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旅游文化教学大纲

旅游文化教学大纲

旅游文化教学大纲
旅游文化教学大纲

《旅游文化》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名称《旅游文化》

课程类别专业一般课

总学时36 开课学期大二第二学期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专业

考核方式考查

编写人员制定日期

审核人员审核日期

修订人员修订日期

审核人员审核日期

二、教学目的

旅游文化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为专业一般课程,该课程使学生在全面理解文化和旅游密不可分的联系的基础上,掌握和积累一定的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旅游文化,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与综合文化素养,能更好的为游客提供适应其审美需求的导游讲解。

教学目的在于通过理论上的学习和方法训练,特别是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感受,以及必要的教学实践,了解和认识到中国悠久的旅游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并且希望学生在课余时间拓展知识领域、广博学识,并尽可能地多参加社会活动,积累经验,早日投入到建设中国旅游强国的行列,为繁荣祖国经济服务。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表

(一)旅游文化概论

教学内容:

1、旅游文化的定义;

2、旅游文化的特征;

3、旅游文化的构成;

4、旅游文化的支撑学科。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旅游文化的定义和内涵;

2、熟悉旅游文化的特征;

3、掌握旅游文化的主要构成;

4、了解旅游文化的学科背景。

教学重点:旅游文化的定义和内涵;旅游文化的主要构成。教学难点:旅游文化的定义和内涵;旅游文化的主要构成。(二)旅游者文化

教学内容:

1、概述;

2、旅游者动机文化

3、旅游者行为文化

4、旅游者消费文化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旅游者文化的定义和特征;

2、熟悉旅游者文化的特点和类型;

3、熟悉旅游者行为文化的模式;

4、了解影响旅游者消费行为的文化因素。

教学重点:旅游者文化的特点和类型;旅游者行为文化模式。教学难点:旅游者行为文化模式。

(三)旅游目的地文化

教学内容:

1、旅游自然文化

(1)旅游自然文化价值观;

(2)山文化;

(3)水文化;

(4)生物文化。

2、旅游人文文化

(1)旅游人文文化价值观

(2)建筑文化

(3)饮食文化

(4)文学艺术文化

3、旅游社会文化

(1)旅游社会文化价值观

(2)宗教文化

(3)民俗文化

(4)制度文化

教学目的与要求:

1、领会旅游自然文化价值和人文旅游的价值取向

2、认识山、水、生物等自然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3、了解中国的建筑、饮食以及与旅游相关的文学艺术知识

4、了解各宗教旅游胜地、现代节庆文化、婚俗以及丧葬文化的形式;

5、掌握价值观对旅游的影响,旅游社会文化价值观的分类以及各宗教文化艺术的特点,掌握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起源,中西方政治制度的差异以及中国礼仪文化的起源。

教学重点:价值观对旅游的影响;中外礼仪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价值观对旅游的影响;中外礼仪相关知识

(四)旅游业文化

教学内容:

1、旅游组织文化;

2、旅游中介文化;

3、旅游交通文化;

4、旅游住宿文化;

5、旅游网络文化。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旅游业文化的构成,以及各部分文化的发展趋势;

2、熟悉各旅游组织及其在旅游业中所起的作用,交通工具的各种形式及其优缺点,住宿业的各种形式以及电子旅游的各相关主体;

3、掌握旅游行政组织的类型,旅游经营商和销售商的分工及其发展趋势,交通与旅游文化的互动关系以及网络给旅游文化带来的影响。

教学重点:各旅游组织及其在旅游业中所起的作用;旅游行政组织的类型。教学难点:各旅游组织及其在旅游业中所起的作用;旅游行政组织的类型。(五)旅游文化环境

教学内容:

1、旅游文化与可持续发展;

2、旅游文化与全球化;

3、旅游文化与文化遗产。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旅游文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理解全球化背景下旅游文化的发展;

3、掌握文化遗产旅游的文化功能。

教学重点:全球化背景下旅游文化的发展;文化遗产旅游。

教学难点:全球化背景下旅游文化的发展;文化遗产旅游。

学时分配

课程内容理论学时实践学时旅游文化概论 4

旅游者文化旅游者动机文化 4

4 旅游者行为文化 2

旅游者消费文化 2

旅游目的地文化

旅游自然文化 2

4 旅游人文文化 2

旅游社会文化 2

旅游业文化 2

旅游文化环境 4 2

复习 2

合计26 10 实践环节简要说明:

1、旅游者文化:实践环节4学时

主要内容:搜集案例,通过分析案例中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旅游行为或者旅游消费文化,思考如何为旅游者提供更为个性化的服务

训练、考核方式:课堂发表

2、旅游社会文化:实践环节4学时

主要内容:海南省节庆旅游资源丰富,结合本省某节庆旅游资源,分析其在开发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意见。

训练、考核方式:课堂发表

3、旅游文化环境:实践环节2学时

主要内容:以小组为单位,以我国某处世界文化遗产为例,说说如何实现该遗产在旅游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训练、考核方式:课堂发表

四、参考附录

(一)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推荐教材:

张维亚.旅游文化[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1

喻学才.旅游文化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参考书:

王玉成.旅游文化概论[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5

陈春福.全国导游基础知识[M].海口:南海出版社,2012

李燕琴.世界遗产与旅游[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旅游客源国概况课程教学大纲

《旅游客源国概况》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号91425039 二、编写说明 《客源国概况》课程是为旅游管理专业三年级学生第一学期开设的一门学科选修课,是为学生大二后进一步学习其他学科(诸如旅游文化学,英美文化概况,世界遗产概论等课程开设的课程,共开一学期,36学时。本课程也是教学改革的主干课程之一,采用双语教学。考核方式采用考试。 三、课程性质学科选修课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中国主要客源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民俗、旅游业以及地理、人文概况等有一个全面的、准确的认识和了解,并进而对世界旅游客源市场和中国海外旅游客源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并能够基本掌握中国海外客源国的基本情况,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2、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理论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学习旅游文化学,英美概况,旅游市场营销以及其他旅游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3、为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在专业英语方面进一步深造和学习用英语开设的文化类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教学主要内容 第一章世界旅游客源市场(1学时) 第一节世界旅游业概况(了解世界旅游业的发展情况) 第二节世界旅游区概况(了解世界六大旅游区旅游业的发展情况) 第三节世界旅游客源市场格局及发展前景(世界旅游业发展的特征)第二章中国旅游业和海外旅游市场(2 学时) 第一节中国旅游业概况(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概况及2020年中国将 成为世界旅游强国的原因) 第二节中国海外客源市场现状(了解中国海外客源市场的发展状况 及发展前景) 第三章(共19 学时)亚太地区(1课时) 第一节日本(地理位置、政治、经济、文化、旅游业及与中国的关 系)……4课时 第二节韩国(地理位置、政治、经济、文化、旅游业及与中 国的关系)4课时

旅游文化学考试重点 刘敦荣版

旅游文化学期末复习要点 绪论1·旅游文化学的概念 旅游文化学是以旅游主体为核心,研究旅游客体文化和旅游介体文化功能的实现,研究如何更好地满足旅游主体文化的需求,研究旅游文化要素的组合和发展。 2·旅游文化学的研究对象 旅游文化学的研究对象是旅游文化的组成、本质、使用价值及其相关因素的发展规律,具体来说就是: 研究旅游客体文化和旅游介体文化的使用价值及其相关因素的发展变化;研究旅游主体文化的需求及其相关因素发展变化的规律,研究旅游介体和旅游客体怎样去满足旅游主体的文化需求。 3·旅游文化组成的要素 旅游文化组成的必要因素有: 旅游主体文化、旅游客体文化和旅游介体文化。 4·旅游文化学的研究方法 a、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的研究方法 b、从实际出发的特殊研究方法 c、实地调查法和比较研究法 5·旅游文化学研究的意义 a、促进旅游学科的理论研究和学术繁荣 b、促进旅游业的繁荣和发展 c、加深人们对旅游文化功能的认识

d、提供旅游开发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第二章: 文化 1·从xx或狭义的角度理解文化的概念 从xx来看: 文化是指社会人文事象,而且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有其不同的形式和内容,并随着社会及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 从狭义来看: 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其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也是人类精神观念的载体,同时又可以给一定的社会的政治经济以巨大影响。 2·文化的结构 a、文化的精神层面: 指文化的心理素质,即精神文化的或观念文化 b、文化的行为层面: 指文化的行为要素,即行为文化或行为方式 c、文化的物质层面: 指文化的物质要素,即物质文化或劳动物品 d、文化的制度层面: 指人类行为文化的规范要素,即制度文化 3·中华文化的特质与精神

旅游地理复习提纲

旅游地理复习提纲 一、简述旅游资源的内涵。 1.旅游资源的概念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是能够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也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统称为旅游资源。 2、了解旅游资源的分类 自然旅游资源:地质地貌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象景观 人文旅游资源:遗址遗迹、建筑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 3、运用资料说明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1)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 (2)历史、文化背景和民间习俗的不同 (3)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水平 (4)人们的旅游动机复杂多样 4、列举实例,比较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种类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 形成天然形成的自然事物和现象人类创造的文化事物和现象 规模一般教大一般较小 变化一般比较缓慢一般比较迅速 分布野外较多居民地较多 功能生态旅游、探险旅游、体育旅游、度假旅游、健身旅游文化旅游、宗教旅游、休闲旅游、购物旅游、会议旅游等 示例山体、水域、植被、野生动物群、气象奇观、天文奇观、构景地貌、自然灾害遗迹、自然保护区等历史古迹、园林、工艺品、表演艺术、民俗、宗教礼仪、城乡风貌、社会风情等 5、举例说明旅游资源的主要特点 多样性、地域性、观赏性与吸引性、不可移动性、重复使用性、可创造性 二、在地图上指出我国“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名称与分布 遗产性质遗产项目及所在省级行政区 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风景名胜区--四川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云南 黄龙风景名胜区--四川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湖南 世界文化遗产长城——八达岭--北京 长城——山海关--河北 长城——嘉峪关--甘肃明清故宫——北京--北京 明清故宫——沈阳---辽宁 莫高窟---甘肃平遥古城--山西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陕西苏州古典园林--江苏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北京颐和园--北京 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河北天坛---北京 曲阜孔林、孔府、孔庙--山东大足石刻--重庆 武当山古建筑群--湖北青城山——都江堰--四川 布达拉宫历史区---西藏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安徽

旅游文化学教案

第5章旅游体验文化的微观分析 第1节旅游审美体验 一、旅游审美与旅游审美体验 (一)旅游审美旅游审美主体旅游审美客体旅游审美关系 (二)旅游审美体验 旅游审美体验包括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理解、审美情感四大基本要素,既包括体验心理,也包括体验行为。旅游审美体验与旅游审美的区别:首先,旅游审美主、客、关系三者并重,是对三者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种审美形态的概括;而旅游审美体验重在旅游审美主体,是对主体审美过程的概括。 其次,旅游审美并未刻意突出体验心理,而旅游审美体验则以体验心理为重心。 二、旅游审美体验的过程(一)旅游审美体验的心理要素1、感知因素审美感知过程:对审美对象产生感觉、知觉、形成记忆表象的过程。 审美感觉,是审美对象的个别的现象、特征或属性在审美主体头脑中的零散反映。 审美知觉,对不同类的审美感觉加以联系、综合、补充,从而对审美对象形成的比较复杂比较完整的反映。审美感知过程,属于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感性认识阶段。 2、想象因素想象包括知觉性想象、再现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 知觉性想象,指伴随审美知觉的审美想象,特点是牵动主体情感的外移。再现性想象常常借助语言描述和非语言描绘(图样、图解、符号等),最大限度地恢复、复现原来的记忆表象。创造性想象常常借助粘合、夸张、变形、抽象等手段或方法,将原有记忆表象重新加工组合,创造出新的形象。审美想象属于对美的感性认识向美的理性认识上升的中间环节。 3、理解因素审美理解,把握审美对象内部联系或本质的思维过程。 第一层次是能够理解现实与虚幻,把现实生活中的事件、情节和感情与审美或艺术中的区别开来。 第二层次是能够理解审美形象的内容,对题材、人物、典故、背景、情节、符号、意义、技巧、程式等理解。第三层次是对融合在形式中的意味的直观性把握,积理性于感性之中,融思索于想象和情感之中。审美理解是审美心理活动最复杂、最高级的过程,只有达到理解,才能产生最丰富、最深刻、最强烈的美感。 4、情感因素 审美情感是对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之间的某种关系的反映,而不是对客观事物本身的一种反映、认识活动。旅游审美中的情感因素主要体现在壮美感和优美感两种美感形态之中。壮美感:优美感:审美情感不同于日常生活情感,它是日常生活情感的形式化、秩序化、组织化,经过多种心理功能的处理,渗透着理解和想象的情感。 (二)旅游审美体验的行为方式 1、动态观赏 2、静态观赏 3、登高观赏

旅游文化学重点知识大纲

旅游文化学重点知识大纲

第一章 绪论 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是旅游活动的本质属性,旅游文化是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的魅力所在。 影响购买决策的因素 文化因素 社会因素 个人因素 心理因素 购买者 传统观念 社会流行 年龄 学习 民风民俗 参考群体 性别 感觉 民族性格 家庭角色 职业 动机 思考方式 地位 生活方式 信念 亚文化 阶层 自我观念 态度 购买决策过程(EBK 模式): 确认问题 搜集信息 判断选择 购买决策 购后评价 社会心理模式: 认识社会的动物,其需求和购买行为一般受到社会文化和亚文化的影响,并遵从所处的社会团体、阶层和家庭等特定的行为规范。 第一节、文化的界定 1999年《辞海》将“广义文化”为“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我们认为文化泛指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形成的语言文字、性格特征、社会心理、传统道德、生活方式、思维模式以及社会生产力水平等物质和精神要素以及其相互作用的结果和表现。 狭义的文化则是指排除广义文化概念中的物质性的部分,将文化限定在人类精神活动创造及其结果层面。 第二节、旅游文化概述 一、 旅游的文化属性 旅游的文化学角度定义:旅游是一种以体验他乡异域文化风情,丰富阅历、满足精神享受为目的的而暂时离开居住地的特殊生活方式。 旅游的AIEST定义:旅游是指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住而引起的一种现象及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永久居住,亦不从事赚钱活动。 1)旅游主体文化属性 旅游实际上是一种为满足文化需求的活动,旅游活动对旅游主体而言,既是文化的消费过程又是文化的创造过程,另外,旅游者的进入及其所带来的异形文化或异质文化,对旅游地原有的文化信息系统会产生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2)旅游客体的文化属性 旅游产品实际上是一种文化产品,无论是旅游地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还是其旅游服务,都应该具有浓厚的文化特色和内涵。 3)旅游介体的文化属性 旅游介体是指为旅游活动提供服务和从事旅游经营与管理的部门和企业。为满足旅游者文化需要,旅游业就必须为其提供文化产品,这决定旅游业具有经济性的同时,还必须具有文化特性。 二、旅游文化的概念: 旅游文化是指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具有观赏和游览价值的物质财富和

旅游文化课程教学大纲.doc

《旅游文化》教学大纲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旅游专业、酒店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为了让学生拓宽知识面、提高文化素养、掌握相关实践操作技能而开设的一门综合性素质课程。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旅游与文化的概念、文化的结构、类型、基本特征和功能;了解旅游文化的概念、特点和结构;充分认识旅游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旅游文化发展的历程和各阶段的特点;了解中国旅游文化传统及其价值;认识和掌握旅游主体文化、客体文化及中介体文化的概念内涵、主要特点等;认识和掌握宗教文化、建筑文化、园林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的概念、类型、特点、发展历史等有关内容;了解旅游文化与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之间的关系;加深对中国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认识和理解;了解和掌握河南旅游文化资源的特点及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思路等。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案例教学、影象资料欣赏等形式,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旅游文化现象、解决旅游文化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实地考察、项目竞赛和课程小论文写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科研能力,为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和旅游企业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思路 以中国旅游文化为讲授主线,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揭示中国旅游资

源的民族性特点和文化传统优势;以旅游客体文化为讲授重点,同时也兼及旅游主体文化、中介体文化的重要内容;在系统介绍旅游文化基本理论知识以后,分别介绍宗教文化、建筑文化、园林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等几种比较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客体文化。在课程后续建设中,将结合河南旅游文化实际,研究探讨发挥河南旅游文化资源大省的优势,逐步向旅游文化产业大省迈进的发展思路。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理论课教学内容与要点 第一章旅游文化概述 要点:了解旅游和文化的基本概念及二者关系,了解旅游文化的特征和结构。回顾旅游文化发展历程,了解中国旅游文化发展各时期的主要特点。通过对旅游活动实质、旅游发展历程以及与其他文化的关系的探讨,充分认识旅游文化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章旅游主体文化 要点:了解旅游主体、旅游主体文化的基本概念及二者关系,了解旅游主体文化在旅游文化体系中的核心地位。重点了解不同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所表现出的不同的文化角色、个性心理及审美倾向等。 第三章旅游客体文化 要点:认识旅游客体及旅游客体文化的研究对象,把握旅游客体的类别与旅游客体文化所包含的内容。认识和掌握自然美、人工美的构成及审美观照,掌握旅游客体的文化功能。重点了解和掌握中国旅游

旅游文化学重点复习题

旅游文化学重点复习题 主讲:河南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张建平副教授 第一章旅游文化概论 思考题 1.什么是文化?如何理解文化的要素和结构?文化的基本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2.试析现代旅游的文化属性。 3.如何理解和把握旅游文化的本质? 4.为什么说旅游文化是文化求异和文化认同的统一? 5.如何理解旅游文化的大众普及性? 第二章旅游主体文化 思考题 1.试析旅游主体及其文化规定性。 2.为什么说文化是影响旅游者消费动机和行为的根本因素? 3.什么是旅游者的文化人格?为什么说旅游能够发挥对旅游者文化人格的塑造功能? 4.为什么说旅游从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文化活动? 5.什么是审美想象?审美想象在旅游审美中有什么作用? 6.旅游审美理解可以表现为哪些深浅程度不同的层次? 7.什么是旅游审美情感?旅游审美情感通常有哪些表现形式? 8.如何理解“悦心悦意”的旅游审美体验? 9.什么是“悦志悦神”?为什么说“悦志悦神”是高级而深刻的旅游审美体验? 10.为什么说旅游审美活动具有特殊的审美场值? 11.为什么说旅游审美活动具有循环效应? 12.旅游审美活动具有哪些巨大的社会反馈作用? 13.旅游者一般应具备哪些方面的旅游审美素质和能力? 14.为什么说旅游可以塑造旅游者的向善道德人格? 15.为什么说旅游可以塑造旅游者的求真文化人格? 16.什么是休闲文化?为什么说旅游休闲活动能够对旅游者的性情具有调适作用? 第三章旅游客体文化 思考题 1.什么是旅游景观文化的“形”?复原再现历史古迹类旅游景观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2.什么是旅游景观文化的“意”?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文化的“意”是如何体现的? 3.以中国古典园林和中国古代建筑景观为例证,试析旅游景观的背景文化。

《旅游文化学》考试复习整理资料

《旅游文化学》考试复习整理资料.txt师太,你是我心中的魔,贫僧离你越近,就离佛越远……初中的体育老师说:谁敢再穿裙子上我的课,就罚她倒立。1 旅游文化学的学科体系,包括旅游文化学的基础理论、旅游文化学的主要内容及其应用、旅游文化品位建设与管理三大部分。 2 旅游文化学的研究任务: ①研究旅游文化的使用价值及其展现 ②研究旅游文化组成的要素 ③研究旅游文化要素的系统组合和整体优化 ④研究旅游文化要素的共性问题 ⑤研究旅游文化要素的个性问题⑥研究旅游文化的形象品位建设 3 文化:从广义看,文化是指社会人文事象,而且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应有其不同的形式和内容,病随着社会及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 从狭义看,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其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无论从广义还是从狭义的角度去理解,文化都是一种社会人文事象,既是人类的意识形态的精神事象,又是人类通过其意识观念创造的物质形态所展现的物质事象。所以文化是人类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应该说文化也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4 文化的结构:①文化的精神层面②文化的行为层面③文化的物质层面④文化的制度层面 5 文化的特点:文化的创造性、文化的时空性、文化的连续性、文化的开放性、文化的阶级性、文化的民族性、文化的价值性、文化的制约性、文化的对象性。 6 旅游文化:旅游文化是旅游主体在其旅游动机、情趣的驱使下,受到旅游客体文化价值的吸引,又通过旅游介体的线路组织、活动安排,由这三者的相互作用,在旅游活动中所形成的一种旅游门类文化形态。 7 旅游文化的三大领域:旅游主体文化旅游客体文化旅游介体文化 8 旅游文化三大领域的关系:旅游主体文化、旅游客体文化和旅游介体文化,构成旅游文化的三大领域。 旅游主体文化,在旅游文化三大领域中居于中心地位,它是旅游文化的主体,直接影响旅游客体文化和旅游介体文化的发展。 旅游客体文化,是吸引旅游主体前往旅游的旅游客体被“人化”、认同所展现的文化形态,直接影响、吸引旅游主体的吸引物,又是旅游介体文化得以展现和安排旅游活动的基础和依托。 旅游介体文化,介于旅游主体文化和旅游客体文化之间,一端联系着旅游主体,另一端又联系着旅游客体。它像一条纽带,使三者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由此可见,旅游主体文化、旅游客体文化和旅游介体文化存在着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依存关系。 9 旅游文化的特征:传承性、民族性、地域性、时代性、阶层性。 10 旅游主体文化:是指旅游主体在旅游过程中表现的内在的观念文化和外在的审美行为文化、消费行为文化以及相关文化事象的一种旅游文化形态。 11 研究旅游主体文化的意义: ①明确旅游主体文化是旅游要素文化中的主体 ②明确旅游主体文化是旅游开发和管理工作的出发点 ②有利于提升并服务于旅游主体文化的需求

《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的影响》教案

《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的影响》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了解旅游业和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意义. 2.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的自然风光,文化古迹,革命纪念地和民族风情等丰富的旅游资源。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时要注意结合地图或地理图片来学习,并可结合实际来学习,不要死记硬背. 2.使学生懂得爱惜旅游资源,保护旅游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职责.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 2.培养学生懂得爱惜旅游资源,保护旅游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职责. 教学重点 旅游业的特点及丰富的旅游资源,记住十大旅游资源.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 教学方法 结合地图或地理图片来学习。 课前准备 投影仪、录像资料、电脑、图片文字资料等、《中国旅游资源分布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自然环境对地方文化的影响,还记得自然环境对地方文化有什么影响吗? (学生回答) 地方文化的起源和兴衰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首先,地形、气候、水文、地质、生物等自然因素是地方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其次,各种自然因素常常成为地方文化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课件显示)

(引入)既然自然环境深刻地影响着地方文化,而地方文化又会影响着什么行业的发展呢?(旅游业)今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地方文化对旅游业发展有什么重要的影响。 (板书)第二节地方文化对旅游的影响(课件显示) 二、新课学习 (课件展示)2001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最多的前10个省区(单位:万人次) 1.读上表,在中国地图上找到这10个省区,说出它们的地方文化特色及主要城市和著 名景点。 2.试分析,为什么入境旅游到这10个省区的人数最多? (学生分组讨论探究)要求学生运用中国主要的旅游资源分布图、中国行政区图和手头上的资料对以上的问题进行思考并探究讨论。 (课件展示)“中国行政区图”“中国主要的旅游资源分布图” (请一位学生到教学挂图上指出这十个省区的位置) (各组代表发表见解)说出这十个省区的地方文化特色及主要城市和著名景点。 (教师对以上问题进行引导点拨) (各组代表发表见解)对到这十个省区入境旅游人数最多的原因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引导点拨并举例)拥有的旅游资源大多以文物古迹,民族风情或独特的自然景观为主,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独特的文化内涵,因而最有魅力,所以吸引观光的外国游客较多。例如:陕西的秦始皇兵马俑坑,属于文物古迹,富有地方特色,世界独一无二,不可替代。所以对游客充满了吸引力。(课件显示) (过渡)那么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为什么可以成为这10个省区入境旅游人数最多的原因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学生代表发表见解) (教师引导)因为每一个地方的地方文化特色都是该地重要的旅游资源,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 (板书)一、地方文化特色是重要的旅游资源(课件显示) (板书)1、为什么说地方文化特色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呢?(课件显示) (教师引导点拨)地方文化特色是在当地自然环境基础上长期发展形成的,体现了不同地区的人类发展历史及其丰富、独特的文化内涵,可以满足人们追求新奇、比较和探知异域

认真学习贯彻纲要、切实提高教育质量

认真贯彻落实《纲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大学旅游文化学院狠抓教育质量工程建设 一、办学近10年来,学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大学旅游文化学院是大学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于2002年在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记忆遗产三项桂冠的市创办的一所全日制新型本科学院,2004年被国家教育部首批确立为独立学院。学院目前设7系1部,分别是经济管理系、会计系、旅游管理系、外语系、文学与新闻系、艺术系、信息科学与技术系和基础教学部。 学院紧密依托大学优质教育资源,根据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设置专业,现有19个专业、28个专业方向,在校学生共计12271人。学院现有教师704人,另有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的外籍教师11人,其中高学历、高职称教师分别占到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一,师资结构和层次得到改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学院坚持“安全稳定是基础,教学工作是中心,教学质量是生命,科学管理是关键,改革创新是动力,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是保证”的治校方略,大力构建实践性、创新性的课程体系,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办学近10年来,学院在校生人数从建校初的500多人发展到12271人,综合办学实力进入全国独立学院前列,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学院先后被评为“省纪念恢复高考招生30周年招生先进集体”、省民办教育“优秀普通高等学校”、“省三生教育优秀教学实践单位”、“省高校毕

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等,办学水平稳步提高,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二、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高度重视教学软硬件建设 至2010年,学院已累计投入建设资金4.35亿元,建成了占地800亩的园林式校园、总面积近25万平方米的各类教学生活建筑和千兆宽带校园网,拥有总值近4000万元的教学仪器设备和130万册馆藏图书,是省独立学院中基本办学条件达标较好的学院之一。目前,学院拥有行政办公楼1幢(15428㎡);图书馆1幢(12814㎡);报告厅1个(450座);教学楼9幢(50518㎡),其中普通教室40间、3976座,多媒体教室91间、9832 座;实验楼2幢(12248㎡),其中语音实验室14间、888座,计算机实验室13间、1160座,经济类专业会计电算化实验室1间、60座,艺术类专业画室4间、雕塑艺实践教室1间、平面设计机房2间、动漫设计机房2间,模电实验室1间、60座。各类实验室共有仪器设备3150台件,配置有近40个不同学科的教学软件。 学院目前有学生宿舍园区14个,共有学生宿舍71幢(117363㎡)、3046间、14172个床位。其中4人间2052间、8208个床位,室有衣柜、桌椅、卫生间、太阳能淋浴及洗漱台;6人间808间、4848个床位,室有衣柜、桌椅、卫生间、太阳能淋浴及洗漱台;普通6人间186间、1116个床位,室有衣柜、桌椅,每层楼配有公共卫生间。还另有运动场地60543㎡。 随着教学设施、设备和教学资源不断配备,学院的办学条件不断完善,构成了一个能满足教学需要的良好的软硬件发展平台,为学院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城市旅游文化营销策略——以西安为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院(系):经济贸易系 专业:市场营销 姓名:刘楠楠 学号: 07 完成日期:2011年3月25日

试析城市旅游文化的营销策略——以西安为例 文献综述 【摘要】 旅游文化是人类过去和现在所创造的、与旅游有关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一种成功的旅游文化,不仅仅表现在对这种文化的培育和树立,还需要有成功的 营销策略。因此,在我国旅游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对城市旅游文化如何开展文化 营销显得迫切而紧要。本文通过针对西安旅游文化营销的路径分析,提出相应的 营销实施具体策略。分析旅游产业在西安市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 找出西安市旅游产业的资源优势远未发挥出来、产品结构等问题, 研究投资导向 问题和市场营销问题, 必须实现上述几个方面的多元创新, 才能在真正意义上 推动西安旅游文化产业的高速、健康发展。 【关键词】城市旅游文化西安营销策略 【正文】 一、目前国外理论的研究进展 在城市旅游研究方面, Stansfield (1964)首次阐述了旅游研究中不可忽视城市旅游研究至今,西方学者纷纷从旅游经济学、旅游心理学、旅游文化学、城市规划与建设等角度对城市旅游进行了探讨,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细致,基本上已形成多学科综合研究的局面。但国外旅游研究的高度分散与独立活动,在旅游文化研究方面,文化概念的抽象性与复杂性,决定了旅游文化概念的广泛性。国内外学者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对旅游文化概念的界定各不相同,目前仍没有形成普遍认同的定义解释。笼统地说,西方对旅游文化概念的表述比较注重从人本主义的角度出发,把旅游者放置在旅游文化结构框架研究之中心位置,以交际(或跨文化交际)为媒介,研究旅游过程中主客“碰撞”而产生的各种文化现象,突出这个概念的动态特征。在国内,旅游文化概念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旅游界的足够重视,对课题的研究也已经作了许多工作。但从总体上说,静态的片面研究颇多,系统、动态的全面研究较少。在旅游文化概念的语言表述、构成要素、文化特点等问题上,专家学者们也难以达成共识,所以,旅游文化课题的理论体系还有待在继续探讨和深入研究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在这种背景下,对旅游文化现象表征之一的城市旅游文化的专

中国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概况教学大纲

《中国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概况》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国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概况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数:64(理论学时:16 实验或实践学时:48 ) 先修课程:无 开课单位:管理学院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中国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概况是旅游专业必须开设的一门课程,它能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中国及世界旅游业的发展。中国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概况针对近几年来我国出/入境旅游特别是出境旅游迅速发展的情况,广大旅游从业人员对全面地了解境外客源地和我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的知识概况的需求日益增强,因此,旅游教育需要紧紧跟上旅游行业的发展,培养一大批能满足行业需求的旅游实用型人才,特别是培养出有知识、懂业务的出境旅游领队。 二、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和中国出入境客源市场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国际旅游业的发展概况及变化趋势; 2.熟悉我国出入境旅游市场现状及今后的发展前景; 3.掌握世界旅游区的划分及其概况; 4.掌握我国主要旅游目的地概况。 教学内容: 1.国际旅游业的发展概况; 2.国际旅游区划概述; 3.国际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 4.中国出境旅游的演变和发展; 5.中国入境客源市场的现状和前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国际旅游区的划分及概况; 难点:国际旅游区划与世界七大洲的划分。

第二章东亚之旅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简单介绍日本、韩国、蒙古三个国家的基本情况,使同学们对所涉及内容也事先有所了解; 2.重点掌握日本、韩国、蒙古国家的首都概况、禁忌及主要旅游城市。 教学内容: 樱花之国——日本 1.国情概述; 2.政治经济; 3.文化教育; 4.民俗风情; 5.旅游观光; 6.入境须知。 隐逸之国——韩国 1.国情概述; 2.政治经济; 3.文化教育; 4.民俗风情; 5.旅游观光; 6.入境须知。 草原之国——蒙古 1.国情概述; 2.政治经济; 3.文化教育; 4.民俗风情; 5.旅游观光; 6.入境须知。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日本、韩国、蒙古三个国家的基本情况; 难点:各个国家的政体及旅游观光地。

旅游管理复习提纲

《旅游管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旅游活动与现代旅游系统 1.什么是旅游活动?旅游活动的特征是什么? 旅游活动是“一个人到其惯常环境之外的某地去旅行、在该地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其出行的主要目的不是去该地从事就业性活动。” 旅游活动的特征:异地性、暂时性、流动性 2.按组织形式划分的旅游类型有哪些?按旅游目的划分的旅游类型有哪些? 按组织形式可分为:散客旅游和团队旅游 按旅游目的可分为:消遣性旅游和事务性旅游 3.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的区别是什么? 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最根本的差别在于是否跨越国界。除此之外,差别还体现在以下几点: (1)消费程度上,国内旅游消费一般较低,而国际旅游消费通常较高。 (2)逗留时间方面,国内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逗留的时间一般较短,而国际旅游者在旅游接待国逗留的时间通常比国内旅游长。 (3)便利程度方面,国内旅游一般语言障碍少,且不需要办理什么手续;国际旅游大都会有语言障碍问题,而且必须办理各种旅行证件。 (4)经济作用方面,国内旅游只是促使国内财富在地区间重新进行分配,理论上其总量并不增加;国际旅游是国际旅游者将其本国的所得收入用于在旅游接待国的消费,造成国家之间的财富转移。 4.旅游活动六要素是什么?旅游活动三要素是什么?旅游系统的四大子系统是什么?

六要素:食、住、行、游、购、娱 三要素: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 四大子系统:旅游客源地系统、旅游目的地系统、旅游通道系统和旅游支持系统5.什么是旅游业?旅游业的特点是什么? 旅游业就是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设施为条件,以旅游者为对象,为旅游者的旅游活动、旅游消费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其所需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产业。 特点:综合性、依赖性、带动性、敏感性、涉外性、劳动密集型 6.整体旅游产品的构成要素是什么?旅游产品的特点是什么? 整体旅游产品构成要素:即旅游吸引物、旅游设施、可进入性和旅游服务四个基本要素。 特点: 1.旅游产品的综合性 2.旅游产品功能上的愉悦性 3.旅游产品空间上的不可移动性 4.旅游产品生产与消费的不可分割性 5.旅游产品时间上的不可储存性 6.旅游产品所有权的不可转让性 第二章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 1.试析工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 (一)工业革命使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机器化生产、流水线作业方式,导致了大量在“圈地运动”中失去土地的农村

旅游文化实训教材

旅游文化实验教学大纲 (Tourism and Culture) (供四年制旅游管理专业2012级试用) 课程编号: 面向专业:旅游管理 实验类别:专业课实验 实验时数:6 考核方式:考试 实验总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实训将旅游文化学科中的理论知识点和原则性规定转化为可操作的实践要领,使学生在熟悉景区工作环境特点和作业流程的基础上,培养初步的适应能力,在策划、讲解、组织应变、景观调查等方面获得锻炼。通过模拟景区作业实训,学生能够进行设计和撰写项目策划,做好接团讲解工作,并能进行安全维护,环境布置等。

其中:验证性实验 0 %,设计性实验 50 %,综合性实验 50 % 教材及参考书目: [1] 张文祥.旅游文化.第二版.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09 [2]王明煊,胡定鹏.中国旅游文化.第一版.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3] 谢贵安.旅游文化学.第一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 喻学才.旅游文化.第一版.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 [5] 赵荣光,夏太生.中国旅游文化.第一版.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0 [6] 曹诗图.旅游文化与审美.第一版.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7] 仲富林.中国饮食文化.第一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8] 章海荣.旅游美学导论.第一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执笔人:蒯小群审核人:龚艳教学院长:刘曙霞

《旅游文化》课程实训指导书 洪波编写

目录实训一旅游特色饮食线路设计 实训二永宁寺参观与导游词讲解

实训一旅游特色饮食线路设计 实训时数:3课时 实训目的: 1、能够运用调查、搜集资料的方法,编写美食文化、风物特产和旅游资源专辑。 2、通过调查,能够分析某一旅游地的美食文化、风物特产和旅游资源构成情况。 实训内容与形式: 一、理论基础 (一)中国菜肴的特点 1、选料广泛,菜品繁多 2、刀功精细,刀法多样 3、精于火候,技法多样 4、调料繁多,方法多样 5、盛器讲究,追求完美 6、医食同源,注重养生 7、兼收并蓄,推陈出新 (二)中国菜系的分类 四大菜系:鲁菜、川菜、粤菜、淮扬菜 八大菜系:鲁菜、川菜、粤菜、苏菜、闽菜、湘菜、徽菜、浙菜 1、四川菜 四川菜简称川菜,由成都、重庆两地的地方菜组成,还包括乐山、江津、自贡、合川等地的地方菜。川菜的代表名菜有回锅肉、怪味鸡、鱼香肉丝、宫保鸡丁、开水白菜、麻婆豆腐等。 2、山东菜 山东菜简称鲁菜,由济南和胶东两地的地方菜发展而成。济南菜指济南、德州、泰安一带的菜肴;胶东菜起源于福山,包括青岛、烟台一带的菜肴。山东菜选料讲究,刀工精细,重视火候。以爆、炒、炸、扒见长,口味上注重突出原料本身的鲜味,以清淡鲜嫩为主,汤醇味正,原汁原味。鲁菜的代表名菜有九转大肠、葱烧海参、锅烧肘子、油爆双脆、扒原壳鲍鱼等。 3、广东菜 广东菜简称粤菜,由广州、潮州、东江三地的地方菜发展而成,以广州菜为代表。 粤菜的特点是选料精细,花色繁多,新颖奇异。口味以清淡、生脆、爽口为主,烹调技法有炒、炸、扒等。粤菜的代表名菜有片皮乳猪、白云猪手、糖醋咕噜肉、东江盐焗鸡、红烧大裙翅等。

(必修)旅游文化学重点复习题

旅游文化学 1.试析现代旅游的文化属性。 答: (1)现代旅游活动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活动现象 现代的旅游活不再是仅仅具有“谋生”的性质,而是出于“乐生”的需要。它是人们追求自由生命表现的内力的驱使结果,是人的“精神状态得到自由解放的象征”,使人摆脱了日常劳动和生活方式的机械束缚及压力。现代社会人们的旅游需要,主要属于精神享受和发展需要,是一定文化背景下的产物,是文化影响的结果。没有文化的发展,就无法激发人们的旅游动机,也就不能产生旅游活动。 旅游是社会文明发展的产物,是一种丰富多彩、自由愉快的文化活动,是现代社会文明人所特有的生存和生活方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旅游是人们学习求知的特殊课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现在,旅游已成为人们特殊的学习求知方式和经历,“寓学于游,寓学于乐”,人们从中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受益无穷。然后旅游是一种主动、积极、自由的文化活动,是一种高层次的愉快的精神享受。第三旅游是人们个体审美和个体文化人格的一种升华,旅游可以增强旅游者的审美意识,丰富旅游者的审美经历,培养旅游者的审美情趣,不断提高旅游者的审美水平。最后旅游是社会文化交融的一种需要。 (2)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 旅游活动的产生和普及受到旅游资源的吸引和激发,旅游资源的开发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旅游资源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内涵的魅力调动和激发了人们旅游的欲望和动机。旅游资源的精神文化性要求我们在开发旅游资源时,不仅要重视有形的实体,更要深入挖掘其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并且要开阔思路,发现、形成和创造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既是一种经济活动,又是一种文化活动,实际上是一个经济与文化建设系统工程。 旅游消费本质上是文化消费,旅游业的文化特性就不仅仅体现在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产品设计方面,也渗透在旅游产业的多种部门的运行之中。旅行社和旅游饭店业的经营管理与服务就带有明显的文化色彩。旅游业与文化之间关系密切,只有提高旅游产品的文化含量,才能提高旅游企业的档次,才能增强吸引力和竞争力,才能在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文化是旅游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旅游资源吸引力的源泉和本质所在,是旅游业的灵魂,是旅游业不断发展的新的生长点。只有把旅游文化与旅游经济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使中国旅游业发展得更快、效益更好。 2.如何理解和把握旅游文化的本质和特征? 答:本质:对旅游文化概念的把握,首先应该从旅游活动的行为主体即旅游者入手,而旅游活动的产生则取决于人的本质属性。 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属性之一,是人类具有的超越自然、追求个性自由和人性自我完善的本质属性。人类天生具有摆脱约束、压抑而“出走”的动机和“超越”的愿望,从而导致了旅游活动的产生。人类在追求自由的旅游活动过程中,大体经历了对自然和社会的超越与对自然和社会的回归两个阶段。人类通过从超越到回归的旅游活动,人类的自由属性得以充分的显露和发挥,追求人性自由的本质得到完善和满足。而人类追求自由和完善自身的本质属性,则主要体现在对文化时空的纵向和横向跨越上。文化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分布的空间特征和时代性特征,不同的民族、地域和时代形成不同的民族文化、民俗风情文化和历史文化。旅游活动的实质正是人类对原有文化环境的“出走”和“超越”,对异质文化差别的寻求、比较和体验及其所引起文化交流。旅游文化的本

湘教版选修三《旅游地理》复习提纲

选修三《旅游地理》知识点概括 第一章旅游和旅游资源 一、旅游活动 1、旅游活动的三要素:旅游者(主体)、旅游资源(客体)、旅游服务业(中介体)。 旅游服务业的三大支柱:旅游饭店、旅行社和旅游交通。 2、基本类型: ⑴按游览区域分: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入境游和出境游)。 ⑵按旅游目的分:观光、度假保健、公务、宗教和购物。 我国,多数旅游者的旅游属于观光型;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开始步入度假保健型和购物型。 二、旅游资源 1、定义:旅游资源是指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实施旅游行为的事物和因素。 ●旅游资源的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是对旅游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使旅游者得到一定的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 二是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能给旅游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事物才能被称为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形成的核心:对旅游者的吸引力。 2、特性:位置相对稳定性(如收藏于博物馆的书画);物质景象组合性; 美学属性;历史文化属性;非消耗性(长存性)。 3、类型: ⑴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地质地貌—如五大连池、山水组合—如壶口瀑布、生物—如自然保 护区、气象与其他自然景观组合—如松花雪柳)。 ⑵文化景观旅游资源(宗教文化、历史文物古迹、民土风情)。 (3)自然与文化旅游资源 ●列举实例,比较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4、形成: ⑴自然地理条件是旅游资源形成的基础——对景点、景区的自然特征有决定性的影响 (华山:暖温带,花岗岩;黄山、九华山:亚热带,花岗岩;丹霞地貌:红色砂岩风化、流水侵蚀;长江三峡、玉龙雪山、黄龙:山水组合地貌)。 ⑵人类活动可以认知、提升自然环境的文化内涵(从宏观、微观角度看) (3)人类活动居主导地位的文化古迹,如我国古代建筑群,世界遗产的11座古城(其中2 座在中国——平遥古城、丽江古城)。

旅游电子商务教学大纲

《旅游电子商务》教学大纲 (Electronic Commerce)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2、课程学时:54学时 3、学分:3学分 4、适用专业:旅游管理 5、考核方式:考试 6、大纲执笔:会展经济教研组 7、制定时间:2007年5月制定,2010年1月修订。 二、课程教学目的 本课程教学达到如下目的: 1.本课程面向教育部颁布的新的学科专业调整方案和本科建设目标,紧扣电子商务理念、Internet技术、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创新力等主题,以旅游企业过程重组为主旋律,从旅游企业战略的角度和旅游业应用的角度出发,强调对学生分析、管理以及行业应用能力的培养,强调利用旅游电子商务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强调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强调培养“学术型”与“应用型”相结合的专业人才。教材共十一章,分电子商务导论、技术基础和应用实务三个部分,整合旅游电子商务技术、应用与管理为一体。全书以扎实的理论为基础,注重应用;强调体系化,又贴近当前形势;案例经典、实际又富有创新,涵盖内容全面。. 2.本课程以旅游电子商务技术应用与管理的结合为主线,从旅游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介绍入手,引出旅游电子商务导论,进而介绍旅游电子商务的技术基础,最后给出旅游电子商务的应用,将旅游电子商务技术应用与管理整合为一体. 3.在教学内容上偏向应用理论,以利于学生掌握.理解旅游电子商务理论为前提.通过提供理解旅游电子商务所必需的理论基础知识,力求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旅游电子商务涉及技术和管理两大系列的内容。本课程围绕这两条主线而展开教学,力求从旅游管理角度论述旅游电子商务基本理论,对电子商务技术的理论及其发展以及技术自身的定位并不多做论述,只强调技术的实用性,内容重点放在旅游电子商务的应用和具体实施方面.计算机网络与软件技术无疑是旅游电子商务

中国旅游地理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国旅游地理》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执笔人:适用学期:审核人: 学时: 64 制(修)订时间:

一、课程定位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本课程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饭店服务与管理及旅游英语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程。 (二)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旅游从业必备的中国旅游地理基础知识、技能;树立空间地域意识;形成旅游综合动态思维,培养旅游欣赏能力,为今后服务工作和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旅游专业专业课程,也对旅游管理专业其他专业课程起辅助和补充的作用。 二、教学目的 本课程采取传统讲授及现代化教学方式来组织教学,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成为掌握“大旅游”职业领域内的基础知识及具备一定学习基础知识能力的合格毕业生。 (一)素质(情感)目标 1、有较强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职业品质,包括爱岗敬业、积极进取、吃苦耐劳、服从分配、诚实守信; 2、能较好地与人沟通,有一定的社交能力和应变能力 3、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4、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包括学习安全、工作安全和人身安全等; (二)知识目标 1、掌握中国旅游资源的概念及分类、中国旅游资源的类别及典型代表、各大旅游区核心旅游城市及经典旅游线路和重点旅游景区的旅游特征等知识;

2、了解旅游资源赏析、中国旅游客源地理、中国旅游交通与旅游路线、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环境保护、旅游信息与旅游地图、 中国旅游区划、自助旅游等知识; (三)能力目标 1、能正确阅读分析旅游资源分布图及旅游景区导游图; 2、能完成简单的旅游线路设计; 3、能对核心旅游景区进行简单旅游讲解;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教学项目 模块教学知识要求重点及难点知识和能力目标学时 第一章 中国旅游资源地理1、中国旅游资源形成的地理背景 (自然地理背景、人文地理背景) 2、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多样性、差异性、广泛性和集中性、季节性、互补性、文化 性、悠远性、奇特性) 重点: 1、中国旅游资源形成的地 理背景 2、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 征 难点:无 考核方式:笔试 1、掌握我国旅游资源形成的地理 背景及我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简答) 2、能运用所学旅游资源形成地理 背景知识分析相关案例,辨析旅游 资源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形成背景, 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 题的能力;(案例分析) 3、应用“职业道德与企业理论”’ 的行业规范与标准,分析企业行为 的善恶,强化学生“职业道德素质”。 (案例分析) 第1周 (4课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