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华师现代教育学复习第三版

华师现代教育学复习第三版

华师现代教育学复习第三版
华师现代教育学复习第三版

▲教育是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狭义”上教育。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社会教育:大众传播媒介的宣传教育、群众团体中的教育、校外文化机构的教育。

▲教育起源说:1.生物起源论:19世纪末,法国哲学家、生物学家利托尔诺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化》中,提出了教育的生物起源说。这是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此外,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也持这种观点。2.心理起源说:美国心理学家孟禄提出了教育学的心理起源说。3.劳动起源说:苏联的一些教育学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在阐明教育起源的过程中提出的观点,其基本逻辑是:劳动创造了人,因为也创造了包括教育在内的人的一切。

▲教育的产生最根本原因:人类对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满足。条件:人类劳动的进行(最根本的条件);语言的形成(必要条件)。时间:原始社会。原始社会教育的性质:无阶级性、非独立性、原始性。

▲学校教育出现的历史基础: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客观条件: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重要标志:文字的产生和应用。时间:奴隶社会。

▲苏格拉底:观点:助产术(产婆术、苏格拉底方法),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予直接回答,而是采取反诘法,逐步揭发对方思维中的矛盾,激发其积极思考、修正错误、寻求正确的答案。1.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2.教师在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过程中起“助产”作用。

▲柏拉图:《理想国》观点:通过教育,使每一个人根据自己的天资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从芸芸众生中经过若干次考试筛选,最终产生出统治国家的哲学王,从而建立起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

▲亚里士多德:1.自由教育,又称:文雅教育。他把学科分为“有用的”和“文雅的”两种。2.强调教育必须依靠自然,发展儿童天性中的潜在能力。开了西方“遵循自然”教育思想的先河,

▲古罗马的昆体良《论演说家的培养》是西方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我国古代“教”和“育”是分开的,孟子在《尽心上》中提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第一次把“教”和“育”连在了一起。

▲精神科学教育学:代表人物狄尔泰、斯普朗格,注重从历史和系统的角度对教育学时间进行批判和解释;认为人时文化的存在,必须运用理解和解释的方法来研究教育;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完整人格,其主要途径是陶冶和唤醒,并主张建立和谐对话的师生关系

▲经验教育学:反对实验情景的不真实性,主张以教育事实为研究对象,开展教育的经验的-实证研究,迪尔凯姆(涂尔干)、菲舍尔。

▲康德最早讲授教育学号召建立一种学业的教育学。

▲夸美纽斯捷克人,被誉为“教育学之父”。《大教学论》(1632年),是世界上第一部完全以教育为论述对象的专著,是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构建了教育学的基本框架和教育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主张以自然秩序为教育的主导原则;提倡教育对象的普及化;构建了阶段分明、相互衔接的教育体制;创立了班级授课制和学年制;倡导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的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内容观;系统的总结了确切性、便易性、彻底性、简明性、迅速性等教与学的原则;提出了终身教育的初步设想。

▲洛克英国人《教育漫话》观点:白板说。绅士教育。教育目的是培养体健德高资产阶级事业家;对德智体进行了明确的却分;强调教育要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卢梭,法国人,被誉为“教育上的哥白尼”。《爱弥儿》(小说体教育名著)。观点:教育要适应自然;儿童中心的观念;在活动中学习的观念;实用主义的观念;发现的观念。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被誉为“旧教育”和“新教育”的分水岭。康德认为卢梭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人。

▲裴斯泰洛齐瑞士人。《林哈德和葛笃德》。观点: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

▲特拉普:德国,第一本以教育学命名的著作《教育学探讨》1780

▲赫尔巴特,德国人,被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普通教育学》(1806年),被认为是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形成的标志,从而使教育学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构建了严密的教育学的逻辑体系,形成了一系列的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范畴;在伦理学的基础上建立教育目的论,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建立了教学方法论;根据受教育者的心理活动规律提出了具有启示意义的教育过程的四个基本阶段,即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揭示了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福禄培尔,德国人,幼儿园的创立者,近代学前教育理论的奠基人,被人们誉为“幼儿教育之父”。

《人的教育》、《幼儿园教育学》。

▲第斯多惠,德国人,被誉为“德国教师的教师”和“德国师范教育之父”。《德国教师培养指南》。

▲斯宾塞,英国人。《教育论》。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预备说”;观点:“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教育的未来生活准备说”。完满生活: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目的在抚养和教育子女的活动。与维持正常的社会关系有关的活动。在生活中闲暇时间满足爱好和感情的活动。

▲梅伊曼、拉伊德国人,实验教育学的创始人。《实验教育学讲义》、《实验教育学》观点:1.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强调概念思辨的教育学。2.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应用于教育研究。3.主张用实验数据作为改革学制、课程和教学方法的依据。

▲蒙台梭利,意大利人,1896年成为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女医学博士,被誉为在世界“幼儿教育史上,自福禄培尔以来影响最大的一人”。著作:《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观点:儿童智力缺陷主要是教育问题,而不是医学问题。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现代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做中学;儿童中心;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区分。在《学校与社会》一书中第一次用“传统教育”对赫尔巴特教育理论进行定性,同时把自己的教育理论称为“现代教育”。▲.传统教育三中心:教师中心、教科书中心和教室中心。

现代教育三中心: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

▲孔子《论语》观点:以“六经”为教育内容。有教无类。

启发教学。因材施教,被后人尊为“师祖”“万世师表”

▲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鲁国人。孟子》是研究其教育思

想的主要资料。观点:“性善论”;“内发论”。在教育上,

重“内发”以“复性”。

▲荀子《荀子》观点:“性恶论”;外铄论”。

▲《礼记》,反映了先秦儒家的思想,其中不少内容与教

育密切相关,还有一些集中论述教育问题的理论著作,首

推:《大学》《中庸》《学记》

▲大学教育的目的:观点:“三纲领”。大学之道,在明明

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观点:论教育的本质

与作用。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观点:

论学习过程。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学记》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集中论述教育问题

的专门论著。观点:论教育的作用。君子如欲化民成俗,

其必由学乎;论学校管理;教学相长

▲董仲舒,西汉最著名的儒家学者,有“汉代孔子”之称。

《春秋繁露》。观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三纲五常”

的道德教育。

▲王充,字仲任,,东汉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著作:《论

衡》。观点:凡学之道,距师为难。强调治学一定要有“问

难”精神。撰写了《问孔》、《刺孟》等文章。

▲颜之推,梁朝建业人,出身于士族家庭。《颜氏家训》,

被誉为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完整的家庭教科书。观点:及

早施教;主张“胎教”;慎重交游。

▲韩愈,人称昌黎先生,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教

育家。《师说》,是我国关于教师论的名作。《进学解》。

▲朱熹县一个官宦世家,是宋代理学集大成的人物。《四

书章句集注》、《朱文公文集》、《朱子语类》。观点:小学

和大学的教育阶段与教育内容朱熹编写《小学》一书。他

还撰有《童蒙须知》。

▲王守仁明代哲学家、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著作:

《传习录》。观点:圣人之学,惟是致良知而已;立志。

▲黄宗羲,明末清初思想家、教育家。《明夷待访录·学

校》。

▲蔡元培:提倡“美育”。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教育的人的发展功能:就是教育促进人的生存与发展所

具有的功用和效能,亦即教育的育人功能;具体地讲,就

是教育通过传授,训练,陶冶,评价等方法对人的发展所

发挥的导向,激发,奠基,重构,提高,矫正,完善。学

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1.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

目的性2.具有较强的系统性3.较强的选择性4.较强的专业

性5.较强的基础性。正确认识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

用1.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不是万能的2.学校

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不是无条件的

▲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1.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

矛盾性:表现在:发展方向上、发展水平上、发展结构上、

发展的需要和可能上、发展的特点上的矛盾。2.人的发展

和社会发展的一致性: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是互为条

件、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相互决定的。1、社会发展决

定着人的发展;2、人的发展与决定着社会的发展。

▲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经济功能1、教育是劳动者再生

产的基本手段;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政治功能1、教育能够促进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2、教

育能够促进政治民主;3、教育能够制造政治上的舆论和

思潮。文化功能1、教育能够传授文化;2、教育能够改造

文化;3、教育能够创造、更新文化。教育社会功能的特

点:间接性、隐含性,潜在性、迟效性、超前性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社会生产力对教育制约:1、制约

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制约人才培养的规格;3、制约教

育结构;4、制约教育内容和手段。政治对教育的制约:1、

制约教育的领导权;2、制约教育的权利和机会;3、制约

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文化对教育制

约:1、重功利轻发展的教育价值观;2、重共性轻个性的

教育价值观;3、重服从轻自主的教育价值观;4、重认同

轻创造的教育价值观。

▲教育的人的制约性1、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人的

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4、人

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5、人的身心发展的整体性;6、人

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1、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具有能动性;2、

教育的存在具有必然性;3、教育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

4、教育具有继承性;

5、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教育原则:是人们在总结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一定

的教育目的和对教育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整个教育

的根本性准则。

1.人道性原则:人道性原则主要是指教育过程中教师应珍

重学生的生命、幸福、人格、尊严和权利,使教育过程和

教育目的充满仁爱、人道精神和生命的意义。基本要求:

1、满足学生作为人的正常合理的需要;

2、尊重学生给你

的人格和尊严;3、创造旨在培养人性的留有余地的学校

生活;4、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人道精神;5、向学生提出

严格而合理的要求。

2..个性原则:个性原则主要是指教育过程中药尊重学生的

差异性、独立性和自主性,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个性。

基本要求:1、端正对个性的认识;2、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3、处理好集体和个人的关系;

4、培养学生的特长;

3.创造性原则:创造性原则主要是指在教育过程中要爱护

学生的好奇心,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把培养血色很难过的

创造性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基本要求:1、培养学生强

烈的好奇心;2、培养学生的冒险精神;3、培养学生的自

信心;4、鼓励多样性和个性;5、鼓励学生全面发展;6、

创造丰富多彩的表现其创造力的机会;7、传授一定的创

造学知识。

4.活动性原则:活动性原则主要是指通过教育活动并在教

育活动中使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影响和获得主动发展。基本

要求:1、联系实际问题和通过实际活动实施教育;2、开

展教育活动;3、让学生自主活动;4、加强师生的交流;

5、提高教师组织才能;

5.民主性原则:民主性原则主要是指教育机会的平等和教

育内部人与人关系的平等。基本要求:1、不断增加教育

机会;2、面向全体学生;3、教师主导地位与学生主体地

位结合起来;4、提倡启发式教育;

▲教育艺术的特点:情感性,双边性,审美性,创造性

▲教育目的,就是依据一定社会需要和对人的认识而形成

的关于教育对象的总体发展规格的预期设想或规定,它以

观念或思想的形式存在并发挥作用。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内涵:所谓人的

全面发展,就是指人的素质的多方面、多层次和多样化的

发展。基本要素:体能,智能;活动能力;道德品质;情

感,意志,性格。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观

点:第一,人的发展是与人的活动相一致的;第二,旧分

工是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源;第三,社会化大生产为人

的全面发展提出客观要求并提供了可能;第四,自由时间

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第五,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

历史过程;第六,生产劳动与教育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

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完整发展(人的最基本素质的整

体发展);和谐发展(人的最基本素质的协调发展);多方

面发展(人的各素质要素在主客观条件允许的范围内的多

样化发展);自由发展(人的自主的,具有独特性富有个

性的发展)

▲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重视教育的个人目的。教育目

的的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以个人需要为根本和出

发点,强调以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需要为主来制定教育

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的一种教育目的的理论。追溯到古希

腊智者派,代表人物:卢梭、裴斯泰洛奇、福禄贝尔、爱

伦·凯。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分为三种类型:1、以卢梭为

代表的极端个人本位论,具有明显的反社会倾向;2、以

爱伦·凯为代表的个人本位论热衷于颂扬儿童真善美的天

性和个性;3、新人文主义性质的个人本位论,不拒绝教

育的社会目的,只是认为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价

值通过个人价值来体现。

▲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重视教育的社会目的。教育目

的的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以社会需要为根本和出

发点,强调以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主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

教育活动的一种教育目的的理论。追溯到柏拉图、荀况,

代表人物:孔德、迪尔凯姆、凯兴斯泰纳、纳托尔普。

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分为二种类型:1、以迪尔凯姆为代

表的社会本位论(社会学派)并未把个人与社会完全对立

起来,提出社会是目的,个人是手段;2、以凯兴斯泰纳

为代表的极端社会本位论,是一种国家主义的教育目的

(法西斯主义,无公平、正义可言)。

▲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就是以人为出发点和以人为中心

的教育目的观。哲学基础:人性不变;理性是最高价值;

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基本特征:追求永恒的教育目的;

追求理想化的教育目的;追求人性化的教育目的。

▲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就是以社会性需要为出发点和归

宿,以科学为中心的功利性的教育目的观。哲学基础:实

在是变化而不是永恒的;事物应该具有有用性。基本特征:

重视教育目的的社会适应性;重视教育目的的社会功利

性;重视科学教育。

▲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是一种以科学精神为基础,以

人文精神为价值方向的教育目的观。科学人文主义教育

只是一种教育思潮,尚未形成若干独立的、有代表人物和

系统主张的教育思想流派。基本精神:科学精神是教育目

的观的基础;人文精神是教育目的观的价值方向

▲五育的基本要求:1.德:《小学德育纲要》《中学德育纲

要》。2.智:是传授系统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科学世界观,

培养基本的技能技巧和发展智力的教育。3.体:是全面

发展体力,增强体质,传授和学习健身知识和体育运动技

能的教育。4.美: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发展鉴赏美和创作

美得能力,培养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5.劳:是传

授基本的生产技术知识和生产技能,培养劳动观点和劳动

习惯的教育。五育之间的关系:1、五育各有其相对独立

性2、五育之间具有内在联系3、五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

的地位存在不平衡性

▲现代学校制度的内涵:现代学校制度是指在现代社会背

景下,具有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价值理念,以促进人的发

展为根本取向的学校制度体系。

▲现代教学制度既包括学校内部的制度体系,如教职工绩

效与激励制度、内部分配制度、课程制度、考试与评价制

度、教师发展制度、学生管理制度等,也包括处理学校与

外部关系的制度体系,如学校与政府、学校与社会、学校

与家庭的关系等,具体如教育资源分配制度、择校制度、

招生制度、家访制度、安全事故责任制度等

▲教师的地位:广义上教师地位涵盖了教师的政治地位,

经济地位和职业声望等方面的内容;狭义上,教师地位指

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法定条件和权利。概括起来,教师地

位具有两个方面的基本内涵:1.教师地位的基础是法律保

障,教师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以及职业声望都是由法律

地位所派生的;2.教师地位的核心是专业身份的确定,教

师的专业身份决定了教师权利和义务内涵。

▲1993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为维

护教师的合法社会地位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保障。

▲1995年年颁布的《教师资格条例》,标志着我国开始建

立教师资格证书制度。

▲教师专业化是指加强教师专业化的过程,包含两个方面

的内涵:教师职业专业化、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的权力: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

和实验;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

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

展,评定学术的品行和学业成绩;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

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期间的带薪休假;5.对

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建议

和意见,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

民主管理;6.参加进修或其他方式的培训。

▲教师的义务: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

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3.对学生

进修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

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

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意的社会活动;4.关心,奇虎全体

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

面全面发展 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

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教师专业发展:就是教师的专业成长或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

㈠教师专业特征:专业知识特征;专业道德特征;㈡教师专业素养:高尚的师德修养和博大的人文情怀;渊博的学科知识和宽厚的文化底蕴;先进的教育理念和高超的教育能力。㈢教师专业发展取向:理性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实践—反思取向;生态取向

▲学生的地位

现代学生观承认学生是独立的人,尊重儿童的人格和权力,这种思想体现在1989年联合国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认为“儿童应受到特别保护,并应通过法律和其他方法而获得各种机会与便利,使其能在健康而正常的状态和自由与尊严的条件下,得到身体,心智,道德,精神和社会等方面的发展。在为此目的而制定法律时,应以儿童的最大利益为首要考虑。”《儿童权利公约》确定了青少年儿童作为社会权利主体的地位,成为各国制定相关法律的重要依据,也成为现代教育思想的根本理念之一。

▲学生的权力:㈠法定权利:生存;受教育;受尊重;安全㈡话语权力:倾听学生话语(主要对学生的意见,想法进行分析);学生作为研究合作者(学生与研究者共同设计研究计划,收集并分析数据);学生参与管理(重点在于改进学校)

▲师生关系的基本内容: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和学校生活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的特殊的人际关系。这是一种由教学关系,伦理关系以及情感关系等构成的多维的,动态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一对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直接,间接地影响学校文化和教育质量。

▲师生关系的主要类型:李比特和怀特把师生关系分为权威型,自由型和民主型。权威型师生关系:课堂一切由教师决定,学生没有自由,只是听从教师的命令,教师完全控制学生的行为。自由型师生关系:教师在课堂中既不严格管理,也不给予有力的支持,而是采取一种不介入的,被动的姿态,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建议和批评,给学生充分自由,处于放任状态。民主型师生关系:教师在课程中以民主的方式教学,重视学生集体的作用,教学计划和决策是全体成员讨论和共同分享的,学生较能发挥创造性和责任心

▲课程(广义)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一定内容从而获得知识、提升能力和形成经验的过程。(狭义)专指学校中的课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一定内容从而获得知识、提升能力和形成经验的过程。特征:学习性、过程性、选择性、目的性、计划性、结果性▲课程的类型:1.以课程决策层次为标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2.以课程运行层次为标准:理想课程,官方课程,校方课程,所教课程,所得课程。3.以课程组织形式为标准: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整合课程。4.以课程内容排列方式为标准:直线型课程,螺旋型课程。5.以学生选择的自由度为标准:必修和选修;6.以课程影响形式为标准:显性课程,隐形课程和悬空课程

▲课程研制的主要阶段:1.课程规划:就是课程工作者作出决定并制定教师和学生将要执行的计划的过程。2.课程实施:就是把规划好的计划,方案和标准等付诸实际的过程。辛德提出三种课程实施取向:忠实取向;相互调适取向;创生取向。3.课程评价:就是对课程实施的结果进行评估,以确定预期课程目标是否实现,学习和计划是否获得成功。

▲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进程大致为:2001年9月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程在38个国家级试验区开始实验;2004年,全国有90%的县(区)的起始年级使用新课程;2005年,除个别地方外,在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全面使用新课程。2007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2007年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到2010年高中新课程将在全国全面推行,要求未进入实验的省份做好高中新课程实施规划和各项前期准备工作。

▲新课改主要目标:第一,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第二,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第三,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第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第五,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第六,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课程资源的类型:1.按空间分布不同: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2.按载体形式不同:文字性课程资源和非文字性课程资源;3.按功能特点不同:条件性课程资源和素材性课程资源;4.按价值取向不同:教授化课程资源和学习化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理念:1.教材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2.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教学:广义上,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以一定文化为对象进行学习的活动;狭义上,专指学校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教与学相统一的活动。

▲教学的地位:在学校教育中,教学处于中心地位,这是教育学的一条基本原理,是必须坚持的基本立场。作用:授受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发展基本能力;促进个性健康发展。

▲现代教学观的演变趋向:1.从重视教师向重视学生转变2.从重视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培养转变3.从重视教法向重视学法转变 4.从重视认知向重视发展转变 5.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6.从重视继承向重视创新转变

▲教学过程的概念:实质上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教与学相统一活动的时间流程。指称五个层面:1、一节课2、一个教学单元3、一个教育阶段4、个人的整个教学过程5、人类历史的教学过程

▲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过程由六个阶段构成:

引起求知欲→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技能和技巧

▲教学过程的环节:明确教学目标→激发学习动机→感知教学材料→理解教学材料→巩固知识经验→运用知识经验→教学效果检查,测量与评价

▲教学设计理论:1.行为主义的教学设计理论新行为主义的代表斯金纳阐述了程序教学设计理论原则:积极反应;小步子;即时强化;自定步调;低错误率2.认知主义的教学设计理论加涅从系统的角度提出了教学系统设计的若干理论模型,中的阐释了ADDIE(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模型及设计过程。强调“以学论教,设校促学”3.人本主义的教学设计理论:罗杰斯运用“非指导性治疗”,形成了“非指导性教学”,竭力追求“完人”教育,力图培养“完美人格”和“自我实现”的人。▲教学设计,实质上就是为了将选自文化的教育内容转化

为学习者的学习经验,借助各种教育媒体和资源,通过多

种手段和途径,寻求教学要素和环节得到合理,优化分配

的形态和过程。基本取向:1.教师中心取向2.学生中心取

向3.学科中心取向

▲教学原则是指人们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遵循教学规律

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1.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指教学既要授予学生

以文化科学知识,又要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

及正确人生观和科学世界观教育)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理论知识为主导,并联系实际去理

解知识,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

学以致用)3.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原则(指教学

中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重视培养其能力,既要使

学生获得知识,又要使其增长智慧和才能)。4.教师主导作

用和学生自觉性、积极性相结合的原则(指教学中既要充

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

性、积极性,引导学生能动地学习,主动地掌握基础知识

和发展基本技能,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有效的学习方

法)5.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的原则(指教学中既要适当

地使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去具体感知客观事物和现象,形成

鲜明的表象,又要引导他们以感性材料为基础,进行抽象

思维,形成正确的概念、判断和推理)6.系统性和循序渐

进相结合的原则(指教师应当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的

顺序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逐步

地、系统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能力)7.理解性和

巩固性相结合的原则(指教学中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

上牢固地掌握知识、技能,能使重要的知识持久保存在记

忆中,并沉淀为智慧,内化为素养)8.统一要求和因材施

教相结合的原则(指在教学中既要从社会需要出发,面向

全体学生,保证统一的规格;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承认

个别差异,区别对待不同学生)

▲教学方法是为了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引导

学生进行专门内容的学习活动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

的总和。1.讲授—提示型教学方法:由教师就某一教学内

容借助语言向学生作较为系统的讲述、讲解、讲演等,并

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启发诱导、点拨提示学生思维的一种

教学方法组合。具体要求:一是要使讲授具有科学性、逻

辑性和智慧性;二是要使讲授从内容到形式富有感染力、

穿透力和渗透力,并能体现出语言艺术的魅力;三是讲授

和提示要尽可能融为一体;四是提示要适时、适度2.探究

—自主型教学方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协助下,相

对独立地制定学习计划或课题方案,通过自主性探究或研

究性学习,主动开展学习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组合。具体

要求:区分何种教学时间或单元的课题适合于特定年龄阶

段和特定情境的学生进行自主型学习;精心准备和开发有

助于学生开展探究学习的学习手段和学习资源;确定和分

配学习课题;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将会遭遇的学习困难并

准备给予必要帮助;组织学生评价得出的学习结论并处理

好反馈信息。3.合作—任务型教学方法:是指一种基于学

生分组,借由师生对话与生生讨论的互动,共同思考、共

同探求、共同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组合。

具体做法:(1)确定合理的小组规模;(2)进行小组合作;

(3)分配相适宜的任务;(4)进行必要的角色分配;(5)

提供支持和奖励。

▲教学提问的具体要求:1、提问要明白、清晰、准确,

目的要明确,要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方向,不致发生误解;

2、提问应是学生能够理解的,而且要有助于激发他们的

思考;3、不要过多使用回答为二选一的问题,因其教学

价值很有限;4、寻求定义的提问应审慎应用,它需要抽

象能力和复杂思维;5、应避免重复连锁式的提问;6、提

问与回答之间要有适宜的时间间隔。

▲教学组织形式:是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围绕一定的

教育内容或学习经验,在一定时空环境中,通过一定的媒

体,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结构与程序。基本

类型:个别化教学(个别教学、.道尔顿制、文纳特卡制、

开放课堂);集体教学(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导生制);

综合教学(特朗普制)

▲教学工作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指

导与批改;课外辅导;考查与考试及成绩评定;

▲教学评价:在收集必要的教学事实信息的基础上,依据

一定标准对教学系统的整体或局部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

类型:以评价主体为依据,分为他评价和自评价。依据评

价标准的不同,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

价。依据评价所起的主要作用的不同,分为诊断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教育者个体需要

及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对受

教育者施加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主动的内化与外

化,促进其养成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非德育:人源于本能或潜意识而表现出来的许多行为都

具有道德意义,它们可以被视为实施德育的某种心理基

础,或许作为可以利用的德育资源,但其本身却与德育无

关,属于非德育;而结果具有道德意义却并无道德动机的

行为也是非德育。

▲反德育:具有德育形态的社会活动,虽然活动本身包括

了教育、学习者和教育中介(内容、方法、手段)几个要

素,但某某个或某几个(指导思想、目标、内容、方法)

方面不符合道德价值,或者违背了教育目的和基本的教育

原则,因而是反德育的。反德育突出表现:强制灌输式德

育;庸俗功利主义德育;形式主义德育。

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在人的思想品德素质方面的质量和

规格的总体要求,是预期的德育结果。特点:方向性,预

见性,超前性,社会性、层次性、参照性

▲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在人的思想品德素质方面的质量

和规格的总体要求,是预期的德育结果。特点:方向性,

预见性,超前性,社会性、层次性、参照性。我国小学的

德育目标1.培养儿童正确的政治方向,初步形成科学的世

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意识。2.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和道德

评价能力。3.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德育内容:1、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2、集体主

义教育3、劳动教育4、民主、法制教育5、社会主义人道

主义教育6、社会公德教育7、人生观、世界观教育8、品

格和文明行为教育

▲德育课程:在教育环境中,一切影响受教育者品德形成

与社会发展的可控或可导因素的综合体。类型:1、学科

性德育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以直接传授道德与社会性

知识、传递道德价值、培养思想品德为目的的正规课程。

2、活动性德育课程:通过活动的形式,以经验、生活、

劳动等作为内容来体现德育目标、德育内容的课程类型。

3、德育隐性课程:教育情境中以间接方式、内隐方式呈

现,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的发展能够产生潜在影响的德

育课程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思想道德要求和受

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对受教育者实施教育影响,

并通过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的内化、外化机制,促进其形成

一定思想品德、发展其品德能力的教育活动过程。

▲德育方法:1、说服法;2、角色扮演法;3、情景体验

法;4、合作学习法;5、榜样示范法;6、实际锻炼法;

7、品德评价法;8、修养指导法;

▲苏联的主要德育思想:1、马卡连柯的德育思想(集体

教育的原则;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2、

苏霍姆林斯基的德育思想(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地

位;集体主义教育和道德信念的培养;自我道德教育)

▲当代西方重要的德育思想与流派: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代表人物:皮亚杰(瑞士)、科尔伯格(美国)①提出

道德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发展道德判断能力和明辨是非的

能力②道德认知发展具有三个水平六个阶段③道德发

展阶段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④两种基本德育实践

模式新苏格拉底德育模式新柏拉图德育模式。科尔伯

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道德判断发展的“三水平六

阶段”(1)前习俗水平:第一阶段:服从于惩罚的道德定

向阶段;第二阶段:相对快乐主义的道德定向阶段。(2)

习俗水平:第三阶段:“好孩子”道德定向阶段;第四阶

段:遵从权威与维护社会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3)后习

俗水平:第五阶段:民主的承认法律的道德定向阶段;第

六阶段:根据所谓具有“全人类”意义的伦理准则去行事。

道德教育的情感模式(体谅模式):代表人物:麦克菲尔

(英),道德情感教育模式:关心《生命线》。关心的方

式是愉快的方式,重视道德情感,强调关心他人,将道德

情感和道德判断相结合。诺丁斯:“关心是一切成功教育

的基石”。社会学习论的德育思想:代表人物:班杜拉、

沃尔特斯、米切尔、洛塔尔。1、关于观察学习(替代性

学习);2、关于榜样示范;3、关于强化在德育中的作用。

价值澄清学派的德育思想:代表人物:拉斯、哈明、西蒙。

价值澄清是利用各种问题和活动教授评价过程并帮助人

们熟练地应用这一评价过程,关心的是人类价值及其教学

问题。在价值冲突的背景中具有重要意义,是道德相

对主义有实用性、操作性、现实性、有效性。

▲班级的功能:1、归属功能;2、社会化功能;3、个性

化功能;4、选择功能;5、保护功能。

▲班主任的职责:1、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的

全面发展;2、全面负责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3、组织和

指导各类班级活动的开展;4、协调和整合校内外的各种

教育力量。

▲班集体的培养;1、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2、建立和健

全班级组织机构、规范;3、确立班级群体的共同目标;4、

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5、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班级学生评价: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质性评价甚

于量性评价;重视过程评价甚于结果评价;强调评价的真

实性和情境性,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强调多元评价;鼓励

评价中的合作行为。主要策略:操行评定;成长记录袋;

现代教育技术试题(带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 1.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将使教师从单纯地讲授知识转变为主要_____,学生从单纯地接收知识转变为主要依靠自学. 2.现代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_____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3.表征教育信息的符号可分为语言符号和_____两大类. 4._____主要利用模型、图像等,它比实物直观和语言直观更为优越. 5.学习资源包括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物质条件、_____、_____及学校卫生条件等等. 6.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边缘学科,其理论基础是_____、_____及传播理论,而系统科学理论是它的方法论基础. 7.被誉为现代教学论的三大典型代表是苏联赞可夫的"新教学体系",美国布鲁纳的_____教学论和联邦德国瓦根舍因的_____教学论. 8.加涅提出的五类学习结果是理智技能,认知策略,_____,动作技能,态度. 9.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中,必须遵循的两个原则是综合性和_____. 10.有一只镜头焦距为50mm的照相机,标有如下光圈值2.8、4.5、5.6、8、11、16,如果拍照时选用的光圈值8,则此时相机镜头的进光孔直径为_____mm. 11.盒式录音机主要由_____、音频放大电路、超音频振荡电路、走带机构和喇叭等组成. 12.录像电视教材从表现形式上有讲授型、图解型、_____和表演型等四种. 13.录像机录像过程是通过磁头将电信号转换成磁信息记录在磁带上的_____过程.

14.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中的"教师"是负责_____和_____工作. 15.有时在播放录像带时,电视机图像画面出现白色水平横条干扰并伴有噪声,这时可以尝试调节录像机上_____旋钮来消除此干扰. 16.教学设计以_____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信息传播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将_____作为研究对象. 17.PC机的硬件系统主要由主机、内存储器、外存储器、_____和_____组成. 18.当代学习理论的三大学派分别是_____、_____和联结—认知学派. 19.课的划分依据一般为:教学对象的特点,教学目标之间的联系,两课之间的间隔时间和_____.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6分) 1.教育传播中,用来传递和取得教育、教学信息的工具是() A.教育传播模式 B.教育传播媒体 C.教育传播通道 D.教育传播环境 2.现代教育技术的方法论基础是() A.学习理论 B.教学理论 C.传播理论 D.系统科学 3.国外现代教育技术是在()的促进下兴起的. A.系统科学理论研究发展 B.学习与教学理论研究发展 C.教育传播理论研究发展 D.直观教育与媒体技术 4.校风和班风是属于教育传播活动中的() A.教育传播媒体 B.教育传播环境 C.教育传播通道 D.教育传播系统

《现代教育学》第二版。复习提纲,

现代教育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的概念 ?广义的教育是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狭义的教育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 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 目标的教育活动。 教育学的概念 ?宏观(作为教育科学总称的)教育学是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教育规律为宗旨的科 学。 ?中观(作为单独学科的)教育学是一门对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学校 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的教育科学。 ?微观(作为师范院校学生专业基础课程的)教育学是以广义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学校教育的实 践规范为主要内容的课程。 教育的产生 ?产生的原因: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产生的条件:人类劳动的进行和语言的形成。 ?原始社会的一般特征:教育的无阶级性;教育的非独立性;教育的原始性。 ?学校教育出现的原因和条件: ?学校产生的历史基础: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 ?学校产生的客观条件: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 ?学校产生的重要标志:文字的产生和应用。 教育思想 ?孔子 1.重视教育的作用。孔子认为教育对社会发展有重 要作用,是立国治国的三大要素之一,教育事业的发展要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 2.教育对象的“有教无类”。孔子创办私学后,首先 在招生对象上进行了相应的革命,实行“有教无类” 的办学方针,这也是孔子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3.教育的目的。孔子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志道和 弘道的志士和君子。“学而优则仕”包容多方面的意思:学习是通向做官的途径,培养官员是教育最主要的政治目的,而学习成绩优良是做官的重要条件,如果不学习或虽学习而成绩不优良,也就没有做官的资格。4.教学内容。一曰:“子以四教:文、行、忠、信。”以文学、品行、忠诚和信实教育学生,是指教学内容包括四个基本方面;二曰: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是指孔子教学的主要科目;三曰:《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书”,是奴隶主的文化典籍,是孔子所使用的基本教材。 5.教学特点。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启发诱导,循序渐进。 6.树立教师的典范。学而不厌,温故知新,诲人不倦,以身作则,教学相长。 ?蔡元培 1.关于“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他认为“教育有两大别:曰隶属于政治者,曰超轶乎政治者。”前者有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分别相当于体育、智育和德育;后者有世界观教育。前者以追求现世幸福为目的,后者以追求实体世界的最高境界为目的。而美育则是联系二者的纽带。 2.改革北大及其高等教育思想。整顿校风,改变学生观念;整顿教师队伍,广招人才;改革管理体制,提倡教授治校;改革教学体制;改革高校办学体制——论学与术。 3.论教育独立。蔡元培认为,教育独立的内涵应该包括:第一,经费独立,要求政府划出某项固定收入,专作教育经费,不能移用。第二,教育行政独立,要求各省设立专管教育的司,不能附设于政府部门之下,由懂得教育的人充任,教育总长不能因政局而变动。第三,教育思想独立,要执行一定的方针。第四,教育内容独立,能自由编辑、自由出版、自由采用教科书。第五,以传教为主的人,不得参与教育事业。 ?柏拉图 1. 论国家管理教育。柏拉图的哲学和社会学思想反映在教育上,就是教育应为国家培养哲学家和军人。2.论学前教育。儿童在3岁以前,由女仆专职负责饮食起居;教育则由国家最优秀的公民来监督实施。3—6岁的儿童要集中到神庙的儿童游戏场上,由国家选派公民监督教育,饮食起居由女奴负责。教育内容主要是讲故事、做游戏、学音乐等。 3.论普通教育。柏拉图提出了强迫儿童受教育的主张,儿童6岁开始入男女分校学习,接受同样的教育,并且根据各人的兴趣、爱好分别进入国家办的文法学校、弦琴学校和体操学校学习。16岁毕业后,大多数人,尤其是手工业者、农民的子弟要进入社会做一个顺从的劳动者。而奴隶主子弟在17—20岁期间要接受较高一级的教育,培养他们的意志和勇敢,使之成为保卫国家的军人。 4.论高等教育。国家对极少数具有金质潜能的奴隶

现代教育学试卷及答案

教育学试卷一 一、单向选择题(在每小题得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得序号填在题干得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教育得直接与首要目标就是( A ) A、影响人得身心发展 B、促进社会发展 C、提高人得素质 D、促进人类与谐 2、人类社会第一部以教育为专门研究对象得著作( D ) A、《教育学》 B、《民主主义与教育》 C、《普通教育学》 D、《大教学论》 3、教育得出发点就是( D )。 A、社会 B、学校 C、家庭 D、人 4、在一定得前提下,对个体得发展中起着相对得主导作用得就是( A )。 A、学校教育 B、家庭教育 C、社会影响 D、自学 5、“按教育规律办事”得前提就是( A )。 A、认识教育规律 B、认识客观事物 C、利用教育规律 D、发挥主观能动性 6、探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得人得问题就是关于( D)问题。 A、教育政策 B、教育制度 C、教育艺术 D、教育目得 7、为实现一定时期得教育目得而规定得教育工作得总方向就是( A )。 A、教育方针 B、教育制度 C、教育艺术 D、教育目得 8、雅典教育中“缪司”就是指( C )。 A、体育 B、德育 C、智育与美育 D、教育场所 9、教育改革与发展得强大动力就是( B )。 A、教育需要 B、教育理论得创新 C、学校发展 D、教育政策 10、学校教育职能得主要实施者就是(B )。 A、领导 B、教师 C、学生 D、校长 11、标志我国师范教育得开始得文件就是( D )。 A、《关于教师地位得建议》 B、《国家为21世纪得教师作准备》 C、《中华人民共与国教师法》 D、《钦定学堂章程》 12、教育活动得核心就是( B )。 A、教师 B、课程 C、学生 D、教材 13、在学校教育中,处于中心地位得就是( A )。 A、教学 B、领导 C、实践活动 D、党团活动 14、教师中心说得理论体系得构建者就是( B )。 A、杜威 B、赫尔巴特 C、布鲁纳 D、昆体良 15、教学过程结构得实质就是( C)。 A、空间结构 B、三维结构 C、时间结构 D、立体结构 16、教学方法概念得基点就是( A)。 A、教学目标 B、教学内容 C、教学原则 D、教学过程 17、下列以引导探究为主得教学方法就是( C )。 A、谈话法 B、讨论法 C、发现法 D、将受法 18、现代德育得核心应该就是( A ) A、道德价值培养 B、青春期教育 C、心理健康教育 D、兴趣培养 19、马卡连柯教育思想得核心就是( A ) A.集体教育 B.个体教育 C.正面教育 D.反面教育

现代教育学试卷及答案

教育学试卷一 一、单向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教育的直接和首要目标是( A ) A.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 B. 促进社会发展 C. 提高人的素质 D. 促进人类和谐 2. 人类社会第一部以教育为专门研究对象的著作(D) A. 《教育学》 B. 《民主主义与教育》 C. 《普通教育学》 D.《大教学论》 3.教育的出发点是( D )。 A. 社会 B. 学校 C. 家庭 D. 人 4.在一定的前提下,对个体的发展中起着相对的主导作用的是( A )。 A. 学校教育 B. 家庭教育 C. 社会影响 D. 自学 5.“按教育规律办事”的前提是( A )。 A. 认识教育规律 B.认识客观事物 C.利用教育规律 D.发挥主观能动性 6.探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是关于(D)问题。 A.教育政策 B. 教育制度 C.教育艺术 D.教育目的 7.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是( A )。 A.教育方针 B. 教育制度 C.教育艺术 D.教育目的 8.雅典教育中“缪司”是指(C )。 A.体育 B. 德育 C.智育和美育 D. 教育场所 9.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强大动力是( B )。 A. 教育需要 B. 教育理论的创新 C. 学校发展 D. 教育政策 10.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是(B)。 A. 领导 B. 教师 C. 学生 D. 校长 11.标志我国师范教育的开始的文件是(D)。 A. 《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B. 《国家为21世纪的教师作准备》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D. 《钦定学堂章程》 12.教育活动的核心是(B)。 A.教师 B.课程 C.学生 D.教材 13.在学校教育中,处于中心地位的是( A )。 A.教学 B.领导 C.实践活动 D.党团活动 14.教师中心说的理论体系的构建者是( B )。 A.杜威 B. 赫尔巴特 C. 布鲁纳 D. 昆体良 15.教学过程结构的实质是(C)。 A.空间结构 B.三维结构 C. 时间结构 D.立体结构 16. 教学方法概念的基点是(A)。 A. 教学目标 B. 教学内容 C. 教学原则 D.教学过程 17.下列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是( C )。 A. 谈话法 B.讨论法 C. 发现法 D.将受法 18.现代德育的核心应该是( A ) A.道德价值培养 B.青春期教育 C.心理健康教育 D.兴趣培养

现代教育学(复习提纲)自己整理

教育学复习范围 导论: 一、教育学的历史发展阶段及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思想或主要观点(判断或选择题) 我们把教育历史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 (1)前教育学阶段, (2)独立形态的教育学阶段 (3)教育学的多样化发展阶段 1.前教育学阶段代表人物和代表作: (1)①先秦时期乐征克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②《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对孔子有关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的言论、见解和论说的汇集 (2)西方:苏格拉底、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这是西方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也是人类最早的教育学著作。 2.独立形态的教育学阶段 (1)教育学雏形时期: 代表人物和代表作 (捷克)夸美纽斯的1632年《大教学论》,是近代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标志着教育学已经初步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提出普及初等教育,班级授课制。是近代最早的一部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教学巨著。 (2)教育学学科形成时期 教育学学科形成的标志——1806年,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普通教育学》的问世。这是第一部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他创立的教育学称为传统教育学) 3、现代教育学的代表是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提出的基本观点有: 第一:教育即生活 第二:教育即个人经验的增长 第三:教育是生活 第四:学校的课程是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打破了原来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 第五:教育教学中不再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才是教育教学的中心 第六:在教育教学中药注重学生的创造性。 4、现代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现象,教育事实,教育问题或者是教育规律。 第一章现代教育的本质 一、教育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典型特征(判断或选择) 1.原始教育有如下特征: (1)生产力水平低下,教育具有原始性。 (2)教育与宗教等活动联系密切,教育具有宗教性。 (3)教育对象没有等级的区分,教育无阶级性。

现代教育学复习思考题

论述题: 1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j.Dewey)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未来生活的准备”。.根据你的理解,并结合实践经验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2什么是建构主义?建构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主张有哪些? 3你对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有何感想? 4赫尔巴特的“传统教育”和杜威的“现代教育”有何区别,为什么会有这些区别? 5为什么说教育学的学科性质既是一门社会科学,又是一门人文科学? 基本回答:其学科性质为社会科学,即“研究社会现象的科学”。其人文学科特征体现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第二章 1.教育面临的基本矛盾是? 答: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的矛盾。 2教育.的两大功能是和。 答:教育的人的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3.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主要包括教育的经济功能、、。 答案:文化功能、政治功能。 4.教育的社会功能的特点:间接性、、、和有限性。 答案:潜在性、隐含性、迟效性、超前性。 5.何理解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 6.人的发展既决定于又决定着社会的发展”这一哲学命题对理解教育有哪些启示? 提示:以教育所面临的基本矛盾为切入点阐述教育在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第四章 1.什么是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 2.结合实例,谈谈你对片面追求升学率现象和应试教育倾向的认识已经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3.你怎样评价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 第六章 1.教师的专业发展,大致形成三种认识取向:理智取向、实践-反思取向、生态取向。 2.教师专业发展包括哪些阶段?在这些阶段中,教师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 3.怎样理解学生既是教育活动的客体也是学校活动的主体?你认为学生的这两种身份相互矛盾吗? 4.学生的话语权利包含:倾听学生话语、学生作为研究合作者、学生参与管理。 5.按照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行为表现,将学生分为:优等生、中等生、边缘生。 6师生关系? 答案:师生关系是指在教育过程和学校生活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的特殊的人际关系。这是一种由教学关系、伦理关系已经情感关系等构成的多维度、动态的人际关系。 6.师生关系主要包含:教学关系、伦理关系、情感关系。 7师生关系的主要类型:权威型、自由型、民主型。 8结合我国教育实际,谈谈你对建构主义学习观影响下的师生关系的认识。

现代教育技术期末复习提纲

现代教育技术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论 1、谈谈自己对教育技术定义的理解。 2、教育技术有哪些研究领域? 3、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什么?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内容有哪些? 4、信息化教育有哪些特点? 5、信息素养的概念是什么?其内在结构和目标体系有哪些? 6、教师的信息素养由哪些内容构成?如何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 7、我国的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哪些发展趋势? 第二章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1、学习理论分为哪些流派?它们的代表人是谁? 2、多元智能共分为哪几种智能? 第三章听觉媒体 1、人耳有哪些听觉特性? 2、传声器、扬声器、扩音机的作用是什么?使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3、如何选择、使用和维护盒式录音机? 4、通用卡拉OK AV系统及电脑多媒体AV系统是如何都进行信号连接的? 5、模拟声音信号如何转化成数字声音信号?如何采集和编辑声音文件? 6、常用的数字音频格式有那几种? 7、刻录光盘的种类有哪些?常见的光盘刻录方式有哪些? 第四章视觉媒体 1、幻灯机、投影器由哪几部分构造而成?使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2、镜头的种类有哪些?摄影的曝光量与哪些因素有关?影响景深的因素有哪些? 3、摄影的胶片有哪些类型?如何理解胶片的感光度? 4、摄影的光线有哪些类型?摄影的角度应从哪几方面来考虑? 5、数字图像是如何分类的?色彩三要素是什么?如何理解三基色原理? 6、常见的图像文件格式有哪些? 7、扫描仪有哪些类型及技术指标? 第五章视听觉媒体 1、电视是如何实现图像显示的?彩色电视制式有哪几种?广播电视频道可分为哪些段? 2、彩色电视机分为哪些类型?使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3、摄像机有哪些分类? 4、摄像机拍摄的基本操作要领及镜头的运动技巧有哪些? 5、如何利用录像机进行放像和收录电视节目? 6、视频压缩主要有哪些标准?视频信号采集需要哪些设备? 7、流媒体有何特点?其系统由哪些方面构成?流媒体文件的格式有哪些? 第七章现代化教育设备及系统的基本配置与使用 1、多媒体的特性有哪些?多媒体教室主要有哪些设备?理解多媒体教室设备的连接方法。

现代教育理论试题

2015年现代教育理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社会活动 2、我国目前主要由下列哪一主体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 A地方 B中央 C社会力量 D学生家长 3、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作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 A复杂性 B师范性 C创造性 D主体性 4、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课外辅导 D检查评定成绩 5、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育的专著是( )。 A《教育没话》 B《教育学》 C《学记》 D 《论语》 6、教育的根本任务是( )。 A传授知识 B增强技能 C教书育人 D学会认知 7、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劳动的哪种特点?() A主体性 B创造性 C间接性 D示范法 8、“四书”、“五经”是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教育内容,下列著作不属四书范围的是() A《大学》 B《中庸》 C《论语》 D《春秋》 9、“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的原则 D巩固性原则 10、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全面了解学生 C培养优良的班风 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教育原则 2、教育艺术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有哪些? 2、概述现代教育的一般原则及基本要求。 3、教育现代化对教师素质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1)、教育家的意识;(2)、创新精神和改革意识;(3)、教育研究的意识和能力;(4)、健康的心理素质;(5)、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6)、法律意识。 4、概述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 四、论述题(30分) 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试论怎样上好一堂课?

现代教育技术试题库及答案(参考借鉴)

精品文档 《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练习题库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教育技术发展的初级阶段是(B ) A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B . 1918—1942 C. 二战时期 D.1945---1955 2 、在我国教育技术的出现是一项内容的出现为标志(C ) A . 计算机辅助教育 B . 网络技术应用 C . 电化教育 D. 虚拟技术 3、在美国教育技术作为一个新兴的实践和 研究领域而出现是始于下列哪一项内容 ( D) A . 计算机辅助教育 B . 网络技术应用 C. 程序教学法 D. 视听运动 4 .大约在何时我国已开始进行幻灯教学实验(C ) A .19 世纪末 B . 1922 年 C .20 世纪 20 年代 D . 1936 年 5 .哪位学者最早提出使用教学机解决教学问题(D ) A .戴尔 B .斯金纳 C. 克劳德 D .加涅 6 .程序教学法是强调以什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B) A .教学资源 B .学习者 C . 系统设计思想 D .教学实践7 .下列说法哪一个是不正确的 ( C) A .计算机用于教学和训练始于 20 世纪 50 年代末 B . 20 世纪 60 年代早期 CAI 系统主要用于模仿传统的课堂教学,代替教师的部分重复性劳动 C 当前, CAI 系统在学校的广泛应用说明个别化教学已成为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 D .早期的 CAI 系统的产生曾受到斯金纳程序教学的强烈影响 8 .下列说法哪一个是不正确的 (D ) A . 20 世纪 20 年代到 50 年代以前视听教学方法、程序教学方法、系统化教学方法基本是各自独立发展的 B . 20 世纪 50 年代和 60 年代视听教学方法、程序教学方法、系统化教学方法中的概念和模式相互影 C .教育技术是视听教学方法、程序教学方法、系统化教学方法三种概念整合形成的一种分析、解决教育或教学问题的综合技术 D . 20 世纪 70 年代,由视听教学方法、程序教学方法、系统化教学方法三种概念结合的教育技术的实践已广泛应用 9 .教育技术发展为一门专业和学科,大约经历了多少年 (A ) A . 80 年 B .70 年 C . 60 年 D .50 年 10 .在视听教学运动背景下,教育技术基本定义的错误表述是 ( A) A .在教学过程中所应用的媒体技术

当代教育学复习资料

当代教育学 选择: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1904年清政府以日本学制为蓝本,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这是我国第一个实际执行的现代学制,因改年为旧历癸卯年,故称“癸卯学制”。 在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的多种特征中,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是各国最重要的特征。 等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功能是中国古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19世纪以后的近代教育,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教育国家化、初等教育义务化、教育世俗化和法制化。 1939年,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主编了当时被认为是具有权威的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增长出现了若干新特点,即增速快、总量大、城市化进程快、流动性强。人口的发展是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20世纪60年代,是世界教育发展的黄金年代,其突出标志由三个,即教育先行、教育内涵发生变化、教育高速发展。 20世纪60年代大、中学生人数激增是发达国家这个时期的显著特征。新增长时期,高等教育逐渐成为发展的重点。 当代世界教育的特征:规模迅速增长、体制和结构显著变化、内涵逐渐扩大、不平等严重存在。 多样性模式是指有不同入学条件的学生进入不同的高教机构或课程项目,接受不同类型的教育。 教育机会的平等有三重含义:个体起点的平等、过程的平等、目标的平等。

全民教育即全体国民都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通过各种方式满足基本的学习需求。 1953年2月7日毛泽东在政协一届四次会议的闭幕式上,提出了今后三大任务:加强抗美援朝的斗争、学习苏联、在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反对官僚主义。 建国初我国学习苏联的主要形式:大量引进苏联的教学大纲、教科书; 根据苏联的教育理论指导我们的教育工作; 各院校邀请苏联专家讲学、参加学校管理; 仿照苏联的学校管理模式。 1978年我国恢复了高考制度。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了我国的教育目的:“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 我国的高等教育分为普通高等教育与成人高等教育两种办学形式。 个体的发展包括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两个方面。 素质可分为三类:先天的自然素质、先天与后天结合的心理素质、后天的社会素质。 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应该把应该把教师工作视为专门职业。 教师专业训练内容:专业意识、专业态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品质。 专业意识:从业、敬业、乐业。 专业态度:鞠躬尽瘁、甘为人梯、倾心相爱、诲人不倦、精诚合作、协同施教、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专业品质:具有广泛兴趣、与学生打成一片、热爱学生、热爱教育、客观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具有创新精神、 善于接受新事物。 教师为有效的把自己对教育内容的理解转化为学生知识,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需要有教育理论知识和技能。

现代教育学》试题库及答案

现代教育学》试题库及答案

绪论 一、单选题 1.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学科是的出版。 A.培根的《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洛克的《教育漫话》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2.“人类教育心理学化”,这一观点是首先提出的。 A.裴斯泰洛齐B.卢梭C.杜威D.赫尔巴特 3.提出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的是 A.培根B.格斯纳C.洛克D.克伯屈 4.“把一些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指的是 A.卢梭的《爱弥儿》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D.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葛笃德》 5.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 A.《大学》B.《论语》C.《学记》D.《礼记》 二、判断题(正确的用“√”,错误的用“×”) 1.《论语》是孔子所写的有关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的著作。()2.赫尔巴特在论述教育的途径、方法和手段时是以心理学作为其理论基础的。() 3.德国教育学家梅伊曼和拉伊主张教育研究要“科学化”() 三、材料分析题 “所谓现代教育学就是现代社会的教育学”。 四、论述题 1.教育学经历了哪些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2.你认为现代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第一章现代教育的本质 一、单选题 1.西方近代关于教育起源问题的第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 A.教育的生物起源论B.教育的心理起源论 C.教育的劳动起源论D.教育的生活起源论 2.“君子忧道不忧贫”,故孔子把请学稼、学圃的樊迟视为“小人”。这反映了。

A.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B.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 C.古代教育脱离生产劳动D.古代教育形式简单 3.教育本质的“双重属性说”认为,教育本来具有双重性质。 A.上层建筑和生产力B.上层建筑和为阶级斗争服务 C.为阶级斗争服务和为发展经济服务D.为发展经济服务和为传递文化和促进人的发展服务 4.教育起源于。 A.人类早期的心理摹仿;B.人类的生产劳动; C.生物界老动物对幼小动物的照料D.本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5.在教育阶段,教育与生产劳动是完全分离的。 A.古代B.近代C.现代D.当代 6.在有史以来的教育中,除以外,都具有阶级性的特征。 A.三代教育B.近代教育C.现代教育D.原始教育 7.对于教育学的发展阶段,国外比较典型的三分法是把它分为三个阶段。 A.萌芽阶段、形成阶段、科学阶段B.萌芽阶段、独立阶段、科学阶段C.萌芽阶段、独立阶段、发展阶段D.形成阶段、独立阶段、理论深化阶段 8.“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等有关教育的论述见之于对后世影响极大的。 A.《学记》B.《论语》C.《大学》D.《孟子》 9.早在古希腊时期,著名思想家就提出了“什么是教育”的问题,针对雅典关心培养具有什么类型身心教养市民所发出的议论,进出“美德是否可教”的命题。 A.亚里士多德B.柏拉图C.苏格拉底D.昆体良 10.近代最早的一部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教育学著作是《》。 A.学记B.论语C.教育漫话D.大教学论 11.裴斯泰洛齐一生写了许多教育论著,其中最著名的是《》。 A.大教学论B.爱弥尔C.教育漫话D.林哈德与葛笃德 12.教育学真正成为一门学科,标志性的事件是《》的出版。 A.普通教育学B.大教学论C.教育漫话D.民主主义与教育 13.作为专门术语,“范式”这一概念是由在《必要的张力》一书中最先提出的。 A.杜威B.赫尔巴特C.库恩D.柏拉图 二、多选题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复习第二章现代教育目的试题及答案

---------------------------------------------------------------最新资料推荐------------------------------------------------------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复习第二章现代教育目的试题 及答案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复习第二章现代教育目的试题及答案第二章现代教育目的一、单选题 1.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对整个教育活动起指导作用的是()。 A.教育内容 B.教育方法 C.教育目的 D.教学组织形式2.教育方针的有关规定表述了国家的()。 A.教育性质 B.教育目的 C.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 D.培养目标 3.以涂尔干为代表的教育目的观是()。 A.个人本位 B.指导性 C.现代 D.社会本位 4.斯宾塞提出的教育目的是()。 A.多元化 B.个体本位 C.完满生活 D.社会本位 5.从教育法所规定的教育方针看,我国教育工作的性质和任务是()。 A.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B.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教育必须体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D.教育必须培养劳动者 6.我国教育目的建立的理论基础是()。 A.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学说 B.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学说 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D.教育必须培养劳动者的学说 7.中国实施新教育最早称教育目的为()。 A.教育宗旨 B.培养目标 C.教育指南 D.教育方案 8.教 1 / 9

育目的是三层次结构中,最低层次的是()。 A.培养目标 B.教学目标 C.课程目标 D.课堂目标 9.个人本位论强调教育目的应当注重()。 A.社会需要 B.人的需要 C.人的情感 D.人的个性 10.教育目的价值观的客体论转变所导致的是()。 A.占有性个人主体 B.共存的类主体 C.交互主体性 D.主体论二、多选题 1.按照价值取向,教育目的可以分为()。 A.个人本位 B.指导性 C.指令性 D.社会本位 2.教育方针一般包括的内容有()。 A.教育制度 B.教育工作总任务 C.培养人才总目标 D.培养人才途径 3.德国的新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代表人物有()。 A.席勒 B.裴斯泰洛齐 C.康德 D.赫尔巴特 4.教育目的功能主要有()。 A.激励 B.指导 C.评价 D.指令 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A.体现人类发展历史进程 B.真正的结合点是科学技术C.在我国现阶段还受限制 D.是我国的教育目的 6.教育目的是()。 A.教育行动的先导 B.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的始终 C.只在教育活动开始时发挥作用 D.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的依据 7.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所具备的客观经济条件是()。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提纲(带参考答案)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提纲 2016年12月20日 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述 1.概念:什么是教育技术(教育技术1994定义)P3 AECT 94定义:“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2.学校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育信息化程度,必须具备哪些基本要素(从教师、环境、 资源、设计、过程等方面加以理解)P9 学校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育信息化程度,必须具备如下基本要素: (1)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师资队伍; (2)环境——建设多媒体和网络化的信息化教学环境; (3)资源——建设多媒体与网络教学资源库并使之能高度共享; (4)设计——对多媒体与网路教学资源和教学应用过程的策划; (5)过程——把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应用于课程教学过程,通过实践探索并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3.根据刘雍潜提出的信息时代的教师能力结构,教师能力应包含哪些方面的能力(从学 科教学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资源应用能力三方面进行理解)P11 刘雍潜根据TPACK模型提出了信息时代的教师能力结构,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1)学科教学能力学科教学能力是指教师的专业功底和与教学基本环节相对应的教 学能力,有“教学法—内容知识”(PCK)形成。具体包括:①……⑥。(P11第5—9

行) (2)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设计能力由“技术—教学法知识”(TPK)形成。(P11,第13—14 行) (3)资源应用能力资源应用能力是指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能力,由“技术—内 容知识”(TCK)形成,资源应用能力进一步发展则形成资源开发能力。……包括: ①教学资源的收集与鉴别;②教学资源的加工与处理;③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 (P11,倒6—3行) 4.根据我国教育部2014年5月颁布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 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主要包括哪两方面的能力(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和应用信息技术转换学习方式)P13 包括两方面的能力: (1)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 主要关注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讲解、启发、示范、指导、练习与反馈等教学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 (2)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 主要关注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交流合作、探究建构、自主学习与个性化发展等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 该标准根据我国中小学校信息技术硬件设施条件的不同,师生信息技术应用情境的差异,对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应用信息技术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发展性要 求。(P13,倒5—3行) 5.《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在应用信息技术转换学习方式方面, 主要关注教师哪些方面的能力(利用技术支持学生开展交流合作、探究建构、自主

现代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现代教育学试题及答案.doc 现代教育学试题 一、单选题 1.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A) A.《学记》B.《论语》C.《大教学论》D.《普通教育学》 2.教育的本体功能之一是(D) A.减少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B.促进生产发展,服务经济建设 C.对政治经济有巨大的影响作用D.加速年轻一代身心发展与社会化进程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思想的提出是在党的(B ) A.十二大B.十三大C.十四大D.十五大 4.7.我国现在实行的义务教育的年限是(D ) A.6年B.5年C.8年D.9年 5.20世纪教育发展总目标中的“两基”是(B) A.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B.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C.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实现素质教育D.基础知识和基本素质6.50年代末以美国教育家布鲁纳为代表提出来的课程理论是(B )A.学科课程理论B.结构主义课程论C.实用主义课程论D.综合课程论7.制定教学计划的首要问题是(A ) A.课程设置B.学科顺序C.课时分配D.学年编制 8.教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A )

A.认识活动B.智育活动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D.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活动9.原始社会末期,担负教育年轻一代主要任务的是(B ) A.学校教育B.家庭教育C.社区教育D.社会教育 10.“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B ) A.《学记》B.《师说》C.《论语》D.《春秋》 11.教师职业开始出现始于(B) A.原始社会末期B.奴隶社会初期C.封建社会初期D.资本主义社会初期12.“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D ) A.杜威B.夸美纽斯C.华生D.赫尔巴特 13.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A ) A,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B.认知结构理C.教学与发展理论D.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14.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B ) A.四书五经B.六艺C.自然科学D.生产技能 15.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B) A.孔子B.孟子C.许慎D.朱熹 二、多选题 1.构成教育活动最基本的要素有(ABC ) A.教育者B.受教育者C.教育内容D.教育环境E.教育形式 2.人的教育活动和动物“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是(BD) A.模仿性B.意识性C.规律性D.社会性E.复杂性 3.下列哪些有关教育的论述出自《论语》(ADE) A.不愤不启,不悱不发B.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C.教,上所施,下所效也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扈中平 现代教育学练习题 附答案

第一章学习测试题 一、单选题 1. 教育的直接和首要目标是()P6 A.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 B. 促进社会发展 C. 提高人的素质 D. 促进人类和谐 2. 狭义的教育是指()P7 A. 家庭教育 B. 学校教育 C. 个人教育 D.社会教育 3. 宏观的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P15 A. 人 B. 学校 C. 理论知识 D. 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 4. 被称为“教育学之父”的是()P2 A. 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杜威 D. 洛克 5. 人类社会第一部以教育为专门研究对象的著作()P2 A. 《教育学》 B. 《民主主义与教育》 C. 《普通教育学》 D.《大教学论》 6.《大教学论》的作者是()P2 A. 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杜威 D. 洛克 7. 1806年发表的《普通教育学》作者是( )P28 A. 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杜威 D. 洛克 8. 构建以教师、教材、教室为中心的教学原则的是()P31 A. 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杜威 D. 洛克 9. 提出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的是()P31 A. 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杜威 D. 洛克 10.教育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是()P17 A. 人类对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满足 B. 社会发展的需要 C. 文化传承的需要 D. 维持国家稳定 11.教育作为人类社会中具有永恒意义的范畴的根本原因是()P17 A. 人类对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满足 B. 社会发展的需要 C. 文化传承的需要 D. 维持国家稳定 12.教育产生的最根本条件是()P17 A. 社会需要 B. 人类劳动的进行 C. 语言的形成 D.文字的出现 13.标志着教育与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和一般的社会交往活动相分离,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形 态,具有了独特的社会功能的是()P18 A. 学校出现 B.班级授课制的出现 C. 教师出现 D.痒、序的出现 14.在中国,根据文献在夏朝的学校,称为()P19 A. 私塾 B. 乡学

现代教育学期末考试

考试内容以专题讲座和教材相结合,84%为主观题。试卷结构包括名词解释(15分)、填空题(16分)、简答题(30分)、简述题(30分)、综合题(9分)五部分组成。 1、课件:为了辅助教学或辅助学习,采用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手段开发和制作的用于表现教学或学习内容的应用软件。 2、多媒体课件:应用计算机技术,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信息根据教学或学习的需要有机的组合为一体,并借助计算机实现信息传递的软件。 3、教育信息化指在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为重点,以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型人才为目的,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系统工程。、 4、教学系统设计依据教学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并做出具体规划的过程。 教学系统设计是以优化教学过程,获得最佳教学效果为目的。 5、信息化教学设计为了更好地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运用系统的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合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对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学习评价等学习环节进行科学设计,创设学习程序的过程。 6、知识:是信息接收者通过对信息的提炼和推理而获得的结论,是通过思维进行加工处理而获得的一种精神产品。 7、信息技术:对信息的识别、获取、加工、利用、交流、应用和创新手段和方法的总和,他包括物化形态的技术和智能化形态的技术。 8、信息情意:是人们对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意识、情感、态度与道德规范的总和,它是形成信息素养的主要动力。 9、学习资源: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可被学习者利用的一切要素,主要包括支持人学习的人,财,物,信息等。 10、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量、衡定并给以价值判断 11、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12、远程教育:是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在时空分离的情况下进行的教育活动。它是一个通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监控媒体教学、学生自学、面授、辅导等环节,对学生的身心施加响,使之朝预期的认知和行为变化过程。 13、信息:就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从本质上看信息就是对社会、自然界的事物特征、现象、本质及其规律的描述,其价值就体现在差异之中。 14、信息素养:是指人所具有的对信息进行识别、获取、加工、利用、创新、管理的知识以及能力与情意等方面基本品质的总和。 A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核心内涵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习过程。 B信息时代教育的基本特征社会信息化、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化、教育终身化、学习社会化 C信息时代的社会特征:社会知识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教育终身化、学习社会化。D信息社会三大要素:信息、能源、材料;信息时代两大现象:知识爆炸、信息海洋。 E信息时代教育变革的趋势:学习信息的多样化;教学过程的交互性、智能化;信息传播的网络化、全球化;教学管理与评估的实时化。 F对学习者特征的分析内容主要包括:(学习者的认知发展特征、起点水平、学习风格、学

现代教育学基础考试提纲

第一章 ·在中国古代.对“教”的理解:“教”是一种上者、长者对下者、幼者进行规范灌输的过程。教的内容以道德的养成为主。 ·在西语中教育的本义意味着要用引导的方法来发展受教育者潜在的心理能量。 ·定义的三种方式:规定性定义;描述性定义;纲领性定义。(填空) ·教育的定义:从广义上讲,教育是一种以教与学为形式,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谓的狭义的教育便是学校教育,主要是指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问题 一门学科能否独立存在,是否发展成熟,一个最重要的标志便是看它是否有着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事实、教育价值基础上的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提供教育规范,指导教育实践的一门学科。 以下是教育学的萌芽和创立、发展时期的重要人物: ·昆体良---《雄辩术原理》---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 ·培根---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论学术的价值与发展》---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来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大教授学》) ·康德---哥尼斯堡大学开设的由哲学教授轮流教授教育学的讲座,这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课程。 ·特拉普---德国第一位也是世界第一位教育学教授---《教育学探讨》---这是第一本以教育学命名的著作 ·赫尔巴特---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普通教育学》---第一本近代教育学著作、完成了教学与教育的结合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我的教育信条》《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 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 1 2 3 4点浏览就好 第二章 ·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沛西能。心理起源说---孟禄 ·原始社会晚期:学校的萌芽出现。进入奴隶社会后:学校产生。 ·学校产生与下列条件有关: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经济基础。 2、文字的出现是学校产生的文化基础。 3、统治阶级巩固政权的需要时学校产生的社会政治基础。·从形式上看,人类教育的发展经过了从非形式化教育到形式化教育再到制度化教育的过程。·学制的定义: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体系。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衔接和关系。 ·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这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