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诗三首(饮酒 行路难 游山西村)教案

诗三首(饮酒 行路难 游山西村)教案

诗三首(饮酒 行路难 游山西村)教案
诗三首(饮酒 行路难 游山西村)教案

启东市“三段四模块”课时教案个人自备稿

第一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三首》第 1 课时总第个教案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诗歌大意,能背会默。

2、能力目标:学习鉴赏诗中名句。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在诗中所抒发的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难点:品味语言,体会诗的内容和情感。

预习作业:1、熟读诗歌

2、了解作者以及诗歌背景。

3、搜集作者的其他代表作品。

指隐逸生活。)

(4)合作探究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句话体现出作者什么样的生活

情调?

答:辞官归隐后闲适、优雅、宁静的生活情调。

2.作者欲辨的“真意”有哪些“意”呢?

答:造化自然之趣,宇宙人生之理。(意近即可)

“真意”我们可以理解为人生的真正意义,那就是人生不应该汲汲于名利,不应该被官场的龌龊玷污了自己自然的天性,而应该回到自然中去,去欣赏大自然的无限清新和生机勃勃!

3.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志趣?

答: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不慕荣华,安贫乐道,超凡脱俗,恬淡宁静的生活志趣。

(5)名句赏析

【原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四句诗刻画了诗人不同流俗的精神风貌。他不象一般隐士那样标榜超尘出世,而是“结庐在人境”;他置身“人境”,却能做到“无车马喧”,不染世俗之事。原因何在?诗人意味深长地说:“心远地自偏”。心静,境自静。无求名求利之心,即使身居闹市,也宛如在山。这深刻的道理被诗人平淡地说出,亲切感人。

二、学习《行路难》

(1)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他是继屈原以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2)行路难的背景

天宝元年(742),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被世人称作“诗仙”,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行路难》即作于被迫离开长安时,感叹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3)字词解读

金樽zūn 珍馐xiū投箸zhù歧qí路

①《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调名,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开头。今存最早的《行路难》是鲍照的十八首。前人认为李白的《行路难》“似全学鲍照”。第一首乃取意于鲍照《行路难》“对案不能食”一首。

②樽:古代盛酒的器具。斗十千:形容酒价昂贵。珍羞:珍贵的菜肴。

③羞,同“馐”,食物。

④直:通“值”,价值。

⑤闲来垂钓:传说吕尚(姜太公)末遇周文王时,曾一度垂钓于磻溪(今陕西宝鸡东南)。乘舟梦日边:相传伊尹在受商汤聘请的前夕,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之旁。吕尚和伊尹都曾辅佐帝王建立不朽功活动:

小组合作

小组展示

活动:

展示搜集的作者以及诗歌背景资料

活动二:

反复诵读,了解大意

业,李白借此表明对自己的政治前途仍存极大的希望。

⑥长风破浪:据《宋书·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济,渡过。

(5)现代文翻译

金杯盛着昂贵的美酒,玉盘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但是我停杯扔筷不想饮,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要登太行山,但风雪堆满了山,把山给封住了。当年吕尚闲居,曾在碧溪垂钓;伊尹受聘前,梦里乘舟路过太阳边。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何其多,我的路在何处?总会有一天,我能乘长风破巨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6)合作探究

1、是什么原因使得诗人面对“金撙清酒”“玉盘珍馐”不能食?

叙事开篇,化用南朝宋诗人鲍照《拟行路难》第六首开头“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用夸张的笔法,写“金樽清酒”,“玉盘珍馐”的宴饮,诗人却停杯,投箸,拔剑不能饮,心茫然。其情感又有别于《拟行路难》。李白就要走了,出于对他的一片深情厚谊,朋友们设下盛宴为他送行。但是他端起酒杯却又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放下了,他离开宴席,举目四顾,茫然不知所为。因浓重的忧郁和深沉的悲愤,使诗人酒不能咽,馐不能食。因奸佞之闭塞贤路,使诗人悲愤、忧郁。

2、赏析五、六句。

诗人想“渡黄河,登太行”,但是“冰塞川,雪满山”,这是象征人生道路的艰难,寓含一种无限的悲愤。这两句用了比喻的修辞,即照应诗题“行路难”也抒写诗人在长安经历仕途风波的深切体验和事与愿违的痛苦心情。这让诗人有多么的失意和无奈。

3、诗中借用历史故事的作用:

现实之路虽然坎坷,但梦还在,理想还在。诗人联想到吕尚未遇文王时,曾在渭水边垂钓;伊尹受汤聘前,曾梦见乘舟经过日月旁边,吕尚伊尹最后他们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这两个典故表达诗人要像他们那样有为于当世。借用吕尚垂钓的碧溪,伊尹梦舟日边的典故,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象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大的功业。

4、当他的思绪再次回到现实中来的时候,仍然感到了生活的艰难。瞻望未来,只觉前路崎岖,歧路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

5、诗歌的最后一句表达感情怎样的志向?

哪怕面前的道路,险峻而多歧,诗人却相信终有一天将长风万里浪,渡过大海,直达理想彼岸。突出表现了他准备冲破一切阻力,去施展自己抱负的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这是他唱出的最强音。在沉郁中振起,相信自己必然会有施展才能的时候。

现在常用这兩句诗表达自己有宏大的理想抱负和实现理想抱负的坚

定的信念。

(7)名句赏析

【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赏析】无论前路多艰险、多难走,诗人相信终有一天将乘长风破万里浪,渡过大海,直达理想的彼岸。这两句充满这冲破黑暗,追求光活动:小组合作小组展示

互动探究精讲点拨明的积极乐观的精神。诗人借用古人言论表明自己的理想,这两句诗

常被后人引为座右铭,作为在困境中激励自己努力进取的力量。

三、学习《游山西村》

(1)作者简介

陆游,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

集》等数十个文集存世,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

余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

(2)字词解释

①腊酒:腊月酿制的酒。

②足鸡豚: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豚,猪,诗中代指猪肉。

③山重水复:一座座山,一道道水。

④柳暗花明:绿柳繁茂荫浓,鲜花鲜艳明丽。

⑤箫鼓:吹箫打鼓。

⑥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拜祭社公(土地神),祈

求丰收。

⑦古风存:保留着淳朴古代风俗。

⑧若许:如果这样。

⑨闲乘月:有空闲时趁着月光前来。

⑩无时:随时。叩门:敲门。

(3)现代文翻译

不要笑话农家腊月做的酒浑浊,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一

座座山,一道道水,怀疑会无路可行的时候,忽然看见柳色浓绿,花

色明丽,又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你吹着箫,我击着鼓,结队喜庆,

春社祭日已经临近,布做成的衣衫,最普通的帽,简朴的古风仍然存

在。从今日起,如果可以乘着月光闲游,我这白发老翁也要随夜乘兴,

拄着拐杖,敲开农家朋友柴门。

(4)合作探究

1.头两句诗中的“莫笑”“足”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足”字写出农家的盛情,也表达出诗人的满足;“莫笑”突出

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的赞赏。

2.颔联是诗中广为传诵的名句,其精彩之处表现在哪儿?

答:一方面它是写景的佳句,写出了山水重叠环绕,春光无限的自然

风光;另一方面它又富于哲理意味,表现了人生变化发展的某种规律

性,令人回味。

3.颈联着重表达的内容是什么?

答:是通过对乡村祭祀的描写,赞美古老淳朴的风情风俗。

4.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对田园生活由衷的喜爱和不舍之情。

(5)名句赏析

【原文】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赏析】既写出山西村山环水绕,花团锦簇,春光无限,另一方面它

又富于哲理,表现了人生变化发展的某种规律性,令人回味无穷。表

现了诗人与众不同的思维与精神——在逆境中往往蕴涵着无限的希

望。诗人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换形又见新景象的喜悦之

情;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蕴含的生活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

活动:

反复诵读,

了解大意

活动:

小组合作,

欣赏诗歌

活动:欣赏

诗歌

归纳诗歌学

诗词三首行路难教案

《诗词三首》教案(第一课时) 教材解读: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了一些古诗词,但是他们对古诗词的认识大多还停留在比较片面的字句记忆等方面,对古诗词的情感、意境等方面还不能赏析,特别是对古诗词中的情感在当今社会现实中的实用价值还不能完全理解。由于学生对诗词这种文体的情感把握还不够精准到位,于是需要教师采取多种方法灵活教学,对诗歌予以逐句分析内容、手法、语言和哲理。逐句分析之后,学生可以较为清晰地把握诗词的结构和情感走向。经过整合,诗词的情感脉络就比较清晰了。 基于具体学情,依据《新课程标准》中对古诗词教学及评价的建议,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教学目标: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正确理解诗词的大意。 2.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境和意象,受到美的熏陶和滋养。 3.在对诗词的诵读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体悟作者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反复吟咏、联想和想象,把握诗词中的意象,进而体悟诗词的意境。 难点:联系作者身世处境,结合诗词中的描写抒情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法与写法: 教法:1.朗读法:诗词的节奏、韵律要靠读来感受,诗词所蕴藏的感情内涵也靠读来体会。读,也是感染他人,产生共鸣之所需。所以对诗词不仅要求背诵,还应要求朗读,读出情与意。因此朗读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2.启发法:引导、启发时所设问题要精简,并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不同的点拨手法。 学法:1.朗读法:诗词中的意境需要读者通过诵读才能深刻领会,才能充分感受到其中蕴含的韵律美。 2.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行路难》《国殇》默写练习

《行路难》 1、《行路难》中写饯别的饭食价值不菲而作者心中烦闷难以下咽的句子是: ,。 ,。 2、《行路难》中诗人引用两个典故,表示世路虽艰,但自己对前途并未丧失信心的句子是:,。 3、《行路难》中表明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强烈的自信心的句子是: ,。 4、《行路难》表达作者自信乐观精神和坚定的信心和勇气的名句是: ,。 5、《行路难》诗中借用典故希望得到重用的诗句是: ,。 6、《行路难》诗中强烈的对比衬托诗人内心悲苦的诗句是: ,。 7、《行路难》诗中比喻诗人仕途受阻的诗句是: ,。 8、《行路难》诗中以“,”两句诗正面写“行路难”来比喻人生道路的艰难险阻、失意与无奈。 9、《行路难》反映李白诗浪漫主义特点及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积极进取的句子,或道出了诗人坚信抱负必能实现的积极昂扬的豪气的句子是: ,。 10、最能表现诗人李白面对挫折积极向上,对理想执着追求的诗句,也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最强音:,。 11、《行路难》写洒宴时诗人内心苦闷抑郁、感情激荡变化的情绪的句子是:,。 12、李白《行路难》中的“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和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都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13、运用对比诗人面对美酒佳肴无食欲,运用动词形象表现诗人心情茫然、苦闷、抑郁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15、运用典故表现诗人信心和信念,希望自己重新得到重用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16、最能表现诗人李白抱负远大、执著自信、勇往直前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国殇》(屈原) 1、读到屈原《国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仿佛看到了楚国将士披坚执锐的雄姿和战车交错、短兵相接的激战情景。 2、屈原《国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战场上敌军之众多,来势之凶猛。在这种敌强我弱的情况下,“__________________”展现了楚军将士争先恐后,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 3、屈原《国殇》中,通过“凌余阵兮躐余行,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在敌军冲入楚军阵地和队伍之时,战车战马伤亡严重的危急战争形势。 4、屈原《国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援玉枹兮击鸣鼓”,让我们看到了楚军将帅埋轮系马、挥槌击鼓的特写镜头,将士们背水一战、殊死拼搏的高大形象深入人心。

21古诗三首

21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一、用“√”给下面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人未还(hái huán)飞将(jiāng jiàng)在生当(dāng dàng)作人杰... 死亦为(wéi wèi)鬼雄不教(jiāo jiào)胡马度(dùduó)阴山... 二、看拼音,写词语。 chūsài hú zi jiéchūguǐ xióng cuīrén luòxià()()()()()qín cuīxiàng zhēng zuì ()朝()促()羽长()喝() 三、先解释加点词的意思,再解释整句的意思。 1.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但使:教: 2.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 沙场:

21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答案 一、huán jiàng dāng wéi jiào dù 二、出塞胡子杰出鬼雄催人泪下秦催项征醉 三、1.只要令;使。 只要镇守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活着,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 2.战场 在沙场上醉倒了请你不要笑话我,古往今来,奔赴沙场的人中有几个人能平安归来?

21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一、选择填空。 1.《夏日绝句》和《出塞》的作者分别是()和()。 A.李清照王翰 B.李清照王昌龄 C.王翰王昌龄 2.“欲饮琵琶马上催”中的“欲”意思是()。 A.想要 B.将要 C.还要 D.只要 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赞颂的是哪位英雄? A.刘邦 B.项羽 C.李广 D.曹操 二、背写《凉州词》,回答问题。 1.这首诗的作者是()朝的()。 2.这首诗属于()诗。 A.送别诗 B.边塞诗 C.写景诗 3.诗中“莫”的意思是:。 4.这首诗主要描写了()的场面,表达了将士们()的情怀。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13诗词三首 教案

13诗词三首教案 教学目标 1、背诵三首诗词,准确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1.领会诗歌所抒发的作者思想感情及诗词中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课时:2课时 资料超市: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刘禹锡(772—846),字梦得。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曾写《游玄都观》诗讽刺朝中新贵。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自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其词于风格、体制上皆有创变,清雄旷放之作尤新人耳目,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有《东坡乐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由千古唐诗引入 二、品读诗歌《行路难》

1、解题《行路难》古代乐府《杂曲歌辞》。722年诗人应昭入京,供奉翰林,试图施展自己的经国济世的宏愿,但他很快感到受到排挤,找不到政治出路,在或去或留之时,写下这首诗。 2、朗读注意字音:金樽zūn珍馐xiū投箸zhù歧qí路 注意通假字:“羞”同“馐”,美味食品。“直”同“值”,价值。 3、理解金杯盛着昂贵的美酒,玉盘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但是我停杯扔筷不想饮,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要登太行,但风雪堆满了山。当年吕尚闲居,曾在碧溪垂钓;伊尹受聘前,梦里乘舟路过太阳边。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何其多,我的路,今日在何处?总会有一天,我要乘长风,破巨浪,高挂云帆,渡沧海,酬壮志。 4、赏析 a、叙事开篇,化用南朝宋诗人鲍照《拟行路难》第六首开头“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用夸张的笔法,写“金樽清酒”,“玉盘珍馐”的宴饮,诗人却停杯,投箸,拔剑不能饮,心茫然。其情感又有别于《拟行路难》。 b、联想而过渡,诗人想“渡黄河,登太行”,但是“冰塞川,雪满山”,这是象征人生道路的艰难,寓含一种无限的悲愤。现实之路虽然坎坷,但梦还在,理想还在。诗人联想到吕尚未遇文王时,曾在渭水的磻溪垂钓;伊尹受汤聘前,曾梦见乘舟经过日月旁边,吕尚伊尹最后他们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这两个典故表达诗人要像他们那样有为于当世。 c、直接抒情,诗人一向所抱的“辅弼天下”的愿望,一直无法实现,因此悲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诗的结尾,用典表达要像宗悫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在沉郁中振起,相信自己必然会有施展才能的时候。 全诗情感迭变:他的苦闷,迷惘,愤慨与充满信心,执着追求。 d、名句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诗人相信自己总会有一天高挂云帆,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是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 现在常用这兩句诗表达自己有宏大的理想包袱和实现理想抱负的坚定的信念。 6背诵指导感情的表达 三、品读诗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听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正确划分节奏,初步体会作者感情。 作者无限辛酸、愤懑不平以及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古诗三首《饮酒》《行路难》用

古诗三首《饮酒》《行路难》 《游村》教学案 射阳新坍中学九语备课组九年级_____班 _______ 学号______成绩_______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的意境美,感悟渊明的洁身自好的品格。 2 体会诗中人、景、情融为一体的写法,体会本诗的意境。 教学重点:体会诗中人、景、情融为一体的写法,体会本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了解诗的意境美,感悟渊明的洁身自好的品格。 教学时数: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二、作者简介 渊明(约352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今省市)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闲情赋》等。 三、写作背景 公元416年,裕调集全国的兵力,从东向西,分五路讨伐后。首发攻克了,西晋故都得到光复。第二年又攻克长安。长安经过百年沧桑,终于被晋军收复。消息传到江南,东晋朝野一片欢腾。裕通过北伐,极大的扩大了他个人的权利。朝廷为了讨好裕,下诏书封裕为相国,总管朝政,又封他为宋公,食邑十个郡,加九锡,位在各诸侯之上,裕故作推辞。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朝廷控在裕手里,他想要什么,朝廷就得下诏书给他什么。他想当朝廷,当今的朝廷也得赶快让位给他,这是早晚的事。那一年秋天,渊明总是闷闷不乐。他早就看透,东晋的气数已尽,裕篡位只是迟早的事,他整天为这件事悲伤郁悒。只要东晋存在,曾祖父侃的功绩就光辉灿烂,照耀家邦。一旦东晋灭亡,就一笔勾销了。他又想一切都在发展变化,兴衰荣辱也在不断地交替更换。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莫不如此。为这些事烦恼也没有用,还是多喝点酒,好好睡一觉吧。渊明只要弄到酒,没有一个晚上不喝他个一醉方休。他认识到,人生在世像闪电一样,稍纵即逝,就应该坦荡从容,无忧无虑地度过。也许靠着饮酒,我渊明就能青史留名。醉酒之后反而诗兴大发,胡乱扯出一纸,书写感慨,等到第二天清醒后,再修改润色。写好的诗稿越积越厚,让老朋友帮忙整理抄录。一共得到20首诗,渊明把这一组诗题为《饮酒二十首》 四、朗读全诗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诗词三首》行路难练习题新人教版(含答案)

第13课《诗词三首》行路难 行路难·其一 【作者】李白【朝代】唐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朗读节奏划分】 金樽(zūn)/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zhù)/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注释】 ⑴樽(zūn):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清酒:清醇的美酒。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 ⑵珍羞:珍贵的菜肴。羞,同“馐”,美味的食物。直:通“值”,价值。 ⑶箸(zhù):筷子。 ⑷“闲来”二句:表示诗人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这两句暗用典故: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碧,一作“坐”。 ⑸“多岐路”二句:岔道这么多,如今身在何处?岐,一作“歧”。安,哪里。 ⑹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据《宋书·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⑺云帆:高高的船帆。船在海里航行,因天水相连,船帆好像出没在云雾之中。

【译文】 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但心情愁烦使得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 遥想当年,姜太公磻溪垂钓,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乘舟梦日,受聘在商汤身边。 人生的道路何等艰难,何等艰难,歧路纷杂,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边? 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 【主题思想】 《行路难其一》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后的感慨,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李白这组《行路难》诗主要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这里选的是第一首,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诗歌鉴赏题】 行路难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这首诗中诗人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 2.诗中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内心情感? “停、投、拔、顾”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反映了李白内心的极度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荡起伏。 3.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谈谈你的看法。 不是写实此处“冰塞川”、“雪满山”用其象征意义,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 4.联系全诗,解释“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并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有一天一定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渡过沧海。意思是:总会有一天,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突出表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不屈的精神,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 或:

部编版初中语文《诗词三首》优质课教案

13 诗词三首 《行路难》(其一) 1.以品、读结合的方式赏析诗歌,培养诗歌鉴赏的能力。 2.理清作者情绪变化,感悟作者复杂情感。 3.探究本诗艺术手法,谈论人生感悟。 一、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个人,他少有大志,以管仲、晏婴等名相自期,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即使退而求其次,也要像他的乡人司马相如、扬雄那样,以一篇辞赋文章一鸣惊人,为天子所用。他二十四岁离开蜀地,“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漂泊大半生,直到四十二岁才奉诏供奉翰林,两年以后又不容于朝,被迫出京。这个人就是李白。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代表作《行路难》(其一),感受诗人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年轻时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现实,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河,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他善于从民间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

瑰奇绚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诗歌背景:《行路难》是李白在天宝三载(744年)遭受谗毁初离长安南下时所作,共三首,本文是第一首。“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 目标导学二:赏析诗句,品味情感 1.本诗的前四句写出了作者怎样的状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是如何表现他的感情的? 明确:前四句写出“嗜酒见天真”的作者竟然在朋友的践行宴上,“停杯投箸不能食”,并“拔剑四顾心茫然”,写出了他内心的苦闷抑郁。为了表现这种苦闷,作者用“停”“投”“拔”“顾”四个连续动作与“金”“清”“玉”“珍”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就更能让我们感受到诗人极度愤懑、抑郁不舒的心情。 【教学提示】 可引导学生从诗歌情绪的起伏入手思考。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作者在这里并未渡河登山,那么这么说的用意是什么呢? 明确:这两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明了他苦闷的原因。“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了人生道路艰难险阻。李白本是个积极处世的人,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宏大的事业。可是他受诏入京后,皇帝却没有重用,而且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像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上第13课 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教案

《行路难》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诗句含义。2、体会作者在诗句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 1、感知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品味名句,提高鉴赏古诗能力。 3、有情感的朗诵这首诗歌。 情感目标: 1、理解诗人怀才不遇、苦闷抑郁的情感。 2、学习作者充满自信又乐观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诗人怀才不遇、苦闷抑郁的情感。 2、难点:学习作者充满自信又乐观进取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3分钟) 我们学过很多李白所写的诗歌,请问大家还记得是哪些诗吗? 学生回答《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峨眉山月歌》《春夜洛城闻笛》《渡荆门送别》《送友人》 那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吧! 师生齐背 二、检查预习(13分钟) 大家背得非常好,今天我们来学习李白的另一首诗《行路难》(其一)。 首先我要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效果。 每一小组上一人展示自己的预习内容,教师进行查漏补缺。 如:羞”同“馐”,美味的食物。“直”同“值”,价值。 投箸:丢下筷子。箸(zhù):筷子。投:扔下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我想像姜太公那样在碧溪边悠闲地钓鱼,又想像伊尹那样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 三、名句赏析(18分钟) 大家表现的很好,说明大家预习得很到位。我们知道李白从小就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他25岁就离开家乡仗剑远游,写下了很多优美的诗篇。也正是因为这些他在42岁时被召入长安,供奉为翰林。但他并没有得到重用,后来又遭到了权贵的谗毁,仅一年时间就离开长安。这首诗就是他离开长安时所作的,所以诗中满是他的苦闷和抑郁。他用行路艰难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请大家找出能够表现诗人怀才不遇、苦闷抑郁的句子。 1、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06龟虽寿,白雪歌、饮酒、观沧海、密州出猎、山波羊、行路难、游山西村

初三语文晨读材料 《龟虽寿》 1、全诗的核心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老骥伏枥”句中的“骥”指:千里马;“烈士暮年”中的“烈士”指有志于建功立业的人。 、开头连用两个比喻,说明_(死亡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 3、赏析“ 答:(1)这两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曹操虽然到了晚年,但有志于干一番事业,表现了对宏伟理想的追求的豪情壮志,全句体现了作者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2)包含了这样的哲理:人在有限的生命里,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积极进取,建功立业。 答:体现了辩证的思绪,即尊重自然规律;人总是要死,但在有限的生命里,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进取。 答:这是一首(抒怀言志)的四言诗,全诗体现了作者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养怡之福”指什么? 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不应该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壮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1、此诗虽以送别为主旨,但以咏雪_贯穿全篇,将塞外雪景写得千姿百态,气象壮阔,衬托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孤帆远景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句子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将诗人因友人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抒写到了极致。 、本诗中描写塞外风光的诗句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这两句在全诗中,结构上起承上启下_的作用,内容上作用是:展现了眼前令人生畏的冰雪世界,写出了诗人为友人长途跋涉而产生的担忧之情,为下文送别作铺垫。) 运用比喻,把雪花比作盛开的梨花,形象贴切,联想奇特美妙,描绘了北国绮丽的雪景,使读者眼前立刻浮现出一派春风送暖、梨花盛开的美景,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忽如”二字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也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心情。 以纷纷下辕门的“暮雪”映衬冻不翻的“红旗”,以“动”衬“静”,以“白”衬“红”,描绘了色彩鲜明的画面,表现送行人郁结不开的惜别情意。“掣”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说明风很大,风被拟人化了,把雪之大,天气之寒冷,写得很形象,很生动。 曲折的山路上已经看不见你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走过踩出的马蹄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表现了诗人无限惆怅和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所蕴涵的感情及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答:此句景中寓情,情景交融。无边的沙漠,暗淡的阴云,严寒的天气,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寂寞和哀愁。在结构上由上文的写景过渡到下文的送别。 “

部编版九上13课《诗词三首》赏析习题及答案

13.诗词三首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 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 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 13.诗词三首 一、行路难(其一)/李白 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一、《行路难》李白 【原诗】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 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心中郁闷,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想登太行山,莽莽风雪早已封山。像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人生道路多么艰难,多么艰难;歧路纷杂,如今又身在何处?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 【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背景】

《行路难》作于天宝三年(744年)共三首,这是第一首。“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是李白遭受谗毁初离长安南下时写的一组诗。诗中写世路艰难,充满着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抑郁不平之感。 【主旨】 全诗抒写了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遇了艰难险阻之后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李白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李白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赏析】 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象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的性格,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着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吕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吕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对未来的信心,但当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离筵上瞻望前程,只觉前路崎岖,歧途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这是感情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但是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决不愿在

饮酒.行路难(冷集三中)

饮酒.行路难(冷集三中) 饮酒(其五)陶渊明 冷集三中初三语文组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课下注释 尔:这样。相与:相伴。欲辨已忘言:相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辨:辨识.。 课文研讨 《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 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这组诗共20首, 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诗人从居住的草庐写起,反思归田后自己的生活状况。他并没有隐居山林岩穴,也没 有寄身庙宇不食人间烟火,而是身处“人境”。凡是在有人群的地方,照理也就会有闹市,也就会人来车往,喧嚣不绝于耳,可诗人却说“而无车马喧”。这是为什么呢?第三四句 的自问自答揭开了谜底。“问君何能尔”一句转换叙事角度,将抒情主体客体化,仿佛在 以第三者的好奇心追问下去,颇富情趣。“心远地自偏”一句,以极为精练的语言,做出 了回答:因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居所也显得偏僻安静。 诗的前四句构成一个意义“方阵”,通过叙事和议论,定下全篇的基调。王安石曾赞 赏这四句诗为“奇绝不可及之语”,推崇备至。以下几句主体隐去,进入“写景区”,即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所称道的“无我之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妙手偶 得之笔,是在不经意中道出的“绝妙好辞”,可谓浑然天成,不工而工。用王国维的话来 说就是“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化境。“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抒情主体又渐渐浮出,写眼前景物,脱口而出,不事雕琢,自有神韵。最后两句,诗人写出了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这里暗用了《庄子·外物篇》的说法:“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就是说,再精妙的语言,也不足以传达人们复杂的感受。语言的尽头就是音乐,就是舞蹈,就是无声的沉默。 课后练习

最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教案

诗词三首 古代诗词,是中国古典艺术的瑰宝,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其中许多流传千古的名句,千百年来为世人传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诗词三首》,去感受古典诗词独特的魅力,品析古代诗人留给我们的精神美餐。 1.了解三首诗词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 2.品味字句,研读赏析,领会诗词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及诗词中所描绘的意境。 3.培养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丰富文化积累,提升文化素养。 第一课时行路难(其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一、新课导入 读诗,感受灿烂的文化;读诗,走进诗人的灵魂。让我们共同品味!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金樽(zūn)投箸(zhù)歧路(qí) 柯(kē)畔(pàn)暂(zàn) 2.作者链接 (1)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他生活在盛唐时期,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将进酒》《静夜思》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2)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唐代中期诗人、哲学家。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被贬为朗州司马、连州刺史,晚年任太子宾客。其代表作有《乌衣巷》《秋词》《竹枝词》(六)、《浪淘沙》(一)、《浪淘沙》(八)、《杨柳枝》(一)、《西塞山怀古》《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其诗集有《刘宾客集》。 3.背景链接 (1)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被世人称作“诗仙”,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 (2)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返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归洛,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相赠: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刘禹锡便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酬答他。 4.文体常识 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其体裁之完整,技巧之纯熟,风格之遒劲,境界之高远,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13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优质课获奖教案_1

《行路难》教学设计 一、创新设计: 读中品,品中读;读为线索,品是重点。 二、教材依据: 《行路难》是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所用版本为人民教育出版社部编教材。 三、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天宝元年(742),李白奉诏人京,担任翰林供奉。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李白深感济苍生、安社稷的愿望无法实现,在朋友们为他饯行的酒宴上,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于是满怀愤慨写下《行路难》,抒发心中的感慨。 行路难,乐府古题,内容多叙写社会道途艰难和离别悲伤。李白以此为题写了三首诗,这节课选的是第一首。 2.学情分析: 《行路难》的写作背景背景和伊尹的典故学生不是很熟悉,可以发动学生在课外多找一 些资料阅读,让学生在真切体验中主动求知,主动发展。同时采取诵读法理解词意,让学生 读中议,读中品,读中提升对文本的理解。 3.指导思想: 课堂上学生不是被动接收知识的容器,而是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者,是一支支等待点燃的 火把!因此本课的设计以读为导入点,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现知识的建构与重点、 难点的突破。 4.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本课的学习中通过营造氛围激发学生读 中品,品中悟,让学生在品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阅读诗词的兴趣,最终养成自主学习的 习惯。 四、学习目标:品读诗歌,体会诗情,学习诗人乐观的人生态度。 五、教学准备: 1.搜集背景资料,准备课堂文稿,制作课件,课文范读视频。 2.指导学生课前预习: (1)收集有关诗人李白的相关资料。 (2)借助工具书、书下注释,读懂歌大意。 (3)在阅读和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将发现的问题整理到预习笔记上。 六、教学流程 1.设计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说起唐诗,不能不提到李白。余光中在《寻李白》中这样赞叹他:“酒入豪肠, 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杜甫曾在《饮中八仙歌》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13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优质课获奖教案_1

《行路难(其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受乐府诗的节奏和韵律。 2.体会诗人的情感基调,分析作品的艺术特点。 3.学习诗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和执着追求理想的坚定信念。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创设情境、对具体词语、诗句的解读、联系背景资料,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基调。 三、课前准备:学生搜集关于李白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引导:请大家读下面一则对联,猜一猜,他是谁? 出示对联: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学生活动:看对联,回顾作者李白相关的文学常识。 教师出示写作背景。 (二)朗读诗歌,初步感知 1、听录音,读准字音。 2、教师引导:语速放慢、句间停顿稍长,分别试着用 4-3 拍和 2-2-1-2 拍朗读诗歌,感受节奏。 3、学生活动:尝试用不同的节奏来自由朗读,比较哪种读法更适合抒发 作者的情感,个别展示。 (三)诗歌赏析三部曲 1、读:结合注释,读懂内容 教师引导:结合注释,理解内容,圈点勾画 学生活动:小组交流,质疑问难 教师明确:配乐创设情境,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是诗人李白,理解诗意。 2、悟:联系背景,把握情感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找出诗中能体现诗人情感的关键词,并绘制诗人的心路历程。说说作者情感变化的原因。 学生活动: (1)深入阅读诗歌,绘制诗人的情感曲线图。 (2)小组交流 (3)学生上黑板展示并分析,其他同学补充。 (开头用“金樽清酒”“玉盘珍羞”来写宴饮,仿佛营造欢乐的气氛,实质上是以乐写哀,强化哀的程度。更显从“停”“投”“拔” “顾”等系列动作,读出李白的那种郁闷的心情。诗人想“渡黄河, 登太行”,但是“冰塞川,雪满山”,这象征人生之路的艰难,暗含 着一种惆帐。现实虽坎坷,但是理想犹在,诗人联想到姜尚和伊尹, 借典故表达诗人要像他们那样有为于当世。回归现实,确是“多歧路,

《古诗三首》(饮酒、行路难、游山西村)学案

《古诗三首》学案 主备人:刘家军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2.研读品味,体悟诗的表现手法。 3.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 【学习重难点】 1.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现手法。 2.语感的培养和诗歌表现手法的学习。 【自学天空】 1、查阅各首诗诗人的相关资料。 ①陶渊明: ②李白: ③陆游: 2、结合课文后面的解析和注释,自己理解各首诗歌的主题思想。 ①《饮酒》 ②《行路难》 ③《游山西村》 【自我检测】 一、阅读陶渊明《饮酒》诗,完成下面题目。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己忘言 1.第一句中虚词“而”表关系。 2.本诗中纯写景的句子是,叙事、写景相结合的句子是。 3.“问君何能尔”一句中的“尔”指代什么? 答: 4.怎样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答: 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答: 二、阅读李白《行路难》诗,回答问题 行路难①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②,忽复乘舟梦日边③。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注:①此诗是李白遭到谗毁而被排挤出长安时所作。 ②垂钓碧溪上:姜太公未遇文王前,曾一度在磻溪钓鱼。 ③乘舟梦日边:伊尹将受商汤聘用时,梦见乘船经过日月旁边。日月比喻天子、皇后。 6.诗人、面对华美的酒席,却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连续的动词,形象地表现了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7.诗人在“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中,运用了的修辞方法,形象地表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诗人在第7句和第8句中用了两个典故,诗人用典的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最后两句诗,诗人的感情陡起,请说说诗人表达了什么感情,应该如何理解这种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读《游山西村》做10——13题 莫笑农家腊酒浑,半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0、这首诗的作者是时代著名爱国诗人;字务观,自号。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的陶醉,对的喜爱之情。 11、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诗,从格律看,这是一首诗。从音律上看,此诗押的是韵,韵脚是等字。 12、诗中有两句蕴含着“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的哲理,这两句诗是,。 13、全诗紧扣一个“”字,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层次清晰,语言生动,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各联的大意。 首联写。颔联写。 颈联写。尾联写。 四、《过故人庄》与《游山西村》比较阅读,完成14——17题。 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游山西村宋?陆游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行路难三首诗词赏析

行路难三首 唐代:李白 金樽(zūn)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樽: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清酒:清醇的美酒。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珍羞:珍贵的菜肴。羞:同“馐”,美味的食物。直:通“值”,价值。停杯投箸(zhù)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但心情愁烦使得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箸:筷子。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遥想当年,姜太公溪垂钓,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乘舟梦日,受聘在商汤身边。 碧:一作“坐”。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qí)路,今安在? 人生的道路何等艰难,何等艰难,歧路纷杂,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边? 多岐路,今安在:岔道这么多,如今身在何处?岐:一作“歧”。安:哪里。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 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云帆:高高的船帆。船在海里航行,因天水相连,船帆好像出没在云雾之中。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大道虽宽广如青天,唯独没有我的出路。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lì)。 我不愿意追随长安城中的富家子弟,去搞斗鸡走狗一类的赌博游戏。 社:古二十五家为一社。白雉:一作“白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yè)裾(jū)王门不称情。 像冯谖那样弹剑作歌发牢骚,在权贵之门卑躬屈节,那不合我心意。

弹剑:战国时齐公子孟尝君门下食客冯谖曾屡次弹剑作歌怨己不如意。曳裾:比喻在权贵的门下做食客。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jiǎ)生。 韩信发迹之前被淮阴市井之徒讥笑,贾谊才能超群遭汉朝公卿妒忌。 贾生:洛阳贾谊,曾上书汉文帝,劝其改制兴礼,受时大臣反对。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wěi),拥篲(huì)折节无嫌猜。 君不见古时燕昭王重用郭隗,拥篲折节、谦恭下士,毫不嫌疑猜忌。 拥篲:燕昭王亲自扫路,恐灰尘飞扬,用衣袖挡帚以礼迎贤士邹衍。折节:一作“折腰”。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剧辛和乐毅感激知遇的恩情,竭忠尽智,以自己的才能为君主效力。 昭王白骨萦(yíng)蔓(màn)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而今燕昭王之白骨已隐于荒草之中,还有谁能像他那样重用贤士呢? 萦:回旋缠绕。蔓草:是一种蔓生的草。蔓即蔓生植物的枝茎,由于它滋长延伸、蔓蔓不断,因此人们寄予它有茂盛、长久的吉祥寓意。 行路难,归去来! 世路艰难,我只得归去啦! 归去来:指隐居。语出东晋陶渊明《归去来辞》。 有耳莫洗颍(yǐng)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jué)。 不要学许由用颍水洗耳,不要学伯夷和叔齐隐居首阳采薇而食。 首阳蕨:《史记·伯夷列传》:“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遂饿死于首阳山。”《索引》:“薇,蕨也。”按薇、蕨本二草,前人误以为一。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在世上活着贵在韬光养晦,为什么要隐居清高自比云月? 含光混世贵无名:此句言不露锋芒,随世俯仰之意。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yǔn)身。 我看自古以来的贤达之人,功绩告成之后不自行隐退都死于非命。 殒身:亡身,死亡。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优质课 13-1 诗词三首 行路难(其一) 教案

《行路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感受诗人的情绪变化。 2、欣赏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学习李白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 1、把握诗人情绪变化。 2、欣赏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三.教学难点 1、用典的作用及好处。 2、最后两句的深层含义。 四.教法 1、朗读法 2、品读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说起唐诗,不能不提到李白。余光中曾这样赞叹他:“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杜甫曾这样描述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李白的名篇《行路难》(其一),感受诗仙独特的精神风采。(板书题目、作者、出示PPT) (二).诵读师歌,感受诗人情绪变化。 1.师:现在请大家自由放声地朗读课文,并准备在全班朗诵。(生自由朗读课文。) 2.师:谁愿意为大家读一读?学生展示。 教师从字正腔圆、停顿的准确等方面积极评价并给予建议。 3.关于节奏,七言古诗可以按“二二三”的节奏停顿,也可以按“四三”的节奏停顿。 但对于本诗表达的情绪比较郁闷而言,本诗更适合四三的节奏。如“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就不如“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读起来心情更沉重。 再有,读停顿要做到连而不断。 4.老师范读,学生谈感受。 5.这首诗情感变化十分明显。请同学们再读诗歌,读读书下注释,要注意结合注释体会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 (生自由读诗及注释。)

6.师:朗读是一种非常美好的精神体验。谁愿意再来朗读这首诗? (学生展示朗读)。教师从情感的到位上积极评价学生朗读。 7.师:诗人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 如果学生答不出来,老师就提示学生要想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就需要知人论世。(出示PPT) 李白才高志大。为实现治国安邦的理想,他少年时便广读博览,青年时又仗剑远游,拜访名流,诗文名气由此远播。终于在42岁时迎来了人生中的得意时刻——被皇帝赏识,入翰林院,成为文学侍臣。然而两年不到,朝政的腐败、政治上的不受重用以及同僚的排挤使李白深感失望,他上书请还。谁料,皇上也赐金让他还乡。李白仕途受挫,不得不离开长安。离开长安之际,朋友们设宴为他饯行。《行路难》(其一)就写于此时。师生一起探讨诗人情感的变化过程。 启发: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一开始诗人是怎样的心情(苦闷),接下来写了什么(想渡黄河冰川堵塞、想登太行大雪封山),诗人情绪呢(无奈)?再接下来呢?(写借姜太公、伊尹来写自己看到希望)再接下来,又感受到道路崎岖,内心迷惘。最后,诗人自信地认为自己一定能实现理想的。当然,这首诗是从朋友为他举办的一场豪华的盛宴开始的,以反衬托自己苦闷的心情。 板书:以折线形式表现情绪变化。“茫然”“希望”“失望”“自信”。 8.这首诗歌仅82个字,就生动地表现了李白仕途受挫时的情感变化历程,真可谓是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由此来看,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 学生思考、回答。 【明确】既抒发了诗人仕途受挫的苦闷和迷茫,又表达了在失意时仍充满希望的自信。 9.师:请大家再次诵读全诗,感受诗人跌宕起伏的情绪和百折不挠的性格。学生自由朗读,展示。学生抑扬顿挫地、富有感情地齐读诗歌。 (二).品读诗歌,欣赏诗人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师:诗言志,也就是说诗歌是诗人情感的自然流露。李白的诗歌更是如此,他善于通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淋漓尽致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刚才我们已经体会到了诗人跌宕起伏的情感变化,现在我们来欣赏《行路难》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看看诗人是如何通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来表达感情的。 (出示PPT) 活动:品读诗歌,找出你认为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子,从韵律、词语、修辞、句式、表现手法(如衬托、象征、用典等)、语意表达的丰富而深刻等角度来赏析语言的表现力。 我认为诗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学生品读、勾画句子、在书上做批注。同桌间交流、修改、补充。 课堂展示。老师评价、订正、补充。 【教师准备】 1.这首诗中的韵脚有“千”“钱”“然”“川”“山”“边”“难”(这些韵脚押“an”),“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