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遗传学复习。讲课教案

遗传学复习。讲课教案

一:名词解释

1.同源染色体:是指形态,大小,结构,功能和来源都相同的染色体。在二倍体生物中,

每对同源染色体的两个成员一个来自父方,另一个来自母方。

2.显性基因:基因型处于杂合状态时,能够表现其表型效应的基因。

3.真实遗传:子代性状与亲代性状相同的遗传方式。

4.测交:杂交一代与相应隐性纯合类型进行的杂交。

5.完全显性:是指具有一对相对性状差异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后,F1只表现出其中一个亲

本的性状,而另一个亲本的性状没有得到表现。

6.不完全显性:具有一对相对性状差异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后,F1表现双亲性状的中间类

型的现象。

7.复等位基因:在群体中,同源染色体的相同座位上存在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这种现象叫复等位现象。

8.表现度:指杂合体在不同的遗传背景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下,个体间基因表达的变化程度。

9.连锁遗传:同一染色体上的某些基因以及它们所控制的性状结合在一起传递的现象。

10.相引相:一亲本的两对等位基因均为显性,另一亲本的两对等位基因均为隐性,这样的

杂交组合称为相引相。

11.两点测交:两点测交是测定基因间距离的基本方法。它是以两个基因为基本单位,通过

一次杂交和一次测交的试验结果来计算两个基因间的重组值,从而对基因进行定位的方法。

12.三点测交:三点测交是基因定位的常用方法。它只通过一次杂交和一次测交,就可以同

时确定三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顺序和位置。三点测交比两点测交简便,且可以测出双交换的数值,因此,能更准确地确定连锁基因间的相对距离和位置。

13.接合:通过供体细菌与受体细胞之间的直接接触而发生的单向遗传物质转移的过程。

14.中断杂交技术:根据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顺序和时间绘制连锁图的技术。

15.转导:以噬菌体为媒介,将遗传信息从一个细菌(供体)转移到另一个细菌(受体)的

过程。

16.广义遗传率(力):指遗传型方差占表型方差的百分比,可作为杂种后代进行选择的一

个指标。用h2B表示。

17.杂种优势: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F1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抗

逆性,产量和品质等方面优于双亲的现象。

18.XY型性别决定:指雄性个体含有两条异性的性染色体XY的性别决定方式。

19.性反转:生物个体从一种性别特征转变为另一种性别特征的性别转变现象。

20.伴性遗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某些性状总是伴随性别而遗传的现象,又称性连

锁。

客观题

1.物质基础:1)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出现在减数分裂期的前期1。

2)玉米和人都是二倍体生物,有20条和46条染色体,连锁型分别为10,23 3)有丝分裂的细胞分裂期的时期包括: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2.累加作用:A,B是具有累加效应的两个独立遗传的基本,杂合体AaBb自交后代表现型

的分离比例是9:6:1。(9A_B_:3A_bb+3aaB_:1aabb)

3.互补作用:A,B是具有显性互补效应的两个独立遗传的基本,杂合体AaBb自交后代表现

型的分离比是9:7(9A_B_:3A_bb+3aaB_+1aabb)

4.显性上位:西葫芦的皮色中,黄色Y对绿色y显性,但有白色W时,Y与y都不能表达,

现有基因型WwYy自交,其后代表现型种类及比例:白皮:黄皮:绿皮=12:3:1 。

12白皮(9W_Y_+3W_yy):3黄皮(wwY_):1绿皮(wwyy)

5.孟德尔的实验:1)小麦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锈病R对感锈病r为显性,现以高

秆抗锈和矮秆感锈杂交,杂交子代分离出15株高秆抗锈,17株高秆感锈,14株矮秆抗锈,16株矮秆感锈,可知其亲本基因型为DdRr 和 ddrr.

2)n对独立遗传的杂合体,其自交后代中表现型为2n

3)n对独立遗传的杂合亲本个体自交后代基因型种类3n

4)对某种生物进行测交实验,得到4种表现型比例为58:60:56:61,则此生物基因型不可能是AaBbDd(必定有一个基因是纯合的,此类型表型为6种)

6.伴性遗传:1)果蝇红眼W对白眼w为显性,控制这种颜色的基因是伴性遗传的,用纯

合基因型红眼雄蝇与白眼雌蝇杂交,F1表型雌全为红眼,雄全为白眼。

2)果蝇纯合红雌和白雄杂交,F1表现型雌雄均为红眼。

3)一个父亲为色盲的正常女人与正常男人婚配,图解怎么样。

4)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方式有:XY型,XO型,ZW型,ZO型

5)直翅目昆虫雄性个体组成2n=22+X,雌性个体组成2n=22=XX

7.各种病:1)抗维生素D佝偻病属于伴X连锁显性遗传。

2)红绿色盲病属于伴X连锁隐性遗传。

3)外耳道多毛症属于Y连锁遗传(限雄遗传)。

8.基因连锁:1)连锁基因间遗传距离越大,连锁强度越小,基因间的交换频率越高。

2)不完全连锁来自于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

3)玉米和人都是二倍体生物,有20条和46条染色体,连锁群分别为10,23。

4)连锁基因间距离越大,连锁强度越小,基因间交换频率越大。

5)中断杂交技术绘制的基因连锁式以时间为单位确定基因之间的距离的。

6)完全连锁后代的表现型与一对基因的遗传很近似,即测交结果为1:1。

7)交换值具有相对稳定性,常以该数值表示两个基因在同一染色体上的相对距离,也成为遗传距离。

9.并发系数:(1)当并发系数为1时,1个单交换发生,在它邻近发生另外一次单交换的

机会是不受影响。(再发生一次)

(2)当并发系数1

10.F菌:1)Hfr菌株与F-菌株的杂交结果:F-细菌最终没有变成F+细菌,只是形成部分二

倍体。

2)F+与F-的杂交:(1)F因子从原点断裂,以原点为先导,边复制边转移(滚环式复制)(2)复制后的F因子转移到另一个细胞中,细胞分开,使F-变成F+.F+依旧。

3)如果粗糙链孢霉的某个基因与着丝粒之间发生了交换,则两个异质基因的分离发生在第二次减数分裂。(如果没有发生交换,分离发生在第一次减数分裂)

11.数量性状:1)某一数量性状的遗传是受什么样的基因控制的。多对彼此独立的基因

2)某一数量性状的变异分布式怎样的。正态分布

3)有两对基因的生物中,经自由组合在F2代出现两种表现型其比例是15:1,

这两对基因为具有重叠作用的基因。(三对的话为63:1)

简答题

一、列表比较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分裂的异同。

二、从遗传学角度来看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有什么意义?

有丝分裂:(1)核内各染色体准确复制分裂为二,随后各对染色体又有规则而均匀的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使子、母细胞具有同样质量和数量的染色体,从而保证了物种的连续性和稳定性。(2)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随机但不均等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导致细胞质遗传的特殊性。

减数分裂:(1)性母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形成具有半数染色体(n)的雌雄配子,这样才能保证雌雄配子受精后形成的合子又回到原来的染色体数(2n),保证了物种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2)由于同源染色体在前期1的偶线期至粗线期进行联会,使得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出现各种交换(基因连锁交换)。同源染色体在后期1随机移向两极,使得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出现多种组合(基因自由组合),从而为生物的变异提供了物质基础。

三、DNA或R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2.证明转化因子本质的实验

3.T2噬菌体的感染实验

4.烟草花叶病毒的虫感染实验

四、简述连锁与交换定律理论方面的意义

1)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论)

连锁与交换的研究,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的理论,证实了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这一发现把抽象的基因落实到了染色体上,使基因的概念不再是一个抽象的符号,而是在染色体上占有一定线性位置的实体。

2)生物变异产生的最重要的理论解释之一

在连锁与交换定律中,重组型后代的出现是由于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交换而发生的基因重组,因此,属于染色体内的重组。这种重组的形成离不开生殖细胞的减数分裂行为。在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发生部分变换,形成了种类繁多的配子,通过受精,可形成多种类型的合子,产生与亲代表现型不同的变异类型,是生物变异来源的主要途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