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3

《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3

《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3
《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3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23 梅兰芳蓄须》人教部编版

23*梅兰芳蓄须

1.认识“蓄、迫”等11个生字,掌握“宁、要”两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梅兰芳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蓄须的,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

3.感受梅兰芳这位京剧大师的爱国之情和民族气节,激发学生对梅兰芳的尊敬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梅兰芳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蓄须的,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

难点

感受梅兰芳大师的爱国之情和民族气节。

1.字词教学

本课的生字都是会认字。其中“订、宁、妄”都是后鼻音,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发音要到位,不要读成前鼻音。同时,在教学时,让学生在课文中先读一读词语,然后再试着朗读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最后朗读课文,达到流利、有感情的程度。

2.阅读理解

认真研读课文,弄清课文要讲述的四件事情:“避港拒演”“蓄须明志”“卖房度日”“自伤身体”,其中“自伤身体”这件事写得最详细。先弄清课文的几个小故事,然后连起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找出梅兰芳拒演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等方法感悟课文,体会梅兰芳的可贵品质。

3.表达运用

想象梅兰芳拒绝为日本人演出时的心情、动作、神态,从中体会梅兰芳的爱国精神。在理解课文内容、深刻感受梅兰芳的爱国精神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想对梅兰芳先生说的话,这样能使学生学以致用,将所学内容化为自己的语言表达

出来。

1.预习提纲

(1)搜集梅兰芳的有关资料,搜集有关京剧的资料,了解京剧是我们国家的国粹。

(2)初读课文,自学会认字,理解生字,记忆生字。

(3)再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列出文章的四件事,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多媒体课件

京剧视频选段。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播放视频,引入课题

1.教师导入: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个小视频。(播放梅兰芳京剧选段)

2.这就是京剧,它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位列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今天我们就向大家介绍一位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梅兰芳。(课件出示对梅兰芳的介绍和旦角剧照。)

梅兰芳(1894—1961),名澜,又名鹤鸣,艺名兰芳,出生于京剧世家。10岁登台在北京广和楼演出《天仙配》,工花旦,因功底深厚、嗓音圆润、扮相秀美,与程砚秋、尚小云等被举为“京剧四大名旦”。代表剧目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打渔杀家》等。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一起感受这位京剧大师“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

设计意图:

本文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的生活相差太远,播放视频,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京剧

的认识和了解,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出示剧照和梅兰芳本人照片,让学生对比,直观知道旦角是什么样的,梅兰芳表演和不表演有什么区别,从而理解胡须对京剧表演的重要影响。

二、初读课文,品读课题

1.读课题。

教师谈话: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我们读完课题后,产生了什么疑问?

预设:梅兰芳唱戏与胡须有什么关系?

2.品课题。

课文的题目告诉了我们梅兰芳蓄须这件事。你们知道“蓄须”是什么意思吗?我们先来看看“蓄”,“蓄”的意思是积蓄,“蓄须”即积蓄胡须。读到这儿,我们不禁要问:梅兰芳是唱什么的?与他的胡须有什么关系?(梅兰芳在戏台上唱花旦,扮演的是女性角色,所以他一旦蓄须,就不能演戏了。)设计意图:

读课题,品课题,能使学生快速明白梅兰芳不给日本人唱戏和蓄须之间的关系。

三、再读课文,扫清障碍

1.本课有“蓄、迫”等11个生字,学生借助已有的识字经验,认读生字,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然后分小组汇报。

读音指导:“租”是平舌音,“订”是后鼻音,不能读成“dìn”。

2.掌握多音字。

课件出示:

宁nínɡ(安宁)nìnɡ(宁可)

要yāo(要求)yào(需要)

3.读课文。

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语句多读几遍。

思考:课文围绕梅兰芳的爱国之情,写了哪几件事?其中哪件事写得比较详细?

课件出示:

避港拒演——蓄须明志——卖房度日——自伤身体

4.请学生分别读一读,找出这四件事情分别在文章的哪几个自然段。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批注,小组讨论,汇报:

课件出示:

第一件事(第2自然段):避港拒演

第二件事(第3自然段):蓄须明志

第三件事(第4自然段):卖房度日

第四件事(第5~7自然段):自伤身体

5.指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在读文过程中,随机正音,指导读出语气,在读中理解“斩钉截铁、纠缠”的意思。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纠缠:烦扰;搅扰。

设计意图:

概括课文内容,列出小标题,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为研读课文奠定基础。

四、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理解“避港拒演”

1.学生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

2.教师谈话引入:1919年4月,梅兰芳先生应日本东京帝国剧场之邀赴日本演出,演出了《天女散花》《玉簪记》等戏。日本人民对梅兰芳先生的精湛艺术深感佩服。

但1937年日本占领上海后,梅兰芳拒绝了给日本人演出。他是怎样拒演的?把相关句子画出来,并在一旁写一写自己读后的想法。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自己的理解。

课件出示:

避港拒演

(1)梅兰芳在上海、香港躲避日本人的纠缠。

(2)梅兰芳深夜在家关紧门窗,细声吟唱。

从中可以看出梅兰芳是一个热爱京剧、有民族气节的京剧大师。

3.指导朗读:朗读第1~2自然段时,要把“闻名世界”“总是”重读,体现

梅兰芳先生的艺术成就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设计意图:

从介绍梅兰芳先生的巨大成就,到介绍梅兰芳先生躲避纠缠,偷偷唱戏,为学生后期理解梅兰芳先生多次想方设法拒演的坚定,以及对艺术的不懈追求,打下基础。

五、学习第3自然段,深入理解“蓄须明志”

1.学生自主阅读第3自然段,思考问题。

课件出示:

思考:1.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梅兰芳蓄须说明什么?

3.梅兰芳先生“蓄须明志”中的“志”指的是什么?

2.学生自读课文,交流汇报问题。

(1)这一自然段主要写梅兰芳先生蓄须明志。

(2)梅兰芳蓄须说明他不想为日本人演出。

(3)“蓄须明志”的“志”指的是:梅兰芳身处逆境,始终拒绝为敌演出,表现了其高尚的民族气节。

设计意图:

教学这个自然段,主要是让学生自读课文,自主学习,让学生真正理解为什么“蓄须”能表明自己不会为日军演出的决心,明确“志”指的是中华民族的气节。

六、教学第4~7自然段,理解“卖房度日”“自伤身体”

1.学生读第4~7自然段,课件出示问题:

思考:1.敌人的威逼使梅兰芳遇到了什么困难?怎么解决?

2.找出表现了梅兰芳先生高尚的民族气节的句子,读一读。

2.学生研读课文,同桌互相讨论,读读相关语句。学生分组汇报,教师总结。

(1)敌人的威逼使梅兰芳没有了经济来源,打算卖房度日。

(2)面对日军的反复邀请,他坚定地拒绝演出,不顾危险毅然装病。

3.梅兰芳先生是怎么装病的?

预设:梅兰芳装病是打伤寒预防针,连日发高烧,额头滚烫滚烫,差点儿丢

了性命。

此时此刻,你认为梅兰芳是个什么样的人?填空:

课件出示:

梅兰芳先生是一个坚贞不屈、铁骨铮铮的人。

4.教师谈话:梅兰芳的行为,赢得了许多中国人的尊敬,人们仅仅是被他的京剧艺术所折服吗?(不,更是为他的民族气节所折服。)

课件出示:

句式练习:他宁愿(蓄须),宁愿(卖房度日、自伤身体),也不愿失去作为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应具备的民族气节。

5.学生练习朗读,教师指名朗读。

朗读时要把“宁愿”读重一些,语速快一点。

设计意图:

这一阶段的教学,我让学生把前几件事情联系起来,这样学生对梅兰芳先生的爱国热情和铁骨铮铮的民族气节就会有更清晰的了解。

七、学习第8~9自然段

1.学生齐读第8~9自然段。

思考:人们仅仅是喜爱梅兰芳先生的表演艺术吗?

预设:人们喜爱梅兰芳先生精湛的艺术表演,同时更敬佩梅兰芳先生高尚的民族气节。

2.对比。

日寇侵华时期,梅兰芳先生想方设法不为日本人表演。抗战胜利后,梅兰芳却主动要求登台表演。前后态度对比鲜明,更加突出了梅兰芳先生高尚的民族气节。

3.教师总结:人们不仅喜爱梅兰芳的表演艺术,更敬佩他的民族气节。凭着满腔的爱国情怀,凭着高尚的民族大义,梅兰芳先生承受着无尽的痛苦,终于击碎了侵略者的痴心妄想,使国人不能不为之慨叹!

设计意图:

此处升华情感,让学生明白人们对梅兰芳先生的崇敬,不仅是因为他高超的表演艺术,更是因为他高尚的民族气节。

八、升华感情,总结本课

1.茫茫青史写春秋,为了民族大义,为了国家的尊严,一代大师挺直了脊梁,他高尚的情操照耀着万代千秋。

老师即兴作了一首小诗,就让我们以这首小诗来结束全课。

课件出示:

一代大师梅兰芳,蓄须明志表衷肠。

拒演举债八年整,民族气节四海扬。

2.此时此刻,我们心中感慨万千,一位伟大的艺术家,有着如此铮铮铁骨,如此爱国热情,你们一定有很多话想对梅兰芳先生说,请大家都来说一说吧。

设计意图:

结尾的一首小诗,升华主题,让学生给梅兰芳先生写话,既对课文加深了理解,也是内化语言的好机会。

一、视频导入,了解“蓄须”与“明志”的关系。

由于我班学生语文基本功比较薄弱,所以我抓住本课的特点,在指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人物的事件上下了很大功夫。如何让学生感受梅兰芳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与爱国之情是本课的重点。梅兰芳所处的时代离同学们较远,所以在导入新课的时候,我播放了梅兰芳先生表演的视频片段,让学生对“旦角”“蓄须”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旦角必须要把胡须剃干净。预习课文方面我也给了学生们相应的指导,尤其是让学生们课下通过网络查找关于梅兰芳的相关知识,在学生们展示自己了解到的关于梅兰芳的知识的基础上,我进一步加以补充和总

结,以便学生们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二、横向对比,感悟人物品质。

用“沦陷时期的梅兰芳拒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后梅兰芳的公演”做对比,突出梅兰芳先生的京剧表演受到大家的喜爱,他的民族气节更是受到人们的敬仰。在教学中,我启发、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出自己的体会,也对学生的表述情况进行恰当的点评、归纳和提升。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及前后对比,感受到了梅兰芳先生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

三、不足之处。

我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交流,自主感悟,而是让学生跟着我的思路走。这样由老师一步步带着,虽然不会出错,但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他们的思维是被老师圈住的,无法发散。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注意改进,给予学生更多的主动性,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23梅兰芳蓄须人教部编版

梅兰芳蓄须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3.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结合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具体事例体会梅兰芳的爱国情怀。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活动

【导入】回顾全文,引出新知

1.(出示照片)这是谁?谁能用一句话来介绍一下他。

想目睹一下他的舞台形象吗?2.看完后,有什么感受?这就是梅兰芳痴迷一辈子,探索一辈子的舞台,这舞台就是梅兰芳的生命。然而在抗战时期,日本侵略者却企图利用他演出的力量来美化他们的丑恶行径,以至来粉饰太平,面对一次次的邀请,梅兰芳是怎么做的?回忆一下,文中一共写了哪几件拒绝日本人演出的事?(指名回答,板书内容)

3.是啊,拒绝一次可以,连续拒绝五次又是何等人能做到的呢?文中的丰子恺先生是怎么赞美他的?(指名读后齐读)

4.明知道唱戏就是自己的饭碗,视艺术为生命,没了艺术,不就等于要了他的命吗?那他为什么偏偏要摔自己的饭碗呢?(爱国)这节课我们那就从后三件事中,细细品悟梅兰芳的爱国情怀。

【讲授】自读自悟,学习新知

(一)自读自悟“避港拒演”。

1.出示“避港拒演”自学要求: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第三件事,画出能够体现梅兰芳爱国精神的句子,并在句子的旁边简单地写上自己的体会。

2.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重点理解以下句子:

(1) 只要梅兰芳答应登台演出-------他对这些不屑一顾。

(2) 他宁愿每顿只有一碗饭,一点点罐头食品-------也不愿

失去作为一个正直的中国人所应当具备的民族气节。

顺势做句式练习,引导学生想象,梅兰芳还会遇到哪些困难?

他宁愿( ),宁愿( ),也不愿失去作为一个正直的中国人所应当具备的民族气节。

(3) 尽管他视艺术为生命--------他毫不犹豫地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这句话着重赞美了梅兰芳的什么?(具有崇高的和民主气节。) 3.让我们一起用丰子恺的话来赞美他吧。

茫茫青史,为了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有几人欤。

(二)合作学习“蓄须拒演”。

1.(出示要求)自读自悟,画出令你感受深的句子,并在小组内交流你

的体会。

2.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抓住以下几个重点句来理解感悟: (1)一向爱好整洁的梅兰芳,开始改变自己的形象-------也开始出现在嘴边了。

通过照片和句子的对比,来体会“一旦蓄须,便是宣告不再登台了”的意思。

对比句子:

1.蓄须之前的梅兰芳,一向爱好整洁,衣着( ),头发( ),胡子( )

2.蓄须之后的梅兰芳,开始改变自己的形象,衣着( ),头发( ),胡子( )。(2)多少次,他冲上太平山顶,想狂歌,想飞舞,积聚在内心的对唱的渴望与对舞的向往,就像是被挡在堤坝后的滚滚洪流,澎湃激荡,却又无法冲破阻隔,奔腾万里。

此句引导学生读出梅兰芳内心的压抑、痛苦、无奈。分角色体会情感。

教师引读:

每当想到为了抵抗日本人,连嗓子都不敢吊时,(生齐读)他冲上太平山顶想狂歌,想飞舞,积聚在内心的对唱的渴望与对舞的向往,就像是被挡在堤坝后的滚滚洪流,澎湃激荡,却又无法冲破阻隔,奔腾万里。

每当想到为了抵抗日本人,不能为可爱的观众登台演出时,(生齐读)他冲上太平山顶想狂歌,想飞舞,积聚在内心的对唱的渴望与对舞的向往,就像是被挡在堤坝后的滚滚洪流,澎湃激荡,却又无法冲破阻隔,奔腾万里。

每当想到为了抵抗日本人,不敢登进戏院,却在戏院门口徘徊时,(生齐读)他冲上太平山顶想狂歌,想飞舞,积聚在内心的对唱的渴望与对舞的向往,就像是被挡在堤坝后的滚滚洪流,澎湃激荡,却又无法冲破阻隔,奔腾万里。

3.此时,你觉得他是什么样的人?

4.引出丰子恺的话来赞美他“茫茫青史,为了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有几人欤。”

【活动】学习“伤身拒演”

1.齐读第13自然段,这段中哪些词,哪些句子一下子打动了你的心?

引导学生找到重点词语“斩钉截铁”“良苦用心”进行理解。

(1)“斩钉截铁”说明了什么?梅兰芳的“良苦用心”指的是什么?

(2)此时你用认为梅兰芳是什么样的人?

(3)让我们再用丰子恺的话来赞美一下他吧!

“茫茫青史,为了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有几人欤。”

(四)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1.学生齐读。

2.你从“始终坚持”中体会到了什么?

【练习】超越文本,拓展延伸。

1、八年的抗日战争,梅兰芳始终拒绝为敌人演出,他做了常人不能做的事,表现了一代大师不屈不挠的刚强骨气,他高尚的情操照耀着千秋万代,让我们再一次用丰子恺的话来赞美一下这位视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京剧大师吧。

2、老师即兴做了一首诗来结束这节课。

出示:一代大师梅兰芳,

蓄须明志述衷肠,

拒演举债八年整,

梅兰芬芳四海扬。

3、请同学们结合学习链接,上网搜索资料办一份梅兰芳为主题的手抄报。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23梅兰芳蓄须|人教(部编版)《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读10个生字,学会本课1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理解课文,体会文中重点词句、句子的含义。让学生了解梅兰芳的爱国之情,并激发学生对梅兰芳的尊敬以及热爱中华民族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梅兰芳其人以及他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和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欣赏《梅兰芳舞台艺术》邮票。

师述:这套邮票的主角不是别人,正是“京剧四大名旦”之首——梅兰芳。为了缅怀他卓越的艺术成就,邮电部发行了这套邮票。

2、引出课题题并板书。课后的“学习链接”对他有个简单的介绍,请读一读。(学生自读后,教师继续说)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讲述了他生平中一段令人感动的事迹。

3、师述:梅兰芳不仅技艺精湛,更有高尚的情操。著名画家丰子恺就曾经这样评价过他——茫茫青史,为了爱国摔破饭碗的优伶,有几人欤?”(出示句子)

(1)指名读。

(2)齐读。

二、初读全文,读通读顺。

1.读课文时你给自己提点什么要求?

2.带着要求自由轻生的朗读课文。

3.检查生字词。

(1)小组内共同学习。

(2)指名读、开火车读。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一边默读,一边思考。

(1)课文写了梅兰芳哪几件事(注明每件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梅兰芳的表现)

(2)文中哪件事写得比较详细,具体描绘了哪些内容?

(3)梅兰芳的表现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在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的基础上,组织讨论交流,可先分小组,然后在全班汇报。

四、品读感悟,个性解读。

1.自读自悟,理解内容。

教师出示“自学要求”。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勾画圈点、批注,加深自己的感悟。

2.汇报交流。

(1)学生研读之后就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汇报。学生在汇报梅兰芳避港拒演中的表现时,首先让学生说出从哪件事可以感受到梅兰芳的爱国情怀,在结合具体的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然后带着体会去读。

理解具体表现是: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唾手可得”“不屑一顾”,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课文。

(2)抓住重点句子理解:“他宁愿每顿只有一碗饭、一点点罐头食品或者一小块咸鱼,宁愿时刻提心吊胆地面对头上呼啸而过的炸弹,也不愿失去作为一个真正的中国人所应当具备的民族气节。”

教师提问:这句话你读出了什么?学生谈出自己的体会。

(3)句式练习,加深,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梅兰芳还会遇到哪些困难?随着问题的提出教师出示句式练习。

他宁愿______,宁愿______,也不愿失去作为一个正直中国人应具备的民族气节。

(4)指名回答,齐读“也不愿失去作为一个正直中国人应具备的民族气节。”

学生顺势体会到“尽管他视艺术为生命,但在民族存亡关头,他毫不犹豫地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

(5)学生汇报自己读出的感受。学生将自己的感受朗读出来。

3.学习梅兰芳在蓄须拒演中爱国情怀的体现。

(1)图文结合,深入理解。

教师出示蓄须前后的图片,进行对比理解。

学生汇报:“一旦他蓄须,便是宣告不再登台了。”教师提问:为什么蓄须之后梅兰芳就不能登台了?学生回答。

(2)读句理解,深刻感悟。

教师引导学生读出有关的句子,理解体会。

学生汇报出对句子的理解,教师抓住时机交代反衬的写法,并强调这种写法在今后习作中的运用。

(3)再读文本,体会人物。

学生自然体会出一个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丢掉祖国的尊严,民族气节比生命更重要。

教师引导学生读文10、11自然节深入理解。

教师引读课文11自然节,达到师生共鸣。

4.学习梅兰芳在自伤身体中爱国情怀的表现。

(1)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学生默读13自然节找到重点词语“斩钉截铁”、“良苦用心”进行理解。

教师抓住“良苦用心”提出:他的良苦用心指的是什么?

学生汇报自己的理解。

(2)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教师指导朗读(读出人物的斩钉截铁,读出人物的良苦用心)

学生练习朗读,教师指名朗读。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节。

教师激情导语:是啊,凭着满腔的爱国情怀,凭着高尚的民族大义,梅兰芳承受着无尽的痛苦终于击碎了侵略者的痴心梦想,使国人不能不为之慨叹!

(1)学生齐读课文,谈自己的理解。

(2)教师讲解,学生体会。

五、通读全文,整体感悟。

1.学生自由练读。

2.指名读文。学生汇报出全文的主要内容,及所表达的情感。

六、情感升华,激情总结。

茫茫青史写春秋,为了民族大义,为了中华的尊严,一代大师挺直了脊梁,他高尚的情操照耀着万代千秋。老师即兴做了一首小诗,就让我们以这首小诗来结束全课。(齐读:一代大师梅兰芳,蓄须明志表衷肠。拒演举债八年整,梅兰芬芳四海扬。)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画杨桃》教案设计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画杨桃》教案 设计 篇一 1.会写本课9个生字,会认本课14个生字。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识记生字,积累词语。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水果吗?(让学生自由举手说一说)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1)谁画杨桃?怎样画杨桃? (2)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3)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检查预习情况,交流重点字词 1.指读生字词,同桌互读,开火车读。 2.交流易读错生字,教师重点指导。 而:零声母音节,念“ér”。肃:平舌音,念“sù”。 晌:念“shǎnɡ”,与“响”要区分字形。 嘻:念一声,“xī”。诲:念四声,“huì”。 3.学习多音字“倒”,做组词练习。 4.指导书写,教学重难点字。 摆:扌+四+去,注意左窄右宽,“四”字中间是两竖。 嘻:注意右边“喜”的写法,“士”不要写成“土”,第三横要长。 5.读“读一读,记一记”中的词语。 三、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标出自然段序号。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主要讲“我”和同学们在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

画杨桃_教案教学设计

画杨桃 本文是关于画杨桃,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学内容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讲图画课上,对杨桃进行写生练习,“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通过这件事,既启发我们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结果,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同时又教育我们要尊重他人的多元理解,要设身处地地去看待事物。 作者第一部分先略写父亲教导我画画要实事求是。第二部分具体细致地叙述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事,以杨桃为主线,写“我”、老师和同学看杨桃时的不同情景。“我”看杨桃时,按照父亲的教诲在自己的角度认认真真地看杨桃,并实事求是地画成了像五角星的形状,自己觉得很满意;老师看杨桃,是老师听到同学们想当然地嘲笑我画的杨桃时,亲自到我的座位上审视杨桃;同学们看杨桃,是老师请同学们轮流坐到我的位置上看杨桃,发现这个角度看杨桃,确实就像个五角星。老师借机教育同学们看事物要有自己的角度,并能实事求是地反映。同时要尊重别人的看法。因为即使对待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看,都是不同的。不同的人物在看杨桃时候,体现出不同人物的思想情感。最后写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作者通过人物的对话、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观察有不同结果的思想方法。 教学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师应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与创造,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课文。同时,作为新课程改革之一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还应该关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学习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学会本课生字词语,理解“叮嘱”、“教诲”、“受

小学文言文教学设计

小学文言文教学设计 浅谈小学文言文的教学方法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言文是其丰厚的载体,它凝聚了中华民族最宝贵的人文精髓学生学习文言文,是对中华文化最直接的传承,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汉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同时,在增强学生的文化积淀,丰厚文化底蕴,提升审美情趣与能力,提高文化品味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从五年级就开始有计划地安排了文言文的阅读小学阶段入选的文言文大多是短小精悍、文质兼美、诵读爽口的名篇,教学较为容易不过,对于初涉文言文的小学生来讲,学习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我通过几年的教学经验,紧扣“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初步总结出了“读、划、译、说、诵、写”的六步教学法,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一、通读课文,读中自悟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对于学生比较陌生的文言文,在学习课文前,我先范读课文,再领读,让学生读准字音,知道如何断句停顿,读出句子的语气然后,我让学生初步通读文言文,学生自己练习把语句读顺,读流畅在读的过程中找出生字新词,在读的过程中初步感悟文言文的内容,自读谈体会,自悟文意这样,学生就对文言文的内容有了一个总的认识与理解,既培养了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对文章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也为理解文言文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二、划出节奏,初步理解文

言文与白话文在语言和叙述上有较大的差别,要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就必须掌握其内在的节奏只有画出正确的节奏,才能准确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因此,在学生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试着划出朗读的节奏,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如《学弈》中“思援弓缴而射之”一句,这句话的意思是想着拉弓箭去射它,因此正确的停顿应该是“思/援弓缴/而/射之”,但有些学生却读成“思援/弓缴/而/射之”,这样意思就含混不清了,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再如《学弈》中“使/弈秋/诲/二人弈”,“为/是其智/弗若与?”《两小儿辩日》中的“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如果学生不能够正确地停顿,教师应予以引导帮助,要让学生切实掌握停顿的方法三、对照注释,解释文句在学生初步理解文言文的内容之后,我让学生对照课文中的注释,揣摩句子的意思,独立解释文句因为大多数比较难理解的字词的意思课后的注释中都有这样,大部分同学能够较为流畅地说出文句的意思,教师应强调,用现代语言表达文言文句子的意思,句子意思可以灵活些,说法不必强求一致,意思不错即可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予以帮助或让学生帮助对个别难句如果学生不能独立理解,教师应侧重指导或在小组讨论交流时解决四、相互交流,深化主题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文言文,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我让学生分小组或同桌自由交流解释(转载于:海达范文网:小学文言文教学设计)课文,互说课文的意思,互相帮

《画杨桃》优秀教学设计

《画杨桃》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二、教学重难点: 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三、教具准备: 两块小黑板 四、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画杨桃》这篇课文。那“我”是怎样画杨桃的呢? 请大家打开书,找到有关段落自由地读一读。 2.学生找到相关段落,自由读文。 3.师:谁来读读你找到的段落? 4.学生汇报(读课文第2自然段) 5.师:他找对了吗?谁能用一句话来说说“我”是怎样画杨桃的? 6.生: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7.师: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 8.生:仔细观察,把自己看到的画下来。 9.师:谁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10.生个别读 11.生齐读 12.“我”这样做是听了父亲的哪句话?(板书:我) 13.生: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14.师:当“我”信心满满地把这幅画交出去的时候,同学们有什么反应?到课文中找 到相关语句读一读。 15.生: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16.师: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17.学生评读、练读 18.师:这里有一个问号,那它是一个问句吗? 19.生:不是,那是在讥笑“我”。 20.师:这时老师又是怎样做的呢?他有没有跟同学一样讥笑我?到课文中找到相关语 句。 21.生:老师看了看这幅画,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 22.师:“审视”是什么意思?谁来做做动作? 23.学生纷纷作出“审视”的样子。

《画杨桃》教学设计

《画杨桃》教学设计 一、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讲图画课上,对杨桃进行写生练习,“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通过这件事,启发我们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结果,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作者先略写父亲教导我画画要实事求是,接着具体细致地叙述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事,最后写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作者通过人物的对话、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观察有不同结果的思想方法。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其中的深刻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 本课教学重点是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难点是从课文内容体会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二、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叮嘱、准确、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4、学习发现与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养成读书时画出重点词句的习惯。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体验、导入新课 1、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样礼物,(出示杨桃)这是——杨桃,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水果,还能生津止渴、止血止痛呢!真正的杨桃是在秋季和冬季才成熟的。看,有趣吗? 2、在著名作家岑桑心中,这个杨桃可不仅仅是有趣,已步入晚年的他直到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小学时画杨桃的经历,想知道其中的故事吗?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2、谁愿意向困难发起挑战,把自己认为难读的段落大声地读给同学们听? 交流难读的句子或段落,纠正字音:半晌教诲 “教诲”是表示有教育意义的话语,所以“诲”字是言字旁,师范写,注意笔顺,当堂练写“诲” 3、同学们可真了不起,这么短时间内就将文章读得通顺流利了,从你们津津有味的表情中我发现你们还若有所思呢,的确,只有细细地品读,才能品出其中的味来!那么,这节图画课留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呢? 交流:(集体完善事情经过) 三、探究“我”的作画态度,初识“实事求是” 师:看来,图画课上的嘲笑声、老师和同学们的讨论、老师的教诲都是因为我那幅画得象五角星的杨桃图而引起的,现在就让我们走进那堂图画课,目睹我的那幅杨桃图。 1、自由读读第2小节,想想:在课堂上,我是怎样画杨桃的?划出句子多读几遍。 2、交流:出示句子:

《画杨桃》优秀教学设计

在“对话”中品味语文──《画杨桃》第二课时教学 设计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对话的过程,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对话,是现代教学论倡导的一种崭新的教学理念,一种新型的教学文化,即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在民主、平等基础上的人、文本和环境之间激荡起的心灵共振和呼应。《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画杨桃》的课例就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精心设计的。通过创设对话情境,培养学生对话意识。 课文介绍《画杨桃》一课记述了“我”在图画课上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受到有些同学讥笑,却得到老师肯定的故事。故事贴近学生生活,通俗易懂,向读者传达了的是实事求是和事物是发展变化的特点。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对课文质疑,解疑,再质疑,在与文本的多次对话中,深入理解课文。 2、通过交流、评价学生的画,促进师生、生生、生本等多项对话,使学生深刻体会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从文本的解读中受到人生的启迪。 【教学过程】 一、生本对话获取信息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画杨桃》这篇课文,请同学们拿起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待会儿请你说说,在读的过程中,你脑子里出现了哪些问题。 2、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质疑。 设计意图: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每人所获取的信息丰富多彩,对文本的理解也充满个性,产生的问题也会因人而异。 二、梳理问题板书存疑

为什么同学们看了我的画,会哈哈大笑,而老师不笑? 为什么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就不一样? 为什么老师要让同学轮流坐到我的位置上来看? 为什么父亲和老师的话那么相似? 简单板书:哈哈大笑?角度?轮流坐?相似? 设计意图:教师和学生一起梳理问题,把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进行简单板书,这些问题激活了学生的阅读期待,诱发了学生和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之间对话的渴望。 三、多项对话触发感悟 1、画: ⑴我们带着问题也来画幅画,看看能不能通过作画、评画,把这些问题解决了。把课文读懂了。 ⑵小作者画杨桃,我们来画洒水壶,虽然东西不同,但一样能考察你有没有读懂课文。(拿出洒水壶放好) ⑶画之前,同学们先找找:书上那些句子能指导我们正确作画呢? 学生找句,交流: 主要是父亲的话和倒数第二段中:“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学生齐读。) ⑷我们作画的要求是不要画得太细致,只画它的基本轮廓。仔细观察,按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去画,不会画的,再读课文,边看,边读,边画。时间五分钟。 (学生作画,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以画的形式解读文本,引发学生探究精神,进而激发学生的对话热情。 2、评: 现在我们来评价几位同学的画,我们不管他画的技术好不好,只是通过他的画,评价他有没有读懂课文。不过你在评价时得引用文中的话来判断他有没有理解。

最新文言文专题教案

文言文专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把握课外文言文考点; 2. 2.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 3.掌握课外文言文解题技巧。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 词难句。以翻译为切入口,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方法技巧。 三,导入:由于考试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具有不准借助任何工具书,只能 独立解题的特殊性,不少考生心理上比较紧张,常常是读完一篇就去选,事实 上这是极不正确的,一般来说,文言试题解题阅读可分三步走,今天我们就来 学习有关文言文分析的一些技巧。 第一步:整体阅读。要求 1、集中心思稳住神,浏览或跳读一遍。 2、能大概明了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能懂六七成即可。 第二步:细读题目要求1、一一落实要求答题的字、词、句、段所在,一般来说,运用所学的知识,较易题可以在这一步基本完成,要充分利用所给选项, 运用比较法、排除法根据是非准偏,选出正确项。 第三步:重读全文。从更高的层次上认知全文。这一步大致相当于精读研读的水平;同时也能对前两步出现的偏误作纠正,因此是一个深入兼复核的过程。 四、内容:(一)了解有关文言文翻译的常识 1、标准 简言之三个字:信(准确)、达(通顺)、雅(有文采)。 2、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 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译”,则是按原文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 字句,可采用和原文不同的表达方法。一般说来,应以“直译”为主,辅以“意译”。高考文言文翻译也主要考“直译”。 3、直译的方法——“对”、“换”、“留”、“删”、“补”、“调”六个字。 ①对――对译。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译成以该词为词素的合成词。 例天下事有难易乎?(《为学》)――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 ②换――替换。有些词在古书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不用或不常用,或 词义已经转移。在这种情况下,就要用现代汉语里的词去替换原文里的词。 例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先帝不认为我地位低微,见识浅陋,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庐来探望我。 “卑鄙”一词古今汉语都常用,但词义已转移,所以译文用“地位低微、见识浅陋”来替换它。“顾”今天不常用,译文用“探望”来替换。 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要换成现代通俗的词语。如: ①齐师伐我。 这句中的“师”,要换成“军队”;“伐”,要换成“攻打”。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这句中的“吾”,要换成“我”;“尝”,要换成“曾经”;“终”,要换成“整”;“思”,要换成“想”;“须臾”,要换成“一会儿”。 ③留――保留。古文中的人名、地名、年号、国名、官职名、朝代名等, 以及古今词义相同的词,如“山、水、中、笑、有”等,都按原文保留不译。 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郡太守。 ④删――删略。文言文中有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或表示停顿,或表凑 足音节,或表发语,或起语助、连接等作用),翻译时应删除。如:例1 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作战,(是靠)勇气的。(夫,

画杨桃教案设计一等奖

11.画杨桃 1.识记本课生字。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重点】 1.认字、写字,继续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难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师准备】 1. 教师准备几个杨桃或搜集杨桃图片等资料。 2.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学生先读读课文后面资料袋的内容,或再搜集一些有关杨桃的资料。 2课时 第课时 1.识记本课生字,理解“叮嘱、审视”等词语。 2.能读通读顺课文,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人物对话。

3.能通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体会,初步读懂课文所蕴含的“无论做什么事情或看什么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都要懂得善待他人”的道理。 【重难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体会,初步读懂课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方法一:资料导入 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杨桃)请交流你对它的了解。(学生交流)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预设问题:(1)谁画杨桃?(2)怎样画杨桃?(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设计意图]通过对杨桃的观察及对杨桃知识的了解,唤起学生的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方法二:谈话导入 师:你们喜欢画画吗?平常画画的时候,老师一般会怎么要求你们啊?(指名说)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讲的就是画画的事情。请大家看老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轻松愉快。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明确自学要求。 (1)读准注拼音的生字,画出生字组成的新词。 (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3)思考:文章讲了什么内容?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本课认读生字新词,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A

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 A A案 学习目标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 2.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学弈》) 一、读通全文,感悟读法。 1.师: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先听老师范读课文,再跟老师读课文。(范读时做到抑扬顿挫、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感染学生,激发诵读兴趣。领读时有意识地让学生感悟语速和断句方法。) 2.学生自由练读,把不认识的字注上音,并在练习本上写两 3.在学生掌握每一句的正确读法后,练习熟读。 二、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1.“弈”是什么意思?“学弈”呢?你怎么知道的呢?

2.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一话,然后说说这篇文章主要讲什么内容? 3.同桌互讲,相互纠正补充,不懂的记下来。 4.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5.指名说全文大意。 三、导悟相济,突破难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 1.把你和同学都读不懂的句子提出来。(结合学生提问重点理解“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思援弓缴而射之”、“为是其智弗若与”、“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这几句话。) (1)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得出一个什么道理?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2)指名说说“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意思。你从哪个词知道射的是“天鹅”呢?( “之”字。) (3)指名说说“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意思。这句话中的“之”是指哪个人。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奇怪吗?两个人一起学习,可是学习效果却不相同。用书上的话说说原因。指名读“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师范读,让学生体会怎样读听得更清楚,学生指出老师停顿的地方然后试着读读。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画杨桃》教案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画杨桃》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知道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会有所不同,必须实事求是地处理问题。 2、学会本课的新词,理解“教诲、叮嘱”的意思。 3、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经过: 一、导入 介绍杨桃,学习课文。 二、引导学习课文第二段 是的,课文讲的就是一次美术课上画杨桃引发的事情。课文第2—18小节就写了画杨桃的事情,我们先来看看。 1、请同学们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读课文,要求: ( 1 )仔细读。(2)提出不懂的问题。 2、我是怎样画杨桃?我怎样画杨桃,出示句子。 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指名读,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谈。(可以想象我当时是如何观察,如何落笔的。)相机出示父亲的话,理解叮嘱。

(1)、在我这样的举动背后,因为有一个人的话语始终萦绕在我心头。读 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什么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2)指名读“父亲”的话,父亲的话怎么理解? 是圆的就——,是方的就——,不要把圆的画成——,也不要把方的画成——,否则就是——。 练读父亲的话,指名读读,评议。(注意抓住提示语,读出父亲的严肃、语重心长) (3)、在我开始要画画的时候,我记起了父亲的话, 在我画得粗心大意的时候,我记起了父亲的话: 我对父亲的话语是如此的印象深刻,是因为,能从文中找到一个词语来说明吗?叮嘱 3、我遵从父亲的教诲,认真地看,老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满以为能够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扬,但我怎么也想不到,出示同学的反应的句子。 “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4、当同学们看到了杨桃变成了五角星时,他们的反应是哈哈大笑,而老师呢? (1)、出示: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问大家:

《画杨桃》教学设计及流程图

《画杨桃》教学设计及流程图 教材解读: 《画杨桃》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讲图画课上,对杨桃进行写生练习,“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通过这件事,既启发我们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结果,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同时又教育我们要尊重他人的多元理解,要设身处地地去看待事物。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内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3、学会本课生字词语,理解“叮嘱”、“教诲”、“半晌”等词语。 4、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过程和方法 1、让学生亲身体验,自主阅读,合作学习。 2、体会出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事实,尊重他人的好习惯。 学习任务: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2、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从课文内容体会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习者情况分析: 小学三年级刚好是个过渡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学习的自觉、自律性差。而他们的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刚刚起步,有待增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知识的培养,还要贯穿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 1、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 我们这里的学生都没有见过杨桃,多媒体教学的运用,让学生亲眼看见杨桃,明白“我”画的杨桃为什么会是像五角星。这样教学,非常直观,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要劳逸结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画杨桃》教案3

11、《画杨桃》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师应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与创造,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课文。同时,作为新课程改革之一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还应该关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针对本文叙事性强、含义深刻的特点,从文本的整体性出发,师生形成一个阅读话题——如何理解“实事求是”?用心研读文本,才会发现:课文通过“我”的作画态度、“同学们”的心理转变、“老师”的言行举动这“三大板块”,逐层挖掘了“实事求是”的内涵——学会老老实实做事、学会实实在在做人、学会用“实事求是”的眼光去评价别人。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从课文内容中体会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自学生字、词,理解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引言激趣: 同学们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样礼物,(出示杨桃) 这是——杨桃,杨桃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水果,还能生津止渴、止血止痛呢!真正的杨桃是在秋季和冬季才成熟的。看,有趣吗? 课本上也向我们做了介绍呢,请大家翻开课本44页,咱们来看一下“资料袋”中告诉了我们些什么? (设计意图:北方的孩子对杨桃不太熟悉,教师准备几个杨桃,观察中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先读读课文后面资料袋的内容,自然而然地拉近了与文本的距离。) 2、老师写一位很了不起的作家、出版家的名字,是---------板书:岑桑 在著名作家岑桑的心中,这个杨桃可不仅仅是有趣,已步入晚年的他,直到现在还清楚地记得上小学时“画杨桃”的经历,你们想知道其中的故事吗? 好,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去——(板书课题)11、画杨桃生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们头脑中也许产生了一些疑问,说说看,你们想知道什么?学贵有疑,会读书,会思考,就一定能有更多的收获。 (设计意图:一位年过半百的著名的作家、出版家,竟对小学四年级一节美术课上的一事铭 刻在心,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然也就在质疑中拿起书本主动求知了教师和学生一起梳理问题,把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进行简单板书,这些问题激活了学生的

画杨桃 公开课教案

画杨桃教学设计 三年级组殷婷婷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使学生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通过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学生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3.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教学准备 杨桃的实物、投影片。 教学活动 一、新课导入 1.学生自由发言,说一说对杨桃的了解。 2.向学生介绍杨桃。(出示ppt)。 3.让学生观察杨桃实物,画杨桃。 4.展示学生绘画成果,引导学生发现在不同位置画出的杨桃是不一样的。 过渡:同学们在不同的座位上看到的杨桃是不一样的,画出来的杨桃也就不一样,今天这个主人公也画了杨桃,大家一起来看看他画的杨桃是什么样子的吧,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1课《画杨桃》(板书题目)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回答,引导学生按照事情的三方面:谁,在什么地方,在了一件什么事。这几方面回答。 三、细读课文,体会感悟 (一)齐读第1自然段

1.用“—”画出父亲是怎样教“我”学画的? 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叮嘱”,并换一个词填入课文中,使意思相近。 3.用“叮嘱”造句。 4.“想当然”是什么意思?(凭主观推测,以为事情大概是这样或应该是这样的。) 5.再次朗读父亲的话。 过渡:“我”有没有忘记父亲对我的叮嘱呢,让我们继续来学习。 (二)学习第2—5自然段 1.想一想:“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 2.用====线画出“我”认为画的怎样? 3.那同学们对我的画又是怎样评价的呢? 过渡:在同学们的说笑时,老师又是怎么做的呢?默读朗读6—17自然段,找一找老师看了“我”的画后是怎么做的? (三)学习第6—17自然段 1.老师看了“我”的画后是怎么做的? 2.找出描写老师动作的词语。 3.通过这些动词,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4.分角色朗读7—10自然段,体会同学们当时的心情,读出真实情感。 5.老师听了同学们的回答后,为什么变得严肃了? 6.再次问同学们时,学生又是怎么回答的?分角色朗读,体会当时感受。 7.体会这两组对话中同学们语气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8.如果你们就是这些嘲笑别人的同学,看到刚才这一幕,你们想说些什么?(播放音乐) 过渡:听了你们真情的话语,老师也感受到你们心中的那一份歉意,看到同学们都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老师的神情也变得和颜悦色了,跟同学们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 (四)学习第18自然段 1.老师讲的话里一共有几句? 2.前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 3.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么做?(看到别人有不同看法时,不 要忙着嘲笑别人,要学会尊重别人,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五)学习第19自然段 1.思考:老师和父亲的话有哪些地方相似? (做事情要实事求是。) 又有哪些不同之处?(老师的话语中又提到要尊重别人的看法。) 2.为什么说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因为他们的话让我明白了:我们做事或看

《读书有三到》小古文教学设计讲解学习

小古文《读书有三到》教案 实验三小李晓琴 教学目标: 1、能够读通读顺古文,在读中体会古文的韵味和停顿。 2、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古文,初步掌握学习古文的一些基本方法,培养对古文学习的兴趣。 3、体会读书的专注,了解读书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读背小古文。 2、体会读书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分享读书名言,引出课题。 著名的戏剧大师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可见书籍如此的重要。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你知道哪些读书的名言或故事呢?(学生交流)老师也搜集了些,请看大屏幕(指名读,齐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好(hǎo)读书时不好(hào)读书,好(hào)读书时不好(hǎo)读书。 二、初读古文,读中感受古文的韵味和停顿。 1、“读书”这篇小文章几千年前就写下了,现在请大家拿起桌上复印的内容自由去读读,感受下几千年前写的文章。

2、交流初读感受 古时候的文章和我们现在的文章有什么不同? (1)篇幅短小(2)语言精炼(3)不太容易懂 师总结:短短的、浅浅的读起来很好玩,很有味道的文言故事文言经典句段,这些都是古时候文章的特点,我们把它叫做古文(板书)齐读,也叫文言文,学习文言文有几把“金钥匙”,如果你使用了老师送你的金钥匙,就不觉得难了。 3、第一把金钥匙——读 (1)、古文比现在的文章要难读些,现在请自己练读,每个同学至少读到3次才能有资格参评“古文朗读能手”。 (2)、学生展示读 评价:字正腔圆,音全准了,一号朗读能手。 这位古人似乎气急了些,这古人说话慢条斯理的,要慢慢地吟诵,再练练。 停顿恰当,二号朗读选手 (3)、小古文也要像古诗一样读出节奏,看(大屏幕出示划的节奏)谁来挑战一下 读的通顺,读出了节奏,真是古文朗读能手。 (4)、全班读。评价:读古文就应这样,读通顺,读出停顿,读出韵味。 三、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读了这么多遍,你们能猜猜这则小古文的意思吗? 出示第一句:(1)指名读(2)猜猜它的意思?板书:猜师:文中没有饥饿,没有知道,你怎么想到这个词?从文中哪里看出来的? 师:这个有了饥,饥我们可以给它组个词,生说:饥饿 了不起,组组词,很自然就理解了,如所可组场所,住所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画杨桃》教案(含反思)

13.画杨桃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9个生字,会认本课1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倒”。能积累“靠、视”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读出不同人物对话的语气。 3.能说出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并说说自己受到了什么启示。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用自己的话说出老师和同学们看到“我”画的杨桃的不同做法。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水果吗?(让学生自由举手说一说)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1.谁画杨桃?怎样画杨桃? 2.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3.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检查预习情况,交流重点字词 1.指读生字词,同桌互读,开火车读。 2.交流易读错生字,教师重点指导。 而:零声母音节,念“ér”。肃:平舌音,念“sù”。 晌:念“shǎnɡ”,与“响”要区分字形。 嘻:念一声,“xī”。诲:念四声,“huì”。 3.学习多音字“倒”,做组词练习。 4.指导书写,教学重难点字。 摆:扌+罒+去,注意左窄右宽,“罒”字中间是两竖。 嘻:注意右边“喜”的写法,“士”不要写成“土”,第三横要长。 5.读“读一读,记一记”中的词语。 三、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标出自然段序号。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参照达标检测第2题)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全班交流解决。 问题预设: (1)课文中老师怎样提的问题? (2)提的是什么样的问题?

文言文教学设计示例

文言文教学设计示例 文言文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 2.能够根据注释疏通全文,了解课文内容。 3.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知道跟弈秋学弈的两个人的表现不同,明白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5.能够说出学习课文后的.体会。 教学的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的难点:理解文意。 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疑问引入: 1.板书文言文和课题学弈,初步了解文言文并解释课题的意思。 2.观察课文插图,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明白两个学弈人的不同表现。 3.疑问引入: 这位看下棋的老者是谁? 他与这两个下棋的孩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读通课文: 1.学生自由练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清楚。 2.指读,评价并正音。 3.学生再练读。 4.指读。 5齐读。 6.小节过渡: 三.理解课文: (一)根据注释,疏通全文。 1.学生根据课后注释自主理解句子的意思,不会的地方小组商讨。 2.学生交流汇报(出示小黑板): ①你都理解了那些句子的意思?是什么意思? ②有什么地方不理解,提出来。 ③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讲讲课文的意思9 (二)引读课文,加深理解。引读设计内容: (1)弈秋是谁? (2)让弈秋干什么? (3)跟弈秋学弈的两个人表现有什么不同? (相机板书:一人惟弈秋之为听一人思援弓缴而射之) (4)后一个人与前一个人相比学习效果如何? (相机板书:弗若之矣)

(5)是最后一个人的智力比不上前一个人吗? 四.感悟道理,谈出感受飞 1.不是智力不如别人,为什么弗若之矣? (引导并相机板书:专心致志三心二意) 2.从这两个学弈人的身上你明白了什么? (相机介绍本文的述说者孟子,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3.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想对自己说些什么呢? 五.练习诵读,读出韵味 六.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这一课你学会了吗?为什么学会了? 2.回去之后,把自己心得体会写下来,好吗? 附: 板书设计 文言文 26学弈 一人惟弈秋之为听(专心致志) 弗若之矣 一人思援弓缴而射之(三心二意)

画杨桃公开课教案用

画杨桃公开课教案 一、了解杨桃,激趣导入 1、出示杨桃 导语: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画杨桃,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 2、请你试着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预设: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同学们嘲笑我,老师教育了我们。 二、细读文本,感悟我在父亲的教育下求实的画画。 1、提问:这篇课文的题目是《画杨桃》,我到底是怎样画杨桃的?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用直线画出相关句子。 2、课件: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板书:我的画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①、再读认真画画的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②、默读:“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呢? 认真地读读这些句子,并用下面的句式进行说话训练——“我”之所以把杨桃画成了“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是因为 ____________。 (预设学生的回答是—— (1)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 (2)讲桌上的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 (3)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4)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当时我画杨桃时的情景吧。指导朗读。) 二、感悟老师的神态变化 过渡:在父亲的教育下,我认认真真的看,老老实实的画,觉得自己画得很准确。当这幅画画好以后,我越看越满意,我的心情你用什么词语形容。 1、满怀欣喜的交出了这幅画。又发生什么事了呢?

课件:当我把这幅画交出去的时候,有几个同学看见了,却哈哈大笑起来。看到同学们那哈哈大笑的神态,我的心情一下子就转喜为忧了。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①解释原因 ②同学们的哈哈大笑带给我的不是快乐,而是一种对我的嘲笑。 2、过渡:我认为我画的很准确,没有想到去引来了同学们的嘲笑,到底画的像不像呢?你想请谁来帮忙?(老师) ①老师是怎样做的呢?你能找到相关内容吗?指名 课件:老师看了看这幅画,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课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前,举起我的画问大家:(1)请你圈出表示老师动作的词语从哪个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老师很细心等) (2)审视的“审”在字典中有这样几个解释,请你进行选择老师之所以要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讲桌上的杨桃,是因为()。 3、老师认真地问:课件:“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它像什么?”“像五角星!” 4、过渡:听到同学们这样肯定的回答,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半晌,他又问道:“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吗?” ①为什么变得严肃了? ②半晌在这里指什么?老师会想什么呢? 预设:老师因为学生们错了可能生气了 老师在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让同学们知道自己错了。 ③课件:好笑对比解决破折号拉长声音 5、过渡:老师严肃的神态并没有让同学们认识到他们误解了我,于是老师请这几个体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 请你想象当时的情景,同学们这一看,看出了怎样的结果?这一看,_____________;这一看,_____________; 预设:

关于《画杨桃》的优秀教学设计

关于《画杨桃》的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自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2.观察实物帮助理解。 3.借助实物、插图想象描绘。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能力训练点: 2.通过理解教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培养学生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4.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1.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

清楚。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准备: 生字新词卡片,杨桃实物,重点句子小黑板。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板书:杨桃) 2.谁能来和我们介绍介绍杨桃吗? 师小结:杨桃基本上是椭圆形的,大多数有五条棱。在我国华南地区经常能见到这种果实。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 3.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二、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出示思考题: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利用,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 三、检查反馈预习情况。 1.指读生字词。

2.指读课文。 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怎么理解的?(交流) 四、置疑。 提出不懂的问题。(常识性问题师生当堂解决,有关课文内容理解的问题师生梳理归纳。) 五、课后深化发展。 1.熟记生字新词,上作业本。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目标转化 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呢? 今天我们继续学校课文。 二、逐段深入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提问: (1)这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是就不要)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是想当然? (3)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至三自然段,指名读。 提问:

文言文翻译教学设计

文言文翻译教学设计 五华县五华中学许菊嫦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文言文句子翻译考点的考纲考情。 2.把握文言文翻译应该遵循的原则、要求,牢记步骤,熟练掌握翻译方法。 3.培养并提高学生文言阅读理解能力,领略传统文化之美,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二、教学重点: 1.熟练掌握文言翻译方法,有效提高考场应试能力。 2.提升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与核心素养。 三、教学难点: 1.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翻译达成目标。 2.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与核心素养的提升。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训练法等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课外文言名句的积累与识记,翻译句子并阅读积累。 1.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论语》 【译文】孔子说:“贫穷却没有怨言很难做到,富有却不骄傲容易做到。” 2.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译文】孔子说:“在上者自己行为要得端正,不用命令在下者也能照着做,如果他自身不端正,纵然三令五申,在下者也不会服从。” (二)导入新课 文言文翻译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它是高考文言文考查中的一种综合性的考查方式。不管是广东卷的6分,还是全国卷的10分,再可能是2021年的新高考的5分,文言文翻译都是同学们拿分的瓶颈。许多同学解答这一类题型时往往不得要领,丢分现象比较严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落实文言翻译这个考点,共同探讨一下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要求和方法技巧。 (白板展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白板展示教学目标 (三)真题试练 (2020年全国卷1卷)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2)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译文】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