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蓝藻的防治

蓝藻的防治

蓝藻的防治
蓝藻的防治

随着高温季节的到来,江苏省江都市罗氏沼虾和河蟹养殖塘口,蓝藻大量暴发。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请教全国渔业科技入户虾蟹类指导员邢华教授,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办法供参考。

一、蓝藻的危害

1、溶解氧迅速下降

蓝藻的大量死亡能使水中的溶解氧迅速下降,造成鱼虾等养殖对象大量死亡,这种现象常发生在连续数天阴雨后天气突然转晴。由于蓝藻的过度繁殖,抑制了其它藻类的繁殖,它的死亡造成了水体中浮游植物数量锐减。水体中没有浮游植物,就不能实现光合作用产氧过程。而养殖水体中氧的70%以上来源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鱼虾等养殖对象因缺氧浮头甚至泛塘。

2、产生快速致死因子

蓝藻中的项圈藻形成水华时,可产生快速致死因子,破坏鱼、虾等养殖对象的鳃组织,干扰其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麻痹神经,使其死亡。

3、产生生物毒素

蓝藻类的个别种类不但活体带毒,而且死亡个体分解也可产生生物毒素,即蓝藻素。蓝藻素数量多时可直接造成养殖对象的中毒死亡,即使数量少,也可通过食物链的积累效应而危害养殖对象,甚至危害人体健康。

4、产生恶臭味,富集于池底

蓝藻水华出现时,水面被厚厚的蓝绿色湖靛所覆盖,被风吹到岸边堆积,不但会发出恶臭味,影响饲养管理,而且含毒素的蓝藻细胞在水

体中漂游,当与某些悬浮物络合沉淀,或被养殖对象捕食后随其排泄物沉淀,在鱼池池底富集,对水产业可持续发展和实现绿色水产品养殖的目标,将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二、蓝藻发生的原因

1、水温:蓝藻的生长速度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加快。在常温条件下,一些有益的单细胞藻类生长速度并不比蓝藻慢,只有当气温达到20℃以上。水温25—35℃时,蓝藻的生长速度才会比其他藻类快。所以受其它藻种的生长制约,蓝藻并不可能在常温条件下大规模暴发,只有进入高温季节,蓝藻的生长速度优势才会体现出来。所以温度是蓝藻暴发的主要因素之一。

2、富营养化:进入养殖高峰期后,养殖水体中富营养化,养殖生物自身的排泄物对养殖水体也是一种污染。在过去我们往往忽略了养殖生物的自身污染。所以不经常换水的池塘中往往更容易暴发蓝藻。如果蓝藻没有充分的营养也是很难生长的。

3、有机磷:有机磷并不是磷酸盐之类的,它广泛存在于各类化工污水中,另外在生活污水中也有有机磷,生活污水中有机磷主要存在于洗衣粉中,有机磷是蓝藻生长的必须因素。当前很多专家学者均认为治理蓝藻最直接最根本的办法就是除去有机磷。

三、解决方案

1、定向培藻:目前,在自然界中最适宜的生长温度条件下,蓝藻的生长速度是最快的,其次就是小球藻和栅藻。如果在养殖前期,在养殖池塘中能培养出上述两种藻类为优势种群的水体(定向培育),与蓝

藻比列达到100:1,这样蓝藻暴发的几率就会大大降低。

2、消除水体富营养化:采用生物及化学方法,有效消除有机污染,降低有机污染,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以达到间接抑制蓝藻的繁殖,通常每10天左右,全池泼洒1次益水宝(枯草芽孢杆菌)及活性黑土(腐植酸钠),其用量分别为每亩500克及1000克。同时杜绝生活污水进入池塘,以消除有机磷对水体的影响。

3、调整氮磷比例:蓝藻大量繁殖时,水体氮磷比例严重失调,一般鱼塘里都是缺少无机磷,通过泼洒无机磷改变氮磷的比例,加快培育绿藻和硅藻等有益藻类快速生长成为优势藻种来有效抑制蓝藻的生长,通常的做法是:首先采用强氧化剂杀藻,然后全池泼洒硬壳素350克/亩,即可改善蓝藻过度繁殖的状况。

4、采用微生物抑藻:侧孢芽杆菌消耗水体中的大分子颗粒,吸收过多的营养,与蓝藻竞争营养,同时侧孢芽杆菌分泌的胞外物质可直接触杀蓝藻细胞。通常在蓝藻暴发时采用以下措施控制:首先全池泼洒沸石粉10公斤,亩,使之絮凝蓝藻;间隔3—4小时后,全池泼洒溶藻芽孢杆菌(侧孢芽杆菌),其用量为500克/亩,值得注意的是使用微生物必须预防缺氧发生,所以天气闷热不要应用,在使用微生物时须开动增氧机。

蓝藻的产生原因以及处理方法

蓝藻一直是养殖户头痛的问题,尤其是到了夏季蓝藻很容易爆发,还有腥臭味,在阳光越大越热的情况下更多 捞是捞不完的,反而是越捞越多,换水感觉效果不怎么好,下面来说说蓝藻产生的原因 1 水温蓝藻的生长速度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增加,只要水温达到25度以上蓝藻生长的 速度比其他藻类的生长速度快的多,蓝藻不可能在常温下大量生长,只有在高温下才会形成优势 种群,形成蓝藻水华,所以高温是蓝藻爆发的主要原因

2 水体的富营养化随着水温的升高养殖水体中的饲料增多,加上高密度养殖,泥鳅大便,水中的残饵增多 死亡的藻类等有机物不能自然分解,形成自身污染,使水体富营养化而爆发蓝藻,所以不经常换水的池塘更容易 爆发蓝藻 3 有机磷是蓝藻生长的必须因素,他主要存在生活的污水中,只要在洗衣服中含有,去除有机磷也是去除蓝藻的好办法 蓝藻的危害 蓝藻大量繁殖时被吹到下风头会感觉有恶臭,蓝藻中的项圈藻可快速产生致死因子,破坏养殖对象的腮组织,干扰其新陈代谢的 正常运行,麻痹神经,使其死亡,蓝藻大量爆发会造成养殖对象的中毒死亡, 蓝藻的处理方法 有的养殖户想种水上空心菜来控制蓝藻的生长,我感觉不怎么显示,养殖泥鳅真正种水上空心菜的寥寥无几吧,所以我们只有定向 的陪藻类来抑制蓝藻的生长,小球藻,和珊藻可以抑制他的生长,定期用芽孢杆菌使水体后产生大量的胞外酶,能大量消耗池塘中的残饵和动物排泄物等有机质,迅速分解水 中不良藻类及有机物质,抑制有害微生物,有害浮游生物的繁殖,生长,其分解的小分子物质可促进

有益微生物,优势藻群正常生长,维持藻相,菌相平衡,增加水体中的溶氧 欢迎大家的加入(高效益泥鳅养殖qq群)

太湖蓝藻爆发原因及治理

太湖蓝藻爆发的起因及防治措施 太湖蓝藻爆发的起因及防治措施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记得小时候就时常唱起这首歌,可自从2007年太湖蓝藻事件爆发后,无锡人就谈水色变。作为一名无锡人,在目睹了这一切之后更是感触颇深。当你打开水龙头,就能闻到一股股恶臭;一盆水中有着一层绿色沉淀物时;市民开始疯抢纯净水……你就能知道水的珍贵了! 太湖水污染,只是人与自然矛盾的一个缩影。人类对自然的肆意破坏和祲占,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森林滥砍滥伐,矿山私自采挖,污水恣意排放,能源严重消耗-----,唇亡齿寒,太湖爆发的一场水危机,只是大自然对人类的一次小小惩罚,但如若不进行深刻反思,我们将彻底砸掉子孙赖以生存的饭碗,人类社会,将自取灭亡。 通过查阅资料,我们可以知道:蓝藻即蓝藻门,又称蓝绿藻,是一门最原始、最古老的藻类植物。蓝藻的主要特征是:植物体简单,单细胞生物,各式群体和丝状体;细胞中无真核,但细胞中央含有核物质,通常呈颗粒状或网状,没有核膜和核仁,具有核的功能,故称其为原核生物。蓝藻可以分为几十个种类,其中有一种叫微囊藻,它所产生的微囊藻毒素在自然界已知的毒素中排名第二,仅次子二(口恶)英。同时,蓝藻还存在着许多危害,如蓝藻可以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当蓝藻大量繁殖时,水中的溶解氧浓度也迅速降低,造成鱼虾、螺蛳等水生生物的死亡,使水体遭受污染。尽管是死亡的蓝藻,它在被细菌分

解的过程中还是会产生毒素,同样污染水体。河流湖泊中,蓝藻含量过高是否会对人体有影响,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说法,但从实验结果来看,它对肝、脾都有一定的影响。而且蓝藻爆发的周边地区,其癌症爆发比例要比其他没受蓝藻污染的地方大。 自从1998年12月,国务院就发起了太湖水污染治理“零点行动”,拉开了太湖水污染治理的序幕。可惜的是,九年以来,投资资金达百亿元,太湖水质却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明显改善,甚至还一度出现加重的趋势。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太湖蓝藻的爆发呢?直接原因是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过快导致的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远远超过我们所做的努力。间接原因在于一些政府技术性官僚和学者,总是寄希望于通过技术手段,来解决“公共地悲剧”问题。而我们在电视上及相关报道上,总是能听到这样一种解释,那就是水中氮磷含量超标,导致蓝藻大量繁殖,并极力强调使用无磷洗衣粉!其实这是有一定依据的,因为无锡初期的企业以传统的印染和冶金为主,后期又涌现出大批的机械制造业。然而冶金业废水若非重金属冶炼产生,一般含有毒物质较少,更没有很多的有机物;机械加工废水则主要是含机械润滑油、树脂、油漆等杂质,机械加工各种金属制品所排出的废液和冲洗废水,其中含有各种金属离子如铬、锌以及氰化物等;印染废水含有大量染料、淀粉、纤维素、木质素、洗涤剂等有机物,以及碱、硫化物、各类盐类等无机物。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无锡附近的工业废水排放并不是蓝藻爆发的主要原因,这些废水没有提供蓝藻大量繁衍所需的含磷有机物。它们所起的作用主要是使水

水华

水华 “水华”(waterblooms)是淡水中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绝大多数的水华是仅由藻类引起的,如蓝藻(严格意义上应称为蓝细菌)、绿藻、硅藻等;也有部分的水华现象是由浮游动物——腰鞭毛虫引起的。“水华”发生时,水一股呈蓝色或绿色。这种在自然界就有的“水华”现象,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就有记载。另外,水中出现此现象(一般呈红色)则为赤潮。 淡水中富营养化后,“水华”频繁出现,面积逐年扩散,持续时间逐年延长。太湖、滇池、巢湖、洪泽湖都有“水华”,就连流动的河流,如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下游汉口江段中也出现“水华”。淡水中“水华”造成的最大危害是:饮用水源受到威胁,藻毒素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的健康,蓝藻“水华”的次生代谢产物MCRST能损害肝脏,具有促癌效应,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存。此外,自来水厂的过滤装置被藻类“水华”填塞,漂浮在水面上的“水华”影响景观,并有难闻的臭味。所以每次发生水华现象都会给人类和自然界带来巨大的损失或灾害。 当藻类大量生长时,这些藻类能释放出毒素——湖靛,对鱼类有毒杀作用。藻类大量死亡后,在腐败、被分解的过程中,也要消耗水中大量的溶解氧,使水体严重恶臭。而造成水华现象的出现,主要原因还是水域沿线大量施用化肥、居民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大量排入江河湖泊,致使江河湖泊中氮、磷、钾等含量上升。 导致水华发生的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水体的富营养化。 湖泊等水体的富营养化依然是我国目前以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重大水环境问题.研究蓝藻水华的形成机制,对于科学预测湖泊中蓝藻水华的产生,并采取相应措施

减少其带来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环境意义.为探索富营养化湖泊中蓝藻水华形成机理,综述了目前对我国大型浅水湖泊蓝藻水华成因研究现状和对水华形成机理的一般认识.分析了导致蓝藻水华形成的化学、物理和生物等主要环境因素,论述了蓝藻,尤其是微囊藻成为水华优势种的可能原因.认为对水华的形成需要全面认识,营养盐浓度的升高 可能仅是蓝藻水华形成、且人们可以加以控制的因素之一;在探索水华成因时,不能仅仅局限于夏季蓝藻水华发生时环境特征的研究与观察,而应该提前关注蓝藻的越冬生理生态特征、春季复苏的生态诱导因子及其阈值以及在复苏后,蓝藻如何在生长过程中形成群体,并逐步成为湖泊水生生态系统中的优势种乃至形成水华的过程.并需要对蓝藻越 冬的生存对策、蓝藻群体的形成的条件、蓝藻在春季复苏的触发条件及其生态阈值、以及蓝藻在与其它藻类种群竞争中取胜的生理生化特征有足够的认识.蓝藻水华的"暴发" 是表观现象,其前提还是藻类一定的生物量,且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根据生态学的基 本理论和野外对水华形成过程的原位观测,提出了蓝藻水华成因的四阶段理论假设.即 在四季分明、扰动剧烈的长江中下游大型浅水湖泊中,蓝藻的生长与水华的形成可以分为休眠、复苏、生物量增加(生长)、上浮及聚集等4个阶段,每个阶段中蓝藻的生理特性及主导环境影响因子有所不同.在冬季,水华蓝藻的休眠主要受低温及黑暗环境所影响; 春节的复苏过程主要受湖泊沉积表面的温度和溶解氧控制,而光合作用和细胞分裂所需要的物质与能量则决定了水华蓝藻在春季和夏季的生长状况,一旦有合适的气象与水文条件,已经在水体中积累的大量水华蓝藻群体将上浮到水体表面积聚,形成可见的水华. 研究蓝藻水华的形成机理必须寻找导致水华形成的各主要生理阶段的触发因子或特异 性因子,针对不同阶段蓝藻的生理特性,进行深入研究.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逐步弄清蓝藻 水华的形成机制,并对其发生的每一进程进行预测,寻求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除了水体的富营养化之外,水温,洋流,水体的PH值,光照强度等均会对藻类等水华生物的大爆发产生影响,在个别时候甚至是诱发因素。 位于江苏省南部的中国第三大淡水湖——太湖中,水华十分平凡,致使太湖的渔业遭遇危机,而当淡水营养化后的太湖,“水华”平凡出现,促使其“水华”面积逐渐加大,导致“水华”时间延年增长。

太湖蓝藻爆发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太湖蓝藻爆发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近十几年来,由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没有同步,使得太湖的水质越来越差,特别是太湖北岸的城市——无锡曾经发生了饮水危机。临着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太湖,却没有水可以喝?——这主要是太湖水中蓝藻的大规模暴发。 蓝藻是一种最原始、最古老的藻类植物,在地球上出现在距今35亿年至33亿年前。蓝藻的重要特性是喜高温和光照,高气温、高光照时,蓝藻会迅速生长,高温天气持续越长,蓝藻生长的时间就越长。在营养丰富的水体中,蓝藻常于夏蓝藻大量生长,死亡腐败后气味难闻,破坏景观;死亡分解耗氧过多,导致其它生物缺氧死亡;分泌毒素,破坏水质,直接危害人类健康。 那么太湖为什么会暴发蓝藻呢? 很重要的一点是自然条件。自然条件包括气象、水文和地理条件,即是蓝藻爆发的生境。蓝藻有适宜的生境就会爆发。主要有以下影响因素: 1、气温。日均气温高于200c利于蓝藻生长繁殖; 2、光照。晴热天气光照条件好,利于光合作用,蓝藻繁殖快,易上浮,易爆发; 3、风。影响蓝藻的浮沉和使蓝藻顺风向漂浮; 4、降雨。可降低水温、增氧、易于蓝藻下沉; 5、水域形状。蓝藻易聚集于顺风向的湖湾和凹岸; 6、其它。与水动力、水温、水位、水深、气压以及水体的电导、盐度、酸碱度(PH)、扰动、水的垂直分层和稳定性有关,还与微生物、食物链的相互作用等生物环境有关。 其次是基础环境。蓝藻爆发的基础环境条件主要是水体富营养化程度: 1、水体富营养化。根据太湖蓝藻爆发的实际情况,当氮(N)、磷(P)达到一定浓度,蓝藻就可能爆发,但水体的过度富营养化也不利于蓝藻的生长。 2、氮、磷比值。一般认为,在水体富营养化和N/P大于一定比值,且其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蓝藻就可能爆发。 3、影响蓝藻爆发的其他基础环境条件还有有机质、铁和微量元素等。 物种条件。蓝藻爆发必须有蓝藻的种子和种群存在,并有以下两个条件: 1、蓝藻种源基数较高。一年中蓝藻首次爆发的时间和生长繁殖速度,与底

鱼塘蓝藻处理方法

水产养殖中鱼塘出现蓝藻确实是一件要人头痛的事情,如处理不好会经常反复,严重影响到鱼的生长及日常管理,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养殖水体不长蓝藻呢?那就是养好水质!对此给您如下建议: 1、对于之前经常出现蓝藻的鱼塘,可在空塘期间先将鱼塘水排干,彻底地清塘、晒塘,尽量将塘底过多的底泥清除一部分,以减少之后水体中的有机质含量。 养鱼前用生石灰进行消毒,每亩用量为75公斤左右,消毒方法可先将塘加水15公分左右再下石灰,等石灰化开后再洒均匀。要想获得更好的效果,洒完之后可用农用的悬耕机将塘底的底泥翻一两遍,其目的是让石灰与底泥充分结合,更有利于底泥中的有机质分解。 2、养殖早期一定要培养好水的藻相,在早期通常水色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以黄褐色为主(其中包含茶褐色、红褐色、姜黄色等),另一类为绿色水(如黄绿、油绿、蓝绿、墨绿等)。在这两类水质中,前者的水体中含鱼类易消化吸收的浮游生物较多,适合鱼类生长。其水体中的藻类以隐藻

和硅藻为主,;而后者的藻群则以绿球藻、微曩藻等为主,所以水色呈现绿色,易产生蓝藻。根据这一原理,可在早期培水时有选择性地接种一些藻种。 3、日常投喂和换水,平时一定要注意及时换水,保证水质的活度,使藻类生长及便换平衡;,同时做到合理投喂,对于鱼吃剩下的残饵要及时捞出来以免坏水,这一点很关键。 4、适时改底,特别是在养殖中后期,水体和鱼塘底部的有机质会积累较多,这时需定期用药物来改善底质才行,否则蓝、绿藻很易爆发起来,最后水体中出现蓝藻。 5、可适当放养殖一些滤食性鱼如鲢鱼,让其滤食一部分水体中的藻类,以保持水质的清爽,减少蓝藻爆发的机率。 瑞正生物一直以来专注水产健康服务技术支持和服务,主要提供水产健康生物制剂,水产菌种系列,水产藻种系列,水产水质改良系列,水产营养保健等系列产品技术及服务。感谢您的阅读!

蓝藻治理

蓝藻治理 摘要:蓝藻包括蓝球藻、颤藻、念珠藻等。 其产生原因: 1.化肥流失,化肥是很多富营养化区域的主要养分来源,例如密西西比河流域,67%的氮流入水体,随之流入墨西哥湾,波罗的海和太湖中超过50%的氮也来自化肥的流失。 2.生活污水,包括人类的生活废水和含磷清洁剂。 3.畜禽养殖,畜禽的粪便含有大量营养废物如氮和磷,这些元素都能导致富营养化。 4.工业污染,包括化肥厂和废水排放。 5.燃烧矿物燃料,在波罗的海中约30%的氮,在密西西比河中约13%的氮来源于此。 6.蓝藻使水体缺氧,使动物死亡,分解者分解是又消耗氧气,造成恶性循环 主要危害: 1.在一些营养丰富的水体中,有些蓝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

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称为“水华”,大规模的蓝藻爆发,被称为“绿潮”(和海洋发生的赤潮对应)。绿潮引起水质恶化,严重时耗尽水中氧气而造成鱼类的死亡。 2.蓝细菌是蓝藻的学名,在部分蓝藻内部的特定区域存有藻毒素,蓝藻毒素内分为很多种,通过其危害方式可分为肝毒素和神经毒素,它们是已知的会侵袭肝脏和神经的毒素,另一类毒素对皮肤有刺激作用。 治理方法: 1.首先,全池泼洒沸石粉10公斤/亩,使之絮凝 蓝藻;第二,间隔3—4小时后全池泼洒溶藻芽 孢杆菌(侧孢芽杆菌),用量为500克/亩。注意 使用微生物制剂过程中必须防止蟹池缺氧,天 气闷热时不应使用,而使用时则应开动增氧 机;第三,平衡氮磷比例,通过泼洒无机磷改 变氮磷的比例,加快培育绿藻和硅藻等有益藻 类快速生长成为优势藻种来抑制蓝藻生长,从 而改善蓝藻过度繁殖的状况。 2.2020年1月13日,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 湖泊研究所获悉,该所陈开宁研究员领导的河 湖生态治理与修复团队新近研发出一种蓝藻无

养殖值得一看的蓝藻处理方式

养殖值得一看的蓝藻处理方式! 在水产养殖中,经常会出现蓝藻这种令人烦恼的现象,处理不当的话搞不好容易出现大量死亡,所以我们应该把蓝藻的毒害搞明白,尽量在处理过程中能够安全。 养殖中常见的蓝藻主要是以下几个 淡水的微囊藻、颤藻等等。 淡水常见的微囊藻主要在:水体磷比较高、水温高、ph高的时候成为优势藻。蓝藻对我们水产养殖的危害是什么?其主要的危害在环节在那里?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搞清楚才能够避重取轻避免大的伤害。 蓝藻产生的原理: 水体中的有机氮超标,有两个去向: 一是转向氨氮,造成氨氮超标,引起虾蟹中毒;

二是转向蓝藻,造成蓝藻大量生长。有机氮是蓝藻的主要营养源,在适宜的温度下,蓝藻就会很快繁殖为优势种群。 前期投喂量过大,没有经常改底换水和培菌的养殖户,随着温度的升高,底部有机氮开始大量耗氧分解,有机氮是蓝藻主要的营养源,还有养殖环境的恶劣,很多养殖外塘水源就含有蓝藻,池塘本身是非常适合蓝藻生长的,加上蓝藻源,再碰上连续几天大太阳,蓝藻就大量爆发了。 蓝藻一旦成为优势种群,就会严重破坏水体营养平衡。所以在水体表层以下,其他藻类很少,水很瘦。并且温度越高繁殖越快。光合作用强烈,引起水体的pH值急剧升高,pH的上升又进一步促使其繁殖,所以形成恶性循环。而且,当蓝藻大量死亡后,发出一股难闻的腥臭味,消耗大量氧气同时分解产生大量毒素。按照危害性的大小,大致可以分为微囊藻、螺旋藻、项圈藻,颤藻。其中以微囊藻的危害最大。微囊藻老百姓习惯称作蓝绿藻,夏季高温季节大量繁殖,在水表层形成一层厚厚的类似于油漆状的物质。 蓝藻尤指微囊藻对白对虾养殖的最大危害:一是造成池塘养殖水体菌藻相失调,水质进一步恶化;二是造成对虾肝胰脏解毒功能受损,肠道毒素累积,肠

淡水水体中蓝藻水华研究进展

淡水水体中蓝藻水华研究进展 高政权,孟春晓* (山东理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淄博255049) 摘要 综述目前国内大型浅水湖泊蓝藻水华成因研究现状,分析蓝藻水华形成的一般机理,重点阐明蓝藻水华治理的关键技术研究及其重要生态和环境意义。 关键词 蓝藻;水华;治理;环境 中图分类号 X5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09)16-07597-02 Progress i n Cyano bacteri aW ater B l oo m i n Fres h W ater GAO Zheng qua n et al (Schoo l of L ife Sciences ,Shandong U ni versity o fT echno l ogy ,Z i bo ,Shandong 255049)Abstract The st udy su mmar i zed the research sit uati on o f f o r m ati on cause of cyanobacteria water bl oo m,and ana l yses genera lmechanis m s o f cyanobact er i a w ater bl oo m for ma tion .F inall y ,key techno l ogy research and its m i portant ecol og i cal and environ menta l si gn ificance f or cya nobacter i a w ater bl oo m control were discussed .K ey words Canobacteria ;W ater bl oo m;R ehabilitati on ;Env i ron m ent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06050;40706048);国家支撑项目 (11200602);中央级公益性研究所专项资金(2060402/2);山东理工大学自然科学基金(4040 306017);山东理工大学博士启动基金项目(4041 405016,4041 405017)。 作者简介 高政权(1972-),男,湖南安乡人,博士,副教授,从事藻类 生理学研究。*通讯作者。 收稿日期 2009 00 蓝藻又称蓝绿藻,是所有藻类生物中最简单、最原始的一种。蓝藻在长期进化中形成了极强的生态竞争优势,在适宜环境条件下即可获得最大生长率,并以指数级迅速增长,从而使产毒菌株密度增加,获得竞争优势,形成种类少而数量大的蓝藻水华。由于环境污染日趋加重,许多水体富营养化而导致蓝藻水华的暴发,成为我国目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重大水环境问题。我国五大淡水湖中的太湖和巢湖相继暴发大规模水华,加上以前报道的滇池、南京玄武湖、淮河、海河等水华事件,不难看出,水体富营养化引起的蓝藻水华已极大地影响到人们生活的多个方面。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淡水水体营养状态日益严重,长江、黄河、松花江等主要河流以及鄱阳湖、太湖、巢湖、武汉东湖、昆明滇池、上海淀山湖等集合淡水湖在调查中发现有大量藻类生长,形成严重的蓝藻水华[1] 。有资 料表明,我国有66%以上的湖泊和水库处于富营养化水平[2] 。2007年4月中国科学院长江水利委员会发布的 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 称,2003年三峡库区蓄水至135m 后,12条长江一级支流,在回水区不同程度地出现水华现象,并且近几年有加剧的趋势。湖泊富营养化依然是我国目前以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重大水环境问题。研究蓝藻水华的形成机制,对于科学预测湖泊中蓝藻水华的产生及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其带来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环境意义 [3] 。 1 水华的成因 富营养化的水体在适宜的条件下,水体中藻类,主要是蓝藻短时间大量繁殖并聚集的生态异常现象称为水华,也称湖靛。底泥腐殖质较多的水体,因富含P 、N 等营养元素,当N 、P 比值大于7时,只要外部条件适宜,浮游植物特别是蓝藻就会迅速繁殖生长,甚至在水面聚合成数厘米厚的蓝绿色的藻浆,即水华。浮游植物对N 、P 的吸收速率遵循米氏方程。蓝藻水华的生成离不开合适的光照、气温、水文、气象等因素。蓝藻的繁殖习性是喜高温、连续阴雨、闷热、弱风的气 候条件,在该条件下会大量繁殖,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完全抑制了其他藻类的生长。影响蓝藻水华形成的环境因素包括物理因素(水温、光照、营养盐、气候等)、化学因素(氮、磷浓度等)、生物因素(蓝藻本身的生理生态特征在形成优势种 群中的作用)等[3] 。赵孟绪等探讨了2003年广东汤溪水库蓝藻水华提前发生的原因,结果表明,水温与蓝藻、微囊藻的丰度具有显著相关性,较高的水温是蓝藻水华发生重要条件之一;在具备充分氮磷营养盐和合适水温条件下,汛期反常的水体稳定性导致了汤溪水库蓝藻水华的提前发生[4] 。2 水华的危害 蓝藻水华被认为是影响水质的重要因素,它会产生微囊藻毒素,为代表的有毒代谢物,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1996年在巴西,由于人群使用了含藻类毒素污染的水作肾透析液,造成126人出现急性或亚急性肝中毒,导致60个患 者由于肝功能严重损伤而死亡[5] 。水华是藻类在合适环境条件下形成的过度繁殖和聚集现象,因而在种类组成、发生时间及水平分布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蓝藻水华出现时,水面被厚厚的蓝绿色湖靛所覆盖,甚至在岸边大量堆积。藻体大量死亡分解的过程中,不但散发恶臭,破坏景观,同时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鱼类窒息死亡。随着富营养化的加剧,藻类水华发生的频率和幅度增加,水华对水环境的危害和生物安全日益引起广泛的关注。在水华发生时,其现象表现为某些藻类,尤其是单细胞的蓝藻疯长。水华是湖泊富营养化的典型表征之一。蓝藻水华的形成影响了水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蓝藻大量生长改变了水体的理化环境,透明度降低,水体散发腥臭味,溶解氧减少,造成鱼虾等水生物的死亡。当水体中的营养素被蓝藻耗尽时,蓝藻大量死亡,尽管是死亡的蓝藻,其在被细菌分解过程中还是会产生并释放蓝藻毒素,最终导致水生态系统的迅速崩溃,蓝藻水华也给水产养殖业、供水及旅游业甚至人类的饮用水安全带来极大的危害[6] ,太湖、玄武湖、巢湖、滇池等大型 湖泊都曾深受蓝藻水华暴发所引发的污染之苦[7-9] 。目前人们最为关注的焦点是蓝藻毒素所带来的危害。在淡水水体中引起蓝藻水华和产生藻毒素的藻类主要有蓝藻门的微囊藻属、鱼腥藻属、念珠藻属、束丝藻属和颤藻属等,其中的微囊藻毒素是一组由水体中蓝绿藻(如微囊藻、鱼腥藻、颤藻及念珠藻)产生的具有亲肝特性的环状多肽毒 安徽农业科学,Jou r n al ofAnhu iAgr.i Sc.i 2009,37(16):7597-7598责任编辑 庆瑢 责任校对 王凌志

非经典生物操纵控制蓝藻(中文)

原文标题:Xie, P. and Liu, J. (2001) Practical success of biomanipulation using filter-feeding fish to control cyanobacteria bloom s – a synthesis of decades of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in a subtropical hypereutrophic lake. TheScientificWorld 1, 337-356. 全文翻译如下:用滤食性鱼类控制蓝藻水华的生物操纵理论在实践上的成功——对一亚热带超富营养型湖泊中数十年研究和应用的综合 谢平刘建康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东湖湖泊生态系统试验站、 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Email: xieping@https://www.wendangku.net/doc/5f17100081.html,; liujk@https://www.wendangku.net/doc/5f17100081.html, 收到:2001. 6.11; 修改:2001.6.25; 接收:2001. 6.25; 出版:2001. 8.8 东湖靠近中国长江,面积32平方公里,属于一个亚热带浅水湖泊,在过去五十年中东湖经历了若干巨大的变化,包括:(1)营养状况由中营养型转变为富营养型;(2)从上世纪70年代至1984年爆发了严重的蓝藻水华;(3)从1985年起蓝藻水华开始消失,而且不再发生;(4)鲢鳙鱼的产量比以前增加10倍多,随之而来蓝藻水华消失。对于蓝藻水华消失有几种可能的解释,包括:营养盐的变化,浮游动物对藻类牧食压力的增加,鱼类对藻类牧食压力的增加。长期变化的数据表明营养盐和浮游动物的变化是不重要的,而鱼类密度的显著增加可能起了关键作用。为了验证这些假设,在东湖进行了3年原位实验,主要的结论如下:(1)东湖中增加鲢鳙鱼的放养在消除蓝藻水华中起了决定性作用;(2)鲢鱼和鳙鱼均能通过牧食直接消除蓝藻水华;(3)浮游动物不能抑制蓝藻水华;(4)如果鱼类牧食压力下降,东湖仍可能爆发蓝藻水华,消除水华所需的鱼类临界的生物量约为50克/立方米。研究结果表明了在超富营养湖泊中应用一种新的食物链操纵理论(增加滤食性鱼类的放养)来控制蓝藻水华的可行性。本研究中采用的方法与欧洲及北美的经典生物操纵理论不同,经典的生物操纵理论是通过增加食鱼性鱼类来控制食浮游动物的鱼类,进而增加浮游动物来控制藻类。用这种新的生物操纵理论来抑制蓝藻水华正被许多中国湖泊如云南滇池、安徽巢湖和江苏太湖等利用或验证。该方法作为控制蓝藻水华爆发的综合方法之一特别是对于那些营养盐输入不能被有效减少或浮游动物不能有效控制藻类生产力的湖泊具有很大的潜力。 关键词:蓝藻水华、滤食性鱼类、生物操纵、亚热带湖泊、鲢鱼、鳙鱼、环境管理和政策领域:淡水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与群落、生态系统管理、环境管理和政策 东湖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 东湖(30 o 33’,1114 o 23’)(图1)位于湖北省省会武汉,面积32平方公里,海平面高度21米。东湖距长江约5公里,通过青山港与长江相通。湖泊平均水深与最大水深分别为2.2米和4.8米,湖水滞留时间为0.4年,流域面积97平方公里。 在上世纪60年代后半期,东湖被人工堤岸分割为几个部分,其中,郭郑湖、汤林湖、后湖和牛巢湖为几个主要的湖区。由于仅有小水道相连,几个湖区保持了相对的独立。郭郑湖(采样点I和II)是被人为营养盐输入影响最严重的湖区。 东湖具有多功能性,包括供水、娱乐和商业渔业。湖泊被用来养鱼,食浮游动物的鲢鳙鱼产量在近几十年增加了十倍以上。湖泊的东北沿岸是武汉市的公园和娱乐场所,同时还有博物馆、植物园、了望塔、旅馆、游泳池和观光船。湖泊沿岸大约有100多家工厂(包括一个大型钢铁厂)。 湖水中的溶氧一般是很高的,在暖和的季节里溶氧过饱和现象经常发生,一般不致造成

蓝藻治理

蓝藻治理 蓝藻在6-9月容易大量繁殖。它们喜高温和强光,温度高,繁殖得就快。不过,这种高温天气谁都避免不了,想从温度变化上想法子是不可能的。要从根本上控制蓝藻,就必须了解养殖塘蓝藻要怎样的条件才能产生?对我们的生产会产生哪些影响? 一、蓝藻一般的生活特性如下 1.环境因素 通过对养殖水体的实地调查,当气温在28℃~32℃时,水体中因前期投入品的积累较多,造成有机质丰富、水体富营养化,往往容易形成蓝藻绿色油漆状的漂浮层。 2.蓝藻的生命周期 蓝藻的生命约30天,整个生命周期可分为三个阶段:生长期、高峰期、老化期。 3.蓝藻的现场判断 蓝藻过多的池塘一般透明度在15~20厘米左右,呈现的颜色一般为翠绿色或者是蓝绿色,产生这两种水色的同时,随着风的吹动在下风口及池塘四周会浮有一层翠绿色的膜,阳光下其颜色呈绿色的油漆状。 4.蓝藻的显微镜镜检 定期对透明度进行测量,并取样进行镜检,发现蓝藻较多,硅藻、绿藻减少,说明蓝藻抑制其他藻类的生长,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对水质进行调节 二、蓝藻危害: (1)形成水华:蓝藻形成气囊上浮到水体表面,群体繁殖水华在水面上形成。蓝藻大量爆发形成水华,竞争抑制有益藻的生长; (2)影响水质:使得水体pH偏高,影响池塘耗氧,白天蓝藻生活在上层,光合作用强,白天水体上层溶氧过饱和;夜晚蓝藻下沉,呼吸作用大量消耗中下层溶氧,导致底部严重缺氧。

(3)产生藻毒素:代谢产生大量毒素,抑制其他藻类生长,对养殖动物产生很强的毒害作用,影响养殖对象的正常生长。藻类死亡后产生藻毒素,并且败坏水质,产生亚盐、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民对水体也会造成危害。 总体而言蓝藻容易导致沉水植物难以生长;蓝藻大量生长死亡腐败后气味难闻,破坏景观;死亡分解耗氧过多,导致其他生物缺氧死亡,局部湖区大量堆积死亡,破坏水源地水质;分泌毒素,直接危害生物生存与健康。 控制蓝藻爆发的最好办法就是预防,即尽可能防止肥料、动物垃圾和其他富营养的物质进入水中。在养殖过程中为避免蓝藻出现,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①清塘时,生物净化环节不容忽视,对于施有机肥的水体应先让有机肥充分发酵后才能进入水体,高温期残饵粪便大量增加,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②后期如追肥,应使用全水溶性肥,这样可以促使其他藻类尤其是有益藻类的繁殖。适量补充有益菌和优质藻种,定向培育有益藻类。通过藻类间的抑制作用抑制蓝藻的生长。 ③根据水体平衡施肥的原则,一定要定期适当补磷和微量元素,以磷促氮,平衡氮磷比例和水体各种营养成分,促进有益藻的生长繁殖。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改良水质和底质,及时分解有机质,避免水、底富营养化。也可以通过补充有益菌培养池塘中有益菌种和藻类,分解池塘过多有机质,维持水体藻相菌相平衡。 ④养殖水位不易过深,池边使用车轮式增氧机增氧,以培养硅藻,减少蓝藻繁殖。水浓、透明度低应及时换水等措施,抑制蓝藻和其他有害藻类。高温季节,合理投料,每周适当减料或停料2—3次。 处理方法: 高峰期,每月定期使用碳原和钙钾肥,定向培养有益藻,如小球藻、底改、有益菌 第一天:全塘三分之一下风口处,使用蓝酶精。 第三天:解毒灵上午,下午底改

蓝藻的预防和处理

蓝藻的预防和处理 夏天,养殖中后期,养殖户提出最多的问题是:蓝藻如何处理? 蓝藻的生活特性: 1. 蓝藻喜高温、强光、多静止的淡水水体,尤其是水体中有机质丰富、水、底富营养化时容易产生。常见的种类有微囊藻、囊球藻、鱼腥藻、拟鱼腥藻等,这些藻类有固氮作用,因而在缺氮环境其它藻类不能生活时,唯有蓝藻可大量繁殖。 2. 蓝藻具有一般藻类的生长特点:其生命周期大概为30天,整个生命周期可分三个阶段:生长期、高峰期、老化期。 3. 有过多蓝藻的池塘呈现的颜色一般为翠绿色(由蓝藻大类中的铜绿微囊藻和不定微囊藻产生)或者是蓝绿色(由蓝藻大类中的鱼腥藻和颤藻产生),产生这两种水色的同时,一般会在池塘四周(尤其是下风口)会浮有一层翠绿色的膜,太阳上其颜色呈绿色油漆状。 蓝藻的危害: 1.蓝藻死亡后会放出大量有毒物质,比活藻危害更大; 2.蓝藻生长繁殖过程释放出一定的有害含氮化合物,有臭水的感觉; 3.多数蓝藻不易被虾利用,因而蓝藻多的水体虾生长缓慢; 4.蓝藻易浮于水面,抑制了水层中其他藻类的繁殖,因而表层以下水常常是清的,水体的净水功能较弱,底易臭。 蓝藻的预防: 在养殖过程中,为避免蓝藻出现,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1.清塘时,生物净化环节不容忽视:因老的池塘留有大量蓝藻的“种子”沉在底泥中,因此要清淤并用微生物制剂分解; 2.基肥慎用化学肥料,尤其少用磷肥,而用多氮少磷型的生物有机肥(如肥水元素)作基肥,中后期如追肥,应使用氨基酸速肥王或氨基酸培藻调水元素等全水溶性肥,这样可促进其他藻类尤其是有益藻类的繁殖。 3.不用含蓝藻丰富的水源。

4.养殖水位不宜过深,池边使用车轮式增氧机增氧,以培养硅藻,减少蓝藻繁殖。 5.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改良水质和底质,及时分解有机质,避免水、底富营养化。 6.水浓、透明度低应及时使用解毒绿水王、绿水元素或爽水素、水质保护解毒剂抑制蓝藻和其它有害藻类。 7.高温季节,合理投料,每周适当减料或停料2~3餐。 一旦出现蓝藻的处理方法: 1.处理蓝藻当天应适当减料,以减少蓝藻赖以生存繁殖的养分; 2.白天抽排(含蓝藻)表层水,或者全池泼洒底优或底优二代、沸石粉吸附蓝藻沉降于池底,然后在晚上排去底层水; 3.同时全池泼洒绿水元素、水质保护解毒剂分解蓝藻尸体、解除蓝藻毒素和避免藻相变动引起的缺氧; 4.于第二天从其它池塘进新鲜含藻水,再用氨基酸速肥王或氨基酸培藻调水元素追肥,培养鲜活藻相和菌相。

危机公关案例 2007年中国江苏太湖蓝藻污染

危机管理案例分析——以2007年太湖蓝藻污染事件为例2007年中国江苏太湖爆发严重蓝藻污染,太湖的环境与水质产生极其不利影响,引起全国上下高度重视。以下是此次危机事件概述,我将其分成两个阶段。 事件爆发:2007年“五一”黄金周期间,不少太湖区域的水面漂着一层绿膜,最厚的地方像覆盖了一层绿油漆。由于天气持续高温,降雨不多,太湖水体的自净能力减弱,水源水质恶化,城区出现了大范围的自来水发臭现象,市民生括用水受到影响。不久之后,无锡全城生活用水和饮用水严重短缺,超市、商店里的桶装水被抢购一空,纯净水每桶上涨到50元。5月30日,无锡市启动危机事件应急预案。 事件控制:太湖蓝藻污染危机爆发后,江苏省无锡市紧急启动应急预案,开通纯净水运输绿色通道,从常州、苏州等周边城市大批量凋运纯净水,紧急启用已封的地下深井,千方百计保证洁净饮水的市场供给。同时加大引水力度,采取各种措施,除臭除藻。几日后,无锡制水厂出水的臭味逐渐消除,水质开始好转,污染物浓度开始降低。6月3日,无锡市政府宣布已经达到恢复正常供水的阶段性目标,市民除饮用和做饭仍依赖纯净水外,其他生活用水已经正常。6月5日,无锡市委书记、市长带头喝烧开的自来水,进一步让市民放心。然而,太湖降污排污工作并未停止,连续后来半个月的抗污备战才使得蓝藻基本消除。6月13日,市政府最终宣布自来水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 太湖蓝藻污染事件持续了半个月之久,无疑是一次巨大环境危机。从官方报道的事件经过来看,无锡市政府在此次危机处理上沉着冷静,最大的优点在于危机决策和灾后处理方面,及时发挥政府宏观协调、整合资源的作用。危机爆发的第一时间,就全面调衡水资源,做到最大保证量和最广泛的合理分配,这样的一体化指挥、调度体系是政府能够有效抑制危机,将危机损失降到最低的重要保证。 其次,就是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这有利提升政府在危机管理的形象,深得民心。太湖蓝藻危机,不仅无锡市当地政府十分关注,温家宝总理也在第一时间亲自到现场问切情况,国务院、水利部对太湖流域管理局密切关注。这表现政府注重危机后的沟通工作,有利于恢复民众对政府的信心,表达政府的诚意。态度诚恳,积极应对是政府危机管理的必要前提。 但是,太湖蓝藻污染事件得到解决后,并不是没有后患。综上所述,无锡市

水体参考资料蓝藻水华的成因及控制措施

水体蓝藻水华的成因及控制措施 近年来,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日趋严重。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异常增殖形成水华,使水体腥臭难闻,溶解氧减少,大量鱼类死亡,严重影响了水体的功能,改变了水生态环境,危害到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影响国家、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的许多水体已受到富营养化的严重威胁,且水华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有加重的趋势。因此,认识藻类水华的形成原因,并寻求有效的防治措施刻不容缓。 1.蓝藻水华的成因 (1) 营养物质与藻类水华 丹麦著名生态学家Jorgensen 指出浮游藻类的生长是富营养化的关键过程,着重研究氮、磷负荷与浮游藻类生产力的相互作用和关系。总磷、总氮等营养盐相对充足,能给水生生物( 主要是藻类) 大量繁殖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导致浮游藻类( 或大型水生植物) 爆发性增殖。通常认为总氮的浓度超过0.2 mg /L,总磷的浓度超过0.02 mg /L 是湖泊、水库富营养化的发生浓度.美国EPA 建议总磷浓度0.05 mg /L,正磷酸盐浓度0.025 mg /L 是湖泊和水库磷浓度的上限。天然水体中的藻类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本身的原生质,临界的氮磷比按重量计为7:1,当氮、磷比小于7∶1 时,氮将限制藻类的增长,否则,磷则可认为是藻类增长的限制因素。 (2) 气象因素 在营养物质充分的条件下,光照强烈、水流缓慢、适合的水温最适宜藻类生长,其产生的污染有较强的空间差异性。 (3) 水生食物链失衡 从本质上来说,水体藻类暴发是水中营养物质过剩导致生物物种失衡的过程,是一个环境改变而导致的生物过程,要更多地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考虑。自然水域中存在水生食物链,各能量层次的生物通过捕食关系而紧密联系,相互间的影响也更大。如果食浮游生物的鱼类数量减少或能力降低,将使水藻生长量超过消耗量,平衡被打破,发生富营养化。该理论说明营养负荷的增加不是导致营养化的

如何控制蓝藻,鱼塘蓝藻的处理方法

传统池塘肥水是采用植物残余发酵后的有机肥或大草或动物粪便,有机碳多而氮磷钾少,肥效比较慢,但持续而稳定。由于藻类也是植物,一种植物经微生物分解而释放出来的营养素去“合成”另一种植物,从营养上来说是相对平衡的。 池塘中pH及其变化幅度主要是取决于这一水体中的缓冲能力,这个能力与水中二氧化碳平衡系统有着密切关系。这一平衡系统涉及到气体溶解与逸散、沉淀生成与溶解及不同形式酸碱之间的反应转化,是多方面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蓝藻水: 推荐办法;东方有机酸,用水溶解后全池泼洒。用作调水时,每亩水面1米水深用(每瓶用量5-8亩,污染严重时酌情加量。辅助调水、培藻:在使用活菌和肥水培藻前2-3小时使用本品,效果更佳。 速效清除消毒剂、杀虫剂、农药等化学药品及抗生素用后的残留;降解重金属的有毒成份对水体的污染。消除老化塘底的酸性腐殖质,减缓塘底老化,防止有毒物质的生成危害养殖对象。消除工业废水对养殖对象的危害。消除养殖对象体内毒素,提高种苗成活率,促进健康生长,调节由于水质老化造成的老绿水、白浊水、黑臭水、铁锈水等不良水色至嫩、活、爽的理想水色。降低由于盐碱土质、蓝绿藻爆发造成的pH值偏高,维持养殖池塘的生态平衡。调水、护水、肥水培藻前,先用本品消除水体中的毒素、有害微生物代谢的毒素、药物残留、重金属残留等。 很多养殖户看到蓝藻水,就急着用硫酸铜、红霉素、表面活性剂等杀杀杀,甚至杀到水清澈见底,杀到鱼虾全部光光。这些老板,有没有回头想想,如果不那么急着杀,蓝藻水会造成死那么多鱼虾吗?其次遇到任何水质问题,任何不良水色,不要惊慌失措,不可强求一夜改变,即使有问题,也需要循序渐进,慢慢调理过来。强求一夜改变的后果是又一次的改变和应激,可能就是不可挽回的损失。 不管任何水质,在养殖条件下,都是人为控制的。如果我们自己都乱了错了,要想达到养水的“稳定”自然是难于上青天。

蓝藻处理机的设计及除藻效果试验

第25卷第4期农业工程学报V ol.25 No.4 130 2009年4月 Transactions of the CSAE Apr. 2009 蓝藻处理机的设计及除藻效果试验 裴毅1,黄维1,陈飞勇2,吴明亮1,徐波1,施祖强1 (1.湖南农业大学工学院,长沙 410128;2.东星技研有限会社,东京 111-0041) 摘 要:利用压力破坏蓝藻细胞内存在气囊即伪空泡,使得蓝藻失去浮力,根据该原理研究设计了一种除藻机械。通过试验对新型蓝藻处理机械的除藻效果进行了验证,采用水质监测仪对叶绿素、浊度、含氧量等7项指标进行监测,蓝藻处理机工作1h后水体中的叶绿素含量、浊度、含氧量分别降低了45%、61%和50%,除藻效果显著。该机械可以作为蓝藻大面积爆发时的应急除藻设备。 关键词:蓝藻控制,除藻设备,浮力,压力,叶绿素,浊度 中图分类号:X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819(2009)-4-0130-05 裴 毅,黄 维,陈飞勇,等. 蓝藻处理机的设计及除藻效果试验[J]. 农业工程学报,2009,25(4):130-134. Pei Yi, Huang Wei, Chen Feiyong, et al. Design of blue algae removal machine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blue algae removal efficiency[J]. Transactions of the CSAE, 2009,25(4):130-134.(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0 引 言 近几年中国云南滇池、江苏太湖等重要水域相继暴发大规模的蓝藻水华。一方面严重污染环境,危害饮水水源,另一方面给旅游业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尤其是太湖作为无锡重要的饮用水地表水源,蓝藻爆发致使无锡发生水危机。如何减轻甚至消灭蓝藻污染,成为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国内外对于蓝藻的清除已经有很多研究。主要有化学法、生物法、物理法等。其中化学法能够高效除藻,但是使用的化学药剂极易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现在发达国家基本上已不再使用。生物法易造成引进的高等水生植物过度繁殖,对湖泊生物种群结构、航运、景观等带来不利影响;物理方法有机械清除、过滤、曝气、遮光、挖掘底泥等多种方法。采用机械方法清除蓝藻水华,能直接大量清除湖面蓝藻水华,且无明显负面影响。 机械除藻是将物质从湖泊中移出的一种方式,一般包括固顶式抽藻、移动式抽藻、流动式除藻及人工围捕、打捞等机械清除物理措施。因此,在蓝藻水华大量发生季节,采用机械方法清除湖面水华并加以综合利用,可以防止恶性增殖和二次污染,并由此降低水体营养水平、污染负荷,达到改善水环境的目的[1-6]。 中船重工第702所联合多家单位研制了蓝藻打捞样船,将藻水采集装置、过滤分离装置、浓缩成饼的减容干化装置合为一体,体积庞大,机构复杂。 本研究根据蓝藻的物理特性,利用机械压力来破坏蓝藻的浮力,使其下沉,抑制生长,达到清除蓝藻水华的目的。 1 除藻机的设计 1.1 水藻的特性 收稿日期:2008-02-13 修订日期:2008-11-05 作者简介:裴毅(1960-),男,湖北枣阳人,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水力机械产品应用研究。长沙湖南农业大学工学院,410128。Email:peiyi@https://www.wendangku.net/doc/5f17100081.html, 蓝藻暴发,是因为水体里富营养化较为严重,水流流速缓,水体交换量小。研究表明,蓝藻细胞内存在气囊,气囊中存在气体。1965年,Bowen和Jensen指出气囊由众多圆柱形气泡堆叠而成,并将这些气泡命名为伪空泡。其主要作用是为细胞提供浮力[7-9]。蓝藻伪空泡是由蛋白质构成的两端为锥形中间为圆柱体的中空、充有气体的细胞内结构,见图1[8],壁厚仅2 nm,宽45~110 nm,长100~800 nm或更长不等。它具有2个显著特征:1)具有疏水性内表面,可阻止水分子进入,而气体分子可以自由扩散进出。 2)具有刚性,伪空泡在承受的压力增加0.1 MPa时,其体积仅缩小1/1000。只要伪空泡不破裂,就可以为蓝藻提供浮力。 在水体里,悬浮在水体中的游离伪空泡所承受的压力p n及细胞内的伪空泡所承受的压力p n′的计算公式如下: n0g p p p p =+?(1) n t0g p p p p p ′=++?(2)式中p——水静压;p0——液面压力,通常为当地大气压p a;p t——细胞液与周围环境渗流势差引起的细胞膨压;p g——伪空泡内气体压力。 注:c—水中溶解气体的浓度,箭头方向表示气体交换的方向 图1 伪空泡所受压力示意图 Fig.1 Pressure diagram of gas vesicles

蓝藻 (2)

蓝藻 进入盛夏,各地蓝藻又开始肆虐。一时间,绿色的“恶魔”在全国的一些湖泊上游荡,散发出令人恶心的臭味,造成水生生物大量死亡,一些地区的水厂无水可供,给当地人民的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大的影响。 蓝藻暴发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从那以后的10多年里愈演愈烈,范围越来越广,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可以说到处都有它的身影,就像一部著名电影《巴格达窃贼》中描写的那个从瓶子中被放出来的恶魔一样,大口大口地吞噬着政府为治理水环境投入的大量人力、物力,吞噬着人民重见碧水的美梦。 难道蓝藻真的没法治吗? 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曾对治理蓝藻做过近20年研究并积极实践的澳大利亚著名水环境治理专家、三爱水务集团董事长刘光钊。 是谁放出了“恶魔” 刘光钊认为,蓝藻的暴发性繁殖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直接后果。水体富营养化分为天然富营养化与人为富营养化。天然富营养化是指湖泊营养物质的天然富集,需要千年甚至万年的演化过程。据说当年诸葛亮的军队就是喝了兵士所说的“绿色的河水”,中毒而兵败川南。有关研究认为,这种“绿色的河水”就是天然富营养化造成蓝藻暴发的河水,而目前出现的蓝藻暴发主要原因是人为富营养化造成的。 随着人类对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活动日益增加,工业的发展以及城市人口的高度集中,大量含有污染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适当处理便排入水体,使水体中氨氮、磷以及有机污染物等耗氧物质浓度的升高,增加了水中的营养物质的负荷量;而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施用化肥逐年增加,经过雨水的冲刷和渗透,有更多的营养物质流失而进入水中,也增加了水中的营养物质的负荷量;在水产养殖方面,为达到渔业高产,一些地区采用投放饵料的方法,这也成为水体接纳氮、磷等营养物质的主要渠道。因此刘光钊认为,放出恶魔的不是别人,正是我们人类自己。 以滇池为例,作为一个半封闭的浅水湖,人为破坏已使它加速进入老年化阶段,湖面缩小了1/4,湖底抬升了60厘米,水质的置换很缓慢,湖泊的自净能力很差。滇池每年接纳了1900多家工矿企业和160多万城市人口排放的污水,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