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网站专题制作申请表 - 首页 - 小学品德-凤凰教育网

网站专题制作申请表 - 首页 - 小学品德-凤凰教育网

附件2:

常州市教科研课题申报、评审书

课题名称: 小学品德课程资源整合有效性研究

课题主持人: 杨文娟

所在单位: 常州市实验小学

拟结题时间: 2011.12

年度 编号

项目类别

常州市教科研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填写说明

1、常州市教科研课题均填写此表。

2、申报人不需填写“项目类别”和“编号”。

3、本表用计算机打印或钢笔认真准确地填写,一式三份。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情况

主持人姓

名杨文娟性别女

出生

年月

1967年12月

行政职务校长专业

技术

职称

中学高级教

研究专

小学品德课程

最后学历本科最后学位教育硕士

工作单位常州市实验小学联系电话139********

通讯地址常州市茭蒲巷30号邮政编码213003

电子信箱Sxywj1211@https://www.wendangku.net/doc/5d17188385.html,

课题组成员基本情况(不含主持人,限报十人)

姓名专业技

术职称

工作单位研究专长在课题组中的分工情况

王芬小学高

常州市中山路小学

品德与生

品德课程资源整合文献研

究(品德与生活)

陈丹君小学高

武进芙蓉小学

品德与社

品德课程资源整合文献研

究(品德与社会)

高娴小学一

常州市实验小学

品德与生

品德课程资源的分类研究

(品德与生活)

倪雪莲小学一

常州市实验小学

品德与社

品德课程资源的分类研究

(品德与社会)

邵沪杰小学高

常州市第二实验小

品德与生

品德课程资源的整合内容

研究(品德与生活)

霍晓玲小学高

武进清英外国语学

品德与社

品德课程资源的整合内容

研究(品德与社会)

庞星慧小学高

武进湖塘桥中心小

吕德与生

品德课程资源的整合策略

研究(品德与生活)

张羽小学高

常州市解放路小学

品德与社

品德课程资源的整合策略

研究(品德与社会)

万蕴慧小学高

常州市实验小学

品德与生

品德课程资源的整合有效

性评价研究(品德与生活);

贺国财小学高

金坛市河头小学

品德与社

品德课程资源的整合有效

性评价研究(品德与社会)

课题主持人(2007年8月前)曾担任过哪些教育科研项目研究,完成情况如何

课题级别课题名称批准时

在课题中的分

完成情况

国家级营造书香校园,分享成长

快乐

2004年

10月

全面负责兼实

施师生共写随

笔实验研究

2006年7月

顺利结题

省级《学会分享——一项促进

学校主动发展的行动研

究》

2007年

2月

全面负责兼实

施学校管理制

度创新研究

正在实施,并

于2008年8

月获批为国

家级课题

校级《懂得关爱,学会分享—

—关爱身边的残疾人行动

研究》

2006年

6月

全面负责并亲

自实验

2007年10月

顺利结题

发表或出版的主要论文或著作

论文或著作名称出版部门或发表报刊日期(1)《“金字塔是用糯米粘成的!”》发表在《江苏教育》2004年7B 2004.7 (2)《草地课堂》发表在《江苏教育》2004年10A 2004.10 (3)《课堂需要静悄悄的精彩》发表在《教书育人》2004。12 2004.12 (4)《让规则看守校园》

发表在《成才导报》

2006.11.1

2006.11 (5)《让品德课堂成为孩子成长的乐

园》

发表在《小学德育》2006.8 2006.8 (6)《“活”学“活”用,延伸品德课

堂》

发表在《江苏教育》2007年7

2007.7 (7)《营造真善美的小世界——〈品德与社会〉

教学资源利用浅谈》

发表在《辅导员》2007年11

2007.11 (8)专著《与生活世界对话》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11

二、课题设计论证

1、选题:本课题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意义。

2、内容: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包括视角、方法、途径、目的),重要观点。

3、价值:本课题创新程序,理论意义,应用价值。

4、研究基础:已有相关成果,主要参考文献(限填10项)。(请分4部分逐项填写,限2500字内,可附页)

1.选题:本课题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意义。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承担着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任务,课程资源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要使学生广泛地接触和了解社会,就必须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以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其中,学生、教师、家长、社会人士等都是本课程的重要资源。目前,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面有许多研究与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镇江市解放路小学就进行了《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的研究》,他们的研究内容主要是:通过针对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如何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进行个案研究,努力探索开发、运用德育课程资源的基本策略,探讨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途径、方法及策略。再如镇江市江滨小学的颜滢老师曾在2003年进行过《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研究》,她的研究内容主要是:品德课程资源的普查、开发、建设与整合。在“整合”部分主要研究了课程内容与课程资源的整合、教学方式与课程资源的整合、学习环境与课程资源的整合。这在新课程实施初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但从具体研究情况来看,这两个课题主要立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即使是整合,更多意义上是立足大德育思想将教学方式、教育环境等外在的教育措施与课程资源的整合。而小学品德课程本身的资源整合的内容、途径、方法及有效性的研究还不够,留有一定的空间,也对研究和完善小学品德课程建设有很大的帮助。

品德与课程的总目标是: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因此,开展品德课程资源整合有效性研究具有现实意义。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最终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因此,如何让课程资源在整合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教学行为、课堂的教学设计等方面体现有效性,发挥其最大效益是一个关键。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既可以丰富目前课程的资源内容,又可以培养教师的课程建设能力,同时,课程资源的整合应该做到为教学服务,不求花样繁多,但求切合实际。因此,我们将着力研究品德课程资源整合的有效性问题,引导教师关注一切可用资源,为教学实效性服务,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2.内容: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包括视角、方法、途径、目的),重要观

点。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

视角:从对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资源的分类、整合内容、整合策略、整合有效性评价的案例研究入手,进行单元式研究。重点是课程资源的整合及有效性评价研究。课程资源整合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研究教材的空白点、寻找课程的生长点、发现时代的适切点、抓住儿童的关注点。同时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论证课程资源整合的有效性。

方法:1.运用文献法收集相关资料,对本课题国内外的研究情况做出分析,对本课题的研究概念、内容、方法等做出清晰和科学的界定。2.运用调查问卷、访谈等方法了解学生及其家庭情况,为学生及家庭课程资源的整合奠定基础。3.运用行动研究法在实验过程中开发相关课程资源,探索课程资源整合的方法、途径。

途径:小学一至六年级的品德课程教学。每一学期以某一单元为主要研究途径。

目的:在课程资源整合的过程中丰富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善于合作、乐于探究、乐观自信的人格品质;丰富课程内涵,使课程更好地为学生发展服务;推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改革,形成品德课程资源整合的丰富经验;形成相应的课程资源包;培养教师的课程建设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

重要观点:

(1)要想推动学生的发展,靠传统的资源观(教材、课桌、黑板)是不行的。儿童必须在更加丰富的课程资源的引领下走进课程,走向生活。

(2)教师在积极整合课程资源的过程中,要树立起鲜明的课程意识、资源意识,将自己的生活经验、教学经验、情感世界和人生智慧都充分地融入到课程中去,使课程走进自己的生命历程,将教学与自身主动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学校的教育实践中,在学生的成长中不断学习,不断获得专业的发展。

3.价值:本课题创新程序,理论意义,应用价值。

本课题创新程序:由各年级的品德课程资源整合案例研究入手,以单元研究为主,突出课程资源整合内容、策略及有效性的研究,继而对教学设计、教学行为的有效性进行研究。

理论意义:品德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综合课程,我们在组织教育活动的整个过程都要考虑到孩子。关注孩子,以更好地进行资源整合;发展孩子,让孩子在更丰富的资源中走近生活。我们应该因地制宜、因陋就简,接近儿童的实际生活。为此,本课题研究旨在认真实践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论”,践行“有效教育理论”和“教育最优化理论”,努力建构品德课程资源整合有效性理论。

应用价值:本课题研究将积累大量课程资源整合的案例,编辑大量有效的教学设计,为品德课程建设与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实践成果。

4.研究基础:已有相关成果,主要参考文献(限填10项)。

已有相关成果:

《开发课外学习资源,构建开放的课堂》发表在《课程与教学》上

《让品德课堂成为孩子成长的乐园》发表在《小学德育》2006.8上15期

《“活”学“活”用,延伸品德课堂》发表在《江苏教育》2007。7—8B

《营造真善美的小世界——品德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例谈》发表在《辅导员》杂志11月刊主要参考文献:

1.《陶行知教育文集》,胡晓风金成林张行可吴琴南著,四川教育出版社

2.《资源整合》,林伟贤著,齐鲁音像出版社

3. 《课堂动态生成资源论》,朱志平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4.《有效教学——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三、完成课题的条件和保证

负责人和主要成员曾完成哪些研究课题;研究成果的实践价值;完成本课题的研究能力和时间保证;资料设备;科研手段等。

负责人曾经完成的研究课题有:

1.主持国家级课题《营造书香校园,分享成长快乐》,已于2006年结题。该课题获得优秀成果奖。

2.主持校级课题《懂得关爱,学会分享——关爱身边的残疾人行动研究》,已于2007年10月结题。

研究成果的实践价值:

《营造书香校园,分享成长快乐》课题是为了建设书香校园而开展的研究。本课题的研究立足书香文化建设,培养书香少年,涵养书香教师。实验研究两年来,学校的书香味浓了,师生的书卷气足了,学校的书香环境逐步建设起来了。

《懂得关爱,学会分享——关爱身边的残疾人行动研究》课题是立足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相关内容进行的研究,是充分整合利用身边资源进行有效教学的案例研究,也是学校国家级课题《学会分享——一项促进学校主动发展的行动研究》的子课题。课题研究以来,不仅学生在关爱身边的残疾人方面深受教育,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分享意识和分享品质。

完成本课题的研究能力和时间保证:

课题组长杨文娟校长有多年的品德教学经历,已是教育管理专业的教育硕士研究生,是常州市品德课程特级教师后备人才,近年来特别热衷于德育及学校文化的研究,成果颇丰。课题组核心成员均为常州市小学品德课程杨文娟名教师工作室的品德课程教学骨干,参加过各校的“九五”“十五”课题研究,因此研究的师资力量足以保证。因此,我们认为开展本课题研究是可行的,也是可能的,通过努力,是可以出成果的。

本课题的研究时间为:2007年10月——2011年12月。

资料设备与科研手段:

(1)加大领导力度。成立课题中心组。万蕴慧担任副组长,组织相关人员围绕本课题积极开展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文献搜集工作、调研工作等。

(2)充分发挥专家的学术引领作用。聘请市教研室有关专家作为课题研究顾问,充分发挥专家的把关作用、指导作用和辅导作用。

(3)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课题组教师的综合素质。

(4)建立健全研究制度,定时间、定地点、定研究内容,保证研究落到实处。

(5)课题组有市教育局设立的专项研究资金,竭尽全力保证研究工作的投入,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四、研究计划

1、主要研究阶段及阶段性研究目标

主要研究阶

段完成时间课题组成员分工

阶段成果形

式、数量

准备阶段2008年10月—

2009年2月

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论

证、申报工作;确定课题组成员及

分工,进行理论资料的准备。调查

分析,收集资料,起草“课题实施

方案”及实施执行计划。子课题组

成立、启动并制定相应的研究方案。

本阶段除完成上述工作外,侧重于文

献研究及现状调查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各子课题研究方

实施阶段2009年3月—

2010年12月

本阶段主要是分子课题进行

案例研究。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进

行交流研讨、公开教学观摩活动及

学习共同体成果汇报,收集研究过

程性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进行

子课题阶段评估,撰写阶段性研究

报告。

主要成果为:阶

段报告、教学设

计案例集、公开

课光盘、相关论

文能发表或获

奖。

总结阶段2011年1月—

2011年12月

进行子课题成果鉴定,汇集研究

资料。对本课题的过程及资料进行系

统分析,撰写总课题研究报告,形成

研究成果系列,做好进一步推广工

作。申请课题结题鉴定。

课题结题报告;

课程资源整合案

例或优秀教学设

计集;

资源整合包;

2、最终研究目标和最终完成时间

最终研究成果形式和数

预期达到的目标承担者

《小学品德课程资源整合有效性研究》课题总报告能总结课程资源的分类、整合的方

法、途径、策略及整合有效性评价

的方法。

杨文娟

《小学品德课程资源整合有效性研究》专著呈现较为丰富的资源整合案例及

优秀教学设计,总结课程资源整合

的方法、途径、策略及有效性评价

的方法。

工作室全体成员

本课题完成的时间:2011年12月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