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考试必备)福建厦门双十中学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考试必备)福建厦门双十中学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厦门双十中学

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7小题,每小题2分,共74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1.皇帝主要通过奏事、朝议、刺察等形式掌握全国的军政信息,控制和指挥着整个国家机器的运转。秦朝时期能够参加朝议的官员不包括()A.丞相B.太尉C.九卿D.郡守

2.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

3.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写道:“我们在重新审视鸦片战争时,也很有必要将之放入现代历史发展大潮的背景中进行考察。……如果不是英国,那么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的,至于英国在华贸易的重点是鸦片而非茶叶或其他什么商品,这只是历史的巧合罢了。”下列对该材料的理解准确的是()

①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历史的巧合

②鸦片成为引发鸦片战争的原因是个偶然

③鸦片战争的爆发与世界历史发展大潮密切相关

A.①②③B.②③C.③D.①②

4.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先于中国资产阶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的早期资本输出

B.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倾销商品

C.外国资本主义压迫和束缚中国资产阶级

D.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掠夺原料

5.有人认为“甲午战争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水岭”,主要是因为()A.战后,列强对外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B.战争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C.战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战争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6.慈禧曾说:“我本来执定不同洋人破脸的,中间一段时期,因洋人欺负太甚了,也不免有些动气。虽是没拦阻他们,始终总没叫他们十分尽意的胡闹。……我若由他们尽意的闹,难道一个使馆有攻不下来的道理?”慈禧所称的“他们”是指()

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共同领导革命,而非单独领导革命

D.无产阶级只是革命主力,还没有真正成为革命领导阶级

7.某课题组在探究“社会主义运动”课题过程中,整理了下列信息,你认为错误的是()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开国大典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

C.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D.十月革命胜利使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

8.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A.外景: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

B.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标语

C.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

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9.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革命精神。你认为下列革命精神按出现的先后排序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五四精神”②“延安精神”③“井冈山精神”④“长征精神”

⑤“西柏坡精神”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②④⑤C.①③④②⑤D.①③④⑤②

10.中国共产党建立以来,很长时期都是“以俄为师”。中国共产党在下列活动中带有自身创新特点的是:()

①南昌起义②遵义会议

③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④建国初的工业化建设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③④

11.自居易的《琵琶行》中有“商人重利轻离别,前月浮梁买茶去”的诗句。以下对材料中“商人”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A.他可以到浮梁草市收购茶叶

B.他到浮梁买茶时住在“会馆”中

C.经商使他的社会地位发生根本改变

D.他将茶叶贩卖到海外,受到“海禁政策”的限制

12.在中国历史上,曾推动秦国走向强盛的重农抑商政策,到了清末却成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绊脚石。中外历史上与此类似的经济政策还包括:()

①美国实行的自由放任政策②列宁提出并实施的新经济政策

③斯大林时期高度集中经济体制④中国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B.①③C.②③D.①③④

13.图6中所示经济成分发展的两次高峰均得益于()

B.政治制度领先于世界各国

C.开辟了发达的水陆交通线

D.统治者以开明的态度吸纳世界先进文化

17.今西藏和台湾在元朝时,分别由什么机构来管辖()A.理藩院、澎湖巡检司B.宣政院、台湾府

C.宣政院、澎湖巡检司D.理藩院、台湾府

18.过度削弱地方权力,往往导致国力的衰微。与纠正这一弊端有关的改革是()A.商鞅变法B.王莽改制

C.王安石变法D.张居正改革

19.汤因比在《人类与大地母亲》一书中指出,蒙古帝国使得许多区域性文明发生了迅速相互接触。这种接触产生的积极作用是

A.实现了中国大一统B.新民族回族开始形成

C.创制了行省制度D.加强了对琉球的管辖

20.王安石变法措施中,旨在限制高利贷盘剥以缓和社会矛盾的是

A.青苗法B.募役法C.方田均税法D.农田水利法

21.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主义空前加强,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封建制度渐趋衰落B.封建国家进一步巩固

C.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加剧D.社会阶级矛盾尖锐

22.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主要标志是()A.农业生产商品化趋势出现B.工商业市镇蓬勃兴起

C.工商业城市大量涌现D.机户、机工的出现

23.郑和下西洋成为古代中国走向海洋的“绝唱”,这从根本上说明了()A.郑和时代,是我国古代国力最强盛的时代

B.郑和下西洋是我国古代对外关系的转折点

C.腐朽的封建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时代要求

D.以政治为目的的航海活动是不能持久的

24.以下对明清时期白银使用与流通历史的认识,正确的是()A.一条鞭法实行赋役征银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地丁银加强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C.鸦片战争前,外贸出超造成中国白银外流

D.截至清朝结束,铜钱与银两兑换的比值没有改变。

25.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是()A.禁绝中国对外贸易B.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C.一概排斥西方事物D.封固边界固守疆域

26.17世纪末,康熙帝面临的维护国家统一的问题有()

①地方叛乱②外来侵略③西藏分裂④台湾分裂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7.“改土归流”的影响在于()

①加强了清政府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

②改变了当地落后闭塞和割据纷争的局面

③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

①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②经济全球化使得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

③政府要干预经济,限制资本流动

④经济全球化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要严加抵制经济全球化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0.儒家思想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

①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

②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

③儒家思想没有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

④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1.2008年11月,黑人后裔奥巴马在美国总统大选中获胜。这一现象可以用l8世纪末的杰斐逊的话来予以诠释:“有必要吸收人民参加政府的每一个部门,只要他们胜任。这是保证长期并正直地管理国家权力的唯一方法。……对于一切人都同样严格的公平对待。

"这一政治现象和政治理念应该基于()

①人民主权说②三权分立说③因信称义论④天赋人权观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2.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自由主义思潮兴起,这反映在科学领域就是()A.牛顿完成力学体系B.伽利略的实验研究方法

C.达尔文确立进化论D.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23.右图为我国某城市中的康有为塑像,头戴举人帽,身穿黄袍马

褂。下列说法比较可信的是()

A.康有为是个因循守旧、保守传统的举人

B.康有为坚持儒家传统和君主制,其立宪思想有进步性

C.康有为虽为大儒,但彻底摆脱了封建思想,投身维新运动

D.康有为提醒国人,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应完全保留,不得改变

24.今天,电视已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下列人物最有可能看过彩色电视的是()A.拿破仑·波拿巴B.塞尚

C.查理·卓别林D.爱迪生

25.20世纪20年代,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30年代罗斯福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些反映出共同的问题是()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D.“实事求是”是世界性的人类智慧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26题18分、27题17分,28、29、30题选做一题15分。共50分)26.(18分)由于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传统的差异,民主制的形式与实质迥然不同。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2)结合以上材料,简要谈谈你对儒家思想地位和作用的认识。(6分)

32.材料一:善师西夷者,能制西夷;不善师西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佐行贾以行兵,兵贾相资,遂雄。

——《海国图志》

材料二:1898年,《孔子改制考》问世,对当时思想界震动很大,被梁启超形容为“火山喷发”。这一著作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还借用进化论的观点,论证了君主立宪制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材料三:一、颠覆现今之恶劣政府,二、建设共和政府,三、土地国有……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代替旧政府,……把过时的满清君主政体改变为“中华民国”。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材料四: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材料五:七十多年马克思主义走得那样慢,十月革命以后就走得这样快。因为它走得这样快,所以一九一九年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就不同了,五四运动以后,很快就晓得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势力的口号。在这以前,哪个晓得提这样的口号呢?

——毛泽东(1945.4)

请回答:

(1)分别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三思想主张的概称。(5分)

(2)同是向西方学习,材料二和材料三的思想共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从国体、政体角度回答)(5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