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长征路上,凝结着我们的“根”与“魂”

长征路上,凝结着我们的“根”与“魂”

长征路上,凝结着我们的“根”与“魂”

作者:主持人:本报记者户华为姬泰然嘉宾:秦利张太原陈始发《光明日

报》( 2016年10月21日05版)【圆桌对话】

主持人:

本报记者户华为姬泰然

嘉宾:

国防大学军队党史党建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秦利

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副主任张太原

江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始发

编者按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红军长征不仅书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而且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长征精神是具有永恒历史穿透力和巨大感召力的不朽旗帜。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本报特邀请三位党史专家共同回顾那段“精神之旅”,探寻长征精神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和历史价值,以及如何继承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走好新的长征路。

1.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高地

主持人:长征精神集中体现了党和红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中国共产党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全面展示。请谈谈长征留下了哪些精神富矿,长征精神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处于怎样的历史地位?

张太原:长征精神及其丰富内涵是在中国共产党长期的革命实践过程中逐渐熔铸而成的。在此之前,长征精神的一些内核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宝贵革命风范和精神,就已为人所称道了。为国家、为主义而献身,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革命理想高于天”,是我们党整个精神谱系中最为核心的部分,这一精神在长征中历经考验,发挥到了极致。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在长征中达到了一个巅峰,甚至挑战了人类的极限,由此升华为一种新的精神——长征精神。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经过长征,再也没有什么力量可以战胜中国共产党,长征精神是我们党革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中最为绚丽最为震撼人心的高地之一。

秦利:长征精神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献身伟大革命的崇高理想信念,坚信革命事业必胜的精神。面对艰险,广大红军战士没有沮丧,而是始终保持着革命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勇往直前、百折不挠。二是不畏艰难险阻,不怕牺牲的高昂战斗精神。四渡赤水、爬雪山、过草地……彰显出红军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伟大精神。三是坚持独立自主、敢于突破陈规的求是创新精神。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并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安扎在那里,是中国共产党根据客观实际独立自主地探索和选择的结果。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结束了教条主义在中共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内的领导地位,为中国共产党掌握自己的命运、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扫清了障碍。四是顾全大局、紧密团结的精神。在长征途中,几路红军不计自己的安危得失,紧密配合、密切协作,

无怨无悔地吸引和牵制敌军,有效掩护中央主力红军胜利完成了战略大转移。五是紧紧依靠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精神。红军是人民的军队,来自于人民、依靠人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红军所到之处,不仅对群众财产秋毫无犯,而且真心实意为人民办事,因此受到老百姓的拥护。

陈始发: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把求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视为历史使命。红色基因是党在长期奋斗中锤炼出的先进的目标理念、科学的行动指南、严格的组织纪律与无私奉献的可贵品格等,通过一代代党员传承积淀而形成了鲜明的宗旨、作风与意识。长征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历史地位就是对于自建党以来逐渐形成的红色基因第一次作了系统的生动鲜明的展示。长征的“淬火”把长征精神这个印记深深地烙刻在党组织与广大党员身上,不断推动党领导的事业无往不胜,并成为其他革命精神的重要源泉。

2.长征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主持人: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磨难而信念愈坚、饱尝艰辛而斗志更强,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就在于有博大精深、底蕴无穷的中华民族精神的有力支撑。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为什么说长征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与发展?

秦利: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岁月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正是这些深深根植于华夏沃土的民族精神,为中国共产党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共产主义高尚品德,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对优秀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成为共产党人

的自觉行动。长征精神凝聚了红军的优良传统作风,熔铸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体现,构成了中华民族鲜明而独特的精神标识,表达了中华民族对先进价值观的执着追求,是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张太原:中华儿女自古就有这样一种崇高的精神追求:贫贱不移、威武不屈、道义争担、杀身成仁等等。应该说,这些精神品格都在长征过程中有真切的体现和超越:敢于战斗、敢于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更为重要的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还有一种不甘外来压迫、顽强抵抗外敌入侵的精神品格。长征路上,一位红军随口唱出的“行军路上揍老蒋,北上抗日打东洋”,道出了红军长征的崇高使命:北上抗日。一些研究者还未充分注意到,红军长征取得初步胜利的1935年,是当时国内政局的一个转折点。是年底,中共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向全国发出了全民族抗战的号召。当时日本认为中华民族已丧失了组织力而变成一盘散沙,这一论断最终被铁一般的事实击得粉碎。从这些层面来讲,长征精神不但旗帜鲜明地继承了固有的中华民族精神,而且又进行了新的提升和超越,并在更高层次上熔铸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陈始发:历史悠久、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的独特秘密在于传承不殆的民族精神,其中令人最为深刻的印象就是越是民族危难,越是环境困难,越是生死存亡,越能迸发出其力量,越能展示其斗志。长征精神无疑是中华民族精神在近现代最充分的诠释,也是中华民族精神最鲜活的传承与发展。抗战是关系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长征期间,虽然自身生死难卜,但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始终没有放弃抗日的宣传动员。清楚了党在长征期间的抗日宣传与组织动员工作,就不难理解这支队伍为什么能够那么迅速地实现向抗战的转型,那么持久地坚守敌后战场,最终成为抗击日寇的中流砥柱。

3.走好新的长征路需要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

主持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长征要持续接力、长期进行,我们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伟大的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我们要不断结合新的实际传承好、弘扬好。”我们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如何继承弘扬长征精神?

张太原:传承长征精神,最重要的是把握时代主题。新时期发扬长征精神,就是要把战争环境下的耐力和毅力转化为和平环境下的定力和智力,把破除“围剿”的智慧转化为识破西方势力图谋的警觉。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人的事业仍在路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前景光明,但仍潜伏着各种暗礁险滩,处理这些问题的难度不亚于长征时期打破国民党的围追堵截。因此,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长征要持续接力、长期进行,要有长期艰难跋涉的信念和勇气,要经得住各种考验。

陈始发:在和平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背景下传承长征精神,要以问题为导向,讲清、讲透两个主要问题:一是为什么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新长征?二是新长征需要传承哪些长征精神的基因?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令人鼓舞,但“无限风光在险峰”,我们面对的挑战前所未有,任务空前艰巨。因此,新的长征路依然是“雄关漫道真如铁”,更需要我们保持“抓铁有痕”的精气神。走好新长征亟须传承长征精神的三大基因:一是革命理想高于天;二是坚持创新发展;三是坚持廉洁为民,维护与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秦利: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长征。我们要以伟大的长征精神为底色,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顽强拼搏、持续奋斗。

走好新的长征路,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历久弥新的长征精神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起来,最广泛地凝聚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让一切有利于社会发展进步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当前,我们迎来了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但前进道路上还有许多新的“雪山草地”需要齐心跨越,许多新的“娄山险关”“大渡铁索”需要奋勇征服。引领经济新常态、实现脱贫新目标、激发改革新动力,哪一项的难度都不亚于长征中的战斗拉锯和跋山涉水。要想赢取六盘山下的红旗漫卷、收获三军会师的笑逐颜开,就必须拿出排除万难、克敌制胜的红军气概,以“英雄交响”创造出新的人间壮举。

4.长征史、长征精神研究永远在路上

主持人:继承弘扬长征精神离不开扎实深入的史实研究,长征史、长征精神研究必定会随着形势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和实践的推进,不断深化发展,成为一个永恒的课题。请结合长征史研究现状,谈谈新形势下的相关研究如何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秦利:书写长征史要坚持科学性与党性的统一,对重大历史问题的表述,要以中共中央《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依据,在政治上、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任何历史现象都不是孤立的,必须全面深入,从宏观上把握其来龙去脉。红军之所以在1934年秋至1936年秋这段时期内进行战略转移,同当时中国经济、政治发展,国内外形势变化直接有关,同中共中央领导政治军事决策演变直接有关。必须全面深入研究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国内政局变动,党中央的应对决策,理清每个重大事件的内在联系及引发红军长征的客观、主观因素,才不会割断历史。只有这样,才能构筑长征研究的坚实基础,不断拓展长征研究的广阔空间,使人们对长征史及长征精神的宏观认识不断深化。

张太原:关于红军长征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作为军事史的长征方面,当然也仍有若干事实值得进一步深入,特别是红二、四方面军的长征。当前,作为生活史的长征研究正在兴起,且展现了比较广阔的空间,比如长征路上红军的吃、穿、住等问题是怎样解决的等,从这些问题延伸开来,我们可以看出,长征精神不仅表现在湘江血战、飞夺泸定、四渡赤水等震撼人心的关节点上,更寓于红军的日常生活之中。此外,深化长征史研究,不但要研究长征的历史,而且要研究历史中的长征,比如当时国民党、社会各界是如何看待长征的,海内外在不同历史时期是如何言说长征的,等等。总而言之,关于红军长征的研究,还有很大的空间和要深入的领域,每个时代都会有不同的侧重点及新的内涵。

陈始发:长征史研究必须找准契合点,以可信、可敬、可亲为原则,盘活长征红色资源,激活长征史资政育人的作用。“可信”就是一定要客观,要有历史资料为证;“可敬”就是要着力弘扬那种敢于坚守、敢于牺牲、甘于清贫的精神,让人看后肃然起敬;“可亲”就是要让读者和观众从长征事迹中反观诸己,

提振精气神。长征资源大致可划分为七大类:原始的长征革命文献档案与出版物,包括政策文件、报刊书籍、标语口号、戏剧漫画、长征日记等;长征革命旧址、战争遗址和先辈旧居;长征烈士遗物和长征老战士遗留革命实物;长征纪念馆、博物馆、烈士陵园、红色网站;长征人物传、回忆录、红色访谈资料;反映长征时期党员干部和群众信念、信心、毅力、意志、情操、廉洁、友情、爱情等方面的资料;反映长征题材的影视、文学、歌曲。我们要按照可信、可敬、可亲的原则对上述资源进行分层分类研究和有侧重的开发利用,创新传播和宣教手段,真正让长征精神鲜活与流动起来,成为我们“走好自己的长征路”的不竭动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