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苯酚说课教案

苯酚说课教案

苯酚说课教案
苯酚说课教案

《苯》说课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二册(必修加选修)第六章第四节·苯酚,从知识结构上看,它可分为四部分,即苯酚的组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它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从教材整体上看,芳香族化合物在中学化学里面,教材只着重介绍两种物质——苯和苯酚,其中苯是最简单的芳香烃;而苯酚既是很重要的芳香烃衍生物,又是酚类物质的代表。可见,《苯酚》在高中有机化学里面也处于较重要的地位。从知识内涵和苯酚的分子结构特点上看,《苯酚》安排在乙醇和醇类之后,便于学生对比乙醇和苯酚的性质,理解醇羟基和酚羟基的区别,了解衍生物的性质不仅由官能团决定的,而且也受烃基的影响,酚羟基和醇羟基的性质差别也将为以后学习有机物的推断判定奠定好基础。

3.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的知识层次和认识特征,结合新课改的理念确立如下教学目标,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科学素养和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1)知识与技能方面

a、认识酚类物质,能够识别酚和醇

b、掌握苯酚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主要用途

c、理解苯环和羟基的相互影响

(2)过程与方法方面

a、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他人合作学习的习惯

b、训练学生初步学会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方法,学会运用对比法、迁移法、实验法、分析法等研究问题。

c、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a、使学生体验获得知识过程中的心理感受

b、训练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与人沟通、争辩、交流的勇气

c、培养学生关注化学与环境、化学与健康、化学与生活的意识

d、通过“结构决定性质”的分析,对学生进

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4、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苯酚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难点是苯酚的化学性质与物质结构的关系以及酚羟基和醇羟基的区别。

二、说学情分析和学法指导

1、学情分析:

从知识水平上看,学生已学完了烃和烃的衍生物中的乙醇等内容,对有机化合物的学习特别是有机分子中的官能团和有机物的化学性质之间的相互联系有一定的认识,能掌握常见的有机反应类型,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渴望自己能独立完成实验,有较强的求知欲。

2、学法指导:

学生有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实验探究式自主的学习,快乐地学习,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和思维判断能力,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

(1)、学生在观察中进行学习:通过对苯酚分子结构模型的观察,分析归纳出苯酚分子的组成和结构;通过苯酚实验现象的细心观察,逻辑推理得出苯酚的有关性质

(2)、学生在对比中学习:通过不同物质结构,性质的对比,加深对苯酚特性的理解,从而突破难点

(3)、在质疑、讨论中进行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形成互相交流,与人合作,认真思考,踊跃发言,敢于提问的氛围。

(4)、在探究中进行学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对所获信息的分析处理能力以及对物质鉴别的实验基本方法的掌握,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体验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中的乐趣。

三、说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特点,在教学中通过苯酚消毒、杀菌的发现故事创设学习情景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学模具和多媒体的动画图象对学生进行直观教学,让学生了解苯酚的组成和结构;通过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实验;以“分组实验、小组讨论、小组间互相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苯酚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同时通过乙醇与苯酚的性质对比,苯和苯酚与溴反应条件的对比,使学生通过讨论得出苯酚的结构中苯环与羟基的相互影响。在这过程中引导学生自由思考,自由发挥,互相启发,互相激学力,使之体会到获取知识的乐趣,同时在实验中培养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归纳总结能力,交流合作精神,勇于交流,勇于发言,争辩的勇气。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通过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动手实验、观察与归纳,引导学生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教学手段: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和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实物感知和现代教学手段,重视信息技术和课程内容的整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共同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脑想”、“动手做”、“动口说”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说教学思路

情景创设→通过苯酚消毒杀菌的发现故事引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模型展示和多媒体动画→揭示苯酚的组成和结构→酚类的概念、酚和醇在结构上的区别→酚羟基和醇羟基在性上有何不同→归纳小结→提出问题

实验探究→苯酚的性质→苯酚中苯环和羟基的相互影响以及苯酚的特性→苯酚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用途

五、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中采用“结构性质用途”的模式;结合学生实际,以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思维能力为导向,紧扣教材,突破难点。教学程序与技巧设计如下:[创设学习情景

1874年,爱丁堡医院的外科医生里斯特发现他给病人手术后,多数死于伤口化脓感染。最后他通过长时间的思考和观察,以及受巴斯特有机液体腐败和发酵的

研究成果的启发,找到化脓的原因是由于伤口受灰尘、绷带、棉花、手术刀等沾有细菌的感染,于是他想方设法找到一种消毒的方法。经过多次试验,他发现提炼煤焦油时产生的一种副产品——石炭酸,具有消毒防腐作用,他就用石炭酸的稀溶液来喷洒手术的器械以及医生的双手,结果病人的感染情况显著减少,死亡率大大下降。这种具有消毒防腐作用的石炭酸就是本节课要讲的苯酚。

(评析:以里斯特发现苯酚消毒杀菌的故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

[引入新课][教师展示苯酚分子的结构模型,通过多媒体的动画图象分析讲解苯酚是芳香烃的衍生物,是苯分子上的氢原子被羟基所取代的产物,让学生写出苯酚的结构式、结构简式、分子式并通过观察苯酚的结构模型后回答苯酚分子的所有原子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一、苯酚的分子结构:(板书)

(利用实物结构模型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让学生直观的认识苯酚分子的结构,有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引导学生思考

苯酚分子中含有羟基,是否属于醇基?为什么?

学生分组交流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醇是指羟基连在链烃基或苯环侧链的碳原子上的化合物,而苯酚分子中的羟基是直接连在苯环上的,所以苯酚不属于醇类。从而引入酚的概念。

酚类:羟基与苯环上的碳原子直接相连的化合物属于酚类,苯酚是酚类中最简单的酚。(板书)

[过渡]既然苯酚与醇都含有羟基,只是羟基所连接的碳原子不同,那么它们的性质是否相同?

(评析: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官能团相同而官能团所处的位置不同,引出酚类的定义,从而让学生初步了解在结构上的区别,然后引入对苯酚性质的学习)。

酚类:羟基与苯环上的碳原子直接相连的化合物属于酚类,苯酚是酚类中最简单的酚。(板书)

[过渡]既然苯酚与醇都含有羟基,只是羟基所连接的碳原子不同,那么它们的性质是否相同?

(评析: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官能团相同而官能团所处的位置不同,引出酚类的定义,从而让学生初步了解在结构上的区别,然后引入对苯酚性质的学习)。

二、苯酚的性质(板书)

1.物理性质[学生实验]

(1)观察苯酚的颜色、状态、气味

(2)探究苯酚的溶解性:

常温下在水中;加热时在水中;在有机溶剂中。

注意:苯酚有毒,其浓溶液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性,使用时要小心!如果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酒精洗涤。

[交流讨论]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你认为苯酚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归纳]:(板书)

1)纯净的苯酚是无色晶体,有特殊气味

(2)常温时苯酚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当温度高于65℃时能跟水以任意比混溶。苯酚易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中。

(3)苯酚有毒,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酒精洗涤。

(评析: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做实验,既让他们体会到实验的乐趣,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对信息分析处理能力。同时通过对苯酚溶解性的比较实验,让学生复习巩固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和溶剂影响的知识。)

2.化学性质(板书)

[教师展示]

一些长时间露置在空气中的苯酚晶体,让学生观察其颜色。并通过颜色变化,分析其原因,让学生回答应如何保存?

(评析: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学生探究实验]

(1)完成以下实验,将观察到的现象填入下表,并根据以下实验对醇羟基酚羟基和无机弱酸碳酸的酸性作出比较,各组并派一名代表上台谈谈酸性差异的理

1.Na在苯酚溶液中的反应速率比乙醇快,说明受苯环的影响,酚羟基上的H原子比醇羟基上的H原子活泼。

2.NaOH不能与无水乙醇反应,而能与苯酚溶液反应,说明苯酚显酸性,由于苯酚钠能与CO2反应,生成苯酚,说明它的酸性比乙醇强,比碳酸弱。

3.通过实验4的现象,说明苯酚钠与CO2反应除了生成苯酚外还生成了碳酸氢钠,而不是碳酸钠。

(2)完成以下实验,将观察到的现象填入下表,并解释产生现象的原因,各组代表上台发言。

1.苯酚与溴在苯环上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三溴苯酚,既不需要加热,也不需要催化剂,而乙醇和苯不能反应,说明受羟基的影响,苯酚中苯环上的H 变得更活泼,也说明了酚羟基与酸羟基在性质上的差异。

2.苯酚与溴的反应很灵敏,常用作苯酚的定性检验和定量测定。

3.苯酚与FeCl3溶液反应,生成紫色,易溶于水的物质,此反应操作简便,现象明显,也常用于苯酚的定性检验,这也是区别于醇的另一种性质。

4.根据“结构决定性质”的原理,说明醇和酚结构不同。

[讨论交流]综上所学,分析苯酚有哪些化学性质?

小结:(板书)

1)苯酚在空气中易被氧化而变色

(2)苯酚的酸性:能与金属钠反应,

能与NaOH溶液反应

(3)苯环上的取代反应

(4)显色反应

3.苯酚用途:

(让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分析苯酚的功与过,并归纳苯酚的用途)。

(1)制酚醛树脂,合成纤维、医药、合成香料、染料、农药等

(2)可用于环境消毒。苯酚的稀溶液可直接用作防腐剂和消毒剂

(3)可制成洗剂和软膏,有杀菌止痛作用

(4)是合成阿司匹林的原料

(评析:通过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关注化学与环境、化学与健康、化学与生活问题。)

[课堂小结]:

运用幻灯片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体会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三者的关系,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

[作业布置]:

课本P118—2,3

[课外探究]:

1.讨论已学过能用于消毒、杀菌的所有化学物质有哪些?

2.通过实验探究苯酚否能使酸性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能否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为什么?

2014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苯酚》说课 (湖南省湘潭市湘钢一中周洁)获奖作品

《苯酚》说课稿 大家好,我是来自湖南省湘潭市湘钢一中的周洁,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酚。说课环节由这几个部分组成。而今天,请允许我先谈谈本堂课的设计流程。 都说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苯酚,是一堂传统的研究物质性质的内容;而研究性质的过程就好比一场旅行;感受过程中的艰辛和喜悦,享受达到终点的成就和满足;这终点不仅仅是了解它的性质,对于学生来说,能够利用所学知识来联系生活,甚至是改变生活或许才是真正的满足;于是我设计本堂课的思路,是从一趟学习之旅中拉开序幕的! 一个完美的旅行首先要有一个梦想的地方,从情境中提出课题便是第一步;整理行囊出发前,除了了解结构和物理性质外,还得有着对课题的困惑,方可借此设计旅行路线,便是探究苯酚性质的实验设计;旅途中,引导学生开展实验,并在思想驿站里,解决过程中延生出来的问题;回味全程,收获知识,学以致用。 新课引入的灵感来自于央视的一个热门节目《大魔术师》,其实学生对一些利用科学知识的障眼法极为感兴趣。我将氯化铁溶液伪装成“神奇的茶水”,倒入三个已分别用氢氧化钠、硫氰化钾、苯酚润洗过的“空杯”里,“茶水”呈现出了不同的颜色。从红褐色沉淀和血红色液体的特征现象中,学生猜出了那黄色的所谓的“茶水”很可

能含有三价铁离子,但却猜不出那特别的“紫色”如何而来,苯酚的课题就在这揭秘魔术的过程中提出来了,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引发了学生对本堂课极大的求知欲,同时也为其显色反应埋下了伏笔。 苯酚是酚类最简单的代表物,什么是酚?我设计让学生从常见事物所涉及到的分子结构特点中,去构建酚的定义;同时,水果变色的小知识也让学生领会了酚易被氧化的特点,这便顺理成章地理解了实物或呈粉红色的原因;如此巧妙地利用生活知识拉近了学生对于酚的认知和好奇;让他们有了想要继续进行性质研究的愿望。 我们的研究对象为苯酚。首先以球棍模型引导学生分析结构及空间构型,再由微观到宏观,展示实物,让大家直观地感受物理性质中的色态味;接着,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溶解性。从苯酚溶于乙醇的现象中,大家领会了其安全处理措施。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我提出可以利用实验现象设计成“牛奶”变“清水”的小魔术,瞬间激发了学生对化学实验现象的极大关注。显然,由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比老师简单传递更易接受和掌握。 研究化学性质前,我以苯酚的用途之一,合成阿司匹林作为情境;向学生展示了诺丁汉大学在实验室里自行合成阿司匹林的视频;这段视频除了引出课题外,更激发了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极大热情;其中提到了合成的关键物质——水杨酸,截取文献了解到它可由苯酚在一定条件下制得,而从它的反应条件中,学生有了疑问,苯酚的酸碱性如何呢?如此,便为探究苯酚的酸碱性创设了情境。

高中化学《苯酚》说课稿

高中化学《苯酚》说课稿 高中化学《苯酚》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内容从知识结构上看,可分为四部分,即苯酚的结构特点、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它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用途。从教材整体上看,芳香族化合物在中学化学里面,教材只重点介绍两种物质—苯和苯酚,其中苯是最简单的芳香烃;而苯酚既是很重要的芳香烃衍生物,又是酚类物质的代表。可见,《苯酚》在高中有机化学里面也处于较重要的地位。从教材结构上看,本节内容是安排在《乙醇》后,学生在学习乙醇的过程中已初步掌握了官能团对有机物主要性质的决定性作用,对乙醇中官能团羟基的性质也已有较深的理解和掌握。教材在这一基础上紧接着安排苯酚知识的学习有其独特的作用,既能联系前面已学过的知识,又能为后面烃的衍生物的学习提供方法,作好铺垫。而苯酚的结构与乙醇结构中都含羟基,因此,苯酚和乙醇的性质有相似之处,但事实上苯酚与乙醇性质又存在不同。苯酚安排在此节既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又有对比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对比学习,使学生对酚羟基和醇羟基的性质将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理解官能团的性质与所处的化学环境有一定的相互影响,从而学会全面地看待问题,更深层次地掌握知识。 2.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知识层次和认知特征并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认识酚类物质,能够识别酚和醇; b、掌握苯酚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了解其主要用途; c、理解苯环和羟基的相互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比较、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他人合作学习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b、通过对结构决定性质的分析,对学生进行辩证思维教育; c、培养学生关注化学与环境、化学与健康、化学与生活的意识。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苯酚的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 难点:官能团-OH和苯环的相互影响 二、说教法与学法 1.学情分析 本节课前,学生已学完了烃、卤代烃和烃的衍生物中的乙醇等内容,对有机化合物的学习特别是有机分子中的官能团和有机物的化学

高中化学选修5苯酚说课稿

高中化学选修5苯酚说课稿 高中化学选修5苯酚说课稿范文 一,教材和学生分析: 在设计教学之初,我首先对教材和学生进行了分析。苯酚在生活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有机物,在工业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用途,这体现着苯酚作为一种重要原料的社会价值,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酚是人教版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三单元——《烃的含氧衍生物》中的第一节的内容,在必修2中,学生已经学习过了乙醇、乙酸、乙酸乙酯的性质。而酚对于学生来说是崭新的教学内容,教材将酚和醇安排在同一节,旨在通过各自的代表物苯酚和乙醇,在结构和性质上的对比,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并通过代表物质苯酚,迁移认识其他酚类化合物。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的分析考虑,我制定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掌握苯酚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加深理解“基团相互影响”的基本思想方法,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2)过程与方法方面 通过对苯酚性质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他人合作学习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A,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B,通过对结构决定性质的分析,对学生进行辩证思维教育。 C,培养学生关注化学与环境,化学与健康,化学与生活的意识。 考虑到本节课要有利于学生的终生发展,因此我从树立苯酚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是密切相关的价值观和培养学生对比的思维方法做了重点突破。 三,教学设计: 为了达成上述目标,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 (1)第一个环节—生活中的.酚类物质 我首先为学生展示几张生活中常见的含酚类物质的图片,给出结构式,让学生找出苯酚部分。使学生用分类的思想,有序的认识物质。于是我引入新课:苯酚就是最简单的酚类。 (2)第二个环节—苯酚的用途 苯酚在工业中有着重要的用途,如生产酚醛树脂用来制作厨房用的防火板和电器插座,生产锦纶制作登山服,还可以用作医药、染料、农药的重要原料。有人评价说苯酚改变了世界,外科之父李斯特用苯酚消毒,减少了细菌感染,塑料之父贝克兰合成酚醛树脂,让生活变得更加舒适。可见,工业上对于苯酚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所以,在高速公路上经常会有大货车在运输苯酚。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新闻。化学与生产联系,我从生活走向化学,从而达成本节课的情感目标。

酯 羧酸的说课稿

羧酸、酯说课稿 茚旺高中方少燕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作用与地位: 本节内容是继学习了卤代烃、醇、酚、醛类之后的又一类烃的衍生物,本节课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有机化学知识的重点。学好本节知识既是对前面知识的巩固与深化,同时也为后面的学习酯类奠定基础。学好本节知识,能综合运用烃及烃的衍生物知识解决一些常见的热点问题,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地位与作用,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及考试说明的具体要求,确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乙酸的分子结构,掌握乙酸的性质,理解酯化反应的概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探究问题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途径,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动手实验、研究体验,从整体感知,发现问题,得出结论;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探究,让学生学会交流与合作,学会感知与体验,学会自己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认识结构决定性质的规律,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3、重点与难点: 重点: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 难点:乙酸、碳酸、苯酚的酸性比较,酯化反应 二、教材处理: 1、学生状况分析与对策: 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有能力完成本节的学习目标,但学生学习侧重于结论,不注重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这对发展学生的能力是不利的。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启发和引导,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2、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本节课教学程序基本上采用与教材一致的顺序完成,对乙酸的性质,补充了实验内容。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探究能力,将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 三、重难点突破 对于乙酸的化学性质,先通过分析结构式,了解断键方式,继而得出乙酸的主要化学性质:酸性和酯化反应 对于乙酸的酸性,让学生回顾酸的通性,由于乙酸也是一种酸,从而得出乙酸作为酸所具有的性质。对于乙酸、碳酸、苯酚酸性的比较,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比较实验方案的优劣,得出他们酸性强弱。 对于酯化反应原理,通过回顾乙酸乙酯的制取,使学生熟悉酯化反应。根据酯化反应的定义得出两种断键方式,通过介绍同位素原子示踪法,设计实验探究,得出反应机理。 四、教学程序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氧化还原反应说课稿 (2)

《氧化—还原反应》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此次课选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化学》上册第一章。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研究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和规律,对学好化学是非常重要的。在学习许多重要元素以及化合物知识时,凡涉及元素价态变化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只有让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才能使他们理解这些反应的实质,所以本节内容在本章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2.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以及教学大纲的要求,参照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确定一下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初步掌握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加深对氧化、还原、氧化剂、还原剂,氧化—还原反应等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学会用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学会用箭头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理解氧化还原的实质。 能力培养: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分析,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思想: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科学品质:激发创造意识,培养勇于探索认识新事物的优良品质。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认识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等概念,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难点:从电子转移的观点来分析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过程。 二、教学方法: 以讲解、分析、体温、概括为主体,抓住化合价变化跟电子得失的关系着一关键,通过氢气与氧化铜反应,钠在氯气中燃烧等例子,从得失氧、化合价升降、电子的转移等一一揭示反应的实质,这样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又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讲练提问讨论归纳总结的程序将问题逐步引向深入,使学生在了解程序下一步步完成学习化学的思维活动,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使学生对知识有清晰的认识,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让学生明白氧化—还原反应是矛盾对立的,同时又是统一的,以此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三、学法指导: 复习初中学过的知识,注重初、高中知识的衔接,采用讲练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的。鼓励学生做笔记并思考,分析归纳总结,让学生参与“学中练,练中学”。在练习中,可让学生依老师的思维模式,将知识运用到实际中,理解后再按适合自己的方法理解、记忆,最后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四、教学程序: 1.导入新课: 复习初中学生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自然过渡到新知识,使学生的思维很快进入课堂学习状态,导语是这样设计的:首先让学生写出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同学思考回答:“氧化铜失去铜,发生还原反应,氢气得到氧发生氧化反应,像这样一种物质被氧化,另一种物质被还原叫氧化—还原反应。”同学们在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已经掌握了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基础知识,现在我们就进一步学习有关知识。

苯酚的说课稿

苯酚的说课稿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作者帮大家整理的苯酚的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新课标人教版“选修5”第三章第一节第一课时“苯酚” 一,教材和学生分析 在设计教学之初,我首先对教材和学生进行了分析。苯酚在生活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有机物,在工业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用途,这体现着苯酚作为一种重要原料的社会价值,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 酚是人教版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三单元——《烃的含氧衍生物》中的第一节的内容,在必修2中,学生已经学习过了乙醇、乙酸、乙酸乙酯的性质。而酚对于学生来说是崭新的教学内容,教材将酚和醇安排在同一节,旨在通过各自的代表物苯酚和乙醇,在结构和性质上的对比,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并通过代表物质苯酚,迁移认识其他酚类化合物。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的分析考虑,我制定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掌握苯酚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加深理解“基团相互影响”的基本思想方法,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2)过程与方法方面 通过对苯酚性质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他人合作学习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A、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B,通过对结构决定性质的分析,对学生进行辩证思维教育。

C,培养学生关注化学与环境,化学与健康,化学与生活的意识。 考虑到本节课要有利于学生的终生发展,因此我从树立苯酚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是密切相关的价值观和培养学生对比的思维方法做了重点突破。 三,教学设计: 为了达成上述目标,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 情景线活动线知识线 一节课的实施过程是充满了无限激情和挑战的,所以我的课堂应该是属于师生思维奔跑的场地,那么请各位老师跟随我一起走进我的化学课堂吧。 第一个环节——生活中的酚类物质 我首先为学生展示几张生活中常见的含酚类物质的图片,给出结构式,让学生找出苯酚部分。使学生用分类的思想,有序的认识物质。于是我引入新课:苯酚就是最简单的酚类。 第二个环节——苯酚的用途 苯酚在工业中有着重要的用途,如生产酚醛树脂用来制作厨房用的防火板和电器插座,生产锦纶制作登山服,还可以用作医药、染料、农药的重要原料。有人评价说苯酚改变了世界,外科之父李斯特用苯酚消毒,减少了细菌感染,塑料之父贝克兰合成酚醛树脂,让生活变得更加舒适。可见,工业上对于苯酚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所以,在高速公路上经常会有大货车在运输苯酚。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新闻。化学与生产联系, 我从生活走向化学 , 从而达成本节课的`情感目标。 第三个环节-——苯酚的性质 情境再现 1 :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苯酚有毒,易溶于有机溶剂,微溶于水,在 40 摄氏度以下会成为固体形态,如果不是因为雨太大,大量苯酚被地表水带走,也许在泄露过程中就能被截留。” 我提出问题,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描述中你能得出苯酚的哪些性质?学生会说出苯酚有毒,可能溶于水。接下来我提供苯酚样品,让学生验证归纳苯酚的物理性质。我重点提供三种溶剂:冷水、热水、乙醇。 苯酚泄露事件继续进行: 情境再现 2 :环保局人员在事发 1 小时以后,赶到事故现场时,交警和

高中化学说课稿:乙醇

《乙醇》说课 一、教材分析 《乙醇》是高二有机化学中体现结构决定性质的重要课之一。在学习乙醇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烃,通过烃的性质的学习初步了解到原子团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在此基础上,乙醇这节课将学习到官能团决定同一类物质的性质,进一步巩固深化学生们对结构决定性质的认识,这对以后学习更复杂衍生物如苯酚、乙醛、乙酸打下基础。本课时实验内容较多,通过实验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等。 二、学情分析 学生虽已完成了《烃》这章的学习,初步掌握了有机化学的学习方法。但大部分学生认为有机反应不易理解、有机物分子结构认识困难,应用时容易出错,特别涉及分子结构的问题易错。也就是说,学生利用分子的空间结构思考问题能力以及形象思维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经过一年多的实验操作能力的训练,我们的学生已经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比较好地在课堂上独立完成一些实验操作并具备一定实验观察能力和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质。 (2)了解乙醇的结构 (3)使学生掌握乙醇的化学性质及官能团羟基的特性。 (4)了解乙醇的用途。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探索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让学生从探索、发现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让学生形成学习化学的积极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乙醇的结构、性质 难点:乙醇的化学性质 五、教学方法 1.创设共同探索情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我采用了“实验探究”教学模式:边教边实验法。让学生在亲自动手的探究性实验中,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主动参与的状态,另外,在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学生常常会闪现创造智慧的火花,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严谨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和坚持真理的精神也得到了培养。 2.变静态信息为动态信息,将微观问题宏观化、直观化。 利用多媒体课件,将乙醇的静态微观结构直观、动态地展示给学生,同样,借助多媒体手段动态演示乙醇与钠的反应、乙醇催化氧化、脱水反应等反应历程。 3.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乙醇联系实际的材料很丰富。如打针前要用酒精消毒皮肤;人喝酒后为什么会身体发热?而过量饮酒又会头昏,甚至神志不清,不省人事?工业酒精是否能饮用等。通过这些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学习方法 1.抓住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用途的知识主线。 2.抓住官能团的结构,学习烃的衍生物的性质。官能团对于有机物的性质起着主要作用,学好烃的衍生物就要抓住官能团的结构特征。 3.抓好反应类型,掌握反应规律。 反应类型有:取代反应、消去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高中化学——苯酚

烃的含氧衍生物——苯酚 1.苯酚的结构 苯环和羟基会相互影响,将决定苯酚的化学性质 2、物理性质 无色晶体;具有特殊气味;常温下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650C以上时,能与水混溶;有毒,可用酒精洗涤。 (1)在常温下,苯酚在水里的溶解度不大,温度升高时溶解度增大。高于65℃时,苯酚能跟水以任意比例互溶。所以不能讲苯酚不易溶于水,只能说在常温下苯酚在水里的溶解度不大。 (2)苯酚的熔点较低。含水的苯酚熔点更低,在常温下就呈液态。所以实验中得到的浑浊液,实际上是苯酚水溶液和液态苯酚的混合液,因为不能完全互溶,所以呈浑浊状态,而不是析出的晶体。 (3)苯酚易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物,所以可以用乙醇洗涤沾有苯酚的试管。皮肤上不慎沾上苯酚,要立即用酒精洗涤,以免受到苯酚的腐蚀。 3、苯酚的化学性质 实验现象 (1)向盛有少量苯酚晶体的试管中 加入2mL蒸馏水,振荡试管 (2)向试管中逐滴加入5%的NaOH 溶液,并振荡试管 (3)再向试管中加入稀盐酸 1)弱酸性

离子方程式为: 苯酚能与碱反应,体现出它的弱酸性。因此,苯酚俗称石炭酸。 说明:苯酚酸性很弱,比碳酸还弱。不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现象:试管中立即产生白色絮状沉淀 ①此反应说明羟基对苯环产生了影响,使取代更易进行 ②溴取代苯环上羟基的邻、对位。(与甲苯相似) ③该反应很灵敏,可用于苯酚的定性检验 ④不能用该反应分离苯和苯酚,因三溴苯酚溶于苯 苯酚与苯取代反应的比较

苯酚分子中苯环上连有一羟基,由于羟基对苯环的影响,使得苯酚分子中苯环上的氢原子比苯分子中的氢原子更活泼,因此苯酚比苯更易发生取代反应。乙醇分子中—OH与乙基相连,—OH上H原子比水分子中H原子还难电离,因此乙醇不显酸性。而苯酚分子中的—OH与苯环相连,受苯环影响,—OH上H原子易电离,使苯酚显示一定酸性。由此可见:不同的烃基与羟基相连,可以影响物质的化学性质。 3)加成反应 4)氧化反应 ①燃烧 ②被空气氧化呈粉红色 ③使酸性的高锰酸钾褪色 5)显色反应 苯酚的稀溶液遇FeCl3溶液时立即变成紫色------鉴定酚的存在 6)缩聚反应 4、苯酚的用途

《酚》说课稿

《酚》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有机化学基础》第三单元《烃的含氧衍生物》中第一节的内容酚。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酚在高中有机中处于较重要的地位。本节内容安排在乙醇之后,旨在通过各自的代表物乙醇和苯酚,在结构和性质上的对比,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并且通过代表物苯酚,迁移认识其他酚类化合物。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苯酚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主要用途,理解苯环和羟基的相互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苯酚性质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养成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辩证看待化学物质,体现“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生活”的新理念,感受化学问题与社会实际问题紧密相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苯酚的化学性质。难点:官能团的性质与所处的化学环境的相互影响。【说教法学法】 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具备了苯,醇、甲苯、卤代烃的结构与性质。初步具备官能团与有机物性质的相互推断,以及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 二、教法选择启发引导、创设情境、实验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学法指导实验探究、迁移、对比法。 【说教学过程】 具有羟基的物质却分为两类——醇和酚,它们有何异同?学生对此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为此我创建了三个教学情景。 【教学情境1】:给出资料,引出课题,认识苯酚的物理性质和结构。 我为学生提供了李斯特用苯酚消毒和贝克兰合成酚醛塑料的历史资料,学生对苯酚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水到渠成的展示一瓶苯酚,组织学生观察苯酚的颜色、状态,指导学生动手做苯酚的溶解性实验。 【探究实验一】物理性质 ①看、闻②适量苯酚+水振荡,再加热(留用)③适量苯酚+乙醇 在此过程中,学生很容易主动的获取苯酚物理性质的知识,进而展示苯酚的结构模型,了解苯酚的结构。这些知识通过学生主动建构比老师将知识简单地传递更易接受和掌握。同时引出问题,人们是如何获得苯酚呢? 【教学情境2】:制取苯酚,认识苯酚化学性质 我向学生介绍:工业上可以用氯苯为原料制取苯酚。随即展示氯苯和苯酚结构,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得出可以通过水解得到苯酚。然后,同学们根据溴乙烷的水解进行迁移,写出氯苯水解的方程式。随后,我展示氯苯水解法制取苯酚的流程,介绍:氯苯是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作用下,与NaOH水溶液反应生成苯酚钠,而后在酸性环境中生成苯酚。这时学生会提出疑问:这里生成的是苯酚钠而不是苯酚,为什么呢?会不会氯苯水解后的苯酚继续和 NaOH水溶液发生反应了

说讲评材料---苯酚

宣化四中 青年教师教学设计(说课稿教案评课稿反思稿) 苯酚 任课年级高二年级 任课学科化学 任课教师郭政 做课级别校级 2014 年 5 月

《苯酚》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化学新课程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人教版)第三章《烃的衍生物》第一节《醇、酚》第二课时,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并结合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实际能力,体现化学新课程“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新理念,贯彻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等精神,我将从以下五方面设计这节课:一、说教材 1.内容和地位 本节内容从知识结构上看,可分为四部分,即苯酚的分子组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它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用途。从教材整体上看,芳香族化合物在中学化学里面,教材只重点介绍两种物质——苯和苯酚,其中苯是最简单的芳香烃;而苯酚既是很重要的芳香烃的衍生物,又是酚类物质的代表。可见《苯酚》在高中有机化学里面也处于较重要的地位。从教材结构上看,本节内容是安排在《乙醇》后,学生在学习乙醇的过程中已初步掌握了官能团对有机物主要性质的决定性作用,对乙醇中官能团羟基的性质也已有较深的理解和掌握。教材在这一基础上紧接着安排苯酚知识的学习有其独特的作用,既能联系前面已学过的知识,又能为后面烃的衍生物的学习提供方法,作好铺垫。而苯酚的结构与乙醇结构中都含羟基,因此苯酚和乙醇的性质有相似之处,但事实上苯酚性质与乙醇性质又有不同之处,本节内容安排在此还有对比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对比学习,使学生对酚羟基和醇羟基的性质将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理解官能团的性质与所处的化学环境有一定的相互影响,从而学会全面的看待问题,更深层次的掌握知识。 2.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知识层次和认知特征并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了以下目标:(1)知识与技能方面 a、认识酚类物质,能够识别酚和醇 b、掌握苯酚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主要用途 c、理解苯环和羟基的相互影响 (2)过程与方法方面 通过对苯酚性质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他人合作学习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a、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b、通过对结构决定性质的分析,对学生进行辩证思维教育。 c、培养学生关注化学与环境、化学与健康、化学与生活的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苯酚的化学性质。难点:官能团的性质与所处的化学环境的相互影响。 二、说教法 学情分析:本节课前,学生已学完了烃、卤代烃和烃的衍生物中的乙醇等,对有机化合物的学习特别是有机分子中的官能团和有机物的化学性质之间的相互联系有一定的认识,能掌握常见的有机反应类型,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通过对外界信息的感知加工建构知识体系,在该过程中,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知识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而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

必修2有机化合物说课稿

说课标*说教材: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有机会接受各位检阅指导,深感荣幸。我“说课标、说教材”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依据新课标理念,教育改革精神,课程标准要求,教材具体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对本知识模块作如下分析说明:主要分为:说课标、说教材、两个方面。首先说课标,包括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基本理念;说教材通过新旧教材对比分析,突出新教材立体式整合,展现新教材编写特点和呈现方式,最后对本章教材各节内容作进一步分析。 一、说课标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从课程性质入手,引出课程目标、基本理念。 课程性质即主要内容,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的课程性质由生活实际及探究实验入手,引出烃(甲烷、乙烯、苯)→烃的衍生物(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并分节逐一介绍。如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第三节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通过前三节学习,使学生初步建立有机物知识体系及熟练掌握其应用,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结合生活实际和化学实验,加深认识一些有机化合物对人类日常生活,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课程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由生活中常见有机化合物引入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化学知识的应用,从而把所学知识融入现实生活;能力目标方面,通过教师课堂教学中演示实验,学生主动参与的学生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探究能力、搜集和分享信息的能力;最终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形成科学世界观和责任感,使他们初步具备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引领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营建良好的生活氛围。 高中化学新课程基本理念包括:提高学生化学学科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化学学科素养是核心任务,而面向全体学生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所要实现的教育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倡导探究性学习是新课标提出的学习方式变革的灵魂,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 二、说教材

2021-2022年高中化学 苯酚 酚类优质课观摩评比暨教学改革研讨会说课稿 新人教版选修5

2021-2022年高中化学苯酚酚类优质课观摩评比暨教学改革研讨会说课 稿新人教版选修5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新课程高中化学选修5(人教版)第 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第一节《醇和酚》的第二课时 一、理论指导

在《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依据课改的精神,对这节课进行分析和设计 二、教材与学情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酚类物质是采用具体代表物的方式进行学习。授课安排为1课时。酚与醇结构相似,都含有羟基,本节内容是学生初次运用所学规律预测一类物质可能发生的反应,并通过各自代表物的性质的对比,理解醇羟基与酚羟基的区别,体

会官能团与取代基之间相互影响的重要思想,为后续的有机化学的学习提供方法打下基础。 2、学情分析 从知识层面看,在必修阶段已经具备有机化学基本的类别概念,知道一些典型有机物的性质。在选修5第一、二章的学习过程中对官能团决定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基团的相互影响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有待完善。 从能力层面看,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分析简单实验的能力;对“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普遍规律比较熟悉,因此具有性质预测的知识基础,知道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和流程,具备进行探究活动的能力。本节课授课对象是实验班学生,他们乐于展示自我,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容易展开。但他们自主探究的意识、合作创新的精神还有一定程度欠缺,需要老师引导和支持。 三、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 通过对教材、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分析,我制订出本节课要完成的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a、认识酚类物质,能够识别酚和醇

b、掌握苯酚的结构、性质及用途 c、理解苯环和羟基的相互影响 (2)过程与方法方面 a、通过以问题为驱动的自主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类比推测、分析解决问题和观察的能力以及实验综合能力 b、在苯酚结构与性质的理论探讨过程中,培养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提升思维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a、通过对苯环和羟基的相互影响理解,让学生体会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b、通过苯酚的用途与毒性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视角认识生活、认识社会,学会辩证的看待化学物质 c、训练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与人沟通、争辩、交流的勇气 2、教学重点和难点 3、(1)重点:苯酚的化学性质(酸性、苯环上的三元取代) 4、(2)难点:建立官能团之间相互影响的基本观念。 四、教法与学法分析 1【教法选择】

羧酸说课稿

《羧酸》说课稿 说课人:吕战军 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羧酸》。 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羧酸》是人教版选修5第三章第三节内容。教材中将羧酸和酯安排在一节,需要两个课时完成,我们今天来探讨第一课时——《羧酸》。这一节内容是继学习了卤代烃、醇、酚、醛类之后的又一类烃的衍生物,本节课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有机化学知识的重点。学好本节知识既是对前面知识的巩固与深化,同时也为第二课时学习酯类奠定基础。学好本节知识,能综合运用烃及烃的衍生物知识解决一些常见的热点问题,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根据教材的地位与作用,依据课程标准及考试说明的具体要求,确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乙酸的分子结构,掌握乙酸的性质,理解酯化反应的概念,通过乙酸性质的学习掌握羧酸的性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探究问题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途径,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动手实验、研究体验,从整体感知,发现问题,得出结论;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探究,让学生学会交流与合作,学会感知与体验,学会自己得出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认识结构决定性质的规律,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能力,我确定了以下重难点: 1,重点: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实验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2,难点:酯化反应的原理,酯化反应中的断键规律。 四、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但要注意具体知识的传授,更应该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归纳的能力。根据本节课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采用以实验为基础,灵活运用合作探究,模型展示及讲授法以增大课容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五、新课改要求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合作探究法、实验观察法、总结反思法。 六、根据这节课的特点,并结合学生的学情和我的教学特点,我特设计如下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2~3分钟)通过幻灯片展示生活中的食醋,引导学生回答醋的主要化学成分是醋酸。老师讲授醋酸的化学名称叫乙酸,并复习提问由什么物质可以氧化得到乙酸,从而引入本节的内容————探究乙酸的性质。 2,讲授新课:(35分钟) ⑴新知探究——羧酸的分类 展示乙酸分子的比例模型,并让学生书写乙酸的结构式。让学生通过观察乙酸的结构总结乙酸是由甲基和羧基构成的有机物,其官能团是羧基。从而引导学

苯酚说课稿

《苯酚》说课稿 说课教师:湘潭市湘钢一中周洁 大家好,都说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其实教与学,何尝不是一场旅行?感受过程中的艰辛和喜悦,享受达到终点的成就和满足,而我设计的《苯酚》这堂课的思路,也将从一趟学习之旅中拉开序幕! 一、了解想要去往的地方——教材分析 苯酚,是高中化学新课程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三章第一节的第二课时。本节内容从知识结构上看,可分为四部分,即苯酚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应用。从教材整体上看,酚类在中学化学里面,只重点介绍了苯酚;作为最简单的酚类物质的代表,《苯酚》在高中有机化学里面有着重要的地位。从教材结构上看,本节内容是安排在《乙醇》后,而苯酚和乙醇的结构中都含羟基,两者的性质中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明显的不同。通过本节课的对比学习,既能联系前面已学过的知识,又能为后面烃的衍生物的学习提供方法,作好铺垫。同时也使学生理解了官能团的性质与所处的化学环境有一定的相互影响,从而学会全面的看待问题,更深层次的掌握知识。 二、整理行囊——学情分析: 本节课前,学生已学完了烃、卤代烃和烃的衍生物中的乙醇等内容,初步掌握了官能团对有机物主要性质的决定性作用,对乙醇中官能团羟基的性质也已有了较深的理解和掌握,并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但课前总会有学生很好奇,既然酚和醇有着相同的官能团,为什么它们的性质却不一样?如此一来,课前学生就会有强烈的求知欲,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一路上,该如何前行?——教学设计 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一般方法是,分析结构,预测性质,实验证明。本堂课最开始从酚的认识着手,进而探讨最简单的酚类代表——苯酚,利用分子模型强调它是由苯环和羟基共同组成的,再引导学生回顾含羟基的乙醇和含苯环的甲苯分别有的化学性质,在官能团决定物质主要化学性质的思想下,它们是否完全一致?还是会有差异?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差异?鼓励学生大胆预测,再就这些预测,我们共同设计实验证明,得出了酚羟基弱酸性和酚中苯环可三元取代的结论。事实呼应理论推导,加深了学生对有机化学中重要化学思想的理解。为了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我通过创设情景——理论推导——探究实验——反思应用

《醇酚__酚》说课稿

《醇酚——醇》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醇,主要包括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和教学随想四个部分。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醇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中第一节的内容,醇对于学生来说不是新的教学内容,教材将醇和酚安排在同一节,旨在通过各自的代表物苯酚和乙醇,在结构和性质上的对比,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并且通过代表物质醇,迁移认识其他醇类化合物。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醇的概念、分类及命名,通过乙醇的性质掌握醇的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2)、学会由事物的表象分析事物的本质,进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公共安全意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醇的典型代表物的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 难点:醇的消去反应和催化氧化 【教法学法】 一、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的知识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具备的知识基础是乙醇的结构与性质,醇、甲苯的结构与性质,卤代烃的结构与性质。 2、学生已有的能力状况

初步具备官能团与有机物性质的相互推断,以及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 3、学生的心理分析 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学习的动机,成才的起点。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对同样具有羟基的物质却分为两类——醇和酚,它们有何异同?学生对此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因此本节课的落脚点,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二、教法选择 启发引导法、探究对比法。 三、学法指导 实验探究法、迁移对比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我把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如下个六教学环节: 1:课堂引入 通过两首诗及中国的酒文化创设情境引入乙醇。 2:醇与酚的概念 醇和酚是重要的烃的含氧衍生物,他们的共同点是都含有羟基(-OH)官能团,但两者官能团的位置不同,引出醇酚的概念。 羟基(—OH)与烃基或苯环侧链上的碳原子相连的化合物称为醇。 羟基(—OH)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化合物称为酚。 3:醇的分类及命名 1)醇的分类 2)醇的命名:在烷烃的基础上对简单的醇会进行命名 4.醇的重要物理性质 通过必修二的学生对乙醇这种物质产生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书上P49页的图表展示学生能够通过思考与交流得出相应的结论,并认识醇类物质物理性质的递变规律。并且引导学生复习乙醇的结构特点及物理性质,通过对乙醇结构的复习,探讨乙醇的化学性质。 5.乙醇的化学性质

《苯酚》说课稿

《苯酚》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酚。说课环节由这几个部分组成。而今天,请允许我先谈谈本堂课的设计流程。 都说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苯酚,是一堂传统的研究物质性质的内容;而研究性质的过程就好比一场旅行;感受过程中的艰辛和喜悦,享受达到终点的成就和满足;这终点不仅仅是了解它的性质,对于学生来说,能够利用所学知识来联系生活,甚至是改变生活或许才是真正的满足;于是我设计本堂课的思路,是从一趟学习之旅中拉开序幕的! 一个完美的旅行首先要有一个梦想的地方,从情境中提出课题便是第一步;整理行囊出发前,除了了解结构和物理性质外,还得有着对课题的困惑,方可借此设计旅行路线,便是探究苯酚性质的实验设计;旅途中,引导学生开展实验,并在思想驿站里,解决过程中延生出来的问题;回味全程,收获知识,学以致用。 新课引入的灵感来自于央视的一个热门节目《大魔术师》,其实学生对一些利用科学知识的障眼法极为感兴趣。我将氯化铁溶液伪装成“神奇的茶水”,倒入三个已分别用氢氧化钠、硫氰化钾、苯酚润洗过的“空杯”里,“茶水”呈现出了不同的颜色。从红褐色沉淀和血红色液体的特征现象中,学生猜出了那黄色的所谓的“茶水”很可能含有三价铁离子,但却猜不出那特别的“紫色”如何而来,苯酚的

课题就在这揭秘魔术的过程中提出来了,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引发了学生对本堂课极大的求知欲,同时也为其显色反应埋下了伏笔。 苯酚是酚类最简单的代表物,什么是酚?我设计让学生从常见事物所涉及到的分子结构特点中,去构建酚的定义;同时,水果变色的小知识也让学生领会了酚易被氧化的特点,这便顺理成章地理解了实物或呈粉红色的原因;如此巧妙地利用生活知识拉近了学生对于酚的认知和好奇;让他们有了想要继续进行性质研究的愿望。 我们的研究对象为苯酚。首先以球棍模型引导学生分析结构及空间构型,再由微观到宏观,展示实物,让大家直观地感受物理性质中的色态味;接着,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溶解性。从苯酚溶于乙醇的现象中,大家领会了其安全处理措施。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我提出可以利用实验现象设计成“牛奶”变“清水”的小魔术,瞬间激发了学生对化学实验现象的极大关注。显然,由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比老师简单传递更易接受和掌握。 研究化学性质前,我以苯酚的用途之一,合成阿司匹林作为情境;向学生展示了诺丁汉大学在实验室里自行合成阿司匹林的视频;这段视频除了引出课题外,更激发了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极大热情;其中提到了合成的关键物质——水杨酸,截取文献了解到它可由苯酚在一定条件下制得,而从它的反应条件中,学生有了疑问,苯酚的酸碱性如何呢?如此,便为探究苯酚的酸碱性创设了情境。

羧酸 酯说课稿

羧酸酯说课稿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普通高中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三章第三节《羧酸酯》。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羧酸、酯是继学习过醇、酚、醛之后又两种很重要的烃的含氧衍生物。本节课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有机化学知识的重点。学好本节知识既是对前面知识的巩固与深化,同时也为后面的学习酯类奠定基础。学好本节知识,能综合运用烃及烃的衍生物知识解决一些常见的热点问题,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2、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乙酸的分子结构及其物理性质 ②掌握乙酸的化学性质及酯化反应 ③了解酯的分子结构、物化性质和应用 (2) 过程与方法 ①设计实验并动手操作,探究酯化反应的反应机理 ②分组讨论探究提高酯产率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分组讨论、实验探究的方式,学会交流与合作,学会感知与体验 ②充分认识结构决定性质的规律,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养成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乙酸的酸性和乙酸的酯化反应 难点:乙酸、碳酸、苯酚的酸性比较,酯化反应 二、教法分析 前面学生们已经学过了烃、卤代烃、醇、酚、醛,了解了学习有机物基本方法:先学习典型代表物,分析官能团的性质,再学习这一类有机物。对于羧酸的代表物乙酸,必修2也已经简单的介绍了它的一些性质,这节课我主要用多媒体课件,一方面回顾前面学习过的内容,另一方面将内容加深,使内容条理化。对于乙酸、碳酸、苯酚酸性的比较,主要通过给定仪器,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比较实验方案的优劣,初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方案的能力。对于乙酸的酯化反应原理,也是通过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方法得出结论。 三、重难点突破 对于乙酸的化学性质,先通过分析结构式,了解断键方式,继而得出乙酸的主要化学性质:酸性和酯化反应。对于乙酸的酸性,让学生回顾酸的通性,由于乙酸也是一种酸,从而得出乙酸作为酸所具有的性质。对于乙酸、碳酸、苯酚酸性的比较,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比较实验方案的优劣,得出他们酸性强弱。对于酯化反应原理,介绍同位素原子示踪法,设计实验探究,使学生熟悉酯化反应,得出反应机理。 四、教学程序 【引入】通过让学生举出酸味较浓的食物引出自然界中的有机酸,它们结构中都有羧基,继而引出本节课所要讲的内容羧酸。 【新课】介绍羧酸的定义,官能团,分类。由于学习一类物质都是从典型代表物开始,继而引出乙酸、酯。 (1)分析乙酸氢谱图,展示乙酸的球棍模型,写出乙酸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2)展示一瓶乙酸得出其物理性质:色态,气味,溶解性,熔沸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