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80年代的美术历程

80年代的美术历程

80年代的美术历程
80年代的美术历程

80年代的美术历程

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美术界经历了伤痕美术、星星美展、上海12人画展、乡土写实主义、85美术、89现代美术展等美术现象,中国美术界以美术主办方式分成社会主流美术(伤痕、乡土写实主义、官方美展)和个人为主的民间美术(星星美展、上海12人画展、85美术、89现代美术展),在80年代的美术发展过程中,这两种形式是互相影响、互相的融合,虽然之间的探索形式和艺术主张存在着不同,但是在80年代解放思想的思潮之下,无论是以艺术家个人名义发起的美术展览,还是官方主流展览的主张,在改革开放开始解放思想的阶段,都起到重要的作用。虽然,80年代的美术展览中,官方、个人展览都受到非议,所承受的阻力也十分的巨大,但是在美术作品中提出新的问题、探索新的现实关注,这股前进力量的影响之下,带动了社会意识的解放和社会的前进。所以80年代的一系列在中国美术界出现的美术现象,超出了艺术形式的探索的范畴,具有更多的社会意义。

在解放思想、人性的觉醒的思潮之下,改革开放后的美术现象是一条自由和解放的路程,伤痕美术反思文革中的痛苦经历,乡土写实主义将情感给予了新的时代,星星美展和12人画展开始了艺术家个人创作主体意识的觉醒。解放思想的浪潮在1985年发变得越来越膨胀,艺术家的热情也前所未有的高涨,各个地方艺术家个人举办的美术展览也风起云涌,这股美术界的狂热的现象,最终在1989年随着89现代美术大展画上句点,结束了80年代的美术界的特有的激情的面貌。在这十年的历史当中,解放思想、人性的觉醒、到变成热情洪流最终消失、不可重复,这个过程中体现了80年代特有的社会背景,解放、激情、宣泄、结束的过程,也预示了一个时代的结束。

下面回顾80年代这十年间的美术现象,分析这十年间的美术现象的变化历程,体会方力钧在80年代有可能感受到的时代变化,在下一节再论述方力钧在这个时代中的行为和表现,在时代与个人行为的对比中可以看到时代和个体之间的密切关系。

伤痕:人的觉醒

1979的11届3中全会,中国美术,是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的讲话),政治上的变化改变了美术界的变化。画中的题材不再向文革时期受到严格的审查,美术作品的样式也变得丰富起来,关于艺术之间的讨论,也可以发表在相关的杂志上,不再被作为政治化的象征。艺术家不再因为自己的言论和作品,被打入牛棚或是劳改。艺术创作的空间变得更加开放。但是在开放的过程中,新的思维和传统的意识之间的矛盾与较量,在改革之后的时代一直是争论的主题,美术作品中的小的变化,都被看作是富有政治意味、具有民心导向的意味。所以,文革之后的美术创作并没有马上出现新的面貌而是沿用了文革中的主题性创作的模式,如《你办事我放心》、《华主席和我们心连心》等作品。旧的形式用来表现新的主题,在艺术理念上没有新的变化。直到1979的11届3中全会之后,美术作品的内容才有新的变化,这时期更重要的美术作品是伤痕美术。这些作品中,没有主题性作品中的概念模式,没有故意迎合宣传政治政策,是画家在文革中的真实的体验,这也代表了一个民族对文革期间的回忆。

“伤痕”一词的产生,最早是在文学领域,卢新华的小说《伤痕》(1978年8月11日在《文汇报》上发表的小说)。文中所塑造的王小华的形象是文革亲历者对那一个时期的伤痛回忆。之后,刘心武的小说《班主任》,季羡林《牛棚杂记》等文学作品的发表,标志着伤痕文学的产生。

伤痕美术的产生是在1978 庆祝建国3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在中国美术馆举行,展览中的许多美术作品都是以文革为题材。程丛林的油画《一九六八年×月×日雪》、高小华《为什么》、王亥《春》、罗中立《安魂曲》、伊国良《千秋功罪》、邵增虎《农机专之死》、闻立鹏《大地的女儿》等作品,成为“伤痕美术”的开始。这些作品的创作者是,在文革中的知青一代,在1978年恢复高考制度,有了新的机会进入大学,在校期间的作品。如,高小华在回忆创作这些作品中谈到,“1978年,我刚入校半年,当得知“全国美展”的信息后,就开始准备构思创作。当时满脑子全是“文革”中所发生的事情,因此几乎是一动笔,我就决定要画《为什么》了,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及“文革”中残酷的见闻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是我期待已久的愿望,同时突破文艺创作之“禁区”,亦能彰显叛逆青年在时代变革之际的“前卫”作风。这种行为显然得不到校方的支持:“你们现在才一年级,主要的任务实话好习作,想搞创作以后有的是时间。”像这样的“答复”当然是不能令在进校之前,已经有参加全国美展经历的我和其他有创作经验的同学所认同的。我是冒着被学校开除的风险“请假”躲在父母家里完成的两幅话《为什么》和《我爱油田》。”可见,正是这无知无畏的一群大学生本着对真实生活的体验,将亲身经历描绘下来。这种描绘文革题材的作品,在3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引起轰动的现象,无论是文革中的造反派还是文革中的受害者,看到这些文革中残酷的现象,都一起大家的反思,代表了一代人对文革的回忆。伤痕现象能够产生是建立在新时期对个体生命尊重的基础之上,意味着人的思想从文革的虚假的理想主义

中解放出来,开始关注自己体会到的现实,所以伤痕美术中除了伤痕感之外,对于以后的时代更重要的是艺术家的独立性的体现,艺术家可以在作品中,表现自己的情感、经历、并不依附于政治势力。在这次展览之后,伤痕美术的现象迅速的消失了,不再成为画家所要表现的主题。历史不能停留在对过去痛苦的回忆中,很快这种“哭哭啼啼”“展示伤痕”的艺术形式就不再成为艺术表现的主流,对过去痛苦的回忆转变成对新时代的憧憬,乡土写实主义的潮流开始登场。

乡土:对理想的憧憬

1980年10月中央美院1978级研究生毕业作品展在美院陈列馆展出。陈丹青的《西藏画组》1981《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罗中立的作品《父亲》,开始了对乡土题材的关注。之后,何多苓的《春风已经苏醒》、朱毅勇的《山村小店》等作品将乡土写实主义推向高潮,直到今天乡土题材的作品仍然是画家作品中的主题,如郑艺的作品、曹新林的作品、刘仁杰、维尔什、王岩的作品等。乡土题材的作品是中国艺术家主要的关注方面,从乡土现实主义产生的80年代初期谈起能够体会到这个流派在当时的背景之下的社会意义,也是了解方力钧带有乡土意味作品的重要的因素(此部分在后面的部分着重论述);对比当下的乡土题材的主题的作品,看到乡土题材作品在当下存在的面貌以及困境,也是方力钧为什么会放弃乡土题材创作方式的原因(此部分在后面的部分着重论述)。

罗中立的作品《父亲》是介于伤痕美术和乡土现实主义之间的美术作品,作品中的巨幅的农民的头像,是对文革中只有领袖人物才能够出现头像作品的突破,画中的农民也和文革中的具备红光亮模式的农民形象不同,是现实中的真实的饱经沧桑的农民形象。这个形象在当时出现具有对过去看历史反思的意义。罗中立在他的创作时谈到,“夜深了,除夕欢闹的声浪逐渐安静下来,我是最后一次去厕所,之间昏灯之下他仍在那儿,也来得寒冷将他“挤”到粪池边的一个小角里,身体缩成了一个团,而眼睛,一双牛羊般的眼睛却死死地盯着粪池,如同一个被迫到死角里,除了保持自己之外,绝对不准备做任何反抗的人一样,这时,我心里一阵阵猛烈的震动,同情、怜悯、感慨………老实的农民总是吃亏,这,我知道:“我要为他们叫喊!”这就是我构思这幅画的最初冲动。”[1]罗中立看到现实中的农民和宣传中的农民,两者之间具有太大的反差,所以才有记录下农民在现实中卑微、艰辛形象的想法,《父亲》中满脸皱纹,一手端着破了边的大碗,这样的形象使观者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的生活是由这些默默付出的劳动者换来的,他们需要被歌颂。这些终日和黄土打交道的农民的形象与赐予我们生活所依的土地联系在一起,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对黄土的眷恋。

罗中立的作品,伤痕的感受和对理想的颂扬、以及乡土的依恋,这些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作品中,开始了乡土现实主义的绘画潮流,同时也标志着伤痕美术在逐渐的向乡土写实主义过度。陈丹青的《西藏画组》,来自于在藏区生活的体验,陈丹青在谈创作《西藏画组》时,谈到,“我想让人看看在遥远高原上有着如此强悍粗犷的生命。如果你看见过康巴一带的牧人,你一定会感到那才叫真正的汉子。我每天在街上见到他们成群地站着,交换装饰品或出卖酥油,他们目光炯炯,前额厚实,盘起的发辫和垂挂的佩戴走路时晃动着,沉甸甸的步伐英武稳重,真实威风凛凛,让人羡慕,他们浑身上下都是绘画的好对象,我找到一个单刀直入的语言;他们站着,这就是一幅画。”[2]陈丹青在少数民族地区看到了充满生命力的藏区生活,健壮的康巴汉子身上渗透着特有的魅力,陈丹青在作品种塑造了一个我们所向往的理想世界,人健康的生活在一片热土上。在文革刚刚过去的充满伤痕感的现实中,在我们所不熟悉的题材中树立崇高的形象。

何多苓的作品《春风已经苏醒》中,主题集中在画面少女、狗、水牛的目光中,少女转过头去,为眼前的景象所吸引,身旁的小狗也昂起头注视着前方的景象,远处静穆的水牛眼睛也在注视着前方,他们的目光仿佛被前面的事物所吸引,沉浸在对未来的幻想中,流露出期待的神色。画中的理想主义的色彩,在作品的名字中有所启示,《春风已经苏醒》是最好的表达。时代的交替已经在80年代发生那个转变,国家政治没有只停留在清算文革旧账的历史中,而是迅速的转变为关注到现实当中,这一政策也符合时代的需求,这时的艺术现象潜移默化的印证了时代的主题,对现实生活的表现恰恰是时代的共鸣。所以对现实的关注表现为对现实充满了热爱与理想,这就是何多苓赋予作品的意义。

乡土写实主义从画面展现的场景中,可以看到都是关于风土人情的表述,其中寄托了艺术家描绘的充满理想主义的时代精神,这些作品中已经没有停留在回忆伤痕感的过去,而是转而面向现实,无论画家关注现实的那一方面,这些题材都是在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场景,西藏人的纯真、自然的生活;并非红光亮的理想主义的农民,现实中充满了沧桑感的农民;充满象征性的少女;都是作者在现实中体验而得到的,同时在作品中也寄予了艺术家对理想的憧憬,现实的万象就成为表现的对象。80年代初期周春芽的《藏族新一代》、朱毅勇的《山村小店》、艾轩的西藏题材的作品,王沂东的作品等都是这时期的反应。

乡土写实主义的探索,更重要的表现在艺术形式的探索上。这时的乡土写实主义产生最直接的原因,应当和这时创作者的受教育背景有关,这时期的创作者在校期间接受的仍是写实艺术的教育,所以在创作时没有脱离写实的范畴,只是从苏联写实美术的范围中拓展开来,向欧洲的写实艺术学习,这时令画家着迷的是对写实技巧多种风格的迷恋,王林在谈到罗中立的创作经历时说:“后来他到图书馆去看书,看外国刚进的画册。当时是放在玻璃柜子里,

每天翻开一页,让大家隔着玻璃去看,图书馆给你翻书,因为书很宝贵。他看到一张罗斯科的超级写实主义作品,旁边有一段香港人写的评论,说他在罗斯科的多少英尺的巨大头像面前,肌肉都在颤抖。罗中立脑子一动,如果我把那个老头的头——当时还不叫“父亲”——画得让所有人都很震憾,肌肉都有颤抖,那多好。于是他就画了一张大头。”[3]中可见当时的画家在看到各种新鲜写实技法的冲动。乡土写实主义是摆脱单一的苏联的写实模式而在在对各种新的艺术形式的探索中进行的,这样的现象普遍的表现在艺术家的作品中,陈丹青对法国现实主义的学习、何多苓、艾轩学怀斯等。乡土题材的作品的价值表现在艺术家对艺术形式的探索上,在以后的时代也开启了对艺术形式自由的探索。

最早开始乡土写实主义创作的艺术家都具有知情的背景,特别是上山下乡期间的农村生活的体验作为乡土题材作品的直接原动力,对乡土的眷恋成为知青一代特有的话语,同时,知青一代,青年时代的理想主义的教育根植于心,在新的时期遇到现状改变、唤起了知青一代找寻乌托邦的精神理念。

乡土写实主义的追求是知青一代的良好的愿望,在经历文革岁月充满伤痕感的体验之后,短时间理想主义的复苏,使真实、美好的向往通过乡土写实主义的作品表现出来,但是,在新时代的强烈的现实变化中,现实的对比、反差、新的问题都成为了新的主题,现实中的人很快的从自我勾画的梦境中醒来,也就不再能够选择乡土题材的作品,因为乡土写实主义的理想的梦境,在现实中已经发生变化,所以此后的艺术家在运用这种手法的时候已经没有当初的情感,乡土现实主义变成一种形式出现,不再具备真实的内容,所以,乡土写实主义画家在时代变化之后,纷纷放弃了这种手法,即使坚持这种手法艺术家在以后的时代也变成从事行画生产的艺术家,乡土现实主义变成了单纯的为了追求商业利益的作品。

最终,乡土写实主义也同“伤痕美术”一样变成了暂时的现象,之后迅速的消失,不再成为大家关注的主流。陈丹青出走美国1982年,罗中立1984年赴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研修,程丛林1987年到德国,高小华九十年代起先后受邀于美国堪萨斯大学,这批在伤痕美术、乡土写实美术中的主要画家纷纷出国,罗中立之后的作品《金秋》《春蚕》《春》、陈丛林的作品《1978年夏——身旁我感到民族在渴望》《1844年中国沿海口岸——码头的台阶》《1844年中国沿海口岸——华工船》这些作品都没有引起像之前作品那样轰动的效果。因为时代的步伐继续前进在短暂的理想光芒出现之后,改革开放所面临的矛盾与问题成为主题,艺术家的理想主义也随之消失,人们的关注很快转移到有问题的现实中,理想被充满矛盾问题的作品所取代,乡土之后85美术现象产生。然而乡土题材的作品仍然是艺术家作品中的主题,在90年代到今天的作品中一直出现,但是,乡土作品离开了它的创作的背景,作品中的意义也就消失,特别是和商业结合之后蜕变为油画技巧展示的作品,成为纯粹的商品。

星星美展到85美术:艺术家独立意识的觉醒

如果说伤痕、乡土还是艺术家运用传统的写实绘画的方式来表达个人对于时代的体验,那么上海的12人画展和星星美展则开启了改革开放之后新中国美术对于艺术形式探索的先河。1979年2月,具有现代风格的“上海十二人画展”在上海黄浦区少年宫举行。9月27日至29日,“星星美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外东侧小公园露天陈列,于11月23日起移往北海公园画舫斋继续展出。这两次展览是艺术家自发组织的,上海12人美展吸收了印象派、立体主义和野兽派的风格,借鉴了西方多样现代风格作为创作的主要的方式,这些手法在现在看起来好像并不具有先锋、前卫的特征,但是在当时的文革主体性美术创作风潮刚刚过去的时代,这些作品的形式具有解放思想的意义。星星美展也和12人美展一样,在展览上有各种各样的风格的作品,艺术家也展示了各自对艺术形式的探索,但是这些艺术家并没有将这种形式的探索归结为西方艺术的模仿,许多的艺术家在创作时甚至连野兽派、毕加索都没有听说过,艺术家之所以多样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是因为将经历表现在作品中,参加星星美展的画家王克平谈到创作的动机,“我搞木雕,纯粹是为了发泄我心中的感情,"文革"初期我也是红卫兵,那种造反的热情,全被阴谋家利用了,因此,我对林彪、"四人帮"恨透了,总想发泄出来。”[4]艺术家的形式探索来自于自己的体验。但是,这种形式的探索,在非常的年代被看做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北京市公安局东城分局以该展览“影响了群众的正常生活和社会秩序”,贴出公告令其停止展出。在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期的时候以艺术家独立的姿态举办的展览,展示艺术家独立的探索是具有进步意义,作品的风格变化如果参照西方的艺术样式相比较,作品的原创性并不强烈,但是,在中国美术当时的创作环境中,以及对于后来艺术家的创作起到了启示性的作用。这种艺术家以独立的面貌而不是以获得官方展览认同的独立的声音为后来的85美术、89现代美术展铺平了道路。

1985年《前进中的中国青年美展》成为85美术开始的标志,展览上伤痕、乡土风格的美术作品已经不再是关注的焦点,其他艺术家的新的形式探索更多的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新时代——亚当夏娃的启示》、《140画室》、《春天来了》、《街》、《渴望和平》、《李大钊、瞿秋白、萧红》等作品,画面的形式感形式感使人耳目一新,这些作品的画面的形式已经打破了写实主义的范畴,超现实主义、立体主义、野兽主义风格的作品都在画面中有所表现,而且还是以官方画展的形式出现。这都说明在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在中西文化的比较和学习中,中国艺术家的视野逐步开放,已经在作品中有所表现。1985年之后,中国美术界出现狂热的现象,全国各地的美术院校纷纷举办展览、艺术家自由结社、自由举办画展、提出无数的艺术理念。高明潞先生在对85美术艺术思潮做归纳时,将这股艺术思潮分成理性

之潮、生命之流等现象,期间列举了1985年到1986年之间的全国各地的艺术活动情况,从中可以看到艺术家在这次艺术潮流中的激情。

这些都表明,从1979年开始的艺术家个人的艺术探索,在1985念的时候得到社会环境的接纳,艺术家自己声音的表达可以公开自由的出现在公共场合,虽然在展示自己作品的时候也受到不小的阻力,然而在逐步开放的社会中艺术家的声音已经得到社会的尊重。85美术期间纷繁复杂的美术现象,实际上是艺术家个人探索声音的释放,是改革开放之后,解放思想思潮的的产物。

89中国现代美术展:情绪的宣泄

时间推进到80年代的最后一年1989年,这年的虽然有七届全国美展,但是这年中最引人注目的是89现代美术展。全国官方的美展有自己的艺术标准,所以呈现的面貌比较的保守,作品中的主题停留在过去的思维中,而《89中国现代美术展》艺术呈现新的面貌,是85期间艺术家声音的集中展示,展出的作品,不光是传统艺术领域的探索、国画、油画等,还有当时中国人不熟悉的装置、行为等新的艺术形式,89现代美术展使一次挑战视觉审美经验的展示,它所带来的震动已经超出当时所有人的接受能力。

展览上引起最大争议的是装置、行为的作品《大生意》、《快乐原则——世纪末的性之花》、《孵》、《洗脚》等作品。这种类型的艺术形式,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对于大家都是陌生的。展览上装置、行为的作品主要的灵感来源来自于1985 年11月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美国罗伯特·劳森伯回顾展,展览中的新的艺术形式给与中国的艺术家很多的灵感,以现成品、人的行为的方式达到艺术理念的宣扬,这种新的方式很快吸引了艺术家的注意力,中国人看到艺术的表达的形式并不局限于国、油、版、雕等局限的领域,现成品、装置、行为也可以作为艺术的表现的形式出现。中国艺术家将外国艺术的方式嫁接到中国的社会环境中,开始了对行为、装置艺术的探索。然而这种超前的表现方式是在西方的社会背景中产生的,在中国的环境中还缺乏受众群体,艺术家希望通过作品表达的艺术理念,也没有能够广泛的进入普通民众的视野和生活。展览上萧鲁和唐宋对着作品开枪的事件,招致展览被迫中断,以及作品中新的表现形式和敏感话题的关注,都和中国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有一定的距离。艺术家作品中的诉求很难在现实中找到理解的群体,所以,现代艺术家的探索一旦脱离实际的状况,探索的意义也就消失。展览上艺术家极端的表现方式是在改革之后得到宽泛的创作空间中,自我表现欲望膨胀的反应,栗宪庭作为89现代美术展的策展人,对艺术家自我表现意识的

膨胀,国籍的行为给与了批评“当时我心里很不舒服。有些艺术家,原来都很真诚地谈艺术,突然能够进入美术馆了,都牛逼哄哄的。”[5]一旦艺术家将个人的情感与关注放大到超出社会所容纳的范畴,艺术家的作品也就不再具有时代的意义。89现代美术展展上的作品,在当时的背景下,显得形式具有前卫性,但是,如果与西方现代艺术相比较,这些作品是对西方现代艺术的模仿,在80年代,中国的艺术家刚刚接触到西方现代艺术的时候,很难将这种语言转变为本土的语言,表达艺术家自己的声音。所以,89现代美术展作为80年代末期最引人关注的展览,表达了艺术家对新的艺术表达方式的兴趣,同时也说明未被消化、从西方传入的艺术语言,并不能作为艺术家和大多数观众建立联系的桥梁。

优秀教师交流发言稿:一个年轻教师的成长历程

优秀教师交流发言稿:一个年轻教师的成长历程 合肥市嘉和苑小学叶东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美丽的天鹅湖畔,花园式学校嘉和苑小学的一位信息技术教师,我叫叶东燕。很荣兴能在XX-XX学年度第一次区信息技术教研会上和各位老师在此交流。接到段老师的指示,让我在教研会上发言和大家交流。说真的,不知道从哪儿谈起、谈些什么才有价值,才不浪费这宝贵的发言时间。想来想去,还是讲下我的教学成长历程吧,对自己专业成长上的一些思考吧。 我是XX年大学毕业后侥幸考入当时的政务区的,被分到刚刚建成的嘉和苑小学,可以说我是嘉和苑小学的元老,第一批老师。那时候脑子里就一个概念:自己是年轻人,要多做事。估计和所有的同行们都一样,从事着繁杂的脑力+体力工作。而且新建学校只有我一个信息老师,上电脑课、维修电脑、打字、复印、辅导学生比赛、帮老师做课件、维护学校网站等,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忙的不亦乐呼。而且其实女老师是最不擅长维修之类的活,可是没有办法,大伙

都认为只要和电脑沾上边的都是归信息老师管。我记得第一次在机房拆机箱时,用螺丝刀拧螺丝,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没把机箱打开,结果螺丝刀把我自己手还弄破了,我当时就一个人坐在机房地板上掉起了眼泪。还有那个时候学校打印机、复印机都归我管,学校试卷都要我复印,经常帮老师打试卷,很晚才回家,幸亏那个时候没有家庭,加班也无所谓。长年累月我们信息老师就重复着这些事。 但是在你无私帮助过很多同事,别人对你的认识是友好的、 善意的,在机会给你的时候,是会得到群众支持的。 和大家聊这些,是想告诉大家:“我们都是年轻人,不要怕 多做事,请你相信,你所付出地,单位领导和同事们都能看的见,记得牢。” 反思一下,也就是说:“树立良好的口碑是赢得更多机会的 基础。”这是我和大家分享的第一句话。 XX年底我成立了自己的家庭,也开始了女人一生中重大的 计划----孕育宝宝,为了下一代的健康,学校很体谅地让我离开了机房,我开始先后从事了英语、美术、品德学科的教学,直到XX 年4月休完产假,我乂回到了原来的工作岗位,乂重复着信息老师干的事。可是到8月底,暑假即将结 束,新学期即将开始的时候,我接到校领导的通知,由于很多原因,学校决定安排我担任一年级语文教学及班主任的工 精品办公范文荟萃

浅析印象派绘画发展历程

浅析印象派绘画发展历程 姓名:李城学号:14610114 专业班级:2014级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一班学院:城市与旅游学院 一.印象派绘画的起源 印象派绘画(英文:Impressionism)也叫印象主义,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最早于19世纪60—90年代在法国兴起。说到印象派,流传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这一名字的由来是由于当时因克劳德·莫奈的油画《日出·印象》受到一位记者嘲讽而得名。而这幅画面描绘的是塞纳河的清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由于画家要在很短的瞬间,将早晨的美景在光线还没有变化前,就要完成作品,因此画面不可能描绘的很仔细。当学院派的画家们看到这幅作品时,认为很粗糙,过于随便,就用讥讽的语言嘲笑“巴比松”的画家,意思是说:那是一群根本就不懂绘画的画家,《日出·印象》完全就是凭印象胡乱画出来的,其他人也附和着说,这些画家统统都是“印象主义”,没想到,这些挖苦的话,反而成全了这批画家,“印象派”也就随之诞生。 二.印象派绘画的发展 19世纪的中后期正值工业革命的完成以及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影响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在强大的物质条件的支撑下,人们的思想意识日渐解放,越来越崇尚个性的张扬。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印象派绘画也就开启了它的发展之路。 1874年一群年轻的画家在巴黎卡皮西纳大道的一所公寓里举办了第一届印象派画展,有31位印象派画家参展。包括莫奈、雷诺阿、毕沙罗、西斯莱、德加、塞尚和莫里索等。这些画家们虽性格和天赋各异,价值观念和倾向也不尽相同,但是,他们诞生在同样的时代,有着同样的经历,并且向同一的反对派斗争

过。所以他们也就欣然接受了一些杂志的讽刺文章作家封给他们带着嘲笑味道的称号——“印象派”。 19世纪的时候,法国巴黎是欧洲油画的中心。这个时候的风格是以学院派的新古典主义为主导的,他们每年都要举办官方的展览,叫做“沙龙”,多数人都出自于皇家美术学院,他们有着深厚的素描基础,并且精通人体解剖,画风严谨、细腻。而在这个时候,还有着另外一大批充满着理想的年轻画家,他们来自于各个阶层,大多数都是自由人,很多人对学院派的教学方式及绘画风格有着不同的看法,认为古典主义千篇一律,缺乏个人风格,他们更崇尚现实主义,并提倡户外写生。由于大家有着共同的理想和观点,他们逐渐地聚集到巴黎郊外的一个名叫巴比松的小村庄,来描绘那里迷人的风光,他们被称为“巴比松”画派。“巴比松”村就是现在巴黎的卫星城之一的枫丹白露镇。“巴比松画派”就是“印象派”的前身。 这些画家们只有极个别的被官方所接受,大部分画家的作品被拒之“沙龙”的门外,于是画家们就经常联手举办“官方沙龙”落选作品展,依托当时资本主义的巨大发展带来的人性与思想的变革,这些画家凭借娴熟的绘画技艺、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印象派绘画作品也就逐渐的被当时社会所认同,影响力与知名度与日俱增,印象派也不断发展壮大。 印象派绘画的特点是不依据可靠的知识,以瞬间的印象做画。画家们通常是抓住一个具有特点的侧面去做画,多考虑画的总体效果,而较少的顾及枝节细部。笔法较粗犷,作品欠修饰,是一种对笔法较草率的画法。随着印象派绘画的发展壮大,绘画过程中日益重视光与色的运用。越来越追求以思维来揣摩光与色的变化,并将瞬间的光感依据自己脑海中的处理并附之于画布之上,对光线和色彩的揣摩更是达到了色彩和光感美的极致。 三.印象派绘画的发展历程带来的影响 作为一种美术思潮,印象主义绘画在世界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推动了以后美术技法的革新与观念的转变,印象派大师用他们敏锐的眼睛捕捉世间万象,描绘社会生活, 为不同年代、不同地区的人们开启了认识印象派以及它所处时代

我-一名青年教师的成长历程.

用心去灌溉花儿好开放 泰戈尔曾这样写道:“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它总是谦逊地低垂着它的绿荫。” 教师的事业虽不是轰轰烈烈,却一直润物细无声般的滋润着每一个心灵。怀抱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憧憬,我在2010年踏上了赋有挑战性的教书育人之路。 成长的历程是艰辛的,成功的喜悦是甜蜜的。踏上教师这个岗位已三年了,虽然有时还会觉得自己是刚跨出校门的学生,什么也不懂,然而,经过这三年时间锻炼,我体味到了为人师的诸多滋味。关于我的成长历程来思考,最简单的概括分两个方面:一是外因-机遇;二是人为因素-个人的努力以及同伴的帮助。 一、关于机遇 “机遇只青睐那些有准备的人. 机会不会上门来找;只有人去找机会。” ——狄更斯第二件事就是2012年我终于通过了金州新区的笔试面试,成为了一名真正的中学教师,并且我成为了红星海的一员,当接到郑主任的电话时我以为这是开玩笑的,但是当我真正走进红星海,走进牛校长的办公室,牛校长对我说了一句:欢迎你加入红星海,我才觉得这是真的,这是机遇也是坚持也是努力! 第三件事就是积极参加学校以及进修部教研赛课等活动,使我在教师岗位上稳步前进,不断成长。从学校的公开课,到进修部组织的区忧课比赛一等奖,一步步走来,这是机遇也是勇气也是努力! 二、关于成长 成长离不开学校良好的机制 在我校每一个青年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老教师的帮助和鼓励。和外校相比,有了老教师的指引和帮助,我们经历的挫折更少,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甚至这种关心延伸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许多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以及学校各位领导给了我很多的帮助和鼓励。在这样一种良好的环境下我才得以茁壮的成长。无论是同科目的还

教育心理学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教育心理学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复习要点】 一、教师成长的历程 从一名新教师成长为一名合格教师需要经历一个过程,一个主动成长的教师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所关注的问题不同。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 1、关注生存阶段 这是教师成长的第一个阶段,集中表现为非常需要被认可和肯定。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最担心的问题是:“学生喜欢我吗?”“同事们如何看我?”“领导是否觉得我干得不错?”等等。所以有些新教师会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如何与学生搞好个人关系上。还有些新教师则可能想方设法控制学生。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得到领导和同事的关注和认可,表现出新教师的成就欲望很强。 2、关注情境阶段 当教师感到自己完全能够生存(站稳了脚跟)时,便把关注的焦点投向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即进入了关注情境阶段。在此阶段教师关心的是如何上好每一堂课的问题,而且总是关心如班级的凝聚力、时间的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传统教学评价也集中关注这一阶段。一般来说,老教师比新教师更关注此阶段。 3、关注学生阶段 当教师顺利地适应了前两个阶段后,就会锁定下一个目标—关注学生。教师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不同的社会性需要,即应该怎样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教学材料和方式。我们认为,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教师成长与发展的途径 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另一方面是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对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进行观摩和分析是培养和训练新教师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也是目前中小学非常常见的方法。 2、开展微格教学 微格教学指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同时可以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这是训练新教师有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浅析塞尚的静物画

塞尚和他的静物 摘要。塞尚。静物画 保罗·塞尚(Paul Cézanne,1839—1906),法国著名画家,是后期印象派的主将,,被称为“现代艺术之父”,他的出现使西方传统写实主义绘画体系土崩瓦解。塞尚将画笔当作认识自然本质、探索自然规律的武器,从而将西方艺术引上了一条以科学研究为主旨的现代形式主义艺术之路。对于塞尚来说,静物画就是他策动造型、透视革命的发源地。 “以一枚苹果,我就能震慑全巴黎。”保罗·塞尚如此说。 塞尚对苹果情有独钟,就像梵高钟情向日葵,莫奈钟情睡莲,莫迪利阿尼钟情女人的身体一样。在他的那些静物画中,很多情况下总是有苹果出现。这些苹果聚集在画的中央,或是散落在画的边缘,不管是怎么样的一种姿态,总是惹人注目和爱恋。塞尚不仅以他的苹果震慑了全巴黎,而且还包括巴黎以外的世界。就像现在,我对着塞尚的一堆苹果发呆,不知道该如何描述这些苹果带给我心灵的撞击。 在塞尚之前漫长的艺术发展史中,所有的画家都把注意力放在再现客观对象上,而画家本人却做了模仿自然的奴隶。但塞尚则放弃了传统的艺术观念和法则,完全依靠自己独立的观察进行创作,有意识的地将注意力转向表现自己的主观世界,通过概括和取舍,从结构的观点来描绘对象。正是由于塞尚这种绘画的主观性改变了整个西方艺术的进程,对他以后的艺术家产生了观念上的震撼,这种震撼导致了艺术思想的全面解放。可以说,现代艺术起始于塞尚。 塞尚认为“线是不存在的,明暗也不存在,只存在色彩之间的对比。物象的体积是从色调准确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来”。他的作品大都是他自己艺术思想的体现,表现出结实的几何体感,忽略物体的质感及造型的准确 性,强调厚重、沉 稳的体积感,物体 之间的整体关系。 有时候甚至为了 寻求各种关系的 和谐而放弃个体 的独立和真实性。 在作品《苹果和橘 子》中,塞尚完全

第二单元 辉煌的美术历程

第二单元辉煌的美术历程 第一课原始人的创造 教学目标: 1. 了解艺术与审美的起源以及中外原始艺术各种类型的美术作品。 2. 理解视觉艺术在原始社会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3. 初步探讨原始艺术与原始人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原始社会具有代表性的美术类型与作品。 教学难点:原始社会的美术作品与原始人类的生存关系。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新课 欣赏中外原始社会的代表性美术类型及其作品:陶器、玉雕、雕刻、彩塑、岩画、洞窟壁画、巨石阵等。 活动建议一:(讨论、提问) 1.我国原始社会有哪些典型的美术类型?(陶器、玉雕、彩塑、 岩画) 2.最能代表我国原始社会灿烂文化的是什么?(彩陶文化) 3.外国原始社会的美术类型有哪些?(雕刻、岩画、洞窟壁画、 巨石阵) 二.我国原始社会的彩陶文化 陶器的出现大概有一万二千至八九千年的历史,它的发明,是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这是人类最早通过化学变化将一种物质改变成另一种物质的创造性活动。它不但成为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具,而且促进了人类定居生活的更加稳定,并加速了生产力的发展随着原始农业生产的出现和定居生活的需要,人类学会了制作陶器。

陶器的制作有手制和轮制两种方法。 原始社会彩陶代表作品:(教师或学生简介) 1. 人面倪鱼彩陶(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 2. 鹤鱼石斧彩陶缸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 3. 白陶鬶(新石器时代山东龙山文化) 4. 白陶鬶(新石器时代山东大纹口文化) 5. 人面鱼纹彩陶盆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 6. 彩陶花瓣纹盆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 7. 彩陶旋涡纹瓶(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 8. 彩陶舞蹈纹盆 (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 9. 彩陶旋涡纹尖底瓶,(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 10.鹰形陶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 课堂活动建议二:(讨论、提问、临摹、体会) 1.我们都希望自己的生活用品美观些,那么原始人会不会有这样的愿望?(彩陶上的装饰) 2.现代人在生活用品时,除了希望它们美观,还希望它们的造型和功能符合我们的生活要求,那原始人会不会?(尖底瓶、白陶鬹) 3.我国原始社会的彩陶主要有哪几种类型?请说出其代表性作品。(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龙山文化) 4.举例说明他们各有哪些重要的艺术特点? 5.(临摹) 进一步观察研究彩陶纹饰的形式演变规律,可通过观察乃至临摹这些纹饰来体会它们之间的关系。 6.教师简要讲解、点评。

教师成长历程

教师成长 骨干教师培训心得 十几年的教育生涯,让我已经慢慢倦怠,已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变得有些抱怨,抄不完笔记、频繁的检查、刻薄的制度、一项又一项的学习任务等,都是那么沉重,把教师当成了一种职业,一种谋生的职业,这样也不懂得怎样去爱学生。前几天,我有幸参加了骨干教师培训,心情特别高兴,因为有许多教研员、教研室主任、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等聚会在一起学习。我们听了几位不同风格的老师讲课,每一次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一次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在这里,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通过学习,使我耳目一新,让我能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的教育工作,让我学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的方法与捷径,让我懂得“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这样让我更好的去爱学生,让我们的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下健康成长。深深地认识到自己以前那种传统教育教学的师生观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要想跟上新世纪的教育教学步伐,就要首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增强热爱教育事业的信念。“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古人寥寥数语就将学习的重要性高度地概括出来了。学习的过程好比那未经加工的瑕玉,经过一番精雕细刻之后,呈现出一具“婀娜”的工艺品应具有的高贵与典雅。同样的,面对这场深刻而全方位的新课程改革、日益复杂的学生思想道德,很多时候仍让我们有些雾里看花,无所适从,我们很需要学习,而此次骨干教师培训学习,

犹如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拨云见日,使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开朗。 教育是传播文明,塑造灵魂的神圣职业,教师是以自己的人格来实践对事业的追求的。有句话说“只要拥有无限的热情,一个人几乎可以在任何事情上取得成功。”一位教师如果对教育事业怀有兴趣和感情,那他就具备了成功成材的先天优势。与孩子相处,心中充满愉悦,这是爱;上好一节课就能感受巨大的乐趣和满足,这也是爱。还有一些教师在执教和与孩子相互接触中萌发热爱之情,并日益浓烈。这种爱来自于对教育的理解、来自于教育的成功体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常挂在教师嘴边的句子,可是真正能做到爱心与耐心,却不是容易的事。每天要面对烦琐的工作、调皮好动的学生,很多老师都感到工作压力大,处理问题常会不讲求方法,动辄埋怨学生不听话、脑子不好使或者给他个冰冷的眼神。从教23年的我也没能脱离这样的教训内容。在本次学习中,听了几位老师们的报告,他们的话语回荡在我的耳中,我从内心深处感悟到一个善意的眼神、一个信任的手势、一段充满爱意的评语,远远胜过大声的斥责。我为自己平日教育教学中对孩子的斥责感到自责。也为自己能够早日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而感到庆幸。作为教师,我用心灵、用激情、用高度的责任感、真诚的爱去面对我们的教育,这是不是就够了呢?要做一名优秀教师,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我更加明确了这一点。一位再和蔼可亲、认真负责的教师,如果教不明白课,是无法靠关爱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我一名青年教师的成长历程

我一名青年教师的成长历 程 Revised by BLUE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2,2020.

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我,一名青年教师的成长历程 电碳学校王丽 印度大诗人泰戈尔曾这样写道:“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它总是谦逊地低垂着它的绿荫。”教师的事业虽不是轰轰烈烈,但是是一直润物细无声般的滋润着每一个心灵。怀抱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憧憬,我在2010年踏上了赋有挑战性的教书育人之路。 成长的历程是艰辛的,成功的喜悦是甜蜜的。踏上教师这个岗位已一年半了,虽然有时还会觉得自己是刚跨出校门的学生,什么也不懂,然而,经过这近两年时间锻炼,我体味到了为人师的诸多滋味。关于青年教师成长的话题,就我的成长历程来思考,最简单的概括分两个方面:一是外因-机遇;二是人为因素-个人的努力以及同伴的帮助。 一、关于机遇 “机遇只青睐那些有准备的人. 机会不会上门来找;只有人去找机会。”——狄更斯 生活让我深刻领会了这句名言。第一件事就是2009年7月我从哈师大毕业了,我从小的理想就是从事教师这一阳光下的职业。但在道外教师招聘中取前三名我排第四还是失败了!意味着毕业的我成了无业游民。省人才,市人才,各大学校招聘会是我那个时候常去的地方,“前程无忧”是当时我手中必备的报纸。经过了笔试面试,我不甘心的去了佳音英语学校。在绝望的时候就是希望的出现的时刻!应该是在9月15日时候,我终于抓住了机遇的尾巴。母亲打电话告诉我哈尔滨新闻中香坊区招聘中小学教师的报道,明天是最后一天报名。经过了报名—验证---笔试—面试—体检一系列环节,我终于抓住了机遇,通过自己的努力如愿成为了一名小学教师。这是机遇也是不甘心也是努力! 第二件事就是通过笔试参加面试的时候。教育网站公布了面试内容,需要的相关年级的教材。我需要的是龙教版小学信息技术第五册,第六册教材与教师用书。我走了哈市各大新华书店以及教育书店,就是没有买到。在距离面试还有4天的时候,在寻找教材的途中意外看到了黑龙江教育出版时,我灵机一动直奔出版社去找教材。急切找到相关领导和领导并诚恳诉说了我寻书的来由。领导立刻拿出了在他书柜里的这两册书与教师用书,我真是太高兴了,这正是我这两天找的书。我把钱给他,他不要,对我说:“只要你考上教师这个岗位,然后努力工作,好好教育学生就行了。”朴实的话给了我坚实的力量,这两本书也成了我最后的救命稻草。这是机遇也是坚持也是努力!

美术的辉煌历史教案优秀范文

美术的辉煌历史教案优秀范文 19世纪以来的西方美术史表明,各个美术流派之间是互相对立、互相补充的关系,未来发展的趋势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艺术既要有共性,又要有个性,既要有继承,又要有创新。艺术创造即使是曲高和寡的,最终也要为世人所认知、所理解,只有这样的艺术才是有生命力的。下面是为大家准备以下的内容,希望Udine你们有绑扎, 美术的辉煌历史教案优秀范文一 教学方法: 学生:课外搜集整理有关这幅名画的材料,制作ppt,小组合作 教师:结合课标,组织学生赏析名画,把握现实主义美术特点 教学过程: 1.小组1: 这是俄国列宾的代表作,也是他的成名作。

画面上展示的是:被烈日炙烤的焦黄的河岸上,一群衣衫褴褛的纤夫拖着货船,精疲力竭的向前挣扎。 这是画家写生时亲眼目睹的情景,成为挥之不去的记忆,列宾决定把这一苦役般的劳动景象画出来。为了创作这幅画,列宾花了3年时间,作了两次伏尔加河之行,和纤夫们交朋友,对纤夫生活作了长时间的观察,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写生,1873年终于完成这幅享誉世界的佳作,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2.师:补充 伏尔加河——俄国的象征。在俄罗斯文化中,伏尔加河常常被认作俄罗斯和俄罗斯人民的象征。在诸多歌曲诗作中往往被称为“伏尔加母亲河”或者“俄罗斯之河”。类似黄河是中国和中华民族的象征,如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响最大的一部交响乐代表作——《黄河大合唱》。 3.小组2:提出问题:(讨论) 几个纤夫? 11个纤夫(纤:拉船前进的绳子),有老有少,个个都衣着破烂、面容憔悴。 主角的是谁?

主角是第一排的老者。胡须斑白;眼睛深陷使他的前额更加突出;坚毅的面孔透出饱经风霜;在他的头上添画上一块包头的破布,类似古希腊哲学家的样子,这些意在显出了他的智慧。胸前那一条纤索绷得很紧;身上的麻布衫满是补钉;愁苦的表情。这是一个俄罗斯朴实坚韧、善良的农民长者或智者的典型,他忍受着肉体与精神的痛苦,是这些纤夫形象中的悲剧性主角。由于他的智慧、组织才能和朴实坚韧且善良的性格,成为大家的领路人。 最卖力气的是谁? 第一排弯腰前倾拉纤的红头发男子,身材魁梧,赤着脚,头发蓬乱,满脸浓密的胡子,一看就是破产的敦厚农民;第二排细长瘦子的旁边一位,两手向下握拢,神色严厉,眼神凝注,直对着前方,汗水已把他的上衣腐蚀得百孔干疮,结实的肩膀正从破洞处显露出来,躬背弯腰几乎要向前倾倒。 美术的辉煌历史教案优秀范文二 英雄和女神 这是法国画家大卫画的《马拉之死》,马拉是谁?他是怎样死的?请大家看教材的导言框。马拉是法国大革命的领导人,他的革命活动遭反动势力的痛恨,被反动派暗杀,作为他的好友,大卫在他被暗杀后2个小时赶到现场,画了这幅画。请大家看一下马拉的表情,他的表情是怎样的?(生答:非常宁静淡定),这说

一名青年教师的成长历程

一名青年教师的成长历程 ----个人教育经验汇报 彭泽县杨梓中学贺莹 印度大诗人泰戈尔曾这样写道:“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它总是谦逊地低垂着它的绿荫。”教师的事业虽不是轰轰烈烈,但是是一直润物细无声般的滋润着每一个心灵。怀抱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憧憬,我在2013年踏上了赋有挑战性的教书育人之路。 我 ---一名普通乡村中学的语文教师兼班主任。我于2013年9月参加工作,在这几年的时间里,我把满腔的热血献给了我挚爱的孩子们,把勤劳和智慧融入这小小的三尺讲台,使这块儿沃土上的花儿茁壮成长,竞相绽放。 一、激情满怀,“爱”字当头 我热爱自己的工作,如同热爱自己的生命。早在孩提时代,教师的圣洁和崇高品质就在我的心中根深蒂固。刚刚踏上讲台之际,面对教室里的几十双眼睛,她蓦然意识到那些耳熟能详的对“教师”的赞美之词绝不是夸张,而是真实的写照和对师德师风的实实在在的要求,于是暗下决心一定要做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做一名受学生爱戴、治学要精、业务要熟的好老师。在工作中设定高标准,对自己严要求,公平公正地对待所有学生,尝试各种教学模式和策略,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开展差异教学,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和喜欢,在年轻老师中也逐渐崭露头角,提供过数十次各种级别的公开课和示范课,并于2015年取得县区英语说课比赛第一名的好成绩。我告诉自己要用心地做好教育中的每一件小事、耐心地处理好班级里的每个问题、用全部的爱呵护着每一颗幼小的心灵。学生才是我最好的荣誉证书。所以,我面对世人的不解不曾退却;面对众多的诱惑不曾动摇;面对雏鹰般跃跃欲飞的学生,我依然风里雨里、脚步坚定、豪情满怀! 二、率先垂范,身教感染 在教育学生时,我想“喊破噪子,不如做出样子,要想正人,必先正己”。所以,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我总是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感染学生,注意自己点点滴滴言行的影响。我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都能严于律己、率先垂范。这一年来,我明显地感觉到:我的言谈举止,既处于学生最严格的监督之下,又处于时刻被学生效仿之中。所以,当我要求学生努力学习时,我首先做到了忘我的工作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当我教育学生热爱劳动时,我没有指手划脚、拈轻怕重,而是和学生一起参与劳动的全过程;当我叮嘱学生遵守纪律时,我首先做到了遵守校纪班规……终于,有人主动弯腰拣废纸了;有人早晚主动开关电灯了;有人主动下课为学困生讲题了……当我表扬学生时,同学们的回答都是一样的:“我是跟你学的”。这句话震撼着我的心灵,我感觉到无比的欣慰与自豪。因为我从学生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同时也验证了“言传身教、身行一例、胜似千言”的至理名言。

青年教师成长故事 2

青年教师成长故事 回首走过这十三年的历程,有失败的泪水也有成功的喜悦。时常在问自己你收获了什么?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以前写文章常用这句名言,只觉得它好有文采;现在每每读到它,对它便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真切体会。我是一个平凡的人,但我懂得笨鸟先飞,多一份付出,多一些勤勉,经过十三年的累积,便多了一份属于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还记得正式成为教师的第一节课,那是一年级报道的第一天,一群好可爱的小孩,他们和我一样刚刚踏进这个校园,用着好奇的眼睛和试探的心来认识周边的一切。踏上讲台,第一次说:“上课”,心里感觉还是很别扭的而后听到孩子们用着清脆整齐响亮的嗓音说道:“老师好”,心里那一刻就如被清新的泉水叮咚叮咚地敲着,感到自己神圣的责任,还有从事这份职业的自豪。第二天,以极大的热情投入教者的角色,我的工作对象,是一帮天真无瑕的孩子。我想,我的完美形象的塑造,还得从他们身上得以完善。我试着走近他们中的每一个人。结果,三天不到的时间,我竟熟悉了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从姓名、座位到个人的喜好,甚至于每个孩子形体上的细节特征,我也摸得一清二楚。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那段日子,我常常能闭上眼睛随时想象得出班级里的现状:谁在认真听讲,谁在左顾右盼,谁和谁在窃窃私语,谁与谁又在大声喧哗……陪伴着孩子的成长,是一件让人感动的事。看着他们活泼可爱的笑脸,听着他们问的单纯而有趣的问题,也使得自己一直保持着年轻纯朴的心态。 青年教师的阅历和经验没有老教师丰富。在平时,我们应该多向老教师学习,虚心请教。要发挥集体备课的力量。作为青年教师的我们要自信,但不是恃才傲物,不是目空一切。自信的同时,我们要谦虚,向经验丰富的前辈们请教。

浅谈塞尚的绘画艺术

浅谈塞尚的绘画艺术 [摘要]塞尚作为“现代艺术之父”,他认为画家应该用主体意志改变自然对象,在画面上创造“第二个自然”。其次他主张用色彩表现空间,代替造型。他的这些创新理论,推动了欧洲的纯绘画观念的流行和形式主义绘画的发展。 [关键词]塞尚绘画自然 塞尚曾经说过“孤独便是相适应我的一切”。尽管塞尚的一生是在遭遇不理解和孤独中度过的,然而这并没有改变他的人生信念,他所要寻找的一种真实,即绘画的真实。他的这种个性是经过长期痛苦思考、研究和实践之后才达到。概括塞尚的绘画艺术,共经过了四个时期:浪漫主义时期、印象主义时期、塞尚风格形成时期和塞尚风格成熟时期。 一、浪漫主义时期(1861—1870) 1861年塞尚初到巴黎,十分钦佩古典主义大师普桑作品结构的严谨和理性,也迷恋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洛瓦充满激情的风格。他的早期绘画作品曾经常表现残杀、抢劫、性的诱惑和悲哀,从《谋杀》、《诱拐》、《圣安东尼的诱惑》、《验尸》、《野餐》等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当时的浪漫主义文学及绘画对他的影响。在他的《诱拐》一画中就有这种倾向:画面阴郁、躁动不安,天空、树木、水面、大地都是用大笔触堆砌而成。人物均不合比例,画法也显得笨拙并带有一点变形。但画面富有激情,笔触粗矿、有力,用粗黑的线条来勾勒人物的轮廓,这些特点都体现了他受到浪漫主义的影响。 塞尚早期绘画的浪漫主义的倾向是由他孤僻的性格与沉郁的感情构成的精神状态决定的。当时他还处于彷徨阶段,一方面他喜欢古典主义绘画,敬佩普桑那具有永恒而又无法动摇的魅力;同时他又喜欢浪漫主义,被浪漫主义绘画的激情所感动。但他并不满足于此,他试图把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在一起,并从中寻找一种新的关系。他意识到他所追求的不是这种带文学色彩的绘画,而是抛开文学因素的一种独立绘画。他曾说对画家来说,只有色彩是真实的。一幅画首先是,也应该是表现颜色。艺术家应防卫自己倾向于文学的东西,这种倾向常常是画家离开真正道路的根源,这道路是具体地直接地钻研自然。 二、印象主义时期(1871—1874) 塞尚在巴黎期间经常接触到印象派画家并和他们在一起作画,通过马奈他认识了毕沙罗,建立了亲密的友谊。毕沙罗建议他去户外写生,仔细的观察自然。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塞尚感受到了色彩与光线,并融会贯通了印象派画家们发展出来的色彩与光线的理论。他不但向毕沙罗学习了使用细笔触画画等技法,更重要的是在作画中体会到了在大自然中才能找的感觉。艺术不和自然接触便不能有所发现,这是塞尚认识毕沙罗后对绘画有一个崭新的认识。此时,塞尚以一种对自

教师的成长历程

教师的成长历程 以下是关于教师的成长历程,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第一次走上讲台的老师也许一看见学生就紧张得脸红,一开口说话就忘词,在黑板上写字时说不定胳膊还直打哆嗦;但多年以后,这位老师已经久经沙场了,他再也不会在课堂上因为紧张而脸红心跳了,他甚至可以不用备课就能滔滔不绝的对学生讲个几十分钟,还能保证让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而不至于开小差,在这之间,他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心路历程呢?教育心理学家对一些教师进行了长达几年的追踪观察和研究,然后根据教师所主要关注的问题的不同,将教师的发展过程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关注生存的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教师,非常关注自己在新环境中的生存适应能力,他们关心的主要问题是学生会不会接受自己,同事会不会欣赏自己,领导会不会觉得自己干得不错,等等。一般说来,参与教学实习的师范生和那些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比老教师更关注这个问题。由于对自己生存能力的忧虑,某些教师可能会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如何与学生搞好个人关系方面,而不是如何教他们;而有些老师则时时琢磨如何给学生一个下马威,让学生服从自己,在学生中树立威信,而不是如何帮助学生取得进步。因此,大部 ·

分老师关心的问题还不是教课的问题,而是管理课堂的问题。2.关注情境的阶段当教师已经在学校站稳脚跟,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威信以后,教师关注的问题就主要是学生的学习成绩问题了。在这一阶段,教师关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节刻,关心班级的大小,关心课堂时间是否充足,备课材料是否充分,以及如何利用有效地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等等。一般说来,在职教师才会关注这个问题,师范生很少在短期的实习中达到这个阶段。 3.关注学生的阶段当教师顺利度过前两个阶段以后,教学就变得比较得心应手了,即使在课堂上出现一些不曾预料到的意外事件教师也能够很好的处理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不再是教师关心的主要问题了。在这一时候,教师才开始真正进行"因材施教"。他们开始关注不同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孩子在社会交往和情感方面的不同需求,认识到某些材料,某种教学方法不适合一部分学生,而另外的某些材料和教学方法则更适合他们,因此,他们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进行调整,实施个性化的教学。但遗憾的是,很多教师终其一生都没有达到这个阶段。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每个阶段都有自己不同的需要,这些需要会影响他们的课堂行为和教学活动,也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影响。摘自上海心理热线 ·

浅谈塞尚绘画特点(开题报告) (2)

1.选题目的 塞尚作品中的色彩构成,既再现物体,更在氛围后面重新发现物体。他追求真实,却又禁止自己去使用达到真实的手段。正是这种富于活力的创作,让他从一个个“苹果”的反复揣摩中,找到属于他自己的绘画特点。本选题以毕业作品为例对塞尚绘画特点进行浅析,能够让自己深入探究与学习塞尚在笔触及色彩处理方面的知识,获得其中的可取之处,提升自己以后的创作水平。 2.选题意义 塞尚作为后印象主义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拥有不同于其他画家的笔触,以及感知眼前事物的独特思维,这些都助力他个人绘画特点的最终成型,也为世界美术史树立起一面极具影响力的旗帜。他在创作思维与创作风格上的成就,对于国内外艺术创作,都极具拓展作用。他将实物从写实中拎出来,抛开浮夸的画法,从真正意义上去关注事物本质与感受,这种显著的个人绘画特点持久影响着后辈,吸引着世人的目光。所以我觉得,通过这次论文来集中分析塞尚的绘画特点,是我个人对于塞尚成就的一种崭新探索,也是对我在艺术鉴赏方面的一种自我检测,同时对于我个人以后的绘画创作而言,也极具启示作用。 3.国内外研究现状 放眼当下出现的一些对于塞尚的研究来看,撇开人们对塞尚个人风格的深度挖掘,学者也不忘拿塞尚独特的后印象主义画风与国内、国外相似的写意写实创作风格相比对,从比较之中,获得崭新的思维。其中,由于中国国画也分类为写意与写实,写实主张真实刻画,而写意主求神似,注重画家内心情感,如“八大山人”的写意之风。后印象主义中的塞尚绘画特点便与中国的写意写实之风相通相合,但两者因各自民族文化的影响,必有相异之处,且自成风格、特点,产生各自的影响。这也是国内学者所看重的一场比较。初次之外,由其他地域所衍生而出的各类写意式艺术创作,都可作为与塞尚风格相对比的素材,从而得出可以再分析中获得有益于当代艺术发展的结论。同时,当今全球经济推动发展,除却专业学者涉及于此之外,更多的民众主动地参与到对艺术绘画的鉴赏之中,而塞尚绘画中对主观感受的强调与他特有的写实笔触,使得大众群体对后印象主义更为接纳,这也也引起了大众对这类绘画风格特点的更多关注。

新教师成长历程演讲

教师的成长故事演讲稿 各位尊敬的领导、亲爱的老师们:大家下午好! 在教师的这条路上,我最真实的感受便是痛并快乐着。今天我没有华丽的辞藻,精彩的情节,只是想跟大家分享一个关于我真实的成长故事。 走上三尺讲台不过三个年头,但仔细想来,从16 岁进入师范,19 岁进入大学读本科,教师这两个字融入我的生命却已有整整十年。 前七年是让我惭愧的七年,作为一个心高气傲的人,谁愿意将自己的人生放在那小小的三尺讲台,甘心当一个孩子王呢?所以,我怨天尤人,浑浑噩噩。教师这个词成了我内心的一种禁忌。不过是一名老师罢了,我时常嗤之以鼻。 就是这样一个稚嫩、内心充满不屑、总是冷眼旁观的我,尽管有那么多的不甘心不情愿, 还是走上了早已无法更改的人生轨迹——一名普通的小学语文老师。 但,我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原来那小小的三尺讲台竟能演绎出如此华丽动人的心灵乐章,那是一种艺术,是用声音、表情、肢体共同演绎的交响曲,我们是演员,更是运筹帷幄的导演,不仅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更要将讲台下所有的主角们全部点燃,我们燃烧的是自己的激情,他们迸发的是思想的火花,我们共同体验着语言的美妙、情感的碰撞、心灵的激荡。 在薛瑞萍的讲座上,我看到了一个大气而睿智的小学语文老师,腹有诗书气自华便是她真实的写照,精彩的演讲、机智的答辩,那已步入中年的身躯在台上却是那么耀眼,那一刻,她便我心中最亮的明星。 在我的第一个指导老师身上我看到什么是严谨而有效的教学,什么是让学生又敬又爱,办公室里经常洋溢着笑声,那一声声脆嫩的“周老师”喊出了他们心底最深的爱,我们知道那是她的忠实小粉丝们又来看望已经离开他们好几年的周老师了。什么敌得过孩子们最真挚的心呢? 在我的第二个指导老师身上我只感受到了一个字——绝!她是真正拥有大智慧的师者。没有起早贪黑的平凡敬业,却能在三尺讲台上点燃孩子们的激情,站在那里的她让我真实感受到什么才是指点江山的潇洒与豪情。尽管我在课前早已作出了千万遍的设想,但每次她总能另辟蹊径,以一个独特的视角或层层剥笋,或紧扣文眼,看似平淡无奇,信手拈来,却次次让人忍不住拍案叫绝。那才是真正有魅力的师者吧。 早已退休的陈振兵老校长是我心里最难忘的一位恩师,是她手把手地教会我如何上好第 一课时,是她让我知道不起眼的字词句教学原来也蕴藏了许许多多的学问,是她教会我课堂上的语言需要字字斟酌,是她提醒我要拥有职业化的微笑,是她严厉地告诉我需要对着镜子练习各种表情,是她提醒我能将一句话说出不同的语气那才是感人的语言。是她让我第一次屏除了 对自己的怀疑,是她让我第一次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是她让我第一次体会到为人师者的神圣。但也是她造成了我心底最深的遗憾,因为我的离开错失了我人生最重要的第二课时。 在教师这条成长道路上,我走得艰难而心酸。我的成长源于周围那太出色的同行们;我的成长源于领导和长辈太殷切的期望;我的成长源于孩子们太清澈的双眼;我的成长源于第一 次因为写教案而奋战到半夜两点;我的成长源于第一次因为教案缺少创新成分而被扣除了奖金;我的

教师个人成长经历

教师个人成长经历 年华似水,岁月飞逝,回首相视,我已在教育这个行业里耕耘了九个年头。在每一个与孩子为伍的日子里,我都感受着喜悦的幸福,脸上总是有着美美的笑容,心中总是装着满满的快乐,我把自己的那一份愉悦,那一颗爱心,那一种执着都无私地奉献给孩子们。所以,我有着如同孩子般透明的心灵,简单的快乐和豁达的心境,用我的真心、真情从事着阳光下最为纯洁、灿烂的事业。 一、喜爱——让我走上了教师之路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因为喜欢孩子,所以选择了这个职业。在实施新课改的期间,我学习了许多新课改的知识,也观看了不少名教师的成功之课,在不断充实自己的同时,我感觉各自的课堂教学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新课改的成功之处让我在课堂教学中有了更大的发展。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每当我看到稚气可爱的孩子们快乐地学习着,我就非常高兴。带着这种喜好和对孩子们的爱,让我走上了教师之路。爱,是我投身于教育事业的原动力。 二、支持——让我拥有了坚强的后盾 我在教师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二十七年,回顾这二十七年来的教学之路,我深深地感受到个人成长离不开自信、钻研、毅力,更离不开学校环境和教师群体所形成的强大的精神后盾。首先我得到了领导的支持,再加上同事的帮助,给自己的教学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每当我遇到教学上的难题时,领导都会鼓励我,同事都会帮助我等等。有了领导的支持,学校就是我成长的摇篮!

三、学习——让我得到了不断的超越 我积极参加各种学习,通过不断的充实自我,使我的教学能力不断提高,同时在教学上虚心求教,有疑必问,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各个单元的教学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探讨教学心得、体会与收获;同时,多听其他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记,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四、实践——让理论不断得到验证和完善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学习,自己不断地在实践中修正和总结,在平时工作中多一份投入,多一种学习,多一些反思,多一点执着的爱。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通过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困惑问题,关注自己的实践,不断反思自己的经验,并在和领导、同事相互探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五、反思——让我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通过多年来的实践,我认为要做好一名教师就必须做到三点:一是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二是有一定组织教学的能力。三是对新课改教学的领悟要比一般教师发展得快。那么如何来做呢?一方面教师的专业知识只有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才能被激活;另一方面教师的专业知识要在不断地对教学现场的知觉、体验和领悟中,才能够重构和提升。只有在教学活动的真实情境中,教师才能够审视问题。所以在平时,我们要做好案例的积累工作,逐步悟出其中的道理,逐步懂得如何教好的策略。积极投身研究,时时进取。

一个年轻教师的成长历1

一个年轻教师的成长历程 ——金良磊老师在08年信息技术协会年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于蚌埠师范附属小学,我叫金良磊。很荣兴能在座的各位朋友们在此交流。接到让我在会上发言的电话,让我说一下获全国优质课一等奖的经验。说真的,我不知道从哪儿谈起、谈些什么会对朋友们有帮助。想来想去,还是讲下我的成长历程吧,对自己专业成长上的一些思考吧。希望从中对朋友们有那么一点一滴的启示。 我是1997年上的师范学校,当时在师范学校就喜欢计算机,有时候经常睡在机房里学计算机,现在上班了,到是很怀念那时候单纯的学习氛围。 2000年就是凭借着计算机的特长被师范附小要去,并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工作。那时候脑子里就一个概念:自己是年轻人,要多做事。估计和所有的同行们都一样,从事着繁杂的脑力+体力工作。上电脑课、维修科室电脑、打字、做机房、辅导学生比赛、帮老师做课件、维护学校网站和服务器等,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忙的不亦乐呼。我记得我有一次帮助一位数学老师打试卷,我打到夜里12点才回家,我们家里人都不理解,你一小学老师你怎么天天忙的跟国家总理似的,我只是淡淡地笑了笑。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这些看似繁琐之事从未停止过,直到现在。有时和同行的网友们在一起聊天,大家经常

开玩笑地说:我在单位,带电的都归我管。还有单位的同事找我说,小金,你会修电冰箱不?弄的我哭笑不得。 但是在你无私帮助过很多同事好,别人对你的认识是友好的、善意的,在机会给你的时候,是会得到群众支持的。 和大家聊这些,是想告诉大家:“我们都是年轻人,不要怕多做事,请你相信,你所付出地,单位领导和同事们都能看的见,记得牢。” 反思一下,我们可以拎成一句话:“树立良好的口碑是赢得更多机会的基础。”这是我和朋友们分享的第一句话。 从2000年上班以来,业余时间我总给自己找些事来做,比如看看电脑报、玩玩新软件什么的,总是想方设法给自己充电。有一天我看到《电脑报》上刊了一则笑话。我就说这笑话不好笑还能刊在电脑报上,我自己编的电脑笑话都比他强。于是,我编了一个电脑笑话,结果,发表了。这对当时只有19岁的我触动很大,后来,我坚持给电脑报投一些稿子,可写什么呢?对,就把我在学校修电脑、修打印机、做课件的一些小技巧给整理出来,写成文章,结果陆续给我发表了很多。再后来,我便朝着市面上很多电脑杂志投稿,陆陆续续给《电脑爱好者》《电脑迷》《软件指南》《电脑知识与技术》《学生电脑》《大众软件》《中小学电脑报》等很多纸媒发表文章,到现在累积发表文章大约300余篇。其间也在几家杂志社做过兼职编辑,写过专栏什么的,这样的过程让我更累,但很快乐,因为毕竟还有稿费拿,哈哈。也因为我写稿子写的多了,领导们渐渐地觉得我还是有几份才气

浅析塞尚的艺术风格

浅析塞尚的艺术风格 摘要 保罗·塞尚,他认为“绘画不意味盲目的去复制现实”,而是“把自己的感觉译成他特有的光学语言,给他所再现的自然以新的意义”,因此,他追求“一种牢固的、经久的、博物馆艺术”,追求画中物体的量感、体积感、稳定感和运用补色关系去表现画面的深度。而他总是全力以赴,下笔滞重,然而就是这种纯朴的笔下,蕴含着一种张力和别具深度的理解。他常说:“要运用圆柱体、球体和锥体来描绘对象。”在他的作品中都富于一些几何意味,这便形成了塞尚式结构绘画的独特风格和面貌。 关键词:塞尚艺术风格立体色彩

Analyses the artistic style Cezanne Abstract Paul Cezanne, he thinks "painting not mean blind reproduced reality", but "to make myself feel translated into his own optical language, to his natural with the reappearance of the ne w meaning" and, therefore, he pursuing "a solid and lasting, museum of art, the amount of objects in pursuit of painting sense, volume feeling, stability and use the color relations to express the depth of the picture. And he always do your best, ZhiChong writing, however is the wording of simplicity, contain a tension and don't have deep understanding. He often says: "to use the cylinder, the sphere and cone to portray objects." In his writings are abound geometrical means, then this some Cezanne type structure formed the unique style of painting and outlook. Keywords: Cezanne art style stereo colour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