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四节 鱼类(修改)

第四节 鱼类(修改)

第四节 鱼类(修改)
第四节 鱼类(修改)

第四节鱼类

1、鱼是最常见的水生动物,是现存脊椎动物中最大的类群,约有种。

2、生活环境:生活在中,其中海水中生活的约占,其余的在生活。

常见的海洋鱼类有淡水鱼类有

3、鱼能够在水中生活的两个至关重要的特点是①②。

4 、鱼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有哪些:

①鱼的身体可以分为、、体型大多是,可以减少鱼在游泳时的。

②大多数种类的鱼体表有,表面有滑滑的可以起的作用。

③鱼的皮肤上有,可以呈现,有利于。

④鱼的感觉器官是,能够,使鱼在游泳时,即使视线不好,也能顺利躲开礁石。

⑤鱼的呼吸器官是。呼吸动作是如何完成的?。水进入鱼鳃后的路线。鱼离开水后很快就会死亡,是因为。鱼鳃适应水中呼吸的特点有(1),(2)。进入鳃和流岀鳃的水中,溶解的气体成分有何变化?。

⑥鱼在水中靠游泳来和,游泳时的动力来自于和各种鳍(、、、、)起作用。其中胸鳍的作用,腹鳍的作用,背鳍的作用,尾鳍的作用。

5、鱼类的主要特征:①②③④。

6、鱼与人类的关系

6、下列都是鱼类的一组动物是。

①章鱼②海马③中华鲟④娃娃鱼⑤鲨鱼⑥鲸⑦河豚⑧海豚

7、在生长有较多藻类的池塘中,常看到鱼在黎明时浮头甚至跳出水面后现象。为什么?

。天亮之后。鱼便停止了浮头。为什么?

8、实验:在观察鱼游泳时各种鳍的动作时,李宁发现鱼在改变游泳方向时,两侧胸鳍的摆动是不一样的,因此,提出的问题是。做出的假设是。他采取捆绑法来探究,在圆形鱼缸里放入几条正常的小鱼和一条捆扎了胸鳍的小鱼观察鱼的游泳情况,请问放入正常小鱼的作用是。

9、观察鲫鱼的外部形态图,据图回答:

①鲫鱼的身体呈,体表有,有利于减少游泳时的阻力。

②体表长有,有保护作用。③当鲫鱼在水中处于静止状态

时,可见口和[]在不停的开合,这种运动与有关,

它主要从水中吸收的氧气。

④鲫鱼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运动场所是,它是鲫鱼的呼

吸器官,其组成主要部分是,里面密布着,因此是色。

⑤鲫鱼的运动器官是,能保持鱼体平衡的是[]和

[],能保持鱼体前进方向的是[]。鱼的游泳主

要靠和的摆动而产生前进的动力,各种起协调作用。

10 黑暗房间中有大小相同的鱼缸,鱼缸里的水高度相同鱼大小一样。下列哪种情况的鱼先死()

A一缸清水和1条鱼 B一缸清水和5条鱼 C一缸清水。10条鱼和部分水藻 D一缸清水,10条鱼

11 鲫鱼不断用口吐水,由鳃孔排水意义在于()A水里的食物随水流入口中,便于取食 B 水流经鳃时,水中的氧与鳃内的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行交换 C 使鱼的体温保持一致

D保持体内外的水分平衡,调节渗透压

12 鱼的呼吸过程:鱼鳃的颜色呈色,是因为。当水由__流进,经过时,溶解在水里的就渗入中的里;而里的由排到水中。

13 请把结构与他们的功能用线连接起来

胸鳍平衡防止左右摇摆

腹鳍平衡转换方向

背鳍产生前进的动力,决定运动的方向尾鳍平衡防止鱼体侧翻

臀鳍协助其他各鳍

八年级生物上第四节鱼教案

第四节鱼 教材分析 鱼类是脊椎动物中较低等的终生生活在水中的一个类群。它的形态特征、生理特点都与水中生活相适应:体形一般呈纺锤形,体色背深腹浅,体表大多有鳞片,侧线能测定方向,感知水流的作用,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外(水中)受精。鱼为人类提供多种用途,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动物资源。学好本节内容不仅为学习各类脊椎动物打好基础,也让学生体会到动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教法指导 一、授课思路与方法 1.设疑、讨论、归纳总结法。让学生带着有趣而有争议的问题积极思维,踊跃发言。教师适当点拨,学生归纳总结。 2.教师适当引导,让学生结合鲫鱼实验,自主探索,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动物的分类。 2.了解多种多样的鱼,知道“四大家鱼”。 3.掌握鱼的形态结构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4.理解鱼的呼吸过程。 5.理解与鱼的运动有关的结构特点。 6.了解鱼与人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鱼的形态特征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2.通过鱼呼吸和游泳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鲫鱼形态结构等知识的学习,进一步确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通过观察鲫鱼的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同学间的合作意识。 3.增强学生保护环境、保护生物资源的思想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鱼的呼吸与运动。 2.教学难点:鱼的呼吸与运动。 三、教具准备 挂图、鲫鱼、鱼解剖标本、水槽、剪刀、筷子、细线。 四、课时安排 本节共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喜欢吃鱼吗?鱼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人为什么不能生活在这种环境中呢?让我们带着疑问来学习我们今天的新课。 三、合作探究 人如果要在水中生活需要解决那些问题?鱼等水生动物有时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第四节鱼课后反思

第四节鱼课后反思 篇一:《鱼》教学反思 《鱼》教学反思 临河六中高晓玲 在学习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鱼”时,整体知识学生是比较感兴趣的,因为鱼这一种生物,他并不陌生,他摸过、吃过。但教师没有准备实验材料“活鱼”,使得一节本应该活灵活现的课堂演变为学生的想像,学生的总结课堂。这是一点值得教师反思的,在今后的生物课堂中尽可能地准备实验材料让学生感受生命的魅力。 在分析鱼鳃适于水中呼吸的特征时,学生提出:“深海中氧气较少,深海鱼和浅海鱼呼吸有什么不同地方吗?对此问题,教师也可能和学生一样满腹疑问,平时接触这样的知识确实很少,因此及时表扬提出问题的学生,并鼓励对此问题感兴趣的学生课下查阅资料或者同学间分析讨论作出假设。这样的问题实际是课堂教学的广度延伸,不适合在课堂上解决,也不要求课下所有学生都去探索求答案,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和教师一起来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但教师一定要查阅资料寻求问题的答案告知提出问题的学生或感兴趣的学生,否则长时间教师不解决此类问题会在学生中失去威信,学生也不会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导致学生对生物学失去学习兴趣。 对于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层面上提出的一些发散思维的问题,一般善于思考的学生才会提出这些问题,此类问题有些没有一定的答案,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在科学界研究的也不多,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应该多给予表扬鼓励,同时培养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引导他们将来 投身科学事业。 在讨论鳃丝适于水中呼吸的特点时,学生不是很好理解细,表面积大,可以用面条煮在水的现象或者一些麻绳在水中展开,在干燥的空中粘合在一起来说明鱼为什不能在空气中呼吸,这样比较形象利于学生理解。 在解答课后练习第3题时,学生忽略了植物的呼吸作用而只知道植物的光合作用和鱼的呼吸,从而不明白鱼在黎明前浮头的现象,天亮后鱼就不再浮头。此问题是两个问题,学生容易只注重第一个问题而忽略第二个问题,在学生讨论或作答时教师一定注意必要的提示有利于学生全面分析问题。 整节课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知道的基础知识比较多,学生比较感兴趣,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进入初中后,学生在身体和心理等方面都已经具备了接受初中教育的条件。随着知识、经验、技能的不断丰富,他们已不同程度地产生了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感的要求,这正是对初中学生进行生物学教育,促进他们身心发展的良好时机。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 篇二:鱼教学反思 篇一:《鱼》教学反思 《鱼》

秋人教版八上第四节《鱼》word教案

课题:第一章第四节鱼 课型:新授 课时:1课时 教师寄语:任何一种容器都装得满,唯有知识的容器大无边 学习目标: 1、 鱼的主要特征 2、 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环节: 目前已知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科学家按体内有没有脊椎骨把他们分为 和 两大类 像蚯蚓、珊瑚虫,体内没有由脊椎骨构成脊柱的动物是无脊椎动物。你还知道 哪些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 例 像鱼这样,体内都有由脊椎骨构成脊柱的动物是脊椎动物。你还知道哪些动物 属于脊椎 动物? 一、 多种多样的鱼 观察P20-21思考: ⑴我国主要的优良淡水鱼品种有哪些? ⑵我国常见的海洋鱼有哪些? 二、 鱼的主要特征: 1、鱼适于水中生活两个至关重要的特点: 无脊椎动物包括 腔肠动物门 扁形动物门 线形动物门 环节动物门 软体动物门 水媳、水母、海葵 涡虫、绦虫*血吸虫 蛔虫、瞬虫、丝虫 蚯蚓、水蛭、沙蚕 河蚌,章鱼,蛙子 蝗虫、蜻蜓、虾

2、观察与思考 (1)鱼的外形有什么特点?对鱼的水生生活有什么意义? (2)用手摸鱼的体表,有什么感觉。谈谈你的看法。 (3)观察鱼的运动。鱼只靠鳍进行运动,这种说法全面吗? (4)观察鱼的呼吸 水流入鱼口后,从什么地方流出?流入的水和流出的水,溶解的气体成分有哪些变化? (5)观察鳃和鳃片的形态、数目、颜色。为什么鰓丝多而细? (6)鱼鳃的哪些特点对它在水中呼吸至关重要?分析鱼儿离不开水的原因。

3、你知道吗? 鱼到了生殖季的时候,雌鱼会向水中排出卵子,雄鱼会在卵上排上精子,精卵在水中结合为受精卵,然后受精卵会在水中发育成新的个体。 4、鱼的主要特征: 生活在________ 中;体表常有__________ 覆盖;用_________ 呼吸;通过_________ 和的摆动以及____________ 的协调作用_______________ 。 三、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当堂过关 1鲫鱼在水中不停地吞水的作用主要是() A、滤取食物 B、进行呼吸C平衡身体D、调节身体密度 2、当水流过鱼鳃时,渗入鳃丝毛细血管的是() A、食物 B、二氧化碳 C、氧气 D、水流 3、鲫鱼的生殖特点是() A、雌雄同体,体内受精 B、雌雄同体,体外受精 C雌雄异体,体外受精D、雌雄异体,体内受精 4、鲫鱼身体内的血管有()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以上三者 5、鲍鱼称鱼”而非鱼类,而有些动物不称鱼'而属鱼类,如下列动物中的() A .海豚「 B .海狮「 C .海豹「 D .海马 6?具有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鳍游泳,用鳃呼吸”特征的动物是() r A .蚯蚓「 B .鲤鱼C C .褐马鸡厂 D .金丝猴 7. F列生物都生活在水中,其中不属于鱼类的是() C“ 一c A .鲫鱼 B .海马 C .鲸鱼 D .鲨鱼 &鱼的呼吸器官是()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第一章 第四节 鱼 教案

第四节鱼 一、教学目标 1.说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概念。 2.概述鱼类的外形、运动与呼吸等方面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关注渔业资源,认同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合理利用渔业资源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通过观察鱼的外形、运动与呼吸等,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中鱼的呼吸的实验,说明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呼吸方式。 三、教学设计思路 教材在编排上主要从鱼适于水生环境的角度出发,阐明鱼的主要特征,以及鱼与人类的关系。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课外实践”等活动,来认识鱼在水中是如何运动和呼吸的,从而建构鱼的主要特征及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重要概念。 考虑到学生刘鱼比较熟悉,而且鱼的实物比较容易获得,因此,教学中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布置学生课前调查、收集相关的资料及实物,丰富课堂资源。关于“鱼的外形与运动”的教学,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结合观察提纲有目的地观察,在构建知识的同时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关于“鱼的呼吸方式”这个教学难点,采用观察与实验探究的方法,指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确立鱼鳃的特点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观点。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鱼的骨骼标本;制作课件、视频(用BTB溶液验证流经鱼鳃后水的成分的变化)。 学生小组的实验材料:水槽1个、活鲫鱼2条,每人一把放大镜、一支毛笔。 演示实验材料:水槽、鲫鱼、颜色明显的蔬菜汁(如菠菜汁、胡萝卜汁或紫甘蓝汁等)、小烧杯、吸管。 2.学生准备 分组收集我国鱼类资源及本地区常见鱼类资源的资料,我国渔业资源现状的资料。 部分学生协助老师完成演示实验。 五、教学过程

第四节鱼习题

第四节鱼练习题 1、鲫鱼、虾、蚌、蟹都生活在水中,若将它们分成两类,其依据是() A是否用肺呼吸B有无脊柱C体温是否恒定D是否胎生 2、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 A无脊椎动物的身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B无脊椎动物的现存种类要远远多于脊椎动物C无脊椎动物的生活环境多样D无脊椎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密切 3、如果一个池塘中,只放养鲢鱼和鳙鱼,从充分利用水域空间来说,不足之处是() A水的上层未被利用B水的中上层未被利用C水的中层未被利用D水的中、底层未被利用4、“四大家鱼”混合放养的优势很多,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可以提高鱼的产量B充分利用水体空间C充分利用天然饵料D它们的食物相同,容易喂养5、与鲫鱼适应水中生活无关的特征是( ) A身体呈流线型B用鰓呼吸C用鳍游泳D体温不恒定 6、鱼类在水中可以躲避礁石,主要是因为它的身体上具有()A鱼鳔B胸鳍C鳃D侧线 7、鲫鱼能保持鱼体平衡,主要靠的是() A胸鳍和腹鳍B背鳍和臀鳍C尾鳍和臀鳍D胸鳍和尾鳍 8、用鱼缸饲养金鱼时,如果数量过多,就会出现金鱼频频浮头并死亡的现象,这是因为() A食物缺乏B氧气不足C空间太小D相互攻击 9、目前我国鱼类资源遭受到了严重破坏,其主要原因是()A不实行以养为主B严重的水污 染和乱捕滥捞C在禁渔区和禁渔期捕捞D使用禁用渔具 10、在保护海洋鱼类资源中,规定鱼类准许捕捞的尺寸以及渔网网目大小的规格,是为了限制捕 捞()A亲鱼B成鱼C幼鱼D鱼卵 11、海马身体侧扁,全身无鳞,躯干被骨板包围,有脊柱,在水中能以直立状前进,有鳍,用鰓 呼吸,终生生活在水中。由此可知,海马属于()A甲壳动物B软体动物C鱼类D无法判断 12、鲍鱼称“鱼”而非鱼类,而有些动物不称“鱼”却属鱼类,如下列动物中的() A海豚B海狮C海豹D海马 13、鱼在水中游泳时主要靠什么来产生前进的动力?()①尾部②胸鳍③腹鳍④臀鳍⑤ 躯干部的摆动A①②③B①⑤C①②③④D④⑤ 14、鳍是鱼类的运动器官,并起着重要的协调作用。尾鳍的作用是() A保持鱼的身体平衡B感知水流的变化C保持鱼体前进的方向D减少水流的阻力 15、下列属于鱼类的有()①鲨鱼②甲鱼③鱿鱼④娃娃鱼⑤河豚 ⑥鲍鱼⑦鳄鱼A②③④⑤B①⑤C①⑤⑥D①③⑤⑥⑦ 16、把水中生活的鲸分类到哺乳动物的主要依据是() A鲸用肺呼吸B鲸的心脏有四腔C鲸的体温恒定D鲸是胎生、哺乳17、胭脂鱼是一种观赏鱼类,其体态优美,色彩鲜艳呈胭脂红,它的呼吸器官是() A皮肤B鳃C鳔D侧线 18、下列各项中,属于鱼类特有的主要特征的是()①体表常被有鳞片②用鰓呼吸③通过尾 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④体内有脊柱 A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9、李明同学为了探究鲫鱼“浮头”的原因,取来两只相同的鱼缸甲、乙,并设计了下列实验方 案,其中最合理的一项是() A取大小、活力相当的两条鲫鱼,分别放入盛有等量河水的鱼缸甲、乙中,甲中泵入空气,乙中不作处理,放置于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B取大小、活力相当的两条鲫鱼,分别放入盛有等量河水的鱼缸甲、乙中,甲封闭,乙中不作处理,放置于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C取大小、活力相当的两条鲫鱼,分别放入鱼缸甲、乙中,甲中加入适量河水,乙加入等量煮沸后冷却的河水,放置于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D取大小、活力相当的六条鲫鱼,平均投放鱼缸甲、乙中,甲中加入适量河水,乙加入等量煮沸后冷却的河水,放置于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20、鱼在游泳时,产生前进动力的部位主要是() A尾部的摆动B胸鳍和腹鳍的摆动C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D各种鳍的共同作用 21、鱼类具有的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的结构是()A鱼鰾B测线C背鳍D尾鳍 22、下列都属于鱼类的一组是()①章鱼②海马③甲鱼④鳄鱼⑤娃娃鱼⑥鲨鱼⑦鲸鱼⑧ 中华鲟A③⑤⑦B②④⑧C①③⑥D②⑥⑧ 23、下图所示是鱼的各种鳍,分别表示胸鳍和腹鳍的是() A ①⑥ B ①⑤ C ②⑤ D ③⑤ 24、鲫鱼、兔、蝗虫、蚯蚓的呼吸分别依靠()A 鳃、肺、体壁、气管 B 体壁、气管、肺、鳃 C 鳃、肺、气管、体壁 D 体壁、肺、鳃、气管 25、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渤海渔业资源量仅为1992年的11%,小黄花鱼、带鱼已形不成鱼汛, 近十几年来,每年夏季沿海都设休渔期。你对此不认同的一项是() A可有效控制幼鱼的捕捞,提高渔业资源量B保护对虾在夏季的繁殖 C 防止鱼类种类的减少,保护海洋动物的多样性D渔船可得到充分的休整,为继续捕捞做好准备

第四节《鱼类》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鱼类》 一、教材分析 本节介绍鱼这一动物类群,与前三节无脊椎动物不同,鱼是脊椎动物,因此,本节对于学生认识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区别非常重要。作为脊椎动物中最低等的类群,教材把鱼类设为脊椎动物的第一节,对于学生学习脊椎动物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因此在教材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鱼的特征部分,可以从鱼适应水生环境的角度,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并掌握鱼的主要特征。 二、学生分析 学生对鱼比较熟悉,个别同学应该还有过养鱼的经历。所以鱼的实物比较容易获得,因此,教学中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布置学生课前收集相关的资料及实物,丰富课堂资源,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应该较高。但,他们对鱼的了解往往是只知其外,不知其里。他们只注意观看鱼的外部形态,观察鱼口的闭合,却容易忽视鱼鳍及鳃的作用。对于鱼鳍及鳃的作用、鱼究竟为何能适应水中生活,应该还不清楚,这自然成为本节课吸引学生的亮点。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出鱼类属于脊椎动物的原因。 2、概述鱼的外形、运动与呼吸等方面的主要特征,说出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3、举例说明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鱼的外形、运动与呼吸等概述鱼适应水生生活的特点,以及鱼的主要特征。 2、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合作、交流、思维及概括能力。 (三)情感目标: 1、确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以及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关注渔业资源,认同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合理利用渔业资源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难点 1、掌握鱼类的主要特征 2、鱼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资源、

第一册3、4鱼类(2课时)

第一册3、4鱼类(2课时) 导读:本文是关于第一册3、4鱼类(2课时),希望能帮助到您! 第四节鱼类 教材分析 鱼类是脊椎动物中较低等的终生生活在水中的一个类群。它的形态特征、生理特点都与水中生活相适应:体形一般呈纺锤形,体色背深腹浅,体表大多有鳞片,侧线能测定方向,感知水流的作用,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外鱼的生活习性 1.设疑:同学们,你知道鱼喜欢吃什么吗?寒冷的冬天和赤日炎炎的夏天会对鱼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2.讨论: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自由发言,经教师适当点拨,认识到不同鱼类具有不同食性,水温变化对鱼的活动会产生影响。 3.师生归纳:鱼据食性可分为植食性、肉食性、杂食性。鱼是变温动物,通常通过改变生活的水层来适应温度的变化,而某些海洋鱼类通过洄游来适应水温变化。 鱼儿离不开水,那它的形态特征与水中生活究竟是怎样适应的呢?引出以下内容。 (二)鱼的形态特征 1.身体分部:请学生观察水槽中的鲫鱼,找出身体各部分的界限。然后告诉学生正确的身体分部。 2.鱼的体形:鱼的体形象什么?学生仔细观察,并提问这样

的体形对水生生活有何意义呢?引导学生联系船只、舰艇的造型特点进行思考并得出鱼的体形呈梭形,有利于减小游泳时的阻力。 3.鱼的体色:请两位同学配合观察鱼的背面和腹面,发现了什么?背深腹浅。这样的体色与水生生活有何关系?通过分析得出背深腹浅的体色有利于保护自己,不易被敌害发现。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的特性。 4.鱼的体表:引导学生用手触摸鱼的体表,较粘滑。因为鱼体表覆盖鳞片,上有粘液。鳞片和粘液对鱼的身体有保护作用,粘液可减小游泳时的阻力。 5.鱼的侧线:鱼如何感觉外界的各种变化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鱼的两侧,发现了什么?原来有两条线(学生会显得非常惊奇,因为平时不会去注意)。如果用放大镜仔细看,还会发现它们由鳞片上的小孔组成。这两条线是鱼的侧线,它们与神经相连, 有测定方向和感知水流的作用。 6.鱼的鳃:请两位同学配合,剪开鳃盖,对发现的结构进行描述。教师重点分析鳃呈鲜红色的原因和鳃的作用。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掌握鱼的呼吸器官是鳃。 7.鱼的鳍:问:鱼靠什么运动?请同学找一找鱼的背面、腹面及尾部的一些结构,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摆动。如果没有这些结构,鱼会怎样?激起学生的好奇心,面对各种回答(即假设),请学生自己动手验证(保留尾鳍)。教师巡回指导,由于人人动手,获得的知识非常直观和深刻。使学生分清偶鳍和奇鳍,掌握鳍的稳定和游动作用。

(新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第五单元第一章第四节__鱼教案

广厚乡中心学校八年级上生物导学案 班级姓名时间课题 5.14鱼 主备人尹舒欣组长审核审批 课标要求1.概述鱼的主要特征 2.了解鱼与人类之间的关系 学习目标1.概述鱼的主要特征 2.区分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区别 3.关注鱼与人类之间的关系 重点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方式,概述出鱼类的主要特征 难点1.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方式,概述出鱼类的主要特征 2.区分区分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区别 学习路线 一、初识新知 观察PPT中展示的鲫鱼的骨骼图片,思考以下问题:【思考限时1分钟(学法:自学)】1.说一说你知道的动物哪些是有脊柱的,哪些是没有脊柱的? (知识需要积累才能更加渊博,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你觉得哪些是重点,可以记录在导学案中) 2.脊柱与鱼的运动有关吗? 二、探研新知 1.观察PPT中展示的海水鱼及淡水鱼,说一说你都能分辨出那些鱼类。【思考限时1分钟(学法:自学)】 2.观察活体鱼、观看鱼的运动及形态视频和自学教材中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本环节共限时10分钟,前2分钟观看鱼的和运动及形态视频。中间4分钟观察活体鱼及自

学教材中的内容,并整理自己的收获(学法:自学)。最后4分钟进行小组讨论,相互交流自己的收获,及时将小组讨论的最后结果对照自己的收获,补充完整(学法:群学)。】(1)为什么它们能生活在水里? (2)陆生生物也生活在水里会遇到什么问题? (3)鱼的外形有什么特点?对鱼的水生生活有什么意义? (4)用手摸鱼的体表,有什么感觉。谈谈你的看法。 (5)另外再说一说你还有什么收获? 3.结合你观察到的活体鱼、观看的视频“鱼的呼吸”、PTT中“在BTB溶液中的鱼的呼吸会使BTB溶液产生怎样的变化”和教材后思考,鱼鳃的哪些特点对它在水中呼吸是至关重要的?鱼离开水后为什么很快会死亡?【本环节共限时5分钟,前2分钟观察视频及PPT课件本环节的内容,后3分钟思考并整理自己的收获(学法:自学)】 4.根据以上我们了解的内容,谈一谈你目前知道的鱼的主要特征都有哪些? 5.根据你自学到的本课教材中的内容,说一说你了解到的鱼类与人类之间的关系。【限时3分钟(学法:自学)】

鱼教案第一课时

第四节鱼类 教材分析 鱼类是脊椎动物中较低等的终生生活在水中的一个类群。它的形态特征、生理特点都与水中生活相适应:体形一般呈纺锤形,体色背深腹浅,体表大多有鳞片,侧线能测定方向,感知水流的作用,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外(水中)受精。鱼为人类提供多种用途,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动物资源。学好本节内容不仅为学习各类脊椎动物打好基础,也让学生体会到动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教法指导 一、授课思路与方法 1.设疑、讨论、归纳总结法。让学生带着有趣而有争议的问题积极思维,踊跃发言。教师适当点拨,学生归纳总结。 2.教师适当引导,让学生结合鲫鱼实验,自主探索,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二、课时安排 本节共安排2课时。 教案实例 ( 第一课时 )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鱼的生活习性。 2.掌握鱼的形态结构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3.理解与鱼的运动有关的结构特点。 (二)技能目标 1.通过对鱼的形态特征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2.通过对鱼的形态特征的观察和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鲫鱼形态结构等知识的学习,进一步确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通过观察鲫鱼的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同学间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鱼的形态特征与水中生活相适应。 2.教学难点:鱼的形态特征与水中生活相适应。 三、教学准备

鲫鱼、鱼的骨胳标本、水槽、剪刀、筷子、细线。 四、教学过程 (一)鱼的生活习性 1.设疑:同学们,你知道鱼喜欢吃什么吗?寒冷的冬天和赤日炎炎的夏天会对鱼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2.讨论: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自由发言,经教师适当点拨,认识到不同鱼类具有不同食性,水温变化对鱼的活动会产生影响。 3.师生归纳:鱼据食性可分为植食性、肉食性、杂食性。鱼是变温动物,通常通过改变生活的水层来适应温度的变化,而某些海洋鱼类通过洄游来适应水温变化。 鱼儿离不开水,那它的形态特征与水中生活究竟是怎样适应的呢?引出以下内容。 (二)鱼的形态特征 1.身体分部:请学生观察水槽中的鲫鱼,找出身体各部分的界限。然后告诉学生正确的身体分部。 2.鱼的体形:鱼的体形象什么?学生仔细观察,并提问这样的体形对水生生活有何意义呢?引导学生联系船只、舰艇的造型特点进行思考并得出鱼的体形呈梭形,有利于减小游泳时的阻力。 3.鱼的体色:请两位同学配合观察鱼的背面和腹面,发现了什么?背深腹浅。这样的体色与水生生活有何关系?通过分析得出背深腹浅的体色有利于保护自己,不易被敌害发现。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的特性。 4.鱼的体表:引导学生用手触摸鱼的体表,较粘滑。因为鱼体表覆盖鳞片,上有粘液。鳞片和粘液对鱼的身体有保护作用,粘液可减小游泳时的阻力。 5.鱼的侧线:鱼如何感觉外界的各种变化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鱼的两侧,发现了什么?原来有两条线(学生会显得非常惊奇,因为平时不会去注意)。如果用放大镜仔细看,还会发现它们由鳞片上的小孔组成。这两条线是鱼的侧线,它们与神经相连, 有测定方向和感知水流的作用。 6.鱼的鳃:请两位同学配合,剪开鳃盖,对发现的结构进行描述。教师重点分析鳃呈鲜红色的原因和鳃的作用。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掌握鱼的呼吸器官是鳃。 7.鱼的鳍:问:鱼靠什么运动?请同学找一找鱼的背面、腹面及尾部的一些结构,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摆动。如果没有这些结构,鱼会怎样?激起学生的好奇心,面对各种回答(即假设),请学生自己动手验证(保留尾鳍)。教师巡回指导,由于人人动手,获得的知识非常直观和深刻。使学生分清偶鳍和奇鳍,掌握鳍的稳定和游动作用。 (三)鱼的运动 由于刚才剪去了鳍,鱼的游动显得困难,如果用筷子和线绑住鱼的躯干部和尾部,会怎样呢?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一章 第四节《鱼》导学案

年级:八年级 班级: 姓名: 学习难点: 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认识鱼的呼吸特点。 预习案 一、预习提纲 1、鱼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鱼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二、预习自测题 1、目前已知动物的种类大约有 种,可以分为 和 两大类。 2、鱼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主要特点:一是能够靠 来获取食物和防御 敌害。 二是能够在水中 。 3、四大家鱼: 、 、 、 。 【展示交流】分小组交流以上内第四节 鱼 学习目标: 1.说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 2.概述鱼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关注我国渔业资源的发展状况及其保护。 学习重点: 1、鱼适的主要特征。 2、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鱼的呼吸:呼吸器官是 。

容 行课案 【合作探究】 1、鱼类的外形有什么特点?哪些特点有利于克服水中运动的阻力? 2、鱼是怎样呼吸的?鱼离开水我说你就容易死亡? 3、鱼是怎样运动的? 4、鱼各个鱼鳍有什么作用? 5、鱼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6、鱼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 关系? 7、池塘中的鱼在黎明时,为什么会出现浮头现象?天亮后(太阳出来)为什么就停止了浮头? 8.进入鱼鳃的水与从鱼鳃流出的水比较,水中的气体含量有什么变化? 检测案 1、下列不属于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的是 A.体表大多被有鳞片 B.用鳃呼吸 C.体内有脊柱 D.通过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游泳 2、鱼在水中活动时,鳃盖不停地张开关闭,这是鱼在 A.吞咽食物 B.喝水 C.呼吸 D.散热

3.小明的妈妈到菜市场去买鱼,在很多已死的鱼中,她可判断鱼是否新鲜的依据是() A.鳞片是否新鲜 B. 鳃丝的颜色 C.身体有无伤痕 D. 体表是否湿润 4.下列生物中是鱼类的有() ①海马②鲨鱼③娃娃鱼④鳄鱼⑤鱿鱼⑥鲫鱼 A.①②⑥ B. ②④⑥ C. ①②③ D. ④⑤⑥ 5.下列关于我国水域环境的表述正确的是() A.我国的海域面积广大,海洋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B.可以将工厂和生活污水排入江海,丰富鱼类的饵料 C.要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用先进技术改进渔业 D.耗巨资修建的三峡水利工程,非常有利于鱼类生活 6. 下列属于脊椎动物的是() A.虾 B. 鲫鱼 C. 蜗牛 D. 乌贼 7.对“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进行探究时,发现能够保持鲫鱼身体平衡的鳍是( ) A.胸鳍和腹鳍 B. 背鳍和尾鳍 C. 背鳍和臀鳍 D. 鳍和尾鳍 8.你有过捉鱼的经历吗?下河摸鱼时,已经捉到手的鱼往往又会挣脱,这是由于体表有很滑的粘液,鱼体表粘液的作用是() A.预防人类捕捉 B. 减少运动阻力 C.保持体表湿润 D. 辅助呼吸 9.通过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我们可以发现,鱼的尾鳍没有的功能是()A.产生前进的动力,控制前进的方向 B. 使鱼体直立 C.维持鱼体的平衡 D. 帮助鱼体转换方向 10.下列动物属于鱼类的是(D) A.章鱼 B.鲸鱼 C.甲鱼 D.海马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第五单元第一章第四节 鱼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第五单元第一章第四节鱼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第五单元第一章第四节鱼 第四节鱼 一、教学目标 1.说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概念。 2.概述鱼类的外形、运动与呼吸等方面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关注渔业资源,认同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合理利用渔业资源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通过观察鱼的外形、运动与呼吸等,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中鱼的呼吸的实验,说明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呼吸方式。 三、教学设计思路 教材在编排上主要从鱼适于水生环境的角度出发,阐明鱼的主要特征,以及鱼与人类的关系。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课外实践”等活动,来认识鱼在水中是如何运动和呼吸的,从而建构鱼的主要特征及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重要概念。 考虑到学生刘鱼比较熟悉,而且鱼的实物比较容易获得,因此,教学中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布置学生课前调查、收集相关的资料及实物,丰富课堂资源。关于“鱼的外形与运动”的教学,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结合观察提纲有目的地观察,在构建知识的同时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关于“鱼的呼吸方式”这个教学难点,采用

观察与实验探究的方法,指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确立鱼鳃的特点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观点。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鱼的骨骼标本;制作课件、视频(用BTB溶液验证流经鱼鳃后水的成分的变化)。 学生小组的实验材料:水槽1个、活鲫鱼2条,每人一把放大镜、一支毛笔。 演示实验材料:水槽、鲫鱼、颜色明显的蔬菜汁(如菠菜汁、胡萝卜汁或紫甘蓝汁等)、小烧杯、吸管。 2.学生准备 分组收集我国鱼类资源及本地区常见鱼类资源的资料,我国渔业资源现状的资料。 部分学生协助老师完成演示实验。 五、教学过程 引导学生说出视频中山现的鱼的名称,列举自己知道的鱼的名称,并尝试说小鱼的生活环境、特点及习性。 展示:鲫鱼的骨骼标本,指导学生观察脊柱和脊椎骨。列举几种有脊柱的动物和无脊柱的动物,并进行比较。 让学生尝试说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概念,推测脊柱的功能。 提问:多种多样的鱼都生活在水中,如果我们人类到水中生活会遇到哪些问题,鱼有哪些适于在水中生活的特点? 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强调鱼之所以能够生活在水中,有两个特点至关重要: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能在水中呼吸。 活动一:观察鱼的外形和运动 1.指导学生分小组观察鲫鱼,提示观察方法(由表及里)。 出示观察提纲: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四节鱼知识点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四节《鱼》知识点归类 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无脊椎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腔肠动物软体动物鱼特点(一)可以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能在水中呼吸 鳍:胸鳍保持平衡转换方向腹鳍保持平衡臀鳍协调背鳍保持平衡(没有它会侧翻) 尾鳍:控制前进的方向产生前进的动力(注意“臀和鳍”的写法) 1、目前己知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这些动物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脊椎动物,它们的体内有脊柱;另一类是无脊椎动物,它们的体内没有脊柱。 2、生物的多样性:(1)、种类的多样性;(2)、生活环境的多样性;(3)、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3、鱼之所以能在水里生活,两个特点是至关重要的:(1)能靠游泳老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2)能在水中呼吸。 4、鱼可以在克服水中阻力的结构:流线形(梭子形)身体;身体表面分泌粘液。 5、鱼在游泳时,靠躯干部有尾部的左右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靠背鳍、胸鳍、腹鳍、臀鳍来保持平衡,靠尾鳍保持前进的方向。 6、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即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叫做模拟实验。 7、各种鳍在运动中起到辅助协调的作用。 8、鳃是鱼的呼吸器官。 9、鳃中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因此鳃是鲜红色的。 10、鳃丝又多又细,是为了扩大与水接触的面积,有利于充分进行气体交换。鳃不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氧,鱼离开水后,鳃丝相互覆盖,减小了与空气接触面积,不能从空气中得到足够的氧气,因此缺氧而死。 11、鱼鳃对水中呼吸至关重要的特点:鳃丝鲜红,含丰富毛细血管;鳃丝又多又细。 12、水从鱼口流入,从鳃盖后缘流出。 13、流出鱼鳃的水中,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增多了。 14、气体交换水中O2——鳃丝的毛细血管中鳃丝中Co2—水中 15、鱼的主要特征:体表常常有鳞,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16、测线和鱼鰾作用 我国主要的淡水鱼类 我国的淡水鱼类约有800种左右。著名的“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和鲤鱼、鲫鱼等都是我国主要的优良淡水鱼品种。 【青鱼】又叫【黑鲩】,身体上被有较大的圆鳞,体青黑色,鳍灰黑色。常栖息在水的底层,习性不活泼,主要吃螺蛳、蚬和小河蚌等底栖动物 【草鱼】又叫【鲩】,体长,青黄色,鳍灰色。鳞片边缘黑色,头宽平,无须。栖息在水的中下层和水草多的岸边。主食水草和芦苇 【鲢鱼】又叫【白鲢】,形态和鳙鱼相似,但体色较浅,银灰色,无斑纹。栖息在水的上层,吃绿藻等浮游植物 【鳙鱼】:又叫【花鲢胖头鱼】,身体侧扁较高,背部暗黑色,有不规则的小黑斑,头大,也叫胖头鱼,眼在头的下半部。栖息在水的中上层,吃原生动物、水蚤

八年级上册《1.4第四节 鱼》教案

八年级上册《第四节鱼》教案 【教学目标】 1.说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概念。 2.概述鱼类的外形、运动与呼吸等方面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关注渔业资源,认同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合理利用渔业资源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通过观察鱼的外形、运动与呼吸等,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中鱼的呼吸的实验,说明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呼吸方式。 【教学设计思路】 教材在编排上主要从鱼适于水生环境的角度出发,阐明鱼的主要特征,以及鱼与人类的关系。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课外实践”等活动,来认识鱼在水中是如何运动和呼吸的,从而建构鱼的主要特征及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重要概念。 考虑到学生刘鱼比较熟悉,而且鱼的实物比较容易获得,因此,教学中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布置学生课前调查、收集相关的资料及实物,丰富课堂资源。关于“鱼的外形与运动”的教学,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结合观察提纲有目的地观察,在构建知识的同时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关于“鱼的呼吸方式”这个教学难点,采用观察与实验探究的方法,指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确立鱼鳃的特点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鱼的骨骼标本;制作课件、视频(用BTB溶液验证流经鱼鳃后水的成分的变化)。 学生小组的实验材料:水槽1个、活鲫鱼2条,每人一把放大镜、一支毛笔。

演示实验材料:水槽、鲫鱼、颜色明显的蔬菜汁(如菠菜汁、胡萝卜汁或紫甘蓝汁等)、小烧杯、吸管。 2.学生准备 分组收集我国鱼类资源及本地区常见鱼类资源的资料,我国渔业资源现状的资料。 部分学生协助老师完成演示实验。 【教学过程】

第四节鱼教案

第四节鱼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鱼的生活习性。 2.掌握鱼的形态结构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3.理解与鱼的运动有关的结构特点。 (二)技能目标 1.通过对鱼的形态特征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2.通过对鱼的形态特征的观察和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鲫鱼形态结构等知识的学习,进一步确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通过观察鲫鱼的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同学间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鱼的形态特征与水中生活相适应。 2.教学难点:鱼的形态特征与水中生活相适应。 三、教学准备 鲫鱼、鱼的骨胳标本、水槽、剪刀、筷子、细线。 四、教学过程 (一)鱼的生活习性 1.设疑:同学们,你知道鱼喜欢吃什么吗?寒冷的冬天和赤日炎炎的夏天会对鱼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2.讨论: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自由发言,经教师适点拨,认识到不同鱼类具有不同食性,水温变化对鱼的活动会产生影响。.师生归纳:鱼据食性可分为植食性、肉食性、杂食性。鱼是变温动物,通常通过改变生活的水层来适应温度的变化,而某些海洋鱼类通过洄游来适应水温变化。鱼儿离不开水,那它的形态特征与水中生活究竟是怎样适应的呢?引出以下内容。 (二)鱼的形态特征 1.身体分部:请学生观察水槽中的鲫鱼,找出身体各部分的界限。然后告诉学生正确的身体分部。 2.鱼的体形:鱼的体形象什么?学生仔细观察,并提问这样的体形对水生生活有何意义呢?引导学生联系船只、舰艇的造型特点进行思考并得出鱼的体形呈梭形,有利于减小游泳时的阻力。 3.鱼的体色:请两位同学配合观察鱼的背面和腹面,发现了什么?背深腹浅。这样的体色与

《第四节 鱼类》 教案3

《鱼类》教案 教学目标 1.说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 2.概述鱼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出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关注我国渔业资源的发展现状及其保护 教学重点 鱼的主要特征;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认识鱼的呼吸特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鱿鱼和鲨鱼一起去参加海洋鱼类运动会,可是鱿鱼被挡在了门外,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鲨鱼和鱿鱼有何区别呢?由此导入新课。 二、问题引导、自主探究 自主学习指导---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文字内容,独立思考下列问题,并在课本上圈划出相关答案。若有疑问,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解决。 学习任务一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 1.什么是无脊椎动物?举例说明。 2.什么是脊椎动物?举例说明。 学习任务二多种多样的鱼

1.简述鱼的数量. 2.不同鱼的栖息水层和食性相同吗? 3.鱼分为哪两大种类?著名的“四大家鱼”是指什么? 学习任务三鱼的主要特征 1.说出鱼有哪些适于在水中生活的特点? 2.观察鱼的外形和运动,回答: (1)鱼的身体分为哪几部分? (2)鱼的外形有什么特点?是否有利于克服水的阻力? (3)鱼的体表有什么覆盖物?用手摸一摸鱼的体表,感觉体表特点,这些特点对鱼的生活有什么作用? (4)鱼的运动器官是什么?各有什么作用? 3.观察鱼鳃及鱼的呼吸,想一想: (1)水如何进入鳃,又从什么地方流出?流入的水和流出的水,溶解的气体成分会有哪些变化? (2)鱼鳃的哪些特点对它在水中呼吸是至关重要的?鱼离开水后,很快就会死亡,原因是什么? 4.观察鱼鳃的结构图,回答: 鳃的主要部分是鳃丝,它为什么是鲜红色的?为什么既多又细? 5.归纳鱼的主要特征。 学习任务四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鱼与人类有什么关系? 2.当前鱼类的现状如何?国家采取了哪些保护措施?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