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2年政治经济学系年会论文研究设计摘要

2012年政治经济学系年会论文研究设计摘要

2012年政治经济学系年会论文/研究设计摘要

(如希望阅读全文请直接联系作者)

11月30日中国政治经济分析

第一场主持人:朱天飚,北京大学

08:30-09:00 China’s Unique Model of Market Economy

作者周强,上海财经大学,zhou.qiang@https://www.wendangku.net/doc/5f17758891.html,

摘要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there exists a unique type of capitalism in China. It describes this Chinese approach to market economy from the

aspects of capital markets, skill formation, inter-firm relations,

state-firm relations, and the patterns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t

shows that China’s contemporary market economy is distinguished by

the coexistence of both highly coordinated market and

hypercompetitive liberal market models of organizing economy.

Various institutions play critical roles to shape the outcome in each of

the fields of the market, in addition, one institution’s effectiveness may

depend on the existence of other institutions in parallel fields. The

hybrid approach to market economy may be due to the fact that China

is a very late industrializer under immense security pressure, facing the

dual challenges of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This pattern of how

China conducts itself can have profound implications as to whether and

how China can overcome the potential problem of middle-income trap. 09:00-09:30 关于中国经济成长的第三种解释——基于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和产品建构理论的分析

作者宋磊,北京大学,slei@https://www.wendangku.net/doc/5f17758891.html,

摘要在将中国经济成长的成长模式的阶段性、微观主体的多样性和企业能力构筑过程的两面性等特征纳入分析视野之后,我们发现,关于

中国经济发展的两种主流解释都无法单独说明中国经济成长的所

有阶段的发展机制和所有侧面的形成原因。同时,即使将两种主流

解释组合在一起,中国经济成长之中仍然存在“解释残差”。基于

上述认识,本文通过引入熊彼特的成长理论和创新管理领域的最新

进展,提出了关于中国经济成长的第三种解释。本文是关于中国经

济成长的政治经济学分析的一个初步铺垫。这里所说的政治经济学

即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也包括关注政企互动的政治经济学。附

录是在第一个方向上的后续研究。对于第二个研究方向而言,本文

的意义在于通过确认中国经济成长的技术背景为“找回中国的政企

关系的技术基础”进行准备。

09:30-10:00 中国产业政策取向应做重大调整——从直接干预市场到增进与扩展市场

作者汪飞涛和李晓萍,中国社会科学院,jiangfeitao@https://www.wendangku.net/doc/5f17758891.html,

摘要21 世纪以来,中国产业政策进一步强化了行政性干预措施的运用,体现出强烈的直接干预市场特征。然而,大量研究文献表明,以直

接干预市场为特征的选择性产业政策,无论其理论依据还是实施效

果都受到广泛的质疑。本文在重新认识市场机制与“市场失灵”的

基础上,进一步反思产业政策的理论基础与政策取向。在发展和转

型国家存在的所谓“市场失灵”,实则多是“政府失灵”或“制度

失灵”,实施直接干预市场型的产业政策只会使问题更为严重。本

文在借鉴市场增进论和深入探讨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基础上,试图构

建产业政策新的思考框架,即:产业政策应当以维护市场竞争、增

进市场机能与扩展市场范围作为基本取向,并以此促进产业与国民

经济的健康发展。

10:00-10:30 Innovation without Novelty: The Structural and Institutional Roots of China’s Innovation Patterns in Mobile Phone Handset Industry 作者唐莉等,上海财经大学等,tang.li@https://www.wendangku.net/doc/5f17758891.html,

摘要This paper offers an explanation to the puzzle of why Chinese

high-tech SMEs survive and thrive by pursing a

no-novelty-conducted-here innovation strategy, within a system which

appears to be arrayed against them. To do so we utilize the case study

of the mobile phone handset industry. We find that China’s innovative

capabilities are particularly strong in incremental improvements and a

quasi-copying second generation innovation. We argue that capitalizing

on the advantages offered by the global fragmentation of production,

Chinese SMEs chose this copy-innovation pattern in their search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 as a rational response to a system characterized

with high structured uncertainty. The research also suggests that

China’s practice of imitation-innovation-fusion in the mobil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can be partly explained by a silent alliance

between firms and localities. This special type of local support

mediates structured uncertainty and encourages specific types of

innovation. Policy implications and future directions are discussed in

the end.

第二场主持人:宋磊,北京大学

10:40-11:10 Do Economic Ideas Matter in Economic Policy Making

作者王颖曜,耶鲁大学,wangyingyao@https://www.wendangku.net/doc/5f17758891.html,

摘要The recent scholarly attention to the role of economic ideas in

economic policy making ride s the tide of instutionalists’ revolts against

rational choice models widely seen in the field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sociology. This paper attempts to introduce and synthesize the

ideational approach and identify its relevance to the study of economic

p olicy making in China. Through defining ―economic ideas‖,

expounding their analytical, cognitive and political functions,

delineating the ways in which economic ideas enter into the arena of

policy making and numerating th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economic

ideas can be powerful, the paper shows a sound ideational approach

does not have to committee to idealism. It should specify the ways in

which economic ideas’ analytical apparatus take effect in its interaction

with institutions, social interests, economic conditions and historical

events and how the configuration of interactions affects policy

outcomes and structure politics.

11:10-11:40 Economists and the State: the Rise of a Profess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研究设计)

作者郦菁,纽约大学,julialj718@https://www.wendangku.net/doc/5f17758891.html,

摘要This research project attempts to examine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economists rising to be a profess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 especially

how they expanded (or later retrieve) jurisdiction in four distinct social

spheres, i.e., the policy-making arena, academic system, public sphere

and the private economic sector. I propose after in-depth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interview, archive study and content analysis) that the

structural change of the Chinese state turned out to be the primary

shaper of the uneven development and the inadvertent ups and downs

of Chinese economists in different social spheres. As a result,

Neoliberalism, which is supposed to be the pat ideas of the seemingly

empowered economists during the thirty-year economic reform, never

fully took hold. The state still has the upper hand.

11:40-12:10 State-Society Dynamics and the Rise of a Labor Export Economy in a State-Designated Poor County in Central China

作者杨宏星,上海财经大学,hongxing.yang@https://www.wendangku.net/doc/5f17758891.html,

摘要Drawing upon ethnographic and documentary research,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opportunistic rise of a labor export economy in a

county of Central China. Whereas students of developmental state

argues for the leading role of the (central) stat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industrialization process, few studies address the dynamics of

central-local state as well as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society and state

in the process of local development. This study contends that while the

central state played a brokerage role in providing information and help

break institutional obstacles for the local state, and the local state

initiated and implemented various developmental projects, the

developmental pattern and trajectory had been re-shaped by the active

participation of the society. Thus this study redresses the

developmental state theory in two ways: first, the prosperous economic

development could be achieved as an unintended consequence with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civil society regardless of a weak and corruptive

but development-oriented state; second, the "developmental state"

should be decomposed into different levels and their dynamics had

great impact on the local develop ment. The mechanism of ―unintended

consequence‖ for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also discussed. 12:10-12:40 贫穷、不平等与再分配——民主的政治经济机理

作者汪仕凯,华东政法大学,wangsky0615@https://www.wendangku.net/doc/5f17758891.html,

摘要本文致力于探讨贫穷与民主之间的关系。贫穷真的是民主的敌人吗?笔者以此问题意识为引导来重新理解经济因素同民主政治的

关系。本文认为贫穷确实存在反对民主政治的可能性,但是贫穷并

不必然是民主的敌人,只有当贫穷造成的社会阶层之间的不平等超

过一定水平之后,贫穷才会通过不平等这种中介机制来妨害民主政

治。经济上不平等的社会阶层依据民主体制下的再分配政策对自身

利益的影响来决定自身的政治态度和行动策略,只有当经济不平等

的程度能够促使中产阶层和贫穷阶层结盟从而形成温和的再分配

政策的时候,民主政治才能作为反映政治上重要的社会阶层之间利

益均衡的政治体制而出现。民主政治的此种特性决定了再分配政策

在改善经济不平等方面的有限性,民主政治对贫穷和经济不平等的

改善有赖于民主政治在促进经济持续发展方面的成效。

关键词:民主贫穷不平等再分配

第三场主持人:雷艳红,厦门大学

13:50-14:20 花钱消灾?——中国的公共支出、公共品供给与收入公平感

作者任超然,上海财经大学,rchran@https://www.wendangku.net/doc/5f17758891.html,

摘要解决中国面临的国富与民生的失衡必然要实现向和谐社会的转型,而和谐最根本的要求是公平;财政支出作为政府最重要的政策手段

之一,如何实现社会公平?本研究从以促进社会公平为主要目标的

社会性支出入手,分析公共支出对于公众公平感的影响。本文将社

会性支出分为两类,一是受益无法分割到个人的公共品供给支出,

一是可以直接分配到个人的转移性支出。前者通过垫高基础,使得

社会起点公平,从而增加人们的公平感受;后者可以通过降低个人

生活风险,提升个人风险承受力和社会对收入差距的容忍度,使个

人获得更多的公平感受。由于公共支出受益的家户资料难以获得,

本研究通过结合宏观统计数据与CGSS(2006)的入户调查数据来对

中国公共支出的收入公平效果进行评价,并探讨其发生作用的机

制。实证结果显示,社会性支出对居民的收入公平感影响显著,其

中基本公共品支出能够提高公民的收入公平感受而转移性支出却

无法提高收入公平感受。

14:20-14:50 纳税人痛并快乐着——税收制度与纳税行为的实验经济研究

作者余莎,上海财经大学,yusha-shark@https://www.wendangku.net/doc/5f17758891.html,

摘要中国的税收实践中,税率偏高、逃税普遍存在是两大重要特征。传统理论(A-S模型)认为降低税率、加大对逃税的稽查和惩罚能够

提高纳税遵从。然而发展中国家的税收征管条件差,政府难以全面

掌握纳税人的财务信息,很难通过“稽查—惩罚”模式提高纳税遵

从。那么,为何政府不降低税率以提高纳税遵从?这是否意味较高

的税率能够带来更多的税收收入?但又为何如此?对此,作者认

为,在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高税率能够促使更多的自愿纳税,使

政府实现更多的税收收入。具体而言,在税率较高时,尽管纳税遵

从较差,但纳税人却由于少缴税带来的“盈余心理”(文中定义为

“纳税者剩余”),而只关注“纳税减少的部分”,不自觉地缴纳更

多的税负,结果高税率一方面使得纳税人逃税更多,另一方面,政

府却还能征得更多的税收收入。对于上述基于“前景理论”的分析,

本文采用实验方法测试纳税人在不同税率档次下的纳税意愿。结果

表明,当税率从3%增加至50%时,纳税人申报比例从83%降低至

28%;在逃税增加的同时,政府取得的税收收入却呈增长趋势,当

税率为40%时,税收收入达到最高。因此,从逃税的盈余心理推定

纳税人在高税率时表现出更多的自愿纳税,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发

展中国家如何运用“税率”这一政策工具实现既定的财政目标。14:50-15:20 县官不如限管?——兼论建设财政的成因和公共财政的构建

作者庞保庆,上海财经大学,pangbaoqing85@https://www.wendangku.net/doc/5f17758891.html,

摘要本文关注是什么因素在影响着各省的基本建设支出的比重。本文利

用1995年—2006年各省的数据,研究发现:省长的晋升激励在影

响着各省的基本建设支出的比重,晋升激励越强的省长越会安排更

多的基建支出。其他条件不变,省长的晋升激励每提高一个档次,

将会使得基建支出的占比增加0.22个百分点。虽然书记是“一把

手”,但是书记并未影响基建建设支出,其中的原因或许是由于书

记负责全省的路线工作而不直接影响预算支出。

15:20-15:50 The Lame-Duck Status in Authoritarian Regimes: A Natural

Experiment of Mandatory Retirement Age in China

作者刘台伟,上海财经大学,derek.twl@https://www.wendangku.net/doc/5f17758891.html,

摘要How does the lame-duck s tatus affect politicians’ policy actions in nondemocratic systems? Moreover, how does the shadow of the future

affect politicians’ attitudes toward the provision of public and private

goods in authoritarian regimes? This paper uses a ―natural experiment‖

to compare Chinese politicians’ spending priority before and after

Beijing introduced mandatory retirement age. I find that the lame-duck

status does affect politicians’ choice on public and private goods

provision even in authoritarian systems. Before the introduction of

mandatory retirement age, there is no strong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age of provincial Party secretaries and their priority of spending.

However, after Beijing enforced mandatory retirement age, provincial

leaders tend to spend more on private goods when approaching the

retirement age of 65. This way they can connect with local interest

groups and secure post-retirement positions. The evidence also

indicates that the longer provincial leaders served in the same province,

the more likely they increase the provision of private goods. As several

officials commented, this is because ―the longer you serve in a

province, the more you are tied down with the local patronage

network‖ (provincial and municipal-level officials). This finding

suggests that politicians in China face the competing interests from

local elites in providing public goods to the people.

第四场主持人:耿曙,上海财经大学

16:00-16:30 为什么中国经济呈现政府投资驱动型增长的特征?——一个社会学的分析框架

作者刘长喜等,上海财经大学等,liuchangxi@https://www.wendangku.net/doc/5f17758891.html,

摘要近30多年来,中国经济增长呈现出鲜明的政府投资驱动型特征。

已有的解释大都过于强调政府投资的动机,而忽视了政府投资的能

力。本文认为从经济的逻辑出发不足以完全解释政府投资驱动增长

模式的真正形成机制,必须同时考虑到中国经济增长背后的政治与

认知的逻辑。本为提出一个不同于政府投资动机论的政府投资能力

论的分析框架,并具体分析三十多年来中国政府投资能力的具体变

动机制。本文指出,中国呈现政府投资驱动型增长背后的政治动力

是特有的经济增长的合法性诉求及关于中国经济增长的认知图式,

在该政治动力的驱动下,相继出台分税制、银政分割制、国企资本

化以及土地财政化和金融化等制度,有意抑或无意之中形塑了中央

和地方政府投资能力。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还利用分省面板

数据,构建一个政府投资能力的回归模型,对已有三种理论和我们

自己的理论解释进行了检验。

16:30-17:00 国家引导的非正式制度资本投资——来自贵州清镇的发展案例

作者林玮,复旦大学,0830*******@https://www.wendangku.net/doc/5f17758891.html,

摘要欠发达地区地理上的闭塞偏远往往导致人们共享的非正式制度并非发展友好。这造成产业结构差、经济总量小,缺乏制度资本,信

息浑浊、交易成本高,缺乏投资生产率低的恶性循环。此时国家有

必要通过引导社会改变文化习俗来增加制度资本,降低交易成本。

贵州清镇的案例验证了这些推论:面对欠贷违约问题,当地在农业

产业化中推行“诚信农民建设”,通过激励机制培育尊重法治、契

约与市场规则的非正式制度,使得投资增加经济发展。高效独立的

官僚机构与国家社会的互嵌性解释了良好的政策绩效。

17:00-17:30 Residential Segregation, Governance Fragmentation, and

Disparity in Public Service Providing: The Case of Shanghai

作者李会平等,上海财经大学等,huiping.shufe@https://www.wendangku.net/doc/5f17758891.html,

摘要 A rising literature has paid much attention to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housing markets in China and how it has transformed residential space

in Chinese cities. However, very few studies have examined how the

undergoing reform has impacted the social-spatial stratification in

housing markets, in relation to public services accessibility.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social-spatial stratification

patterns of residence and how the patterns are related to disparities in

public service providing. We conduct this study in Shanghai, one of the

most prominent cities in China. Using data with profound information

on individual houses with their geographic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built environments, we examined the spatial

segregation of houses by housing prices and their accessibility of

public infrastructure including public transportation, hospitals, schools

and city parks.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mmunities (Xiao Xu) are highly

segregated by housing prices, with the poorest communities isolated

from the middle and richest communities. This overall pattern is

completely different from the former ―undifferentiated‖ residential

landscape or that stratified by land use types (such as by the type of

work-unit, dan wei) under state control. Furthermore, we find that

accessibility of public services does not vary significantly at the

community level; however, it does vary at the street level, and varies

much more substantially at the city district level. The pattern suggests

that fragmentized governance and fiscal systems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disparities in public service providing across the city.

17:30-18:00 高墙抑或陷阱?——理解“中等收入”问题的两种理论视角(研究设计)

作者陈玮,上海财经大学,mcdull.chenwei@https://www.wendangku.net/doc/5f17758891.html,

摘要本文将利用现有的文献与讨论,条理出有关“中等收入”问题的两种理论观点:亦即“要素视角”与“制度视角”。并希望通过此一

理论框架,统摄稍嫌纷杂的观点,聚焦学界的讨论,有助形成清晰

的论点,一方面更快的积累研究成果,另方面接筍各方的理论资源。

上述理论架构之中,“要素视角”将迈向高等收入国家之路,视为

攀越一面“高墙”,攀爬的动力来自各种“[生产]要素”,但却忧心

它们是否足以支撑中国的爬坡之路。与之迥异的“制度视角”,则

将现有的政经体制,视为的一套制度的束缚,深陷与此类纵横交错

的制度“陷阱”之中,忧心中国能否挣扎脱身,超越身处的“中等

收入阶段”。两者思考方向既然不同,提出的解决方案自然有别。

就本文作者所见,“要素视角”失之于褊狭与静态,因此不利追溯

“中等收入”问题的根源所在,也因此相较于制度视角,将难于深

度剖析中国所面临的困局,提出超越中等收入陷阱之道。

12月1日

1、多样的政治经济分析

第一场主持人:黄琪轩,上海交通大学

08:30-09:00 当利益企图征服认同——两岸关系中的经济治术及其局限

作者耿曙等,上海财经大学等,skeng0731@https://www.wendangku.net/doc/5f17758891.html,

摘要经济能否影响政治?具体点说,国家间的贸易获利能否改变某方的政治立场因此促进冲突向和平的转型?对于这个政治学的核心问

题,两岸关系提供我们一个极好的观察场域,因为从来没有两个政

治实体,存在这么深刻的认同歧异,却发展出这么密切的经贸互赖。

基于上述的理论角度,本研究就两岸经贸2009又一波大开放前后

(包括开放之前、推动期间以及一段时间酝酿之后)进行多次追踪

式民调,试图通过逼近“固定样本式”的控制,探索经贸利益对台

湾民众政治立场的变化。研究结果发现,两岸经贸中民众“感受”

的利得与损害,并未显著深刻的影响其政治立场。为能探索其中原

因,作者又进行了经贸交流“易感群体”的访谈,发现“认同”既

影响获利受害者的认知与诠释,而且因为占据“道义”上的优势,

有利其排挤获益发挥的影响,“利益”因此不易撼动“认同”。由

于政治立场根本在政治认同,因此单靠“经济治术”将很难征服一

个抗拒的认同。本文的发现,可以提供一个微观层面的过程分析,

说明为何之前“整合理论”的乐观期待,为何难以在短时间内实

现。

09:00-09:30 两岸交流与九二共识——接触假说与社会认同理论

作者耿友祥,上海财经大学,alex_geng@https://www.wendangku.net/doc/5f17758891.html,

摘要刻板印象的形成依赖信息。个人获取信息的途径有三条:亲身接触、媒体,与社会网络。当媒体与社会网络的信息相对封闭,个人亲身

接触打破这种封闭之时,刻板印象能否消除?我们利用TEDS2012

面访数据得到如下结果。信息更新能否发生作用受认同制约。最常

看的媒体是泛绿媒体的民众,到过大陆与否对其九二共识立场没有

显著影响。只有其认同与信息更新的方向一致时,也就是泛蓝者接

触到大陆正面信息时,信息易于发生影响。最常看的是泛蓝媒体的

民众,初次到大陆会更倾向于支持九二共识,而到过大陆多次之后,

这种影响消失。泛绿媒体报道较多大陆的负面信息,导致个人认知

相对固化,不易改变。泛蓝媒体的报道覆盖大陆正面和负面两方面

的信息。个人在面对这些信息时的影响便没有明确的方向。当个人

初次到大陆之后,直接面对大陆的经济成就,短时强化了对大陆的

正面印象;又因两岸共同的历史文化背景,激发作为中国人的自豪

感,进而加强了其九二共识立场。但多次到大陆之后,接触到大陆

社会的较多负面信息;当同时面对正反两方信息时,又回到之前的

混乱状态。

09:30-10:00 Taiwan’s Wealth Gap and the Evolution of Electoral Politics under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2008-2012

作者郑振清,清华大学,zhenqing@https://www.wendangku.net/doc/5f17758891.html,

摘要The 2008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has not only hindered Taiwan’s

economic growth but also aggravated Taiwan’s wealth gap, which

expedited various economic and livelihood questions to become

electoral issues. Under this circumstance, the five-municipal elections

held in November of 2010 and the presidential election in January of

2012 have shown a profound transition in Taiwan’s electoral politics,

that is, contentions about provincial-ethnic identification were

gradually overwhelmed by class cleavage, with the latter constituting

the axis of the two electoral campaign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linkage

between wealth gap and electoral campaigns in Taiwan and tries to

grasp new trends of Taiwan’s political development: class politics

based on wealth gap has formed new driving force to Taiwan’s party

politics, while unification-independence dispute has been downplayed

in a specific time.

10:00-10:30 是去是留?全球镶嵌、土地资源与珠三角台商策略选择

作者林瑞华,上海财经大学,emmy.lin1223@https://www.wendangku.net/doc/5f17758891.html,

摘要珠三角地区以“加工贸易/出口导向”为主的劳力密集制造业,约从1990年代中期开始,成为“外向型发展”的主力,创造中国的

“出口奇迹”,从而缔造了持续的高速增长,但在2000年代中期

之后,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丕变,让他们面临日益沉重的生存压力,

摆在这些企业面前的主要有三条出路:转型升级、区域转移、不然

就得走向倒闭。这些面临转型升级压力下的企业将如何抉择?又为

何如此决定?本研究基于作者2007年以来在珠三角地区的调查访

谈,发现台商企业去留的决定,基本上应该从他们的“国际镶嵌的

程度”,以及“土地是否自有”两个角度进行探讨,并因此分析出

四类企业转型的选项:(1)国际镶嵌低、土地租用的台商若非关厂

撤资,就是向内地迁移;(2)国际镶嵌低,但土地自有者,则通常

会从劳力密集型产业转为服务业,或者升级为高级制造业;(3)若

国际镶嵌高、土地租用者,则这类台商会离开珠三角,往越南、印

度尼西亚等地搬迁;最后,(4)对于国际镶嵌高、土地又自有者,

则往往深陷走或不走的两难,一般的情况为北扩、提价或者转内销。

本研究所发现的两项因素,将有助我们建构全球化背景下产业布局

的分析框架。

第二场主持人:朱天飚,北京大学

10:40-11:10 “新兴国家”经济改革中的国家行为自主性研究——对巴西、印度、俄罗斯与中国市场化进程的比较分析

作者葛传红,华东政法大学,chge2010@https://www.wendangku.net/doc/5f17758891.html,

摘要本文选取巴西、印度、俄罗斯和中国等四个新兴国家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的考虑是这四个国家都是某种意义上的“巨型国家”。因为,

小国的成功故事往往容易被人们视为一种偶然现象,或者一种地方

性知识。反之,如果一个大国获得了成功,则人们很难将其视之为

偶然或幸运,而是认为其中必有深刻的必然性逻辑的存在。然而,

近些年来,在新自由主义教条的指引下,学者们倾向于过分夸大市

场机制的作用,这样便导致大部分的经济改革研究主要是围绕着

“经济行为”来展开,而有意地忽视了经济改革中的“国家行为”。

因此,本文尝试运用“新国家主义”的理论视角审视四国的经济改

革历程。一方面希望借此回顾来考察其经济改革过程中的国家行为

逻辑,另一方面期盼能在此回顾的基础上去探究国家性质的转型。

本文认为,随着经济改革的持续推进,四个国家的国家自主性内涵

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国家开始以合作的心态来引导社会

经济的发展,并开始向着“自主性国家”的目标迈进。

11:10-11:40 The Myth of “Secure Property Rights”

作者张昕,华东师范大学,xinzhang999@https://www.wendangku.net/doc/5f17758891.html,

摘要I argue that during property regime transitions, it is almost impossible to hold the principle of ―secure property rights‖ because of the inherent

distributive conflicts. The mainstream discourse creates a myth of

―secure property rights‖ mainly because of serious misunderstanding of

key features of ―property rights‖, ―security‖ and other related concepts.

Historically, a new property regime often destroys property relations in

the old property regime through non-consensual, non-market methods,

without ―respect‖ for property relations in the old regime. The paper

draws upon four cases of property regime transitions: enclosure

movement in England, American Indians’ land dispute,―willing

buyer-willing seller‖ policy in South Africa’s land ref orm, and mass

privatization in post-Soviet Russia to further illustrate the political

naivety and policy dilemma embedded in such a myth. In sum,

unconditional advocacy for ―secure property rights‖ may actually

hinder the initiation or development of capitalism.

11:40-12:10 产权的政治与巴西经济奇迹的中断

作者黄琪轩,上海交通大学,sjtuhuangqixuan@https://www.wendangku.net/doc/5f17758891.html,

摘要近年来,新兴经济体的发展引发了世人关注。新兴经济体中的一员巴西,其历史上的经济增长波动较大。本文试图回答:进入二十世

纪八十年代以后,巴西的“经济奇迹”为何突然中断?在巴西这样

一个存在严重贫富分化的社会,对富人产权的过度保护,不仅不能

为持续的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框架;相反,这样早熟的制度安

排反而为巴西的经济发展埋下了隐患。本文通过对二十世纪六七十

年代巴西“经济奇迹”的分析,以及与东亚、美国进行对比,试图

展示巴西严重的贫富分化导致了巴西政治议题的极端化、收入分配

权力化,进而导致巴西产业结构的畸形化与经济增长的债务化。因

此巴西的“经济奇迹”没能持续下去。包括巴西在内的一些新兴经

济体国家,如果贫富分化不能得到有效解决,那么它们就可能会重

蹈“经济奇迹”突然中断的覆辙。

12:10-12:40 Synergy Threshold for State-Society Cooperation: Testing Formal

Model Using a Lab Experiment

作者李响,新加坡国立大学,a0028468@https://www.wendangku.net/doc/5f17758891.html,.sg

摘要In this paper, I investigate the circumstances under which

state-business cooperation occurs. This research draws on two strands

of literature: researches on the role of government in development and

the literature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te and society. Building

on this literature, I then develop my argument in an attempt to answer

the question, when can successful coordination between state and

businesses be realized. For this purpose, I develop a formal model,

which shows that cooperation between state and businesses can take

place only if state-society synergy – complementary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munities and state agencies – is above a certain level. In

other words, there is a synergy threshold for state-business cooperation.

Low levels of state-society synergy do not facilitate cooperation

between state and business actors.

I design a laboratory experiment to test the hypothesis. Adopting

the formal theory approach (FTA), I propose to test the theoretical

predictions of the model using a series of controlled lab experiments

using undergraduate students as subjects. The experiments are

conducted via computers and the programs are written with the

software z-Tree, a toolbox for economic experiments developed by

Zurich. The subjects are randomly assigned into pairs and engage in a

role play. The computer program randomizes the treatment and records

the subjects’ responses under treatments corresponding to various

levels of synergy. The data collected from all sessions are aggregated

and analyzed statistically, using sample mean tests and logistic

regression. The analysis can be made more sophisticated by

incorporating quantal response equilibrium (QRE). Overall,

randomization and controlled setting of the experiment deliver a

relatively high degree of internal validity.

2、多样的政治分析

14:00-15:20

北京大学公共政策国际论坛

主题:秘密投票背后的政治

主讲人:牛铭实,杜克大学,niou@https://www.wendangku.net/doc/5f17758891.html,

摘要:

秘密投票是一种手段和权利,他让投票者能自由的表达意愿,不受金钱、暴力、威胁、利诱的影响,它是保障民主制度运作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条件。但在人类政治文明史上,“公开”表决是常态,“秘密”投票反而是特例,原因是既得利益者、当权派为了保持他们的统治优势,一定会想方设法的操纵选举结果,自然不会采用秘密投票。然而,如果这个解释有说服力,那在什么条件下“秘密投票”能突破金钱暴力的封锁,应运而生?本文尝试回答这个问题。

要有系统的了解“秘密投票”背后的政治博弈,我们需要从古今中外的历史中,去发掘有那些社会使用过秘密投票,探讨当时的时代背景,了解为什么当权派无法继续用金钱暴力来操纵选举。本文也特别介绍中国共产党于1930、40年

代,在边区、解放区推行的一种秘密投票办法:“豆选”。为什么共产党在当时那么大费周章的推行豆选?“豆选”给中国政治改革的前景能提供什么样的启示?

主持人:包刚升,复旦大学

15:30-16:00 Motivating Cadres by Tournaments: The Pingbi Mode in

Contemporary China

作者李振,上海交通大学,sjtu.lizhen@https://www.wendangku.net/doc/5f17758891.html,

摘要Local government officials are motivated by a variety of the pingbi schemes in contemporary China. One such motivational competition is

the National Hygienic City Campaign which aims to raise standards in

public hygiene and is the pingbi scheme that is examined in this study.

Organizations of all types, whether they are involved in economic

growth or not, are influenced by such schemes at various levels.

Central government sets out the criteria of the pingbi scheme for the

guidance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departments. The pingbi mode is one

of the traditional tools of governance which have benefits as well as

disadvantages, both of which will be considered.

16:00-16:30 官员晋升激励与政府绩效目标设置——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作者马亮,南洋理工大学,ken0821@https://www.wendangku.net/doc/5f17758891.html,

摘要本文采用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1999-2011),首次实证分析了官员特征对政府绩效目标设置的影响。研究显示,政府官员的任

期和职业背景都会影响其设置的预期经济增长目标。官员任期与政

府绩效目标设置水平呈U型曲线关系,而本地升迁的政府官员往往

会设置较高水平的经济增长目标。作为最早考察这一问题的研究之

一,本文深化了人们对政府绩效目标设置逻辑的认识,也为干部人

事管理制度改革提供了理论启示。

16:30-17:00 枪打出头鸟——地方官员晋升游戏中的表演与合谋(研究设计)作者熊彩、刘骥,南开大学,cchsuin@https://www.wendangku.net/doc/5f17758891.html,

摘要有能力就能升官吗?当然不是!在地方官员的晋升游戏中,我们经常看到能力强的“出头鸟”得不到晋升。出头鸟有两类:一类是实

干能力出头(实干家),一类是指表演能力出头(表演家)。在一个

动态博弈的模型演练中,我们发现这两种“出头”都是属于被打的

范围,最后都没办法获得晋升。在这一番动态模型的操练之后,我

们得到的教训是什么呢?首先,表演与实干是相矛盾的,老去实干

就没有功夫表演了,所以官员个体必须将大量的精力用于增强自身

工作的可见性,去营造政绩,而不是实干。其次,表演出头的官员

又面临落后同级的合谋、甚至是被抢了风头的上级的打压。因此,

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游戏中,要想赢,就必须坚持两点:要表演而不

是实干,要合谋而不是出头。

17:00-17:45 《观看与表演——当代中国地方官场的晋升之道》书稿讨论

作者刘骥,南开大学,liujipku@https://www.wendangku.net/doc/5f17758891.html,

摘要谁能升官?如何升官?经济学家说“政绩”决定晋升,社会学家则强调“关系”。经过在西南某省11个县市前后长达6个月的

田野工作,我发现,“拼政绩”与“拉关系”都不是地方官场决定

晋升结果的关键机制,真正起作用的策略是“造印象”。

在当代中国地方政治体制中,能对官员晋升最终拍板的不是组织部,而是上级一把手。因此,下级官员个体能否晋升的关键,就在于下级如何在上级一把手那里营造适宜的个人印象。“造印象”构成了升官之道的核心机制和策略组合。业务工作等政绩表现与靠山派系等人事关系,统统都得为“印象”这个目标服务。而“造印象”的奥秘并不是制造GDP的客观数字,也不是改变关系网络的位置结构,而是一个下级在与上级“面对面”的互动情境中如何去进行表演的问题。其核心是官员个体向上级呈现他自己的方式,他引导和控制上级对他形成的印象的方式,以及他在维持表演所需的情境定义时经常采取的常规和非常规的策略。

在理论建构上,我从个体主义分析视角出发,强调行动而不是理性,并由此而采纳了社会学大师欧文·戈夫曼的戏剧理论,同时大量借鉴当代社会心理学基于实验的研究成果。我认为官员个体的动机不是固定不变的客观利益,而是基于情境中的互动来产生的可变意义,并试图用“个体——情境——策略/机制”的方法来挖掘其中的解释机制。

在研究方法上,我选择了符号互动论的人际分析层次、基于“多因多果”机制的解释观,并坚持使用比较案例的方法。这些案例既包括我自己田野工作的一手调研案例,也涉及到一些相关研究、新闻报道、新兴自媒体(如微博)、甚至是文学小说中的地方官场二手案例。通过横向与纵向的案例比较,以及案例内部的过程追踪分析,我试图挖掘官员个体在前台后台的表演策略,并将其概括为可观察到的、较为稳定的因果机制。

具体而言,针对谁能升官的中心问题,我描述了地方官场的舞台设置,前台与后台的角色、剧班、常规程序与表演脚本,并总结了表演活动中常见的固定符号。政治晋升的竞争活动包括日常表演(前台表演、后台准备)与危机斗争(前后台的串联),争夺的焦点是印象的营造与破坏。对晋升来说,日常表演与危机斗争同等重要。但我发现,涉及走神(局外人)、搅局(次要角色)、拆台(导演)的危机斗争活动及其事件,才是最具“可接近性”的研究案例,也是戏剧理论擅长解释的关键标靶。因此,我重点比较并分析了如“喊口号”、“改名字”、“引外援”(三类拆台活动中常见的对台戏手法)这类理性选择主流理论无法解释的有趣事件。

研究结果表明,地方官场的剧班倾向于挑选“讲政治(忠诚)、有党性(守纪律)、沉稳(谨慎)、听话(乖巧)”的成员。官员个体为了营造在上级一把手及其相关观众心目中的印象,发展出一整套完整的“印象管理技术”:在日常表演中就会采取契合传统、复制符号、自我提升、逢迎、扯关系(不是拉关系)、神秘化等基本策略。这些基本策略的核心思想是控制信息、控制前后台的界限、控制活动的可见性。而表演的高级策略则涉及到官员个体的舞台感营造、信念培养与自我重塑。这些高级策略,不仅渗透到日常表演的方方面面,而且也在危机斗争中成为斗争双方攻防之间反制策略(包括预防针、避免尴尬、替罪羊等防守策略,以及走神、搅局、

拆台等攻击策略)的行动基础。研究发现,在中国地方政治中,司局级以下的地方官员一般都在信息控制这个层面营营苟苟,而能进入司局级及其以上中央部级这个核心舞台的演员,往往都是深谙表演高级技巧的自我塑造高手。用他们的行话来说,前者玩的是阴谋,演给观众看,后者玩的是阳谋,演给自己看。

整个研究在方法上增强了理解、牺牲了预测,在理论上削弱客观结构、强调主观互动,在经验取证上放弃实验控制、主攻案例比较。取舍之间,我的出发点是希望自己能减少装模作样逢迎他人,挠到自己身上最痒的地方,说出自己最想说的观察与判断。在此之外,如果顺道也能对其他学者发展假设、设计实验提供灵感刺激,对官场真实生活中的演员理解自己和他人的生活提供一些智识上

的帮助和心灵上的慰藉,善莫大焉。

12月2日比较政治分析:视角与案例

第一场主持人:朱天飚,北京大学

08:30-09:00 Institutional Conversion and Ineffectiveness: How China’s Petition System Generates Non-Normal Petitions

作者陈慧荣,上海交通大学,sjtuchenhuirong@https://www.wendangku.net/doc/5f17758891.html,

摘要Why do petitioners move from normal appealing to non-normal

petitions (feizhengchang shangfang非正常上访)? Based on the

fieldwork in Shanghai, the author unpacks China’s petition system and

examines how petition bureaus classify petitioners into first-time

petitioners, repeated petitioners and non-normal petitioners and handle

their cases very differently. It is argued that the institutional conversion

and ineffectiveness of petition system, among other factors, generates

low-quality handling of first-time petitions (chufang 初访) and

mishandling of repeated petitions (chongfang 重访), which in turn

push petitioners to escalate their tactics from normal appealing to

non-normal petitioning. Local petition officials overemphasize

repeated, skip-level, disruptive, pestering petitioning and other

non-normal petitions while ignore resolving first-time petitioning

matters. Repeated petitioners get impatient and rough receptions in

special rooms and meet changing staffs. Leaders’ reception and

contracting petitioning cases also reduce the credibility of petition

institution. Desperate and experienced long-term petitioners perceive

and exploit new opportunities, the pressure facing local officials from

the central government, to stage non-normal petitions to enhance their

bargaining power. Petitioners’ tactical escalation reveals the flawed

inner operation of the xinfang system.

09:00-09:30 制度,文化,亦或渐进修正?——当代中国的政治信任来源及其解释(2002-2011)

作者游宇,厦门大学,youyu_00@https://www.wendangku.net/doc/5f17758891.html,

摘要作为连接微观个体与宏观制度的纽带,政治信任对于理论研究和国家治理都至关重要。对于政治信任来源的研究,存在着文化

主义和制度主义两种解释路径。本文试图将这两种互补的路径整合

进渐进修正的政治信任分析框架之中。该框架认为,在解释当代中

国政治信任来源这一问题时,政治社会文化与制度变迁同样重要;

更为关键的是需要在横向上区分不同维度的政治信任(特定性与弥

散性)以及在纵向上比较不同时间段的相同维度的政治信任,并在

此基础上进行具体分析。本文将对亚洲民主动态调查第一次和第三

次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探究这一问题,两次调查正好相隔十年。

因此,本文将可以利用这两次调查数据来分析这一时间段内中国公

众在特定性机构信任及其相应影响因素的变动;同时可以利用第三

次调查增设或修订的“政体偏好”问题来衡量中国公众的“弥散

性系统信任”,并在横向层面上观察影响不同维度政治信任的因素

有何差异。

实证结果基本支持了渐进修正政治信任模型的假设。综合来看,中国公众的总体政治信任来源表现更为明显的“制度主义”特

征。其中对于国家经济状况的乐观评估与公众政治信任正相关,而

对于家庭经济状况的评估在一定情况变现出“批判性公民”的特

征。在政治绩效因素中,对于腐败的负面感知最容易“腐蚀”公众

的政治信任感。而在文化主义因素方面,维权价值观、城乡属性、

性别属性以及人际信任等因素都是公众政治信任感知的重要来源。

更为重要的是,不同因素作用于不同维度政治信任的方向和力度也

可能会存在差异。

09:30-10:00 “搭便车”问题的出路——两种机制设计

作者刘红芹,上海财经大学,liuhongqin123@https://www.wendangku.net/doc/5f17758891.html,

摘要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指出在集体产品的提供过程中会普遍存在搭便车的行为,因此各类政治团体或社会团体并不会自动组成集团

并维护团体利益。因此如何解决搭便车问题就成为集团成功与否的

关键。本文认为,奥尔森所强调的通过―选择性激励‖来诱导成员行

动,这一机制是无法有效解决集体困境的;简单的选择性激励并不

能够有效的诱导个人参加到集体行为中去,更为重要的是建立包含

选择性激励的监督。结论指出,只有建立有效监督,才能解决搭便

车问题中所存在的信息缺失问题,保证集体行动的成功。通常情况

下,对小的集团而言,通过组建社会网络,建立组织内部的相互监

督,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而对于大集团而言,一种方法是建立

小集团的联邦,保证相互监督的有效性;另一种可行的途径则是通

过组建层级的方式建立纵向监督,获取组织内部的行动信息。10:00-10:30 Self-Interested Patriots: State Nationalist Mobilization and

Individual Choice(研究设计)

作者查雯,新加坡国立大学,wenzha1117@https://www.wendangku.net/doc/5f17758891.html,

摘要This research attempts to answer the question: Why are some state elites more successful than others in mobilizing the masses through

nationalism? Highlighting the deficiency of elite-based analysis, this

research explores the ―micro-foundations‖ of the macro-phenomena. It

demonstrates that what motivates individuals to participate in state-led

nationalist movements affects the outcome of mobilization. If

participants are motivated by immediate economic payoffs alone, state

nationalist mobilization is likely to fail. It is because the purpose of

nationalist mobilization is to increase human and material resources

under state control in a relatively short time period. The provision of

economic incentives, however, would constitute an economic drain on

the state. Consequently, state elites are left with fewer resources with

which they can pursue other strategic objectives. Two factors

encourage individuals to make short-term sacrifices for long-term

gains. Facing a strong and imminent foreign threat, individuals are

more likely to lend support to state-led nationalist movements in order

to acquire state protection. Moreover, individuals are more likely to

believe that they would benefit in the future when the existing domestic

institutions are more favorable for them. At the macro-level, state

nationalist mobilization is more likely to succeed with the presence of

pro-majority institutions and a strong and imminent foreign threat. Four

mass nationalist movements happened in Chinese history are

examined: the New Life Movement in Jiangsu, mobilization in Sichuan

during the Sino-Japanese War, mobilization in the Lower Yangtze

provinces during the Korean War, and the Great Leap Forward in

Sichuan.

第二场主持人:张长东,北京大学

10:40-11:10 外部压力下的不同选择——晚清的新疆与西藏

作者魏英杰,上海交通大学,yingjie0991@https://www.wendangku.net/doc/5f17758891.html,

摘要晚清时期,新疆、西藏在同样面临外部侵略的情况下,清政府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措施,即对新疆建立行省,实行国家建构,而对西藏

问题一再妥协。通过比较历史的分析,文章试图展现清政府从帝国

到国家的艰难转型。作者认为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西藏已经

具备了一套完整的权力架构,能够成功地抵御外部的干预;而新疆

的权力结构是较为分散的,历史上也没有一个普遍认同的权力核

心,所以便于清政府对其进行彻底地改造。而当今中国在处理民族

问题时,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11:10-11:40 国家重构、组织化暴力与政治转型——1911-1937年中国民主转型为什么会失败?

作者包刚升,复旦大学,baogangsheng@https://www.wendangku.net/doc/5f17758891.html,

摘要为什么辛亥革命成功地颠覆了满清统治、终结了中国的君主专制,却没有成功地建立起一个民主与宪政的共和国?本文试图提出一

项新的理论解释:政治转型的起点会影响转型的任务、路径与结果;

当民主转型与国家构建同时进行时,国家构建或重构通常具有政治

上的优先性;国家构建或重构的核心是政治统一,而政治统一的核

心是垄断暴力,因而控制最强组织化暴力的政治集团将成为国家构

建或重构的领导力量;如果以非民主方式组织的政治集团能控制更

强的组织化暴力,国家构建或重构的过程往往会对民主转型过程形

成压制;国家构建或重构的成功,往往意味着民主转型的失败。简

而言之,“国家重构压倒民主转型”。

11:40-12:10 “民主与独裁”的论战?——对1930年代国事大讨论的梳理与总结

作者胡鹏,香港中文大学,bdzhghupeng@https://www.wendangku.net/doc/5f17758891.html,;苏政,北京大学摘要1930时代,面对内忧外患的危急形势,以《独立评论》杂志为中心,思想界上发生了一场国事大讨论。通过对这场思想交锋的仔细

梳理和总结,本文认为这场讨论的核心集中于价值层面―建设怎样

的国家‖和路径层面―怎样进行国家建设‖两个重要问题,这场论战

观点多元,不仅仅是如后人所称的―民主和独裁‖的论争。蒋廷黻等

人以国家统一和富强为关注目标,提出通过专制、建设等多种手段

来实现;而胡适等人则从自由民主的视角予以批评,认为与专制的

不可行相反,民主不仅可行而且必要。关注点方面,蒋廷黻等人更

侧重于实现路径,而胡适等人更集中于价值讨论。

12:10-12:40 1949-1978中国国家强制力与建制力变迁与因素分析

作者张帅,北京大学,bpqbfq512@https://www.wendangku.net/doc/5f17758891.html,

摘要本文从Michael Mann的国家权力理论出发,对其核心概念——“强制力”和“建制力”内涵和二者间的关系进行了廓清和修正,并向

其中引入“合法性”和“证成性”的思考向度,构建了一个分析国

家能力(即建制力)变化的模型。以此模型为基础,并以帝制时代

中国和近代中国的国家能力变迁为背景,着重考察1949年到1978

年的中国国家能力变迁轨迹,并且借助相关历史事件阐释了国家能

力变迁的关键节点。最后,对于文章的理论和历史解释做出反思,

为后续研究提供深入的方向。

第三场主持人:张允起,北京大学

13:50-14:20 法国的“社会民主”制度研究——以法国失业保险制度为例(研究设计)

作者于蓓,北京大学,yubei2009@https://www.wendangku.net/doc/5f17758891.html,

摘要笔者在对法国失业保险制度的研究中发现,法国在福利制度的构建中存在着一种“社会民主”模式。现有的解释往往把它理解为一种

局限于少数领域的特殊的公共制度安排,但本文通过研究这种“社

会民主”模式的合法性来源与管理方式,发现它其实是一种法国所

有福利制度都共享的政治文化。因此,它是独立于普选制度这种“政

治民主”之外、并能与之并列的另一种民主模式。这决定了法国在

福利领域与其他国家有着完全不同的政治结构。这种结构也解释了

法国在福利制度方面许多独特之处。

14:20-14:50 地方试点与国家政策——以新农保为例

作者郑文换,中央民族大学,wenhuanzheng@https://www.wendangku.net/doc/5f17758891.html,

摘要中国政策的“试点”模式是一种独特的政策制定过程,但多数文献仅是宏观、梗概性研究,而对此问题的中观层面的过程机制则语

焉不详。本文试图解释国家政策“试点”模式的核心问题,即为什

么地方的政策试验能够上升为国家级政策,其动态过程的核心机制

为何?本文通过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试点过程的分析,认

为基层地方政府层面的试验性政策跃升为国家级政策主要是三个

组织性机制的结合,一是纵向越级互动的“制度化捷径”;二是横

向的各层级“领导小组”;三是正式科层制度支撑;三者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

14:50-15:20 看得见的宪政——理解中国宪法的财政权力配置视角

作者欧树军,中国人民大学,oushujun@https://www.wendangku.net/doc/5f17758891.html,

摘要如果说政治权力的配置是宪政体制的核心,那么作为任何政治共同体存活须臾离不开的血液,财政权力就是最不可或缺的政治权力,

财政权力配置堪称所有政治体制大厦的根基。财政权力配置有自身

对权力的政治分工和权力制约规则,财、人、事的合力决定着其他

政治权力的运行机制及其实效。收入、支出、转移支付、预算、决

算和审计六项制度及其运行机制组成的财政权力配置,以宪法、税

法、预算法、转移支付法等宪法性法律为主要表现形式,是最可能

“看得见的宪政”,也是最关键的宪法实践。由是观之,1994年的

中国分税制改革,前所未有地重新配置了共和国的财政权力,可以

说是中国宪法实践的一次影响深远的重大转型。而围绕分税制改革

及其实效、历时三十余年、今天仍在持续的社会大辩论,也表明有

必要从静态宪法观转向动态宪法观,把宪政视为不断自我修补、永

远臻于完善的动态过程,这将有助于发现鲜活的中国宪法规则。15:20-15:50 Representation through No Taxation: Political Changes in Chinese Authoritarian Regimes(研究设计)

作者叶静,对外经贸大学,lissy1216@https://www.wendangku.net/doc/5f17758891.html,

摘要The research puzzle is that why some authoritarian regimes incorporate democracy into its local level while others choose not to do so? What

factors can account for variation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launching local

democracy in a certain authoritarian regime across time? This research

proposal suggests that the d egree of central government’s dependence

on rural taxation greatly shapes its possibility to impose local

democracy.

第四场主持人:张健,北京大学

16:00-16:30 The Origin of the Lushan Conference: Mao Zedong’s Conflict and Compromise with Provincial Leaders (1958-1959)

作者罗袆楠,哈佛大学,lg831006@https://www.wendangku.net/doc/5f17758891.html,

摘要In my research on the Lushan conference, I argue that Mao’s purpose in deciding national policy after 1958 was to reduce the

industrial and agricultural targets so as to modify the previous Great

Leap Forward policies. In order to make this policy acceptable to the

provincial secretaries, Mao also devised another part of the policy,

which affirmed that the radical policies previously implemented in the

provinces were successful as a whole. Mao used the words ―Nigh

Fingers and One Finger (jiuge zhitou he yige zhitou)‖ to imply that the

achievements were ninety percent of the whole, while the shortcomings

were ten percent. Such words however, raised serious debate among

different groups of policy makers. Different people interpreted these

words in accordance to their own purposes. After repeatedly failing to

unify people’s interpretations of the national economic policies, Mao

had to find another way to regain his authority over leaders and to

unify the policy makers on his side. Mao’s strategy was to target Peng

Dehuai as a standard for defining factions. Mao considered people who

attacked Peng as members of his ―faction (pai)‖ and defined those who

refused to attack Peng as anothe r ―faction.‖ Through attacking Peng,

Mao also demanded that those who stood with him must also end their

debates on national polices and obey his commands to modify the

national economic policies. Mao requested people’s attack on Peng to

focus on his personal affairs, such as his unpleasant private relationship

with Mao, so that variant interpretations of the public economic

policies could not be a defining factor of the factions. The faction made

by Mao, however, was different from other people’s own perce ptions of

their friends and enemies during the conference. Finally, after

reconstructing the faction, Mao retook the authority of interpreting the

language of policies from other central and provincial leaders and

successfully forced all people to follow his purpose of reducing the

agricultural and industrial targets.

My study focuses on four aspects. First, in analyzing the talks and conference speeches of different people that were recorded by Li

Rui and the Red Guard Publication, I focus on how people interpreted

the words of policies and changed the meanings of these words. I start

my research from interpreting the intellectual worlds of individual

policy makers. Second, I choose the Lushan Conference as a political

space where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s interacted and competed with

each other. People seemingly followed the same words but actually

competed with each other through imposing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s on

these words. Moreover, the participants had very clear impressions of

who were in the same group because of their similar positions in

interpreting policies. Third, I focus on Mao’s strategy of unifying

people into his faction. Through attacking Peng Dehuai, Mao

constructed the concept of factions by using attacks on Peng as a

standard for defining his faction. The people who refused to attack

Peng, such as Zhang Wentian, Zhou Xiaozhou and Li Rui, were kicked

into Peng’s faction based on the claim that they had close private

relationships with Peng. This construction was different from other

pe ople’s perceptions during the conference. Scholars following

Weberian methodology may use Mao’s interpretation of the factions as

support for their models that defined factions as units based on

informal relationship. From my research, however, it is evident that the

establishment of factions was a historical construct that originated from

the agent’s strategy for wining political games with other competitors.

Fourth, Mao’s unchallengeable authority also determined Mao’s final

victory in this competition when his own views were legitimized as the

formal policy. Other leaders had to follow Mao’s words despite their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s of these words. When Mao decided to attack

Peng, most leaders stood with Mao. The interviews, memoirs, and

nonpublic speeches that Teiwes and Sun provide cannot be understood

as the objective reflections of the real power structure within the CCP

government. Instead, they demonstrate the hierarchical system as

perceived by the agents. Such an intellectually perceived power

structure influenced the actions of these agents in the political space. 16:30-17:00 Institutional Hierarchy and Institutional Change: The Evolution of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in China since 1978

作者张长东,北京大学,zhangchd@https://www.wendangku.net/doc/5f17758891.html,

摘要Take China’s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as a case, this paper uses institutional hierarchy theory and analytical narrative approach to

examine the institutional change in reform China. It finds that a model

that incorporates the central government, local government and

citizens, all with different interests and make different alliance in

different time period, can explain the institutional change better than a

top down or a bottom up model. The paper also discusses the external

validity of this argument and finds it can also explain other major

institutional changes as well.

17:00-17:30 历史制度论——一个分析性架构的提出

作者黄宗昊,台湾中研院,michaa@https://www.wendangku.net/doc/5f17758891.html,

摘要历史制度论(historical institutionalism, HI)是当前政治学界重要的理论学派,但在蓬勃发展之际,由于经验研究所侧重的理论观点各

有不同,逐渐出现了「各种历史制度论」(varieties of HI)的现象。

本文认为在现阶段进行适度的综合有其必要,如此方能有效指引经

验研究的进行,并有助于研究成果的累积与理论本身的发展。本文

尝试提出一个历史制度论的共同分析架构,藉由以下步骤引导经验

研究的进行,并将历史制度论的精神落实在研究之中。这些步骤包

括:①赋予研究主题「制度」的问题意识;②将研究主题放入合适

的制度层次中;③界定研究主题的时间范围;④观察与研究主题相

关的制度演变;⑤对研究主题进行比较。

17:30-18:00 比较政治学中的理念视角

作者朱天飚,北京大学,tianbiao@https://www.wendangku.net/doc/5f17758891.html,

摘要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理念视角的崛起丰富和发展了比较政治理论,特别是沿着比较政治学中的新制度主义理论脉络对其进行了

反思与创新。本文旨在全面介绍理念视角的崛起与发展。介绍通过

三个维度展开。首先是学科的维度,通过比较比较政治学与国际关

系两个领域的特点讨论了前者对理念视角的潜在影响。其次是来源

的维度,通过揭示利益、制度与理念以及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历史

制度主义与理念视角的关系直接介绍理念视角的特点,这是本文的

主要部分。最后是认知的维度,通过对社会科学的经验性研究与解

析性研究的讨论,介绍了理念视角崛起与发展的科学与人文两个学

术传统的背景。

政治经济学期末论文

我眼中的政治经济学 【一】初识政治经济学 “政治与经济是不可分割的两个内容。没有政治就没有宏微观的调 控,经济自然也不会达到高度发展的水平;没有经济就没有发展,更不要说其他方面的建设了。”——这是我以前对“政治经济学”的理解。 从字面上来看,这门课似乎显得学术味浓厚,理论的成分比较多。如果初学者随意把书翻开,会发现里面的文字占了主体,而且没有漂亮的插图,让人难以保持阅读的兴趣。如果它不是必修课程之一,很少人会选择它吧。 当然,就像某个事物的发展总会经历从简单到复杂,低级到高级一样,认知某个事物也有一个从片面到全面,从主观到客观的过程。既然“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那么学习这门课必然有它的理由,这样一来,我就联系到与我们朝夕相伴的社会,它的发展离不开政治,离不开经济,那么学习这门课就是帮我们弄清楚社会“法则”,更好地生活在这个社会里。 于是,我在扉页上写下了“努力学习”四个字。 【二】再识政治经济学 在第一节课上,蒋老师给大家讲了一个关于他自己的故事,至今我还记忆犹新:我们的老师竟然在深夜接到一位学生的电话,并且推荐了她几个股票,最终帮这位学生赚得了人生第一桶金,而且是个不小的数目!我们都被这个故事震惊到了。诚然,学好这门课程甚至可以帮助我们炒股赚钱,发家致富。比起高数的复杂计算,人文学科的飘 渺不定,这门课程是否拥有更广阔的实用价值呢? 1.追溯政治经济学的历史 翻开书本的第二页:

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学科始于17世纪中叶。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英法等国已经确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迅速发展,同时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却日益尖锐。这时,代表产业资本家利益的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便应运而生,它的历史任务就是批判封建主义,证明封建制度必然要被治本主义制度代替,阐述资本主义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中的经济关系及运动规律。由此可见,政治经济学学科的产生是因为先进制度代替老化制度的产物。也就是说,它是进步的,现代化的产物。而欧洲的工业革命则在18世纪60年代蓬勃发展起来,此后人类的历史飞速发展,更多现代化的产物进入大家的生活。“理论指导实践”,我想,有了原始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指导,人类机器化大生产的实践活动才得以完成和发展。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者有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前者是奠基人,后者是完成者。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代表着新兴的资产阶级的利益,所以不能客观而全面地揭示经济现象和规律。随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便产生了。在继承与批判中,马克思与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关系做了更加深入的剖析,“阐明了资本主义制度必然会将为更先进的社会制度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并对未来公有制社会的经济制度和资源配置方式提供了原则性的构想”。再之后,列宁的经济学说则更加丰满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并为我们所接受。 这样政治经济学的来龙去脉一清二楚,我对它的兴趣也渐渐有了提升。 2.当代经济与政治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我不禁思考起政治经济学在生活中的现实作用到底是什么。 回顾一下中学课本的内容,中国现在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我们的生活在经历了改革开放,和一系列社会主义的建设下有了很大的改观。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与经济是分不开的,与国

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1.1 系统开发的背景 (1) 1.2 软件开发的策略 (1) 1.3 软件的开发方法 (3) 1.4 系统开发环境的选取 (4) 第二章系统规划 (7) 2.1 软件开发中的主要问题 (7) 2.2 软件开发目标 (7) 第三章系统分析 (8) 3.1 系统的初步调查 (8) 3.2 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8) 3.3 对现存软件的研究 (9) 3.4 新系统逻辑方案的提出 (9) 第四章系统设计 (12) 4.1 目的与任务 (12) 4.2 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 (12) 4.3 系统的物理结构设计 (13) 4.4 系统运行的软硬件环境 (14) 4.5数据库设计 (14) 4.6用户界面设计 (17) 第五章系统实现 (19) 5.1 与数据库的连接 (19) 5.2 线程的设计 (21) 5.3具体的功能实现 (22) 5.4 系统测试 (34) 第六章系统运行与维护 (36) 6.1 系统的运行 (36) 6.2 系统的维护 (36) 第七章结论 (37) 7.1本软件的特点 (37) 7.2本软件的缺点 (37) 结束语 (38) 致谢 (38) 参考文献 (39)

第一章绪论 1.1 系统开发的背景 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社会对每个身处其中的分子要求越来越高,懂得一门外语只是基本的要求。而学习外语也要讲究一定的方法,一些辅助的工具也是必不可少的。 回顾过去背单词的方式,大家都是对着一本厚厚的字典,用笔在纸上反来复去的写,力求用次数来达到记忆的目的。可这种方式太浪费时间,一些单词被背了又背,一些单词却未被问津,自己都不知道哪些是已经记下来的,哪些是还不会的。把时间都白白的浪费掉了,真是得不偿失,因此,改变这种方式势在必行!使用计算机编写的背单词工具就改变了这种状况,使背单词也变得“轻松”起来。面对当前市场上背单词工具质量的良莠不齐,因而提出了设计一个新的,功能更实用,操作更方便,界面更友好的英语背单词工具——“攻破单词”。 通过对此工具的使用,可以节省很多时间,提高记忆效率,加强学习上的灵活性,使记忆、测试和查单词等各方面都很方便、轻松、快捷,相信它更能满足学习英语的学习者的需要,提高学习的进程,增加学习的兴趣。 1.2 软件开发的策略 将程序看作是按照顺序执行的一系统指令,这通常称为过程编程。过程化程序设计的典型特征是:程序中的数据对于所有过程都是可见的,因此也很容易造成混乱;过程与数据之间的关系是独立的,数据并没有要求一定要用那些方法来处理,原则上任何过程都可以对数据进行操作。在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方法中,首先考虑的是程序的功能,即程序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将功能逐步细化,直到每一个小的功能模块都能够用函数或过程来实现。然后设计数据结构,编写功能模块(过程),最后将它们组合成一个复杂的程序。换句话说,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采用的是“算法+数据结构=程序设计”的思想,即首先考虑解决问题的算法,然后再设计适合的数据结构使得算法得以有效的实现。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方法对于小型程序来说是适合的,但是用它来开发大规模的、可重用的应用就显得力不从心了。 与过程编程相对的是面向对象的编程。面向对象编程(OOP)从另外角度看待

政治经济学-期末试卷(含答案)

政治经济学-期末试卷(含答案)

政治经济学期末测试(闭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姓名: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20分) 1、生产力是() A、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B、生产物质的能力 C、创造新产品的能力 D、人们发现并运用自然规律的能力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商品与货币的关系 B、社会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 C、政治与经济运动的关系 D、世界经济走向 3、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 A、研究生产力的内容和要素 B、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C、对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进行批判 D、研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4、社会生产关系是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

由()关系组成的体系。 A、生产、分配、占有、消费 B、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C、分配、占有、交换、消费 D、生产、交换、盈利、消费 5、1只绵羊=2把石斧表示的是() A、一般的价值形式 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货币形式 D、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6、社会再生产就其内容来讲包括() A. 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B. 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和内涵式扩大再生产 C. 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D. 生产资料的再生产和消费资料的再生产 7、资本积聚() A. 是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实现的 B. 是由众多中小资本合并实现的 C. 是借助于竞争和信用来实现的 D. 不受社会财富增长速度的限制 8、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 A. G—W…P…W’—G’ B. W…P…W’

多项选择题(32分) 1、货币是() A、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B、一种特殊等价物 C、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具有流通手段的金属 2、货币的职能有()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E、世界货币 F、国际货币 3、影响商品经济运动的规律有() A、竞争规律 B、供求规律 C、盈亏规律 D、货币流通规律 4、生产社会化,是指() A、劳动过程本身的社会化 B、由分散的小生产者转化为大规模社会生产的

毕业设计论文范文参考——摘要、目录、正文、致谢、参考文献、附录

单片机运动控制系统设计 摘要 本文介绍了利用红外反射式传感器实现小车自动寻迹的设计与实现。本设计中的小车能够自动识别路线,......。 ......。 关键词:自动寻迹;传感器;单片机;机器人;数据采集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design and execution of auto-searching for track by usage of the reflected infrared sensor on the auto-guided car.The car discern the routs automatically,....... ....... Keyword:Auto-tracking;Infrared Sensor;Single-chip microcomputer;Robot;Data Collection

目录 1绪论 (1) 1.1机器人的运动控制背景 (1) 1.2本设计的应用及意义 (1) 1.3论文主要工作 (1) 2系统总体方案 (2) 2.1系统总体规划 (2) 2.2单片机内部结构及接口描述 (2) 2.3技术指标 (2) 2.4主要芯片的选型 (2) 2.4.1电机驱动芯片的选型 (2) 2.4.2温度传感器芯片的选型 (3) 2.5其他芯片的简介 (3) 2.5.1ATMEL93C46 (3) 2.5.2LCD1602 (3) 2.5.374HC540 (3) 2.5.474HC245 (3) 3硬件设计与实现 (4) 3.1系统运动控制部分设计 (4) 3.1.1电机选型 (4) 3.1.2L298N驱动电机 (4) 3.2寻迹模块设计 (4) 3.3无线电发射接收模块介绍 (4) 3.4测温系统设计 (5) 3.5电源 (5) 3.5.1电源的选型 (5) 3.5.2稳压电路设计 (5) 3.5.3抗干扰设计 (5) 4测试及其控制程序设计 (6) 5总结与展望 (7) 致谢 (8) 参考文献 (9) 附录1机器实体照片 (10)

大学毕业设计计算机软件论文摘要和结论参考文献俱全

前言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一个知识经济时代。自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于1946年在美国问世到现在,计算机业飞速发展,技术淘汰指标高的惊人,价格下降以及软件应用的快速扩展引发了以信息处理计算机化为标志的“微机革命”,随之而来的是以全球信息网络普及和全球信息共享为标志的“全球信息网络革命”的蓬勃兴起。可见,世界+已进入在计算机信息管理领域中激烈竞争的时代,计算机已经变得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工具,如同我们离不开的自行车、汽车一样。在这种环境下证实了一句话:谁掌握的知识多,信息量大,信息处理速度快,批量大,谁的效率就高,谁就能在各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中小型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的中小型企业数量较多、地区分布广泛、行业分布跨度大,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及中国加入WTO,中小型企业将面临外资企业和国外产品与服务的严峻挑战。如果我国的中小型企业不借助先进的管理思想转变经营观念、使用信息化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将很难在今后的国际竞争中取胜。随着技术发展,电脑的操作及管理日趋普及,因此我国中小型公司采用电脑管理公司的各种业务也已成为趋势和必然。 管理信息系统(MIS)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存储、加工和使用的系统。其主要任务是最大限度的利用现代计算机及网络通讯技术加强企业的信息管理,通过对企业拥有的人力、物力、财力、设备、技术等资源的调查了解,建立正确的数据,加工处理并编制成各种信息资料及时提供给管理人员,以便进行正确的决策,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随着我国与世界信息高速公路的接轨,企业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得信息必将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

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1、FDI对中国工业集聚的影响研究 2、FDI路径下的国际产业转移与中国的产业承接 3、产业安全理论的研究 4、产业集群成长机理研究 5、产业集群论 6、产业集群与区域物流协作模式研究 7、产业集群中人力资本效应研究 8、产业结构演进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9、产业竞争力研究的理论、方法和应用 10、产业竞争力因素分析 11、产业链竞争力理论研究 12、产业投资基金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13、城市交通与城市空间演化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14、城乡一体化的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15、城镇住房分类供应与保障制度研究 16、创意产业发展与中国经济转型的互动研究 17、创意产业与区域经济增长互动发展研究 18、促进中部崛起研究 19、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 20、低碳经济范式下的环境保护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1、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监管研究 22、东北地区区域城市空间重构机制与路径研究 23、东北亚区域能源安全与能源合作研究 24、都市旅游发展与政府职能研究 25、房地产投资信托(REITs)研究 26、非线性货币政策规则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27、非营利组织的治理机制研究 28、风险投资对技术创新的作用研究 29、甘肃省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研究 30、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研究 31、高等学校绩效工资战略及实施策略研究 32、高速公路经济论 33、公共选择理论视角下地方政府利益研究 34、关于中国低碳城市及其营建的初步研究 35、国际能源合作的稳定性研究 36、国际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37、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转型研究 38、河南省节能减排政策研究 39、湖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路径选择与政策取向研究 40、户籍制度与我国劳动者平等就业研究 41、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及其应用的研究 42、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层次提升的收入再分配研究 43、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层次研究

计算机软件工程毕业设计论文

目录 目录 (1) 摘要 (1) 前言 (3) 第一章绪论 (4) 1.1研究背景 (4) 1.2设计目标 (4) 1.3本文结构 (5) 第二章系统开发环境与技术 (6) 2.1系统开发环境 (6) 2.1.1 MyEclipse插件介绍 (6) 2.1.2 Tomcat服务器介绍 (6) 2.2系统开发技术 (7) 2.2.1 JSP与Servlet技术 (7) 2.2.2 JavaScript简介 (10) 2.2.3 MVC模式 (11) 2.2.4 Struts框架 (11) 2.2.5 Spring框架 (13) 2.2.6 Hibernate框架 (15) 第三章系统需求分析与前台设计 (17) 3.1需求分析 (17) 3.1.1 系统前台简要设计概述 (17) 3.1.2 系统用例图 (18) 3.2系统设计 (18) 3.2.1 系统层次划分 (18) 3.2.2 数据库设计 (19) 3.2.3 成本管理模块时序图 (22) 第四章系统详细设计与功能实现 (27) 4.1系统项目的文件夹结构 (27) 4.2成本管理模块的具体实现 (28) 4.2.1 查询成本信息列表功能的实现 (28)

4.2.3 修改成本信息功能的实现 (36) 4.2.4 删除成本信息功能的实现 (39) 4.2.5 查看成本明细信息功能的实现 (41) 第五章总结与展望 (43) 5.1课题总结 (43) 5.2进一步开发的展望 (43) 参考文献 (44) 致谢 (45)

摘要 服饰企业生产状况联络表是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而进行设计、开发的,而成本管理模块则是为了保持产品的成本信息及时的保存、更新。利用JSP技术和SSH框架以及相应的数据库访问技术实现了基于Web的系统。该框架可以减少模块之间的耦合性,让开发人员减轻重新建立解决复杂问题方案的负担,并且可以被扩展以进行内部的定制化。通过使用JSP技术建设动态网站,充分发挥了Java语言所独有的易用性、跨平台性和安全性,从而构建了一个运行高效、安全可靠、适用性广的管理系统,实现了企业信息资源的网上管理,满足了公司业务处理的需要,使企业适应了网络经济时代发展的要求。 论文首先简要介绍了企业管理系统的一些研究与应用背景,其次介绍了该网站系统所采用的开发工具、平台以及开发环境。在此基础上,论文详尽描述了成本管理系统情况。 关键词:JSP,SSH框架,成本管理 作者:XX 指导老师:XX

(完整版)升降机构毕业设计

以下文档格式全部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以任意修改编 辑。 1 绪论 1.1 设计的主要目的 本课题主要完成的是一放线机升降结构设计,包括线圈夹紧.升降机构,实现线圈的夹紧.装卸操作。该放线机用于计算机通讯线缆或类似线缆的裁切的自动供料,以保证线缆切线长度。 1.2 设计的主要思路 设计研究的主要思路就是想把传统的螺旋式升降改为液压升降,这样就可以大大的节省人力物力,而且也能精准的完成机械的自由升降。以便更好的使用放线机。本人的想法是想用液压驱动不想用陈规的螺杆升降, 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解决升降系统和驱动系统,在常规的螺杆升降的前提下,要提升很大重量到指定高度是非常困难的,这样会大大的降低工作效率,所以选用液压升降会大大节省人力物力,还有就是因为刚卷质量非常大,单靠钢丝绳的拉力是远远不够的,想要正常的自由旋转就必须要有一个可靠的驱动系统,现在一般用的驱动系统都是电机驱动,因为它有许多优点,可以根据线卷的拉力大小来调节他的转速,还可以进行一般的正反转,还有就是在电机上安装一个变频器,可以无限调速,可以得到任何想要得转速。驱动装置则是用液压

驱动,它可以避免由于螺杆滑丝而引起的不必要的工程事故,而且力大可以迅速提升到指定高度。 1.3 设计的要求 1.夹紧只限于轴向,线绕度不受限制,夹紧力不致使线轴破坏。 2.驱动力可采取外驱动力。 3升降过程要求平稳.快捷。 4.放线时线圈外径悬空高度200mm—400mm。 5.线圈形状尺寸示于图1.1 图1.1 线卷的零件图 1.4 放线机发展情况综述 科学的发展越来越要求精确的技术,以此同时我们还不能以牺牲

效率为代价。现在线路的应用越来越多,相应各种线的切割,也越来越多,这就要求我们有一种设备既有很高的效率又能保证精度要求。所以我们来研究放线机有很好的经济很社会效益。 现阶段我国在各项技术中一直处于先进水平,在一些领域还保持着领先。一种应用于钢帘线及高精度、高性能金属线材生产的现代化关键设备——25模多功能智能化高速水箱拉丝机,由江苏泰隆机械集团研制成功,并于4月9日通过了科技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该设备的研制对推动我国高端金属线材制造技术的发展,扭转我国金属线材产量雄踞世界第一而装备技术却受制于发达国家的被动局面,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这一技术成果的鉴定委员会主任由中科院院士吴宏鑫担任,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冶金设计院、南京航天航空大学、等国家高科技领域的科研院所及高校的权威专家组成鉴定小组。专家组在认真审定江苏泰隆机械集团提供的设计方案、技术资料和制造工序的基础上,参照了国际、国内重点用户的应用结论,一致认定,该项成果采用集成化、立体式传动结构和单侧主动式25道次拉拔技术,钢丝拉拔直线性能好,模具消耗低,拉丝效率高;单台设备集拉丝机、收线机、张力柜、配电柜等多种设备功能于一体,结构紧凑,大大节省了金属材料、装配工序和使用空间;以变频技术为依托,采用智能化技术实施动态性集中控制,来进行各种放线机的升降运动。 江苏泰隆机械集团几年前开始金属线材设备的开发研制,通过自主开发和引进消化,逐步形成从金属拉丝、高速层绕、重卷、外绕、放线、CO2气体保护焊丝及各类特种金属线材成套设备的开发与制造体系,不仅国内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而且出口1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三篇服装设计毕业论文摘要

三篇服装设计毕业论文 摘要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精选服装设计毕业论文摘要模板服装设计师直接设计的是产品,间接设计的是人品和社会。随着科学与文明的进步,人类的艺术设计手段也在不断发展。摘要是写作论文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希望以下服装设计毕业论文摘要模板对你有所帮助。 服装设计毕业论文摘要模板一: 进入21世纪,伴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尤其是在现代科技迅猛发展和信息化社会到来的大背景下,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对精神文明的需求也在相应增加。在服装设计的供需层次,这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消费者对服装穿着有了更高的需求,不仅对服装消费需求功能要求更高,而且对服装更新换代的速度要求更快;另一方面,对服装设计师而言,面对随之而来的个性化服装消费需求,他们需要根据不同的口味来设计服装。表现在时尚潮流的服装不仅仅具有新颖个性的样式,而且对服装材料的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满足服装时尚潮流、凸显个性和品位以及舒适健康的要求。目前,服装设计的款式与造型元素基本定型,服装设计师更多的是根据新型服装材料的特性,来进行款式的设计与色彩的选配。服装材料作为设计的基础和首要位置,影响着设计师的创新能力和其它设计要素。因此要想达到多元化的服装设计要求就需要创新服装材料,同时还必须掌握现代服装设计理念与加工服装材料的方法,进一步恰当改变服装材料及进行材料的再造,从而获得完美的设计,所以重视服装材料的创新是引领服装时尚潮流的关键。本课题力图综合多学科的知识和设计师本人的实践经验,对服装材料创新应用的意义和价值进行研究和探索。本文在文献调研综述的

工程管理毕业设计论文摘要

庆阳市西峰区阳光住宅小区4﹟住宅楼标后相关文件 的编制 (施工图预算(土建部分)、标后施工组织设计(清单)、监理文件) [摘要]庆阳市西峰区阳光住宅小区4﹟住宅楼施工图预算(土建部分),标后施工组织设计,监理文件;施工图预算部分,依据国家现行建筑工程有关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及法律、法规文件,以及甘肃省工程造价指导信息等进行编制。主要编制了单位工程预算表、人材机汇总表、主要材料、机械台班数量汇总表、建筑工程费用计算表、分项工程人材机汇总表等。通过科学的计算步骤,最终计算出该项工程的单方造价1247.57元,本工程总造价为14035850.42元;施工组织设计部分包括了编制说明、编制依据、范围、原则施工进度计划和工期保证措施、施工总平面布置和工程概况;确定施工总体目标,分析了施工总体布置的内容;阐述了施工准备的主要内容;具体说明了工程进度计划、机械选择、施工主要设备与工器具配置计划、施工主要材料采购与进场计划等分项工程的施工工艺及方案;详细介绍了本工程的质量、工期、安全的保证措施;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措施;还分别对雨季、冬季、夜间等特殊施工的技术措施做了介绍,并编排了相关工程项目的进度计划;监理文件部分包括监理文件大纲、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等。 关键词:预算、施工组织、监理文件

preparation of relevant documents (Construction drawing budget (civil section), after the standard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plan ( list )and project management files) [Summary ]Xifeng district sunshine residential district in qingyang city 4﹟residential building construction drawing budget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after design, project management files; construction drawing budget component, based on the national current building-related technical standards, specifications, regulations and laws, regulations, and instruction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project cost in Gansu province. Main compilation unit summary of project budget, manpower, material, machine-class quantity summary table, construction cost breakdown table, summary of engineering talent. By science of calculation steps, eventually calculation out the items engineering of unilateral cost 1247.57 Yuan, this engineering total cost for 14035850.42 Yuan;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design part including has prepared description, and prepared pursuant to, and range, and principles construction progress plans and duration guarantee measures, and construction total plane layout and engineering overview; determines construction general target, analysis has construction general layout of content; explained has construction prepared of main content ; Specific description has engineering progress plans, and machinery select, and construction main device and workers apparatus configuration plans, and construction main material procurement and approach plans divide items engineering of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the programme; more describes has this engineering of quality, and duration, and security of guarantee measures;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easures; also respectively on rainy season, and winter, and night, special construction of technology measures do has describes, and arrangement has related project of progress plans; supervision file part including supervision file outline, and supervision planning, and supervision implementation rules,. Keywords:Budgeting, supervision of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s, documents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论文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论文 马克思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丰富的信仰思想,本文只从一个侧面初步展示马克思的有关思想,并揭示马克思考察信仰的独特视角。 一、从经济看信仰:马克思信仰思想的独特视角 在人们的印象中,似乎经典作家从来不谈论和研究信仰问题。这种印象不正确。马克思的理论研究就从不同角度涉及到信仰问题。比如,马克思从研究和批判宗教的角度谈论过信仰;从批判旧哲学和清算唯心主义哲学信仰的角度谈到过信仰;从政治斗争和政治信念的角度谈到过信仰;从人生信仰角度谈到过信仰;还从思想宣传的角度,以及从共产主义运动的角度等也谈到过信仰问题。在马克思谈论信仰的各种角度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至今往往受到忽视的一个视角,是从经济学角度对信仰现象的观察和透视。这是马克思信仰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信仰属于社会的意识形态现象,而且是离经济基础比较远的意识形态现象,人们往往看不到它与社会的经济因素和经济过程之间的联系。所以,历来研究信仰现象的人,不论是一些神学家、宗教学家还是哲学家、文学家等,往往从思想人文的角度考察信仰问题,而通常并不注意进行经济分析。这就有意无意地限制了信仰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而马克思和恩格斯则独具慧眼,能够从经济角度去考察信仰问题。特别是马克思,在与恩格斯的理论分工中,主要从事经济学研究。因而,他在研究经济学过程中随时随地涉及到一些信仰问题,并提出了有价值的新颖的见解。 经济学研究与信仰研究看起来天悬地隔,但并非如此。马克思不是就经济研究经济,而是从经济领域来透视整个社会。他在经济学研究中经常地广泛地涉及到信仰问题并不奇怪。而且政治经济学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有科学性,另一方面也有意识形态性。马克思的经济学研究正是为共产主义信仰作了最有力的实证性的科学证明。而且马克思的有些经济学论述本身就是某种关于信仰的思想和论断,可以看作是从经济学侧面来阐述信仰问题,如马克思关于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的分析,以及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信用和信用制度问题的分析等等就是如此。另外,在马克思大量的经济学著作中,我们还时常看到一些关于宗教和信仰方面的概念和提法,他引用一些宗教术语或关系来说明经济活动或经济过程中的一些特点。比如,用神学家的思维方式来比拟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思维方式,认为就象神学家根据自己的信仰来把一切宗教划分为真正的宗教和臆造的宗教一样,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家根据自己的信

计算机毕业设计论文

南宁地区教育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姓名文艳 学号2009108014 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 班别09计算机 指导教师周秀梅 提交日期2011年12月30日

摘要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其开发工作主要包括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以及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两个方面。Powersoft的powerbuilder为用户提供了功能强大的集成开发环境。POWERBUILDER是图形用户界面的c/s开发工具,利用其提供的各种面向对象的开发工具,powerbuilder具有强大的多个数据库描述连接功能和数据库检索力。利用其前端的用户界面开发功能完备,易使用的应用程序。而后台的数据库连接由POWERBUILDER完成,建立起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强.数据安全性好的库。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第二章可行性分析 (3) 第三章关键的技术 (4) 第四章数据库设计 (7) 第五章需求分析 (11) 第六章总体设计 (13) 第一节程序设计 (13) (1)输入功能模块 (13) (2)查询,修改模块 (14) (3)退出系统模块 (14) 第二节总体设计小结 (14) 第七章详细设计 (15) 第八章体会 (29) 参考文献 (30)

第一章绪论 Sybase power Builder9.0是一个企业级的,面向对象的快速应用开发工具,它易于使用的,可伸缩的,并经实践证明的快速集成开发环境,在给用户提供一条转移到下一代平台的途径的同时,使用户仍能够保护和扩展现有的技术和应用上的投资。多年来,用户一直赞赏Power Builder用于客户/服务器应用开发的快捷性,简便性以及先进性。现在,用户可以在他熟悉的相同的Power Builder环境中使用相同的技术来创建同样功能强大的Wed和分布式应用。Power Builder9.0是美国著名的Power soft公司开发的可视化数据库编称语言,它是完全按照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设计的,特别是其提供了用于创建和管理不同对象的众多画板,具有强大的数据库操作功能,是一款极其优秀的面向对象的数据库开发工具。使用它将会使应用程序的开发速度更快,成本更底,质量更高,功能更强,使开发人员从枯燥复杂的编程中解放出来,令开发应用系统这一让人头痛的工作变成了真正的享受。它提供了对面向对象编程的全面支持,集成强大并易于使用的编程语言。 使用Power Builder可以快速地开发出当今最流行的各种商业应用,如客户/服务器应用,分布式应用,基于组件的应用和wed应用。在Power Builder强大功能和友好的集成开发环境支持下,开发人员的效率得到空前的提高,使程序设计与开发工作变的更加有趣,仿佛是一个艺术家在创作一件艺术品,因此它深受国内外广大开发人员的喜欢。 Power Builder9.0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效率的应用开发 Power Builder通过提供大量新的功能和特征继续扩展其快速应用开发和无比卓越的生产率传统,显著地加快了应用的周期。 2.紧密集成Sybase EAServer 当运行于EAServer中时,Power Builder应用的功能非常强大。 EAServer是Sybase公司的一个独具特色的应用服务器,它融合了组件事务处理服务器和动态页面服务器的功能。 3.强大的Wed应用开发能力

(完整word版)政治经济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学生习题 一、单选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社会生产关系 B社会生产力 C社会生产方式 D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 2.决定社会经济制度变更的经济规律是() 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 C基本经济规律 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规律 3.商品是() A劳动产品 B具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 C满足生产者自己需要的劳动产品 D用来进行交换的劳动产品 4.商品的价值量是由() A商品的效用决定的 B商品的供求关系决定的 C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D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5.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生产它的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 A.成反比 B.成正比 C.没有关系 D .有时成正比,有时成反比 6.价值形成发展到货币形式以前顺次经过() A.简单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 B.简单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 C.一般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简单价值形式 D.扩大价值形式、简单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 7.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 A具有使用价值 B是商品,具有价值 C是金银 D能够分成若干等份 8.观念上的货币可以作为() A价值尺度 B支付手段 C流通手段 D贮藏手段 9.在1只羊=2把石斧的价值形式中,2把石斧是() A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 B处在等价形式上 C既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又处在等价形式上 D处在一般等价形式上 10.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的条件是() A出现了私有制和社会分工 B使用价值转化为价值 C具体劳动转化为抽象劳动 D经过商品交换 11.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 A商品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B商品价格经常低于价值 C商品价格总是高于价值 D商品价格往往高于价值 12.简单商品流通公式是 ( ) A.W-G-W’ B.G-W-G’ C.G-G’ D.G-W…P…W’-G’ 13.资本的总公式是() A.W-G-W’ B.G-W-G’ C.G-G’ D.G-W…P…W’-G’ 14.分析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指明价值增殖产生的具体所在() A.发生在G-W购买阶段的货币上 B.发生在W-G售卖阶段上 C.发生在购买阶段G-W所购买的商品的价值上 D.发生在购买阶段G-W所购买的商品的使用价值上 15.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力所创造的新价值是()

政治经济学论文

关于我国农村闲置劳动力 进行家庭手工经营的调查与分析 ——以河南省漯河市农村地区为例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一班徐永航 2010200949 参考书目: 1. 徐禾:《政治经济学概论》,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二版 2. <美>哈里·布雷弗曼:《劳动与垄断资本——二十世纪中劳动的退化》, 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 2. 李恒、彭文慧:《劳动力转移与传统农区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2009年版 3. 句芳:《我国中部地区农户劳动时间利用研究——以河南省为例》,中国 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4. 张秀生、陈立兵:《村经济发展》,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 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 研究中心:《中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年版

2011年5月29号 中国是一个农业劳动力的大国,虽然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但目前的农村人口仍占总人口的一半左右。同时,严重对立的城乡二元制社会结构,使得即使在城务工的农民工,也无法完全脱离土地,无法成为真正的市民阶层。据国家统计局估算:到202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4.6亿,其中劳动力规模为10亿人;农村剩余劳动力当前已经转移1.4亿,农业仍然存在2亿需要转移的劳动力,到2020年新增需转移劳动力1亿。①因此,考察农村闲置劳动力在城市化不断推进情况下的安置问题,就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 河南省是中国第一个人口超亿的省份,同时由于长期积累的社会历史原因,农村人口一直在全省总人口中占大多数,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河南省人社厅统计显示,河南省有7000多万农村人口,4700多万农村劳动力,富余劳动力3200多万人,截至2010年底,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量达到2363万人,其中,2010年河南农村劳动力省内转移1142万人,占48.33%;省外输出1215万人,占51.42%,省外输出保持原有规模的同时略有下降。② 在为数众多的农村劳动力中,很多是来到城市和工厂打工的的男性农民工(大概年龄在十五岁至六十岁)和年轻女性农民工(一般不超过三十岁),在家主持一家的主要是中年妇女(三十岁至六十岁)。她们除了管理庄稼、照顾老人孩子以外,农闲时节一般无事。因此,很多妇女为了在闲时贴补家用,纷纷选择一些手工制作类的包户工作,很多工厂或者是商人,正是看中这一点,为农村妇女提供了类似的工作。 一般而言,这种工作相对工厂工作稍微随意,愿意工作的妇女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领取一定量的任务,然后在家里一个人或者几个人一块儿工作。工作一般都是在农闲时节进行,夏天稍长大约在10到12个小时之间,冬天稍短约为6到8个小时,采用计件工资的形式。如果有其他事情需要来开的话,可以选择暂时搁置手中的工作;不过,如果较长时间未能完成任务的,则需要交纳一定的违约金。 ①李恒、彭文慧:《劳动力转移与传统农区发展》,2009年版,第3页 ②https://www.wendangku.net/doc/5f17758891.html,/contents/126/30173.html

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说明书

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写作方法指导(仅供参考)毕业设计论文是毕业设计工作的总结和提高,与从事科研开发工作一样,必须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毕业设计论文应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能反映出作者所具有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毕业设计期间,尽可能多地阅读文献资料是十分重要的,这不仅能防止重复研究,而且可为毕业设计做好技术准备,还可以学习论文的写作方法。一篇优秀的论文对启发思维,掌握论文的写作规范很有帮助。 论文的写作方法多种多样,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格式,下面仅对论文中几个主要部分的写作方法提出一点参考性意见。 一、前言部分 前言部分也常用“引论”、“概论”、“问题背景”等作为标题,主要介绍论文的选题。 首先阐明选题的背景和选题的意义。选题需强调实际背景,说明在计算机研究中或部门信息化建设、管理现代化等工作中引发该问题的原因,问题出现的环境和条件,解决该问题后能起什么作用等。结合问题背景的阐述,使读者感受到此选题确有实用价值和学术价值,确有研究或开发的必要性。 前言部分常起画龙点睛的作用。选题实际又有新意,意味着研究或开发的方向对头,设计工作有价值。对一篇论文来说,前言写好了,就会吸引读者,使他们对你的选题感兴趣,愿意进一步了解你的工作成果。 二、综述部分 任何一个课题的研究或开发都是有学科基础或技术基础的。综述部分主要阐述选题在相应学科领域中的发展进程和研究方向,特别是近年来的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通过与中外研究成果的比较和评论,说明自己的选题是符合当前的研究方向并有所进展,或采用了当前的最新技术并有所改进,目的是使读者进一步了解选题的意义。 综述部分能反映出学生多方面的能力。首先,反映学生中外文献的阅读能力。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同行的研究水平,在工作中和论文中有效地运用文献,这不仅能避免

曲柄摇杆机构设计方法毕业设计论文

曲柄摇杆机构设计方法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