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基于Q_Learning的认知无线电系统感知管理算法_李默

基于Q_Learning的认知无线电系统感知管理算法_李默

基于Q_Learning的认知无线电系统感知管理算法_李默
基于Q_Learning的认知无线电系统感知管理算法_李默

第32卷第3期电子与信息学报Vol.32No.3 2010年3月 Journal of Electronics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ar.2010

基于Q-Learning的认知无线电系统感知管理算法

李默徐友云蔡跃明

(解放军理工大学通信工程学院南京 210007)

摘要:认知无线电系统不仅是一个自适应系统,更应该是一个智能系统。该文将智能控制中的Q-Learning思想引入到认知无线电系统中,用于解决感知任务在认知用户之间的分配问题,给出了一种基于Q-Learning的感知管理算法。该算法在不知道信道状态信息以及不需要对主用户业务进行估计的假设下通过不断地与环境进行交互和学习来给认知用户分配感知任务。仿真表明,该算法能够提高感知效率,并且收敛速度较快,可作为未来认知无线电系统走向智能化的一种尝试。

关键词:认知无线电;Q-Learning;感知任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TN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896(2010)03-0623-06 DOI:10.3724/SP.J.1146.2009.00296

Q-Learning Based Sensing Task Management

Algorithm for Cognitive Radio Systems

Li Mo Xu You-yun Cai Yue-ming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s Engineering, PL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jing 210007, China)

Abstract: More than an adaptive system, the cognitive radio system is an intelligent system. The Q-Learning of the intelligent control theory is adopted in the paper, to solve the sensing task allocation problem among cognitive users. And a Q-Learning based sensing management algorithm is proposed. The algorithm allocates sensing tasks to users through times of interaction with the environment and self-learning. The scheme of the paper works without any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and estimation of primary traffic. From the simulation result, the algorithm could improve the sensing efficiency compared to the static allocation algorithm and attain to the convergence in a short time, which could be an attempt to the future intelligent cognitive radio systems.

Key words: Cognitive Radio; Q-Learning; Sensing task management

1引言

认知无线电(cognitive radio)作为一项解决无线通信系统频谱资源紧张问题的关键技术,近年来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作为一种智能无线通信系统,认知无线电系统中的用户能够感知自身周围环境,学习无线环境背景知识,通过实时改变某些操作参数(发射功率、调制方式等),达到与主用户网络合理共存,共同有效地利用频谱资源的目的[1]。

感知周围环境内的可用频谱资源是实现认知无线电系统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有控制中心的认知无线电系统在基站的指导下周期性地进行频谱感知活动。由于认知用户的能量及工作频段受限,并且受到恶劣信道环境的影响,加之主用户信号出现的位置和时间都是随机的,因而不同的认知用户所具有的感知能力是不同的,同时基站也不需要每

2009-03-09收到,2009-09-21改回

国家973计划项目(2009CB3020402)和国家863计划项目(2007AA01Z267,2009AA01Z249)资助课题

通信作者:李默 limo8351@https://www.wendangku.net/doc/5c18143966.html, 个用户都进行相同的感知活动。因此,为了使系统更好地运行,同时节省认知用户的资源,提高感知效率,基站需要智能的算法将感知任务分配到各个用户,设计可实现的、高效的频谱感知管理算法,对于从全局对系统进行优化设计是十分重要的。

文献[2,3]研究了认知无线电系统中的感知管理问题。文献[2]讨论了待感知信道在多个无线区域网(WRAN)小区之间的分配,通过提出的频谱跳变方法,使数据传输和信道感知可以同时进行。文献[3]利用了信道的频率选择性衰落特性,将对于某一用户来说遭受深衰落的信道分配给其进行感知,同时将这条信道分配给其他在其上具有良好信道条件的用户进行数据传输。上述这两种研究主要是讨论怎样来协调感知与传输之间的关系,使感知活动不会浪费过多的资源而对传输造成影响。然而由于认知用户感知能力有限,这样做不能保证感知的成功率。并且这两种管理方法需要工作在已知完美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前提下,文献[2]还需要估计主用户业务的流量和带宽。这不仅需要大量认知链路的信道估计

624 电子与信息学报第32卷

过程,而且通常来说认知用户到主用户链路的信道信息不容易得到。并且这样做相当于忽略和回避了认知无线电系统应具有的智能特性,认知无线电系统应该具有与环境进行交互,通过自身的学习得到最优分配策略的能力。

基于上述思想,本文从如何体现认知无线电系统的智能特性考虑它的感知管理过程,可以将这个过程建模为马尔可夫决策过程(Markov decision process),它研究的就是智能体(agent)不断地与环境交互,根据当前环境所处的状态来决定执行的动作,从环境中获得回报(reward),并从一个状态转移到另一个状态,积累经验学习最优策略的问题。Q-Learning(Q学习)作为一种无模型的、无监督的在线强化学习算法(model-free, teacher-free, on-line reinforcement learning)[4],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近年来已有研究将Q-Learning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资源管理领域[511]

?。文献[5]用Q- Learning来解决多小区之间的呼叫接入控制和切换;文献[6]利用Q-Learning对业务的速率进行管理,保证它们的QoS;文献[7]在HARQ过程中引入Q-Learning,用其估计选择最优的调制编码模式时的传输代价;文献[8]利用Q-Learning来提高认知无线电系统信号检测的性能;文献[9,10]利用Q- Learning派生出来的模糊Q学习来解决数据包接入以及均衡实时和非实时业务流量的问题;文献[11]用Q-Learning来实现异构RAT间自主的联合接纳控制和带宽分配问题。

本文在上述这些研究的启发下,将Q-Learning 的思想应用于认知无线电系统感知管理问题中,运用Q-Learning算法来对感知任务进行合理的分配,使系统的感知效率得到提高。在每个感知周期内,基站通过具有Q-Learning功能的感知管理模块为每个用户分配待感知的信道,并根据感知结果确定回报,学习感知活动中的经验,以达到提高感知效率的目的。本文的算法工作在不知道信道状态信息以及主用户业务模型的情况下,仿真结果表明,基于Q-Learning的感知管理算法能够提高感知效率,减少漏检的情况,并且收敛较快。

本文的后续安排如下:在第2节中,首先给出了系统的模型并做出相应的假设;第3节将详细讨论本文给出的基于Q-Learning的感知管理算法;第4节给出了计算机仿真结果,分析了算法的性能;第5节对本文进行了总结。

2 系统模型及假设

本文考虑如图1所示的有控制中心的认知无线电系统,小区中有K个认知用户。为了避免对主用户信号造成干扰,基站需要周期性地组织认知用户进行感知活动,设该周期为T。假设将主用户系统的资源分为N个信道,这样的信道可以是频点、子载波、扩频码等,基站将由感知管理算法得到的感知任务即待感知的信道,通过无差错的控制信道通知到每一个认知用户。认知用户在接到自己的感知任务后,采用某种感知算法对信道进行信号检测。

图1认知无线电系统示意图

由于本文研究的是对于感知任务即待感知信道的分配,不关心感知算法的性能,因此假设只要某个认知用户处在主用户的解码边界内,则该认知用户以概率1感知出该主用户信号存在与否,并且不存在误检的可能,如果检测出这条信道有主用户信号出现,那么叫做一次成功检测;否则将感知不到主用户信号,称作一次漏检。例如图1中,主用户1正在使用信道1进行通话,认知用户1正处于主用户1的解码边界内,并且当前感知管理算法将信道1,3,5分配给认知用户1进行检测,那么该用户就可以成功的检测出信道1有主用户信号出现;对于认知用户2,尽管它的感知任务中也包括信道1,然而它不在主用户的解码边界内,因此它不能检测到信道1上的主用户信号,称为一次漏检。在后面的仿真中,令M为认知用户在每个感知周期最多能够检测信道的个数,提高M值意味着认知用户消耗更多的能量和时间用于信道感知。

本文采用成功检测率及漏检率作为评价系统感知效率的性能指标,成功检测率定义为认知用户成功检测的信道个数与它的感知任务所含信道个数之比,漏检率定义为认知用户漏检的信道个数与它的感知任务所含信道个数之比。

对于主用户的业务模型,假设其业务服从Poisson(泊松)过程,平均到达率为λ,业务持续的时间满足均值为1/μ的指数分布。

3 基于Q-Learning的感知管理算法

认知用户所处的位置,以及受到能量的限制,

第3期 李 默等:基于Q-Learning 的认知无线电系统感知管理算法 625

加上主用户的随机移动性,这些因素都使得各个认知用户的检测能力不尽相同,每个用户只能检测到有限个信道的信号,并且基站不能预先知道认知用户当前处在哪些主用户的解码边界以内,也就是说基站没有认知用户检测能力的先验知识。如果简单地为认知用户分配感知任务,如固定为某个用户分配一定的待检测信道,或者随机为每个用户分配待检测的信道,而不考虑与环境的交互,就很容易出现有检测能力的认知用户没有去检测相应的信道,或者出现相反的情况,那么会大大降低检测效率;另一方面,如果使每个用户都获得所有的检测任务,这样尽管可以保证检测性能,避免对主用户的干扰,但其代价是用户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能量来从事过重的检测任务,不利于数据传输的正常进行。Q-Learning 正是解决这种困境的有力方法之一,它通过不断地进行学习,积累经验,利用环境的回报发现最优的行为序列以获得最优策略。 3.1 Q-Learning 理论

假设一个智能体,它面临的环境是一个有限状态时间离散的动态系统,用12{,,,}n S s s s ="表示该系统的状态空间,智能体可采取的动作集为12{,,,}m A a a a =",(,)r s a 为在当前状态s S ∈下,智能体采取动作a A ∈获得的即时回报(reward)。学习算法的任务是学习一个策略,它基于当前状态s 选择动作a 。那么如何精确地指定哪种策略是此智能体要学习的策略,一个简单的方法是要求此策略对智能体产生最大的累积回报,将累积回报作为评价策略优劣的评估函数。我们知道,当前的回报值及以前的回报值都可以得到,而后续状态的回报则很难得到,因此累积回报就难以计算。而Q-Learning 用Q 函数来代替累积回报作为评估函数,正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Q 函数的基本方程为

next (,)(,)max (,)b

Q s a r s a Q s b γ=+ (1)

式中next s S ∈为在当前状态s 和当前动作a 下系统转入的下一状态;γ为折扣系数,01γ≤≤,是将未来的回报折算成当前值的因子,γ值越大未来回报对当前的影响就越大;b 为下一状态next s 下可采取的动作;(,)Q s a 为智能体在当前状态s 和当前动作a 下得到的总计期望回报的估计,也称状态-动作对值。由式(1)可以看出当前的Q 值是由当前状态和动作下的立即回报加上被γ折算的后续状态的Q 值组成的。因此,Q-Learning 的思想不是去直接学习使累积回报最大的策略,而是通过不断地迭代来优化

学习状态-动作对(,)Q s a ,

通过Q 值对累积回报进行估计来寻找最优策略。

3.2 基于Q-Learning 的感知管理算法描述

将Q-Learning 应用于认知无线电系统的感知管理问题,称基站的感知管理模块为一个智能体模块,建立如图2所示的基于Q-Learning 的基站感知管理智能体模块与环境的交互。感知管理智能体模块在当前状态s 选择特定动作a 后,环境反馈奖励值r ,同时观察到系统的下一状态next s ,并学习(,)Q s a 值,进行下一迭代。那么在基于Q-Learning 的感知管理算法中,我们需要确定Q-Learning 算法要素,包括划分状态空间、动作空间、回报函数、搜索策略、初始Q 函数和折扣系数γ等,并确定动作的动态选择以最优化既定系统的性能指标。下面就针对Q-Learning 应用到感知管理问题所要确定的关键因素具体讨论。

图2 基于Q-Learning 的基站感知管理智能体模块与环境的交互

(1)状态空间的选取和划分 状态空间S = 12{,,,}n s s s "的划分是智能体合理选择动作的基础,正确选取其中的状态变量s 应使其具备可知性和无后效性,可知性即是使状态的输入必须是智能体可以提取和处理的信息,无后效性则要求前一个状态只对后一个状态有影响,不会因后面的元素而变化不定。感知管理算法考虑的是如何将待感知的信道分配给不同的认知用户,即确定合理的(用户、待感知信道)对的问题,进行分配时既要分配到所有的用户,又不能发生重复分配的问题。我们选择待分配感知任务的认知用户作为状态空间,令状态变量,1,2,,i i s u i K ==",i u 为认知用户的序号,那么12{,,,}K S u u u ="。这样,在每一次分配时,算法通过一次次的状态转移就可以不重复地为每个用户分配感知任务,并且遍历所有的状态,最终的状态即为吸收状态。

(2)动作空间的选取和划分 感知管理问题的动作规定为给某个认知用户分配的待感知信道,即每个用户的感知任务。由于系统中待感知信道个数一般大于认知用户数,而对于Q-Learning ,每个状态只能选择一个动作,因此我们将N 个待感知的信道平均分为K 个信道组,分配的规则尽量使一个信

626 电 子 与 信 息 学 报 第32卷

道组中包含的信道相距较远(对于信道为子载波的系统,这是指子载波的频点不临近),以增加感知的成功率,如系统中共有8个信道,信道序号为1-8,假设K =4,4个信道组可以分为:(1,5),(2,6),(3,7),(4,8)。对于/N K 不为整数的情况,将其中的/N K K ??×??个信道分为K 组(???为向下取整操作),剩余信道则随机选择组。令动作变量,1,j j a c j == 2,,K ",j c 为第j 个信道组的序号。这样在进行分配时,为每个状态挑选一个信道组。为避免多个状态选择同样的动作,在每一个分配周期里,被既往状态挑选过的动作将被标记,以免被后续状态重复选择。当系统中认知用户的个数K 或者/N K 很大时,就会产生大量的状态-动作对组合,消耗过多的

存储空间,这个问题可以通过神经网络得到解决[5]。

(3)回报函数的设计 回报函数(,)r s a 的设计是基于系统的性能指标的,我们希望的是分配给认知用户的待检测信道是该认知用户能够成功检测的信道,那么这时的回报规定为正回报,其余的情况下回报为零。当前状态下的用户s 被分配了信道组a 后通过感知活动得到的回报为

(,)r s a nr = (2) 其中n 代表了认知用户s 成功感知的信道个数,r 为回报权重,在仿真中设为1。

(4)搜索策略 搜索策略用来平衡“探索”和“利用”。“探索”(explore)和“利用”(exploit)是Q- Learning 搜索策略的两个重要方面。“探索”使系统尝试未做过的动作,使其有得到更多回报的机会;而在“利用”过程中,系统更倾向于采取先前得到更多回报的动作。本文采用最常见的ε贪婪算法

(ε-greedy),

在某状态s 下以小概率ε随机选择动作a ,以1-ε选择具有最大Q 值的动作,即a = arg max (,)a

Q s a 。

基于Q-Learning 的感知管理算法流程如下: (1)随机初始化Q 值矩阵[(,)]K K Q s a ×=Q ,随机初始化状态s ;

(2)对于每一个感知周期,重复下面的过程: (a)感知管理智能体模块查找Q 阵,选择具有最大Q 值的状态作为当前的激活状态s ,s = arg max (,)s S a A

Q s a ∈∈;

(b)基于当前的状态i s u =,根据ε贪婪算法,选择对应当前状态的动作j a c =;

(c)对于处于当前激活状态的用户i u ,对第j c 个信道组进行感知活动,将感知结果代入式(2)计算

(,)r s a ;

(d)根据式(1)更新当前状态s 下采取动作a 的Q 值(,)Q s a ,并将Q 阵中行号为i 或列号为j 的Q 值进行标记,其余的Q 值不进行更新;

(e)选择Q 阵中除标记外具有最大Q 值的状态作为下一个状态,并更新状态next s s ←;

(f)回到(b)直到状态s 为最终状态(或称吸收状态)。

3.3 算法分析

通过上面状态、动作等要素的选取可以看出,本文提出的感知管理算法实际上是通过回报值的设计来指导基站分配感知任务的,尽管选择认知用户作为状态空间没有直接体现出无线环境对状态的影响,但每个用户对应着一种它当前所处的环境(即处于哪些主用户的解码范围内),环境对状态的影响将直接通过回报值来体现。并且,Q-Learning 中的搜索策略使得基站不会总为某个用户选择一个回报值最大的动作,而是以一定概率选择其他动作,那么当主用户游离出某用户的检测范围,到了另一个用户的检测范围时,这种机制就保证了认知用户能够在不同的感知任务上积累经验,这也就是支持了感知任务的动态管理。

根据主用户业务的模型,业务服从泊松过程,持续时间t 满足均值为1/μ指数分布,那么在当前一个周期主用户占用某信道的情况下,在本周期继续占用的概率为

(1)((1)|)

((1),)

()

d == d 1,2,3, (3)t

n T T

t

nT P t n T t nT P t n T t nT P t nT e t e e t

n μμμμμ∞

?+?∞

?≥+≥≥+≥=

≥=∫∫"

也就是说当μ固定下来时,只要检测周期T 足够小(主用户还没来得及更换位置和信道),认知用户采取了动作a ,检测到a 中某信道有主用户信号出现,那么它在下一个检测周期仍检测到该信道上有主用户信号出现的概率将非常大,在a 中这样的信道越多,相应的回报r 就越大,更新后的Q 值就越大,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采取动作a 的趋势就越明显。基于Q-Learning 的感知管理算法的收敛性将在下一节通过仿真得到验证。

4 仿真结果及分析

针对第2节给出的认知无线电系统,对提出的感知管理算法进行仿真验证。认知用户的感知周期为0.5 s 。主用户的个数为10,其业务平均到达率设

第3期 李 默等:基于Q-Learning 的认知无线电系统感知管理算法 627

为次300/h λ=,业务持续时间的均值为1/μ 180 s =,平均10 s 更换一次信道,解码边界的大小为100 m 。主用户和认知用户均在1000 m ×1000 m 的范围内移动,移动速度平均为5 m/s 。

首先通过第1组仿真确定折扣系数γ与ε贪婪算法中ε的取值。表1,表2分别给出了漏检率e 在不同的γ或ε值下,随着感知周期s t 增加的变化。可以看出随着感知周期的增加,漏检率逐渐减小,

并且γ越大,

当前的Q 值受后续回报的影响就越大,因此当仿真时间较小时,漏检率越大。表2中,ε越大,对非最大Q 值的动作探索的就越多,因此漏检的情况就越多。综合两表,在下面的仿真中选择0.3γ=,ε=0.2 。

表1 漏检率ε在不同的γ值下随着感知周期s t 增加的变化情况

s t

γ

50 100 500 1000 5000 100000

0.2 0.3369 0.3081 0.3044 0.2894 0.2997 0.2961

0.3 0.3448 0.3156 0.2909 0.3061 0.3119 0.2905

0.4 0.3673 0.3316 0.2978 0.2952 0.2992 0.2984

0.5 0.345 0.3466 0.2988 0.3091 0.3146 0.2988

0.6 0.3636 0.314 0.3098 0.3192 0.3014 0.2912

0.7 0.39 0.359 0.3314 0.3227 0.312 0.2936 0.8 0.3862 0.3495 0.3331 0.3275 0.3251 0.2981 (,)s e e t γ= 128,8,5N K M ===,ε=0 表2 漏检率e 在不同的ε值下随着感知周期s t 增加的变化情况 s t

ε

50 100 500 1000 5000 10000

0.2 0.3173 0.3158 0.3145 0.296 0.2873 0.2983 0.3 0.3788 0.342 0.3233 0.3112 0.328 0.3295 0.4 0.368 0.3443 0.3492 0.3249 0.3221 0.3257 0.5 0.3577 0.3434 0.3491 0.3457 0.361 0.3602

(,)s e e t ε= 128,8,5N K M ===,γ=0

第2组仿真给出基于Q-Learning 的感知管理算法的性能,为了比较的公平性,将本文提出的算法与不利用信道信息和主用户业务模型的静态分配算法(即对于认知用户在每个分配周期都指定其相同的感知任务,或者随机选择感知任务,仿真表明两者的性能接近,均归为静态分配算法中)的性能进行比较。在下面的图中,用“静态”来代表静态分配算法,用“Q-Learning ”代表本文提出的算法。图3给出了N =128,K =32,M =5时两种算法的漏检率以及成功检测率随着仿真时间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基于Q-Learning 的感知管理算法的漏检性能以及成功检测性能均优于静态分配算法。随着认知用户的检测能力增加,两种算法对信道的检测效率都大大提升,如图4所示,但伴随着M 值的增大,

带来的后果是认知用户要消耗更多的能量和时间用

于信道感知。 为了验证基于Q-Learning 的感知管理算法的

收敛速度,第3组仿真给出了当N =16,K =4,M =4

时,随机选取的一个认知用户(称为用户1)在不同的时间段下采取不同动作的比例,如图5所示。可以看出,在前50和100个感知周期内,用户1采取的动作还没有明显的趋势,随着感知周期的增加,用户1采取各个动作的比例在500个周期之后已经相

对稳定,达到收敛状态。

5 结束语

本文将智能控制理论中的Q-Learning 思想引

入到认知无线电系统中,考虑如何运用Q-Learning 算法来对感知任务进行合理的分配,使系统的感知效率得到提高。在每个感知周期内,具有Q-Learning 模块的基站选择待分配感知任务的认知用户作为Q-Learning 算法中的状态(state),将为每个用户分配待感知的信道作为在每个状态下所采取的动作

图3 两种算法的感知效率随时间的变化 图4 两种算法的感知效率随M 的变化 图5 用户1采取的动作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628 电子与信息学报第32卷

(action),根据收集到的感知结果来确定回报,学习感知活动中的经验,以达到提高感知效率的目的。仿真结果表明,基于Q-Learning的感知管理算法工作在不知道信道信息的情况下,与固定分配感知任务相比能够降低漏检率,提高感知效率,并且收敛较快。

参考文献

[1] Haykin S. Cognitive radio: brain-empower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J]. 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 2005, 23(2): 201-220.

[2] Hu Wen-dong, Willkomm D, and Vlantis G, et al.. Dynamic

frequency hopping communities for effieient IEEE 802.22

operation[J]. IEEE Communication Magazine, 2007, 45(5):

80-87.

[3] Jeong Sang Soo, Jeon Wha Sook, and Jeong Dong Geun.

Dynamic channel sensing management for OFDMA-based

cognitive radiosystems[C]. Proceeding of VTC 2007, Dublin,

2007: 2646-2650.

[4] Watkin C and Dayan P. Q-Learning [J]. Machine Learning,

1992, 8(3): 279-292.

[5] Nie Jun-hong and Haykin S. A Q-Learning-based dynamic

channel assignment technique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J]. 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

1999, 48(5): 1676-1687.

[6] Chen Yih-Shen, Chang Chung-Ju, and Ren Fang-Chin.

Q-Learning-based multirate transmission control scheme for

RRM in multimedia WCDMA systems[J]. 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 2004, 53(1): 38-48. [7] Chang Chung-ju, Chang Chia-yuan, and Ren Fang-ching.

Q-Learning-based hybrid ARQ for 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 in UMTS[C]. Proceeding of VTC2007, Dublin,

2007: 2610-2615.

[8] Reddy Y B. Detecting primary signals for efficient

utilization of spectrum using Q-Learning[C]. Proceeding of

the Fif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ew Generations, Las Vegas, 2008: 360-365. [9] Chen Yih-shen, Chang Chung-ju, and Ren Fang-chin.

Situation-aware data access manager using fuzzy Q-learning

technique for multi-cell WCDMA systems[J]. 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2006, 5(9):

2539-2547.

[10] Nasri R, Altman Z, and Dubreil H. Optimal tradeoff

between RT and NRT services in 3G-CDMA networks

using dynamic fuzzy Q-Learning[C]. Proceeding of PIMRC’06, Helsinki, 2006: 1-5.

[11] 张永靖, 冯志勇, 张平. 基于Q学习的自主联合无线资源管理

算法[J].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08, 30(3): 676-680.

Zhang Y J, Feng Z Y, and Zhang P. A Q-learning based

autonomic joint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algorithm[J].

Journal of Electronics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08, 30(3): 676-680.

李默:女,1983年生,博士生,研究方向为认知无线电系统中的资源管理.

徐友云:男,1966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B3G/4G 关键技术、无线资源管理、认知无线电等.

蔡跃明:男,1961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无线资源管理、协同通信等.

信息管理系统操作手册

信息管理系统操作手册 学生

目录 1机器环境要求 (3) 1.1硬件环境 (3) 1.2软件环境 (3) 1.3环境检测 (3) 2主界面介绍 (8) 2.1我的任务 (9) 2.1.1 功能描述 (9) 2.2统计查看 (10) 2.2.1 功能描述 (10) 2.2.2 操作说明 (10) 2.3考试记录查看 (11) 2.3.1 功能描述 (11) 2.4作业记录查看 (12) 2.4.1 功能描述 (12) 2.4.2 操作说明 (12) 3 个人管理 (16) 3.1功能描述 (16) 3.2 操作说明 (16)

1机器环境要求 1.1硬件环境 CPU:PⅣ 3.0以上 内存:1G及以上 剩余硬盘空间:10G以上 1.2软件环境 学生端浏览器必须使用IE9.0,安装.NET4.0,安装C++2010运行库,64位客户端要装AccessDatabaseEngine64.exe,把登录地址添加到受信任站点,通过IE浏览器访问服务器端进行练习。 操作系统需用微软Windows7操作系统(旗舰版或专业版)。安装Office 2010(必须包括word,excel和ppt)。 考试过程中请关闭杀毒软件或者取消其网页脚本监控功能,防火墙请做好相关规则,卸载网页拦截软件上网助手等。 1.3环境检测 学生通过浏览器做计算机科目练习时,第一次进入练习时会提示下载《考试客户端证书》,下载到本地,打开安装,导入证书到“授信任根证书颁发机构”,导入成功后,安装wbyActivexSetup.CAB控件,安装成功后进行环境检测。如下图1 - 12,评测通过后IE会自动关闭。重新打开浏览器进入即可练习了。

运维管理系统方案

运维管理系统方案 概述 伴随着企事业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事业服务器的增多,企事业管理的信息化,企事业网络管理也变的越来越重要。一旦网络、服务器、数据库、各种应用出现问题,常常会给企事业造成很大的损失。怎样能7x24小时检测网络系统的运行情况,避免各种故障的发生,改进传统的网络管理方式来适企事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因此,运维管理系统就有他的必要性。一个完备的运维管理系统能够提供7x24小时检测网络、服务器、数据库、各种应用系统,及时发现将要出现的问题,并通过短信、Email、声音报告给运维管理人员。运维管理人员就可以及时排除故障,避免造成重大损失。 运维管理系统的功能: ?故障发现与警报; ?记录日常运维日志信息; ?服务器故障统计; ?服务器软硬件信息统计; ?服务进程管理; ?将数据信息存储到数据库,并使用图形方式直观的展示出来; ?权限、密码管理; ?将数据生成报表。 运维管理系统的特点: ?邮件和短信实时故障报警; ?B/S结构,能够通过web对远程服务器下达指令; ?监控服务器和被监控服务器之间通过python socket来发送信息; ?统计日常故障处理,以便下次出现同样故障时能够更快的解决问题; ?实现自动化管理和自动化监控; ?安全管理服务器性能; ?操作流程统计与管理。

系统结构 运维管理系统采用B/S构架,运维管理人员随时随地可以对服务器进行管理、配置及故障处理。它是将部署在同一个局域网内的所有服务器统一管理,服务器之间的信息通讯、指令发送、运维管理都通过python来实现。监控服务器端负责采集、统计和分析数据,在数据出现异常时发送报警信息到管理员的email、手机中,并将错误日志存储到数据库中。 运维管理系统主要通过LAMP服务器、python编程、snmp和shell编程来实现。在被监控端安装python服务,并在被监控服务器上部署python程序和shell脚本用于接受监控服务器端指令、信息采集并发送会监控服务器端。监控服务器端部署python程序和LAMP服务器,用于发送指令、接受数据信息、存储数据、统计数据以及异常报警。 运维管理人员日常通过web浏览器远程登录监控管理系统,检测各被监控服务器的运行状态、服务状态、防火墙配置、进程信息、操作日志等信息。在出现异常时,通过运维系统可以查看到具体的异常服务器、进程等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来处理异常。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办法(通用版)

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证公司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防止计算机网络失密、泄密时间发生,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公司信息系统的安全与管理,由公司信息部负责。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各部门。 第二章信息部安全职责 第四条信息部负责公司信息系统及业务数据的安全管理。明确信息部主要安全职责如下: (一)负责业务软件系统数据库的正常运行与业务软件软件的安全运行; (二)负责银行卡刷卡系统服务器的安全运行与终端刷卡器的正常使用; (三)保证业务软件进销调存数据的准确获取与运用; (四)负责公司办公网络与通信的正常运行与安全维护; (五)负责公司杀毒软件的安装与应用维护; (六)负责公司财务软件与协同办公系统的维护。 第五条及时向总经理汇报信息安全事件、事故。 第三章信息部安全管理内容 第六条信息部负责管理公司各计算机管理员用户名与密码,不得外泄。

第七条定期监测检查各计算机运行情况,如业务软件系统数据库出现异常情况,首先做好系统日志,并及时向总经理汇报,提出应急解决方案。 第八条信息部在做系统需求更新测试时,需先进入备份数据库中测试成功后,方可对正式系统进行更新操作。 第九条业务软件系统是公司数据信息的核心部位,也是各项数据的最原始存储位置,信息部必须做好设备的监测与记录工作,如遇异常及时汇报。 第十条信息部负责收银机的安装与调试维护,收银网络的规划与实施。 第十一条信息部负责公司办公网络与收银机(POS)IP地址的规划、分配和管理工作。包括IP地址的规划、备案、分配、IP地址和网卡地址的绑定、IP地址的监管和网络故障监测等。个人不得擅自更改或者盗用IP地址。 第十二条公司IP地址的设置均采用固定IP分配方式,外来人员的电脑需要在信息部主管领导的批准下分配IP进行办公。 第十三条用户发现有人未经同意擅自盗用、挪用他人或本人的IP地址,应及时向信息部报告。 第十四条信息部负责公司办公网络与通信网络的规划与实施,任何个人或部门不得擅自挪动或关闭部门内存放的信息设备。 第十五条办公电脑安全操作管理

认知无线电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认知无线电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认知无线电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摘要:认知无线电是一种通过与其运行环境交互而改变其发射参数从而提高频谱利用率的新的智能技术,其核心思想是CR具有学习能力,能与周围环境交互 信息,以感知和利用在该空间的可用频谱,并限制和降低冲突的发生,认知无线电就是通过频谱感知(Spectrum Sensing )和系统的智能学习能力,实现动态频谱分配(DSA dynamic spectrum allocation )和频谱共享(Spectrum Shari ng )。本文主要分析认知无线电的起源,认知无线电的关键技术概要,认知无线电的相关标准化进程以及认知无线电的应用场景等多个方面,对认知无线电进行一个概述,从而加深对无线电的认知与了解。关键字:认知无线电、起源、关键技术、标准化、应用 随着无线通信需求的不断增长,对无线通信技术支持的数据传输速率的要求越来越高。根据香农信息理论,这些通信系统对无线频谱资源的需求也相应增长,从而导致适用于无线通信的频谱资源变得日益紧张,成为制约无线通信发展的新瓶颈。另一方面,已经分配给现有很多无线系统的频谱资源却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不同程度的闲置。为解决无线频谱资源紧张的问题,出现了许多先进的无线通信理论与技术,如链路自适应技术、多天线技术等。这些技术虽然能提高频谱效率,但仍受限于Sha nnon理论。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的大量研究表明:ISM频段以及适用于陆地移动通信的2GHz 左右授权频段过于拥挤,而有些授权频段却经常空闲。因而提出了认知无线电。认知无线电是一种智能频谱共享技术。它通过感知频谱环境、智能学习并实时调整其传输参数,实现频谱的再利用,进而显著地提高频谱的利用率,通过从时间和空间上充分利用那些空闲的频谱资源,从而有效解决上述难题。 1. 认知无线电的发展历程

基于java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java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java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摘要:利用计算机进行学生信息管理,不仅能够保证准确、无误、快速输出,而且还可以利用计算机对有关信息进行查询,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本设计就是一个为实现信息化管理而开发的信息管理系统,能够进行信息存储、查询、修改等能功。该系统由六个模块构成,包括学生管理系统的主界面模块、学生信息管理模块、课程信息管理模块、成绩信息管理模块、信息查询模块和数据库操作模块。通过这些模块的有机结合,能方便的对学生信息进行综合管理,从而实现了信息化管理的目的。由于本人的能力有限,设计过程中难免有不足之处,设计中的存在问题本人将在日后进一步修改,以便让程序的设计更加完善。 关键词:oracle; 异常处理;关系模型

目录 1 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背景及意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技术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实现技术的简要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可行性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2系统需求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数据模型分析与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结构设计与结构功能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结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功能结构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系统实现......................................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系统调试与测试................................ 错误!未定义书签。 系统功能测试.................................. 错误!未定义书签。 系统调试常见错误..............................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实验小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信息系统管理制度

信息系统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明确岗位职责,规范操作流程,保障本中心信息系统安全、有效运行,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府有关规定,结合信息统计中心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目的:使信息化建设工作规范化进行,做到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使用范围:适用于本中心信息化建设。 第三条利用信息系统实施内部控制至少应当关注下列风险: (一)信息系统缺乏或规划不合理,可能造成信息孤岛或重复建设,导致中心管理效率低下。 (二)系统开发不符合内部控制要求,授权管理不当,可能导致无法利用信息技术实施有效控制。 (三)系统运行维护和安全措施不到位,可能导致信息泄漏或毁损,系统无法正常运行。 第四条职责: (一)信息统计中心负责中心信息化管理总体规划,建立统一的信息化建设标准、规范。负责中心各科(所)信息化项目总体协调及中心办公自动化网络和系统软硬件的维护工作。 (二)各科(所)负责指定专人担任本专业信息化网络工作,并负责本科(所)日常信息管理工作。 第五条工作要求: (一)各科(所)在开展涉及信息化建设及申报信息化建设项目之前,需报主管领导审批后,将业务需求、建设规划等报信息统计中心,信息统计中心应按照中心信息化建设规划及相关要求进行审核。 (二)经信息统计中心审核同意后的信息化建设项目,由信息中心提出信息化技术要求及软硬件需求,同意规划整合后报市卫生局信息中心。 (三)各科(所)申报的信息化项目批准后,信息统计中心技术人员全程参与项目的招标、实施、验收。

第二章信息系统的开发 第六条信息统计中心根据信息系统建设整体规划提出项目建设方案,明确建设目标、人员配备、职责分工、经费保障和进度安排等相关内容,按照规定的流程报批通过后配合相关公司实施。 信息统计中心负责监督开发流程,明确系统设计、安装调试、验收、上线等全过程的管理要求。 第七条信息统计中心需要深入了解各个业务科(所)的业务流程、关键控制点、处理规则、用户范围以及手工环境下难以实现的控制功能等较为核心的信息系统需求点。在系统开发过程中,应当按照不同业务的控制要求,通过信息系统中的权限管理功能控制用户的操作权限,避免将不相容职责的处理权限授予同一用户。 应当针对不同数据的输入方式,考虑对进入系统数据的检查和校验功能。对于必需的后台操作,应当加强管理,建立规范的流程制度,对操作情况进行监控或者审计。 应当在信息系统中设置操作日志功能,确保操作的可审计性。对异常的或者违背内部控制要求的操作,应当设计系统自动报告并设置跟踪处理机制。 第八条信息统计中心需要组织开发单位或开发人员与各科(所)的日常沟通和协调,督促开发单位或开发人员按照建设方案、计划进度和质量要求完成编程工作。 第九条统计中心应根据配备的硬件设备和系统软件的具体情况,组织安排相应的硬件厂家或软件开发商的技术人员入场安装调试。对于关键的软硬件设备,应安排专人负责跟踪、记录整个安装调试过程;在完成软硬件设备的安装调试后,应注意做好有关文档的验收及归档保存工作。 第十条信息系统上线前,需要对信息系统进行等保定级,没有定级的信息系统不能正式上线。另外,信息统计中心都应当切实做好上线的各项准备工作,应查验设备厂商或软件开发商或开发人员提交的有关运行维护资料,包括技术手册、操作手册等,并负责监督设备厂商或软件开发商提供对相关岗位人员的技术培训。制定科学的上线计划和新旧系统转换方案,考虑应急预案,确保新旧系统顺利切换和平稳衔接。系统上线涉及数据迁移的,还应制定详细的数据迁移计划。

认知无线电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认知无线电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摘要:认知无线电是一种通过与其运行环境交互而改变其发射参数从而提高频谱利用率的新的智能技术,其核心思想是CR具有学习能力,能与周围环境交互信息,以感知和利用在该空间的可用频谱,并限制和降低冲突的发生,认知无线电就是通过频谱感知(Spectrum Sensing)和系统的智能学习能力,实现动态频谱分配(DSA:dynamic spectrum allocation)和频谱共享(Spectrum Sharing)。本文主要分析认知无线电的起源,认知无线电的关键技术概要,认知无线电的相关标准化进程以及认知无线电的应用场景等多个方面,对认知无线电进行一个概述,从而加深对无线电的认知与了解。 关键字:认知无线电、起源、关键技术、标准化、应用 随着无线通信需求的不断增长,对无线通信技术支持的数据传输速率的要求越来越高。根据香农信息理论,这些通信系统对无线频谱资源的需求也相应增长,从而导致适用于无线通信的频谱资源变得日益紧张,成为制约无线通信发展的新瓶颈。另一方面,已经分配给现有很多无线系统的频谱资源却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不同程度的闲置。为解决无线频谱资源紧张的问题,出现了许多先进的无线通信理论与技术,如链路自适应技术、多天线技术等。这些技术虽然能提高频谱效率,但仍受限于Shannon理论。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的大量研究表明:ISM频段以及适用于陆地移动通信的2GHz左右授权频段过于拥挤,而有些授权频段却经常空闲。因而提出了认知无线电。认知无线电是一种智能频谱共享技术。它通过感知频谱环境、智能学习并实时调整其传输参数,实现频谱的再利用,进而显著地提高频谱的利用率,通过从时间和空间上充分利用那些空闲的频谱资源,从而有效解决上述难题。 1.认知无线电的发展历程 认知无线电的概念是由Joseph Mitola博士在1999年提出的,他认为认知无线电可以使SDR从预置程序的盲目执行者转变为无线电领域的智能代理,并在论文中描述了认知无线电如何通过无线电知识表示语言(RKRL)来提高个人无线业务的灵活性。2004年Rieser支出认知无线电不一定必须有SDR的支撑,他提出基于遗传算法的生物启发认知模型更适用于可快速部署的灾难通信系统。该认知模型可对无线电系统的物理层和MAC层烦人演进建模,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包括用于监听无线环境,进行信道建模的无线信道遗传算法(WCGA)、演进并自适应无线环境的无线通信遗传算法(WSGA)和根据无线电信道模型和无线电参数,监视并改变系统的状态,以决定如何适应无线电的认知监视系统(CSM)。 2003年5月,FCC召开了无线电研讨会,讨论了利用认知无线电技术实现灵活频谱利用的相关技术问题。并且对从频谱管理的角度出发对认知无线网进行了官方定义,认为认知无线电是指能够通过与工作环境的交互,改变发射参数的无线电设备。针对频谱利用率低的现状,FCC提出采用认知无线电技术实现“开放

学生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毕业设计任务书 一、课题名称 学生档案管理系统 二、目的与要求 1、课题简介 本系统主要用来实现学生基本情况和学生成绩的录入、修改、查询、删除和 打印等功能。通过本系统,可以了解如何使用 Visual Basic 来开发一个比较完整 的数据库应用程序。 2、设计目的 通过本课题的设计,学生应掌握软件开发的一般过程与方法,掌握 VB 中高级控 件的使用与编程,掌握访问数据库的方法,掌握较复杂过程之间的数据传递方法。 3、功能描述 本系统主要包括学生基本情况更新,学生基本情况维护和学生成绩维护 3 个大的 模块,各个模块的具体功能如图所示: 学生基本情况更新 添加 删除 修改 查询 按专业查询 学生成绩维护 学生基本情况维护 选择专业 修改 添加 删除 打印 添加成绩 查找 打印 按学号查找 按专业查找 学生档案管理系统 用户登陆

4、数据描述 1)基本情况表:学号,姓名,性别,班级,出生年月,政治面貌,家庭住址,电话,E_mail,照片。 2)学生成绩表:学号,课程,成绩,学期。 5、具体要求 1)根据系统涉及的数据和对数据的处理设计出结构合理的数据库。 2)设计出学生档案管理系统的界面,界面要具有人机相互性,简单易懂。 3)提供查询,删除等操作界面,并能够返回到主界面。 4)能够提供按专业和按学号查询的功能。 5)提供用户通过密码登陆,增强安全性。 三、

图书馆、 四、各阶段要求与注意事项 第 1 阶段:根据任务要求,对系统涉及到的数据进行分类。在数据字典的 基础上对系统的功能进行分析,具体到某种数据可进行的相应操作。 第 2 阶段:复习 Access 软件的操作。考虑数据库结构,以及使用各种数据库 系统提供数据访问平台的区别。 第 3 阶段:学习 VB 中高级控件的使用与编程方法、访问数据库的方法。对程 序应实现的功能进行分析,考虑多个窗体功能的分配。应注意窗体之间传递数据 的方法。编写程序代码,对各个功能模块和窗体模块进行调试纠错。程序运行与 调试。调试时应全面考虑调试用例,尽可能多地发现程序中存在的逻辑错误并修 改。 第 4 阶段:结合设计内容与过程,列出论文大纲,根据论文大纲撰写论文交 指导教师审阅。根据指导教师的审阅意见修改论文。 五、图纸和实物要求 1. 可运行的程序,源代码(不要求打印); 2. 毕业设计论文(按照论文统一格式打印); 3 学校、系部要求的其它材料。 六、参考资料 1. VB 的相关书籍、资料(重点参考内容:基本控件,通用控件,Ado 数据对象, Adodc 控件); 2. 数据库系统设计的相关书籍、资料(重点参考内容:数据库结构设计,Access 数 据库); 3. Excel 中 VBA 相关资料(可通过 Excel 程序获得); 第 十 一 ~ 十 二 周 对本课题进行整 理、总结并撰写 论文,作好答辩 准备 1.对毕业设计的成果进行归纳、 总结,撰写论文。 2.准备其他相关材料,作好答辩 准备。 机房、 教室

C简单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C++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要求用C++语言编写学生成绩管理系统,要求能进行添加删除修改输入输出等的操作,并能使用面相对像原理对此系统进行实现。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分析: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分为8个模块,分别是:添加学生信息,输出学生成绩,查找学生成绩,修改学生成绩,删除学生成绩,学生成绩排序,保存数据到文件和读取文件中学生成绩的模块。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结构:

各个子函数功能及其流程: 1.首先定义一个学生类Class Student;并定义其各个私有变量和公有函数 2.Student();构造函数,用于初始化学生类中的各个变量并记录 3.Add();函数:用于添加学生信息的函数包括学号姓名成绩等的内容 4.Output();函数:用于输出学生信息,包括学号姓名各科及总分平均成绩

5.Find();函数:用于查找学生各项信息。 6.modify();函数:用于修改学生各项信息。 7.delete();函数:用于删除学生信息。

8.sort();函数:对学生各项信息进行排序操作。 8.save()和load();函数:将学生信息保存到文件中,并在需要的时候调用该文件将其中 的学生信息显示出来

9.“=”“<<”“>>”符号的重载:在各个函数处理数据过程中对这些的调用处理函数源代码: 此函数源代码在VisualC++6.0环境下编译通过。具体如下: #include"iostream.h" #include"conio.h" #include"iomanip.h" #include"stdio.h" #include"string.h" #include"stdlib.h" #include"fstream.h" class student //定义学生类 { private://定义学生类的私有成员 char name[20]; //名字 char sex[5]; //性别 int number; //学号 int score[3]; //分数 int total; //总分 int average; //平均分 public: //公有成员 student(); //学生构造函数,用于学生数据的初始化及保存学生数据 void add(); //添加学生信息函数 void output(); //输出学生信息函数 void find(); //查找学生数据函数 void modify(); //修改学生信息函数 void deleted(); //删除学生信息函数 void sort(); //排序函数 void save(); //保存学生信息并写入文件函数 void load (); //打开写有学生信息的文件的函数

学位授予信息管理系统安装及使用办法完整版

学位授予信息管理系统安装及使用办法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全国学位授予信息管理系统”安装及使用办法 一、下载与安装: 下载地址:如果系统未安装解压缩软件,请先下载安装解压缩软件,然后点击“”,下载文件并安装好。 二、系统设置 第一次使用时,点击“系统初始化”,选择年份,如本学期是2005-2006,授予单位代码是10511,授予单位是华中师范大学。点击“存盘”,提示“系统数据初始化将删除去年的数据,继续吗?”,点击“是”即完成设置。“系统初始化”设置每学期仅需设置一次。录入数据后若再进行系统设置将导致以前录入数据丢失! 三、数据录入 本信息库要上报国务院学位办,作为以后学位证书电子注册、网上查询的重要信息,请务必重视。信息录入最好让学位申请人本人录入,也可指定专人负责信息录入工作。 本表格所填数据与学位档案中《学位申请与评定书》第1页的信息相同,可参照填写。 录入注意事项: 1.单击“数据维护”,选择“数据录入”,即出现“学历博士”、“同等学力博士”,“学历硕士”和“同等学力硕士”几个选项。选择其中一个即可进行数据录入。我校没有“同等学力博士”,“教育硕士”等专业学位人员选择“同等学力硕士”进入录入。其中红色字段必须全部录入,蓝色字段中身份证号码必须填写,其他字段可以为空。录入完毕后点击“存盘”,存盘成功数据才会保存。 2.所有类型的“获硕日期”“获博日期”和“学位证书编号”由学位办统一填写。“按一级学科授予否”统一填“否”。 3.录入第二个学生时可以选择“复制最后一个学生”,点增加,则只需修改前面信息即可。 4.时间录入,注意格式。如1999 02 10 5.很多空格都有下拉菜单,点击空格下拉菜单即会出现。“专业代码”或“学校代码”如不清楚,可先选择右边的专业名称或学校名称,左边代码即会自动填充。

认知无线电技术

现代通信系统 论文 题目:认知无线电技术 姓名:朱雪峰 学院:潇湘学院 专业:通信工程 班级: 001 学号: 1254040121 指导教师:钟斌 2015年11月1日

目录 一、引言 (2) 二、认知无线电的基本概念 (2) 三、认知无线电的功能与实现 (4) 1.认知无线电的主要功能 (4) 2.认知无线电的实现关键 (5) 四、认知无线电的标准化 (7) 五、认知无线电的管制与应用情况 (8) 六、未来发展与展望 (9)

认知无线电技术的研究及发展 【摘要】认知无线电技术作为软件无线电技术的一个特殊扩展,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由于该技术能够自动检测无线电环境,调整传输参数,从空间、时间、频率、调制方式等多维度共享无线频谱,可以大幅度提高频谱利用效率。本文首先从认知无线电技术的定义入手,分别讨论了认知无线电的基本概念、功能与实现、标准化的进程。然后介绍了当前应用状况,最后分析了未来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 一、引言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获得的带宽不断地增加,移动通信的数据速率从10 kbit/s增长到2 Mbit/s,在不久的将来还可能提高到上百兆比特每秒。但即使如此,也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无线接入需求。为了缓解这一矛盾,一方面,人们不断开发新的无线接入技术,利用新的频段来提供各种业务;另一方面,不断改进各种编码调制方式,提高频谱效率。但由于移动终端天线尺寸和功率的限制,可以用于无线接入的频段很有限。在提高频谱效率方面,目前较为先进的CDMA空中接口技术,如HSDPA可以达到1 bit/(s·Hz)的频谱效率,将来OFDM和MIMO技术的应用也只能达到3-4 bit/(s·Hz)的频谱效率。3-4倍的频谱效率的提高对于人们成百上千倍的带宽需求增长是微不足道的。认知无线电技术的出现,为解决频谱资源不足、实现频谱动态管理及提高频谱利用率开创了崭新的局面。 二、认知无线电的基本概念 认知无线电(cognitive radio,CR)的概念是由Joseph Mitola博士提出的,他在1999年发表的一篇学术论文[1]中描述了认知无线电如何通过一种“无线电知识表示语言(RKRL)”的新语言提高个人无线业务的灵活性。随后在2000年瑞典皇家科学院举行的博士论文答辩中详细探讨了这一理论[2]。 认知无线电也被称为智能无线电。从广义上来说是指无线终端具备足够的智能或者认知能力,通过对周围无线环境的历史和当前状况进行检测、分析、学习、推理和规划,利用相应结果调整自己的传输参数,使用最适合的无线资源(包括频率、调制方式、发射功率等)完成无线传输。认知无线电能够帮助用户自动选择最好的、最廉价的服务进行无线传输。甚至能够根据现有的或者即将获得的无线资源延迟或主动发起传送。 由定义可以看出。认知无线电的一个最大优势就是无线用户可以通过该技术实现“频谱共享”。目前大多数频谱已经被划分给不同的许可持有者(又称为首要用户),包括移动通信、应急通信、广播电视等。但是随着用户需求的增长,简单地通过开发新的无线接入技术和使用新的频点已经无法充分满足市场需求。 近年来,很多学者通过监测分析当前无线频谱使用状况发现,虽然大部分频谱已经被分配给不同的用户,但是在相同时间、相同地点频谱的使用却非常有限。常常是大部分频点未被使用,而某些热点频率又处于超负荷运行。美国联邦通信管理委员会(FCC)充分注意到了这一点,于2002年11月出版了频谱政策任务组撰写的一份报告[3],该报告指出,当前分配的绝大多数频谱的利用率为15%-85%。因此FCC认为当前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并不是没有频谱可用,而是现有的频谱分配方式导致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只有彻底改变当前固定频谱分配政策,部分甚至全部采用动态频谱分配政策,使多种技术可以实现“频谱共享”,才能

c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洛阳理工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课程名称高级语言C#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 B130506 学号 姓名张葵 完成日期 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教务员可以输入学生、教师、班级、课程信息,一个班级只属于一个专业,一个学生只属于一个班级。教务员负责输入每个专业、每个班级需要学习哪些课程,指定课程的任课教师。一个教师可以教授多个班的多门课程。 教师可以查看学习该课程的学生名单。课程结束后,教师可以录入课程成绩。 课程分两类,必修课和选修课。学生可以选修课程,每学期几门。学生可以查看自己各门课程的成绩。学生还可以进行评教,给老师打分。 系统管理员可以输入教室信息,并结合班级、课程、教室信息实现自动排课。

指导教师:张文学 2015 年 12 月 27 日 课程设计评语成绩: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 2015 年 12 月 31 日

目录

第 1 章需求和可行性分析 需求分析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教育单位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内容对于学校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学校的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电脑对学生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避免了以往人工管理的复杂和耗时费力的劳动,也大大的能够减少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可以有效的节约学校的开支。

功能需求 作为一个学生的信息管理系统,必须要有管理人员能够进行对学生的信息进 行有效的管理,因此,系统必须预留一个管理员的登录窗口和登录之后所能进行的操作,在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中,管理员具有最高的权限,可以对学生、老师、班级、专业等等进行添加、删除、修改个查询。除了拥有管理员之外,还应该拥有教务处对学生进行管理,例如:对学生课程,成绩等等具有一定的权限。此外,还应该有老师的一个权限,老师在带完一门课之后可以对学生进行一个成绩录入和平时布置作业的功能。最后是学生自己拥有的功能,学生在考试结束后可以利用系统登录自己的账户对成绩进行查询。 在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中,要明确各类用户所能拥有的最高权限,如果一旦权限的问题搞错以后,整个系统就会变得没有价值。例如:学生只有对成绩的查询功能,而不能对成绩拥有修改和删除以及插入的功能。老师只能够对学生进行成绩的录入和平时布置作业,而不能删除学生的个人信息等权限。 要设立不同的异常机制,这样不会因为用户的错误的操作而使得系统瞬时奔溃。我们要在代码中设置不同的异常抛出机制,这样就可以使得用户在进行了错误的或者违反规则的操作之后,系统不会出现突然的停止运转。 可行性分析 随着计算机语言和数据服务的不断发展,使得许多的现实问题都可以利用计算机来帮助人类实现轻巧,方便的管理。在教育上,学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因此技术人员早早就开始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因此,目前对于学生信息的管理各种语言都能够编写出一套完整的、可用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技术可行性 在这套系统的开发中,采用的是开发语言是C#,软件是Visio Studio2010,C#是微软对问题的解决方案。C#是一种最新的、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它使得程序员可以快速地编写各种基于Microsoft?平台的应用程序,Microsoft .NET提供

学位授予信息管理系统安装及使用办法

“全国学位授予信息管理系统”安装及使用办法 一、下载与安装: 下载地址:如果系统未安装解压缩软件,请先下载安装解压缩软件,然后点击“”,下载文件并安装好。 二、系统设置 第一次使用时,点击“系统初始化”,选择年份,如本学期是2005-2006,授予单位代码是10511,授予单位是华中师范大学。点击“存盘”,提示“系统数据初始化将删除去年的数据,继续吗?”,点击“是”即完成设置。“系统初始化”设置每学期仅需设置一次。录入数据后若再进行系统设置将导致以前录入数据丢失! 三、数据录入 本信息库要上报国务院学位办,作为以后学位证书电子注册、网上查询的重要信息,请务必重视。信息录入最好让学位申请人本人录入,也可指定专人负责信息录入工作。 本表格所填数据与学位档案中《学位申请与评定书》第1页的信息相同,可参照填写。 录入注意事项: 1.单击“数据维护”,选择“数据录入”,即出现“学历博士”、“同等学力博士”,“学历硕士”和“同等学力硕士”几个选项。选择其中一个即可进行数据录入。我校没有“同等学力博士”,“教育硕士”等专业学位人员选择“同等学力硕士”进入录入。其中红色字段必须全部录入,蓝色字段中身份证号码必须填写,其他字段可以为空。录入完毕后点击“存盘”,存盘成功数据才会保存。 2.所有类型的“获硕日期”“获博日期”和“学位证书编号”由学位办统一填写。“按一级学科授予否”统一填“否”。 3.录入第二个学生时可以选择“复制最后一个学生”,点增加,则只需修改前面信息即可。 4.时间录入,注意格式。如1999 02 10 5.很多空格都有下拉菜单,点击空格下拉菜单即会出现。“专业代码”或“学校代码”如不清楚,可先选择右边的专业名称或学校名称,左边代码即会自动填充。

认知无线电原理技术与发展趋势

摘要:认知无线电是指具有自主寻找和使用空闲频谱资源能力的智能无线电技术。认知无线电技术的提出,为解决不断增长的无线通信应用需求与日益紧张的无线频谱资源之间的矛盾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途径。当前,认知无线电技术从理论到实践都面临很多困难。文章简述了认知无线电的基本原理,对认知无线电涉及的射频、频谱感知和数据传输等物理层核心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分析,并结合当前的发展状况对该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认知无线电;频谱感知;数据传输;网络体系与协议 Abstract: Cognitive Radio (CR) is an intelligent radio technology which has the capability to search and utilize underutilized spectrum resources. CR has been recognized as an effective solution to the dilemma introduced by the rapid growth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nd the scarcity of spectrum resources. However, from theory to practical applications, there are many challenges faced by CR currently. In this paper, the key physical layer techniques of CR, such as radio frequency front-end, spectrum sensing and data transmission, are discussed. According to the status of the research, the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this technology is also predicted. Key words: cognitive radio; spectrum sensing; data transmission; network architecture and protocol 随着无线通信需求的不断增长,对无线通信技术支持的数据传输速率的要求越来越高。根据香农信息理论,这些通信系统对无线频谱资源的需求也相应增长,从而导致适用于无线通信的频谱资源变得日益紧张,成为制约无线通信发展的新瓶颈。另一方面,已经分配给现有很多无线系统的频谱资源却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不同程度的闲置。因此,人们提出采用认知无线电(CR)技术,通过从时间和空间上充分利用那些空闲的频谱资源,从而有效解决上述难题。 这一思想在2003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的《关于修改频谱分配规则的征求意见通知》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该通知明确提出采用CR技术作为提高频谱利用率的技术手段。此后,CR技术受到了产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成为了无线通信研究和市场发展的新热点。然而,CR技术从理论到大规模实际应用,还面临很多挑战。这些挑战包括了技术、政策和市场等诸多方面。本文从技术的角度,总结分析CR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并对将来技术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1 认知无线电基本原理 1.1 认知无线电的概念与特征 自1999年“软件无线电之父”Joseph Mitola Ⅲ博士首次提出了CR的概念并系统地阐述了CR的基本原理以来,不同的机构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CR的定义[1-3],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FCC和著名学者Simon Haykin教授的定义。FCC认为:“CR是能够基于对其工作环境的交互改变发射机参数的无线电”[4]。Simon Haykin则从信号处理的角度出发,认为:“CR是一个智能无线通信系统。它能够感知外界环境,并使用人工智能技术从环境中学习,通过实时改变某些操作参数(比如传输功率、载波频率和调制技术等),使其内部状态适应接收到的无线信号的统计性变化,以达到以下目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高度可靠通信;对频谱资源的有效利用。”

VC++管理系统项目设计与实现

VC++制作一个人事管理系统——教职工管理系统 关键词:VC++应用程序向导增加对话框资源 ADODC控件 DataGrid控件对话框切换2.1系统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人事管理系统是公司或学校或其他的事业单位用来统一管理人员的软件,下面我就一学校的教职工管理系统为例。 学校职工查询是学校管理中需要经常处理的一项工作,我的毕业设计结合一个简化的学校教职工管理系统的制作,介绍如何利用VC++的应用程序向导制作应用程序。该系统的制作涉及一个数据库、两个数据表及其相关的对话框的制作开发,涉及在工程中增加对话框、调用对话框的方法以及应用程序向导的使用方法。最重要的是,在我的毕业设计中,我将介绍一种新的数据源引用方法,即使用ADODC控件引用数据源并制作应用系统的方法。我的毕业设计程序是简单的,但方法是重要的。 2.2系统功能设计 本系统具有—般系统的数据处理功能,如数据录入、增加、修改、删除等。 2.3数据库与数据表的设计 本系统将首先创建一个职工信息数据库,并在它之中创建两个数据表,一个是“职工信息数据表”,—个是“职工工资信息表”。在我的毕业设计当中,我仅用Microsoft Access 2003创建教职工管理数据库及其数据表。 2.3.1利用Microsoft Access 2003创建教职工管理数据库及其数据表 微软公司的许多产品所支持的数据库结构与数据库驱动器类型均是通用的,因此,用户往往可以借助于相关的工具创建数据库与数据表,这里我介绍采用Microsoft Access 2003创建数据库及其数据表的方法。先定义职工信息数据表的结构,如表2.1所示,它专门用于记录教职工的基本情况。 表2.1职工信息数据表的结构 职工工资情况表的结构定义如表2.2所示,注意,这是一个简化了的职工工资数据表,因为工资表往往比较复杂,而且不同的单位工资表结构也有所不同.我不可能定义一个“万能”的工资表结构,只能创建一个具有示范意义的工资数据表结构。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C程序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getch();kibhit()的头文件struct student { int id; char name[20]; char password[11]; char classs[6]; struct like { float physics;//物理 float biology;//生物 float chemistry;//化学 }grade; int age; int ranking; }; typedef struct student ST;//为已有的数据类型命名struct administrator { char name[20]; char password[11]; }ad={"lichao","12343456"}; void Chushihua();//系统初始化函数 void Stucpw(int i);//学生改密函数 void Ssave(ST stu[30],int r);//系统保存函数 void Stuadd();//添加学生函数 int Save_enquiry();//修改确定询问函数 void Studelete();//删除学生函数 void Stualter();//修改学生函数 void Sturefer();//学生查询函数 void Sturank(ST stu0[30],int i);//终极排名函数void Stuclassesrank();//学生班级挑选函数 void Stuallout();//少女通灵之术 char* Passwordinputhide(); int main() { int flag0=0;//选择登陆方式的标志 int flag1;//密码错误次数标志 int flag3;//选择操作方式的标志 char ad_name[20];//输入的管理员名字 char ad_password[11];//输入的管理员密码

机关事业单位人事工资信息管理系统安装步骤踏浪软件

机关事业单位人事工资信息管理系统安装步骤踏浪软件

机关事业单位人事工资信息管理系统 V2.0 安装说明 机关事业单位人事工资信息管理系统安装步骤共分六步,以下将进行详细介绍。 第一步:安装准备 将系统安装安盘放入光盘驱动器中并打开光盘根目录,如图所示: 第二步:启用安装程序 双击根目录下的SETUP.EXE文件启动安装程序,如图1所示: 图1:运行系统安装程序 第三步:系统必备组件检测及安装 安装过程开始后,将检测计算机是否安装系统运行必备环境“.NET Framework 2.0”,如果用户计算机没有安装该组件则提示用户安装该组件,如图2所示:

图2:提示用户安装必备组件 该组件安装完毕后,安装程序自动结束,此时,用户需要再次启动安装程序继续进行系统安装(参见第二步操作说明);如果用户计算机已安装该组件,将直接进入下一个安装步骤。 第四步:在安装向导的指引下安装系统 完成系统必备组件检测后,将进入安装向导界面,如图3所示: 图3:安装向导 安装程序将引导用户完成剩余的安装项目,安装过程中,程序

会检测并安装相关组件,请耐心等待安装程序运行完毕。 第五步:数据库配置 安装程序运行完毕后,将自动在“开始”程序菜单创立“机关事业单位人事工资信息管理系统”快捷菜单,展开该菜单,选择“机关事业单位人事工资信息管理系统V2.0数据连接配置”子菜单,如图4所示: 图4:数据库配置菜单位置 打开数据连接配置窗口进行数据库配置,窗口界面如图5所示: 图5:机关事业单位人事工资信息管理系统V2.0数据连接配置窗 口 窗口提供“服务器”、“用户名”、“密码”的默认值,正常情况下,直接点击“确定”,进行数据库检测,如果检测到用户计算机未安装数据库,将提示用户安装数据库,如图6所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