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蛋鸡的饲养管理

蛋鸡的饲养管理

蛋鸡的饲养管理
蛋鸡的饲养管理

一、雏鸡的饲养管理

1.雏鸡的生理特点

(1)雏鸡体温调节机能差

雏鸡体温较成年鸡体温度低3度,雏鸡绒毛稀短、皮薄、皮下脂肪少,保温能力差,体温调节机能要在2周龄之后才能趋于完善,7-8周龄以后才具有适应外界环境温度变化的能力,所以雏鸡对温度反应比较敏感,只有维持适宜的育雏温度才能保证雏鸡的正常发育和雏鸡的健康。

(2)消化机能差

初生的幼雏消化机能不健全,胃肠体积小。进食量受到限制,同时消化酶的分泌能力还不太健全,消化机能差,所以配制雏鸡料时必须选用质量好,容易消化的原料,配制高营养水平的全价饲料,在这里我们推荐3周龄前饲喂肉仔鸡前期料,对育成鸡成活率及生长发育均有好处。

(3)雏鸡的生长发育速度快

蛋雏鸡2周龄的体重约为初生时体重的2倍,4周龄时为5倍,雏鸡代谢旺盛,因此在满足营养需要和保温的同时,要注意通风,供给新鲜的空气。

(4)生活力和抗病力差

幼雏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差,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和抗疾病力差,饲养管理上稍有疏忽,就易感染各种疾病,因此要给雏鸡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2.育雏的环境要求

(1)适宜的环境温度

雏鸡采食、饮水以及饲料的消化吸收,对疾病的抵抗能力等都与环境温度是否适宜有直接关系,温度过低时雏鸡畏寒而密集,影响卵黄吸收,影响抗病能力,有的发生感冒下痢,严重时互相挤压扎堆而造成大量损伤死亡;温度过高则影响雏鸡的正常代谢,食欲减退,发育缓慢,也易感冒和感染呼吸道疾病。近几年来采用的高温育雏技术,主要是在前几天采用高温育雏,即比常规育雏温度高2-3度,一般在36度左右,据试验,高温育雏能减少鸡白痢病死亡率80%以上,对雏鸡卵黄的吸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明显提高雏鸡成活率。

育雏温度要求

周龄一二三四五六

温度34-36℃31-34 ℃28-31℃25-28 ℃22-25 ℃20-24 ℃

(2)温度控制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雏鸡日龄越小,对温度稳定性的要求越高,初期日温差应控制在3度之内,到育雏后期日温差应控制在6度之内,避免因温度的不稳定给生产造成重大损失,夜间因为雏鸡活动量小,温度应比白天高出1-2度,断喙、接种疫苗等给鸡群造成很大应激时,也需要提高育雏温度。

(3)适宜的湿度

高温低湿时,鸡体内水分散失增多,腹内蛋黄吸收不良,绒毛枯发脆,脚趾干瘪,雏鸡易受风寒侵袭,患呼吸道疾病,为提高湿度,可在大炉上放一盆水蒸发水分。低温高湿时舍内既潮湿又冷,雏鸡易患感冒和胃肠疾病,可提高舍内温度,增加通风量,高温高湿时,雏鸡

体内热量不易散发,食欲下降,生长缓慢,抵抗力减弱,应加强通风换气。

育雏期所需的环境湿度

(4)通气换风

在高温、高密度饲养条件下,育雏舍内由于雏鸡呼吸、粪便及潮湿料散发出大量的有害气体,如氨气和二氧化碳等,超过一定浓度就会危害雏鸡健康,所以要及时通风,排除有害气体,换进新鲜空气,在育雏期间常用的通风方法是:采取定时的短时间大换气量通风,如每小时敞开全部门窗1-3分钟,有人担心这种在短时间内室内全部污浊空气换成新鲜空气的方法会使雏鸡受凉,实践证明这种方法不会使雏鸡感冒,反而能增加雏鸡对低温的适应能力,因为换进的空气虽然是冷的,但舍内四壁、地面顶棚都有还是温热的,如取暖设备没有问题,舍温很快就能恢复,只要气候不是特别冷、在育雏的第四天就可以实行这种换气法。

(5)饲养密度

饲养密度是否适宜,与养好雏鸡和充分利用鸡舍空间有很大关系,密度过大不但室内空气不好,影响雏鸡发育,而且鸡群互相挤压在一起抢食,体重发育不均匀,影响鸡群健康,还易发生啄癖;密度过小鸡舍利用率低。密度的大小应根据雏鸡日龄大小、品种、饲养方法、季节和通风条件等进行调整,一般情况下,冬季和早春育雏饲养密度比夏季和秋季育雏饲养密度大一些。

每平方米饲养雏鸡数

(6)适宜的光照

①光照强度:为了让雏鸡很快熟悉环境,学习饮水采食,初期应该用较强的灯光,可用60-100瓦的灯泡,三日龄之后夜间应换成25-40瓦的灯泡,光照稍暗些,鸡群相对安静,在过强的光照下,鸡烦躁不安,活动量大,易出现互的恶癖。

②光照时间:6周龄之内光照时间的长短还不会影响雏鸡性成熟的早晚,但光照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雏鸡的采食时间和采食量,育雏期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增重过慢,达不到标准体重,给予较长的光照时间有利于雏鸡增重,一般三日之内的光照可定为23小时,1-6周龄的光照时间分别为22、20、18、16、12、10小时。

在光照管理上容易出现的错误,一是不考虑雏鸡增重情况,在第二、三周龄就实施8小时光照,二是长期给予20小时以上的光照,过长的光照时间会影响雏鸡的休息和睡眠,使雏鸡疲劳,降低生长速度和抗病能力。

3、雏鸡的标准体重和日采食量

各育种公司都制定了自己商品鸡的标准体重,如果雏鸡在培育过程中各周都按标准体重增加,就可能获得较理想的生产成绩,由于长途运输、环境控制不适宜,各种疫苗的免疫、断喙、营养水平不足等因素的干扰,一般在育雏初期较难达到标准体重,除了尽可能地减轻各种因素的干扰,减少雏鸡的应激外,必要时可提高雏鸡料的营养水平,而在雏鸡体重没有

达到标准之前,即使过了6周龄,也仍然应该使用营养水平较高的雏鸡料。

海兰褐壳蛋鸡育雏期给料量与体重指标(g)

中型蛋雏鸡的体重标准与日采食量

上表中所列中型蛋雏鸡的标准体重和采食量,在育雏时可以用来参考雏鸡喂料的标准,不同品种,饲料营养不同喂料量不同,如果饲料营养水平稍低或是在冬季,雏鸡的日采食量应该大于以上数据。

4、断喙

断喙一般在6-10日龄进行,此时断喙对雏鸡的应激小,若雏鸡状况不太好时可以往后推迟,青年鸡转入鸡笼时,对个别断喙不成功的鸡再修整一次,断喙后料槽应多添饲料,以免雏鸡吸食到槽底,创口疼痛,为避免出血,可在每公斤饲料中添加2毫克维生素K。

5、日常管理

(1)饮水管理

幼雏饮水最好用温开水,饮水的温度与舍温基本一致,对于长途运输或存放过长的雏鸡,应该在饮水中添加5%的白糖,补液盐以及多种维生素和抗生素,饮水器每天清洗1-2次,水要保持清洁,定时更换,育雏期内,每只雏鸡最好有2厘米的饮水位置,不要断水。

为了让雏鸡尽快学会饮水,可轻轻抓住雏鸡头部,将嘴部按入水中1秒左右,每100只雏鸡教5只,则全群很快学会。

(2)饲喂管理

雏鸡运到育雏室休息片刻后先饮水,饮水后2-3小时开食,出壳后到开食一般不要超过36小时。饲喂雏鸡时,提倡饲喂颗粒料,开始喂破碎料,将饲料均匀地撒在围栏内的塑料布上或饲料盘中,让小鸡自由采食,并引诱雏鸡尽快地都能吃上饲料,个别不会采食的小鸡,可以人工帮助喂料,并少给勤添以刺激食欲,最初几天内,昼夜每隔3小时喂1次,以后夜间不喂,白天每4小时喂一次,为了便于雏鸡采食,在饲喂干粉料时饲料中应加入30%的饮水,拌匀后饲料捏起来成团,撒下去能散开即可,这样饲料中的粉面能粘在粒状饲料上便于

雏鸡采食,每天必须准确纪录雏鸡的食量,以便随时了解鸡群的发育情况。

(3)卫生管理

雏鸡幼偌抗病力低,一定要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严格实行隔离饲养,坚持日常消毒,适时确定地做好各种免疫,及时预防性用药。

6、育雏好坏的判断标准

(1)育成率的高低是个重要指标,良好的鸡群应该有98%以上的育雏成活率。

(2)检查体形结构是否良好,即体重是否符合要求,体形合格达标,良好的鸡群平均体重应基本上按标准体重增长,但平均体重接近标准的鸡群中也有可能部分鸡体重小,而又有部分鸡超标。

(3)检查鸡群的均匀度。每周末定时在雏鸡空腹时称重,称重时随即抓取鸡群得3%或5%,也可围圈100-200只雏鸡,逐只称重,然后计算鸡群的均匀度,计算方法是先算出鸡群的平均体重,再将平均体重分别乘0.9和1.1得到二个数字,体重在这二个数字之间的鸡数占全部称重鸡数的比例就是这群鸡的均匀度,如果鸡群的均匀度为80%以上,就可以认为这群鸡的体重是比较均匀的,如果不足70%则说明相当部分的鸡长得不好,鸡群的生长不符合要求。如果鸡群的均匀度低则必须追查原因,采取措施,鸡群在发育过程中,各周的均匀度是变动的,当发现均匀度比上一周差时,过去一周的饲养过程中一定有某种因素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及时发现问题,可避免造成大的损失。

(4)鸡群健康,新城疫等疾病的抗体水平较高。

7、育雏失败的几种情况及原因分析

(1)第一周死亡率高的可能原因

①细菌感染。大多是由种鸡垂直传染或种蛋保管过程及孵化过程中卫生管理上的失误引起的。

②环境因素。第一周的雏鸡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低,温度过低鸡群扎堆,部分雏鸡被挤压窒息死亡,某段时间在温度控制上的失误,雏鸡也会腹泻得病。一般情况下,刚接来的部分雏鸡体内多少带有一些有害细菌,在鸡群体质健壮时并不都会出现问题。如果雏鸡生活在不适宜不稳定的环境中会影响体内正常的生理活动,抗病能力下降,部分雏鸡就可能发病死亡。为减少育雏初期的死亡,一好似要从卫生管理好的种鸡场进雏,其次要控制好育雏环境,前三天可预防性用些抗菌素。

(2)体重落后于标准的原因

①现在的饲养管理手册制定的体重标准都比较高,育雏期间多次免疫,还要进行断喙,应激因素太多,所以难以完全按标准体重增长。

②体重落后于标准太多时应多方面追查原因,可能的影响因素有:

a.饲料营养水平太低。

b.环境管理失宜。育雏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采食量,一般情况下,温度稍微低

一些,雏鸡的食欲好,采食量大,但温度过低,采食量则会下降并能引发疾病,

通风换气不良也能造成采食量下降,从而影响增重。

c.鸡群密度过大。

d.照明时间不当,雏鸡采食时间不足,采食量少,影响增重。

e.疾病的影响,鸡患病往往采食量上不去。

(3)雏鸡发育不齐的原因

①饲养密度过大。饲养密度过大,鸡群社会混乱,竞争激烈,生活环境恶化,特别是采食,饮水位置不足,会使部分鸡体质下降,增长落后于全群。

②饲养环境控制失误。如局部地区温度过低,部分雏鸡睡眠时受凉,造成严重应激,生长就会落后于全群。

③疾病的影响:感染了由种鸡传来的鸡白痢、支原体等病或被细菌污染的雏鸡,即使不发病,增重也会落后。

④断喙失误:部分雏鸡留得过短,严重影响采食,增重受到影响。

⑤饲料营养不良:饲料中某种营养素缺乏或某种成分过多,造成营养不平衡,由于鸡个体间的承受能力不同,增长速度也会产生差别,即使是营养很全面的饲料,如果不能使鸡群中的每个鸡都同时采食,那么先采食的鸡抢食大粒的玉米、豆粕等,后采食的鸡只能吃剩下的粉面状饲料,由于粉状部分能量含量过低,矿物质含量高,营养很不平衡,自然严重影响增重,使体力小的鸡越来越落后。

⑥未能及时分群。如能及时挑出体重小、体质弱的鸡,放在竞争较缓的舒适环境中饲喂高营养水平饲料,也能赶上大群的体重。

8、转群

当鸡群满6周龄后,需转入育成舍,在转群时需要注意:

①育成舍除应该提前做好清洗消毒外,还要注意温度,必须保证育成舍温度不低于

育雏舍4℃以上,否则可能会引发呼吸道疾病和其他疾病。

②为减少应激,夏季应在清晨开始转群,午前结束,冬季应在较温暖的午后进行,

避开雨雪天和大风天。

③转群对鸡来说是个很大的应激,采食量下降也需2-3天才能恢复,如果鸡群状况

不太好时,不要同时进行免疫断喙以免加重鸡的应激,必要时可饲喂维生素和抗

生素防止鸡群发病。

④从育雏期到育成期饲料的更换不能太突然,需有一个过渡时期。

二、育成鸡的饲养管理

1、育成鸡的生理特点

育雏期6-8周龄(体重达到标准)后至17-18周龄为育成期,育雏结束后,机体各系统器官的机能如体温调节,消化等基本健全。雏鸡开始脱温,采食量增加,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处于旺盛时期,机体本身对钙质沉淀、积累能力有所提高,母鸡12周龄以后性器官的发育尤为迅速,对环境条件和饲养条件非常敏感,因此保证鸡的骨骼和肌肉系统的充分发育,严格控制性器官过早或过晚的发育,有利于提高开产后的性能。

2、育成鸡的培育目标

(1)体重的增长符合标准,具有强健的体质,能适时开产。

(2)骨骼发育良好,骨骼的发育应该和体重增长一致。

(3)鸡群体重均匀,要求有80%以上的鸡体重在平均体重的0.9-1.1倍范围之内。

(4)产前做好各种免疫,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保证鸡群能安全渡过产蛋期。

3、蛋鸡的生长模式及体成分变化特点

6-8周龄前增重不十分明显,增重潜力不大,此后至10-12周龄前增重潜力很大,增重明显,其后增重缓慢,从体成分变化特点来看,6-8周龄前主要是内脏器官的发育,所以增重不十分明显,而此后至12周龄前,除内脏器官继续发育外,骨骼、肌肉发育很快,增重明显。13-14周龄骨架基本形成,增重开始缓慢,此后体脂沉积明显加快,体组织中变化最

大的是卵巢,因此保持一定程度的增重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有利于生殖器官的正常发育,蛋鸡的体重增长一般在36-38周龄左右才基本停止。

4、鸡群的体重和均匀度的重要性及如何达标

(1)体重与性成熟

①10周龄以后,从胫长发育为主转向体重达标为主,特别是18周龄时体重是关键,决定产蛋量的高低和整个产蛋期蛋重的大小。体重大的青年鸡先开产,体重小的鸡后开产。

②鸡的体重大小大致在12-15周时已经定型,在这之后无论怎样努力,体重小的鸡也难于改变其在鸡群中体重小的位置,所以在育成前期必须注意鸡群的体重及时分出体重小的鸡单独组群,给予优良待遇。

③体重小的鸡不仅开产晚,体质也差,一般产蛋也少,体重大的鸡易提前开产,过肥的鸡身体负担重,一般产蛋也不会持久,所以维持鸡群的正常体重(标准体重)具有重要意义。

④中型蛋鸡的体重标准与饲料消耗

中型蛋鸡生长期的体重及大致饲料采食量

注:体重值是在下午喂料后测得,空腹体重大约低于8%

(2)鸡群均匀度与产蛋性能

对每只鸡来讲,开产的第一周是产蛋的练习阶段,第二周开始进入高产期,如果鸡群体重均匀,大多数鸡能在相近的日龄开产,开产之后产蛋率上升很快,几乎在二、三周之内就能达到产蛋高峰,体重差异大的鸡群有些鸡开产很早,而体重小的开产又很晚,因此产蛋率上升缓慢,产蛋高峰不高,高峰也很难维持长久,所以在育成期每周或至少二周抽测鸡群的体重,了解鸡群均匀度的变动,并及时调整饲养管理,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作。

(3)体重及均匀度达标的主要技术措施

①营养调控:根据蛋鸡生长发育特点研究表明蛋鸡育成前期(0-8周龄)体重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是日粮粗蛋白质水平,育成后期日粮能量水平对体重的影响较大,并且能量比蛋白水平对蛋鸡开产体重影响更大。为了保证机体良好的生长发育20周龄前蛋鸡能量的摄入量应保证在21兆卡以上,要求日粮能量水平保持在2750-2950千卡/Kg,蛋白摄入量应达到

1.0-1.2Kg。

②建议全期采用有控制的自由采食。即根据品种有所建议的营养水平日粮及推荐的采食量供给饲料及时根据鸡的体重来通过增或减停增下日(或下周)供料量来进行体重控制,因为随意的自由采食容易造成体重不增重和负增长,而影响生殖器官的发育,使用高浓度的日粮进行随意的自由采食或限制饲喂(尤其是培育后期)更容易控制体重发育。

③换料方式:

当育雏期向育成期,育成前期向育成后期的过渡时期需要换料时,应遵循的原则是根据体重达标情况一致性及发育情况而定,而不应机械地根据日龄去换料,而且换料应循序渐进,逐渐过渡,以减少换料应激对鸡体发育的影响。

④体重偏小或超重时的措施

无论是体重偏小或超重都不应急于求成在短期内使鸡体重迅速达标应当循序渐进逐渐来达标,偏小时在短期内使体重达标(尤其是后期)极易造成小而肥的个体,从而影响生长性能,偏重时通过减料来使体重迅速达标,使增长停止或负增长,这将会影响到正常器官和组织发育,尤其是后期即使是超重也应保持一定程度的增长速度,有利于生殖器官的发育。

⑤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

合理的饲养密度是影响培育成绩的一个重要影响因数。

⑥育成期湿度管理与通风换气

育成期的鸡对湿度的变动有很大的适应能力,但应避免急剧的温度变化,日温差的变化最好能控制在8℃以下,如果舍温在10℃以下,30℃以上可能对育成鸡的生长造成不良影响,应该采取适当的对策。

育成鸡对环境湿度不太敏感,湿度在40-70%范围之内都能适应。

育成鸡必须供应足够新鲜空气,但不要有贼风,良好的环境条件可避免羽毛生长不良、生长下降,鸡只大小不一致,饲料转化率下降及疾病的发生。

5、光照管理

不同季节培育的雏鸡性成熟日龄不同,10月至2月引起的雏鸡由于生长后期处在日照时间逐渐延长的季节,容易早产,4月到8月引起雏鸡生长后期日照时间逐渐缩短,鸡群容易推迟开产,鸡群过早或过晚开产都会严重影响经济效益,如果鸡群还没有长成就被催促开产,常使小母鸡采食的饲料不能满足各个方面的营养需要。结果导致体重增长迟缓、瘦弱,蛋重长期不见增大,脱肛和啄肛的现象增多,由于体质差,缺乏维持长期高产的体力,一般产蛋高峰期维持的时间短,同时,鸡体质弱,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各种疾病,死淘率高。所以鸡群不是越早开产经济效益越高,而开产过晚又会增加育成费用且易造成鸡体过肥。避免这种由于育种季节的不同造成性成熟不协调的矛盾的措施是:育成后期处于夏至(6月21-22日)之前的鸡群,在育雏前期光照时间逐渐减少的阶段,不应将光照最终减少到与该群鸡18-19周龄左右时的当地自然光照时间为止,通过补充人工光照来使鸡群18-19周龄以后根据体重发育、品种要求等具体情况增加光照时间,刺激性成熟,做好产蛋准备,育成后期处于冬至(12月21日-22日)之前则完全利用自然光照,光照对雏鸡性成熟影响不大,可利用较长时间光照来延长采食时间,弥补雏鸡采食量不大的缺陷,最大限度地加快生长速度。

6、防止开产推迟的方法

实际生产中,5-7月份培育的雏鸡容易出现开产推迟的现象,主要原因是雏鸡在夏季期间采食量不足,体重落后标准,在培育过程可采取以下措施:

①育雏期间夜间适当开灯补饲,使鸡的体重接近于标准。

②在体重没有达到标准之前持续用营养水平较高的育雏料。

③适当地提高育成后期饲料的营养水平,使育成鸡16周后的体重略高于标准。

④在18周龄之前开始增加光照时间。

7、育成鸡的日常管理

⑴鸡群的日常观察。发现鸡群在精神、采食、饮水、粪便等有异常时,要及时请有关人员处理。

⑵经常淘汰残次鸡、病鸡。

⑶经常检查设备运行情况,保持照明设备的清洁。

⑷每周或隔周抽样称量鸡只体重,由此分析饲养管理方法是否得当,并及时改进。

⑸制定合理的免疫计划和程序,进行防疫、消毒、投药工作,培育前期尤其要重视法氏囊病的预防。法氏囊病的发生不仅影响鸡的生长发育,而且会造成鸡的免疫力降低,对其它疫苗的免疫应答能力下降,如新城疫、马立克等。切实做好白痢、球虫、呼吸道等疾病的预防以减少由于疾病造成的体重不达标和大小不匀。

8、补喂砂粒

为了提高鸡只的消化机能及饲料利用率,育成鸡有必要添喂沙子,沙子可以拌料饲喂,也可以单独放入沙子槽饲喂。

三、产蛋鸡的饲养管理

1、产蛋鸡的生理特点

(1)刚开产的母鸡虽然性已成熟,开始产蛋,但机体还没有发育完全,18周龄体重仍在继续增长,到40周龄时生长发育基本停止,体重增长极少,40周龄后体重增加多为脂肪积蓄。

产蛋鸡富于神经质,对于环境变化非常敏感,产蛋期间饲料配方突然变化、饲喂设备改换、环境温度、通风、光照、密度的改变,饲养人员和日常管理程序等的变换以及其他应激因素都对蛋鸡产生不良影响。不同周龄的产蛋鸡对营养物质利用率不同,母鸡刚达性成熟时(17-18周龄)成熟的卵巢释放雌性激素,使母鸡贮钙能力显著增加,开产至产蛋高峰时期,鸡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能力增强,采食量持续增加,到产蛋后期消化吸收能力减弱,脂肪沉积能力增强。

(2)产蛋规律

产蛋母鸡在第一个产蛋周期体重、蛋重和产蛋量均有一定规律性的变化,依据这些变化特点,可分为三个时期:产蛋前期、产蛋高峰期、产蛋后期。

2.产蛋前期的饲养管理

(1)做好转群工作

在转群的前3-5天,将产蛋鸡舍准备好并消毒完毕,并在转群前做好后备母鸡的免疫和修啄工作。

关于转群时机,由于近年来选育的结果,鸡的开产日龄提前,转群最好能在16周龄前进行,但注意此时体重必须达到标准。

(2)适时更换产蛋料

当鸡群在17-18周龄,体重达到标准,马上更换产蛋料能增加体内钙的贮备和让小母鸡在产前体内贮备充足营养和体力。实践证明,根据体重和性发育,较早些时间更换产蛋料对

将来产蛋有利,过晚使用钙料会出现瘫痪,产软壳蛋的现象。

(3)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保证营养供给。

开产是小母鸡一生中的重大转折,是一个很大的应激,在这段时间内小母鸡的生殖系统迅速发育成熟,青春期的体重仍需不断增长,大致要增重400-500克,蛋重逐渐增大,产蛋率迅速上升,消耗母鸡的大部分体力,因此,必须尽可能地减少外界对鸡的进一步干扰,减轻各种应激,为鸡群提供安宁稳定的生活环境,并保证满足鸡的营养需要。

(4)产蛋前期蛋重和体重变化规律

凡是体重能保持品种所需要的增长趋势的鸡群,就可能维持长久的高产,为此在转入产蛋鸡舍后,仍应掌握鸡群体重的动态,一般固定30-50只做上记号,1-2周称测一次体重。

在正常情况下,开产鸡群的产蛋率每月能上升3-4%左右。

(5)光照管理

产蛋期的光照管理应与育成阶段光照具有连贯性。

饲养于开放式鸡舍,如转群处于自然光照逐渐增长的季节,且鸡群在育成期完全采用自然光照,转群时光照时数已达10小时或10小时以上,转入蛋鸡舍时不必补以人工照明,待到自然光照开始变短的时候,再加入人工照明予以补充,人工光照补助的进度是每周增加半小时,最多一小时,亦有每周只增加15分钟的,当自然光照加人工补助光照共计16小时,则不必再增加人工光照,若转群处于自然光照逐渐缩短的季节,转入蛋鸡舍时自然光照时数有10小时,甚至更长一些,但在逐渐变短,则应立即加补人工照明,补光的进度是每周增加半小时,最多1小时,当光照总数达16小时,维持恒定即可。

产蛋鸡的光照明强度:产蛋阶段对需要的光照强度比育成阶段强约一倍,应达20勒克斯。鸡获得光照强度和灯间距、悬挂高度、灯泡瓦数、有无灯罩、灯泡清洁度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人工照明的设置,灯间距2.5-3.0米,灯高(距地面)1.8-2.0米,灯泡功率为40瓦,行与行间的灯应错开排列,这样能获得较均匀的照明效果,每周至少要擦一次灯泡。

3.产蛋高峰期管理

(1)尽可能维持鸡舍环境的稳定,尽可能地减少各种应激因素的干扰。

(2)根据鸡群情况必要时进行预防性投药或每隔一月投3-5天的广谱抗菌药。

(3)注意在营养上满足鸡的需要,给予优质的蛋鸡高峰料(根据季节变化和鸡群采食量、蛋重、体重以及产蛋率的变化,调整好饲料的营养水平)。

产蛋高峰期必须喂给足够的饲料营养,产蛋高峰料的饲喂必须无限制地从产蛋开始到42周龄让鸡自由采食,要使高峰期维持时间长就要满足高峰期的营养需要,能量摄入量是影响产蛋量的最重要营养因素,对蛋白质的摄入量反应只有在能量摄入受到限制时才表现显著。

对蛋重来说,蛋白质中蛋氨酸摄入量是关键,最近资料也有报道,日粮中的含硫氨基酸对产蛋率极为影响,产蛋高峰是有阶段性,产蛋量就少,促高峰的关键是促营养。

4.产蛋后期饲养管理

当鸡群产蛋率由高峰降至80%以下时,就转入了产蛋后期的管理阶段。

(1)产蛋后期的管理特点

①鸡群产蛋性能逐渐下降,蛋壳逐渐变薄,破损率逐渐增加。

②鸡群产蛋所需的营养逐渐减少,多余的营养有可能变成脂肪使鸡变肥。

③由于在开产后一般不再进行免疫,再到产蛋后期抗体水平逐渐下降,对疾病抵抗也逐渐下降,并且对各种免疫比较敏感。

④部分鸡开始换羽。

(2)针对以上特点,常采取以下措施

①营养调整

母鸡产蛋率与饲料营养采食量有直接关系,可根据母鸡产蛋率的高低,调整饲料能量的营养水平,降低日粮中的能量和蛋白质水平,但在调整日粮营养时要注意,当产蛋率刚下降时不要急于降低日粮营养水平,而要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排除非正常因素引起的产蛋率下降,鸡群异常时不调整日粮,在正常情况下,产蛋后期鸡群产蛋率每周应下降0.5-0.6%降低日粮营养水平应在鸡群产蛋率持续低于80%的3-4周以后开始,而且要注意逐渐过渡换料,增加日粮中的钙。

②注意日粮中钙源供给形式,每日供应的钙源至少应有50%以3-5毫米的颗粒状形式供给,这样能增加鸡对钙的吸收率。

③及时剔除病鸡、寡产鸡以减少饲料浪费,降低饲料费用。

5、产蛋期日常管理

(1)饲喂次数和次数

每天饲喂3次,为了保持旺盛的食欲,每天12-14点必须有一定的空槽时间,以防止饲料长期在料槽存放,使鸡产生厌食和挑食的恶习。

每次投料时应边投边匀,使投入的料均匀分布于料槽里,投入后约30分钟左右要匀一次料,这是因为鸡在投料后的前10多分钟内采食很快,以后就会挑食勾料,这时候槽里的料还比较多,鸡会很快把槽里的料勾成小堆,使槽里的饲料分布极不均匀,而且常常将料勾到槽外,既造成饲料的浪费又影响了其它鸡的采食,所以要进行匀料,并经常检查见到料不均匀的地方就要随手匀开。

每次喂料时添加量不要超过槽深的三分之一。

(2)饮水

产蛋期蛋鸡的饮水量与体重、环境温度有关,饮水量随舍温和产蛋率的升高而增多。

产蛋期蛋鸡不能断水,有资料表明鸡群断水24小时,产蛋率减少30%,须25-30天的时间才能恢复正常。各种原因引起的饮水不足都会使饲料采食量显著降低,从而影响产蛋性能,甚至影响健康状况,因此必须重视饮水的管理用深层地下水供做饮用水最为理想,一是无污染,二是相对冬暖夏凉,笼养鸡的饮水设备有两种:一是水槽,另一是乳头饮水器,用水槽供水要特别注意水槽的清洁卫生,必须定期刷拭清洗水槽,水槽要保持平直、不漏水,长流水的水槽水深应达1厘米,太浅会影响鸡的饮水,使用乳头饮水器供给要定期清洗水箱,

每天早晨开灯后须把水管里的隔夜水放掉。

(3)拣蛋

为减少蛋的破损及污染,要及时拣蛋,每天拣蛋3-4次,拣蛋次数越多越好。

(4)注意观察鸡群加强管理

喂料时和喂完料后是观察鸡只精神健康状况的最好时机,有病的往往不上前吃料,或采食速度不快,甚至啄几下就不吃了,健康的鸡在刚要喂料时就要出现骚动不安的急切状态,喂上料后埋头快速采食。

发现采食不好的鸡时,要进一步仔细观察它的神态,冠髯颜色和被毛状况等,挑出来隔离饲养治疗或淘汰下笼。

饲养人员每天还应注意观察鸡只排粪情况,从中了解鸡的健康情况。例如黄曲霉毒素,食盐过量,副伤寒等疾病排水样粪便;急性新城疫、禽霍乱等疾病排绿色或黄绿色粪便;粪便带血可能是混合型球虫感染,黑色粪便可能是肌胃或十二指肠出血或溃疡;粪便中带有大量尿酸盐,可能是肾脏有炎症或钙磷比例失调,痛风等。

在观察鸡群过程中,还要注意笼具、水槽、料槽的设备情况,看看笼门是否关好,料槽挂钩、笼门铁丝会不会刮鸡等。

6、季节管理

(1)冬季天气寒冷气温低,光照时间短,冬季的管理要点是防寒保温、舍温不低于13℃,防寒保温的措施:有条件的加设取暖设备;条件差的鸡场将鸡舍门窗特别是北面窗用塑料膜钉好,由于自然光照时间短,要补充人工光照。

(2)春季气候逐渐变暖,日照时间延长,是鸡群产蛋量回升的阶段,但又是大量微生物繁殖的季节,所以春季的管理要点是提高日粮营养水平,满足产蛋需要,逐渐增加通风量,做好卫生防疫和免疫程序,同时做好鸡场内的绿化工作。

(3)夏季气温较高,日照时间长,管理要点是:防暑降温,促进食欲,当气温超过28℃时,鸡的饮水增多,采食量减少,影响产蛋性能,并且很容易造成体质的下降,影响抗病能力,在本季所做主要工作有:

①入夏之前应做好防暑措施

a.设法增强屋顶和墙壁的隔热能力,减少进入舍内的太阳辐射热。

b.在窗外搭遮阳棚,或利用黑色编织袋在窗口挡光。

c.入夏前清除舍内累积的鸡粪,减少鸡粪在舍内产热。

d.改善通风条件,有条件的鸡场可采用纵向通风,舍内有一定风速后,可以在舍内喷

雾,利用水的蒸发来降低舍温,一般都有明显的效果。

总之,夏季舍温最好控制在30℃以下。

②在改善鸡群体况上下功夫

a.为使鸡群能采食较多的饲料,应尽可能地提早喂料时间,可在早晨4:00-5:00点

开始喂料。

b.酷暑期间,鸡的采食量少,为满足鸡体对能量和蛋白质等的营养需要应该增加饲料

的营养浓度,可在饲料中添加吸收利用率高的油脂,单单提高蛋白质含量的方法并不有利于防暑,过多的蛋白质,多余的氨基酸在转换成能量利用时,会增加鸡体的产热,正确的方法不是提高蛋白质的含量而是提高蛋白质的质量,通过添加蛋氨酸和赖氨酸来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

c.为提高鸡的抗热应激能力,可饮用电解质多维素并在饲料中按每千克饲料150毫克

的量补充维生素C。

d.酷暑期间鸡长时间热喘息,使血液中二氧化碳量不足影响了血液的酸碱平衡,并影

响蛋壳质量,为改善这一状况可在饲料中添加0.2%的碳酸氢钠。

e.定期地添加抗菌素来预防消化道疾病和增加鸡体的抵抗能力。

f.在酷暑期间,应该尽可能地避免给鸡接种疫苗等造成的应激,确实需要实施,则尽

可能在气温较适宜的时间进行。

(4)秋季管理

秋气日照时间逐渐变短,天气逐渐凉爽,要注意在早晨和夜间补充光照,早秋仍然天气闷热,再加上雨水大,温度高易发生呼吸道和肠道疾病,白天要加大通风量,饲料中经常投放药物防止发病,夜间防止受凉,适当关窗和减少通风量。

四.鸡群常见病

1.马立克氏病(MD)

(一)流行情况:本病是由马立克氏病毒引起的鸡的常见的淋巴组织增生性传染病。其特征是侵害外周神经,表现腿麻痹,在内脏各种脏器、性腺、肌肉、皮肤虹膜形成肿瘤。本病菌世界各地均有流行,危害极大,使蛋鸡育成率降低,推迟开产,达不到产蛋高峰,产蛋下降,一旦感染给养鸡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本病以鸡最易感染,1日龄的雏鸡比利时10日龄的雏鸡易感性高几十倍到几百倍。感染日龄越早,发病率越高且母鸡较公鸡易感。因此1日龄做好MD的免疫及防护十分必要。本病可通过空气传播,也可经污染的饮水及人员和昆虫媒介传播。有传染性法氏事囊病与球虫病的鸡群,MD的发病率增高。

(二)临床症状及剖检病变:根据病变发生的主要部位和症状,可分为加上种类型、内脏型、眼型和皮肤型。

1)神经型:多见病鸡步态不稳,运动失调,一侧或双侧瘫痪。如翅膀下垂,腿不能站立,一腿向前,一腿向后辟叉姿式。剖检见腰荐神经、坐骨神经、臂神经粗肿2-3倍,横纹消失。

2)内脏型:临床表现食欲减退、精神沉郁、肉垂苍白,腹泻,腹部往往膨大,直至死亡。剖检见卵巢、肝、脾、心、肾、肺、腺胃、肠、胰腺等内脏器官形成肿瘤。似猪脂样。

3)眼型:虹膜褪色,瞳孔边缘不规则,(呈锯齿状),瞳孔变小。病菌后期眼睛失明。

4)皮肤肌肉型:常在皮肤和肌肉形成大小不等的肿瘤,质地硬。

(三)、防治措施:由于雏鸡该病毒的感染率远比大龄鸡高,因而保护雏鸡是预防该病的关键措施。

1)接种疫苗

1用火鸡疱疹病毒疫苗(H V T),CV1998液氮苗,或为防止超强毒感染可用联苗(马立克氏病毒苗与HVT联合使用)作主动免疫。

2,1日龄即接种免疫。

3,稀释的疫苗必须在一至二小时内用完,否则废弃。

4,每只鸡接种剂量为2头份。

5,可在稀释液中加4%犊牛血清,以保护疫苗效价。

2)加强卫生措施

孵化室育雏室要远离大鸡舍,应在上风头,对房舍、用具等到一切接触雏鸡应换鞋、更衣、洗手,禁止非工作售货员入内,3周龄内应严格隔离饲养。

2.新城疫(ND)

(一)流行情况:鸡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一种主度接触性急性传染病,世界多数养鸡地区均有发生。各品种、年龄鸡均可感染。此外水禽、野鸟、鸽皆可发生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秋季节多发。常呈现地方性流行。

本病可通过病鸡咳嗽、飞沫污染空气而经呼吸道传播。也可能通过被污染饮水、用具等

经消化道感染,另处鸡的交配人工授精、人和其它动物机械带毒而传染。如鸡群中发生新城疫,常由下列引起。

1,由疫区引入病鸡。2,引入病鸡肉及其产品。3,群内存在带毒鸡。4,鸡群附近有本病流行。5,收病鸡、死鸡小贩及野鸟会传递。

(二)主要症状及剖检变化:病鸡体温升高,渴欲增加、减食或不食、咳嗽、流涕、呼吸困难,有“咯咯”怪叫声,下痢绿色或白色水样。扭头、肢翅麻痹等神经状。产蛋鸡产蛋下降,软壳蛋、吵壳蛋、薄壳蛋,蛋壳褪色,雏鸡死亡率较高。

剖检病变为:腺胃粘膜乳头点状出血,肌胃角质膜下出血,泄殖腔、直肠粘膜条纹状出血,盲肠扁桃体、肠淋巴洙及胸腺肿大,出血或溃疡坏死。气管、肺充出血,喉头粘膜状出血。产蛋鸡卵松软,包膜出血,甚至卵破裂,卵黄流入腹腔引起卵黄腹膜炎。

(三)、防治措施:

1)搞好新城疫的免疫预防工作。

根据本声的免疫水平进行NDHI血清学监测,据抗体水平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及选择合适的疫苗及免疫方法,确保免疫成功。

2)严禁从新城疫疫区购入种鸡及种蛋。新购入种鸡需隔离散15天并免疫后确认无病方可并群,种蛋需经福尔马林熏蒸消毒后方可入孵。

3)加强卫生及饲养管理、定期消毒。进入鸡场、鸡舍处设有消毒池,人员进入要更衣、消毒、换鞋,严禁场外人员入场。

4)发病鸡场。健康群紧急免疫新城疫疫苗,发病群注射新城疫高免蛋黄抗体,加强病鸡消毒及环境消毒,处理好病死鸡。

3、传染性支气管炎(IB)

(一)流行情况: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的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疾病,世界各地都有发生,给养殖业造成极大危害。该病的病原为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血清型多样性是本病毒为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血清型多样性是本病毒的特征之一。可能引起呼吸道排出病毒经空气、飞沫传给易感鸡、传染性极强,48小时内波及全群,此外补污染的蛋饲料、饮水、用具也可经消化道使鸡感染。本病一均可发生,但以冬季最为严重。

(二)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

1)支气管型:雏鸡突然出现呼吸道症状,很快波及全群,病鸡精神沉郁、怕冷、喘息、咳嗽、喷嚏、气管罗音,流鼻汁、成鸡产蛋率下降,产软壳蛋、畸形蛋、粗壳蛋,蛋白衡薄如水,发病高,如无继发感染,雏鸡7-15天可恢复,死亡不高,大鸡、产蛋鸡少见死亡。剖检见气管环出摁内有大量粘液,严重时堵塞气管,支气管。

2)肾型:主要侵害雏鸡,初表现呼吸道症状。继而出现典型症状、尿酸盐粪便,病鸡消瘦,死亡率高,严重造成全群覆灭,损失惨重。剖检气充出血,内有粘液与栓子,主要表现肾流域高度肿胀,条索状,花斑样,输尿管高度肿胀,内充满大量白色尿酸盐,直肠内大量尿酸盐沉积,肠卡它性炎症,严重者内脏、关节、肌肉皆有白色尿酸盐沉积。

3)腺胃型:轻微呼吸道症状,主要生长障碍,病鸡瘦小,羽毛逆立,无光泽,30日龄鸡头颈部羽毛仍保持10龄左右的绒毛。剖检:腺胃高度肿胀呈现球形,壁肿胀,粘膜乳头出血、溃疡,凹凸不平,肌胃萎缩,12指肠相对膨大,其它肠道瘦小,胰腺萎缩。

4)4/91型:此型主要侵害成鸡。

侵害胸肌表现白色条纹状,侵害输卵管表现育成鸡输卵管萎缩,发育迟缓甚不发育,产蛋鸡产蛋下降,软壳蛋、薄壳蛋、沙壳蛋、畸形、蛋白水样。

(三)防治措施

1)加强种鸡,商品鸡的免疫,受威协区注射呼吸型、肾型、腺胃型三联苗,种鸡在育

成期4/91苗。

2)无论何型传支发生,都要搞好消毒工作,加强隔离,减少人员物品流动。场、舍门前设消毒池,内加2-5%火碱每天更换一次,加强病鸡消毒,2次/天,采用碘制剂(喷雾灵、碘状)以1:900稀释,带鸡喷雾,可明显缩短病程,尽快终止流行。

3)发病鸡群要注意保温,较正常舍温提高2-3度,适当通风,保证舍内空气新鲜,水中加倍投服电解多维,对肾型传支必须饮用肾肿灵,以促进尿酸盐的排泄,同时料中加倍拌饲V A VD3粉。

4)发病鸡群最好送有关部门分离病毒。制苗进行免疫,因血清型有针对性,免疫效果更好。

4、传染性喉气管炎(ILT)

(一)流行情况:本病由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引起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上呼吸道传染病。各种年龄鸡皆可感染,成鸡症状明显。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寒冷季节多发。本病可通过病鸡及带毒鸡的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垫料、饮水、饲料,经呼吸道、眼、消化道感染:用具、人、野生动物机械传播。

此外,鸡群拥挤,通风不良,饲养管理不好,寄生虫感染都可促进本病的发生和传播。本病一旦引入传播迅速。

(二)、主要症状及剖样变化:病鸡流泪、咳嗽、喷嚏、张嘴伸头喘吸、高度呼吸困难、有呼吸罗音、严重频咳、咳出带血粘液,挂于墙壁及笼网上,炎性物阻塞气管窒息死亡,产蛋鸡感染后产蛋量下降,软壳蛋、粗壳蛋、褪色蛋增多。剖检喉头和气管粘膜充出血,溃疡,管内充满粘液,血丝,血块。

(三)防治措施

1)清净地区不做疫苗免疫,受威胁地区及时接种疫苗。

2)严禁从疫区引进鸡苗及种蛋。

3)加强环境消毒及饲养管理。

4)发病鸡群,隔离封锁,可试用病毒唑,板兰根治疗。

5、沙门氏菌病

(一)流行情况:由各型沙门氏菌引起的鸡的白痢、伤寒、副伤寒细菌性传染病。本病发生不分年龄、季节。主要有垂直传播与水平传播。

垂直传播:病原菌污染的饲料、饮水、垫料,通过消化道及呼吸道(粉尘绒毛吸入)而感染。

(二)、主要症状及剖检病变:

1)鸡白痢:雏鸡蛋黄吸收不好,肛门周围羽毛污染白色烘便而硬结、排便困难,发出尖叫声,病雏羽毛蓬松翅下垂,无神,白色下痢,糊状,怕冷,侵害肺出现呼吸困难,剖肝灰白色结节,盲肠灰白色干酷样栓子,成鸡卵泡雏缩,呈黄色或褐色无光泽,内容物浓稠油脂状,有的卵泡变得坚实,或破裂入腹腔引起腹膜炎,种鸡睾丸实质灰白色坏死灶,性欲减低。

2)鸡伤寒:肝古铜色,其它同鸡白痢。

3)副伤寒:肝脾淤血肿大,有针头大坏死灶,肾充血,纤维素性心包炎。

(三)、防治措施

1)对后备鸡群利用平板凝集与琼扩试验加强检疫,淘汰阳性鸡。

2)加强种鸡及孵化过程中的消毒工作。及时捡蛋、消毒。严禁与被粪便污染的种蛋及非清净场种蛋同时上孵。

3)加强环境消毒及带鸡喷雾消毒。加强育雏期饲养管理,发现病雏及时烧掉。

4)药物防止:

未病鸡群进行预防、净化、发病群积极治疗。可选用下列药物:

痢特灵2-4/万拌料连用7天。

氯霉素1-2/千拌料连用7天。

土霉素1-2/千拌料连用7天。

金霉素1-2/千拌料连用7天。

喹诺酮类(恩诺莎星、环丙沙星、氟哌酸、氧氟沙星)

100-200ppm拌料或饮水。

此外硫酸粘杆菌素、新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氨苄青霉素,硫胺类等对本病都有较好防治效果。有条件的鸡场可分离沙门氏菌进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产蛋鸡禁用硫胺及痢特灵。

6、大肠杆菌病

(一)、流行情况:由大肠埃希氏引起的鸡的原发的性与继发性条件性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有养鸡的地方就有本病的发生,侵害各种年龄的鸡,本菌对多数抗菌素敏感。但由于极易产生抗药性,所以在有些鸡场遇到无药可施的地步。而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本病可通过下列途径传播。

1)经卵感染:腹膜炎及输管炎可使卵巢污染而引起卵内感染,卵壳被带菌粪便污染,可引起初生雏大肠杆菌败血症。

2)经呼吸道感染:经呼吸道吸入被大肠杆菌污染的绒毛粉尘而引起气囊炎及败血症。

3)经口感染:较少,但产生内毒素的大肠杆菌可经口感染而引起了出血性肠炎。

4)饲养环境不良(圈舍潮湿、寒冷、拥挤、氨气浓度大、水源及饮水器被污染)和疾病是本病诱因。(如法氏囊病及慢性呼吸道病、球虫病的存在)

(二)主要症状及病理变化

由于大肠杆菌血清型及感染途径不同引起症状、病变不同可分如下类型。

1)大肠杆菌型败血症:

侵入种蛋内的大肠杆菌在孵化过程中繁殖,可致死鸡胚增多,即使孵出了雏也不健康,可见白色、黄绿色或泥土样粪便,腹部增大。出壳后2-3日死亡。3周龄以后发病和死亡减少,幸存下来的也成为发育迟缓的雏鸡。死胚和死亡的幼雏,表现脐炎、卵黄易碎、内容物为黄褐色泥土样的较大残留卵黄,中雏以后表现肝周炎、腹膜炎、胸肌淤血。

2)呼吸器官感染症(气囊炎)

出现呼吸困难,刨检气囊浑浊、肥厚、肝肿脆,肝包膜炎,肺充血与胸腔粘连。

3)大肠杆菌性肉芽肿:消瘦、小肠、盲肠及消化道浆膜面多发白色隆起的肉芽性结节,有时肝亦见肉芽肿与坏死灶。

4)出血性肠炎:主要鼻腔、口腔出血,刨检以消化道粘膜出血溃疡为特征,此型发生较少。

5)关节滑膜炎与全眼球炎:腿关节肿胀、跛行、关节液浑浊,量增大,并见有干酷样物,此外全眼球炎表现失明:角膜浑浊、眼球缩小、凹陷、网膜崩溃,全部失明。

6)输卵管炎卵秘症:

大肠杆菌从肛门上行侵入引起慢性输卵管炎,病鸡的卵白等分泌物在输卵管内长期呈层状凝结,因而被堵塞,妨碍产卵,排出的卵泡落入腹腔内引起坠卵性腹膜炎(卵黄性腹炎)(三)、防治措施:

1)搞好环境卫生消毒,饮水中加入含氯消毒剂,经常清洗、消毒饮水器,搞好带鸡喷雾消毒,及时清理粪便与垫料。

2)加强饲养管理,注意透风与保温。

3)危害严重场可从本场分离大肠杆菌,制备自家灭活苗进行免疫。

4)药物防治。大肠杆菌对多数抗生素、磺胺类、呋喃类、喹诺酮类等药物敏感。但易产生抗药性。受大肠杆菌威胁严重的鸡场,最好分离大肠杆菌,通过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无条件进行药敏试验的鸡场,可选用下列药物防治。

硫酸粘杆菌素200-400ppm饮水伙拌料

硫酸新霉素200-400ppm饮水或拌料

喹诺酮类(思诺沙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沙拉沙星、氟哌酸)100-400ppm饮水或拌料。

氯霉素1-2%拌料。

此外庆大霉素、金霉素、卡那霉素、氨苄青霉素、痢特灵、磺胺类药物皆有防治效果。

7、禽霍乱

(一)、流行情况:本病有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鸡、火鸡、鸭、鹅等的一种急性白血性传染疾病。本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季节性,即高温高湿的夏季及气候急剧变化的春秋两季有多发趋势。世界各地皆有流行。病禽、带菌禽、野鸡的排泄物和分泌物内含有多量病菌可以污染饲料、饮水、环境用具等通过呼吸道、消化道传播本病。

(二)、临床症状与刨检变化

本病的特征是突然发病、高热、下痢、发病率与致死率都很高,急性禽霍乱发病急、死亡快,往往看不到症状即死亡,有的死于产蛋窝内或在楼架上死后坠地,有的在死前数小时才出现症状。

病鸡无神、缩颈闭眼、羽毛松乱、发热、厌食,离群孤立,口腔内有粘液流出挂于嘴下,腹泻、排出黄白或绿色稀便,死前鸡肌肉脱水、干暗红,冠或肉髯变青紫色、肿胀,刨检产蛋鸡输卵管内有未产出蛋,胸腔喷水状出血点,心冠脂肪密集针尖大出血点,肝肿大、有针尖大、粟粒大灰白色坏死灶。十二指肠出血点,肺心血有炎性变化,慢性禽霍乱表现关节、内髯肿大,内含有干酪物。卵泡充出血。变形、破裂引起的卵黄性腹膜炎。

(三)防治措施:

1)疫苗免疫:在流行区可注射菌苗(以禽霍乱蜂胶苗为好),种鸡及产蛋鸡在产前接种。

2)鸡场不随便引进鸡苗,必须引进需隔离饲养,观察无病后方可合群。

3)加强环境卫生消毒。

4)发病鸡群采用药物治疗。

可选用增效磺胺饮水

0.1%饮水3-4天

0.2%-0.5%混料连用3天,停2天,再用3-4天,产蛋期禁用。

金霉素、土霉素(1‰拌料)连用天。

强力霉素0.5‰拌料或饮水,连用7天。

青霉素肌注5-10万单位/只鸡,2次/天,连用2-3天。

大群饮水5000-10000单位/只,1-2h内饮完。

喹诺酮类(恩诺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氟哌酸等)100-200ppm拌料、饮水,连用7天。

喹乙醇25-35克/吨拌料要均匀,疗程不超过3天,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8、鸡霉形体病

(一)、流行情况:由霉形体(支原体)引起鸡的一种慢性呼吸道性、消耗性传染病。本病感染率高,几乎所有的鸡群皆有不同程度的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主要以冬春季节较为严重,特别是环境条件差时,如鸡舍通风不良,氨气浓度过高,鸡群密度过大,潮湿拥挤,疫苗免疫应激,营养缺乏,气候突变,其它疾病继发,都是引起发病与流行的因数。若有大肠杆菌疫并发,死亡较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二)、主要症状:幼鸡感染后症状明显,流浆性或粘性鼻汁,眼内有泡沫、咳嗽。因鼻孔堵塞而张口呼吸。气管罗音特别是在夜间呼噜声更明显。病鸡食少,无神闭眼,严重时眼内有干酪物,生长慢,大鸡甩头,眼脸肿胀,产蛋鸡产蛋量下降,剖检见鼻腔、气管、肺中充满粘性渗出物,严重的气管中有坏死性的渗出物。

(三)、防止措施

1)种鸡进行血清学检测,淘汰阳性鸡。

2)孵化场、孵化器、出雏器要彻底消毒,种蛋可采取变温法,抗生素(泰乐菌素、链霉素)浸蛋法杀灭种卵内霉形体。

3)饲料或饮水中投服抗菌素防治。

泰乐菌素100-200PPm拌料

红霉素130-250PPm饮水

土霉素200-1000 PPm拌料

金霉素100-400PPm拌料

强力霉素50-100 PPm拌料

也可采用链霉素饮水2000单位/只鸡或滴鼻点眼肌注喷雾。

4)解决舍内温度与通风的关系,防忽冷忽热和贼风,及时清除粪便,减少舍内氨气浓度,严防饮水器水漏到垫料上。

5)免疫前后水中加电解多维及抗生素防止继发霉形体病。

9、球虫病

(一)、流行情况:鸡球虫病是由单细胞生物引起的鸡盲肠和小肠出血、坏死为特征的寄生性原虫病。主要感染2周龄以上的雏鸡及育成鸡,特别是阴雨潮湿季节及圈舍拥挤,卫生差,蛋鸡育成期限饲阶段引起本病,多因鸡采食被球虫卵囊污染的粪便、垫料后经消化道感染。

(二)、主要症状及剖检变化

1)盲肠球虫:病鸡表现无神、拥挤在一起翅膀下垂、羽毛松乱、闭眼昏睡、便血、鸡冠苍白,剖检贫血、肌肉苍白,盲肠肿大内充满大量血液或血凝块。

2)小肠球虫:病程长、病鸡表现消瘦、贫血、苍白,食少、消瘦、羽毛蓬松、粪便带水,消化不良或棕色粪便,两脚无力,瘫倒不起,脖颈震颤。衰竭而死。刨检小肠肿、粘膜增厚或溃疡,出现针尖大密集出血点或坏死灶。严重小肠内充满血液。

(三)防治措施:

1)加强卫生与饲养管理,保持鸡舍透风,干燥,避免鸡群拥挤,及时更新垫料。

2)种鸡可试用球虫苗进行免疫。

3)药物防治在选用球虫药防治时,要结合清粪,补充V A及VK,常能缩短病程。

常用抗球虫药物有:马杜拉霉素(杜球、抗球王、加福)5PPm拌料,超量中毒。

地克珠利(伏球、茹球)1PPm拌料。

盐霉素(优精素)60-70 PPm拌料,超量中毒。

莫能霉素60-100 PPm拌料,产蛋鸡禁用。

球痢灵(二硝苯酰胺)125-250PPm拌料。

海南霉素(鸡球素)5PPm拌料。

此外传统的抗球虫药也可使用如:

青霉素,痢特灵,克球粉(氯吡醇,三氯二甲吡啶粉、可爱丹)这些抗球虫药、青霉素可用于产蛋鸡,后两种产蛋期禁用。

10、鸡组织滴虫病(盲肠肝炎)

(一)、流行情况:鸡组织滴虫病又称为盲肠肝炎、黑头病、传染性肝炎或单胞虫病。是

由组织滴虫引起的鸡与火鸡的一种急性传染性原虫病。本病主要感染育成鸡经消化道感染。病鸡排出的粪便中含有多量携带原虫的异刺线虫卵,污染饲料、饮水及运动场地,被健康鸡啄食后感染。本病无明显季节性,但以春、夏温暖潮湿季节多发。且鸡群拥挤,运动场不清洁也是本病诱因。

(二)、临床症状与剖检变化:

感染后7-12天出现临床症状,表现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羽毛松乱、翅下垂、嗜睡、下痢淡黄、淡绿、严重者血便、冠及肉髯呈现蓝紫色。故称“黑头病”。如不及时治疗,一周即可死亡。剖检见一侧或两侧盲肠肿大,内充满干酪样栓子。断面呈现同心圆状,中心为黑红凝固血液。外层为灰白淡黄坏死物。肝有圆形1分币大或不规则形下凹的坏死灶,呈现黄色或淡绿色。

(三)、防止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避免潮湿拥挤、卫生不良等因素。

2)定期驱除鸡体内的异刺线虫。

3)发病鸡采用药物治疗,连用7天可治愈。

呋喃唑酮(痢特灵)0.04%拌料连用7天。

甲硝达唑0.05%,混于饲料中连喂7天。

五、商品蛋鸡参考免疫程序

以后每隔3个月用DNLasota3倍量饮水

六、鸡场常用药物使用

注:①1ppm=1毫克/公斤(升)=1克/吨

②ppm与%可以互相换算.如果将%换算为ppm,应将小数点向右移4位数,例如:0.1%=1000ppm,如果将ppm换算为%,则应将小数点向左移4位数,例如:300ppm=0.03%。

七、鸡场常用消毒药

八、环山产蛋鸡浓缩料养殖试验报告

1、前言

目前蛋鸡浓缩料市场鱼目混珠,质量及价格出现不同层次化,给养鸡户很大误导。选购蛋鸡浓缩料成为养鸡用户头疼的事情。威海环山饲料有限公司本着实事求是和真心为用户服务的原则,做此试验,确保产品质量,以促进饲料业和蛋鸡业的健康发展。

2、材料与方法

①试验地点和试验鸡

试验地点设在乳山市诸往镇养鸡场,试验鸡选用19周龄同批次产蛋率达5%的罗曼褐壳蛋鸡5630羽,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2750羽,试验组2880羽,对照组饲喂省内一知名厂家浓缩料配成的饲料,试验组饲喂用环山牌浓缩料配成的饲料,试验鸡群转舍时,鸡群均匀度在85%以上,且鸡群均健康。

②饲养管理

海兰褐蛋鸡饲养管理方案介绍材料

目录 第一节海兰褐壳蛋鸡生产性能 (1) 第二节育雏前的准备 (2) 一、消毒 (2) 二、升温 (2) 第三节雏鸡的饲养管理 (3) 一、雏鸡的生理特点 (3) 二、育雏条件 (4) 三、雏鸡的饲养管理 (6) 第四节育成鸡的饲养管理 (7) 一、育成鸡的生理特点 (7) 二、育成期注意事项 (8) 三、海兰蛋鸡限饲喂量与体重标准 (10) 四、生长期营养需要建议 (11) 第五节蛋鸡的饲养管理 (12) 一、产蛋鸡的生理特点 (12) 二、饲养管理条件 (12) 三、产蛋期的营养 (13) 四、产蛋期注意事项 (15)

第六节光照程序 (16) 一、光照程序制定原则 (17) 二、密闭式鸡舍光照程序 (17) 三、半开放鸡舍光照程序 (17) 第七节鸡群免疫 (18) 一、建议免疫程序 (19) 二、疫苗的选择 (20) 三、鸡群免疫接种方法 (20) 四、疫苗接种和使用中注意事项 (22) 五、免疫接种的不良反应和原因 (23) 第八节各阶段鸡群日常管理要点 (23) 一、观察鸡群 (23) 二、定期称重 (23) 三、调整鸡群 (24) 四、带鸡消毒 (24) 五、防重于治 (25) 六、海兰棕壳蛋鸡生产性能表 (26) 七、常用鸡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参考表 (28) 八、饲料配方举例 (29)

第九节养鸡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 (30) 一、如何选购优质雏鸡 (30) 二、品种和场家的选择 (30) 三、雏鸡的早期死亡原因 (31) 四、雏鸡发育不齐的原因 (31) 五、饲养阶段体重不达标的原因分析 (33) 六、产蛋率上升缓慢的可能原因 (33) 七、为什么没有产蛋高峰 (34) 八、产蛋突然下降的原因分析 (34) 九、如何防止鸡腹泻 (35) 十、产蛋下降的原因及控制措施 (36) 十一、给鸡打针有八忌 (39) 十二、啄癖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 (41)

蛋鸡饲养管理技术

蛋鸡饲养管理技术养管理(20 周龄—淘汰)育成鸡培育到照产蛋期管理。产蛋期管理的基本要求是,合理的生活环境(光照、温度、相对湿度、空气成分);合理的饲料营养;精心的饲养管理;严格的疫病防治。使鸡群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充分发挥优良品种的各种性能,为此必须做到科学饲养,精心管理。 1、提供良好的产蛋环境开产是小母鸡一生中重大转折,产第一枚蛋是一种强刺激,应激相对大。产蛋前期生殖系统的迅速发育成熟,体重仍在不断增长,产蛋率迅速上升,因此生理应激反应非常大。 由于应激,使适应环境和抵抗疾病能力下降,所以,应减少外界干扰,减轻应激。 2、满足鸡的营养需要。从18 周龄开始应给予高水平的产前料,在开产直到50%产蛋率时,粗蛋白应保证在15%;以后要根据不同产蛋率,选择使用蛋鸡料,保证其产蛋所需。对产蛋高峰期如果在夏季,应配制高能、高氨基酸营养水平的饲料,同时应加入抗热应激的药物。 蛋鸡每天喂量3—4 次,加量均匀。同时要保证不间断供给清洁饮水。 3、光照管理。产蛋鸡的光照应采用渐增法与恒定光照相结合的原则,光照强度为3—4瓦/m2, 光照时间从20 周龄开始,每周递增1小时,直至每天17小时。光照时间与强度不得随意变更。 4、做好温度、湿度和通风管理

产蛋鸡的适宜温度为13—23C,湿度为55—65%通风应根据生产实际,尽可能保证空气新 鲜和流通。 5、经常观察鸡群并做好生产记录。 健康与采食,产蛋量、存活、死亡和淘汰、饲料消耗量等都应该详细记录。在产蛋期,应该注意经常观察鸡群,发现病鸡时应迅速进行诊断治疗。 二、蛋鸡饲料营养水平 鸡的生长、产蛋都需要一定的营养物质,而营养物质的来源主要是从饲料中摄取。鸡获得各类营养物质后,经过体内的消化、代谢活动,转变成鸡的体蛋白、氨基酸、脂肪、维生素、糖元等,进而合成为人类需求的鸡产品。 1、蛋鸡的饲养标准 蛋鸡的营养指标有:代谢能、蛋白质、氨基酸、无机盐、维生素和必须脂肪酸。这里主要列 出代谢能、粗蛋白质、钙、磷、食盐以及蛋氨酸、赖氨酸需要量(见表2)和我国蛋鸡配合 饲料标准(表3)。在蛋鸡配合饲料标准中,产蛋后备鸡包括雏鸡、青年鸡两个阶段。 表2:蛋鸡各阶段营养指标

蛋鸡的饲养管理技术

蛋鸡的饲养管理 (一)雏鸡的饲养管理 根据鸡的生理特点和从方便饲养管理出发,将0-20周龄的鸡分为0-6周龄和7-20周龄两个阶段,0-6周龄的鸡称为雏鸡,7-20周龄的鸡称为育成鸡。 1、雏鸡的生理特点:雏鸡具有与成年鸡不同的生理特点,了解雏鸡这些特点,便于针对其弱点加强育雏期间的饲养管理。 (1)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成年鸡的体温是 40.5-41.7°C。而初生雏鸡的体温约是39°C,在4日龄时开始均衡上升,到10日龄时才能达到成年鸡体温,21日左右体温调节机能逐渐趋于完善。所以育雏期间依靠人工控温才能维持正常生理活动。 (2)生长迅速,代谢旺盛:5周龄时体重可达到出壳重的10倍。所以育雏阶段的饲养管理是相当重要的,必须满足雏鸡的各种需要,以保证其快速的生长发育。 (3)消化能力弱:雏鸡消化系统发育不健全,胃和嗉囊的容积小,进食量有限。因此育雏初期要增加饲喂次数,并且要求饲料营养全面。 (4)敏感性强:对饲料中的各种营养成分的缺乏或药物的过量,都会很快反应出病理症状。因此要求喂给雏鸡全价饲料,添加药物一定要拌均匀,防止发生药物中毒。

(5)抵抗力弱:对外界环境适应性差,很容易受到各种有害微生物的侵袭,感染疾病。因此育雏期间尤其是育雏前要做好环境清洁、消毒工作,育雏期间做好免疫接种。 (6)胆小,群居性强:周围环境的任何改变都会引起惊吓、混乱,所以育雏室内尽量保持安静。并且应有防止兽害的设施。 3、雏鸡的饲养管理 (1)饲喂技术 ①饮水:雏鸡第一次饮水为初饮,要求为温开水,其水温应保持与室温相同,可以在饮水中加入适量抗菌素和3-5%的葡萄糖糖,增强抵抗力。一般在毛干后3小时即可初饮,这样有促进肠道蠕动、吸收残留卵黄、排除胎粪、增进食欲的作用。初饮后,不应再断水,因为育雏温度高,避免引起脱水。 ②开食:雏鸡第一次吃食称为开食。开食一般在初饮后3小时至出壳24小时以前,观察鸡群,当有1/3的个体有寻食、啄食表现时就可开食。如开食太晚会消耗雏鸡体力,雏鸡就会变得虚弱而影响生长发育,增加死亡率。开食方法是将准备好的饲料撒在硬纸、塑料布上,或浅边食槽内。一般初期采用自由采食,以使雏鸡迅速熟悉采食与饮水,防止饥渴。3日后至前2周每天喂6次,其中夜里喂1-2次;第3-4

蛋鸡饲养管理技术(最新)

蛋鸡饲养管理技术 一、蛋鸡饲养管理 (一)育雏期饲养管理(0—6周龄) 雏鸡在0—6周龄这段时间为育雏期。其饲养管理总的要求是根据雏鸡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采用科学的饲养管理措施,创造良好的环境,以满足鸡的生理要求,严格防止各种疾病发生,提高成活率。 1、雏鸡的生理特点: (1)体温调节机能差。雏鸡绒毛稀短、皮薄、皮下脂肪少,保温能力差。其体温调节机能在两周龄后才逐渐趋于完善,维持适宜的育雏温度,对雏鸡的健康和正常发育是至关重要的。(2)生长发育迅速,代谢旺盛。雏鸡1周龄体重约为出生重的2倍;6周龄时约为15倍;其前期生长发育迅速,在营养上要充分满足其需要。由于生长迅速,雏鸡的代谢很旺盛,单位体重耗氧量是成鸡的3倍。在管理上必须满足对新鲜空气的需要。 (3)消化器官容积小、消化能力弱。雏鸡消化器官还处于发育阶段,进食量有限,消化酶分泌能力不太健全,消化能力差。所以,配制雏鸡料时,必须选用质量好,易消化,营养水平高的全价饲料。 (4)抗病力差。幼雏由于对外界的适应力差,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也弱,在饲养管理上稍有疏忽,即有可能患病。在30日龄之内雏鸡的免疫机能还未发育完善,虽经多次免疫,自身产生的抗体还难以抵抗强的病原微生物侵袭。因此,必须为其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5)敏感性强。雏鸡不仅对环境变化很敏感,而且由于生长迅速,对一些营养素的缺乏和一些药物以及霉菌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反映也很敏感。所以,应注意环境控制和饲料的选择以

及用药的慎重。 (6)群居性强、胆小。雏鸡胆小,缺乏自卫能力,喜欢群居。比较神经质,对外界的异常刺激非常敏感,易引起混乱炸群,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和抗病能力。所以需要环境安静以及避免新奇的颜色,防止鼠、雀、兽等动物的进入鸡舍。同时,注意其饲养密度的适宜性。(7)初期易脱水。刚出壳的雏鸡体内含水率在75%以上,如果在干燥的环境中存放时间过长,则很容易在呼吸过程中失去很多水分,造成脱水。育雏初期干燥的环境也会使雏鸡因呼吸失水过多而增加饮水量,影响消化机能。所以,在出生之后的存放、运输及育雏初期应注意湿度的问题,就可以提高育雏成活率。 2、管理要点 (1)密度:1—3周龄20—30只/m2,4—6周龄10—15只/m2;,笼养为1—3周龄50—60只/m2,4—6周龄20—30只/m2,注意强弱分群饲养。 (2)温度:温度对于育雏开始的2—3周极为重要。刚出壳的小鸡要求35℃,此后每5天降低1 ℃,在35—42日龄时,达到20——22 ℃。 注意观察,如发现鸡倦怠、气喘、虚脱表示温度过高;如果幼鸡挤作一团,吱吱鸣叫表示温度过低。 蛋鸡适宜温度见下(表1) 表1:蛋鸡各阶段适宜温度

蛋鸡饲养管理技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c17057815.html, 蛋鸡饲养管理技术 作者:尹海艳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第05期 摘要介绍了蛋鸡的饲养管理技术,包括正确饲喂、科学管理、加强种公鸡饲养、减少应激、疾病防治等内容,以期为蛋鸡的合理饲喂提供参考。 关键词蛋鸡;饲养;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 S858.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5-0230-02 1 正确饲喂 按肉种鸡各个饲养阶段的营养标准配合日粮,既要满足营养需求又不致过多,应特别注意蛋白能量要适宜。此外,还应注意氨基酸、钙磷的平衡。料槽的结构要合理,放置高度要适宜,可根据鸡的日龄大小选择合适的料槽,放置高度在鸡背上方2cm左右。每次的加料量要 适宜。一次加料量过多是浪费饲料的主要原因,一般一次加料量不应超过料槽的1/3为宜。根据饲料的形状选择合理添加方法。颗粒饲料适口性好、采食多,鸡只可全部吃净。在粉料中添加部分切短的青饲料,可以将饲料黏附在青饲料上以防止其甩落造成浪费。提高饲养人员的素质。饲料的贮藏要避光防潮,日光照射可使脂肪氧化,而氧化产物又可破坏VA、VE,较长时间贮存的饲料要加抗氧化剂,最好给鸡吃新鲜饲料。饲料易吸湿、发霉变质。用变质的饲料喂鸡不仅降低鸡的食欲而且易发生中毒,贮存过程中要注意检查,阴雨天更要注意防潮。 肉种鸡至6周末进入育成期,此时应进行光照调节和限制饲喂。实行限饲的目的是促其生长发育一致,尽可能地提高鸡群的均匀度。限饲时一定要注意鸡只的饮水。如在喂料前一定要先供给充足的饮水,否则可能会发生“暴食生病”的现象。一般喂料后1~3h是鸡只饮水最多的时间,饲养员要随时观察水箱中水的高度,一方面要及时加入清洁卫生的水,另一方面要定期检查饮水系统。在炎热季节,由于鸡只散热,饮水增多,此时要注意水的添加,以免导致鸡只生长发育受阻、体弱易病甚至引起死亡。 2 科学管理

夏季蛋鸡饲养管理要点

夏季高产蛋鸡饲养管理要点 炎炎夏日,对于产蛋高峰期的蛋鸡,因舍内空气潮湿、污浊,各种病原微生物易生长繁殖,极易诱发呼吸道及肠道传染病,从而使鸡发病率增高,采食量降低,饮水量增加,粪便变稀,且蛋重变小,蛋壳变薄,破蛋增加,产蛋量下降,给蛋鸡生产带来损失。要使蛋鸡保持高产,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防暑降温: 蛋鸡最适环境温度为13℃-20℃,若温度高于29℃,则产蛋量下降10%-20%;37.8℃时,鸡有中暑的危险。因此,防暑降温是保持高产的关键。 具体办法有: (1)降温: A、植树和搭建凉棚(遮荫网):在鸡舍四周,重点是西、南两面可防阳光直射;在鸡舍向阳处搭遮荫网也可防阳光直射。 B、尽量避免鸡舍周围地面裸露:可种植蔬菜、草皮,一方面可以降低反射热,另一方面,可以蒸发水蒸气,起降低温度、湿润空气、减少尘埃的作用。 C、将屋顶涂白或增设遮荫网,也可以在鸡舍的屋面上覆盖一层10-15厘米厚的稻草或麦秸,洒上凉水,并保持长期湿润,可以阻止大量热量被吸入舍内,进而降低辐射热。 D、屋顶喷水:在屋顶上安装固定或可旋转的配头,天气炎热时定时喷一下,可以蒸发带走大部分热量,从而降低舍温。

(2)及时清粪:鸡粪易发酵产生热,而且散发有害气体,每天早晚各清扫一次鸡舍,保持舍内清洁干燥。 (3)通风换气:将窗户全部打开,有条件的可在鸡舍内安装风扇,以提高空气对流,确保舍内凉爽。 (4)减少密度:饲养密度大,不利于鸡体散热,一般每平方米饲养7只为宜。 二、调整日粮 蛋鸡因高温,造成采食量减少,所以要合理调整日粮,更好地满足鸡在产蛋各期的营养需要,早晚应多喂蛋白质含量较高、能量较低的日粮,中午多喂青绿多汁饲料,并做到饲料品种多样化。另外,还要增加饲料中矿物质成分,尤其是钙。饲料要少喂勤添;饲槽要保持清洁,以免影响鸡的食欲下降或引起肠胃病。 A、日粮中补充维生素C,每500kg饲料中加入1000g维生素C预混剂,可降低高温所致的死亡率。例如“冰莲清爽”,内含VC,薄荷、藿香、冰片等中药,或者“藿香正气液”可以有效预防热应激。 B、饮用电解多维,在高温天气的下午1点至晚上9点,这一段时间饮水中增加电解多维的含量,可以很好地缓解热应激对肉鸡的危害。例如“威力维他”。 C、日粮中添加0.5%小苏打,可预防中暑造成的呼吸性碱中毒。例如“通肾灵”。

罗曼蛋鸡饲养管理手册

第一章品种介绍 罗曼品种蛋鸡是由德国罗曼公司提供的优质蛋鸡品种,德国罗曼集团公司是一家全球性的育种公司。始建于1932年,1978年买下美国的海兰公司,1987年买下美国尼克公司,现旗下有罗曼、海兰、尼克三个品种,其中罗曼系列是该公司主打品种,同时也是全球最好的品种。经过多年的发展,罗曼系列品种在亚洲市场占有率达到50%左右,西欧达到45%左右,东欧达到40%左右,至2002年为止,罗曼系列品种在全球蛋鸡市场占有率世界排名第一,远远超过其他系列品种,该品种具有抗病力强,抗冷热,应激能力强,蛋壳坚硬,蛋壳颜色好,产蛋期长,产蛋高峰期持久,饲料报酬高,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 罗曼粉主要表现为体态均匀,开产早,上高峰快,产蛋率高达98%,产蛋持续期长,无啄癖,抗病力强,死淘率低,蛋壳颜色纯色并一致,料蛋比低,淘汰体重适宜。

罗曼系列生产性能

罗曼褐生产特性: 1、死淘率低 2、抗病力强 3、不神经质,易于管理 4、蛋壳颜色及强度最好 5、产蛋率高并持续期长 6、料蛋比低 7、无啄癖 8、淘汰体重适宜罗曼粉生产特性: 1、体态均匀 2、开产早、一百零几天 见蛋产蛋率高达98%、 产蛋持续期长 3、无啄癖 4、抗病力强 5、蛋壳颜色一致 6、料蛋比低 7、沟汰体重适宜 小型罗曼粉特点: 除具有罗曼粉的 优点外且产蛋率 更高,抗病力更 强,耗料更低,蛋 重更小。 第二章雏鸡和育成鸡的饲养管理 第一节雏鸡的饲养管理 一、雏鸡的生理特点: (一)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初生雏的体温较成年鸡的体温约低2—3℃,4日龄开始慢慢地均衡上升,到10日龄才达到成年鸡体温,到3周龄左右,体温调节机能逐渐趋于完善,7—8周龄以后才具有适应外界环境温度变化的能力,因此在育雏期间一定抓好保温这一点。 (二)生长迅速,代谢旺盛。雏鸡两周龄体重约为初生时体重的2倍,6周龄为10倍,8周龄为15倍,前期生长快,以后随日龄增长而逐渐减慢,所在在饲养上要满足营养需要。 (三)胃的容积小,消化能力弱,进食量有限,同时消化道内又缺乏某些消化酶,因此在饲养上要注意饲喂纤维含量低易消化的饲料。 (四)敏感性强,幼雏对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缺乏或有毒药物的过量,会反应出病理状态。 (五)抗病力差,雏鸡抵抗疾病能力差,因此要做好环境

肉鸡养殖场管理制度

肉鸡养殖中的卫生与防疫 (一)、防疫制度: 1、卫生制度; 卫生制度是环境卫生控制的理论指导和行为规范,通过良好的制度约束和卫生控制能解决环境污染的根本问题,并能从防疫的意义上解决环境的净化问题(能有效地减少和消灭病源微生物)。 (1)、保持生活区、生产区的环境卫生,清楚一切杂草、树叶、羽毛、粪便、污染的垫料、包装物、生活垃圾等,定点设立垃圾桶并及时清理。生活区和生产区彻底分开,达到现代养殖的相关卫生标准和商检局相关的出口备案要求。(2)、保持饲养人员个人卫生,每个饲养员至少有三身可供换洗的工作服,坚持每1-2天洗一次澡,保持工作服整洁。 (3)、保持餐厅、厕所卫生,定期冲刷、擦洗,做好无油污、无烟渍、无异味。养殖期间杜绝食用外来禽类产品(禽肉、禽蛋),养殖过程中禁止食用本场的病死家禽。 (4)、保持道路卫生,不定期清扫,定期消毒。有条件的养殖场可以将净道和污道水泥硬化,便于交通运输、便于内部人员日常操作、便于冲刷消毒。(5)、保持宿舍,被褥的整洁卫生,每个人至少有两套床上用品(床单、被套、枕巾),做到每批鸡出栏以后彻底换洗,必要时熏蒸消毒后在阳光下暴晒。(6)、消毒池的管理,保持进入生活区、生产区大门的消毒池内干净,池内无漂浮污物、死亡的小动物和生活垃圾,定期(5-7天)更换消毒液一次,特殊情况可以随时更换,最常见的消毒也是3-5%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俗话说的火碱水)。

(7)、要求鸡场配备兽医室、剖检室、焚尸炉,能对病死的家禽剖检、禽病的诊断和病禽、病料的无害化处理提供条件和方便。 (8)、养殖用水最好是自来水或深井水,定期检测饮水的卫生标准,确保卫生无污物,大肠杆菌污染指数符合国家规定的饮用水的卫生指标。 (9)、在场区配备粪便生物发酵处理池确保鸡场作为肥料的鸡粪和垫料对社会对其他养殖没有危害性。 (10)、养殖所用饲料要保持新鲜和干净,饲料场、散装料罐、养殖场、散装料仓,都要避免人为的接触和污染。在鸡群发病时期特别要注意剩料的处理。(11)、鸡舍内卫生 ①、地面卫生:确保网架干净,选用大小适中的塑料网便于粪便能漏下去。 ②、空气质量卫生,从育雏到出栏,根据养殖的需要、季节温度的变化、空气质量的变化等,不断调节通风量,确保舍内空气质量新鲜、氧气充足、有害气体不超标。 ③、育雏期间每日都要清理掉水杯中的垫料并擦洗干净。每批鸡出栏以后根据需要用相关的酸(碱)性消毒剂或特殊的除垢剂侵泡或高压冲刷自动饮水线,以便能有效去除水线中的青苔、沉积物和滋长的生物膜等。 ④、顶棚卫生:在饲料中添加灭蝇蛆药物或采取药杀措施,避免苍蝇粪便污染顶棚、灯泡、墙壁设备等,同时也避免了大量的苍蝇滋生而加大禽病传播的风险。顶棚不能有蛛网挂附也是起码的卫生要求。 ⑤、每批鸡出栏以后,对鸡舍内的所有设施设备、控制仪表等都要仔细的除尘、擦洗,避免留有卫生死角。 ⑥、凡是接触过病、死鸡以后要及时用消毒药清洗双手,避免人为地扩大污染。

蛋鸡饲养管理技术

蛋鸡饲养管理技术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蛋鸡饲养管理技术 一、产蛋期的管理 产蛋曲线:18-19周见蛋,20周开产,21-22周产蛋率50%,24-26周产蛋率90%以上,高峰维持10-20周,以后每周降%,到72周龄产蛋率70-75%淘汰。追求开产早,上升快、高峰高、持续期长、下降缓慢。 (一)产蛋鸡的生理特点 蛋鸡产蛋期管理的中心任务是为鸡群创造适宜与卫生的环境条件,充分发挥其遗传潜力,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同时降低鸡群的死淘率与蛋破损率,尽可能地节约饲料,最大限度地提高蛋鸡的经济效益。 1、卵巢、输卵管发育在性成熟时急剧增长。性成熟以前输卵管长仅8-l0cm,性成熟后输卵管发育迅速,在短时期变的又粗又大,长50- 60cm。卵巢在性成熟前,重量只有7g左右,到性成熟时迅速增长到40g 左右。 2、蛋壳在输卵管的峡部开始成形,大部分在输卵管子宫部完成。蛋壳形成所用的钙,是饲料中的钙进入肠道,吸收后形成血钙,通过卵壳腺分泌,在夜间形成蛋壳。若饲料中钙较少不能满足鸡的需要,就要动用骨骼中的钙。因此保持足量的钙和磷以及钙磷比例平衡,对提高产蛋率和防止产蛋疲劳综合症很有意义。 (二)饲养管理条件 1、温度 成年鸡适应的温度范围为10-27℃,能表现出良好的生产性能。适宜的温度为15-24℃,21-24 ℃饲料转化率最高。温差超过5℃以上就容易发生条件性疾病。因此温差控制在3-4℃。 2、湿度 适宜的相对湿度为60%-70%, 3、通风 通风的目的在于调节舍内温度,降低相对湿度,排除鸡舍中的有害气体,如氨气、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等,使舍内保持空气清新,供给鸡群足够的氧气。其中氨气的浓度不超过25ppm,二氧化碳不超过%,硫化氢的浓度不超过10ppm。 通风要领:进气与排气口设置合理,气流能均匀流过全舍而无贼风(即穿堂风)。

鸡的饲养管理技术

第一篇养殖管理 第一章养鸡成功的必备条件 一、良种是根本:选择优良的鸡苗。鸡苗最好来自有一定信誉度有相当技术水平;鸡群体质健壮;没有发生严重疫情的种鸡场。 二、饲料是基础:使用信誉度高;饲料质量稳定的规范化饲料厂家生产的饲料;并能科学的使用饲料;以保证饲养效果。 三、环境是条件:鸡场选址及鸡舍建筑应科学合理,生产设备完好,鸡舍内小气候环境的控制应适应鸡生物学特性要求。 四、卫生防疫是保障:建立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坚持严格的消毒、免疫制度;及时预防用药;处理好病死鸡、污物、粪便,减少疾病。 五、日常管理是核心:学习养鸡科学知识;具备搞好日常饲养管理和防治疾病的技术经验,还要及时准确的捕捉市场和技术信息,只有具备了以上条件,才能保证养鸡的成功,才能取得良好的养殖效益。 第二章鸡的生长特性 一、新陈代谢旺盛:为鸡的基本生理特点。具体表现为: 1、温度40.9℃-41.9℃,平均为41.5℃,成年鸡高于雏鸡。 2、心跳快,血液循环快,频率范围为160-170次/分钟,雏鸡比成年鸡快,母鸡比公鸡快:一般为250-300次/分钟。 3、呼吸频率高:范围22-110次/分钟,母鸡比公鸡高。 二、生长迅速:性成熟早、繁殖力强。 1、生长迅速:肉用仔鸡7周龄即可上市。 2、性成熟早:130-150日龄即可开产。

3、繁殖力强:一只母鸡年产蛋300枚左右,平均出雏率70%以上。 三、对营养水平要求高,饲料利用率高。 肉料比:1:1.85-2.00,蛋料比1:2.3左右。 四、消化道短,对粗纤维的消化能力差。 五、对环境条件的变化较为敏感。 六、抗病能力差: 1、肺小、有气囊; 2、鸡没有横膈膜; 3、鸡没有淋巴结; 4、生殖孔与泄殖孔同一通道。 七、群居性强,适于集约化饲养。 第三章蛋鸡、土鸡的日常养殖管理 一、育雏前的准备 1、选择优良品种鸡。 2、清扫鸡舍,整修雏鸡笼,修理门窗,安装防鼠防雀网板,冲洗墙壁地面,备齐料槽、水槽,并清洗干净。 3、接雏前七至五天,喷洒消毒剂,铺平垫料,放置饮水器,料桶和其他用品;关闭门窗,甲醛熏蒸消毒,每立方米空间30ml甲醛,15克高猛酸钾,或使用三氯异氰脲酸粉1-2g/m2,洁净按1:25-50倍稀释喷雾墙壁顶棚,密闭24小时。 4、接雏前三天,打开门窗排除甲醛刺激性气味,检查加热设备,使育雏舍升温,观察升温情况,达不到温度要求,要采取补救措施。 5、接雏前一天,给育雏舍升温,使舍内温度达到35℃,准备20kg凉开水,10公斤开食饲料(1000只雏鸡,正大510或希望310饲料为佳),防治白痢的药物氟笨尼考口服液、阿莫西林、氟派酸、电解多维等。若育雏室内甲醛还很刺眼,可在育雏舍内放置碳氨或用氨水喷雾中和。 二、育雏鸡(1-42日龄)的饲养管理要点:

产蛋鸡的饲养管理

蛋鸡的饲养管理技术 一、产蛋前的准备 (一)鸡舍整理与消毒: 鸡舍和设备对产蛋鸡的健康和生产有较大影响。转群上笼前要检修鸡舍及设备,认真检查喂料系统、饮水系统、供电照明系统、通风换气系统、排水系统和笼具、笼架等设备,如有异常应及时维修;对鸡舍和设备进行全面清洁消毒,其步骤是清扫干净鸡舍地面、屋顶、墙壁上的粪便、灰尘和设备上的污物,再用高压水冲洗干净鸡舍和设备,待干后喷洒消毒药液进行消毒,同时也要对所用的物品进行消毒。另外,要准备好所需的用具、药品、器械、记录表格和饲料,安排好饲喂人员。 (二)整顿鸡群 严格淘汰病、残、弱、瘦、小的不良个体。转群前对全群鸡进行驱虫,主要驱除肠道线虫。 鸡群健康一致,有一个理想的体重和体形。110~130日龄的鸡,每千克体重用左旋咪唑20~40毫克或驱蛔灵200~300毫克,拌料喂饲,每天一次,连用2天以驱除蛔虫;每千克体重用硫双二氯酚100~200 毫克,拌料喂饲,每天一次,连用2天以驱绦虫;球虫卵囊污染严重时,上笼后要连用抗球虫药5~6天。(三)转群(“全进全出”) 1.转群时间的选择: 18~20wk;气温适宜;夜间抓鸡可避免惊群 2.转群前的饲养管理 转群前2天,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抗生素和2倍的多维素及电解质,如维生素C、速补-14等。 转群当日连续24h光照并停料供水4~6h。 3.转群时的组织工作 紧张有序,防止碰伤、压死、闷死。 4.转群后的饲养管理 要注意观察鸡群的动态,并及时处理。产蛋舍事先准备好饮水和饲料。饲料或水中添加2 倍多维素和适当的抗生素2~3天。适应1wk后,再进行预防注射、换料、补充光照等。 (四)开产前后饲养管理要点 指开产前几周到80%的鸡开产,一般18~25wk。 开产至产蛋高峰的生理变化很大: 外界应激(转群、饲养环境与方式的改变等) 自身的生理刺激(生殖系统,性激素,内脏、髓质骨) 1.适宜的体重标准 18wk测定。不达标者,限制饲养改为自由采食,并提高蛋白质和能量水平;达标后再补光。 没有足够的体重增长和营养积蓄,或者过肥,产蛋水平较差。 2.自由采食:喂料量的增加先于产蛋率增长 3.补充光照 18-20wk体重达标时进行。 每周↗0.5~1h,到产蛋高峰时达16h。 4.更换日粮 时间:产蛋率5%时(18~19wk时) 方法:一是开产前饲料(钙2%)→产蛋料 二是产蛋料按比例逐渐替换育成料 5、准备产蛋箱 6、保持鸡舍安静 二、产蛋鸡的饲养

父母代种鸡饲养管理手册

父母代种鸡饲养管理手册

父母代肉种鸡 饲养管理手册 家禽事业线技术人员赴泰培训班

前言 根据正大集团安排,由董事长办公室、人力资源部和家禽事业线共同组织了正大集团中国区家禽事业线技术人员赴泰培训班,一行25人于2005年4月17日至2005年5月16日赴泰国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学习培训。根据每人所从事的工作分为五组:肉种鸡组、孵化组、蛋鸡组、肉鸡组、综合组。首先由泰国有关技术专家对培训班进行了为期三天的技术讲座,然后分组驻各场进行现场学习两周,之后集中参观考察,最后培训班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讨论,各组分别编写了饲养管理手册,并把本次培训学习内容的汇总及一些技术资料进行了精心筛选,分门别类录制成一套(3张)光盘,以供各个公司在培训学习时应用。 在此次培训期间,培训班受到了谢国民董事长关心和接见,得到了陈伯正资深副总裁及泰国正大集团各位专家和各场技术人员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我们一并表示真诚地感谢! 肉种鸡组根据泰国技术专家授课内容和现场学习体会,编写了本手册供各公司参考应用,本手册适用于大胸型肉种鸡,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顾问翻译:马大伟罗贤德陈国盛 讲座讲师:Sawang Chanprasert CPF General Mananger 技术指导:王进圣陈国盛尤玉双 肉种鸡组成员:展伟程建兵关伟峰李财春赵春青 孙桂华

2005年5月16日 目录 一、空舍期 (02) 空舍期准备工作:清扫、清理、消毒、设备安装。 二、育雏育成期 (03) (一)育雏期(1-4周)管理 1.接鸡准备工作 (04) 2.鸡苗到场工作操作程序 (04) 3.育雏期饲养管理 (04) (二)育成期管理(5—19 周).................. (09) 1.饲养设备及饲养面积 (09) 2.饲养方法 (09) 3.鸡群均匀度及体重控制,选淘鉴别错误鸡只 (10) 4.水控制方法 (10) 5.光照控制程序及鸡舍饲养管理 (10) 6.公鸡饲养管理 (11) 7.其他管理 (12) 三、产蛋期 (15) 1.饲养设备及饲养面积 (15) 2.光照程序 (16) 3.喂料方法 (18) 4.饮水管理 (19) 5.公母比例 (20) 6.种蛋管理 (21) 7.免疫程序 (22) 8.其他管理 (23)

产蛋鸡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

产蛋鸡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 (内部资料仅供参考) 河南展科实业有限公司技术部

产蛋鸡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 一、雏鸡的饲养管理 1.雏鸡的生理特点 (1)雏鸡体温调节机能差 雏鸡体温较成年鸡体温度低3度,雏鸡绒毛稀短、皮薄、皮下脂肪少,保温能力差,体温调节机能要在2周龄之后才能趋于完善,7-8周龄以后才具有适应外界环境温度变化的能力,所以雏鸡对温度反应比较敏感,只有维持适宜的育雏温度才能保证雏鸡的正常发育和雏鸡的健康。 (2)消化机能差 初生的幼雏消化机能不健全,胃肠体积小。进食量受到限制,同时消化酶的分泌能力还不太健全,消化机能差,所以配制雏鸡料时必须选用质量好,容易消化的原料,配制高营养水平的全价饲料,在这里我们推荐3周龄前饲喂肉仔鸡前期料,对育成鸡成活率及生长发育均有好处。 (3)雏鸡的生长发育速度快 蛋雏鸡2周龄的体重约为初生时体重的2倍,4周龄时为5倍,雏鸡代谢旺盛,因此在满足营养需要和保温的同时,要注意通风,供给新鲜的空气。 (4)生活力和抗病力差 幼雏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差,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和抗疾病力差,饲养管理上稍有疏忽,就易感染各种疾病,因此要给雏鸡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2.育雏的环境要求 (1)适宜的环境温度 雏鸡采食、饮水以及饲料的消化吸收,对疾病的抵抗能力等都与环境温度是否适宜有直接关系,温度过低时雏鸡畏寒而密集,影响卵黄吸收,影响抗病能力,有的发生感冒下痢,严重时互相挤压扎堆而造成大量损伤死亡;温度过高则影响雏鸡的正常代谢,食欲减退,发育缓慢,也易感冒和感染呼吸道疾病。近几年来采用的高温育雏技术,主要是在前几天采用高温育雏,即比常规育雏温度高2-3度,一般在36度左右,据试验,高温育雏能减少鸡白痢病死亡率80%以上,对雏鸡卵黄的吸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明显提高雏鸡成活率。 育雏温度要求 (2)温度控制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雏鸡日龄越小,对温度稳定性的要求越高,初期日温差应控制在3度之内,到育雏后期日温差应控制在6度之内,避免因温度的不稳定给生产造成重大损失,夜间因为雏鸡活动量小,温度应比白天高出1-2度,断喙、接种疫苗等给鸡群造成很大应激时,也需要提高育雏温度。 (3)适宜的湿度 高温低湿时,鸡体内水分散失增多,腹内蛋黄吸收不良,绒毛干枯发脆,脚趾干瘪,雏鸡易受风寒侵袭,患呼吸道疾病,为提高湿度,可在大炉上放一盆水蒸发水分。低温高湿时舍内既潮湿又冷,雏鸡易患感冒和胃肠疾病,可提高舍内温度,增加通风量,高温高湿时,雏鸡体内热量不易散发,食欲下降,生长缓慢,抵抗力减弱,应加强通风换气。 育雏期所需的环境湿度 (4)通气换风

蛋鸡饲养管理技术

蛋鸡饲养管理技术 一、产蛋期的管理 产蛋曲线:18-19周见蛋,20周开产,21-22周产蛋率50%,24-26周产蛋率90%以上,高峰维持10-20周,以后每周降0.5%,到72周龄产蛋率70-75%淘汰。追求开产早,上升快、高峰高、持续期长、下降缓慢。 (一)产蛋鸡的生理特点 蛋鸡产蛋期管理的中心任务是为鸡群创造适宜与卫生的环境条件,充分发挥其遗传潜力,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同时降低鸡群的死淘率与蛋破损率,尽可能地节约饲料,最大限度地提高蛋鸡的经济效益。 1、卵巢、输卵管发育在性成熟时急剧增长。性成熟以前输卵管长仅8-l0cm,性成熟后输卵管发育迅速,在短时期变的又粗又大,长50-60cm。卵巢在性成熟前,重量只有7g左右,到性成熟时迅速增长到40g左右。 2、蛋壳在输卵管的峡部开始成形,大部分在输卵管子宫部完成。蛋壳形成所用的钙,是饲料中的钙进入肠道,吸收后形成血钙,通过卵壳腺分泌,在夜间形成蛋壳。若饲料中钙较少不能满足鸡的需要,就要动用骨骼中的钙。因此保持足量的钙和磷以及钙磷比例平衡,对提高产蛋率和防止产蛋疲劳综合症很有意义。 (二)饲养管理条件 1、温度 成年鸡适应的温度范围为10-27℃,能表现出良好的生产性能。适宜的温度为15-24℃,21-24 ℃饲料转化率最高。温差超过5℃以上就容易发生条件性疾病。因此温差控制在3-4℃。 2、湿度 适宜的相对湿度为60%-70%, 3、通风 通风的目的在于调节舍内温度,降低相对湿度,排除鸡舍中的有害气体,如氨气、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等,使舍内保持空气清新,供给鸡群足够的氧气。其中氨气的浓度不超过25ppm,二氧化碳不超过0.15%,硫化氢的浓度不超过10ppm。 通风要领:进气与排气口设置合理,气流能均匀流过全舍而无贼风(即穿堂风)。

蛋鸡春季饲养管理要点

蛋鸡春季饲养管理要点 春季外界气温逐渐升高,鸡的生理机能更加旺盛,产蛋率也迅速提高,是鸡产蛋最为适宜的时期,这时要特别注意加强管理,最大限度地满足蛋鸡对营养和环境条件的需要。但此时由于温度渐暖,易使管理上放松,而此时各种病原微生物也开始大量繁殖,气候寒多变,昼夜温差大,在这种条件下,鸡群易产生应激。如果蛋鸡春季产蛋率上不去,全年就不可能取得较好的饲养效益。所以此季节要做好以下各项工作。 1、合理调整日粮的营养水平 (1)提供充足的蛋白质营养:母鸡产蛋期间要消耗较多的蛋白质,所以饲料中粗蛋白质的用量要根据产蛋率的提高而增加,当鸡产蛋率达50%时,粗蛋白含量应达到15.5%,以后产蛋率每提高10%,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应提高0.5%,但最多不可超过18.5%。当预计下周产蛋率将上升时,应提前一周按上升后的日粮蛋白质含量要求喂给。如预计下周产蛋率将上升到80%,就应提前一周喂给含粗蛋白17%的日粮。当产蛋率开始下降时,也要维持一周后,再调低日粮中的蛋白水平。从而延长产蛋高峰期和延缓产蛋率下降,提高鸡群的产蛋率。 (2)合理控制饲料的能量水平:产蛋鸡在冬季气温较低的情况下,日粮中能量较高,春季气温变暖后,应减少玉米等谷物在饲料中所占的比例,此季节日粮中能量应达到每千克2.75兆卡~2.85兆卡,春季日粮中含能量较高时,鸡采食量低,蛋白质摄入量就不足,既造成能量浪费,又影响鸡对蛋白质的摄入,影响产蛋率。 此外,应注意提高饲料中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用量,以满足生产需要。 2、控制好鸡舍的环境 (1)做好通风换气与保温的工作。春季虽然舍外气温逐渐升高,但气候多变,早晚温差大。因此,通风换气的同时,一定注意保温。要根据气温高低、风力、风向而决定开窗次数、大小、和方向。要先开上部的窗户,后开下部的,白天开窗,夜间关闭,温度高时开窗,温度低时关窗,无风时开窗,有风时关窗。这样可保证鸡舍内既空气新鲜又有适宜的温度,从而避免春季发生呼吸道疾病,又可提高产蛋率。 (2)注意光照时间。产蛋鸡应每天早5点(5∶30或6∶00)开灯,晚9点(9∶30或10∶00)关灯,使光照时间稳定在16个小时。若用红灯光照效果更佳。 (3)春季中期后,气温稳步提高,鸡的生理机能更加旺盛,产蛋率也迅速提高。但此时也是微生物大量繁殖的季节,蚊蝇等昆虫也开始滋生繁殖,而多风多雨的气候特点又利于疾病的传播,搞好环境卫生和加强防疫应列为日常管理工作的重点。 3、采取综合措施,加强疾病防治 (1)加强饲养场的舍内舍外消毒,每周进行2次带鸡消毒,并经常更换消毒剂,最好使用微生态消毒剂,如喷舒宝,以免产生抗药性。 (2)做好免疫工作:做好鸡新城疫、法氏囊、鸡痘等疫病的预防接种工作.加强鸡白痢、曲霉菌病、球虫病、白冠病等的防治。定期在饲料中添加适量抗感染微生态产品,如肽菌素,以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预防肠炎。 4、整理鸡群,淘汰低产、病残、无经济价值的鸡 淘汰低产、病残、无经济价值鸡,不仅节约饲料,降低饲养成本,提高鸡群整齐度,而且能减少疾病的发生率。产蛋鸡与停产鸡在外观形态上的区别:鸡在产蛋期间,性腺活动和代谢机能旺盛。因此产蛋鸡与停产鸡在外形上有很大的差别。 (1)冠和肉髯:产蛋鸡冠和肉髯大而鲜红、丰满、触摸时感觉温暖,停产鸡冠和肉髯小而皱缩,淡红或暗红色。 (2)腹部容积:腹部是消化和生殖器官的所在地。产蛋鸡消化和生殖器官发达,体积较大,表现在腹部容积大;而停产鸡则相反,腹部容积较小,触摸发硬。

蛋鸡饲养管理论文

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毕业作业作业题目蛋鸡饲养管理___ 教学点名称:包头广播电视大学_ 学员姓名:张素芬__________ 学号:1015004452071___ 专业:畜牧兽医专科____ 入学时间:2010秋_________ 指导教师:杨瑞芳 _________

蛋鸡饲养管理 【摘要】要饲养出一批品质优良的蛋鸡应该从雏鸡饲养就开始抓起,从雏鸡到育成鸡再到产蛋鸡,每一个环节的饲养方法都要有科学。对于广大养殖户来说,蛋鸡的产蛋性能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养殖效益的多少。由此可知,从育成期到产蛋期的过渡管理即产蛋初期的管理关系到产蛋期的整个水平。为了加强鸡群的总体性能,提高产蛋率,注意预产期(产蛋初期)的管理,也成为养鸡生产中关键控制点。【关键词】:蛋鸡;饲养;管理 随着我国农业发展越来越快,养殖产业已经成为农民朋友们快速致富的一种选择。特别是禽类养殖,它相对来说成本较低,资金周转快,而且大部分农民都有家禽养殖的经验,可为什么我国农业发展远远比不上其他发达国家呢?那是因为我国养殖户虽然繁多,但大多是小规模养殖,而且大多都是缺乏专业知识,无科学养殖技术的支持,下面我们来看看蛋鸡产蛋期的饲养管理。 1、产蛋鸡的生理特点 1.1性成熟 刚开产的母鸡虽然性已成熟,开始产蛋,但机体还没有发育完全,18周龄体重仍在继续增长,到40周龄时生长发育基本停止,体重增长极少,40周龄后体重增加多为脂肪积蓄。 1.2环境变化非常敏感 产蛋鸡富于神经质,对于环境变化非常敏感,产蛋期间饲料配方突然变化、饲喂设备改换、环境温度、通风、光照、密度的改变,

饲养人员和日常管理程序等的变换以及其他应激因素都对蛋鸡产生不良影响。不同周龄的产蛋鸡对营养物质利用率不同,母鸡刚达性成熟时(17-18周龄)成熟的卵巢释放雌性激素,使母鸡贮钙能力显著增加,开产至产蛋高峰时期,鸡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能力增强,采食量持续增加,到产蛋后期消化吸收能力减弱,脂肪沉积能力增强。 1.3产蛋规律 产蛋母鸡在第一个产蛋周期体重、蛋重和产蛋量均有一定规律性的变化,依据这些变化特点,可分为三个时期:产蛋前期、产蛋高峰期、产蛋后期。 2、产蛋前期的饲养管理 2.1做好转群工作 在转群的前3-5天,将产蛋鸡舍准备好并消毒完毕,并在转群前做好后备母鸡的免疫和修啄工作。关于转群时机,由于近年来选育的结果,鸡的开产日龄提前,转群最好能在16周龄请进行,但注意此时体重必须达到标准。 2.2适时更换产蛋料 当鸡群在17-18周龄,体重达到标准,马上更换产蛋料能增加体内钙的贮备和让小母鸡在产前体内贮备充足营养和体力。实践证明,根据体重和性发育,较早些时间更换产蛋 料对将来产蛋有利,过晚使用钙料会出现瘫痪,产软壳蛋的现象。 2.3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保证营养供给。 开产是小母鸡一生中的重大转折,是一个很大的应激,在这段

肉鸡养殖技术大全

肉鸡养殖技术大全 《CCTV7农广天地正版VCD光盘——肉鸡养殖技术套装》(4片/套+书籍一套,168元包特快专递邮费)本片教您如何创办、管理好一个肉鸡养殖场。内容包括:场址选择与鸡场布局;肉鸡优良品种与引种措施;肉鸡的营养与常用饲料配方;养鸡场的日常饲养管理;肉鸡的孵化技术;肉鸡的育雏技术;肉鸡的育肥技术;肉鸡疾病综合防治技术。 《CCTV7农广天地正版VCD光盘——蛋鸡养殖技术大全(套装)》(4片/套+配套书籍=168元包特快专递邮费)蛋鸡从出壳到淘汰大约需要饲养72周,故有蛋鸡饲养500天之说。根据蛋鸡生长发育的特点和规律可将蛋鸡饲养划分为不问的几个饲养管理阶段。要想使蛋鸡的高产性能充分发挥,以获取最佳的饲养效益,除品种因素外关键在于熟悉并掌握蛋鸡在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和饲养管理技术要点。《CCTV7农广天地正版VCD光盘——科学养鸡系列》(4片/套,108元含特快专递邮费)内容包括:简易节能开放型鸡舍,鸡孵化技术夏季维持蛋鸡稳产高产技术,绿色肉鸡配套笼养技术肉鸡养殖技术,蛋鸡增效要点。 《CCTV7中国农影音像出版社正版VCD光盘——良种肉鸡配套饲养技术(1-2)》(2片/套,78元含特快专递邮费)讲授:1、现代规模肉鸡饲养;2、肉鸡饲养的基础设施;3、肉种鸡平养;4、肉鸡

孵化技术;5、肉种鸡笼养;6、商品肉鸡饲养;7、疫病综合防治;8、全价配合饲料应用 《正版农业技术光盘——疫苗与疾病防治》(4片/套,108元含特快专递邮费)(1)疫苗使用现状;(2)根据鸡病的流行程度,及初发还是再发选择疫苗;(3)接种后家禽的反应 《CCTV7农广天地正版VCD光盘——养鸡技术》(5片/套,128 元含特快专递邮费)本片共分六个专题详细介绍了养鸡的技术环节和管理措施。主要包括:养鸡的基础知识和养鸡生产必须准备的条件,鸡的孵化和鸡的育雏,育成鸡的饲养管理,蛋鸡和肉鸡的生产技术等内容。适合家庭和规模养鸡专业户使用学习。 《CCTV7农广天地正版VCD光盘——养禽学》(5片/套,128元含特快专递邮费)重点讲授鸡的外貌和生理特征,鸡的品种,鸡的饲养环境和养鸡设备,鸡的遗传繁育体系,鸡的营养与饲料配合技术,鸡的繁殖与人工授精技术,蛋鸡、肉鸡饲养管理技术,鸡场的经营管理及卫生防疫,鸭、鹅、鹌鹑、鹧鸪、孔雀、鸸鹋、鸵鸟、肉鸽生产技术等内容。 《CCTV7农广天地正版VCD光盘——山鸡养殖》(野鸡养殖技术)(68元含特快专递邮费)山鸡,学名环颈雉,也叫雉鸡,是一种具有观赏、药用和食用价值的特种禽类。山鸡的全身是宝。山鸡肉营养丰富,各种维生素成分含量多,而且是高蛋白低脂肪的上等美味;常吃山鸡肉可以健身强体、益寿延年,还可使人聪明。本片介绍:1、“棚架式”鸡舍的建造;2、引种;3、孵化前的准备工作;4、孵化程序;

家禽生产学——产蛋鸡的饲养管理.pdf

教案 本讲目的要求 通过本课讲解,明确蛋鸡在整个产蛋期的饲养管理要点,为蛋鸡饲养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在蛋鸡养殖中能够做到有重点有针对性的饲养管理。做到少投入,多回报,给养殖户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本讲主要知识点 1、产蛋期概念 2、此阶段主要任务 3、开产前饲养管理要点 ①转群前准备②转群③控光④更换日粮 4、产蛋鸡饲养 ①饲喂与饮水②阶段饲养③产蛋曲线④限饲 5、产蛋鸡管理 ①日常管理②季节管理 本讲教学重点→产蛋鸡饲养

家禽生产学——产蛋鸡的饲养管理 定义:产蛋期一般是指21-72周龄。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消除各种不利因素对蛋鸡的有害影响。以最少的投入换取最多的产出,从而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一、蛋鸡开产前的饲养管理要点 开产前数周是母鸡从生长期进入产蛋期的过渡阶段。此阶段不仅要进行转 群、选留淘汰、饲料更换和增加光照等一系列工作,给鸡造成极大应激,而且这 段时间母鸡生理变化剧烈,敏感,适应力较弱,抗病力较差,如果饲养管理不当,极易影响产蛋性能。蛋鸡开产前的饲养管理应注意如下几方面。 1.做好转群的准备工作 鸡舍和设备对产蛋鸡的健康和生产有较大影响。转群前要检修鸡舍及设备, 认真检查喂料系统、饮水系统、供电照明系统、通风换气系统、排水系统和笼具、笼架等设备,如有异常应及时维修;对鸡舍和设备进行全面清洁消毒,其步骤是清扫干净鸡舍地面、屋顶、墙壁上的粪便、灰尘和设备上的污物,再用高压水冲 洗干净鸡舍和设备,待干后进行消毒。舍内常用的消毒方法:喷洒消毒;火焰消毒;熏蒸消毒,同时也要对所用的物品进行消毒。 2.转群 (1)转群时间的选择 转群时间一般按照生产计划而定。一般在18- 20周龄,最迟也不要超过21周龄。转群的具体时间要选择气候适宜的天气进行,避开阴雨天气。炎热季节转群时最好在夜间进行,夜间抓鸡易捕捉,可避免惊群,减少应激。 (2)转群前的饲养管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