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土壤部分

土壤部分

土壤部分
土壤部分

秭归实习:土壤部分

一、实习时间:

9月3日—5日

二、实习器材:

铁铲、土钻、皮尺、手罗盘、剖面刀、铅笔、塑料袋、标签、土壤速测箱、纸盒、文件夹。

三、实习内容

野外观察土壤垂直分布规律。主要观察:土壤腐殖质层颜色、厚度、疏松度,土壤层次组合情况,土壤B层的紧实度,结构体类型,粘粒含量、石砾含量等。

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壤分类原则和命名方法,秭归县土壤分为7个土类,14个亚类,46个土属,194个土种,主要的土种又分为3个变种。此次土壤实习观察记录了十二个土壤剖面。包括黄壤,黄棕壤,紫色土和石灰土四个土类。

1、黄壤土类

黄壤是秭归县地带性土壤,广泛分布于海拔800米以下低山丘陵及河谷地区。耕地0.5091万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24.05%。秭归县黄壤发育于第四纪粘土和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风化物,在中亚热带的湿热条件下,水化作用较强烈,心土层多呈酸性或微酸性;且发生一定程度的富铝化过程。

根据土壤的发育阶段的不同,黄壤续分为黄壤和黄壤性土两个亚类,11个土属。

2、黄棕壤

黄棕壤是我国北亚热带地区的地带性土壤。在秭归山地垂直带谱中,黄棕壤分布于黄壤之上,棕壤之下,位于海拔800到1800米的地区,表现出明显的过渡特征。

在土壤的形成发育过程中,剖面心土层多呈黄绿色或红棕色,质地较粘重,棱柱状或块状结构,剖面中常有铁锰胶膜出现,有的有铁锰结核淀积。表土层有机质含量比黄壤显著增多,土壤肥力也较黄壤高,呈微酸性至中性。

耕作土壤0.4245万公顷,占全县总耕地的20.05%,是秭归县主要旱作物土壤类型之一。广泛分布于全县半高山和高山。广泛分布于全县半高山和高山,为秭归县的经济林和用材林的主要土壤类型之一。

根据土壤发育程度,续分为两个亚类,6个土属。

3紫色土

紫色土发育于侏罗系的紫红色砂页岩及白垩系有石灰反应的红色砂岩、砂砾岩风化物。紫色土耕地0.2584万公顷,占总耕地的12.2%。主要分布于长江宽谷和县西北部,绝大部分土壤位于海拔1000以下水热条件优越的低山、半高山、是发展粮、特、林生产的主要土壤类型之一。本县紫色土续分为3个亚类,6个土属,32个土种。

4、石灰土

石灰土主要分布在石灰岩地区,发育于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以及钙质砂页岩风化物。土层中残留一定数量的碳酸钙,砾石含量较多,剖面各层次呈不均质的石灰反应。PH 值较同一母质发育的地带性土壤高一级,呈中性至碱性。

耕地面积0.9095万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30.5%,为全县主要土壤类型之一。在溶洼

槽地的石灰土,养分丰富,肥力较高,质地粘重,因富含钙质与有机质,容易形成团粒或粒状结构。土壤通气透水,保水保肥性强,供肥性较好,回润力强、能抗旱,而且宜种性较广,增产潜力较大。本来石灰岩地区裸岩较广,又因过量砍伐,铲草批,烧荒,致使自然植被日益稀疏,成林面积减少。

四、流程安排

1)沿路观察各种岩石,及由相应岩石发育而来的土壤,观察土壤剖面形态。

2)参观土壤改良试验地,并观察该类土壤特征。

五、实习路线

9月3日路线:

基地—郭家坝镇荒口坪村—郭家坝镇荒口坪村2组—九畹溪镇仙女村4组—仙女村四组(255省道146km处)--九畹溪镇怀包石村(龙洞)--基地

Tp1

土坑地点:郭家坝镇荒口坪村

土壤名称:灰包大土

土类及土属:黄棕壤大类石灰岩黄棕壤土类

母岩:三叠系石灰岩

地形部位:山坡,海拔1100m

剖面情况:剖面分为O A B C R层

A层深度20cm,深褐色,质地属中-重壤,块状结构,湿度60%左右。

B层深度1.5-2m,黄棕色,质地重壤,块状结构,湿度80%左右。

C、R层基本无区别,块状结构,湿度80%。

生产性能:土壤质地适中,具有良好团粒结构,易耕作,肥劲平缓,农作物生长稳健。

因气候温凉,土温低,有机质分解缓慢,易积累,速效养分除速效磷外均

较高,该土种为高山地区主要当家耕作土种之一。

Tp2

土坑地点:郭家坝镇荒口坪村2组

土壤名称:朱油砂土

土类及土属:黄棕壤大类碳酸盐黄棕壤土类

母岩:白垩纪红砂岩

地形部位:山坡,海拔1100m

剖面情况:剖面分为O A B C层

A层深度25cm,红褐色,质地属砂壤,块状结构。

B层深度1.5-2m,砖红色,质地粉砂质,块状结构,湿度25%左右。

C层深度3m,砖红色,质地粉砂质,块状结构,湿度30%左右。

生产性能:土质软而松散,施肥见效快,但肥效短后劲不足。通气爽水性良好,大孔隙发育。改良时应追施农家肥,有机质,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Tp3

土坑地点:九畹溪镇仙女村4组

土壤名称:白善大土

土类及土属:黄棕壤大类碳酸盐黄棕壤土类

母岩:石灰岩,泥灰岩,泥岩,砂砾岩的第四系风化产物

地形部位:东南坡海拔850m

剖面情况:剖面分为A B C D层

A层深度16.2cm,黄褐色,质地中-重壤,块状结构,湿度30%,呈中酸性。

且含有大量砾石。

生产性能:该土壤剖面土层较厚,潜在氧高,偏中酸性,无石灰反应。保水保肥性好,但是有机质缺乏,应该追施有机肥,种植玉米等旱生作物。

Tp4

土坑地点:郭家坝镇荒口坪村4组(255省道146km处)

土壤名称:灰红油砂土

土类及土属:紫色土大类灰紫泥土土属

母岩:砂质砾岩,泥岩

地形部位:山坡,海拔1100m

剖面情况:剖面分为A B C层

A层深度15.8cm,灰红色,质地属砂壤,块状结构,湿度80%。

B C层质地砂质,块状结构,B层湿度40%左右。

生产性能:土质轻,通气性好,耕作性及保水保肥性一般。施肥见效快但肥效轻,一次不能施肥太多,作物后期会因缺乏肥力而早衰。改良措施应采取多次施

肥,追施有机肥来改良。

Tp5

土坑地点:九畹溪镇怀包石村

土壤名称:中层石灰骨子土

土类及土属:石灰土大类

母岩:石灰岩

地形部位:山坡,海拔<800m

剖面情况:剖面分为A C层

A层深度15-25cm,灰黑色,属重壤,块状结构,湿度80%。

生产性能:土质松散,容易水土流失,砂土。有石灰反应,只有AC两层,B层未形成。

B层因风化无沉淀,偏碱性。宜种植农作物,如红薯等,改良方法为建造梯

田。

9月4号路线

基地—郭家坝镇中坝子村2组(tp6和tp7)--茅坪镇中坝子村2组—茅坪镇就取垴—九畹溪镇抬上坪村—郭家坝镇郭家坝村烟白路桥头—基地

Tp6

土坑地点:中坝子村2组

土壤名称:粗鼓眼砂土

土类及土属:黄壤土类中性结晶盐黄壤土属

母岩:闪长岩

地形部位:山坡,海拔<800m

剖面情况:剖面分为A B C层

A层深度17.9,灰黑色,质地砂质,块状结构,湿度10%

B层深度30cm,黄色,质地属砾质,块状结构,湿度10%左右

C层深度灰白色,块状结构,湿度10%

生产性能:土壤中含有大量砾石,斜长石,黑云母,少量角闪石,耕作性好,通透性好,保水保肥性差,耐渍怕旱,漏水漏肥适合耕作果树,不宜种植农作物。

改良方法为加入大量有机质和适量粘土。

Tp7

土坑地点:中坝子村2组

土壤名称:细鼓眼砂土

土类及土属:黄壤土类中性结晶盐黄壤土属

母岩:闪长岩

地形部位:山坡,海拔<800m

剖面情况:剖面分为A B C层

A层深度17.9,灰黑色,质地砂质,块状结构,湿度10%

B层深度30cm,黄色,质地属砾质,块状结构,湿度10%左右

C层深度灰白色,块状结构,湿度10%

生产性能:土壤中含有大量砾石,斜长石,黑云母,少量角闪石,耕作性好,通透性好,保水保肥性差,耐渍怕旱,漏水漏肥适合耕作果树,不宜种植农作物。

改良方法为加入大量有机质和适量粘土。

tp8

土坑地点:茅坪镇九曲垴

土壤名称:黄面砂土

土类及土属:黄壤土类泥质岩的黄壤土属母岩:含泥质的石英砂岩

地形部位:山坡,海拔<800m

剖面情况:剖面分为A C层

A层深度12.5cm,黄色,质地砂壤,块状结构,湿度<10%

生产性能:土壤极易耕作,通气性好,保水保肥性差,施肥见效快失效也快。通气爽谁耐渍不抗旱,肥效快而短,易发小苗,除速效磷外其他矿物质都缺乏。

Tp9

土坑地点:九畹溪抬上坪村

土壤名称:薄层石灰骨子土

土类及土属:石灰土大类

母岩:石灰岩

地形部位:山坡,海拔<800m

剖面情况:剖面分为A C层

A层深度<15cm,灰黑色,重壤质地,块状结构,湿度80%

生产性能:土质松散,易水土流失。有石灰反应偏碱性。适合种植红薯及藤蔓类植物。

改造方法:建造梯田。

Tp10

土坑地点:郭家坝镇郭家坝村烟白路

土壤名称:薄层红渣骨子土

土类及土属:紫色土类灰紫渣土土属

母质:侏罗纪紫红色粉砂岩

地形部位:山坡,海拔<800m

剖面情况:剖面分为A C层

A层深度17cm,紫色,质地砾石土,块状结构,湿度<10%

生产性能:此土壤历史含量较多,肥性低,呈碱性,有石灰反应。漏水漏肥耐渍怕旱,不宜种植农作物。改良方法:追加有机质肥料及适量粘土。

Tp11

土坑地点:郭家坝村烟白路桥头

土壤名称:薄层黄泥膏土

土类及土属:黄壤土类

母岩:石灰岩,白云岩

地形部位:山坡,海拔<800m

剖面情况:剖面分为 A R层

A层深度18.2cm,黄色,质地粘土,块状结构,含水量30%

生产性能:土壤粘性中,耕作难,通透性差,怕渍不爬旱,保肥力好,肥效持久,缺水易干裂,可进行掺沙改良。

9月5日实习路线:

基地—九畹溪镇九畹溏村1组—怀石坪村3组—基地

Tp12

土坑地点:九畹溪镇九畹溏村1组

土壤名称:死黄泥巴土

土类及土属:黄壤土类

母岩:第四系粘土

地形部位:山坡,海拔<800m

剖面情况:剖面分为A B C层

A层深度14.5cm,黄色,重壤质地,块状结构,湿度20%

生产性能:土壤质地黏,耕作难,通气性差,怕旱易渍,呈酸性。通气透水性好,漏水漏肥,见效快。土壤易干裂,不发小苗,比较适合种植果树。

Tp13

土坑地点:九畹溪镇怀石坪村3组

土壤名称:灰砂土

土类及土属:灰潮土,砂土型灰潮土土属

母质:第四系冲积物

地形部位:山坡,海拔<800m

剖面情况:剖面分为A C层

A层深度19.3cm,棕色,砂质,块状结构,湿度30%

生产性能:已风化好的河流的冲积物,质地为砂土。耕作容易,通透性好,漏水漏肥,肥效快而短,易发小苗。

土地利用规划试题

土地利用规划学试题库(综合应用题题)1.某地预测到规划期末人口将达到80万,人均粮食占有量480 kg,蔬菜占有量140 kg,预测到2010年本地粮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15000kg/ha,蔬菜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30000kg/ha,该地区的农作物复种指数为2,如果规划年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蔬菜除外)播种面积调整到8:2,粮食自给率为80%,试测算该地规划年耕地需求量? 2.某地预测到2010年本地人口将达到100万、人均粮食占有量500 kg,预测到2010年本地粮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15000kg/hm2,城市化水平达到55%,城市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为100m2,村镇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为120m2,该地区的复种指数为2.5,规划年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播种面积调整到7∶3,试测算该地规划年耕地和建设用地需求量各是多少? 3.某地预测到规划期末人口将达到90万,人均粮食占有量500 kg,蔬菜占有量160 kg,预测到2010年本地粮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15000kg/hm2,蔬菜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30000kg/hm2,该地区的农作物复种指数为2,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5%,如果规划年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蔬菜除外)播种面积调整到8:2,村镇和城市人均占地指标分别为100m2和80m2,试测算该地规划年耕地和居民点用地需求量各是多少? 4.某地2000年人口为80万,预测到2010年本地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人口机械增长率为将达到6‰、人均粮食占有量500 kg,预测到2010年本地粮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15000kg/ha,该地区的复种指数为2.5,规划年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播种面积调整到8比2,如果粮食自给率为80%,试测算该地规划年耕地需求量是多少? 5.某地2001年末总人口为85万,预测规划期内人口年自然增长率4‰、年机械增长率为5‰,人均粮食占有量500 kg,蔬菜占有量160 kg,预测到2010年本地粮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15000kg/ha,蔬菜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30000kg/ha,该地区的粮食复种指数为2,蔬菜复种指数为3.5,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5%,如果规划年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蔬菜除外)播种面积调整到8:2,村镇和城市人均占地指标分别为100m2和80m2,试测算该地规划年耕地和居民点用地需求量各是多少? 6、某地2001年末总人口为120万,预测规划期内人口年自然增长率5‰、年机械增长率为6‰,人均粮食占有量450 kg,蔬菜占有量160 kg,预测到2010年本地粮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15000kg/ha,蔬菜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30000kg/ha,该地区的粮食复种指数为2,蔬菜复种指数为3.5,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5%,如果规划年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蔬菜除外)播种面积调整到7:3,村镇和城市人均占地指标分别为120m2和100m2,试测算该地规划年: (1)该地规划期末总人口、城市人口和村镇人口(6分); (2)耕地需求量(6分); (3)居民点用地需求量?(4分) 7、某地2001年末总人口为116万,预测规划期内人口年自然增长率4.5‰、年机械增长率为16‰,人均粮食占有量420 kg,蔬菜占有量160 kg,预测到2010年本地粮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15000kg/ha,蔬菜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30000kg/ha,规划期内由外地调入粮食15万t,调出蔬菜10万t,该地区的粮食复种指数为2,蔬菜复种指数为3.5,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2%,如果规划年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蔬菜除外)播种面积调整到7:3,村镇和城市人均占地指标分别为125m2和96m2,试测算该地规划年: (1)该地规划期末总人口、城市人口和村镇人口(6分); (2)耕地需求量(6分); (3)居民点用地需求量?(4分) (4)规划年人均土地和人均耕地指标(2分) 8.某乡的土地利用现状构成如下表所示,另知该乡当年的农作物播种面积为2100hm2,养殖水面为180hm2,试计算下列指标: 表—2 土地利用现状构表 单位:

土壤地理学复习资料

1.土壤发生学就是研究土壤形成因素—土壤发生过程—土壤类型及其性质三者之间关系的学说。 2.腐殖化:指土壤中有机物质转化为腐殖质的过程。 3..粘化:指土壤中粘粒的形成和聚积过程。 4..钙化:土壤剖面中碳酸盐的淋溶与淀积过程。 5..盐化:指土壤中易溶性盐的积累过程。 6..盐土:易溶性盐积累的浓度达到致害作物的土壤。 7..碱化:钠离子在土壤胶体上的积累使土壤呈强碱性反应并形成物理性质恶化的碱化层。 8...碱土:碱化度和总碱度都高而呈碱性、强碱性的土壤。 9..灰化:主要是冷湿针叶林植被下的一种强酸性淋溶过程 10..白浆化:土体上层周期性滞水引起还原离铁、离锰作用而使土壤颜色变浅发白的过程 11..富铁铝化:在湿热的生物气候条件下进行的脱硅作用和铁铝相对富集的作用。 12..潜育化:在土体中发生的还原过程。 13..猪育化:土壤干湿交替所引起的氧化与还原交替的过程。 14..熟化:在人为干预下,土壤兼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影响下进行的土壤发育过程。 15..土壤: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是独立的历史自然体。 16..土壤发生层:简称土层:土壤在其发育过程中形成的若干大体与地表平行的土层。 18 .区域性土壤:潮土,草甸土,沼泽土。 19.物质的地质大循环是指地面岩石的风化产物通过各种不同的物质运动形式,最终流归海洋,经过长期的地质变化,成为各种海洋沉积物,以后由于地壳运动或海陆变迁,露出海面又成为岩石,并再次进行风化,成为新的风化壳—母质的过程。这个需要时间极长而涉及范围极广的过程,称为物质的地质大循环。 20. 物质的生物小循环是指有机质在土体中不断分解和合成的作用。 21.地质大循环是生物小循环的基础,物质的生物小循环是在地质大循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地质大循环就不可能有生物小循环;无生物小循环,仅地质大循环,土壤就难以形成。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共同作用是土壤发生的基础。 在土壤形成过程中,两种过程是相互渗透和不可分割地同时同地进行着。地质大循环仅仅形成了成土母质,虽然地质大循环的作用造成了矿质养料元素的释放,但同时又可以发生矿质养料元素的淋溶作用;岩石风化产物所形成的成土母质,尽管具有初步的通透性和一定的保蓄性,但它们之间还很不协调,未能创造符合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良好的水、肥、气、热条件。生物小循环可以不断地从地质大循环中累积一系列生物所必需的养料元素,由于有机质的累积、分解和腐殖质的形成,才发生并发展了土壤肥力,使岩石风化产物脱离了母质阶段,形成了土壤。

土壤计算题

土壤计算题: 1.已知某田间持水量为26%,土壤容重为,当土壤含水量为16%,如灌一亩地使深的土壤水分达到田间持水量,问灌多少水 解:(26-16)%××667×=50(m3/亩) 2.容重为cm3的土壤,初始含水量为10%,田间持水量为30%,降雨10mm,全部入渗,可使多深土层达到田间持水量 解:10%×=12% 30%×=36% 土层厚度=10/(36%-12%)= 3.一容重为1g/ cm3的土壤,初始含水12%,田间持水量为30%,要使30cm厚的土层含水达到80%,需灌水多少 解:12%×1=12% 30%×80%=24% 24%-12%=12% 12%××667=24 m3 4.某红壤的pH值,耕层土重2250000kg/hm2,含水量位20%,阳离子交换量10cmol/kg,BSP60%,计算pH=7时,中和活性酸和潜性酸的石灰用量。 解:2250000×20%×(10-5-10-7)=+/hm2 ×56÷2=hm2 2250000×10×1%×40%=90000mol H+/hm2 90000×56÷2=2520000g 5.一种石灰性土壤,其阳离子交换量为15 cmol(+)/kg,其中Ca2+占80%,Mg2+占15%,K+占5%,则每亩(耕层土重15万kg/亩)土壤耕层中Ca2+,Mg2+,K+的含量为多少 解:150000×15×1%=22500mol 22500×80%÷2×40=360000g 22500×15%÷2×24=40500g 22500×5%×39=43875g 6.土壤容重为/立方米,则一亩(667平方米)地耕作层,厚的土壤重量是多少该土壤耕层中,现有土壤含水量为5%,要求灌水后达到25%,则每亩灌水定额为多少 解:667×= ÷×(25-5)%=立方米

青岛版五制三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土壤的成分》教学设计

《土壤的成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土壤的成分》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土壤与岩石》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土壤的成分。通过引导学生研究土壤,了解土壤的主要成分,进一步掌握记录、观察、实验的方法。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提示学生采集一定量的土壤样本,为课堂探究做好活动准备。第二部分活动过程,包括两个活动,活动一:土壤为我们提供了什么?包含两个环节:一是了解土壤与植物、动物、人类的关系,二是通过讨论交流探究土壤为我们提供了什么。活动二:观察土壤,有什么发现?包括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观察土壤,交流发现。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土壤,它体现了两层意思:一是直接观察带来的土壤,教科书图示了学生直接用手捻土壤,感觉土壤的湿度。二是可以利用工具观察土壤,第二个环节:实验探究土壤的成分。引导学生通过设计实验研究土壤的成分,培养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自主进行实验的探究能力。第三部分拓展活动:“查阅资料,了解土壤是怎样形成的。”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进行对土壤的研究,让学生搜集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本课主要从土壤问题开始,让学生运用一定的观察方法,根据已有经验进行推测及研究,再通过实践证实,认识到土壤不是一种单一的物质。 【学生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于身边常见的土壤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土壤成分、土壤的种类、土壤与植物的关系这些问题是不清楚的。《土壤的成分》就是进行“真实”问题学习的认知过程,让学生在尝试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知识,形成科学技能和科学态度。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土壤是地球上常见的资源。 2.知道土壤里有沙、黏土、空气、水、腐殖质等成分。 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土壤。 2.能制订简单的探究土壤成分的实验计划,并运用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分类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土壤的成分表现出探究兴趣。 2.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土地利用规划学 期末重点

1.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一定规划区域内,根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协调土地总供给与总需求,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的宏观战略措施。 3..区位论: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空间中的相互关系的学说。包括杜能的农业区位论、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廖什的市场区位论。 4.系统工程:是系统科学的一个应用分支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组织管理技术,是以大型的复杂的系统为研究对象,并有目的地对其进行规划、研究、设计和管理,以期达至总体最优的效果。 5.土地适宜性的评价:是评定土地对于某种用途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的程度,它是进行土地利用决策、科学地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依据。 6.土地利用潜力:在发挥现有的土地利用条件下,土地能进一步发挥其功能的大小,说明土地利用的集约程度和土地使用效率的重要指标。 7.土地利用结构:国民经济各部门占地的比重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是各种用地按照一定的构成方式的集合。 8.土地利用地域分区:依据土地利用和保护的主导方向,对土地利用进行空间划分的过程。 9.居民点:人类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地点。 10.城镇体系:又称城市体系或城市系统,指区域内一系列规模不等、职能各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城镇组成的有机整体,是一定空间区域内具有内在联系的城镇集合。 11.土地整理:指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调整与治理,通过对土地利用环境条件的改善和生态景观建设,消除土地利用中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制约或限制作用的因素,促进土地利用的有序化和集约化。 12.土地复垦:在生产过程中,对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 13.土地整治规划:为了使土地资源得以永续利用人为地创造土地生态良性循环的途径和措施的总体安排。 14.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是为解决某个特点的土地利用问题而编制的一种土地利用规划类型,如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农田整理规划、土地开发复垦、整治规划等。 15.排水枢纽:控制灌区用于排水的建筑物,如排水闸、排水站。 16.容泄区:容纳经排水枢纽排泄出去的多余水量的场所,一般为天然河流、湖泊或水库等。 17.土地质量:土地相对于某种特定用途效果的优良程度。按其目标可分为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生产潜力评价,土地经济评价。 18.可行性研究:指进行能否做得到或是否行得通的研究。一般分为四个阶段:投资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详细可行性研究,决策阶段。 19.基本农田:根据一定时期人口和国民经济对农产品的需求以及建设用地的预测而确定的长期不得占用的和基本农田保护规划期内不得占用的耕地。 20.土地利用结构可以解决的问题: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合理分配土地资源和实现土地利用效率最大化。土地利用效率可用平均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的大小或平均单位产出的占地大小来表示。土地利用效率最大化就是要尽可能地降低平均每单位产出的占地量或提高平均每单位土地的产出量。 21.土地的功能:①养育功能;②承载功能;③仓储功能;④景观功能。 22.土地的特性:①土地物质的自然性;②数量的有限性;③沃度的差异性;④利用的可持续性;⑤位置的空间性;⑥属性的两重性。

土壤地理学复习重点(整理)

1.土壤:土壤是覆盖在地球陆地表面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 2.土壤肥力: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3.土壤系统:土壤系统是由固相(矿物质和有机质)、液相(土壤水分和土壤溶液)和气相(土壤空气) 三相物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组成的有机整体,表现出肥力、能量交换和净化功能。 4.土壤生态系统:土壤与其地上部生物和地下部生物之间进行复杂的物质与能量的迁移、转化和交换, 构成一个动态平衡的统一体,成为生物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活跃场所。 5.土壤圈: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被层,犹如地球的地膜。 6.单个土体和聚合土体:单个土体是土壤剖面的立体化形式,作为土壤的三维实体,其体积最小。面积 的大小取决于土壤的变异程度。聚合土体,两个以上的单个土体组成的群体,称为聚合土体。 7.土壤剖面: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断面称为土壤剖面。 8.土层:土壤剖面中与地表大致平行的层次,由成土作用而形成的,因此,称为土壤发生层,简称土层。 9.土壤的组成包括哪些?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 (1)土壤组成:土壤是由固相(矿物质、有机质)、液相(土壤水分)、气 相(土壤空气)等三相物质组成的。 (2)相互关系:土壤固相(矿物质、有机质)、液相(土壤水分)、气相(土 壤空气)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 10.土壤矿物质包括哪些类型?什么叫原生矿物?土壤中主要原生矿物有哪 些?它们的性质如何? (1)土壤矿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主要来自成土母质,按其成因可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两大类。 (2)原生矿物:指各种岩石受到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而未经化学风化的碎屑物,其原来的化学组成和结晶构造均未改变,颗粒较粗,有些表面可能受到轻微蚀变,内部结晶仍然完好。 (3)土壤中主要原生矿物及性质①硅酸盐、铝硅酸盐类矿物:是土壤多种营养元素的来源。②氧化物类矿物:这些矿物都极稳定,不易风化、对植物的养分意义不大。③硫化物类矿物:极易风 化,成为土壤中硫素的主要来源。④磷酸盐类矿物:是土壤中无机磷的重要来源。 11.什么叫次生矿物?次生矿物有哪些?特点如何?# (1)次生矿物:大多数是由原生矿物经风化后重新形成的新矿物,其原来化学组成和构造都有所改变而不同于原来的原生矿物,颗粒纤细,结晶较差,甚至是极细的非结晶质颗粒。 (2)主要次生矿物及特点:①简单盐类:是原生矿物经化学风化后的最终产物,结晶构造都较简单,常见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土壤中。②次生氧化物矿物:多样,颜色鲜艳③次生铝硅酸盐类: 是构成土壤粘粒的主要成分,具结晶构造。 12.土壤风化过程有哪些类型?各类型风化过程如何? (1)物理风化:通过①温度作用或温差效应、②结冰作用或冰劈作用、③风的作用、④流水的作用,产生了与原岩石、矿物化学成分相同而粗细不等的碎屑物质覆盖在岩石表面。 (2)化学风化:通过①溶解作用、②水化作用、③水解和碳酸化作用、④氧化作用、⑤溶解作用,形成可溶性盐类,都是养料成分,为植物提供营养;形成了次生粘土矿物,在土壤肥力中作用 巨大;形成了残留矿物,如:石英在土壤中以粗大砂粒存在。 (3)生物风化:①机械破坏作用(根劈作用)②化学破坏作用(主要通过新陈代谢来完成)。为母质中增加了岩石和矿物中所没有的N(氮)素和有机质。 13.矿物分解可分为哪些阶段?各阶段有何特点?# (1)碎屑阶段:物理风化作用下,岩石矿物发生机械粉碎,形成碎屑风化壳。 (2)钙淀积阶段:生物化学作用加强,CaCO3不断聚积,形成钙淀积风化壳,同时生成次生黏土矿物。 (3)酸性硅铝阶段:盐基大量淋失,次生黏土矿物堆积。 (4)富铝化阶段:盐基彻底淋失,硅酸大量淋失,Al2O3、Fe2O3残积。 14.粘土矿物的结构有哪些特征?各类型粘土矿物的性质如何?# (1)粘土矿物粒径小于0.001mm,是土壤矿物中最细小的部分,具有活动的晶格、呈现高度分散性,并具有的吸附代换性能、能吸收水分和膨胀,因而具有明显的胶体特性,称为粘土矿物。 (2)性质见11题次生矿物。 15.土壤有机质是什么?其来源如何?主要组成分有哪些? (1)土壤有机质是泛指以各种形态和状态存在于土壤中的各种含碳有机化合物。包括动植物残体、

土壤学复习题含参考答案

二、填空题 1、五大成土因素是指母质、气候、地形、时间、生物,其中生物是主导因素。 2、土壤基本粒级有石砾、砂粒、粉粒、粘粒。 3、影响土壤阳离子交换能力的因素是电荷价、离子半径和离子浓度。 4、按照吸附机理可以把土壤吸附性能分为交换性吸附、专性吸附和负吸附。 5、产生阳离子专性吸附的土壤胶体物质是铁、铝、锰的氧化物及其水化物,被专性吸附的阳离子主要是 BⅠ、BⅡ族和其它过渡金属离子。 6、土壤钾元素形态可分为水溶态钾、交换性钾、非交换性钾、矿物态钾。 7、若土壤的容重为1.325g.cm3,质量含水量为20%,则土壤的孔隙度为 50% , 空隙比为 1:1 ,三相比为固:液:气=50:26.5:23.5 。 8、旱作土壤有效水含量为田间持水量与萎焉系数的差值。 9、良好的土壤结构性,实质上是具有良好的空隙性,即要求总孔隙大 而且大小孔隙合理分布,有利于土壤水、肥、气、热状况的调节和植物根系活动。 10、根据土壤胶体表面的结构特点,大致可将土壤胶体表面分为硅氧烷型表面、水合氧化物表面、有机物表面、等3种类型,2:1型粘土矿物的表面属于硅氧烷类型。 11、根据土壤水分所受力的作用,土壤水分类型分为吸附水、毛管水、重力水。 12、土壤三相的导热率顺序是固>液>气,热容量顺序是液>固>气。 13、土壤潜性酸包括交换性酸和水解性酸,其中交换性酸度更能代表潜性酸度。 14、一个良好的土壤应该能使植物吃得饱、喝得足、住得好、站得稳。 15、土壤微生物营养类型的多样性包括土壤微生物类型多样性、土壤微生物种群多样性、土壤微生物营养类型多样性、微生物呼吸类型多样性。 16、土壤胶体电荷产生的原因有同晶替代、吸附、断键、解离。 17、土壤碱度的液相指标是总碱度,固相指标碱化度。 18、土壤水分含量的常用表示方法有质量含水量、容积含水量、相对含水量、土壤水贮量。 19、1:1型粘土矿物是由 1层硅片和1层铝片结合而成,代表矿物是高岭石;2:1型粘土矿物由 2层硅片和1层铝片结合而成,胀缩型如蒙脱,非胀缩型如伊利石。 20、影响交换性阳离子有效度的因素是离子饱和度、互补离子和粘土矿物种类。 21、酸性土的指示植物有茶树、映山红、铁芒箕、石松。 22、影响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因素是土壤质地、 PH 、粘土矿物类型。 23、评价土壤质量的参数指标应符合的条件是代表性、通用性、灵敏性和经济性。 24、我国将土壤退化分为土壤侵蚀、土壤沙化、土壤盐碱化、土壤污染、不包括以上各项的土壤性质恶化和耕地的非农业占用。 25、影响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性的因素是酸碱度、氧化还原电位、有机质、土壤质地。 26、土体内物质的移动按机理可分为溶迁作用、还原迁移、螯迁作用、 悬迁作用、生物迁移。 27、水田土壤中的有效氮以铵态氮为主,而旱地土壤中的有效氮则以硝态氮为主。 28、土壤团粒形成的粘结团聚过程包括凝聚作用、无机物质的粘结作用、 有机物质的胶结及复合作用和有机-矿质复合体、蚯蚓和其它小动物的作用等过程。 29、土壤微生物营养类型的多样性包括光能自养型、化能自养型、光能异养型、化能异养型。 30、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形态有水溶态、交换态、专性吸附态、有机态、铁、锰氧化物包被态、矿物态。 三、简答题

土壤的成分,各种各样的土壤(带标准答案)

土壤的成分、各种各样的土壤 1.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摇篮,土壤由水、空气、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组成。 2.土壤生物包括生活在土壤中的动物、植物、微生物。 3.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死亡的生物体和动物体的排泄物。 4.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气体和液体三类。土壤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颗粒和有机物组成,其中矿物质颗粒占固体部分的95%左右。 5. 大小不等矿物质颗粒的多少和排列方式是影响土壤结构最重要的因素。 6.土壤矿物质颗粒有粗有细,一般分为砂粒、黏粒和粉砂粒。根据它们比例不同,可将土壤分为壤土类土壤、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三类,其中最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是壤土类土 植物生长需要土壤提供充分的水分、空气和无机盐。 一.选择题(共14小题) 1.(2006?嘉兴)取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放入相同体积和形状的铁块和干燥土壤,用量筒沿烧杯壁缓缓向烧杯内注水,发现两者完全浸没时,放土壤的烧杯中加入水的体积大于放铁块的烧杯中的体积.这个实验说明() A.土壤中含有水分 B.土壤中含有空气 C.土壤的密度小于铁块D.土壤易溶于水 【分析】土壤能吸收水分,固定植物体,还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空气和无机盐.据此解答. 【解答】解:取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放入相同体积和形状的铁块和干燥土壤,用量筒沿烧杯壁缓缓向烧杯内注水,发现两者完全浸没时,放土壤的烧杯中加入水的体积大于放铁块的烧杯中的体积.说明土壤的颗粒之间有空隙,含有空气,利于根的呼吸作用. 故选:B. 【点评】此类题目我们不常接触,但是只要明确土壤的吸水性,也可解答.

2.(2016秋?高邑县期末)家庭栽培花卉,每隔几年要重新换一次土,其原因是() A.花盆中的土壤被植物吸收了B.土壤的肥力降低 C.土壤中有害物质增加了D.土壤中缺少有机物 【分析】氮肥能促使植物的茎叶旺盛生长,磷肥能使植物多开花多结果,钾肥则有利有机物向植物储存器官内转运. 【解答】解: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花盆中的土壤里的无机盐被花吸收了,要想使花生长良好,必须增施无机盐或者换土.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无机盐对植物的作用. 3.(2015春?嘉兴期末)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摇篮.下列有关土壤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 B.构成土壤的物质只有固体和液体 C.土壤中有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土壤生物 D.土壤中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分析】①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②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解答】解:A、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A 正确; B、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固体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等.液体物质主要指土壤水分.气体是存在于土壤孔隙中的空气,B 错误; C、土壤中有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土壤生物,C正确; D、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腐殖质越多,土壤

土壤地理学课后答案

1 怎样理解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土壤和人的关系?地位及作用:土壤是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部分,处于人类智慧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的界面和相互作用交叉带,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境节,也是结合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纽带。P6~P7 土壤与人的关系: 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协调水分、养分、温度、空气等营养条件,向人类和陆生动物提供食物、纤维物质,故土壤是人类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 通过土壤形成发育过程分解和净化人类生存环境中的污染物和废弃物,因而土壤即是陆地生态系统食物链的首端,又是维持生存环境质量的净化器。 2 解说土壤剖面中的新生体和侵入体,并说明研究它们的意义。 新生体: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新产生的或聚积的物质称为新生体。新生体是判断土壤性质,土壤组成和发生过程等非常重要的特征。 侵入体:位于土体中,但不是土壤形成过程中聚积和产生的物体。一般常见耕作土壤,是判断人为经营活动对土壤层次影响所达到的深度,以及土层的来源等的重要依据。

3 土壤形态是怎样形成的,研究土壤形态的意义是什么?、 土壤形态指土壤和土壤剖面外部形态特征上,包括土壤剖面构造、土壤颜色、质地结构、土壤结持性、孔隙度、干湿度、新生体和侵入体。 4 人类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看待和利用土壤? 5 土壤的基本组成是什么?如何看待它们之间的关系? 土壤由固相、液相和气相物质组成。 土壤的三类基本物质构成了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为作物提供必需的生活条件,是封肥力的物质基础。 6 结合我国土壤粒径分级系统,简述进行土壤粒径分级的意义和作用? 中国土壤料径分级系统为 <0.001mm为黏粒 0.001mm~0.005mm为粗黏粒 0.005~0.01为细粉粒 0.01~0.05为粗粉粒 0.05~0.25为细砂粒 0.25~1.0为粗砂粒 1.0~3.0为细砾 3.0~10.0为粗砾 >10.0为石块。

土壤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土壤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土壤:土壤是指地球表面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它的本质特征是具有肥力。 2、土壤肥力: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能力。 3、同晶替代:是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取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4、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物质,它包括土壤中各种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 5、土壤腐殖质:指除未分解和半分解的动、植物组织和土壤生命体等以外的土壤中有机化合物的总称。 6、土壤腐殖物质:是指经土壤微生物作用后,由多酚和多醌类物质聚合而成的含芳香环结构的,新形成的黄色至棕黑色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 7、矿化过程:是指土壤有机质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同时释放出矿质养分的过程。 8、腐殖化过程:是指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通过生化和化学作用转化为腐殖质的过程。 9、土壤密度:单位容积固体土粒(不包含粒间孔隙的体积)的质量。单位为:克/厘米3。 10、土壤容重:田间自然垒结状态下单位容积土体(包括土粒和孔隙)

的质量或重量,单位为:克/厘米3。 11、土壤孔度(孔隙度、总孔度):在一定容积的土体内,土壤孔隙容积占整个土体容积的百分数。 12、粒级:通常根据土粒直径大小及其性质上的变化,将其划分为若干组,称为土壤粒级(粒组)。 13、当量粒径:细粒部分则根据颗粒半径与颗粒在静水中沉降速率的关系(斯托克斯定律)计算不同粒级土粒在静水中的沉降速度,把土粒看作光滑的实心球体,取与此粒级沉降速率相同的圆球直径作为其当量粒径。 14、机械组成:是指土壤中各粒级矿物质土粒所占的百分含量,也称颗粒组成。 15、土壤质地:是根据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 16、土壤结构体:是土粒互相排列和团聚成为一定形状和大小的结构的土块或土团。 17、土壤结构性:是由土壤结构体的种类、数量及结构体内外的孔隙状况等产生的综合性质。 18、当量孔径:是指相当于一定的土壤水吸力的孔径。 19、毛管持水量:地下水位较浅时,毛管上升水达到最大时土壤的含水量。 20、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值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田间持水量。

大象版三年级下册科学4.2.土壤的成分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大象版三年级下册科学4.2.土壤的成分教学设 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依据土壤中生活的动植物生存条件,对土壤成分进行合理猜想。 2.结合自己的猜想,能选择合适的方法、工具进行验证。 3.能依据观察到的现象及资料,总结描述组成土壤的主要成分。 【教学重难点】 能依据土壤中生活的动植物生存条件,对土壤成分进行合理猜想并选择合适的方法、工具进行验证。 【教学准备】 白纸、新鲜的土壤、放大镜、牙签、杯子、玻璃棒、玻璃片、饮料瓶、水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动物和植物能生活在土壤里?土壤中含有什么生物生存必须的条件呢?这节课我们就来通过研究土壤成分的秘密。(板书课题:土壤的成分) 二、猜想假设 想一想,为了能够维持动物和植物的生存,土壤中可能含有 - 1 -

哪些成分?(板书:水、空气)同学们依据原来学过的知识,合理地提出了自己的猜想,非常棒。但科学不能仅停留在猜想假设上,我们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猜想。 三、验证猜想 1.如何证明土壤中是否含有空气呢? 将一个土块放入装有水的杯子里,保持杯子稳定不动,不要去搅拌或者摇晃杯子。 观察发现:有没有气泡出现,有的话就能说明土壤中有空气。 2.观察土壤中的颗粒:用手捻一捻土壤,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组成土壤的颗粒;将土壤放入水中,搅拌后静置一段时间再观察颗粒。 3.探究讨论:怎么能证明土壤中有水呢?(可引导不同的小组用不同的方法去验证,然后分组汇报) *我们手捏一捏,感觉到湿的就证明土壤里有水。 *我们用纸巾包住土壤捏一捏,观察纸巾会不会湿。 *我们把装有泥土的封闭塑料瓶这个瓶子放到阳光下,如果土壤中含有水分,会怎样?(瓶子里会出现小水珠。)*将装有土壤的罐子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使之冒出热气,用玻璃片置于罐口上方。(玻璃片上会聚起小水珠) 四、得出结论 通过刚才的实验观察,我们都发现土壤含有哪些成分? 板书:土壤中有砾石、沙粒、粉粒、黏粒、水、空气、腐殖- 2 -

土地利用规划期末试卷大全

《土地利用规划》期末试卷 (2012年1月)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不属于土地保护的原因的是( D )。 A.人口快速增长形成对土地资源的巨大压力 B.土地开发利用不当,土地资源严重退化 C.保护土地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D.土地资源需要保护才能体现出自然之美 2.下列不属于三基点温度的是( A )。 A.日均温度 B.最适温度 C.最低温度 D.最高温度 3.降水量的单位为( C )。 A.cm B.m C.mm D.ha 4.当河流到达中、下游地区之后,由于坡度变小,河水中所携带的悬浮物质进一步沉积,形成了广大的( A )。 A.冲积平原 B.湖积平原 C.滨海平原 D.山前平原 5. 下列不属于土壤有机质的作用的是( B )。 A. 提供农作物需要的养分 B. 影响土体颜色 C. 增强土壤的保肥性和缓冲性 D. 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 6. 按照八大类土地利用分类,下列土地利用类别属于耕地的是( D )。 A. 果园 B. 林地 C. 迹地 D. 望天田 7. 下列规划属于法定的最权威的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利用的总纲的是( D )。 A. 基本农田规划 B. 城市规划 C. 风景旅游规划 D.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8. 不能反映土地利用集约度的是( B )。 A. 耕地灌溉率 B. 绿色植物覆盖率 C. 城市化水平 D. 交通密度 9. 符合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的原则是( A )。 A. 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 B. 灵活性和动态性 C.珍惜土地,保护耕地 D.部门和公众参与 10.基本农田是( B )。 A.种植农作物的土地 B.高产稳产田 C.包括新开荒地、休闲地 D.包括耕种三年以上的滩地和海涂

土壤地理学复习资料 Microsoft Office Word 97 - 2003 文档

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土层。 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协调营养因素(水分和养分)和环境条件(温度和空气)的能力 土壤自净能力指土壤对进入其中的污染物通过复杂多样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使其浓度降低,毒性减轻或消失的性能。 土壤组成和性质 原生矿物是指各种岩石受到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而未经化学风化的碎屑物,其原来的化学组成和结晶构造均未改变。 次生矿物是由原生矿物经风化后重新形成的新矿物,其化学组成和构造都经过改变,而不同于原来的原生矿物。 土壤矿物质的迁移转化 1.土壤矿物质的风化过程 (1)物理风化(2)化学风化(3)生物风化 2.矿物分解的阶段性 (1)碎屑阶段(2)钙淀积阶段(3)硅铝风化阶段(4)富铝化阶段 (1)碎屑阶段 在物理风化作用下,岩石矿物发生机械粉碎形成碎屑风化壳。风化壳中细土粒很少,主要为粗大岩石碎块,化学风化作用微弱,所以岩石矿物的化学成分没有改变,也未发生迁移,属风化的最初阶段。 (2)钙淀积阶段 岩石进入风化第二阶段,化学和生物作用加强,原生矿物进一步遭到分解破坏,最易移动的元素Cl、S及一部分Na被分解淋失,一部分被生物吸收。Ca、Mg、K等大部分保留在风化壳中,有些被分解出来并与碳酸根生成不易溶解的碳酸盐,如CaCO3等,在土壤或风化壳中聚积,形成钙淀积风化壳,故称钙淀积风化阶段。 (3)硅铝风化阶段 在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潮湿气候条件下,风化壳中的盐类受到大量分解淋溶,硅酸盐和铝硅酸盐分解形成的硅酸,也很快被淋失,风化壳中的阳离子显著减少,残留在风化壳中的主要是高岭石、伊利石等次生粘土矿物,因风化过程中盐基大量淋失,并相对地堆积了Si、A1、Fe组成的次生粘土矿物,所以叫硅铝风化阶段。 (4)富铝化阶段 这是岩石风化的最后阶段。硅铝风化壳进一步受到高温多雨的风化淋溶,不但风化壳中的盐基彻底淋失,而且硅铝酸盐分解出的硅酸也大量淋失,A12O3和少量Fe2O3残积在风化壳或土壤中,故称富铝化阶段。 土壤矿物质的地理分布 在干冷气候条件下,土壤中含有较多的原生矿物;次生粘土矿物的分布,在强烈化学风化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化学风化作用①溶解作用②水化作用③水解作用脱盐基作用脱硅作用富铝化作用。 土壤有机质是指土壤中的各种含碳有机化合物,其中包括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和这些生物残体的不同分解阶段的产物,以及由分解产物合成的腐殖质等 土壤非特异性有机质来源于动植物及微生物残体,主要为高等植物的根、茎、叶等有机残体及其分解产物和代谢产物。 土壤腐殖质是有机质分解后重新合成的一系列黑褐色高分子有机化合物

答案 专升本土壤学练习题土壤生物

第三章土壤生物 一、名词解释 1、菌根:存在于一些树木根的活性部分的真菌菌丝,是真菌和植物根的共生联合 体。 2、菌根菌:存在于一些树木根的活性部分的真菌菌丝,是真菌和植物根的共生联 合体,其中与根系共生的真菌称为菌根真菌。 3、联合固氮:有些固氮微生物在植物根系中生活,这时的固氮作用比单独生活时 要强的多,这种类型称为联合固氮。 4、根际(根圈):泛指植物根系及其影响所及的范围。 5、根际效应:由于植物根系的细胞组织脱落物和根系分泌物为根际微生物提供了 丰富的营养和能量。因此,在植物根际的微生物数量和活性常高于根外土壤,这种现象称为根际效应。 6、根土比(R/S):根圈土壤微生物与邻近的非根圈土壤微生物数量之比。 二、填空题 1、植物激素、植物毒素、维生素和氨基酸、多糖 2、温度、水分及其有效性、pH、氧气和Eh、生物因素、土壤管理措施 3、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兼性呼吸 4、化能有机营养性、化能无机营养型、光能有机营养型、光能无机营养型, 光能无机营养型 5、调节细菌数量;择增进某些土壤的生物活性;参与土壤植物残体的分解 6、后生动物、原生动物、微生物 7、病毒 8、根圈微生物、菌根、共生固氮、联合固氮 9、硅藻、绿藻、黄藻 三、选择题 四、判断题 五、简答题 1、土壤中微生物的作用? (1)调节植物生长的养分循环; (2)产生并消耗CO2、CH4、NO、N2O、CO、H2等气体;(3)分解有机废弃物; (4)是新物种和基因材料的源和库。 2、土壤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划分为几类? (1)化能有机营养性; (2)化能无机营养型; (3)光能有机营养型; (4)光能无机营养型。 3、影响土壤微生物活性的环境因素是什么? (1)温度; (2)水分及其有效性; (3)pH; (4)氧气和Eh; (5)生物因素; (6)土壤管理措施。 4、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及作用? (1)原核微生物 主要包括古细菌、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粘细菌 ①细菌主要是能分解各种有机质,土壤中存在着各种细节生理群,在土壤的碳、 氮、磷、硫循环中担当重要角色; ②放线菌最适宜在中性、偏碱性、通气良好的环境中,能转化土壤有机质,产生 抗生素,对其他有害菌能起拮抗作用,高温型放线菌在堆肥中对其养分转化起着重要作用; ③蓝细菌在污水处理与水体自净中起着积极作用,在氮、磷丰富的水体中生长旺 盛,作为水体富营养化的指示生物。 (2)真核微生物 主要包括真菌、藻类、地衣 ①真菌的作用分解有机质,将有机质转化为简单无机物供植物吸收利用,还可与 植物根共生形成菌根; ②藻类是土壤的先行者对土壤形成和熟化有重要作用,它们凭藉光能自养的能力 成为土壤有机质的最先制造者; ③地衣在土壤发生的早期起重要作用。 (3)分子生物—病毒 病毒是一类超显微的非细胞生物,每一种病毒只有一种核酸,它们只能在活细胞内营专性寄生。 作用:病毒在控制杂草及有害昆虫的生物防治方面已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1

科学初中二年级 土壤的成分(一)

4.1土壤的成分(一) 学习目标: 1、知道土壤中有大量的生物; 2、知道土壤中水分、空气等非生命物质; 3、学习用科学观察的方法探究土壤的组成; 4、知道土壤中空气和水分的体积分数的测量方法。 重点和难点: 重点:土壤的成分。 难点:土壤中空气和水体积分数的测量。 教学流程: 一、设置情境,引入新课 招贤纳士(展示照片):以学校葫芦基地为题材,之前葫芦产量很高,但近几年产量越来越低,且葫芦不长个,这是什么原因呢? 学生猜测可能原因是水、肥料、土壤…… 从学生的猜测中选择触手可及的土壤进行研究。 二、探究土壤中的生命物质 (一)活动:寻找土壤中有哪些生命物质? 组织学生观察从葫芦基地取样来的土壤,并寻找土壤中的生物物质? 学生:有蚯蚓、蚂蚁、蝼蛄、草…… 通过舒肤佳的广告,引导学生土壤中还有肉眼看不到的,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的生物——微生物 (二)总结土壤中的生命物质 动物 土壤生物植物 微生物 (三)思考:(1)参照土壤取样器,自制简单的土壤取样工具(PVC管)(2)为什么要将土壤样本恢复原样? 三、探究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 (一)活动:进一步观察土壤,土壤生物要生存,根据生活经验或现有知识,你觉得土壤中还存在哪些物质。请写下这些物质,并写出相应的判断依据。(1)______________,我的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我的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我的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我的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土壤地理学》试题集整合版(附答案)

《土壤地理学》模拟试卷(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答案填在下面的表格内) 1.能源和环境问题已经威胁人类生存的时候“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最热门的话题,在发展低碳农业中提倡发展的“白色农业”是指农业生产中的() A.微生物利用 B.太阳能利用 C.化学合成物利用 D.水能利用 2. 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土壤系统分类为首的美国土壤科学家是() A.史密斯 B.詹尼 C.马伯特 D.道库恰耶夫 3. 18世纪以后,西欧地理学派的三个代表学派中,农业化学学派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 A.李比希 B.法鲁 C.李希霍芬 D.库比纳 4. 土壤中最主要的原生矿物是() A.氧化物类 B.硅酸盐和铝硅酸盐类 C.硫化物类 D. 磷灰石类 5. 土壤粘土矿物中膨胀性能最强的是() A.伊利石 B.高岭石 C.蒙脱石 D.绿泥石 6. 土壤毛管空隙和非毛管空隙的孔径界限是() A.0.1mm B.0.01mm 泰安地区土壤水分类型属于() A.淋溶型与周期淋溶型 B.非淋溶型 C.渗出型 D.停滞型 E.冻结型 8. 土壤返潮现象是土壤吸收作用的哪种类型() A.机械吸收 B.物理吸收 C.化学吸收 D.生物 9. 控制土壤形成方向及其地理分布,尤其是地带性分布规律因素是() A.气候 B.生物 C.母质 D.地形 10. 聚合土体相当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基层分类单元中的() A.土族 B.土纲 C.土类 D.土系 二、填空题(每空分,共 10分) 1.土壤的本质特征是和。 2. 水解作用的三个阶段是、和。 3.世界上有关土壤分类和肥力评价的最早专著是。 4.土水势主要包括、压力势、和重力势。 5.对于土壤形成的时间因素,可以从土壤和来分析。6.根据土壤腐殖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可将其分离为、 、和。 7.土壤酸度可以分为酸度和酸度。

森林土壤学练习题.doc

森林土壤学 复习题 适用专业:林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绪论、1-9章) 四川农业大学林学系森林土壤学教研组 二OO八年修订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土壤 2、土壤肥力 3、土壤肥力的相对生态性 二、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4个备选答案中选1个正确答案,将其题号填入括号内) 1、土壤资源与光、热、水、气资源一样被称之为可再生资源。但从其自然属性来看又是不可再生的,是有限的自然资源。这里是指土壤资源()。 A相对不可再生性B数量的有限性C质量的可变性D空间分布上的固定性 2、地球表面的陆地面积相对固定,加之土壤形成的时间长;土地被占用的面积逐渐扩大及退化日趋严重的特点表明了土壤资源的()。 A相对不可再生性B数量的有限性C质量的可变性D空间分布上的固定性 3、土壤肥力可在物质循环和平衡中不断获得发育和提高;但高强度、无休止的向土壤索取,土壤肥力将逐渐下降和破坏的特点是指土壤资源()。 A相对不可再生性B数量的有限性C质量的可变性D空间分布上的固定性 4、覆盖在地球表面各种不同类型的土壤,在地面空间位置上有相对的固定性,在不同生物气候带内分布着不同的地带性土壤的特点是指土壤资源()。 A相对不可再生性B数量的有限性C质量的可变性D空间分布上的固定性 5、通常把地球表层系统中的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和土壤圈作为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五大要素。其中()是它们连接的纽带,构成了结合无机界和有机界—即生命和非生命联系的中心环境。 A大气圈B生物圈C岩石圈D土壤圈 三、多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5个备选答案中选2~5个正确答案,将其题号填入括号内) 1、土壤在人类发展和自然环境中具有的作用包括()。 A营养库的作用B养分转化和循环作用C生物的支撑作用 D雨水涵养作用E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的作用 四、判断改错(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画√,错误的画×,并改正。) 1、土壤肥力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土壤肥力包括水、肥、气、热四大因素。() 2、土壤肥力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土壤肥力包括水、肥、气、热四大因素。() 3、肥力高的土壤适合某些植物的生长,但对另一些植物则不适应,因此,对自然土壤的利用就应根据林木的生物学特性所要求的土壤生态条件。这就是土壤肥力的生态相对性。() 五、简答题(回答要点,并简明扼要地作解释) 1、土壤在人类发展和自然环境中的作用 2、土壤资源的特点 第一章地学基础知识 一、名词解释: 1、矿物 2、岩石 3、原生矿物 4、次生矿物 5、岩浆岩 6、沉积岩 二、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4个备选答案中选1个正确答案,将其题号填入括号内) 1、下列矿物中属于次生矿物的是( )。 A角闪石B高岭石C白云母D斜长石 2、下列矿物中属于原生矿物的是(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