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二年级数学统一长度单位

二年级数学统一长度单位

二年级数学统一长度单位
二年级数学统一长度单位

第一单元

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P1—P2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亲身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动手操作,体验统一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教师提示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1、学具准备。

每组有1角硬币、曲别针、三角形学具、方木块各若干个。

2、要求量一量数学书有多宽。

3、指导比一比、量一量的方法。

4、学生动手比一比、量一量。

5、学生汇报量的结果。

(1)选一级汇报。

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去量的?用了几个东西?(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问:你们都是量数学书的宽,为什么同一边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小结:因为选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所以量得的结果不一样。(2)全班同学汇报。

提问:通过测量数学书的宽,为什么用1角硬币去量都有7个那么长,用曲别针去量都有5个那么长,用三角形学具去量都有4个那么长,用方木块去量都有15个那么长?

根据你们刚才的测量,从中你想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

(3)教师小结: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6、看书P1观察左下图,用不同颜色,大小一样的方木块量的结果是什么?

教师口述:不管是什么颜色的方木块,大小一样,量得数学书的宽都是15个木块那么长。

二、用不同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1、测量

要求:请同学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小刀、铅笔、曲别针、手指等,去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

2、汇报

提问:你用什么东西去量?量什么?有几个那么长?

教师从中找出标准不同,数量相同的东西。如没有,引导学生看书。

3、看书P1右下上图。

提问:数学书的宽有几个曲别针那么长?(5个)

铅笔盒的长有几把小刀那么长?(5个)

提问:它们都有5个那么长,那能说明数学书的宽与铅笔盒的长是一样长的吗?你能说出理由吗?

4、看书本插图。

提问:桌子有几支铅笔那么长?(4支)

铅笔盒的长有几把小刀那么长?(5把)

桌子和铅笔盒比,哪个长?

提问: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呢?

提问:用我们手中的各种不同的东西去量物体的长度,能真正比出、量出物体的长度吗?为什么?

提问:你们能想出一个好办法量出物体的长度吗?

学生看书。

提问:量数学书的宽和量铅笔盒的长用的物品一样吗?量的物品一样,我们就说量的标准相同。

提问:你能看出谁长?谁短吗?说说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5、教师小结:从刚才同学们的操作中,知道了测量时只有用统一的标准去量,才能真正量出物体的长度。

三、练习

1、教科书P2“做一做”1。

看图回答:以谁做标准?(以方格)

口头回答:豆角大约有几个方格那么长?

胡萝卜大约有几个方格那么长?

剩下的请同学先看再填。

2、教科书P2“做一做”2。

提问:看书回答他们是以什么为标准来量桌子的长和高,椅子的高呢?(用没用过的铅笔)

指导测量的方法:下面老师请你们用整枝的铅笔去测量。方法是从桌子的一端开始,对后一次接一次,这样测量结果才比较准确。

学生动手测量,并汇报测量的结果。

3、教科书P2“做一做”3 估一估。

提问:题中都有什么?以谁做标准?

“估一估”就是让我们用眼睛观察,看每种物品大约的几个正方体那么长?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教学内容教科书P3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建立1厘米的观念和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

昨天我们通过动手量物休的长度,知道了要测量得准,测量得公平,就必须有统一的标准。人国劳动人民发现了测量长度的工具,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尺子)

提问:尺子是做什么用的?(测量物休的长度。)

教师讲述:对,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

二、新课。

1、认识米尺。

提问:你有尺子吗?(有)

请拿出来,观察尺子上都有什么?教师讲述:刚才你们说尺子上有长短线,我们把它叫做刻度,数字都标在刻度的下面。

提问:尺子最左端的刻度下面的数字是几?

师讲:写有0的这个刻度叫做0刻度,0刻度在尺子的最左端表示起点。

提问:尺子上除了有0刻度还有什么?

2、建立1厘米的概念。

看书学习。

提问:正方体左边指的是什么刻度?(0)

正方体右边指的是什么刻度?(1)

师讲:从0刻度到1刻度的长度就是1厘米。

提问:正方体的一边长是多少?

拿出你的尺子和两支铅笔,你能指出尺子上的1厘米是从哪儿到哪儿吗?

提问:用你的尺子去量一量书上的图钉的长大约多少?说说你是怎样量的?

看看你的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请用手势比划1厘米的长度。

3、用铅笔在尺子上指出1厘米、2厘米、3厘米、5厘米……是从哪儿到哪儿。

提问:边看尺子图边回答。从2刻度到5刻度,它的长是几厘米?数数看是不是3厘米。

从刻度3到刻度7它的长是几厘米?也数数看。

提问:如果不用数的方法,谁能说说价钱是怎样知道的?

教师小结:要知道是几厘米,就要用后面的刻度减去前面的刻度,得几就是几厘米。

4、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1)出示P3例2

量纸条的长度,书上告诉我们是怎样量的?你能看出纸条的长度吗?你是怎样看的?

(2)完成P6练习一的N1,两人互相说说你是怎样看的?

(3)小结:

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量物体的长度,要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尺子的几刻度,就是几厘米。

(4)量一量。

利用刚才所学的方法量量自己手掌有多宽,一柞有多长。(一柞就是大拇指尖到伸开的中指尖的长度)

5、总结。

提问: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长度单位?谁能说说这节课你都知道了什么?

小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要用厘米量,这节课我们学习的知识是“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三、练习设计

1、小组合作量出3厘米、5厘米、10厘米长的毛线。

2、量一量,P6 N3

3、个人动手(用事先准备好的纸条)量出5条长10厘米的纸条。

认识米用米量

教学内容:P4 例3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2、会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建立米的空间观念和用尺测量长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谈话。

1、提问:

(1)量物体长度用什么工具?

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

1厘米有多长你能用手势告诉大家吗?

(2)怎样量物体的长度?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要注意什么?

2、分小组量事先准备好的纸条各长多少厘米?

3、现在我们请一位同学来量黑板的长度,其他同学帮忙计算,让学生从中

发现这样量非常麻烦。

教师小结引出另一长度单位:米“。

二、新课探讨。

1、认识“米”

(1)出示米尺并引导学生看书P4

观察米尺的刻度有哪些?

师讲:从0刻度到10刻度有10厘米长。

提问:从10刻度到20刻度有多长?

从30刻度到40刻度有多长?

……

米尺的刻度都是以几厘米长为单位的?(10厘米)

(2)让学生直观认识1米(横向、纵向)。

(3)小组合作,先找出1米,再量出1米。

2、认识厘米和1米的关系。

(1)用手比一比:1米大约有多长?1厘米呢?

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哪个单位大?哪个单位小?

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哪个单位?

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用哪个单位?

(2)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用自己已剪

好的确10厘米长的纸条,与黑板上画好了的1米长的线比一比,你发现

了什么?你能知道1米等于多少厘米吗?

教师引导学生数纸条:10厘米、20厘米……90厘米、100厘米。

(3)同桌的两个同学把各自剪好的10厘米长的纸条拼接起来,数数1

米=()厘米。

3、用卷尺量比较物体的长度。

(1)观察自己手上的卷尺有多长。

讨论:假如我们要量教室的长度,而你的卷尺最长才有3米,应该怎样

量?

(2)分小组测量教室各部分的长度。

三、巩固练习

1、分小组合作互相量每人的身高是()米()厘米。汇报一下,你们小组谁最高,谁最矮?

分小组合作互相量第人的一庹有多长。

一庹就是把两臂伸直,量从一只手和中指尖另一只手的中指尖的距离。

认识线段量、画线段

教学内容:P5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重、难点:

灵活量、画整厘米长的线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提问:我们学习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哪个长度单位大?哪个长度单位

小?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说出合适的长度单位。

(1)黄瓜长28()。

(2)一幢楼房高45()。

(3)学校跑道长200()。

(4)爸爸身高170()。

(5)小明的裤子长80().

二、新课探讨。

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几条线段。(不同角度的)

师讲:黑板上画的这些都是线段,请你观察一下这几条线段,你能发现什么?

小结:线段是直的,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2、看书P5“量一量、做一做”中几条线段的长度。

(1)说说量的方法。

(2)用尺量一量并汇报。

(3)画线段。

师讲:我们已经学会量线段的长度,你会画线段吗?画线段需要用什么

工具?怎样画?请看书本例4 ,互相说说应该怎样画。

讨论:如何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

小结:画出指定长度的线段有两种画法。第一种是从尺子的“0”刻度开

始画,画到3厘米的刻度,就是3厘米长的线段。第二种方法是对准尺

子的“0”刻度点一个点,再找到3厘米处点一个点,然后把两点连起来,就是3厘米长的线段。

提问:如果你尺子上没有0刻度,你要怎样才能画出3厘米长的线段,

请你举例说明。

小结:学习任何知识都要会灵活应用。

三、巩固练习。

1、指出下面哪些是线段,请在线段下面的()里画上“”。

2、先估计,再用尺量。

3、做P7 N6、N8、N9、N10

4、画一条长7厘米的线段。

5、计算。

18厘米-5厘米=()厘米

60米+7米=()米

73米-40米=( )米

24厘米+50厘米=()厘米

6米+28米=()米

50厘米+50厘米=()厘米=()米

6、数一数下图中有几条线段。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野营—有余数的除法 1、除法算式:9÷4=2......1读作() 2、除法与余数的关系13..... 14..... 15..... 除数一定比余数()。余数最小可以是()。 一个数除以7,余数最大可以是()。 3、(1)、 11个野果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列竖式(2)、做一件风衣用2米布,11米最多可以做()件。列竖式(3)、23个蘑菇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列竖式 4、(1)每顶帐篷住3人,住17人需要搭多少顶帐篷? (2)、篮球每筐装4个,15个篮球至少需要()个筐。 (3)、牛奶每箱装8盒,28盒牛奶至少需要()个箱子。 )顶帐篷,还需要()箱子。

第二单元手拉手—万以内数的认识 读书和写数时要从高位起, 0在末尾时不读,0在中间时读出来,但是连续的0只读一个;读作时不能出现小写。 1、数的组成:3693读作(),里面有()个千,()个百, ()个十和()个一。 1、10个一百是(),10个一千是() 2、数的读写:一百九十九写作(), 201 读作() 3、与9999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7、最小的四位数与最大的三位数的差是() 14、一个数的最高位是万位,这个数是()位数。 最大的三位数是()。 一个四位数的最高位是()。 6、597≈ 508≈ 895≈ 1985≈ 2096≈ 精确到整百整千。 597+408≈ 495+397≈ 15、用7、0、4、5组成最大的四位数是(),最小的四位数是()。 16、比较大小: 1、1210 985;1130 892;895 806; 793 682 、比位数。()越多,数越大。 2、位数相同就从()比起;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下一位。。。。。。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统一长度单位》教学设计

《统一长度单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 在实践操作活动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了解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合学生亲身经历不同测量工具的合用,体会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和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突破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学习突破重点。 难点:培养学生初步估测意识。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突破难点。 教法与学法: 教法:尝试指导法。 学法:小组研讨法。 教学准备: 将学生分成4—6人的合作学习小组。 学生准备:学生尺、剪刀、宽1厘米的白纸条、1角的硬币、回形针、小刀、棱长1厘米的小方木。 教学过程 课堂导语:同学们,比一比粉笔和回形针,哪个长,哪个短?粉笔和铅笔哪个长,哪个短? 一会说粉笔长,一会说粉笔短,这是为什么呢?这根粉笔到底有多长,有多短呢?大家想知道吗?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统一长度单位。(板书课题)

探究新知 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让学生讨论,想办法,小组交流。 汇报交流,分组活动。 刚才同学们想了很多办法,用1角的硬币、手、三角形学具、方木块等作为工具测量,下面就请同学们分成5人一组,和老师一起测量课桌的长度。 测量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 小组交流。 让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测量结果。显然,同学们和老师的测量结果不同。 质疑问难。 为什么我们测量的都是课桌的长度,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为什么同学们一拃一拃地量,老师也一拃一拃地量,结果也不一样呢? 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渐明白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

2018二年级数学下册脱式计算练习题(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脱式混合运算练习题77-46+32 65-38+26 79+19-56 === === (58-34)÷8 84-27+16 4+27-16 === ===23+59-4 69-(39-23) 99-(25-24)=== === (2+7)×8 6×(2+6) 3×9÷3 === ===4×6+7 20÷4+5 6×8+5 === === (75-18)×7 9×6+4 10+5×4 === ===77-58+32 61-38+26 52-19+16 === ===48-36+27 87-27+16 60-(43-29) === ===70-23-4 90-(39-23) 71-(25-24)=== ===60-46+15 60-39+26 38+42-56

53-23+24 33-(39-23) 99-(25-24)=== ===99-96+32 69-39+26 29+44-36 === ===6×2+7 7×(45÷5) 19+9×6 === === (19+2)÷3 (36÷4)+27 32÷4+16 === ===29-4×2 16÷2×7 42÷6×7 === ===60-36÷4 80-64÷8 60-(23+29) === ===7×9-40 93-(39-23) 99-(99-29)=== ===55-49÷7 65-28+26 58+18-56 === ===58-32÷8 84-36÷9 4+25-16 === === 18÷6+79 68-(28-22) 48÷8×9

18-26+25 85-25+16 20+(68-28) === === 52-22-4 82-(28-22) 51-(25-24) === === 88-46+22 65-28+26 48+28-56 === === 58-26+28 84-28+86 20-(22-28) === === 82-22+34 22-(28-22) 88-(25+24) === === 88-46+22 68-28+26 87--25-86 === === 88-26+28 88-28+86 20-(22+28) === === 22+42-34 82-(28-22) 88-(86-8) === ===77-46+32 63-38+26 79+19-36 === ===76+72÷8 (100-65)÷7 38-(49-21)

最新新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全册]精品版

2020年新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全册]精品版

第一单元游览北京——万以内数的认识 单元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内容包括:学习计算有万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计数单位百、千,能说出数位的名称及顺序;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会读会写千以内的数。 2、经历千以内数表示事物的过程,感受较大数意义 教学重难点: 1、计算单位百、千的认识,以及万以内数数位顺序。 2、理解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课时安排:5课时 信息窗1: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计数单位百、千,能说出数位的名称及顺序;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会读会写千以内的数。 2、经历千以内数表示事物的过程,感受较大数意义 二、重点难点 1、计算单位百、千的认识,以及万以内数数位顺序。 2、理解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 1、导入课题 1、谈话导入课题:

2、学生仔细观察信息窗,并回答: A. 你看到了什么?从这些信息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B. 学生观察并交流汇报。(提出问题) 2、探索新知: (一)千的认识 1、解决问题“一千是多少?”。 A、你认为一千是多少?学生说一说。 B、交流: a、根据回答让学生用小棒数一数,感知10个一百是1千。 b、再让学生用计数器数拨出1千来(关注学生拨珠过程,适当引导),近 一步感知10个一百是一千,并理解百、千的十进制关系。 2、让学生再用计数器拨一拨,一个数一个拨。 3、让学生感知一千的多少,1000页纸,1000粒玉米粒。 4、感知“千”这个计数单位和“千”在数位顺序中的位置。 (二)百的认识 1、解决问题“一百二十五是多少”。 A、学生合作尝试用计数器拨珠认识一百二十五 从99开始,边拨边数,数到125。(关注99-100、 101、110几个段 的拨珠) B、怎样写一百二十五?为什么这样写?学生写一写,说一说写数的方 法。 C、学生说一说125的组成。并说出为什么。

二年级下数学脱式计算1000题

(1) 79-(46+32) (2) 88-(38+26) (3) 69-(39-23) (4) (2+7)×8 (5) 84-(27+16) (6) (58-34)÷8 (7) 4+(27-16 ) (8) 99+(25-24) (9) 6×(2+6) (10) 3×(9÷3) (11) 93-( 4×6) (12) 85-8×7 (13) 4×6+7 (14) 20÷4+5 (15) 6×8+5 (16) 77-76+32 (17) 61-38+26 (18) 10+5×4 (19) 77-5×4 (20) (62-38)÷4 (21) 79+19-16 (22) 18-36+27 (23) 73-(23+4 ) (24) 93-(39-23) (25) 71-(25-24) (26) 87-(27+16 ) (27) 84-(25+16) (28) 4+(25-1) (29) (76-22)÷9 (30) 25- 5×4 (31) 88+(25-24) (32) 55-(56-22) (33) 61-(28+26) (34) 68-(28-22) (35) 40-(42-28) (36) 58+18-16 (37) 85-(25+16 ) (38) 82-(28-22) (39) 82-22+84 (40) 22-(28-22) (41) 88-(25-24) (42) 88-86+22 (43) 6×(5+4) (44) 76+72÷8 (45) (100-93)×8

(46) 38-(49-21) (47) 42÷(1+6) (48) 77-(34+32) (49) 63-(38-26 ) (50) 79+19-36 (51) 80-(22+28) (52) 22+(22+36) (53) 82-(28-22) (54) 88+(28-15) (55) (42+30)÷8 (56) 6×8+6 (57) 6+8×4 (58) (6+2)×7 (59) (40-28)÷6 (60) 5×3+9 (61) 9×8+30 (62) 8×7+30 (63) 6×8+6 (64) (66-50)÷2 (65) 36÷(2+4) (66) 38-36+27 (67) 84-27+16 (68) 99+(25-24) (69) (9+27) ÷6 (70) 93-23+94 (71) 69-(39-23) (72) 4+27-16 (73) 93-89+94 (74) 9×(39-23) (75) 73-(23+4 ) (76) 93-(39-23) (77) 72÷(32-24) (78) 99-(62-24) (79) 71-(72-24) (80) 81÷9×6 (81) 30+(33-29) (82) 73-23-4 (83) 81÷(39-30) (84) (66-50)÷2 (85) 36÷(2+4) (86) 38-36+27 (87) 4+27-16 (88) 72+23-28 (89) 64+8×2 (90) 69-(39-23)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智慧广场》

智慧广场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解决简单的问题。 2.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数数、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 3.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确定几个物体为一组,怎样根据余数来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彩旗、一副棋子、两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好吗?男、女生按性别分成两组,比一比谁的记忆力更强! (出示两卡片:1,4) 师:老师给你们8秒钟,快速记忆,开始!(学生记忆。) 师:时间到。谁能复述刚才所看卡片上的数字? (男、女生分别汇报。) 师:好,我宣布女生获胜!(观察男生表情) 师:有疑问吗? 生:不公平,女生记的数字有规律,只要记住1234,然后重复3次就行了。 师:你们也这样认为吗?其实,这是一次不公平的比赛,女生之所以获胜,是因为她们记的数字有规律,记起来非常容易。像这样有规律的现象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 (在投影仪上出示一些围棋子) 师:我们再来做一个摆棋子的游戏,老师这里有一些围棋子。

(师在投影仪上摆棋子:○●○●○●○●) 师:接下来,怎么摆呢?(让学生上台摆棋子,并要求学生说出原因。)师:他摆得对吗?这里把几个棋子看成1组? 生:2个棋子1组。 师:我们再换一种摆法。(师再在投影仪上摆棋子:○●●○●●) 师:现在又该怎么摆呢?(让学生上台摆棋子,并要求学生说出原因。)师:她摆对了吗?这时又把几个棋子看成1组?(3个棋子1组) 师:大家说得很好!下面,请同桌的两位同学拿出围棋子,1人摆棋子,另1人按照一定的规律接下去摆一摆,现在开始! (学生摆棋子。) 师:同学们,生活中按规律排列的现象无处不在,里面还包含着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样的数学问题。(出示课题:智慧广场)【设计意图:通过“记数字”的游戏,唤起学生对“规律”的有意注意,形成良好的期待心理;经历“摆棋子”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动手操作的意识,激发同学积极的求知欲望。比赛的形式、动手的操作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课伊始,趣已生”。】 二、你问我说 师:同学们,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智慧广场(板书:智慧广场) 出示课件中的小彩旗串,同学们思考: 1.小旗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列的? 2.每几面小旗一组? 【设计意图:“找规律”这一容的教学关键在于“找”。此环节通过呈现主题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帮助学生回忆数一数、画一画、圈一圈的方法,让学生充分感知是以“几个一组”排列的,发现规律的周期性。引导学生在动态、开放的场景中用数学的眼光仔细观察,用数学的思维探索发现,用数学的语言自

数学二年级上册统一长度单位教案

长度单位 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学会量物体的正确方法,知道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摆放,要 放平摆直。 2.使学生了解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 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3、使学生在亲身体验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4、鼓励学生先估测再测量,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测量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及对生活的重要意义,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实物测量,体会测量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并初步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难点:感知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教具: 1角硬币、曲别针、三角形、正方体、正三角形、文具盒、橡皮、铅笔等。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 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小裁缝”的故事。请同学们仔细听,小裁缝遇到了什么问题认真想一想,你能帮助他吗从故事中,你能明白什么道理(课件演示,教师口述故事)有一天,裁缝店里来了一位顾客要做一件衣服,小裁缝热情地接待了客人。紧接着,裁缝师傅认真的量出了衣服的长是3拃,小裁缝也认真的在布料上拃了3拃,裁出了衣服,并缝制好了。过了几天,客人来取衣服了,穿在身上一试,新衣服太小了。这时师傅走过来,用手量了一下,生气地对小裁缝说:“告诉你身长3拃,怎么做成了两拃。”小裁缝心里想:“我明明量的是3拃,怎么变成了2拃这是怎么回事”同学们,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请生自由回答) [设计意图]以小故事的形式开始上课,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统一长度单位,初步做了铺垫,同时,也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

二年级下数学脱式计算题

二年级下数学脱式计算 题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1) 79-(46+32 ) (2) 88-(38+26) (3) 69-(39-23) (4) (2+7)×8 (5) 84-(27+16) (6) (58-34)÷8 (7) 4+(27-16 ) (8) 99+(25-24) (9) 6×(2+6) (10) 3×(9÷3) (11) 93-( 4×6) (12) 85-8×7 (13) 4×6+7 (14) 20÷4+5 (15) 6×8+5 (16) 77-76+32 (17) 61-38+26 (18) 10+5×4 (19) 77-5×4 (20) (62-38)÷4 (21) 79+19-16 (22) 18-36+27 (23) 73-(23+4 ) (24) 93-(39-23) (25) 71-(25-24) (26) 87-(27+16 ) (27) 84-(25+16) (28) 4+(25-1) (29) (76-22)÷9 (30) 25- 5×4 (31) 88+(25-24) (32) 55-(56-22) (33) 61-(28+26) (34) 68-(28-22) (35) 40-(42-28) (36) 58+18-16 (37) 85-(25+16 ) (38) 82-(28-22) (39) 82-22+84 (40) 22-(28-22) (41) 88-(25-24) (42) 88-86+22 (43) 6×(5+4) (44) 76+72÷8 (45) (100-93)×8

统一长度单位 认识厘米

《统一长度单位理解厘米》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教材在引出长度单位时,注意了表现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通过让学生使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测量物体的长度的方法,有两种情况: 一是虽然测量的是同一长度,但因为所用的标准不同,因而量的数量不同; 二是虽然测量的是不同长度,但因为所用的标准不同,量得的数量确可能相同。由此能够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感受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学情简介】《长度单位》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内容,是在一上《比长短》的基础上学习的。即使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但因为长度单位及其操作应用是多种知识的综合,针对二年级的小朋友的认知水平来说,有些难,而且必然会出现学生认知水平差别较大的情况。在本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理解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理解1厘米和1米、用厘米测量线段和较短的物体的学习中并不感到困难,但是在将物体从直观表象抽象成文字表述后再让其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学生出错率较高,一方面是生活经验的积累少,另一

方面是部分孩子在刚学时不能把对厘米、米的表象建立与物体对应。画线段时对于精确度的把握,特别是两个端点的处理,学生比较困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理解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活动,使学生理解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点,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水平。 【教学重难点】通过活动,使学生理解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水平。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各种尺子、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等。【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新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二年级 一、学情分析 (一)知识分析,学生在二年级上学期已经学过表内乘除法,学习内容包括乘法口诀、竖式,没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和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学生能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解决没有余数的除法,也掌握了没有余数的除法的竖式计算要点。在表内除法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会用摆一摆、圈一圈等方法解决除法问题,并了解了除法算式的意义。在图形与几何部分,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掌握了它们的基本特征。为学生进一步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打下坚实基础。统计部分:学生在一年级学习了我换牙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为本学期学习数据的分类整理做好了铺垫。 (二)学生学习能力和数学思维情况分析:大部分学生已养成良好的课前准备、上课听讲、思考发言、书写、审题、运算习惯等学习习惯,并乐于参加各种数学实践活动。绝大多数同学对数学的学习充满了兴趣。 (三)学生性格特点的分析:学生的形象思维十分活跃,无论是语言表达能力还是动手操作能力较一年级都有了很大提升,心理趋向稳定,显示出一定的个性特征,自信心不断增强,但是自觉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分析问题时注意力的稳定性远远不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从学生的形象思维出发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培养细心、认真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 在这册教材中共分十个单元。 一、“数与代数”包括:1、有余数除法2、万以内数的认识4、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 6、万以内加减法(二)8、解决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包括:3、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5、观察物体7、图形与拼组。 三、“统计与概率”包括:9、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四、“实践与综合运用”包括:智慧广场——简单的周期问题、奇妙的动物世界、智慧广场——数字迷问题和漂亮的花朵。 三、教学目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脱式计算练习题

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练习题 77-46+32 65-38+26 79+19-56 === === (58-34)÷8 84-27+16= 4+27-16 === === 93+23+94 69-(39-23) 99+(25-24) === === (2+7)×8 6×(2+6) 3×9×3 === === 4×6+7 20÷4+5 6×8+5 === === (75-18)×7 9×6+4 10+5×4 === === 77-76+32 61-38+26 79+19-16 === === 18-36+27 87-27+16 30+(23-29) === === 73-23-4 93-(39-23) 71-(25-24) === === 99-46+32 65-39+26 99+99-56 === === 59-36+29 94-29+96 30-(23-29) === === 93-23+94 33-(39-23) 99-(25-24) === === 99-96+32 69-39+26 99+99-96 === ===

6×2+7 7×(45÷5) 19+9×6 === === (19+2)÷3 (36÷4)+27 32÷4+16 === === 29-4×2 16÷2×7 42÷6×7 === === 99-36+29 99-29+96 30-(23+29) === === 3+23+94 93-(39-23) 99-(99-29) === === 55-46+22 65-28+26 58+18-56 === === 58-26+25 84-25+16= 4+25-16 === === 82+22+84 68-(28-22) 88+(25-24) === === 55-56+22 61-28+26 58+18-16 === === 18-26+25 85-25+16 20+(22-28) === === 52-22-4 82-(28-22) 51-(25-24) === === 88-46+22 65-28+26 88+88-56 === === 58-26+28 84-28+86 20-(22-28) === ===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数学二年级上册重要知识点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第1---3页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能用给定的"工具"进行估计和测量。 (3)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4)能用厘米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 2、第4---5页 (1)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能用米估计较长物体的长度。 (2)掌握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能恰当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认识米尺,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4)初步认识线段,能辨别,能测量线段的长度,能画定长的线段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1、不进位加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3)让学生感受加法计算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进位加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不退位减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退位减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多几"、"少几"的应用

最新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试题

二年级下册期末测试题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请你认真思量算一算。(20分) 1.直接写得数。(8分) 40+90= 86-24= 24+65= 180-90= 1000-700= 410+80= 78-52= 400+500= 70+600= 64-28= 63+29= 560-40= 80-42= 45+32= 1200-400= 240+60= 2.竖式计算,带*号的要验算。(12分) 45÷6= *628-349= *468+235= 800-432-179= 735-287+349= 854-(268+432)= 二、请你填一填。(32分) 1. 三千九百写作(),四千零五十写作(),8002读作()。 2. 5 个百和6 个一是();3 个千、4 个百和8 个十是()。 3. 和九百相邻的两个数是()、()。 4. 0 6 9 2组成最大的数是(),不读0的数是()。

5. □○□=□(束)……□(枝) 6. 在○里填上“>”、“<”、“=”。 123○1203 6534○6543 50厘米○5分米 20毫米○5厘米 800米○8千米 120分○120秒 7.( )里最大能填几。 6×( )<35 70>( )×8 ( )×7<68 ( )×5<42 8.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黑板面的周长约是9( )。 (2)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约是90( )。 (3)小明吃饭用了15( )。 (4)一张桌子高7( )。 (5)长江长约6300( )。 (6) 4个一分硬币厚约4( )。 (7)小刚跑60米用了20( )。 9. (1)画出时针和分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例1—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教具准备:各种尺子、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和老师比,谁高?谁矮?(老师高,同学们矮。) 师: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你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 “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板书课题——长度单位。 二、探究新知 (一)统一长度单位 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发明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例1情境图。)观察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说:古人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度,以一拃或脚长为标准量物体的长度。 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一拃(zhǎ)、一步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现在我们就用一拃作单位,量一量桌子的长度。(师生共同测量课桌的长。) 交流汇报:课桌的长是几拃?学生汇报:4拃、5拃半、5拃等等。 教师提出疑问:我量了只有3拃。我们量的都是同样的课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步明白:每个人一拃的长度不同,进行测量后,量的结果也不同。 追问:要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学生:用相同的标准进行测量。 教师小结:因为测量选用不同的标准,它们的长度单位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这就需要统一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 (二)整体感知,认识厘米。 1.教学例1。观察尺子,认识刻度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尺子,把你的尺子和同桌的比较一下,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呢?(学生可能回答:都有竖线、还有数字) 这些竖线有的长有的短,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每一个数字都对着一条比较长的刻度线,第一个数字是O,我们就把这条刻度线叫做刻度O。后面的呢?(刻度1……)让我们来读一下这些刻度。 尺子上有这样的字母——cm,也有的同学的尺子上是“厘米”两个字,其实cm就表示厘米

二年级数学下册脱式计算练习题(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练习题×-+ 77-46+32 65-38+26 79+19-56 = == === (58-34)÷8 84-27+16= 4+27-16 === === 93+23+94 69-(39-23) 99+(25-24) === === (2+7)×8 6×(2+6) 3×9×3 === === 4×6+7 20÷4+5 6×8+5 === === (75-18)×7 9×6+4 10+5×4 === === 77-76+32 61-38+26 79+19-16 === === 18-36+27 87-27+16 30+(23-29) === === 73-23-4 93-(39-23) 71-(25-24) === === 99-46+32 65-39+26 99+99-56 ===

59-36+29 94-29+96 30-(23-29) === === 93-23+94 33-(39-23) 99-(25-24) === === 99-96+32 69-39+26 99+99-96 === === 6×2+7 7×(45÷5) 19+9×6 === === (19+2)÷3 (36÷4)+27 32÷4+16 === === 29-4×2 16÷2×7 42÷6×7 === === 99-36+29 99-29+96 30-(23+29) === === 3+23+94 93-(39-23) 99-(99-29) === === 55-46+22 65-28+26 58+18-56 === === 58-26+25 84-25+16= 4+25-16 === === 82+22+84 68-(28-22) 88+(25-24)

数学新二年级上册统一长度单位教案

数学新二年级上册统一 长度单位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长度单位 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学会量物体的正确方法,知道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摆放,要 放平摆直。 2.使学生了解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 位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3、使学生在亲身体验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4、鼓励学生先估测再测量,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测量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及对生活的重要意义,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实物测量,体会测量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并初步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难点:感知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教具: 1角硬币、曲别针、三角形、正方体、正三角形、文具盒、橡皮、铅笔等。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 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小裁缝”的故事。请同学们仔细听,小裁缝遇到了什么问题?认真想一想,你能帮助他吗?从故事中,你能明白什么道理?(课件演示,教师口述故事)有一天,裁缝店里来了一位顾客要做一件衣服,小裁缝热情地接待了客人。紧接着,裁缝师傅认真的量出了衣服的长是3拃,小裁缝也认真的在布料上拃了3拃,裁出了衣服,并缝制好了。过了几天,客人来取衣服了,穿在身上一试,新衣服太小了。这时师傅走过来,用手量了一下,生气地对小裁缝说:“告诉你身长3拃,怎么做成了两拃。”小裁缝心里想:“我明明量的是3拃,怎么变成了2拃?这是怎么回事?”同学们,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请生自由回答) [设计意图]以小故事的形式开始上课,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统一长度单位,初步做了铺垫,同时,也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

二年级数学脱式计算题

79-(46+32) 88-(38+26) 69-(39-23) (2+7)×8 84-(27+16) (58-34)÷8 4+(27-16 ) 99+(25-24) 6×(2+6) 3×(9÷3) 93-( 4×6) 85-8×7 4×6+7 20÷4+5 6×8+5 77-76+32 61-38+26 10+5×4 9×6+4 77-5×4 (62-38)÷4 第一堆有17颗草莓,第二堆有15颗草莓,把它们装在4个盘子里。平均每个盘 子里装几个草莓? 79+19-16 18-36+27 73-(23+4 )

93-(39-23) 71-(25-24) 87-(27+16 ) 84-(25+16) 4+(25-1) (76-22)÷9 25- 5×4 88+(25-24) 55-(56-22) 61-(28+26) 68-(28-22) 40-(42-28) 58+18-16 85-(25+16 ) 82-(28-22) 82-22+84 22-(28-22) 88-(25-24) 小聪去超市买薯条,每袋2元,买6袋。如果小聪给营业员20元,应找回 多少元? 88-86+22 6×(5+4) 76+72÷8 (100-93)×8 38-(49-21) 42÷(1+6)

77-(34+32) 63-(38-26 ) 79+19-36 80-(22+28) 22+(22+36) 82-(28-22) 88+(28-15)(42+30)÷8 6×8+6 6+8×4 (6+2)×7 (40-28)÷6 5×3+9 9×8+30 8×7+30 小华看一本82页的《童话故事》,已经看了26页。剩下的每天看7页, 还要几天才能看完? 6×8+6 (66-50)÷2 36÷(2+4) 38-36+27 84-27+16 99+(25-24) (9+27) ÷6 93-23+94 69-(39-23)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脱式计算题

小学二年级下册脱式计算练习题一 脱式计算1 姓名:日期:成绩: ①30-(19+2)②(26+28)÷9③3+2×8 === === ④(3+5)×6⑤36÷9×6⑥(88-16)÷8 === === ⑦8+72÷8⑧(100-93)×8⑨38-(49-21)⑩(2+7)×8 ==== ==== 脱式计算2 姓名:日期:成绩: ①4×6+7②20÷4+5③5+2×8 === === ④75-18+7⑤9×6+4⑥1+5×4 === === ⑦6×(2+6)⑧3×9×3⑨42÷(1+6)⑩6×(5+4) ==== ====

脱式计算3 姓名:日期:成绩: ①6+4×8②(40-28)÷6③(10+30)×2 === === ④5×3+9⑤9×8+30⑥8×7+30 === === ⑦6×8+6⑧(66-50)÷2⑨36÷(2+4)⑩(6+2)×7 ==== ==== 脱式计算4 姓名:日期:成绩: ①9×8-21②3+4×6③8×4+6 === === ④42÷7×6⑤60-9×4⑥2×(2+5) === === ⑦72÷(3×3)⑧(40-20)÷2⑨1+8×9⑩36+5×7 ==== ==== 脱式计算5 姓名:日期:成绩:

①7÷(10-3)②56÷8×7③(75-19)÷7 === === ④9×6+4⑤24÷4×8⑥6×2+7 === === ⑦7×(45÷5)⑧19+9×6⑨(19+2)÷3⑩(36÷4)+27 ==== ==== 脱式计算6 姓名:日期:成绩: ①32÷4+16②29-4×2③16÷2×7 === === ④42÷6×7⑤77-46+32⑥65-38+26 === === ⑦79+19-56⑧58-36+27⑨84-27+16⑩4+27-16 ==== ==== 脱式计算7 姓名:日期:成绩: ①93+23+94②69-(39-23)③99+(25-24) ===

(完整版)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多希%国僖博故 C曲贼Toreign Catiguage Sclioof 教学计划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

姓名:郑文武

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班共52人。其中男生33人,女生19人。学生天真、活泼、可爱、单纯,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在经过了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更多关注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让学生在思维中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多向老教师请教他们丰富的教学经验,多学习新课改方面的知识,研究教材、教法,渗透教学新理念,培养优生、辅导学困生,使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提高各种数学能力,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另外,由于学生年龄小,好说好动,精力难以集中,尤其是倾听的习惯和随便插嘴的习惯有待加强。因此,本学期要立足于端正学习态度,提高积极性,抓好基础知识,关注贾铭皓、赵明鑫、赵建彳桀等学生的 辅导。 二、教材分析 二年级上册教材包括四大方面的内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数与代数方面:

第一单元野营---- 有余数的除法;第二单元游览北京万以内数 的认识;第四单元勤劳的小蜜蜂一一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第六单元田园小卫士一一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第八单元休闲假日一一解决问题。 空间与图形方面: 第三单元甜甜的梦一一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第五单元谁的眼睛亮 --- 观察物体;第七单元爱心行动图形与拼组。 统计与概率方面: 第九单元我是体育小明星一一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一)。 实践与综合应用: 实践活动一一奇妙的动物世界;实践活动一一漂亮的花朵。 纵观整册教材,在“数与代数”中的认识万以内数及这些数的大小比较;有余数除法、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方法的多样性是重点教学内容。在“空间与图形”中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及换算是重点教学内容。在“统计与概率”中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是重点教学内容。 在教学“空间与图形”这部分内容时,认识千米、分米和毫米的空间观念和单位之间的换算是教学的难点。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是教学上一个难点部分。 在“统计与概率”部分中,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是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目标 为使每个学生都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数学教学不仅仅要使学生获得数学的知识技能,而且要把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价 值观四个方面目标有机结合,整体实现课程目标。基于课程标准和教师教 学用书,制定课程目标如下:

最新二年级数学统一长度单位

第一单元 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P1—P2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亲身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动手操作,体验统一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教师提示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1、学具准备。 每组有1角硬币、曲别针、三角形学具、方木块各若干个。 2、要求量一量数学书有多宽。 3、指导比一比、量一量的方法。 4、学生动手比一比、量一量。 5、学生汇报量的结果。 (1)选一级汇报。 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去量的?用了几个东西?(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问:你们都是量数学书的宽,为什么同一边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小结:因为选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所以量得的结果不一样。(2)全班同学汇报。 提问:通过测量数学书的宽,为什么用1角硬币去量都有7个那么长,用曲别针去量都有5个那么长,用三角形学具去量都有4个那么长,用方木块去量都有15个那么长? 根据你们刚才的测量,从中你想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 (3)教师小结: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6、看书P1观察左下图,用不同颜色,大小一样的方木块量的结果是什么? 教师口述:不管是什么颜色的方木块,大小一样,量得数学书的宽都是15个木块那么长。 二、用不同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1、测量 要求:请同学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小刀、铅笔、曲别针、手指等,去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 2、汇报 提问:你用什么东西去量?量什么?有几个那么长? 教师从中找出标准不同,数量相同的东西。如没有,引导学生看书。 3、看书P1右下上图。 提问:数学书的宽有几个曲别针那么长?(5个) 铅笔盒的长有几把小刀那么长?(5个) 提问:它们都有5个那么长,那能说明数学书的宽与铅笔盒的长是一样长的吗?你能说出理由吗?

二年级下数学脱式计算题完整版

二年级下数学脱式计算 题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1) 79-(46+32 ) (2) 88-(38+26) (3) 69-(39-23) (4) (2+7)×8 (5) 84-(27+16) (6) (58-34)÷8 (7) 4+(27-16 ) (8) 99+(25-24) (9) 6×(2+6) (10) 3×(9÷3) (11) 93-( 4×6) (12) 85-8×7 (13) 4×6+7 (14) 20÷4+5 (15) 6×8+5 (16) 77-76+32 (17) 61-38+26 (18) 10+5×4 (19) 77-5×4 (20) (62-38)÷4 (21) 79+19-16 (22) 18-36+27 (23) 73-(23+4 ) (24) 93-(39-23) (25) 71-(25-24) (26) 87-(27+16 ) (27) 84-(25+16) (28) 4+(25-1) (29) (76-22)÷9 (30) 25- 5×4 (31) 88+(25-24) (32) 55-(56-22) (33) 61-(28+26) (34) 68-(28-22) (35) 40-(42-28) (36) 58+18-16 (37) 85-(25+16 ) (38) 82-(28-22) (39) 82-22+84 (40) 22-(28-22) (41) 88-(25-24) (42) 88-86+22 (43) 6×(5+4) (44) 76+72÷8 (45) (100-93)×8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