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事故案例精选

事故案例精选

事故案例精选
事故案例精选

事故案例精选

天津市明佳伟业绝缘材料有限公司

2014年1月1日

一、物体打击

钻入升降机下作业罩笼落下砸伤致死

1、事故经过

1980年12月6日15时40分,某化工厂的家属工甲在完成当天的备料工作后,对现场卫生进行打扫。甲将停在零

位的建筑升降机罩笼升起,随即钻入升降机罩笼下搞卫生,由于未采取停车和使用安全杠措施,致使升降机罩笼升至极

限高度将轴崩碎,罩笼失控落下,将甲砸伤,经抢救无效死亡。

2、事故原因

直接原因:

①防护装置缺乏。电梯安全装置不齐全,没有行程限制器。

②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忘记关闭设备。机器运转时进行清扫工作。

间接原因:

①未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作业时未使用安全杠。

②教育培训不够,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

3、整改措施

①对全厂电梯进行一次普遍检查,除认真落实各项电梯使用的安全措施外,电门的开关一律改为点动开关,电梯使

用设专人负责,一律安装行程限制器。

②对职工结合本岗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深入细致的安全教育培训,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③增加各种用工的安全教育工作,特别是对新入厂、转岗的职工、家属工等,以及一些边缘岗位人员进行全面的安

全教育,不留安全教育的死角,并登记建档。

高处施工作业脚手板坠落伤人

1、事故经过

1981年11月11日16时左右,某化工厂一外用工施工队在拆除化工厂某车间吸氨塔的工程中,部分农民工在九层楼高处施工,当一名农民工在移动脚手板时,由于脚手板脱手坠落地面砸伤正在下面工作的化工厂的两名职工,其中一名职工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死亡。

2、事故原因

直接原因:

①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在该项工程中该外用工施工队没有采取相应的安全设施,如安全网等。

②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作业场所区域内交叉作业人员未戴安全帽。

间接原因:

①教育培训不够,外用工施工队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

②劳动组织不合理。在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现场组织进行交叉作业。

3、整改措施

①高处作业施工中按照规定增设安全网。进入施工现场作业人员配戴安全帽,

②所有施工现场的脚手架周围采取安全警戒措施。

③增加了楼上下的电话联系,以保证作业时情况互通及时排除障碍,确保人身安全和生产安全。

④加强现场管理,在作业现场尽量消除或减少交叉作业,以防止和避免事故的发生。

打气轮毂爆裂击中头部身亡

1、事故经过

1986年4月4日7时55分,某化工厂工程处施工队指派职工甲(副班长)和乙(司机)对使用的河北12型拖拉机进行检查维修。甲和乙一起,拿着工具来到拖头旁,乙检查发现油箱内有棉纱头就准备清理,甲检查发现车右侧两个轮胎没气,就开动空压机打气,启动后压力长到6公斤/平方厘米,传感器控制继电器,使电动机停转,压力开始下降到3.8公斤/平方厘米时,继电器动作,电动机起动继续升压时,右后轮轮毂突然爆破,铸铁碎片打在甲头部左侧,被划约10厘米的伤口,因脑颅骨粉碎性骨折,经手术抢救无效死亡。

2、事故原因

直接原因:

设备、附件有缺陷。轮毂机械强度不够,轮毂材质不符合国标要求。

间接原因:

安全操作规程不健全。轮胎充气操作规程不完善。

3、整改措施

①整顿各种机械设备的工艺操作规程,进一步加强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

②立即制定轮胎充气操作规程,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类似这样的拖拉机、立即停止运输,进行检查和更换。

③充实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厂内车辆管理,整顿厂区车辆管理标志,车辆限制时速,厂区道路不能设障碍物,道路设路标,来往职工及车辆按制度执行。

④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冲气过程中用气压表测试;所选轮胎符合标准。

架设电杆砸伤致死

1、事故经过

1987年11月6日10时50分,某化工厂家属区安装闭路电视联网干线,该厂热电车间安装班接到任务后,电工甲和其他同事一同前往,在架设水泥电杆时,由于支架滑动,造成水泥杆倾倒,因躲闪不及,将电工甲砸倒,经抢救无效死亡。

2、事故原因

直接原因:

①使用不安全设备,设备强度不够,致使支架滑动,水泥杆倾斜滚落。

②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现场场地不平整且较混乱。

间接原因:

劳动组织不合理、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

3、整改措施

①加强对各种形式的各项承包工程的安全管理,厂制定起草外转内承包项目的安全管理规定,并对过去规定的有关安全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②加强现场检查,强化安全管理,并制定长期检查制度,重点是查现场违章、查隐患,并定期总结汇报。

架空管道滚落司机被砸身亡

1、事故经过

1992年11月16日14时10分,某化工厂建筑安装总公司机装车间钳工组在车间在机装车间车工厂房西门口上方安装自南向北的一条新村宿舍采暖管道(管道直径219毫米,管架高4米,管道长28.6米,重约1.2吨)。由于管架上原有一条管线,新管线吊装后与原来的旧管线距离太近,不能进行保温,所以必须将管线向西进行微调,然后进行焊接,组长带领5名组员进入现场。作业前他们为了防止管线滚落在四管架中的一个管架上焊接了一个75×75×300毫米的角铁做为防滚挡。由于在调管线过程中使用撬棍无法撬动管子,于是组长就要求使用手拉葫芦调整,在用手拉葫芦移动管线过程中,防滚档脱落,管子从管架上滚落下来,正砸在自东南西北从施工现场穿行的拖拉机司机甲的后脑部,后压在其身上。现场工人把甲从管子下救出后,送往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

2、事故原因

直接原因:

①防护装置有缺陷。在该施工现场中,仅焊接了一个 75х75х300毫米的角铁做为防滚挡,造成在移动管线的过程中,该防滚挡脱落,重约1.2吨重的管子滚落。

②冒险进入危险场所,未及时瞭望。拖拉机司机甲非现场施工人员,穿越施工现场。

间接原因:

①对职工的安全技能以及安全意识教育不到位,在施工前没有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没有制定有效的安全保证措施。

②防护、信号等装置有缺陷,施工现场没设禁行标志和安全警示标志。

3、整改措施

①深刻吸取事故教训,用两周时间,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有关安全法规、制度,提高职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

②为适应施工现场点多、面广,加强现场管理,该公司建立施工现场二级安全生产监察小组,加强现场施工的安全监控。

③严格禁止非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且应在施工现场设立明确的禁行标志。

使用自制弯管机档轴弹出伤人亡

1、事故经过

1998年5月9日10时40分,某化工厂保全班为制作某反应釜内的冷却盘管,自制一台弯管机设备,将直径0.97米,高1.8米的滚筒中间加焊一根2米长的白钢轴作为中心轴,又将一根同样的白钢轴固定在滚筒的另一侧,起档轴的作用,下部插入并焊接在平台钢板上,上部用角钢与中心轴连接在一起,中心轴上部用两根钢丝绳做拉线,将滚筒绕上钢丝绳,用滚板机做牵引动力,操作时将白钢管卡在滚筒上,使白钢管盘在滚筒上。

弯管机安装及准备工作完成后,开始弯管作业,第一次将两根长5.5米直径0.057米的两根白钢管焊接在一起进行弯管,这时的弯管机运转正常,然后停机焊接第三根白钢管,继续弯管,当将第三根白钢管平稳弯成后,在停机准备焊接

第四根白钢管的瞬间,档轴弹出,将站在弯管机南侧1.5米处的该单位负责设备、安全工作的生产办副主任甲击倒在地,头部受伤,送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

2、事故原因

直接原因:

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自制弯管机设备缺陷较多、工艺不合格,其中弯管机所使用的操作平台钢板及连接两白钢轴之间的角钢材质都有问题,白钢轴与角钢焊接采用普通焊条,不符合技术要求,造成档管轴与角钢焊道断裂;弯管机滚筒过高,白钢档轴插入操作平台钢板孔内深度不够;弯管机档轴应加导轮,以减小弯管时的应力,而当时只加了一节套管,没能起到滑动减小应力的作用,是造成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间接原因:

①使用不安全设备。自制弯管机没有图纸资料、安全操作规程和具体的安全防护措施及要求,主要受力点不清,没有科学的理论根据,只凭经验组织施工。在制作完成后,现场施工负责人,未经过检查确认后就施工,是造成次此事故的间接原因。

②未经培训,缺乏安全操作技术知识。在安装档管轴时,在焊工不在场的情况下,该保全班班长未取得电气焊作业证资格,无证进行焊接作业。

③劳动防护用品配备不齐全,施工作业人员没有戴安全帽。

3、整改措施

①自制非标设备必须符合安全要求,消除设备本身存在的缺陷或隐患。

②组织职工学习‘安全生产禁令“和岗位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教育职工自觉遵章作业,严禁特殊工种无证作业,坚决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

③进一步规范班组的安全活动,坚持班前讲话,班中检查安全,班后总结安全,并建立详细记录。

二、车辆伤害

叉车拖带挂斗运物料货架掉落砸死乘坐人

1、事故经过

1986年3月8日下午2时左右,某化工厂机修车间接受厂部下达的搬运老木型厂房内物料的任务,车间党支部书记甲组织让拖拉机出车配合团员劳动,派无驾驶证的一名职工开车,用叉车拖带挂斗,从老木型厂房装运到车间院内,当运最后一趟时,甲和另一名职工乙分别坐在斗车后部的货架底层上,行驶到铸造工段茶炉东侧路口拐弯处,因躲行人,造成车辆摆动致使货架晃动,坐在一侧的职工乙站起,这时朝上的货架腿被路旁一根横探出路面的铁管驳住,将职工乙驳下车,紧接着甲与货架也从车上先后掉下,货架正砸在甲的头部,当场从口、耳内大量出血,送往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2、事故原因

直接原因:

①操作错误,忽视安全。驾驶拖拉机的职工无证驾驶机动车。

②攀、坐不安全位置。甲、乙两位乘坐者违章坐在倒斗车后部装的货架底层上。

间接原因:

教育培训不够,缺乏安全操作技术知识。派遣无驾驶证的职工驾驶机动车。

3、整改措施

①加强全厂干部职工的安全教育,特别是非生产岗位管理干部的安全培训教育。布置工作时,应首先布置安全工作。

②加强厂内交通安全运输管理,特别要加强对机动车和道路交通的管理,包括进一步加强全厂司机的安全教育工作。

③在全厂范围内开展“百日安全无事故”活动,举一反三,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

铲车超自行车致骑车人死亡

1、事故经过

1987年6月5日17时35分,某化工厂职工甲在厂内道路骑着自行车前行,此时天气不好,雷雨大风,厂工程处司机乙驾驶铲车也在该道路上行驶,当准备从后面超过甲时,司机乙发现骑自行车的甲一晃,于是准备刹车,这时就感觉到车的两轮之间油箱处响了一下,紧接着从车的右侧挡风玻璃看见甲倒在地上,后将甲送到医院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2、事故原因

直接原因:

①设备有缺陷,设备在非正常状态下运行。铲车司机乙没有坚持对车辆的三检制度,铲车雨刷器失灵,雨天行驶,影响视线。

②操作错误,忽视安全,路口规定时速为5公里/小时,而铲车司机乙超速行驶(20公里/小时)。

间接原因:

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因天气不好,路面有很多积水。

3、整改措施

①修订完善厂区管理制度,严格实行机动车辆安检制度和三级管理。

②在重新核定全厂道路的基础上,确定机动车和自行车行驶路线。

③举办司机培训班,组织全厂司机学习交通法规和厂区交通规定。

④安排专人在全厂进行巡回检查,纠正违章驾驶。

翻斗车与自行车相撞造成骑车人被撞身亡

1、事故经过

1983年7月6日中午11时,在某化工厂院内新仪表楼处马路上,工程处司机甲驾驶翻斗工程车,由聚氯乙烯工地运水泥,空车返回由西向东靠马路右侧正常行驶中,当时有本区某服务队工人乙下班去食堂吃饭,骑自行车在丁字路口由南向西拐弯,骑车在马路中央行进,此时有一辆20马力带斗拖拉机也由丁字路口由南向西拐弯,与骑自行车的乙顺行,乙看后面有拖拉机,他原在马路中央骑行,则突然将车转向,骑向逆行道,翻斗司机甲见此急情,立即向右路边急躲,尽管如此,两车仍然相撞,乙死亡。

2、事故原因

直接原因:

①操作错误,忽视安全。突然转向,骑行逆行道。

②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交通线路的配置不安全

间接原因:

①教育培训不够,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

②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

3、整改措施

对司机进行厂内特种车辆驾驶技术安全教育,检查规范现场交通线路、警示标志,进一步加强职工厂内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知识培训教育。

巡检时与火车相遇操作工被拖带致死

1、事故经过

1984年3月18日6时15分左右,某化工厂内利用火车运送原料,铁路货调通知了该厂油罐卸油班卸油,此时,工人甲准备沿着8号铁道内侧西行去检查8道卸油情况及9道上是否有油管等障碍物,当他正在检查9道路轨上情况时,一列23节油罐列车突然迎面而来,甲闪躲不及,首节油车将其撞倒,挂在前进方向的右外轴部,并拖出48米,直至油车到档后(终端)才停下,另外两名卸油工听见甲的呼救声,发现甲头西脚东地躺在血泊中,急送往医院抢救,终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死亡。

2、事故原因

直接原因

①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8、9道卸油专用线虽经专业铁路设计院设计,但存在面积小、间距设计不合理等先天性危险因素。

②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缺乏设置火车进道的自动信号等防护措施。

③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因当时接近下班时间,调车组急于下班,匆匆冒险作业,领车盲目闯进9道也是导致这次事故的直接原因之一。

间接原因

①冒险进入危险场所,未及时辽望。

②安全操作规程不健全,安全规章制度有缺陷。

3、整改措施

①安装设置火车进道的自动信号等防护措施。

②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以减少因为设计缺陷所带来的不安全因素。

③加强全员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无证驾驶翻斗车撞伤他人导致死亡

1、事故经过

1991年10月16日11时25分,某化工厂雇佣的一工程队的民工甲驾驶本队工程翻斗车在厂内库区8号路由西向东行驶,当行驶到8号路与主干道交叉路口时将准备前往库区加油驾驶轻骑由北向南行驶的乙撞倒,头部先着地,经抢救无效死亡。

2、事故原因

直接原因:

①操作错误,忽视安全,违章驾驶机动车,是造成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之一。因该工程队驾驶员手部受伤,民工甲在没有驾驶证的情况下为了施工,代替驾驶员驾驶翻斗车;

②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库区大门垛子妨碍视线,当发现情况时采取措施已来不及。

③设备有缺陷,该翻斗车没有喇叭,转向跑偏,制动踏板力过大,制动生效慢,也是造成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④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乙在厂内库区驾驶轻骑违反厂内安全管理制度,也是造成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间接原因:

教育培训不够,缺乏安全操作技术知识。厂内虽有机动车辆的各项管理制度,但教育培训不够,管理不严,制度落实不好,甲无证驾驶翻斗车辆,乙在厂内库区违反厂内安全管理制度驾驶轻骑,是造成事故的间接原因。

3、整改措施

①进一步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教育,督促严格遵守厂内交通安全管理制度,对违反制度的人员严肃处理。

②在管理上下功夫,克服有章不循和违章作业现象发生。加强现场管理,积极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和秩序。

③吸取教训,敲响警种,采取必要的措施,立即制定出入厂须知,在马路上设限速牌,重申车辆管理制度,轻骑等统一存放,统一时间加油,在加油期间派专人站岗。

大型车辆与摩托车相撞驾驶员被碾压

1、事故经过

2000年7月14日12时15分,某化工厂供应处驾驶员甲驾驶一辆装载散装重灰成品的车辆,在厂内由南向北行驶,在该车辆进入磅房丁字路口转弯时,将顺行驾驶二轮摩托车司机乙辗压致伤死亡。

2、事故原因

直接原因:

①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驾驶员甲违反有关交通法规,违章驾驶机动车,摩托司机乙厂内超速驾驶,且遇有紧急情况处理不当。

②冒险进入危险场所。未及时辽望。车辆驶入路口转弯时,对道路情况观察不周,听到异常响声,未采取紧急制动措施,也是造成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间接原因:

①教育培训不够,缺乏安全操作技术知识。该单位运输场在对机动车驾驶员日常安全教育及季节性安全教育工作中有很大的漏洞,教育培训不够,同时对机动车驾驶员遵守安全规定、执行安全作业规程情况缺乏必要的检查,这是造成事故的间接原因。

②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乙驾驶二轮摩托车在厂区内化肥道路行驶,在与甲驾驶的货车相遇并超车时,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且其车速较快,采取措施不利,致使其连同二轮摩轮车倒在该货车右转弯的危险区域内,受车辆碾轧致伤死亡,也是造成事故的间接原因。

3、整改措施

①在运输场内进行安全基础知识的教育,让每一位职工掌握和自觉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规定,同时要健全安全管理的组织体系,不断提高基础管理水平。

②全面进行安全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制的补充修订工作,逐岗、逐设备的对照检查,并狠抓整改落实。

③严格执行安全作业票证规定和持证上岗制度。做好日常教育,检查,彻底整改各类不安全隐患。

道口工被安全门撞倒火车轧过导致死亡

1、事故经过

1979年8月13日上午6时10分,某化工厂内火车行驶过道口时,由于第11节车门没有关闭,与道口安全门相碰,迫使道口安全门向内猛合,将站在栏杆内侧的道口工甲打入车底,被第11节车厢后前轮压过,当场死亡。

2、事故原因

直接原因

防护装置缺陷,安全护栏与轨道距离1.65米,达不到国家规定的2.1~2.4米的要求。货车门未按规定关闭。

间接原因

规章制度执行不严,安全检查不到位,教育培训不够,安全操作规程不健全,制度不完善,机调人员职责不明确。

3、整改措施

①加强厂内机车的管理,加强培训教育,进一步明确责任范围,并确定专人检查。

②进一步改造道口栏杆,将道口两侧护拦刺网外移,并加长至50米。组织人力清除铁路两侧障碍物,修复铁路沿线的照明。

装运浮桶作业浮桶滚落砸伤头部

1、事故经过

2003年5月15日13时50分,某单位吹泥班班长甲与同班人员在某化工厂院内从事装运吹泥用的浮桶工作,浮桶装上汽车后,未用任何绳索固定,且车辆左帮没有打帮,车辆在行驶转弯时,站在车厢内的甲与浮桶同时滑落到地面,被浮桶砸伤头部,抢救无效死亡。

2、事故原因

直接原因:

①攀、坐不安全位置。操作人员与设备浮桶客货混载,且对设备没有采取捆扎措施。

②操作错误,忽视安全,违章驾驶机动车。司机明知车帮没有打帮,在没有采取任何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驾驶车

辆。

间接原因:

①教育培训不够,从业人员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

②没有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在装车过程中没有将设备固定好和采取安全措施情况下,盲目作业。

3、整改措施

①加强安全生产现场管理,全面落实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②加强安全培训教育,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和安全知识。

③制订有针对性的作业方案和安全事故预案,杜绝事故发生。

违章驾驶叉车车辆翻倒砸死驾驶员

1、事故经过

1995年6月15日17时15分,某化工厂成品队司机甲上夜班,驾驶叉车(无叉车驾驶证)吊运1吨重灰大袋从包装厂房,开车行驶到成品队三站台下临时站台时,由于转弯速度较快,上坡又采取了一下刹车措施,造成大袋晃动,叉车倾斜翻倒,将甲砸在车下,造成全身多处骨折,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2、事故原因

直接原因: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对现场缺乏检查。

间接原因: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无证驾驶叉车。

3、整改措施

按照事故“三不放过”的原则,查找原因,吸取教训,加强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教育,严禁无证驾驶机动车辆,制定相应的安全行车作业保障措施,杜绝类似事故的发生。

三、机械伤害

跨越皮带机遭挤压死亡

1、事故经过

1997年11月9日9时5分,某化工厂桥吊司机班班长通知司机甲负责处理停在1#乙段运煤皮带机西测的1#桥吊钢丝绳故障。甲在准备登上1#桥吊作业时,在距1#桥吊落煤器南测1.5米处跨越1#乙段皮带机,此时1#乙段皮带机在集控岗操作工的操作下已启动运行,致使甲摔倒在皮带机上后,在皮带机的动力下,造成甲左腹部受到落煤器的挤压受伤致死。

2、事故原因

直接原因:

①忽视安全,忽视警告,冒险进入危险环境。桥吊抓斗钢丝绳使用受力后,造成长度不均,故要求桥吊司机登上桥吊作业时,须从皮带机北测机头外绕行进入通道,甲为了抄近路冒险进入危险场所,跨越1#乙段皮带机是导致本起事故的直接原因。

②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配石岗操作室与乙段皮带机之间未设置护栏。

③现场作业环境不良,两个皮带运输机之间距离较小,使甲躲避范围受到限制,也是导致本起事故的直接原因。

间接原因:

①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集控岗操作工在开机前未能与负责乙段皮带的配石岗位联系。

间接原因

②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在运煤皮带运输机无法加装固定式过桥的情况下,没有及时与桥吊生产厂家联系加装与桥吊同步行进横跨皮带的其他设施。

③安全培训教育不够,职工安全意识不强。

3、整改措施

①吸取事故教训组织讨论,签订责任认定书,严格执行查处“两违”责任制度,严禁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

②制定措施,落实整改。任何员工必须严格遵守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无论皮带机在运行或停止状态,一律不准在皮带机行走、坐卧和跨越皮带。

③进一步完善安全防护装置。

操作帮片机胳臂被挤压

1、事故经过

1995年10月30日13时55分,某橡胶厂帮片机岗位上中班的操作工甲、乙先后来到岗位,另有一名操作工还未到。甲和乙将准备工作完成后,甲到下道工序观察废品情况,回到挤出机旁时,经传送带送过来的胶片刚刚开始送进挤出机喂料口,此时挤出机头尚不能挤出胶片,五辊压延机没开车。甲准备叫乙一起开始工作,这时甲突然发现乙右臂被夹在帮片机传送带与导辊之间,就马上跑过去,看到不应在此时开动的帮片机正开着,但传送带已停止运转,甲立即和其他人一同将乙救出,并送往医院抢救,经抢救无效死亡。

直接原因:

①手代替工具操作。在本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中第四、第五条中明文规定严禁在运行过程中用手去处理故障,必须停车处理。而事故者本人在传送带运行时,手伸入了传送带与导辊内造成了事故。

②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本岗位操作规程中第2条规定,开车前必须前后呼应后才能开车。事故者本人在未到上班时间且同岗位操作者没到岗的情况下,自己单人操作辅机传送带,造成旁边无人监护。

间接原因:

①教育培训不够,缺乏安全操作技术知识。虽然企业有较全的安全教育制度,并有各种安全教育台帐、卡片,但从实际效果上,安全教育还存在不足,对职工安全教育的深度不够,安全教育的基础资料也欠规范化。

②劳动组织不合理。班组在生产现场组织生产不严密,未规定操作人、监护人的具体责任。

③技术和设计上存在缺陷,设备的传动部位未封闭。

3、防范措施

①在全厂范围内开展一次遵纪守法、重视安全的教育,吸取事故教训,提高职工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的自觉性。

②对全厂职工进行一次安全操作规程的培训考试。

③加强班组的劳动组织管理,在生产现场管理中应做到谁开车、谁监护并落实到责任人,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④对传送带和缠卷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进行检查,研究和安装必要的防护装置。

四、起重伤害

吊装物失衡坠落撞击致人死亡

1、事故经过

1984年4月7日13时20分,某厂一车间2号热罐冷凝器漏,厂机动科决定更换,下午1时起吊已漏的冷凝器,先以一吨、两吨吊链各一台,分别吊于冷凝器两侧,离开设备支架后再用三吨吊链以“8”字型绕在冷凝器的上方两个法兰短节做吊点,将冷凝器吊起准备外移,当两侧吊链刚刚摘开,冷凝器尚未移出支架时,冷凝器一侧法兰短节上六棵M16的螺丝突然拔出,重1.65吨的石墨冷凝器失去平衡,从两米高的支架上掉下来,撞在现场吊装指挥甲的前胸和左腿,撞到后,头部碰在管路支架的槽钢底座的角上,伤势严重,经多方积极抢救无效死亡。

2.事故原因

直接原因:

①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机械强度不够。由于厂房高度所限将吊链以“8”字型在绕在冷凝器两个螺钉上,高150M/M的法兰短节上作为吊点,其中一个短节由于螺丝锈蚀原因,有两条螺钉不能紧固,其余四棵也有锈蚀,于是当冷凝器吊起时,螺钉不能承受1.65吨冷凝器的重量,致使法兰短节上6棵M16的螺钉被拔出,使冷凝器脱离吊链,失去平衡,从支架上翻落下来。

②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作业场所狭窄。吊装场地狭小,北面是冷凝器支架,南面有500L搪瓷罐,中间只有三米距离,当冷凝器翻落下来,甲来不及躲闪。

间接原因:

①没有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吊装设备检查不细埋下事故的隐患。

②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没有在吊装前对法兰短节进行认真的检查,没有认识到以设备连接件为吊装点的危害。

3、整改措施

①在全场进行安全检查,查漏洞,查隐患,对查出的问题,能立即整改的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提出有时间、有方案、有专人负责的整改方案,同时,对起重工进行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

重新修订厂起重安全规程,并针对这次事故教训,强调五项安全规定:无论吊装任何设备,必须吊挂设备主体,不得将吊钩扣系在设备附件上,防止附件脱落,造成事故;遇有吊装物形状复杂,施工条件困难等情况,必须由施工部门定出吊装方案,并召开专业会研究确定;不得利用厂房予埋作吊装架;不得利用屋架和房梁作吊装架进行吊装起重;凡安装起重架,吊装梁,必须经过正式设计,认真计算,经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施工。

起吊作业准备过程中钢梁断裂人随缸落地

1、事故经过

1991年8月6日8时30分,某厂二车间甲、乙、丙、丁四人对车间二楼地面进行大修。在吊放11#陶瓷缸时,因吊链长度不够,需要串接一个吊链才可将缸放到一楼地面。于是该作业组准备将原来2吨吊链换成3吨吊链,职工甲主动上缸摘掉吊链挂钩,正当他伸手去接3吨吊链准备串接时,钢梁断裂,致使甲和缸一起从四米高处坠落,缸落地后倾斜,将甲甩落到地面,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2、事故原因

直接原因:

①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设备失修。事故前,工程指挥部对施工现场勘查和技术分析不全面仔细,对操作台年久失修、钢结构部分腐蚀程度估计不足,在设备、设施、工具、附件存在缺陷的情况下进行作业。

②使用不安全设备,临时使用不牢固的设施。

①教育培训不够,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作业人员缺乏起重作业安全操作技术知识。

②没有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对之前的大修过程中,曾发生的搪10#缸发生倾斜情况,相关人员在得知险情后未能根据情况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和及时进行汇报。

3、整改措施

①对该钢梁设备进行整改,更换新的操作台,并制定操作台使用规定,定期对操作台进行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

②吸取事故教训,在全厂开展“安全周”活动,认真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厂规厂法岗位责任制等。并利用各种渠道,进行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做到全面发动,不留死角,使干部职工真正吸取事故教训,增强安全意识,杜绝事故的重复发生。在宣传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干部职工制定个人安全保证措施。

吊车吊运固碱操作工被砸身亡

1、事故经过

1997年4月28日上午10时15分,某化工厂运输处装卸队吊车班班长甲带领乙,同往常一样,进行固碱产品吊运装车入库工作。甲在乙监护下,准备用少先吊吊运当天产出的84桶固碱(已吊运72桶)剩余的12桶,待吊运时,这时甲准备到东厂房去看另一台小吊车,甲问乙:“你行不行,不行等我回来再干。”乙回答说:“没事,我没有问题,你去吧,没事。”甲再次叮嘱他别着急小心点。乙说:“没事,你去吧!”甲就去了东厂房。在甲走后,乙将剩余12桶吊装到汽车上8桶,剩余4桶,在将2桶固碱挂好后,乙就进行起吊。很短时间内,民工丙听固碱桶落地和吊车撞击的响声,回头一看,乙躺在地上。一名职工丙见乙出事后,跑去东厂房告诉甲说:“你们开吊车的出事了”。甲立即返回西厂房作业现场,见乙躺在地上,地上有鲜血,立即送职工医院抢救。但因伤势严重,抢救无效死亡。

2、事故原因

直接原因:

①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无安全保险装置。少先吊无安全保险装置,过卷扬造成背杆,造成起吊的固碱桶坠落。

②使用不安全设备,使用无安全装置的设备。少先吊没有吊钩起吊限位装置和防背杆的限位装置。

间接原因:

①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操作者缺乏安全操作技术知识。操作者未经正式培训、考核、取证上岗。

②没有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设备维修保养不当,使带隐患设备继续使用。

3、整改措施

①认真落实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②对现用的设备进行抢修,安装机械控制设备和防止背杆的支撑板及更换钢丝绳等。

③全厂开展安全大检查,对查出的隐患及时整改。

④对各级人员进行教育,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起吊烟囱突然断裂作业职工砸伤死亡

1、事故经过

2000年1月28日上午9时50分,某单位在其招待所院内进行茶炉旧烟囱的拆装工作,现场的起吊作业指挥工作由一名单位领导负责,当将旧烟囱吊起离房顶1.5米高度后向西移动时,吊起的旧烟囱上部突然折断落下,正好砸在站在房顶上作业的一名职工的背部,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2、事故原因

直接原因:

①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施工现场违反起重作业安全操作规程,人员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②设备、设施附件有缺陷,强度不够。烟囱年久失修,腐蚀严重,强度不够。

间接原因:

①没有实施事故防范措施。起重作业在没有制定起重方案和经过相关专业部门准许的情况下,盲目作业。

②对施工现场缺乏检查。

③教育培训不够,缺乏安全操作技术知识。起重作业指挥人员无证上岗,缺乏必要的指挥技能。

3、整改措施

①加强劳动纪律管理和现场安全管理,作业前严格落实事故防范措施。

②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的行为。

③对特殊工种进行全面的安全培训考核、严格执行持特种作业证上岗制度。严禁无证指挥、无证司索作业。

④有针对性的制订事故应急预案,防止事故发生。

维修吊装齿轮起重伤害致死

1、事故经过

2004年11月10日13时15分,某厂车间设备管理员甲带领维修班长乙,维修工丙、丁在16号硫化机安装左侧大齿

轮。安装过程中甲指派模具组组长戊使用葫芦式起重机将直径1.8米、重约2.5吨左右的大齿轮吊起来后,将齿轮轴头对准轴瓦之后,甲在齿轮和曲柄轴下垫上木块,在垫的过程中,丁提醒甲,“那样垫行吗?”甲回答,“里外都垫好了。”于是甲指挥戊开始松钢丝绳。当松开约50毫米时让戊停车,然后亲自用手推了推大齿轮,同时用脚踹大齿轮以检查确认大齿轮稳固之后,甲站在距离大齿轮外侧约0.3米左右的位置继续指挥戊松绳准备将钢丝绳倒到外侧,突然大齿轮倒向外侧,正好将甲挤在15号机连杆之间,这时戊迅速向上打天车将齿轮吊起,车间其他职工立即将甲送往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2、事故原因

直接原因:

①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作业场所狭窄。工具、制品、材料堆放不安全。

②作业人员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间接原因:

①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操作方法、维修检验等的设计,施工和材料使用存在问题。维修操作、钢丝绳、木块等方面存在问题。

②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缺乏起重安全操作技术知识。

③安全操作规程不健全。

④没有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检修前,车间既没有制订检

修中的安全措施,检修中也没有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检修中的安全得不到保证。

3、整改措施

①完善安全操作规程:①从技术方面今后维修时使用两根长度相差约200mm的钢丝绳,长绳挂在齿轮的外端,短绳挂在齿轮的内端,长绳挂在吊钩的里端并固定在吊钩上,短绳挂在吊钩的外端(以便摘钩)。②使用短绳把大齿轮吊装对准长轴承孔。③当确认大齿轮与地面垂直时,用适高的道木垫实在大齿轮曲柄轴下端并与曲柄轴外端对齐,然后用两个木楔背实在曲柄轴两侧。④在大齿轮下端两侧第三至第四齿处用两个千斤顶顶实在齿轮端外侧,保证整个工件的稳定及大齿轮重心靠向硫化机一侧。⑤用适长的道木及千斤顶顶在大齿轮外侧中心位置(防止整个工件外倾)。⑥将吊钩降至适当高度(以能够摘下短绳、长绳起到保护作用为宜),摘下短绳,重新升起吊钩。⑦用千斤顶横向将工件装入轴孔。

②加强安全管理:①对施工项目,大、中、小修或日常维修中的危险性作业实行安全措施分级审批制度,确保安全措施的制定和落实。②加强对职工安全意识的教育和安全技能的培训,组织全体职工进行一次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学习和考核,教育职工作业时对现场工作认真检查。

起重作业触电身亡

1、事故经过

1977年 6月5日10时整,某厂起重工甲带领起重工班三人用五吨汽车吊在某盐场四所扬水站处稳装架设废液管线的混凝土基础件,两个基础间距为十米,因移动吊车未放下臂杆(事前没有认真检查上面有无障碍物),致使吊车臂与上空6600伏高压线接触,当时甲正用手扶吊车部位,触电倒地,其他三人也被感应电击,司机才发现臂杆触电,急忙移开,立即护送甲到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2、事故原因

直接原因:操作错误,忽视安全。

间接原因: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

3、整改措施

施工前检查周围环境,确保安全措施的落实。

五、触电

塑料焊接作业焊枪带电导致触电

1、事故经过

2000年8月24日10时30分,某厂车间维修组电焊工甲取出车间塑料焊枪,自己接电源线后进行塑料焊接作业,同班组的乙为其扶焊件,焊枪碰到乙的手后,乙发现焊枪有电,乙告知甲后离开。此时甲并未引起注意,大约又焊了五分钟,甲喊了声有电,随即持焊枪的右手向胸前一抽,焊枪正贴于胸前,随后甲侧身倒地,这时另一同事听到声音后跑去拉掉电源。经医院诊断甲左胸有5×10cm灼伤,鉴定为电击伤害,后因抢救无效死亡。

2、事故原因

直接原因:

操作错误,忽视安全,经过调查认定,电焊工甲自行更换绕线轴中的漏电保护器,且错误的将接入漏电保护器中的两棵进线的其中一棵与三眼插座中的接地线端连接,造成安全装置失效,使焊枪外皮带电。

间接原因:

教育培训不够,缺乏安全操作技术知识。职工遵章意识不强,有章不循,自我保护能力差,且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执行不严,对现场违章行为不能及时有效的制止。

3、整改措施

①进一步加强企业电器设备、设施的专项管理,各车间各部门的手持式电动工具、绕线器,必须统一由电仪车间进行

管理,各车间各部门不得擅自备用,并进一步加强检查和维修,建立台帐和使用制度。

②加大安全培训教育力度。针对职工中存在的自我保护能力差和个别职工遵章守纪的意识不强,各车间分别组织职工安全培训,进一步学习厂规厂法,安全管理制度,操作制度,岗位责任制,并要有针对性的组织安全考核,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杜绝违法违纪行为。

③加强特殊工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严格作业人员的防护用品的穿戴。

④认真组织开展全厂性的安全大检查,有针对性的解决设备、电器等隐患问题,严格工艺纪律和劳动纪律,严格查处违章违法人员。

电源线长度不够接线时不慎触电死亡

1、事故经过

1989年2月28日12时30分,某单位带工组长甲,在与本组工人乙等四人使用Z81-4型自吸泵,自西向南抽水喷浇西滩坨地作业中,由于水泵电源线不够长,甲等人将水泵移至南侧位置。甲在倒接水泵电源石板闸相序时,触及电气装置裸露的带电部分,造成甲触电倒地,经抢救无效死亡。

2、事故原因

直接原因:

①防护装置有缺陷,绝缘不良。电气装置带电部分裸露。

②操作错误,忽视安全。甲在倒接水泵电源石板闸相序时,忽视安全,未关闭电源。

间接原因:

教育培训不够,缺乏电气安全操作技术知识。

3、整改措施

①深入开展安全教育活动。组织职工重新学习有关劳动保护法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有关常识,并进行严格的考核。克服麻痹思想,增强职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和自我保护能力。每个职工都要重新修订个人安全保证书。同时针对工人安全素质较低的状况,举办安全用电学习班,为每个原盐小组培养一批安全用电骨干。

②停产整顿,边学习、边整改、堵漏洞,进一步加强班组的安全建设,完善基础,把安全工作落实到每台设备、每个操作人,使安全工作确实得到加强。

三相刀闸缺少护盖触电坠落死亡

1、事故经过

1980年6月5日8时25分,某建筑公司加工厂电工甲在铆焊工段天车上作业,因用临时安装的三相刀闸代替转换

开关使用,且该三相刀闸缺少上护盖,使一次部位(螺丝刀接点和刀口座)裸露,在作业中甲不慎触电,失去平衡,从

7米高处坠落地上,经抢救死亡。

2、事故原因

直接原因:

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临时代替转换开关安装使用的三相刀闸,缺少护盖(上盖),使防护装置

缺乏(电气装置带电部分裸露),形成了触电条件,且天车无护栏。

间接原因:

①安全操作规程不健全。该公司的电气安全操作规程中,高处电气作业操作规程不健全。

②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加工厂安全管理执行制度不严格,没有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现场检查和监

护不到位。

3、整改措施

①组织学习各项规章制度,讨论和修订有关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对电工进行考核,凡不合格者,一律不准独立作业,并吊销其操作许可证。

②根据公司施工现场情况,结合建筑安装施工的有关规程,制定出适应公司登高作业的安全操作具体规程。

③检查安装天车检修用的上下扶梯,辅设检修通道,并做好防护。

④各厂、队设专职安技员,免去其他兼职,以使其专心致志的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并实行公司、厂、队、班组定期

安全检查日活动。

⑤广泛发动职工,开展查事故隐患的活动,重点查思想、查制度、查隐患,制定整改措施,落实到基层,落实到人,限期完成。

电焊手套破损触电身亡

1、事故经过

1992年8月4日(厂公休日)16时40分,某厂一车间保全组上中班做例行设备检修。班长甲分配保全工乙、丙、丁三人检修2×5m平板硫化机,并更换压兰已折断丝对两条。因丝对已经折断在丝空内,三名保全工就准备用M12螺丝点焊在原丝对上以便带出。丙坐在硫化平板金属水管上,右手持焊钳,左手持电焊条正要夹焊条时,突然触电。经现场人员进行急救,后又及时送到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

直接原因:

①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丙在未取得劳动部门颁发的特殊工种作业证的情况下进行电焊作业,属于违章操作。操作时由于操作不当,忽视安全,丙把工作回线挂在高压阀门听子上,身体坐在金属水管上,未采取任何绝缘措施,使身体处于不绝缘状态。

②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现场狭窄且潮湿;

③个人防护用品存在缺陷,丙的电焊手套左手食指、右手中指已破损并且潮湿;工作服由于天气气温高,湿度大,也已出汗潮湿,降低了绝缘性能。

④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电焊机未安装漏电保护器。

间接原因:

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虽然当时电焊机二次线电压较低,但在特殊环境下,作业也会造成触电。作业环境未采取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

3、整改措施

①对特殊工种作业人员严格执行持有劳动部门颁发的特殊工种操作证和厂安技部门颁发的作业证方可独立操作的“双证上岗制度”。

②对特殊工种作业人员进行一次专业安全技术知识培训和考核。

③对特殊工种作业人员进行一次体格检查,对不适应本岗工作人员予以调离。

④电焊机一次线接线安装防护罩,对电焊机一次线、二次线出线端子进行一次检查,作好接零保护。

⑤对全厂手持电动工具及移动式电器设备安装漏电保护器。

⑥加强对作业现场和劳动保护用品,正确使用的巡视检查。并作为日常工作长期坚持下来。

⑦对全员职工进行一次安全用电教育,严禁擅自乱动电器设备,严禁非专业人员从事电气作业。

⑧在存在高度触电危险的环境中进行电焊时,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采用特殊结构的安全焊钳或熄弧自动断电装置,以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

电工巡视检查不慎触电死亡

1、事故经过

1990年11月14日10时30分,某分厂电工班班长安排电工甲去五、七组的闸箱巡视检查有无破损,甲去后长时间未见其回来,电工班班长便派人员寻找,12时左右有人发现其倒在终点杆南侧,已经死亡。(从现场分析,钢心铝裸线与380伏闸箱电源绝缘引线包布处接触,致使钢心铝裸线带电,甲触及导电体死亡)

2、事故原因

直接原因:

①设备、设施有缺陷,绝缘强度不够。闸箱电源引线老化,防护绝缘有缺陷,致使与钢心铝裸线带电。

间接原因:

①教育培训不够,缺乏安全操作技术知识。电工安全意识不强,缺乏基本的安全防护技能;

②该单位安全管理工作存在漏洞,日常对现场缺乏检查,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存在的事故隐患估计不足。

3、整改措施

①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②对从业人员进行一次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杜绝盲目作业和违章操作行为;

③针对电气安全管理,制定落实安全技术防范措施,加强日常的巡视检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④进一步完善电气安全技术要求,加大安全投入。

电气维修清扫电工触电身亡

1、事故经过

2004年7月2日15时20分,某厂35KV变电站做预防性试验,全厂停电对变电室进行清扫。因清扫后检查过程中发

现某装置变电室 2-7#柜清扫不彻底。随即监护电工乙拉下1#10KV进线柜开关,并悬挂“禁止合闸”警示牌,又在2

#柜内封挂地线一组。安排重新清扫2-7#柜。并重新下达二次清扫工作票,由电工甲、乙、丙执行。工作负责人(监护人)甲在配电室旁休息室(距1#进线柜10m)按工作票口头向乙、丙交待重新清扫2-7#柜之后,乙在前,甲、丙随后

走出休息室,在低压室门口(出休息室3米),甲了解由于电柜较高,即回休息室取椅子。当其回到低压室门口(距1#

柜8m左右),发现丙已经误入1#10KV进线柜并触电,现场人员立即对丙采取急救措施,送医院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2、事故原因

直接原因:

①操作错误,忽视安全。丙在工作负责人(监护人)甲按工作票布置工作后,执行变电室高压柜二次清扫工作时,

没有按照工作票要求(清扫2-7号柜),爬上1号柜被10KV高压电击倒。

②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有缺陷,现场缺少安全标志。二次清扫作业虽然拉下1号10KV进线柜隔离开关(此柜下

口带电),并悬挂“禁止合闸”安全警示牌(保护2-7号柜断电),但未悬挂“高压有电,禁止入内”标示牌且没有加

设临时遮拦,。

教育培训不够,缺乏安全操作技术知识;对现场工作指导错误。现场监护人员没有尽到职责。

3、整改措施

①加强电气专业维护运行安全教育培训,组织电仪人员认真学习《电气安全工作规程》,进一步增强电仪专业人员安全作业技能和自我保护安全意识,严格落实电气作业安全监护和各项防范措施。

②进一步完善车间变电室高压柜防护措施,高压进线柜安装锁具,并设置防护栏杆。

③加强电气维修作业安全警示,电气检修时,配电盘悬挂和工作内容相符的安全警示标示牌。

④立即在全厂范围内开展一次专题安全教育培训,举一反三检查各类事故隐患,对检查发现的生产安全隐患登记备案,认真落实整改措施,防止重复事故发生。

六、淹溺

驾驶不当车翻盐沟

1、事故经过

1996年3月7日11时25分,某厂职工甲驾驶四轮车在小组西滩从事压实坨地作业。作业过程中,甲驾驶轧池机采用转圈的方法,逆时针方向转压坨地,档位选择在二档低位,时速为每小时7公里。甲驾驶轧池机朝北左拐弯时,由于操作不当,拐弯角度过大,轧池机右侧轮驶出坨外,造成车身向盐沟方向倾斜,当时西北风6级,阵风9级,风向与车倾斜方向一致,致使轧池机翻入盐沟内,甲被轧池机压在沟里。同组工人乙发现轧池机翻在沟里,立即喊人抢救,当将其从沟底救出,甲已溺水窒息死亡。

2、事故原因

直接原因:

甲本人操作不当,在轧池机距坨地较近的情况下,拐弯角度过大,轧池机与坨地边缘安全距离不够,致使车轮驶出坨外,翻入盐沟。

间接原因:

天气条件差,西北风较大(发生事故时平均风力为6级,阵风9级),且风向恰与车身倾斜方向一致。

3、整改措施

①加强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组织职工重温安全法规和本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对轧池机、活碴机等特殊设备的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严格考核,不合格者,一律不准上岗操作。

②立即开展全员安全教育(包括各级管理人员)认真学习本岗位工艺操作规范、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责任书。认真搞好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解决,消灭死角。

③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实际,进一步完善恶劣天气作业生产有关措施和规章,就现场行车安全距离作出规定,对其他露天作业也要采取相应的安全保证措施,并结合历年来有关事故教训,组织职工学习对照检查存在的问题,吸取教训。

防护装置缺乏健康因素诱发

1、事故经过

1980年11月28日16时30分,某厂水泵工甲在污水站下池打捞榔头时,因阵发性高血压发作,突然倒在池子里,几分钟后不醒人事,因现场无其他人员未能及时救护,后他人发现后送到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

2、事故原因

直接原因:

①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在池子周围未安装防止人、物掉入池中防护栏、板。

②职工甲本人下池后阵发性高血压发作倒入池内造成溺水。

间接原因:

劳动组织不合理。在水泵工下池打捞榔头时,现场无其他人员,未能实现及时救护。

3、整改措施

①安装防护装置,防止人掉入池内加了防护板。

②建立职业健康查体制度和档案。企业在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应及时掌握职工的身体状况,适时调整工作。避免从事禁忌性劳动,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七、灼烫

视镜长年腐蚀冲刷减薄突然爆破物料喷出伤人

1、事故经过

1989年9月3日11时50分,某厂草酸钠车间一名操作工到三楼查看大蒸发器能否放料,正在通过视镜观看时,因视镜爆破造成带碱的高温甲酸钠物料喷出,将操作工烫伤,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2、事故原因

直接原因:

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机械强度不够),发生事故时,生产控制条件处于正常状态,经分析认为,因含碱物料的腐蚀冲刷,造成视镜只有5mm厚,已不能承受住0.2-0.3Mpa的蒸汽压力,致使视镜爆破,是造成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间接原因:

①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机械设备、仪器仪表等的设计和材料使用存在问题。厂在设备管理方面对视镜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故而对视镜使用更换周期及更换下来的视镜进行检查等未做明文规定,对视镜的选材上由于几十年来都用同样的视镜,在使用中未出现过冲刷腐蚀如此严重和爆破事故,导致思想麻痹,只凭经验和惯例对视镜进行更换和使用,缺乏严细管理办法。

②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由于对视镜缺乏足够重视,所以在扩大生产能力时工程技术人员提供给设计部门的设计依据仍按老设备类型提供,对蒸发器内物料介质只提供为甲酸钠水溶液,对其中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等没有文字加以详细说明,只是在与设计部门交涉时,口头上对蒸发器物料介质进行了叙述,而对视镜材质选择上缺乏认识,更没有意识到该蒸发器在扩大生产能力时物料腐蚀,冲刷增强,使视镜加速减薄。在视镜选材和防腐上缺乏科学性和严密性。

③教育培训不够,安全意识薄弱。车间级安全教育不深入,车间岗位操作记录不完整,不全面,有的不能反映出设备安全运转情况,基础管理不扎实。

④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厂自89年以来连续发生三起烫伤事故,虽做了分析,但未引起高度重视,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制度不严格,在抓安全生产上缺乏主动性和预见性。

3、整改措施

①对全厂所有蒸发器的视镜处,装上聚碳玻璃屏障,搞好二次保护。采取视镜外辅加一层聚四氟乙烯膜防止腐蚀,建立每半月测厚一次和定期更换制度。为避免重复事故发生,检查整改对凡不便于工人操作和危及安全的设备、电器、辅助设施按国家标准进行整改,给操作工人创造一个良好、安全的环境。

②以事故为教训,深刻反思,从管理入手,着重加强基础管理、设备管理、仪器仪表及安全附件维护保养,在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注重抓好落实。

③在厂内安全教育培训考核中注重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安全思想、安全意识、安全技能,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防护缺乏操作不当不慎掉入铅罐烫伤

1、事故经过

1990年5月26日15时15分,某厂负责1-4#酸化罐的操作工甲发现2#酸化罐带水带不上来,负责5-7#酸化罐的操作工乙知道后,便去楼下回铅罐处去堵皮帘子。乙爬到回铅罐上用手在调整皮帘子过程中,不慎掉入回铅罐内,造成烫伤(当时罐内有750C热水,水中含有铅,硫酸镁等物质,PH4.3,此回铅罐系8m/m聚乙烯塑料板制成,罐体直径1.75米,高1.35米,水深1.10米)。乙烫伤后自己爬出回铅罐后,回到二楼操作台休息室,当班长等人发现乙下半身全湿透了。经询问才知乙掉入回铅罐内,于是把他扶下楼梯,去厂保健站进行处理。由于烫伤面积较大(面积为70%;深度1~2度),保健站立即组织人送往专业医院进行治疗和抢救。经过13天的积极治疗和抢救无效死亡。

2、事故原因

直接原因:

①防护装置缺乏,设备存在隐患。由于对诸如此类敞口设备缺乏严格的管理和具体要求,因主要考虑散热问题,设计中也没有加盖子,造成存在设备隐患。

②操作错误。没有使用常用的工具去拨动皮帘,而是爬到回铅罐上用手来调整皮帘子。未采取防护措施,不慎掉入回铅罐内。

间接原因:

①安全操作规程、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从1989年以来,厂里虽然对各工段的安全技术规程和有关安全管理制度进行了修改和补充,但对那些不具体设专人管理的设备,尤其是敞口设备忽视了建立必要的安全管理制度,在处理带水皮帘子的方法上沿用了习惯方法未做规定。对诸如草酸车间回铅罐之类的敞口设备和不具体设专岗及工人很少去的地方,在建章建制中,虽然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未全面、全员、全过程采取针对性措施。

②教育培训不够,安全教育不扎实、不落实。厂内虽然多次开展了各种安全教育,但没有把安全教育做实,没有把安全教育同安全整改、建章建制、严格管理结合起来,而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安全教育处于一般化,对如何提高安全素质、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教育不深、不细、不扎实。

3、整改措施

①在全厂开展发动群众,揭露管理上的问题,深查、细找各岗位、各部门不安全隐患和缺少必要的管理制度的大检查活动,并逐台、逐个进行检查,对查出的问题逐级监督落实整改,堵塞各种不安全因素。

②对那些具体不设岗位,但又有工人有可能去操作的地方、设备、容器等制订出针对性安全管理制度、规程,做到有章可循。

③以此事故为教训,对全厂所有敞口设备、地池(槽)和容易发生事故的地方进行认真检查,该加网(盖)的加网(盖),对不可能加装的,采取其他防护办法,并登记造册,落实到部门。

④在企业管理上树立严细作风,结合实际,从管理上入手,按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制定一套切合实际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⑤对年龄较大、身体状况不好和对从事本岗位工作有禁忌症的人员,作好思想工作,调换调离现岗,安排适当工作,以防发生意外事故。

作业指挥协调错误检修过程放水烫伤

1、事故经过

1997年4月30日14时30分,某厂检修焦油蒸馏釜时,某班班长甲按方案开蒸馏釜下排放口,又进行了氮气置换后从蒸馏釜上排放口进一步卸压。职工乙即通知维修工分别拆人孔盖和给该设备相连的5条管道加隔离盲道。以上工作做完后,打开消防水龙带截门,用消防水龙带从人孔处给蒸馏釜内冲水半小时停水。后焦油蒸馏釜底的二氯乙烷(达到沸点后)与水从人孔喷出。在场的甲、乙、丙、丁、戊等人全部被热水烫伤,其中丁被气浪推下平台,掉下途中被铁管担了一下,摔到石板地上,造成下腭骨,股骨粉碎性骨折,经抢救治疗无效,七天后死亡,另外4人重伤。

2、事故原因

直接原因:

①指挥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人为停水,未停蒸汽,致使缸内温度升高,达到二氯乙烷沸点,造成二氯乙烷沸腾,从人孔处喷出,造成事故。

②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所中,忽视其使用。

间接原因:

①对现场工作指导错误,工作票制度执行不严。

②教育培训不够,各类人员安全管理、安全教育不到位,职工的自我保护能力差。

③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工业构件、建筑物、维修检验等的设计和材料使用存在问题,平台护栏不达标。

3、整改措施

①加强生产检修统一指挥,协调各工种之间的协作,强调非工艺操作人员进入现场作业必须在办理各种作业证后,并征得工艺操作人员许可的情况下,方可作业,工艺操作人员要时刻在现场配合检修人员的作业。

②进一步落实检修操作票制度,检修内容、注意事项、工业处理状况填写清楚,供应处理执行人签字。检修后,检修人签字,验收人签字。工艺处理状况以及各项安全措施执行状况由工段长、安全员分别检查、监督。

③检修作业制定相应安全方案或制度,进一步完善岗位责任制,上一级指令的完成,必须由专人负责执行,并得到确认。

④按照规范标准完善工作平台防护栏杆和配备个人防护用品。

缺乏联系和检查检修清理被烫伤

1、事故经过

1961年6月8日22时40分,某车间清理班单元组长甲在清理蒸馏塔时,在没有与司塔工联系和检查的情况下,与清理工乙开始将南面人门盖四周的螺丝全部卸下,之后,甲警告乙躲开,其本人站在人门盖的开启迎面,用1.5m长的铁撬棍用力撬,人门盖在启动后,并受塔内压力,突然全部打开,塔内涌出大量的约100度以上的液水,甲立即被冲倒,自己便由塔缝爬出。后被送医院抢救,因烫伤面积过大,被诊断为烫伤面积在98%以上,6天后死亡。

2、事故原因

直接原因:

①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所中,忽视其使用。

间接原因:

①安全操作规程不健全。

②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

3、整改措施

①全面修订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严格落实岗位安全责任制,并组织测验。

②建立主要设备、管线停开挂牌和标号制度和施工联系卡片,设备检修验收单,重点设备非计划检修紧急通知单等制度。

③配备使用适用的个人防护用品用具。

设计检修缺陷防护不当烫伤

1、事故经过

2005年9月14日11时40分,某厂一车间生产装置蒸发系统试运行。由于试车不正常,停止试车。当班负责人甲(生产科长)等人关闭了蒸汽节门和进料阀门,打开排料阀排料,交接班前向副厂长乙汇报试车不正常情况。乙向车间主任丙布置检修工作,让车间安排人打开装置上一检查孔排料,查明原因。操作工丙、丁和两名临时工到三楼检查孔处(检查孔为圆形,直径32厘米,下边缘距操作平台1.8米),将检查孔12条螺栓逐步缓慢松开,这时有少量卤液体流出。一段时间后发现卤液很少流出,便认为卤液流尽,丁用梅花扳手套住检查孔下放最后一颗螺母,把一块长2米,宽1米的塑料瓦

楞板放在身前做防护,站在距离检查孔2.4米处,用直径20毫米铁管扳动扳手卸螺母,螺母卸掉后,一股夹气热卤涌出,丁被烫伤。经7天抢救治疗无效死亡。

2、事故原因

直接原因:

①设备、设施有缺陷。设计不当,结构不合安全要求。

②个人防护用品用具——防护服有缺陷。所用的防护用品、用具不符合安全要求。

间接原因:

①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机械设备、工艺过程、操作方法、维修检验等的设计和材料使用存在问题。

②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

③教育培训不够,缺乏安全操作技术知识。

3、整改措施

①全面检查分析该设备循环系统以及试运行过程中的运行记录、技术数据,找出形成气阻造成卤液突然涌出的原因。

②重点进行专业技术培训,避免经验主义。

③配备和教育职工正确穿戴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

④进一步完善安全操作、工艺规程。

⑤加强对新建项目试运行期间安全监督检查。

八、火灾

乙炔站设备存有缺陷电石加入蒸发器起火

1、事故经过

1963年7月27日9时12分,某厂乙炔站加料工甲开动2号发生器,9时45分甲去三楼加料,在将电石加入2号发生器时,发生爆炸起火。班长乙在二楼正在填写操作记录,听到三楼巨响,第一个跑上三楼,但三楼一片黑烟和火,看不清里面,就下楼报火警,待把火扑救稍微小些的时候,发现甲躺在1号发生器加料漏斗的南侧地上,身上还有火,后送往医院因伤势严重死亡。

2、事故原因

直接原因:

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间接原因:

①机械设备、工艺过程、操作方法等存在问题。

②教育培训不够,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知识。

③加强应急救援预案组织演练。

3、整改措施

①加强设备技术管理。

②加强安全教育,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

③应急救援预案定期组织演练。

照明灯具不防爆造成石油气爆燃

1、事故经过

1965年12月7日17时05分,某厂防腐车间下放干部甲在给盐酸罐挂胶工作时,24伏100W不防爆的照明灯突然落地摔毁打起火花,燃着滴落在罐口的胶浆,火焰进入罐内,又将罐内挥发出来的石油气燃着。当场烧伤在罐内挂胶的甲,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2、事故原因

直接原因:

①照明灯具不防爆。

②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③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

间接原因:

①教育培训不够,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知识。

②没有实施事故防范措施。

3、整改措施

①易燃易爆场所必须使用相应防爆电气设备工具。

②加强全员安全教育,提高每个职工的安全意识。

③应急救援预案定期组织演练。

④加强狭小作业空间通风措施。

九、高处坠落

清理吊石罐落入罐坑底

1、事故经过

1982年1月23日9时30分,某厂白灰车间吊石机岗位操作室内操作工乙发现操作盘总电门指示灯开开停停,当即下楼去配煤工甲所在的操作岗位联系查看,走到#1窑底跟前时,突然听到甲在罐坑内发出的呼救声,循声到罐坑前,发现甲仰面躺在罐坑内,头部枕在罐坑的东面洋灰台上,身体则在压杠下面,经呼救后来现场的人从罐坑下将甲背出来,送往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2、事故原因

直接原因:

①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冒险进入危险场所。作业人员事先未与吊石工或司炉工联系,未采取任何安全防范措施,即单独一人清理吊石罐和罐坑。按照规程要求,如下坑去清理或取物,应在吊石花架上安放安全杠,现场花架上并未安放安全杠。

②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

间接原因:

①教育培训不够,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作业人员没有认识到该作业行为的危险性。

②劳动组织不合理,该作业存在一定危险性,作业过程应有人监护。

③没有落实事故防范措施,作业人员在没采取任何防范措施的情况下,进入危险区域作业。

3、整改措施

①召开事故现场会,分析事故原因,认真吸取事故教训,组织开展生产安全大检查,查找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查处事故隐患,确保生产安全。

②改进罐坑作业安全防护装置,设置连锁保护装置,落实本质安全防范措施。

③加强安全培训教育,提高职工遵章守纪自觉性,促进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严格落实特殊工种上岗资格培训教育制度,做到先持证后上岗。

④根据岗位作业特点,重新核对配备作业人员数量。

⑤无论何种作业,凡有二人以上参加,必须指定一人负责安全。

登高拆除架空线路坠落地面导致身亡

1、事情经过

1984年5月16日上午,某厂所属建筑施工公司接到一拆除现场架空线路的任务。在经过现场查看并决定了施工方案后,由电器维修班班长甲带领全班将所用之材料、工具运抵施工现场准备立杆。但由于没有钢铰线无法打拉线,此时甲和技术员乙发现某路段上有一根电杆上面有无用的钢铰线,于是决定下午将其剪下来,用到印刷厂的供电线路上。下午班长甲准备了大克丝剪,以便剪钢铰线。电器维修工丙接到剪下钢铰线的任务并取来安全带后,迅速到了作业岗位,拿上大克丝剪背上安全带,马上就上杆子。该杆子为12米水泥杆,上有横梯,杆上有专项的架空讯号电缆一条,并有一个电话线用的立式分线盒。当上到第8登横梯时,丙大喊“哎呀,可电死我了!”,喊了数声。此时甲尚未走到杆下,即说:“稳住了”,丙就站了一下,甲就说:“不行就下来吧!”此时丙往下下了一登梯子,就摔下来了,摔在杆子的南侧正好是柏油马路,丙送到医院后因抢救无效死亡。

2、事故原因

直接原因:

①操作错误,忽视安全,电器装修队队长甲是死者的师傅,是现场的唯一监护人,没有进行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

②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电器维修工丙在进行工作时,没有戴安全帽和手套就进行高空作业。

间接原因:

①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公司领导忽视组织发展快,职工队伍在2年内迅速发展到1300人的特点,在安全教育上不够经常,存在死角,对安全工作的检查与督促不够深入,发挥安全组织的作用不得利,是造成事故发生的思想根源和组织根源之一。

②电器装修队队长在部署任务时,没有很好的部署安全工作,执行安全制度不严格,交代任务时不清,没有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安全存有麻痹思想。

3、整改措施

①进一步完善安全组织:为适应公司迅速发展人员不断增加的情况,决定进一步完善安全组织,将本公司各厂队的安全组织网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使不完善的完善起来,没建立的建立起来,做到厂,队,班,组,店都有安全负责人,分期分批的再进行一次安全制度的学习与贯彻,做到生产有人管,安全有人抓的局面,在工作上做到五同时,即:计划,部署,检查,总结,评比和安全工作。

②开展一次安全大检查,以次事故为教训,组织全公司的一次安全大检查,内容是:查组织,查思想,查隐患,查措施,通过大检查,使全公司的同志受到一次深刻的安全教育,做到组织健全,思想明确,隐患消除,措施得力。

③检查调整修改劳动保护用品发放标准,并强调按规定穿戴。

电梯失灵坠落死亡

1、事故经过

1996年4月2日14时50分,某厂三名助剂配料工甲、乙、丙和一名助剂配料替班工丁,上岗后用小车将桶装助剂聚氯乙烯辛基酚醚(简称TX)通过电梯由一楼运到二楼熔融室。运到第十一桶时,电梯在二楼厂房停稳后,丙从轿箱内用小车将TX推出,丁在门厅西侧接应重车。甲没出轿箱继续操作电梯到三楼取油(修车用)。丙和丁将车推进熔融室卸下TX 桶后,丁继续去一楼运TX桶。因二楼电梯厅门敞开(此时轿箱却未停在该层),丁误认为厅门内有电梯,故倒行运桶上电梯时坠落到坑底,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2、事故原因

直接原因:

①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助剂工甲长年从事该项工作,在操作电梯离开第二层继续上升时,违反了该单位<<规程>>第三条中关于“厅轿门未完全关闭时电梯不能启动”之规定,在没有关闭厅门的情况下操作电梯上升。

②有分散注意力行为。助剂配料替班工丁,在进入轿箱前没有辨认轿箱是否停在该层,而是倒行误进入二楼。

③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该电梯的轿门与厅门的电动连锁装置用小木版锁住造成连锁失灵。

间接原因:

①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电梯电动连锁装置失灵后,未能及时整改。

②未经培训,缺乏安全操作技术知识。电梯操作人员未经过特种作业人员教育培训,属无证上岗。

3、整改措施

①认真落实安全检查制度,对查出的隐患,现场定整改措施,定落实措施负责人,定完成日期。各级的安全检查整改有详细记录,从班组到厂部形成闭路循环管理,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

②每月组织全厂职工学习一次化工部颁发的“安全生产禁令”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教育职工自觉遵章作业。

③进一步明确职能人员的职责分工,严格执行上级部门的规定、规程。应持证运行的设备按规定检测核证,工人持证上岗。

④进一步规范班组的安全活动,坚持班前讲安全,班中检查安全,班后总结安全,并有详细记录。

⑤各分厂每月对本单位安全生产状况进行一次全面评价,对评价出的危险因素,采取可行有效的整改措施,及时整改隐患保障安全生产。

⑥对全厂电梯进行检修,检测达标后持证运行。电梯维修工持证上岗。按照特种设备管理规定,定期对电梯进行安全检测。

擅自拆除窗栏杆做卫生坠楼身亡

1、事故经过

2000年6月29日9时10分,某职工甲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和同在一室办公的本车间劳资员乙一同擦试本室窗户玻璃(因劳资员办公地为该单位治安重点部位,故该车间按照治安管理规定,在该室窗户内侧安装了平面式护栏,但职工甲为擦窗外一侧玻璃方便,擅自将护栏部分钢棍上下两端锯断,留有擦玻璃时方便的上下约1米、宽为0.3米的豁口),甲从此处钻到窗外,站在距地面高度6米、宽为0.18米的窗户外沿擦试户上玻璃,当甲从窗外由东向西移动时,不幸坠落至办公楼旁的水泥地面上,被他人急送医院抢救,但因伤势过重,经抢救无效死亡。

2、事故原因

直接原因:

造成安全装置失效,拆除了安全装置。发生事故车间办公室均分布在车间总控岗位厂房的二层,该办公室窗户内侧安装了平面式护栏,职工甲为擦试玻璃方便,私自锯开三根栏杆。

间接原因:

①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车间为解决各室擦玻璃的安全问题,为各办公室配备了擦试玻璃专用的长把玻璃刷,但职工甲没有使用。

②教育培训不够,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车间对职能干部的教育、管理、检查、考核工作中存有漏洞,对职能干部所在岗位的检查不深入细致。

3、整改措施

①立即将车间事故办公室窗户护栏焊齐恢复,并将现有护栏改为窗外固定式护笼。

②重新配置擦玻璃用的专用工具。

③开展全厂范围内的安全大检查,特别是对二、三线岗位和类似场所重点进行检查,对查出的各类危及生产、人身安全的隐患,立即进行整改。

④加强职工全员教育,特别是进一步强化职能干部的安全责任意识。

吊孔缺陷坠落身亡

1、事故经过

1999年5月6日15时30分,某厂运行工人甲,在交接班前清理卫生,清理完卫生后,独自一人来到20T锅炉2#、3#炉厂房之间的平台上抖落身上的尘土,此平台中部有一长1.725米、宽1.15米的长方形吊装孔,该吊装孔用一块铁板

盖着,甲在抖落身上的尘土时,踏翻铁板盖,并与铁板盖一起从距地面4.66米高的吊装孔坠落地面,被其他职工发现后及时送往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2、事故原因

直接原因:

设备、设施有缺陷。维修、调整不良,设备失修。(该吊装孔防护栏未能及时修复,铁板底部定位装置损坏严重,铁板上的合页及销子不齐全)是酿成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

间接原因:

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未能发现该吊装孔盖板存在事故隐患是酿成这起事故的间接原因。

3、整改措施

①在全厂范围内开展“查身边隐患”活动,认真落实安全检查制度,以班组为单位,组织全员搞整改,重点查思想、查制度、查隐患。对查出隐患,现场定整改措施、定落实措施负责人,各级的安全检查整改要有详细记录。

②进一步规范班组的安全活动,坚持班前讲安全、班中检查安全、班后总结安全并有详细记录。

③立即着手对该吊装孔的修复,按国家标准加装护栏,恢复盖板的销子及底部定位装置。

屋顶拆除作业不幸坠落身亡

1、事故经过

1979年5月1日9时30分,某厂在拆除一土木工段厂房天窗挡风板时,一名工人甲站在挡风板下侧,脚踩在挡风板的塑料挡风板上,在拆木楞的过程中,挡风板顺着房坡下滑,甲的重心失调,被迫扒在下滑的挡风板上,挡风板因增加了压力而急速下滑,瞬间连人带板滑落到房下,档风板落到离厂房4.5米处,人摔到离厂房6米处,甲被送到医院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2、事故原因

直接原因:

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甲站在不能承受其体重的塑料挡风板上,致使挡风板下滑造成坠落。

间接原因:

①教育培训不够,缺乏安全操作技术知识。安全意识淡薄,在工作中出现严重违章行为,现场的安全监管力度不够,不能及时发现和制止违章行为。

②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单位在施工前没有制定严密的安全保证措施,未能正确指导职工穿戴和使用高处作业的劳动保护用品。

3、整改措施

①加强职工安全规章制度的教育和学习,使职工熟练本岗位安全规程并且认真执行。

②组织全厂各单位进行一次查领导、查思想、查组织、查制度、查隐患的五查活动,落实防范措施,防止类似事故重复发生。

③在安全管理工作中,重点加强现场安全监护,保证各类施工作业人员的劳动用品的穿戴齐全,消除违章作业行为。

④制定严格的管理措施,在各类施工作业前,应制定严格有效的安全保证措施,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屋顶拆石棉瓦踩破坠地身亡

1、事故经过

1982年8月19日8时40分,某厂动力车间锅炉房司炉工甲和乙受司炉组长丙的指派,到漩涡除尘室上房拆除部分石棉瓦屋顶。司炉组长丙在分配工作的同时,要求上石棉瓦屋顶要采取铺设木板的安全设施。由于紧固石棉瓦的罗丝经风雨氧化锈死,甲采用锤击螺丝紧固处的方法,使板与钉脱开并将第一块拆卸的石棉网拉推到屋顶不妨碍施工处,由于拉推石棉瓦时没有踩在铺设的垫板上,而是踩在屋顶钢梁架上面,致使甲在喊乙上房时,身体失重,踩破石棉瓦,从2.6米高处摔至平地,送往医院后抢救无效死亡。

2、事故原因

直接原因

①防护有缺陷,防护不当。职工甲在施工中虽然采取了铺设木板的安全设施(垫板选择长短尺寸小于钢架间距;垫板摆放位置不当,没有放在有力支点上),由于在推拉石棉瓦时没有踩在铺设的垫板上,而是踩在屋顶钢梁架上面,致使在身体失重的情况下,踩破石棉瓦后坠落。

②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设计不当,结构不合安全要求。房屋设施有缺陷:瓦下没有防护网装置。

③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未佩戴安全带。

间接原因:

没有实施事故防范措施。施工班组没有按照程序办理施工操作票手续。

3、整改措施

①组织重新学习厂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加强遵章守制教育,同时进一步完善有关安全规章制度,严格执行登高作业审批制度。

②对所有老石棉瓦屋顶进行检查,旧网加固,无网增补,对全厂各科室,车间进行安全规章制度考核,并登记,造册,保留存档。

③将发生事故这一天作为厂安全活动日。

钢梁断裂人缸坠落

1、事故经过

1991年8月6日8时30分,某厂车间工人甲和乙等四人对车间二楼地面进行大修。该四人进入施工现场,开始吊放11#陶瓷缸。因吊链长度不够,需要串接一个吊链才可将缸放到一楼地面。这时作业组将原来2吨吊链换成3吨吊链,甲主动上缸摘掉吊链挂钩,正当伸手去接3吨吊链准备串接时,钢梁断裂,人和缸一起从四米高处坠落,缸落地后倾斜,将甲甩落到地面,经抢救无效死亡。

2、事故原因

直接原因:

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强度不够,起吊重物的绳索不合安全要求。

间接原因:

①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对在先前的大修过程中,搪10#缸曾发生倾斜,相关人员在得知险情后未能根据情况采取有效的、具体的安全措施。

②教育培训不够,缺乏安全操作技术知识。

③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对施工现场勘查和技术分析不全面仔细,对操作台年久失修、钢结构部分腐蚀程度估计不足。

3、整改措施

①认真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等。并利用各种渠道,进行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使干部职工真正吸取事故教训,增强安全意识,组织干部职工制定个人安全保证措施。

②特种作业作业前必须认真进行现场安全检查(包括设备、工具、仪器、仪表、护品等),并制定相应安全作业方案。

③发现事故隐患必须立即进行整改,并落实整改责任制。

无防护用品用具坠地死亡

1、事故经过

1995年1月9日上午9时30分,某施工员甲在拆除车间保温用过的脚手架工作中,自己爬到二楼跨过护栏走到边梁上(梁距水泥地面四米),拆卸搭在脚手架上的竹脚手板,当搬起第二块竹脚手板往下扔时,被竹脚手板上的穿钉头勾住了上衣左下口袋,人与竹脚手板一起摔下来,甲的头部左倾着地,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2、事故原因

直接原因:

①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施工员甲在高处作业时劳动保护穿戴不齐全,主要是未系安全带。

②不安全装束。甲所穿的工作服不适于此类作业。

间接原因:

①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指导错误。对现场的安全检查、监控力度不够,措施不到位。

②教育培训不够。安全培训不到位,管理人员、作业人员缺乏安全管理知识和操作技能,安全意识淡薄。

③没有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在作业前未到安技部门办理《高处作业施工证》,也未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盲目作业。

3、整改措施

①加强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②加强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③制订针对性的施工作业方案和事故防范预案,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

④高处作业必须严格审批,同时严格检查是否配备了适用的防护用品用具。

突然听到爆炸声惊慌失措空中跳

1、事故经过

1958年8月19日19时左右,某厂一名新入厂的工人甲站在室外稀碱储罐顶上作业,这时室内有一蒸发罐突然发出爆炸声,甲惊慌失措,从稀碱储罐管子向下滑,滑到一半管子没了就从三米高的空中向下跳,摔在地上脑震荡死亡。

2、事故原因

直接原因:

①有分散注意力行为。

②设备、设施有缺陷, 稀碱储罐管子失修。

间接原因:

①劳动组织不合理。新工人学习期未满安排独立操作。

②教育培训不够,新工人缺乏安全操作技术知识。缺少对突发事件的处理经验和逃生技能。

3、整改措施

①在全厂范围内开展设备设施事故隐患检查整改。

压力容器事故案例精选

压力容器事故案例精选 湖北省江陵县某人造麂皮厂紫铜烘缸爆炸 一、事故概况及经过 1986年2月1日下午,江陵县某人造麂皮厂紫铜烘缸在运行中爆炸,烘缸壳体沿纵向焊缝撕开,抛出4米多远。强大得气浪把操作平台全部摧毁;烘缸上方得5块屋面预制板被掀开,其余大部分被震动脱缝,740平方米得车间里,大部分门窗被气浪冲毁,其中一扇窗门飞出70米远;生产中得物料散落整个车间。现场死亡2人,一个被汽浪冲至3米多高,在15米远处得车间窗上挂着,另一个被汽浪冲出窗外(通过铁栅)17米远处。重伤2人(其中1人抢救无效死亡),轻伤3人,直接经济损失50000元。 二、事故原因分析 1、厂领导无知蛮干,忽视安全生产就就是造成这次事故得主要原因。1983年11月该厂转产后在第一条植绒生产线上安装一台造纸厂用得铸铁烘缸,因其耐压性能好,所以在0、4~0、6兆帕蒸汽压力下使用二年多,未出现问题。1985年9月该厂上第二条植绒生产线,厂领导考虑紫铜烘缸价格便宜,重量轻,传热快,平整光滑即盲目决定采用,安装后也未考虑紫铜烘缸承压性能如何即决定按铸铁烘缸得使用条件使用。 2、超压使用就就是这次事故得直接原因。紫铜烘缸得规定工作压力为0、15兆帕,而该厂锅炉房送出得蒸汽压力为0、4~0、6兆帕,且在蒸汽管道上未装减压阀、压力表与安全阀。该厂在蒸汽管道上安装一个截止阀起供、停汽得作用(厂规定15分钟开关一次)使烘缸内压力忽高忽低,工作条件十分恶劣。 3、干部与工入缺乏基本得安全技术教育,就就是这次事故得重要原因。该厂就就是两班制生产,深夜班间歇,因此,烘缸内有冷凝水,间歇后再生产,首先应排除冷凝水,然后再升温。但就就是该厂没有制定排放冷凝水得具体要求,操作工人也不知其利害所在,根据现场情况与有关资料推算,爆炸前烘缸内积水有0、7吨,爆炸时,这些积水瞬间汽化,大大增加了爆炸得杀伤与破坏程度。 三、防止同类事故得措施 1、厂领导不要盲目指挥生产,要按照《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得规定,指定具有压力容器专业知识得工程技术人员,负责安全技术管理工作。 2、压力容器使用单位(特别就就是乡镇企业),要加强对干部与工人得基本安全技术教育,提高职工安全技术素质 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某乡造纸厂蒸球爆炸 一、事故概况及经过 1986年2月22日5时9分,常德市桃源县某乡一造纸蒸球在运行中爆炸。爆炸时蒸球内气压为0、7兆帕,爆炸所产生得冲击波使整个厂房毁坏,绝大部分机器设备遭到严重得破坏,其中蒸球得基础钢筋水泥墩(重约2、5吨)飞出22米远。这次事故死亡3人,重伤1人,轻伤4人,直接经济损失190000元,间接经济损失300000元。 二、事故原因分斩。 1、长期未进行定期检验,腐蚀严重导致蒸球强度不足,就就是爆炸得主要原因。

学校安全事故案例分析2

学校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案例据《宁波晚报》2004年11月26日报道:本市某区西岙小学在2004年5月20日下午全体教师参加培训学习,经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批准,临时放假半天,于5月19日向全体学生告知,要求学生向全体家长转告。5月20日下午两位11岁学生与其他同学一起玩耍,又到江里去游泳,结果发生溺水悲剧。两位学生的家长认为学校有过错应承担民事责任,把学校告上法庭。 责任认定:法院认为,(1)尽管被临时安排在正常教学时间,但学校因教师培训,经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批准,是有权对教学、休息作出安排的。本案中两位学生已经具备一定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学校告知他们将放假决定转告自己父母,并无不当。(2)依据《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学校与未成年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教育、管理、保护关系,而不是基于民事法律规定和血缘关系而形成的监护关系。学校只有在实施教育教学活动或组织校外活动过程中造成未成年学生人身伤害,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中发生未成年学生人身伤害的意外,才承担教育、管理、保护的民事责任。家长认为学校临时放假没通知到他们,就意味着对学生管理的职责没移交给他们,混淆了学校的基本职责与父母监护责任这两种不同的关系。(3)学生父母作为监护人,平时应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充分履行监护职责,保护孩子的各种合法权益。案发当天孩子本因回家吃中饭,可父母连孩子是否回家吃饭也采取放任态度,以致孩子脱离父母监护,实施与年龄、

智力不相适应的高危险的游泳活动,最终导致溺水身亡。孩子出意外,过错在父母,学校不应负民事责任。 给我们的启示: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必须注意这样几点, (1)需要在正常教学时间要求全体教师参加的上级教育、教学部门组织的学习培训、岗位测试、大型的教科研活动等,又无上课教师,需要安排学校临时放假的,必须按照法规顺序和要求组织进行,临时放假决定向全体学生告知,同时用《告家长书》的形式书面告知家长。(2)学校不是任何形式的监护人,《民法》第十六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人员中有监护能力的人担任监护人:(一)祖父母、外祖父母;(二)兄、姐;(三)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对指定不服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裁决。 没有第一款、第二款规定的监护人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根据《教育法》及其有关规定学校与未成年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教育、管理、保护关系,学校不是任何形式的监护人而是教育机构,

2016年至2016年学校安全事故案例集锦

2016年至2016年学校安全事故案例集锦 篇一:生产安全事故典型案例汇编(2016年) 生产安全事故典型案例学习(2016年) 4(三)班 — 1 — 摘要:船舶工业是综合工业之冠,以下列举近年来船舶建造中各类典型生产安全事故案例,造船修造既有高空作业、闷舱室作业、起重作业、电焊气割作业、交叉作业等方式,同时又使用油漆、乙炔、液化气等有毒、易燃易爆危险品,属于高风险的行业。由于其特殊性,概括起来存在着“低、快、多、少、乱”五大特点。一是科技含量低。造船企业不仅建造周期长,而且工种多、工艺复杂,生产手段主要以手工为主,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希望能从中吸取教训。事故案例一:高处坠落事故车间电工xx伟,40岁,在技改施工现场爬上角钢支撑架安装电灯泡,装完下架时将支架踩落掉下地面,造成腰椎1#骨折,左跟尾骨折。根据事故现场的调查和分析,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xx伟作业时没搭设好梯子,也没有系挂安全带,没有落实任何防范措施,属于违章操作;事故的次要原因是角钢支撑架本身就焊接不牢(虚焊)。 2.土建队工人xx林,在工作时抄近路从xx 车间回收费料石棉瓦屋面上通过,不慎踩烂石棉瓦从房顶上摔下,造成双手腕骨折,左膀滑裂。事故发生的原因是xx林安全意识太差,为了贪图方便,严重违章,负事故全部责任。生产部安装队焊工xx

勤,33岁,在综合分厂白肥厂房上安装氟洗涤塔时,踩烂石棉瓦后连带折断的锈蚀屋架,坠落地面,臀部着地,造成髋部左耻骨、坐骨骨折。根据事故现场的调查和分析,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xx勤作业时没搭设梯子,没有系挂安全带,更没有落实任何防范措施即上房顶作业,属于违章作业,承担事故直接责任。 — 2 — 事故案例二:触电事故 一、事故经过 xx船舶工程部,指派电焊工xx华(男,27岁)配合铜工李××到船上分油机间进行管子移位工作。xx华将焊接电缆拉到分油机间,在将焊钳端的接头拧入焊接电缆螺纹接口时,发现拧入不到一个螺距便卡住,任凭怎么使劲也拧不进去,他用焊钳在分油机甲板试了试,发现有电,并不影响焊接,再加上改样工作比较急,因而也没再去想螺纹接头不牢的事了。李XX负责拆装管子并重新给马脚定位,而xx 华则负责焊新马脚。靠门口的几个马脚焊好后,两人已经大汗淋漓,身上的工作服也已湿透。xx华准备将焊接电缆拖到靠舷侧的位置,以便继续焊余下的马脚。此时,铜工李××到机舱借葫芦。在xx华往里拉电焊电缆时,焊钳与焊接电缆的接头突然脱落,带电一端掉在分油器上的紫铜管上。与此同时,xx华人因失去平衡扑倒在已带电的铜管上,胸口汗湿的衣服触及带电紫铜管造成触电。当铜工李××返回分油机间发现xx华触电后,急忙进行抢救,但终因脑缺氧时间过长,xx华于两个星期后在医院死亡。

触电事故典型案例

触电事故典型案例 落实安全规章制度强化安全防范措施 高压线下吊运作业,汽车扒杆碰线触电,电死扶绳汽车司机。 1984年3月28日下午,某厂运输车间运水泥构件,汽车吊扒升到距10千伏高压线约100毫米处,因承重摆动扒杆而碰触高压线,致使扶钢丝绳的汽车司机触电死亡。这次作业违反了“在10千伏高压线下作业,安全间距不应小于2米”的规定,且由非司机开车,导致悲剧的发生。 水沟焊管搭接回路线,手脚潮湿触电命归天。 1988年7月31日上午,某厂职工子弟中学校办工厂,在承包工程的室外地沟里进行对接管道作业的青年管工拉着焊机二次回路线,往焊管上搭接时触电,倒地后将回路线压在身下触电身亡。该管工在雨后有积水的管沟内摆对接管时,脚上穿的塑料底布鞋、手上戴的帆布手套均已湿透。当右手拉电焊机回路线往钢管上搭接时,裸露的线头触到戴手套的左手掌上,使电流在回线——人体——手把线(已放在地上)之间形成回路,电流通过心脏。尤其是触电倒下后,在积水的沟内,人体成了良好的导体,那时人体电阻在1000欧左右,电焊机空载二次电压在70伏左右,则通过人体的电流70毫安。而成人通常的致颤电流即致命电流为50毫安。70毫安电流使其心脏不能再起压送血液的作用,所以血液循环停止造成死亡。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加之缺乏安全用电知识使年仅23岁的青工死于非命。 类似的事故还有1998年7月17日下午某厂一铆工在进行点焊固定工件作业时触电身亡。原因是非电焊工干点焊;所用焊把末端因绝缘破损而漏电;天气高温炎热,又为保产品质量,工作地点不能使用降温风扇,以致所穿戴的工作服、防护手套被汗湿透。上述这些因素使入厂才一上,虚岁才20的小伙子离开了人间。

学校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学校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一、学校的教学及生活设施存在安全隐患造成的伤害事故 学校的教学、生活设施包括学校的楼房、墙体、运动器械、实验器材、道路、场地、电力、消防设备设施等。学校的教学、生活设施质量不合格,存在安全隐患,极易引发人身伤害事故。例如,2003年1月21日下午,四川德阳市旌阳区德新镇玉村小学发生校舍垮塌事件,在教室内玩耍的小学生被垮塌下来的房顶砸伤,1名学生当场死亡,另有18人受伤。 根据《办法》第四条规定:“学校的举办者应当提供符合安全标准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和生活设施。”给学生提供安全的学习、生活场所,并且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进行经常性地维护和管理是学校的职责和义务。如果因为学校的教育教学、生活设施质量不合格,不符合安全标准或者设备设施陈旧、年久失修、未及时修复或拆除等原因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办法》第九条第一款规定:“学校的校舍、场地、其他公共设施, 以及学校提供给学生使用的学具,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或者有明显不安全因素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同时,《办法》第十一条规定:“学校安排学生参加活动,因提供场地、设备、交通工具、食品及其他消费与服务的经营者,或者学校以外的活动组织者的过错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有过错的当事人

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根据这一规定,如果学校因教育教学、生活设施质量不合格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承担赔偿责任后,学校可向建筑施工者、设备的生产或销售者进行追偿。 学校的教学、生活设施虽然给学生造成了人身伤害,但学校的教学、生活设施符合安全要求,不存在安全隐患,并且学校在管理上并无不当的,学校不承担赔偿责任。例如,周某是某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一天下午放学后,他躲藏在学校洗手间里,随后就到学校操场擅自爬到单杠上,不慎摔下,造成脾脏破裂,动手术切除了脾脏,花去各项医疗费用二万多元。经伤残鉴定,确定为六级伤残。后经检查,学校的单杠质量合格,不存在事故隐患。法院审理认为,周某放学后滞留校园,擅自玩有危险性的体育活动器械,学校提供的体育活动器械没有质量问题,活动场地也不存在事故隐患,学校在管理上没有不当之处,对此,其本人应承担全部责任。《办法》第十三条第三款规定:“在放学后、节假日或假期等学校工作时间以外,学生自行滞留学校或者自行到校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学校行为并无不当的,不承担事故责任。” 二、学生之间互相嬉戏、玩耍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 这类事故在学生伤害事故中占有极大的比重。从事故发生的时间看,又可分为在上课期间发生的和课余时间发生的。如果学生在上课期间因互相打闹而受伤,学校和教师应承担一定的责任。因为在上课期间,教师应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学生在上课时相互打闹,导致一方受伤害,致害人要负主要责任,但教师管理不严,也是事故原因之一,同样也要承担一定的责任。例如,徐某与蔡某是浙江温州市双屿镇双岙小学同班同学,1998年12月17日下午第2节课上,徐

一起典型人身触电伤亡事故案例

一起人身触电伤亡事故案例 一、事故经过 2014年8月25日7时55分,陕西某发电公司运行人员发现#5 机除尘A变压器温控仪故障,通知检修人员处理。10 时37 分,变配电班刘某开具工作票,16 时20 分,办理开工手续。19 时40 分,变配电班刘某(工作负责人)和钟某(死者,男32 岁)到现场开始工作。由于该变压器温控器和4个冷却风机共用一个16A 空气开关(见附图),初步判断某个冷却风机故障造成空气开关跳闸,温控器面板电源失去。为便于今后检修和故障判断,将4 台冷却风机电源改为由4个3A 空开分别控制。工作中进一步确认,一台冷却风机风扇卡死且电机线圈开路。21 时20 分许,刘某回班组找风机备品,离开时向钟某交代让其休息等待。22 时10 分,刘某回到配电室,发现钟某趴倒在地,面部周围有血迹,左手拿一根导线,身下压有一根导线。刘某判断其触电,立即切断电源并打电话呼救,随后同赶到现场的运行人员轮流用心肺复苏法进行抢救。22 时23 分,公司值班医生和救护车到达现场进行急救,并随即送往医院,在第三陆军医院抢救后,确认钟某已无生命体征,诊断死亡。 二、原因分析 现场勘查发现,事故地点位于#5 机除尘配电室走廊,距离工作地点除尘A 变约2.5 米(见附图)。钟某左手握着一根试验导线的

接线柱,手心有坑状电击伤,接线柱有烧焦痕迹;右胸前压有带鳄鱼夹的另一根试验导线,右手握拳在右胸,右胸有电击伤。导致触电的导线为临时试验用导线,一侧通过硬导线插入临时电源插座孔,另一侧分别为接线柱和鳄鱼夹,临时电源取自附近的检修电源箱。从现场情况判断,该导线用来接取变压器冷却风机试验电源。 事故直接原因:当事人钟某违章作业,违反先接线后送电的作业程序,在取电试验过程中,身体接触导线带电部分形成回路,发生触电。 事故间接原因:工作失去监护,工作负责人没有按照安规和反措要求,将工作班成员撤离作业现场,工作班成员在没有监护的情况下作业,并且在低压带电设备工作,没有按照要求带手套。 三、暴露问题 1.检修工艺标准不高。事故现场接取临时电源的导线不规范。由于距离较长,电源转接过程中试验导线没有使用专用插头,而是两根硬导线分别与两根软导线接长后,直接插在插座上。接线方式严重违反安全用电要求,由于存在接触不良问题,工作中会影响工作人员的判断和作业过程,分散注意力,特别是在无人监护情况下,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2.检修组织管理有差距。除尘A 变温控器缺陷于当日早晨发现,工作票计划消缺时间2 天,本可以充分利用白天进行。但因检修提出的工作内容、措施有误等问题一直拖至晚间进行工作,作业人员于19 时40 分才进入现场。车间、班组对回路改造的安全措施及工作

压力容器爆炸事故案例

压力容器爆炸案例 一、事故概况及经过 1992年6月27日15时20分,市油脂化工厂癸二酸车间两台正在运行的蓖麻油水解釜突然发生爆炸,设备完全炸毁,癸二酸车间厂房东侧被炸倒塌,距该车间北侧6米多远的动力站房东侧也被炸毁倒塌,与癸二酸车间厂房东侧相隔18米的新建药用甘油车间西墙被震裂,玻璃全部被震碎,钢窗大部分损坏,个别墙体被飞出物击穿,癸二酸车间因爆炸局部着火。现场及动力站、药用甘油车间当即死亡5人,另有1人在送往医院途中死亡,1人在医院抢救中死亡;厂外距离爆炸点西183米处,1老人在路旁休息,被爆炸后飞出的重40公斤的水解釜残片拦腰击中身亡。这次事故共死亡8人,重伤4人,轻伤13人,直接经济损失360000余元。 爆炸的两台水解釜,是由油脂化工厂委托市锅炉厂设计制造的。水解釜筒体直径1800毫米,材质为20g,筒体壁厚14毫米,封头壁厚16毫米,容积为15.3立方米。工作压力为0.7 8兆帕,工作温度为175℃,工作介质为蓖麻油、氧化锌、蒸汽、水及水解反应后生成的甘油和蓖麻油酸。釜顶装有安全阀和压力表,设备类别为I类压力容器,1989年3月投入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哲盟锅检所于1991年7月5日,进行过一次使用登记前的外部检查。1992年6月23日,爆炸的1号釜曾发生泄漏事故。次日,癸二酸车间在既没有报告工厂有关部门,又没有分桥泄漏原因的情况下,对1号釜泄漏部分进行了补焊。补焊后第四天(即6月27日)即发生了爆炸事故。每台釜实际累计运行时间约为19个月。 二、事故原因分析 这起爆炸事故的原因,是由于水解釜介质在加压和较高温度下,对釜壁的腐蚀以及介质对釜壁的冲刷和磨损造成釜体壁厚迅速减薄,使水解釜不能承受工作压力,从而发生了物理性爆炸,由于每台水解釜的容积达10余立方米,因而爆炸后释放出的能量具有较大的破坏力。1.设计时依据的数据不够准确

校园安全事故案例

校园安全事故案例 前言 校园安全是个永恒的话题。楼道踩踏、食物中毒、溺水身亡、马路"杀手"…这些安全事故每天都在吞噬着"祖国的花朵"。有人做过统计,光是由于校园内的安全事故而伤亡的学生,全国每天至少"减少一个教学班"!学近几年有关校园的中毒事件、踩踏事件、暴力事件、交通安全事件屡见报端,而且每年的安全数字呈上升趋势。教育部、公安部等单位对北京、天津、上海等10个省市的调查显示,目前全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约有40名学生非正常死亡。 2007年初,教育部发布的2006年全国中小学安全形势分析报告显示:在各类安全事故中,溺水占31.25%,交通事故占19.64%,斗殴占10.71%,校园伤害占14.29%,中毒占2.68%,学生踩踏事故占1.79%,自杀占5.36%,自然灾害占9.82%,其他意外事故占3.57%。 为进一步强化"安全第一,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切实做到学校安全"警钟常鸣,长抓不懈"。我校收集整理部分学校安全事故典型案例介绍给大家。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认真阅读本案例,认真思考,吸取教训,增强做好安全工作的责任心,牢固树立"学校安全无小事"的意识,身体力行,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供良好的保障,为创建"平安校园"作出贡献。 一、踩踏事故 1、学校集会造成学生被挤死挤伤案 陕西省某县城关小学1989年12月28日清晨举行周会。7时许,在学校广播和铃声的催促下,教学楼上千名学生争先恐后奔往学校操场集会。学校副校长杨某未将教学楼西边楼梯铁栅门打开,使得二、三、四楼七百多名学生只得全部涌向东楼梯口。学生们下到二楼和一楼楼梯拐弯处时,因楼道电灯末开,跑在前面的学生摸黑与少数上楼放书包的学生相遇,造成双方拥挤,个别身材小的学生跌倒后引起上下楼梯受阻,造成严重拥挤,酿成特大伤亡事故,死亡6至11岁的小学生28人,伤59人。 2、2009年12月7日晚9时10分,湖南省湘乡市育才中学(民办)下晚自习时教学楼楼梯间发生严重拥挤踩踏事故,8名学生死亡,26名学生受伤,其中3人重伤。 3、2010年3月22日9时35分,在乌鲁木齐八一中学附小存放清雪设备的工具房小院内,三个年级(分别为三、四、五年级)的学生领完清雪工具通过院内一条长约50米,宽约1.5米得狭长巷道时,三年级学生孙曼菱摔倒后被身后的同学拥堵踩压,随后立即被老师送往乌市建工医院实施抢救,于当日22时宣告抢救无效死亡。踩踏事件还造成一名学生膝关节脱位伤,两名学生软组织挫伤。 4、2010年11月29日12时许,位于新疆阿克苏市杭州大道的阿克苏第五小学发生踩踏事故。根据最新统计,此次踩踏事故中共有123名学生入院检查,目前41名住院学生中有1人因脏器严重受损病危,有6人重伤,另有34人轻伤。 5、2006年10月25日晚上8点,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广纳镇中心小学学生晚自习下后,刚走出教室,灯突然熄灭,楼道一片漆黑,有学生怪叫"鬼来了"引起学生恐慌,大家争相往楼下奔跑,部分学生被挤倒,被后面涌上来的学生踩踏,造成10名学生死亡,27名学生受伤,其中重伤7人。 6、 2013年2月27日7时许,湖北襄阳老河口市薛集镇秦集小学发生踩踏事故,已造成4名学生死亡,多名学生受伤。受伤学生已被送往医院救治。 7、西安曲江海洋馆发生小学生踩踏事故 16人受伤

安全用电实例

【简述】1996年10月9日,某热电厂检修人员误登带电开关造成人身触电死亡 【事故经过】1996年10月9日,某热电厂电气变电班班长安排工作负责人王某及成员沈某和李某对户李开关(35KV)进行小修,户李开关小修的主要内容是:(1)擦洗开关套管并涂硅油。(2)检修操作机构。(3)清理A相油渍。并强调了该项工作的安全措施。 工作负责人王某与运行值班人员一道办理了工作许可手续,之后王某又回到班上。 当他们换好工作服后,李某要求擦油渍,王某表示同意,李即去做准备。王对沈说:“你检修机构,我擦套管”。随即他俩准备去检修现场,此时,班长见他们未带砂布即对他们说:“带上砂布,把辅助接点砂一下”。沈某即返回库房取砂布,之后向检修现场追王,发现王某已到与户李开关相临正在运行的户城开关(35KV)南侧准备攀登。沈某就急忙赶上去,把手里拿的东西放在户城开关的操作机构箱上,当打开操作机构箱准备工作时,突然听到一声沉闷的声音,紧接着发现王某已经头朝东脚朝西摔爬在地上,沈便大声呼救。此时其他同志在班里也听到了放电声,便迅速跑到变电站,发现王躺在户城开关西侧,人已失去知觉,马上开始对王进行胸外按压抢救。约10分钟后,王苏醒,便立即送往医院继续抢救。但因伤势过重,经抢救无效于十月十七日晨五时死亡。从王某的受伤部位分析得知,王某的左手触到了带电的户城开关(35KV)上,触电途经左手——左腿内侧,触电后从1.85米高处摔下,将王戴的安全帽摔裂,其头骨、胸椎等多处受伤。 【事故原因】

当工作负责人王某和沈某到达带电的户城开关处时,既未看见临时遮栏,也未看见“在此工作”标示牌,更未发现开关西侧有接地线。根本未核对自己将要工作的开关,到底是不是在二十分钟前和电气值班员共同履行工作许可手续的那台开关,就冒然开始检修工作,其安全意识淡薄。 【防范措施】 1.开工前必须认真进行设备“三核对”。 2.《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部分)第54条规定:“完成工作许可手续后,工作负责人(监护人)应向工作组人员交待现场安全措施,带电部位和其他注意事项”,此项工作应在工作现场进行。工作负责人应向工作组成员进行安全交底和技术交底,肩负起工作监护人的职责。 3.《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部分)第51条对工作组成员的安全责任规定:“应认真执行规程和现场安全措施,互相关心施工安全,并监督本规程和现场安全措施的实施”。每位参加工作的成员都要遵守。 用户电气事故调查分析方法和步骤 进行事故调查的用电检查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后,应首先听取当时值班人员或目击者介绍事故经过并按先后顺序仔细地记录有关事故发生的情况。然后对照现场情况,判断当事者的介绍与现场情况是否相吻合,不符合之处应反复询问、查实,直至完全搞清楚为止。当事故的整个情况基本清楚后,再根据事故情况进行检查。 (一)电气事故现场调查 现场调查与检查项目的内容,应根据事故本身的情况而定。一般应进行以下检查: 1.查看事故现场的保护动作指示 查看各级继电保护动作指示和动作信号或保险的动作情况;记录各级继电保护整定值和记录分析保险的熔件残留部分的情况,分析保护动作的正确性和与事故之间的联系,与事故原因是否相符。

学校安全事故案例

学校安全事故案例 为进一步强化大家的“安全第一,责任重于泰山”意识,切实做到 我校安全“警钟常鸣,长抓不懈”。现将收集整理了部分学校安全事故典型案例介绍给大家。共分为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卫生安全、人身安全四个部分,收集整理了17个案例。希望大家听取学习后认真思考,吸取教训,增强做好学校安全工作的责任心,牢固树立“学校安全无小事”的意识,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措施,切实抓紧抓实 抓好学校安全管理,为创建“和谐平安校园”作出贡献。 一、交通安全 〖案例1〗无证驾驶酿车祸 2006年月10月1日,某县职技校学生李飞(男、17岁)和其弟东冶中学学生李某飞(男、15岁)无证骑乘一辆无牌五羊125型二轮摩托车行至城镇李会腰路段时与 一辆大货车相撞,致二人当场死亡的重大交通事故。 提示:案例中的李飞两兄弟的惨祸是由于自身违反了“年满18岁取得驾驶证方可在路上驾驶机动车辆”的规定而造成的。因此,学校要加强对中小学生及幼儿的交通法规宣传教育,使他们学法、知法、守法,尽可能地避免车祸的发生。 〖案例2〗横穿马路惨遇车祸 2007年1 0月2 3日1 3时许,通州区某乡马场村村小学生郎某(女,1 0岁),在通州区通香公路杜柳棵路口迤东由北向南横穿道路时,被由西向东驶来的香河县淑胡镇庄子村村民张某(男,44岁)驾驶的旅行车撞伤,郎某经医院抡救无效死亡。 提示:横穿道路惨遇车祸令人痛心,事故案例提醒学校要加强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确保安全出行。 〖案例3〗人货混装酿惨祸 2008年12月中旬的一天下午,镇源人罗某驾驶农友农用拖拉机从砖厂拉砖到阳光新城工地,车上乘坐其妻子、儿子和女儿三人。拖拉机驶至机场专用道K3+400m处时,

船舶碰撞案例库

船舶碰撞案例库 1、首页 参考下图,工具栏包括首页、案例检索、案例库管理、相关知识、联系我们。 2、检索界面 类似下面的检索界面,但相对简单,具体要求见下面。 检索选项: 1、船舶碰撞事故分类(复式分级选择):

类似,分级如下图: 2、当事人 3、审理法院 4、审结日期: 3、关键词:针对全文(主要是船舶名称、事故发生日期、地点等) 最终检索出来的结果类似如下:

3、案例显示 每个案例都有编号,每个案例的显示分为7个模块,分别为: 一、事故概况 二、船舶信息:(以下各选项都显示,若案例中没有,则显示的空白,如航速:) 船名 船舶类型 船籍国 船籍港 船舶呼号 船长 型宽 型深 吃水 总吨 净吨 航速 主机功率 建造日期 建造地点 船舶所有人 三、海况信息: 航行水域 能见度 通航密度 波浪 流向 流速 风向 风速 四、事故经过(链接相关演示图片、视频等) 五、事故分析(案例中违反的相关法律法规实现与原法律相关条款链接,可实现互动。

相关资料与我联系,会提供。) 六、事故后果及法庭判决 七、安全管理建议 其他要求 案例添加、删除操作,让我能够输入案例就行。 每一步骤编程的完成最好标注下,方便我查看。 用到什么编写语言标注下。 做好之后将显示首页、案例显示页、连接页面贴出来我看看 其他和普通数据库差不多就可。 典型案例:(此案例类别:狭水道、能见度良好、对遇态势、双方过失) “运鸿”轮与“爱丁堡”轮碰撞事故 案例编号: 关键词:“运鸿”轮,“爱丁堡”轮,厦门湾青屿水道,能加度良好 一、事故概况 2001年9月20日0030时,希腊籍集装箱船“爱丁堡”与浙江省温州油船“运鸿”轮在厦门湾青屿水道发生碰撞,导致“运鸿”轮机舱破损进水沉没(沉船位置:24°23′.41N,118°06′.80E)。经组织救助,“运鸿”轮船上23名船员全部获救,期中1人受伤,总损失约2210万元。 二、船舶资料 1、“运鸿”轮 船舶种类:油船 船籍港:浙江温州 船长:118.65m 船宽:18.2m 型深:9.90m 总吨:5619.00t 净吨:3147.00t 主机功率:2911kw 船舶经营人:乐清市运鸿运输有限公司 2、“爱丁堡”轮 船舶种类:集装箱船 船籍港:希腊比利亚斯 船长:277.12m 船宽:32.26m 型深:21.17m 总吨:55889 净吨:20669 主机功率:27950kw 船舶所有人:DANAOS SHIPPING CO.LTD

触电事故案例 (3)

触电事故案例 一、事故概况: 2002年7月21日,在上海某建设实业发展中心承包的某学林苑4#房工地上,水电班班长朱某、副班长蔡某,安排普工朱某、郭某二人为一组到4#房东单元4~5层开凿电线管墙槽工作。下午1时上班后,朱、郭二人分别随身携带手提切割机、榔头、凿头、开关箱等作业工具继续作业。朱某去了4层,郭某去了5层。当郭某在东单元西套卫生间墙槽时,由于操作不慎,切割机切破电线,使郭某触电。下午14时20分左右,木工陈某路过东单元西套卫生间,发现郭某躺倒在地坪上,不省人事。事故发生后,项目部立即叫来工人宣某、曲某将郭某送往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 二、事故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 郭某在工作时,使用手提切割机操作不当,以致割破电线造成触电,是造成本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2、?间接原因 (1)?项目部对职工安全教育不够严格,缺乏强有力的监督; (2)?工地安全对施工班组安全操作交底不细,现场安全生产检查监督不力; (3)?职工缺乏相互保护和自我保护意识。 3、?主要原因 施工现场用电设备、设施缺乏定期维护、保养,开关箱漏电保护器失灵,是造成本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三、事故预防及控制措施: 1、?企业召开安全现场会,对事故情况在全企业范围内进行通报,并传达到每个职工,认真吸取教训,举一反三,深刻检查,提高员工自我保护和相互保护的安全防范意识,杜绝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 2、?立即组织安全部门、施工部门、技术部门以及现场维修电工等对施工现场全面的安全检查,不留死角。对查出的机械设备、电器装置等各种事故隐患马上定人、定时、定措施落实整改不留隐患。 3、?进一步坚决落实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进一步加强对职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安全技术交底,并加强安全动态管理,加强危险作业和过程的监控,进一步规范、完善施工现场安全设施。 四、事故处理结果: 1、本起事故直接经济损失约为16万元。 2、事故发生后,施工单位根据事故调查小组的意见,对本次事故负有一定责任者进行了相应的处理: (1)公司总经理范某,对项目部安全管理不够,对本次事故负有领导责任,给予作出书 面检查的处分。

学校安全事故典型案例1

学校安全事故典型案例1 学校安全事故典型案例1 一、教育教学活动安全 案例一: 教师对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要耐心 在2002年10月的某一天,某校中学生何某趁陈老师上课在黑板板书之机,偷偷地在下面抽烟。老师发现之后,便叫何某交出烟来,但何某再三否认抽了烟。于是,陈老师怒气冲冲地骂了他一顿,并打了他两个耳光,恰好是打在何某的左耳上,致使何某左耳失聪。后来,陈老师赔偿了该同学的经济损失。 【分析】 在此案例中,陈老师面对课堂突发事件,应冷静处理,调查了解情况,以正面教育为主,讲清道理,使学生知错改错,而不能凭一时冲动体罚学生。因为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陈老师打了何某两个耳光致使其左耳失聪的行为,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规定,侵犯了学生的身体健康权。所以,陈老师的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学校应承担全部责任。陈老师体罚何某造成何某失聪,法医将根据何某失聪程度鉴定何某伤残等级:轻微伤、轻伤、重伤。如属轻微伤,陈的行为属一般违法行为,不构成犯罪;如属轻伤或重伤,陈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根据《刑法》第234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重伤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如属轻伤,加害人与受害人可以和解,受害人不向法院起诉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如属重伤,无论受害人是否向司法机关控告,司法机关将追究加害人的刑事责任。 2、教师教育学生应和颜悦色,以免发生师生冲突 2002年12月某日下午,某中学的高一年级某班学生在第6节课的上课铃响之后,陆陆续续地只有20位左右的学生到了运动场上集合。体育教师黄某面对这种情况,就叫体育委员回教室通知没到的学生来上课。同时,他又吩咐几位班干部去学校体育室扛抬棉垫以及其他用来跳高的工具。剩余的学生便在教师的默许下在运动场上自由活动。几分钟过后,在教室里被体育委员叫来的学生和拿体育用具的学生都到了运动场。黄某便吹哨子集合,在其周边的学生已缓慢集合成队,但仍有一位学生在远处的沙池边上跳远。黄某用力吹了几下哨子,那位学生(某甲)才小跑过来。在某甲快要站回队伍时,黄某喝道:站住!并用眼神狠狠地盯着某甲。过一会儿,黄某问道:你没听到老师吹哨子吗?为什么还慢慢地、大摇大摆地过来?某甲没回答,并用眼睛盯着黄某。黄某一看,火气就来了,拿着笔的右手一巴掌过去,叭地掴了一下某甲。某甲双手捂住左眼角弯下身子,突然,又直起身体,冲向黄某并抓住黄某的上衣,于是两人扭打起来。旁边的学生见状,迅速上前把他们两个拉开。某甲而离开操场去学校小卖部(商店)打通知其家长,继而又回到运动场,见黄某在训学生,便从路边拿上一块小砖头,快速走向黄某,将到时,举起砖头用力砸向黄某。黄某见状,迅速侧身一闪,迅即抓住某甲的手,两人又扭打起来。旁边的学生又一轰而上,拖开两人。但这时黄某已怒极,奋力挣脱学生们的拖拉,向某甲猛打,学生们拼力拉开两人,打架结束。 黄某的上衣被撕破,背后有两处伤痕;某甲左眼角黑肿有瘀血,左腿上有两处瘀血。 某甲的家长来到学校后将某甲带往医院检查,院方要求住院观察3天,诊断结果是有轻微脑震荡。某甲的家长要求黄某赔礼道歉并赔偿住院费和营养费。学校没有处分老师黄某,但支付了某甲的住院费和医疗费,并对某甲作出了记过一次的处分。第二学期,某甲自动退学。

压力容器常见事故类型与典型案例

压力容器常见事故类型与典型案例 2.3.1我国特种设备事故基本情况 1.我国近年以来事故统计情况 (1)2001年以来我国特种设备事故情况 2001年~2013年以来的特种设备事故统计情况见表2.1。2004~2013年我国特种设备万台事故率(万台年事故起数)见图2.1。2004年~2013年我国特种设备万台死亡率(万台年死亡人数)情况见图2.2。 表2.1 2001年-2013年我国特种设备事故情况 图2.1 2004~2013年我国特种设备万台年事故率(万台年事故起数)

图2.2 2004~2013年我国特种设备万台死亡率(万台年死亡人数) (2)2013年我国特种设备事故情况 2013年,全国共发生特种设备事故227起、死亡289人、受伤274人,全年未发生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与2012年相比,事故起数减少1起,下降0.44%;死亡人数减少2人,下降1.03%;受伤人数减少80人,下降22.60%。全国万台设备死亡人数为0.46,与2012年相比下降11.03%,较好地实现了国务院安委会下达的万台设备死亡人数不超过0.51的控制目标。从总体上看,全国特种设备安全形势总体平稳。 2.近年来特种设备事故的主要特点与发生的原因 (1)近年来特种设备事故的主要特点 从特种设备行业和环节来看,特种设备事故主要发生在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的使用环节。锅炉事故主要发生在食品、木材加工制造业以及洗浴等服务业;压力容器事故主要发生在化工、建材制造业,气瓶事故主要发生在化工、建筑和燃气行业;压力管道事故主要发生在化工和食品加工业;电梯事故主要发生在建筑安装、商场、宾馆、居民住宅;起重机械事故主要发生在机械、冶金、建材、造船等制造业和建筑业、物流业;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事故主要发生在冶金、建材制造业和物流业;大型游乐设施事故主要发生在公园和景区。 从地区分布来看,近年来西部省份事故增加较快,如2010年发生在东、中、西部地区的特种设备事故分别占事故总数的57%、22%、21%。从设备种类看,起重机械、电梯、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事故占比较高。 (2)近年来特种设备事故发生的原因 历年事故统计数据分析表明,我国社会正其处于一个急剧变迁(社会转型)的时期,各种社会问题、安全事故的发生总是表现得更加突出。尽管当前我国特种设备事故每万台相对数量在下降,但是相比较计划经济时期,绝对数量仍呈上升趋势。 从管理层面违章作业仍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约占70%左右。具体表现为作业人员违章操作、操作不当甚至无证作业、维护缺失、管理不善等;因设备制造、安装以及运行过

安全事故典型案例教学总结

《农村小学学生突发性事件的预防和处置研究》事故典型案 例及分析 为体现课题价值,有效预防和最大限度减少各类突发事故的发生,切实保障广大师生人身和财产安全,我们对近年来我市及全国各地发生的一些学生及校园突发案例进行了收集、整理,摘录与学生安全密切相关的踩踏事故、交通安全、心理健康、溺水事故、校园伤害事件、消防安全以及其他突发事件等典型案例20多个,为学生保驾护航,真正起到借鉴警示、防微杜渐、引以为戒的作用。 从收集整理学生意外伤害事故案例进行分析来看,除自然灾害引发事故以外,从中发现存在以下三大显著规律特征: 1、安全事故多发类型有规律可循。溺水、交通、自杀、暴力、食物中毒等六项涉校涉生安全事故,占各类学校安全事故的70.3%,虽然这些事故大部分不是发生在校内,但对学生造成的伤害也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溺水、交通、自杀事故已成为学生意外死亡三大“杀手”。 2、安全事故多发时段有规律可循。月份分布:五月发生学校安全事故最多,其次六月、四月、九月,这与气候温度有很大关系,如一月、二月由于天气寒冷,学生活动量较小,事故相应要少得多。部分事故也表现出明显的月份分布规律,如溺水事故集中在发生在5、6、7三个月,食物中毒事故9月份最多。时刻分布:下午四至五点时段的事故明显多于白天其他时段,这应该与人体生物节律、活动安排有关。年龄分布:对学校安全事故当事人的学段、年龄分析表明,受害、施害最多的是小学和初中生,约占60%,尤其到16岁达到顶峰。

3、事故发生主因问题有规律可循。在收集的安全事故案例中,究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可以概括为:安全防范措施落实不到位,家庭或社会监管教育不到位,人防、物防、技防“三防”建设不到位,心理健康教育或生命教育不到位,校园及周边安全隐患整治不到位,监督检查或整改落实不到位等。 ●典型事故案例 1、踩踏事故 (2) 2、交通安全 (3) 3、心理健康 (6) 4、溺水事故 (7) 5、校园伤害事件 (9) 6、消防安全 (11) 7、其他突发事件 (12) 一、踩踏事故 [案例1] 2006年10月25日晚上8点,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广纳镇中心小学学生晚自习下后,刚走出教室,灯突然熄灭,楼道一片漆黑,有学生怪叫“鬼来了”引起学生恐慌,大家争相

船舶碰撞案例

船舶碰撞案例 案例概述 2003年5月2日2332时,A轮82航次在天津新港装载后离港,驶往印尼雅加达。航行途中,于5月5日约1111时,位置:30°21'.6N/123°00'.6E,雾中与B 轮发生碰撞。 5月5日0805时,能见度1.5nmile,A轮航向180°,航速11.5kn。A轮三副接班后,发现能见度不好,通知水手叫船长。0806时船长上驾驶台指挥,通知机舱备车,并按雾航规定施放雾号,开启航行灯,两部雷达,两部VHF,改手操舵。但未派人瞭头。A轮三副回忆讲,从0806时至1050时,在右前方远距离处有几艘渔船外,航行一切正常。 A轮船长在1050时,从ARPA上发现右舷距离9nmile处,有一般大船(B轮),DCPA 为1.3nmile,经过自动标绘,B轮航向000°,航速约15.1kn。1100时能见度下降到0.5~1nmile,船长命令三副加强,瞭望。约1104时,A轮船长从雷达观察:与B轮相距3.8nmile,DCPA仍为1.3nmile。于是用英语在VHF16频道呼叫来船(B轮)协调避让,但无回答。此刻A轮船长为避开右前方的渔船和增加与来船(B轮)之间的横距,即命令由180°改驶177°,后又改驶168°。接着再次用VHF呼叫B轮,但仍无回答。约1108时,A轮船长在雷达上观测右舷的来船B 轮相距1nmile时(注A轮从1104时与B轮相距3.8nmile到1108时距离1nmile,时间和距离不吻合),发现B轮突然向右转向,向A轮右舷逼近,此刻A轮船长继续在雷达上观测,还未立即采取措施。约1109时,A轮三副告诉船长:右舷有船影了,船长跑到右舷,看到了来船B轮,命令舵工左满舵,拉汽笛警告。10秒钟后,在雷达上观测B轮DCPA为零,立即叫停车。约1111时,B轮右船首与A轮右后部成80°左右的角度撞向A轮NO.4舱右后部位。碰撞时,A轮的船首向是145°。 2事故分析 两轮在保持正规,瞭望方面均有过失2.1. A轮和B轮是在雾中相互看不见水域中航行相遇致有构成碰撞危险,应执行《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简称《规则》)第19条两船均负有同等的避让责任和义务。雾中航行应派出瞭头人员,应配备专职雷达观察员(通常由值班驾驶员担任)保持不间断的系统观。A轮:①没有派瞭头人员,②没有利用雷达对来船及周围其它船舶保持不间断的观测和系统分析,致使未能及时识别两船之间正在构成紧迫局面,这是导致碰撞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案中,A轮从1050时至1104时,即两船接近到3.8nmile,紧迫局面业已开始形成,才确认与B轮存在碰撞危险。这足以说明在长达14min内,A轮对B轮没有进行连续系统的观测和分析,③对右前方的渔船的动态没有进行系统的观察和分析,也是导致因顾及右前方的渔船不敢及早采取措施避让B轮的一大原因。如果A轮能掌握渔船的动态,在当时环境许可情况下,采取向右措施同时让清B轮和渔船并非是不可能的事。 B轮:未注意收听和使用VHF甚高频无线电话,A轮曾两次试图与B轮联系协调

压力容器典型事故案例调查与剖析

压力容器典型事故案例调查与剖析 摘要:提出了压力容器的概念及分类,分析压力容器破环的主要形式、破环的原因和特征。对压力容器典型事故案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压力容器安全的目的和意义与实现措施。 关键词:压力容器,事故,调研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typical pressure vessel accident Abstract:Put forward the concept and classification of pressure vessels, analyze the main form and the causes of the breaking, then analyze the typical pressure vessel accident, put forward the purpose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pressure vessels safety and the measures. Key words:pressure vessels,accident,research 正文: 一.压力容器安全基础知识概述 1.压力容器的定义及特点 压力容器是一种承压设备。承压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大的锅炉、压力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等承压类特种设备和安全附件。压力容器是承接带有一定压力的流体的密闭设备,是工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类机械设备。压力容器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由于压力容器极宽广的操作范围,包括压力、温度、介质、周围坏境等,使其在设计、制造、使用和管理等方面与其他一般机械设备不同,尤其在安全性能方面更为苛刻和严格。因此,压力容器表现以下与一般机械设备不同的特点: (1)容器应用的广泛性。各种形式和规格的压力容器广泛用于石油、天然气、化工、石油化工、能源、制药、食品、航天和交通运输等部门,在民用和农业部门也屡见不鲜。 (2)操作条件的复杂性,甚至进于苛刻。操作的复杂性使压力容器从设计、制造、安全到使用、检验、改造、维护都不同于一般的机械设备,成为一类特殊的承压设备。 (3)对安全的高要求。 2.压力容器的分类 压力容器的型式很多,按不同的需求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但是从压力容器的使用管理和安全监察角度出发,按照“荣归”将压力容器区分为几个类别具体方法如下: (1)按压力容器技术特性分类 根据容器承受的压力(p)分为低压、中压、高压、超高压四类。具体划分如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