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地理总复习 4-3-3 中国区域地理课时作业 中图版

高中地理总复习 4-3-3 中国区域地理课时作业 中图版

一、选择题

(2012年广州模拟)下图是我国某地区气温、降水量和蒸发量年内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该地区位于我国( )

A.华北地区B.华南地区

C.青藏地区 D.西南地区

解析:从气象资料来分析,该地最低气温在0℃以下,夏季高温,为温带季风气候,选择A项。

答案:A

2.有关该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B.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C.农业耕作制度一年一熟

D.一年中春季最干旱

解析:华北地区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河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农业耕作制度是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春季农业生产需水量大,春旱最突出。因此选择D项。

答案:D

(2012陕西宝鸡月考)读中国南方、北方水资源、土地面积、人口及耕地对比图,回答3~4题。

中国南方和北方水资源、土地、人口及耕地对比(百分比)

3.关于我国南、北方地区主要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的水土组合存在明显的差异

B.南方地区热量、水分条件优于北方地区,故耕地面积多于北方

C.南方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大于北方地区

D.北方地区人口较南方地区少,故人均水资源量多于南方

4.下列环境问题多发生在北方地区的是( )

A.沙尘暴 B.泥石流

C.酸雨 D.风暴潮

解析:第3题,据图中数据及简单估算,可判断南方耕地面积、人均耕地面积均少于北方地区,而人均水资源量较北方多。第4题,北方地区冬春季节多大风,气候干燥,表土疏松,植被覆盖率低,接近风沙源地,故多沙尘暴天气。

答案:3.A 4.A

香港、澳门分别于1997年和1999年回归祖国,台湾也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据此回答5~6题。

5.台湾岛和海南岛的共同地理特征是( )

A.东侧均濒临太平洋 B.都位于北回归线以南

C.西岸都分布有盐场 D.地势均为东高西低

解析:海南岛东临南海,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地势均为中高周低。

答案:C

6.香港和澳门共同的地理特征是( )

A.都在珠江口,毗邻特区,是世界上进出口船舶最多的商港

B.都被外国侵占了400多年,我国政府都是在20世纪末恢复行使主权

C.中国血统居民占90%以上,祖籍以广东最多

D.都是特别行政区,以制造业和旅游业为主

解析:香港是世界著名的港口,两者都不是世界上进出口船舶最多的商港;澳门被葡萄牙侵占400多年,香港被英国侵占了100多年;中国血统居民占90%以上,祖籍以广东最多;都是特别行政区,澳门以博彩业为主,香港是世界著名的金融中心、购物的天堂。

答案:C

读我国某区域图(图甲)及地形剖面图(图乙),回答7~8题。

7.据图乙分析,沿该剖面山脉雪线分布规律是( )

A.西高东低 B.南高北低

C.东南高西北低 D.西南高东北低

8.据图甲、图乙分析,该山区A侧与山区B侧相比较,地理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A侧发育的河流数量较多,流程较长,流域面积较大

B.山地降水B侧多于A侧

C.A侧冰川面积小,冰川融水少

D.B侧落差大,水能较丰富,流量较大

解析:第7 题,据图中经纬度信息可以判断,AB剖面是西南—东北向剖面,所跨越地区为由青藏高原上的柴达木盆地向东北跨越祁连山脉到河西走廊一带,由剖面图中显示的雪线分布特点,可以看出雪线是西南高东北低。第8题,A侧山地主要是祁连山脉,降水较多,冰川广泛发育,河流较多且流程较长。

答案:7.D 8.A

云南,遥远的边陲,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地方。据此回答9~10题。

9.云南拥有从海南岛到黑龙江之间的各种气候特征,其原因是( ) A.复杂的地形条件 B.跨多个温度带

C.森林广布 D.天气变化无常

解析:云南地形复杂,山地垂直差异显著,气候垂直变化明显。

答案:A

10.青藏高原地区青稞、小麦、豌豆等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 A.气温高,雨量充沛

B.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光照条件优越

C.气温偏低,水分蒸发少

D.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解析:青藏高原地势海拔高,气温低,农作物单产高的原因主要是晴天多,日照时

间长,光照条件优越,病虫害少。

答案:B

(2012广东佛山模拟)读“我国2007年十大粮食输出和短缺省份示意图”。完成11~12题。

11.粮食输出前两位的省份发展商品农业的有利条件是( )

①地形平坦,光热充足②水源充足,土壤肥沃③人口稀少,本地消费量较小④

交通便利,机械化水平高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解析:从图表中可以看出,粮食输出前两位的省份分别是黑龙江和吉林,发展商品农业的有利条件是肥沃的黑土、水源充足、地广人稀、交通便捷、机械化水平高。

答案:B

12.粮食输入前两位的省份是我国的“鱼米之乡”,其需要大量调入粮食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耕地污染严重,单产低

B.水旱灾害频发,粮食减产快

C.工业化和城市化占地多

D.人口增长过快,粮食供给不足

解析:粮食输入前两位的省份是广东和浙江,为我国的“鱼米之乡”,但现在需要大量调入粮食,主要是经济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占地多,粮食生产不能满足需求。

答案:C

(2011年海南单科)某考察小组在7月份进入一个海拔3000多米的河谷,看到谷地中绿油油的青稞和黄灿灿的油菜花交相辉映,而目力所及的山坡却寸草不生。据此完成13~15题。

13.山坡寸草不生,反映出该地区( )

A.昼夜温差大 B.年降水量少

C.水土流失严重 D.地质灾害频发

14.该河谷农田用水依赖( )

A.当地降水 B.远程调水

C.冰雪融水 D.地下水

15.该河谷可能位于的省区简称是( )

A.甘 B.新

C.藏 D.滇

解析:第13题,植被生长状况与降水量有密切关系。根据题干中“7月份”看到“绿油油的青稞和黄灿灿的油菜花”应该位于青藏高原。第14题,青藏高原降水少,主要灌溉水源来自高山冰雪融水。第15题,根据作物品种和海拔高度和选项,可以判断位于西藏。

答案:13.B 14.C 15.C

二、综合题

16.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东部地区梅雨期起讫等日期线图和长三角都市圈图

材料二梅雨是初夏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气现象,每年的梅雨并不完全一致,存在很大的年际变化。

(1)说出在多年平均情况下,武汉梅雨起始和终止日期。

(2)读图说明我国东部沿海省市梅雨起始日期的早晚、梅雨天气持续天数长短的分布

特点。长江流域的梅雨时节有明显的年际变化,请简析其原因。

(3)简述长江下游河流的水文特征。

(4)长江三角洲打破地域限制,形成功能合理的大都市圈,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怎样

的作用?

解析:第(1)题,由图1可直接读出武汉梅雨的起始和终止日期。第(2)题,由图1可总结出我国东部沿海省市梅雨起始日期的早晚、梅雨天气持续天数长短的分布特点大致是从南到北,起始日期从早到晚,持续时间由长到短,这主要是受夏季风进退或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造成的。第(3)题,长江下游的水文特征从流量、水位、汛期、有无结冰期等方面分析。第(4)题,大都市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从集聚效益、优势互补、加强合作、提高区域竞争力等角度考虑。

答案:(1)6月10日;6月29日~7月4日。(2)从南到北,起始日期从早到晚,持续时间由长到短。由夏季风势力强弱或副热带高气压带位置决定。(3)流量大,流速慢,有夏汛,无结冰期。(4)形成合理的城市等级规模;加强彼此之间的分工合作,拓展发展空间,避免恶性竞争和重复投资,提高公共设施的利用效益,合理配置各城市功能;区域内不同地区间优势互补,提高区域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17.(2011年重庆文综)石窟艺术是古代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下图是云冈石窟所在区域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敦煌石窟、云冈石窟和________石窟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石窟。图中标出的旅游

资源中属于自然景观的是________。

(2)图中作为我国重要地形区分界线的山脉名称是________。云冈石窟所在地属于

________气候区,气温年较差________。该石窟开凿于北魏,建在岩层近于水平、较坚硬的砂岩石壁上,历经多次地震,至今仍保存完好。试从岩性、构造、降水量分析石窟保存完好的原因。

(3)大同是我国传统的煤炭工业区,煤炭外运至秦皇岛的铁路干线是线________。(限

填图中的一个铁路编号)该地大量使用煤炭产生的SO2形成酸性物质可能会对石窟造成损害,试从减少SO2排放以保护石窟的角度提出该工业区的综合整治措施。

解析:(1)敦煌石窟、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是我国古代三大石窟;图中标出的自然景观是壶口瀑布,其他的都是人文景观。(2)图中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是属于我国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太行山。山西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气温年较差大。石窟保存完好的原因中岩石坚硬、岩层稳定、降水较少,都增强了石窟的保存能力。(3)图中晋煤外运的铁路干线是大秦铁路。要减少SO2的排放,在工业发展中,要从产业结构、产业布局、能源结构、能源利用技术、SO2的回收利用资源化等方面思考。

答案:(1)龙门壶口瀑布(2)太行山温带季风大。原因:①岩石较坚硬,抗风化、侵蚀能力较强;②岩层稳定,抗地质灾害能力较强;③降水量较少,流水侵蚀作用弱。(3)③措施:①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②调整工业布局,搬迁污染企业,减少局地污染物排放;③发展清洁能源,调整能源消费结构;④发展新技术(清洁生产、清洁燃烧等技术);⑤回收利用废弃物,提高煤炭综合利用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