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民族团结”知识学习

“民族团结”知识学习

“民族团结”知识学习
“民族团结”知识学习

“民族团结”知识学习资料

一、民族基本知识

(一)56个民族一览

1.壮族2.藏族3.裕固族4.彝族5.瑶族6.锡伯族7.乌孜别克族8.维吾尔族9.佤族10.土家族11.土族12.塔塔尔族13.塔吉克族14.水族15.畲族16.撒拉族17.羌族18.普米族19.怒族20.纳西族21.仫佬族22.苗族23.蒙古族24.门巴族25.毛南族26.满族27.珞巴族28.僳僳族29.黎族30.拉祜族31.柯尔克孜族32.景颇族33.京族34.基诺族35.回族36.赫哲族37.哈萨克族38.哈尼族39.仡佬族40.高山族41.鄂温克族42.俄罗斯族43.鄂伦春族44.独龙族45.东乡族46.侗族47.德昂族48.傣族49.达斡尔族50.朝鲜族51.布依族52.布朗族53.保安族54.白族55.阿昌族56.汉族

(二)我国民族政策

1.坚持民族平等团结;

2. 民族区域自治;

3. 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

4. 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5. 发展少数民族科教文卫等事业;

6. 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7. 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8. 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

二、为什么说我国是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中华大地数千年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华民族数千年自强不息的奋斗,留给当代中国人的、最可宝贵的遗产有3项:一是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国土,是世界上陆地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二是56个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住久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三是精彩纷呈的多样化文化。我们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是我国各民族共同拥有的的宝贵财富,各民族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幅员辽阔的国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

翻开一部厚重的中国史,我们发现,这就是一部中国各民族诞育、发展、交融并共同缔造了大一统国家的历史。

我们统一多民族的国家,是5000年来特别是秦汉以降的2000多年里,以华夏族——汉族为主体的证权与周边各族的政权在长期融合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主要经历了4个关键时期。第一,是秦、汗的开创时期。第二,是唐、宋的扩展期。第三,是元、明、清的定型期。第四,是鸦片战争以降的抗争期。

自秦汉开创多民族统一的中国以来,统一始终成为中国各民族的核心价值的自觉追求,成为中国历史的主流,统一被认为是正常的,分裂被认为是不正常的。各民族共同完成并维护了国家的统一,都作出了重要贡献。人口众多的汉族,在对东统一大业进程中起到了主要作用。蒙古族、满族等也重要作用。匈奴、鲜卑、契丹、女真、藏、维吾尔、白等许多民族,他们在局部地区实现的统一,也为中国的大统一准备了必要的条件。秦汉雄风,盛唐气象,元朝一统,康乾盛世,都是汉族和少数民族共同铸就的历史辉煌。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

2009年9月29日,正当全国各族人民满怀喜悦庆祝新中国60华诞之际,国务院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的739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749名模范个人受到表彰,在全社会产生了热烈反响。这次大会,充分展现了我国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崭新面貌,充分展现了60年来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巨大成就。

这60年,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日益完善、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得到有力保障的60年。

这60年,是民族地区经济实力极大增强、各族人民生活根本改善的60年。

这60年,是民族地区社会事业成果丰硕、各族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的60年。

这60年,是各民族大团结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增强的60年。“同心掬得满庭芳”。

四、各族青年如何自觉做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建设者、促进者

维护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一名青年的光荣职责和神圣使命。

1.我们要不断加强学习,更多地了解和掌握民族理论政策、民族法律法规和民族基本知识,不断增强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我们要立足本职,以实际行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我们要坚持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以实际行动营造良好氛围,形成强大合力,共同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我们要在学习了解兄弟民族不同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的基础上,在尊重差异和包容多样中消除不应有的误解或偏见,在相互沟通和相互帮助中增进各民族的团结友谊。

3.我们要坚持原则、明辨是非,旗帜鲜明地与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是对社会主义法制的严重践踏,是对人民根本利益严重损害,是对国家安全的严重危害。我们每一个青年都要头脑清醒,擦亮眼睛,认清各种破坏势力的险恶用心和反动本质,不信谣、不传谣,不受坏人挑拨煽动,不发表伤害民族感情的言论,更不能参与违法犯罪活动。我们要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做好涉及民族因素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和谐因素。

只要我们每一个人自觉做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建设者、促进者,中华民族就一定能够形成坚如磐石的团结,拥有坚无不摧的力量,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五、“三个离不开”思想、“四个认同”思想及马克思主义“五观”主要内容

1.马克思主义“五观”: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

宗教观。

2.“四个认同”: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

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3.“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

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因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精诚团结,才能自立于世界,才能谋求进步和发展。特别是我们这些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的青少年更应该学会团结,这样才能立足社会。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作为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

56个民族之间是和谐、团结,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条心,就能把祖国建设得繁花似锦;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条心,就能把祖国建设得繁荣富强。让56个民族联手牵手手相握,将心比心心相连,齐心协力向前进,共创美好明天!

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团结为核心的,是以社会主义制度和祖国统一为基础的。作为中国民族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含义:

1、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上,长期存在着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制度。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对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造,从根本上废除了这一反动制度,开辟了民族平等团结的新纪元。此外,中国共产党和政府还运用行政和法律等手段禁止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歧视行为。

2、维护促进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包括不同民族之间的团结,也包含着民族内部的团结。

3、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步的必要前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大好山河,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密切关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56个民族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这一关系,团结一致,形成强大的合力,共同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4、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国家昌盛和民族进步繁荣的必要条件。中国的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有着内在的联系。民族团结的原则要求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维护统一,反对一切破坏团结、分裂祖国的活动。

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团结为核心的,是以社会主义制度和祖国统一为基础的。作为中国民族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含义:1、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上,长期存在着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制度。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对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造,从根本上废除了这一反动制度,开辟了民族平等团结的新纪元。此外,中国共产党和政府还运用行政和法律等手段禁止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歧视行为。2、维护促进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包括不同民族之间的团结,也包含着民族内部的团结。3、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民族团结是社... 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团结为核心的,是以社会主义制度和祖国统一为基础的。作为中国民族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含义:1、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上,长期存在着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制度。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对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造,从根本上废除了这一反动制度,开辟了民族平等团结的新纪元。此外,中国共产党和政府还运用行政和法律等手段禁止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歧视行为。2、维护促进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包括不同民族之间的团结,也包含着民族内部的团结。3、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步的必要前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大好山河,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密切关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56个民族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这一关系,团结一致,形成强大的合力,共同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4、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国家昌盛和民族进步繁荣的必要条件。中国的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有着内在的联系。民族团结的原则要求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维护统一,反对一切破坏团结、分裂祖国的活动。

民族团结教育发言稿

民族团结教育发言稿 【篇一:民族团结教育讲话稿】 团结就是力量 ——丰都小学民族团结教育专题教育讲话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在今天这个民族团结教育大课堂里,我讲的内容是“团结就 是力量”!大家都知道:“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还知道“没有共产 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强大”。我们要为能生 活在中国这片辽土上而自豪骄傲,因为这片土地,汇聚了56份热情;这片土地,汇聚的是56种希望;这片土地,汇聚的是56颗炽热的 爱国之心!我们祖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是一个各族儿女都团结 一心,共同推动社会繁荣的发展大国。所以,站在这片土地上,我 们似乎从来都不会担心会被遗弃,会被伤害。因为我们深深地知道,中国很强大,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不会被任何困难打到!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四大发明改变了世界;56个民族56支花, 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经济发展又快又稳; 中国在世界屋脊修建了世界上最高的青藏铁路,三峡工程的建设; 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2008年奥运会申办成功了……。祖国千 百年来,她牵系、造就了我们民族至高的美和至深的爱。无数的共 产党人、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抛头颅、撒热血是为了她;无数的 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毫不保留地献出自己的智慧、才华,艰辛 地劳动是为了她!这是一种抵御外侮、众志成城、团结一心、勇于 拼搏的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民族精神。“5.12”地震中各族人民的救援;国外留学生回国工作报效祖国、海外华侨对大陆捐 钱捐物建设祖国;抗洪、抗旱、抗凝冻中各族人民的团结奉献等系 列感人事迹,都说明了各族人民之间团结的力量,说明了中国是如 此的强 大!不同的民族虽然在服饰、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有所不同,但 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是一家人。千百年来,各族人民团结友爱, 共同建设着祖国,共同创造了祖国的灿烂文化,才使我们的祖国母 亲变得如此强壮,如此美丽。 滴水在大海中才能得到永生,生命在团结中才能绽放光芒。让我们 每个人都投入到伟大的民族团结进步这一洪流中去,团结进取、弘 扬正气、争做民族团结的楷模。就像歌中唱到的:“五十六个民族,

【AAA】2018年教育综合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

【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 2018年教育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的依据是人的身心发展的(D)。 A.阶段性 B.差异性 C.顺序性 D.不均衡性 2.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B)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 A.环境 B.遗传素质 C.教育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3.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提出这一观点的学者是(A)。 A.弗洛伊德 B.华生 C.桑代克 D.巴甫洛夫 4.教育系统的三要素不包括(B)。 A.教育者 B.教育内容 C.学习者 D.教育影响 5.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A)作用。 A.导向和动力 B.关键 C.基础 D.物质基础 6.格塞尔的“同卵双生子爬梯实验”充分说明了(A)是教育的重要条件。 A.遗传素质 B.教师水平 C.父母培养 D.后天学习 8.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C)。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9.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A)的规律。 A.顺序性 B.阶段性 C.差异性 D.不均衡性 10.主张教学的主导任务在于传授有用知识,至于学生的能力则无需特别训练的教学理论是(D)。 A.传统教育理论 B.现代教育理论 C.形式教育论 D.实质教育论 11.将孔子因人而异的教学方法概括为“孔子施教,各因其材”的是(D)。 A.孟子 B.荀子 C.曾子 D.朱熹 12.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被称为(D)。 A.“教育学的雏形” B.世界上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 C.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D.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13.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主要是从(A)的教育实践中得出的。 A.国立幼稚师范学校 B.晓庄师范学校 C.农民运动讲习所 D.育才学校 15.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B)。 A.高尔顿 B.霍尔 C.华生 D.斯金纳 16.学校心理辅导的主要方式一般有两种,下列关于它们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A.经常逃学的学生、有学习障碍的学生更适合于进行团体辅导 B.个别辅导是以少数学生为对象,以矫治辅导为主,属补救性的辅导 C.团体辅导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预防辅导为主 D.学校心理辅导有团体辅导和个别辅导这两种主要的方式 17.下列不属于孔子的主要教育贡献的是(D)。 A.修订六经 B.开办私学 C.提倡有教无类,普及教育 D.促进古代科技发展 18.“礼、乐、射、御、书、数”是我国(B)的教育内容。 A.现代社会 B.奴隶社会 C.原始社会 D.封建社会 19.教学目标不包括(A)。 A.教材目标 B.课程目标 C.学科目标 D.课堂教学目标 20.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要规定所需培养的人的身心素质;二是要规定所要培养出的人的(B)。 A.质量规格 B.社会价值 C.发展方向 D.发展速度 21.问题行为与后进生等问题学生(A)。 A.概念不同 B.对象相同 C.都是对学生的总体评价 D.都是一个教育性概念 22.教师通过协调课堂中的各种关系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称为(D)。 A.课堂凝聚力 B.课堂气氛 C.课堂控制 D.课堂管理 23.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是班级的(D)。 A.法人 B.监督人 C.辅导员 D.领导者 24.教师的教学风格有讨论式教学和(A)教学。 A.演讲式 B.学习式 C.探讨式 D.灌输式 25.课堂中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称之为(C)。 A.课堂规范 B.课堂管理 C.课堂气氛 D.课堂纪律 26.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不包括(D)。 A.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B.学生特点 C.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 D.学校的要求 27.社会对教育所要成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检查和规定是(B)。 A.教育目标 B.教育目的 C.教学目标 D.教学计划 28.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C)。 A.讲授法 B.讨论法 C.谈话法 D.指导法 2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强调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本上要靠(C)和制度来保障”。 A.教师 B.社会 C.法治 D.道德 30.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国务院有权制定和发布(B)。 A.教育法律 B.教育行政法规 C.教育政府规章 D.教育单行条例 31.在教学任务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C)。 A.发展学生的智力 B.培养学生的能力 C.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D.形成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道德品质 32.着眼于当今教育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主旨的教育是(B)。 A.高等教育 B.素质教育 C.职业教育 D.特殊教育 33.学生道德认识、道德情感与道德意志高度发展的“合金”,就构成了(A)。 A.道德信念 B.道德情操 C.道德品质 D.道德行为 34.“在能力和兴趣受到限制的情况下我们如何改变自我”,这反映哪类智力的任务?(C) A.语言智力 B.人际智力 C.自知智力 D.认识自然的智力 35.假定某个年龄组的平均分数为70分,标准差为10分。某生测验得80分,则该生的智商为 (C)。 A.80 B.110 C.115 36.胆小畏缩,消极防御反应强,这是哪种气质类型的行为表现?(D)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37.教育心理学普遍认为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出版于(A)年。 A.1903 B.1913 C.1914 D.1900 38.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唯一正确的解答的认知方式称为(C)。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辐合型 D.发散型 39.教师在教授课文时采用列提纲的形式来板书,教师使用的学习策略是(B)。 A.精细加工策略 B.组织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阅读理解策略 40.学习者通过观察其他人实施这种行为后所得到的结果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指向,这是一种(A)。 A.替代强化 B.直接强化 C.自我强化 D.负强化 36.胆小畏缩,消极防御反应强,这是哪种气质类型的行为表现?(D)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37.教育心理学普遍认为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出版于(A)年。 A.1903 B.1913 C.1914 38.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唯一正确的解答的认知方式称为(C)。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辐合型 D.发散型 39.教师在教授课文时采用列提纲的形式来板书,教师使用的学习策略是(B)。 A.精细加工策略 B.组织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阅读理解策略 40.学习者通过观察其他人实施这种行为后所得到的结果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指向,这是一种(A)。 A.替代强化 B.直接强化 C.自我强化 D.负强化 46.按照自我意识发展理论,生理自我成熟的年龄是(B)。 A.7岁 B.3岁 C.12岁 D.18岁 47.学生为了自己在班级中的成绩排名而努力学习,这样的学习动机主要属于下列哪种动机? (B) A.内部动机 B.外部动机 C.认知性动机 D.交往性动机 48.充分利用学生头脑中生动而鲜明的形象来帮助记忆,这是使用了(B)。 A.组织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复述策略 49.一般认为,小学生思维的主要形式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的关键年龄是(C)。 A.8—9岁 B.9—10岁 C.10—11岁 D.11—12岁 50.动作技能根据动作的精细程度与肌肉运动强度不同,可分为细微型动作技能与(C)型动作技能。 A.连续 B.闭合 C.粗放 D.徒手 51.心理测验的信度大小一般介于多少之间?(B) A.-1与0之间 B.-1与1之间 C.0与1之间 D.0与10之间 52.个别教师私拆、毁弃学生的信件、日记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B)。 A.公正评价权 B.隐私权 C.人格尊严权 D.名誉权 53.当教师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时,即进入了(A)阶段。 A.关注生存 B.关注情境 C.关注学生 D.关注课程 54.在我国,承担培训中小学教师任务的单位一般是(C)。 A.当地教育行政部门 B.教育局指定的学校 C.各级教师进修学校 D.高等师范院校 55.“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D)特点。 A.示范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长期性 56.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A)。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8年教育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的依据是人的身心发展的(D)。 A. 阶段性 B. 差异性 C. 顺序性 D. 不均衡性 2. 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B)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 A. 环境 B. 遗传素质 C. 教育 D.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3. 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提出这一观点的学者是(A)。 A. 弗洛伊德 B. 华生 C. 桑代克 D. 巴甫洛夫 4. 教育系统的三要素不包括(B)。 A. 教育者 B. 教育内容 C. 学习者 D. 教育影响 5. 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A)作用。 A. 导向和动力 B. 关键 C. 基础 D. 物质基础 6. 格塞尔的“同卵双生子爬梯实验”充分说明了(A)是教育的重要条件。 A. 遗传素质 B. 教师水平 C. 父母培养 D. 后天学习 8. 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C)。 A. 遗传 B. 环境 C. 教育 D.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9. 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A)的规律。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差异性 D. 不均衡性 10. 主张教学的主导任务在于传授有用知识,至于学生的能力则无需特别训练的教学理论是 (D)。 A. 传统教育理论 B. 现代教育理论 C. 形式教育论 D. 实质教育论 11.将孔子因人而异的教学方法概括为“孔子施教,各因其材”的是(D)。 A. 孟子 B. 荀子 C. 曾子 D. 朱熹

12.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被称为(D)。 A. “教育学的雏形” B. 世界上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 C. 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D. 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13.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主要是从(A)的教育实践中得出的。 A. 国立幼稚师范学校 B. 晓庄师范学校 C. 农民运动讲习所 D. 育才学校 15.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B)。 A. 高尔顿 B. 霍尔 C. 华生 D. 斯金纳 16.学校心理辅导的主要方式一般有两种,下列关于它们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A. 经常逃学的学生、有学习障碍的学生更适合于进行团体辅导 B. 个别辅导是以少数学生为对象,以矫治辅导为主,属补救性的辅导 C. 团体辅导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预防辅导为主 D. 学校心理辅导有团体辅导和个别辅导这两种主要的方式 17.下列不属于孔子的主要教育贡献的是(D)。 A. 修订六经 B. 开办私学 C. 提倡有教无类,普及教育 D. 促进古代科技发展 18.“礼、乐、射、御、书、数”是我国(B)的教育内容。 A. 现代社会 B. 奴隶社会 C. 原始社会 D. 封建社会 19.教学目标不包括(A)。 A. 教材目标 B. 课程目标 C. 学科目标 D. 课堂教学目标 20. 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要规定所需培养的人的身心素质;二是要规定所要培养出的人的(B)。 A. 质量规格 B. 社会价值 C. 发展方向 D. 发展速度 21. 问题行为与后进生等问题学生(A)。 A. 概念不同 B. 对象相同 C. 都是对学生的总体评价 D. 都是一个教育性概念 22. 教师通过协调课堂中的各种关系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称为(D)。 A. 课堂凝聚力 B. 课堂气氛 C. 课堂控制 D. 课堂管理 23.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是班级的(D)。

民族团结进步知识应知应会-word范文文档

民族团结进步知识应知应会 1、新时期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2、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总目标: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任务:建设小康社会同步、公共服务同质、法制保障同权、民族团结同心、社会和谐同创。总要求:突出人文化、实体化、大众化。 3、民族团结的概念: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平等相待、友好相处互助尊重、互相帮助。 4、民族团结的定位: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5、民族团结政策的内容: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促进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团结: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 6、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内涵: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由政府主导、各民族群众广泛参与、创造性地推进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进步的一切社会活动。 7、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特点: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民族工作领域的方方面面,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广泛的群众性、鲜明的时代性、形式的多样性、永恒的创新性、切实的针对性等特点。 8、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总体目标:推进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贯彻落实: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依法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团结的

问题。 9、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思路:一个核心、一个突破点、三个重点、三个创新、五个转变,即以党的领导为核心,以争取人心为突破点,以全社会参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和社会成员全覆盖为重点,创新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思路、内容与方法,实现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主动性、实效性、针对性、创新性、全面性的转变。 10、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坚持的原则:坚持因人施教、正面教育、注重实效、与时俱进的原则。 11、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要坚持以科学发展、改善民生为根本,以解决问题、共创和谐为重点。 12、十九大明确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13、党的十九大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国梦新征程上的共同意志和根本遵循。 14、中国特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最重要目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重要途径: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15、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历程:1953年,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决定每年9月为“民族团结宣传月”;1982年11月,xq 维吾尔自治区率先召开了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1983年4月xq决定每年5月为“民族团结教育月”;同年

2020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模拟试卷及答案(二)

2020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模拟试卷及答案 (二) 一、单项选择题 1.美国管理学者孔茨和奥唐纳认为"有效的管理总是随机制宜的,因发问而定的"。这一观点表明了教育管理学具有() A.社会性 B.双向多元性 C.权变性 D.应用性 2.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一种关系是() A.工作关系 B.心理关系 C.道德关系 D.个人关系 3.一支白粉笔,无论是把它置于明亮处还是黑暗处,人们都会把它知觉为白粉笔。这种知觉特性被称之为() A.知觉的选择性 B.知觉的整体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知觉的恒常性 4.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的形象主要采用了想象的哪种加工方式()

A.黏合 B.夸张 C.拟人化 D.典型化 5."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句话是()中对教育方针的表述。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B.《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 C.《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6. "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教育的特征。 A.中国 B.埃及 C.希腊 D.罗马 7.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这是哪一条教学原则()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8.从迁移的角度看,"题海战术"最可能的理论基础是() A.形式训练说 B.相同要素说 C.关系转换说 D.概括化理论 9.教育要适应人发展的顺序性规律,应做到()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10[单选题] 在教育目的问题上,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主张体现了() A.社会本位论思想 B.个人本位论思想 C.社会效益论思想 D.教育无目的论思想 1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当个体通过他人的经验产生了学习,那么就可以说他是在进行() A.顿悟学习 B.潜在学习

2020年整理民族团结基本知识.pdf

民族团结进步基本知识 1、一条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两个共同: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3、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 4、四个人人:人人都树立民族团结的思想人人都懂得民族政策人人都讲民族团结的话人人都做民族团结的事 5、四个扎扎实实:扎扎实实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扎扎实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扎扎实实加强规范党内政治生活 6、五个认同: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7、五个维护:维护社会主义民主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 8、六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民族观宗教观祖国观 9、六个相互:相互欣赏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了解相互包容 10、2016年底,争创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州先进市。

民族团结进步基本知识 1、一条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两个共同: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11、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 12、四个人人:人人都树立民族团结的思想人人都懂得民族政策人人都讲民族团结的话人人都做民族团结的事 13、四个扎扎实实:扎扎实实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扎扎实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扎扎实实加强规范党内政治生活 14、五个认同: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15、五个维护:维护社会主义民主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 16、六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民族观宗教观祖国观 17、六个相互:相互欣赏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了解相互包容 18、2016年底,争创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州先进市。

民族团结教育教学案

《民族团结教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我国民族的名称及构成、我国56个名族分布的特点。掌握党和政府 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少数民族跨入社会主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族人民共同繁荣以及民族工作的成就。 2、过程与方法:归纳各族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史实,培养学生通过 具体事件发现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倡导积极思考、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并鼓励学生用此方法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注重历史学习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各族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大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保证。我们要维护国家统 一、巩固各族人民大团结。通过对有关民族工作知识容的学习,进一步认识我国是一 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团结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2、教学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三、教法 讲述法、讨论法、谈话法 四、学法 小组讨论法、自主探究法、阅读法 五、课时:一课时 六、课型:新授课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了一份小礼物,保证你们看了会喜欢。看!这是什么?(老师拿出一人民币)你们带了吗?如果带了就和老师一起看人民币背面的文字。除了汉语拼音外,你知道它们是哪些民族的文字吗?(依次是:蒙、藏、维,壮)想一想,为什么要在人民币上印制少数民族文字?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人民币作为国家的法定货币,与各族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在人民币上印制少数民族文字,不仅方便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生活,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考试大纲教学提纲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第一章教育政策法规 特别提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教育法律法规以最新修正后的版本为准。 第一节国家教育政策法规 一、教育政策与教育法 教育政策的含义,教育法的含义,教育政策与教育法的关系,教育法的渊源、教育政策的体系。 二、国家教育政策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立法背景,立法宗旨,主要内容(教育基本制度、受教育者、其他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立法背景,立法宗旨,主要内容(教师法律地位、教师的权利义务、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聘任制度、教师培养培训制度、教师待遇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立法背景,立法宗旨,义务教育的原则、新《义务教育法》的突破。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立法背景,主要内容(高等教育的含义与义务、高等教育基本制度、高等学校的学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立法背景,立法宗旨,主要内容(保护未成年人的原则、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未成年人的学校保护、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立法宗旨,主要内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立法宗旨,主要内容(学生伤害事故的含义,学生伤害事故处理的原则,学校责任事故情形,学校无责任事故情形,学生或监护人责任事故情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立法宗旨,主要内容(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的保障条件)。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各类教育的发展任务、教育体制改革、保障措施。 第二节地方教育政策法规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知识-精品.pdf

阿克萨来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知识(一) 1.巩固民族团结要做到“三个像指的是什么? .答:像爱护自己的眼晴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2.新疆工作的总目标是什么? .答: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3.什么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答:民族团结。 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条例》什么时间正式实施的? 答:2016年1月1日。 5.自治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动员大会于何时召开的? 答:2016年4月8日。 6.轮台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动员大会于何时召开的? 答:2016年4月22日 7.自治区“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动员大会何时召开的? 答:2016年10月16日。 8.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目标是什么? 答: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知识(二) 1、“四有”:有连心卡、有合影照、有走访活动记录和图片、有 结对认亲活动体会。 2、“四定”:定来往计划、定思想沟通计划、定帮扶计划、定“双语”和“新疆三史”学习计划。 3、“四做到”:一是做到“两帮两贺一慰问”。二是做到与结亲户“四见面”。三是做到“七掌握”。四是做到“八个讲 清楚”。 4、“两帮两贺一慰问”:遇难事必帮、遇大病必帮、遇喜事 必贺、遇节庆必贺、遇丧事必慰问。 5、“四见面”:有条件的干部职工在结亲户家庭小孩起名、割礼、婚礼、直系亲属葬礼上都要见面。 6、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护国 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反对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 势力、暴力恐怖势力。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7、三个讲明白:讲明白亲人收押收教原因、讲明白党的政策、 讲明白收押收教是挽救和关爱。 8、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9、各族人民应当牢固:“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树立的思想。 10、五个一样: 政策上一样享受,经济上一样支持,就业上样安置,生活上一样关心,人格上一样对待。

2020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模拟卷六

2020年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考试 教育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六 一.单项选择题 1、期末考试一结束,教务主任就召开高二年级全体师生会议。会上,主任对在这次“无监考考试”中自觉遵守考试纪律的高二(3)班的50名学生提出表扬。这对其他班级的学生而言是一种() A.正强化 B.负强化 C.自我强化 D.替代强化 2、在英文阅读中遇到生词时。教师一般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猜测词义,而不是急于查字典。这体现了知觉的() A.整体性 B.理解性 C.选择性 D.恒常性 3、教师授课时,通过板书的字体、颜色以及讲话的语音、语速等来吸引学生的() A.有意后注意 B.无意后注意 C.有意注意 D.无意注意 4、学生学完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单词发音感觉比较困难。其中,汉语拼音对英语单词的学习的影响属于() A.正迁移 B.负迁移 C.一般迁移 D.逆向迁移 5、我国现行的学制是() A.双轨学制 B.单轨学制 C.综合学制 D.分支型学制 6、我国奴隶社会的学校教育内容是() A.“六艺” B.“七艺” C.《四书》《五经》 D.《论语》 7、提出教育目的应当从受教育者的本性出发,认为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教育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人,发展个性,增进他们个人价值的教育观点是()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形式教育论 D.实质教育 8、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主要体现在() A.教育具有社会性 B.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C.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D.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 9、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从根本上制约于一定社会的() A.生产力发展水平 B.政治、经济制度 C.哲学、文化传统 D.儿童身心发展特点 10、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前提和基础是() A.以解和研究学生 B.培养和组织集体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协调各方面对学生要求 11、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其教育名著《爱弥儿》中系统的阐述的教育思想是() A.审视教育 B.自然教育 C.和谐教育 D.武士教育 12、教育还没有从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的教育人员,而是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过程中进行的社会是()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13、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的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这体现了人的发展的()

2020年大邑县教师招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及应用》试题及答案

2020年大邑县教师招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及应用》试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请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准考证号。 2、本试卷均为选择题,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作答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下列属于心智技能的是()。 A、骑车 B、运算 C、游泳 D、唱歌 【答案】B 2、有的学生学习就是为了获得一个好分数来取悦父母、老师或朋友,体现的是学习动机中的()。 A、内部学习动机 B、外部学习动机 C、认知内驱力 D、自我提高内驱力 【答案】B 3、教育心里学受弗洛伊德理论的影响,扩展了研究领域,同时程序教学兴起的时期大致在()。 A、19世纪末20实际初 B、20世纪20年代~50年代末 C、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末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答案】B 4、皮亚杰认为形成儿童道德的他律道德在()。 A、0~5岁 B、6~8岁 C、8~10岁 D、10~l2岁 【答案】B 5、幼儿园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处于()地位。 A、核心

C、从属 D、主导 【答案】D 6、幼儿园中期教育目标是指()。 A、中班的教育目标 B、各年龄班的教育目标 C、一周的教育目标 D、一月的教育目标 【答案】B 7、通常人们所说的态度和欣赏属于情感目标的()。 A、反应 B、接受 C、形成价值观念 D、价值体系个性化 【答案】C 8、情境言语和连贯言语的主要区别在于()。 A、是否完整连贯 B、是否反映了完整的思想内容 C、是否为双方所共同了解 D、是否直接依靠具体事物作支柱 【答案】D 9、根据一周内和一天内学习效率的变化,安排学习活动,这样可以()。 A、统筹安排学习时间 B、高效利用最佳时间 C、合理利用休闲时间 D、灵活利用零碎时间 【答案】B 10、德育“认知模式”的提出者是()。 A、科尔伯格 B、皮亚杰 C、班杜拉 D、奥苏伯尔

民族团结相关知识

“五个好”:好搭档、好同事、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 “五个一”:共照一张全家福、共度一个节庆日、共写一封书信、共讲一个团结故事、共种一棵团结树。 “五有”:有公约、有学习、有承诺、有阵地、有行动 民族团结创建“细胞工程”:进机关、进企业、进部队、进团场、进乡镇、进村(社区)、进学校、进宗教场所。 民族团结相关知识 “五个好”:好搭档、好同事、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 “五个一”:共照一张全家福、共度一个节庆日、共写一封书信、共讲一个团结故事、共种一棵团结树。 “五有”:有公约、有学习、有承诺、有阵地、有行动 民族团结创建“细胞工程”:进机关、进企业、进部队、进团场、进乡镇、进村(社区)、进学校、进宗教场所。 民族团结相关知识 “五个好”:好搭档、好同事、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 “五个一”:共照一张全家福、共度一个节庆日、共写一封书信、共讲一个团结故事、共种一棵团结树。 “五有”:有公约、有学习、有承诺、有阵地、有行动 民族团结创建“细胞工程”:进机关、进企业、进部队、进团场、进乡镇、进村(社区)、进学校、进宗教场所。 民族团结相关知识 “五个好”:好搭档、好同事、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 “五个一”:共照一张全家福、共度一个节庆日、共写一封书信、共讲一个团结故事、共种一棵团结树。 “五有”:有公约、有学习、有承诺、有阵地、有行动 民族团结创建“细胞工程”:进机关、进企业、进部队、进团场、进乡镇、进村(社区)、进学校、进宗教场所。 民族团结相关知识 “五个好”:好搭档、好同事、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 “五个一”:共照一张全家福、共度一个节庆日、共写一封书信、共讲一个团结故事、共种一棵团结树。 “五有”:有公约、有学习、有承诺、有阵地、有行动 民族团结创建“细胞工程”:进机关、进企业、进部队、进团场、进乡镇、进村(社区)、进学校、进宗教场所。

2020年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专业理论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共十套)

2020年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专业理论基础知识模拟 试题及答案解析(共十套) 2020年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专业理论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一、填空题 1、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 2、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3、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4、健康领域的活动要充分尊重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严禁以任何名义进行有损幼儿健康的比赛、表演或训练等。 5、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其(家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评价过程是各方共同参与、相互支持与作用的过程。 6、《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育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 7、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

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8、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 9、幼儿园语言教育要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流,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10、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11、幼儿园社会教育内容的目标: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12、幼儿园要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13、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发展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14、《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时间安排应有相对的(稳定性)与灵活性,既有利于形成秩序,又能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照顾到个体差异: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间接指导的活动相结合,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教育与教育学 1:中外教育名言 ①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②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说文解字》 ③教育是发展健全的个性——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 ④.教育是“依照自然法则,发展儿童的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裴斯泰洛齐。 ⑤.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德国思想家康德。 2:教育的概念 ①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与其他一切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 ②广义教育:泛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③狭义教育:即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 受教育者实施影响,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和过程3.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及相互关系 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①教育者②受教育者③教育影响 教育活动基本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①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②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以一定的教育影响为中介

4.教育起源的学说观点 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利托尔诺观点:教育起源归于本能.不足: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心里起源论:代表人物:孟禄观点: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不足:否认了人是有意识的。 劳动起源论:马克思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和生产劳动相结合。 5.学校教育的产生 1. 原始社会有学校教育的萌芽,作为独立的社会实践部门的学校教育是在奴隶社会出现的 2. 我国经考证的最早学校在殷朝。未经考证夏朝就有学校成为“痒序”。周朝的乡学分为:塾痒序校 3. 教育系统的产生,是制度化教育形成的前提 4. 最早设立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职业是——商代 5. 欧洲封建社会教育内容: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术)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6.学校产生需要具备的条件 ①社会劳动必须出现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使一部分人脱离生产劳动,同时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工,开始出现专门从事教育的教师和专门 从事学习的学生

民族团结知识梳理与答案

主题六:民族团结教育 【考点梳理】 1.中国自古以来是___________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__________,__________,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 2.中华各民族共同__________,共同__________,共同__________。 3.中国是中华各民族的祖先。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信仰异同,都是__________。 4. __________,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美丽中国,__________是中华各民族的共同责任。 5、__________是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6.国家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__________。 7.维吾尔族、朝鲜族、蒙古族、藏族等少数民族的歌舞 “十二木卡姆”—— ____族;长鼓舞——____ 族;筷子舞——____ 族;弦子舞——____ 族。 8.蒙古族、彝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的服饰特点 皮毛袍服——____ 族;多层百褶裙——____族;色彩鲜艳的连衣裙,外套对称背心——____族。 9.蒙古族、藏族、回族等少数民族的饮食特点 蒙古族和藏族——____ ,____、____和____;喜爱吃油炸馓子的是____;维吾尔族人喜欢吃____。 10.蒙古族、藏族、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的住房特点 蒙古包、帐篷和毡房——____和____ 族;吊脚楼——____、____和____族; 11.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有:____、____、____、____。 12.火把节、泼水节、那达慕大会、开斋节和古尔邦节分别是哪个民族的节日?藏历新年是_________族的传统节日。

民族团结教育教学教案

民族团结教育教学教案 一、教学内容 民族团结教育是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的需要,是西部大开发的需要,是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需要。民族团结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为了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以课本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为载体,学习民族的发展史、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培育兄弟民族之间的感情,培养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课堂学习、开展活动、环境渗透等途径学习少数民族特别是藏族的历史,了解少数民族的过去、现状,展望美好的未来。 2、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认清反华势力和达赖集团妄图西化、分化我国,破坏民族团结的恶毒用心,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理解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离不开”的深刻内涵,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播下民族团结的种子,抛弃“狭隘的民族主义”,激发、培养、弘扬中华民族长期以来积淀下来的各兄弟民族之间的深厚感情。 三、教学内容分析 1、培养民族观。在民族团结教育校本的课程开发中,我们引导广大学生明白了一个道理:“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互相离不开”。(邓小平语)通过专题教育、参观学习、学生论坛等活动,使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观念得到进一步增强,促进学生初步养成马克思主义的 2、培育民族情。让学生尽情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秀美,师生们沉浸在欢乐 愉快的氛围中,民族感情不断得到升华。 四、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学生的教育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和配合,因此,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密切和家庭、社会的联系,积极推进"三结合"教育,广开渠道,努力营造"大德育"的氛围,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努力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培养良好的品质,遵纪守法的意识,文明的行为习惯等思想道德教育形成序列训练内容,化为学生的行为,激发学生自觉体验和感悟的热情,让学生在体验中巩固常规训练要求。 五、教学措施 1、每周一早晨组织全校学生举行升旗仪式,唱国歌,认真听国旗下的讲话。 2、举办感知民族精神的演讲比赛。 3、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收看弘扬民族精神的电视节目。 4、引导学生结合历史知识,组织学生发现和学习名人的优秀品质。 5、结合社会实践活动,撰写关于民族精神的调查报告。 6、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开展爱国主义知识宣传。 7、开展爱国主义读书月活动。 8、定期举办时事政治讲座,对学生进行国内外形势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教育,开展弘扬民族精神教育。 共八课时,第一课时 1、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 2、知道一些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故事。 3、愿意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 教学难点: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不同民族的同学和邻居的风俗习惯。教学重点:要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 教学过程] 一、激发感情,导入新课。1、播放歌曲《大中国》 请同学们跟着唱,想想这首歌唱的是什么?

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模拟试题 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教育科学有诸多的分支学科,其中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C)/ e7 w: ~ A.教育哲学B.教育心理学C.教育学D.教学论0 {7 U) }, R0 D, U8 n, Z" q' h 2.“四书”、“五经”是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教育内容,下列著作不属四书范围的是(D) A.《大学》B.《中庸》C.《论语》D.《春秋》; o, m) a$ ^8 W& | 3.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C)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发展 C.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状况 4.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B)5 m# ]6 X( t# _A.顺序性和阶段性B.不均衡性C.稳定性和可变性D.个别差异性- m2 _( U' \9 `4 Y! q. E 5.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C)0 {; x3 x7 B6 `% l) ` A.观察力B.想像力C.思维力D.判断力0 z2 y9 M; O; K3 D1 Q* l 6.我国目前主要由下列哪一主体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A)

A.地方B.中央C.社会力量D.学生家长 7.“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D). [, l4 N, N2 I, z Y e A.复杂性、创造性B.连续性、广延性C.长期性、间接性D.主体性、示范性. ]/ r* 8.“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D)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的原则D.巩固性原则6 u+ H' P% m3 l2 9.“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C)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2 {7 L. c$ {9 l 10.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B)p1 r0 @8 t9 ?! B; b+ _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B.全面了解学生C.培养优良的班风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11.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问题上存在争论,一种理论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C)8 h2 U* B4 P [8 q/ y* E A.学科课程论B.活动课程论C.实质教育论D.现代课程论12.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A)/ E+ }2 K% [0 t% m s( P) ] A.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B.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D.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2 s% u+ i$ D7 ]4 M4 L 13.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劳动的哪种特点?(D)A.主体性B.创造性C.间接性D.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