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肝癌介入治疗图片

肝癌介入治疗图片

肝癌介入治疗图片
肝癌介入治疗图片

肝癌介入治疗图片

为了减少肝癌的发病率,肝癌介入治疗显得非常必要。那么,肝癌的介入治疗图片是怎样的?就是在X线电视、CT、B超引导下,将特制的穿刺针、导管插入肝脏的肿瘤区进行诊断及治疗的一种方法。取得了较多的临床经验,因此发展很快,目前已成为治疗肝癌的有效手段。

根据NCCN美国癌症治疗指南,介入治疗已经被公认为中晚期肝癌的首选治疗。采用局部靶向药物灌注、肿瘤血管栓塞及氩氦冷冻消融等方式集中杀灭肿瘤细胞,最大限度地降低肿瘤负荷(减少恶性肿瘤数量、体积),并结合CIK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等,在临床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了生存时间。并可逆转部分患者肝癌分期,使不能切除的肝癌病例转化为可切除的肝癌病例。

在肝癌中,血管性介入治疗临床应用最多。主要是选择性肝动脉灌注治疗,选择性肝动脉栓塞,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其主要生理学基础是正常肝细胞的血液供应20%-25%来自肝动脉,75%-85%来自门静脉。而原发性肝癌的血液供应90%-95%来自肝动脉,这就为肝癌血管性介入治疗肿瘤提供了解剖学基础。三者具体技术方法是相同的,就是在皮肤上穿刺大概3-5mm的小口,从动脉内插管至肝癌供血动脉,再通过导管给药,不同之处在于给的药物不同。

介入治疗优点

肝癌介入治疗的优点大致有以下几点:

1、疗效确切,治疗成功者可见到AFP迅速下降,肿块缩小,疼痛减轻等;

2、机理科学:介入治疗局部药物浓度较全身化疗高达数十倍,而且阻断肿瘤血供,因此双管齐下疗效好,毒性较全身化疗小;

3、肝癌介入治疗操作简单易行,安全可靠;

4、年老体弱及有某些疾病者也可进行,不须全麻,保持清醒;

5、诊断造影清晰,可以重复进行,便于多次对比;

6、对部分肝癌可缩小体积后作二步切除;

7、可作为综合治疗晚期肿瘤重要手段之一;

8、肝癌介入治疗费用相对比较低。

治疗缺点

1、尽管超选择进入,仍有明显副作用,消化道反应最多,给人体带来不适感觉。

2、肝癌主要供血依赖肝动脉,但癌块周围有门静脉血供,这样癌细胞可以偷偷存活下来。

3、操作有一定难度,导管应超选择进入供血动脉疗效才佳,但有时进入肝动脉都很困难。而有的肝癌可多血管供血。

一、TAI治疗

是通过导管以等于或小于静脉给药的剂量动脉内灌注药物。这样可使靶细胞局部药物浓度提高和延长药物与病变接触时间,并且减少全身的药物总剂量,达到提高疗效和减少副作用的目的。常用的主要是化疗药物,化疗药物的疗效与肿瘤所在部位药物的有效血浓度及药物与肿瘤接触的时间呈正相关关系。

二、TAE治疗

是通过导管将栓塞剂选择性注入肿瘤血管和肿瘤供血动脉,阻断肿瘤供血,封闭肿瘤血管床,从而抑制肿瘤生长。这相当于把肿瘤“饿死”。常用的栓塞剂有明胶海绵,超液化碘油、海藻酸钠微球等。

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就是经导管既给化疗药物,又给栓塞剂。通过两种途径消灭肿瘤。

人体的肝脏负责把吃进的食物,转换成身体能量来源。对肝脏来说,把非碳水化合物转化成能量,比把碳水化合物转化成能量更吃力。均衡的饮食组合应该是60~70%的碳水化合物(例如米饭、面食),20~30%的蛋白质(例如肉类、豆类),10~20%的多元不饱和脂肪(例如植物油)。肝癌患者可以依据这些比例来适当安排自身的饮食。同时需要提醒的是,在肝癌的饮食上选择新鲜,干净,少农药且自然的食物及采用蒸,煮的方式来煮食。当腹水产生时,避免摄取过多的水分及盐份并采取半坐卧或侧卧及抬高下肢的方式,可减轻或预防下肢水肿的发生,并遵照医师的指示服用利尿剂。

饮食原则

首先,要强调的是饮食结构要合理。这一肝癌饮食原则要求食谱应多样化:讲究色香味及软烂可口易消化。肝癌患者的消化功能一般都有所下降,食欲不振,所以注意食谱的变化,选择一些患者喜爱的食物;并且提倡荤素搭配,取长补短:荤食与素食的营养价值各有所长,荤食的最大特点是含有人体的必需氨基酸和优质蛋白质;而素食中的植物蛋白质除大豆及豆制品外,其他所含必需氨基酸都不完全,蛋白质质量亦较差,故而要在肝癌的饮食中平衡搭配。

其次,要有足够的热量。充足的热量可减少对蛋白质的消耗,减轻肝脏负担,有利于组织蛋白的合成。肝癌患者每日食物热量以2500~2800千卡的原则较为适宜。若按体重计,则需要按照肝癌饮食每日每千克体重约需热量35~40千卡为原则。

最后,是强调恰当给予肝癌患者在饮食中提供液体需要量:供给充足的液体,稀释胆汁及促进代谢产物从体内排出,尤其有黄疸而无腹水患者,可大量喝水。适当多饮果汁、米汤、蜂蜜水、西瓜汁等。但肝癌腹水患者伴明显低钠血症时,在饮食上应限制水分摄入。

调整饮食只是为了纠正癌症患者的营养不良,通过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改善患者器官功能,免疫状态,减少抗肿瘤药物的毒副反应。需要说明的是,即使再周全的饮食调理也不可能从本质上改变肿瘤人群的恶体质。实质上饮食调理属于健康之道,而非治疗范畴,对于癌症病人来说,饮食调理最多是亡羊补牢、滴水穿石的辅助措施,作用和期望值都要有限度。为了避免肝癌晚期症状的出现,癌症晚期患者的治疗建议采用中医中药进行治疗,控制肝癌晚期的病情发展,抑制肿瘤的生长,延长肝癌患者的生命。

肝癌是需要进行治疗的,最终的治疗还要靠药物,服用专业的抗肿瘤中药,从深层次上实现抗癌效果,如:医用独出心裁或者冬虫夏草提取物等。按中医治则看,癌症的治疗只重视了“祛邪”(抑杀肿瘤),而忽视了“扶正”甚至伤及正气,因而会出现白细胞降低等不良反应。因此中医会用各种中药预防并减少化疗和放疗引起的不良反应,增强其疗效。而冬虫夏草是其中最常用的中药之一。

现代医学临床研究表明,冬虫夏草吞噬肿瘤细胞的能力是硒的4倍,冬虫夏草所含虫草素能明显增强红细胞粘附肿瘤细胞的能力,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能明显提升白血球和血小板数量,迅速改善放化疗后的呕吐恶心、胃口差、头发脱落、失眠等症状。但并不是所有的冬虫夏草都有药用效果,医学界认为只有产于西藏那曲或青海玉树海拔4200米的野生天然虫草才有显著的医药作用。譬如国内知名品牌福临门冬虫夏草,抗癌天然虫草素以及天然氨基酸含量最高,其功效更为显著,是临床抗癌首选。

由于科学技术的提高,介入用的导管、导丝、穿刺针等有了较大的改进,加之人们对肝癌的研究及认识较多,因此治疗方法较多。如肝动脉插管化疗、热化疗、肝动脉插管栓塞、热栓塞、经皮穿刺无水酒精注射术、经皮穿刺碘油加化疗药物注射术、肝癌同位素导向治疗等。

介入治疗有效是由于肝癌的供血特点决定的。正常情况下肝脏由肝动脉和门静脉供血,其中门静脉供血占75%~80%,肝动脉供血占20%~25%。肝癌的供血恰恰相反,肝癌90%~95%以上是肝动脉供血,门静脉供血极少。这就为治疗带来了方便。通过肝动脉插管可使药物直接进入肝癌组织,提高局部的药物浓度,对癌细胞进行杀伤。另外应用一些栓塞物质如碘油、明胶海绵等对肝癌的供血动脉进行栓堵,切断其营养作用,肿瘤组织会坏死,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介入术后病人的观察及护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术后病人穿刺一侧的下肢制动24小时,为便于观察可禁饮食6~12小时;密切观察病人的呼吸、血压、脉搏等变化;刀口有无渗血;注意小便的量及颜色;术后补液及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3~5天。由于化疗栓塞,病人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发热等现象,应及时对症处理,1周后均可好转。术后病人复查肝功、肾功、血常规等,并注意各项指标的变化,发现问题后积极处理。

肝癌目前虽然是以手术、介入为主的治疗,但综合治疗更为重要,如肝癌术后介入化疗,不仅能发现残存的病灶,而且可以预防术后的复发、转移。肝癌通过介入治疗使肿瘤缩小获得切除的机会。另外,介入治疗结合放疗、X刀、γ刀、海扶刀、计算机定位多电极射频等在肝癌的治疗过程中同样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肝癌的介入治疗加热疗、电化学治疗、同位素导向治疗也在研究中。肝癌的介入治疗加免疫治疗、中药治疗等疗效也得到肯定。总之,肝癌是以手术、介入为主的综合性治疗。因此,患有肝癌的病人要树立信心,有条件者最好去肿瘤医院或综合性医院肿瘤科检查、诊治,以取得最佳治疗效果。

晚期肝癌患者介入术前护理

1、基础护理:病人术前须注意营养补充,鼓励病人摄入易消化的高营养、高维生素、低脂肪饮食,保证充足的睡眠。术前手术野备皮,碘过敏试验,术前4h 禁食。完善各项术前检查。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负责,为使介入治疗能安全顺利进行,减少毒副作用,责任护士必须掌握治疗前患者的有关资料,如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状态;疾病的发展经过及治疗情况;患者对目前治疗计划的认识等。同时,对患者的身体状况应作出评价,包括营养状况、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等。

对身体状况差,如极度消瘦、贫血、血小板及白细胞低于正常值者,应先加强支持疗法,待身体状况好转后再行此治疗。

2、术前护理

(1)知识教育:向患者及家属提供有关疾病治疗、康复知识及专业护理指导,根据有关护理问题,指导患者进行自我护理,帮助建立有效的知识体系,掌握自我护理技巧。

(2)健康教育:晚期肺癌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对介入治疗缺乏信心,表现有疑虑、恐惧、紧张等心理。责任护士必须耐心细致地做好心理疏导和解释工作,详细说明介入治疗的基本治疗原理和过程,关心体贴患者并及时为其解除痛苦,使患者以最佳状态接受治疗。并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术后卧床及术肢制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训练患者在床上排尿、排便的方法。

(3)术前常规准备:术前应常规检查肝、肾功能、血常规及凝血酶原时间,术前6h禁食水,嘱患者洗净穿刺部位的皮肤,做好双侧腹股沟区备皮。按医嘱做碘及青霉素、普鲁卡因过敏试验。

3、心理护理介入治疗病人多数表现烦躁、恐惧、焦虑、悲观等,对治疗持怀疑态度,或对治疗期望值过高,若手术前健康教育、心理护理不到位,会严重影响治疗效果。而且大多数肝癌病人并不知道自己的病情,因此医护人员要多与病人及家属进行沟通,了解病人对疾病的认识及病人的心理反应,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护理,因人施教制定有效的健康教育计划。

对于心理健全、开朗乐观、对疾病知情的病人,护士多给予鼓励,耐心细致地讲解介入治疗的过程、可能出现的副反应及处理原则,增加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的自我防护能力。对心理脆弱、对本病不知情的病人,护士在与其交流沟通中应谨慎、委婉、乐观,调动病人的积极性,传达给病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提高病人的心理防御能力,同时多与家属进行交流沟通,取得家属的配合,建立共同参与型的护患关系,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晚期肝癌患者介入术中护理:

介入治疗过程中,护士除做好病人心理护理外,还应严密观察注入药物情况,注意观察栓塞剂运行情况,切忌栓塞剂返流入非靶血管;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如有烦躁不安、寒战发冷、发绀等症状应立即加大给氧流量和浓度,并做好急救准备;随时观察有无咳痰及痰性分泌物情况,及时给予处理。

晚期肝癌患者介入术后护理

1、穿刺部位的护理病人绝对卧床休息24h,穿刺部位加压盐袋6h,避免因用沙袋尘土漏出引起伤口感染,嘱病人术侧肢体伸直制动8h。严密观察术侧肢体皮

肤温度、足背动脉搏动及皮肤颜色,观察穿刺点皮肤有无淤血、血肿,敷料有无污染、盐袋有无移位,异常时及时处理。

(1)穿刺局部的护理:介入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穿刺局部血肿,故术后穿刺点压迫15min后用一卷绷带压迫穿刺点,行绷带加压包扎,术侧肢体于伸直位制动8h,患者卧床12h。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及皮下瘀血,如有渗血,应及时更换敷料,保持穿刺点干燥,预防感染。

(2)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术后应注意患者的体温、脉搏、血压和肢体颜色的变化,尤其是术侧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及末梢血运、皮肤温度。

(3)水化护理:由于局部灌注大剂量的抗癌药物,毒副反应较明显,水化治疗尤为重要,术后3天内行静脉输液每日2500~3000ml,根据患者情况调整滴速,60~80滴/min,如老年或心肾功能不全者酌减。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不少于2500ml,排尿要求3000ml以上,以便药物毒素能通过肾脏尽快排出。

(4)体温的监测:密切观察体温的变化,根据病情给予及时的物理降温,必要时采用药物降温。出汗多时及时给患者更换床单、被单、衣裤,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

(5)胃肠道反应的护理:术后应禁食4~6h,由于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可引起恶心、呕吐症状。护理上做好解释工作,给予胃复安、枢丹注射,使胃肠道反应有所减轻。饮食宜清淡,少量多餐,加强口腔护理,减少不良刺激,促进毒素排泄。

(6)疼痛的护理:介入治疗2~3天内,因肿瘤组织坏死可引起肿瘤区疼痛。护士在加强病情观察的同时,要做好患者的安慰工作。对于疼痛不能耐受时,密切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以便和其他并发症引起的疼痛区分开来,必要时按医嘱使用止痛药。

2、并发症的观察护理栓塞后综合征是栓塞治疗后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恶心、呕吐和麻痹性肠郁胀。护士应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变化,每30min巡视病房1次,每4h测体温1次。栓塞治疗后发热通常不超过38.5℃,1周内可逐渐恢复正常,如果体温过高,及时给予酒精擦浴、冰敷,必要时给予药物降温,并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及时补充水分,以免降温过度发生虚脱。为防止感染可于术前、术后使用抗生素。右上腹疼痛剧烈时,应用镇痛剂。密切注意有无呼吸困难、咳痰、发绀、呼吸频率、心率、心律变化,异常时及时给予处理。

晚期肝癌介入治疗饮食注意事项:

1、食物要容易消化

在肝癌晚期饮食安排上要特别注意给予容易消化的食物。食物中必须有一定量的主食,如小麦粉、玉米、红薯、小米等;蔬菜、水果,如西红柿、油菜、莴笋、菜花、猕猴桃、橘子、草莓等;肉类,豆制品,以及牛奶及奶制品。

2、减少脂肪的摄入

由于肝癌病人对脂肪的消化和吸收有障碍。所以尤其在肝癌晚期饮食安排上注意不宜进食太多的脂肪。如肥肉、油炸食品、干果类、香肠等食物应禁忌食用。低脂肪的饮食不仅可以减轻肝癌病人的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胀等等,而且饮食中脂肪少,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肝区疼痛的程度。

3、肝癌晚期的饮食多补充维生素:

维生素A、C、E、K等都有一定的辅助抗肿瘤作用。维生素C主要存在于新鲜蔬菜、水果中。胡萝卜素进入人体后可转化为维生素A,所以肝癌病人者应多吃动物肝脏、胡萝卜、菜花、黄花莱、白菜、无花果、大枣等。同时还应多吃些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萝卜、南瓜、竹笋、芦笋、苹果、乌梅、猕猴桃等。

4、多吃新鲜水果

肝癌晚期患者适宜选择些健脾和胃的水果,如山楂、橘子、柠檬、橙子、罗汉果、火龙果、大枣、香蕉等,根据自身状况选择性食用,但水果一定要新鲜、成熟、适量吃,并且存放太久的水果会产生有毒物质,进而损坏肝脏,反而加重病情的恶化。

5、少食富含粗纤维的蔬菜

肝癌晚期患者在蔬菜上也是有限制的。少食富含粗纤维的蔬菜:芹菜、黄花菜、紫菜、海带、广梨、竹笋等膳食纤维较多的食物应少食用。即使食用也应煮软、煮烂,细嚼慢咽。

肝癌患者禁忌有:

1. 忌烟、酒。

2. 忌暴饮暴食、油腻食物,忌盐腌、烟熏、火烤和油炸的食物,特别是烤糊焦化了食物。

3. 忌葱、蒜、花椒、辣椒、桂皮等辛辣刺激性食物。

4. 忌霉变、腌醋食物,如霉花生、霉黄豆、咸鱼、腌菜等。

5. 忌多骨剌、粗糙坚硬、粘滞不易消化及含粗纤维食物。

6. 忌味重、过酸、过甜、过咸、过冷、过热以及含气过多食物。

7. 腹水忌多盐多水食物,凝血功能低下,特别是有出血倾向者,忌蝎子、蜈蚣以及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食物和中药。

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介入治疗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e88224.html, 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介入治疗研究 作者:刘金明赵震宇李涛 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13年第21期 [摘要] 目的研究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经皮肝穿刺无水酒精注射术(PEI)及TACE联合PEI 3种介入治疗手段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3月~2008年3月本院接诊的1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TACE组、PEI组以及TACE+PEI组,每组各40例。分别采用相应治疗措施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TACE+PEI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95%)明显高于TACE组(70%)和PEI组(3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73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7(c)-0017-02 原发性肝癌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们群众的生命及健康[1]。有 研究显示,采用介入治疗的手段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治疗,效果良好[2-3]。本院分别对单独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单独经皮肝穿刺无水酒精注射术(PEI)以及TACE+PEI 治疗的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3月~2008年3月本院收治的120例患者均符合原发性肝癌的相关诊断标准。按 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TACE组、PEI组以及TACE+PEI组,每组各40例。TACE组40例患者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34~68岁,平均(53.1±10.1)岁;PEI组40例患者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33~69岁,平均(54.3±8.1)岁;TACE+PEI组40例患者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30~67岁,平均(53.2±10.5)岁。3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病情状况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分别采用TACE、单独PEI以及TACE+PEI 3种治疗措施对患者进行治疗。具体操作为:TACE组采用Seldinger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具体化疗药物的选定为:1000 mg氟尿嘧啶(国药准字H41025147,郑州永和制药有限公司)、6~10 mg丝裂霉素(国药准字H33020854,浙 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多柔比星[国药准字H20013334,辉瑞制药(无锡)有限公司]、顺铂(国药准字H20023461,齐鲁制药厂)。

原发性肝癌放射介入治疗分析

National Medical Frontiers of China, Dec.2011, Vol.6 No.24中国医疗前沿 2011年12月 第6卷 第24期 37 临床研究原发性肝癌是我国死亡顺位排名前三的一种恶性肿瘤,其起病较隐匿,患者一般不易察觉,多在体检时偶然发现。肝癌最具有特征性的症状是肝区疼痛、乏力、纳差以及消瘦,体征多表现为肝肿大、脾肿大、腹水、黄疸、肝区血管杂音、肝区摩擦音和转移灶相应的体征。肝癌患者生活质量差,出现明显症状的患者其平均生存时间多为半年。目前对肝癌患者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手术切除的患者术后复发率比较高。近几年,我院依据文献,采用放射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8月-2011年1月于我院肝胆外科、肿瘤科、消化内科就诊并被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71例,严格按照随机化的原则将所有入选患者按奇数、偶数分为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37例,其中男性47例,女性24例,年龄分布为38-77岁,平均年龄55岁,病程1月-26年。两组观察对象的年龄、性别等基线信息经调整后,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1.2 诊断及纳入标准[1]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病史、实验室检查等进行诊断。1.3 病例排除标准[2] 与原发性肝癌有相似症状的继发性肝癌、肝硬化、肝炎、肝脓肿等应予以排除。1.4 治疗方法[3] 对照组采用60钴远距离体外照射,B 超定位,每周1.8-2Gy,总量25-55f/4-6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介入治疗,即肝动脉插管化疗及栓塞的治疗手段,经过股动脉穿刺置入导管,进一步入肝总动脉,在肿瘤的责任血管处注药栓塞,常见的化疗药物有5Fu(500mg)、阿霉素(ADM、20mg)及其衍生物、丝裂霉素(4mg)、VP16和氨甲喋呤等。1.5 疗效判定标准[4] 缓解:肿瘤明显缩小,达到50%以上,并且维持时间大于1个月;稳定:肿瘤缩小不明显,但较治疗前有好转迹象,能够维持1个多月;恶化:肿瘤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有增大倾向或者出现新的病灶。总有效率=(缓解+稳定)/总例数×100%。1.6 统计学方法 Excel 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 料以均数±标准差(±s )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等级计量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Z 检验)。P < 原发性肝癌放射介入治疗分析 张学鸿 目的【摘要】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肝癌放射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方法 选择2007年8月-2011年1月于我院肝胆外科就诊并被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71例,随机将入选患者按奇数、偶数分为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37例,对照组采用普通放疗;治疗组采用放射介入治疗,治疗后进行疗效对比。结果 结果 放射介入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5%,两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结论 放射介入治疗能够有效地提高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总有效率,延长其生存时间,临床疗效满意,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普通放疗;临床疗效doi:10.3969/j.issn.1673-5552.2011.24.0021【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R730.55;R735.7 【文献标识码】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文章编号】1673-5552(2011)24-0037-01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有效率比较 放射介入治疗组有效人数为35人,总有效率为95.5%;单纯介入对照组有效人数为27人,总有效率为80.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生存率的比较 放射介入治疗组6个月生存率的患者有34例,12个月生存率的患者有28例;对照组6个月生存率的患者有25例,12个月生存率的患者有19例,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3 讨论 原发性肝癌的起病十分隐匿,大多患者平时并无异常表现,常在体检时偶然发现已患肝癌,处于此期的患者因为没有临床症状、体征而被称之为亚临床肝癌[5]。当患者感到不适、出现肝癌的相应症状时,患者的病情已然进入中晚期,此时治疗非常困难[6]。对于发现较早的肝癌,临床上多采用手术的治疗手段,其他较常见的治疗手段有姑息性外科治疗、多模式综合治疗、肝动脉栓塞化疗、无水酒精瘤内注射、放射治疗、导向治疗、化疗、生物治疗以 及中草药治疗等[7] 。肝动脉栓塞化疗(即介入治疗)是近2、30年新发展的一种非手术的肿瘤治疗方法,对肝癌的治疗能起到良好作用,是临床上非手术疗法中首选的治疗手段。介入治疗多使用化疗药物栓塞肿瘤远端的血管供应,使用明胶栓塞近端的肝动脉,使肿瘤的侧枝循环遭到破坏,从而导致肿瘤灶缺血坏死[8]。多项研究资料表明,介入治疗的1年生存率可达到40%左右,仍不是很理想。放射治疗适用于肿瘤比较局限、手术切除不宜实现的患者,放射治疗具有杀灭残癌的作用,有调查显示放射治疗与中 草药治疗相结合可提高患者的5年生存率达到10%左右[9], 与手术、化疗联用可起到增敏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化疗的临床疗效。本研究资料分析表明,放射介入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1年 作者单位:457000 河南省濮阳市妇幼保健院放射科作者简介:张学鸿(1967-),男,本科学历,主治医师。 表1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的比较(n ) 组别 n 缓解 稳定 恶化 总有效率% 治疗组 37 20 15 2 95.5 对照组 34 18 9 7 80.5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患者生存率的比较[n (%)] 组别 n 6个月生存率 12个月生存率 治疗组 37 34(91.9) 20(54.1) 对照组 34 25(73.5) 11(32.4) 两组生存率比较P <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原发性肝癌的综合介入治疗_钱骏

作者单位:430022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放射科·专题综论· 原发性肝癌的综合介入治疗 钱骏 冯敢生 【主题词】 肝肿瘤/治疗; 癌,肝细胞/治疗; 栓塞,治疗性 【Subject words】 Liver neoplas m/therapy; Carcinoma,Hepatocellular/therap y; Embolization,therapeutic 原发性肝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每年约二十二万人死于肝癌[1]。介入治疗肝癌目前被公认为是治疗不可切除性中晚期肝癌的重要手段,它在抑制肿瘤生长、提高患者生存率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但其总体疗效仍欠佳。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和肝功能的下降、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不敏感、耐药以及术后肿瘤侧枝循环的生成等,是其中几个最主要的原因。由于肝癌特殊的生物学特性及目前对其认识的局限性,任何一种单一治疗模式,包括单纯介入治疗都难以治愈肝癌。 提高肝癌总体疗效依赖于综合治疗已成为共识。综合介入治疗肝癌是指多种介入治疗方法相联合以及介入治疗与肿瘤生物治疗、物理治疗、外科手术治疗等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措施。其目的在于发挥各种治疗方法的优势,避免其缺点,协同作用,获得单一治疗方法所无法得到的疗效。现就目前综合介入治疗的方法作一评述。 1.介入免疫联合治疗:免疫治疗主要包括肿瘤细胞因子免疫疗法(如IL-2/IL-12、TNF、IFN)、肿瘤过继免疫治疗(如LAK、TIL、CTL)、肿瘤主动免疫治疗(如OK-432)。但单纯使用免疫制剂的毒副反应较大,限制了临床有效剂量的使用。介入免疫联合治疗,如细胞因子免疫治疗、过继免疫治疗、主动免疫治疗与TACE或瘤体内注射法联合运用,或可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和抑制肿瘤细胞增长,减轻瘤负荷;或可增强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和某些化疗药物的抗癌效应,产生协同效应;或可在肿瘤局部刺激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应答,提高肝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并克服化疗栓塞使肿瘤患者免疫力更加低下的副作用,从而提高疗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2]。于志坚等[3]报道肝动脉灌注IL-2、IFN联合TACE治疗手术不能切除的中晚期肝癌86例,结果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率达55.8%,优于单纯TACE组的3 2.1%。 2.肝癌的介入导向疗法:导向疗法是利用有一定特异性的载体(包括铁蛋白抗体、甲胎蛋白抗体、抗人肝细胞癌抗体、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抗体、碘化油和非抗体类如非降解玻璃微球等),把药物(如表阿霉素或生物反应调节剂)或其他杀伤肿瘤的物质(如放射性核素)选择性地运送到肿瘤部位,以提高治疗效果的一种治疗方法。采取介入方法即经肝动脉给药有其巨大优势,既可减少或避免生物导向免疫治疗中存在的三大问题,即稀释、生理屏障和非特导性吸收,又可增加肝癌局部的药物浓度,提高癌/肝比,减少全身的毒副反应。放射核素如131I为弹头的制剂其杀伤力大于化疗弹头,而双弹头的运用则可集中化疗和放疗的优势,进一步提高杀伤肿瘤的效能。通过多种单克隆抗体混合使用以及利用核素弹头减少抗原表达异质性的影响,并增加局部化疗药物浓度,对清除肝癌亚临床灶,减少肿瘤复发和转移,具有广阔的前景。 3.介入联合基因治疗:随着基因工程和介入放射学技术的发展,经介入方法行基因治疗已渐成雏形并正走向临床。在影像学方法引导下,通过经皮穿刺将目的基因直接导入肿瘤局部,具有导向可靠、操作简便和直观的优点,可使全部肿瘤细胞均有被转染的机会;而经肝动脉插管注入目的基因,则可使目的基因在靶器官相对定向地表达,能够增强目的基因的治疗作用及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副作用[4]。经介入途径进行联合基因治疗,从多方面调整机体的抗肿瘤作用,综合强化了各种单一基因的治疗效果,它包括自杀基因的联合治疗(如CD/5-FC和HSV-tk/GCV系统)、免疫因子基因治疗的联合应用(如IL-2和GM-CSF)、肿瘤生长抑制基因的联合应用(如p53和p16两种基因)、自杀基因和细胞因子基因的联合治疗(如CD

肝癌综合性介入治疗规范化指南-

肝癌综合性介入治疗规范化指南 蓬莱市人民医院 原发性肝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恶性肿瘤 ,大多数病例发现时已无外科手术指征 ,能够外科手术切除者仅占 28 %。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患者的平均生存期仅 3~6 个月。虽然肝动脉灌注化疗( HAI) 和栓塞( HAE) 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已被公认为是肝癌非手术疗法的首选方法 ,但是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远期疗效并不理想 , ≥5年生存率仅 9. 0 %~16. 2 %。肝癌的介入治疗在我院虽然已开展了 10 年 ,但很不规范 ,不论是对适应证的掌握 ,还是在介入治疗的方法上都很不一致 ,不仅影响了肝癌患者的介入疗效 ,而且还造成了一些不 必要的药品浪费。 我院制定出一套有效的肝癌综合性介入治疗规范化方案(草案) 。其主要内容包括: (1)严格掌握肝癌介入治疗适应证; (2)微导管超选择插管; (3)制定优化的“个体化”方案; (4)制定疗效观察、分析的指标和方案。 1严格掌握肝癌介入治疗适应证 1. 1 肝动脉化疗( HAI) 适应证 (1) 失去手术机会的原发或继发性肝癌; (2) 肝功能较差或难以超选择性插管者; (3) 肝癌手术后复发或术后预防性肝动脉灌注化疗。 1. 2 HAI 禁忌症 无绝对禁忌症 ,但对于全身情况衰竭者 ,肝功能严重障碍 ,大量腹水 ,严重黄疸及白细胞 < 3 000 者 ,应禁用。 1. 3 肝动脉栓塞( HAE) 适应证 (1) 肝肿瘤切除术前应用 ,可使肿瘤缩小 ,有利于切除 ,同时能明确病灶数目 ,控制转移; (2) 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 ,无肝肾功能严重障碍、无门静脉主干完全阻塞、肿瘤占据率 < 70 % ; (3) 小肝癌; (4) 外科手术失败或切除术后复发者; (5) 控制疼痛 ,出血及动静脉瘘; (6) 肝癌切除术后的预防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1. 4 HAE 禁忌症 (1) 肝功能严重障碍 ,如:严重黄疸[ 胆红素 > 51μmol/ L ,ALT > 120U (视肿瘤大小) ] 、凝血机能减退等。大量腹水或重度肝硬化 ,肝功能属 Child C 级; (2) 门静脉高压伴逆向血流以及门脉主干完全阻塞 ,侧支血管形成少者; (3) 感染 ,如肝脓肿; (4) 癌肿占全肝 70 %或 70 %以上者(若肝功能基本正常 ,可采用少量碘油分次栓塞) ; (5) 白细胞 < 3 000 ; (6) 全身已发生广泛转移者; (7) 全身情况衰竭者。 1. 5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操作程序 采用 Seldinger 方法 ,经股动脉穿刺插管 ,导管置于肝总动脉造影 ,对比剂总量为 30~40ml ,流量为 4~6ml/ s 。图像采集应包括动脉期、实质期及静脉期。若发现肝脏某区域血管稀少或缺乏 ,则需探查其他血管(此时常需行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 ,以发现异位起源的肝动脉或侧支供养血管。在仔细分析造影片表现 ,明确肿瘤的部位、大小、数目及供血动脉后 ,超选择插管至肝固有动脉或肝右、左动脉支给予灌注化疗。用生理盐水将化疗药物稀释至 150~200ml 左右 ,

肝癌介入治疗图片

肝癌介入治疗图片 为了减少肝癌的发病率,肝癌介入治疗显得非常必要。那么,肝癌的介入治疗图片是怎样的?就是在X线电视、CT、B超引导下,将特制的穿刺针、导管插入肝脏的肿瘤区进行诊断及治疗的一种方法。取得了较多的临床经验,因此发展很快,目前已成为治疗肝癌的有效手段。 根据NCCN美国癌症治疗指南,介入治疗已经被公认为中晚期肝癌的首选治疗。采用局部靶向药物灌注、肿瘤血管栓塞及氩氦冷冻消融等方式集中杀灭肿瘤细胞,最大限度地降低肿瘤负荷(减少恶性肿瘤数量、体积),并结合CIK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等,在临床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了生存时间。并可逆转部分患者肝癌分期,使不能切除的肝癌病例转化为可切除的肝癌病例。 在肝癌中,血管性介入治疗临床应用最多。主要是选择性肝动脉灌注治疗,选择性肝动脉栓塞,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其主要生理学基础是正常肝细胞的血液供应20%-25%来自肝动脉,75%-85%来自门静脉。而原发性肝癌的血液供应90%-95%来自肝动脉,这就为肝癌血管性介入治疗肿瘤提供了解剖学基础。三者具体技术方法是相同的,就是在皮肤上穿刺大概3-5mm的小口,从动脉内插管至肝癌供血动脉,再通过导管给药,不同之处在于给的药物不同。 介入治疗优点 肝癌介入治疗的优点大致有以下几点: 1、疗效确切,治疗成功者可见到AFP迅速下降,肿块缩小,疼痛减轻等; 2、机理科学:介入治疗局部药物浓度较全身化疗高达数十倍,而且阻断肿瘤血供,因此双管齐下疗效好,毒性较全身化疗小; 3、肝癌介入治疗操作简单易行,安全可靠; 4、年老体弱及有某些疾病者也可进行,不须全麻,保持清醒; 5、诊断造影清晰,可以重复进行,便于多次对比; 6、对部分肝癌可缩小体积后作二步切除; 7、可作为综合治疗晚期肿瘤重要手段之一; 8、肝癌介入治疗费用相对比较低。

肝癌介入治疗副作用

肝癌介入治疗副作用 介入治疗不同于单纯化疗,不必要3--4周一次,在疗效非常好的情况下,可以连做3到4次。但是单纯介入治疗是无法完全杀死肝癌细胞的,即使最成功的介入手术,在原来部位再次活检依然可以查到癌细胞,因此肝癌介入治疗后易复发转移。并且介入治疗还有一定的副作用,介入药物对神经的刺激,会引起酸痛,对免疫系统的损伤会引起发热。 一、肝癌介入治疗副作用 1、肝功能损害: 肝功能损害是肝癌介入治疗主要的副作用,主要表现为丙氨酸转氨酶(ALT)的升高,发生率7%~100%,多是由于化疗药物、栓塞剂的细胞毒性及治疗后坏死组织吸收所致。 2、胃肠道反应: 胃肠道反应发生率高达44.8%~83%,多是由于介入治疗药物引起的消化系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降低或不思饮食等等。 3、血象降低: 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为25%~30%,多是由于化疗药物对骨髓的抑制所致,一般多发生在术后2周内。 4、疼痛: 主要以上腹部疼痛为主,发生率3O%一l00%,多是由于栓塞后肝脏局部缺血,致肝局部血管肿胀刺激肝包膜或造影剂、栓塞剂直接刺激引起,一般多发生在术后24小时内。 5、发热: 发生率10%~100%不等,多是由于肿瘤组织急性缺血、坏死、脱落、吸收所致,一般在肝癌介入治疗术后第2天出现,体温在37.5-38℃之间,可持续5-7天,但也有个别患者体温在38.5℃以上,持续时间为9~14天。 6、穿刺部位的损伤: 发生率在2%~13%之间,表现为穿刺局部出血、血肿,动、静脉痉挛或血栓形成等等,多是由于病人凝血机制障碍、术中应用肝素或术后止血压迫过度等原因所致。

漳州市医院肿瘤院士工作站李泽玲主任提醒,肝癌介入治疗虽是非开腹手术治疗肝癌的首选方法,但因治疗后可产生一定程度的副作用,所以为有效避免肝癌介入治疗副作用的发生,只有符合肝癌介入治疗适应症的患者才可以选用。建议结合生物多细胞免疫治疗能够提高治疗的效果,减少副作用的产生,稳定白细胞的数量,提高肝癌患者的免疫力。同时该疗法能够清除体内一些残余的癌细胞和微小病灶,防止肝癌复发。 肝癌患者在接受介入治疗后,由于病人免疫系统的破坏,经常会出现一些并发症,这是应该及时进行护理,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肝癌介入治疗后如何护理?饮食应注意什么? 二、肝癌介入治疗后护理措施如下 1、发热起发热的原因有很多,肝癌病人发热主要是癌性发热、感染以及药物性发热。 【处理】 (1)多喝开水。 (2)如发热过高可用冰袋冰敷,温水擦浴。 (3)注意保暖,勤换衣裤,保持衣物的干燥清洁。 (4)如高热持续不退,应与医生取得联系。 2、便秘肝癌病人便秘是由于长期卧床,或服用利尿剂,或情绪因素,膳食中的粗纤维含量过少,饮水过少引起。 【处理】 (1)养成定时上厕所的习惯。 (2)用开塞露肛塞剂或开塞露灌肠剂,勿用力排便。 (3)多饮开水。 (4)膳食中有足量定额粗纤维食物。 (5)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适当运动。 注意事项如下 忌烟、酒。

原发性肝癌的综合介入治疗探讨

原发性肝癌的综合介入治疗探讨 发表时间:2014-07-16T08:37:02.35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13期供稿作者:张立军[导读] 针对肝癌患者可在X线或CT等设备的引导下,采用穿刺针向肿瘤病灶内经皮穿刺注射硬化剂或化疗药物。张立军 (山东威海市立医院 264200) 【摘要】综合介入治疗能够有效提高肝癌总体疗效,主要集成多种治疗方法优势,有效避免单一治疗方法所难以实现的疗效,本文较详细地探讨了综合介入治疗在治疗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栓塞介入治疗 【中图分类号】R7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3-0175-01 1. 前言 原发性肝癌作为一种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每年因肝癌死亡的患者多达22万人。目前在不可切除性中晚期肝癌的治疗中,介入治疗被公认为是一种主要手段,能够对肿瘤生长抑制、使患者生存率提高等方面具有较为显著的作用,但在总体疗效上还存在不足之处。主要是患者采取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降低了机体免疫功能与肝功能、肿瘤细胞降低了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敏感性及术后生成肿瘤侧枝循环等。因肝癌生物学特性比较特殊,对于单纯介入治疗等单一治疗模式,都不能将肝癌彻底治愈。 2. 肝癌介入治疗方法 2.1 介入免疫联合治疗 肿瘤细胞因子免疫疗法、肿瘤主动免疫治疗、肿瘤过继免疫治疗是免疫治疗的主要内容,免疫制剂的单纯应用具有较大的毒副反应,对于临床应用的有效剂量具有限制性。介入免疫与上述方法联合治疗,能够将肿瘤细胞直接杀伤,并实现对肿瘤细胞增长的抑制,使瘤负荷减轻,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杀伤活性和化疗药物的抗癌效应明显提高使肝癌患者免疫功能提高,进而使患者生存期得到延长。采用IL-2、IFN的肝动脉灌注与TACE联合治疗方法,治疗无法手术切除的46例中晚期肝癌患者,有1例患者完全缓解,部分患者达到52.2%的缓解率,明显高于单纯TACE治疗方法的30.4%。 2.2 粒子植入治疗 在患有肺癌的患者中,由于一些患者病变位置无法采取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就可以采用粒子植入治疗方法,这时可将会粒子棒植入患者体内,由其定期行释放粒子治疗。该方法对体内脏器具有较小的辐射,碘125粒子有效射程直径为1.6厘米左右,在射程外具有很大程度的递减,辐射不大。而且副作用较小,主要副作用体现在穿刺过多,增加气胸、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粒子植入治疗属于体内靶向性放疗,与其它部位没有关系。 2.3 经皮穿刺酒精硬化治疗 针对肝癌患者可在X线或CT等设备的引导下,采用穿刺针向肿瘤病灶内经皮穿刺注射硬化剂或化疗药物。无水酒精是最常用的一种硬化剂,化疗药物主要采用一些抗肿瘤药物,按照1:2的比例添加碘油等作为造影剂,在肿瘤病灶内进行多点注射。 2.4 肝癌的介入导向疗法 导向疗法是采用具有特异性的甲胎蛋白抗体、抗乙肝表面抗原抗体等载体,将生物反应调节剂等药物或放射性核素等杀伤肿瘤物质运抵达肿瘤位置,实现治疗效果明显提高的一种方法。介入方法通过肝动脉实施给药优势比较明显,不仅能够将存在于生物导向免疫治疗中的生理屏障、非特导性吸收及稀释等问题有效避免,还可以使肝癌局部药物浓度增加,实现全身毒副反应的明显降低。 2.5 介入联合基因治疗 近年来,基因工程与介入放射学技术得到长足的发展,利用介入方法实施基因治疗已逐渐成熟并应用于临床中。在影像学方法引导下,采取经皮穿刺方法直接向肿瘤局部导入目的基因,其准确导向、操作便捷等优势,对于全部肿瘤细胞都存在被转染机会。目的基因通过肝动脉插管进行注入,使其在靶器官中的表达能够相对定向,提高目的基因疗效及肿瘤细胞的药物敏感性,显著降低其副作用。介入联合基因治疗对于机体的抗肿瘤作用能够实现从多方面进行调整,也实现单一基因的治疗效果的综合强化。 2.6 TACE 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 肝癌患者的复发转移及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就是建立TACE后肿瘤侧枝循环。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能够对肿瘤生长内皮细胞及生成侧枝循环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该治疗方法需要较少的药量,具有毒副作用少、良好特异性等优点。但治疗抗肿瘤血管生成不能抑制已形成的肿瘤血管,无法缩小肿瘤,与TACE联合应用在抗癌优势上比较明显。不仅可通过化学药物将肿瘤细胞抑制及杀死,实现肿瘤血管栓塞,肿瘤缺血而坏死缩小,而且还能使肿瘤新生血供减少并对生成肿瘤侧枝循环进行抑制,有效降低肿瘤复发与转移。 2.7 TACE 联合热消融治疗 肿瘤一般来说不耐热,因此加热局部肿瘤组织,可产生肿瘤凝固性坏死。临床中常用的组织物理加热方法就是微波与射频,随着不断改进的器械,微波天线与射频电极都能够利用皮穿方式向实体肿瘤刺植入并对其采取局部加热方式。采用单用热消融治疗肝肿瘤直径不足4厘米的效果不佳,而将热疗与介入治疗相联合治疗肝癌将可发挥各自优势,提高疗效。加热肿瘤时,瘤内及瘤周血液循环具有冷却作用,TACE可实现肝癌组织血供的减少,使肿瘤热消融坏死体积增加。热效应能够实现肿瘤组织对化疗药物摄取的增加,使肿瘤组织的药物停留时间得到延长,提高肿瘤组织的药物敏感性,使化疗取得良好效果,化疗药物用量减少,能够明显降低化疗药物毒副作用,使患者生存期得到延长。 3. 结语 综上所述,尽管国内外在肝癌的综合介入治疗中具有各种方式,主要存在用于采取不同的研究方法与实验条件而产生不同研究结果、临床研究不具有前瞻性等一些问题。据此,不断优化肝癌的综合介入治疗方案及开展前瞻性相关研究就十分重要。肝癌采用综合介入治疗将是未来发展趋势,随着有关技术的不断成熟,合理有序的综合序贯治疗模式会逐渐成为原发性肝癌的主要治疗模式。参考文献 [1] 常旭主编.原发性肝癌的治疗[M],河南: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 [2] 肖恩华,胡国栋.肝癌介入性化学生物疗法[J],放射学实践,2010 .14

肝癌的介入治疗

肝癌的介入治疗 经过半个多世纪多中心、多学科的共同努力,人类在肝癌的临床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 20年来,在肝癌的介入治疗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探索出了许多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包括经皮经血管治疗技术和经皮非血管治疗技术。经皮经血管治疗技术中包括:肝动脉栓塞术、肝动脉-门静脉联合栓塞术、肝段、肝亚段栓塞术、暂时性阻断肝静脉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夹心面包疗法、多元动脉灌注栓塞术、永久性肝动脉栓塞术、肝动脉灌注术、植入性药盒导管系统、动脉内栓塞结合内放射治疗;经皮非血管治疗技术包括:化学性治疗、物理性治疗和经皮放射性核素瘤内注射治疗等技术。21世纪外科仍将在肝癌的治疗中占重要地位, 但介入治疗肝癌的方法也将会大有作为。 肝细胞癌(HCC)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预后较差,死亡率逐年增高,是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全世界每年新发肝癌约26万例,占全部恶性肿瘤的4.0%,其中42.5%的肝癌分布在我国。经过半个多世纪多中心、多学科的共同努力,人类在肝癌的临床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80年代由于介入放射学的广泛兴起,使众多失去手术切除机会的患者有了新的治疗选择,特别是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成为了中晚期肝癌的首选方法;超声或CT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瘤内无水乙醇注射术(PEI)在小肝癌治疗中几乎可与手术切除相媲美。进入90年代,各种局部治疗方法如微波、射频、激光、冷冻、热疗等大量出现,使间质治疗也日趋成熟;在此期间,由于各种治疗方式的综合应用,使许多原本不能切除的肝癌缩小后能二期切除

[1]。近 20年来,国内外的介入学者做了大量工作,在肝癌的介入治疗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探索出了许多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大体分为两类:经皮经血管治疗技术和经皮非血管治疗技术。 1经皮经血管治疗技术 1.1肝动脉栓塞术 (TAE)TAE是在超选择性肝动脉造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76年Goldstein[2]首先报道了这种方法的临床应用。国内林贵于1983年首先报道了采用 TAE治疗HCC的临床应用。后来,随着各种栓塞剂的开发与应用,TAE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用于不能手术或术后复发肝癌病例的姑息治疗,甚至与手术切除成为并列的可选方法。近年来在 TAE的技术基础上,又有许多新的栓塞方法在临床上开展、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如:肝动脉一门静脉联合栓塞术 (TAPVE)、肝亚段栓塞术 (THSAE)等。 1.2肝动脉-门静脉联合栓塞术(TAPVE ):TAE同时行经皮门静脉穿刺,栓塞肿瘤所在节段的门脉分支,本技术常采用实时电视透视监控置管[3]。Nakao50[4]等报道 TAE结合相应节段门静脉分支栓塞,手术切除标本证实主瘤、肝内转移灶及门脉瘤栓的坏死率均高于TAE组。 1.3肝段、肝亚段栓塞术 (THSAE):又称水门汀疗法 (eement therapy),即超选择插管做 LP-TAE。 Nakamura[5]认为碘油超过一定限量可以从肝窦返流到门脉小支,起到动门脉栓塞的目的。wallace[6]研究认为碘油与无水乙醇一定比例混合栓塞同样能达到该目的。常采用同轴导管法、药物辅助法 (如血管收缩剂 )或直接超选择导管插入法。适用于瘤体位于单个或少数几个肝段、亚段的病例,可伴有或不

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综合介入治疗研究

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综合介入治疗研究 发表时间:2013-04-24T10:42:10.890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7期供稿作者:陈宇[导读] 目的:探讨应用综合介入治疗方法治疗肝癌肿瘤的临床疗效与价值。 陈宇(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广东惠州 516001)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综合介入治疗方法治疗肝癌肿瘤的临床疗效与价值。方法:将患者划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TACE的单纯治疗,试验组行TACE和REA的综合治疗,将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患者的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AFP水平下降50%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在接受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综合介入治疗方法在肝脏肿瘤治疗中具有显著的效果和较高的临床价值。【关键词】综合介入肝癌 【中图分类号】R73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7-0215-02 从医学上讲,肝癌为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以原发性最为常见,并且我国是肝癌的高发地区。通常情况下,病人在发现时已经没有手术指征,不能行切除手术的肝癌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一般不超过6个月。鉴于肝癌疾病的生物学特性及目前医学上对肝癌认知的有限性,任何一种单纯介入治疗都很难从根本上治愈肝癌,因此,综合治疗成为提高肝癌疗效的主要方法[1]。综合介入治疗法可以定义为多种介入治疗,以及肿瘤的生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等多种治疗措施的综合应用。该治疗方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发挥不同治疗方法各自的优势和彼此间的协同作用,进而全面提高疗效[2]。本研究中,对我院应用综合介入法治疗的肝癌患者43例,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原发性肝癌患者4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5例,女18例.所有患者均经过病理或临床上的检验为原发性肝癌患者,并且所有患者均因为年龄或身体状况以及局部肿瘤等,不能进行手术治疗。根据研究需要,将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22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单纯行TACE疗法,试验组在TACE治疗基础上,行RFA+TACE的综合治疗方法。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正常,重要脏器没有发生病变,肝功能正常,没有黄疸及腹水等,没有门静脉主干的癌栓;患者的癌灶直径<9.0cm,癌灶数目4个,直径<5.0cm;肿瘤占肝脏总体积的70﹪以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构成以及病灶、肝功能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TACE治疗患者进行手术前需要进行腹腔动脉的DSA造影检查,化疗药的灌注在透视镜下进行。经过动脉穿刺将导管置入,经腹腔和肠系膜动脉置入到肝总动脉,通过造影检查确定肿瘤供养的血管后,根据其分布经导管注药栓塞。治疗过程中,药物主要包括丝裂霉素(4mg)、5-氟尿嘧啶(500mg)、表阿霉素(20mg)以及2mm明胶海绵颗粒等。行TACE治疗以后,对患者行常规保肝和对症处理,治疗期间给予保肝和提高免疫力等治疗。TACE治疗后1~2个月随访,并根据临床检验和CT检查结果决定是否进行重复治疗。 1.2.2 RFA治疗我院的射频治疗仪为冷循环超能射频肿瘤治疗系统。治疗步骤:在CT引导下,选择距肝肿瘤最近的肋间进针。进针位置确定为肿瘤中心以后,给予短效镇静剂,同时将多级电针张开对患者采取消融治疗。对于大癌灶患者,如果条件许可,则采取一次性定位,结合多点穿刺消融法开展治疗。通常情况下,消融治疗的范围在病变区周围0.5~1.0cm,以确保最大范围杀灭肿瘤所有可能感染的部位。 1.2.3 研究方法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患者行单纯的TACE治疗,试验组先行RFA治疗,RFA治疗后2周行TACE治疗,并根据患者接受RFA治疗后肿瘤和肝功能的具体情况,以及患者的临床反应,决定TACE治疗次数。在1个月后,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再进行RFA治疗。 2 结果 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肝功能比较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的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1)。试验组患者AFP水平下降50﹪为18个(81.8﹪),对照组AFP水平下降50﹪为9个(42.9﹪),两者间存在显著行差异。 随访调查表明,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生存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在6个月、24个月的存活率分别为95.5%和68.2%,对照组则分别为76.2%和23.8%(表2)。 3 讨论 今年来,治疗肝脏肿瘤疾病的主要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TACE(血管内栓塞化疗)和RFA(血管外局部化学及物理消融)治疗[3]。目前,很多医疗机构及专家学者将该两类治疗方法联合应用,以达到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和提高疗效的作用。随着肝癌手术与介入治疗的综合应用及优化组合,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更加明显和有效。为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其生存率,提供了重要保证和理论指导[4]。尽管如此,综合介入治疗方法仍然需要进行临床实验和评估,以确定其疗效。此外,还要考虑患者个体因素,结合具体情况,选择最佳的综合介入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王建华,肝癌综合接入治疗的现状[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13(10):721-723.

原发性肝癌的介入治疗及预后

原发性肝癌的介入治疗及预后 发表时间:2012-06-12T14:19:13.96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期供稿作者:陈卫范克玲 [导读] 对于大多数不能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相对安全、有效。, 陈卫范克玲 (山东莱钢集团有限公司医院感染科 271126) 【摘要】目的评价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对失去手术指征的3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均予以选择性肝动脉灌注化疗加含碘化油栓塞治疗,观察介入治疗后临床疗效1年、3年、5年的生存率。结果 5例患者生存5年以上。34例患者3年、5年的存活率分别为30?21%(11/34)、1?46%(5/34)。肿瘤临床分期、血管造影表现、动静脉分流、碘油充填类型、扩散转、肝功能因素、年龄、肿瘤直径、TACE治疗次数、TACE前后AFP值及其变化对肝癌介入治疗后长期生存存在影响(P <0?05)。结论患者自身状况、肿瘤期、TACE治疗的次数、抗病毒治疗等因素对肝癌介入疗效及预后有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肝癌介入治疗预后 【中图分类号】R7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2-0059-02 原发性肝癌在我国属高发病,慢性乙型肝炎是主要病因之一,特别是肝炎肝硬化阶段更易发生肝癌。肝癌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介入治疗也是目前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之一。,但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生存率有待提高。以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为主的介入治疗已成为肝癌的重要治疗方法,如何综合治疗提高疗效、改善预后及生活质量需要进一步积累经验。我科2001年2月—2008年4月共收治34例肝癌患者,以TACE治疗为主,本文对这些病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探讨影响肝癌介入治疗远期疗效的相关因素。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3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均为住院,并经临床检查确诊,均有慢性乙肝病史基础,同时符合中华医学会与肝病学会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关于慢性乙肝诊断标准及全国肝癌防治研究协会制定的肝癌诊断标准;其中男29例,女5例,年龄43~75岁,平均(52. 3±12.3)岁,临床Ⅰ期3例,Ⅱ期12例,Ⅲ期19例。肿瘤直径1~9cm,平均(4±1.1)cm。AFP值300~1200ng/ml,平均(658±127.4)ng/ml。肝功能Child分级:A级8例,B 级21例,C级5例,治疗前无淋巴结或其他转移者24例,有、淋巴结、远处转移者10例。 1.2治疗方法 34例肝癌患者以TACE治疗,栓塞剂为超液态碘化油10~40 ml和明胶海绵。首次尽量使碘油在病灶内完全填充,均加用明胶海绵行肿瘤供血动脉栓塞。TACE中化疗药物有表阿霉素、5-氟尿嘧啶、多柔比星。一个月后复查,根据肿瘤碘油沉积情况,决定下一次TACE治疗,后续治疗遵循侧支栓塞法。34例患者有23例接受抗乙肝病毒治疗,11例存活3年以上者均接受了抗乙肝病毒治疗。服用拉米夫定者8例,服用阿德福韦酯者3例。 1.3统计学分析 对患者年龄、性别、临床分期、血管造影、动静脉分流、扩散转移、碘油沉积类型、肝功能、平均TACE治疗次数、介入前、后AFP 值变化、肿瘤直径等因素分析。按生存时间不同,将数据分为生存≥5年和<5年两组,比较各因素间的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介入治疗前后状况比较 1.4随访观察 生存时间随访以治疗起始时至2011年6月。原发病灶稳定后,以门诊方式每2个月随访一次,如果发现新的病灶立刻给予TACE治疗。随访期间对患者继续给予贺普丁、阿德福韦酯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并给予保护肝功能治疗。 2 结果 本组34例患者接受TACE治疗90例次,平均2皝65次/例, DSA造影示21例肿瘤富血供,13例乏血供。本组介入治疗后生存3年以上11例,5年以上者5例, 5年以上生存者中男4例,女1例,年龄43~60岁,平均(45±8.2)岁。肿瘤临床分期:Ⅰ期3例,Ⅱ期1例, Ⅲ期1例。肿瘤直径1~5cm,平均(2±0.6)cm,直径小于3 cm者4例,3~5 cm者1例(多结节型),患者均无血行、淋巴结或其他部位转移。治疗后,AFP值125~569ng/ ml,平均(233.58±65.98)ng/ml。肝功能Child分级:A级4例,B级1例。介入治疗后的存活率:34例患者1年、3年、5年的存活率分别为70.5%(24/34)、30.21%(11/34)、1.46%(5/34)。 3 讨论 对于大多数不能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相对安全、有效。,肝动脉化疗栓塞具有以下作用:(1)阻断肿瘤的血供,使瘤体严重缺血坏死而缩小,有助于手术切除;(2)提高局部化疗药物浓度,增强抗肿瘤效应,减轻毒副反应;(3)控制肿瘤所致的

肝癌介入治疗中栓塞剂的研究进展.

肝癌介入治疗中栓塞剂的研究进展 孟冉冉张跃伟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介入治疗科,大连 116001 【摘要】肝癌是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目前备受关注的介入疗法对于不能通过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患者而言是一种十分理想的选择, 采用不同种类的栓塞剂在肝癌的介入治疗方面进展迅速, 而栓塞剂种类的选择与应用直接决定介入治疗的效果。本文结合文献就介入治疗中应用的栓塞剂的特点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肝癌;介入治疗;栓塞剂;明胶海绵;研究进展 肝癌的介入治疗,尤其是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 TACE 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中晚期肝癌的治疗,成为目前不能手术切除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1]。而在介入治疗中,对于栓塞剂的选择一直是医学工作者不断研究的重点, 本文结合文献就介入治疗中应用的栓塞剂的特点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碘油 碘化油(LP 是目前 TACE 术中应用最广泛的栓塞剂,为植物油与碘结合的一种有机化合物。碘油经肝动脉注射后能长期滞留于肝癌组织内, 时间可达数月甚至一年以上, 而正常肝组织内数天即消失。其中碘油选择性聚积于肝癌组织的机理:①肿瘤组织血供丰富, 血流量大而产生的虹吸作用; ②肿瘤血管缺乏弹力层和肌层, 常发生不规则扭曲, 不能冲刷出粘滞的碘油; ③肝癌细胞分泌和释放渗透增强因子, 使血管通透性增加, 有利于包括碘油在内的各种物质渗透出毛细血管, 使碘油易滞留于肿瘤内; ④肿瘤组织缺乏能清除碘油的单核巨噬系统和淋巴系统; ⑤坏死所致死腔形成, 单核巨噬系统难以将其清除。另外碘油不象其他多数生物载体那样容易被降解和失去活性,也不会因癌细胞突变而失去特异性。碘油在 TACE 中有 3个作用:①碘油可作为一种对比造影剂, 籍此更容易在 TACE 治疗中显示肿瘤形态;②碘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