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6.1 平均数 精品导学案 对应练习题附答案

6.1 平均数 精品导学案 对应练习题附答案

6.1  平均数 精品导学案 对应练习题附答案
6.1  平均数 精品导学案 对应练习题附答案

第六章数据的分析

6.1 平均数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过程与方法:经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的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的能力;通过有关平均数问题的解决,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点:让学生感受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练习和区别

学习难点:利用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解决问题

学习过程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5分钟,学生理解情景,思考问题)

内容:1. 投影展示课本第八章的章前文字、章前图和一组问题,引入本章主题。

2. 用篮球比赛引入本节课题:

篮球运动是大家喜欢的一种运动项目,尤其是男生们更是倍爱有加。下面播放一段CBA (中国篮球协会)2014—2015赛季“北京首钢”和“辽宁”的一场比赛片段,请同学们欣赏。

在学生观看了篮球比赛的片段后,请同学们思考:

(1)影响比赛的成绩有哪些因素?(心理、技术、配合、身高、年龄等因素)

(2)如何衡量两个球队队员的身高?怎样理解“甲队队员的身高比乙队更高”?要比较两个球队队员的身高,需要收集哪些数据呢?(收集两个球队队员的身高,并用两个球队队员身高的平均数作出判断)

在学生的议论交流中引入本节课题:“平均数”。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

内容1:算术平均数

投影教材提供的CBA(中国篮球协会)2014—2015赛季冠亚军球队“北京首钢”和“辽宁”队员的身高、年龄的表格,提出问题:

“北京首钢”和“辽宁”两支篮球队中,哪支球队队员的身材更为高大?哪支球队队员

更为年轻?你是怎样判断的?与同伴交流。

(1)学生先独立思考,计算出平均数,然后在小组交流。

(2)各小组之间竞争回答,答对的打上星,给予鼓励。

内容2:加权平均数

想一想:小明是这样计算辽宁队队员的平均年龄的:

平均年龄 =(16×1+18×2+21×4+23×1+24×3+26×1+29×2+34×1)÷

(1+2+4+1+3+1+2+1)≈23.3(岁)

你能说说小明这样做的道理吗?

第三环节:运用提高

内容:1. 某班10名学生为支援“希望工程”,将平时积攒的零花钱捐献给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每人捐款金额如下(单位:元):

10, 12,13.5,21,40.5,19.5,20.8,25,16,30。

这10名同学平均捐款多少元?

2. 某校在期末考核学生的体育成绩时,将早锻炼及体育课外活动表现占成绩的20%,体育理论测试占30%,体育技能测试占50%。小颖的上述成绩分别为92分、80分、84分,则小颖这学期的体育成绩是多少?

20.1.1《平均数》导学案1

第2课时 1.加深对加权平均数的理解,会根据频数分布表、频数分布直方图求加权平均数. 2.能正确有效地应用平均数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经历探索利用平均数对数据进行处理的过程,体验对统计基本思想的理解过程. 4.重点:根据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求加权平均数. 问题探究一求n个数的加权平均数 请你阅读教材“例2”上面一段至“探究”上面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一个班的40名学生中,14岁的有5人,15岁的有30人,16岁的有4人,17岁的有1人.求这个班学生的平均年龄.(精确到1岁) 解:=≈15. 答:这个班学生的平均年龄约是15岁. 【归纳总结】在求n个数据的简单算术平均数时,如果有k个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求这n个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可以看作是求k个数据的加权平均数. 【预习自测】一组数据中,2出现了f1次,3出现了f2次,4出现了f3次,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 问题探究二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 1.依据统计表可以读出哪些信息? 5路公共汽车载客量在1≤x<21之间的班次有3次;载客量在21≤x<41之间的班次有5次等. 2.表中的组中值31指什么,它是怎么确定的?频数(班次)5可以看作是相应组中值31的什么? 一个小组的组中值是指这个小组的两个端点的数的平均数.频数5可看作是相应组中值31的权. 3.如果每组数据在本组中分布比较均匀,每组数据的平均值和组中值有什么关系? 当每组数据在本组中分布比较均匀时,每组数据的平均值恰好近似等于它的组中值. 【归纳总结】在上面的频数分布表中,不知原始数据的情况下,如何根据分组数据求加权平均数? 常用各组的组中值代表各组的实际数据,把各组频数看作相应组中的权. 【预习自测】某中学为了了解本校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抽测了同年龄的40名女学生的身高情况,统计人员将上述数据整理后,列出了频数分布表如图所示,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身高(cm)频数 144.5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学案

新四年级上册 《角的度量》学案 一、学习目标 1.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量角器的结构与功能,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总结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 2.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统一角的计量单位的需要,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建立1°角的表象;能通过量角,建立角的大小的量化观念,感受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 二、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用量角器量角。 难点: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 三、导学问题 1.预习 (1)认识角的计量单位。 思考:量角器是什么形状的?从0开始到180为止。这个半圆被平均分成了多少份? 2.自主探究新知 (1)认识量角器的结构。 ①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是()°。 ②请同学们观察,量角器上小圆点叫做量角器的中心。再仔细观察,量角器上有几圈刻度?外圈的刻度0°-180°是按怎样排列的?内圈呢? (2)外圈的刻度线,从左边0°刻度线起。请找出10°、90°、120°、180°并在图上标出。 (4)从右边起,内圈的刻度怎样找呢? 45°、90°、140°、180°的刻度线并在图上标

出来。 (2)写出量角的步骤: 量角的方法归纳为“两重合,一看数” 3.达标练习 (1)角的计量单位是(),用符号()表示。 (2)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是()记作()。 (3)量角的步骤是: ①两角器的中心与()重合,0度刻度线与()重合。 ②另一条边在量角器上所对的刻度是多少,这个叫就是多少度。 (4)量角时,什么时候读外圈的刻度?什么时候读内圈刻度? 4.总结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我在方面表现不够好。以后要注意。 四、参考资料 阿拉伯数字的来源

《加权平均数》教学设计

《加权平均数》教学设计

《加权平均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掌握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2)会求一组数的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 技能与方法:(1)经历情境探求过程,感悟提出“加权平均数”的概念的必要性及“加权平均数”与“算术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2)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深化对“权”的各种形式的认识及对“加权平均数”的本质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2)认识“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有所不同”的客观事实,体会“根据不同数据的权来计算其平均数”的合理性。(3)通过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权的差异对平均数的影响,理解并会计算加权平均数。 教学难点: 加权平均数概念的形成;理解“权”的意义,会利用加权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教师引导、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学生讨论、交流的教学方式,不仅注重了学科知识的获取,更注重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从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师:光绪是一位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皇帝,只可惜他有心兴国,无力回天,因为当时的实际掌权者是慈禧。光绪大婚后慈禧将还政于光绪,所以在光绪选秀时,慈禧想找一个自己人继续监视光绪。而光绪则需要一个志同道合的伴侣。这是隆裕皇后,她相貌平平,性柔懦,是慈禧太后的亲侄女。这是后来的珍妃,她性格活泼开朗,工翰墨,善下棋,自小受西方思想影响,思想开明维新。

教师结合PPT中老照片予以简单的人物简介及事件背景介绍 设计意图:学生喜欢鲜活的,生动的例子,尤其是有故事背景的例子。此处老照片的逐张呈现,配合教师的讲解,成功地捕捉了学生的兴趣点,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达到“课未始,兴已浓”的状态。 【环节二】合作探究、理解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 (一)算术平均数的引出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数学的观点来戏说历史,若这是当时选秀时隆裕和珍妃的得分表。 思考:你能用什么方法来对两人的得分进行评价吗? 预设学生1:用品貌志趣和政治背景两项成绩的和 预设学生2:求品貌志趣和政治背景两项成绩的平均数。

(完整版)《算术平方根》教学设计

《算术平方根》教学设计 都匀市杨柳街中学张启航 教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 目标: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懂得使用根号表示正数的算术平方根。 (2)会求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并会用符号表示。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算术平方根概念的形成过程,理解平方与开方之间是互为 逆,会求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并会用符号表示。 (2)通过引导、启发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使学生掌握 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是紧密联系着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难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学情、教法分析: 《算术平方根》是人教版教材七年级数学第6章第一节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掌握了数的平方,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本课是《实数》的开篇第一课,掌握好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和计算,为今后学习根式运算、方程、函数等知识作出了铺垫,提供了知识积累。本节课中重难点不多,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因此,本节课通过引导、启发学生探索、交流、

合作等数学活动,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从而学会学习。 教具:课件、计算机、投影仪。 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1、我们知道,要求正方形的面积,只要知道边长,利用面积公式即可救出;知道面积,怎样求边长呢?如:“学校要举行美术作品比赛,小欧想裁出一块面积为25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画布,画上自己的得意之作参加比赛,这块正方形画布的边长应取多少分米?” (1)谁来说这块正方形画布的边长应取多少分米?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2)大家说了很多方法,我们知道52=25,所以这个正方形画布的边长应取5分米;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这一方法填写下表: 2、想一想:如果正方形的面积是10 dm2,它的边长是多少? 表中的数,我们很容易知道是什么数的平方,但10是什么数的平方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算术平方根”,学习后大家说知道了。 二、感知新知识 1、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1)从填表知道正数3的平方等于9,我们把正数3叫做9的算术平方根;正数4的平方等于16,我们把正数4叫做16的算术平方根。

八年级数学上册 4.1 加权平均数导学案2(新版)青岛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 4.1 加权平均数导学案2(新 版)青岛版 4、1 加权平均数(第2课时)学习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进一步感受权数的意义,知道权数的差异对加权平均数的影响,并能用加权平均数解释一些现象; 2、知道权数有不同的形式、预习指导: (一)复习回顾:请写出x1, x2, x3, ,x k的加权平均数的公式,并指出它们的权各是什么? (二)试着独立完成课本117页的例2和100页的例3,然后阅读课本上的解法,注意解题格式和解题步骤,并解答下面的问题: 1、数据的“权数”不同,说明数据的重要程度不同,数据的“权数”影响加权平均数的值吗? 2、“权数”可以表示数据的频数,也可以表示、 3、“权数”可以有哪些形式? (五)快速完成课本第118页的练习 1、2题、巩固提高: 1、要了解我地区八年级学生的视力情况,你认为合适的调查方式是,随机抽取调查了某县某中学八年级学生的视力情况,平均视力约为

3、8,请你估计我地区八年级学生的视力约为、2、已知5与7的平均数是6,若5的权为40%,8的权为60%,则5与8的加权平均数是_____________;若5的权为2,8的权为6,则5与8的加权平均数是_____________、3、小明所在班级的男同学的平均体重是45kg,小亮所在班级的男同学的平均体重是42kg,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小明体重是45kg B、小明比小亮重3kg C、小明体重不能确定 D、小明与小亮体重相等 4、从鱼塘捕得同时放养的草鱼240尾,从中任选9尾,称得每尾鱼的质量(单位:千克)分别是: 1、5, 1、6, 1、4, 1、6, 1、3 , 1、4 , 1、5 , 1、7 , 1、7、问:这9尾鱼的平均质量是多少千克?你估计这240尾鱼的总质量是多少千克?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导学案

《角的度量》导学案 班级:四年级 姓名: 学习目标: 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统一角的计量单位的需要,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建立1°角的表象。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量角器的结构与功能,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总结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 学习重点:体会引入角的度量单位的必要性。 学习难点: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生发问题 【学法指导】请同学们题自学课本第18、19页,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并把自己遇到的或生成的问题标注在问题框中。你们可要多思考哦! 一、轻松准备: 1、从一点引出两条( )所组成的( )叫做角。 2、角通常用符号( )来表示。 3、从一点出发,可以画( )条射线。 二、探究发现: 1、量角器是什么形状的?从0开始到180为止。这个半圆被平均分成了多少份? 2、角的计量单位是什么?用什么符号表示? 小组长评价: 学科长评价: 教师评价(抽查): 合作交流 解决问题 【学法指导】请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小组讨论交流下面的问题;小组长负责组织讨论后派出代表,进行全班交流展示。看谁最棒哟! 1、请同学们观察,量角器上小圆点叫做量角器的中心。再仔细观察,量角器上有( )

圈刻度。外圈的刻度0°-180°是按()时针排列的;内圈的刻度0°-180°是按()时针排列的。 2、组内找出外圈的50°、125°、140°;找出内圈的45°、90°、180 3、量出课本19页例题中角的度数,探究量角的方法。 第一步,使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重合;第二步,使量角器的()与角一条边重合;第三步,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对量角器上的(),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4、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小组评价: 巩固训练拓展延伸 【学法指导】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下面的习题。老师相信你们是很棒的!相信自己,加油! 1、角的大小要看()叉开大小,叉开的越大,()越大。角的大小与角的()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 2、量角的大小,要用(),通常角的计量单位是(),用符号()表示。 3、量角的时候,先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边,使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重合,使量角器的0°刻度线与()重合,角的另一条边所对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

算术平方根导学案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13.1 《算术平方根》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意义、表示方法和性质。 2、会求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重点难点】 (1)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2)会用平方运算求所给数的算术平方根。 【导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填空:

正数_____的平方是9;正数_____的平方是0.25; 正数_____的平方是;正数_____的平方是1; _____的平方是0。 2、任意一个有理数的平方是什么数? 3、问题:已知一正方形装饰板的面积是14平方米,你能帮助工人师傅算出该装饰板的边长吗? 二、课上探究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以往已知正方形的边长,我们会计算它的面积。现在的问题3是知道了正方形的面积,如何去求它的边长?这些问题,在我们学习了算术平方根以后,就迎刃而解了。 (二)让我们来看本节的学习目标: (三)活动一自主学习一:(算术平方根的意义) 自学要求:(用5分钟时间自学课本68页例1以上部分)

自学后回答下列问题: ⑴、定义:一般的,如果一个的_____等于a ,即_______,那么这个______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记作______, 读作____。a叫做。规定:0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 温馨提示:关键词语“正数”,例如:3 =9,实际上(-3)也等于9,但是只有正数3才叫做9的算术平方根。 ⑵、算术平方根的表示方法:0.25的算术平方根表示为____; 0的算术平方根表示为____; a(a≥0) 的算术平方根表示为______ ⑶、负数为什么没有算术平方根? 因为x =a,其中a是平方运算的结果,要么是_____,要么是_____,所以负数没有算术平方根。 【有效训练一】 1、下列式子表示什么意思?

【冀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第23章-数据分析导学案 23.1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2)

23.1 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 学习目标: 1.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并且会运用平均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会求加权平均数,并体会权的差异对结果的影响. 学习重点: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 学习难点:体会权的意义. 一、知识链接 1.数据2、3、4、5、6、7的平均数是____________. 2. 一次数学测验,3名同学的数学成绩分别是60,80和100分,则他们的平均成绩是多少? 列式 :_________________; 算式中的分子、分母表示的含义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新知预习 3.小学所学过的平均数称为算术平均数,请你回忆、归纳出算术平均数的计算公式:一般地,我们把n 个数x 1,x 2,x 3, …,x n 和与n 的比,叫做这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为平均数,记做x ,即x =___________________. 4.. (1)下述计算方法是否合理?若不合理,并说一说正确的计算方法. 解:x = 1 4 (70+75+80+85)=77.5(g). 答:__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应先分别计算每一种鸭蛋的总质量,再相加得出这20个鸭蛋的总质量,然后除以鸭蛋的个数,得出这20个鸭蛋的平均质量.即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计算错误的原因是:因为每一种质量的______不同,即频数不同,它们对平均数的影响也不同,所以计算时应考虑每个数据的权重. (3)通过上述计算过程,归纳出含权重的平均数的计算公式:一般地,若n 个数x 1,x 2,…,x n 出现的次数分别是w 1,w 2,…,w n ,则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的 平均数称为数据x 1,x 2,…,x n 的加权平均数,w 1,w 2,…,w n 分别叫做权重,简称权.如:此题中70,75,80,85的权分别____________. 三、自学自测 1.一次数学测验中,小强、小明、小月的考试成绩分别为110分、102分、91分,则他们的 平均成绩为_______. 2.一组数据:2、2、2、3、3、4、4、4、4,则2的权是______,3的权是________,4的权是 _______. 3.某人打靶,有1次中10环,2次中7环,3次中5环,则平均每次中靶________环. 四、我的疑惑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角的度量导学案

课题:角的度量课型:新授班级:姓名: 主备:****** 审核:****** 时间: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认识量角器和角的度量单位,学会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的方法。2.通过观察、比较、实验、操作等学会用量角器量角,锻炼实践操作能力。3.在学习过程中,知道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对数学更加感兴趣。 学习重难点: 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 学习准备: 三角板,量角器,活动角等。 学习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回想一下,在上一课中新认识的角有和,它们都有什么特点?写在下面。 2.你能学过的角按小到大的顺序排序出来吗?写在下面。 3.现在来考验一下你,下面有两个锐角,你能比出它们的大小吗? 说一说你是怎样比较出来的?有什么办法才能证明你得出的比较结果准确的?二、探究新知。 刚才比较角的大小,我们凭眼睛是很难确定它们的大小的。如果你没有想到理想的方法,在教材的第26页列举了几种比较的方法,仔细读一读教材吧。 书上列举的方法虽然能比较出角的大小,但是操作起来很麻烦,得到的结果也不是很精确的。 1.认识角的度量单位。 ★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在度量线段的长短时有长度单位 ....,如厘米、米……, 在度量面积的大小时有面积单位 ....,如厘米2、米2……,所以在描述或度量角的大小时,也会有角的单位。 ★ 现在我们知道了角的单位是,同时也告诉我们周角是。细心的同学 一定要注意,角的单位符号是写在数的右上角的,像个小句号,它读作“度”。 思考:用1°来度量前面练习中的两个角然后比大小,方便吗? B ∠A()∠ B

2.认识量角器。 我们认识了角的度量单位,但是用1°的角一点儿一点儿度量角的大小是非常麻烦也是不准确的,所以还要用到度量角的工具——量角器。 ★ 拿出你的量角器后,仔细观察。你能介绍一下量角器吗?试着说一说,再与小组成员交流自己的想法。 现在把量角器介绍一下吧。量角器是形,它被平均分成份。量角器的中心位置是一个点,叫。这个点的两边各有一条刻度线,叫,量角器的刻度线对应着排读数,都是从到。 3.用量角器量角。 观察图片,与小组成员讨论怎样使用量角器度量角。 现在我们归纳一下度量角的方法: ★第一步,使量角器的与角的顶点重合; 第二步,使量角器的侧与角的一条边重合; 第三步,看角的另一条边指向的量角器的(内或外)圈读数。 思考:你知道该怎样看读数吗?把你的想法与小组成员交流一下。然后总结一下,写在下面。三、课内巩固训练。 2.先看看下面各角是什么角,估一估各角的度数,然后量一量。 3.用量角器量出一副三角尺每个角的度数。 4.下面三个角的大小一样吗?先估计一下,再用量角器量一量。 四、学习体会。 写出本节课你的收获或者不明白的地方吧。` 学(教)后记: 80 1.谁说得正确? 1 2 3 4

平均数第一课时教案

20.1数据的代表 20.1.1平均数(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数据的权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应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在数据统计中的意义和作用: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字,是反映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特征数。 二、重点、难点和难点突破的方法: 1、重点:会求加权平均数 2、难点:对“权”的理解 3、难点的突破方法: 首先应该复习平均数的概念:把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叫做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复习这个概念的好处有两个:一则可以将小学阶段的关于平均数的概念加以巩固,二则便于学生理解用数据与其权数乘积后求和作为加权平均数的分子。 在教材P136“讨论”栏目中要讨论充分、得当,排除学生常见的思维障碍。讨论问题中的错误做法是学生常见错误,尤其是中差生往往按小学学过的平均数计算公式生搬硬套。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提问学生平均数计算公式中分子是什么、分母又是什么?学生由前面复习平均数定义可答出分子是数据的总和、分母是数据的个数,这时教师可递进设疑:那么,题目中涉及的每个数据是每个占有耕地面积还是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呢?数据个数是指 A 、 B 、 C 三个县还是三个县的总人数呢?这样看来小明的做法有道理吗,为什么? 通过以上几个问题的设计为学生充分思考和相互讨论交流就铺好了台阶。 要使学生更好的去理解权的意义,可以再举一些生活、学习中的例子。比如:初二.五班有4个小组,在一次测验中第一组有7名同学得了99分,1名同学得了61分,第二组有1名同学得到了 100分、7名同学得62分。能否由 2 6210026199+<+得出第二小组平均成绩这样的结论?为什 么?这个例子简单明了又便于学生想象理解,能够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得99分的7个人比1个得61分的学生对平均成绩影响更大,从而理解权的意义。 在讨论栏目过后,引出加权平均数。最好让学生将公式与小学学过的平均数计算公式作比较看看意义上是否一致,这样做利于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利于对加权平均数公式的理解,也利于理解“权”的意义。 三、例习题意图分析 1、教材P136的问题及讨论栏目在教学中起到的作用。 (1)这个问题的设计和讨论栏目在此处安排最直接和最重要的目的是想引出权的概念和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 (2)这个讨论栏目中的错误解法是初学者常见的思维方式,也是已学者易犯的错误。在这里安排讨论很得当,起揭示思维误区,警示学生、加深认识的作用。 (3)客观上,教材P136的问题是一个实际问题,它照应了本节的前言——将在实际问题情境中,进一步探讨它们的统计意义,体会它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揭示了统计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4)P137的云朵其实是复习平均数定义,小方块则强调了权意义。 2、教材P137例1的作用如下: (1)解决例1要用到加权平均数公式,所以说它最直接、最重要的目的是及时复习巩固公式,并且举例说明了公式用法和解题书写格式,给学生以示范和模仿。 (2)这里的权没有直接给出数量,而是以比的形式出现,为加深学生对权的意义的理解。 (3)两个问题中的权数各不相同,直接导致结果有所不同,这既体现了权数在求加权平均数的作用,又反映了应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要灵活、体现知识要活学活用。 3、教材P138例2的作用如下: (1)这个例题再次将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得以及时巩固,让学生熟悉公式的使用和书写步骤。 (2)例2与例1的区别主要在于权的形式又有变化,以百分数的形式出现,升华了学生

平均数导学案

课题:《平均数》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掌握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经历“问题引入-问题解决-引入新概念-巩固-提升”的学习过程,通过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事物的多面性,学会全面分析问题的必要性,让学生感悟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又为现实生活服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表现突出,勇夺冠军。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激情澎湃,为祖国的强大而无比自豪。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排球比赛中,队员的身高、年龄都是影响球队实力的重要因素。中国女排之所以当之无愧的成为冠军,除了高超的技术外,队员的身高和年龄也占了很大优势。你试着研究一下女排身高、年龄的平均数吧。 二、自主探究、明确疑难 探究活动(一) 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自主完成以下问题:请你计算一下女排队员身高、年龄的平均数。 探究活动(二) 奥运健儿奋力拼搏,为国争光。身为青少年的我们,又能做点什么呢?我们班的李明同学善于观察生活,他觉得治理环境污染应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李明经过课后实践调查,发现现在家庭的白色污染非常严重,为此他特地统计了本班50名同学家里一天使用塑料袋个数的情况:其中个数为0个的有5人,个数为1个的有12人,个数为2个的有15人,个数为3个的有10人,个数为4个的有6人,个数为5个的有2人。用3分钟时间解决以下问题: 1.求咱班同学家里一天使用塑料袋个数的平均数。 2.比较一下,同样是求平均数,问题1、2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探究活动(三) 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举办了“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中学生主题辩论赛。甲、乙两 用5分钟时间解决以下问题: 1.思考:你能用什么方法来对两人的得分进行评价吗?以甲的得分为例,你能列式吗? 2.如果你是评委,你能不能想一种方案,能体现出演讲技巧更重要,但也要兼顾仪表形象的得分?你能列出式子吗? 三、合作交流、成果展示 1、小组交流上述问题的答案,有疑问的互相讨论。准备展示、点评。 2、算数平均数: 3、加权平均数: 4、权的形式: 5、教师点拨。 四、应用规律、巩固新知 A组1、莱阳梨产于莱阳,以其独特的清香甜脆著称于世。李大伯是种梨高手,他种的梨皮薄个大汁多,被政府选为对外宣传的代表。这天,李大伯选了一棵树上的6只梨,测了测重量:240g,230g,260g,270g,300g,340g。你帮李大伯算算它们的平均质量是 2、为了健身强国,切实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学校规定学生的体育成绩由三部分组成:早锻炼及体 育课外活动占成绩的20%,体育理论测试占30%,体育技能测试占50%。小颖的上述三项成绩依次为92分、80分、84分,则小颖这学期的体育成绩是多少? B组一家广告公司欲招聘广告策划人员一名,对A、B、C三名候选人进行了三项素质测试,他们的 五、自我评价、检测反馈 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哪些疑惑? 2.当堂检测: (1)一组数据3,2,x,1,4的平均数是3,x是 (2)某校规定学生平时作业、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三项成绩分别按2:3:5的比例计入学期总评成绩, 李明的三项数学成绩依次是96分、84分、86分,则李明这学期的数学总评是多少分? 六、课外自评: 必做题:练习册66- 70页 1--4 选做题:练习册70- 73页 5--8 1

《加权平均数》教案

《加权平均数》教案 教学目标 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会进行加权平均数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加工整理的过程,能利用加权平均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互相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加权平均数的意义与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加权平均数的计算.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教师讲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与平均数打交道,但有时发现以前计算平均数的方法并不适用,例如老师在计算学生每学期的总评成绩时,不是简单地将一个学生的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相加除以2作为该学生的总评成绩,而是按照“平时成绩占40%,考试成绩占6 0%”的比例计算(如P135图20.1.5).考试成绩更为重要.这样如果一个学生的平时成绩为76分,考试成绩为90分,那么他的学期总评成绩应该为70×40%+90×60%=82(分). 二、探究新知 (―)加权概念的引人 教师讲解;一般来说,由于各个指标在总结果中占有不同的重要性,因而会被赋予不同的权重,上例中的40%与60%就是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在学期总评成绩中的权重,最后计算得到的学期总评成绩82分就是上述两个成绩的加权平均数. 教师要求学生模仿上题计算下面问题:小青在初一年级第二学期的数学成绩分别为:第1次测验得89分,第二次测验得78分,第3次测验得85分,期中考试得90分,期末考试得87分.如果按照上图所显示的平时、期中、期末成绩的权重,那么小青该学期的总评成绩应该为多少分? 学生计算后,教师给出答案.设置此题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熟悉按权重计算平均值的方法. (二)例题讲解 教师提出问题:某公司对应聘者A、B、C、D进行面试,并按三个方面给应聘者打分,

平方根(算术平方根)导学案

平方根、算术平方根导学案 学习目标:1.掌握平方根的概念及平方根的性质; 2.区别平方根与算数平方根; 3.会求一个数的平方根。 重点:掌握平方根的概念,会求一个数的平方根。 难点:平方根与算数平方根的区别。 探究: [活动1] 探索归纳,挑战新知 : 1、一个数的平方是9,这个数是 2、平方等于 425 的数是 3、平方等于0.64的数是 4、填表: 5、平方根(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 的平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x 就叫做a 的 或 。即如果X 2=a ,那么X 叫做a 的 。 6、符号表示:a 的平方根记作 ,读作: 。(2叫根指数,通常省略不写) 7、探究总结: ( )2=16 → 16± = ( )2=81 → 81± = ( )2=0 → 0± = ( )2=-4 → 4-± = ①一个正数有 个平方根,它们 。 ②0只有一个平方根,就是 。 ③负数 平方根。 a ±表示求a 的平方根的运算,a 的取值范围是 。 当a <0时,称 无意义 425 a ±

8、 探索平方与开平方的关系: 归纳:求一个数a 的 的运算,叫做开平方,a 叫 。平方与开平方互为 。根据这种运算关系可以求一个数的 。 [活动2]利用新知,尝试应用: 例1: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1)64; (2)49121 ; (3) 0.0004; (4) 11 解:(1) (2) (3) (4) [活动3]合作探究,突破难点: 算术平方根(定义): 。 a 的算术平方根记作 ,读作 。(根指数2省略) 算术平方根的理解:如果一个数有平方根,那么这个数的算术平方根就是平方根中非负的那个。 举例:16±= (16的平方根是 ) =0 则16的算术平方根是4 则0的算术平方根是0 即 16=4 即 =0 表示求a 的算术平方根的运算,a 的取值范围是 。 当a <0时,称 无意义。 例2、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 (1)25; (2)49121 ; (3) 0.36; (4) 11 解: (1) (2) (3) (4) 0±4±4±0a a

加权平均数的实际意义和应用导学案湘教版七年级下.doc

钱粮湖镇中学“导学案”设计.3. 简明信息 课题内容:加权平均数的实际意义和应 用 年级:七执笔人:刘丽娥 课型:新授班级:: 授课人: 授课时间:科目:数学 审稿人:七年级数学 组 教学内容探究与预见性问题 操作方法与措 施 学生双色笔记 用 时 教学目标: 1、能灵活运用加权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2、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o 3、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 值,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运用加权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如何利用平均数在总体中的作用去设计一些活动。学习与探究过程: 一.、课前测评 1、若一组数据 m +0.1、m+0. 2、m -0.1、m-0.2、m+0.1, 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 X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五检测反馈 1 5 1() 25 2、? 数为 则 x y = 3、匚孑1、2、3、x、y的平均数为2,且1、2、3、-x、y的平均0.8, 己知数据20、30、40、18, 、若取它们的份2: 3: 2: 3 ,则这时它们的数为

(2)、若取它们的百分比为10%、20%、40%、30%、,则它们的 平均数为X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预习导学交流 1、阅读教材 P150例3 分析:例题中的问题可以看出10克棉花中随机抽取的,所以要 求这批纤维的平均长度就只要求出这10克棉花的平均长度。 因为长度为3cm、5cm、6cm的纤维所占的百分比分别为 即它们的权数分别是 故可以用的方法求这批纤维的均 长度。 解:方法1.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2. X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 思考:权数对加权平均数有何影响? 2、探究1:某乡镇皮革厂有50名职工,他们的月工资表如下: (单位:元) 工资300 350 400 450 500 550 1200 人数7 9 12 10 6 4 2 求该皮革』'50名职工月平均工资(精确到个位) 探究2:七年级某班学生50人,年龄为11岁、12岁、13岁的人数比是1: 3: 1,求这个班平均年龄。

《角的度量》导学案

导学案 班级四年级姓名小组课题角的度量 学习 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0——41页 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认识量角器和角的度量单位,学会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的方法。2.通过观察、比较、实验、操作等学会用量角器量角,锻炼实践操作能力。3.在学习过程中,知道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对数学更加感兴趣。 重点 难点 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 课前 准备 三角板,量角器,活动角等。 学习过程 学案导案 学 前 准 备 1.回想:在上一课中新认识的角有()和(), 说一说它们都有什么特点? 2.你能学过的角按小到大的顺序排序出来吗?写在下面。 ()<()<()<()<() 3.现在来考验一下你,下面有两个锐角,你能比出它们的大小吗? 说一说你是怎样比较出来的?有什么办法才能证明你得出的比较结果准 确的? 布置课前 预习 自 主 探 究 教材的第40页列举了的几种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但是操作很麻烦,结果也不是很精确的。 1.认识角的度量单位。 ★认识角的度量单位。 我们知道:在度量线段的长短时有长度单位 ....,如厘米、米……,在度量面 积的大小时有面积单位 ....,如厘米2、米2……,所以在描述或度量角的大小时,也会有角的单位。 ★阅读书上40页,填空。 现在我们知道了角的单位是,同时也告诉我们周角是。细心的同学一定要注意,角的单位符号是写在数的右上角的,像个小句号,它读 作“度”。 思考:用1°来度量前面练习中的两个角然后比大小,方便吗? 按照预习 中学生存 在的问 题,教师 加以点 拨。 ∠1()∠2

小组合作2.认识量角器。 用1°的角来度量角的大小是不现实的,所以要用到量角器来度量角的 大小。 仔细观察你的量角器。试着说一说:量角器是形,它被平均分 成份。量角器的中心位置是一个点,叫。这个点的两边各有 一条刻度线,叫,量角器的刻度线对应着排读数,都是从到。 3.用量角器量角。 观察书上41页上面的图片,与小组成员讨论怎样使用量角器度量角。 (1)归纳度量角的方法:○1使量角器的与角的顶点重合;○2使量 角器的一侧与角的一条边重合;○3看角的另一条边指向的量角器 的(内或外)圈读数。(这三句话概括为“两合一看”。)思考:你知道该 怎样看读数吗? 组内交 流、解疑、 个别汇 报、老师 点拨 达标检测基础型: 1.角的计量单位是(),用符号()表示,角的大小用() 来测量。 2.量角时,量角器的中心与()重合,零刻度与()重 合,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 提高型: 1.先看看下面各角是什么角,估一估各角的度数,然后量一量。 2.用量角器量出一副三角尺每个角的度数。 3.下面三个角的大小一样吗?先估计一下,再用量角器量一量。 拓展型: 用一副三角板拼出75°、105°、120°、135°、150°、180°的角。 1、先独立 答题 2、组内交 流 3、师生交 流 课程小结学生自己总结 自我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在方面表现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我会注意的是 。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1 2 3 4

加权平均数教案

加权平均数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体会“权”的差异对于平均数的影响,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 能 应用加权平均数解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并能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获得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增强统计意识和数学应用能力,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 了解数学的价值,加深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权”的意义和加权平均数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设置问题: 1. 数据2、3、4、1、5的平均数是________,这个平均数叫做________平均数. 2.一次数学测验,3名同学的数学成绩分别是60,80和100分,则他们的平均成绩是 多少?你怎样列式计算?算式中的分子分母分别表示什么含义?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旧知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心理上产生亲近感,并做好接受新知识 的准备。 二.探究新知 设置问题: 问题 : 计算意大利队队员的平均年龄: 小A 求得意大利队员的平均年龄为 你认为小A 的做法正确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此问题让学生意识到以前学的简单的算术平均数已经解决不了现在的问题, 从而需要学习新的知识来解决此问题。 问题:“权”的意义是什么?“权”可以是百分数或者分数吗? 设计意图:通过此问题,让学生先独立思考从课本中寻求答案,之后小组讨论交流自 己的思考结果。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理解权的意义在于反应各个数据的相对“重要程度”。 三。推进新课 加权平均数:一般地,若n 个数 的权 分别是 ,我们把 叫做这n 个数的加权平均数。 5.28431262928=+++=x n x x x ,...,,21n ωωω...,21,,n n n x x x ωωωωωω++++++ (212211)

2021年八年级数学上册 算术平方根的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八年级数学上册算术平方根的导学案人教新课标版 教学目标: 1.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并了解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 2.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教学重点: 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教学难点: 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正确求出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请同学们欣赏本节导图,并回答问题,学校要举行金秋美术作品比赛,小欧很高兴,他想裁出一块面积为25的正方形画布,画上自己的得意之作参加比赛,这块正方形画布的边长应取多少? 二、探究1、一般地,如果一个________的平方等于a,即=a,那么这个______叫做a的 _________.a的算术平方根记为,读作“根号a”,a叫做被开方数.规定:______的算术平方根是0. 也就是,在等式=a (x____0)中,规定x =. 2、试一试:你能根据等式:=144说出144的算术平方根是多少吗?并用等式表示出来. 3、想一想:下列式子表示什么意思?你能求出它们的值吗? 4、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 (1)100;(2) ;(3) 0.0001 解:(1)因为 =100,所以100的算术平方根为10,即 =10。 (2) (3) 课堂练习 1、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表示为___,225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0的算术平方根是 ____

2、____,_____=== 3、 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 的算术平方根____ 4、 若是49的算术平方根,则=( ) A. 7 B. -7 C. 49 D.-49 5、 若,则的算术平方根是( ) A. 49 B. 53 C.7 D . 6、 若()2130x y -++=,求的值。 7、 若是的整数部分,是的小数部分,试确定、的值。 8、 一个自然数的算术平方根为,那么与这个自然数相邻的下一个自然数的算术平方 根是_______36868 9004 逄ft22496 57E0 埠. 28385 6EE1 满<20348 4F7C 佼31341 7A6D 穭438123 94EB 铫39463 9A27 騧30617 7799 瞙 9、

数据的分析(加权平均数)导学案

20.1数据的集中趋势 20.1.1平均数 第1课时 加权平均数 学习目标 1.理解数据的权和加权数的概念. 2.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3.理解平均数在数据统计中的意义和作用. 重点:会求加权平均数. 难点:对“权”的理解. 预习导学 预习探究一:阅读课本P111 -P113练习结束,解决下列问题. 1.某班10名学生为支援希望工程,将平时积攒的零花钱捐献给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每人捐款金额如下10,12,15,21,40,20,20,25,16,30.这10名同学平均捐款_________元. 2. 八年级举行演讲比赛,评委从演讲内容、演讲能力和演讲效果三个方面为选手打分,成绩依百分制,权数分别以5︰4︰1确定,进入决赛的前两名选手是张明和王丽,张明得分依次为85,95,95,王丽得分依次为95,85,95,请你帮助决出第一名是 3.某广告公司欲招聘广告策划人员一名,对A 、B 、C 三名候选人进行了三项素质测试,他们的各项测试成绩如下表所示: (1)如果根据三项测试的平均成绩确定录用人选,那么谁将被录用? (2)根据实际需要,公司将创新、综合知识和语言三项测试得分按4:3:3的比例确定各人的测试成绩,此时谁将被录用? 【归纳总结】 1.简单算术平均数 一般地,对于n 个数x 1,x 2,…,x n ,我们把)(1 21n x x x n +++ 叫做这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 (mean),简称平均数,记为x ,读作“x 拔”.此时,这组数据的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相同. 2.加权平均数 在实际问题中,一组数据的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未必相同.因而,在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时,往往给每个数据一个“权”.如例1中4、3、3分别是创新、综合知识、语言三项成绩的权(weight),而称 3 343 88350472++?+?+?为A 的三项测试成绩的加权平均数.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3.2《角的度量》导学案及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3.2《角的度量》 导学案及教学设计 导学案 3.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角的度量。(教材第40、4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已有的学习经验,体会计量角的大小需要有统一 的计量单位,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建立1°角的表象。 2.使学生在自己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量角器的结构与功能;经历探索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和过程,初步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 方法。 3.使学生通过量角,感受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初步感知三角尺上三个内角和的特点。 重点难点 重难点:会用量角器正确地量角的度数,初步感知三角尺上三个内角和的特点。 教具学具 课件、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角,你知道怎样画出一个角吗? 生:从一点起画两条射线,可以组成一个角。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角。 师:你能画出一个比这个角更大或更小一些的角吗? 请两个学生上黑板画,其他学生在练习纸上画;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要画一个比这个角更大的角,你是怎么想的?画一个小一些 的角呢?

生:角的两条边叉开得大,角就大一些;角的两条边叉开得小,角就小一些。 师:比较老师画的角和刚才××同学画的角,你能知道××同学画的角比老师画的角大多少吗? 生:不知道。 师:要想准确地比较角的大小,就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角的度量。(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联系上节课所学的角的意义,自然地过渡到对角的大小的研究。通过设疑,揭示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认识计量角的单位。 师:联系测量长度和面积的经验,想想怎样才能准确地知道一个角的大小呢? (如果多数学生仍然感到困难,再次提示:计量长度是用了一个1 cm的长度单位,计量面积是用了一个1 cm2的面积单位,那么计量角度呢?) 生:需要一个1份的角作单位。 师:是啊!要准确测量一个角的大小,应该用一个合适的角作单位来量。人们将圆平均分成360份,将其中1份所对的角作为度量角的单位,它的大小就是1度,记作1°。根据这一原理,人们制作了度量角的工具——量角器。量角器是把半圆分成180等份制成的。 【设计意图:采用类比迁移的方法引出计量角的单位,使学生明确计量单位的本质,即选择一个相对比较小的部分作为标准。引导学生能从更深的角度认识测量的一般方法】 2.认识量角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