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外新闻佳作评析

中外新闻佳作评析

中外新闻佳作评析
中外新闻佳作评析

中外新闻佳作评析:

1、新闻作品研究的基本原则:①要有正确的思想导向(多读上面文件,多分析研究上面的政策)②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要用过去的方法去分析现代的作品,要有客

观的心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③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掌握新闻作品特点。④了解和把握新闻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⑤将新闻作品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考察。

2、如何做到导向正确:①保证新闻的真实性(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整个报道要属实,细节要真实,概括性的也要真实)②保持新闻的新鲜性(新鲜就能让人耳目一新,先声

夺人)③新闻要具有重要性(只有重要的新闻才能对人有引导性,新闻要跟人的重要性连在一起)

3、新闻作品研究的思维特点:①感性和理性:感性会陷入比较肤浅、片面、局限的认识,全面的整体的认识是理性的。在新闻赏析中要做到感性的与理性的统一:A、两者相

互依赖,用感性的方式去体会,称有感性才能上升到理性。B、感性和理性相互渗透,理性的得来又通过感性。C、同时要防止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唯理论二是经验论。②个性与共性:要善于从新闻作品中人和事的特殊性中发现个性。个性包括:A、人物性格和事件的特殊性(思想特性和行为特征)B、从表现形式的新颖性中发现个性C、从作品语言运用的特色中找个性。共性需要个性来表现,共性具有隐藏性是一种共同的价值追求。新闻报道的共性原则:A、要符合新闻报道的一般原则,真实、准确、迅速、及时B、要具有符合时代要求的特点(如意义重大、具有现实的针对性和指导性,要敏锐能发现新闻具有共同性。)怎样做到共性和个性的统一?A、突出个性,没有个性不生动形不成特色,同时又要注意共性,没共性作品就失去了现实的指导意义,因此要做到个性和共性的统一。③新闻作品的主客观性的问题:客观性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主要体现:规律性、实在性。主观指人的意识、精神,主观性是指从人的个体体验、自我意识出发对事物进行辩论分析等思维活动,主观性的因素有个人立场、观点、感情取向、生活经历、文化素养、审美趣味等。新闻作品是客观作用于主观的思维创作活动,新闻作品是创作的结果,要求记者发挥主观能动性,分析作品要做到主客观统一。怎样做到主客观统一?A、坚持新闻作品第一性,研究者的理解和评介是第二性的B、对作品的评介要客观、中立、公正,不要人为的拔高或贬低,更不能出现谩骂等极端情况C、客观第一,主观服从依赖客观,观察要仔细全面,避免片面极端看问题,分析和描述来暗示提醒让读者自己下结论,客观性要显,主观性要隐。

4、怎样分析新闻主题?(内容分析)①正确和深刻:把握它的舆论导向和社会意义是否正确和深刻。②鲜明和集中:不能模糊、分散③表现角度:要把主题和新闻作品选择

的联系起来研究④新闻主题蕴含在事实之中。

5、形式分析:①体裁:是消息、通讯还是特写等②具体分析:A、选用材料(直接引语、间接引语)B、看新闻结构(倒金字塔使用比较多、并列式、悬念式、时间顺序)C、

看表现手法(描写、叙述、说明、对比、议论、抒情)D、新闻语言的分析:新闻作品的语言要求:准确严谨、恰如其分,不能夸张和缩小,鲜明生动、具体明快,不能枯燥乏味,简练明白、通俗易懂,不要艰深涩拗。

6、对新闻作品的综合性分析?①单篇综合分析:主要突出作品特色②多篇综合分析:把不同的新闻作品放到一起研究分析。几种方式:A、同一题材同一体裁的不同新闻作品

分析比较B、同一题材不同体裁的新闻作品分析C、分析某一类专业报道的新闻作品D、分析某一位记者的新闻作品。

7、新闻作品的思维方式(选择恰当的思维方式):创造性思维、立体思维、宏观思维(所处的时代、作者的经历)、求异思维、个性。

8、创造性思维的定义:是一种勇于探索未知、敢于提出新见解新闻的进取性,它充分体现人类思维本身的能动性。

9、立体思维:又叫空间思维,是对认识对象进行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思考和探索,来反映事物的整体面貌和动态。

10、宏观思维:是指思维突破超越所观察的事物本身从更大的时空范围去展开思索。

11、求异思维:是一种朝着不同方向沿着不同路径思考问题的方法。

12、对新闻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具体分析:①分析前题条件:分析前先要对作品进行认真地阅读,把握作品的体裁、内容和形式,从局部到整体对作品有透彻的认识和理解。②

内容的分析:重点是新闻主题的分析。新闻主题的定义:即新闻作品的中心思想,它是新闻作品内容的核心,是记者认识和提炼新闻事实的思想结晶,是新闻作品内容所具有的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的体现。

13、分析是否符合新闻选材的原则:①适当——围绕主题,说明主题②详略——详略得当,主次分明,繁简适度③典型——以一当十,以少胜多

14、外国新闻作品常见形式:消息、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特稿。

15、消息是最大量、最常用的一种报道方式,狭义的新闻就是消息也称电讯,西方将消息分为硬消息和软消息。硬消息指时效性比较强比较重要的消息报道。软消息指时效性

较弱,重要性不足但趣味性强的报道,如社会类、消息类、娱乐类报道。消息结构:倒金字塔、并列式、悬念式、时间顺序式。

16、特稿:广义指除消息和评论外所有文章,国内指狭义上的意思指通讯文体。结构突出、悬念性、故事性强,特点是将情节文字的可读性同主题的严肃性相结合,技巧性强,

例子:《彩票公司枪杀案》。

17、解释性报道:西方传统客观报道发展到20世纪初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报道形式,它是在交待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基础上,重点回答新闻事实,为什么会发生以及如

何发展的一种报道形式,是一种背景式新闻,要求完整清晰的交待必要的背景材料、揭示新闻事实的原因、实质、影响及发展动向。

18、构成解释性报道的五类事实:①历史性事实②环境性事实③简历性事实④数据性事实⑤反映性事实。

19、调查性报道:又称揭露性报道,是一种在积累了充分事实的基础上以系统深入揭露问题为主旨的报道形式。分为:单相揭丑式、综合分析式(揭露政府和公共机构及整个

社会体制中存在的弊端。

20、外国新闻作品的写作特点:(外国新闻专业主义的操作理念。)新闻专业主义是美国政党报纸解体后在新闻同行中发展起来的公众服务的一种信念,它是改良时代行政理性

主义和专业中立主义总趋势的一个部分。

21、新闻专业主义的特点:①客观性指站在中立的立场,不带个人偏见的客观反映事实,报道新闻。②真实性:新闻报道必须真实反映客观事物的原貌,不仅要达到部分真实

或细节真实而且要达到整体真实。③独立性:传媒具有社会公器的职能,新闻工作的目标是服务于全体人民,而不仅限于服务政策或经济利益,所以新闻媒介的运作应该是完全独立的不应沉浮或接受除行业规范之外的任何权力或权威的控制。

22、自由性:新闻自由包括采访自由,出版自由,表达自由和信息获取自由。

23、新闻操作主义在实践操作上表现:①注意新闻报道的接近性,拉近读者与新闻之间的距离,引起读者的关注②重视使用背景材料,增加新闻作品所提示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③着力将新闻报道写得生动易懂,有现场感,具有较强的可读性④注重进行式报道,及时将新闻报道出去,对读者关心的事件还采用后续报道,跟踪报道等形式,提示其

发展变化的过程,给读者以完整的印象⑤语言简洁明快,富于表现力(篇幅短小精悍,长短句交替进行,用词简炼准确,烘托描绘)。

24、表明接近性常用手法:①点明事实与受众的利害关系②按受众最容易接受的原则来写作。

25、背景材料类别:历史、地理、人物、社会、知识、社会背景。

26、外国新闻作品研究的方法和要求:①尊重各自的立场②尊重不同的设计观③尊重不同的表达方式和习惯④尤其是社会制度和政治倾向要特别注意。

27、研究者的素养:①政治素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发挥舆论导向作用,政治敏感培养,对党性原则的思考要遵从要促进。②理论素养:包括政策理论、专业理论③专业素

养:专业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素养,要有新闻敏感,要有新闻采写实践体验,要掌握分析比较的科学方法,要有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④知识素养:即是杂家又是专家⑤道德素养: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敬业、忠于事实、追求真理、不怕吃苦、严谨细致、廉洁自律、善于思考、勇于创新。

28、比较《别了,不列颠尼亚》和《中英关系进入平稳发展新时期》这两篇文章的语言特色。共同:语言严谨简炼,用词谨慎,情感都很克制。不同:前文以描写见长,现场

描写和历史背景结合,通过对比,表现民族自豪感,其强烈的感情都被隐藏在了场景和事件中和具有象征意味的选材中。后文,以议论见长,观点和结论中蕴含着态度,但态度本身是有保留和争议的。

29、《金山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这是一篇散文气息浓郁的好新闻。它以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强烈的感情色彩,突破了追悼会消息的老框框。追悼会的消息往往容易写的呆板、

落套。这篇消息却不同凡响,令人耳目一新,镜头式的导语,自然巧妙地交代了新闻诸要素,而且有情有景使人宛如亲临现场,不由地受到感染。记者巧妙地选用了一幅气魄雄健、笔势轩昂的挽联,生动地概括了金山同志战斗的一生。引用的悼词和讲话十分精当,有代表性。这篇消息既符合新闻写作的基本规律与要求,又因情立体,随物赋行,表现出强烈的创新意识。

30、《白色皇冠拖伤者,众出租车追》全文采用了“不完全倒金字塔”结构,主体部分以时间为经,事件的发展进程为纬,纵横交织而又有条不紊地将事件初发时的简况公之

于众。从题材上看,“张金柱案”经报道后,引起全国新闻界的关注,可见好题材是写“好新闻”的一半。再说时效,这是典型的对突发事件作出快速反应的例子,显示了作者高度的新闻敏感和社会责任感、正义感。再次是记者实处落笔,情上做文章,炼字炼词。

31、《墨索里尼悬尸米兰街头》这是一篇现场目击式报道。记者选择了读者最关心的镜头,从导语到结尾都在围绕墨索里尼的尸体做文章,就连标题也突出了“尸”字。记者

观察的目光很集中,而且描写非常细腻。尸体躺的位置、和哪些尸体在一起,尸体的模样,子弹穿过的位置、衣着、神态,以及围观者的情绪、行动、神态等等,都交待的非常具体、清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篇幅不长,容量很大,充分显示了记者敏锐的观察力和高超的写作技巧。

32、《北京沉浸在悲痛之中》通过典型的细节,充分表现了中国人民对周恩来总理逝世的无比深切的悲痛。这条新闻很重要的特点是善于抓住感人的镜头来打动读者。同时为

本文的主题,即预计全中国都将表现出巨大的悲痛,埋下伏笔。细节描写同人物的性别、身分、年龄等是相符的,从而报道更可信,更生动。记者强烈的时间观念,值得学习。

33、《大平夫人看望“欢欢”》这是一则关于中日关系的外事新闻。记者抓取现场活动瞬间情景,把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表现得十分传神而细腻。导语直引了大平夫人富有

人情味的话语,其后的叙述完全由此展开,无论是引用大平夫人和卓琳的对话,还是描写“欢欢”的出来与转身,都注意了体现人情趣味。采用拟人化手法,把呆板、单调的事实,写得真实、动人、亲切,而且激发了读者对熊猫“欢欢”喜爱之情。本人重视现场描写、现场对话,少过程叙述的写作特点,值得借鉴。

34、《天哪黑鬼子竟在学校里头》1957年9月,美国南方阿肯色州小石城种族主义分子阻止黑人入校与白人学生同窗读书,挑起了一系列骚乱,这不是当时震惊全美国的“小

石城事件”。记者莫林前往采访,当时当机立断,立即躲进一个电话间,从那里边观察现场情况,边用电话向编辑部口述新闻。这是一篇“观察性报道”,记者向一个高明的摄影师,不仅“拍摄”了现场的全景,而且有一个又一个生动的“特写镜头”,使读者随着事态的发展如身临其境。同时,记者抓住了有代表性的人物的外貌、服饰、说话的口气、性格化的动作等等,简洁又细致地刻画出来。

35、《奥斯威辛没有新闻可写》奥斯威辛集中营是第二次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在波兰领土设立的杀人工厂。记者没有泛泛报道这座杀人工厂,而是选择了几个触目惊心的镜头,

通过参观者和记者的感受,控诉了德国法西斯的暴行,读者犹如来到了这座人间地狱。记者在这篇通讯里采用了这种反衬的手法,强化了效果。开头和结尾均以阳光明媚的和平景色,来衬托集中营的阴森恐怖。这篇报道一反西方记者“纯客观”的叙事手法,带着鲜明的倾向性,揭露和控诉了法西斯的罪行。特别是描述了参观者的种种反应,来表达正常人在生理上、心理上不能忍受的恐怖与愤怒。作者深含的寓意和鲜明的倾向性,那就是:决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36、《邓小平答意大利记者法拉奇问》法拉奇以访问世界风云人物而著名。她的成功,绝非偶然,她每次进行访问前,都要经过充分的准备,从来不匆忙上阵。因而她在采访

时就能根据事先掌握的采访对象的性格、特点来设计出不同的提问,常常是出奇制胜。采访邓小平是从祝贺邓小平的生日开始的,而邓小平本人却忘了自己的生日,所以就缩短了距离,访问气氛在谈笑中轻松地展开了。谈话问题包括对毛泽东同志的评介,对斯大林和赫鲁晓夫的看法等,这在当时都是热闹的话题。因为事先做了大量的准备,所以能掌握访问的脉搏,一张一弛,浅入深出,运用自如,时时把握问题的关键,取得了成功。

37、《世界最佳急诊室》这篇特写结构新颖,写法灵活,可读性强,作者采用双线条、多层次的写作形式,一方面介绍“猛烈创伤中心”的全面情况和背景材料,一方面着重

描写一次抢救工作的详细过程。两条线交叉并行,互为说明。开头一段,用创办人考莱医生的谈话,说明他们工作的特点和主要任务。然后,以关系到人的生命的“黄金小时”为线索,开始展现抢救一位因车祸受伤而性命垂危的妇女的紧张场面。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使特写更有广度和深度。结尾独具匠心,一个抢救工作还没结束,另一个抢救又马上要开始。他们的文章,形式越来越灵活,各种文体的常规被突破,不断有所创新,以适应读者越来越高的要求。

38、《日本签字投降》美国著名记者霍墨 ·比加特采写的反映重大历史事件的《日本签字投降》是一篇精彩的现场特写,它将日本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字的历史瞬间,永远地

凝固在全世界人民的记忆里,也将侵略者的无耻下场永远地冷冻在历史的轨迹中。它的成功在于用精彩的写作功力完美地表达了精彩的主题。报道写出了逼真的现场感,从写作思路上看,作者从眼睛所看到的写到人们心里可能想到的:比如看到的是日本外相重光葵“拖着木质假腿走到铺着粗尼台布的桌子旁”,想到的是“日军战俘营中的暴行”,历史的厚重感就在这自然的联想中体现出来了。对几个主要人物的介绍,作者在坚持客观平实的叙述风格时,也采用了由大到小、由粗到细的整体思路。此文很好地遵循了新闻客观性、真实性的原则,通篇都是客观叙述,没有一处直接发表评论;但作者并非没有观点,而是运用了各种手法,很灵巧地“寓观点于事实”中。明确地表现出

对战争贩子毫不同情的态度,使报道字里行间时时充满辛辣讽刺的意味。

39、《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人类首次登上月球,是航天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成就。美联社记者以最快速度报道这一时间,在一时无法实地采访的情况下,根据电视实

况播写出了这篇报道。此文有很高的时效性,也体现了作者高度的新闻敏感。导语的特点:开门见山,简洁明快,短短一句话便把新闻事件中最重要、最精彩、最引人注目的事实报告给了读者。写作特点:段落多、句子短、具体形象、富有动感、与画面节奏协调一致。

40、《彭德怀印象》是美国著名战地记者埃德加·斯诺历经数月实地采访而写的一篇人物通讯。该通讯不是着意从烈火硝烟中刻画英雄人物,而是从生活常态的场景中捕捉个性

鲜明的语言、动作、神态,通过白描的手法和生动的细节,多角度地给读者展示了一位精力充沛、生活俭朴、风趣幽默、平易近人的红军领袖形象。生动的细节,传神人物的形象。作者还补充了不少新闻背景材料,这些新闻背景有助于我们更深入了解人物形象。开篇就以粗线条的方式交代了彭德怀的经历,并告诉读者“以…自由派?军官著称,因为他办事真的同士兵委员会商量。”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讲求民主的领导人。文章没有华丽的辞藻,在看似平淡无奇的语言中,让我们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2018年4月自考00661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卷及答案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卷 (课程代码00661) 本试卷共6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8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o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5小题,每小题l分,共l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对我国通讯文体作出了开拓性贡献,正式奠定了通讯文体在报纸上的地位的著名记者是 A.刘少少 B.徐铸成 C。黄远生 D.邵飘萍 2.下列新闻作品中,属于郭超人的代表作品是 A.《英雄髓上地球之巅》 B.《华美窗帷的后面》 C.《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D.《谁是最可爱的人》 3.以简洁的文字、简明扼要的方式及时报道新闻事实的新闻文体是 A.消息 B.解释性报遴 C.评论 D。深度报道 4.《人人要学会写新闻》一文的作者是 A.胡乔木 8.陆定一 C,郭超人 D.范长江 5.常用来对新闻报道中的新闻事实或人物的有关背景材料进行介绍和解说的表现手法是 A.叙述 B.议论 C.描写 D。说明 6.下列关于新闻重要性的表述,错误的是 A.新闻的重要性,是由它所蕴含的意义决定的,不单纯取决于题材的大小 B.重要性是新闻价值中的一个可变因索 C.考察新闻的重要性时,出发点应该是报道者对该事件的理廨和评价 D. 由于新闻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和思想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不同,作用不同, 因此会导致人们对新闻重要性在认识上的差异 7.关于退缓式导语的说法,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它是第一代导语 B. 它是第二代导语 C.它出现于19世纪中期 D.它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以后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作品分析部分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作品分析部分 延安庆祝日本无条件投降 新闻素描 题材重大,场面热烈,报道及时。 表现手法:粗线条的概括叙述和典型事例相结合,由面到点,点面结合,既展示全貌,又刻画动人细节。 共产党员刘胡兰慷慨就义 人物新闻 写作特色:人物对话 中原我军占领南阳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为新华社撰写的一篇消息。不仅报道了事实,而且深刻揭示了敌败我胜的必然趋势。 写作特点:结构严谨,环环相扣,层层深入,首尾贯穿。 背景材料起到了突出事件的新闻价值,烘托深化主题,增强新闻的知识性的作用。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毛泽东同志为新华社写的消息,记载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一件重大史实。 写作特色:清晰的事实叙述,概括的情景描写。 本文特点:精练扼要,气势宏伟。 毛泽东同志为新华社撰写的《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以其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展现了我军当时渡江的雄伟气势,可谓精辟的语言和高深的思想相得益彰的典范。 上海严寒 短消息 写作特点:行文简洁洗练、用事实说话、不发或少发议论。

分清主流与支流莫把“开头”当“过头” 新闻述评 写作特点:有述有评、评述结合。 阿西、亚妮当众挥毫妙趣横生 人物新闻 结构特点:以作画为线索,贯穿全篇。 从邮局看变化 消息 特点:角度独特、构思巧妙、小中见大 写作特色:通过对比事实突出主题。 《从邮局看变化》成功地运用了对比手法,消息从头至尾几乎都贯穿了对比,而且对比强烈,很有说服力。在概括对比之后,接着列举事实进行具体对比,从邮局这个“窗口”,小中见大,生动有力地说明了由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我国的经济形势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经济学家赶集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较早的关于时常经济的报道。 写作特点:以小见大,反映深刻而且有重大意义的主题,成功的运用动词。 运载火箭飞跃万里长空 由四篇短消息组成的连续报道。报道我国第一枚运载火箭发射实验成功这一举世瞩目的重大事件。 写作特点:现场感强。 枫桥兴会扶桑客子夜钟鸣百又八 外事活动的动态新闻 特点:题材新颖,内容富有情趣。 背景材料对表现中日两国人民源远流长的友好往来和突出新闻主题均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综合测试一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综合 测试一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2016年中外新闻作品研究-综合测试1 【题型:单选】 [1] 包含全部“时、地、人、事、因”五要素的导语,一般被认为是 ()答案: A A 第一代导语 B 第二代导语 C 复合导语 D 延缓式导语 【题型:论述】 [2] 试述《“老报童”罗伊去世了》这篇新闻作品的主要特点。 答案:这是一篇人物特写,“老报童”人物形象典型鲜明,人物外貌、对话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此文将叙事、写人、抒情融合在一起。 【题型:简答】 [3] 简述研究外国新闻作品的方法与要求。 答案: 1、研究外国新闻作品,可以采用多种防范,在多个层次上展开 2、或对某一类新闻作品进行分析研究,或对某个国家一个时期的新闻作品进行综合研究,或对某一个外国记者新闻作品进行研究,而具体分析、研究单篇新闻作品是最基本的方法,其他研究均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3、结合作品撰写的历史背景分析。4、各个国家的新闻报道,记者都有各自不同的立场、世界观和表达方式。因此要注意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倾向在作品中的反映,以作出正确的分析和评价。 【题型:多选】 [4] 新闻作品研究者除认真按照《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的要求做好自己的工作外,还需特别加以注意的有()答案: BC A 高度的社会正义感 B 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C 正确的研究动机

D 认真求实的研究态度 E 爱国主义情操 【题型:论述】 [5] 在新闻作品研究中,如何做到主观与客观相统一请结合具体新闻作品论述。 答案: (1)坚持观察的客观性,反对主观地评析作品。(2)坚持观察的全面性,反对片面地评析作品。(3)坚持观察的深刻性,反对表面地评析作品。 【题型:简答】 [6] 什么是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作风 答案: 1、敬业的作风,热爱党的新闻事业,献身党的新闻事业 2、实事求是的作风,报实情,讲真话 3、艰苦奋斗的作风 4、清正廉洁的作风 5、严谨细致的作风 6、用于创新的作风 【题型:单选】 [7] “新闻是易碎品”这句话突出强调的是新闻价值诸要素中的()答案: C A 接近性 B 可读性 C 时效性 D 重要性 【题型:多选】 [8] 有的新闻作品为了叙述节奏的需要,常常运用双线式布局方法来安排结构。下列属于双线式结构的新闻作品是( ) 答案: BE

自考“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读书笔记(1)

自考“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读书笔记(1) -自考串讲笔记 I 新闻作品研究概论部分 第一章新闻作品研究的原则 1、研究新闻作品应遵循哪些原则? 一、要有正确的知道思想; 二、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掌握新闻作品特点; 四、了解和把握新闻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 五、将新闻作品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加以考察。 2、研究新闻作品为什么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 作为社会现实最新反映的新闻作品,其报道内容繁杂多样。一篇新闻作品,从采集制作到面向社会公开传播,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研究新闻作品,必须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这是新闻作品研究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原则。 新闻作品研究者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对研究新闻作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了正确的指导思想,才能是我们在研究和评析新闻作品时保持清醒的头脑,给读者阅读新闻作品以正确的引导。如果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那么我们分析、研究新闻作品,就会迷失方向,难以对新闻作品

作出正确恰当的认识和评价。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贵在深刻理解和善于应用。我们在研究新闻作品时,必须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新闻作品和新闻工作者的采写实践进行认真的分析思考。要紧密结合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造性地开展研究工作。 3、如何做到“坚持实事求是”? 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严格地以客观事物为依据,从新闻作品的实际出发。无论是对新闻作品内容的分析,还是对新闻报道表现形式的评判;无论是对记者采写实践的考察,还是对作品社会效果的认识,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要真正做到实事求是,一切从新问作品的实际出发,研究者还必须努力克服一些心理因素的影响。不能迎合别人的意图,随声附和,陷入盲从,不能搞唯心主义,形而上学,以主观框框代替对新闻作品的客观分析。 4、新闻作品的特点? 一、就新闻作品的内容而言:①真实;②新鲜;③迅速及时;④具有重要性。 二、在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上: ①新闻语言的客观性; ②新闻语言必须简练、通俗、生动,易于群众接受;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

全国200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 课程代码:00661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别了,“不列颠尼亚”》的报道内容所反映的年代是( ) A. 1945年 B. 1966年 C. 1997年 D. 1949年 2.《京郊出现“科学热”》中所报道的主要人物是一位( ) A.农民 B.农业教育工作者 C.农村干部 D.农村基层科技人员 3.“它的美是水和桥构成的”是一篇新闻作品的开头部分提到的。这篇新闻作品是( ) A.《水面下的桥梁》 B.《枫桥兴会扶桑客,子夜钟鸣百又八》 C.《水城威尼斯》 D.《滦河水向天津奔来》 4.《从邮局看变化》的报道内容所涉及的城市是( ) A.呼和浩特 B.乌鲁木齐 C.拉萨 D.银川 5.《日本签字投降》的作者,在采写此稿时所运用的主要采访方式是( ) A.个别访问 B.向当事人提问 C.现场观察 D.电话采访 6.《运载火箭飞越万里长空》中的第三篇短新闻,主要报道的是( ) A.火箭发射时的情景 B.打捞仪器仓的情景 C.火箭准确落入预定海域的情景 D.火箭沿着预定轨道飞行的情景 7.《“飞天”凌空》中的主人公是( ) A.空军飞行员 B.民航飞机驾驶员 C.跳水运动员 D.工艺美术工作者 8.消息《大平夫人看望“欢欢”,“长得多么可爱啊!”》一文中对熊猫的描写采用了( ) A.象征性手法 B.拟人化手法 C.比喻手法 D.夸张手法 9.下列新闻作品中,表现邓拓、丁一岚的文字缘、革命情的作品是( ) A.《相思正是吐黄时》 B.《写在绢帕上的诗》 C.《一篇没有写完的报道》 D.《依依惜别的深情》 10.播发《周恩来总理逝世北京沉浸在悲痛之中》的通讯社是( ) A.法新社 B.美联社 C.共同社 D.路透社 11.“38×365=?”这一算式,反映了张先生对家乡的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它出自( ) A.《祁连山北的旅行》 B.《相思正是吐黄时》 C.《夜宿车马店》 D.《华阳礁上补给忙》 12.“报纸的主角”通常指( ) A.言论 B.消息 C.图片 D.版面 13.成功运用对比手法深化主题的消息是( )

2018年10月自考《中外新闻作品研究》真题【自考真题】

2018年10月自考《中外新闻作品研究》真题 2018年10月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卷 (课程代码:0066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华盛顿邮报》的“水门事件”报道,其报道形式属于( B) A.解释性报道B.调查性报道 C. 消息 D.通讯 2.下列关于新闻作品共性与个性的表述,错误的是( C) A.好的新闻作品要善于在所报道的人和事的特殊性中发现个性 B. 表现形式上的求新是求得新闻作品个性的重要方式之一 C. 只要具备了鲜蹰突出的个性,这篇新闻作品就一定是好作最 D.新潞作晶的共性包含在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和规律之中 3.下列关于新闻作品中,采用了纵横式结合的结构是( A) A. 《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B.《醒来,铜陵》 C.《美丑汽车贸易高级谈判开始》D. 《取下神像挂地图》 4.在消息《美日汽车贸易高级谈判开始》的导语部分,描写美画贸易代表向日本通产大臣赠送竹刀的细节,这样写法的主要目的在于( B) A. 这是整场谈判中最核心、最重要的部分,因此应写入导语 B.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往下阅读 C. 表明两国谈判代表之闻深厚的私人请谊,展现美日两霞鼹好的合作关系 D. 深化、提炼主题,表明两国闻贸易关系的紧张 5.下列作品中,以“抗美援朝”志愿军为报道对象的是( D) A.《相思正是吐黄时》 B.《生命的支柱》 C.《在烈火中永生》D.《谁是最可爱的人》 6.研究新闻作晶,所应采取的科学态度是要坚持( A) A.实事求是 B.不断检验 C.去伪存真D.深入批判 7.新闻报道追求“可读性”的主要目的在于( B) A.使报道的主题更加深入 B.使报道对读者更其感染力 C.使报道的意义更为凸显D. 使报道中的专业知识更加通俗 8.下列关于描写手法,表述不正确的是( B) A.描写主要有人物描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现场描写等类型 B.描写的作用在于说明新闻事件的起因、发展经过及结果 C. 好的描写可以生动有力地表现新闻随容稻主题 D.恰当地运用描写手法,可以增强新闻作品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9.下列作品中为著名记者法拉奇所写的是( C) A.《日本签字投降》 B.《火葬——甘地永存》 C. 《英迪拉.甘地》D. 《奥斯威辛没有新闻可写》10.迅速辨剐和捕捉事物变动的信息,并衡量信息含有的新闻价值的大小的能力,被称为( B) A.理论素养 B.新闻敏感 C. 政治素养D.新闻本源 11.下列作品中,较为大量地运用了历史背景豹是( C) A.《经济学家赶集》B.《共产党员刘胡兰慷慨就义》 C.《中原我军占领南阳 D.《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2016年中外新闻作品研究综合测试一

2016年中外新闻作品研究-综合测试1 【题型:单选】 [1] 包含全部“时、地、人、事、因”五要素的导语,一般被认为是()答案: A A 第一代导语 B 第二代导语 C 复合导语 D 延缓式导语 【题型:论述】 [2] 试述《“老报童”罗伊去世了》这篇新闻作品的主要特点。 答案:这是一篇人物特写,“老报童”人物形象典型鲜明,人物外貌、对话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此文将叙事、 写人、抒情融合在一起。 【题型:简答】 [3] 简述研究外国新闻作品的方法与要求。 答案:1、研究外国新闻作品,可以采用多种防范,在多个层次上展开2、或对某一类新闻作品进行分析研究,或对某个国家一个时期的新闻作品进行综合研究,或对某一个外国记者新闻作品进行研究,而具体分析、研究 单篇新闻作品是最基本的方法,其他研究均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3、结合作品撰写的历史背景分析。4、各个 国家的新闻报道,记者都有各自不同的立场、世界观和表达方式。因此要注意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倾向在作 品中的反映,以作出正确的分析和评价。 【题型:多选】 [4] 新闻作品研究者除认真按照《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的要求做好自己的工作外,还需特别加以注意的有()答案: BC A 高度的社会正义感 B 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C 正确的研究动机 D 认真求实的研究态度 E 爱国主义情操 【题型:论述】 [5] 在新闻作品研究中,如何做到主观与客观相统一?请结合具体新闻作品论述。 答案: (1)坚持观察的客观性,反对主观地评析作品。(2)坚持观察的全面性,反对片面地评析作品。(3)坚持观察的深刻性,反对表面地评析作品。 【题型:简答】 [6] 什么是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作风?

2011年4月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自考试卷

201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 课程代码:0066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人人要学会写新闻》的作者是() A、陆定一 B、陶铸 C、胡乔木 D、范长江 2、下列关于新闻语言的表述,正确的是() A、新闻语言的基本要求是生动、形象 B、新闻语言的基本要求是客观、简练、通俗、生动 C、由于追求简练,因此新闻语言难免枯燥与呆板 D、可读性是新闻语言的首要追求 3、中国报道史上对通讯文体的发展作出过开拓性贡献的著名记者是() A、王韬 B、邵飘萍 C、梁启超 D、黄远生 4、作品分析时“唯理论”容易造成的弊端是() A、拘泥于新闻作品的共性特征,甚至断章取义、各取所需 B、将局部经验当作普遍规律 C、过于强调作品的个性,忽略新闻作品的共性要求与特征 D、过于关注文采,而忽视新闻作品的社会价值 5、下列新闻作品中,属新华社著名记者郭玲春代表作的是() A、《金山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 B、《相思正是吐黄时》 C、《生命的支柱》 D、《“妈妈教我放鸭子”》 6、评析新闻作品时,所谓“胸中有全局,手中有典型”,体现的是下列哪两种思维方式的辩 证统一?() A、宏观思维与微观思维 B、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 C、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 D、发散思维与统摄思维 7、通讯名篇《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所运用的结构形式是() A、倒金字塔结构 B、纵横式结合的结构 C、时间顺序结构 D、悬念式结构

8、“载着主副食和淡水的拖船一离码头,水天相连的南中国海风起浪涌,拖船像一叶小舟被 大海随意抛上浪尖又甩进涌谷,使人顿觉天在旋转。”——这一段文字主要采用的表现手法是() A、描写 B、议论 C、叙述 D、抒情 9、“甲骨文是公元前17世纪到公元前11世纪,中国商王朝的史官用刀镌刻在龟甲和兽骨上 的文字,是现行汉字的雏形,也是迄今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这一段文字所采用的表现手法是() A、描写 B、说明 C、对比 D、议论 1O、新闻文体中的“电讯”,是指下列哪一种体裁?() A、消息 B、特稿 C、特写 D、通讯 11、“新闻是易碎品”这句话突出强调的是新闻价值诸要素中的() A、接近性 B、可读性 C、时效性 D、重要性 12、《对晋绥日报编辑部人员的谈话》一文的作者是() A、毛泽东 B、邓小平 C、刘少奇 D、胡乔木 13、下列新闻作品中,不属于人物通讯的是() A、《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B、《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 C、《师魂》 D、《“飞天”凌空》 14、《彭德怀印象》的作者是() A、史沫特莱 B、斯特朗 C、埃德加·斯诺 D、爱伦堡 15、下列作品中,不属于通讯的是() A、《春夜》 B、《水城威尼斯》 C、《祁连山北的旅行》 D、《华美窗帷的后面》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l6、新闻作品研究者除认真按照《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的要求做好自己的工作外,还需特别加以注意的有() A、高度的社会正义感 B、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2010年7月全国自考中外新闻作品研究真题+答案

全国2010年7月自学考试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 课程代码:0066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表述中最能体现“第二代导语”特征的是() A、突出最具新闻价值、最能激起人们兴趣的部分要素 B、五要素俱全 C、自由、灵活、多样化 D、具有散文化的倾向 2、中国深度报道的崛起,主要起始于() A、20世纪30年代 B、20世纪40年代抗日战争期间 C、20世纪50年代国民经济建设时期 D、20世纪80年代后期 3、对于新闻作品分析时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之间的关系,下列表述错误 ..的是()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为理性认识 C、感性认识的作用小于理性认识,分析作品更主要的是依靠理性认识 D、感性认识中有理性认识,反之,理性认识中也有感性认识 4、下列作品中,以抗美援朝的志愿军为报道对象的是() A、《相思正是吐黄时》 B、《生命的支柱》 C、《在烈火中永生》 D、《谁是最可爱的人》 5、记者的特殊生活经历、思想水平、文化修养,以及性格、气质等因素,往往会渗透、融入作品之间,从而表现 为新闻作品的() A、客观性 B、共性 C、真实性 D、个性 6、对于新闻主题与报道角度之间的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新闻主题即为报道角度 B、同一新闻主题,可以通过不同的报道角度体现出来 C、报道只有从宏观与全局的角度出发,才能表现重大的主题 D、新闻主题与报道角度之间没有关联 7、对于新闻作品细节的描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细节描写是新闻作品中最重要、也最需着力运用的表现手法 B、细节是新闻作品中的“最小组成单位”,运用细节描写时应注意其局部和全局的关

2018年10月自考00661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及答案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卷 (课程代码:0066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华盛顿邮报》的“水门事件”报道,其报道形式属于(B) A.解释性报道 B.调查性报道 C. 消息 D.通讯 2.下列关于新闻作品共性与个性的表述,错误的是(C) A.好的新闻作品要善于在所报道的人和事的特殊性中发现个性 B. 表现形式上的求新是求得新闻作品个性的重要方式之一 C. 只要具备了鲜蹰突出的个性,这篇新闻作品就一定是好作最 D.新潞作晶的共性包含在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和规律之中 3.下列关于新闻作品中,采用了纵横式结合的结构是(A) A. 《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B.《醒来,铜陵》C.《美丑汽车贸易高级谈判开始》D. 《取下神像挂地图》 4.在消息《美日汽车贸易高级谈判开始》的导语部分,描写美画贸易代表向日本通产大臣赠送竹刀的细节,这样写法的主要目的在于(B) A. 这是整场谈判中最核心、最重要的部分,因此应写入导语 B.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往下阅读 C. 表明两国谈判代表之闻深厚的私人请谊,展现美日两霞鼹好的合作关系 D. 深化、提炼主题,表明两国闻贸易关系的紧张 5.下列作品中,以“抗美援朝”志愿军为报道对象的是(D) A.《相思正是吐黄时》 B.《生命的支柱》 C.《在烈火中永生》 D.《谁是最可爱的人》 6.研究新闻作晶,所应采取的科学态度是要坚持(A) A.实事求是 B.不断检验 C.去伪存真 D.深入批判 7.新闻报道追求“可读性”的主要目的在于(B) A.使报道的主题更加深入 B.使报道对读者更其感染力 C.使报道的意义更为凸显 D. 使报道中的专业知识更加通俗 8.下列关于描写手法,表述不正确的是(B) A.描写主要有人物描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现场描写等类型 B.描写的作用在于说明新闻事件的起因、发展经过及结果 C. 好的描写可以生动有力地表现新闻随容稻主题 D.恰当地运用描写手法,可以增强新闻作品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9.下列作品中为著名记者法拉奇所写的是(C) A.《日本签字投降》 B.《火葬——甘地永存》 C. 《英迪拉.甘地》 D. 《奥斯威辛没有新闻可写》10.迅速辨剐和捕捉事物变动的信息,并衡量信息含有的新闻价值的大小的能力,被称为(B) A.理论素养 B.新闻敏感 C. 政治素养 D.新闻本源 11.下列作品中,较为大量地运用了历史背景豹是(C) A.《经济学家赶集》B.《共产党员刘胡兰慷慨就义》C.《中原我军占领南阳D.《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12.新闻与生俱来的属性是(B) A.生动 B.真实 C.简洁 D.深入 13.按重要程度或受众关心程度依次递减的顺序,先主屠次趣安排新闻中的各项事实——这种消您结构模式被称作(D) A.时间顺序结构 B. 悬念式结构 C.并列式结构 D.倒金字塔结构 14.“载若主副食和淡水昀拖船一离码头,永天糯连的商中画海风超浪涌,拖船像一叶小舟被大海随意撼上浪尖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分析

一、外国新闻作品分析: 1.分析《日本签字投降》 一、作者简介: 霍墨·比加特:美国《纽约先驱论坛报》著名记者,在美国密苏里号战舰上写的报道,曾报道过太平洋战争中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先后两次获得过普利策奖,他的报道以生动详实著称,同时又是一名有名的“写作快手”。 二、报道特色:——“寓观点于事实之中” ?这是记录在世界重大历史事件的新闻名篇。 ?通篇都是客观叙述,用事实说话,捕捉细节 ?冷静客观的描写,体现日本帝国的没落,世界强国地位的失去。 ?作者不直接评论,透过细节描写传达思想,将观点和倾向体现在对事实的取舍中 三、人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手法 ?细致描写了五个人物 ?着重对日本外相重光葵的细节描写 思考:结合此文,试述外国记者“寓观点于事实之中”的报道特色。 2.分析《火葬——甘地永存》 一、写作特色: ?语言凝练、传神 *介绍事件背景——描写人们吟唱经文——描写送葬队伍的不同阶层 二、结构特色 ?以火葬为线索 *火葬的背景——火葬开始——火葬仪式——火葬结束 ?围绕火葬这一中心事件,把人们对于甘地的爱戴之情传神地表现出来,通过火葬经过的描写,将各阶层人们的不同表现用事实叙述,全文融为一体,前后有序 三、对观察性报道手法的运用 ?既像一则消息,又像一则目击记 ?观察准确,写的传神简练 ?对各阶层送葬人们的描写 3.分析《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 一、引用所具有的新闻价值及作用: ?多次引用两位宇航员的话:用他们的切身感受真实向读者再现登月的情景,增强报道的客观性、可信性和权威性,使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这一事件所具有的新闻价值更形象、生动。——“用事实说话”胜过直接评论 二、“一句话导语”的重要性 ?一句简单的导语把新闻事件中最重要、最精彩、最引人注目的事实呈现给读者。 ?开门见山、简洁明快 ?及时、充分地向人民群众报道他们欲知、和应知的新闻 三、记者具有高度新闻敏感 思考:结合此文,说明记者具有高度新闻敏感的重要性。 4. 分析《周恩来总理逝世北京沉浸在悲痛之中》 一、作者简介: 比昂尼克:法新社前驻北京首席记者 二、抓住的两个人物镜头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抓细节、抓特征,透过典型细节,充分表现中国人民对周恩来总理逝世的无比深切的悲痛 ?描写准确、生动,透过对开电梯的姑娘、口译人员的细节描写,增强报道的可信性和生动性 三、记者强烈的抢新闻意识 ?周恩来总理是当日清晨5时逝世,记者以最快的速度即时地进行报道,当时大部分中国人还不知道这一消息,记者描写定位于两个人物,揭示主题,借用力所能及的信息,用事实阐明观点。 5.分析《断电使纽约陷于一片黑暗》 一、典型事例运用的特点; ?关于纽约断电的突发性事件的报道

2016年中外新闻作品研究-简答题

2016年中外新闻作品研究-简答题 【题型:简答】 [1] 简析《一本充满自我批评精神的新书》的报道角度。 答:这篇新闻从介绍一本新书的角度,反映了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传染病学教研组的医务工作者们,把自己的失误公之于众,勇于自我批评,敢于坚持真理.愿把自己临床工作中的教训作为别人的“前车之鉴”的高尚的思想品德。新闻中用具体事实作了说明。这就从一个新的侧面有力地显示了我国科技人员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出现的新面貌、新成就。因此.这篇新闻看起来似乎是报道一本新书出版.但实际上却不是一般的出版消息,它既有思想深度,又角度新颖。 【题型:简答】 [2] 研究新闻作品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 1、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 2、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掌握新闻作品特点; 4、了解和把握新闻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 5、将作品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加以考察。 【题型:简答】 [3] 什么是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作风? 答: 1、敬业的作风,热爱党的新闻事业,献身党的新闻事业; 2、实事求是的作风,报实情,讲真话; 3、艰苦奋斗的作风,不怕苦,不怕累,有时还要不怕危险与牺牲; 4、清正廉洁的作风,自觉抵制拜金主义,恪守职业道德,坚决反对搞有偿新闻; 5、严谨细致的作风,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严防差错; 6、勇于创新的作风,在坚持党的新闻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原则的前提下,不断开拓新闻的报道领域,不断探索新的报道方式与形式,不断写出富有新意的优秀新闻作品。 【题型:简答】 [4] 简述如何在新闻作品研究中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 答: 1、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2、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新闻工作每个环节必须遵循的思想路线;研究新闻作品,当然也必须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以客观事物为依据,从新闻作品实际出发。 4、要做到实事求是,研究者还要克服一些心理因素的影响。 【题型:论述】 [5] 结合实际论述新闻作品研究者应具有的专业素养。 答:新闻作品研究者应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 (1)熟悉新闻学基础理论; (2)熟悉和掌握新闻采写业务知识,并力求获得一定的新闻采写实际体验; (3)较强的新闻敏感; (4)掌握分析比较的科学方法; (5)具有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 【题型:论述】

7月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自考试题

2010年7月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自考试题全国2010年7月自考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 课程代码:0066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表述中最能体现“第二代导语”特征的是() A、突出最具新闻价值、最能激起人们兴趣的部分要素 B、五要素俱全 C、自由、灵活、多样化 D、具有散文化的倾向 2、中国深度报道的崛起,主要起始于() A、20世纪30年代 B、20世纪40年代抗日战争期间 C、20世纪50年代国民经济建设时期 D、20世纪80年代后期 3、对于新闻作品分析时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之间的关系,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为理性认识

C、感性认识的作用小于理性认识,分析作品更主要的是依靠理性认识 D、感性认识中有理性认识,反之,理性认识中也有感性认识 4、下列作品中,以抗美援朝的志愿军为报道对象的是() A、《相思正是吐黄时》 B、《生命的支柱》 C、《在烈火中永生》 D、《谁是最可爱的人》 5、记者的特殊生活经历、思想水平、文化修养,以及性格、气质等因素,往往会渗透、融入作品之间,从而表现为新闻作品的() A、客观性 B、共性 C、真实性 D、个性 6、对于新闻主题与报道角度之间的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新闻主题即为报道角度 B、同一新闻主题,可以通过不同的报道角度体现出来 C、报道只有从宏观与全局的角度出发,才能表现重大的主题 D、新闻主题与报道角度之间没有关联 7、对于新闻作品细节的描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细节描写是新闻作品中最重要、也最需着力运用的表现手法

2019年自考《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复习含答案

2019年自考《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复习含答案 【题型:单选】 [1] “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这是对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的要求,也是新闻作品研究者应努力的方向。提出这十二个字要求的是( ) 答: C A 毛泽东 B 邓小平 C 江泽民 D 丁关根 【题型:单选】 [2] “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是下列一篇新闻作品中部分内容的小标题。这篇新闻作品是( ) 答: B A 《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 B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C 《核弹元勋的“三子”》 D 《为了周总理的嘱托》 【题型:单选】 [3]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在我国新崛起的新闻报道体裁是( )答: C A 工作通讯 B 散文式报道 C 深度报道 D 大特写 【题型:单选】 [4] 以人所不能及的“理解力与文字之组织力”,为我国的新闻通讯开创了新局面的是( ) 答: A A 黄远生 B 梁启超 C 范长江 D 邵飘萍 【题型:单选】 [5] 《中国的西北角》中的通讯文章,最初发表在( ) 答: D A .《申报》 B .《新闻报》 C .《文汇报》 D .《大公报》 【题型:单选】 [6] 包含全部“时、地、人、事、因”五要素的导语,一般被认为是( )答: A A 第一代导语 B 第二代导语 C 复合导语 D 延缓式导语 【题型:单选】 [7] 在新闻作品研究中,相对于感性思维,理性思维的一个基本特点是( )答: D A 直接性 B 生动性 C 单个性 D 抽象性 【题型:单选】 [8] 在新闻作品研究的诸种思维方式中,强调超越所观察的事物本身,从更大的时空范围去展开纵向和横向思索的是( )答: A A 宏观思维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作品分析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作品分析 第一部分中国消息 1、延安庆祝日本无条件投降 (1)新闻素描。 (2)题材重大,场面热烈,报道及时。 (3)表现手法:粗线条的概括叙述和典型事例相结合,由面到点,点面结合,既展示全貌,又刻画动人细节。 2、共产党员刘胡兰慷慨就义 (1)人物新闻。 (2)写作特色:人物对话。 3、中原我军占领南阳 (1)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为新华社撰写的一篇消息。不仅报道了事实,而且深刻揭示了敌败我胜的必然趋势。 (2)写作特点:结构严谨,环环相扣,层层深入,首尾贯穿。 (3)背景材料起到了突出事件的新闻价值,烘托深化主题,增强新闻的知识性的作用。 4、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1)毛泽东同志为新华社写的消息,记载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一件重大史实。 (2)写作特色:清晰的事实叙述,概括的情景描写。 (3)本文特点:精练扼要,气势宏伟。 (4)毛泽东同志为新华社撰写的《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以其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展现了我军当时渡江的雄伟气势,可谓精辟的语言和高深的思想相得益彰的典范。 5、上海严寒 (1)短消息。

(2)写作特点:行文简洁洗练、用事实说话、不发或少发议论。 6、分清主流与支流莫把“开头”当“过头” (1)新闻述评. (2)写作特点:有述有评、评述结合。 7、阿西、亚妮当众挥毫妙趣横生 (1)人物新闻。 (2)结构特点:以作画为线索,贯穿全篇。 8、从邮局看变化 (1)消息. (2)特点:角度独特、构思巧妙、小中见大. (3)写作特色:通过对比事实突出主题。 《从邮局看变化》成功地运用了对比手法,消息从头至尾几乎都贯穿了对比,而且对比强烈,很有说服力。在概括对比之后,接着列举事实进行具体对比,从邮局这个“窗口”,小中见大,生动有力地说明了由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我国的经济形势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9、经济学家赶集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较早的关于时常经济的报道。 (2)写作特点:以小见大,反映深刻而且有重大意义的主题,成功的运用动词。 10、运载火箭飞跃万里长空 (1)由四篇短消息组成的连续报道。报道我国第一枚运载火箭发射实验成功这一举世的重大事件。 (2)写作特点:现场感强。 11、枫桥兴会扶桑客子夜钟鸣百又八

[文学]中外新闻作品研究、

18. 你怎样理解时代对新闻作品的形式上的影响?(举例):新闻文体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的阅读心理和阅读习惯,对新闻文体有不同的要求。例如导语,在近代报刊创立之初,消息没有什么特殊的结构形式,只是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将新闻事实记录下来,这样,最终要、最新鲜、最有新闻价值的内容的布道突出。到19世纪中期,美国爆发南北战争,人们急于了解瞬息万变的战争情况,许多报纸为了抢发新闻,争取读者,争取利用电报发稿,把主要新闻事实放在开头部分,快速传播出去,于是出现了导语。早期的导语,时、地、人、事、因要素俱全被称为第一代导语。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节奏的加快,20世纪30年代后,又出现了突出最有新闻价值,最能激起人们兴趣的部分要素的第二代导语。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闻写作突破了“倒金字塔”式的结构,向自由式、灵活多样的形式发展,导语也越来越多样,出现了间接导语、退缓式导语、复合式导语等许多新形式。以通讯为例,19世纪30年代,我国境内开始有了近代中文报纸。早期报纸上以传递信息为主的“报道”,大都是几十字、百把字的短稿,采取客观的口吻,简短概括的介绍人物和事件,极少有详尽的文字叙述,似今天的简讯之类。随着社会对信息日益增长的需要,人们对那些重大事件、有趣见闻等,已不满足于简略的报道,而要求有详尽的记述,因而逐渐出现了通讯这种体裁。早期的通讯以纪实性通讯和旅游考察通讯居多,后来人物通讯和故事通讯也大量出现。50年代大量出现工作通讯和深度报道。 19. 以通讯这种文体的变化为例,谈谈文体变化与时代需求的关系?(举例):以通讯为例,19世纪30年代,我国境内开始有了近代中文报纸。早期报纸上以传递信息为主的“报道”,大都是几十字、百把字的短稿,采取客观的口吻,简短概括的介绍人物和事件,极少有详尽的文字叙述,似今天的简讯之类。随着社会对信息日益增长的需要,人们对那些重大事件、有趣见闻等,已不满足于简略的报道,而要求有详尽的记述,因而逐渐出现了通讯这种体裁。早期的通讯以纪实性通讯和旅游考察通讯居多,后来人物通讯和故事通讯 也大量出现。50年代大量出现工 作通讯和深度报道。 20. 为什么要把新闻作品作 为一个整体系统来考察?:一 篇新闻作品,从采集、制作到面 向社会公开传播,是一个复杂的 系统工程。它的好坏优劣,既受 内部构成因素(如题材内容、表 现形式等)的影响和制约,也受 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 此,在实事求是地研究新闻作品 本身的同时,拓宽思维空间,把 视野扩展到与之有关的其他方 面,如采制者、采写过程、传播 效果等,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系 统加以考察,是完全必要的。 21. 什么是研究新闻作品的 宏观、微观把握?:在这个整体 系统中,新闻作品是研究的中心 和主体;而新闻作品本身又是内 容与形式的统一体。一篇新闻作 品,它的内容与形式,局部与整 体,局部与局部,是互相依存、 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作用 的。研究新闻作品,既要胸怀全 局,从作品的整体上考察它的思 想内容和总倾向,又要深入剖析 其各个局部,揭示它们是如何为 表现整体的内容和全局的主旨 服务的。这就是研究新闻作品过 程中的宏观和微观把握的问题, 只有这两者有机结合,才能准确 而又深刻地把握其整体功能和 社会效果,评判其得失优劣。 22. 研究新闻作品为什么还 需了解作者?(举例):新闻 作品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作者的 头脑,经作者制作加工而成的精 神产品,它不可避免地要打上作 者的烙印。作者的政治度、思想 观点、生活阅历、业务修养,乃 至他的兴趣爱好等,都能反映在 作品中。尽可能多地认识作者, 尽可能深入地了解其采写实践, 对全面深刻地研究新闻作品是 大有裨益的。例如意大利著名女 记者法拉奇,桀骜不驯、藐视权 贵的个性和永不满足的的进取 精神,她在每次采访前都做认 真、细致、严谨的准备工作,因 此能够面对众多世界政治风云 人物,不卑不亢,主动进击,写 出一篇篇独树一帜的政治访问 记。 23. 研究新闻作品为什么还 要考察它的客观传播效果?: 因为新闻作品不是藏诸名山、束 之高阁的古玩字画,不是象牙塔 中的玩赏品。它是现实生活的反 映,同时有迅速及时地反作用于 社会生活,影响人们的社会时 间,具有独特的社会功能。所以, 评价一篇新闻作品的好坏优劣, 应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 标准的观点,充分重视它的客观 传播效果。 24. 考察新闻客观效果时应 注意什么问题?:研究者在考察 作品的社会效果是,要有大局意 识、全局观念,从最广大人民群 众的利益出发,考虑到各种不同 情况,顾及到社会效果的各个方 面,既要充分重视其主要方面, 又不忽视其次要方面,多作分 析、比较、衡量,以求得客观公 正的评价。 25.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 何不同? 感性认识阶段,就是通过对新闻 作品的阅读,从其形式到内容的 直接印象的具体感受阶段。理性 认识阶段,就是对新闻作品的分 析、判断的阶段。是感性认识阶 段的飞跃、继续和深化。由此 可见,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不同 之处在于,感性认识具有直接 性、单个性、生动性,而理性认 识则具有抽象性、深刻性、整体 性。它主要不是依赖感官,而是 依靠主体的理论思维能力对感 性材料进行抽象与概括、分析与 综合、思索与判断,从而达到对 作品的深层次理解。 26.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辨证统一表现在哪能些方面?: 1)二者是相互渗透,对立统一 的心理活动。2)首先表现于它 们之间的相互依赖。一方面,理 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读者对 作品的认识序列,是先有感性, 然后才发展为理性。另一方面, 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为理 性认识。3)感性和理性的辨证 统一,其次表现于它们相互渗 透。 一方面,感性认识中有理性认 识,另一方面,理性认识中也难 免有感性认识的东西。 27. 新闻作品研究过程需要 遵循的一般规律是什么?:要 遵循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由个 别到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即 由个性到共性,再由共性到个 性。 28. 新闻作品的个性特点是 怎样表现出来的?:(1)从鲜 明的时代特色中发现新闻作品 的个性。例如:50年代魏巍的通 讯《谁是最可爱的人》,就是抓 住了志愿军英雄们炽烈的国际 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反映了当 时时代的特征。(2)从作品中 的人与事的特殊性中发现新闻 作品的个性。例如:华山同志所 写的《生命的支柱》就是大胆地

全国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自考试题

全国2010年7月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自考试题 全国2010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 课程代码:0066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表述中最能体现“第二代导语”特征的是( ) A、突出最具新闻价值、最能激起人们兴趣的部分要素 B、五要素俱全 C、自由、灵活、多样化 D、具有散文化的倾向 2、中国深度报道的崛起,主要起始于( ) A、20世纪30年代

B、20世纪40年代抗日战争期间 C、20世纪50年代国民经济建设时期 D、20世纪80年代后期 3、对于新闻作品分析时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之间的关系,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为理性认识 C、感性认识的作用小于理性认识,分析作品更主要的是依靠理性认识 D、感性认识中有理性认识,反之,理性认识中也有感性认识 4、下列作品中,以抗美援朝的志愿军为报道对象的是( ) A、《相思正是吐黄时》 B、《生命的支柱》 C、《在烈火中永生》 D、《谁是最可爱的人》

5、记者的特殊生活经历、思想水平、文化修养,以及性格、气质等因素,往往会渗透、融入作品之间,从而表现为新闻作品的( ) A、客观性 B、共性 C、真实性 D、个性 6、对于新闻主题与报道角度之间的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新闻主题即为报道角度 B、同一新闻主题,可以通过不同的报道角度体现出来 C、报道只有从宏观与全局的角度出发,才能表现重大的主题 D、新闻主题与报道角度之间没有关联 7、对于新闻作品细节的描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细节描写是新闻作品中最重要、也最需着力运用的表现手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