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爨文化

爨文化

爨文化
爨文化

爨文化

摘要:爨是个会意字,其意义主要都与烧火做饭有关联。这个字之所以引人关注, 主要是因为历史上曾经出现的爨氏家族以及由此扩大形成的爨民族和爨文化。爨氏家族是从中原迁徙到南中地区的大姓之一,始显于蜀汉,强盛于晋代, 直至唐天宝五年被南诏蒙氏所灭, 前后大约辉煌了700 年, 创造了闻名于世的爨文化。

关键字:爨文化碑刻文化姓氏文化盟誓文化遑耶文化鬼主文化包容

一.爨文化简介

在云南文化发展史上,爨文化是继古滇文化之后崛起于珠江正源南盘江流域的历史文化,其中心区域在今曲靖及昆明、玉溪、楚雄、红河等地,范围包括当时的建宁、兴古、朱提、云南、牂柯、越嶲、永昌七郡在内的整个南中地区,时间大致为蜀汉建兴三年(220年)至唐天宝七年(748年)。

二.爨文化发展

爨文化历史时期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诸葛亮南征庲降都督于味县(220年),至西晋武帝泰始七年(271年)置宁州。这一阶段的特点是统一政治局面的出现和形成,大姓势力得到发展并成为中央王朝统治南中的社会基础,故可称为爨文化形成的准备期。第二阶段为泰始七年至东晋成帝咸康五年(339年)。这一阶段是南中地区发生激烈社会变革的时期。大姓豪强势力与爨氏称霸局面最终形成,从而使南中地区社会进入相对稳定时期,区内经济文化得到一定发展,因而是爨文化形成的初始时期。第三阶段是从咸康五年至隋文帝开皇年间(《81年~》”“年间)。这是爨文化高度发达的时期。政治上趋于稳定,爨氏实行既奉王朝正朔又自领刺史郡守,相对独立;经济上农牧并重,以农耕为主,经济持续发展;在文化艺术方面受中原影响极大又自成风格,以两爨碑为代表的实物资料是其典型代表;在宗教意识方面,以“鬼教”为其传统的原始宗教,发展成为政教合一的“鬼主”制度;“遑耶”姻亲制度则是其政治文化中浓厚的地方民族特色的体现。第四阶段从隋史万岁征爨开始,到唐天宝七年(748年)为止,为爨文化的衰落时期。期间,爨氏内部纷争加剧,中央王朝的统治势力加强,南诏在洱海兴起并在唐王朝支持下东进击灭诸爨,爨文化遭到毁灭性打击。20万户西爨白蛮大迁徙,促进了滇西的发展,并自此改变了云南历史的发展方向。

三,爨文化的具体表现

1.符号层

1.1爨文化乐舞

两汉时期迁入“西南夷”的汉民, 迄东晋末形成南中大姓, 其中大姓爨氏和汉晋时期的昆明人、叟人不断融合, 至南北朝时期形成一个新的“共同体”, 或称为汉人“夷化”的群体, 史称“爨蛮”。由于各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至隋唐时分为东西两部,史称“东爨乌蛮”和“西爨乌蛮”。爨文化时期的乐舞代代相传,流传至今, 主要体现在年节的乐舞、婚姻丧葬祭祀乐舞、爨乡古乐三个方面。

1. 耍霸王鞭。《白族简史》”风俗习惯”目说:白族过春节具有本民族的色彩,在节日间一般都有狮子、龙灯等舞蹈和演唱大本曲、吹吹腔, 滇戏等文艺活动。”科学文化”目说: 还表演霸王鞭、龙灯、狮子等舞蹈。陆良县古名同乐县, 南诏灭爨, 20 余万户西爨白蛮贵族被迫胁迁滇西,留滞于西爨区的平民融入彝族形成今白彝。每逢过春节,同乐白彝吹着大长号到县城舞霸王鞭和刀叉舞。

2.打磨秋。自古以来, 同乐县城都盛行”打磨秋”的活动,现在在一些农村都还兴盛。考元大德间(公元1297~ 1307) 李京《云南志略》记载东爨乌蛮后裔”罗罗””每年腊月,春节竖长杆设横木,左右各坐一人,以互相起落为戏”;明《景泰云南图经志书# 曲靖军民府》”风俗有””为春节戏”说:土人以十二月为春节, 竖长杆,横设一木,号称”木床”, 左右各坐一人,

更相起落为戏,经月乃罢。从文献记录可知, 打磨秋系夷人在春节期间的一种舞蹈游戏活动,至今已有700 多年了, “木床”就是同乐人世代相传的”打磨秋”。“秋”由木制的秋柱和秋梁两部分构成, 游戏时,秋支在平坦的场地上,先由一人趴或骑在秋的一端,接着由另一人把秋另一端按下,然后趴或骑在这端上,均紧紧抓好扶手,先由一人送秋, 后脚用力蹬地,随节奏的一起一落相互以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方向推, 如推磨旋转一般, 速度由慢到快。打磨秋既培养人的勇敢, 也增进了人的身心健康和平衡能力,是一项良好的舞蹈游戏活动。

3. “跳月”也称”跳大三弦”。每逢春节、元宵节、中秋节, 撒尼人都要”跳月”, 同乐撒尼人的”跳大三弦”远近闻名, 只要大三弦一响,笛子一吹,彝人就会聚集成一圈圈,一队队, 姑娘们边跳边拍手,小伙子们边跳边弹大三弦,节奏强烈,情绪欢快,尽情地跳, 直跳到”只见黄灰不见脚, 跳得黄灰可做药”。舞蹈有正面跳、侧面跳、转身跳、交叉跳、慢步跳、快步跳等多种跳法, 动作干练有力,音乐欢快明亮, 情景令人目不暇接。

4. 斗牛、摔跤, 6 月24 日的”火把节”。

(二) 婚姻丧葬祭祀歌舞

《白族简史》”古代的科学文化”目说: “自远古时期起,白族先民就有-踏歌. 这种舞蹈形式”,”人们围着篝火,队分两半,以雄健的动作边歌边舞,两足交踏, 相合而歌, ,,具有纯朴自然之美”。就彝族, 在火把节夜晚, 人们都汇集在村头、寨边或广场举行篝火晚会,燃起千百只火把弹弦跳舞, 刚柔相济, 节奏明快, “山野味”十足,以求幸福昌盛。”踏歌”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没有消亡,而是更加绚丽多彩, 象征着彝族人民的兴盛与彝族人民能歌善舞的特性。踏歌已经能够成为彝族人民纯粹的精神仪式, 也是人们寄托情思,表达情谊的独特方式。

(三) 爨乡古乐

在此,值得一提的爨文化时期传承下来的爨乡古乐,爨乡古乐是一种独具地方民族特色以洞

经音乐为主要内容的乐种,每当爨乡古乐的旋律奏响时, 这种”弥漫宇宙。盘旋空虚,出口皆声,过耳皆乐”古乐, 既保留着千百年来独具民族特色的流风, 又融合了金陵吴越”江南丝竹”的韵律。正如《滇系》一书所述”天音一响,群鹤翔空而下”。

1.2爨文化碑刻

爨碑, 是成熟期碑刻的代表作品。其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为承载着大量爨文化的文字信息, 其二为中国独有的书法艺术的重要物质载体。首先看碑刻文化的文字信息。从1997 年至1999 年三年间,曲靖文管所的工作人员, “踏遍曲靖八县一市一区的山山水水, 访得碑刻465 余通,石刻上百。内容涉及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交通、民俗、民族、宗教等诸多方面”。仅就涉及爨文化的主要碑刻简述

1.2.1《爨宝子碑》,乾隆四十三年( 1778 年)出土于曲靖与陆良交界的杨旗田村,现存于曲靖一中的爨碑亭, 1961年3 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此碑立于公元405 年,按碑上所说是“大亨四年”, 这是一个错误, 因为历史上没有这个年号。东晋“大亨”是晋安帝司马德宗壬寅年( 402 年) 改的年号, 次年又改为“元兴”, 405年再改元为“义熙”,爨氏远在边疆, 不知其情,故仍沿用之。所以将年号弄错, 只能说明东晋王朝不仅不能统治南中, 甚至连互通信息也很少,以至于这么大的一个宁州地区, 本身奉晋朝为正朔的地方都不知道”大亨”年号虽然颁布却未延用这一重大事实。碑文记述的爨宝子生于晋孝武帝司马曜太元七年( 382 年) ,为建宁郡同乐县人,世袭振武大将军、建宁郡太守职, 于公元405年逝世, 时年仅23 岁。爨宝子无显赫功业,但在青年时就继承了振武将军的封号和建宁郡太守的高位要职,显示了这个时期的爨氏在建宁郡强大的势力。

1.2.2

《爨龙颜碑》, 此碑立于南朝刘宋大明二年( 458 年) ,元、明间已见著述而后又佚失,清道光七年( 1827 年) 云贵总督阮元于陆良薛家堡访得并题跋。1961 年3 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此碑是爨文化的代表性文物, 记录了爨氏世系、入滇始末、碑

主政绩等史书不载之秘。为此碑作题跋的名人很多, 如清朝的桂馥、陆跃、阮福、严可均、张澍、洪颐煊、王言、陆增祥、黄炳、李慈铭, 以及近代经济特科状元袁嘉谷、由云龙和民族学家、史学家方国瑜等。

1.2.3 其他

《爨龙骧之墓》刻石,大理的《寸氏墓碑志》,成都1999 年12 月出土的《大唐故河

东爨府君墓志之铭》,

以上几块碑都是直接与爨氏家族及爨文化相联系的最直接的载体资料,它们从不同时代和不同侧面, 反映了爨氏家族史及建宁等郡、州的历史、地理沿革, 是研究我国古代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爨氏家族政治、文化的重要资料。同时,以上碑刻中,曲靖的二爨碑,对研究当地乃至整个南朝书法发展情况亦有重要意义,在书法史上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1.2.4图腾——虎、牛、蛇、火、稻等。其中,以虎、火为图腾的,多来源于氐族系统的族群;而以牛、蛇、稻为图腾的,则来源于百越系统的族群。

制度层

2.1姓氏文化

据相关记载,早期的南中国各少数民族,无论是王侯贵族还是普通群众,基本上都是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姓氏。

公元前112 年南越国的叛乱, 国的叛乱, 《汉书·武帝纪第六》载: 元鼎六年春(公元前111 年) , “上便令征西南夷, 平之。”······“定西南夷, 以为武都、柯、越、沈黎、文山

郡。“元封二年秋( 公元前109 年) , “又遣将军郭昌、中郎将卫广发巴、蜀兵平西南夷未服者, 以为益州郡。“汉兵至滇,滇王降, 汉于其地置益州, 这是云南第一次归附汉王朝。元封六年, “益州、昆明反,赦京师亡命令从军, 遣拔胡将军郭昌将以击之。“从此, 西南地区大部纳于汉王朝统治之下。在汉武帝对云南开发的整个过程中, 汉朝始终”将罪人”、“将巴、蜀罪人”等入滇, 这样, 军队中的部分将领、士兵、以及罪人,战后留在云南定居,与当地民族融合, 促进了西南民族与汉族的联系和交往,加速了西南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形成了历史上的某种程度上被夷化了的豪强大姓“南中大姓”。

《华阳国志·南中志》说:建宁郡,有“大姓”焦、雍、娄、爨、孟、量、毛、李·····,这些繁多的大姓既是一个个庞大的宗法制家族组织,同事也是一个个军事化政治集团,与当地少数民族上层的“夷帅”共同构成了当时的两大地方民族势力。从文化角度讲,在爨文化初中期的南中地区,姓氏已远远超出了宗法血缘家族标志和称号的原有涵义和功能,成为以家族为单位,集家族、政治、经济、军事为一体的社会集团的文化符号。由此使得姓氏在社会生活中局哟哟非同一般的特殊意义,成为爨文化的一大鲜明特色。

大约在南北朝后期开始,爨在作为家族的姓氏继续世代相传的基础上。曾陆续衍生出“西爨”、“东爨”、“爨蛮”、“西爨蛮”、“诸爨”以及“西爨白爨”、“东爨乌爨”等或为帝命,或为族称,或兼而有之的诸多历史概念,

2.2盟誓文化

盟誓文化也是爨文化的一大特色。从理论上讲,盟誓活动是在鬼神观念弥漫的古代社会,人们借助超自然力量乱来调整政治关系和包括民族关系在内的各种社会关系的特殊方式。

据记载,盟誓文化层盛行于爨文化前期的三国两晋之世。

盟誓是当时的一种具有广泛群众基础二为人们普遍接受并严格遵从的社会习俗,遇到重大失误或矛盾冲突,便以盟誓的方式加以协调和解决,参与者分别为当地少数民族的“夷”、汉族移民的“晋”和封建王朝派驻南中的“官”;盟誓仪式的举行,主要在南中首付古味县,

为此还设专供仪式之用的神祠或神坛。而在盟誓的功效上,则以《华阳国志·南中志》中的一段记载最具有实证意义:“万寿县,····汉本有盐井,汉末时夷民共诅盟不开,仅三郡皆无盐。”盟誓文化在当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影响,由此可窥一斑。

在文化传承上,则继爨文化之后,有关盟誓记载同样是流传百世不绝于史。前期主要以南、大力时的“苍洱”、“石城”两大会盟最负盛名。

降及后世,盟誓文化在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相关的记载比比皆是而不胜枚举,其中仅就近现代二论,除家喻户晓的1934年“班洪人民抗英盟誓”和193《年红军长征中的“彝海会盟”外,又以新中国建立初期“普洱盟誓”最为著名。

2.3遑耶文化

“遑耶”文化曾盛行爨文化前中期的三国两晋之世,对当时的南中政治和以大姓为代表的汉族移民的“夷化”,起到至关重要的历史作用。

“遑耶”文化的由来,从逻辑上讲,作为一种以夷汉不同民族之间通婚联姻构成基本特征的制度文化和社会习俗,产生的前提是夷、汉民族的密切接触,因而“遑耶”文化既不是由汉民族移民从内地带来,同事也不是当地少数民族固有的文化,而是男足大量的移民迁徙南中才可能出现的现象,因而时间上限不会太早。

再就是“遑耶”文化的传承和流变,在经历三国两晋之世的兴盛后,“遑耶”文化同样是随着汉族移民的“夷化”而融入到南中腹地的唐代“西爨白蛮”、“东爨乌蛮”两大新型民族群体中。此时的“遑耶”文化已不再是南中大姓与“夷帅”之间的夷汉联姻,而转化为乌、白蛮贵族之间交织政治结盟和家族联姻通婚关系的传统习俗。

2.4“鬼主”文化

所谓“鬼主”,《新唐书·南蛮传》说:“夷人·····尚鬼,谓主祭者为鬼主。······”《蛮书》卷一也说:“(夷人)俗尚巫鬼,大部落有大鬼主,百家则置小鬼主。”据此,“鬼主”的本质是“主祭者”巫师,同事又是大小部落的军事和行政首领。另外,还有“都鬼主”、“大都鬼主”、“次鬼主”之分,其中“大都鬼主”地位最高,由众部落推长而产生。由此可知

“鬼主”是一种政教合一的社会组织制度。

无论从时间、地域还是姓氏考虑,爨文化后期的“鬼主”,都与先前的南中大姓有着明显的传承与替代关系,特别是爨姓“鬼主”,更是确凿无疑的爨氏大姓后裔。可以说,“鬼主”文话,是爨文化时期孕育出来的一民族特色文化。

元之后,政教合一的“鬼主”文化日趋衰落并最终退出历史舞台。但作为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政教分离后的巫师在部分少数民族的社会生活中依然占有重要地位。

3.理念层

3.1图腾崇拜

爨人信奉众多原始氏族的图腾——虎、牛、蛇、火、稻等。直到今天,云南省寻甸一带的彝族,仍对蛇和稻十分崇拜。彝族女子的服饰中就带有许多蛇崇拜的痕迹,如其腰带为蛇形,头饰图案为蛇皮花纹等等。当地至今还保留着在“祖洞”(供奉祖灵的山洞)或房梁(在滇东一带彝族中,居室无汉式的正堂供桌,供奉家神和祖位的地方是房梁)上,放置一竹筒稻谷的习俗。这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

3.2祖先崇拜

祖先崇拜,也是爨人的原始崇拜之一。爨人认为本部落的祖先是保护神,并且十分迷信“鬼”,信奉“鬼教”,每个部落必有一个鬼主,鬼主便是祖先的化身。鬼主能沟通天、地、人三者间的关系,具有人神参半的特殊身份。既不像汉族的巫,也不像纳西族的东巴。

3.3包容性。

爨文化是一个多元的复合体。爨文化的创造者——爨人是一个复合型的人们共同体,这与严格意义上的“民族”不尽相同。爨人不是由某个单一民族直接发展演化而来,而是由汉人、滇人为主,包括古老族群的人们融合而成的。这些融进爨人的不同成分,在新的组合形式下,必然带有自己的某些原有特征,这就使其在文化特征上,打上了多元的复合体组织形式的烙印。

我们说爨文化是多元的复合体,很重要的一点是其带有浓厚的汉文化色彩。举世闻名的“两爨碑”无论是行文风格、职官题名,还是碑的形制,以及大爨碑碑额的饰物朱雀、玄武、穿耳等都有明显的汉文化特征。不过从“两爨碑”的艺术风格讲,它又带有南方民族特有的野、蛮、怪的气质风格,既含有农耕民族严谨务实的文化心理,又有游牧民族粗犷奔放的蛮夷之气。

总之,我们认为爨文化源于古滇文化,但又不是简单的继承,而是熔多种文化为一炉的巨大创新。没有这种创新,就没有云南文化的生命源泉。对于古滇文化和南诏大理文化来说,爨文化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

爨文化

爨文化 摘要:爨是个会意字,其意义主要都与烧火做饭有关联。这个字之所以引人关 注, 主要是因为历史上曾经出现的爨氏家族以及由此扩大形成的爨民族和爨文化。爨氏家族是从中原迁徙到南中地区的大姓之一,始显于蜀汉,强盛于晋代, 直至唐天宝五年被南诏蒙氏所灭, 前后大约辉煌了700 年, 创造了闻名于世的爨文化。 关键字:爨文化碑刻文化姓氏文化盟誓文化遑耶文化鬼主文化 一.爨文化简介 在云南文化发展史上,爨文化是继古滇文化之后崛起于珠江正源南 盘江流域的历史文化,其中心区域在今曲靖及昆明、玉溪、楚 雄、红河等地,范围包括当时的建宁、兴古、朱提、云南、牂 柯、越嶲、永昌七郡在内的整个南中地区,时间大致为蜀汉建兴 三年(220年)至唐天宝七年(748年)。 二.爨文化发展 爨文化历史时期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诸葛亮南征庲降都督于味县(220年),至西晋武帝泰始七年(271年)置宁州。这一阶段的特点是统一政治局面的出现和形成,大姓势力得到发展并成为中央王朝统治南中的社会基础,故可称为爨文化形成的准备期。 第二阶段为泰始七年至东晋成帝咸康五年(339年)。这一阶段是南中地区发生激烈社会变革的时期。大姓豪强势力与爨氏称霸局面最终形成,从而使南中地区社会进入相对稳定时期,区内经济文化得到一定发展,因而是爨文化形成的初始时期。 第三阶段是从咸康五年至隋文帝开皇年间(《81年~》”“年间)。这是爨文化高度发达的时期。政治上趋于稳定,爨氏实行既奉王朝正朔又自领刺史郡守,相对独立;经济上农牧并重,以农耕为主,经济持续发展;在文化艺术方面受中原影响极大又自成风格,以两爨碑为代表的实物资料是其典型代表;在宗教意识方面,以“鬼教”为其传统的原始宗教,发展成为政教合一的“鬼主”制度;“遑耶”姻亲制度则是其政治文化中浓厚的地方民族特色的体现。 第四阶段从隋史万岁征爨开始,到唐天宝七年(748年)为止,为爨文化的衰落时期。期间,爨氏内部纷争加剧,中央王朝的统治势力加强,南诏在洱海兴起并在唐王朝支持下东进击灭诸爨,爨文化遭到毁灭性打击。20万户西爨白蛮大迁徙,促进了滇西的发展,并自此改变了云南历史的发展方向。 三,爨文化的具体表现 1. 符号层 1.1爨文化乐舞两汉时期迁入“西南夷”的汉民, 迄东晋末形成南中大姓, 其中大姓爨氏和汉晋时期的昆明人、叟人不断融合, 至南北朝时期形成一个新的“共同体”, 或称为汉人“夷化”的群体, 史称“爨蛮”。由于各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至隋唐时分为东西两部,史称“东爨乌蛮”和“西爨乌蛮”。爨文化时期的乐舞代代相传,流传至今, 主要体现在年节的乐舞、婚

茶文化对中国及世界文化的影响

海南大学2011——2012年第二学期 《跨文化交际》课程论文 题目:茶文化对中国及世界文化的影响姓名:黄卫和 学号:20092506310014 学院:旅游学院 班级:09级市场营销一班 老师:杨红老师 成绩: 2012年06月18日

【摘要】 本文先是从中国茶种、茶文化的起源、发展说起,接着结合当前世界各地人民饮茶的现状,分析中国茶文化和饮茶的习惯,以及茶种的对外传播,对世界各地的文化、经济、政治的影响。 【关键词】茶文化茶道交流

目录 Contents 引言 (1) 1.茶的起源 (1) 1.1饮茶的起源 (1) 1.2 饮茶的起因 (2) 1.3 茶树的发源地 (2) 2.茶的对外传播 (2) 2.1茶马古道 (2) 2.2中国茶的外传史 (3) 3世界各国的茶文化 (4) 3.1亚洲国家 (4) 3.1.1日本 (4) 3.1.3其他亚洲国家 (5) 3.2欧美国家 (5) 3.2.1英国下午茶 (6) 3.2.2美国茶文化 (6) 4总结 (6)

茶文化对中国及世界文化的影响 引言 “公元·二六七年,蒸青绿茶东渡日本;贞观十五年,红茶经茶马古道传往西域;十七世纪,中国乌龙风行英伦;传统的中国茶,神奇的东方树叶。”这是一则农夫山泉出品的东方树叶茶饮品广告。从短短不足百字的广告词中,我们就可以得知在很早之前,中国的茶文化就向世界各地传播了。而当今,全世界已有50余个国家种茶,其中有30个国家能稳定地输出茶叶,而进口茶叶的国家遍及五大洲1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多亿人钟情于茶饮。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茶叶的年消费量一直稳定在250万吨左右,人均年饮茶0.5公斤,日均消费茶近4亿杯。茶已经成为了世界性饮料。为此,对茶文化的起源、发展以及推广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入的了解茶的精髓和内涵,并且从中得知茶对我们的生活文化起到了什么样的影响作用。 1.茶的起源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如今已成为了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叶、咖啡和可可)之一,并将成为21世纪的饮料大王,饮茶嗜好遍及全球,全世界已有50余个国家种茶种茶。寻根溯源,世界各国最初所饮的茶叶、引种的茶种,以及饮茶的方法、栽培技术、加工工艺、茶事礼俗等,都是直接或间接地由中国传播过去的。 1.1饮茶的起源 据唐代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农氏。”而中国饮茶起源于神农氏的说法也因民间传说而衍生出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茶是神农氏在野外以釜锅煮水时,刚好有几片叶子飘进锅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黄,喝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脑,以神农过去尝百草的经验,判断它是一种药而发现的,这是有关中国饮茶起源最普遍的说法。 另有说法则是从音上加以附会,说神农有一个水晶的肚子,由外观可得见食物在胃肠中蠕动的情形,当他尝茶时,发现茶在肚内到处流动,查来查去,把胃肠洗涤的干干净净,因此神农称这种植物为“查”,再转成“茶”,而成为茶的起源。

现代煤炭化工消防安全现状研究及分析标准范本

解决方案编号:LX-FS-A52401 现代煤炭化工消防安全现状研究及 分析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现代煤炭化工消防安全现状研究及 分析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未来要做的重要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迅速提高,新世纪的头五年,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奋斗,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经济和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曲靖市作为云南省的重工业基地,新型工业化进程快速推进,重点培育和壮大了烟草、能源、化工、矿冶、汽车机械和生物资源的开发创新六大支柱产业。而作为云南省的重要产煤基地,孕运而生的曲靖煤炭工业加速发展,逐渐成为了全市乃至全省的强大能源支柱和产业支撑。在全

学院派书法与文化书法的前景

学院派书法与文化书法的前景 王岳川(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所长) 陈振濂(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导,浙江大学中国艺术研究所所长) 近来,王岳川教授与浙江大学艺术学院陈振濂教授,就大学书法教育三种形态——美术学院书法,师范院校书法,综合大学书法三足鼎立的形势做了前沿对话,并对学院派书法和文化书法的发展,以及新世纪中国书法的未来走向,进行了深入探讨。他们认为:一个开放的书法时代,重视形式的流派可以把视觉形式发挥到极至,重视文化维度可以把书法文化功能发挥到极至。学院派书法要解决的问题是:现代人的思想表达和传统书法的笔墨语言不对接;而文化书法要解决的问题是:在书法的文化化中找到一种典雅笔墨意趣,找到一种新的表达经典的方式,既不重蹈西方现代后现代性的老路,也不会到历史的原初点。书法不管是学院派书法,还是文化书法,都带有一种书法文化战略的含义,既有一种普世性的全球化诉求,又有一种本土性的传统的重新弘扬、激活、新生和创新的思想在里边,一流专业训练的人才和一流的学术人才如果合在一起,必定推动中国书法的新世纪发展。 一.不变之变——学院派书法的回顾与反思 王岳川:10年前,学院派书法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转眼间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已上了一个新台阶,而很多的综合性大学成立了书法所,师院也差不多有书法系,美术学院更有了书法专业。今天在这种美术学院的书法,师院的书法,综合大学的书法三足鼎立的形势下,我们不妨就几个问题探讨一下中国书法21世纪的发展前景、及学院派书法走向和文化书法的新拓展。 陈振濂:高等教育中有几种书法教育,对中国书法的发展形态来说,我觉得是好事,因为美术学院的书法,我平时比较多关注它的技能和创新的形式。过去我们把书法看作是一种泛文化——写字首先写的是字,然后要写好的毛笔字——完全用一种学问的、修养的方式来看待书法,而我认为在现代社会,在书法已经成为艺术的社会,这种方式显然是不够的。因此,书法要建立起自己的学科,特别是要成为一个艺术学科。我觉得美术学院书法的类型,就是以综合形式技巧为主体的类型,它应该是非常主流的类型。但是,它的形态遇到几个问题。第一个因素,书法从近代到现代的转型做得不充分,准备的也不充分。因此,在这个转型的过程中间,我们对什么是传统,什么是技巧,什么是经典,认识是非常肤浅的,甚至过去有很多人自认为传统代言人或技巧代言人,实际上从对几千年古典的深入发掘的角度来说,那根本就是伪传统,或者是伪技巧。对真正的技巧的发掘其实现在才刚刚开始。 第二个因素,就是原来书法家先天就有的那种文化背景没有了。现在的书法,高一点是一种艺术创造的技能,低一点就是写字的技能。在这种情况下,书法家在技巧和形式方面的创造能力极度弱化,文化自身背景也弱化得非常厉害。一个书法家要谈学问,要和一流的学者去讨论,根本张不开嘴。我们很多书法家和学者之间讨论的时候,对一些基本的概念、定义基本不懂。因此又是一个悖论:一方面,美术学院这种类型的书法,在形式开掘、技能开掘的方面,还处于非常幼稚的阶段,还是要大力的推进;另一个方面,你刚才所说的综合性大学的书法所,它应该要重新激活书法家的这个文化基因和先天的文化的积累,因为这个部分恰恰是当代书法家最缺失的。我现在的理解,就是我们面临的是两个极都很弱化的情况——论技术,我们比古人差得远,论经典,论文化我们也很差。因此我觉得,当代的书法中,师范

学习专题讲座

润物无声传爨韵 五龙中心完小尹中青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活力与灵魂,学校若没有了校园文化,就犹如鲜花缺少水分的滋润一样,没有了生机与活力。曲靖市第二小学按照“校园建设营造整体美、绿色植物营造环境美、名人佳作营造艺术美、书香文化营造高雅美、人际和谐营造文明美”的思路,以“德”为核心,植入爨(音同“窜”)文化元素,打造爨文化小学。所谓爨文化,是指分布在滇东地区,自东晋经南北朝至唐天宝七年,爨氏统治南中地区长达400余年间所造就的历史文明。是历史活动中所创造的一种区域性文化,是爨氏继承了滇人和中原汉族人民的生产和文化等各方面经验,而创造出的复合型的文化。由于西南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爨蛮族源不同,因此,爨文化的内容,应包括汉文化、民俗文化、夷(彝族)文化等。但汉文化依然是爨文化的主要内容。迁入南中的爨氏带来了中原的汉文化,带来了中原的儒家思想、察举制度和先进的生产力及文化习俗,给滇东大地注入了发展的活力。现将学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做法介绍如下: 一、以环境建设为载体,营造学校环境整体美 漫步校园,芳香四溢的桂花,高大挺拔的雪松,婆娑的鸡冠刺桐,红如火,白如雪,黄似金,粉似霞,勾画出一幅美丽的画卷。“让每面墙壁都能说话,让每块绿地充满生机,让每一个空间充满书香,让每个学生快乐成长”,是我们追求的校园文化建设的理想境界。 “崇文尚德”是我们的校训:即崇尚文明、文化、知识,敬重道德。《论语.学而》曰:“礼之用,和为贵。有“和”、有“礼”,是为德。“崇文”与“尚德”,构成了二小文化的核心价值内涵。 三幢教学楼上有中国著名书法家协会会员陈正义老师用爨体书写的醒目的楼宇名称:“崇文楼”、“明理楼”、“尚德楼”。学校校名及所有的教师用本、学生用本、教室、办公室的门牌等,均为陈正义老师所题。依据学校形象识别系统,所有教室、办公室等内外标语牌、校徽、校旗、信笺、纸杯、课件等都统一规格,以翰墨灰、春芽绿、阳光橙为主色调。所有这一切,在默默传递着浓郁的爨文化特色。学校的校园环境文化主要分为六大区域: 1、知行道 进入学校的通道为“知行道”,意在启示全体师生努力做到知行合一。知行道上石刻的《弟子规》《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使师生很自然地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知行道两边的石刻就是一部鲜活的书法教材:有先秦书法,甲骨文、金文、小篆;有“二爨”书法,爨宝子碑、爨龙颜碑;有楷书中的极品“欧颜柳赵”。“一笔一画写好字,一生一世做好人,一字一句读好书”是二小人的追求。 2、墙壁文化区 (1)学校操场文化墙:有孔子浮雕、爨娃浮雕,有60名优秀少先队员的光辉形象和优秀事迹。有礼仪、剪纸、刺绣、茶道、中医、发明等传统文化知识。

茶文化培训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毕业论文 题目茶文化培训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茶文化贸易)班级121班 姓名邱威黎 指导教师朱红缨(教授) 所在学院现代服务业学院 完成时间:2016年5月

承诺书 我谨此郑重承诺: 本毕业设计(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指导下独立撰写完成的。凡涉及他人观点和材料,均依据著作规范作了注释。如有抄袭或其它违反知识产权的情况,本人愿接受学校处分。 承诺人(签名): 年月日

茶文化培训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现代服务业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茶文化贸易)邱威黎 摘要: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中国文化产业得到了迅猛的扩展,茶文化产业是中国文化产业的重要部分,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茶文化培训也作为茶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对茶文化的传播,茶文化人才的培养,甚至茶文化产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近年来茶文化培训业的发展十分快速,尤其是作为“茶都”的杭州,各种茶文化培训举办的如火如荼。而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遇到的问题和机遇,本文通过对杭州茶文化培训机构的调研和学员对茶文化培训满意度的调研,分析茶文化培训的现状,提出建议。 关键字:文化产业;茶文化产业;茶文化培训;培训机构

Tea Culture Training Countermeasures Qiu Wei Li,Major in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Business (Tea Culture Trade), Institute Of Modern Service Abstract:In the 21st century,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government's support, China's cultural industry has been rapid expansion of tea culture industr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s cultural industry, it contains a great potential for development. Training as part of tea culture tea culture industry, the spread of tea culture, tea culture, personnel training, and even the development of tea culture industry plays a huge role. In recent years the development of tea culture and training industry is very fast, especially as "tea" of Hangzhou, a variety of tea culture organized training in full swing.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there are problems and opportunities encountered Based on the Tea Culture in training institutions for research and training institutions trainees satisfaction research, analysis Tea Culture training recommendations. Key words: cultural industries; tea culture industry; tea cultural training; training institutions

现代煤炭化工消防安全现状研究及分析通用范本

内部编号:AN-QP-HT739 版本/ 修改状态:01 / 00 The Production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Object Of The Problem And The Scope Of Influence, Analyzing The Problem, Proposing Solutions And Suggestions, Cost Planning And Feasibility Analysis, Implementation, Follow-Up And Interactive Correction, Summary, Etc.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现代煤炭化工消防安全现状研究及分 析通用范本

现代煤炭化工消防安全现状研究及分析 通用范本 使用指引:本解决方案文件可用于对工作想法的进一步提升,对工作的正常进行起指导性作用,产生流程包括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执行,后期跟进和交互修正,总结等。资料下载后可以进行自定义修改,可按照所需进行删减和使用。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迅速提高,新世纪的头五年,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奋斗,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经济和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曲靖市作为云南省的重工业基地,新型工业化进程快速推进,重点培育和壮大了烟草、能源、化工、矿冶、汽车机械和生物资源的开发创新六大支柱产业。而作为云南省的重要产煤基地,孕运而生的曲靖煤炭工业加速发展,逐渐成为了全市乃至全省的强大能

曲靖市历史文化及人文景观介绍

曲靖市历史文化及人文景观介绍 珠江源头之城——曲靖市位于云南省东部,云贵高原中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全区最高点在会泽县的大海梁子牯牛寨,海拔4017.3米,最低点在会泽县娜姑区王家山象鼻岭小江出口处,海拔695米,相对高差3322.3米。曲靖市地处东经 102°42′~104°49′,北纬24°21′~27°04′之间,东西距215公里,南北长302公里,总面积32565平方公理,其中南良坝子面积771.99平方公理,是全省最大的坝子。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无酷热,东少严寒,四季如春。其东与贵州、广西两省区接壤,南连文山、红河州,西与昆明市交界,北达昭通,辖8县1市1区,139个乡镇。市委所在地曲靖城(传说中有麒麟仙女在此下凡造福于人故以称为“麒麟城”)距云南省会昆明市138公理。气势磅礴的乌蒙山、梁子山蜿蜒纵横,奔流不息的南盘江(珠江上游)、牛栏江南北分流,自古以来便是进入云南的陆地要塞,史称“入滇锁钥”。 曲靖,人文古迹众多,自然景观幽美,民风古朴。在中国书法上吏上有被康有为誉为“正书古石第一”的爨龙颜碑和爨宝子碑;有战国至元明时期的庞大罕见的珠街八塔台古墓群,秦修“五道尺”、“七擒孟获”……在漫漫历史长河中,这里演义过多少可歌可泣的历史壮举。有绿荫怀抱,水碧如玉的花山湖、潇湘湖;有被称为“云南第二奇观”的地下艺术宫殿——天生洞;有美绝人寰的罗平风景区——九龙瀑布群、美丽的多依河、有“小三峡”之称的鲁布革峡谷;有地理奇观壮、秀、幽、绝的陆良彩色沙林;有被徐霞客称为“秀拔为此中之冠”的翠峰山、廖廓山、郎目大山……多少美丽的自然风景引你进入一个清爽的世界。 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居住着五百多万汉族以及彝、回、壮、布依、苗、瑶、水等少数民族。占人口总数7.8%的七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服装、风俗和信仰。彝族的火把节,回族的开斋节、古尔邦节,苗族的采花山,布依族的“三月三”和“尝新节”……,这些具有特色的民族风情,给人们添了无限情趣! 全区铁路、公路纵横交错,是云南通往内地的“咽喉”,这也造就了曲靖的各行业逐渐走向繁荣。丰富的矿藏资源,使曲靖成为云南重要的粮、油、烟、煤等主要产区。曲靖是著名的云烟之乡,其优质烤烟出口总数几乎占全省一半;一汽红塔汽车销往全国各地;鲁布革电站“冲击波”辐射全球;新兴的云南天然气开发公司目前已经开发了保山、陆良两个气田,向保山市、陆良县输送民用和工业用的无污染天然气燃气,同时向汽车用气方向进行规划,现在其在云南省各盆地进行更深度的勘探与开发,希望能更快造福于人民…。

2014-2015秋《语言与文化》期末考查卷

红河学院2014-2015学年秋季学期 《语言与文化》 课程期末小论文 考试单位:国际学院考试日期:2014年12月日 云南省曲靖市方言文化研究 内容摘要:通过对曲靖市方言的文化形态及语音、语汇、语义和语法方面的分析和探究,从中找出隐藏于其中的历史文化渊源,从而感受曲靖市方言文化的魅力。同时从曲靖方言中的词形重叠现象我们也可以看出一些曲靖方言文化特色。 关键词:曲靖市;曲靖方言;爨文化 一、曲靖市爨文化与方言 曲靖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扼守“彩云之南”的东大门,自古就有“皎水故郡、锁滇之钥”的美称。据史可知,自战国“庄距王滇”始,经秦凿“五尺”设“置吏”,到三国蜀汉时,诸葛亮七擒孟获平定西南在此设建宁郡,之后,曲靖这块被乌蒙山、金沙江排斥在中原文明之外的世外“荒”原,逐渐演变成中原文化与边疆文化的一个中转站,并且在沧海桑田的历史进化中形成了红土高原上一朵璀璨的奇葩――爨文化。爨文化五百年的浸润是曲靖市方言最厚重的历史积淀,今天的曲靖人还或多或少地保留着爨文化的语言思维和语言习惯。爨文化的历史渊源和文化扩展远在曲靖版图之外,它的势力和影响一度遍及云南,且把触角延伸到了四川、贵州、重庆等地。可以肯定的是爨文化的统治中心在曲靖,爨氏同中原的血缘关系决定了其文化关系,所谓爨文化就是汉文化在南疆之地的延伸,其标志、内涵、外延均为汉文化,只是更具地方特色。由于这种历史的特定性及承传性,决定了曲靖市方言在千百年前就打上了中原文化的烙印,特别是近现代史上,受中原文化影响颇深,最终使曲靖市方言确立了属于汉语言北方方言的牢固地位,正因如此我们才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同在南方,曲靖市方言与以广东、广西、江苏、福建为代表的南方语系有本质的区别,与滇西各少数民族如傣族、白族、哈尼族、纳西族等地方方言也有很大差异。另外我们也看到,即使同在北方方言的框架下,曲靖市方言与华中、华北、华东等地方方言也有很多不同,原因在于它虽本源于中原文化,但经过历史长河的洗涤冲刷,在与土著语言的冲撞中,还保留着自己的地方特色。 二、从语音、语汇、语义和语法方面看曲靖市方言文化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和交际的工具,从性质和特点上来看是一种符号系统,它包括语音、词汇和语义、语法几方面。我们从这几个方面来对曲靖市方言与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普通话来进行比较,从而体会曲靖方言文化。 (一)语音方面 曲靖市方言保留了许多古入声字的读音,在音节、音符、音调上与普通话有出入,因此,其更具传统性。第一,曲靖方言保留着古入声字的读音。曲靖方言发音重,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之间差异不明显,例如:“你吃饭了吗?”普通话里有阴平、阳平、去声、轻声共四个调,而在曲靖话里说成“你给吃饭了?”语法上与普通话稍有不同,语音上特别是声调上“你”“吃”“了”三字念成近似于去声,“饭”念阳平,相同字的读音与普通话完全错位。这种情况在曲靖方言中很普遍。究其原因,曲靖各县市的历史发展相对滞后于中原地区,因此它的语音演变相对较缓慢,所以在读法上仍保留着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前的一些发音习惯。第二,曲靖市方言中缺乏后鼻音和撮口音。例如“风”“峰”在曲靖话中念成了“fōn”,介于“fān”“fēng”之间,而“鱼”“雨”等音又念成“一”或“义”。这种现象,在曲靖话里不胜枚举。究其原因,也是历史和地域在时空交错中留下的文化缺憾。(二)词汇和语义 曲靖市方言中有一些独具地方色彩的词汇和语义,例如: (1)“怎么”“为什么” 被说成“咋嘎” (2)“不知道”“不晓得”被说成“晓不得” (3)“我” 被说成“老子” (4)“伯母被说成” “大妈” (5)“叔叔被说成”“爷爷” (6)“乌鸦”被说成“老娃” (7)“那个”“那些” 被说成“乃个”“乃” (8)“枣” 被说成“拐枣” (9)“柿”“柿子”被说成“四花” 曲靖市方言有其特立独行之处。这些词汇中有部分是曲靖少数民族如彝族、水族等少数民族的保留语言,是地方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反映。如例(1)、(8)两例可能是彝族祖先所创,一直沿用至今。曲靖话里有一些骂人的话及俗语,不但外地人听不懂,即便是云南其他地方的人,也未必听得懂。如“耳朵别毛钱”,这是“不听话”的意思,“老娃抓”意思是“短命鬼”,“破瓢箕端的”意思是“夭折”“短命鬼”,“拖镰街则”意思是长辈骂小辈的话,类似于普通话里的“小坏蛋”,还有“兜底一花三”意思是“全部、全都”等等。 这些语汇虽然“土”,却都是语言里的“活化石”,是曲靖先民们在长期劳动中创造出来的智慧的结晶。 (三)语法 在语法上,曲靖话与普通话大体保持一致,然而在局部上却别出心裁、独树一帜。曲靖话很少用语气词或疑问词,即很少用“呢”“啊”“呀”“为什么”“怎么”“啥”等词语来交际。另外,一些赌气或骂人的话就更显得不遵循现代汉语语法规则了。例如: (1)“你吃饭了吗?” 被说成“你给吃饭了!” (2)“那部电影你看完了吗?” 被说成“乃个电影你给看完了?” (3)“你去哪里?”被说成“你溘哪点!”或“你到哪儿溘?” (4)“你的作业是不是交错了?被说成”“你的作业给是交错了?”

书法与传统文化

一、书法与文学 中国的书法与文学,作为艺术大观园里的两朵奇葩,犹如并蒂之莲;作为中国艺术的两座高峰,几千年来双峰并峙、高耸入云。 书法与文学的关系,以诗歌为例,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观照。 首先是以书论诗。书法是通过视觉传达的艺术形式。人们欣赏一幅书法作品,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这幅作品娴熟的笔墨技法和构思巧妙的章法布局,这种直观的视觉冲击力带给人们以美的艺术享受和熏陶,所以书法给人的艺术感染力比较直观,因此古人也常常借助书法来谈论诗歌。如苏轼在他的《书黄子思诗集后》中就是以书喻诗: 予尝论书。以谓钟王之迹,萧散简远,妙在笔画之外。至唐颜柳,始集古今笔法而尽发之,极书之变,天下翕然以为宗师。而钟王之法益微。 这一段话是说书法。进而由此转到论诗,苏轼云:“至于诗亦然”。可见在苏轼看来,诗歌和书法的本质或者说内核是一样的。又如,严羽在《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中提到:坡谷(苏轼和黄庭坚)诸公之诗,如米元章(米芾)之字,虽笔力劲健,终有子路事夫子时气象。盛唐诸公之诗,如颜鲁公书,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其不同如此。 其次便是以诗论书,也就是用诗歌来谈论书法,这种诗歌叫论书诗,有些写得好的论书诗是用诗歌的语言为我们描绘出书法艺术的魅力,如李白的《草书歌行》对怀素草书创作的描绘:“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李白用天马行空般的语言,描绘出一代草书大家怀素挥毫时的情态,实在是生动之极!同样,诗圣杜甫在他的《饮中八仙歌》中也写道:“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将唐代另一大草书家张旭酒后放荡不羁,于王公贵族面前脱帽露顶,挥毫泼墨的情景用诗歌的语言形象生动地描述出来,读后恍恍然有身临其境之感。另外还有一些论书诗,在不伤及诗歌的艺术性的前提下,又道出关于书法的种种精辟见解来。如苏轼的《次韵子由论书》: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貌妍容有颦,璧美何妨椭?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 其中的“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常常被引作宋人书法“尚意”的力证。如果结合他反复强调的“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的观点来理解,就能明白东坡所谓的“意”,是法度之中的“意”。“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是对书法艺术风格的多样性的一种肯定。再如东坡在《石苍舒醉墨堂》一诗中的“自言其中有至乐,适意不异逍遥游”,这其实是对书法艺术创作的自娱性的生动阐释。诗中又提出“我书造意本无法”,是在得法之后忘法的一种状态。 书法与文学之所以互通,就是因为它们有一个共同的载体,那就是中国文字。二者都与文字有着密切的关系。书法是用文字来抒情的艺术,东汉蔡邕在其《笔论》中即云:“书者,抒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毫不能佳也。”可见,书法是作者抒发情感的其中一种表达方式。同样,文学也是以文字为形式,表达作者内在情志的艺术,孔子即云:“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所谓“诗言志”即是这个道理。而且,不但“诗言志”,其他文学形式也能“言志”,如“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就书法艺术而言,整幅作品飘逸灵动,笔断意连,顾盼生姿。就文学艺术而言,通过文中精美的语言所表现出的寄情山水,放浪形骸的晋人风度也瞬间跃然纸上。又如杜牧的《张好好诗并序》,杜牧作为晚唐著名诗人,与李商隐一起被称为“小李杜”,其诗名为人所周知。然而,其手写的《张好好诗并序》,也堪称是一幅诗歌与书法俱佳的珍品。《宣和书谱》即称杜牧的书法“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再如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的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在东坡诗集中此诗可能并非上乘之作,但这件书法作品却作为他的代表作而被千古称颂,极为后人所推崇。这幅作品抑扬顿挫,一气呵成,有一泻千里之势。在作品的后面有黄庭坚所做跋语中说“东坡此诗似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同时看到了这件作品的诗歌艺术美和书法艺术美。 二、书法与绘画 在书法还未进入自觉期之前,可谓书即是画,画即是书。从目前考古发现的遗留下来的刻

现代煤炭化工企业的消防安全现状研究以及分析(2021新版)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现代煤炭化工企业的消防安全现状研究以及分析(2021新版)

现代煤炭化工企业的消防安全现状研究以及 分析(2021新版) 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迅速提高,新世纪的头五年,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奋斗,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经济和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曲靖市作为云南省的重工业基地,新型工业化进程快速推进,重点培育和壮大了烟草、能源、化工、矿冶、汽车机械和生物资源的开发创新六大支柱产业。而作为云南省的重要产煤基地,孕运而生的曲靖煤炭工业加速发展,逐渐成为了全市乃至全省的强大能源支柱和产业支撑。在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按照曲靖市委、市政府积极推进“平安曲靖”创建活动,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要求,如何做好煤炭化工企业的消防安全工作成为了曲靖市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着重论述了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在煤炭化工企业的消防监督管理工作中应采取的积极应对措施,确保全市的经济安全和能源

书法与中国文化论文

书法与中国文化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富有美感的传统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中国的书法具有独一无二的艺术表达形式,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谈中国文化,就不得不涉及中国的书法。书法不仅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更是中国千百年来人们一代又一代孜孜不倦地为中国文化的开阔无垠的疆域,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增添无穷的色彩。 曾记得,小时候,每到新年,家家户户都会挂上各具特色的对联,很多人也乐于去逛逛串串门,对对联更是喜欢评头品足。看到精妙的对联,甚至偶尔还有人哈哈大笑大呼妙哉,当然,他们说的肯定是“好对联”等之类的话,跟中国古代的文人骚客自然是有不小的差距,不过相同的是对于艺术的欣赏。说得有点远了,对联的好坏更多的表现在写对联的书法上,一副对联的好坏书法绝对占了九成以上。每次看到在大街小巷摆摊写对联的人,总会不自觉的停下来,仔细看一看,看他们写字似乎是一种享受,痴迷于那种行云流水,那种刚劲有力的意境,这就是真正的落笔如有神啊。 相信在中国,没有几个人不喜欢书法,看到别人写得一手好字,绝对会赞不绝口,这就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已经深深的镌刻在我们的心里,影响悠长久远。书法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传统文化是书法赖以生存、发展的背景。

书法的发展历程: 为学术界公认的我国最早的古汉字资料,是商代中后期(约前14至前11世纪)的甲骨文和金文。 从书法的角度审察,这些最早的汉字已经具有了书法形式美的众多因素,如线条美、单字造型的对称美、变化美以及章法美、风格美等。 秦统一后的文字称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而来。隶书的出现是汉字书写的一大进步,是书法史上的一次革命,不但使汉字趋于方正楷模,而且在笔法上也突破了单一的中锋运笔,为以后各种书体流派奠定了基础。秦代书法,在我国书法史上留下了辉煌灿烂的一页,与雄伟的万里长城和壮观的兵马俑一样,气魄宏大,堪称开创先河,是中华民族无穷智慧的结晶。 汉代是汉字书法发展史上关键性的一代。两汉三百余年间,书法由篆变隶,由隶分变为章草、真书、行书,至汉末,我国汉字书体已基本齐备。笔法不但日臻纯熟,而且书体风格多样。在隶书成熟的同时,又出现了破体的隶变,发展而成为章草,行书、真书也已萌芽。书法艺术的不断变化发展,为以后晋代流畅的行草及笔势飞动的狂草开辟了道路。另外,金文、小篆因为实用面越来越小而渐趋衰微,但在两汉玺印、瓦当和嘉量上还使用,并使篆书别开生面。 唐代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达到了中国封建文化的

爨乡骄子 陆良风物志

《爨乡骄子?陆良人才名录》序言一部由陆良乡亲发起、众多人士支持,并由本书编委会负责编写的全景式记述陆良人物的大型专集《爨乡骄子?陆良人才名录》,迎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六十周年大庆到来之际,在滇东大地问世了。 爨乡,令人耳目一新的古老圣地,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自魏晋至唐天宝元年长达五百年间,爨氏治理南中大地(辖早期云南大部、广西、贵州、四川部分区域)所创造的历史文明的结晶。 爨文化既是中原文化与滇文化的桥梁与纽带,也是中原文化与滇文化的融合。爨文化有源也有流,它既是盘江流域远古农牧业文化的积淀,更是滇东红土文化的弘扬。 陆良县臵县始于西汉,是爨文化的发祥地。因《爨龙颜碑》为佐证而被誉为爨乡。这片古老的大地始称同劳县,寓意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公道平等之民意;后又曾称同乐县,昭示着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渴望世界和平和谐,人民同富同乐之美好愿望。《爨乡骄子?陆良人才名录》一书的撰写、编辑入选的二百多位人才人物,登录的三百多位人才名录名单,都是陆良籍的社会各界人士或是新中国建立前和后在陆良县任过职以及工作过的、为陆良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与发展作出贡献的外省、外县籍人士,他们都把陆良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陆良人民也把他们作为自己的儿女、视他们为陆良人、爨乡骄子。 陆良是云南的第一大坝子,山川秀丽,人杰地灵,历史悠久。 陆良这一方水土,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展卷阅读入选《爨—1— 乡骄子?陆良人才名录》中的一篇篇华章,一个个鲜活可亲的面容映入眼帘;掩卷静思,不禁有“尚人文秉正气,社会方有和美”、“存以甘棠,去而益咏”之感。这就是陆良乡亲发起编辑出版《爨乡骄子?陆良人才名录》的良苦用心。爨文化之所以能源远流长,代代相续,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尽管时代在变迁,社会在发展,但承载人类文明、推动社会前进的文化尚存,精神犹在。 爨文化哺育了一代代爨乡人,一代代爨乡人在耳濡目染中传承了爨文化,传承了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中华精神。他们不论是在家乡,还是在祖国各

茶文化研究综述

论文题目:茶文化与茶文化旅游发展研究综述 茶文化与茶文化旅游发展研究综述 摘要:茶文化旅游在现今社会已不足为奇,本文主要通过对茶文化在不同时期发展现状和茶文化旅游在不同地域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分析,从不同角度全面了解茶文化,跟随时代脚步探索新型茶文化旅游模式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茶文化;旅游;发展 引言: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已有四五千年历史,茶文化始于汉,盛于唐。历经千年茶文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得到了深入的发展,并与时俱进。文章从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中以“茶文化”为题名进行检索,搜索到相关文献752篇;以“茶文化旅游”为题名搜索到相关文献46篇;以“茶文化旅游发展”为题名搜索到8篇。通过剔除重复的文献和关联性不大的文献,对剩下关于茶文化与茶文化旅游发展的研究的文献重点抽样选取作为样本,进行了分析。 一、茶文化的形成的研究 (一)茶文化整体概况研究 茶文化意为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等。1翻开中华民族辉煌的茶文化史,可以清楚地看到不同历史时期茶俗的运行轨迹。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出自唐代,源自唐代。宋元明清时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它又得到了深入的发展,相继出现了煎茶、点茶、斗茶、泡茶等不同特点、风格各异的饮茶习俗。2它的发展反映我国社会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是古代劳动人民探索 1姜天喜论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陕西西安710069) 2伍国强试论中国古代茶与茶文化的研究(九江职业大学)

自然,解自然界,征服自然的伟大的创举。茶文化也是中国灿烂文化重要的组成部份,茶的利用经历过食用、祭祀、药用、宫廷贵族专用及广大劳动人民饮用的发展过程,从茶到茶文化的形成过程是广大劳动人民创造社会文明的结晶。道、佛、儒教在茶文化发展中也起到极其重要有传承作用。 (二)茶文化的根源研究 近年来,关于茶文化的研究是一个热点,研究成果不断推陈出新,其中陈文华先生在茶文化方面研究着力最多,影响最大,他的《长江流域茶文化》、《中国茶文化学》等代表性成果,是茶文化研究领域的扛鼎之作。学术界也有不少的相关论文发表,可谓成果丰硕。然而,对于秦汉茶文化问题,虽有相关成果发表3,但仍有讨论之余地。以往论者通常认为古代饮茶始于西汉,开始由食用转向饮用。其实不然。因此,4作者温乐平根据所掌握的资料,就饮茶起源问题进行再探讨。 关于饮茶的起源,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从茶叶功用上看,有“饮用起源说”、“食用起源说”、“药用起源说”等诸说法;从饮茶时间上看,有战国说、西汉说、三国说、魏晋说等诸说。茶起源于中国,早已被中外专家学者所公认。我国史料记载,早在西汉时期,四川一带饮茶、种茶便很普遍,茶已成为当时的一种重要商品。因此西汉说最具影响。虽然神农 氏最早发现并利用茶只是传说,但中国茶文化的形成源于我国唐代却是不争的事实。二、茶文化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研究 (一)不同时期茶文化的发展 茶文化经历几千年的传承延续,在不同时期有其不同特点和文化含义。5中国茶文化的形成,正是出自唐代,源自唐代。与此同时,早在隋唐时期,我国的茶文化就已远渡重洋, 3前人成果,主要有:王玲《中国茶文化》,中国书店 1998 年第 5 版;朱自振《茶史初探》,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年;陈文华《长江流域茶文化》,湖北教育出版社 2O04 年,《中国茶文化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O6年;傅荣珂的(秦汉茶饮之初探)(会议论文);徐晓村、王伟<中国茶文化的萌芽——饮茶在 汉、魏晋南北朝的发展》 4温乐平周秦汉茶文化再探讨(江西师范大学) 5姜天喜论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陕西西安710069)

曲靖城市形象整合推广策划方案材料

前言 曲靖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地区面积平方公里,地形多由山地、丘陵和盆地等组成,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为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距离云南省省会昆明市仅仅公里,是云南第二大城市.曲靖在历史上一直是云南省政治、文化、经济地中心,素有“滇黔锁钥”、“入滇门户”、“云南咽喉”之称.曲靖市具有丰富地旅游资源,九龙瀑布、罗平多依河(国家级风景区)、陆良彩色沙林(国家级风景区)、罗平油菜花海、翠峰山、珠江源(国家级风景区)、菌子山、宣威东山、爨宝子碑、会泽衣礼河、九龙瀑布、罗平多依河.曲靖交通便利,全市境内铁路总里程公里,贵昆、南昆两条电气化铁路穿过全市区市县,连接全国主要中心城市.设个车站,发往各个大中型城市地高速快车,个大型货场.曲靖美食有宣威火腿、沾益辣子鸡、以及各种名族美食.在、、、年曲靖多次被评为全国十大宜居城市.但曲靖地知名度远不如大理、丽江、香格里拉等城市.研其原因,宣威火腿、沾益辣子鸡、韭菜花等美食仅限于省内出名;作为珠江地发源地,曲靖市地旅游资源同样丰富,但很难将其统一;作为“爨文化”地发源地,同样有着很高地文化研究价值.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当城市旅游业对城市经济地拉动力越来越大时,城市整合推广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地行业,“城市营销”这个词也开始频频出现媒体地版面上.“整合”就是把一些零散地东西通过某种方式而彼此衔接,相互交互,从而实现信息系统地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所以其主要地精髓就在于将零散地要素组合在一起,并最终形成最具价值和最具效率地一个整体,让他们通过结合发挥最大地价值城市整合推广地意思就是把城市作为一种商品,通过一系列地公关、媒体、活动等整合营销方式,把目标城市地优势、卖点、潜力有步骤地传达给所相关地客户群,从而达到吸引目标客户群前来观光、消费、旅游、投资等目地.从短期效用上说,成功地城市营销对刺激整个城市地旅游业与相关服务行业地增长有重要作用,从长远来看,更是大大提升了该城市地品牌影响力,对其未来地发展有不可估量地影响.本策划地目地在于能让打响曲靖知名度,使省内外地人们了解曲靖,认识曲靖.将曲靖市地各个零散地城市形象方面地资源统合起来,使之能够统一地、全面地对曲靖城市形象进行推广宣传.将曲靖城市资源优化和资源整合,提升曲靖地影响力和知名度,推广曲靖民族风情、社会风貌、区域优势等,着力展现曲靖宜居魅力地城市环境以及曲靖旅游、文化等.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我们希望通过一系列切实有效市场调查分析,整合曲靖地各种资源,以公关推广活动,以市场化运作地方式,深度发掘曲靖市现有地各种旅游资源与潜力,给曲靖市一个明晰、有力地定位,以此与其他同类城市划出明显地距离,并通过新闻传播、品牌宣扬、活动推广等形式,整合各种公共关系与潜在优势,打造出一个全新地曲靖市旅游形象,最终达到建立起一个生机勃勃地城市旅游新品牌.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情况分析 (一)、曲靖城市现状分析 曲靖市这些年无论是在经济还是在环境方面都有了长足地发展.经济方面曲靖算是一个中型地工业城市,一汽红塔、驰宏公司、多晶硅公司、曲靖烟厂、越州钢铁等多个大型企业,曲靖还有丰富地矿产资源,特别是煤矿产.曲靖人民生活富裕,渴望生活质量地提高.环境方面,曲靖重视可持续发展,城市地整体绿化率在以上,对各企业严厉执行国家排放标准,效果显著,曾在、、、年多次获得全国十大宜居城市地称号.根据我们地市场调查,人们普遍认为曲靖是一个比较宜居地城市,交通比较方便、购物方便且治安环境较好.曲靖地城市知名度并不高,原因是没有对城市做过整体地策划宣传,也没有像如西安兵马俑及其出名地历史文物或景点.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曲靖人文分析 曲靖,人文古迹众多,自然风景优美,民风淳朴.在书法史上有被康有为成为”正古第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