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注生成资源 透射生命活力(数学)

关注生成资源 透射生命活力(数学)

关注生成资源  透射生命活力(数学)
关注生成资源  透射生命活力(数学)

关注生成资源透射生命活力

惠安第三实验小学张惠莲【内容摘要】叶澜教授指出:?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缺乏对学生生命价值的尊重。?课标提倡?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个性发展。及时把握课堂动态生成的切入点:灵活驾驭实施过程,促进生存;树立?学生资源?意识,追求生成。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自身的价值,感受享受知识的甜蜜,感受心理成长的幸福。

【关键词】关注生成?情?与?法?体验

【正文】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许多课程资源在师生互动、对话的过程中涌现和生成。只要我们珍惜课堂生成资源,用好课堂生成资源,就能重建起富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并提升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生命质量。那么该如何适度开发和有效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是当前教育向教师们提出的又一个崭新的课题。下面谈谈本人的几点粗浅的认识。一、灵活驾驭实施过程,促进生存

生成的课堂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即便老师做了充分预设,期间必然还有许多非预期的因素,即使老师对学情考虑再充分,也有?无法预知?的情况发生。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成为知识的呈现者、对话的提问者、学习的指导者、学业的评价者、纪律的管理者,更要成为信息的重组者、动态生成的推进者。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真正溶入于互动的课堂中,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各类信息,随时把握课堂教学中闪动的亮点,把握促使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切入点,灵活驾驭教学过程,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动态生成,使教学过程呈现出真正意义的有效的动态生成。案例A:在开设二年级数学《长颈鹿和小鸟》的研讨课时,我要求学生学会用6-9的乘法口决求商。当学生解决完情境中的?6只小鸟1栋房子,42只小鸟要建几栋房子??这个问题后,多数同学都沉浸在学会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之中。突然有个学生发言了:?老师,我有个问题。?我点头示意他说下去。?如果50只小鸟要造几间房子??这就是新课程所提到的不可预设的内容呀!我对这个问题也始料不及,略想一下,我认为这是个有价值的信息,于是我改变了原先的教学计划,就决定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去解决。首先引导学生讨论这个问题,再尝试解答。马上有学生举手:?50÷6=8……2?,只要盖8间房子就够,我就紧接设问:?剩下的2只小鸟该怎么办??这时教室里可热闹,生1:应该再建1栋房子,不然那2只小鸟会被冻死的;师:你真会为别人着想,这是一种美德;生2:不用,如果我是长颈鹿我就让那2只小鸟到我的房间住;师:你真有爱心,这是助人为乐的行为,值得大家学习;生3:剩下的2只小鸟可以飞到温暖的南方去过冬;师:你既学到了数学知识,

又学到天文、生活知识,你真了不起……听了孩子们纯真无邪、富有想象的话言,我心里满是惊喜,庆幸当时没有因是研讨课而忽视这个突发问题,让生成资源为教学服务,这不就是新课程所提倡的?课后,听课的教师也对我的做法大为赞赏,为孩子们精彩的发言喝彩。通过《长颈鹿给小鸟安家》这个案例,我们应更清醒地意识到:数学课堂不仅仅是简单的加减乘除的知识与能力的问题,它同样可以张扬个性,启迪心灵,更重要也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问题。?请小鸟来家里住?这不就是爱心的体现,不就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吗?老师的一句?你真爱心?。这就是一堂?情?的数学课堂,简单的评语就让许多学生纷纷要请小鸟到家里住。鲜明的个性、纯洁的心灵、丰富的思维、真诚的情感,在课堂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教师和孩子都能在课改温和的阳光和湿润的清风中尽情地沐浴,快乐地成长着。

二、树立?学生资源?意识追求生成

叶澜教授指出:?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缺乏对学生生命价值的尊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把学生看作‘对象’、‘主体’,还要看作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在开放的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张扬,他们敢于表达,善于思考,敢于质疑,敢于批判,在课堂交流中涌现出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可能是意料之外的,可能是有意义或无意义的,可能是正确或错误的,可能是重要或不重要的,无论怎样,它都是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处理这些信息,往往决定着教学过程动态生成的推进。因此,我们要树立?学生资源?意识,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追求一种学生发展动态生成的理想教学。案例B:记得在上练习课时,有这么一道题:四年级有185名师生要春游,大客车每车限乘46人,租金150元/辆,小客车限乘26人,租金120元/辆,请你设计合理的租车方案,怎样租最节约?我让学生尝试解答后,反馈时,学生想出很多种租车方案,其中有一名学生很肯定地回答:?老师,我的设计方案最节约!?他的想法是全租大客车,185÷46=4(辆)……1(人),租金:150×4=600(元)。马上有学生反对,那剩下的1人该怎么办?他的理由是多出的1人可以让他和大家挤一挤。有一次,他和爸爸、妈妈也是三个挤在两个座位上,其他同学听了也纷纷赞同他的想法。?对,老师;就让那个人和大家挤一挤,4辆车不就够了吗?多一辆太浪费了,不合算?。面对这样的情景,让我想起了《长颈鹿给小鸟安家》的教学情景。按理说学生能把自己已有的经验迁移到课堂上来,这是一种基于生活的?创造?,但是,面对这样的?创造?让我想到了更多……首先,《长颈鹿给小鸟安家》这个案例应趋于价值观的问题,而?乘车?的案例更趋向于知识性的问题,两者在?三维?的定位中,实际价值取向不一样;其次案例A需要教师从情感、态度方面给予学生更多的肯定与鼓励,使得三维和谐地统一起来,而案例B更需要面对实际生活准则,使数学更实际地应用

到生活之中。再者通过这两个案例,我们更清醒地意识到;数学课堂不仅仅是简单的加减乘除的知识与能力的问题,它同样可以张扬个性,启迪心灵,更重要也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问题。换句话说,我们要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孩子,可不是培养从小就学会投机取巧,贪小便宜的人,学生的任何一种有创新的想法,如果与我们的社会公德、法律准则相违背,即使有创意,也不应当提倡。如果?挤一挤?能解决问题,那以后还需要解决什么乘车问题,用一辆车就够。这难道不是一堂?法?的数学课堂?我先表扬这个学生:?好,你能从生活出发想问题,很好,不过老师的邻居却在一次挤一挤中被交警拦住并处罚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马上有同学指出:?那是超载被警察叔叔罚款的。?另一个同学也很着急地喊道:?对,超载不仅会被罚款,还会死人的!?我见时机已到,就抓住机会向学生简单介绍几种有关超载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让他们明白:我们国家已向法制社会发展,任何人都应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并让大家思考能不能不用?挤一挤?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经过一番讨论,最后达成共识:只有租2辆小客车,3辆大客车既合理又节约。我想,这样做既保护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积极性,又及时解决了?挤一挤?是违反交通规则这一矛盾,同时又渗透了思想教育。这就是一堂?法?的教育。老师们,教育家崔恋曾呼吁:?我们一定要在孩子成长的黄金时期给予他们最好的教育,尤其是在小学阶段一定要打好学会做人的底子?。愿老师们切记!

看似同样的一个数学问题,但其价值取向却是如此的不一样。我想,这就是新课程赋予我们的挑战,也是新课程赋予我们的机遇。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在教学中我们应做到既多一份兴奋,又多一份清醒;既多一份机智,又多一份敏感;既多一份开拓,又多一份思考。在新课改浪潮中,我和孩子的成长日程里不时有朵朵浪花闪耀,让我欣慰并感动着。然而,新课程的每一堂课都是一缕缕温和的阳光和湿润的清风吗?不!绝对不是。参加课改以来,课堂中我时刻在努力地把?三维?有机正整和。因此,导致课堂?数学泛化?严重。尽管如此,但我切记:灼热的阳光会使花儿闭合,狂风暴雨会使花儿夭折。在苏霍姆林斯基《关于人的思考》里介绍了一种开在草原上的紫色小花,要有温和的阳光沐浴,湿润的清风,它才会悄然开放,使得空气中奇香弥漫。可是,一旦灼热阳光照到它的花瓣上,它就立即闭合起来,好在黄昏时节,在晚霞的温和照耀下又重新开放。

春风、喜雨、旭日会使荒芜的田园呈现生机,会使稚嫩的禾苗茁壮成长。教师应恰如那习习春风、沥沥喜雨、融融旭日,用安徒生般的爱心,冰心般的柔情去抚慰孩子们稚嫩、蒙昧的心田。诚如此,孩子们的心才不会在灼热的阳光下闭合,而会在新课程所营造的美妙、和谐的氛围中奇香弥漫!

以上两个案例描述我的足迹,也蕴含着我的思考。虽然学生的问题打乱了原定的教学程序,但学生满足的神情不正说明了课堂教学的丰富性正是源于这些不断出现的?生成因素?。我想正是这种审

时度势,相机调整教学预设的态度,才能使学生更有充分的时间投入到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活动中,获得思想启迪,加深知识理解,促进思维拓展,真正感受自身的价值,感受享受知识的甜蜜,感受心灵成长的幸福。

如何让每一堂课都成为温和的阳光和湿润的清风,让孩子们在新课程中更快乐地健康成长呢?【课标】提倡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作为基本理念;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树立信心。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认真细致地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态度,并及时适当的予以肯定和帮助。正如叶澜教授指出:当学生精神不振时,你是否使他振作?当学生茫无头绪时,你是否给予启迪?当学生没有信心时,你是否唤起他的力量?你是否听出学生回答中的创意?你能否用不同的语言方式让学生感受关注?你是否使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和谐的欢愉、发现的惊喜?。。。。。。。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土壤上。?愿老师们能在这情感的土地上辛苦耕耘,让新课都永远成为温和的阳光和湿润的清风,更愿老师和孩子们在这情感肥沃的土地一起快乐健康地成长吧!

小学数学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的合理利用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的合理利用研究》结题报告 [摘要]本课题着眼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对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的策略研究,从“处理资源——发展思维”、“安排顺序——彰显生成”、“利用资源——引发冲突——解除疑惑”、“延缓评价——后续学习”、“ 分类整理——提升效率”等五方面的研究为广大的教师提供一些实际操作中可借鉴的经验与方法,提高教师应对课堂生成性资源的能力,使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作用能更充分地加以体现,同时通过研究也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成性资源合理利用 一、问题的提出 1、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过程。叶澜教授也提出:“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我们的课堂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一个个极具个性化的头脑,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时时会生成新的教学信息。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课堂生成。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优秀的教师总能及时地捕捉、合理地利用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资源,教学高效又灵动。但立足我们的课堂,可以发现:有些教师缺乏生成意识,上课仍是在执行教案,课堂教学机械、沉闷;有些教师思想上虽有生成意识,但他们追求的动态生成存在着弊端,主要表现在:①教师课前不认真备课,在课堂上随意发挥,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课堂效率低下;②教师一味迎合学生,被学生的生成牵着鼻子走,教学游离主题,耗时又低效;③教师不能正确理解学生呈现的信息,不能对“动态生成性资源”给予恰当的评价,浪费了宝贵的教学资源等。 我校是一所地处城郊的农村小学,是江山市首批新课改实验学校,也是江山市“高质量轻负担”样板试点学校。这无疑对我们的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办更为成功的教育,因此,“如何合理地利用数学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困扰着每一位数学教师。 鉴于以上分析,我们从课堂教学的有效度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的合理利用研究的课题。研究“小学数学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的合理利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课题研究,教师能更好地把握学生的生成,及时有效地做出调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提升教师的教学机智;在充满智慧的课堂中学生能真正获得思维的训练,能力的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2、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生成思想 尼莫认为:虽然课程不应该是“罐装式”和“木乃伊式”的,但也不应该是偶然的、随意的,教师被孩子牵着鼻子走的课程。生成思想强调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因为这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基础,但强调这一点并不否认教学的目的性。课堂教学既要考虑学生的兴趣与需要,也必须考虑社会的要求和儿童长远的发展。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积极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因此,学生不再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积极主动的建构者。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支配者、控制者、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学生是充满情感,富

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其中最基本的是必修课的课堂教学),过去是,当今依然是我国 中小学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开展,不少学校冲破了必修课— 统天下的局面,增设了选修课和活动课,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但在必修课的课堂教学中却大多还保留着习惯的方式。顽强地展现着传统教育思想。有些同志认为,提倡素质教育就是加强选修课和活动课。由此,往往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实施素质教育降低了升学率怎么办?似乎素质教育就是只要发展学生的特长和多让学生活动,不追求基础学科的教育质量。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占教学总时数比例最高的必修课的课堂教学的改革,不会有本质意义上的进展,也不可能产生真正的效应。在此背景下,集中探讨课堂教学改革问题,就具有推进、深化学校内部教育改革的全局性意义。 课堂教学改革是学校教育改革中的一场攻坚战.对此我们必须有充分的认识。课堂教学作为教学方式在我国已有近百年历史。它随新学校的诞生而逐渐形成。本世纪上半叶主要受日本式的赫尔巴特学说控制,50年代后至“文革”前,则以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学理论为指导(在教学形式理论方面实质上与西方传统教学论是一致的),在实践中形成了较稳定的传统模式。粉碎“四人帮”后,学校恢复正常教学秩序时主要采用的依然是凯洛夫的教学理论。近十多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开展,课堂教学有了不少新的组织形式,开始注重学生的主动投入。但大多数的课以及在教师的教学观方面,在深层次上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这一传统之所以具有超常的稳定性,除了因它主要以教师为中心,从教师的教出发,易被教师接受外,还因为它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为主要任务,并提供了较明确的可操作程序,教师只要有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就能进入规范,依样操作,理论也因此而得以广泛传播,逐渐转化成实践形式,扎根于千百万教师的日常教学观念和行为之中。总之,已有教学理论传统之长,深入实践主根之深,形式硬壳之坚。传习的可接受性之强,都使今日教学改革面临着强劲的真实“对手”,教学改革要改变的不只是传统的教学理论,还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这几乎等于要改变教师习惯了的生活方式,其艰巨性就不言而喻了。 攻坚战之艰巨性还来自课堂教学综合研究之不足。我们已有丰富的教学论著作,但大多只是从某一侧面或层次切入:传统教学论从教的角度探讨问题。实用主义教学论则从学生立场出发;教育心理学的兴趣在心理过程的分析,无论是对“教”还是对“学”;社会学的跟光集中在师生互动、课堂生活、人际关系等的描述上;学科教学法则偏重于结合学科内容的教学原则与方法的设计;国外学派林立的教学模式的研究,各自强调一个侧面,或认知,或策略,或行为控制,或情感、人际关系、人格发展。这一切都有助于我们认识课堂教学,但我们依然缺乏对“课堂教学”作为一个整体的、师生交互作用着的动态过程的研究,缺乏整合,缺乏对课堂教学的理性认识。因此,我们面临的任务不只是改变实践,同时,还需要在对已有理论批判性反思的基础上,通过对课堂教学的深入研究,通过整合与创造,形成既能揭示课堂教学实质,又能指导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的新理论,这同样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可以说,在理论上我们已走近“百川汇合”的“入海口”,但还没有见到浩瀚无边的“大海”。 传统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为何会存在这些问题?这是当前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首先要回答的。应该说,这些问题曾有过讨论,人们的认识也有进展。如认为

小学数学课堂中生成性的资源与应用

小学数学课堂中生成性的资源与应用 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转变课程功能,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着重要意义,而在课堂教学中由学生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可以超越教师的思维,就更显珍贵。因此教师一方面利用教材资源,精心设计,促成智慧的火花;另一方面要善于捕捉、放大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瞬间,一旦发现学生有什么奇思妙想,我们要有教学资源意识,认识到这种课堂上生成资源的宝贵,并有效地加以利用,让学生在亲历探究的过程中,增强实践和创新的能力。我是从以下两方面加以阐述的: 一课前为生成而准备 生成并不是盲目地生成,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现有的学习水平,使教学有的放失。 1、课前认真备课,了解教材,熟透自己要上的内容。切忌仓促上阵。预则立,不预则废。为能有效、高效的应对生成,教师应有积极对待可能的生成性问题的心态,通过积极的应急预案减少“无措”现象。这样一来老师自己也有信心。 2、教师不仅仅要钻研教材,了解课程标准,还必须充分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了解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即知识起点问题。在教学前要了解学生能够使教师在进行本节课宏观设计的时候更具有可行性。 3、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无论是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理解能力,应用能力都不同,因此,在教学之前应充分了解每个孩子的特点,以便做到因材施教。 二、善于捕捉课堂教学中闪光点,促成学生再创造 课堂教学中,到处都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在奇思妙想,甚至是胡思乱想中;在顺水推舟中,甚至是逆水行舟中;在锦上添花,甚至是画蛇添足中……只要蕴含着闪光点、生长点、转折点、链接点,哪怕是微乎其微,教师就可挖掘、开发、引伸、利用,见机行事,不断优化教学。 例如:“千克的认识”教学 生:老师,我看我妈买蔬菜、水果时,总是讲买了几斤,斤就是千克吗? 师:这位同学真善于开动脑筋,给我们提出了一个这么好的问题。因为我们所生活的区域,都习惯用“斤”作计量单位,因此,日常生活中我们几乎很难听到“千克”这个计量单位。其实,“千克”是国家法定的计量单位,而“斤”是日常生活中我们中国习惯使用的计量单位,同学们有谁知道“千克”与“斤”的关系吗?…… 在教学过程中,尽管要学生“掂一掂”、“称一称”去感知1千克物体有多重,但学生还是觉得抽象。当把“千克”与他们生活中很熟悉的计量单位“斤”联系起来时,再要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1千克物体大约有多少,学生就争先恐后地回答。 生:16个鸡蛋大约1千克,8个苹果大约1千克……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发展的过程,也是师生、生生之间交流互动的过程。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正是积极捕捉信了学生的这一意外,充分用了这一教学资源,不仅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知识,而且还弥补了教师教学中的漏洞和不足,教学也因此才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三、课末为生成而升华 动态生成的时间不仅仅在课前,课中,也发生在临近结束。例如:在结束课堂后再次回顾同学们在课中发现问题和难点,加以巩固。 总之,面对生成性的问题,教师的应对要热情、理性、科学、自如。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需要教师有这样的勇气和胆量,有应对的能力和智慧。而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储备量,不断催生新手段,这一切才能变为现实。

让数学课堂走向动态生成

让数学课堂走向动态生成 发表时间:2015-05-11T09:18:02.830Z 来源:《素质教育》2015年5月总第176期供稿作者:王秋梅 [导读] 倡导数学课堂的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动态是指事物变化发展的情况。 王秋梅湖北省公安县郑公中学434300 摘要:倡导数学课堂的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动态生成强调课堂教学不只是知识的传授、学习过程,追求的是师生在课堂中精彩的互动过程。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师生的思维不断碰撞,创造火花不断迸发,新的学习需求、方向不断产生,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体验不断加深,师生都焕发出学习的智慧和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动态生成预设感悟 倡导数学课堂的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动态是指事物变化发展的情况。生成是对教学过程生动可变性的概念,是对以往强调过程预设性、计划性、规定性的补充和修正。动态生成强调课堂教学不只是知识的传授、学习过程,追求的是师生在课堂中精彩的互动过程。教学不是完全按照教师事先预设的按部就班进行,而需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师生的思维不断碰撞,创造火花不断迸发,新的学习需求、方向不断产生,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体验不断加深,师生都焕发出学习的智慧和生命的活力。正如叶澜教授所说:“课堂,应该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课堂是师生生命经历的重要场所,教师要树立动态生成的正确态度,把握有利时机,运用有效策略,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因此,动态生成的数学课堂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认同和关注。 然而,在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去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展示课堂的真实性,实现有效的动态生成?本人谈几点看法和体会: 一、欣赏学生,是形成动态生成的基础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是带着自己的经验、知识、思考和兴趣来参与课堂学习的。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把学生真正当作学习的主人,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怀、爱护、肯定和赞赏。给学生一个信任的目光、一个善意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让学生如沐春风。只要教师欣赏学生、信任学生,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有了每一个学生的主动参与,一个个动态生成就会不断地涌现。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我想:假如能给学生一个机会,就一定会还你一个惊喜的。 有一个教师在教学《分数的意义》一课时,原先的打算是让学生运用提供的材料表示出它的,进而感知分数的意义。可是在实际的汇报中,竟然有一个学生折出了它的。这时,老师并没有批评这位学生的答非所问,而是说:“你真聪明都能折出来。”于是,全班同学又一次纷纷动手,折出了、、等许多的分数。老师因地制宜,引导学生对所折分数进行比较,进一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以上教学片断,是教师用真诚和信任保住了这位学生的自尊。心理学研究表明:“赞赏一个人的作品比赞赏一个人本身更有效。”老师对学生折出的给予充分的肯定,打开了全班同学思维的闸门,各种答案层出不穷,高潮迭起。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加以欣赏,欣赏学生的独到见解、异想天开,或者别出心裁,甚至是错误见解。总之,教师要去欣赏学生在课堂上的所思、所想、所做。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敢想、敢说、敢疑、敢批,为课堂的动态生成奠定基础。 二、精心预设,是优质动态生成的保证 预设就是紧紧围绕目标、任务预先对课堂环节、教学过程等作一系列展望性的设计。非常明显,预设带有教师个人的主观色彩。“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长期以来,我们对教师工作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这就使我们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形成了“以本为本”,一份死的教案支配和限制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学活动失去了应有的复杂性、偶然性和不确定性,变得波澜不惊。当前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有的教师提高了对课堂动态生成的认识,从而忽视了课前的预设,对学生的了解少了,对教材钻研也少了,似乎教学设计越简单越好。这显然又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其实,预设和生成是精彩的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缺乏必要的开放和不断的生成,课堂教学就会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机和活力,使师生的生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而单纯依靠开放生成,缺乏精心的准备和必要的预设,课堂会变得无序、失控和自由化,缺乏目标和计划,使师生的生命力也得不到高效的发挥。因此,教师必须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在精心预设的前提下,针对教学的实际进行灵活调度,追求动态生成,让课堂在预设与生存的融合中放出异彩。因此,可以这样说,精心预设是数学课堂优质动态生成的重要保证。 如在学习了乘法运算定律后的简便运算一课,教师在预设教案时,考虑让学生选取老师提供的一些数,组成可以利用学过的运算定律去进行简便运算的式题。课前,老师经过了精心预设。在课堂上,学生独立尝试编题,汇报时,除了课前预设的,学生还编出了不少预设以外的试题,这些题目涉及了简便运算的各种情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性很高,课堂上洋溢着勃勃生机和无限的活力。从上述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要使数学课堂动态生成,精心预设必不可少,如果预设空间过于狭窄,答案唯一,必然无法动态生成;反之,如果预设空间太大,答案漫无边际,生成太杂,也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看来,精心预设也要建立在研究学生情况的基础之上,把好一个度字。

小学数学课堂的动态生成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的动态生成策略 发表时间:2015-11-10T14:29:37.04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5年10月总第220期供稿作者:卢润娟[导读] 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民主小学事实上,教学既是可以预设的,但同时也有不可预设性,在某种程度上是在有一定准备基础上的根据一定情境的动态生成过程。 卢润娟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民主小学138000 摘要: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动态生成性课堂教学逐渐成为一种倍受关注的富有实效的教学模式。特别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其更会发挥独有的作用。要在小学数学课堂实施动态生成性教学主要应注意:精心预设是前提,有价值的问题是基础,有效应对是关键。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动态生成 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但冷静分析这些现象,有较多的课堂表面上似乎师生互动非常之好,有问,有答,有操作,而就其实质而言,还是没有超越原有的教学模式。例如,上课仍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而不是“节外生枝”。事实上,教学既是可以预设的,但同时也有不可预设性,在某种程度上是在有一定准备基础上的根据一定情境的动态生成过程。 一、精心预设是前提 1.找准教学的起点。预设的核心内容是教学策略。教师在预设时要认真考虑以下这些问题:①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②通过预习,学生是否已经了解了课本中的有关内容?有多少人了解?了解了多少?达到什么程度?③哪些知识是重点、难点,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点拨和引导?④哪些内容会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成为课堂的兴奋点?唯其如此,才能使预设具有针对性、开放性,从而使教师的教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 2.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一份优秀的教案,不单单是一份讲演稿,更重要的是一个包括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知识、教会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式在内的课时教学方案。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预设时设置一定的空间,让教学预案具有一定的弹性,不能把每一步(甚至每一句话)都进行预设,把每一个预设都框住。只有这样,才会使教师的教学既有胸有成竹的从容,又有灵活机智的创造,才会使课程的生成成为可能。必须预设的内容有教学目标、教学环节、学习方式、陈述性的知识、辅助手段等等。 3.在反思中进行预设。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学反思分教学前的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反思和教学后的反思。教学前的反思,主要在学情分析。因为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常和老师不同,只有摸清学情才能有的放矢,达到少走弯路、节省时间的目的。教学中的反思,主要在合理调控教学进程。教师不是按部就班地演教案,而应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这应该是目前课改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也是对老师要求非常高的一个问题。 二、有价值的问题是基础 当现实性的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他们会体会到所学的知识就在自己身边,解决学科问题其实就是解决生活的现实问题。这样,他们才会对学科的学习产生亲近感,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当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呈现在每个学生面前时,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会油然而生。在问题解决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得到激发,他们会自然而然地主动投入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这样,每一个学生有可能在自己的学习基础上,运用自己的已有经验、认识水平和智慧来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可以说,每个学生所生成的基础性资源和积极主动地参与为师生的有效互动提供了思维涌动的源动力。如果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源动力和丰富的互动性资源作为前提条件,课堂上就不可能出现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三、有效应对是关键 尽管教师在教学过程设计时已经对学生可能有的答案做了充分的预设,但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面对活生生的一群学生,依然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情况发生。因此,面对学生生成的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应对是实现生成课堂的关键。教师要让课堂涌现不同的声音,要有渴望意料之外情况发生的开放心态。有了这种开放的心态,教师才可能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游刃有余。例如在讲授“生活中的负数”一课时,课的开头就可以设计一个自主记录表示相反意义数据的活动。教师叙述三条信息,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在表格中准确、简洁地表示出来。①足球比赛,中国国家队上半场进了2个球,下半场丢了2个球;②四年级本学期转来25名新同学,五年级转走了18名同学;③王阿姨做生意,三月份赚了6000元,四月份亏了2000元。学生记录之后,先是在小组交流,之后老师安排学生上台展示,并说明自己思考与记录的理由。有的用文字表示,如“进2”和“丢2”;有的画笑脸与哭脸表示;有的用打“√”和打“×”表示……教师故设悬疑:大家想了这么多记录的办法来表示相反意思的数据,可是你用的符号只有你明白,怎样才能让大家都明白呢?学生说:“要用统一的方法!”于是教师适时地抛出一位学生用“+”、“-”记录的方法,让他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老师接着以夸张的神情赞扬:你想到的表示方法与数学家规定的是一样的,真会动脑子!大家觉得他的方法怎么样?学生都说好,教师又补充介绍:不过数学家们规定的这个符号跟你想的读法不太一样。这时教师开始很自然地开始介绍正、负数的概念……参考文献 [1]叶澜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张晨《生成,让课堂充满活力》.https://www.wendangku.net/doc/5f14636605.html,/artic/artic0.asp?id=4249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今日之走向,已越来越逼近学校内部的教学、教育活动。全国范围内多层面展开的有关素质教育的研讨,不少中小学进行着的探索性实践,是这一走向的具体、生动展现。出现这一走向,不仅是因为近十年来我国已经在宏观教育体制的改革与法制建设、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教师待遇、地位的提高及学历达标比例的上升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从而为学校内部教育活动改革创造了较好的外部环境与更多的可能;也不仅是因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产力技术水平提高,随着人民物质生活的丰富、独生子女人口政策的坚持推行,社会、家庭对青少年受教育的程度和质量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根本的是因为21 世纪新人的培养,不对学校天天进行着的、千百万教师的教育实践作改革,是不可能最终实现的。所以,深入进行学校内部教育活动的改革,是已经开展至今的中国教育改革发展之必然,它关系到中国基础教育在跨世组的改革中,能否最终实现一代新人的造就,也关系到新的教育理想能否转化为实践,显示其现实价值的重要问题。因此,它引起了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广泛重视。本文把对学校内部教育活动改革的探讨集中在课堂教学领域。因为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其中最基本的是必修课的课堂教学,过去是,当今依然是我国中小学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开展,不少学校增设了选修课和活动课,冲破了必修课一统天下的局面,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但在必修课的课堂教学中却大多还保留着习惯的方式,成了当代学校中的“老房子” ——一道最顽强地展现传统教育思想的风景线。更需要指出的是,有些同志还十分强调这种传统保存的必要性,误认为选修、活动两类课程是为“素质教育”服务的,而必修课的传统教学是为保证升学率服务的。在他们的眼中,提倡“素质教育”就是加强选修课和活动课。由此,往往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实现“素质教育” 降低了升学率怎么办?似乎“素质教育” 就是只要发展学生的特长和多给学生活动,不要基础学科的教育质量。显然,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占教学总时数比例最高的必修课的课堂数学改革,不可能真正提到议事日程上,教师和学生在校生活的大量时间还是以传统的方式度过,甚至更被强化。因为“领地”的缩小要通过“强度”的增加来弥补。这样,就整体而言,教学改革不会有本质意义上的进展,也不可能产生真正的效应。在此背景下,集中探讨课堂教学改革问题,就具有推进、深化校内教育改革的全局性意义。课堂教学的改革还是学校教育改革中的一场攻坚战,对此我们必须有充分的认识。第一,课堂教学作为教学方式在我国已有近百年历史。它随新学校的诞生而逐渐形成,本世纪上半叶主要受日本式的赫尔巴特学说控制,五十年代后至文革前,则以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学理论为指导思想(在实质上与西方传统教学论是一致的),并通过新老教师的传习,在实践中形成了较稳定的传统模式。粉碎“四人帮”后,学校恢复正常教学秩序时主要采用的依然是凯洛夫的教学理论。 近十多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开展,课堂教学有了不少新的组织形式,开始注重学生的主动投入。但大多数的课以及在教师的教学观方面,在深层次上并没有发生实质性

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开发运用

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利用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教学改革的全面展开,教师越来越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许多新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但教师如果只一味追求表面上的师生互动,形式上的热闹氛围,而对课堂中的其他生成性资源视而不见或不及时处理的话,那么不仅教学效果没有落到实处,而且许多宝贵的资源也被白白的浪费了,学生也会错失进一步地深入学习与开拓思维的机会。因此,关注课堂教学生成的问题,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内容,开发成教学资源,将会有利于促进师生互动,有利于学生基本素养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 二、对生成性资源的认识 生成,一般来说是指起源、创世、创造、产生和发生,就是“在新的情境中产生”。本文中的生成,是指在教学实践中,因学情的变化,对预设的教学目标、内容、过程、方法的调整,以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教学机智与合理调控。生成性资源,是指课堂教学中通过互动、对话、情境设置、教与学等活动即时产生的超出预先设计的问题。课堂生成性教学③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的开展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自主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 三、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常见来源、特点与作用 (一)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常见来源 1、学生练习中的问题与错误。 2、学生回答中的“节外生枝”。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迸发的思维火花和教学机智。 4、学生讨论中的分歧。 (二)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特点 1、创造性。在教学中,教材是范例;教学活动是过程,二者是预设的,但不是不变的。正如著名 的教育家叶澜所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数学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的产生源于创造。 2、突发性。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有时是学生和教师在活动过程中“灵机一动,计上心来”的 结果,带有突发性。但是这并不是说,课堂教学中为了有效利用生成性资源,而完全不预设。 科学的预设还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只有深入地备课,才能对生成的信息作快速地判断与取舍,才能把所需要的纳入到准备的“预案”中,与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正如歌德所说:“我能看到什么,取决于我已经知道什么。”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和生成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和生成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是面对着不同个性的生命体,它又该是充满活力的生成过程。因此,在日常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处理好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关系,就显得尤其重要。它不仅关系到教师对数学目标的确定,使教学目标切合学生实际;还关系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让一堂课有效。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钱金铎老师在回答有关“怎样才能有效地调控和驾驭课堂,处理好课堂预设和课堂生成的关系”时说:“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预设的教学过程同课堂的真实情境之间经常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偏离。而这样的偏离正是学生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等儿童文化的外显,正是学生与教材碰撞出的自我解读,其中不乏有价值的成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智慧正在绽放,情感正在撞击,视野正在扩大,这比任何所谓的知识目标更为可贵……。” 我认为钱老师的这段话,阐明了处理课前预设和课堂生成关系的三个方面:一是课前预设要全面了解学生,理智地认识生成;二是课堂教学要有效地开发资源,机智地筛选生成;三是教学评价要适时准确,巧妙地运用生成。 现在,我就这三个方面来思考、来探究、来谈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一、课前预设要全面了解学生,理智地认识生成。 一堂课前,我们总会精心设计每一节课,而教学的每个设计、每个活动都离不开课前预设。预设时,我们要直面学生的数学现实,即:多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设计教学,确定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这就需要我们课前调研。调研什么呢?如:了解学生学习的起点在什么地方?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对什么更感兴趣?旧知与新知的距离有多大?需要给学生一些暗示吗?这些暗示会不会降低学生的思维强度?学生可能会提出哪些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作出怎样的回答?这些,都是预设时,教师须去全面了解的。因为只有在预设上多下功夫,理智地认识生成,才能更好地解决课堂生成的问题。 例如:在分数(百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中,当学生经历了例题教学之后出示了这样一组对比练习。(1)儿童青少年时期是大脑学习能力最旺盛的时期。人到65岁时,脑细胞大约丢失细胞总数的3/10,大约丢失3000亿个。请你算一算,脑细胞总个数共有多少?(2)儿童青少年时期大约有脑细胞10000亿个,到了70岁时,脑细胞大约丢失细胞总数的60%,请你算一算,70岁后大约丢失脑细胞多少亿个?在学生完成了计算以后启发学生联想。学生们互相交流、讨论,有的说:“青少年时期人体的大脑细胞原来有这么多个,人的脑细胞是不是越用越多?”有的说:“我觉得不是越用越多,应该是越用越聪明。因为我爸爸就说过,脑子是越用越聪明。”有的说:“我觉得我们应该抓住现在的学习时间,好好学习,把握今天。不然的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有的说:“老师,人到了老年,脑细胞大约丢失总数的3/10,老年人的脑细胞减少这么多,不是很可怜吗?”有的说:“我觉得我们应该尊敬我们身边的老人。”有的说:“我觉得我们从小要努力学习,长大当个科学家,研究出抗脑细胞

构建生命课堂

构建生命课堂 摘要:“生命课堂”是相对于传统的“知识课堂”而提出的,强调了课堂的动态性和学生生命个体的本质,主张实现生命的对话和交流。构建“生命课堂”,需要教师、学生观念的转变,家长和社会的支持,需要人才选拔和考核制度、师范教育、教材、课堂座位等多项教育改革的配合。 关键词:生命课堂;新课改;转变观念 2003年,王鉴教授在《课堂重构:从“知识课堂”到“生命课堂”》一文中,相对于传统的“知识课堂”首次提出了“生命课堂”的概念,指出“生命课堂就是在课堂教学中,不仅仅要为了知识而教学,而且为了人的发展而教学”,强调“生命课堂”具有四个特点,即课程的开放性、多元性和生成性,教师的研究性和专业性,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以及教学活动的创造性和有效性。笔者认为,构建生命课堂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教师观念的转变 “知识课堂”到“生命课堂”的转变,蕴含着教育理念和指导思想的变化,教师应当调整自己的认识和观念:首先,师生观念的转变。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不应当具有“高姿态”。《礼记·学记》有云“教学相长”,教与学本是相辅相成、相

依相长的,教师和学生同是课堂的主体;其次,备课观念的转变。备课要用“心”,充分收集资料,丰富讲课内容,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备课时不能仅仅依靠教案,也不能几个班备一份课,应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备课方案;再次,课堂教学观念的改变。课堂教学不再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记笔记,应该采用多种模式,如情景剧、角色扮演、讨论会、辩论赛或者走进更大的课堂,如校园、大自然等。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多种才能,同时也有利于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最后,充分尊重学生。有时教师无意识的举动和言行,如“你不行”“你怎么这么笨”或者是嘲讽的眼神都可能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生命教育”要帮助学生学会尊重生命、珍惜和关爱生命,教师应该首先让他们感到被尊重、被珍视,进而推己及人。 二、学生观念的转变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内因是根本,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生命课堂”能否顺利实现关键还在于学生。一位小学班主任曾感慨说:“这个班的学生太安静了,一个问题问几遍都没人回答,我倒是希望他们能够活跃些,那样老师上课也会更加热情。”相关调查研究也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上课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少,即年级越高学生越来越沉默。导致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无疑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学生的观念和认识。每个人都有自我保护意识,在采取行动前都会估计其预期结果,若发现这样做对自己意义不大,甚至会伤害到自己时,就会不自觉地采取防范措施,尤其是在学生心理敏感的时

打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打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发表时间:2014-10-21T09:44:52.53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4年9月总第131期供稿作者:梁美[导读] 新课改给了我们新的理念,随着新课程的运行,我们更应该在自己的教学中勇于实践,找到属于自己的教学之路。梁美山东省肥城市龙山小学271600 摘要:传统的上课过程就是“执行”教案的过程,这份精心设计的教案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支配、牵动着教师与学生围着它团团转。我们的课堂应该力争退出“教案剧”,让我们的教育不仅关注文本,更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新课改给了我们新的理念,随着新课程的运行,我们更应该在自己的教学中勇于实践,找到属于自己的教学之路。 关键词:预设动态生成充满活力 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上课的过程就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似乎就是完成预定的教案,而不是“节外生枝”,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做出回答,否则就努力引导学生直至达到预定答案为止……这就是传统的忠实执行观,这种观念忽略了课堂教学其实也是师生生命活动的一次体现。 记得在教《她是我的朋友》一课时,我是这样预设的:阮恒为什么会哭呢?阮恒输血时为什么那么痛苦?阮恒是不是后悔为小姑娘输血呢?阮恒当时在想什么呢?我试探着让孩子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但是孩子的理解不那么深刻,于是我想:如何让孩子真正地走入人物的内心呢?换种角度思考吧!以下是我的一个教学小片断: 师:同学们,质疑问难是很好的学习方法,问题提出来了就要解决,怎么解决呢?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方法:透过动作走入人物的内心,就能解决问题。咱们试一试怎么样! 生:好。 师:看这儿,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他在想:______。 生:我心里很害怕,但是她是我的朋友,我一定要救她。 师:像这样,我们一起来学习后面的句子,先想一想,再和同位交流一下。(出示: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他想:______。忽然又放下去,他想:______。然后又举起来,他想:______。 生:思考交流。 师:在想什么?(生:我会死去的,还是不献了。) 师:是呀!过了一会儿小手又举起来了,他又想到______。 生:她是我的朋友,我一定要救她。 师:是呀!她是我的朋友,我怎能见死不救呢! 师:献血前,小男孩经历了激烈的思想斗争,是献呀还是不献呀!最终还是决定献血救那个失血过多的小姑娘。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找三位同学分别读他怎么想的,剩下的内容我们一起读)。 师:同学们体会得真好,让我们把自己感受到的、想象到的都融入到字里行间吧! 医生问是否有人献血时,大家都沉默了,读……(配乐读) 经过教学调整,孩子们真正地走入了阮恒的内心世界,与人物同悲同喜。因此我不禁反思:教学预设与教学生成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界限,它是灵动的,需要教学机智、教学智慧的过程。尽管我们精心预设的教学过程、教学任务常常会因为课堂条件、环境的某些因素而发生变化,导致我们的目标达成似乎受挫,但是,良好的驾驭课堂的本领常常会帮我们走出困境。如果我们深刻反思“从这节课上学生获得了什么”、“学生真正得到了吗”、“哪些方面有缺陷和遗憾”、“如何改变和补救”,那么,我们对于课堂教学目标的预测和课堂调控本领就会增强;如果我们在教案反思时不断追问自己“学生的收获哪些是预设的”、“学生的收获哪些是生成的”,那么,我们就能更好地估计和预测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多了课堂教学的几分机智和经验、经历;如果我们时常反思自己“我的学生观究竟是什么”、“我究竟如何看待学生的学习”,那么,我们就会更快地觉醒,将自己教学设计、课堂实施等活动中的不当行为及时调整、矫正。 一、熟悉文本,善于引导,为生成打好基础。 课文字里行间蕴涵着的情、理、意、趣是文章的生命力所在,是课文阅读的制高点。教师只有驾驭这一制高点,才能通过预设引领学生登上这一制高点,以此为基础的生成才是高质量的。可见,熟悉文本对教师来说尤为重要,要句句研究、字字斟酌,从而准确、全面、深刻地感悟语言内涵。这样,教学设计才能有的放矢,课堂引导才能驾轻就熟,预设与生成才能有机融合。 二、深入课堂,灵活调试,在生成中得到发展。 面对生成,教师要成为课堂智慧的引领者,帮助学生进行课堂智慧的抉择,让课堂生成更有价值。把课堂教学理解为学生生命的历程之一,充分发挥人这一因素的学习积极性,在师生、生生的思维碰撞火花中捕捉生成点,处理好这些生成点,我们的课就有可能成为生成的课。 三、关注学生,自主质疑,在生成中展现个性。 夸美纽斯指出:“教师因此而少教,学生因此而多学,让校园充满了欢乐。”可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从根本上就是为学生服务的,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的质疑问难的时间,在质疑问难中发现学生的需求,在需求中捕捉有益的生成点,是进行生成的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 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需要教师在围绕课程目标精心设计教案的基础上,依循学生认知的曲线、思维的张弛以及情感的波澜,以灵动的教育机智随时处理生成信息、即时调整教学进程,让我们的教育不仅关注文本,更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新课改给了我们新的理念,随着新课程的运行,我们更应该在自己的教学中勇于实践,找到属于自己的教学之路。

小学数学课堂生成资源的有效利用

小学数学课堂生成资源的有效利用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堂生成已成为一种常态,它可以在学生小组 合作学习中、探究过程中、交流过程中、教师提问中或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可以 生成。但在面对这些生成性资源时,大部分教师都对其没有一个敏锐的意识,能 发现其价值;或者有部分教师发现了课堂的有效生成,却无法做出有效地回应。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成资源有效利用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推进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有规律可循,又 有灵活的生成性,更具有不可预测性。作为新课程实践者,我们要领会新课程精神,以真诚的态度,倾听、尊重生成性资源;能及时捕捉教学中一闪而过的生成 性资源,引导学生生活、做人;同时要以充分地预设,创设生成的空间,从而激 活学生主体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学习素养。 一、存在的问题 1.对课堂生成性资源缺乏价值判断。 “世界并非缺少美丽,而是缺少发现美丽的眼睛。”同样,小学数学课堂并非 缺少生成性资源,而是缺乏发现资源的智慧。我们很多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生成内 容缺乏发现和判断。 2.对课堂生成性资源缺乏有效地回应。 课堂是可以调控的,对于小学数学课堂生成性资源不仅要加以判断,还要采 取有效的回应,回应不能不清不楚、不能错误诱导、不能过分放大。例如,在认 识重量单位“千克和克”时,让学生放1千克重的书本或者文具,同时,问学生1 千克的书和文具的具体数目,学生回答当然不同。教师对于这样的资源,设问到 底数量应该是多少呢?学生一脸茫然,都觉得自己的对,教师却没有接着引导, 让学生疑惑、有困惑。 二、应对的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尊重小学生的心理规律,遵从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面 对可能的生成,要有调控的能力,要做好生成预设,要抓住生成资源中的亮点, 要有效地处理好错误资源,要对生成性资源加工和深化。 1.科学预设。 “预设”是预测和设计,是教师课前对课堂教学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设想和 安排。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前应设计弹性的教学计划,创设宽松的课堂环境,为课堂生成性资源的生成留有足够的空间、时间;科学的教学预设需要从学情实 际出发,以学定教、因需施教;预设还要有弹性,“过度预设”或“不加预设”都是 有失偏颇的。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生成什么样的资源、会形成什么样的信息, 对此加以推测,对能使进行互动的教学内容给学生足够的讨论空间和时间,这样 才会促进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抓住亮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敏捷,具有跳跃性,课堂生 成性资源具有动态性,是一种转瞬即逝的有效资源,尤其是这些资源中的亮点。 处理好这些亮点能激发学生探究热情,给课堂添加精彩、增加乐趣,让课堂生机 勃勃。 3.留出空白。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留出空白是指教师根据教学规律和学生思维的特点,有目 的地留出一些时间、空间,让学生自己消化、吸收、思考、练习、回答、辩论等,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有助于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此,教师要能等

教学反思(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教学反思(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是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之一。《数学课程标准》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也是学习共同体的首席”。教师包揽课堂的一统局面,必须摒弃“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各抒己见,各显神通。 我觉得,我们能够从以下几方面来探讨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1、创设课堂氛围:建立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和师生关系,给学生以安全的心理支持。要做到这个点,教师应该激发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主动。 2、建构学习体验的教学方式:体现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是建构体验学习的有效途径。通常在课堂上采用小组合作和集体学习的形式,组织学生展开看、猜、议、练,小结,让学生在合作中得到了学习体验,感受了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愉快。 3、研究教学策略: ⑴、注重教学进程:要注意把握预设与生成的统一,给学生以充分的探究机会。 ⑵、改进课堂结构:变封闭为开放,给学生以广阔的学习时空。课堂是为学生发展提供的舞台,教者应尽可能把时间留给学生,把空间让给学生,把自由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在质疑问难中探究,在观察比较中探究,在矛盾冲突中探究,在问题解决中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探究,去发现乐趣,品尝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的思维自由快乐地飞翔,从而迸发出创造思维的火花。 (3)、创新参与方式。郭沫若曾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养成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例如在最近的一次试卷评讲课中,对于一个拼图题的评讲,我让学生两人一组操作,然后汇报结果,效果很不错。我认为这个环节,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展示,学生在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交融中展开辩论,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兴趣盎然,思维活跃,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充分发挥,使课堂充满活力。 以上仅仅我对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的一点看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让学生愿学,乐学。

如何抓住小学数学课堂生成

如何抓住小学数学课堂生成新课程的心脏在怦怦地直跳,血水在汩汩地申诉。新课程、新理念需要“新”教师,做为年轻的教师,要跨上时代的骏马,紧跟时代的步伐,去抓住数学课程生成;作为年轻的教师,要脱掉“中山装”穿上“西服”,要脱掉“夹克衫”穿上“运动服”,去把握数学课堂的生成。无论是年轻的教师还是年老的教师,都要努力探求课堂生成的内在规律和意义,努力提高自己把握课堂生成的本领使数学课堂能够预约课堂生成的精彩,绽放出智慧的火花。如何抓住小学数学课堂生成呢?请先看看我在教学中的一个精彩片段吧! 有一次练习课上,我找两位同学做同一道题。小明从家骑车经过购物中心到乐园,全程需两小时,如果他以同一速度从家骑车直接到游乐园,可以省多长时间? 生1:(10+14)÷2 生2: 2 ÷(10+14)=24÷ 2 =2 ÷24 × 21 =12(千米)=21/12(时)

2-21/12=1/4(时)2-21/12=1/4(时)我叫学生判断生1的方法:对!(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 因为路程÷时间=速度 师:生2的方法对不对呢?! 生:对(部分同学) 生:不对(部分同学) 师选代表说明理由。 生:因为路程÷时间=速度。时间不能除路程,所以不对。 师:谁来说说多的理由?时间÷速度=? 生:这一题中的路程和时间,表示每小时行多少千米。“时间÷路程”表示行1千米需要多少小时,然后算行21千米需要多少小时。这难道没有道理吗? 这时同学们都不由自主地鼓起掌来。接着,我表扬了同学们表现得都很好,肯定了方法二也是很有道理的。这一方法是我们以前没有见过的,也是没用过的,这使我们今天大开眼界。这一教学片段令人深思。小学数学课堂生成如何才能抓住,我又一下几种见解: 一、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发展课堂教学机智。 要想及时抓住课堂生成,必须在课堂实施中,随时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地数学学习,学会倾诉,点点拨引导,从而发展课堂机智。一个善于把握课堂生成情景的教师,得是一个具有教学机智的教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