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三角形的内角说课稿

三角形的内角说课稿

三角形的内角说课稿
三角形的内角说课稿

《三角形的内角》说课稿

沈静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三角形的内角》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三角形》的第二节内容,本节课是在研究了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以及学生对“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有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索验证,并对其进行证明及简单应用。它是进一步研究三角形及其它图形的重要基础,并且在它的证明中第一次引入了辅助线,而辅助线又是解决几何问题的一种重要工具,因此本节是本章的一个重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三角形的内角。

②会用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角的定义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

③能用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进行角度计算和简单推理。

④初步学会利用辅助线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拼图试验、合作交流、推理论证的过程,体现“做中学”,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初步获得科学研究的体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由具体实例的引导,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中充满着探索与研究。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学会用它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的探索、证明及辅助线的使用。

二、教法与学法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习活动应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应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因此,根据美国教育家杜威在“做中学”的理论,采用了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猜想论证的探究式教学方法,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体现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并教给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观察思考、抽象概括从而获得知识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利用旧知识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白纸、三角板、量角器、三角形硬纸片、剪刀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出示图片,谈话激趣:

出示法国数学家帕斯卡的照片,通过对他的介绍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和兴趣,从而引入本课知识要点“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

环节二:自主探索,动手实验

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的关键是引辅助线,为了使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做辅助线,怎样做辅助线,并为学生探究说理方法提供实物原型,我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利用提前准备好的器材进行实验,探索、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接着请学生上台展示不同的结果,使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获得感性认识。

展示的情况可能会有以下几种(请看课件)。

环节三:讨论交流,尝试说理

1、为使学生受到拼图的启发,我将尽可能把学生展示的拼图方法用幻灯片展示,鼓励学生借助拼图从实物图形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并尝试寻找证明方法,接着通过小组交流的形式归纳、总结证明方法,在此过程中,我将到学生中去,规范学生的行为、排除学生的障碍、引导学生深化。

2、小组代表介绍本组的说理方法,同时说清是受哪个拼图的启发想到的,其他组补充不同的做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证明的方法可能会有以下几种(请看课件)

3、为加深学生对辅助线的认识,教师结合学生的作法,介绍辅助线的相关知识,让学生选择一种较简捷的作法,写出说理过程。同时请一名学生板演,然后师生共同规范订正,学生反悟简记。

通过以上的活动既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也突破了难点,为了让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我设计了第四个环节。

环节四:应用新知,巩固提高

(一)新知应用

(1)在△ABC 中,∠A=55°,∠B=43 °则∠ACB=____________. ∠ ACD =__________

(2)∠A+∠ B+ ∠ C+∠D+∠E+ ∠F=_________.

(3)在△ABC 中,若∠A:∠B:∠C=2:3:4,求∠A 、∠B 和∠C 的度数.

(本环节中共设计了三道习题,都是是针对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直接应用,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内化,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经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给学生以获得成功体验的空间,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讨论

(1)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________个直角?为什么?

(2)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________个钝角?为什么?

(3)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________ 个锐角?为什么?

(4)任意一个三角形中,最大的一个角的度数至少为________.

A

B C D E

F

C A D

(本题是通过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说理的另一种形式,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说理能力。)

(三)巩固提高

如图,C 岛在A 岛的北偏东50°方向,B 岛在A 岛的北偏东80 °方向,C 岛在B 岛的北偏西40 °方向。从C 岛看A 、B 两岛的视角∠ACB 是多少度?

(本题是通过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练习,通过本题可让学生感受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的广泛应用,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建模能力,和多角度、多侧面分析问题的习惯。)

环节五:总结收获,畅谈体会

学生先反悟,后谈自身的收获和疑问,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使知识更加系统。

环节六:布置作业,大胆探索

已知:如图,AE 、CD 、BF 分别为△ABC 三边的延长线。

(1)探究∠ACD 与△ABC 三个内角的关系。

(2)试着求出∠ACD 、∠EAB 、∠CBF 这三个角的和。

.

D 北

.

C B

. 东 E

意图: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探究性作业,其实质是探究三角形的外角与内角、外角与外角之间的关系。一方面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另一方面巩固本节知识,并且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五、板书设计

这样设计板书,清晰条例,突出重点。便于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本节课的内容。

六、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设计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将实物拼图与说理论证有机结合,在动手操作、合情推理的基础上进行严密的推理论证,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从感性逐步上升到理性。以问题为载体,在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过程中学会知识、感悟方法、训练思维、发展能力,练习的设计起点低、范围广、有梯度,以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树立大数学观,把课堂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外,在课与课之间,新旧知识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搭建桥梁,为学生长远的发展奠基。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设想,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

小学数学《三角形的内角和》说课稿

《三角形的内角和》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xxx。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三角形的内角和》。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人教版数学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学好它有助于学生理解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也是进一步学习几何的基础。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过角的度量、三角形的特征和分类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关于三角形的认识的直接经验,也已具备了一些相应的三角形知识和技能,对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学生并不陌生,也有提前预习的习惯,几乎都能回答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但是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对于如何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方法可能缺乏多样性。 仔细分析教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掌握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经历自主探究与合作,猜想和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通过讨论、操作、推理发展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3. 在活动中体验自主探究数学规律的乐趣和收获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为了更好地完成我的教学目标,我将本堂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如下: 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教学难点:经历自主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过程 为了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接下来我将说说教学法。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本课授课对象为四年级的学生。此时的学生正处于抽象逻辑思维发展阶段,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但是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存在困难。因此,我设计了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在具体活动中,我让学生大胆猜想,自主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通过测量、拼折、验证等方式让学生确定三角形的内角和。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设计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活动” 参赛作品: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三角形的内角和》 教学设计 单位: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伏牛路小学 设计者:王晓欢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及学习目标设计 学习内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85页及做一做的内容。 课程标准: 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内角和是180o。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 设计学习目标的依据,主要是学习内容、学习者特征,内容标准。 1、学习内容分析 《三角形的内角和》属于“空间与图形”的知识领域,它是在学生掌握了角的度量,三角形的认识和分类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必备知识。本节课着重抓住“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主线进行教学,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主要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问题,在“观察—猜测—验证—概括—应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充分锻炼学生动手动脑及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培养学生尝试探索的精神. 2、学习者分析 为了促进目标的达成,课前对学生进行了初步的调查,许多学生已经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但却不知道为什么。新课程强调,有效的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本节课力求通过教师的引导,为学生展现出“活生生”的思维活动过程,让学生在自己的“观察、猜测、验证、应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 3、学习目标的确定 根据学习任务和学情分析,可对内容标准“三角形的内角和”进行如图分析: 根据以上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表述如下: ⑴探索并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能利用这个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⑵学生在经历观察、猜测、验证的过程中,提升自身动手动脑及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 ⑶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独特的魅力,获得成功体验,并产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5、学习重点 检验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三角形的内角和》说课稿

《三角形的内角和》说课稿 【教材】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图形中的第三节。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特征。本课是安排在学习三角形的概念及分类之后进行的,它是学生以后学习多边形的内角和及解决其它实际问题的基础。学生在掌握知识方面: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分类,比较熟悉平角等有关知识;能力方面:经过三年多的学习,已具备了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习惯。因此,教材很重视知识的探索与发现,安排了一系列的实验操作活动。教材呈现教学内容时,不但重视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注意留给学生充分进行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为教师灵活组织教学提供了清晰的思路。概念的形成没有直接给出结论,而是通过量、算、拼等活动,让学生探索、实验、发现、讨论交流、推理归纳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教学目标】 本节课把“关注学生的发展”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知识技能目标: 掌握三角形内角和是1800,并能应用这一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方法目标: 让学生经历“猜想、动手操作、直观感知、探索、归纳、应用与

创新”等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掌握“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协作能力及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 在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主动探究数学规律的乐趣,体验学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唤起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同时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全过程,并归纳概括。 教学难点: 掌握探究方法(猜想-验证-归纳总结),学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探究三角形内角和,并会应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剪刀、各种三角形、三角板、量角器。 【教法与学法】 教法: 《标准》指出:“数学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数学活动的过程”,说明有效的数学学习来自于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因此本节课以“学生发展为目的,以活动为主线,以创新为主旨”设计教学,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取知识,给予学生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有条理的思考和推理、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索图形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自主探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2、会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求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 3、使学生能在知识应用的过程中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自学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实际生活,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教学难点:三角形内角和的推理过程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板书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边,研究了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的关系。下面我们来看这两个三角形的对话:“我不但三边之和比你长,而且三个内角之和也比你 大!”另一个三角形说:“你的三边之和。是比我长,但三个内角之和并不比我大”。那么 你同意谁的说法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角形的内角,研究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间又有怎 样的关系。 (板书:7.2.1三角形的内角和) 2、出示课件:

两个三角形,算算他们的内角和分别是多少? 90+30+60=180° 90+45+45=180° 3、师:同学们我们来猜一猜,想一想, (1)大小、形状不同的三角形,它们的内角和一样吗?都是180o吗? (2)三角形按角分,可以分为哪几类? 探究新知: 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通过测量的方法可以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但是由于形状不同的三角形有无数多个,我们不可能通过测量的办法一一验证。测量总有特殊性,不可能说明全部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0。为了能够准确的论证“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这一命题的正确性。我们需要寻找一种能证明任意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的方法。 一:活动一:量一量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内角和》说课稿及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内角和》说课稿 一、说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探索与发现(一)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分类、角的度量等知识。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可以在比较抽象的水平上进一步认识三角形,探索新知。本节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为后面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三角形相关知识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本节课意在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活动,推理归纳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我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上,力图遵循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以学生的学位立足点的理念。基于以上对教材的认识,我为本课设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直观操作的方法,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180°,能灵活的应用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经历观察、猜测、验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分析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魅力,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加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说教法和学法

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此课标指导下,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我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和启发探究等教法。数学的课堂应该是生动充满活力的、所以我还将采用自主探索与小组合作交流的学法。让知识的获得渗透于过程中;让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活动的参与中。 五、说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激发兴趣点导入课题 (教师播放电脑课件)通过课件演示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认识这些三角形吗?每个三角形有几个角?然后引出三角形的“内角”及“内角和”的概念,为学生进一步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做基础。 其中有一个大三角形说:“我的个头大,所以我的三个内角和一定比你大。”小三角形很不甘心地说:“是这样吗?” 师:同学们,请你们给评评理:是这样吗? 引发学生思考三角形的内角和,这时会有不同的答案,引发矛盾。从而教师趁此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 第二个环节:动手操作,探究问题 经历过第一环节,学生已经感觉到哪个三角形说的对,取决于三角形内角和的秘密。从而安排此环节。 第一步,量角猜想 让学生任意画三角形,量出三个内角的度数,完成小组活动记录表。 例如: 三角形∠1 ∠2 ∠3 内角和

三角形内角和说课稿

《三角形的内角和》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85页的《三角形的内角和》。 2、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探索型的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长方形等基本图形,以及角的度量、三角形的特征、分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将为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仔细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它是分成3个部分来呈现的。第一部分是让学生通过量一量、算一算,初步感知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第二部分是通过拼角的实验来探究并归纳三角形内角和的规律,第三部分是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教材这样编排由发现问题,到验证问题,再到运用规律,充分体现了知识结构的有序性和强烈的数学建模思想,既符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又突出了本课教学的重点。 3、教学目标 根据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对四年级学生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及学生年龄特征,将本节课的目标制定为以下几点: 认知技能:学生动手操作,在猜想后通过量、剪、拼、折的方法,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的规律。 数学思考:在操作实验中,让学生感受图形的转化过程及数学建模思想,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观念。 解决问题: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通过各种实验活动,激发学习兴趣,体验学习成功感,并在教学中,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4、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对编者意图的理解。将运用各种实验方法探究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的过程并掌握规律,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而同时学生难以理解不易掌握的探究规律的全过程则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5、教学具准备 每个4人小组准备4个不同的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纸片至少各一个,且要求大小不一)、实验报告单一份; 学生每人准备量角器、小剪刀、白纸各一张。 二、说教法学法我要说的第二块是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因此,我运用"猜一猜--量一量--拼-拼--折一折--看一看……"的教学法,让学生大胆猜想,自主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再通过测量、拼折、验证等方式让学生确定三角形内角的度数和。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又体现了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在整个教学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理念,将教学思路拟定为"谈话激趣设疑导入-- 猜想--验证{自主探究}--巩固新知--全面提升",努力构建探索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当然,一堂课的效果如何,还要看课堂结构是否合理。接下来,我就来说说我的教学程序设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说课稿三角形内角和

《三角形内角和》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下第五单元《三角形的内角和》,恳请各位评委老师指导我的说课,使我更好地成长。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三角形内角和》一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的特性》以及《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的分类》之后进行的,在此之后则是《图形的拼组》,它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及解决其他实际问题的基础,因此,学习,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教学现状的思考,我从知识与技能,教学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拟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通过"量一量","算一算","拼一拼","折一折"的小组活动的方法,探索发现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并能应用这一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通过把三角形的内角和转化为平角进行探究实验,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3.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的重点是: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教学难点是: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过程。 二、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教师的精心引导和点拨,学生在小组中合作探索,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撕一撕,拼一拼,选择不同的几种方法来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因为《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结合有关内容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猜想,培养学生初步的思维能力".四年级学生经过第一学段以及本单元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分类,比较熟悉平角等有关知识;具备了初步的动手操作,主动探究的能力,他们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本节课,我将重点引导学生从"猜测――验证"展开学习活动,让学生感受这种重要的数学思维方式。 三、说教学过程 我以导入,猜测,验证,深化和应用五个活动环节为主线,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进行数学的思考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一)导入 用激趣故事《三角形王国里的争执》导入课题。【设计意图】我用情景导入新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整体感知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 (二)猜测 通过计算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学生大胆猜测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提出合理猜测: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

三角形的内角和 说课稿

三角形的内角和说课稿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学好它有助于学生理解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也是进一步学习几何的基础。本节课是在学生学过角的度量、“三角形的特征”和“三角形的分类”等知识的基础上实行教学的,这些知识已熟练掌握,但动手操作水平和思维创新的意识还有待培养。 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自身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明确三角形的内角的概念,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2、过程和方法:①通过学生猜、量、拼、折、观察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索、发现水平、观察水平和动手操作水平。②能使用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个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与态度:①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点;②体验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并能实行简单的使用。 教学难点:采用多种途径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来拓宽学生思路。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形教具。 2、学生准备: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两个,量角器、剪刀。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些小朋友和大家一同学习,你们瞧,他们来了。你们理解吗?“(出示三角形动画课件),让学生依次说出各是什么三角形,通过这样的复习方式,让学生回顾了前面所理解的几种三角形,为下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在此基础上,我马上询问学生:“你们发现这些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点吗?”通过这样的引导,很多学生发现它们都有三个角,我即时给予了肯定,并向学生介绍:“这三个角就叫做三角形的内角,把三个角的度数加起来,就是三角形的内角和。不过有一次,这些三角形为它们各自内角和的大小发生了争吵,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接着我出示情境课件,【大三角形说:“我的个头大,所以我的内角和最大。”直角三角形,不服气:“哼,我才不信呢?”钝角三角形说:“我有一个角最大,应该是我的内角和最大。”“我的大!”、“我的大!”……】就在他们争论不休时,我关闭课件,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看,他们为内角和的大小,争得不可开交,究竟谁说得对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讨三角形的内角和。”就这样,在情境中揭示了课题,让学生带着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来展开探究活动。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1、操作感知。 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三角形的内角和,请学生先大胆猜一猜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然后组织学生画出一个任意三角形,测量各角的度数,并计算出它的内角和,因为测量存有误差,学生汇报的结果有179°、180°、178°、181°等等,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度。能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求 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分析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善于合作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对三角形内角和知识的实际运用。 教学难点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推理。 教学工具 三种类型的三角形各一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例6 锐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哪个的内角和更大呢?钝角三角形呢?各种三角形的内角和各是多少度? 2.你用什么方法来验证这个猜想?(板书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有什么规律。

二、学习新课 (一)学习例6,找到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规律: 1.量一量: ①以小组为单位任画三个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 角三角形各一个),利用手中的工具计算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多少度?(组内分工,两人度量,一人记录,一人计算,一人汇报。) ②学生汇报各组度量和计算的结果。小组内做好记录。 ③各小组发表意见。 ④教师小结,大家算出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接近180°,那么, 三角形的内角和与180°究竟是怎样的关系呢?谁能用更好的办法来 验证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动手实验研究,一定会弄清这个问题的。 2.撕一撕(剪一剪): ①刚才我们计算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先测量每个角的度数再相加的。在量每个内角度数时只要有一点误差,内角和就有误差了。我 们能不能换一种方法,减少度量的次数呢? 提示学生,可以把三个内角撕下来拼成一个角,就只需测量一次了。 ②课件演示将三个内角拼成一个角。 ③学生动手拼一拼后发表各自的意见。 3.折一折: ①课件演示折法。三个角拼在一起组成了一个什么角? ②请学生拿出桌上三种类型的三角形纸片,将三个角折拼在一起,三个角拼在一起组成了一个什么角? ③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得出结论。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案

7.2.1三角形的内角 教学目标 1 经历实验活动的过程,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能用平行线的性质推出这一定理 2 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难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理的过程 课前准备 每个学生准备好二个由硬纸片剪出的三角形,在所准备的三角形硬纸片上标出三个内角的编码 一、创设情境 1、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边,研究了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的关系。今天我们学习三角形的内角,研究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板书:7.2.1三角形的内角) 2、出示课件: 有一△ABC(如图),由于老师一不小心将墨水洒落到∠A处,现测得∠B=50°、∠C=60°,你能帮助老师计算出∠A的度数吗? 问:(1)谁能回答这个问题?说明你的理由。(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得到的)(2)你们同意他的结论吗? 问: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这个结论是正确的吗?你是什么时候知道这个结论的?又是怎样验证这个结论的呢?(小学时学习的,是通过测量的方法验证的) 问:(1)你当时测量了多少个三角形的内角和的180°的呢? (2)你当时对这一结论的正确性产生过怀凝吗?为什么? 课件出示 通过测量的方法可以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但是由于形状不同的三角形有无数多个,我们不可能通过测量的办法一一验证。测量总有特殊性,不可能说明全部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0。为了能够准确的论证“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这一命题的正确性。我们需要寻找一种能证明任意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的方法。(你们同意这种看法吗?)出示课件 什么叫证明呢?就是由题设(已知)出发,经过推理论证得出结论。 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一命题的证明方法。 出示课件 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二、探究过程

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说课稿

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本节内容是9年制义务教育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5单元《三角形的内角和》。 (二)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特征,三边关系及分类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这个数学结论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对三角形认识的深化,也是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及其它实际问题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测量、拼、折叠等方法探索和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已知三角形两个角的度数,会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2、能力目标:通过讨论、操作、推理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使学生初步掌握由特殊到一般的逻辑思维方法和先猜想后验证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 三、说教材:(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因为在上学期学生已经掌握了角的分类及度量问题。在本课之前,学生又研究了三角形的特性,三边关系及分类的知识,这些都是为进一步研究三角形内角和作了知识储蓄和心理准备,为本课内容的教学作了铺垫。我将采用的教法是: 1、直观演示、操作发现(观察、归纳),教师利用直观教具(卡片)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再让学生主动探索、操作、讨论。使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探索新知、理解新知、应用新知、从而巩固和深化新知。 2、巧设疑问,体现“四基”教师通过设疑,指明学习方向,营造探索新知的氛围,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的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观察、比较、讨论、探究等活动中参与教学全过程,从而达到掌握新知和发展能力的目的。 3、将探索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八年级数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设计方案)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初中数学 / 八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设计方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八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 1. 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其推论; 2. 弄清三角形按角的分类, 会按角的大小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3.通过对三角形分类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数学分类的基本思想,并会用方程思想去解决一些图形中求角的问题。 4.通过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 5. 通过对定理及推论的分析与讨论,发展学生的求同和求异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联系与转化的辩证思想。 教学重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其推论。 教学难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 教学用具:直尺、微机

教学方法:互动式,谈话法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自然引入 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为发现新知识创造一个最佳的心理和认知环境。 问题1 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我们已经明确了,而且利用上述关系解决了一些几何问题,那么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有何关系呢? 问题2 你能用几何推理来论证得到的关系吗? 对于问题1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回答出来(小学学过的),问题2学生会感到困难,因为这个证明需添加辅助线,这是同学们第一次接触的新知识―――“辅助线”。教师可以趁机告诉学生这节课将要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板书课题) 新课引入的好坏在某种程度上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本节课从旧知识切入,特别是从知识体系考虑引入,“学习了三角形边的关系,自然想到三角形角的关系怎样呢?”使学生感觉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自然合理。 2、设问质疑,探究尝试 (1)求证: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优秀说课稿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说课稿 陈小敏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 我是1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九年义务教育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七章第五节≤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设计六个方面与大家分享我的说课: 首先,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与应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是计算角的度数的重要依据,本课时的内容不仅是对平行线、平角、三角形相关知识的应用和深化,也是后续学习多边形内角和外角和的基础。 其次,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并且经历本章平行线性质与判定定理的学习,他们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证明意识,但他们还不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是如何得来的,因此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证明,并加以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根据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对学情的分析,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方法与思路,能运用三角形内角和

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添加辅助线,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发展学生的推理证明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经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与应用的过程,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勇于探索的精神。 明确了教学目标之后,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与应用。 教学难点:通过添加辅助线,构造辅助图形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新课标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课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法,倡导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同时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从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更好的落实课堂教学,课前应准备好:多媒体课件,直尺 围绕着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按照“问题导入-探究新知-巩固新知-总结提高-作业布置”的模式进行教学。 活动一、问题导入 我们在小学就已经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但是这个结论是通过实验得来的,还需要加以证明,那么应该如何证明它呢?从而引导出本节课要探讨的内容。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第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 5.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第2课时)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技能基础:学生在前面的几何学习中,已经学习过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与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以及它们的严格证明,学习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以及相关应用,有相关知识的基础,并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严谨推理习惯,为今天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活动经验基础:本节课主要采取的活动形式是学生非常熟悉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实践和理性证明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学生具有较熟悉的活动经验. 二、教学任务分析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对于平行线相关知识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灵活运用已经有了深入的了解,为今天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并且他们已经具有初步的几何意识,形成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本节课安排《关注三角形的外角》旨在利用已经学习过的知识来推导出新的定理以及运用新的定理解决相关问题。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掌握三角形外角的两条性质; 2.进一步熟悉和掌握证明的步骤、格式、方法、技巧. 3.灵活运用三角形的外角和两条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4.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几何意识。 5.通过在数学活动中进行教学,使学生能自主地“做数学”,特别是培养有条理的想象和探索能力,从而做到强化基础,激发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的设计分为四个环节:情境引入——探索新知——反馈练习——课堂反思与小结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

活动内容: 在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用到了把△ABC的一边BC延长得到∠ACD,这个角叫做什么角呢?下面我们就给这种角命名,并且来研究它的性质. 活动目的: 引出三角形外角的概念,并对其进行研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注意事项: 教师应在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意见之后,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三角形的外角的角度进行思考。 第二环节:探索新知 活动内容: ①三角形的外角定义: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结合图形指明外角的特征有三: (1)顶点在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上. (2)一条边是三角形的一边. (3)另一条边是三角形某条边的延长线. ②两个推论及其应用 由学生探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问题1:如图,△ABC中,∠A=70°,∠B=60°,∠ACD是△ABC的一个外角,能由∠A、∠B求出∠ACD吗?如果能,∠ACD与∠A、∠B有什么关系? 问题2:任意一个△ABC的一个外角∠ACD与∠A、∠B的大小会有什么关系呢?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案、说课稿、评课稿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认识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的观点。 2.使学生通过学习“三角形内角和”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对三角形内角和知识的实际运用。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操作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教法:实验法,演示法 教具准备:三种类型的三角形各一个。 学具准备:三角形纸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一练 说说我们学过的有关三角形的知识。 二、导入 在新课开始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任意画一个三角形,量出它三个角的度数。 (生画,量) 现在请你注意报上两角的度数,老师就能迅速的说出第三角的度数,谁想试试? (生报,师速答) 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有什么法宝,能这么快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通过这节数学课的学习,你就可以揭开这个奥秘了。(板书“三角形的内角和”)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生:什么叫三角形的内角和? 生:我们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有什么用处?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要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以及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新授 我们要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就要首行弄清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 生:“内”是里的意思,“内角”就是三角形里面的角。 生:(边指边说)“内角和”就是将三角形里面的角相加的度数。 生:我还有补充。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个角相加的度数。 说的真好。我们来看自学提示: 1.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2.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3.钝角三角形和内角和是多少度? 4.你从中能得出什么结论? 下面打开书P145,自学开始。 汇报自学成果 生:我通过度量得到P145的第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度数分别为它们的和是180°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内角和说课稿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它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学好它有助于学生理解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也是进一步学习几何的基础。 二、说学情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过角的度量、三角形的特征和分类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关于三角形的认识的直接经验,也已具备了一些相应的三角形知识和技能,这为感受、理解、抽象“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规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三、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通过测量、撕拼、折叠等方法,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知道三角形两个角的度数,能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亲自动手实践、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过程,体会运用“量一量”、“算一算”、“拼一拼”、“折一折”进行验证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探索数学规律的乐趣。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和归纳中,体会研究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学生经历“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全过程”并归纳概括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教学难点:三角形内角和的探索与验证,对不同探究方法的指导和学生对规律的灵活应用。 四、说教法、学法 整个教学我采用以人为本,先放后扶的教学策略。放,不是漫无目的的放,而是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探究规律的材料和时间,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扶,则是根据学生的不同探究方法和出现的错误,给予恰当指导,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规律。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结合有关内容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猜想,培养学生初步的思维能力”。四年级学生经过第一学段以及本单元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分类,比较熟悉平角等有关知识;具备了初步的动手操作、主动探究的能力,他们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本节课,我将重点引导学生从“猜测――验证”展开学习活动,让学生感受这种重要的数学思维方式。在教学中,学生通过测量、拼折、验证等方式确定三角形内角的度数和。这样,既培养了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又体现了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培养了探索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基于我对“三六三”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尝试,我以猜测、验证为主要手段,以结论和应用为最终目的展开教学活动,围绕“课前准备,课内探究,课后提升”三步骤,紧扣“课前3分钟——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展示交流——巩固提升”六个环节,积极落实三评价,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展示交流,参与数学活动,参与数学思考,积累数学经验。 1、课前三分钟 第1题和第2题复习角的概念、三角形的特征和分类等知识,为感受、理解、抽象“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规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3题算一算,为后面应用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做好铺垫。课前三分钟既复习、巩固了旧知识,又为新课、新知识打好了基础。 课前三分钟由学生来主持使学生人人有锻炼的机会,个个有成功的体验

三角形内角和说课稿(2)

三角形的内角和》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的 《三角形的内角和》 2、教材分析三角形是一种基本的几何图形,也是最简单的平面图形,是认识其他图形的基础。而且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 经通过测量的方法了解到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3. 教学目标根据初中数学教学大纲对七年级学生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特 点 及学生年龄特征,将本节课的目标制定为以下几点:第一点、知识技能目标:首先应该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然后学会运用三角形内角和结论解决问题; 第二点、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测量、猜想、推理等数学活动探索 三角形的内角和。感受数学思考过程中的条 理性,发展合理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②理解三角形内角和的计算、验证,其本质 就是想法把三个内角集中在一起,转化成 为一个平角。其方法可以用拼合 法,也可用引平行线法 第三点、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观察、操作和推理等探索过程中发 展同学们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

成、获得数学说理的习惯与能力。 4. 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对编者的意图的理解。将运用各种实验方法探究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的过程并掌握规律,将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推导及应用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同时学生难以理解的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导及验证过程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5. 学具准备每位同学都准备一个三角形纸片和量角器。 (一)说教法学法 我要说的第二个内容是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 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因此我运用测量、拼凑的教法。让学生大胆猜想,自助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为多少度,在通过引平行线法验证猜想。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又体现了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助探索的学习方式。 在整个教学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 的教学理念,将教学思路拟定为“故事引入——猜想——验证——巩固新知——全面提升”,努力构建探索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当然,一堂课的效果如何,还要看课堂结构是否合理。接下来,我就来说说我的教学设计。

三角形的内角和说课稿

三角形的内角和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早上好: 我的说课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内角和》。下面,我将从以下几点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本教学内容是安排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的概念和分类之后进行的。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它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学好它有助于学生理解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同时它还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多边形的内角和以及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基础。 基于以上我对教材的认识,我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猜、量、算、拼等活动,发现证实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0。并会运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动手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动手操作把三角形的内角转化为平角进行探索实验,从而向学生渗透“转化”数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了角“内角”的概念,如何验证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0。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本节课我利用复习旧知作为铺垫并引入新知,用带有疑问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再通过猜一猜、量一量、算一算、拼一拼等几种教学方法从而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0。 学法: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动手操作和自动探索的能力,因此,本节课,我将重点引导学生从“猜测—验证”展开学习活动,让学生感受这种重要的数学思想。 三、教学过程 本节课主要通过:复习铺垫→探究新知→练习提升三块内容进行教学。 复习铺垫: 1、三角形的分类(可以按角分为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这

三类)。它为证实无论什么样的三角形都无非是这三类作下铺垫。 2、平角:让学生感受平角的构成,以及它的度数是180°。它为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转化为平角的度数是1800作下铺垫。 3、三角形的概念: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组成的三个角是三角形的内角,内角度数相加就是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从而引出本节课题并板书。 接着我就带领学生探究新知: 首先我出示一个具有争议的小故事,从而设置疑问,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心理。带着这样的心理我首先引导学生从 2、研究特殊三角形的内角和 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那么钝角、锐角三角形的度数也是180°吗?带着问题,我和学生一起 3、研究一般三角形的内角和 猜一猜:钝角、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又会是多少度,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 量一量:用测量计算的直观方法探索结果汇报发现有180°、175°、182°……没有统一结果(测量误差)。 拼一拼:教师直接示范剪拼钝角三角形,出示它的度数和是180° 学生动手操作剪拼锐角三角形,获得它的度数和是180° 最终总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板书) 也解决了课堂中的疑问 4、解决疑问 无论什么样的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没有大小之分。 量角器的测量存在误差。 学生通过以上探究和验证,带着获得新知的心愉快心情,我立即进行了练习巩固。 练习提升 练习中共安排了五个题, 第1题:是已知两个角的度数,求第三个角。它是学习新知后的简单应用。 第2题:出示等边、等腰、直角三个特殊的三角形,根据条件,利用新知,

三角形的内角和说课稿doc

三角形内角和说课稿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北街小学吴丽萍 一、说教材 “三角形内角和”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85页的内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学好它有助于学生理解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也是进一步学习几何的基础。 教材在呈现教学内容时,不但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注意留给学生充分进行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为教师灵活的组织教学提供了清晰的思路。主要体现在:概念的形成没有直接给出,而是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动手实践的素材,让学生通过探索、实验、发现、讨论、交流获得。从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积极探索的活动过程中掌握知识,积累数学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 另外教材通过主题图呈现出编者的设计意图编排特点: 第一呈现情境插图“两个三角形争论”引起学生兴趣、质疑,从而导入新课; 第二呈现“画一画、量一量”探究插图与活动记录表,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图表,初步探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感知三角形的内角

和就是180; 第三教材呈现“试一试”的两个活动插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明确操作步骤、方法,再尝试“撕拼”、“折拼”的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为学生的操作规范提供方法指导,从而得出结论: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第四呈现“练习插图”,让学生通过插图寻找信息,利用信息将所学三角形内角和知识解决简单问题。教材呈现的各个插图为教师读懂教材理清了思路,为学生看懂教材,发现数学信息,探究方法提供了规范的指导。 基于教材呈现特点和对教材的理解、认识,我拟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通过探究活动,知道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 2、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画、量、撕拼、折拼、观察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2)能运用三角形内角和这一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 (1)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2)、体验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以及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二、说教法和学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