标准的许多问题都是在立项时没有充分考虑,在审查时考虑为时已晚。在标准立项前,要充分论证这项标准是否该立项。要充分考虑以下问题:该项标准要解决什么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客观条件是否成熟;有哪些标准与这些问题有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将制定多少项标准,是一个系列标准,还是一个标准分若干个部分;国际上有没有可参考的材料;我国有无相应的经验;需要投入多少人力和物力;除了起草单位,还有哪些部门将应用它;这个标准制定出来有哪些部门关注,和这些部门有怎样的利益关系。这些都是要分析考虑的问题。我们的标准制定越透明,越公开信息越好。

2、对标准起草要搭配合适人员标准起草小组不论由几位人员组成,这些人员组合后应具备以下条件:对技术内容熟悉,标准起草人应该对技术熟悉而且有一定的标准化知识,对标准方面的运行规则有一定的了解;要有一定的文献检索能力,不仅是国际标准化组织,还有各行业所确立的行业规范和标准情况不一样,这就需要标准起草人有相应的检索能力;编写文件要有较强的逻辑性,要具备编写标准的能力;要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标准不纯粹是写在书本上的东西,在工作过程中,要不断地和各方人士协调,和自己不同意见的人协调,还要不断地和相关部门协调;要能够充分表述自己的观点,也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责任心要强,不能把一些国际标准或别国的标准找翻译公司翻译一下,直接拿翻译的文本去作为标准。

3、要充分检索有关文献在动手写标准前,要全面检索相关的文献,找到与本标准有关的文献后认真分析并找出本标准可直接引用的内容。具体应检索以下方面的文献:有关技术方面的,法律方面的文献,相关标准和可以直接引用的标准,标准化方面的书籍等。涉及到标准化方面的书籍和标准要考虑以下方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国际标准或国外有关行业、协会等发布的文献(标准)。

4、做好标准起草前的准备工作(1)在标准起草前,要将有关的技术内容进行充分研究并决定取舍:要充分考虑标准的适用范围,围绕该标准选择有关的技术内容;要保证所选择的技术内容有充分的依据;要对需验证或试验的数据作好相应的工作安排;要对引用的标准和相关标准有充分的了解。(2)制定标准的基本要求:了解标准化方面最基本的要求,如不能违背法律法规、了解标准的属性特点、了解标准的制定程序等;掌握标准的编排格式及编写的基本要求;掌握与相关标准的协调方式;了解与应用该标准有关方面的信息等。

5、做好征求意见稿和标准的编制说明,在有关范围内广泛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内容应先进、可行,标准文本应符合标准编写要求,标准编排逻辑性要强,语言简练;随征求意见稿要同时准备好编制说明,编制说明中的内容要符合"国家标准管理办法"中所列的项目。无论采取邮寄或网上征求意见,应将征求意见稿和针对该征求意见稿的编制说明同时送交被征求意见的对象;对于回复的意见要认真分析,做好意见汇总,并修改征求意见稿,在修改征求意见稿时同时要修改编制说明,使其与征求意见稿相配套;要对所提的意见作相应的试验验证工作;意见基本统一,并不太可能产生颠覆性意见时准备送审稿及相应的材料。

6、开好审查会审查人员要有代表性,要有各有关方面的单位代表;应按规定提前将送审稿、意见汇总处理表、编制说明送到审查人员手中;会议人数要符合规定;主持会议的人要了解标准审查会的基本要求;要允许审查人员对标准内容持保留或反对意见,如有保留或反对意见应将这种情况如实写入会议纪要;会议纪要虽没有固定的格式,但参会代表名单、主持人、会议时间、地点、对标准的评价、标准水平、要求修改的意见等应明确表述,尤其是对该标准审查后的结论性意见,一定要写明确。对于标准的不同看法,也应在纪要中表示清楚供审批部门考虑;起草人员应认真听取审查会的意见并按会议纪要要求修改送审稿;函审时应如实总结函审意见,技术委员会应并做好函审结论。应将修改后的送审稿形成报批稿,及时上报。

生产现场定置管理制度范本

生产现场定置管理 制度

生产现场定置管理制度 修改记录

1.目的 为规范生产现场产品摆放,保证产品流动顺畅,特制定本规范。2.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生产部各班组内部及班组和班组间产品的流动。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定置 将物品(设备、材料、工具、生产、办公设施等)设置在适当的固定位置,其目的是谋求物品与人、环境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最佳结合。 3.2 定置管理 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研究生产和工作现场中人与物、人与环境、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对现场中的最佳固定位置进行设计、组织、实施、调整和控制,使其达到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的管理活动。3.3 定置图 从人、机、料、法、环五大因素有机结合的角度出发,在对现场工艺流程以及定置物与人与环境的结合状态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经过对修理、加工、检验、搬运、停放等工序的分析和作业者操作动作的分析,使定置物的位置满足工艺要求和安全生产条件,满足高效工作的环境系统,对定置物的位置用图表示出来。

4.定置管理小组职责 4.1定置管理小组构架 定置管理小组组长:生产部主任 定置管理小组推动干事:技术部工艺人员 定置管理小组组员:生产部各班组班长 监督部门:质管部 4.2定置管理小组职责 定置管理工作隶属生产部生产管理范畴,由生产部具体负责。 定置管理推动小组推动干事会同生产部门做好定置管理规划、设计审核和其它日常管理工作。 生产部各班组长负责本班组定置管理培训、实施,督促检查和巩固提高工作。 监督部门配合生产部定置管理工作推行,并监督。 5.定置管理的原则 5.1定置管理应建立在工艺、工序分析、作业研究和动作分析的基础上; 5.2定置管理目的是实现“有物必定区、有区必挂牌、有牌必定量、定量必定人”; 5.3定置管理要遵循以下原则 5.3.1有利于定置物放置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

电力行业标准制定管理细则

电力行业标准制定管理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电力行业标准和电力行业归口的能源行业标准(以下简称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根据国家能源局《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定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的有关要求,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行业标准的立项、起草、审查、报批、发布、备案、出版、复审、修订等工作。 第三条行业标准的制(修)订,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点突出、科学合理;应有利于资源节约与合理利用,有利于人体健康和人身安全,有利于环境保护;应有利于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促进产业升级、结构优化和电力发展方式转变;应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第四条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由国家能源局统一管理。受国家能源局委托,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电联)对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进行管理。 第二章立项及计划管理 第五条国家能源局负责行业标准的立项批准。 第六条任何政府机构、社团组织、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以下简称申请人)均可提出行业标准立项申请。行业标准的立项申请应填写《行业标准项目申请书》(见附表1)。

第七条立项申请由中电联或归口管理的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标委会)受理;标委会受理的立项申请,经标委会审查后报送中电联。 报送材料包括: (一)《行业标准项目计划汇总表》(当多于两项标准时填报,一式一份,附电子文件,见附表2); (二)《行业标准项目申请书》(一式四份,附电子文件)。 第八条每年12月底前受理下一年度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立项申请。根据实际需要可受理当年补充计划申请,补充计划为年度计划中需要进一步协调的项目和急需项目。 第九条中电联对报送的立项申请进行审核、协调和汇总,并在中电联网站(https://www.wendangku.net/doc/5e13749180.html,/)上进行公示、征求意见后,确定计划项目草案,报送国家能源局审核下达。 第十条在计划执行过程中,确属特殊情况不能完成的,计划承担单位需对项目计划完成时间的调整提出申请,填写《行业标准项目计划调整申请表》(一式二份,附电子文件,见附表3),于原定计划完成年度的11月20日前报中电联。 第十一条标委会应根据实际情况填写《行业标准项目计划执行情况汇总表》(一式二份,附电子文件,见附表4),于每年11月20日前报中电联。 第三章起草 第十二条设有专业对口标委会的行业标准由对口标委会组建标准编制工作组(以下简称工作组)负责标准的编写,无专业对口标委会的行业

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有什么区别

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有什么区别对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国家标准。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对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可以制定行业标准。行业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在公布国家标准之后,该项行业标准即行废止。对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的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可以制定地方标准。地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在公布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之后,该项地方标准即行废止。 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应当制定企业标准,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企业的产品标准须报当地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已有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国家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在企业内部适用。 行标是行标,国标是国标,不一样的。 按照适用范围,我国的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个级别。 (1)国家标准 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现为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指定(编制计划、组织起草、统一审批、编号、发布)。国家标准在全国范围内适用,其他各级别标准不得与国家标准相抵触。 (2)行业标准

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如化工行业标准(代号为HG)、石油化工行业标准(代号为SH)由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制定,建材行业标准(代号为JC)由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制定。行业标准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适用。 (3)地方标准 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在地方辖区范围内适用。 (4)企业标准 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产品,企业应当制定相应的企业标准,企业标准应报当地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企业标准在该企业内部适用。

生产现场定置管理制度--最新版

生产现场定置管理制度 ***********有限公司 年月

目录 一、目的 (3) 二、适用范围 (3) 三、定置管理的定义及分类 (3) 3.1定置管理的定义 (3) 3.2 定置管理的分类 (3) 四、区域、标识分类 (4) 4.1区域 (4) 4.2定置线 (5) 4.3 标识 (5) 4.4 员工劳保用品穿戴 (7) 五、执行与反馈 (8)

一、目的 为了规范车间各工作站生产现场管理,使作业区域、物资堆放、标识标牌等能定置统一的执行标准,提升物料周转和生产效率,提高现场目视化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快宜居加工厂(华翔工业园厂区)生产现场和所有生产员工。 三、定置管理的定义及分类 3.1定置管理的定义 定置管理是对生产现场中的人、物、场所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科学地分析研究,使之达到最佳结合状态的一门科学管理方法,它以物在场所的科学定置为前提,以完整的信息系统为媒介,以实现人和物的有效结合为目的,通过对生产现场的整理、整顿,把生产中不需要的物品清除掉,把需要的物品放在规定位置上,使其随手可得,促进生产现场管理文明化、科学化,达到高效生产、优质生产、安全生产。 3.2 定置管理的分类 ①全系统定置管理,包括生产制造子系统、经营子系统和行政后勤子系统等的定置管理。 ②区域定置管理,是按工艺流程把生产现场划分为若干定置区域,讨论每一区域中的人、机、物、法、环、测实行定置管理。区域定置是系统定置的最小单元。 ③职能部门定置管理。 ④生产要素定置管理,包括设备定置、棋具定置、—材料定置、人员定置。 ⑤仓库定置管理

⑥特别定置管理,是指在生产制造过程中,把影响质量、安全问题的薄弱环节,切实实行人定置、物定置、时间定置。其内容有质量控制点定置管理、安全定置管理等。 四、区域、标识分类 4.1区域 各工作站的地标线需考虑到工人实际施工的地方和模块间使用物料的堆放处,如:工具柜、石膏板、龙骨、岩棉等。 各区域线始终保持清洁,不得出现断线、起泡脱落等现象,若有随时修补。禁止车辆、人员从实线上压过和跨越。各部门根据区域大小、所处位置、物流方向等因素,在划线时留有相应的通道,通道应划虚线,车辆通道宽300CM,人员通道宽200CM,宽度应与实线同宽。如图1 20cm 20cm (图1) 4.1.1生产现场的区域,根据现场不同大小自定,但线宽参照下图2和图3。 4.1.2区域线宽度统一为10CM,区域里面的小区域线为5CM;线的颜色根据区域不同而定;主过道和支过道的线宽度为10CM,主过道内径300CM,支过道内径200CM。 4.1.3区域线条和过道线条要求,线直、平行、两头宽度不得误差

定置化管理制度

定置化管理制度 为促进生产现场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文明化,实现安全文明生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的目的。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定置管理,就是将“物”放置到固定、适当的位置的管理。它以处理好生产、作业场地中人与环境的关系为出发点,消除工作中的不合理因素和浪费现象,使生产现场井然有序,工作物布置合理,工位器具齐全,人、机、料、法、环高效结合,从而提高生产作业效率,改善工作质量。 定置管理必须做到“有物必有区,有区必有牌,挂牌必分类”和“按图定置、图物相符”的基本要求。 一、定置管理的原则 1、工艺性原则 工作现场的定置管理必须符合工艺流程及工艺要求,与操作规程或岗位作业标准相统一。 2、安全性原则 现场定置管理必须符合安全、环保和劳动保护的要求,切实考虑安全因素,促进安全生产。 3、实效性原则 定置管理必须从实际出发,以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树立良好企业形象为原则。 4、环境舒适原则 定置管理应以建立整洁、舒适的工作环境和有条不紊的工作秩

序为原则。 5、节约性原则 在定置管理实施过程中,以材料等各种资源的节约为宗旨,因地制宜,精简适用。 6、持续改进原则 定置管理是长期性管理活动,要通过日常的严格管理和持续不断的改进,来达到巩固定置成果的目标。 二、定置管理的对象。 车间生产作业现场的可移动物均属于定置对象,一般包括:原材料、可移动设备、备件、工具、运输工具、吊具、工具箱、消防器材、产成品、在制品、废品、垃圾。 三、定置化管理的标准: 1、卫生标准: 定置区域地面干净,无灰尘;不得有烟头、杂物等; 所有设施、设备上需清理出本色,不得有明显的灰尘; 中控室、办公室要干净整洁,不得有灰尘,标准用手摸不得有印痕。 休息室地面干净,桌面干净,不得有杂物、烟头、各种纸箱,凳子上不得存放任何有睡觉迹象的物品。 工具箱内干净整洁,摆放有序。 定置区域卫生保持班班清理或每天清理。 设备的跑冒滴漏要及时进行处理,时间不得超过三天; 各配电室、变压器室、液压站地面、机柜不得有灰尘;

(国发[2015]13号)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 国发[2015]1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 2015年3月11日 (此件公开发布) 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 为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和《国务院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20号)关于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加强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的有关要求,制定本改革方案。 一、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2001年成立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强化标准化工作的统一管理。在各部门、各地方共同努力下,我国标准化事业得到快速发展。截至目前,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总数达到10万项,覆盖一二三产业和社会事业各领域的标准体系基本形成。我国相继成为国际标准化

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常任理事国及国际电信联盟(ITU)理事国,我国专家担任ISO主席、IEC副主席、ITU秘书长等一系列重要职务,主导制定国际标准的数量逐年增加。标准化在保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提质增效、服务外交外贸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日益增长的需求来看,现行标准体系和标准化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标准缺失老化滞后,难以满足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需求。现代农业和服务业标准仍然很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刚刚起步,即使在标准相对完备的工业领域,标准缺失现象也不同程度存在。特别是当前节能降耗、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电子商务、商贸物流等领域对标准的需求十分旺盛,但标准供给仍有较大缺口。我国国家标准制定周期平均为3年,远远落后于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标准更新速度缓慢,“标龄”高出德、美、英、日等发达国家1倍以上。标准整体水平不高,难以支撑经济转型升级。我国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仅占国际标准总数的0.5%,“中国标准”在国际上认可度不高。 二是标准交叉重复矛盾,不利于统一市场体系的建立。标准是生产经营活动的依据,是重要的市场规则,必须增强统一性和权威性。目前,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中仅名称相同的就有近2000项,有些标准技术指标不一致甚至冲突,既造成企业执行标准困难,也造成政府部门制定标准的资源浪费和执法尺度不一。特别是强制性标准涉及健康安全环保,但是制定主体多,28个部门和31个省(区、市)制定发布强制性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数量庞大,强制性国家、行业、地方三级标准万余项,缺乏强有力的组织协调,交叉重复矛盾难以避免。 三是标准体系不够合理,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均由政府主导制定,且70%为一般性产品和服务标准,这些标准中许多应由市场主体遵循市场规律制定。而国际上通行的团体标准在我国没

水利行业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

水利行业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以下简称中央一号文件)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根据《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安委〔2011〕4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精神,结合水利实际,制定水利行业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大力推进水利安全生产法规规章和技术标准的贯彻实施,进一步规范水利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行为,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安全基础管理,促进水利施工企业市场行为的标准化、施工现场安全防护的标准化、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规范化,推动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安全管理。通过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稳步推进,逐步实现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安全生产工作的标准化,促进水利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确保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实现水利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实的安全生产保障。 二、目标任务

在水利生产经营单位推行标准化管理,实现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单位达标,进一步提高水利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事故防范能力。水利工程项目法人、水利系统施工企业、大中型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要在2013年底前实现达标;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农村水电企业要在2015年底前实现达标。通过开展达标考评验收,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纳入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全过程,有效提高水利生产经营单位本质安全水平。 三、实施方法 (一)制定标准,建立机制 按照水利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要求,水利部要在2011年底前完成水利施工企业和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水利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水利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考评办法的制定工作,完成农村水电站安全管理分类及年检办法的修订工作。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务院安委会《指导意见》和本实施方案,制定本地区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方案和考评细则,并将工作方案于2011年7月31日前报水利部备案。通过建立和完善水利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考评机制,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动态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 (二)对照检查,整改提高 各水利生产经营单位制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施计划,落实各项工作措施,从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安全投入、规章制

“十三五”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方案编制大纲

附件1: “十三五”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方案编制大纲 --XX行业 一、行业发展概述 (一)行业概述 概述本行业的基本构成,对各组成部分进行简要描述,指导本行业技术标准体系顶层框架的构建。 (二)发展现状和趋势 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描述本行业的技术和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引出对标准化的需求。 (三)“十三五”发展目标 二、标准体系框架 (一)标准体系的构建思路和原则 (二)标准体系的框架结构和说明 标准体系的框架结构(基本形式如图1),并需说明标准体系内相关领域之间的关系。 图1

(三)标准体系表编号的规则 三、标准体系的现状 (一)现有标准和在研计划情况 全面梳理本行业的现有标准和在研计划的数量和分布(统计格式如表1、2、3),以及标准的整体技术水平、对产业发展的作用和存在的不足等。 表1:现行标准情况统计表 注2:指强制性标准等占“小计”的比例。 表2:现行标准标龄情况统计表 行业:单位:项 注2:指Σ所有标准的标龄÷标准总数; 注3:指占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比例。

表3:在研标准计划情况统计表 注1:指“小计”占本领域标准计划总数(包括国家标准计划和行业标准计划)的比例; 注2:指强制性标准计划等占“小计”的比例。 (二)标准国际化的情况 1.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转化情况 本行业现行标准与国际标准(ISO、IEC、ITU)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对比分析情况,重点分析在标准数量、标准结构、标准水平、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差异,明确转化情况及不转化的主要原因。 表4-1:国际标准转化情况统计表 行业:单位:项 已转+正转+待转+不转化=对应的国际标准数

服务业综合标准化试点实施方案编写提纲

实施方案编写提纲 一、目的意义 从促进行业规范化发展、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提升工作效能和综合竞争力、培育服务品牌等方面分析标准化工作对试点单位的意义。 二、现状和发展基础 1.现状和基础:简述本行业目前的管理经营及发展模式、本单位在行业中的情况及影响、主要经济指标、标准化工作基础、管理和服务支撑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情况。 2、发展面临的问题:重点阐述需要标准化解决的问题。 三、总体思路、原则和目标 1.总体思路 2.基本原则 3.主要目标 (1)总体目标:从标准体系建立、标准制修订数量和级别、标准覆盖率、标准实施率、顾客满意度、标准化人员培训、信息管理、评价改进等方面,提出2年试点的总体目标。 (2)阶段性目标:按年度写阶段性目标。 (3)主要指标:合理设定体现标准化试点成效的、可量化的指标。 四、主要任务 根据《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实施细则》的要求,按照可复

制、可学习、可推广的原则,对标准化试点工作进行总体设计,从建立试点工作领导机构、构建标准体系、标准制修订、标准化宣传与培训、标准实施、标准实施评价与改进、创建服务品牌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任务,推进标准化试点工作。 1、标准体系构建方面。应根据GB/T 24421系列国家标准的要求和服务提供的实际需要构建科学合理、层次分明、满足需要的标准体系框架,给出适用于试点单位的标准明细表,列出急需的标准制修订项目。 2、标准制修订方面。应围绕顾客需求,结合管理服务实际,确定标准化对象,确定需要制修订的有关标准。 3、标准化宣传与培训。应提出宣传与培训的计划、范围、形式、次数、人次、教材等。 4、组织标准实施方面。应制定实施方法和措施,确保纳入标准体系表的所有标准,尤其是服务提供过程每个环节的标准得到实施。 5、标准实施评价与改进方面。应建立标准实施情况的检查、考核、评价与持续改进工作机制。 6、创建行业品牌。应提出以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为手段,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为目的,开展“标准提升服务质量行动”和争创本行业服务品牌的方案和措施。 五、效益分析 重点对标准化试点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进行分析评价,评估标准化试点的成效。

行业标准管理办法.doc

行业标准管理办法 (1990年8月24日国家技术监督局令第11号发布) 第一条为加强行业标准的管理,确保行业标准的协调、统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行业标准是对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所制定的标准。行业标准不得与有关国家标准相抵触。有关行业标准之间应保持协调、统一,不得重复。 行业标准在相应的国家标准实施后,即行废止。 第三条需要在行业范围内统一的下列技术要求,可以制定行业标准(含标准样品的制作): (一)技术术语、符号、代号(含代码)、文件格式、制图方法等通用技术语言; (二)工、农业产品的品种、规格、性能参数、质量指标、试验方法以及安全、卫生要求; (三)工、农业产品的设计、生产、检验、包装、储存、运输、使用、维修方法以及生产、储存、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卫生要求; (四)通用零部件的技术要求; (五)产品结构要素和互换配合要求; (六)工程建设的勘察、规划、设计、施工及验收的技术要求和方法; (七)信息、能源、资源、交通运输的技术要求及其管理技术等要求。

第四条行业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下列标准属于强制性行业标准: (一)药品行业标准、兽药行业标准、农药行业标准、食品卫生行业标准; (二)工农业产品及产品生产、储运和使用中的安全、卫生行业标准; (三)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卫生行业标准; (四)重要的涉及技术衔接的技术术语、符号、代号(含代码)、文件格式和制图方法行业标准; (五)互换配合行业标准; (六)行业范围内需要控制的产品通用试验方法、检验方法和重要的工农业产品行业标准。 其他行业标准是推荐性行业标准。 第五条产品质量行业标准,凡需要而又可能分等分级的,应作出合理的分等分级规定。 第六条行业标准由行业标准归口部门统一管理。行业标准的归口部门及其所管理的行业标准范围,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报告,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查确定,并公布该行业的行业标准代号。 第七条行业标准归口部门在制定行业标准计划时,必须与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协调,以建立科学、合理的标准体系。 第八条在制定行业标准工作中,行业标准归口部门履行下列职责:

各类行业标准制定流程及分级

各类行业标准制定流程及分级 1、标准的概念: 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2、标准的分级 我国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级。 - 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国家标准。 - 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可以制定行业标准。在公布国家标准之后,该项行业标准即行废止。 - 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的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可以制定地方标准。在公布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之后,该项地方标准即行废止。 3、标准制定的路线 技术委员会负责,协商一致制定;公认机构批准。 –制定标准的部门应当组织由专家组成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标准的草拟,参加标准草案的审查工作。 –技术委员会(TC)是在一定专业领域内,从事国家标准的起草和技术审查等标准化工作的非法人技术组织。 –TC委员应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可来自企业、科研机构、检测机构、高等院校、政府部门、行业协会、消费者等。 –TC组织起草标准的形式:1)主要起草单位;2)工作组 4、标准编写与制修订程序 预研——立项——起草——征求意见——审查——批准——出版——复审——废止 (一)预阶段:在研究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制定项目建议。 预研阶段的前期:标准化科研。

预研阶段为TC评估项目提案(PWI)的过程。 –PWI,应附标准建议稿或标准大纲。标准建议稿应给出主要章条及各章条所规定的主要技术内容;标准大纲应给出标准名称和基本结构, 涵盖技术要素、列出涉及章条的标题。 TC应作出下列决定之一: –终止。PWI不能满足要求。 –继续。PWI符合要求,由TC根据PWI形成项目建议书(NP),向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立项建议。 预研阶段的文件 –输入:PWI –输出:NP (二)立项阶段:对项目建议进行必要的、可行性分析和充分论证。 立项阶段为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对TC提交的NP进行审批的过程。 - 立项阶段自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登记NP时开始。主要工作是对项目建议进行审查、征求意见与批准。 - 立项阶段的周期一般不超过5个月。 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将作出下列决定之一: - 终止,否决项目建议。 - 继续,批准项目建议,并下达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 立项阶段的文件 - 输入: NP - 输出: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 目前立项制度:常年公开征集制度 -行业部门、TC和省级质监局负责征集项目,审查并随时提出项目建议(NP); -任何单位、个人均可向行业部门、TC 、省级质监局或直接向国家标准委提出项目提案(PWI);直接向国家标准委提出的PWI ,委托行业部门或TC进行可行性研究,被采纳的,由行业部门或TC提出NP 。 -NP全部实行网上申报,网上申报系统全年开放,随时接受申报。 -国家标准委随时审批NP,分批次在网上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分批次下达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 内部审批程序: 1)专业部审查

标准贯彻实施方案及建议

标准贯彻实施方案及建议 1 标准的贯彻实施及相关方案 强制性安全标准由于其特殊性,颁布、贯彻实施前应及时在公众煤体、行业内部甚至对外的有关信息上公开宣传,让全社会的人增强安全意识,引起有关部门领导和员工的高度重视。使相关企业能够积极主动的购买有关标准和资料、参加培训、结合本企业实际学习研究标准并准备贯彻实施标准。 标准归口单位进行贯标指导,组织标准宣贯培训班,由标准制定人员主讲。设立专门的答疑或咨询部门或网站,为贯标企业排忧解难,可以是有偿服务。 以机床设计、制造企业为例谈企业贯标方案: ⑴组织有关人员积极参加行业协会组织的各项活动,培训班等。及时了解国内 外标准制、修订信息,尤其是安全标准方面的技术法规、标准、规定、指令、试验方法等。 ⑵成立安全标准贯彻实施小组,技术中心主任任组长,组员由标准化技术人员、 产品主管设计人员、工艺主管设计人员、检验人员、车间技术人员组成,进行明确的分工合作。 ⑶标准化技术人员负责主草其他人员参与制定贯标细则,完成后下发至有关部 门和车间,适时组织标准宣贯会,使有关人员拥有标准、了解标准、熟悉标准,执行标准。 ⑷借助企业的宣传部门在厂内通过广播、板报、宣传栏、横幅、局域网、短信 等进行大力宣传,唤起全厂员工的重视。 ⑸产品主管设计人员、工艺主管设计人员、检验人员、车间技术人员、操作人 员均须按照细则要求进行相应工作。 ⑹标准化技术人员全面负责贯标实施工作,跟踪服务对贯标中出现的技术问题 进行协调处理作好贯标记录,并进行长期监督检查工作。 2 建议 ⑴目前安全生产技术改进整体力度较弱,政府应出台有关安全制造、安全使用 和安全技改进方面的优惠政策,设立安全技术改造项目转口,从项目的申报、审核等环节对安全技术改造项目适当加大支持力度,鼓励机床制造商和机床使用企业进行安全技术改进,甚至淘汰产能落后安全隐患多的普通机床,普及数控机床的使用量,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质量。 ⑵完善强制性国家标准的贯彻监督机制,制定效果显著的奖罚办法。国家或行 业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强制性标准实施的监督、抽查和指导工作,逐步扩大抽查覆盖面和频次,尤其是重大安全问题的限期整改和复查。建立机床操作安全性信息公共平台,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认知度,加强信息的收集与研究工

技术标准化建设奖励实施方案

县技术标准化建设奖励实施方案 为全面推进我县实施技术标准战略,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技术标准化建设,促进我县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订如下方案。 一、申请条件 在本县行政区域内依法设立的法人(企业、行业协会、科研单位、院校等)依照本方案规定申请奖励。 二、申请类别 主导或参与制订行业、国家和国际标准;组建标准化活动组织;取得标准化科研项目成果。 (一)本方案所指“国际标准”是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国际电信联盟(ITU)所制定的标准,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确认并公布的其他国际组织制定的标准。 (二)参与国际标准的起草、制订、修订,并且其提案是唯一被采纳为国际标准核心内容的,为主导制订、修订国际标准的单位。 (三)参与国际标准起草,并且其提案被采纳为国际标准重要内容的,为参与制订、修订国际标准的单位。 (四)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主导制订、修订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的单位: 1、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的唯一起草单位; 2、标准文本的“前言”中排序首位的起草单位。 三、奖励标准

(一)主导或参与制订、修订行业标准、国内标准和国际标准按以下标准奖励: 1、每主导制订、修订一项行业标准的,奖励5万元;参与制订、修订的,奖励3万元; 2、每主导制订、修订一项国家标准的,奖励10万元;参与制订、修订的,奖励5万元; 3、每主导制订、修订一项国际标准的,奖励15万元;参与制订、修订的,奖励10万元。 (二)多个单位同时参与制订、修订同一项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的,按单一项目给予奖励,奖金由所有参与单位平分。 (三)每承担一项省级标准化科研项目并取得成果的,奖励5万元;每承担一项国家标准化科研项目并取得成果的,奖励10万元。 (四)组建标准化活动组织并发挥作用的,按以下标准奖励: 1、对承担广东省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或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或标准化工作组工作的单位,奖励3万元; 2、对承担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或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或标准化工作组工作的单位,奖励5万元; 3、对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专业技术委员会或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或标准化工作组工作的单位,奖励10万元。 (五)奖励项目为上一年度完成的项目,实行一次性奖励。项目完成时间以相关部门的批准或证明文件为准。如果组建标准化工作组获得奖励后,再由本级活动组织晋升为高一级标准化活动组织的,按最高奖励标准补齐奖金。

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有什么区别

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有 什么区别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有什么区别 对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由国务院标准化部门制定。对没有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可以制定。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标准化部门备案,在公布国家标准之后,该项即行废止。对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省、自治区、范围内统一的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可以制定。由省、自治区、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在公布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之后,该项即行废止。 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应当制定,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企业的须报当地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已有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国家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在企业内部适用。 行标是行标,国标是国标,不一样的。 按照适用范围,我国的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个级别。 (1)国家标准 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现为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指定(编制计划、组织起草、统一审批、编号、发布)。国家标准在全国范围内适用,其他各级别标准不得与国家标准相抵触。 (2)行业标准

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如化工行业标准(代号为HG)、石油化工行业标准(代号为SH)由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制定,建材行业标准(代号为JC)由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制定。行业标准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适用。 (3)地方标准 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在地方辖区范围内适用。 (4)企业标准 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产品,企业应当制定相应的企业标准,企业标准应报当地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企业标准在该企业内部适用。

五小行业规范管理工作方案

元石镇“五小”行业规范管理工作方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为规范我镇小饮食店、小美容美发店、小歌舞厅、小洗浴室、小旅馆(以下统称“五小”)行业的经营行为,加强日常监管工作,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消费安全,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元石镇“五小”行业规范管理工作方案。 一、“五小”行业范围及存在的问题 (一)纳入规范管理的“五小”行业范围。是指一次性仅能容纳10桌以下的小餐饮店,20平方米以下的食品店;10座以下的小美容美发店;营业面积小于200平方米的小歌舞厅;一次性仅能容纳50人以下的浴场、游泳场所;一次性仅能容纳50人以下的小旅馆、旅社、招待所等。 (二)当前“五小”行业存在的问题。“五小”行业的规范管理是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工作重点之一,也是我镇在创建工作中的一大难点。当前我镇“五小”行业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三无”(无营业执照、无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无健康合格证)现象严重;基础设施差,分区布局不合理,“三防”(防蝇、防鼠、防尘)设施不齐全,基础卫生差;无消毒设施或有消毒设施未正常使用。 二、规范管理原则

(一)条块结合,属地管理。镇卫生局牵头负责小餐饮店、小美容美发店、小洗浴室的整治工作,镇社事中心牵头负责小歌舞厅、小食品店、超市食品专柜、游泳池的整治工作。 各村(社区)要负责组织和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五小”行业规范管理工作,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切实按照统一标准组织开展规范管理工作。 (二)帮管结合,以帮为主。全镇各地各部门和执法机构要正确处理严格执法与改善投资环境、维护社会稳定的关系,积极帮助服务对象排忧解难,促进一批无照无证的店铺改善条件,达到规定的开办标准,切实维护投资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三)全程监管,综合执法。按照“谁许可、谁管理、谁负责”的要求,建立片区监管责任制度,落实人员和责任,分片包干,负责到底,切实做好全程监管和综合执法。 三、规范管理目标 通过规范管理行动,进一步规范我镇“五小”行业卫生行政许可,彻底改善“五小”行业持证率不高、基础卫生差、基本设施缺损和消毒措施不落实的状况,促进经营者诚信经营,提高经营者守法意识和卫生管理水平,使“五小”行业的状况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创造健康、有序、文明的生活环境。 四、规范管理内容

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

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 为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和《国务院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20号)关于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加强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的有关要求,制定本改革方案。 一、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2001年成立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强化标准化工作的统一管理。在各部门、各地方共同努力下,我国标准化事业得到快速发展。截至目前,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总数达到10万项,覆盖一二三产业和社会事业各领域的标准体系基本形成。我国相继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常任理事国及国际电信联盟(ITU)理事国,我国专家担任ISO主席、IEC副主席、ITU秘书长等一系列重要职务,主导制定国际标准的数量逐年增加。标准化在保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提质增效、服务外交外贸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日益增长的需求来看,现行标准体系和标准化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标准缺失老化滞后,难以满足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需求。现代农业和服务业标准仍然很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刚刚起步,即使在标准相对完备的工业领域,标准缺失现象也不同程度存在。特别是当前节能降耗、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电子商务、商贸物流等领域对标准的需求十分旺盛,但标准供给仍有较大缺口。我国国家标准制定周期平均为3年,远远落后于产业快速

发展的需要。标准更新速度缓慢,“标龄”高出德、美、英、日等发达国家1 倍以上。标准整体水平不高,难以支撑经济转型升级。我国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仅占国际标准总数的0.5%,“中国标准”在国际上认可度不高。 二是标准交叉重复矛盾,不利于统一市场体系的建立。标准是生产经营活动的依据,是重要的市场规则,必须增强统一性和权威性。目前,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中仅名称相同的就有近2000项,有些标准技术指标不一致甚至冲突,既造成企业执行标准困难,也造成政府部门制定标准的资源浪费和执法尺度不一。特别是强制性标准涉及健康安全环保,但是制定主体多,28个部门和31个省(区、市)制定发布强制性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数量庞大,强制性国家、行业、地方三级标准万余项,缺乏强有力的组织协调,交叉重复矛盾难以避免。 三是标准体系不够合理,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均由政府主导制定,且70%为一般性产品和服务标准,这些标准中许多应由市场主体遵循市场规律制定。而国际上通行的团体标准在我国没有法律地位,市场自主制定、快速反映需求的标准不能有效供给。即使是企业自己制定、内部使用的企业标准,也要到政府部门履行备案甚至审查性备案,企业能动性受到抑制,缺乏创新和竞争力。 四是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不完善,制约了标准化管理效能提升。标准反映各方共同利益,各类标准之间需要衔接配套。很多标准技术面广、产业链长,特别是一些标准涉及部门多、相关方立场不一致,协调难度大,由于缺乏权威、高效的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越重要的标准越“难产”。有的标准实施效果不明显,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不到位,尚未形成多部门协同推动标准实施的工作格局。

标准化管理实施方案

六、施工组织设计 ㈠文字表述 1总体施工组织布臵及规划 2标准化管理实施方案 2.1标准化管理目标 以工程安全质量管理为核心,以机械化、工厂化、专业化、信息化等现代管理手段为支撑,以管理制度标准化为基础,全面落实人员配备、现场管理和过程控制标准化,建设优质、高效的标准化管理体系,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安全、工期、投资控制、环水保、科技创新等管理目标的全面实现。 2.2标准化管理实施计划 本项目建设标准化管理总体上分三个阶段推进,第一阶段:宣传教育培训阶段(开工后10天以内);第二阶段:标准化文件编写阶段(开工后第11天至20天);第三阶段:推进标准化管理、深化和巩固提高阶段(开工后第21天至30天)。 第一阶段:宣传教育培训阶段。围绕开展标准化管理工作,开展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制定详细的宣传教育培训计划,明确教育培训对象、要求、内容、时间安排及实施方式等,将采取会议动员、组织研讨、集中培训及自学等多种形式进行,确保实效。培训内容应包括:国家、行业及铁道部关于建设领域的政策、法律、法规,铁道部领导的讲话、开展标准化管理

的有关要求,标准化管理知识,以及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国际标准。 第二阶段:标准化文件编写阶段。各部门对照标准,梳理管理流程,彻底理顺管理程序。明确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接口,明晰各自职责。制订各项工作的工程程序、工作方法、工作要求、工作标准等,保证各项工作环节之间无缝链接,提高工作效率。围绕管理制度、人员配备、现场管理、过程控制等方面,清理标准化管理所需的各项制度、办法、标准等,查缺补漏,对标准化文件进行修订和补充完善。 第三阶段:推进标准化管理阶段。选择个别架子队作为推进标准化管理的试点示范单位。试点示范的重点放在安全质量、文明施工、试验检测、自主创新、“架子队”管理、物资设备、内业资料和培训教育等方面。项目经理部对试点示范中成熟的办法、经验等进行总结、提升和推广,以点带面,全面深化本项目标准化管理。 2.3标准化管理体系 为了保证本工程顺利实现标准化管理目标,我方在施工过程中将严格遵守铁道部及建设单位的有关规定,针对本项目的具体情况并结合以往类似工程的经验,从思想、组织、工作原则、工作要求、经济等方面建立符合本项目工程的标准化管理保证体系。 标准化管理体系见下页《标准化管理体系框图》。 2.3.1保证标准化管理目标的思想措施 推行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采用多种方式,强化宣传教育,正确认识

各类标准制定流程

本页为著作的封面,下载以后可以删除本页!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1、标准的概念:

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2、标准的分级 我国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级。 - 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国家标准。 - 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可以制定行业标准。在公布国家标准之后,该项行业标准即行废止。 - 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的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可以制定地方标准。在公布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之后,该项地方标准即行废止。 3、标准制定的路线 技术委员会负责,协商一致制定;公认机构批准。 –制定标准的部门应当组织由专家组成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标准的草拟,参加标准草案的审查工作。 –技术委员会(TC)是在一定专业领域内,从事国家标准的起草和技术审查等标准化工作的非法人技术组织。 –TC委员应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可来自企业、科研机构、检测机构、高等院校、政府部门、行业协会、消费者等。 –TC组织起草标准的形式:1)主要起草单位;2)工作组 4、标准编写与制修订程序 预研——立项——起草——征求意见——审查——批准——出版——复审——废止 (一)预阶段:在研究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制定项目建议。 预研阶段的前期:标准化科研。 预研阶段为TC评估项目提案(PWI)的过程。 –PWI,应附标准建议稿或标准大纲。标准建议稿应给出主要章条及各章条所规定的主要技术内容;标准大纲应给出标准名称和基本结构, 涵盖技术要素、列出涉及章条的标题。 TC应作出下列决定之一: –终止。PWI不能满足要求。 –继续。PWI符合要求,由TC根据PWI形成项目建议书(NP),向国

标准方案制定

标准方案制定 编制人: 发布日期:2013-08-14

标准方案制定 一、前言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和《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安委〔2011〕4号)的文件精神,按照xxx安监局《关于开展xxx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通知》的工作部署和xxx公司《关于印发xxx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要求,为了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改善安全生产条件,规范和改进安全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现根据本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xxx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方案。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深入持久的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事故可以预防,安全源于责任”的安全理念和集团公司“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力戒形式主义,强化安全标准,规范安全行为,目的生产安全”的安全管理指导思想,以集团公司的“抓末端、抓现场、抓标准”和隐患排查治理为基础,强化生产过程控制和全员的安全管理,不断提升安全生产条件,夯实安全管理基础,逐步建立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工作机制,全面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使本公司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 三、工作目标 本着“化整为零、分步实施、逐渐推进、整体提高”的原则,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通过自我检查、自我纠正和自我完善,建立安全绩效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定于2013年底前,争取达到安全标准化二级标准,并能持续改进,不断提高,最终实现本质安全。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 1.安全生产标准化领导小组及其职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