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观沧海
三国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碣(ji?)石:原渤海边的一座山名,在今河北省昌黎县北。大约在6世纪中叶以后,碣石山前的近岸成为陆地而离渤海较远,使碣石山不再成为观海的胜地。
?沧海:大海。海水苍青色,因此称沧海。
?澹澹(dàn):水波动荡的样子。
?竦(sǒng)峙:挺立。“竦”和“耸”相同。
?“幸甚”两句:这是为配合音乐的节律而附加的,每一章后面都有,跟正文没有什么关系。
?鵾(kūn)鸡:古书上说的一种形似天鹅的大鸟。
?鸷(zhì)鸟:凶猛的鸟。
?镈(bó):古代锄类农具。
?流澌(sī):江河解冻时流动的冰块。
?蘴(fēng):古同“葑”,芜菁。藾(lài):蒿类植物。
⑴神龟:古人将它作为长寿动物的代表。
⑵竟:终了。
⑶盈缩:指寿夭。盈,长。缩,短。
译文
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眺望苍茫的大海。水波多么汹涌澎湃,山岛高高的耸立在水中。山岛上有丛生的树木,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生长的很茂盛。水面上吹起萧瑟的秋风,水中涌起了水花波浪。雄伟的太阳,灿烂的银河和皎洁的月亮,
好像在大海里升起。雄伟的太阳,灿烂的银河和皎洁的月亮,好像出自大海里。
(互文)喜悦高兴到了极点,用这首诗歌来抒发自己的心愿志向。
2 龟虽寿
三国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译文
词语注释
?曹操所作乐府组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四章。诗中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艺术形象于一炉,表现了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此诗是曹操的乐府诗《步出夏门行》四章中的最后一章。
?神龟,传说中的通灵之龟,能活几千岁。寿,长寿。
?竟:终结,这里指死亡。
?螣蛇,传说中龙的一种,能乘云雾升天。
?骥:良马,千里马。
?伏:趴,卧。
?枥(lì):马槽。
?烈士:有远大抱负的人。
?暮年:晚年。
?已:停止。
⑴盈缩:原指岁星的长短变化,这里指人的寿命长短。盈,增长。缩,亏,
引申为短。
⑵但:仅,只。
⑶养怡:指调养身心,保持身心健康。怡,愉快、和乐。
⑷咏:长久。永年:长寿,活得长。
⑸幸甚至哉:庆幸得很,好极了。幸,庆幸。至,极点。最后两句每章都有,
应为合乐时的套语,与正文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16)养怡两句:保养身心健康
白话译文
神龟即使十分长寿,但生命终究会有结束的一天;螣龙尽管能腾云乘雾飞行,但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却是驰骋千里;壮志凌云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心也永不止息。
人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决定;调养好身心,就定可以益寿延年。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3 饮酒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释
1.结庐:建造住宅。这里有居住的意思。结,建造、构筑。庐,简陋
的房屋。2.人境:人居住的地方。3.尔:这样。4.心远地自偏:心远离世
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5.悠然:悠闲自得的样子。6.见:在这里
读音为:“jiàn”,看见。7.山气:指山中景象,气息。8.日夕:傍晚。
9.山气日夕佳:山上的云气傍晚时很美。10.相与还:结伴而归。11.此中
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里边有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说出来却忘了要说的
话。此中,上面描述的景物之中。真意,从自然景物中领悟到的人生与自
然之理,辨:辨识。诗人本想说一说这种“真意”,却没有说,因为他认
为既然已经领悟到了,就不需用言词来表达了。想要辨识却不知道怎样表
达。[1]
6译文
把房屋建在人群聚居的地方,却没有世俗往来的喧嚣。
你问我如何能达到这样的境界?(那是因为我的)心远在闹市之外,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在东边的篱笆下采摘菊花,无意中看见了南山。
(傍晚南山)山气氤氲(yīn yūn ),夕阳西落,傍晚的景色优美,更有飞鸟,结伴而归。
这其中蕴含着隐居生活的真正意义,想要说出来,却忘记了该如何用语言表达。
(此中:此时此地的情景,指山中景象,也指隐逸生活。)
4 山中杂诗
南北朝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注释译文
词语注释
1.山际:山边;山与天相接的地方。
2.烟:指山里面的雾气。
3.竹中:竹林丛中。[1]
4.窥(kuī):从缝隙中看。
5.檐(yán):房檐。
6.这句是说山上的房屋地势很高,所以云从窗户里面穿进穿出。[2]
作品译文
山与天相接的地方缭绕着阵阵云烟,
从竹林的缝隙里看洒落下余晖的夕阳。
鸟儿欢快地向房檐上飞去,
洁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轻轻地飘了出来。
5 野望
唐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释
?东皋(gāo):诗人隐居的地方。薄暮:傍晚。薄,迫近。
?徙倚(xǐyǐ):徘徊,来回地走。依:归依。
?秋色:一作“春色”。
?落晖:落日。
?犊(dú):小牛,这里指牛群。
?禽:鸟兽,这里指猎物。
?采薇: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2-3]
3作品译文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诸多猎物回归家园。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4]
6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①滞:停滞,不流通。
②万里:形容归程之长。
③属:恰逢,正当。
④高风:秋风。[2]
白话译文
长江好似已经滞流,在为我不停地悲伤。
万里远游之人,思念着早日回归。
更何况秋风风寒,黄叶在漫山飘飞。
7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怀远:怀念远方的亲人。
?首二句: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使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亲友,此时此刻也该是望着同一轮明月。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
?情人:多情的人,指作者自己;一说指亲人。遥夜:长夜。怨遥夜:因离别而幽怨失眠,以至抱怨夜长。竟夕:终宵,即一整夜。
?怜:爱。滋:湿润。怜光满:爱惜满屋的月光。这里的灭烛怜光满,根据上下文,是个月明的时候,应该在农历十五左右。当一个人静静的在屋子里面享受月光,就有种“怜”的感觉,这只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受而已,读诗读人,应该理解当时诗人的心理才能读懂诗词。光满自然就是月光照射充盈的样子,“满”描写了一个状态,应该是月光直射到屋内。
?末两句:月华虽好但是不能相赠,不如回入梦乡觅取佳期。陆机《拟明月何皎皎》:“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盈手:双手捧满之意。盈:满(指那种满荡荡的充盈的状态)。[2-3][4]
白话译文
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
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
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
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8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注释译文
词语注释
?过:拜访。
?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庄,田庄。
?具:准备,置办。
?鸡黍:指农家待客的丰盛饭食(字面指鸡和黄米饭)。黍(shǔ):黄米,古代认为是上等的粮食。
?邀:邀请。
?至:到。
?合:环绕。
?郭:古代城墙有内外两重,内为城,外为郭。这里指村庄的外墙。
?斜(xiá):倾斜。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应读xiá。
? 开:打开,开启。
⑴轩:窗户。
⑵面:面对。
⑶场圃:场,打谷场、稻场;圃,菜园。
⑷把酒:端着酒具,指饮酒。把:拿起。端起。
⑸话桑麻:闲谈农事。桑麻:桑树和麻。这里泛指庄稼。
⑹重阳日:指夏历的九月初九。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
⑺还(huán):返,来。
⑻就菊花:指饮菊花酒,也是赏菊的意思。就,靠近,指去做某事。
作品译文
老朋友准备好了黄米饭和鸡肉,邀请我到他的农舍做客。翠绿的树木环绕着小村子,村子四周青山横斜。打开窗子,面对的是打谷场和菜园。我们举杯欢饮,谈论着今年庄稼的长势。等到重阳节的那一天,我还要再来与你品尝着菊花酒。
9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释译文
作品注释
?洞庭湖: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在今湖南省北部。张丞相:指张九龄,唐玄宗时宰相。
?涵虚:包含天空,指天空倒映在水中。涵:包容。虚:虚空,空间。混太清:与天混为一体。太清:指天空。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云梦大泽水汽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云梦泽:古代云梦泽分为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带低洼地区。
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
?撼:一作“动”。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岸。
?欲济无舟楫:想渡湖而没有船只,比喻想做官而无人引荐。济:渡。楫(jí):划船用具,船桨。
?端居耻圣明:生在太平盛世自己却闲居在家,因此感到羞愧。端居:闲居。
圣明:指太平盛世,古时认为皇帝圣明社会就会安定。
?坐观:一作“徒怜”。
?徒:只能。一作“空”。[1]
作品译文
八月洞庭湖水暴涨几与岸平,水天一色交相辉映迷离难辨。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想要渡湖却苦于找不到船只,圣明时代闲居又觉愧对明君。
坐看垂钓之人多么悠闲自在,可惜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1
10 与诸子登岘山
唐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工碑上在,读罢泪沾襟。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岘(xiàn)山:一名岘首山,在今湖北襄阳以南。诸子:指诗人的几个朋友。
?代谢:交替变化。
?往来:旧的去,新的来。
?复登临:对羊祜曾登岘山而言。羊祜镇守襄阳时,常与友人到岘山饮酒诗赋,有过江山依旧人事短暂的感伤。登临:登山观看。
?鱼梁:沙洲名,在襄阳鹿门山的沔水中。
?梦泽:云梦泽,古大泽,即今江汉平原。
?尚:一作“字”。
?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而建。[1][2]
白话译文
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古今。
江山各处保留的名胜古迹,而今我们又可以登攀亲临。
冬末水位降低了渔塘很浅,云梦泽由天寒而迷濛幽深。
羊祜碑如今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水沾湿了衣襟
11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使:出使。
?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问边:到边塞去看望,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属国:有几种解释: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
?征蓬:随风远飞的枯蓬,此处为诗人自喻。
?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胡天:胡人的领地。这里是指唐军占领的北方。
?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
?长河:即黄河;一说指流经凉州(今甘肃武威)以北沙漠的一条内陆河,这条河在唐代叫马成河,疑即今石羊河。
?萧关:古关名,又名陇山关,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候骑: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过萧关,此处大概是用何逊诗“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之意,非实写。候骑:一作“候吏”。
?都护:这里代指前线。
白话译文
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12 终南别业
唐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注释译文
注释
①中岁:中年。
②道:这里指佛教。
③家:安家。
④南山:即终南山。
⑤陲(chuí):边缘,旁边,边境;南山陲,指辋川别墅所在地,意思是
终南山脚下。
⑥胜事:美好的事。
⑦值:遇到。
⑧叟(sǒu):老翁。
⑨无还期:没有回还的准确时间。
译文
中年以后存有较浓的好道之心,
直到晚年才安家于终南山边陲。
兴趣浓时常常独来独往去游玩,
有快乐的事自我欣赏自我陶醉。
间或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
间或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
偶然在林间遇见个把乡村父老,
偶与他谈笑聊天每每忘了还家。[
13 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谢脁北楼:即谢脁楼,又名谢公楼,唐代改名叠嶂楼,为南朝齐诗人谢脁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故址在陵阳山顶,是宣城的登览胜地。谢脁是李白很佩服的诗人。
?江城:泛指水边的城,这里指宣城。唐代江南地区的方言,无论大水小水都称之为“江”。
?两水:指宛溪、句溪。宛溪上有凤凰桥,句溪上有济川桥。明镜:指拱桥桥洞和它在水中的倒影合成的圆形,像明亮的镜子一样。
?双桥:指横跨溪水的上、下两桥。上桥即凤凰桥,在城的东南泰和门外;下桥即济川桥,在城东阳德门外,都是隋文帝开皇年间(581~600年)的建筑。彩虹:指水中的桥影。
?人烟:人家里的炊烟。
?北楼:即谢脁楼。
?谢公:谢脁。[2][3]
白话译文
江边的城池好像在画中一样美丽,山色渐晚,我登上谢朓楼远眺晴空。
两条江之间,一潭湖水像一面明亮的镜子;江上两座桥仿佛天上落下的彩虹。
橘林柚林掩映在令人感到寒意的炊烟之中;秋色苍茫,梧桐也已经显得衰老。
除了我还有谁会想着到谢朓北楼来,迎着萧飒的秋风,怀念谢先生呢?
14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唐李白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注释
?校(jiào)书:官名,即秘书省校书郎,掌管朝廷的图书整理工作。叔云:李白的叔叔李云。
?长风:远风,大风。
?此:指上句的长风秋雁的景色。酣(hān)高楼:畅饮于高楼。
?蓬莱:此指东汉时藏书之东观。
?小谢:指谢朓,字玄晖,南朝齐诗人。后人将他和谢灵运并称为大谢、小谢。这里用以自喻。清发(fā):指清新秀发的诗风。发:秀发,诗文俊逸。
?俱怀:两人都怀有。逸兴(xìng):飘逸豪放的兴致,多指山水游兴,超远的意兴”壮思:雄心壮志,豪壮的意思。
?览:通“揽”,摘取。览明月:
?消:另一版本为销,详见注释。
?称(chan)意:称心如意。
?明朝(zhāo):明天。散发(fà):不束冠,意谓不做官。这里是形容狂放不羁。
注:1. “举杯消愁愁更愁”中,苏教版为“举杯销愁愁更愁”,两者皆可。
2. “欲上青天览明月”中,苏教版为“欲上青天揽明月”,两者皆可。译文
弃我而去的昨天已不可挽留;
扰乱我心绪的今天使我极为烦忧。
万里长风吹送南归的鸿雁,
面对此景,正可以登上高楼开怀畅饮。
你的文章就像汉代文学作品一般刚健清新。
而我的诗风,也像谢朓那样清新秀丽。
我们都满怀豪情逸兴,飞跃的神思像要腾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洁的明月。
好像抽出宝刀去砍流水一样,水不但没有被斩断,反而流得更湍急了。
我举起酒杯痛饮,本想借酒消去烦忧,结果反倒愁上加愁。
啊!人生在世竟然如此不称心如意,
还不如明天就披散了头发,乘一只小舟在江湖之上自在地漂流(退隐江湖)罢了。
15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郭外斜,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释
?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
?白水:清澈的水。
?一:助词,加强语气。名做状。
?别:告别。
?蓬:古书上说的一种植物,干枯后根株断开,遇风飞旋,也称“飞蓬”。诗人用“孤蓬”喻指远行的朋友。
?征:远行。
?浮云游子意:浮云,飘动的云。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兹:声音词。此。
?萧萧:马的呻吟嘶叫声。
?班马:离群的马,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班,分别;离别,一作“斑”。译文
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
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
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
16 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释
1、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2、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
3、衣冠:指的是东晋文学家郭璞的衣冠冢。
4、成古丘:晋明帝当年为郭璞修建的衣冠冢豪华一时,然而到了唐朝诗人来看的时候,已经成为一个丘壑了。
5、三山:山名。
6、半落青天外:形容极远,看不大清楚。
7、二水:一作“一水”。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二支。
8、白鹭洲: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洲上多集白鹭,故名。
9、浮云蔽日:喻奸邪之障蔽贤良。比喻谗臣当道。浮云:陆贾《新语·慎微篇》:“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2]
10、长安:这里用京城指代朝廷和皇帝。
白话译文
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经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息。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其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里了,早已化为一抔黄土。我站在台上,看着远处的三山,依然耸立在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隔成两条水道。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有时把太阳遮住,使我看不见长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忧愁。
17 行路难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注释
1.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调名,金樽: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
饰。清酒:清醇的美酒。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玉盘:精美的食具。珍羞:珍贵的菜肴。羞:通“馐”,佳肴,美味
的食物。直:通“值”,价值,价钱。
2.投箸:丢下筷子。箸(zhù):筷子。不能食:咽不下。茫然:无所
适从。
3.塞:堵塞。太行:太行山,现山西、河南、河北三省交界处。雪满
山,一作“雪暗天”。
4.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暗用典故:姜太公吕尚
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吕尚和伊尹都曾辅佐帝王建立不朽功业,诗人借此表明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碧:一作“坐”。忽复:忽然又。
5.多歧[2]路,今安在:岔道这么多,如今身在何处?歧:一作“岐”,
岔路。安:哪里。
6.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据《宋书·宗悫传》载:宗悫少年
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会:当。云帆:高高的船帆。船在海里航行,因天水相连,船帆好像出没在云雾之中。济:渡过。沧海:大海。
译文
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但心情愁烦使得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
遥想当年,姜太公溪边垂钓,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乘舟梦日,受聘在商汤身边。
人生的道路何等艰难,何等艰难,歧路纷杂,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边?
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
18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释
1.荆门:位于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山形上合下开,状若门。
2.远:远自。
3.楚国:楚地,今湖北、湖南一带。其地春秋、战国时属楚国境域。
4.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
5.江:大河。大荒:广阔无垠的原野。
6.月下飞天镜: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的天镜。下:移下,下来。
7.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
8.仍:频频。
9.万里:喻行程之远。[1]
白话译文
远道而来渡过荆门之外,来到楚地游览。山随着低平的原野地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下来的一面天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我还是怜爱故乡的水,流过万里送我行舟远行。
19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释
?洛城:即洛阳,今属河南。
?玉笛:玉制或锻玉的笛子。玉:指玉石。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
?满:此处作动词用,传遍。
?闻:听;听见。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柳:暗指“留”。
?故园:指故乡,家乡。[2][3][4]
白话译文
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融入春风,飘满洛阳古城。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乐曲,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
20 月下独酌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注释
?酌:饮酒
独酌:一个人饮酒
?间:一作“下”,一作“前”
?无相亲:没有亲近的人。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举起酒杯招引明月共饮,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恰合成三人。
一说月下人影、酒中人影和我为三人。
?既:已经
不解饮:不会喝酒
?徒:徒然,白白的
徒:空。
?将:和。
?及春:趁着春光明媚之时。
?月徘徊:明月随我来回移动。
?影零乱:因起舞而身影纷乱。
⑴交欢:一起欢乐。
⑵无情游:忘却世情的交游。
⑶相期邈(miǎo)云汉:约定在天上相见。
译文
提一壶美酒摆在花丛间,自斟自酌无友无亲。举杯邀请明月,对着身影成为三人。明月当然不会喝酒,身影也只是随着我身。我只好和他们暂时结成酒伴,要行乐就必须把美好的春光抓紧。我唱歌明月徘徊,我起舞身影零乱。醒时一起欢乐,醉后各自分散。我愿与他们永远结下忘掉伤情的友谊,相约在缥缈的银河边。
21 子夜吴歌
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1.一片月:一片皎洁的月光。
2.万户:千家万户。捣衣:把衣料放在石砧上用棒槌捶击,使衣料绵
软以便裁缝;将洗过头次的脏衣放在石板上捶击,去浑水,再清洗。
3.吹不尽:吹不散。
4.玉关: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北,此处代指良人戍边之
地。
5.平胡虏:平定侵扰边境的敌人。
6.良人:古时妇女对丈夫的称呼。《诗·唐风·绸缪》:“今夕何夕,
见此良人。”罢:结束。
译文:
长安城上一片明月,干家万户都传来阵阵的捣衣之声。秋风吹不尽的是,思妇们对玉门关外的绵绵的思念之情。何日才能扫平胡虑,夫君从此不再远征。
22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注释
1.逢:遇上。
2.宿:投宿;借宿。
3.芙蓉山主人:芙蓉山,各地以芙蓉命山名者甚多,这里大约是指湖
南桂阳或宁乡的芙蓉山。主人,即指留诗人借宿者。这首诗通过雪夜借宿山村的情形,巧妙地写出山村景象与农家生活。[4]
4.日暮:傍晚的时候。
5.苍山远:青山在暮色中影影绰绰显得很远。苍:青色。
6.白屋:未加修饰的简陋茅草房。一般指贫苦人家。
7.犬吠:狗叫。
8.夜归人:夜间回来的人。
作品译文
暮色降山苍茫愈觉路途远,
天寒冷茅草屋显得更贫困。
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
风雪夜回宿家的家人回来了。
23 劝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注释
?更:古时夜间计算时间的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为两小时。午夜11点到1点为三更。[1]五更鸡:天快亮时,鸡啼叫。
?黑发:年少时期,指少年。
?白首:头发白了,这里指老年。方:才。[2]
译文
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少年时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