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复习试题及答案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复习试题及答案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复习试题及答案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复习试题及答案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复习试题及答案

12纪念白求恩

1.写作背景

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员,胸外科医师,国际主义战士。为了支援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接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率领一支医疗队到中国解放区。1938年3月到延安,不久转到晋察冀边区工作,他对工作极端负责,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后因抢救伤员感染病毒,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纪念白求恩》是毛泽东为悼念白求恩而写的一篇纪念性文章,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共产主义精神。

2.阅读考点链接

对比

对比是把对立的意思、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

【技法点睛】对比手法可以突出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的对立,给人极鲜明的形象和极强烈的感受。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答题格式】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通过对比,将……和……对比,强调/突出(表达/表现、赞扬/讽刺等)了……。

【习题链接】见“课内精读”T8,“拓展阅读”T13。

3.基础考点链接

成语的感情色彩

根据爱憎、美丑、肯否等,明确词语是褒义、贬义,还是中性。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为了起到讽刺、幽默的效果,可以采用“说反话”的方法。

【褒贬误用】根据语境(爱憎、美丑、肯否等),明确词语(含成语、熟语)的感情色彩。如“锐不可当”形容来势汹汹,不可阻挡,多用来形容英勇的、正义的行为,是褒义词,不

能用来形容敌军。

【习题链接】见“积累与运用”T5。

01积累与运用

◆课前预习◆

1.汉字积累——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派遣.(qiǎn)xùn(殉)职狭隘.(ài)拈.轻怕重(niān)

热chén(忱)纯cuì(粹)鄙.薄(bǐ)mò(漠)不关心

2.文化积累——文学常识填空。

《纪念白求恩》的作者是毛泽东,字润之。白求恩,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国籍)共产党员,他是抗日战争爆发后来到中国援助的胸外科医师。

3.语言运用——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设问)

(2)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对比)

(3)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排比)

◆基础提升◆

4.汉字积累——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C)

A.狭隘.(yì)极端麻木不仁.(rén)动机

B.教训.(xùn) 纯萃拈.轻怕重(niān) 冷清

C.鄙薄.(bó) 殖民见异思迁.(qiān) 趣味

D.晋察冀.(yì) 佩服微不足道.(dào) 医疗

(解析:A.“隘”应读作“ài”;B.“萃”应写作“粹”;D.“冀”应读作“jì”。)

5.词语积累——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B)【详见本课“基础考点链接”】

A.白求恩同志支持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事迹在中国家喻户晓

....。

B.在新的形势下,我们更应该不断学习,见异思迁

....,积极进取。

C.有了乐于吃苦的理念和心态,才不会在工作中拈轻怕重

....。

D.医学属于经验科学,必须凭借累积的经验,精益求精

....,才能让医疗技术有更新的突破。

(解析:B.“见异思迁”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此处褒贬误用。)

6.语言运用——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C)

A.“哎呀,真是太美了!”张老师说:“我非常喜欢!”

B.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

C.遵义水果批发市场摆满了甜瓜啊,香蕉啊,苹果啊,柑桔啊……还没走进去就能闻到一股清香味儿。

D.我们本学期学了《论语十二章》这篇课文。

(解析:A.冒号应改为逗号;B.倒装句式,应把问号改成逗号,句号改成问号;D.考查

书名号的用法,应改为《〈论语〉十二章》。)

7.语言运用——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B)

A.通过学习《纪念白求恩》,使医疗工作者增强了责任感,为实现“健康中国”做出了新贡献。

B.白求恩纪念馆详细介绍了白求恩大夫光辉的一生,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C.《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虽然是学习援外医疗队精神的好课堂,也是锤炼纯粹品质、保持崇高信仰的加油站。

D.语文课上,我们讨论并学习了《纪念白求恩》,感触很多。

(解析:A.缺少主语,删去“通过”或“使”;C.关联词搭配不当,“虽然”改为“不仅”;

D.语序不当,将“讨论”和“学习”互换位置。)

02课内精读

阅读“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回答下列问题。

8.选段采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详见本课“阅读考点链接”】

对比。通过与“不少的人”的对比,突出了白求恩对工作极其负责、对同志对人民极其热忱的高贵品质,又联系实际阐明了学习白求恩精神的现实意义。

9.请将“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一句改写为一般陈述句,并比较两句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一般陈述句: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都佩服,都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表达效果:原句是双重否定表肯定,改后句子的语气没有原句强烈,没有起到强调的作用,不能突出白求恩精神的感人至深。

03拓展阅读

学者的态度与精神

宗白华

①我向来最佩服的,是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最景仰的,是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

②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怎么样?他们的态度就是:绝对地服从真理,猛烈地牺牲成见。

③古印度学说的派别将近百种,他们互相争辩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但他们争辩的态度,却很可注意。当未辩论以前,那辩论者往往宣言:“若辩论败了,就自杀以报,或归依做弟子。”辩论之后,那辩论败的不是立刻自杀,就是立刻归依对方做弟子,决不作狡辩,决不作遁词①,更没有无理的谩骂,话出题外,另生枝词的现象,像我们中国学者的常态。这种态度,你佩服不佩服?这才真是“只晓得有真理,不晓得有成见”呢!这就是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我希望中国的新学者也有这种态度。

④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又怎么样呢?他们的精神就是:宁愿牺牲性命,不愿牺牲真理。

⑤欧洲中古时的学者,因发明真理,拥护真理,以致焚身或入狱的,很不鲜见。他们那为真理而牺牲生命时所受的痛苦,若给中国学者看了,觉得很不值得。但真理却因此昌明了!人类却因此进化了!那学者一时的生命与痛苦又算得什么,那学者的心中只晓得真理的价值,不晓得自己生命的价值,这才真正是“学者的精神”!

⑥总之,学者的责任本是探求真理,真理是学者的第一生命。小我的成见与外界的势力,都是真理的大敌。抵抗这种大敌的器械,莫过于古印度学者服从真理、牺牲成见的态度;欧洲中古学者拥护真理,牺牲生命的精神。这种态度,这种精神,正是我们中国学者应具有的态度,应抱的精神!

(选自《百年老课文》,有改动) 【注释】①遁词:因为理屈词穷而故意避开正题的话。

10.请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

(中国)学者应该具有服从真理、牺牲成见的态度和拥护真理、牺牲生命的精神。

11.从第③段画线句子看,如果辩论失败,中国学者会有哪些“常态”?

如果辩论失败,中国学者的“常态”主要有:在失败后常“作狡辩”,常“作遁词”,甚至出现“无理的谩骂,话出题外,另生枝词”等现象。

12.对选文的结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

13.第⑤段谈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时,提到“中国学者”有什么作用?请加以分析。【详见本课“阅读考点链接”】

通过对比,证明了“什么是真正的学者的精神”,也说明了中国学者缺乏“真正的学者精神”;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倡导什么,反对什么)。

04综合性学习

学完本课后,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领会白求恩精神的实质,老师建议同学们办一期相关的黑板报,请完成下面的准备工作。

14.为这次黑板报确定一个鲜明的主题。

[示例]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

15.请设置几个栏目,并简要介绍一下每个栏目的名称及设置的目的。(至少三个栏目) [示例]①生平简介:介绍白求恩的生平事迹。②名人风采:着重介绍白求恩的精神品质。

③代代相传:介绍我们今天该如何继承和发扬白求恩的精神。

05写作创新

16.课文第三段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先正面赞扬白求恩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然后又与一些人“见异思迁”“鄙薄技术工作”的表现作对比,突出白求恩精神的难能可贵。请运用对比的手法,以“听取意见,才能集思广益,成就大业”为中心,写一个100字左右的片段。

【写法分析】在写作中使用对比的手法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横向对比。即将两个

事物的不同方面作对比,或是将两种性质截然相反的或者是有差异的事物进行比较。二是纵向对比。即按照时间的顺序将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情况进行对比,或是将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的不同情况进行对比。三是正反对比。即把两个某方面正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对比,以突出文章主旨。

【例文】听取意见,才能集思广益,成就大业。商纣王自高自大,一意孤行,落得个葬身火海的下场;齐威王善于纳谏,门庭若市,赢得诸侯朝拜;楚怀王闭目塞听,弃屈

子的诤谏于不顾,终客死他乡;唐太宗虚心纳谏,开创“贞观之治”的局面,终

得大唐盛世太平。

13植树的牧羊人

1.主题解说

这是一篇著名的绘本故事,作者虚构了一个在贫瘠荒原孤独种树的牧羊人形象,通过荒原前后情况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老人的赞美和敬佩之情。

2.阅读考点链接

表达方式之议论、抒情

议论,即分析评论客观事物,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抒情,即作者在文章中抒发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

【作用】(1)议论的作用:①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揭示事物所蕴含的道理和意义;②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点明和加深所叙事物的意义,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2)抒情的作用:①以情动人,增强文章感染力;②开拓意境,表现和深化主题思想;

③渲染气氛,显示行文格调,贯通文章意脉。

【习题链接】见“课内精读”T9。

3.基础考点链接

通知

【一般格式】

(1)标题:首行居中用稍大字号写“通知”或“关于××的通知”。

(2)称呼:换行顶格写被通知方的名称,后加冒号。但如果正文已明确了通知的对象,被通知方的名称也可略去。

(3)正文:换行空两格写正文,简要说明通知的对象、时间、地点、内容、要求等。如果正文内容较多,可分条列举以便突出要点。

(4)落款:换行在偏右的位置分两行分别写发出通知的单位和日期。

【习题链接】见“综合性学习”T15。

01积累与运用

◆课前预习◆

1.汉字积累——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废xū(墟)干涸.(hé)戳.(chuō)páo(刨)根问底

chóu(酬)劳流淌.(tǎng)水渠.(qú)沉默寡.言(guǎ)

2.汉字积累——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如果他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康—慷)

(2)这样过了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暴发了。(暴—爆)

(3)牧羊人还活着,而且,身体还很硬郎。(郎—朗)

3.语言运用——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比喻)

(2)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比喻)

(3)以前那种猛烈而干燥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高处传来流水般的声音,那是风穿过树林的响声。(对比)

◆基础提升◆

4.汉字积累——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D)

A.干涸.(ɡù)蜜蜂挑拣.(jiǎn)微薄

B.琢.磨(zhuō) 溜达滚烫.(tànɡ) 张扬

C.呼啸.(xiào) 浇灌薄.荷(bò) 逢隙

D.坍.塌(tān) 栋梁帐篷.(péng) 茂盛

(解析:A.“涸”应读作“hé”;B.“琢”应读作“zhuó”;C.“逢”应写作“缝”。)

5.词语积累——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C)

A.谷文昌带领当地干部群众,将不毛之地

....变成郁郁葱葱的生态旅游海岛。

B.研究生不服气,“故意”刁难季永强,刨根问底

....追究某型装备中存在的问题。

C.在“红五月”读书活动期间,语文老师就如何“读好书”的话题说长道短

....,让我们受益匪浅。

D.在《中国诗词大会》赛场,选手们自信满满,对答如流

....,精彩的表现折服了观众。

(解析:C.“说长道短”指议论别人的好坏是非,含贬义,不符合语义。)

6.语言运用——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A.看他挑得那么认真,那么仔细,我也就不再坚持了。

B.他一直在种树。种橡树、种山毛榉、还种白桦树。

C.1913年我来时见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看得出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适。

D.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

(解析:B.两个顿号应改为逗号;C.最后一个逗号应改为顿号;D.第二个问号应改为逗号。)7.语言运用——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C)

A.读了《植树的牧羊人》,难道我们没有不为孤独老人的精神所感动?

B.他添置了大约一百个左右的蜂箱,改养蜜蜂了。

C.这个孤独的牧羊人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D.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飘扬。

(解析:A.否定不当,应删掉“没有”;B.语义重复,“大约”和“左右”删掉其一;D.搭配不当,将“飘扬”改为“飘荡”。)

02课内精读

阅读“这个男人坚持做着自己想做的事……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回答下列问题。

8.“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白桦树”比作“笔直站立的少年”,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白桦树的鲜嫩、挺拔。

9.说说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具体指的是什么。

就算老天爷想把这杰作

..毁掉,也只能求助龙卷风了。

指牧羊人用双手和毅力种的、长得很茂盛的一大片橡树。

10.选文最后一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详见本课“阅读考点链接”】运用了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作者直抒胸臆,直接赞美了牧羊人的毅力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表达了自己的敬佩之情。

03拓展阅读

等你,在桥头

王黎冰

①老人真的老了,背一背篼蔬菜到乡场上去卖,十几里路要歇上好几回。

②听院子里最年迈的王老汉说,老人年轻时身板可壮实呢,两手像《少林寺》里练功的和尚那样平举着一挑水走上一公里,气也不会喘一口。王老汉还说,他还看见过老人一枚二等功的军功章呢。村支书常对后生们说,老人是老党员,党龄比你们的年龄还长呢,他吃的盐比你们吃的米多,过的桥比你们走的路多。

③在春天如蜜糖一样的阳光里,老人静静地坐在自家的院坝边,看着远处那座断桥出神,苍老之态毕现。

④村里人远远地看着老人,就知道老人又想自己的儿子了。有人说,老人又在心里念叨那句话:“儿子,我在桥头等你回来!”老人的儿子并非亲生,原本是村东头朱长子(长子:川语中的高个子)的儿子朱树林。树林两岁那年,爹妈双双病逝,老人就毫不犹豫地收养了他。老人像园丁,精心浇灌树林,儿子在老人的守望中拔节成长。

⑤高考前一个月,儿子最后一次回家复习。那天,雨下得真大啊,是老人记忆中最大的一回。一个8岁的孩子放学回家过河,刚到桥头,桥就被猛兽般的洪水冲断了。

⑥孩子拼命地喊“救命”,声嘶力竭,手忙脚乱。当孩子父母闻声赶去时,见自己的儿子已平安地躺在岸边,孩子却指着水中喊了一声“树林哥哥”就哭开了。

⑦桥断了,断桥边的小山坡上,多了一座新坟。人们知道,那坟里长眠着一个曾经活蹦乱跳的年轻生命和一堆他爱看的书。

⑧五年来,老人的屋子里就再也没有过笑声。那以后,人们就常看见老人大半天大半天地坐在院坝边,望着断桥出神。细心的人看得出来,老人眼里总是包着一汪浑浊的泪。

⑨乡里穷啊,村民更穷。桥断了五年,一直没钱再修。

⑩村里人就将就着几个像练武术的“梅花桩”一般的石头桩子过河,战战兢兢,危机四伏。孩子们上学放学,全靠家长接送过河。老人还是种他的地,只是比以前更辛苦了。

○11为了多卖几角钱、几块钱,老人常常赶几十里山路到另一个乡场。村里人见了,都会同情地说:“瞧瞧,老人在给自个儿攒养老钱了。”还有人慨叹:“没传递香火孩子的人,苦哇!”当然还有人一直劝说老人,再过继一个儿子吧。老人总是一言不发地摇摇头,佝偻着身腰继续忙自己的活儿,眼神里镌刻着一缕深深的沧桑。

○12又一个春天如期而临,鲜艳的映山红开满山坡。老人在一个夜里去世了,坐在桌子边的凉椅上,旁边还放着没理完的蔬菜。

○13老人的箱子里,整整齐齐地放着一摞摞的钱,大多是角票和一元钞票,有些破烂的纸

币角,都被他细细地粘贴好了。钱的旁边是一张发黄的纸条,上面写着:用这钱修桥,就算是我的党费。纸条下方还有一行小字:万一我死了,请把我与儿子树林安葬到一块,娃娃还小,我要陪陪他。

○14纸条下面写下的日期,竟是五年前的9月1日。压着这张纸条的,是那枚被村里人传为神物的军功章和一个五十年前的党员证。……

○15夏天的第一场暴雨倾盆而至。此时,桥已经修好了。这座桥是水泥的,造型别致,很牢固,很显眼。

○16据说,这桥是城里一个小伙子来设计的,他知道了老人捐资建桥的诺言,便没有要一分钱的设计费。

○17这以后,河边的小山坡上,并排着两座坟,一新一旧,远远地望着上学放学的孩子们。

○18这一天,是清明节。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这座新桥的桥头,望着那两座坟异口同声地说道:“爷爷,您在天国还好吧,我们等你,永远在桥头!”

11.选文叙写了有关老人和儿子的两个感人故事,请分别简要概括出来。

①儿子因勇救桥断落水的孩子而牺牲;②老人卖菜攒钱修断桥。

12.结合选文,说说老人为何要捐资建桥。

①桥断丧子的悲痛;②村民出行、孩子上学放学的不便;③党员的责任感。

13.结合全文,说说第B13段中画线句有什么作用。

解开前文的悬念,揭示老人为多卖几角钱、几块钱而走十几里山路卖菜的真相,突出老人不辞劳苦、心系群众、无私奉献的精神。

14.结合选文内容,请说说你对选文标题的理解。

①“等你,在桥头”是老人在儿子离开后常念叨的话,流露出老人对孩子无尽的思念;

②“等你,在桥头”是学生们在桥头说的话,流露出作者对老人崇高精神品质的赞美之情。

15.下面是这篇选文的题记,请结合选文,谈谈你对生命意义的认识。

我曾试着在某一朵花上找到自己的灵魂,有时觉得它来自于精神世界的另一个层面。任何经历过这一场神圣洗礼的灵魂,会对生和死有新的理解,那是对生命真正的诠释。

[示例]人的生命是珍贵的,生命的意义是伟大的。朱树林勇救落水孩子,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老人不辞劳苦攒钱修桥,造福乡邻。他们永远受到人们的爱戴,他们的精神永驻人们心底。

04综合性学习

3月12日植树节,某校开展“绿色扮靓生活”主题活动,活动组委会邀请你参加“书香换花香”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6.为使更多的同学参与到义务植树活动中来,请你拟写出一条富有鼓动性的宣传标语。

(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示例]①水是生命之源,树是水的卫士。②栽树忙一天,利益得百年。③人人义务植树,年年绿化祖国。④造林就是造钱,造林就是造水,造林就是造富。

17.古诗中不少的诗句含有“树”字,请你写出连续的两句来。

[示例]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18.你作为校宣传部部长,需要拟写一则通知,告知同学们参加活动。请根据下面内容,进行拟写。【详见本课“基础考点链接”】

主题:“书香换花香”

时间:3月12日下午2点

地点:学校阶梯教室

人数范围:全体学生

活动要求:2本闲置书籍换取1盆绿植盆栽

活动目的:一半进入“漂流书亭”,增加遵义“漂流书亭”的书籍量,另一半送往山区贫困学校。

通知

3月12日下午2点,我校将组织一场“书香换花香”绿色主题活动。地点在本校阶梯教室,面向全体学生。活动期间,2本闲置书籍可换取1盆绿植盆栽。此次活动意义非凡,所换书籍一半进入遵义“漂流书亭”开启全新的阅读旅程,另一半将送往山区贫困学校。希望同学们踊跃参加。

校宣传部

2018年3月10日

14*走一步,再走一步

1.主题解说

课文写的是“我”童年时的一次“脱险”经历,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它告诉我们:无论遇到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就能轻松应对。

2.阅读考点链接

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描写】

(1)自然环境:指故事情节发展所处的自然现象状况,如地点、天气、景色、气候、季节等。

(2)社会环境:指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等。

【答题格式】

(1)自然环境:描写了……的自然环境,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或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2)社会环境:描写了……的社会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

【习题链接】见“拓展阅读”T11(1)。

3.基础考点链接

礼貌用语

礼貌用语十个字“您好,请,对不起,谢谢,再见”。

见面语:“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您好”“很高兴认识您”“请多指教”“请多关照”等。

感谢语:“谢谢”“劳驾了”“让您费心了”“实在过意不去”“拜托了”“麻烦您”“感谢您的帮助”等。

打扰对方或向对方致歉:“对不起”“请原谅”“很抱歉”“请稍等”“麻烦”“请多包涵”等。

接受对方致谢致歉时:“别客气”“不客气”“不用谢”“没关系”“请不要放在心上”等。

告别语:“再见”“欢迎下次再来”“慢走”“祝您一路顺风”“请再来”等。

【习题链接】见“积累与运用”T8。

01积累与运用

◆课前预习◆

1.汉字积累——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附和.(hè)shēn(呻)吟huǎng(恍)惚参差.不齐(cī)

安wèi(慰)抽噎.(yē)凌.乱(línɡ)哄.堂大笑(hōng)

2.汉字积累——给下列形似字注音并组词。

(1)崖(yá)山崖

涯(yá)天涯

(2)眩(xuàn)晕眩

炫(xuàn)炫耀

(3)翼(yì)羽翼

冀(jì)希冀

3.词语积累——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四面都是土坡,上面长着参差不齐

....的矮树丛和臭椿树苗。

参差不齐:本意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此处形容树木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

(2)“再见啦!看你就像滑稽画里的小人儿。”他们中的一个说道,其他的则哄堂大笑

....。

哄堂大笑:形容众人一起大笑的样子。

(3)我往后移动了一下,用左脚小心翼翼

....地感觉着岩石,然后找到了。

小心翼翼: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

4.文化积累——文学常识填空。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是美国(国籍)作家、心理学家莫顿·亨特。文章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我”从冒险到遇险,再到脱险的全过程。

◆基础提升◆

5.汉字积累——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B)

A.灼.烧(zhuó)幕色参.差不齐(cēn)酷热

B.厌倦.(juàn) 嘲笑哄.堂大笑(hōnɡ) 耸立

C.突兀.(wù) 哭泣气喘吁.吁(yū) 犹豫

D.滑稽.(jì) 安慰惊慌失措.(cuò) 畏惧

(解析:A.“幕”应写作“暮”;C.“吁”应读作“xū”;D.“稽”应读作“jī”。)

6.语言运用——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C)

A.一脸雀斑的小内德说道:“嗨!我有主意了。我们很久没去爬悬崖了。”

B.但是通向顶部的路看起来更糟——更高,更陡,更变化莫测,我肯定上不去。

C.我提醒自己不要看下面遥远的岩石,而是注意相对轻松、容易的第一小步、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就这样体会每一步带来的成就感,直到达成了自己的目标。

D.他是个粗壮的中年人,他爬不上来。即使他爬上来了,又能怎样?

(解析:C.第二个和第三个顿号应改为逗号。)

7.语言运用——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B)

A.董卿在主持《朗读者》节目时,旁征博引,妙语连珠,令广大观众目不暇接。

B.“一带一路”倡议得到沿线各国的理解、认同和支持,中国和这些国家之间的交流领域不断扩大。

C.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仅能带来长远的社会经济效益,更能带来市容市貌的改变。

D.在刚刚结束的第54届世乒赛上,中国队囊括了男单、女单、男双和女双四项冠军的好成绩。

(解析:A.用词不当,“旁征博引”“妙语连珠”属听觉,不能使人“目不暇接”;C.语序不当,应将“长远的社会经济效益”与“市容市貌的改变”互换位置;D.句式杂糅,应将“囊括”改为“取得”或删去“的好成绩”。)

8.语言运用——下列属于表达“感谢”的常用语的一项是(B)【详见本课“基础考点链接”】

A.“对不起”“请原谅”“请多包涵”

B.“谢谢”“让您费心了”“多亏您的帮助”

C.“您好”“请多指教”“欢迎光临”

D.“再见”“祝您健康”“请不要放在心上”

02拓展阅读

我们跟着月亮走吧

朱成玉

①那年我12岁,是家里很不顺的一年,处处弥漫着哀伤的味道。先是祖父去世;然后父亲在工作中受伤,中指被车床绞断;随后是哥哥闯了祸,和几个小混混一起偷铁被派出所抓去,坐了班房还要罚款;紧接着是姐姐被一个男人欺骗了感情,整日里精神恍惚。这些事情几乎是一起涌过来的,母亲像一个太极高手,四两拨千斤,硬生生地用她的柔弱之躯扛起了这一切。

②父亲在医院里并不知晓家里发生的其他变故,母亲刻意提醒我们,因为祖父的去世,父亲心情一直没有缓过来,所以家里的事情必须对他隐瞒,让他安心养伤。

③母亲把亲戚朋友甚至邻居家借了个遍,总算凑够了钱交了罚金,毕竟偷盗数额较小,派出所一通教育之后,就把哥哥放了回来。母亲并没有立即打骂,只是让他跪在院子里,让他自己思过。哥哥双膝跪着,心却直挺着,倔强地噘着嘴不肯服软:“我去偷东西,不也是寻思给弟弟妹妹买点儿好吃的吗?”

④“就是饿死,也不能白拿别人东西,何况是偷!”母亲终于爆发,气得脸色惨白如月,“人要清清白白,你就在这月亮地儿好好反省反省吧。”

⑤那晚的月亮白油漆一样泼在哥哥身上,像母亲的目光,一遍遍地洗刷着哥哥身上的污浊之气。

⑥姐姐遭遇情感变故后,把自己困在屋子里,拉紧窗帘,整天不出来。母亲担心姐姐闷坏了身子,变着法儿地想让姐姐走出忧郁的囚笼。

⑦母亲为姐姐做了很多好吃的,我去喊姐姐吃饭,却是千呼万唤不出来。母亲实在逼急了,闯进姐姐的屋子,一把扯开窗帘,月光被抖落一地。

⑧“你还这么小,难免会遇到不好的人。这有啥,以后的路长着呢,难不成你就把自己困在这黑屋子里,一辈子不出去了吗?”母亲轻语安慰,“丫头,你看,那月亮还有缺有圆呢,何况是人。以后你就知道了,你这点儿小事儿啊,咋说呢,喏,看见窗外炉子上那大锅

菜了吧,它就像那大锅菜里的一头大瓣儿蒜,菜都算不上,就是借点儿味。”

⑨许是母亲的比喻生动,姐姐竟挤了一个笑窝窝出来,继而号啕,母亲把她拥在怀里,“哭吧,哭出来就好了。咱不能闷着,你看月亮多好看,你怎么舍得不去瞅上两眼呢!”

⑩姐姐心里的缺口,慢慢地就被那月亮的银辉注得满满的了。

○11几天后的一个夜晚,要去医院给父亲送吃的,很远的路,我和母亲走走停停。

○12歇脚的当口,我看见母亲对着夜空轻叹了一口气,仿佛是在对上苍许着愿望,又仿佛是在向无边的黑夜倾诉着憋闷和委屈。眼角似乎有亮晶晶的东西在闪,母亲毕竟是女人,太多的事让她有些难以承受,可是她坚忍着不让泪水落下。

○13乌云一层一层压过来,让人有些窒息,母亲也一直沉默着,让人不免担心一个闪电会不会将我们引爆。我想牵个话头出来,可是张开的嘴却被一阵风塞住。

○14忽然间,天上的乌云裂开一个缝隙,月亮像获得自由的鸟儿,“嗖”一下窜出来!一绺一绺的月光像一把把利剑,霎时间割开夜妖的黑色袍子。母亲终于露出一丝笑容,“‘黑蘑菇’总有散开的时候。”并催促我说,“快,咱就一直跟着月亮走。”

○15跟着月亮走吧。

○16这些年,不知是有意还是巧合,母亲总是喜欢在月亮地里对我们进行说教,母亲的“月光疗法”对我们健康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殊不知,母亲才是最温暖、最贴心的那缕月光,我们一生都栖息在她的光华里。

○17母亲用强大的母爱叮嘱我,一切烦忧都不必过于介怀,跟着月亮走吧,自会走到柳暗花明处,自会走到鸟语花香间。

9.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与“月亮”有关的三个情节。

①母亲让闯了祸的哥哥在月亮地儿反省;②母亲用月亮的圆缺来开导遇到情感变故的姐姐;③母亲在去给父亲送吃的的路上看到从乌云缝隙中窜出的月亮,又变得坚强乐观。

10.文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段内容做简要分析。

①从处理哥哥的事情中,可以看出她对子女要求严格,自尊心强;②从处理姐姐的事情中,可以看出她疼爱孩子,善于教育子女,有一颗乐观、豁达的心,是个自强的人;③从照

顾丈夫并承担家庭重担中,可看出她是一个疼爱丈夫,关心孩子,坚强自立的人。

11.结合语境,根据提示品析下列语句的表达效果。

(1)一绺一绺的月光像一把把利剑,霎时间割开夜妖的黑色袍子。(从环境描写的角度)【详见本课“阅读考点链接”】

运用自然环境描写,表现了月光在夜晚穿透乌云时的明亮,侧面烘托母亲经历了家庭困难却内心坚定的品质,暗示了母亲坚韧乐观的性格。

(2)母亲终于露出一丝笑容,“‘黑蘑菇’总有散开的时候。”(从人物描写的角度)

神态、语言描写,表现了母亲面对困难时的乐观、自信、坚韧不屈。

12.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跟着月亮走吧”的理解。你的生活中一定也有鼓舞你、抚慰你的人或事物,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示例]这篇文章告诉我们遇到困难,要勇于面对,坚信光明总会到来。小时候的我胆小怕高,哥哥带我去爬山,我不敢上去,哥哥告诉我,把山路想象成上楼的台阶,在哥哥的鼓励下我慢慢克服了恐惧,爬上了山顶。在困难面前要坚定信心,相信自己,总会收获成功。

03综合性学习

某中学七年级(1)班准备开展以“我在磨炼中成长”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下面是活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3.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示例]在坎坷中微笑,在磨炼中成长。

14.经过班委会和班主任的商议,最终决定在11月16日(星期五)在本班开展演讲比赛,准备时间为两周,请你以班委会的名义写一则通知,鼓励大家踊跃报名。

通知

班级准备在11月16日(星期五)开展以“我在磨炼中成长”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准备时间为两周,希望同学们踊跃报名。

七年级(1)班班委会

2018年11月2日15.晓明同学在演讲比赛中忘词了,最终与得奖无缘。晓明对此事难以释怀,感到很苦恼。如果你是晓明的好朋友,你该怎样开导他?

[示例]晓明,我们参赛的目的不光是为了获奖,更是为了锻炼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再说了,这次虽然没有得奖,但你积累了经验,下次机会就更大了,你说对吗?

15诫子书

1.走近作者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诫子书,即作者诸葛亮写给儿子,旨在告诫、劝勉的信。文章虽不足百字,却把修身治学的大道理谈得透彻深刻。

2.文化常识

古代书信的别称

书信在古代是一种重要的传递信息的方式,为表示不同的种类,古人使用了不同的名称,如:

(1)函:如“便函”就是便信,“公函”就是公文。

(2)书:如“家书”就是家信,“手书”就是亲笔信。

(3)札:原指写字用的木片,引申为书信。如“大札”“惠札”“便札”。

(4)简:原指写字用的竹片,引申为书信。如“书简”“小简”。

(5)笺:供题诗、写信用的纸张,引申为书信,如“便笺”“锦笺”“华笺”。

(6)尺牍:牍,古代书写用的竹木简,狭长形,长约一尺,故称“尺牍”。

(7)尺素:素,纸未发明前,富贵人家常用绢帛书写,通常长一尺。尺素引申为书信。

(8)鸿雁:典出自《汉书·苏武传》:“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此后文学作品中常用“鸿雁”来代书信。如成语“鸿雁传书”。

3.文言考点链接

解释文言实词

【方法指导】

(1)扩词法。即给单个的文言字词组词,把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注意:要结合具体的语境。

(2)积累法。即积累教材中所学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特殊现象。

(3)揣测法。即根据词语在句子中的上下语境推断语义。这种方法切忌脱离文本,随意猜测。

课外文言文考查的文言实词,遵循的是“考题在课外,答案在课内”的原则。所以,在复习时,要对这些重要的文言实词进行归类整理并识记。

【习题链接】见“积累与运用”T4,“拓展阅读”T10。

01积累与运用

◆课前预习◆

1.汉字积累——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淡泊.(bó)zhì(致)远淫.慢(yín)遂.成枯落(suì)

励.精(lì) 险zào(躁)穷庐.(lú)年与时chí(驰)

2.请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3.文化积累——文学常识填空。

《诫子书》的作者是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其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基础提升◆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详见本课“文言考点链接”】

(1)夫.君子之行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2)静.以修身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3)非淡泊

..无以明.志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明:明确、坚定

(4)非宁静无以致.远致:达到

(5)非学无以广才

..广才:增长才干

(6)淫慢

..则不能励.精淫:放纵慢:懈怠励:振奋

(7)险.躁则不能治.性险:轻薄治:修养

(8)年与时驰.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修养,勤俭节约是为了培养自己的品德。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如果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才干,如果意志不坚定就不能学有所成。

(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6.句子积累——默写句子。

(1)《诫子书》中诸葛亮总结一生经历,包含对儿子的教诲与期望的千古名句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的关系的句子是: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诫子书》中阐释放纵懈怠和轻薄浮躁会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淫

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7.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的?

作者从做人和学习两方面进行了论述。

8.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并注意珍惜光阴,勉励他刻苦学习。

9.下面对这篇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D)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它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学须静也”中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03拓展阅读

刘备敕刘禅遗诏

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转染他病,殆不自济。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余,不复自伤,但以卿①兄弟为念。射君到,说丞相叹②卿智量,甚大增修③,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④。汝父德薄,勿效之。可读《汉书》《礼记》,闲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未送,道亡⑤,可自更求闻达。

【注释】①卿:旧时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称谓,相当于“你(们)”。②叹:赞叹。

③增修:即“溢美”,意思是赞美的话说得很多。修:美好。④能服于人:能够使别人信服。于,这里表示行为的对象。⑤道亡:(所抄之书记)在途中丢失。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详见本课“文言考点链接”】

(1)朕初疾,但下痢耳.耳:罢了

(2)不复.自伤复:再

(3)勿以恶小而为.之为:做

(4)未.送未:没有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只有贤明和德行好,才能够使别人信服。

(2)汝父德薄,勿效之。

你父亲我德行浅薄,你不要仿效他。

12.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断一处)

审能如此/吾复何忧!

13.遗诏中谈到对待善与恶的态度的名句是什么?就此谈谈你的感想。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感想:人们总说好习惯受益一生,其实一点也不假,坏事虽小,但日积月累也会酿成大祸;好事虽小,但却折射出人性的光辉。

附参考译文:

我最初只是得了一点痢疾而已,后来转而得了其他的病,恐怕难以挽救自己了。五十岁死的人不能称为夭折,我年纪已经六十多了,不再为自己感伤,只是惦念你们兄弟。射援先生来了,说丞相(诸葛亮)惊叹你的智慧和气量,有很大的进步,远比他所期望的要好。要真是这样,我又有什么可忧虑的啊!努力啊,努力!不要因为坏事很小而去做,不要因为善事很小而不去做。只有贤明和德行好,才能够使别人信服。你父亲我德行浅薄,你不要效仿他。可以读一下《汉书》《礼记》,有空时系统读一下先秦诸子著作以及《六韬》《商君书》,对人的思想和智慧会有很大帮助。听说丞相已经为你抄写完一遍《申子》《韩非子》《管子》《六韬》,还没给你,就在途中丢失了,你自己可以再找有学问的人学习这些东西。

04综合性学习

你所在的学校正在开展以“家风家教大家谈”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4.为了宣传这次活动,校学生会拟写了一幅宣传标语。下面是这幅标语的上半句,请补出下半句。(要求:与上半句语意相关、句式相同、字数相等)

严家训时时记,[示例]好家教人人夸(立家训代代传)

15.很多人喜欢将“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作为自己的家训,请欣赏下面这幅书法作品,对这幅书法作品赏析正确的一项是(C)

A.娟秀飘逸,点画遒美,使人百看不厌。

B.行笔灵活连贯,像行云流水一样自然。

C.字形扁方,有明显波动性,富于生命力。

D.烟云缭绕,龙蛇飞动,及其彰显个性。

16.某同学今年春节去一位亲戚家做客,只见亲戚家6岁的小孩儿拿起筷子,把桌上自己爱吃的菜一个劲儿地往碗里夹,亲戚劝阻无效,奶奶在一旁说:“孩子还小,长大就好了。”你同意奶奶的说法吗?请说说理由。

[示例一]不同意。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小养成,文明礼仪要从小事做起。[示例二]同意。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立竿见影,教育孩子要讲究方式、方法。

先主托孤

至章武三年二月,刘备病重,召诸葛亮到永安,与李严一起托付后事。刘备对诸葛亮说:“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定能够安顿国家,终可成就大事。如果嗣子(刘禅)可以辅助,便辅助他;如果他没有才干,你可以自行取度。”诸葛亮流泪说:“臣必定竭尽股肱的力量,为大汉竭智尽忠,直到死为止!”刘备又要刘禅视诸葛亮为父。

延至四月,刘备逝世,刘禅继位,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开设官府办公。不久,再领益州牧,政事上的大小事务,刘禅都依赖于诸葛亮,由诸葛亮决定。本来南中地区因刘备逝世而乘机叛乱,诸葛亮因君主刚刚去逝,先不发兵,而派邓芝及陈震赴东吴修好。

建兴三年春天,诸葛亮率军南征,临行前刘禅赐诸葛亮金鈇钺一具,曲盖一个,前后羽

葆、鼓吹各一部,虎贲六十人。后诸葛亮深入不毛之地讨伐雍闿、孟获,诸葛亮采取参军马谡的建议,以攻心为主,先打败雍闿军,再七擒七纵孟获,至秋天平定所有乱事。蜀汉在南中安定并获得大量的资源,并且组建了“无当飞军”这支劲旅。经过长期积累,有了北伐的基础。

第四单元基础过关练

一、给加点字注音。

殉.职(xùn)狭隘.(ài)热忱.(chén)

干涸.(hé)坍.塌(tān)刨.根问底(páo)

废墟.(xū)薄.荷(bò)拣.(jiǎn)

戳.(chuō)水渠.(qú)流淌.(tǎng)

灼.人(zhuó)气喘吁

..吁(chuǎn xū)

附和.(hè)突兀.(wù)严禁.(jìn)

滑稽.(jī)哄.堂大笑(hōng)恍.惚(huǎng)

抽噎.(yē)参差

..不齐(cēn cī)

二、根据拼音写汉字。

派qiǎn(遣)zhí(殖)民地实jiàn(践)

niān(拈)轻怕重bǐ(鄙)薄纯cuì(粹)

pèi(佩)服倒tā(塌)kāng kǎi(慷慨)

liū(溜)达chóu(酬)劳硬lǎng(朗)

帐peng(篷)呼xiào(啸)滚tàng(烫)

kù(酷)热雀bān(斑)sǒng(耸)立

xuán yá(悬崖)犹豫不jué(决)晕xuàn(眩)

shēn(呻)吟nuó(挪)动líng(凌)乱

安wèi(慰)惊yà(讶)wèi jù(畏惧)

三、在下列田字格中填写恰当的汉字。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共2套)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共2套) (本册教案共包含2套不同的风格教案) 1春 饱受严冬寒冷的人们最渴望春回大地,因为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赋。唐代诗人杜甫写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韩愈在《早春》中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的《江南春》中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些诗句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那么今天,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今人赞春的散文,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去寻找春天的美。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感受春天的“新、美、力”,把握作者的情感。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4.培养热爱自然、欣赏自然、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的散文,朱自清先生用孩子般的心灵,借孩子的眼睛,对春天做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要求以情带声,随课文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朗.润(lǎng) 钻.出(zuān) 嫩.绿(nèn) 眨.眼(zhǎ) 酝酿 ..(yùn niàng) 鸟巢.(cháo) 宛.转(wǎn) 蓑.衣(suō) 稀疏.(shū) 抖擞.(sǒu) 水涨.起来了(zhǎng) 应和.(hè) 他涨.红了脸(zhàng) 和.平(hé) 躲藏.(cáng)和.牌(hú) 宝藏.(zàng)和.药(huò) 黄晕.(yùn)和.泥(huó) 头晕.(yūn) 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1)形容山色明朗润泽。(朗润) (2)比喻姿态优美。(花枝招展)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全册)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歌咏自然 1.理解、积累本单元新学的词语。 2.引导学生品赏精彩生动的文学语言,培养审美想象、审美感情和审美意识。 3.学习多角度探究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培养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1.诵读品味,融入文本意境,领会思想内容、艺术境界。 2.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和理解课文,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 1.在阅读中,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和思考人生的哲理。 2.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操。 本单元以反映自然世界的内容为主题。所选诗文,有古代诗歌也有现代散文,都是文情并茂的精彩篇章,内容健康向上,风格清新优美。 《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抓住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情辞兼美的写景散文。文章从山、水两方面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思路清晰,安排有序。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整体感知,鉴赏文章色彩和谐的意境美。 《雨的四季》分别描写了春、夏、秋、冬四季雨的特点:春雨美丽而娇媚;夏雨热烈而粗犷;秋雨端庄而沉静;冬雨自然而平静。表现出了雨的趣味、雨的性格、雨的情义,把雨表现得可感可触、亲切可爱。文章用诗化的语言,增强了形象感,体现了作者对雨的爱恋和对生活的热爱。 《古代诗歌四首》中,《观沧海》一诗,曹操借助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次北固山下》描写了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的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天净沙·秋思》描绘了一幅苍茫萧瑟的夕照秋景图,表达了游子长期漂泊异乡的凄苦、惆怅之情。 描写自然世界的诗文,兼有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等多种美质。教读本单元课文,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美景美情”这一内核,将学习课文的过程当作感知和品尝美的过程,多角度解读课文。 1.引导学生品赏精彩生动的文学语言,培养审美想象、审美感情和审美意识。 2.学习多角度探究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培养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3.在阅读中,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和思考人生的哲理。 4.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理解和认识课文,把握文章思想内涵。 5.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操。 学习这几篇课文,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注重诵读,通过富有感情的诵读来体会课文的意境,培养美的情趣,养成好的语感。 2.理清思路,学习作品精巧的构思。 3.将整体感知与抓住重点深入理解有机结合起来。 4.深入作品的意境之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注重品味语言。 《春》一文的语言十分优美,要在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思路后,重点抓住优美的语句加以品味、理解,这篇散文语言精美、准确生动、朴实鲜活、意味隽永,可品味的地方很多,如文中动词的运用、句式的变化、口

(完整版)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

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篇目 第4课 观沧海 作者:曹操【魏晋】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作者:李白【唐代】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 作者:王湾【唐代】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 作者:马致远【元代】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第8课 《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作者:刘义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 作者:刘义庆【宋代】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第12课《论语十二章》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译文: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反复练习实践了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研究学问,三十岁确立自己的理想,四十岁不为我所做的事情而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法则,六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不用多加思考,都能领会其中的意思,并明辨是非.七十岁我的道德修养到了一定的程度便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事,而不逾越法度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6、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译文∶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 这种贫苦,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对待任何事业和学问)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全册)

七年级语文·上新课标[人] 第一单元歌咏自然 1.理解、积累本单元新学的词语。 2.引导学生品赏精彩生动的文学语言,培养审美想象、审美感情和审美意识。 3.学习多角度探究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培养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1.诵读品味,融入文本意境,领会思想内容、艺术境界。 2.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和理解课文,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 1.在阅读中,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和思考人生的哲理。 2.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操。 本单元以反映自然世界的内容为主题。所选诗文,有古代诗歌也有现代散文,都是文情并茂的精彩篇章,内容健康向上,风格清新优美。 《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抓住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情辞兼美的写景散文。文章从山、水两方面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思路清晰,安排有序。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整体感知,鉴赏文章色彩和谐的意境美。 《雨的四季》分别描写了春、夏、秋、冬四季雨的特点:春雨美丽而娇媚;夏雨热烈而粗犷;秋雨端庄而沉静;冬雨自然而平静。表现出了雨的趣味、雨的性格、雨的情义,把雨表现得可感可触、亲切可爱。文章用诗化的语言,增强了形象感,体现了作者对雨的爱恋和对生活的热爱。 《古代诗歌四首》中,《观沧海》一诗,曹操借助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次北固山下》描写了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的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天净沙·秋思》描绘了一幅苍茫萧瑟的夕照秋景图,表达了游子长期漂泊异乡的凄苦、惆怅之情。 描写自然世界的诗文,兼有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等多种美质。教读本单元课文,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美景美情”这一内核,将学习课文的过程当作感知和品尝美的过程,多角度解读课文。 1.引导学生品赏精彩生动的文学语言,培养审美想象、审美感情和审美意识。 2.学习多角度探究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培养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3.在阅读中,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和思考人生的哲理。 4.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理解和认识课文,把握文章思想内涵。 5.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操。 学习这几篇课文,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后习题答案汇总.doc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后习题答案汇总 《春》 1、在作者笔下,春天就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课文中都描绘了哪些春日图景。你最喜欢哪一副画面?说说你的理由 答: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 2、作者把存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你怎样理解这些比喻?你还能发挥想象,另写一些比喻句来描绘春天? 答:人是喻体,春天是本体。一方面写出了这三种人的不同特点:“处她”是新的、生长着的:“小姑娘”是漂亮的、欢快的;“青年”是健壮的、有力的。另一方面通过人从小到大、由弱转强的成长来表现春天的动态进程,非常生动形象。 3、想象下列各句描绘的情景,说说加点语句的表达效果 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答:两个“盼望着”表现出作者急切而欣喜的心情,“脚步近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表现出一种欢快而热烈的心情和气氛。 ②.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答:“偷偷地”和“钻”,表现小草破土而出的情态和动作,仿佛有灵性、有个性。“缴嫩的,绿绿的” 运用定语后置,读起来节奏短而快,突出了小草的特点。写出了小草情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的惊喜的感受。 ③.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答:“像眼睛”“像星星”写出了野花的细小而明枪,点出了春天的特点:“还眨呀眨的“运用拟人的修辞,写出了野草的情态。 ④.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人家屋项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答:连用三个比喻句,写出了春雨的形态万千和细密的特点,通过印象的叠加,强化了表达效果。 《济南的冬天》

1、作者所写的济南的冬天有着怎样的特点?它是通过哪些景物呈现这一特点的?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向你的同学描述这些景物。 答;特点“温晴”写了济南四腿的小山,雪景,济南的水 2、冬天的济南在作者的眼里是个“理想的境界”。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答:作者喜爱济南冬天的“温睛”,不只是喜爱某种气候,而是喜爱其中包含的某种温和明朗的美感。 写的既是“济南的冬天”,一个季节,又是“冬天的济南”,是一个城市的气质。 3、品味语言 ①.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答:“暖和安适地睡着”“把他们唤醒”运用了拟人的手法,那山水比成人,具有人一样的动作,“睡着”和“唤醒”增添了一些趣味,创造出一种优美、温馨的意境。 ②.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答:拟人的修辞。将济南比作婴儿,把老城周围的小山比作“小摇篮”,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济南的可爱,突出济南的温暖,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山的热爱。 ③.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答:“害了羞”将雪赋予了人的情感,写出了夕阳映射下的雪景,更加富有美感。 《古代诗歌四首》 1、反复诵面读《观沧海》.体会这首诗质朴刚健、音调整佛的特点,想象诗人登山临海的情景,说说你产生怎样的感觉。 答:诗中的景物都具有宏大的特点,“沧海、洪波,日月、星汉”是远观之景。景物浩大,眼界开阔。胸怀宽广,给人一种壮美的感觉。 2、《闻王品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以描写“杨花”“子规”两样景物起笔,从全诗看,有什么用意?答:诗人选取的这两个景物,一是表现了事情发生的季节为春季,二是通过具体的形象给人一种画面感,三是运用其象征的意义,“杨花”飘忽不定,暗喻友人前途命运未卜,“子规”的哺叫如“不如归去”,借用来关杯远走他乡的友人王昌龄,希望他早日归来。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现代文阅读题及解析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现代文阅读题及解析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现代文阅读练习 1.阅读《唯有垂杨管别离》,完成下面小题。 唯有垂杨管别离 许多年后,我常常想起病房里的岳老师与那个七岁的小病号。 在住进同一间病房之前,这两人并不相识。岳老师曾经是一家矿山子弟小学的语文老师,但那家小学已经关闭多年,所以这时的岳老师事实上已不再是老师了;小病号则是一个七岁的小男孩,他三岁就生了骨病,自此便在父母带领下,到处求医问药。于他来说,医院就是学校,而真正的学校,他一天都没踏足过。 住院的日子令人感觉灰败,如果不是飘进病房的柳絮通告了春天的来临,病人们全然没有注意到病房外的绿意。 作为医院的老病号,在单调重复的日子中,岳老师与小病号自然而然地相识了。令人惊异的是,他们后来竟然变作了老师和学生。因为常跑医院,我与岳老师有些交集,他们的故事便进入了我的视线。四十多岁的岳老师,早已被疾病带来的诸多争吵、伤心、背弃折磨得满头白发。可是,(A)当她将病房当作课堂以后,当她给小病号讲课的时候,某种奇异的喜悦降临了,她终年苍白的面容上竟然现出了一丝红晕。 每一天,只要两个人输液一结束,岳老师马上就开始给小病号上课。虽说从前她只是语文老师,但在这里她却什么都教:古诗词,加减乘除,英文单词。 中午,病人和陪护者挤满了病房之时,便是岳老师一天中最神采奕奕的时候,有意无意地,她就要拎出许多问题,故意来考小病号。如果小病号能在众人的赞叹中结束考试,那简直就像是有一道神赐之光破空而来,照得她通体发亮。 小病号毕竟年龄尚小,顽皮好动,病情稍好,就在病房里奔来跑去,所以,他便经常答不上来岳老师的问题。比如那句诗,上句是“长安陌上无穷树”,下一句,小病号一连三天都没背下来。这可伤了岳老师的心,她罚他背二十遍。也是奇怪,无论背多少遍,那句诗就像是活生生地在小病号的身体里打了结,一到考查的时候,他死活就背不出来,岳老师愈发伤心。 到了最后,连小病号自己都愤怒了。他愤怒地问岳老师:“医生都说了,我反正再活几年就要死了,背这些干什么?” 说起来,前前后后,我目睹过岳老师的两次哭泣。这天中午,小病号愤怒地问完,岳老师借口去打开水,出了走廊,就痛苦地抽泣起来,她用嘴巴紧紧地咬住了袖子,一边走,一边哭。 哭泣的结果,不是罢手,反倒是要教小病号更多。岳老师自己的病本就不轻,但自此之后,我却经常能看见她跛着脚,跟在小病号的后面,见缝插针地给他讲课。病房里的教学最常见,瘦骨伶仃的小病号躺在病床上认真听,憔悴的岳老师坐在一旁小声讲。这场景神圣却也让人心酸。“既然没死,就得活出意义。”岳老师对我说。 但是,她和他还是终有一别。——小病号的病更重了,他的父母已经决定,要带他转院,去北京。闻听这个消息之后的一个星期里,岳老师夜夜失眠。 深夜,她悄悄离开了病房,借着走廊上的微光,坐在长条椅上写写画画。她说要在小病号离开之前,给他编一本教材。这个教材上什么内容都有,有古诗词,有加减乘除,也有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必背知识点全汇总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必背知识点全汇总第一单元 1.《春》朱自清 一、作者介绍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后改名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原籍浙江绍兴,后定居扬州,故自称“扬州人”。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震动诗坛。他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代表作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有《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有《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绿》《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二、词语解释 ①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②朗润:明朗润泽 ③赶趟儿:原意指赶得上,这里的意思是各种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 ④酝酿:原意是造酒,这里是说各种气息混合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⑤婉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 ⑥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 ⑦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的打算在春天。意思是,春天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情及早安排好 ⑧吹面不寒杨柳风:出处南宋的志南和尚《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三、中心思想 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通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五幅主要图画,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2.《济南的冬天》老舍 一、作者简介 老舍,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舍予”“老舍”(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北京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收在《老舍文集》里。“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舍弃;予,我。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舍予”“老舍”,就是他一生忘我精神的真实写照。 二、词语解释 ①响晴:(天空)晴朗无云 ②温晴:温暖晴朗 ③着落: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 ④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 ⑤秀气:清秀。这里形容小山秀美小巧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测试 (本试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及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伤(zhōng)澄.澈(chéng)掺和.(he) 绵廷.(yán) B.缥.缈(piāo) 陛.下(bì)显耀.(yào) 愚.蠢(yú) C.忙碌.(lǜ) 辍.行(zhuì)充沛.(pèi) 梳.理(shū) D.放肄.(sì) 苛.刻(kē)凸.起(tū) 笨拙.(zhuó)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这一幕还令人记忆犹新 ....,其教训值得吸取。 B.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 ....的贡献。 C.《中国新声代》的学员个个才华出众,对歌曲的精彩演绎令人回味无穷 ....。 D.“消法”修正案将网络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等条款 纳入其中,市民们对此纷纷随声附和 ....表示赞成。 3.下列各项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好吧。”他说,“我相信你能行!” B.我国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海洋动力资源,如潮汐能、波能等…… C.给成功者一个微笑,那是赞赏;给失败者一个微笑,那是鼓励。 D.在挫折和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4.下列句子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3分) A.随着粤剧表演及广彩制作等活动引入课堂,让更多学生受到了广府传统文化的熏陶。 B.随着管道制造业的发展,橡胶排污止回阀将具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C.读者深受喜爱的杨绛先生,不凡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文风质朴、寓意深刻的作品。 D.“中国成语大会”节目受到中小学生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5.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他父亲是一个受人尊敬的智者。 ②父子俩在那里度过了整整四个月的旅游生活。 ③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泰戈尔是一个多才多艺的诗人,文、史、哲、艺等几乎无所不精。 ④白天他们或步行或骑马,徜徉于自然美景和人文胜景之间。晚上他则坐在星空下,听父亲讲天文知识,欣赏美丽迷人的夜色。 ⑤泰戈尔12岁那年,父亲就带他去喜马拉雅山旅游。 ⑥泰戈尔的成长经历启发我们:一个人的茁壮成长不但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 ⑦父亲对他的教育概括起来说就是:潜移默化、身体力行。 A.①⑦⑤②④③⑥ B.①⑦②⑤④③⑥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背诵内容汇总

七年级语文上册背诵内容汇总 第4课 观沧海 作者:曹操 [魏晋]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作者:李白 [唐]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 作者:王湾 [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 作者:马致远 [元]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作者:刘义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 作者:刘义庆 [宋]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第12课《论语十二章》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译文: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反复练习实践了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研究学问,三十岁确立自己的理想,四十岁不为我所做的事情而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法则,六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不用多加思考,都能领会其中的意思,并明辨是非.七十岁我的道德修养到了一定的程度便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事,而不逾越法度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文: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文: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6、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译文∶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孔子说:“(对待任何事业和学问)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这段主要讲学习的三个层次,只有以之为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译文: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译文:孔子站在河边叹道:“消逝的时光像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去.”讲的是珍惜宝贵的光.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译文:每个人都应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三军可以的元帅可以被抓,也不能随意污辱我的人格.儒家肯定生命和道德都是有价值的.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译文:子夏说,一个人知识要渊博更要有坚定的意志,多听多问还要切近平实的思想.做到这两点,仁这个学问的中心就有了. 第16课《诫子书》 作者: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完整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教案

1 春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感受春天的?新、美、力?,把握作者的情感。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4.培养热爱自然、欣赏自然、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的散文,朱自清先生用孩子般的心灵,借孩子的眼睛,对春天做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要求以情带声,随课文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朗.润(lǎng) 钻.出(zuün) 嫩.绿(nan) 眨.眼(zhǎ) 酝酿 ..(yùn niàng) 鸟巢.(cháo) 宛.转(wǎn) 蓑.衣(suō) 稀疏.(shū) 抖擞.(sǒu) 水涨.起来了(zhǎng) 应和.(ha) 他涨.红了脸(zhàng) 和.平(h?) 躲藏.(cáng) 和.牌(hú) 宝藏.(zàng) 和.药(hu?) 黄晕.(yùn) 和.泥(hu?) 头晕.(yūn) 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1)形容山色明朗润泽。(朗润) (2)比喻姿态优美。(花枝招展) (3)炫耀。(卖弄) (4)呼唤朋友,招引同伴。(呼朋引伴) (5)原意是酿酒,文中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酝酿) 3.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欧游杂记》《背影》,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散文代表作有《绿》《春》《荷塘月色》《背影》等。 4.背景链接 1927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终在寻觅着、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拳拳之心,使他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能在幽闭的书斋中“独善其身”。本文写于1933年7月,作者写此文时,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早春野景”使他的梦的世界走向了一个开阔、蓬勃的境地,突出地展示了他要在春天的引领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整理汇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知识汇总 第一单元 语文知识: ⑴朱自清《春》、老舍《济南的冬天》、刘湛秋《雨的四季》《古代诗歌四首(曹操《观沧海》、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王湾《次北固山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一般性文学常识(出处、作者):散文、近体诗、散曲的一些必要的文体知识; ⑵修辞方法:比喻、比拟 ⑶词性:名词 ⑷表现手法:联想与想象 ⑸文章开头的结构作用[ 开篇点题,领起下文] 、关键词句以及精彩语句的赏析与理解、人称的变换(《雨的四季》) ⑹朗读的方法:重音与停连 重点词语: 【春】朗润赶趟儿吹面不寒杨柳风酝酿宛转黄晕 一年之计在于春花枝招展嗡卖弄喉咙应和 嘹亮烘托静默风筝抖擞健壮呼朋引伴(划线词语在教材中有书下注解)[ 书下注解中“重音、停连”这两个词语来自课后题题干]

【济南的冬天】响晴镶单单安适着落慈善肌肤秀气宽敞贮蓄澄清空灵地毯【雨的四季】花苞静谧高邈莅临造访吝啬 淅淅沥沥咄咄逼人蝉娇媚棱镜粗犷睫毛衣裳 铃铛端庄屋檐 凄冷化妆淅沥干湿草垛绿茵茵 【古代诗歌四首】临碣石澹澹竦峙星汉幸甚至哉 杨花子规龙标五溪夜郎客路潮平两岸阔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归雁洛阳边昏鸦断肠天涯 (重点在理解含义、掌握字形) 需要背诵的篇目: 春;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后四篇古诗词为课标规定的必背篇目)写作: ⑴概念是生活中与人沟通、交流、分享信息的一种方式;是表达、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每个人生存发展的基本能力。 ⑵方法的指导:从身边的事写起,写自己做熟悉的事情

写自己最想表达的情感与想法;要善于观察、积累,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养成细心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有趣、有意义、印象深刻。 ⑶写作的作用:能训练人的思维。 ⑷写作的要求:内容充实、文从字顺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生字词汇总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生字词汇总 第1课春 朗润(lǎng rùn):明亮滋润。朗,明亮。润,滋润、润泽。 酝酿(yùn niàng):本义是造酒的发酵过程,文中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窠巢(kycháo):鸟兽昆虫的窝。 卖弄(mài n?ng):故意显示,炫耀。 喉咙(h?u l?ng):咽喉,文中指嗓音。 宛转(wǎn zhuǎn):形容声音抑扬动听。现在多写作“婉转”。 应和(yìng ha):应声唱和。 嘹亮(liáo liàng):声音清脆响亮。 黄晕(huáng yùn):昏黄,不明亮。 烘托(hōng tuō):通过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静默(jìng m?):宁静沉默。 抖擞(dǒu sǒu):指振动,引申为振作。形容精神振奋,饱满。 健壮(jiàn zhuàng):健康强壮。 赶趟儿(gǎn tàngr):本义是时间赶得上,文中指众多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 呼朋引伴(hūp?ng yǐn bàn):呼唤朋友,招引同伴。常用于鸟类招呼同伴。 花枝招展(huüzh?zhüo zhǎn):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文中比喻姿态优美。 第2 课济南的冬天 髻(jì):原指在头顶或脑后盘成的各种形状的头发,文中比喻树尖上的积雪如发髻一般。 镶(xiüng):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上或加在另一物体的周边。 响晴(xiǎng qíng):晴朗无云。 安适(ün shì):安静而舒适。 着落(zhu?lu?):文中指依靠、依托。 慈善(císhàn):仁慈,富有同情心。 秀气(xiùqi):清秀文雅。 宽敞(kuün chang):宽大开阔。 贮蓄(zhùxù):存放、积存。 澄清(ch?ng q?ng):文中指清亮,透明。 空灵(kōng líng):清新灵活,不可捉摸。 第3课雨的四季 畦(qí):由土埂围着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田地。 花苞(huübüo):文中指没开放的花骨朵儿。

2016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原文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诫子书》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狼》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全集-精编

初语七上 教案 执教者 七上语文第01课. 春. 教案 教学目标 ①反复朗读,感知内容,体会美 ②理清思路,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③联系实际,广泛阅读,开阔视野。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课前准备 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课前布置 学生去搜集关于春的诗文,以开阔视野, 拓展思路,增加知识积累。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

①导入新课 课文中这一幅幅的画面,让我们在美丽的春光中陶醉,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为那盎然的生机所激动。春,会在我们的心灵中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春天是美丽的,当我们带着对美好景物的热爱、赞美之情的时候,我们思想的河流会跳动出充满对生命热爱的美妙无比的浪花;我们感情的波澜也会在秀美迤逦的景色的云海中起伏飘荡。朱自清先生在散文《春》中所描绘的景物就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春》,了解感知作者是怎样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的。 出示目标,板书课题。 ②感知内容 a.认知性朗读,读准字音,疏通字词,朗读中教师正音,学生圈点。 b.感知性朗读,朗读时记住课文内容,并将大屏幕上的画面按课文内容的顺序重新排列,从而理清文中的思路。 勾勒轮廓 春草图——草报春 春花图——花争春 盼春——绘春春风图——风唱春——颂春 春雨图——雨润春 迎春图——人迎春 研读与赏析 朱自清先生将自己的感情融于景物中,在他的笔下,所有的景物——那小草,那春花,无不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以至于也撩拨起我们的喜爱之情。 ①潜心精读: [问题组] a.你喜欢朱自清先生描绘的哪一幅图画? b.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赏析好词好句) c、读一读,读出情。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体味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每组推举一人全班讨论发言。全班讨论回答,明确上述问题。 “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一题,是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可以是一个词用得好,可以是一句话写得形象、生动。 [明确]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钻”字用得好,“钻”表现了生命力顽强,写出了春草而出的挤劲。“偷偷地”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这样写赋予小草以感情和意识,富有情趣,惹人喜爱。“偷偷地”要轻读,将“钻”换成“长”或“蹿”就平淡了,既没有了那种顽强的生命力,语言也不生动形象了。 ◆“嫩嫩的,绿绿的”本该在“小草”的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放在句末,单独从句子中拿出,主要是为了强调,突出了小草嫩绿的特点,同时使句子生动活泼,富有生气。读时第一个字重读,后两字要轻。将“嫩嫩的,绿绿的”放回原应在的位置,作比较朗读,体味其不同的效果。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抚摸是一种温暖、亲切、慈爱、幸春天是 福,含有深情的感觉。 ◆课文最后三段的三个比喻句,总写春天的新、美、力。春天是新的,她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是美的,她活泼生动;春天是健壮的,她充满了力量。 ◆“盼望着,盼望着”——期待春天的心情多么殷切。东风了——报告春天的消息。春天的脚步近了——赋予春以人的动作,表现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 ◆春风是无形的,是难以描绘的。作者娴熟地从触觉、听觉、嗅觉的角度,把无形、无味、五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感。 学生还可以找出多处去理解、品味、鉴赏、朗读。 [教师小结] 在理清了文章的思路之后,同学们针对自己喜爱的图画,抓住重点的字词句,仔细品味、赏析,真正体味到了《春》一文准确生动、朴实鲜活、异常精美的语言。文章开头写盼春,以“脚步近了”始,以“领着我们上前去”终,起于拟人,终于拟人,体现了结构的美妙和严谨。作者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表现出作者向往春天、热爱生活、充满希望的真情实感,是不可多得的美文。让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篇古诗文及译文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篇古诗文及译文 001观沧海 东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002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译文】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溪。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003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弯曲的小路伸展到青山外,小船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走。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海上的太阳在残夜里升起,江上的新春在旧年未尽时已至。寄出去的家信不知该怎样寄回家乡,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004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前行。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005《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谢太傅在一个冬雪纷飞的日子里,把子侄们辈的人聚集在一起,跟他们一起谈论诗文。不一会儿,雪下得大了,太傅十分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跟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他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风而起。”谢太傅听了开心的大笑起来。她(谢道韫)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行》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必背篇目(18篇)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必背篇目(18篇) 1.观沧海【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论语十二章【春秋末期】孔子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6.峨眉山月歌【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7.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8.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9. 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