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概说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概说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概说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概说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概说

第一讲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概说(一)

主讲人:徐正英教授郑州大学

一、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名称

约定俗成的两个:

中国文学批评史(文批史)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古代文论)

讲者认为不太全面:

1、文学批评讲古人对古代作家作品的评介;

文学理论讲文学的理论原则。

2、我们所学习的则既有理论原则,又有作家作品。

例如,曹丕《典论·论文》: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文学的作用)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文学的本质,文学理论)

“王粲长于辞赋,徐干时有齐气,然粲之匹也。”(齐气:女人味)

(作家评点)

“如粲之《初征》、《登楼》、《槐赋》、《征思》,干之《玄猿》、《漏卮》、《圆扇》、《橘赋》,虽张、蔡不过也。”

(评介作品)

因此,讲者认为应该称为“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一、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内容

1、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家的评介。

2、对古代重要的文学理论学说的讲解与阐释。

3、对古代重要文学观念演进轨迹的勾勒。

4、对古代重要文学理论批评篇章和专著的导读。

5、介绍古人对古代重要作家作品以及文体等的评介情况。

三、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作用

1、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提供借鉴。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从不讲形象的,而讲语言美:声色之美;抒情写景)

2、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文学史。

3、有助于我们阅读鉴赏古代文学作品。

4、能提高我们的写作修养和写作技能。

5、提高民族自信心。

四、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阶段

分期法:

1、第一种观点:郭绍虞“三分法”

从先秦到南北朝———文学观念的演进期限

从隋唐到北宋————文学观念的复古期(讲者存疑,认为不全面)

从南宋到现代————文学观念的完成期

2、第二种观点:张少康“五分法”

先秦时期———萌芽产生期

汉魏六朝———发展成熟期

唐宋金元———深入开掘期

明清时期———繁荣鼎盛期(讲者存疑)

近代———中西结合期

3、第三种观点:王运熙“四分法”(最为讲者推崇)

(1)先秦两汉时期———萌芽发展期

特点:①文论资料多是片断言论,多数散见在先秦诸子之中。

②先秦时期文论、艺术论、诗论、乐论往往是混同并结合在一起。

③先秦时期以儒道两家理论最为突出。

④汉代出现了若干单篇文学理论批评的论文,但是论述范围较窄,大抵是就一部书或一篇作品、一种文体、一个问题进行讨论,指导思想较保守。

(2)魏晋南北朝————发展繁荣期

特点:①不仅产生了著名的文学理论批评的单篇论文,而且还产生了体大思精、体系完整的文学理论专著。

②研究范围扩大,不仅讨论了很多作家、文体,还讨论了很多问题。

③指导思想比汉代解放,比较重视日常生活的抒情写景。

④南朝骈文理论大发展。(讲究对仗、辞藻华丽、主张用典)

(3)唐宋时期————深入开掘期

特点:①文学理论资料超过了以往历代文学理论批评资料的总和。

a.诗话、词话等著作大量产生。

b.唐宋人自选的诗词选本(加评点)大量产生。

②指导思想方面,儒家思想重新抬头,比汉代思想解放些,比魏晋南北朝又保守些;重新强调文学作品的教化作用,但也并不排斥文学作品的日常抒情写景。

③唐宋时期(尤其宋代),艺术趣味及审美标准发生了重大变化。

普遍崇尚恬淡闲远之美。(与六朝形成鲜明对比。)

宋代的文学理论:

●文学家的文学理论

●政治学的文学理论

●理学家的文学理论

这三种理论本来是对立的,但在文学审美趣向上却惊人的一致。例如:

文学家:梅尧臣主张“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

苏轼主张“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

政治家:王安石主张“看似平淡却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理学家:程颐主张“天工生出一枝花”(倡导自然美)。

朱熹主张“文章要平淡不费力”。

包恢(北宋)主张“诗家者流,以汪洋澹泊为高”。

因此这个时期,把陶渊明推崇至尚。

(4)元明清时期———传统诗文理论的总结期,新兴戏曲、小说理论的发展期。

特点:①传统的诗文理论继续发展,但诗文创作及理论模仿性强,创造性差,继承性强,总结性强,独创性差。

②文学理论资料多,超过了以往所有时代文论资料总和的数十倍。

③小说戏曲创作和理论因为接近下层,其市民意识和封建意识都很浓烈,并表现出浓厚的市民意识与浓厚的封建意识相交叉的复杂现象。

章回小说———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

【特点】

分回标目段落整齐首尾完整

④晚清时期,由于时代变化,文学理论出现了中西合璧的现象。

例如:

王国维《人间词话》,实际上是西方的尼采的理论框架,对中国的诗词进行分析。中西合璧现象非常明显。

五、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表现形式和特点:

●7种形式:

1、片言只语。(片断言论)

2、单篇论文。(书信、序跋)(如:《毛诗序》《诗品序》《楚辞章句序》《太史公自序》《答

李翊书》《答谢民师书》等等)

3、论诗绝句。(如:杜甫《戏为六绝句》所开创;元好问《论诗三十首》;苏轼《论画诗》;

李贽《诗画》)

4、专著形式。(如:《文心雕龙》,宋代的一些随笔、诗话、词话等)

5、资料汇编。(如:南宋胡仔的《苕溪渔隐丛话》,何文焕的《历代诗话》等)

6、诗文词选评。(如:《唐人选唐诗》,明代茅坤的《唐宋八大家文钞》)

7、小说戏曲评点。(如:金圣叹、李贽、脂砚斋、蒋竹坡、毛宗岗父子等人的评点)

●特点:

1、理论与创作紧密相连。

2、形式多样但成体系的少。

3、文学理论批评的概念术语含混不清。(如: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中把唐朝诗歌的风

格列为二十四种风格,像杜甫的诗歌风格是“沉郁顿挫”,李白的风格是“飘逸”,这些都是模糊的概念。)

六、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研究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展望

第一阶段:五四运动前———准备阶段。

刘勰《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体系严密的文学理论专著,但还谈不上是一个学科的分类。

从目录学中看:

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六分法(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数术略、方技略)

《隋书·经籍志》四分法(经史子集)

欧阳修《新唐书·艺文志》在集部里又开了“诗文评”,这才有了文学批评史的纲要,但还只是作了排列而已,并没有研究。

第二阶段:(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建立阶段。

追溯:①日本留华学生铃木虎雄曾任京都大学名誉教授,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颇有造诣,于1911年在《译文》杂志上发表了系列单篇论文,后来集成《支那诗论史》,这标志着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研究的开始。②“五四运动”前北京大学著名语言文字学家黄侃先生在北京大学给学生开《文心雕龙》选修课,范文澜先生在南开大学给学生开《文心雕龙》课,后来他们的讲课笔记都出成了书(黄侃先生当时只是摘印了一些文章,六十年代才由出版社复印出书)。后人将黄侃先生的讲义复印集成《文心雕龙札记》,而范文澜先生的《文心雕龙注》,则是现在资料最全、最具权威的一本注释书。

陈钟凡(中国古典文学家)于1927年出版了中国第一部《中国文学批评史》,标志着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研究的正式开始。

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讨论,在1934年就出了好几本书。

例如:

1、郭绍虞1934年和1947年分别出版的《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下卷(解放后合成单行本)。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的特点:

①建立了“以人为核心”的体系。

②材料丰富,见解独到。(是我们这个学科的奠基之作。)

2、罗根泽1934年和1947年分别出版的《中国文学批评史》一二册(实际上只写到唐朝,

解放后又补了第三册,写到宋朝)。

罗根泽《中国文学批评史》特点及价值:

①材料丰富性优于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但见解不如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

②体系以问题为纲。

3、朱东润1944年出版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

以上三本书解放后都出版了,但只有郭绍虞先生的《中国文学批评史》成为了教育部的统编教材,直到现在才被取代。

4、其他的,如:1934年方孝岳写的《中国文学批评》;傅庚生1948年出版的《中国文学批

评通论》(与以上所有的书都不一样,其他的书都是按时间纵向研究,而这本书是横向体系研究),可惜解放后没有再出版,70年代后学者才继承了他所开辟的道路。

5、专门的书,如:范文澜《文心雕龙注》;许文雨《文论讲疏》(用了西方的美学观、西方

文学理论的标准来参照写中国的古代文论、评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著作。);何文焕《历代诗话》;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清诗话》;南京师大的唐圭璋先生解放前编的《词话丛编》,解放后编的《全宋词》。

电影理论与批评论文

第五元素--电影理论与批评 ——《第五元素》 我们在看电影的时候,往往很难直观地去发现、去辨识。而经过老师的讲解启发,我不敢说我对电影的意识行为学有多深的理解,但我能更深地了解电影这种大众艺术。同时,我也明白了,电影研究、电影批评也可以成为一门艺术,甚至形成一门学科。 ——题记通过上老师的课,就我个人的理解来看“电影理论与批评”可分为:视听语言;结构主义理论;精神分析;意识形态批评;后现代论等等。下面我就把法国导演--吕克.贝松摄制的影片《第五元素》结合“电影理论与批评”中的叙事和结构主义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来分析一下。 首先我大致地叙述一下《第五元素》的内容:2259年,未来的人类原本平静地生活在“宇宙联邦政府”的管理之下,但一个来自邪恶黑星的“有智慧巨大球体”恶意地向地球逼近,人类所拥有的全部抵御手段不仅无效,反而增加了敌手的力量,人类的生存危机危在旦夕。此时,代表宇宙善良力量的蒙督沙瓦星球为宇宙联邦政府,也就是人类送来了唯一可能战胜邪恶敌手的五大元素;但人类获取五大元素的过程,却遭到了人类败类,邪恶星球的地球代理人佐格和残暴、贪婪的外星孟加罗人的破坏、阻挠。于是、人类的英雄柯本在蒙督沙瓦星球的地球联络人考内留斯神父的帮助下,与地球科学家以残存再生的第五元素丽露一起与佐格和孟加罗人展开了搏斗,并站而胜之。柯本等人在千钧一发的时刻,在埃及的古神殿中启动了五大元素,地球上的人类和生命获得了拯救,柯本与代表第五元素的丽露获得了爱情。 要用结构主义来分析影片。就不得不说到一名结构主义人类学家-----普罗普。普罗普研究的俄罗斯民间故事,打开了叙事学及整个结构主义时代的研究思路。普罗普就对故事人物的结构理解为:众多身份、面目各异的人物却不外乎七种角色,当然也包括《第五元素》,普罗普也将其称为七种“行动范畴”。通过对整个影片的分析,我将这七种角色或行动范畴与《第五元素》分别对应罗列出来,即: 1、坏人-----------------佐格,佐格的爪牙,邪恶星球 2、施惠者--------------------丽露和神父 3、帮手-----------------------丽露 4、公主,或重要的人或物------------------------丽露和四大元素 5、派遣者或出发者---------------------总统,将军,神父 6、英雄或受害者-----------------------柯本,丽露 7、假英雄------------------------在此电影中没有出现(非充分必须的元素) 根据影片的内容,和普罗普的行动范畴学我们可知,同一个行动范畴也可以由不同的人物来扮演。如在影片中,莉露在影片的前一部分,英雄科本.达拉斯与警察的对峙中充当被争夺的“公主”,而到了另一个星球(参加节目)的战斗中却充当英雄与受害者的角色,到了影片的结尾,着再度成为了拯救者的的角色。有时候,派遣者和出发者可能并不是单独的一个人,但就《第五元素》这部影片来说,我较偏向于总统,将军和神父。在形形色色的影片中,假英雄经常会有出现,经常呈现为英雄的冒名顶替者。但就我的理解,假英雄在叙事中,这一角色

《中国古代文学史》(袁行霈版)习题集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四卷本习题集1 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一章上古神话 一.熟读《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 二.解释:1、神话 2、神话的历史化 三.填空 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是- 《山海经》。 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 发明创造神话。 3、中国著名的四大神话是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 它保存在《淮南子》中。 四.简答 1、神话所蕴涵的民族精神是什么? 2、神话的主要思维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第二章《诗经》 一.背诵和默写篇目:《关雎》、《氓》、《采薇》、《蒹葭》。 二.解释:1、风雅颂 2、赋比兴 3、四家诗 三.填空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 500 年间的305篇作品。 2、《诗经》本来只称《诗》,或连其诗篇数称“诗三百“,后世儒家尊之为《诗经》。 3、《诗经》是按风雅颂三类编排的,一般都认为它们是根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的。

4、《诗经》共有等十五“国风”,共篇。 5、《诗经》中的“雅”分和,前者有篇,后者有篇,共篇。 6、《诗经》中的“颂”包括颂、颂、颂,它们分别有篇、篇和篇作品,共40篇。 7、汉代传习《诗经》的有、、 、四家,它们的最早传授者分别是 和。现在流传下来的是,这就是我们现在读到的《诗经》。 8、《诗经》的旧注本,最重要的是《毛诗正义》和《诗集传》。《毛诗正义》是西汉毛亨传,东汉笺,唐疏。《诗集传》是南宋注的。 9、《诗经》的内容可以归纳为6个方面,它们是、、、、 和。 10、《诗经》的艺术特色,从、、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和论述。 11、《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总结概括为、、 ,它们和、、合称为诗之“六义”。朱熹有三句话解释《诗经》的表现手法,其原文是“”,“”,“”。 12、《诗经》中的周民族史诗主要保存在《大雅》里,按其所记述的事件的时间先后,依次为、、 、和 5篇。 四.简答

鲁迅的翻译思想

简介 Lu Xun is an eminent translation theorist. His views on translation were formed by inheriting and absorbing Chinese and foreign traditional translation theories. He adopted different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t different stages of his translation. Stage The early stages of Lu Xun”s translation activities are from the year of 1903 to 1918,which means he began to study in Japan until the eve of the May 4th movement, in this stage, translation works introduce one’s reflecting the people’s suffering and the n ational liberation movements about Russia Northern Europe and Poland and other countries. The second stage is from 1919 to 1927,which also focuses on the people’s suffering and the aspects of social darkness in Russia, Japan and so on . The last stage is from 1927 to 1936, which was from the eve of revolutionary literature controversy to the proletarian literature movement. Lu Xun emphasizes the Soviet revolutionary and proletarian literature theory. 类型 Practice of Lu Xun’s translation 1.Science novels 2.Short stories of Eastern Europe 3.Foreign arts 4.Children’s literature 5.Children’s works 6.After 1919 Strategy In the early period of his translation career, he adopted free translation, that is, between 1903 to 1906, but very soon in 1906 to 1909, he shows his new ideas about translation in his series of literary works especially in his co-published Stories from Abroad with his younger brother Zhou Zuoren, which marked his great change of translation methods from free translation Free translation and adaptation Free translation reproduces the matter without the manner, or the content without the form of the original. Usually it is a paraphrase much longer than the original, a so-called “intralingual translation”, often prolix. Another method adopted by Lu Xun at his early translating stage is

理想中的班主任形象

理想的班主任形象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着对美的向往,但是对于班主任的美却也有着各不相同的看法。在我的心目中,自然也毫不例外地存在这完美班主任的形象。 所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在对于班主任的想象里,应该有着渊博学识、过人的才华和道德情操。一个有内涵的人,做事情才会更有内涵。作为一个班的领导者,必须有一个让人信服的头脑,有智慧,还要有高尚的情怀。 1、有着宽广的胸怀,平易近人 身高不是距离,年龄不是问题。作为老师,该严肃时就要严肃,以树立威信。但是,也没有学生会喜欢自己的老师整体板着脸。他,像我们一样充满活力与朝气,幽默与无拘束相结合的他会使我们与他倍加的亲切与贴近,豪爽的气度, 就像自己的好朋友。 2、亲切热心,耐心解决学生问题,把学生的事情放在心上 学生总有很多需要关爱的时候,她们会遇到很多困难,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都还很稚嫩。所以一个能够帮助自己脱离困境的人谁会不喜欢呢?难道有谁愿意一直在困境中苦难地挣扎?在人饥渴之时,即使一碗饭、一滴水都是最为珍贵的和感激的。为学生服务,是责任,也是爱心的体现。 3、适当的批评,多给鼓励和表扬 学生有做错事的时候,永远都是放纵是不合情理的,更会让我们养成许多不良的习性。但是,过多的批评又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触发逆反心理,因而适当的批评才是很必要的。同时,心理学表明,人会朝着受奖励的方面前进,所以正确的鼓励和表扬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4、幽默大方,言谈流畅,举止端庄 幽默是一种向上的元素,它教以人积极和乐观。然而,幽默不是搞怪,他是端庄的,是正派的。一个言谈深得人心的班主任,必然是一个聪明的人,聪明的人没有几个事完全不幽默的。因而幽默又是一种教育方式,教人学会聪明,学会快乐。 5、尊重学生的自尊,即使开玩笑时,也不能说伤害学生的话 心灵的伤害是难以磨灭的,老师对学生的伤害还会在同学中传播,扩大伤害程度。批评学生要有艺术,幽默更要有艺术,不要让艺术变成黑色的。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并非十分强大,有时师长的一句话就能毁掉一个人。他们是祖国的花朵,美丽而娇弱,需要精心培养。 6、一视同仁,不偏私,不偏袒 世界上没有一片树叶是一样的,但是每一个树都有着与众不同的风情。生物之间有他它们的多样性,学生之间有着他们独特的风采。学生们是平等的,至少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所以不该偏视他们。他们都有优点和缺点,成绩、性格都会有很多不同。作为老师就应该学会发现他们的美,并且让这一份没勇敢地成长。

如何树立班主任形象

如何树立班主任形象 在小学生的心目中,最具有权威的可以说是他们的老师,尤其是那些低年级的学生。而班主任这个角色和学生的接触、交流最最频繁,因而自然而然的就成了权威的核心。小学生的这种特殊的情感为我们的教育工作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然而,倘若班主任不能正确行使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不善于处理师生间的情感交往,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高大形象也会逐渐模糊以至消散无踪。那么,如何在孩子们心中树立班主任完美的形象呢? 一、严慈有度公正宽容 古语云:严师出高徒。怎样才是真正的”严”呢?有个学生因为过于贪玩,把第二天要交的作业给忘记做了,结果班主任用严厉不可抗违的语气要求他把刚刚学过的新词新字,每个抄一百次,当天就得交给他检查,而昨天的作业还得补做。如此”严师”,未必能培养出”高徒”。 小学生的自制力一般都比较差,有时难免会违反了教师的要求。如果教师滥用手中的权力,随意地对孩子进行处分、留堂,甚至体罚(体罚现象在农村比较严重),把这些称为”严格要求”,这样的教学效果怎样?假设你是受罚者,被强加惩罚,想想你对行罚者的态度怎样就清楚了。 严不等于罚,罚不等于教;严不在管、卡、压,而在于公正地合理地要求。教育学告诉我们:小学生具有发展的主动性,教育的可塑性,又正是处在认知、情感、动作技能(如听、读、写、算)发展的关键时期。由此,我们提倡多鼓励,少挑剔,多一份希望,少一份叹息。 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天真坦荡的孩子不会以成人的什么”观”、什么”法”来衡量世界,而是用情感、直觉来体味真、善、美,去选择其可亲近的人。所以,严慈有度、公正宽容,是让孩子接受你、欢迎你的首要品质。 二、童心永在热情不减 童心是小学教师所特具的一种性格特征。教师为了深入了解儿童,教育儿童,他就必须从生活到思想各方面和儿童完全打成一片。什么是童心?从教育角度看,童心实质上是对孩子心理世界的移情性理解,包括对儿童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儿童的内心情绪体验和儿童的行为方式等等的理解。在理解后才能产生共鸣,实行教育。 许多孩子都是调皮捣蛋,好玩喜恶作剧,对于一些屡教不改的儿童,有的班主任认为是儿童的品质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阶段儿童的道德认识水平较低,支配和控制行为的意志力较差,道德行为习惯在四年级以后才逐步形成。他

(书目)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文化批评方向《影视批评学》课程硕士研究生阅读书目和片目

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文化批评方向《影视批评学》课程 硕士研究生 阅读书目和片目 王建平 体例:书目作者/编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备注 第一部分文化研究 1、大众文化与传媒/ 陆扬王毅上海三联书店2000 2、当代西方修辞学批评模式/ 大卫?宁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3、当代叙事学/ 华莱士?马丁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4、东方学/ 爱德华?W?萨义德三联书店1999 5、二十世纪文学理论/ 佛克马等三联书店1988 6、后现代主义文化与美学/ 王岳川等编北京大学出版1992 7、后殖民主义与文化认同/ 张京媛台湾麦田出版文化有限公司1998 8、文化帝国主义/ 汤林森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9、文化研究读本/ 罗钢、刘象愚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10、文化与公共性/ 汪晖等编三联书店1998 11、文化与社会/台湾立绪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8 12、现代社会学理论/ 马尔科姆?沃特斯华夏出版社2000 13、消费社会/ 波德里亚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14、叙事学导论罗纲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 15、英国文化研究导论/ Graeme Turner 台湾亚太出版社1998 16、资讯社会理论/ Frank Webster 台湾远流出版社1999 17、美国传媒与大众文化/ 蔡骐等著新华出版社2000 18、中国文化地理概说/ 赵世瑜周尚意山西教育出版社1991 19、文化人类学的十五种理论/ 绫部恒雄(日)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 20、文化论/ 马林诺夫斯基(英)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 21、亚洲艺术中人的精神/ L·比尼恩(英)辽宁人们出版社 1988 22、中国文化史/ 柳诒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8 23、文化的轨迹/ 陈其南春风文艺出版社 1987 24、多维视野中的文化理论/ 庄锡德等浙江人们出版社 1987 25、当代文化人类学概要/ 北晨浙江人们出版社 1986 26、文化演进与人类行为/ F·普洛格D·G·贝茨(美)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8 27、文化·社会·个人/ R·M·基辛(美)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8 28、文化的变异——现代文化人类学通论/ C·恩伯 M·恩伯(美)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8 29、中西文化交流史/沈福伟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5 30、文化模式/鲁思·本尼迪克特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7

影视批评完整版重点

影视批评资料整理 (1)、1896年4月24日美国《纽约时报》刊登关于低昂应评论的文章 (2)以爱森斯坦为首的苏联蒙太奇学派和以巴赞的本体论为代表的经典电影批评是西方电影学理论的重要阶段。 (3)中国电影史上第一种批评传统是伦理批评模式(上世纪20年代) (4)被称作美国影评第一人的是宝林·凯尔 (5)影视批评的文本类型三种:随感型、解读型、研究型 (6)麦茨的《想象的能指》是第二电影符号学诞生的标志,也是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的代表作 (7)1973年美国学者劳拉莫尔的的《视觉快感与叙事电影》是女性主义电影研究的经典文献 (8)1990中国第一部低成本独立电影是由张元创作的《妈妈》 (9)《四百下》电影史上最经典长镜头,导演[法]弗朗西斯.特吕弗 (10)、米洛斯·福尔曼1973年执导的政治寓言片《飞越疯人院》 (11)、美国导演乔治卢卡斯被称作“电影魔术师”代表作《星球大战》 (12)斯提芬斯提尔伯格导演的《大白鲨》开创了暑期档电影,成为第一部突破1亿美元票房的美国电影 (13)美国的马丁丶斯科西斯被称为电影社会学家 (14)影视批评有哪些基本功能:①意义阐释功能②创作引导功能③审美提升功能④鉴赏总结功能 (15)法国心理学家拉康把电影符号学与精神分析学联系起来起来,对影视分析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16)电影的精神分析学理论研究主要涉及电影的哪几个方面:①研究影片中人物的无疑是活动和性心理②研究无疑是在电影创作和欣赏过程中的作用③研究电影媒介的文化功能(17)、美国导演希区柯克的《精神病人》成为心里惊悚片的鼻祖 (18)先锋派电影中最有名的是布努埃尔的《一条安达鲁的狗》关注人物的无意识和潜意识(19)瑞典伯格曼的电影《野草莓》描述梦境 (20)前苏联导演安德列·塔科夫斯基的《伊万的童年》二战期间经典战争片 (21)《钢琴课》(导演简·坎皮恩)被称为女性必看的一部电影,关于电影与性。 (22)1971年第一代女性主义纪录片的诞生《成长中的女性》《三生》《女性的电影》(23)《人鬼情》是当代当之无愧的女性电影、现在女性的生存和文化困境 (24)中国电影的第一次大众文化浪潮兴起上世纪20年代 (25)大众文化特性:通俗性,再生性。 (26)霍尔的三种解码模式:主导霸权立场、协商的立场、对抗的立场 大众文化 是以工业社会的发展为背景,经技术革命特别是传播技术革命而出现的一种文化,是与当代工业都市紧密相关,以普通大众为主要消费对象,批量生产的文化制品 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 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二战后一次具有世界影响的电影运动,这一运动的本质是一次要求以现代主义精神来彻底改造电影艺术的运动,它的出现将西欧的现代主义电影运动推向了高潮。这一运动有两个部分,一是作者电影,即“新浪潮”;另一是作家电影,即“左岸派”。新浪潮”追求的是向生活靠拢,向真实深入;而“左岸派”电影感兴趣的则是人的精神活动,人的思想,人的内心。在他们看来,一个人在头脑中创造的生活远远比生活本身要丰富。他们向内心生活靠拢,向着一种新的真实深入。 代表人物以及作品:有克罗德?夏布洛尔的《表兄弟》和《漂亮的塞尔日》是新浪潮的最早作品,紧接着有特吕弗的《四百下》,阿兰?雷乃的《广岛之恋》,后来,1960年及以后,又出了让-吕克?戈达尔的《筋疲力竭》,艾里克?罗梅尔的《狮子座》,最后有雅克?里维特的《巴黎属于我们》。 摄影机自来水笔理论 一种倡导“运用摄影机写作”的理论。由法国电影理论家、导演阿斯特吕克1948年在《法国银幕》上的一篇文章中首次提出。他认为电影已经成为一种具有独特语言、可以自由表达思想和感情的工具,正像

电影理论知识点

电影理论知识总结 相关概念直接参考《电影艺术词典》 电影理论部分 选择、填空;概念和术语;问题的回答和阐述; 出题原则:以基本知识为主,一般知识为辅,个别偏僻知识。 对作品、术语、观点、人物、流派的了解; 作品:著作、论文、电影作品;电影理论研究和电影批评 复习建议:点面结合;自我提问; 答题技巧:要凝练概括、准确全面;要从各个角度考虑回答问题的内容;检查、补充和推敲; 外国电影理论部分 一、电影理论发展概况 80年代总结观点:经典和现代理论(20年代~75年左右); 经典:传统美学来表述电影,作品与社会背景分离。研究的主题都是——电影是艺术?电影与其它艺术的关系; 现代:符号学、精神分析学、马克思主义等的混合;研究的主题都是——电影是不是语言?观众和影像的关系是什么; ※邵牧君的概括: 1、 30年代以前称为早期电影理论; 2、 30年代~二战前; 3、二战后~60年代前; 4、 60年以后; (其实就是60年以前是经典,60年以后是现代) ※96年鲍德威尔和卡罗尔提出把现代理论分为两种:(见《后理论——重建电影研究》) 1、 60年~70年主体位置理论;主要内容是结构主义、精神分析、符号学、女性主义、意识形态批评; 2、 80年~至今文化主义理论;主要内容是法兰克福文化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等; 以上两种理论共称为宏大理论(Grand Theory)。他们认为真正的电影理论研究只开始了30年,即从60年到90年。 80年以后,他们又开始了一种“中间层面的研究”(middle level),反对宏大理论。即在主体位置理论和文化主义理论崛起时,另一种中间层面理论出现,坚持既要对理论从经验出发的研究,又不排除理论性。 ※结论: 1、 60年前,是小(低)理论,经验性强; 2、 60年~70年,宏大理论; 3、 80年~至今中理论; 形成多姿多彩的别具一格的电影研究,如叙事电影研究、文体电影研究、文类电影研究、民族电影研究、后殖民电影等研究等。 二、经典电影理论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_高等教育出版社)大纲-1

先秦文学大纲 一、先秦文学五大内容 1、神话(民族精神与民族性格的基质呈现) 2、诗经(民族真情的自由渲泻) 3、诸子散文(民族关于社会、人生的思考) 4、历史散文(时代与民族精神、性格及观念变迁的辙痕) 5、楚辞(文人心灵世界的第一次展示) 二、先秦文学演进的轨迹 1、由群歌互答向抒写个人情怀的演进; 2、由巫觋创作向史官创作向士人创作的演进; 3、由誓命训诰向对话语录向据题抒论的演进; 4、由朴野无华向语言自觉的演进。 一、神话 这一部分主要掌握四方面的知识: 1、神话的性质与产生; 2、中国神话的基本内容; 3、保存中国神话的基本典籍及整理成果; 4、中国神话的特色与基本精神。 一、神话的性质与产生 所谓“神话”即“神们的故事”。“神”是先民幻想创造与主宰物质世界的超自然的意识存在。“神话”是运用神的观念进行思考、想象的结果,是对于幻想的描述。用马克思的话,就是“在人民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 神话的产生是以原始的生活方式与原始的思维方式为基础的。生产力极端低下的原始人群,对包罗万象、变化莫测的自然界――特别是灾难性突变感到神秘而恐惧,而又不能科学解释,于是产生了“万物有灵”观念。随而又琢磨那奥秘的神灵形象,于是产生了神。随后又想像他们之间及他们与人之间的联系,参照人的生活,创造了神话。 二、中国原始神话的基本内容 中国原始神话的基本内容大约有三类: 1、解释性神话:如羲和生日、常羲生月、女娲造人、盘古开天以及民族起源、工具发明 等; 2、人与自然神话:大禹治水、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夸父追日、精卫填海; 3、社会生活神话:黄帝战蚩尤、共工颛顼之争、刑天及《山海经》中的海外方国等。 三、保存中国神话的基本典籍及整理成果 1、在中国古籍中缺少专门的神话著作,神话资料零散地保存在各种典籍中。其中保存神 话资料最多的是《山海经》。其次是《楚辞·天问》、《淮南子》等。另外《左传》、《国 语》、《墨子》、《庄子》等先秦古籍中,也有一些零星的神话资料。在汉代出现的纬书 中,则保存了较多的经过汉儒自觉处理的神话。 1

浅谈班主任的形象艺术(一)

浅谈班主任的形象艺术(一) 班主任作为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要具有对学生的较强的影响力,就必须使自己的形象具有魅力,因为“没有什么东西能像楚楚动人的成功形象更能 获得成功的了”。掌握和运用形象增强魅力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 而这一点却常常被人们所忽视。 (一) 形象,对于每个人(其它事物亦如此)来说都有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从事什么职业,不管你的形象意识如何,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一定的形象,而不同的人留给别人的形象以及所产生的魅力却是各不相同的。 有人作过这样一个实验:在只有自动交通信号指挥的十字路口,让两组参加实验的人违反交通规则,其中一部分人装扮得邋里邋遢;另一部分人则显得风度翩翩。结果表明,在前一部分人的影响下,违反交通规则的人数从一般情况下的1%增加 到了4%,而在后一部分人的影响下,违反交通规则的人数竟增加到了14%。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形象对他人并不是无关紧要的,而是有影响的,不同的形象对他人的影响力则是不同的。 班主任的形象,客观上是由班主任的外貌、仪表、举止、风度等因素组成的总和,它是班主任的心理品质、道德情操、文化修养、经验阅历等内在因素的外部表现。主观上则是指班主任的客观形象所引起的学生对班主任的认识、判断、评价,并通过和学生的交往而被学生接受的一种形象,即班主任留给学生的主观印象。 “首因效应”是客观存在的,人们正是主要通过视觉来感知他人的感性形象的。 以貌取人固不可取,然而长期以来形成的审美心理却决定我们只能尽最大努力去避免以貌取人,但谁也无法完全做到不以貌取人,更无法避免别人对他以貌取人。一般说来,学生对班主任的认识首先是从外貌和仪表开始的。外貌、仪表等决定着班主任留给学生的最初印象,并直接关系到班主任的魅力。 如果说外貌、仪表、服饰是自然地对人发生影响力的话,那么,班主任作为班集体中占主导地位的一员,则主要是通过言谈、举止、行为等来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正如舞台上的演员通过自己创作艺术形象去打动观众一样,班主任同样要运用形象去影响学生,尽管班主任不能也不应该等同于舞台上的演员,但是,没有形象意识的班主任不会成为优秀的班主任,不能恰当地运用形象表演的班主任往往是失败的班主任。一位年轻教师第一次担任班主任,为了这个班级,他像“大哥哥”一样整日“泡”在“弟弟”“妹妹”们中间……可事与愿违,他偏偏没有带出一个好的班集体。听一 听学生们的反映,我们就不难发现他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没有恰当地扮演自己应有的班主任形象。

中国文学史重点归纳(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版

2007年学生文化素质(九年级语文)专项训练 文言文总复习(一)(本卷为七年级内容)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2分) ⑴张.()目对.()日⑵明.()察秋毫 ..() ⑶项.()为之强.()⑷徐.()喷以.()烟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1分) A.必细察其.纹理必先苦其.心志 B.以.虫蚁为兽扶苏以.数谏故 C.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D.驱之.别院盖追先帝之.殊遇 3.翻译下列句子。(1分)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译文: 4.一位哲人说:“童年的趣,是梦中的真。”请结合本文说说,看似琐碎的事物在“我” 的眼里为什么会变得趣味盎然?(1分) 答: (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2分) ⑴与友期.行⑵去后乃.至 ⑶相委.而去⑷下车引.之 2.《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1分) 3.《陈太丘与友期》中,“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入门不顾”,怎样理解元方的行为?(1分) (三)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小学班主任培训心得 年轻的形象 成熟的艺术

小学班主任培训心得年轻的形象成熟的艺术20**年的第五天,我惊喜地得到新年第一份礼物。这礼物是题为《润物细无声》的班主任工作讲座,由罗湖外语学校鲁艳老师呈献。这份礼物像一条光润厚重的珍珠链,链上的每一颗珍珠就是鲁艳老师工作中的一个小故事。听讲座前,主持人对鲁艳老师所获殊荣作了简要介绍。我想,一定是位从交教几十载的老教师,要不怎能有这么令人仰慕的成就?谁料想,从听众位上款款走上发言台的竟是位年轻的女教师鲁艳,她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友善,具有活力。从鲁艳老师的讲座中,我深切领悟到作为一名教师更应志存高远。不想当将军的兵,不是好兵。鲁艳老师正是以此来激励自己,严格要求自己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对老师的基本要求。作为班主任更应博学多才,鲁艳老师的工作经验告诉我,班主任老师不光要管住学生的身,还要洞察学生的心,要投其所好,这就要求教师多学专业以外的知识,如:心理学。教育学生,首先你得爱学生,这样的话是鲁艳老师讲座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她的工作经验让我懂得,要达到教育好学生,管理好学生的目的,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不经意间对学生以诚相待,在细节上关心学生,有原则地包容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主动走近你,向你敞开心扉,才乐意你的召之即来,挥之即去。你对学生用心,学生定会对你用情。讲座中,鲁艳老师提到了她的文章《爱学生,也被学生爱着》。她说: 我爱学生,同时也希望学生爱我。这种希望不是奢望,也不是狭隘的获取。她的本意是要让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从文中可以看出,老师爱学生不是虚假的工作态度,学生爱老师也不是礼尚往来的

敷衍。它是师生间真心真意的互动,是学生人格升华的表现。因为学生懂得感恩。那篇文章折射出鲁艳老师的骄人工作成绩,也强调教师不可忽略对学生人格的塑造。试想,一个不懂感恩的学生,长大后能回答社会吗?鲁艳老师用爱,用宽容,用真实,用言出必行这些基石铺出一条班主任工作之路,沿着塑造自身人格魅力,提高自身管理艺术水平的路径,用无痕的教育,无声的关注,引领学生向成功之颠攀登。讲座结束了,余音绕梁。我深信,鲁艳老师还有很精彩的故事没讲完。她率真,质朴无华的语言,那不着雕饰的故事,萦绕在我脑际。她那经得起检验,行之有效,成熟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是一门艺术,我为这种艺术折服。我满怀激情踏上返校汽车,明天我将带着今日所获,投身到工作之上,融入到我的学生之中。魏开祥

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必读书目(专业入门版)

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必读书目(专业入门版) 一、中国电影电视史(26部) 程季华主编《中国电影发展史》(1、2),中国电影出版社 李少白《影心探赜》,文化艺术出版社 李少白《影史榷略》,文化艺术出版社 钟大丰、舒晓鸣《中国电影史》,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陆弘石、舒晓鸣《中国电影史》,文化艺术出版社 李道新《中国电影批评史》,中国电影出版社 李道新《中国电影文化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周星《中国电影艺术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郦苏元、胡菊彬《中国无声电影史》,中国电影出版社 舒晓鸣《中国电影艺术史教程1949-1999》,中国电影出版社 孟犁野《心中国电影艺术史稿1949-1959》,中国电影出版社 丁亚平《影像中国:中国电影艺术1945-1949》,文化艺术出版社翟建农《红色往事:1966-1976的中国电影》,中国电影出版社饶曙光、裴亚莉《新时期电影文化思潮》,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编《新时期电影10年》,重庆出版社 任仲伦《新时期电影论》,上海文艺出版社 倪震《改革与中国电影》,中国电影出版社 尹鸿《世纪转折时期的中国影视文化》,北京出版社 高小健《中国戏曲电影史》,文化艺术出版社 郦苏元《中国电影理论史》,文化艺术出版社 贾磊磊《中国武侠电影史》,文化艺术出版社 大卫"鲍德威尔《香港电影的秘密》,海南出版社

卢非易《1949-1994台湾电影:政治/经济/美学》,远流出版社 郭镇之《中国电视史》,文化艺术出版社 钟艺兵、黄望南《中国电视艺术发展史》,浙江人民出版社 陈飞宝、张敦材《台湾电视发展史》,海风出版社 二、世界电影电视史(15部) 乔治"萨杜尔《世界电影史》,中国电影出版社 乌利希"格雷戈尔《世界电影史1960年以来》(第3卷上、下)中国电影出版社 克莉斯汀"汤普森、大卫"波德维尔《世界电影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刘易斯"雅各布斯《美国电影的兴起》,中国电影出版社 理查德"麦特白《好莱坞电影:1891年以来美国电影工业发展史》,华夏出版社 邵牧君《西方电影史概论》,中国电影出版社 任远、彭国利《世界纪录片史略》,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埃里克"巴尔诺《世界纪录电影史》,中国电影出版社 夏尔"福特《法国当代电影史》,中国电影出版社 李芝芳《当代俄罗斯电影》,文化艺术出版社 若昂"贝纳尔"达"科斯塔《葡萄牙电影史》,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袁华清等《意大利电影》,中国电影出版社 岩崎昶《日本电影史》,中国电影出版社 张学智《日本电视》,中国电影出版社 山本喜久男《日美欧比较电影史》,中国电影出版社 三、世界电影理论与思潮史(7部) 李幼蒸《当代西方电影美学思想》,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从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理论看当代中国电影

从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理论看当代中国女性电影 姓名:陈欣楠 专业:广播电视 学号:201432065

从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理论看当代中国女性电影 陈欣楠201432065 摘要:女性主义电影批评是女性主义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女性主义理论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女权运动的高涨,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理论也从西方引入中国,对当代中国的女性电影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不仅是从电影的文本还是到电影所呈现出的思想都反映了一定程度上的女性主义批判精神,它们具有一定的共通之处。另外,也可以看出在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理论的关照下,中国女性电影的走向。 关键词:女性主义电影批评;女性主义;女性电影;女性形象“从根本上说,女性的意义是一种性别差异…女性偶像是为作为观看行为能动控制者的男性的凝视与快感而展示的,而观看总是容易激发它最初暗含的焦虑…电影远远不止突显了女性的被看,它还构建了女性作为奇观被光看的方式…电影编码创造了一种凝视,一个世界和一个客体,因此产生了一种调节欲望的幻觉剪辑。”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的女性主义思潮,女性主义电影批评是在六七十年代以来的后结构主义的宏大背景中展开的。后结构主义运动的影响遍及当代西方精神文化的各个领域,在这一“解构化”的文化思潮中,女性主义是一支不可或缺的批判力量。 然而,对于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理论作为舶来品的中国来说,从认知到接受,是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期,一些关于西方女性主义和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开始被介绍和译载,如《女权主义电影理论》与

《西方的女性电影》,尤其是1988年翻译发表的劳拉·穆尔维的文章《视觉快感和叙事学电影》在学术界引起了极大的影响。这些理论后来都为中国电影批评学者尤其是女性电影批评学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模式,不仅是理论学者,电影的创作者们也开始站在女性的视角关注女性的世界,对电影的文本进行另类的解读,重塑女性意识,建构女性的主体地位,使女性电影成为中国电影发展史上颇受关注的另类风景。 一、女性主义电影批评与女性电影 女性主义电影批评是女性理论中的一个分支,是建立在女性主义和女性主义电影基础之上的,其目的在于瓦解电影业中对女性创造力的压制和银幕上对女性形象的剥夺。作为一种表象性的叙述语言和大众化的娱乐形式,电影最鲜明地体现着意识形态的制约。譬如,好莱坞的经典电影通过特有的修辞手段,使女性的视觉形象成为色情的消费对象。因此,女性电影批评的首要任务,就是通过对资产阶级的主流电影,特别是通过对好莱坞经典电影模式的视听语言的解构式批判,来揭露其意识形态深层的反女性本质。女性主义电影批评者的共通之处在于都执意用不同的方法破译好莱坞电影的影像符码,揭示其中隐合的“性别歧视”。女性主义电影批评家仍认为,以往的电影语言是男性的产物,想要建立更加能够反映妇女真实情感体验的新电影,首先就必须要破坏语言,摧毁大男子主义的传播方式。然而,在具体的批判实践中,女性主义电影批评主要借用了社会学、精神分析学、文化分析等三种思维模式,以解放电影叙述主体,使女性表现客

中国文学史 袁行霈版

古文 一、填空题。(1*10) 二、诗歌赏析。(2*9) 三、名词解释。(4*4) 四、简答题。(4*8) 五、论述题。(2*12) 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1、《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写出了大海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辣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曹操采用乐府古题写时事,比如汉乐府的《薤露》和《蒿里》本是挽歌,曹操却用来描写当时的社会现实。 ●3、曹丕,《典论》。 ●4、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此诗写一女子在不眠的秋夜思念淹留他乡的丈夫,情思委曲,深婉感人。《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对后代歌行体诗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5、“建安七子”:“七子”之称,始于曹丕《典论·论文》为孔融、陈琳、王粲、徐幹、刘祯、阮瑀、应玚七人。其中孔融年辈较长,且在建安十三年被杀,因此实际上只有六人参加了邺下时期的文学活动。其中王桀、刘祯的成就最突出,钟荣《诗品》列之于上品。王桀的诗歌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刘勰许为“七子之冠冕”。 ●6、曹植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如《白马篇》:“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后期诗歌,,主要是表达由理想与西安市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其内容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对自己和朋友遭遇迫害的愤满。如《野田黄雀行》:“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利剑不在掌,结交何须多?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第二类用思妇、弃妇托寓身世,表白心迹。如《浮萍篇》、《美女篇》、《杂诗》(“西北有织妇”、“南国有佳人”)第三类是述志诗。《杂诗》(仆夫早严驾)第四类是游仙诗。如《仙人篇》《游仙诗》《远游篇》《升天行》等。

2018年北影电影教育电影批评考研真题资料

北京海翔智库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总部设立在首都北京,是一所专注北京地区985、211、及各个特色类艺术院校的考研培训机构。主要从事考研辅导和专业课资料研发,并且花巨资聘请了各大名校硕士博士研究生,成立了专门的考研资料信息室,倾注了学长学姐们的大量心血和成功经验,致力于为考研学子服务! 院系方向:中国电影教育研究中心、艺术学理论、艺术学、电影教育 招收人数:6 拟接收免推2人 考试方向:专硕,外语考英语一、 专业二名称:电影理论与批评 导师解答:本专业专业二考察中外电影史论,与电影学系的考察方式一致。考生在报考这个专业前一定要仔细思考好自己是否有下定决定,尽力一搏,在初试的考试中就把其他人甩掉一大截。注:初始考试成绩的百分之50计入最终成绩。 2016年北京电影学院【艺术与电影基础理论】(专业学位)考研真题 【海翔智库教育】 一、名词解释 1、审美意象 2、黄金分割率 3、间离效果 4、公共艺术 5、汉字艺

二简答 1、什么是艺术真 实 2、简述造型艺术和实用艺术的联系和区别 3、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关于人的美学思想 三、论述 1、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主要范畴。其主要内涵是什么 2、怎么理解审美感受的差异性和共同性 3、结合具体文艺作品谈谈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区别 4、举例论述电影与新媒体艺术的关系 专业二资料与分析: 院系:中国电影教育研究中心研究方向名称:电影教育(46) 研究方向介绍: 本方向以国内外电影教育的发展为研究焦点,重点探研国内外电影教育的发展历史、理论流派、国别特色、电影教育方法、质量评价和公共政策体系,探讨电影教育与国家文化软实力、国家影视产业创新力量培养之间的关系。 本方向要求研究生在戏剧影视学、艺术学理论、教育学的学科框架下,全面梳理电影教育的发展流变和教学模式,前瞻数字化、全球化等时代发展背景下的电影教育新特点、新趋势,培养研究生在艺术

从多元系统理论看鲁迅的翻译思想和翻译策略2

从多元系统理论看鲁迅的翻译思想和翻译策略 摘要:鲁迅是中国伟大的革命文学家、思想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翻译家。他的文学翻译和翻译思想在中国翻译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鲁迅翻译思想,几乎涵盖了翻译问题的各个层面,对我国翻译界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本文运用多元系统理论来研究鲁迅翻译思想和翻译策略,进一步加深鲁迅翻译研究深度。 关键词:鲁迅;翻译思想;异化翻译;多元系统理论; 引言 鲁迅是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翻译家。鲁迅的翻译活动贯穿他的战斗的一生。在长达30多年的翻译生涯中,鲁迅共翻译了14个国家100多位作家的200多部(篇)作品,共计300余万字,大致跟他一生的创作量相当。鲁迅的译品除了外国文学外,还包括外国的自然科学和哲学方面的论著。(方梦之,2004:419)在他长期的翻译实践中,鲁迅发表了相关评论文章。这些文章表达了他的翻译思想,这些翻译思想对我国翻译界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因此,本文将运用多元系统理论对鲁迅的翻译思想和策略进行研究,进一步深入研究鲁迅的翻译思想和策略。 一.多元系统理论简介 多元系统理论是以色列学者伊塔马·埃文-佐哈尔(Itammar Even-Zohar)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普通文化理论。这一理论是佐哈尔在充分吸收俄国形式主义和捷克结构主义的思想的基础上,借用了“系统”这一概念。该理论认为,各种符号现象,即文化、语言、文学与社会等由符号主导的人类交际形式,须视为系统而非由各不相干的元素组成的混合体,才能得以更充分地理解与研究,(Itammar Even-Zohar/张南峰,2002:19-25)后来他把这一理论运用于翻译研究中。 多元系统理论认为,文化、语言文学、社会不是孤立的,而应该把文学和文化等社会符号现象一起看,作为一个开放、动态的大系统。这些系统之间又相互交叉而且相互依存。文学本身就是一个多元系统,其中包括经典文学、非经典文学,成人文学、儿童文学,原创文学、翻译文学等等一系列相互之间独立的系统。它们之间位置不是固定的,处于在不断的变化当中,中心和边缘的位置经常在进行转变。 佐哈尔概括了翻译文学在文学多元系统内处于中心地位的三个社会条件:1.当某一多元系统还没有形成,即某种文学还“幼嫩”,尚处于创立阶段;2.当一种文学(在一组相关的大的文学体系中)处于“边缘”位置,或尚还“弱小”,或两种情形皆有;3.在一种文学中出现转折点、危机或文学真空之时。在多元系统中,翻译文学所处的位置影响着翻译的策略。当翻译文学处于一国文学多元系统的中心时,译者更倾向采取异化的翻译,译文在充分性方面接近原文的可能性更大; 然而在文学多元系统处于稳定状态,也就是说翻译文学处于边缘位置时,译者也更倾向于采取归化手段,追求译文的可接受性。(Itammar Even-Zohar/谢天振、江帆译,2008:218-226) 佐哈尔提出的多元系统理论给翻译研究带来了新的角度,由于中国传统的译学研究更多地注重个人经验,大多是用具体作品或者某个译者的翻译活动来论及,从而缺少较为宏观的理论建树。“很少从局部上升到全部,从个性上升到共性,很难通过对比、验证假设而上升为系统的理论”。(廖七一,2001:389)相对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