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8-2019年高中化学重庆高三期中考试测试试题【2】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2018-2019年高中化学重庆高三期中考试测试试题【2】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2018-2019年高中化学重庆高三期中考试测试试题【2】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2018-2019年高中化学重庆高三期中考试测试试题【2】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2018-2019年高中化学重庆高三期中考试测试试题【2】含答

案考点及解析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

1.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还与物质的浓度和反应温度等有关。下列各组物质:①Cu 与HNO 3溶液 ②Cu 与FeCl 3溶液 ③Zn 与H 2SO 4溶液 ④Fe 与HCl 溶液 由于浓度不同而发生不同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①③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①Cu 与浓HNO 3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气体,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 气体,正确; ②Cu 与FeCl 3溶液反应,与反应物的浓度无关,生成的产物都是铜离子和亚铁离子,错误;③Zn 与稀H 2SO 4溶液反应生成氢气,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正确;④Fe 与HCl 溶液反应的产物与浓度无关,只是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错误,所以答案选A 。 考点:考查物质之间的反应与浓度的关系

2.W 、X 、Y 、Z 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戊是由其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己是由Y 元素形成的单质,常温下丙和己均为气体。已知反应:

甲+乙丁+己,甲+丙戊+己;常温下0.01 mol·L -1

丁溶液的pH 为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元素X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2周期ⅥA 族

B .元素X 、Y 、Z 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r(Z)>r(Y)>r(X)

C .1 mol 甲与足量的乙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6.02×1023

D .1.0 L0.1 mol·L -1

戊溶液中阴离子的总物质的量小于0.1 mol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常温下0.01 mol·L -1

丁溶液的pH 为12,可知丁为一元强碱,应为NaOH ,根据己是由Y 元素形成的单质,常温下丙和己均为气体。已知反应:甲+乙丁+己,甲+丙戊+己,可推出甲为Na 2O 2、乙为H 2O 、己为O 2、丙为CO 2、戊为Na 2CO 3,则W 、X 、Y 、Z 分别为H 、C 、O 、Na 元素。A 、X 为C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2周期IVA 族,错误;B 、原子半径r(Na)>r(C)>r(O),即r(Z)> r(X) > r(Y),错误;C 、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可知,Na 2O 2的电子转移为:

Na 2O 2 ~ e ̄,所以1 mol Na 2O 2与足量的H 2O 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6.02×1023

,正确;D 、Na 2CO 3为弱酸强碱盐,CO 32 ̄发生水解反应,CO 32 ̄+H 2O HCO 3 ̄+OH ̄,阴离子的物质的量

增多,所以1.0 L0.1 mol·L -1

戊溶液阴离子的总物质的量大于0.1 mol ,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元素的推断、原子半径比较、电子转移、盐类的水解。 3.下列陈述Ⅰ、Ⅱ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

【答案】B

【解析】A 项,二者都表现还原性;B 项,生成Ag 2O ,发生化学腐蚀,正确;C 项,SiO 2是酸性氧化物;D 项,因为取的是饱和Na 2CO 3溶液,不能证明二者的K sp 大小关系。 4.关于金属性质和原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 .金属具有光泽是因为金属阳离子吸收了某些波长的可见光造成的

B .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是因为在金属晶体中共享了金属原子的价电子, 在外电场的作用下自由电子定向移动便形成了电流,所以金属易导电

C .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性,是因为自由电子在受热后,加快了运动速率,自 由电子通过与金属离子发生碰撞,传递了能量

D .金属晶体具有良好的延展性,是因为金属晶体中的原子层可以滑动而不破 坏金属键 【答案】A

【解析】金属具有金属光泽是金属中的自由电子吸收了可见光中的某些波长的光。 5.某氧化物X 难溶于水,能与烧碱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化合物Y ,将少量Y 溶液滴入盐酸中无沉淀生成,则X 是 ( )。 A .SiO 2 B .Al 2O 3

C .MgO

D .CuO

【答案】B

【解析】C 项MgO 不能溶于烧碱,不正确;少量Y 滴入盐酸不能形成沉淀,Al 2O 3符合题意,A 项不正确;B 项正确;D 项CuO 不能溶于烧碱,不正确。

6.氮化硅(Si 3N 4)是一种新型陶瓷材料,它可由石英与焦炭在高温的氮气流中,通过以下反应制得:3SiO 2+6C +2N 2Si 3N 4+6CO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氮化硅的合成反应中,N 2是还原剂,SiO 2是氧化剂

B .上述反应中每生成1 mol Si 3N 4,N 2得到12 mol 电子

C .若已知上述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其平衡常数增大

D .若使压强增大,上述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答案】B

【解析】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碳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C 是还原剂,N 2是氧化剂,A 选项错误;每生成1 mol Si 3N 4,N 2得到12 mol 电子,B 选项正确;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C 选项错误;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D 选项错误。

7.下列各组物质中,不是按下图所示(“→”表示一步完成)关系相互转化的是( )

【答案】C

【解析】SiO 2不能直接生成H 2SiO 3,H 2SiO 3也不能直接生成Si 。 8.下列有关物质检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SO 42-的方法是取少量该溶液加入BaCl 2溶液,再加入稀硝酸

B .用KMnO 4酸性溶液可鉴别CH 3CH=CHCH 3和CH 3CH 2CH 2CH 2CH 3

C .用酚酞溶液或品红溶液均可鉴别NH 3和SO 2气体

D .取工业有机废水(无色),滴加数滴FeCl 3溶液,溶液变紫色,说明此废水中含酚类物质 【答案】A

【解析】检验SO 42-的方法是先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加BaCl 2溶液看是否出现白色沉淀,若用硝酸酸化,溶液中有SO 32-,最终也会有白色沉淀,A 项错误;不饱和烃可被酸性KMnO 4溶液氧化而褪色,B 项正确;NH 3属于碱性气体,SO 2属于酸性气体,且具有漂白性,C 项正确;用Fe 3

+可检验酚羟基的存在,D 项正确。

9.设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10 g 氖气中所含的原子数为N A

B .9 g 重水含有的电子数为5 N A

C .标准状况下,将22.4 L 氯化氢气体溶于足量水中,溶液中含有的氯化氢分子数为N A

D .常温常压下,22 g CO 2中含有N A 个C=O 键 【答案】D

【解析】氖气为单原子分子,10 g 氖气的物质的量为0.5 mol ,所含原子数0.5N A ,A 错;9 g 重水含有的电子数为

×10N A =4.5N A ,B 错。盐酸中不存在氯化氢分子,C 错;CO 2的结构式

为O=C=O,22 g CO 2中含有1 mol (即N A 个)C=O 键,D 正确。 10.对于同温同压条件下的气体12C 18O 与14

N 2,判断正确的是 A .体积相等时密度相等 B .原子数相等时中子数相等 C .体积相等时电子数相等 D .质量相等时质子数相等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 .体积相等时物质的量相同,密度与质量有关,若质量相等密度必然相同,由

于相同物质的量的12C 18O 与14

N 2质量不同,故密度不等,错误; B .两都是双原子分子,原

子数相等时12C 18O 与14

N 2中子数之比为(6+10):(7+7),错误;C .两都都是14电子分子,体积相等时电子数相等,正确;D .质量相等时质子数不相等,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阿付加德罗定律的运用及原子结构中微粒间的关系。

二、实验题

11.(15分)无水硫酸铜在加热条件下能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化铜、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氧气。某学生试图用下图所示装置来确定该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计量关系

试回答:

(1)加热过程中,试管A 中发生的实验现象为 。 (2)装置E 和F 的作用是 ;

(3)该学生使用装置B 的本意是除去混合气体中的三氧化硫以提纯氧气,他的做法正确 吗?为什么?

(4)该学生利用上述装置将一定质量的无水硫酸铜置于A 中加热使其分解,最后测得氧 气的体积偏小,其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 A .无水硫酸铜未完全分解o*m B .实验结束时装置A 中残留有气体 C .被溶液吸收时产生了

气体

D .最后读量筒中的读数时,

E 中的液面低于

F 中的液面

(5)另一学生将4.8g 无水硫酸铜充分加热使其完全分解后,用正确的实验方法除去了生成物中的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最后测出氧气的体积为224mL (标准状况)。据此可计算出二氧化硫为 mol ,三氧化硫为 mol 。

(6)由上述实验数据可知无水硫酸铜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白色固体变黑(2分,未写“白色”或答“有气体放出”不给分) (2)测出产生O 2的体积(2分)

(3)不正确(1分);O 2能被NaHSO 3溶液吸收(2分,答其它理由不给分) (4)AD (2分) (5)0.01 0.02 (各2分) (6)3CuSO 4 ="==" 3CuO + SO 3↑ + 2SO 2↑ + O 2↑ (2分) 【解析】略

三、填空题

12.碘被称为“智力元素”,科学合理地补充碘可防止碘缺乏病,KI 、KIO 3曾先后用于加碘盐中。 (1)工业上可以通过铁屑法生产KI ,其工艺流程如下:

①反应I 生成铁与碘的化合物,若该化合物中铁元素与碘元素的质量比为21:127,则加入足量碳酸钾时,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操作A 包括 ;用冰水洗涤的目的是 。

(2)KIO 3可以通过H 2O 2氧化I 2先制得HIO 3,然后再用KOH 中和的方法进行生产。 ①烹饪时,含KIO 3的食盐常在出锅前加入,其原因是 。

②若制得1284 kg KIO 3固体,理论上至少需消耗质量分数为30%的双氧水 kg 。

③KIO 3还可通过下图所示原理进行制备。电解时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若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则电解结束后阴极区的pH 与电解前相比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答案】(1)① Fe 3I 8 + 4K 2CO 3 = Fe 3O 4 + 8KI + 4CO 2↑ (2分) ②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2分)

洗涤除去表面可溶性杂质,同时减少KI 的溶解损失 (2分) (2)①在较高温度下KIO 3易分解(2分) ②1700 (2分) ③I 一

+ 3H 2O 通电IO 3- + 3H 2↑ (2分) 不变(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①反应I 生成铁与碘的化合物,铁元素与碘元素的质量比为21:127,即物质的量比是

=3:8,故反应方程式是Fe 3I 8 + 4K 2CO 3 = Fe 3O 4 + 8KI + 4CO 2↑。

②用冰水洗涤的目的是洗涤除去表面可溶性杂质,同时减少KI 的溶解损失;

(2)①烹饪时,含KIO 3的食盐常在出锅前加入,其原因是在较高温度下KIO 3易分解; ②因为H 2O 2氧化I 2先制得HIO 3:5H 2O 2+I 2==2HIO 3+4H 2O ,即5H 2O 2~2IO 3-,1284 kg KIO 3固体为

6k mol ,故m(H 2O 2)= 5/2×6kmol×34g·mol -1

/30%=1700kg 。 ③虽然阴极区有大量氢氧根离子生成,但阳极区反应消耗氢氧根离子,氢氧根离子通过阴离子交换膜到阳极区反应,总反应中没有酸或碱生成以及消耗。故而阴极区反应前后pH 没有变化。当然,如果题目没有“忽略溶液体积变化“的说明,情况就不同了,随着电解的进行,总反应耗水,阴极区pH 会增大。

考点:官能团为酯键的芳香化合物的性质。

13.从含镁、钾盐湖水中蒸发最后得到产物中含光卤石(xKCl·yMgCl 2·zH 2O),它是制造钾肥和提取金属镁的重要原料,其组成可通过下列实验测定: ①准确称取5.550g 样品溶于水,配成100.0mL 溶液。

②将溶液分成二等份,在一份中加入足量的NaOH 溶液至沉淀完全,过滤、洗涤、干 燥至恒重,得到白色固体0.580g 。

③在另一份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酸化的AgNO 3溶液至沉淀完全,过滤、洗涤、干燥 至恒重,得到白色固体4.305g 。

(1)步骤②中检验白色固体已洗净的方法是: 。

(2)已知某温度下Mg(OH)2的Ksp =6.4×l0?12,当溶液中c(Mg 2+)≤1.0×10?5mol·L ?

1可视为沉淀完全,则此温度下应保持溶液中c(OH -

)≥ mol·L ?

1。 (3)通过计算确定样品的组成(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

(1)取最后的洗涤液,滴加AgNO 3溶液,若不产生沉淀,则已洗净(2分)。 (2)8×10—4

(2分) (3)5.550g 样品中含: n(Mg 2+

)= n(MgCl 2)=0.02mol (2分) n(Cl —)=

n(KCl)=0.06mol -2×0.02mol =0.02mol (2分) n(H 2O)=

样品中n(KCl)∶n(MgCl 2)∶n(H 2O) =1∶1∶6 光卤石的化学式为:KCl·MgCl 2·6H 2O (1分) 【解析】

试题分析:(1)实验中洗涤是在过滤后在过滤器中进行,故应去最后一次的洗涤液检验:取最后的洗涤液,滴加AgNO 3溶液,若不产生沉淀,则已洗净;(2)直接根据溶度积关系式计算;

(3)第一步实验计算镁离子的量 n(Mg 2+

)=

n(MgCl 2)=0.02mol (2分)

第二步实验计算氯离子的量n(Cl —

)=

然后根据电荷守恒计算钾离子的量,n(KCl)=0.06mol -2×0.02mol =0.02mol 最后根据质量关系确定水的量, n(H 2O)=

根据各物质的量的比值得出化学式。样品中n(KCl)∶n(MgCl 2)∶n(H 2O) =1∶1∶6 光卤石的化学式为:KCl·MgCl 2·6H 2O 考点:考查有关物质组成的计算有关问题。

14.(12分)以硫铁矿(主要成分为FeS 2)为原料制备氯化铁晶体(FeCl 3·6H 2O )的工艺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 在一定条件下,SO 2转化为SO 3的反应为2SO 2(g)+O 2(g)2SO 3(g),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 ;过量的SO 2与NaOH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酸溶及后续过程中均需保持盐酸过量,其目的是 、 。

(3)通氯气氧化时,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该过程产生的尾气可用碱溶液吸收,尾气中污染空气的气体为 (写化学式)。

【答案】(12分)(1)k =c 2(SO 3)/c(O 2)·c 2

(SO 2) SO 2+NaOH =NaHSO 3 (2)提高铁元素的浸出率 抑制Fe 3

+水解 (3)Cl 2+Fe 2

+=2Cl -

+Fe 3

+ Cl 2 HCl 【解析】略

15.(8分)氮是地球上含量较丰富的一种元素,氮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

(1)右图是1mol NO 2(g)和1mol CO(g)反应生成CO 2(g)和NO(g)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请写出NO 2和CO 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2)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 N 2(g)+3H 2(g)

2NH 3(g)

其化学平衡常数K 与温度t 的关系如下表:

完成下列问题:

①比较K 1、K 2的大小:K 1 K 2(填“>”、“=”或“<”)。

②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填序号)。

A .

B .

C .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D .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答案】

【解析】略

16.为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某小组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试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试验过程:

I .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 ,滴加浓盐酸。 II .当B 和C 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 III .当B 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色时,关闭活塞a 。 IV .……

试回答下列问题:

(1)A 中产生 色气体,其结构式是 。

(2)能使湿润的淀粉—KI 试纸变蓝的气体是 。 (a) Cl 2 (b) N 2O 4 (c) I 2蒸气 (d) SO 2 (e) O 3 (f) CO 2

(3)滴加浓盐酸前,分液漏斗首先

要 。

(4)过程III 实验目的

是 。

(5)A 中产生氯气的离子方程式

为 。

(6)B 中浸有NaOH 溶液的棉花作用是 ,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

式 。

【答案】

a、b、c、e

黄绿色

Cl—Cl

(1),(2)

打开分液漏斗口上的玻璃塞

(3)

确认C的黄色溶液中无Cl2,排除Cl2对溴置换碘实验的干扰(4)

(5)

吸收Cl

,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2

(6) ,

【解析】略

四、计算题

17.有一块表面被氧化成Na 2O 的金属钠,质量4.91g ,投入95.29g 水中,完全反应后,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氢气体积为2.24L 。

(1)其中含Na 2O 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 (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

(3)若反应后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 g/cm 3

,则其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用含ρ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1)(2分)0.31g 。(2)(2分)8.4%。(3)(2分)2.1ρ mol/L 。 【解析】略

18.(8分)从100ml 某种待测浓度的Na 2CO 3溶液中取出50ml ,加入含HCl0.4mol 的盐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1)生成CO 2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2)待测Na 2CO 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答案】(1)0.2mol (2) 4mol/L

【解析】(1)2HCl ~ CO 2 ~ Na 2CO 3 2mol 1mol 1mol 0.4mol n(CO 2 ) n(Na 2CO 3 ) n(CO 2 )="0.2mol " n(Na 2CO 3 ) =0.2mol

(2) 待测Na 2CO 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0.2mol×(100ml÷50ml)÷0.1L=4mol/L

19.由C 、H 、O 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A ,相对分子质量为104。0.1molA 充分燃烧后,将所得产物依次通入足量浓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增重7.2g ,氢氧化钠溶液增重17.6g 。回答下列问题:

(1)有机物A 的分子式是________。

(2)A 能与碳酸氢钠反应,A 中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

(3)A 与浓硫酸共热可生成一种由五个原子构成的环状化合物B 。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 与浓硫酸共热还可以生成一种能使Br 2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化合物C 。写出A 生成C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类型是________。利用C 可以合成高分子化合物D ,D 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 (5)A 的一种同分异构体E ,经测定分子结构中含有一个—CH 3,两个;能与银氨溶液

反应产生银镜现象。写出E 与Ag(NH 3)2OH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C 4H 8O 3 羧基

H 2O CH 2=CH —CH 2—COOH +H 2O 消去反

+2[Ag(NH 3)2]OH

+3NH 3+2Ag↓+H 2O

【解析】0.1mol A 充分燃烧后,将所得产物依次通入足量浓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增重7.2g ,即A 充分燃烧后生成水为0.4mol ,氢氧化钠溶液增重17.6g ,即A 充分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0.4mol ,由于可知分子A 中有4个碳原子和8个氢原子,由C 、H 、O 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A ,A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4,所以分子A 中含有氧原子数为

=3,据此可以确定A 的分子分C 4H 8O 3。

(1)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有机物A 的分子式是C 4H 8O 3,故答案为:C 4H 8O 3;

(2)A 为HOCH 2CH 2CH 2COOH ,A 能与碳酸氢钠反应,说明A 中含有羧基,故答案为:羧基; (3)A 与浓硫酸共热可生成一种由五个原子构成的环状化合物B 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4)A 为HOCH 2CH 2CH 2COOH ,C 为CH 2=CHCH 2COOH ,A 生成C 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类型是:消去反应,根据上面的分析可

知,D 的结构简式是:,故答案为:

消去反应;

(5)A 的一种同分异构体E ,经测定分子结构中含有一个-CH 3,两个-CH-,能与银氨溶液反应产生银镜现象,则E 中有醛基,所以E 为CH 3CH(OH)CH(OH)CHO ,E 与Ag(NH 3)2OH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g(NH 3)2]OH

3NH 3+2Ag↓+H 2O ,故答案为:

+2[Ag(NH 3)2]OH

+3NH 3+2Ag↓+H 2O 。

20.取A 、B 两份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NaOH 溶液,体积均为50 mL ,分别向其中通入一定量的CO 2后,再分别稀释到100 mL ,在稀释后的溶液中分别逐滴加0.1 mol/L 的盐酸,产生的CO 2的体积(标准状况)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1)原NaOH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_________。

(2)B 份混合溶液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最大体积为________mL (标准状况)。 【答案】 0.15 mol·L -1

112

【解析】试题分析:(1)如果加入足量的盐酸,则最终都生成氯化钠。根据图像可知,需要盐酸是75ml ,所以氯化钠的物质的量是0.0075mol ,所以根据原子守恒可知,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是0.0075mol ;(2)根据曲线B 可知,与碳酸氢钠反应的盐酸是75ml -25ml =50ml ,根据NaHCO 3+HCl=NaCl +H 2O +CO 2↑计算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

解析:(1)如果加入足量的盐酸,则最终都生成氯化钠。根据图像可知,需要盐酸是75ml ,所以氯化钠的物质的量是0.0075mol ,所以根据原子守恒可知,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是

0.0075mol ,因此原NaOH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075mol÷0.05L =0.15mol/L ;(2)根据曲线B 可知,与碳酸氢钠反应的盐酸是75ml -25ml =50ml ,根据NaHCO 3+HCl=NaCl +H 2O +CO 2↑,参加反应的盐酸的物质的量为0.1 mol/L×0.05L=0.005mol ,所以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为(标准状况)0.005mol×22.4L/mol="0.112L=112" mL 。

五、简答题

21.近年来“雾霾”污染日益严重,原因之一是机动车尾气中含有NO 、NO 2、CO 等气体,火力发电厂释放出大量的NOx 、SO 2和CO 2等气体也是其原因,现在对其中的一些气体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1)用 CH 4催化还原氮氧化物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

已知:①CH 4(g) + 4NO 2(g) =" 4NO(g)" + CO 2(g) + 2H 2O(g) △H =" -" 574 kJ/mol ②CH 4(g) + 4NO(g) = 2N 2(g) + CO 2(g) + 2H 2O(g) △H =" -" 1160 kJ/mol ③H 2O(g) = H 2O(l) △H =" -" 44.0 kJ/mol

写出 CH 4(g)与 NO 2(g)反应生成 N 2(g)、CO 2(g)和 H 2O(l)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汽车尾气中含有CO 、NO 2等有毒气体,对汽车加装尾气净化装置,可使有毒气体转化

为无毒气体。4CO(g)+2NO 2(g) 4CO 2(g)+N 2(g) ΔH =-1200 kJ·mol -1

对于该反应,温度不同(T 2>T 1)、其他条件相同时,下列图像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代号)。

(3)用活性炭还原法也可以处理氮氧化物,某研究小组向某密闭容器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和NO ,发生反应C(s)+2NO(g) N 2(g)+CO 2(g) ΔH="a" kJ/mol 在T 1℃时,反应进行到不同时间测得各物质的量浓度如下:

①根据图表数据分析T 1℃时,该反应在0-20min 的平均反应速率v (NO )

=_____________________;计算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________。

②30min 后,只改变某一条件,根据上表的数据判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 .通入一定量的CO 2

B .加入合适的催化剂

C .适当缩小容器的体积

D .通入一定量的NO

E .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

③若30min 后升高温度至T 2℃,达到平衡时,容器中NO 、N 2、CO 2的浓度之比为2:1:1,则达到新平衡时NO 的转化率__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a________0(填“>”或“<”)。 (4)温度T 1和T 2时,分别将0.50 mol CH 4和1.2mol NO 2充入1 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H 4(g)+2NO 2(g)N 2(g)+CO 2(g)+2H 2O(g) △H=bkJ/mol 。 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A .T 1>T 2,且b >0

B .当温度为T 2、反应进行到40 min 时, x >0.15

C .温度为T 2时,若向平衡后的容器中再充入0.50 mol CH 4和1.2mol NO 2,重新达到平衡时,n (N 2)<0.70mol

D .温度为T 1时,若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50 mol CH 4(g)、0.50 molNO 2(g)、1.0 mol N 2(g)、2.0 molCO 2(g)、0.50molH 2O(g),反应开始时,ν(正)>ν(逆)

【答案】 CH 4(g) +2 NO 2(g) = N 2(g)+CO 2(g)+ 2H 2O(l) △H ="-955" kJ/mol 乙 0.030mol·L -1 ·min -

1 0.56 (或9/16) 降低 < CD

【解析】(1)已知:①CH 4(g )+4NO 2(g )═4NO (g )+CO 2(g )+2H 2O (g )△H=-

574k·mol -1;②CH 4(g )+4NO (g )═2N 2(g )+CO 2(g )+2H 2O (g )△H=-1160kJ·mol -

1;

③H 2O (g )═H 2O (l )△H=-44.0kJ·mol -1,根据盖斯定律,(①+②+3×4)÷2可得:CH 4(g )

+2NO 2(g )═N 2(g )+CO 2(g )+2H 2O (g );△H=-574k·mol -1-1160kJ·mol -1-574k·mol -

1×4=-955 kJ/mol ;(2)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都应该比原来的速率大,图象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故甲错误;升高温度,反应向着逆向进行,反应物的转化率减小,反应速率加快,图象与实际反应一致,故乙正确,压强相同时,升高温度,反应向着逆向移动,一氧化氮的体积分数应该增大,图象与实际不相符,故丙错误,故选乙;(3)

0~20min 内,CO 2的平均反应速率v (NO )=(1.0mol·L -1-0.4mol·L -1)/20min=0.030mol·L

1 ·min -

1;C (s )+2NO (g )

N 2(g )+CO 2(g ),平衡浓度c (N 2)=0.3mol·L -1

;c (CO 2)

=0.3mol·L -1;c (NO )=0.4mol·L -1

;反应的平衡常数K=

=0.56;

②30min 后,只改变某一条件,反应重新达到平衡,C (s )+2NO (g )N 2(g )+CO 2(g ),依据图表数据分析,平衡状态物质浓度增大,依据平衡常数计算K=

,平衡常数随温度变化,平衡常数不变说明改变的条件一定不

是温度;依据数据分析,氮气浓度增大,二氧化碳和一氧化氮浓度增大,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所以可能是减小溶液体积后加入一定量一氧化氮;A .生成物CO 2和N 2按方程式计量数之比同时增大,通入一定量的CO 2不合理,故A 错误; B .加入催化剂不能使平衡移动,故B 错误;C .适当缩小容器的体积,反应前后体积不变,平衡状态物质浓度增大,故C 正确;D .通入一定量的NO ,新平衡状态下物质平衡浓度增大,故D 正确;E .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碳是固体对平衡无影响,平衡不移动,故E 错误;故选CD 。③若30min 后升高温度至T 2℃,达到平衡时,容器中NO 、N 2、CO 2的浓度之比从为2:1:1,氮气和二氧化碳难度之比始终为1:1,所以2:1=6:3>4:3,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达到新平衡时

NO 的转化率降低,说明逆反应是吸热反应,则正反应是放热反应,a<0;(4)A 、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因此T 2>T 1,甲烷剩余量增多,说明反应逆向进行,正反应放热,所以b <0,故A 错误;B 、当温度为T 2、反应进行到40 min 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x=0.15,故B 错误;

C 、温度为T 2时,若向平衡后的容器中再充入0.50 mol CH 4和1.2mol NO 2,平衡逆向移动,重新达到平衡时,n (N 2)小于原平衡n (N 2)的2倍,故C 正确;

D 、对于反应 CH 4(g )+2NO 2(g )N 2(g )+CO 2(g )+2H 2O (g ) 起始(mol·L -1

) 0.5 1.2 0 0 0 变化(mol·L -1) 0.4 0.8 0.4 0.4 0.8 平衡(mol·L -1) 0.1 0.4 0.4 0.4 0.8 温度为T 1时,平衡常数K=

=6.4,若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

0.50 mol CH 4(g )、0.50 molNO 2(g )、1.0 mol N 2(g )、2.0 molCO 2(g )、0.50 molH 2O (g ),浓度商==4<K ,平衡正向移动,ν(正)>ν(逆),

故D 正确。故选CD 。

六、推断题

22.(15分)某种降血压药物H()可由下列路线合成:

已知:

回答下列问题: (1)A 的名称为 。

(2)B→C 的反应条件为 ,F→G 的反应类型为 。 (3)D 的结构简式为 。

(4)符合下列条件G 的同分异构体有 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5组峰的为 (写结构简式)。 ①能使

溶液显紫色;②苯环上只有2个取代基;

③1mol 该物质最多可消耗3molNaOH 。

(5)G→H 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5分)除标注外其余每空2分 (1)2-甲基丙烯

(2)NaOH 水溶液、加热;取代反应(1分) (3)(CH 3)2CHCHO (4)6;

(3分)

(5)(3分)

【解析】

试题分析:由H 的结构简式可知H 是由乙二醇与

反应的产物,则G 为

,所以F 是,根据题目所给信息,则E 是2-甲基丙酸,倒推B 是2-

甲基-1-溴丙烷,根据信息I 可知,A 与HBr 加成时,Br 原子加在含H 原子多的C 原子上,所以A 是2-甲基丙烯; (1) A 的名称是2-甲基丙烯

(2)B 是卤代烃,转化为醇,需在氢氧化钠的水溶液中,加热,所以B 到C 的条件是NaOH 水溶液、加热;F 中含有Br 原子,与苯酚钠发生取代反应,生成

(3)C 为2-甲基-1-丙醇,则D 是2-甲基丙醛,结构简式是(CH 3)2CHCHO ; (4)G 为

,其同分异构体中含有酚羟基、2个取代基,1mol 该物质最多可消

耗3molNaOH ,则另一个取代基应是与苯环相连的酯基,因为侧链有4个C 原子,则该酯基的结构只有2种,为-O-COCH 2CH 2CH 3或-O-COCH(CH 3)2,苯环有2个取代基的结构有邻、间、对3种,所以符合题意的G 的同分异构体有6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5组峰的为

(5)2分子与乙二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H 和水,化学方程式是

考点:考查有机物的推断,倒推法的应用,结构简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同分异构体的判断

1998年全国高考化学试题

199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全国化学)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1998年山西朔州发生假酒案,假酒中严重超标的有毒成份主要是 A.HOCH2CHOHCH2OH B.CH3OH C.CH3COOCH2CH3D.CH3COOH 2.向下列溶液滴加稀硫酸,生成白色沉淀,继续滴加稀硫酸,沉淀又溶解的是 A.Na2SiO3B.BaCl2C.FeCl3D.NaAlO2 3.按下列实验方法制备气体,合理又实用的是 A.锌粒与稀硝酸反应制备氢气 B.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滴加浓硫酸制备HCl C.亚硫酸钠与浓硫酸反应制备SO2 D.大理石与浓硫酸反应制备CO2 4.起固定氮作用的化学反应是 A.氮气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 B.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 C.氨气经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 D.由氨气制碳酸氢铵和硫酸铵 5.300毫升某浓度的NaOH溶液中含有60克溶质。现欲配制1摩/升NaOH溶液,应取原溶液与蒸馏水的体积比约为 A.1:4 B.1:5 C.2:1 D.2:3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1分)6.氯化碘(ICl)的化学性质跟氯气相似,预计它跟水反应的最初生成物是 A.HI和HClO B.HCl和HIO C.HClO3和HIO D.HClO和HIO 7.X和Y属短周期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Y位于X的前一周期,且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则X和Y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 A.XY B.XY2 C.XY3D.X2Y3 8.反应4NH3(气)+5O2(气) 4NO(气)+6H2O(气)在2升的密闭容器中进行,1 分钟后,NH3减少了0.12摩尔, 则平均每秒钟浓度变化正确的是 A.NO:0.001摩/升B.H2O:0.002摩/升 C.NH3:0.002摩/升D.O2:0.00125摩/升 9.用水稀释0.1摩/升氨水时,溶液中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减小的是 A. ] [ ] [ 2 3 O H NH OH ? - B. ] [ ] [ 2 3 - ? OH O H NH C.[H+]和[OH-]的乘积D.OH-的物质的量 10.下列关于铜电极的叙述正确的是 A.铜锌原电池中铜是正极 B.用电解法精炼粗铜时铜作阳极 C.在镀件上电镀铜时可用金属铜作阳极 D.电解稀硫酸制H2.O2时铜作阳极 11.等体积等浓度的MOH强碱溶液和HA弱酸溶液混和后,混和液中有关离子的浓度应满足的关系是A.[M+]>[OH-]>[A-]>[H+] B.[M+]>[A-]>[H+]>[OH-] C.[M+]>[A-]>[OH-]>[H+] D.[M+]>[H+] =[OH-]+[A-] 12.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的是 A.光气(COCl2)B.六氟化硫 C.二氟化氙D.三氟化硼 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同主族金属的原子半径越大熔点越高 B.稀有气体原子序数越大沸点越高 C.分子间作用力越弱分子晶体的熔点越低 D.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小越易失去电子14.将铁屑溶于过量盐酸后,再加入下列物质,会有三价铁生成的是 A.硫酸B.氯水C.硝酸锌D.氯化铜 15.有五瓶溶液分别是①10毫升0.60摩/升NaOH水溶液②20毫升0.50摩/升硫酸水溶液③30毫升0.40摩/升HCl溶液④40毫升0.30摩/升HAc水溶液⑤50毫升0.20摩/升蔗糖水溶液。以上各瓶溶液所含离子.分子总数的大小顺序是 A.①>②>③>④>⑤B.②>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①>⑤D.⑤>④>③>②>① 16.依照阿佛加德罗定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人教 高中化学必修2 教师用书

说明 为了帮助教师理解和体会课程标准,更好地使用教科书,我们根据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和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2(必修)》的内容和要求,结合高中化学教学实际,组织编写了本教师教学用书,供高中化学教师教学时参考。 全书按教科书的章节顺序编排,每章包括本章说明、教学建议和教学资源三个部分。 本章说明是按章编写的,包括教学目标、内容分析和课时建议。教学目标指出本章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内容分析从地位和功能、内容的选择与呈现、教学深广度以及内容结构等方面对全章内容做出分析;课时建议则是建议本章的教学课时。 教学建议是分节编写的,包括教学设计、活动建议、问题交流和习题参考。教学设计对各节的内容特点、知识结构、重点和难点等作了较详细的分析,并对教学设计思路、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等提出建议。活动建议是对科学探究、实验等学生活动提出具体的指导和建议。问题交流是对“学与问”、“思考与交流”等教科书中栏目所涉及的有关问题给予解答或提示。习题参考则是对各节后的习题给予解答或提示。 教学资源是按章编写的,主要编入一些与本章内容有关的教学资料、疑难问题解答,以及联系实际、新的科技信息和化学史等内容,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科书,并在教学时参考。 参加本书编写工作的有:王晶、王作民、李桢、吴海建、孙琳琳、张晓娟、宋锐等。 本书的审定者:李文鼎、王晶。 责任编辑:吴海建。 图稿绘制:李宏庆、张傲冰。 由于时间仓促,本书的内容难免有不妥之处,希望广大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修订改进。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2004年6月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1) 本章说明 (1) 教学建议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2)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5) 第三节化学键 (6) 教学资源 (8)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14) 本章说明 (14) 教学建议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期末测试题附解析答案

一、选择题 1.3 2He可以作为核聚变材料。下列关于3 2 He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质子数为2 B.电子数为3 C.中子数为2 D.质量数为2 2.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气态化石燃料是( ) A.水煤气B.一氧化碳C.天然气D.氢气3.下列物质中,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 A.葡萄糖B.蔗糖C.淀粉D.油脂4.在元素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处,可以找到( ) A.合金B.半导体材料C.催化剂D.农药5.鉴别某种白色织物是否是蚕丝制品,可选用的适宜方法是( ) A.滴加盐酸B.滴加浓硫酸 C.滴加氢氧化钠溶液D.滴加浓硝酸 6.卤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 A.单质熔、沸点逐渐降低B.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增强 C.原子半径逐渐增大D.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7.下列金属中,通常采用热还原法冶炼的是( ) A.Na B.Al C.Fe D.Ag 8.下列关于甲烷分子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烷分子中C、H原子间是离子键B.甲烷分子的空间结构是正方体C.甲烷的结构式为CH4D.甲烷分子中4个碳氢键完全相同9.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可用氨气制氮肥B.可用氯气制漂白粉 C.可用蔗糖制食品D.可用工业酒精勾兑白酒 10.废电池必须进行集中处理的首要原因是( ) A.充电后可再使用 B.回收利用石墨电极和金属材料 C.防止电池中汞、镉和铅等重金属离子污染土壤和水源 D.防止电池中的电解质溶液腐蚀其他物品

11.山梨酸(CH 3—CH =CH —CH =CH —COOH )是一种常用的食品防腐剂。下列关于山梨酸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可与钠反应 B .可与碳酸钠溶液反应 C .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取代反应 D .可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12.下列关于右图所示原电池装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铜片是负极 B .铜片质量逐渐减少 C .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 D .氢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 13.可以用分液漏斗分离的一组混合物是( ) A .酒精和碘 B .苯和水 C .乙酸和水 D .溴和四氯化碳 14.已知反应A +B =C +D 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C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 .该反应只有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 15.下列反应中,光照对反应几乎没有影响的是( ) A .氯气与氢气反应 B .次氯酸分解 C .甲烷与氯气反应 D .甲烷与氧气反应 16.下列物质中,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但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 ) A .乙烷 B .甲烷 C .苯 D .乙烯 17.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 A .一氯乙烷的结构式CH 3Cl B .丁烷的结构简式CH 3(CH 2)2CH 3 C .四氯化碳的电子式 D .苯的分子式 18.下列对能量转化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A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时,电能主要转化为化学能 稀硫酸 Cl ····Cl Cl ····C Cl

2021届浙江省名校高考化学经典试题

2021届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常温下,用0.1000mol·L-1的盐酸滴定20.00 mL 未知浓度的氨水,滴定曲线如图所示,滴加20. 00 mL 盐酸时所得溶液中c (Cl-)= c( NH4+)+c(NH3·H2O)+c( NH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点①溶液中c( NH4+)+c ( NH3·H2O)+c(NH3)=2c (Cl-) B.点②溶液中c( NH4+)=c (Cl-) C.点③溶液中c (Cl-)> c( H+)>c (NH4+)>c(OH-) D.该氨水的浓度为0.1000mol·L-1 2.最新报道:科学家首次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O和O生成CO2是吸热反应 B.在该过程中,CO断键形成C和O C.CO和O生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CO2 D.状态Ⅰ →状态Ⅲ表示CO与O2反应的过程 3.短周期主族元素Q、X、Y、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Q 的简单氢化物和其最高价含氧酸可形成盐,X 与Q 同周期且是该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Z-具有与氩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Y、Z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 与Z 的简单氢化物的水溶液均呈强酸性 B.Y 单质常温下稳定不跟酸碱反应 C.简单氢化物的沸点:Q

A.b膜为阳离子交换膜 B.N室中,进口和出口NaOH溶液的浓度:a%

高中化学必修2实验

目录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1) 实验1-1 卤素氧化性强弱P9 (1) 实验1-2 化学键中的离子键P21 (1)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1) 实验2-1 放热反应P32 (1) 实验2-2 吸热反应P32 (1) 实验2-3 酸碱中和热P32 (2) 实验2-4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换P37 (2) 实验2-5 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P44 (2) 实验2-6 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P44 (3)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3) 实验3-1 检验苯是否具有饱和性P63 (3) 实验3-2 乙醇的化学性质(酸性)P68 (3) 实验3-3 乙醇的催化氧化P70 (3) 实验3-4 乙酸的酯化反应P71 (4) 实验3-5 糖类、蛋白质的特征反应P74 (4) 实验3-6 蔗糖的还原性P74 (4) 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5) 实验4-1 铝热反应P83 (5) 实验4-2 证明海带中存在碘元素P85 (5)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实验1-1 卤素氧化性强弱 P 9 药品:新制氯水、溴水、NaBr 溶液、KI 溶液、四氯化碳 实验1-2 化学键中的离子键 P 21 药品:金属钠、氯气(必修1制取)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实验2-1 放热反应 P 32 药品:6mol/L 的盐酸、铝条 仪器:温度计、试管、砂纸 实验2-2 吸热反应 P 32 药品:Ba(OH)2 ?8H 2O 、NH 4Cl 仪器:烧杯、玻璃片、玻璃棒

实验2-3 酸碱中和热 P 32 药品: 2mol/L 的盐酸、2mol/L NaOH 溶液 仪器:烧杯、量筒、玻璃棒、温度计 实验2-4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换 P 37 药品:锌片、铜片、稀硫酸 实验2-5 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P 44 药品:5%的H 2O 2溶液、1mol/L FeCl 3溶液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期末测试题(一)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期末测试题(一)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 1、本套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48分) 1.“长征二号”系列火箭用的燃料是液态的偏二甲肼(C2H8N2),氧化剂是液态的N2O4,已知1.5 g偏二甲肼完全燃烧生成N2、CO2和液态H2O放出热量50 kJ。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燃料在火箭发动机中燃烧主要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机械能 B.偏二甲肼在N2O4中的燃烧反应是放热反应 C.该反应中偏二甲肼和N2O4总能量低于CO2、N2和H2O的总能量 D.偏二甲肼在N2O4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2H8N2+2N2O42CO2+3N2+4H2O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B.吸热反应一定需要加热才能发生 C.所有的分解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D.需要持续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3.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表示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18的氯原子:3517Cl B.二氧化碳分子的比例模型: C.HClO的电子式: D.对羟基苯甲醛的结构简式: 4.下列事实不能 ..说明非金属性Cl>I的是()。 A.Cl2+2I-==2Cl-+I2 B.稳定性:HCl>HI C.酸性:HClO4>HIO4 D.酸性:HClO3>HIO3 5.甲、乙、丙、丁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乙为地壳含量最多的元素,乙和丙同主族,甲与丙、丁形成的气态化合物的水溶液均呈酸性,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丁>丙>乙>甲 B.单质的氧化性:乙>丙>丁 C.气态氢化物稳定性:乙>丙>丁 D.甲与乙、丙、丁形成的化合物均为共价化合物 6.一种气态烷烃和一种气态烯烃组成的混合物共10g,混合气体的密度是相同状况下H2密度的12.5倍.该混合气体通过装有溴水的试剂瓶时,试剂瓶的质量增加了8.4g,该混合气体可能是() A.乙烷和乙烯 B.乙烷和乙烯 C.甲烷和乙烯 D.甲烷和丙烯 7.X、Y、Z、R、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是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测试题

阶段性作业 1.如果你家里的食用花生油混有水份,你将采用下列何种方法分离 A.过滤B.蒸馏C.分液D.萃取 2.下列实验操作均要用玻璃棒,其中玻璃棒作用相同的是 ① 过滤② 蒸发③ 溶解④ 向容量瓶转移液体 A.①和②B.①和③C.③和④D.①和④ 3.实验中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用试管取出试剂瓶中的Na2CO3溶液,发现取量过多,又把过量的试剂倒入试剂瓶中B.Ba(NO3)2 溶于水,可将含有Ba(NO3)2 的废液倒入水槽中,再用水冲入下水道 C.用蒸发方法使NaCl 从溶液中析出时,应将蒸发皿中NaCl 溶液全部加热蒸干 D.用浓硫酸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时,浓硫酸溶于水后,冷却至室温才转移到容量瓶中 4.过滤后的食盐水仍含有可溶性的CaCl2、MgCl2、Na2SO4等杂质,通过如下几个实验步骤,可制得纯净的食盐水:①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②加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③加入稍过量的BaCl2 溶液;④滴入稀盐酸至无气泡产生;⑤过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③②①⑤④B.①②③⑤④C.②③①④⑤D.③⑤②①④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 mol H2O的质量为18g/mol B.CH4的摩尔质量为16g C.3.01×1023个SO2分子的质量为32g D.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物质体积均为22.4L 6.已知1.505×1023个X气体分子的质量为8g,则X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A.16g B.32g C.64g /mol D.32g /mol 7.科学家发现一种新型氢分子,其化学式为H3,在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H3和H2相同的是A.原子数B.分子数C.体积D.物质的量 8.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下列气体所占有的体积最大的是 A.O2B.CH4C.CO2D.SO2 9.用NA表示阿伏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H2O含有的分子数为1 NA B.常温常压下,1.06g Na2CO3含有的Na+离子数为0.02 NA C.通常状况下,1 NA 个CO2分子占有的体积为22.4L D.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的MgCl2溶液中,含有Cl-个数为1 NA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标准状况下,1 molSO3的体积是22.4 L B.1 mol H2所占的体积一定是22.4 L C.在标准状况下,N A个任何分子所占的体积约为22.4 L D.在标准状况下,总质量为28 g的N2和CO的混合气体,其体积约为22.4 L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摩尔是表示质量的单位 B.反应前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和与反应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和一定相等 C.氢氧化钠的摩尔质量是40 g

高中化学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知识点汇总 必修二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1.常用的物理方法——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上差异来分离。 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i、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iii、分液和萃取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分离开的方法。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并且溶剂易挥发。 在萃取过程中要注意: ①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 ②振荡时右手捏住漏斗上口的颈部,并用食指根部压紧塞子,以左手握住旋塞,同时用手指控制活塞,将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后进行分液,分液时下层液体从漏斗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例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 iv、升华升华是指固态物质吸热后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利用某些物质具有升华的特性,将这种物质和其它受热不升华的物质分离开来,例如加热使碘升华,来分离I2和SiO2的混合物。 2、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 对物质的分离可一般先用化学方法对物质进行处理,然后再根据混合物的特点用恰当的分离方法(见化学基本操作)进行分离。 用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时要注意: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必修2 期末考试卷

期末测试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互称为同位素的一组是( ) A. U 23592 和U 23892 B.H 2O 和D 2O C.金刚石和石墨 D.Ca K 402040 19和 2.上海环保部门为了使城市生活垃圾得到合理利用,近年来逐步实施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方法。其中塑料袋、废纸、旧橡胶制品等属于( ) A.有机物 B.无机物 C.盐类 D.非金属单质 3.下列各组内的两种物质既不是同系物,也不是同分异构体的是( ) A.甲酸和乙酸 B.葡萄糖和蔗糖 C.麦芽糖和蔗糖 D.葡萄糖和果糖 4.暖宝宝(如图所示)采用铁的“氧化放热”原理,用一些材料组成一个原电池,铁粉在原电池中充当( ) 原材料名:铁粉、水、活性炭、蛭石、食盐 A.负极 B.正极 C.阴极 D.阳极 5.下列物质中既含有非极性键,又含有极性键的是( ) A.CO 2 B.C 2H 6 C.NaOH D.H 2O 6.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第ⅠA 族元素单质的熔点从上到下逐渐降低 B.所含元素种类最多的族为第Ⅷ族

C.金属元素的种类多于非金属元素 D.第n周期第n主族的元素均为金属 7.某种有机物在氧气里充分燃烧,生成CO2与H2O的质量比为22∶9,由此对该有机物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1∶2∶3 B.碳、氢的原子个数比为1∶2 C.该有机物中肯定不含氧元素 D.该有机物中肯定含有氧元素 8.吸烟对人体危害极大,香烟燃烧产生大量污染物。下表为某品牌香烟烟雾中各物质的含量,香烟烟雾中( ) A.只有尼古丁有毒 B.有害物质的含量超过了40% C.含有的烃类在常温下均为气态 D.有气味的是C2H6、NO x、尼古丁 9.(2009山东济宁1月)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金属性强弱:Rb>Ca>Al B.阴离子还原性:O2->S2->Se2- C.氢化物稳定性:HCl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A. CO 2 B. 石墨 C. K 2SO 4 D. NaOH 溶液 2. 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 制得溶液的是 A. 食盐 B. 饱和FeCl 3溶液 C. 蔗糖 D. 碘 3. 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与化学反应有关,下列现象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A .铜铸塑像上出现铜绿[Cu 2(OH)2CO 3] B .铁制菜刀生锈 C .大理石雕像被酸雨腐蚀毁坏 D .铝锅表面生成致密的薄膜 4. NaHSO 4在水溶液中能够电离出Na + 、H + 和SO 42-。下列对于NaHSO 4的分类中不正确... 的是 A .NaHSO 4是盐 B .NaHSO 4是酸式盐 C .NaHSO 4是钠盐 D .NaHSO 4是酸 5.下列反应既是离子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氯化钠溶液中滴入硝酸银溶液 B .氢气还原氧化铜 C .铁片置于硫酸铜溶液中 D .一氧化碳的燃烧 6. 加入适量的硫酸溶液,可使溶液中下列离子数量显著减少的是 A. Cl - B. Ba 2 + C. NO 3- D. Na + 7. 下列化学方程式不能.. 用离子方程式Ba 2++SO 42-=BaSO 4↓表示的是 A. Ba(NO 3)2+H 2SO 4=BaSO 4↓+2HNO 3 B. BaCl 2+Na 2SO 4=BaSO 4↓+2NaCl C. BaCl 2+H 2SO 4=BaSO 4↓+2HCl D. BaCO 3+H 2SO 4=BaSO 4↓+H 2O+CO 2↑ 8. 下列物质混合后,不能.. 发生离子反应的是 A. Na 2CO 3溶液与稀盐酸 B. CuSO 4溶液与BaCl 2溶液 C. H 2SO 4溶液与NaCl 溶液 D. 稀HNO 3与Ba(OH)2溶液 9. 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碳酸钠溶液中加入盐酸 CO 32-+2H +=H 2O+CO 2↑ B. 稀硫酸中加入铁粉 2Fe+6H +=2Fe 3++3H 2↑ C. 碳酸钙中加入盐酸 CO 32-+2H +=H 2O+CO 2↑ D. 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硫酸 H ++OH -=H 2O 10. 下列分离、提纯、鉴别物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 用丁达尔效应鉴别Fe(OH)3胶体和FeCl 3溶液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实验总结

化学必修1实验总结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P5实验1-1】 实验仪器:玻璃棒、烧杯、漏斗、滤纸、铁架台、蒸发皿、酒精灯 实验药品:粗盐、蒸馏水 过滤实验注意事项: 1、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滤液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2、漏斗中沉淀洗涤方法:向漏斗中加入蒸馏水淹没沉淀, 待蒸馏水自然流出,重复2—3次。 蒸发实验注意事项: 1、蒸发皿中液体的量不得超过容积的2/3. 2、蒸发过程中必须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而使液体飞溅. 3、当加热至(大量)固体出现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 4、不能把热的蒸发皿直接放在实验台上,应垫上石棉网. 5、用坩埚钳夹持蒸发皿 补充: 检验沉淀洗涤干净的方法:取最后一次洗涤液与试管中,加入某种试剂,出现某种现象,则证明洗涤干净 【P6 实验1-2】SO 42-的检验 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托盘天平 注意事项:加入稀盐酸可以排除CO 3、SO 3、Ag 的干扰,不能用稀硝酸代替稀盐酸 涉及反应:排除干扰离子的反应: 生成白色沉淀的反应:

【P7思考与交流】 杂质加入试剂化学方程式 硫酸盐氯化钡BaCl2 + Na2SO4 = BaSO4↓+2NaCl MgCl2氢氧化钠MgCl2 + 2NaOH = Mg(OH)2↓+ 2NaCl CaCl2碳酸钠CaCl2 + Na2CO3 =CaCO3↓ + 2NaCl 注意事项:1、除杂不能引入新杂质、除杂试剂必须过量,过量试剂必须除去 2、加入试剂顺序要求碳酸钠在氯化钡后加入,盐酸要在过滤后加入除去过量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3、最后过滤后得的滤液经过蒸发结晶可以得到较纯的NaCl 补充:1、KNO3中混有氯化钠除氯化钠的方法: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2、氯化钠中混有KNO3除KNO3的方法:蒸发结晶、趁热过滤 【P8实验1-3】检验Cl-、蒸馏(用来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混合物) 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蒸馏烧瓶、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酒精灯、铁架台 实验现象 1.在试管中加入少量自来水,滴入 几滴稀硝酸和几滴AgNO3溶液 ——检验Cl-的实验 加硝酸银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 2.在100mL烧瓶中加入1/3体积的 自来水,再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 片),连接好蒸馏装置,向冷凝管 中通入冷却水。加热烧瓶,弃去开 始馏出的部分液体,用锥形瓶收集 约10mL液体,停止加热 加热,烧杯中的水温升高至100℃后沸腾。在锥 形瓶中收集到蒸馏水 3.取少量收集到的液体加入试管 中,然后滴入几滴稀硝酸和几滴 AgNO3溶液 加入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蒸馏水中无沉淀生成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期末测试题

绝密★启用前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期末测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 1.2018年4月22日是第49个“世界地球日”,宣传主题是“善待地球——珍惜资源、持续发展”。下列行为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为满足人类发展对水的需求,我们应优先开采地下水 B.在工业生产中引入“绿色化学”的理念,使原料尽可能被利用 C.节约能源,降低能耗 D.改善汽车发动机的性能,减少尾气排放 【答案】A 【解析】善待地球、珍惜资源应减少资源开发,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节约能源、降低能耗。 2.下列装置中,能构成原电池的是() 【答案】C

【解析】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①有活动性不同的两个电极,②两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③两极用导线相连形成闭合回路,④相对活泼的金属与电解质溶液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A项中不能形成闭合回路;B项中的电极材料相同;D项中的酒精是非电解质。 3.如图表示一个化学反应过程,图中的黑球表示两个相同的单糖或其单元。 则图中的a、b、c分别表示() A.麦芽糖麦芽糖酶葡萄糖 B.蔗糖蔗糖酶果糖 C.乳糖乳糖酶葡萄糖 D.淀粉淀粉酶葡萄糖 【答案】A 【解析】1 mol麦芽糖水解生成2 mol葡萄糖;1 mol蔗糖水解生成1 mol葡萄糖和1 mol果糖;乳糖水解生成葡萄糖和半乳糖;淀粉属于多糖。 4.原子序数为x的元素E在周期表中位于A、B、C、D四种元素中间(如图所示): 则A、B、C、D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不可能是(镧系、锕系、0族元素除外)() A. 4x B. 4x+6 C. 4x+10

高中化学必修2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一、教学设计 在初中化学中,只简单地介绍了乙醇和乙酸的用途,没有从组成和结构角度认识其性质、存在和用途。乙醇和乙酸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用品,又是典型的烃的衍生物,从这两种衍生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出发,可以让学生知道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建立“(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教学设计中,在学生初中知识的基础上,突出从烃到烃的衍生物的结构变化,强调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步建立烃基与官能团位置关系等立体结构模型,帮助学生打好进一步学习的方法论基础,同时鼓励学生用学习到的知识解释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本节教学重点:官能团的概念、乙醇、乙酸的组成、乙醇的取代反应与氧化反应、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 本节教学难点:使学生建立乙醇和乙酸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并能从结构角度初步认识乙醇的氧化、乙酸的酯化两个重要反应。 1.教学模式设计 乙醇、乙酸教学模式设计是各类公开或观摩课经常选用的内容,具有很丰富的素材来源可参考,在新课程中,乙醇、乙酸的教学模式也将是重点开发的领域。 【教学设计Ⅰ】 合作教学模式(乙酸为例):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注意组间的水平接近,组内水平有差异,使小组探究和讨论能顺利开展起来。 提出问题:怎么证明食醋中含有醋酸?→小组设计→组内讨论、组间质疑→探究乙酸酸性实验→实验乙酸的酯化反应→分析乙酸的结构和酯化反应发生时断键的位置→讨论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影响→讨论乙酸在生活中的妙用。 【教学设计Ⅱ】 探究教学模式(乙醇为例) 观察、归纳和总结乙醇的物理性质→完成探究实验:乙醇与金属钠、乙醇与氧气的反应→ 总结实验现象→分析乙醇结构→认识乙醇性质、书写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讨论或网上查阅乙醇的用途→ 调查酗酒造成的社会危害,强化责任意识。 【教学设计Ⅲ】 探究教学模式(乙醇为例)。 提出问题:观察乙醇的物理性质→回忆乙醇的组成→讨论乙醇分子中原子的连接情况, 提出假设①CH 3OCH 3 ;假设②CH 3 CH 2 OH→讨论两种假设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必要时教师从键 的类型和连接情况点拨)→实验验证: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进一步假设乙醇发生氧化反应时的断键方式→实验验证:乙醇的氧化反应→ 总结乙醇的结构和性质→课后活动①小论文:调查酗酒造成的社会不安定因素,你的建议,课后活动;②课本剧,酒后驾车,课后活动; ③辩论赛,公款消费与中国酒文化。 虽然上述每种模式各有特点,但都强调学生在课堂内外的参与程度,要特别注意学生的生活背景、兴趣和认知水平。例如,【教学设计Ⅲ】是假说法在教学中的应用,要求学生基础扎实、综合素质好,并在教师组织引导下发挥学生的水平优势,提高探究教学的质量。 2.教学策略设计 本节可能用到的策略主要有: (1)课时划分:乙醇1课时、乙酸1课时。 (2)问题创设:生活图片或录像、实践活动:认识酒和醋;化学史:酒和醋的历史;小实验:食物发酵、自酿米酒;调查:参观啤酒厂。 (3)内容呈现:观察样本、探究实验、图表、图片、乙醇、乙酸结构模型或多媒体动画等。

高中化学必修2期末考试试题(精选课件)

高中化学必修2期末考试试 题 高一化学必修2期末考试试 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是:H:1 O:16 C:12 N:14 Zn:65 Cu:64 Ⅰ卷(共54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3分,8题共24分) 1、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达不正确的是 A.氮气的电子式∶N∶∶∶N∶B.CO2分子的结构式: O=C=O C。N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D.钙离子的电子式:Ca2+ 2、关于原子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 C.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D。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都是2 3、美国科学家将两种元素铅和氪的原子核对撞,

获得了一种质子数为118、质量数为 293的超重元素, 该元素原子核内的中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差为...文档交流 仅 供参考... A.57 B .47 C .61 D.293 4、在10L 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N 2 + 3H 2 2NH 3, 3秒钟后,NH 3的物质的量增加0。12mol,用H2浓度 的变化表示3秒钟内的平均反应速率 为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A。0.00 3mol /(L·s) B.0。045mo l/(L·s)? C.0。006mol/(L·s) D。0。009 mol/(L·s) 5、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共价化合物的是 A、H2S 和N a2O 2 B、H 2O 2和C aF 2 C 、 NH3和N 2 D 、HNO 3和HClO 4...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6、下列各对物质中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 ???? ? A.12 6C与136C ? B .O 2与O 3 C . 33||CH CH H C H ——与H C CH CH H ——||33 D 。 CH C H CH CH CH 33 23|与CH C CH CH CH 333 3——|| 7、某元素X,它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

高一化学必修一检测试题

高中化学必修一检测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Ca-40 Fe-56 Na -23 Al-27 Cl-35.5 Cu-64 Mn-55 一.单项选择题(本卷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列物质溶于水能导电,但不属于电解质的是 A.过氧化钠 B.蔗糖 C.氯气 D.氯化铁 2.下列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的混合物是[来源:https://www.wendangku.net/doc/5b17278272.html,] A.四氯化碳和水 B.酒精和汽油 C.碘和四氯化碳 D.汽油和植物油 3.下列物质变化或操作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硅胶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 B.氯气作自来水杀菌消毒剂 C.用铂丝蘸取碳酸钠溶液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 D.用蒸馏的方法除去自来水中的Cl- 4.下列分散系中,明显与其他不同的一种是 A.盐酸 B.稀豆浆 C.NaOH溶液 D.FeCl3溶液 5.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32 gO2和O3的混合气体中所含原子数为2N A B. 2 3g钠与O2完全反应生成Na2O和Na2O2的混合物时,钠失去的电子数目小于0.1N A C.1mol/L Na2CO3 溶液中含有Na+离子数目是2N A D.标准状况下.2.24 LH2O 含氧原子数为0.1N A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向某溶液中滴加氧氧化纳溶液产生白色沉定,且颜色逐渐变为红褐色,说明该溶液中只含有Fe2+ B.向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中逐滴滴加盐酸,立即有大量气泡产生 C.二氧化硫使品红溶液和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褪色的实质相同 D.足量的铁在氯气中燃烧,产物只有氯化铁 7.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FeSO4 溶液与稀硫酸、双氧水混合:2Fe2++ H2O2 +2H+==2Fe3++2H2O B.氯气与水反应:Cl2 +H2O==2H++ Cl- +ClO- C.向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2A1O2-+CO2+ 3H2O==2A(OH)3↓+CO32- D.向KHCO3溶液中加入足量Ba(OH)2 溶液:Ba2++2HCO3-+2OH-==2H2O+ BaCO3↓+CO32-来源学+科+网 8.下列药品和装置合理且能完成相应实验的是

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2019-6-9 H 1 Li 7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Ar 40 Fe 56 I 127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7.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 B.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 C.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 D.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 8.关于化合物2?苯基丙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能使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可以发生加成聚合反应 C.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 D.易溶于水及甲苯 9.实验室制备溴苯的反应装置如下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 A.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先打开K B.实验中装置b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 C.装置c中的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溴化氢 D.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溴苯 10.固体界面上强酸的吸附和离解是多相化学在环境、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下图为少量HCl气体分子在253 K冰表面吸附和溶解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冰表面第一层中,HCl以分子形式存在 B.冰表面第二层中,H+浓度为5×10?3 mol·L?1(设冰的密度为g·cm?3)C.冰表面第三层中,冰的氢键网格结构保持不变 D.冰表面各层之间,均存在可逆反应HCl H++Cl? 11.NaOH溶液滴定邻苯二甲酸氢钾(邻苯二甲酸氢钾H 2A的K a1 =×10?3 ,K a2 =×10?6) 溶液,混合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b点为反应终点。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和种类有关 B.Na+与A2?的导电能力之和大于HA?的 C.b点的混合溶液pH=7 D.c点的混合溶液中,c(Na+)>c(K+)>c(OH?) 12.利用生物燃料电池原理研究室温下氨的合成,电池工作时MV2+/MV+在电极与酶之间传递电子,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相比现有工业合成氨,该方法条件温和,同时还可提供电能 B.阴极区,在氢化酶作用下发生反应H 2 +2MV2+2H++2MV+ C.正极区,固氮酶为催化剂,N 2发生还原反应生成NH 3 D.电池工作时质子通过交换膜由负极区向正极区移动 13.科学家合成出了一种新化合物(如图所示),其中W、X、Y、Z为同一短周

高中化学必修实验报告

平山中学高中化学必修Ⅱ探究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座号 【实验名称】钠、镁、铝单质的金属性强弱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钠、镁、铝单质的金属性强弱。 【实验仪器和试剂】 金属钠、镁条、铝片、砂纸、滤纸、水、酚酞溶液、镊子、烧杯、试管、剪刀、酒精灯、火柴。 【实验过程】 1.实验步骤 对比实验1 (1)切取绿豆般大小的一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在一只250mL烧杯中加入少量的水,在水中滴加两滴酚酞溶液,将金属钠投入烧杯中。 现象: 。 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2)将已用砂纸打磨除去氧化膜的一小段镁条放入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再向水中滴加两滴酚酞溶液。 现象:。 然后加热试管,现象:。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对比实验2 在两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已用砂纸打磨除去氧化膜的一小段镁条和一小块铝片,再向试管中各加入2mol/L盐酸2mL。 现象:。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实验结论: 【问题讨论】 1.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有哪些? 2.元素金属性强弱与元素原子结构有什么关系? 平山中学高中化学必修Ⅱ探究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座号

【实验名称】探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有快慢之分; 2.通过实验探究温度、催化剂、浓度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仪器和试剂】 4%的过氧化氢溶液、12%的过氧化氢溶液、0.2mol/L氯化铁溶液、二氧化锰粉末、热水、滴管、烧杯、试管。 【实验过程】 【问题讨论】对比实验3中加入的FeCl 溶液有什么作用? 3

平山中学高中化学必修Ⅱ探究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座号 【实验名称】探究化学反应的限度 【实验目的】 溶液与KI溶液的反应的探究,认识化学反应有一定的限度; 1.通过对FeCl 3 2.通过实验使学生树立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观念,并能作出合理的解释。 【实验仪器和试剂】 、KSCN溶液。 试管、滴管、0.1mol/L氯化铁溶液、0.1mol/LKI溶液、CCl 4 【实验过程】 1.实验步骤 (1)取一支小试管,向其中加入5mL0.1mol/LKI溶液,再滴加0.1mol/L氯化铁溶液5~6滴。 现象:。 (2)向试管中继续加入适量CCl ,充分振荡后静置。 4 现象:。 (3)取试管中上层清液,放入另一支小试管中,再向其中滴加3~4滴KSCN溶液。 现象:。 2.实验结论 。 【问题讨论】 的检验与Fe3+的检验顺序可否交换?为什么? 1.实验步骤(2)和实验步骤(3)即I 2 2.若本实验步骤(1)采用5mL0.1mol/LKI溶液与5mL0.1mol/L氯化铁溶液充分混合反应,推测反应后溶液中可能存在的微粒?为什么? 平山中学高中化学必修Ⅱ探究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座号 【实验名称】探究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 【实验目的】 1.了解化学反应中往往有热量变化; 2.知道化学反应中往往会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 【实验仪器和试剂】 试管、剪刀、砂纸、塑料薄膜袋、2mol/L盐酸、氯化铵晶体、氢氧化钙固体、镁条。 【实验过程】 实验1 步骤:向一支试管中放入用砂纸打磨光亮的镁条,再加入5mL2mol/L盐酸,用手触摸试管外壁。 现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