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北京建设有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策略选择

北京建设有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策略选择

北京建设有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策略选择
北京建设有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策略选择

北京:建设有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策略选择

[摘要]奥运会后北京的世界影响力显著提高,北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受到世人高度关注。本文在借鉴发达国家世界城市发展规律和经验的基础上,探讨性地阐述了北京建设有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发展模式、发展规律和发展要点。

[关键词] 北京世界城市发展路径

目前,世界城市有多种描述,以其发展阶段定义,世界城市是国际城市的高端形态,是城市国际化水平的高端标志,是国际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以其发展地位定义,世界城市是全球战略性资源、战略性产业和战略性通道的信息中心、控制中心、指挥中心,是世界文明融合与交流的多元文化中心。以其发展作用定义,世界城市是经济全球网络化体系的重要节点,是区域发展的核心,在全球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以其发展内涵定义,世界城市应具有较高的国际知名度、美誉度、满意度,应具有独特的城市文明和文化魅力,文化发展战略是世界城市创造性发展的核心战略,在整个世界城市构建中具有指引发展路径的作用。

一、北京建设世界城市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

1.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要依托中国发展的大背景、大环境和国家首都的独特优势。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应依托中国的加速崛起和发展的大背景、大环境,将北京巨大的政治资源和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和经济优势,增强对全球人才、资金、技术、管理的吸引力,进而增强对全球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力。北京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要发挥好北京作为国家首都城市的政治体制优势、社会资源优势、文化历史优势、奥运品牌优势,按照北京城市功能定位,努力把北京打造成为国际活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企业总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先进文化之都、和谐宜居之都,推动“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发展战略的实施。

2.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既要吸收和借鉴国际经验,更要创新和突出中国特色。目前,学术界和舆论界公认的世界城市纽约、伦敦、东京都属于发达国家,北京建设世界城市要充分注重强调时代特征、中国特色。要以良好的政治体制优势,丰富的社会资源优势、精深的文化历史优势、时代的奥运品牌优势,引领建设世界城市的发展潮流。所谓时代特征就是:准确把握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变化的趋势,抓住后经济危机时期,世界经济重心东移的历史机遇,解放思想,扩大开放,最大程度地吸收世界文明成果,最大程度地整合和配置全球资源要素,形成具有控制力和影响力的世界城市;所谓中国特色就是:在发展价值理念上体现社会和谐、公平正义、共同富裕,以北京宽广的胸怀和开放的心态吸引、融合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区域的人们在北京得到共同的发展机会,期待更好的发展未来。在发展空间格局上构建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世界城市区域体系,以京津为核心,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和环渤海都市圈的加速崛起,在发展规划重点上突出知识经济、信息经济、创意经济、文化经济、总部经济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和创新驱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3.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要注意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避免走指标赶超、数量驱动路径。受资源与环境的约束,北京建设世界城市不可能照搬世界城市工业化过程中的发展经验。要更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探索发展路径,防止片面追求gdp扩张、数量驱动,防止过分强调数据增长和指标赶超。要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集中精力把发展转换到内需主导、消费拉动、科技引领、创新驱动、民生优先、共建共享的轨道上来,实现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要从城市内部资源的挖掘、整合和有效配置上入手,以此增加城市的知识含量,激活城市的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北京的知识资本和技术创新的优势,培育适应后工业社会发展的世界城市新特质、新能力、积极建立适应知识经济要求的教育体制、科技体制,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产业,通过知识扩散和渗透来提高产业的附加值,重视产学研一体化建设。

二、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发展要点

世界城市的发展历程表明,由于时代背景不同,体制机制不同,地缘地域、文化历史不同,世界城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我们认为,北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应着力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产业体系的现代化水平

经济发展的现代化水平是衡量世界城市的重要条件。改革开放30年以来,伴随国家的发展和不断壮大,北京城市发展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当前北京城市发展面临着人口膨胀、

交通拥堵、资源短缺、环境约束的严峻形势。要建设有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就必须按照北京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一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应充分发挥北京在科技、教育、人才、物流、信息、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尽快形成以信息经济、研发经济、创意经济、体验经济、总部经济为主的现代服务产业体系。二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抢占新一轮经济科技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构建世界城市必须紧紧抓住和切实用好这一机遇。三是积极有序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应抓住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加速调整的契机,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消除体制机制障碍,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中心、设计中心、采购中心落户北京。四是有效实施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传统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力量,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发展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传统产业对高效节能、清洁、自动化等关键性技术的吸收,对内生效率的提升,对产业间的相互融合以形成新的产业竞争优势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二)坚持科技创新驱动,为实现世界城市“高端、高效”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创新是城市发展的灵魂。从世界城市发展历史看,科技创新是世界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原动力。每一次新技术革命都会推动那些在科技革命中抢占先机的国

家快速发展,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更加有利的地位。在这些国家中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中心城市,则发展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城市。

北京作为全国科技资源最为密集的地区,拥有众多的科研机构、高科技企业和高科技人才。北京建设世界城市一定要充分重视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优势,以科技创新作为引领推动北京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建设世界城市的重要引擎。要紧紧围绕服务经济、总部经济、知识经济、绿色经济的首都经济特征,统筹好、调动好各类资源要素,全面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显著增强首都经济的竞争力、影响力和辐射力,使首都经济走上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轨道,率先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格局。要围绕国家和首都经济发展战略需求,以全面对接为重点,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以国家科技计划为依托,增强基础科学与前沿技术储备;以优化机制为根本,全面吸收利用中央科技资源。要按照“优化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的要求,统筹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通过培育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科技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提升服务业产业核心竞争力;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促进现代农业高端发展。通过促进“全链条贯通、全要素组合、全主体参与”,引领打造“北京服务”和“北京创造”两个品牌。要按照国务院的批复,在中关村规划区内形成分工明确、布局合理、相互联动、协同发展的“一区多园”格局,为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承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自主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要积极有效地组织落实国家12项重大人才工程实施方案,通过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政策环境、强化保障措施,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学家、高水平的领军人才和工程师、优秀创新团队和创业人才,打造一批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三)弘扬人文北京的发展理念,突出世界城市的文化魅力

世界城市应具有独特的城市文明和文化魅力。当今世界的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军事实力竞争,也包括文化实力和政治实力的竞争。世界城市的发展实证表明:纽约闻名世界的大众传媒机构、多民族多元文化的文化氛围、商业创新的环境及机制等,伦敦的博物馆、大学、数量众多的名胜景点、独特的社会风貌等,都是其成为世界城市的重要条件。相比之下,北京历史悠久,拥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800多年的建都史,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北京具备了浓郁的历史气息和丰厚的文化内涵,在国际上享有与古都罗马、巴黎相媲美的声誉。北京是全球拥有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之一,无论是皇家气派的紫禁城、天坛、颐和园,还是传统民俗的胡同、四合院,都让世界为之陶醉。北京奥运会、北京中关村、北京音乐节、北京cbd等更成为彰显时代精神的载体、凝聚时尚文化的映像、沟通东西文明的桥梁。中国几千年绵延不断、享誉世界的历史,博大精深、兼收并蓄的文化,海纳百川、包容发展的胸怀,决定了北京建设世界城市不应简单复制和模仿伦敦、纽

约,而是应在世界文化的交融、传统文化的创新和本土文化的发育过程中,建设具有独特人文魅力、丰富文化内涵、多元文化共融、鲜明时代特征的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应弘扬人文北京的发展理念。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文化人,大力弘扬人文精神,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持续改善保障民生,不断繁荣发展文化,构建文明和谐环境,显著提高北京的人文向心力、文化竞争力和文明感召力。(四)构筑环首都经济圈,注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发展迫切需要周边诸多功能性城市组成的

城市网络来支撑和配合。一是加快一体化交通网络建设。优先安排重要跨区域干道建设,完善区域一体化、网络化的公路干道网。加强区域机场间的分工协作、联合调度,逐步形成合理布局、运行高效的航线网络和机场群。二是深化资源能源和环境领域合作。北京能源需求主要依靠外地调入,要通过政策机制和市场机制充分利用山西、内蒙古能源优势,建立能源领域战略合作联盟,全面推进电力、煤炭、天然气、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三是推动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发展。坚持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着重增强北京科技服务、文化服务、金融服务、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产业发展优势,促进经济合理分工。鼓励区域内高端产业功能区和产业园区设立合作投资区、共建产业园。支持区域内企业共同设立产业基金、产业和技术联盟,促进区域内企业并购重组。四是创新区域合作机制。要提高区域规划的超前性、系统性、科学性、统筹性和约束性,

加强区域共同政策的研究与有机衔接。加强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一体化的投入机制、管理机制和核算机制等方面政策研究,加快区域一体化利益共创、共建、共享机制的建设,加强区域市场监管和准入标准等方面的不断完善和有效对接。

(五)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城市管理水平是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综合实力、整体品位的重要标志和直接体现。据统计,2010年北京常住人口已经接近2000万,远远超过国务院批复的城市总体规划中设定的到2020年达到1800万人口的标准。种种信息表明,北京在昂首迈向国际2000万人口世界城市行列的同时,城市人口、规划、建设和运行已对城市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因此,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一方面必须形成与世界城市相匹配的城市管理能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将城市管理的目标、方法、模式逐步与国际标准、国际惯例、国际准则和国际规范接轨,做到精细化、科技化、人性化管理。高度重视城市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和城市化发展规模的科学合理匹配,有效地防范和解决人口无序集聚、能源资源紧张、交通拥堵严重等诸多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城市病”。另一方面,必须注重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在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加大投入,为社会公众提供基本的、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体现公平公正原则的、大致均等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促进人们伴随社会经济的进步,体察幸福、把握幸福、享受幸福,提高人们对生活总体以及主要生活领域的满意感、在现实生活中体验到的快乐感、由于潜能实现而获得的价值感,提高集物质富裕、政治民主、精神文明、社会和谐等于一体的“幸福指数”。同时,要发挥社会资源的力量,加强社会管理力度。

(六)提高北京的国际化程度,强化城市的影响力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要营造符合国际化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社会环境。要以加快与国际接轨和集聚、整合国际化资源为目标,加大北京引进利用外资及对外投资的力度。引进外资及跨国服务公司、国际经营理念、国际行业规范和国际化服务人才,广泛参与国际劳动分工,融入国际经济体系,加速北京市场与国际经济接轨,加速推进经济国际化进程。要积极开展国际性交流活动。与国际社会、文化、体育组织建立更广泛的沟通和联系,经常性地开展国际性科技、教育、文化、体育等活动,广泛发动市民参与积极改善语言环境,增加国家、地区、民族之间的跨文化交流。要提高城市发展的国际化和城市文化的多元性,使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区域的人,都能在北京寻找到发展的机会,都享有公平的、合理的社会发展权益。要根据国际惯例和旅游发展需要,建立宽松的免签和落地签证制度,以吸引更多的国际游客造访,拓宽旅游渠道,提高旅游品质,变观光旅游为商务旅游。要设立国际免税区、自由港,创建世界多元文化对话与融合的试验区。要为户籍制度改革、签证互惠机制、个人投资权益保障、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民间社会组织的

发展、外国人员的从业条件、国际化的人才资格互认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法律依据和政策支持,逐步提高在北京生活、旅游、工作、发展的外籍人口比重,为国际组织、国际大型活动落户北京,为引进跨国企业总部和国际、国内一流人才铺平道路,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geddes.patrick.cities in evolution,williams & norgate,1915.

[2]hal1. peter.the worid cities, london: world university.

[3]连玉明.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特”在哪里[n].北京日报,2011-04-11.

[4]段霞.建设后工业形态的新型世界城市[j].北京规划建设,2010(5).

[5]何建昆,姜彦冰.专利周成为服务创新、服务社会的重要平台[n].科技日报, 2011-11-14.

[6]陈文玲.关键在于创新文化发展理念[n].学习时报,

2011-11-07.

[7]人民日报评论员.坚持文化发展的“中国道路”[n].人民日报,2011-11-10.

[8]刘玉芳.北京建设世界城市评价与对策研究[db/ol].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2009.

[9]“十二五”时期科技北京发展建设规划[r].2011.

on strategic options for beijing to become a world class cit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ang xinxin

(institut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 of china,beijing 100038)

abstract: beijing is the capital of china. it also is the political and cultural center. it has an important position of national economic. 2008 beijing successfully hosted the olympic games. after beijing olympics, proposing “humanistic beijing, science technology beijing, green beijing “ strategy. it has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that beijing stand out in the globalization of urban development . in this paper,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s cities were analyzed. learning from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experience of the world urban development. exploratory exposition of beijing build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beijing world city strategies

关于将北京建设成世界城市的些建议和意见

我对北京成为世界城市的看法 北京打出了建设世界城市的口号,着力要把北京建设成一个世界城市。但有很多问题依然需要解决。我认为北京成为世界城市,缺乏的不是硬件,而更多是软性的东西,很多东西实际上会涉及制度层面。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虽然条件已经比较成熟,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吸取经验,总结不足,力争更加完善。比如北京的优势是首都,是三北的中国心,俯视中原,频临大海,傲视蒙古和东北,是非常重要的军事要塞。由于首都效应,交通、教育、文化、经济自然而然地集中。北京的劣势是缺水,沙尘暴,偏离中原,也偏离经济条件优越的东南。 文化上,很多南方不爱看中央电视台,原因非常简单,北京所代表的文化跟我们差异太大了,中央电视台更像东北电视台或北方电视台,最多再找几个蒙古人、新疆人和西藏人来点歌舞就是全国大联欢了,习俗太不一样了。除了简体中文和普通话这两个独到的利器外,吸纳南方的习俗文化才能是北京真正称为文化中心。 军事中心上,中国的地理中心和文明中心都会自然而然地选择西安,如果西安丢了,中原丢了,中国的脊梁骨也就不复存在。 北京最大的功能应该在作为中国的政治中心,立法中心、司法中心、执法中心,是国家标准化的中心。 对于经济,中国的飞速的发展奠定了首都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前进方向,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要求。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中国的首都曾经是世界上最繁荣、最发达的城市,而近代的经济告诉我们纽约的兴起成为世界城市,成为世界大国的标志,东京等等无不如此。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也带动了城市建设步伐的快速前进。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将其建设为国际化都市不仅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北京发展与时俱进的必然趋势,而且对加快建设其他大城市的发展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世界城市是国际大都市的高端形态,对全球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应当是应对全球竞争的严峻形势的需要,还在持续的全球金融危机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也就是随着北京进入世界的步伐加快,北京的发展已经日益与世界经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所以我们必须时刻关注全球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只有这样北京的发展才会有一个更广阔的前景、更高的台阶。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还将带动京津冀城市圈与环渤海城市圈的快速发展,这个重大意义在我们看来也是从历史经验和世界经验得来的,比如说大家知道的纽约经济圈,纽约带动的经济圈占全美经济的三分之一还要强。在国内,我们北京在京津冀城市圈与环渤海协作区的领头地位是无可置疑的,但是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它相对于长三角、珠三角都是滞后的。 世界城市不能自称,这个公论既不能通过一个国际专家委员会来投票产生,也不能由哪个国际权威组织选举确定。最终建设世界城市就成了一个文化问题、软实力问题。 北京不仅是一座现代都市,也是一座文明古城。北京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各种历史文物,文化遗迹使这座城市既时尚前卫,又不失古朴典雅。北京建立世界城市的软实力,由四个方面组成,即在世界上有极高的知名度、深远的影响力、独特的吸引力以及强大的亲和力。因此北京建立世界城市固然要具有全球一流的经济力量,更要注重打造北京独特的文化软实力。从这一点上来看,北京在建设世界城市方面最有条件,因为北京文化底蕴的深厚,不仅所有中国城市难比,世界各大城市也罕见。北京建立世界城市,时机很好、立意很新、意义很大、目标很高、底气很足。

大同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规划通讯稿)

大同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2008-2030年) 一、导言 大同位于山西省北部,晋陕蒙地区的交界地区,是首都经济圈西部的重要门户、晋北煤炭能源基地的重要中心城市。大同是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有着“中国煤都”称号,他与其它资源枯竭型城市有着相似的发展阶段特征与面临的问题;同时其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如云冈石窟、悬空寺、北岳恒山、平城遗址等历史文化遗产,又使得大同拥有更为丰富的城市内涵与品质。 当前,我国加快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城市的多元发展是“扩内需、保增长”的重要手段。其中,推动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保护和弘扬历史文化是新时期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任务。大同紧紧围绕这两个任务加快转型,成为践行国家宏观发展战略的重要试验田。基于此,大同通过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破解现实的问题,从工矿城市逐步向区域性中心、历史文化名城转型提升,为其复兴崛起找到一条独特的发展路径。 二、大同的辉煌历史与现实困境 大同在历史上一直是我国北方的中心城市,有着“一代京华、两朝陪都、华夏重镇,京畿重地”之称,特别是南北朝时期大同(平城)为北魏的都城,使得大同跨入了我国重要古都的行列;也是历朝历代北方地区重要的军事重镇和商贸中心城市。但自大同建矿以来,大同城市却逐步由传统的政治、商业中心向煤炭工业型城市转变。这种转变具有长期惯性,对其城市的再次转型造成了巨大的壁垒。 当前大同的城市发展面临以下五大突出问题。一是区域交通地位下降明显。由于长期偏重煤炭外运交通发展,削弱了大同与京津冀、太原经济圈等交通大通道的建设,特别是内蒙乌兰察布市至张家口的高速修通后,大同有被边缘化的威胁。二是城市产业依然偏重,城市产业体系较为单一,就业形势仍较严峻。煤炭及其相关产业的产值比重仍高达40%,新引入的医药、机械制造产业集群效应差,尚未形成聚集优势;同时大同一批“一五”时期的老工况企业,如大同机车厂、山西柴油厂、山西化工厂、大同水泥厂等面临着关停重组的局面。这些产业在过去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拥有规模庞大的职工人群,当前大批下岗工人的再就业问题突出。三是矿区的人居环境条件条件差,由于随矿发展建设,人口过度聚集,使得矿区生活服务区的公共与商业服务功能欠缺,绿化与开敞空间欠缺;更由于矿区与大同南郊区的行政区划长期存在矛盾,更加制约了矿区的健康发展。四是古城保护压力大,城墙遗址内部的人口密度高达2.5~3.8万人/平方公里,相对于北方城市中心区来说过密;古城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城市功能高度聚集的矛盾十分突出,拥有“两汉烽烟、北魏遗韵、辽金旧景、明清风骨”的历史风貌逐步消失。五是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大,大同一电厂、二电厂、水泥厂、橡胶厂,以及制药原料、冶金等主要污染企业围城发展问题突出,迫切需要搬迁整治;同时区域生态退化现象突出,如城市周边的土地沙化现象、文瀛湖的消失。这系列问题反映在城市空间上形成了“高度单中心聚集与分散郊区”的“困兽”局面,同时又叠加不合理的行政区划管理,使得大同的城市转型发展步履维艰。 三、城市发展目标 立足于京津冀区域一体化与山西省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建设的要求,围绕城市转

从世界城市规划看未来城市发展趋势3篇汇总

在现代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城市规划的重要性越来越突显,它代表了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关系着城市的兴衰。中国文库网为大家带来的从世界城市规划看未来城市发展趋势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从世界城市规划看未来城市发展趋势1 美国城市学家弗里德曼(John Friedman)曾经提到,城市在很大程度上是公共政策的结果,而下一世纪的城市必然是规划的结果。从当前世界城市的发展路径看,越来越多的世界城市具有明显的政府公共政策指导下的规划发展痕迹,可见城市规划对于未来世界城市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引领意义。因此,通过研究城市规划在世界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探讨“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与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内在联系,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战略的方向和路径。 一、城市规划与世界城市的发展 早期的世界城市是市场因素主导自发形成的,但现代世界城市越来越显露出政府规划引导的痕迹,其中,东京是最具代表性的通过国家战略规划打造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城市。东京是日本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一直以来,通过政治体制与中央政府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

各类机构不仅依靠政府部门的政策指导,而且以提升国家经济实力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发展目标。以国家战略要求和国家政策引导为特征是东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发展模式。此后,东京进一步发布了《东京构想2000》,提出到2015年东京城市的发展目标,包括舒适的东京;人员、物品、信息顺畅流动;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富有个性和能力的人才;多彩社会;产业活跃发展;安全;环境与健康;可持续发展;社会基础设施;自立发展;下一代培育;就业充足;信息化;交通运输;提升城市控制力和地位,并围绕目标制定了城市发展步骤和措施。这些规划内容均为东京继续保持世界城市地位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框架。 相对于东京的国家战略规划要求,其它城市的远景发展规划也在世界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991年,伦敦规划咨询委员会发布了题为“伦敦迈向21世纪的世界城市”(London: World City Moving into the 21st Century)的咨询报告,为伦敦未来城市发展做出了明确定位,报告提出重新振兴经济,强调交通与开发的关联性,构筑更有活力的城市结构,重视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了强化伦敦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竞争地位,英国中央政府也开始更多地参与伦敦城市规划设计。1995年,“伦敦荣耀计划”(the London Pride Prospectus)公布,它设定了城市重点战略发展框架,包括实现世界级生产力;更强的社会凝聚力;提供高质量的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和生活设施。其目的在于确保伦敦作为欧洲惟一的世界城市地位。而随后的英国中央政府也明确提出“将伦敦提升到世界城市首都的地位是当前政府的基本政策”。为适应与巴黎、法兰克福、巴塞罗那和柏林等城市

浅谈北京世界城市建设

浅谈北京世界城市建设 武于非区经09级 22009010002 [摘要]:世界城市是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是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具有广泛控制力的城市,具有国际意义的生产要素聚集和配置的战略中心。北京要实现建设世界城市的战略目标,需要针对在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人文素质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抓住成功举办奥运会和中国加入WTO的战略机遇,提高经济实力,扩大对外开放,改进城市管理,为建设世界城市创造条件。[关键词]:北京世界城市差距要素 [正文]: 一、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背景 “世界城市”这一术语最早出现在18世纪末,当时歌瑟(J.F.Goethe)把罗马和巴黎描述为世界城市(weltstadte)。1915年,苏格兰城市规划师格迪斯(P.Geddes)从经济和商业两个角度将“世界城市”界定为在世界商务中占据绝对优势的那些城市。1966年,英国地理学家彼得·霍尔(Peter.Hall)在《世界城市》一书中,第一次将政治要素作为区别“世界城市”与其他类型城市的重要基础之一,认为“世界城市”也应是“主要政治权力中心、国际最强势政府和国际商贸等全球组织的所在地”。据此,他选择了纽约、伦敦、巴黎、东京和莫斯科作为例证。 法国历史学家布劳代尔(Braude)对世界城市的研究采用了不同的研究路径。他把世界城市放在世界体系中来考察,认为世界城市乃其特定的世界经济体系的中心。后来,李和菲力僧(Lee&Pelizzon,1991)发展了这一思想并把这些城市称之为霸权城市。他们还进一步为后来的各历史时期标定出了这类城市,即17世纪的阿姆斯特丹、19世纪的伦敦和20世纪的纽约。 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区域与城市研究资深学者约翰·弗里德曼(J.Friedmann)等人将世界城市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弗里德曼于1986年发表了《世界城市假说》,在文中延伸了空间结构的思想,着重研究了世界城市的等级层次结构,并对世界城市进行了分类,有关论断迄今仍然是研究世界城市的重要基础。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沙森(S.Sassen)则通过对全球领先的生产性服

北京市高考历史试卷(2017年权威解析版)

2017年北京市高考历史试卷 (权威解析版)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 1.(4分)2016年,在北京市通州区发掘出汉代渔阳郡路县城址和800余座战国至汉代墓葬。出土了钱币及大量陶屋、陶仓等随葬品。这些考古发现,有助于研究() ①秦汉时期郡县的设置状况②本区域古代农业发展状况 ③汉代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情况④大运河对本区域交通的影响。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4分)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职务,其中“位同宰相”的是() A.转运使B.兵部员外郎C.知府D.枢密副使 3.(4分)唐代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虽仕途失意,但在唐宋时期,他的思想和文学成就均得到极高评价。明代“唐宋八大家”提法出现后,世人则多将他视为文学家,对其思想成就关注较少。据此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 A.对其思想评价受明代通俗文学左右 B.政治成败决定了对其文学成就的评价 C.对其成就评价受制于特定历史条件 D.明代对其成就的评价比唐宋更加全面 4.(4分)猜谜语是民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表格所列谜语出现于晚清,其内容() 谜面谜底 生涯在镜中照相处 海军浜 成汤国旗商标

为他人作寄书邮达尔文 唐顺宗传位太子立宪 A.折射出民众接触的西方文化元素趋于多样 B.表明了西方文化的影响仅停留在器物层面 C.反映了中国古典文化受到广大民众的冷落 D.可佐证全盘西化观念盛行于大众日常生活 5.(4分)毛泽东曾说:“本人信仰共产主义,主张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惟目前的内外压迫,非一阶级之力所能推翻,主张用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民主义。”这一论述()A.阐明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理论 B.说明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由 C.指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D.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纲领 6.(4分)有同学以14年抗战为题材,制作了“抗战史事示意图”,其中五个序号代表五个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宝岛回归” ②“家园沦陷” ③“血战台儿庄” ④“全民族抵抗的枪声” ⑤“中共七大召开” A.①②④③⑤B.④③⑤①②C.②③④⑤①D.②④③⑤①

世界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若干新趋势和新理念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总4203号 《经合组织国家的城市化趋势与政策:对中国的启示?》 经合组织OECD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CDRF 合作项目 2010年3月10日 世界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若干新趋势和新理念 内容摘要:人类经济和社会活动空间分布格局已进入城市为主的时代。未来全球城市化步伐将呈现“南快北稳”的格局。大都市虽然举足轻重,但现有技术和产业条件下,发达国家一些大都市地区的扩展似乎触到了上限;而发展中国家将出现一批新的大都市群。全球化深化和第三次工业革命将带动各国城市发展格局发生深刻、丰富而不对称的变化。城市竞争力日益取决于各种主体合作状况,以及在城市网络中所形成的独特优势。全球政治觉醒呼唤着包容性城市发展政策。在这些趋势下,城镇规划和促进城市和谐发展的理念等都在发生着重要变化。 关键词:城市化城市发展趋势理念 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空间分布格局,已经进入以城市为主的时代。城市化和城市自身的发展过程,是人类活动的地理空间格局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过程。可以说,未来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特征和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类发展的特征和状况。 一、影响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因素 一国的自然和社会条件,如地理和气候状况,基本经济和政治制度、发展水平等,会影响其城市化和城市发展模式。除此之外,下列因素会在未来对各国城市化和城市发展产生比较重要的影响。 第一,全球化。全球化的本质是全球范围内资源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虽然从一般意义上讲,全球化背景下各类要素都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重新配置,但从目前观察到的情况看,要素流动格局呈现出一定程度的不均衡和不对称性,具体而言,高端人才的流动性远远高于中低端人才;资本的流动性远远高于劳动力的流

北京建设有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策略选择

北京:建设有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策略选择 [摘要]奥运会后北京的世界影响力显著提高,北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受到世人高度关注。本文在借鉴发达国家世界城市发展规律和经验的基础上,探讨性地阐述了北京建设有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发展模式、发展规律和发展要点。 [关键词] 北京世界城市发展路径 目前,世界城市有多种描述,以其发展阶段定义,世界城市是国际城市的高端形态,是城市国际化水平的高端标志,是国际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以其发展地位定义,世界城市是全球战略性资源、战略性产业和战略性通道的信息中心、控制中心、指挥中心,是世界文明融合与交流的多元文化中心。以其发展作用定义,世界城市是经济全球网络化体系的重要节点,是区域发展的核心,在全球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以其发展内涵定义,世界城市应具有较高的国际知名度、美誉度、满意度,应具有独特的城市文明和文化魅力,文化发展战略是世界城市创造性发展的核心战略,在整个世界城市构建中具有指引发展路径的作用。 一、北京建设世界城市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 1.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要依托中国发展的大背景、大环境和国家首都的独特优势。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应依托中国的加速崛起和发展的大背景、大环境,将北京巨大的政治资源和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和经济优势,增强对全球人才、资金、技术、管理的吸引力,进而增强对全球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力。北京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要发挥好北京作为国家首都城市的政治体制优势、社会资源优势、文化历史优势、奥运品牌优势,按照北京城市功能定位,努力把北京打造成为国际活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企业总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先进文化之都、和谐宜居之都,推动“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发展战略的实施。 2.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既要吸收和借鉴国际经验,更要创新和突出中国特色。目前,学术界和舆论界公认的世界城市纽约、伦敦、东京都属于发达国家,北京建设世界城市要充分注重强调时代特征、中国特色。要以良好的政治体制优势,丰富的社会资源优势、精深的文化历史优势、时代的奥运品牌优势,引领建设世界城市的发展潮流。所谓时代特征就是:准确把握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变化的趋势,抓住后经济危机时期,世界经济重心东移的历史机遇,解放思想,扩大开放,最大程度地吸收世界文明成果,最大程度地整合和配置全球资源要素,形成具有控制力和影响力的世界城市;所谓中国特色就是:在发展价值理念上体现社会和谐、公平正义、共同富裕,以北京宽广的胸怀和开放的心态吸引、融合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区域的人们在北京得到共同的发展机会,期待更好的发展未来。在发展空间格局上构建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世界城市区域体系,以京津为核心,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和环渤海都市圈的加速崛起,在发展规划重点上突出知识经济、信息经济、创意经济、文化经济、总部经济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和创新驱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展战略)城市发展战略规划集锦

城市发展战略规划集锦 武汉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战略目标 聚焦中部崛起,打造中国区域经济新增长极。创造更具凝聚力的资源环境和更好的创新氛围,建设区域性的国际化大都市。 战略导向找回武汉,重塑江城。抓住国家交通体系重构、国际产业转移和有利的政策环境等三大机遇,重点解决三大关键问题:一是如何打破区域封闭,领导区域发展;二是如何确立城市中心,再现中心城市辉煌;三是如何完善体系,找寻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 战略选择 战略之一——“都市内核,国际中枢”,建设整合武汉三镇的中央都市核心空间(UC,即Urban Core),引导武汉快速建立起华中金融、贸易、产业服务和现代物流的区域精密控制内核,作为武汉迈向国际化的载体。 战略之二——“智力先导,产城一体”,提出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为导向的“十字型” 产业空间布局构想。 战略之三——“滨江而展,一带多心”,突破当前城市圈层构架,构筑沿长江两岸的综合城市发展走廊,通过带形的跳跃式增长提供城市持续的发展框架。 战略之四——“破环成带,轴向拉伸”,强化滨江道路交通建设,形成区域式组团发展构架。战略之五——“以江为脊,连湖成网”,充分发挥武汉水优势,打响“百湖江城”全球品牌的思路。 战略之六——“产业整合,价值链接”,以研发销售为核心,实现武汉区域“1+8”产业和区域契合发展,构成主导产业加工为依托的新城发展模式; 战略之七——“近展双翼,远视三极”,向东连接,武汉城市圈沿京广线和沿京九线两个带状区域,近期横跨京九京广的武汉都市走廊,未来构筑武汉、长沙和南昌为基点的三角经济区,继而形成中国的第四极三角经济区的目标。 战略之八——“多元并蓄,文化凝聚”,把汉正街为代表的汉味市民文化等传统型文化和UC 新都市文化、高科技文化等提升型核心文化转化为具有鲜明地缘识别性的城市形象。 场景分析

完整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完整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来了! 2017-09-29 23:56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总则第1条指导思想(略) 第2条主要规划依据(略)第3条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确定的规划区范围为北京市行政辖区,总面积为16410平方公里。 第4条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2016年至2035年,明确到2035年的城市发展基本框架。近期到2020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 第一章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明确发展目标、规模和空间布局第一节战略定位第5条北京城市战略定位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第二节发展目标(略)第三节城市规模第14条严格控制人口规模,优化人口分布 按照以水定人的要求,根据可供水资源量和人均水资源量,确定北京市常住人口规模到2020年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2020年以后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 1.调整人口空间布局 通过疏解非首都功能,实现人随功能走、人随产业走。降低城六区人口规模,城六区常住人口在2014年基础上每年降低2—3个百分点,争取到2020年下降约15个百分点,控制在1085万人左右,到2035年控制在1085万人以内。城六区以外平原地区的人口规模有减有增、增减挂钩。山区保持人口规模基本稳定。2.优化人口结构 形成与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功能疏解提升相适应的人口结构。制定科学合理的公共服务政策,发挥公共服务导向对人口结构的调节作用。加快农村人口城镇化进程。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提升人口整体素质。采取综合措施,保持人口合理有序流动,提高城市发展活力。 3.改善人口服务管理 构建面向城市实际服务人口的服务管理全覆盖体系,建立以居住证为载体的公共服务提供机制,扩大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在常住人口2300万人控制规模的基础上,考虑城市实际服务人口的合理需求和安全保障。 4.完善人口调控政策机制 健全分区域差异化的人口调控机制,实现城六区人口规模减量与其他区人口规模增量控制相衔接。加强全市落户政策统筹,建立更加规范的户籍管理体系,稳步实施常住人口积分落户制度。强化规划、土地、财政、税收、价格等政策调控作用,加强以房管人、以业控人。强化主体责任,落实人口调控工作责任制。 5.转变发展方式,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 到2020年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由现状19.6万元/人提高到约23万元/人。 第15条实现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减量第16条降低平原地区开发强度(略)第四节空间布局第17条构建“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城市空间结构为落实城市战略定位、疏解非首都功能、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充分考虑延续古都历史格局、治理“大城市病”的现实需要和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着眼打造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完善城市体系,在北京市域范围内形成“一核一

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路径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e431469.html, 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路径分析 作者:江涛 来源:《中国新时代》2013年第05期 事实证明,北京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建设世界城市的基础条件,要实现建设世界城市的目标还要付出巨大的努力。那么北京要建设世界城市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是在较好的城市硬件基础上,打造世界一流的城市软实力。北京城市软实力是多方面的,全方位的。只有北京城市软实力真正提高了,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目标才能实现。 打造世界一流的人才交流环境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最重要的体现是人才的国际化。北京是个世界城市,需要吸引全世界的人才在北京发展,让全世界的人才融入北京这个世界城市。要使北京形成一个让全世界各方面的人才生活于北京,工作于北京,发展于北京,贡献于北京,影响于世界的大环境。对于这一点,我们要进行深刻的研究与思索,北京不缺乏一流的高校、一流的科研院所,为什么却缺少一流的成果?世界科技的发展速度已经不能用日新月异来形容,有的科技领域甚至开始用天甚至小时来计量发展速度。北京在人才培养环境、人才引进环境、科研环境、成果转化环境、知识产权保护、政府津贴等方面需要有更多行之有效的举措,需要有更具吸引力的政策,以加快北京世界一流的人才交流环境的尽快形成。 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是建设世界城市的制高点和切入点。智慧城市是指充分借助物联网、传感网,涉及到智能楼宇、智能家居、路网监控、智能医院、城市生命线管理、食品药品管理、票证管理、家庭护理、个人健康与数字生活等诸多领域;把握新一轮科技创新革命和信息产业浪潮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北京信息通信(ICT)产业发达、RFID(射频识别)相关技术领先、电信业务及信息化基础设施优良等优势,通过建设完善ICT基础设施、认证、安全等平台和示范工程,加快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构建城市发展的智慧环境,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过滤处理的新的生活、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等模式,面向未来构建全新的北京城市形态。建设智慧城市,是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重要切入点。智慧北京将彻底改变北京人的城市生活、交流方式、产业发展形态和社会管理模式,并且会进一步扩大北京与世界的交流和沟通,增强北京的影响力。 打造世界一流的历史文化影响力 北京是燕、辽、金、元、明、清六朝古都,历史文化悠远而深厚,并且文化荟萃,富于人文精神。这些历史文化元素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提供了绝好的文化背景和人文背景。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北京的历史文化影响力还不够,北京的众多文化元素在国际上实际还是停留在“标本”、“观摩”阶段,热心参与的、向往的、融入的、追捧的、进入生活的还不多,就是因为北京的文化还没有形成一种力量,还没有对世界人民的生活产生互动、产生影响,这就使北京

商业综合体项目发展模式的选择策略

商业综合体项目发展模式的选择策略 随着社会经济的建设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的收入水平也在不断的上涨,随之而来的消费需求也使得商业项目的建设受到各界的瞩目,商业地产的回报率也因此不断提高,尤其是商业综合体项目的建设逐渐成为房地产开发的热门项目,其发展模式的选择也逐渐成为当前开发与投资上重点关注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就商业综合体项目发展模式的选择策略进行了分析。 标签:商业综合体项目;发展模式;选择策略 引言 现阶段,商业综合体项目逐渐成为一个城市内主要的公共建筑以及商业建筑,是当前人类拓展活动空间、改变生活方式的重要载体,如何确定商业综合体项目的发展模式不仅是开发商或者是投资商回收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也是人类生活工作的重要影响因素。 一、商业综合体的存在价值 (一)使各种商业功能互相促进 商业综合体项目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會构成一个可循环生态系统,其在运营过程中会有机整合多重功能,从而起到将城市分散功能聚集在一起的作用,使得多重功能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二)带动城市经济发展 商业综合体项目在开发建设的时候一般是选择有价值的城市或者区域进行,更好的集中人流、物流、资金流等多种资源形成合力以便快速地集中城市价值,实现物业价值的提升,继而也会增加周边环境的价值,使周边的经济发展得到提升,最终起到增加地方税收、促进地方就业、实现城市或者区域经济的稳步提升发展。 (三)促进城市化快速发展 城市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重点关注的就是商业的建设发展,商业中心也将成为一个城市的中心代表位置,并带动起其周边环境基础设施的完善、经济价值的提升,继而使得城市品质快速提升。现阶段,商业综合体不仅是一个城市的地标,同时作为全方位高端配套的核心区域,有力的促进了城市化进程。 二、商业综合体项目分析——以万达集团为例 在我国的国内市场中,众多房地产开放商针对商业综合体项目屡建成果,随

利用探索式空间数据解析北京城市空间经济发展模式

地理学报ACTA GEOGRAPHICA SINICA 第64卷第8期 2009年8月Vol.64,No.8Aug.,2009 利用探索式空间数据解析 北京城市空间经济发展模式 杨振山1,2,蔡建明3,高晓路3 (1.荷兰乌特勒支大学城市和区域规划系,乌特勒支3508TC,荷兰; 2.荷兰国际地理信息科学与地球观测学院城市区域规划和地理信息管理系,恩斯赫德7500AA,荷兰; 3.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摘要:城市经济空间结构是城市研究和城市规划基本内容之一。利用其探索式空间数据分析 方法,根据1949-2004年企业登记就业数据在邮政区尺度上对北京市1949年以来城市空间经 济发展进行了探讨。基于空间邻近矩阵和不同距离矩阵的Global Moran's I 和Local Moran's I 都表明解放后市区并没有明显的经济集聚,50多年来空间经济发展模式几乎都是以市区为核 心集聚式发展;尽管郊区一些重要乡镇呈现出发展势头,但几乎没有和周边地区形成互动关 系,而是和市中心或其它地区保持较强的联系。分析还表明,北京地区经济的空间相互作用 在计划经济时代大体在60km 以内,市场经济时代(1983-2002年)提高到75km 。北京经济 空间模式经历了以下6个阶段:①1957-1982年,中心集中发展;②1983-1987年,沿京津 廊道空间组织;③1988-1992年,北部为主的城市中心发展;④1993-1997年,城市中心集 中扩张模式;⑤1998-2002年,城市中心填充发展;⑥2002-2004年,出现了城市空心化结 构态势,空间经济组织面临新一轮重组。 关键词:城市空间经济;空间统计;探索式空间数据分析;局部空间关联性指标;北京 1引言 城市经济空间结构对城市规划政策和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早在1826年杜能的农业圈层布局模型、1933年克里斯泰勒的城市等级结构,以及1967年廖什的市场区位论等就根据当时的社会发展进程,对城市经济空间结构做出规范性解释。随后,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很难找出一般性的经济空间结构;城市研究更多地是寻找对经济发展、土地利用、人口增长和公共政策具有重要指示意义的城市中心[1-4]。以此为切入为相关政策提供指引,如北美的边缘城市和欧洲的多中心城市[5-9]都是将城市和区域空间发展建立在经济中心的基础上。 我国城市处于飞速发展阶段,然而经济要素在城市内部空间发展上并不平衡[10,11]。比如城市内部功能的过度集中造成交通堵塞、环境污染和居民生活水平下降等。另一方面市场经济又致使地区发展并不完全按照既定的空间结构演化,如住宅和就业的空间错位[12]。城市经济空间结构影响着城市形态和内部格局,对人口、环境和土地利用效率提供重要的指示意义[13],这在城市经济高水平发展阶段尤为明显。 在实证分析上,以往对城市中心的判断多采用产业和地理集中性指标,如区位商、基尼系数等,忽略了经济要素的空间差异及其在空间上的溢出和联动效应。另外,这些收稿日期:2008-10-20;修订日期:2009-04-29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第三期创新项目(KZCX2-YW-321)[Foundation: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of Chinese Academic Sciences,No.KZCX2-YW-321] 作者简介:杨振山(1979-),男,博士生。E-mail:yangzspat@https://www.wendangku.net/doc/5e431469.html,;zyang@itc.nl 通讯作者:蔡建明(1961-),男,研究员。E-mail:caijm@https://www.wendangku.net/doc/5e431469.html, 945-955页

我为什么选择北京

我为什么选择北京 年轻人多生意好做 众多年轻人怀揣各自的理由,选择远离家乡来到北京,大多经历了找房子,找工作,找梦想的的曲折。北漂的几年里,他们仍然坚信北京是能让努力的人得到回报的地方,是实现理想的热土,而继续等待。 祥子内蒙古人在京8年。 “我大学所学的专业是油画,毕业后以纹身为业,在这里想要纹身的年轻人多,生意会好做。生意开始时客人少,挣的钱付不起房租,还要靠家里接济。起初租店面时没有经验,二房东与房东闹僵,我也不得不被迫搬走,损失了几个月的房租。2008年,我的店开在黄寺附近,离鸟巢不远,经常会有工商来查,不让张贴照片,不让挂牌子,更没人上门,这也是生意最差的一年。” 能让努力的人得到回报 戴刺湖北人在京1年多 “大四那年,我带着男友见了父亲,被同意到北京实习,然后就顺理成章地留了下来,男友成了我来北京的最大理由。 搬过好几次家,从北京城的东边搬到西边,又回到东边,最讨厌交房租的日子。过完年回京的路上,还在想这么奔波有意思么?后来觉着怎么活不是活呢,至少好过被父母安排好一切,在北京能获得相对的自由。目前最大的困难,俗点说无非是缺钱,我们对此也很乐观地坚信,钱是能赚到的,北京是能让努力的人得到回报的地方。” 继续追求梦想 王丽陕西人在京9年。 “从小就特别想来北京,还有一个原因,高中时代暗恋的男生考进了中央财经大学。等追到北京,他选择了山东省淄博市的政府机关单位,我没追上(笑)。来到北京,越了解越喜欢这座城市,喜欢这里的文化氛围。在家乡,朋友的话题基本都是围着孩子、房子、车子。期待有一天我能用文字表达自己,老家的同学也曾经拥有同样的梦想,但都因为结了婚而告终。北京这所城市可以包容你的年纪,你的不婚,工作的性质,允许你继续追求梦想。 各方面的压力会让人更强大,能让人真实地面对自己。刚来北京的时候,为了打发等待工作消息的时间,我在餐馆打过零工。曾在晚上11点还在跟老板交涉,讨要工资,遭到威胁,现在想想都后怕。也是那一次感到北京不像想象中的闪耀、灿烂,心里感觉有点凄凉。”不适应家乡的节奏 伍晓东辽宁人在京10年 “已开始不适应家乡的节奏,感觉生活没有意义,不知道该干嘛,没有谈得来的朋友。20多岁的时候回到家,一块玩的朋友还挺带劲,现在回去,朋友们都不聚会了,大家该干嘛干嘛。2001年,我第一次来北京,是作为一名鼓手来参加演出,待了半年时间。感觉自己年龄太小,没有什么发展机会,就回了老家,在一个琴行上班,梦想着能出唱片。2002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全集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第一章总则 第1条 1993年以来,经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2010年)》在指导首都建设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规划确定的2010年的大部分发展目标已经提前实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北京进入了新的重要发展阶段。为紧紧抓住本世纪前二十年重要战略机遇期,充分利用好城市发展的良好机遇和承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带动作用,实现首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解决城市发展中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为城市未来的长远发展确定新的目标,开拓新的空间,提供新的支撑条件。 为了适应首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2002年5月北京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修编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工作任务,根据2003年国务院对《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的批示精神,以及2004年1月建设部《请尽快开展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函》,特编制《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第2条指导思想和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为目标。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构建首都和谐社会的能力。 (1)贯彻更好地为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服务、为日益扩大的国际交往服务、为国家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事业的发展服务和为市民的工作和生活服务的原则。 (2)贯彻“五个统筹”的原则。结合首都发展的实际,统筹城乡发展,推进郊区城市化进程,实现城区与郊区的统一规划;统筹区域发展,协调好京津冀地区以及北京城区与郊区、南城与北城、平原地区与山区的发展规划,积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好产业与社会事业发展的空间布局;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协调好人口、资源和环境的规划配置;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提高城市现代化、国际化水平。 (3)贯彻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的原则。强调城市

关于将北京建设成世界城市的些建议和意见

秀出北京的魅力 中国的飞速的发展奠定了首都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前进方向,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要求。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中国的首都曾经是世界上最繁荣、最发达的城市,而近代的经济告诉我们纽约的兴起成为世界城市,成为世界大国的标志,东京等等无不如此,所以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是顺应了历史的呼唤,回应了全民族的呼唤,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要求。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也带动了城市建设步伐的快速前进。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将其建设为国际化都市不仅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北京发展与时俱进的必然趋势,而且对加快建设其他大城市的发展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世界城市是国际大都市的高端形态,对全球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应当是应对全球竞争的严峻形势的需要,还在持续的全球金融危机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也就是随着北京进入世界的步伐加快,北京的发展已经日益与世界经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所以我们必须时刻关注全球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只有这样北京的发展才会有一个更广阔的前景、更高的台阶。 北京提出建设世界城市顺应了北京内在发展需要,改革开放三十年,北京也经历了粗放的资源型产品到制造业的发展,再到投资型发展的阶段,现在正在发展的金融科技创新、文化创意,尤其是信息化时代信息的高度发展这样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所以在这样一个时期里,发展建设世界城市,尤其是建设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有着重大的意义。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还将带动京津冀城市圈与环渤海城市圈的快速发展,这个重大意义在我们看来也是从历史经验和世界经验得来的,比如说大家知道的纽约经济圈,纽约带动的经济圈占全美经济的三分之一还要强。在国内,我们北京在京津冀城市圈与环渤海协作区的领头地位是无可置疑的,但是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它相对于长三角、珠三角都是滞后的。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虽然条件已经比较成熟,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吸取经验,总结不足,力争更加完善。 (1)加快建设,提升城市形象,继续传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 世界城市不能自称,这个公论既不能通过一个国际专家委员会来投票产生,也不能由哪个国际权威组织选举确定。最终建设世界城市就成了一个文化问题、软实力问题。 北京不仅是一座现代都市,也是一座文明古城。北京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各种历史文物,文化遗迹使这座城市既时尚前卫,又不失古朴典雅。北京建立世界城市的软实力,由四个方面组成,即在世界上有极高的知名度、深远的影响力、独特的吸引力以及强大的亲和力。因此北京建立世界城市固然要具有全球一流的经济力量,更要注重打造北京独特的文化软实力。从这一点上来看,北京在建设世界城市方面最有条件,因为北京文化底蕴的深厚,不仅所有中国城市难比,世界各大城市也罕见。北京建立世界城市,时机很好、立意很新、意义很大、目标很高、底气很足。 2008北京奥运会震撼了世界,振奋了国人,让北京给世界留下了很好的形象,“科技北京、人文北京、绿色北京”的理念更是让世界看到了一个面貌全新的北京。而2008年的奥运会被外界看作是北京的新起点。2008虽然过去了,北京奥运虽然过去了,但奥运精神没走,北京精神仍在。在“后奥运”时代,北京应秉承奥运精神,集中解决各类相对突出和急迫的民生问题。 (2)汲取和学习外国先进科学文化技术,积极发展建设自己的科技底蕴

目标市场选择策略72

7.2 目标市场选择策略 7.2.1 目标市场选择的五种模式 一旦企业确定了市场细分机会,它们就必须依次评价各种细分市场和决定为多少个 细分市场服务。在评估各种不同的细分市场时,企业必须考虑的两个因素是:细分市场 结构的吸引力;企业的目标和资源。首先,企业必须考虑潜在市场对企业的吸引力。例 如它的大小、成长性、盈利率、经济规模、风险高低等。其次,企业必须考虑对细分市 场的投资与企业的目标和资源是否相一致。某些细分市场虽然有较大的吸引力,但不符 合企业的长远目标,因此不得不放弃。或者,如果企业在某一细分市场缺乏一个或更多 的提供优势价值的竞争能力时,该细分市场就应当放弃。企业在对不同的细分市场评估后,可考虑以下五种目标市场模式,如图7.1所示。 图7.1 目标市场选择的五种模式 1. 密集单一市场 企业可以选择一个细分市场做为目标市场。企业通过密集营销,更加了解该细分市 场的需要,可在该细分市场建立巩固的市场地位。另外,企业通过生产、销售和促销的 专业化分工,也获得了许多经济效益。如果细分市场补缺得当,企业的投资便可获得高 报酬。例如,大众汽车公司集中经营小汽车市场,而波斯卡(Porsche)则专门经营运动车市场。 但是,密集型市场营销比一般情况风险更大。个别市场可能出现不景气的情况,或 者某个竞争者决定进入同一细分市场。 2. 有选择的专门化 有选择的专门化是指企业选择若干个细分市场,其中每个细分市场都有吸引力和符 合企业要求。它们在个细分市场之间很少有联系,然而,每个细分市场都有可能的盈利。这种许多细分市场目标优于单个细分市场目标,因为这样可以分散企业的风险。 3. 产品专门化 产品专门化是指企业集中生产一种产品,企业向各类消费者销售这种产品。例如显 微镜生产商向大学实验室、政府实验室和工商企业实验室销售显微镜。企业还准备向不 同的顾客群体销售不同种类的显微镜,而不去生产实验室可能需要的其他仪器。企业通 过这种战略,在某个产品方面树立起很高的声誉。但如果生产被一种全新的技术所替代,它就会产生危机。

东京世界城市的形成发展及其对北京的启示_沈金箴

文章编号:1000-8462(2003)04-0571-06 东京世界城市的形成发展及其对北京的启示① 沈 金 箴 (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中国北京 100871) 摘 要:从分析东京由一小城堡历经国家政治中心、国家政治经济中心到最终演变为现在的世界城市的过程入手,认为东京世界城市的发展过程有四个特点:以创新为源泉的雄厚综合经济是东京成为世界城市的基础,国家信息中心的角色是东京形成世界城市核心功能的关键,以国家战略要求为发展主旨是东京得以发展成为世界城市的重要保证,再塑全球竞争力是东京保持其世界城市地位的主要手段。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了北京在这四个方面所存在的优劣势,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北京发展世界城市的四点建议。 关键词:世界城市;东京;北京;启示 中图分类号:F291文献标识码:A 东京是日本的首都,也是日本的经济、文化中心。为许多学者公认的与伦敦、纽约并列的三大顶级世界城市之一。从江户到东京,东京经历了从封建社会小城堡向现代资本主义大都市的转变过程,也经历了从一国政治首都向全国经济中心、世界经济中心转变的过程。北京,从一边防重镇到封建社会的传统国都再到社会主义中国的首都,从单纯的政治中心到中国第二大经济中心,如今又向世界城市迈进。北京在经历着与东京类似的历史轨迹,因此研究东京世界城市演变过程对走向世界城市的北京有着极有意义的借鉴作用。作为世界城市的东京是指以首都圈为依托的东京都(Tokyo Metr opolis)。 1 东京世界城市的发展演变过程 作为亚洲的世界城市,东京有着不同于纽约和伦敦的发展轨迹。它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之后,首先作为亚洲快速现代化的帝国主义政府的首都,然后才发展成为在全球化的世界经济中第一个非西方的重要节点[1]。 1.1 从江户到东京———国家政治中心时代 东京历史上属“武藏国”,原为一荒凉小渔村。大约12世纪初,当地的豪族江户四郎在这里建“居馆”,称之为“江户村”。1457年,武士太田道灌在此建江户城,开始了东京的城市发展史。由于江户面江临海,背依日本最大的关东平原,腹地经济较为发达,故建城后,逐步成为武藏国的政治和贸易中心。1590年,统领关东八州的德川家康将统治中心移驻江户,在此设立幕府,于1640年建成“天下第一城”———江户城。19世纪初,江户人口已达100万人左右,不仅是日本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当时的日本朝廷虽设在京都,但统治实权掌握在将军和武士手中,所以江户是事实上的政治中心。1868年明治维新结束了幕府统治,鉴于江户在全国的重要地位,遂迁都江户,改称东京,与西京即京都相对称。从此,东京正式成为日本首都。这一时期东京的主要角色是国家政治中心。 1.2 明治维新后的发展———国家经济中心功能形成时代 明治维新后,在引进西方国家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日本现代经济获得快速发展。但日本对外开放之初,也就是明治维新后最初的20年,东京只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工业生产额低于爱知、大阪两地。以后中央政府加强了对全国经济的控制,使东京的经济地位逐步上升。日本工业革命完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着产业革命中资本、人口以及以四大财阀为首的企业中央管理功能向东京集中,东京由单纯的政治性城市逐渐转向兼有政治、经济中心功能的城市。政治、经济双重中心功能的聚集为东京日后成为世界城市并形成以其为中心的大城市圈奠定了基础。但这时期东京在全国的经济中心地位并不稳固。表现为与大阪的相互竞争中。1923年东京地震对东京造成巨大损失,全国经济中心移至大阪,并一度超越东京。20世纪30年代初期开始,日本走上军国主义的道路,作为首都,东京再次获得高速发展,人口猛增,但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东京带来了比地震更为沉重的打击。在美军军事管 第23卷第4期2003年7月 经 济 地 理 ECONOMIC GE OGRAPHY Vol.23,No.4 Jul.,2003 ①收稿日期:2003-03-15;修回日期:2003-05-07 基金项目:2002年度CALBEE日本研究基金资助。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