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三生物备考---必修三判断题精选(含解析)

高三生物备考---必修三判断题精选(含解析)

高三生物备考---必修三判断题精选(含解析)
高三生物备考---必修三判断题精选(含解析)

高三生物备考---必修三判断题精选(含解析)

1.给正常进食后的实验兔注射20%的葡萄糖溶液,可能出现尿量增加现象

2. 自体干细胞移植通常不会引起免疫排斥反应

3.为探究单侧光是使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转移了,还是将生长素分解了。某研究性课题小组设计了下图所示实验(图1中的琼脂块一段时间后放置到图2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上)。该实验的自变量是①②③④四组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浓度

图1 图2

4.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 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5.运动时汗腺分泌大量汗液,汗液初始的渗透压与血浆相等,在流经汗腺导管排出体外过程中大部分Na+、Cl-被重吸收,而水很少被吸收。此时,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将减弱

6.某一外来物种,由于适应当地环境,又缺少天敌,数量迅速增加。但它是生活在自然环境,因此,种群增长不会出现J型增长阶段

7.某小组在做“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时,对所选材料有关情况所知不多,又没有做预实验,实验时可能出现的现象及所得结论是:实验组生根的条数均少于对照组,所用生长素浓度均过高

8.某人眼球被意外撞击,产生金星四溅的感觉是非条件反射

9.森林群落中,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木层的水平结构

10. 淀粉酶位于细菌细胞内,不能分泌至细胞外,因此无法分解细胞外的淀粉

11.人体细胞都必须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12. 记忆B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能迅速产生抗体

13. 下丘脑能感受体温的变化

14. 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等相接触,共同形成突触

15. 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病原微生物有助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

16. 胰岛B细胞膜上无运载胰岛素的受体,但有感受血糖含量变化的受体

17. 小肠粘膜分泌的促胰液素通过体液定向运输至胰腺

18. 与常温相比,寒冷环境中机体产热量增多而皮肤的散热量减少

19. 调查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法;可利用抽样检测法(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计数;利用活菌计算法对样品中大肠杆菌进行计数。

20. 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受体位于神经细胞、内分泌腺细胞和肌肉细胞等;激素运输需要通过循环系统,神经递质运输不需要通过循环系统

2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22. .神经元凋亡是不受环境影响的细胞编程性死亡

23. 尿糖试纸含有固定化的葡萄糖酶和过氧化氢酶,可以反复使用

24. 外界环境和脱落酸都能够调控细胞的基因表达

25. 某地下洞穴的水体中发现了一种数量少、眼睛退化的“盲鱼”。根据生态学知识分析:

26.人体分泌蛋白只有消化酶、抗体和部分激素三类

27.19世纪,世界上很多著名的科学家试图通过研碎胰腺的方法来获得其中的胰岛素,但都没有获得成功,后来有科学家通过结扎胰管让胰腺退化然后单独研碎胰岛的方法成功获得了其中的胰岛素。失败的原因最可能是: 胰岛素和胰腺内的其他物质紧密结合,不容易分离, 当时研磨技术比较落后,研磨不充分

28.α-银环蛇毒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牢固结合;有机磷农药能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而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是清除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因此,α-银环蛇毒与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症状分别是:肌肉僵直、肌肉松弛

29.在生态学研究中,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关系;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达乌尔黄鼠的丰富度

30.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31.免疫系统的功能分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32. 一定的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生物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

33.碳循环具有全球性,指二氧化碳在生产者与分解者之间的循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与输出

34. 通过调查群落的种间关系和各种群的年龄组成判断群落的发展阶段

35.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激素与激素受体结合,抗体与抗原结合都发生在内环境中。

36.人体免疫系统直接识别感染的流感病毒, 神经系统能感受环境中温度的变化。

37. 保护野生动物最有效的措施是提高出生率

38.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的结合,各种激素与激素受体的结合,抗体与抗原的作用都发生在内环境中。

39.人体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的含量会升高;血液流经胰岛后,血糖的含量会减少。

40.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在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与免疫调节下由各器官、系统协调作用下实

现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特性保持相对稳定

41. 神经元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或抑制的生理基础是Na+的内流或阴离子(Cl-)的内流。

42. 在完成反射活动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双向的,而在突触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

43.所有的活细胞都能产生酶,但只有内分泌腺的细胞会合成激素。

44. 细胞产生的激素、淋巴因子、神经递质以及二氧化碳等都属于信号分子,在细胞间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

45. 激素间的作用包括协同与拮抗作用,促甲状腺激素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甲状腺激素间的关系属于协同关系;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间具有拮抗作用。

46. 抗原具有异物性,即抗原都是进入机体的外来物质,自身的物质不能作为抗原。

47.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属于群落空间结构×

48.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生物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

49. 碳循环主要是指二氧化碳在生产者与分解者之间的循环,具有全球性

50.一些神经毒素能阻止兴奋的传递,其原因一定是该神经毒素造成突触前膜不能释放神经递质

51. 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分解者的作用是将动植物遗体分解成无机物

52. 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根本措施是提高出生率,降低死亡率

53.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但需要重复实验,以减少实验误差

54. 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的结合,各种激素与激素受体的结合,抗体与抗原的作用都发生在内环境中

55. 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病原体获得的某种物质后,此动物对这种病原体具有了免疫能力。则这物质是抗体

56.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类物质都是由活细胞产生,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

57. 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南极冰藻组成了一个种群

58.一个浆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

59.某同学感冒发热39°C,伴有轻度腹泻。与病前相比,此时该同学的生理状况是: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代谢增强,产热量增加

60. 细胞分裂素延迟植物衰老与基因的作用有关,细菌感染导致B淋巴细胞形成效应B(浆)细胞与基因的作用无关

61.糖类分解释放的能量的主要贮存形式是ATP;多食少动,糖类易转变成脂肪和必需氨基酸

62.抗原和抗体特异性结合的产物都在血浆中被吞噬消化

63.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破坏了神经一肌内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正确的治疗措施是注射神经递质提高传递效率,注射受体蛋白增加受体数量64.利用固定化酶降解水体中有机磷农药,需提供适宜的营养条件;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进

行发酵,糖类的作用只是作为反应底物

65.突触前神经元只有在兴奋后才能合成神经递质

66.酿脓链球菌侵入心脏瓣膜引起化脓性炎症,导致风湿性心脏病;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可导致自身免疫病

67.根瘤菌只有与豆科植物共生才能完成固氮过程,土壤淹水时,根瘤菌固氮量减少

68.人体受到某种抗原刺激后会产生记忆细胞,当其受到同种抗原的第二次刺激后,记忆细

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增加

69.花粉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张和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都属于免疫过程

70. 结核杆菌感染机体后能快速繁殖,表明其可抵抗溶酶体的消化降解

71.艾弗里利用S型和R型肺炎双球菌做转化实验时,第一组:R型菌+ S型菌的DNA,结果同时出现R型菌和S型菌的菌落;第二组:R型菌+ S型菌的蛋白质活或S型菌的荚膜多糖,结果同时只出现R型菌的菌落。两组实验说明DNA是RNA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资

72.科学家利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侵染未被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培养、搅拌、离心处理,最终发现沉淀物具有放射性,新产生的子代噬菌体也具有放射性。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73.给正常进食的的实验兔注射20%的葡萄糖溶液,可能出现尿量增加现象

74.人体细胞呼吸会受到甲状腺激素的调节,人体胰岛素分泌会受到血糖调节

75.溶菌酶指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溶菌酶能破坏细菌细胞壁,溶菌酶杀菌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76.人体自身抗体攻击胰岛素受体会造成自身免疫病,造成人体胰岛素和血糖升高

高三生物备考---必修三判断题精选解析

1.给正常进食后的实验兔注射20%的葡萄糖溶液,可能出现尿量增加现象

(√)解析:由于注射后血糖浓度过高,过多的葡萄糖会从尿液排出。肾小管中原尿中葡萄糖不能由肾小管完全重吸收,肾小管内原尿渗透压升高,水的重吸收减少(原尿从内环境中吸收的水增加),尿量增加。这与糖尿病人多尿道理一样。

2. 自体干细胞移植通常不会引起免疫排斥反应

(√)解析:每个人的细胞表面都带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抗原,称为人类组织相容性抗原,简称HLA免疫系统。外来器官上的抗原与自己身体内的抗原不同,HLA免疫系统对其加以攻击,最终引起移植进来的器官功能迅速衰竭、死亡,称排斥反应

3.为探究单侧光是使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转移了,还是将生长素分解了。某研究性课题小组设计了下图所示实验(图1中的琼脂块一段时间后放置到图2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上)。该实验的自变量是①②③④四组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浓度

图1 图2

(×)解析:该实验的自变量为黑暗和单侧光处理,胚芽鞘长度只是因变量观察指标

4.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 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解析:内环境稳态还应包括内环境液体的体积保持相对稳定

5.运动时汗腺分泌大量汗液,汗液初始的渗透压与血浆相等,在流经汗腺导管排出体外过程中大部分Na+、Cl-被重吸收,而水很少被吸收。此时,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将减弱(×)解析: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将增强,促进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

6.某一外来物种,由于适应当地环境,又缺少天敌,数量迅速增加。但它是生活在自然环境,因此,种群增长不会出现J型增长阶段

(×)解析:刚开始,近似于理想状态,种群增长会出现J型增长阶段

7.某小组在做“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时,对所选材料有关情况所知不多,又没有做预实验,实验时可能出现的现象及所得结论是:实验组生根的条数均少于对照组,所用生长素浓度均过高

(√)解析:因为与对照组比,生长素类似物抑制生根,所以生长素浓度均过高

8.某人眼球被意外撞击,产生金星四溅的感觉是非条件反射

(×)解析:产生感觉需要感受器、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并没有完整的反射弧,因此不是反射。

9.森林群落中,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木层的水平结构

(×)解析:由于光照强度不同等因素,造成不同地段分布不同种群。

10. 淀粉酶位于细菌细胞内,不能分泌至细胞外,因此无法分解细胞外的淀粉

(×)解析:人和动物的消化液中以及某些细菌所分泌的水解淀粉、脂肪和蛋白质的酶。许多细菌、真菌等(分解者),可以分泌胞外酶,在细胞外分解有机物。如毛霉分泌的蛋白酶、脂肪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和脂肪水解。

11.人体细胞都必须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解析: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肺泡壁细胞、肾小管壁细胞等。能与外界直接交换物

12. 记忆B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能迅速产生抗体

(×)解析:记忆B细胞不能产生抗体,只有浆细胞能产生抗体

13. 下丘脑能感受体温的变化

(√)解析:下丘脑不能产生冷觉和热觉,但能感受体温的变化,是调节体温的中枢14. 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等相接触,共同形成突触

(√)解析: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是由突触小体与其他神经元

的细胞体、树突等相接触,共同形成的。

15. 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病原微生物有助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

(√)解析:维持内环境稳态主要因为通过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实现,免疫系统识别并清

除病原微生物,可以使内环境成分相对稳定,有助于内环境稳定

16. 胰岛B细胞膜上无运载胰岛素的受体,但有感受血糖含量变化的受体

(√)解析:胰岛素通过胞吐分泌,细胞膜上没有运载胰岛素的受体蛋白;血糖可以调节胰

岛素的分泌,胰岛B细胞膜上有血糖的受体蛋白

17. 小肠粘膜分泌的促胰液素通过体液定向运输至胰腺

(×)解析:激素不能定向运输,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

18. 与常温相比,寒冷环境中机体产热量增多而皮肤的散热量减少

(×)解析:产热量和散热量同时增加,产热和散热相等,从而保持体温稳定

19. 调查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法;可利用抽样检测法(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计数;利用活菌计算法对样品中大肠杆菌进行计数。

(√)解析:各中调查法的区别主要是取样不同。

20. 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受体位于神经细胞、内分泌腺细胞和肌肉细胞等;激素运输需要通过循环系统,神经递质运输不需要通过循环系统

(√)解析:神经递质作用于效应器、激素作用于靶细胞;神经递质运输通过组织液

2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解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

22. .神经元凋亡是不受环境影响的细胞编程性死亡

(×)解析: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包括激素合作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

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

23. 尿糖试纸含有固定化的葡萄糖酶和过氧化氢酶,可以反复使用

(×)解析:由于使用后不能将反应物与酶分开,故不能再次使用

24. 外界环境和脱落酸都能够调控细胞的基因表达

(√)解析: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包括激素合作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

25. 某地下洞穴的水体中发现了一种数量少、眼睛退化的“盲鱼”。根据生态学知识分析:种群密度是限制盲鱼种群增长的关键生态因素,洞内水体中溶解氧的增加将提高盲鱼种群的K值

(×

主要有光、水、湿度和温度等。生物因素指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26.人体分泌蛋白只有消化酶、抗体和部分激素三类

(×)解析:血浆蛋白是肝脏细胞合成并分泌的,属于分泌蛋白

27.19世纪,世界上很多著名的科学家试图通过研碎胰腺的方法来获得其中的胰岛素,但都没有获得成功,后来有科学家通过结扎胰管让胰腺退化然后单独研碎胰岛的方法成功获得了其中的胰岛素。失败的原因最可能是: 胰岛素和胰腺内的其他物质紧密结合,不容易分离, 当时研磨技术比较落后,研磨不充分

(×)解析:原因是研磨过程中,胰腺中的消化酶把胰岛素分解了。胰腺是一个综合腺体,既含内分泌腺(胰岛),又含外分泌腺,既能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又能分泌胰液

28.α-银环蛇毒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牢固结合;有机磷农药能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而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是清除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因此,α-银环蛇毒与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症状分别是:肌肉僵直、肌肉松弛

(×)解析:α-银环蛇毒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牢固结合,导致神经递质不能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兴奋传递受阻,引不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所以肌肉松弛;有机磷农药能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导致突触后膜上的神经递质不能被分解,下一个神经元持续兴奋,所以肌肉僵直。

29.在生态学研究中,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关系;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达乌尔黄鼠的丰富度

(×)解析:样方法研究是取样研究的一种方法,无论是研究种群密度,还是研究种群关系(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只要这些生物相对不移动或移动范围很小,就可以采用取样方的方法。标志重捕法可以用来调查达乌尔黄鼠的种群数量或密度,但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量的多少,这里混淆了种群密度与物种丰富度的概念。

30.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解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31.免疫系统的功能分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解析: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监控和清除

32. 一定的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生物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

(×)解析: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

纳量。前提是环境条件不受破坏,针对某个种群,而不是所有的生物

33.碳循环具有全球性,指二氧化碳在生产者与分解者之间的循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与输出

(×)解析:碳循环指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指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

34. 通过调查群落的种间关系和各种群的年龄组成判断群落的发展阶段

(×)解析:通过调查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各种群的种群密度判断群落的发展阶段

35.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激素与激素受体结合,抗体与抗原结合都发生在内环境中。

(×)解析:有些激素(如性激素)的受体在细胞内,性激素与受体结合发升在细胞内36.人体免疫系统直接识别感染的流感病毒, 神经系统能感受环境中温度的变化。

(√)解析:吞噬细胞、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能够识别病毒上的抗原;神经系统中感受器能感受温度变化在内的多种刺激。

37. 保护野生动物最有效的措施是提高出生率

(×)解析:最有效措施是提供环境容纳量

38.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的结合,各种激素与激素受体的结合,抗体与抗原的作用都发生在内环境中。

(×)解析: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发生在突触后膜上,蛋白质类激素与激素受体结合发生细胞膜上,而固醇类激素与受体结合过程发生在细胞内,抗体与抗原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

39.人体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的含量会升高;血液流经胰岛后,血糖的含量会减少。

(√)解析: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肝糖原分解后升高血糖;血液流经胰岛后,因利用消耗血糖含量下降,但是胰高血糖素浓度上升。

40.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在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与免疫调节下由各器官、系统协调作用下实现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特性保持相对稳定

(√)解析: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正常机通过调节作用(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41. 神经元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或抑制的生理基础是Na+的内流或阴离子(Cl-)的内流。(√)解析:神经递质分兴奋性神经递质与抑制性递质,兴奋性递质作用于突触膜上Na+的通道,让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所以突触后膜兴奋。而抑制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Cl-)的通道,使(Cl-)内流,加大静息电位,突触后膜不发生动作电位。

42. 在完成反射活动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双向的,而在突触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

(×)解析:在完成反射活动的过程中,由于兴奋是在感受器产生的故在整个传入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的树突末梢传到细胞体再通过轴突末端传到

中间神经元,而在突触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

43.所有的活细胞都能产生酶,但只有内分泌腺的细胞会合成激素。

(×)解析:所有的活细胞都进行代谢即都能产生酶,内分泌腺细胞及一些神经分泌细胞等,都能分泌激素,如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能分泌抗利尿激素,小肠肠腔部分细胞能分泌促胰液素。

44. 细胞产生的激素、淋巴因子、神经递质以及二氧化碳等都属于信号分子,在细胞间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

(√)解析: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称为体液调节;神经递质通过突触进行传送是神经调节的一部分。激素、淋巴因子、神经递质以及二氧化碳等都属于信号分子。

45. 激素间的作用包括协同与拮抗作用,促甲状腺激素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甲状腺激素间的关系属于协同关系;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间具有拮抗作用。

(×)解析:甲状腺激素作用是促进新队代谢和生长发育,而促甲状腺素的作用是促进甲状腺合成分泌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素激素释放激素是促进垂体合成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三者不是协同作用。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间具有拮抗作用。

46. 抗原具有异物性,即抗原都是进入机体的外来物质,自身的物质不能作为抗原。

(×)解析:抗原具有异物性,外来进入机体的物质及自身变异的细胞如癌细胞(上的物质)都可以成为为抗原。

47.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属于群落空间结构×

(×)解析: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叫做种群的空间特征,(必修三第63页)。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必修三第74页)

48.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生物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

(×)解析: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环境容纳量针对某个种群,而不是针对所有的生物

49. 碳循环主要是指二氧化碳在生产者与分解者之间的循环,具有全球性

(×)解析:碳循环主要指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

50.一些神经毒素能阻止兴奋的传递,其原因一定是该神经毒素造成突触前膜不能释放神经递质

(×)解析:原因可能是毒素造成突触前膜不能释放神经递质,也可能是毒素造成突触前面释放的神经递质不能与突触后膜特异性受体结合

51. 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分解者的作用是将动植物遗体分解成无机物

(×)解析:分解者的作用是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

52. 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根本措施是提高出生率,降低死亡率

(×)解析: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根本措施是就地保护,增加野生动物环境容纳量

53.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但需要重复实验,以减少实验误差(√)解析: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因为属于自身对照实验;

但需要重复实验,以减少实验误差

54. 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的结合,各种激素与激素受体的结合,抗体与抗原的作用都发

生在内环境中

(×)解析:性激素与激素受体的结合发生在细胞内

55. 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病原体获得的某种物质后,此动物对这种病原体具有了免疫能力。则这物质是抗体

(×)解析:这种物质是抗原

56.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类物质都是由活细胞产生,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

(×)解析:激素和神经递质在发挥作用后不能保持活性

57. 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南极冰藻组成了一个种群

(×)解析:南极冰藻并不是一种植物,不能组成一个种群

58.一个浆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

(√)解析:浆细胞由接受不同抗原刺激的B细胞分化而来,浆细胞的种类很多,不同种类的浆细胞能产生多种抗体,每种浆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

59.某同学感冒发热39°C,伴有轻度腹泻。与病前相比,此时该同学的生理状况是: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代谢增强,产热量增加

(√)解析:与病前相比,某同学感冒发热39°C,产热散热都增多,因此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代谢增强,产热量增加

60. 细胞分裂素延迟植物衰老与基因的作用有关,细菌感染导致B淋巴细胞形成效应B(浆)细胞与基因的作用无关

(×)解析:植物激素调节植物体生命活动的实质是调控基因组的表达;B淋巴细胞形成效应B(浆)细胞是细胞增值分化的结果,与基因的作用相关

61.糖类分解释放的能量的主要贮存形式是ATP;多食少动,糖类易转变成脂肪和必需氨基酸

(×)解析:多食少动,糖类易转变成脂肪和非必需氨基酸

62.抗原和抗体特异性结合的产物都在血浆中被吞噬消化

(×)解析:抗原和抗体特异性结合的产物都在内环境中被吞噬消化

63.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破坏了神经一肌内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正确的治疗措施是注射神经递质提高传递效率,注射受体蛋白增加受体数量(×)解析:应该注射激素抑制抗体产生

64.利用固定化酶降解水体中有机磷农药,需提供适宜的营养条件;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发酵,糖类的作用只是作为反应底物

(×)解析:利用固定化酶降解水体中有机磷农药,不需要提供适宜的营养条件;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发酵,糖类的作用除了作为反应底物外,还是酵母菌的营养物质

65.突触前神经元只有在兴奋后才能合成神经递质

(×)解析:突触前神经元在兴奋后释放神经递质

66.酿脓链球菌侵入心脏瓣膜引起化脓性炎症,导致风湿性心脏病;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可导致自身免疫病

(×)解析:酿脓链球菌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可导致自身免疫病,导致风湿性心脏病

67.根瘤菌只有与豆科植物共生才能完成固氮过程,土壤淹水时,根瘤菌固氮量减少

(√)解析:根瘤菌固氮过程需要的【H】由根细胞提供,根瘤菌只有与豆科植物共生才能完成固氮过程;根瘤菌进行有氧呼吸,水淹会影响根瘤菌和根细胞正常生命活动

68.人体受到某种抗原刺激后会产生记忆细胞,当其受到同种抗原的第二次刺激后,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增加

(√)解析:人体受到同种抗原的第二次刺激后,会产生二次免疫,记忆细胞迅速增值分化形成浆细胞,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增加

69.花粉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张和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都属于免疫过程

(×)解析: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不属于免疫过程

70. 结核杆菌感染机体后能快速繁殖,表明其可抵抗溶酶体的消化降解

(√)解析:结核杆菌感染机体后能快速繁殖,没有被溶酶体所杀死,表明其可抵抗溶酶体的消化降解

71.艾弗里利用S型和R型肺炎双球菌做转化实验时,第一组:R型菌+ S型菌的DNA,结果同时出现R型菌和S型菌的菌落;第二组:R型菌+ S型菌的蛋白质活或S型菌的荚膜多糖,结果同时只出现R型菌的菌落。两组实验说明DNA是RNA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资

(×)解析:还需要在增加第三组:R型菌+ S型菌的DNA + DNA酶,实验结果只出现R型菌的菌落。

本实验的自变量:S型菌的DNA和S型菌的非DNA物资(蛋白质或荚膜多糖等),需要利用现代化分离手段,将DNA与其他物资分开,单独观察DNA的作用

前面两组实验说明有S型菌的DNA,R型菌才能转化为S型菌,说明DNA是R型细菌转化的充分条件。第三组实验说明没有S型菌的DNA,R型菌不能转化为S型菌。通过三组实验,说明有而且只有S型菌的DNA,R型细菌才能转化为S型菌,说明(S型菌的)DNA 是R型细菌转化的充分必要条件

72.科学家利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侵染未被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培养、搅拌、离心处理,最终发现沉淀物具有放射性,新产生的子代噬菌体也具有放射性。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解析:还需要增加第二组:利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侵染未被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培养、搅拌、离心处理,实验结果发现上清液具有放射性本实验的自变量: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和32P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利用噬菌体自身特点:侵染大肠杆菌时DNA与蛋白质分离,再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观察DNA和蛋白质的行踪,单独观察DNA的作用

因为,第一组实验证明:噬菌体的DNA进入大肠杆菌,有噬菌体的DNA才能产生子代噬菌体,说明DNA是产生子代噬菌体的充分条件;第二组实验证明:噬菌体的蛋白质没有进入大肠杆菌。因为噬菌体的成分只有DNA和蛋白质,通过对比,说明有而且只有噬菌体DNA才能产生新的噬菌体,噬菌体DNA是产生子代噬菌体的充分必要条件。

73.给正常进食的的实验兔注射20%的葡萄糖溶液,可能出现尿量增加现象

(√)解析:注射20%的葡萄糖溶液后,血浆滤过后形成的原尿中含大量葡萄糖,超过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阈值),导致肾小管内原尿渗透压过高,通过渗透作用从周围吸收大量水分,从而出现尿量增加现象

74.人体细胞呼吸会受到甲状腺激素的调节,人体胰岛素分泌会受到血糖调节

(√)解析: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作为信号分子,甲状腺激素能使促进细胞新陈代谢,血糖浓度高时,能促进胰岛素分泌

75.溶菌酶指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溶菌酶能破坏细菌细胞壁,溶菌酶杀菌属于非特异性免疫(√)解析:溶菌酶是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分泌的一种胞外酶,分布在唾液、泪液和体液中,溶菌酶杀菌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76.人体自身抗体攻击胰岛素受体会造成自身免疫病,造成人体胰岛素和血糖升高

(√)解析:由于胰岛素受体被破坏,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造成血糖和浓度升高,高浓度

血糖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更多的胰岛素

完整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及答案

必修三测试题 一、选择题(1~30小题每题1分,31~40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关于动物内环境及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无机盐等物质的含量有关 B.氧进入血液中红细胞的过程就是进入内环境的过程 C.pH的调节要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实现 D.环境温度下降导致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2.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中,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中某些物质能透过毛细血管壁形成组织液 B.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可以相互扩散与渗透 C.一些组织液可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 D.淋巴与组织液之间可以相互扩散与渗透 3.某同学参加学校组织的秋季越野赛后,感觉浑身酸痛,并伴随着大量出汗等。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剧烈运动使其体内产生了大量乳酸,致使其血浆pH显著下降 B.此时应及时补充盐水并注意适当散热,以维持水盐与体温平衡 C.由于能量大量消耗,其血液中的血糖浓度会大幅度下降 D.由于其体内内环境pH发生变化,所以细胞代谢发生紊乱 4.人长时间运动后,产生口渴感觉的原因是 A.血浆CO浓度升高B.血浆乳酸浓度升高2D.血糖浓度升高C.血浆渗透压升高 5.一般情况下,大脑受伤丧失意识和脊髓排尿中枢受伤的两种病人,其排尿情况分别是A.尿失禁、正常排尿B.尿失禁、不能排尿 C.正常排尿、尿失禁D.不能排尿、尿失禁 6.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的同一组织或器官 C.神经中枢的兴奋可以引起感受器敏感性减弱 D.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 7.下列属于第一道防线的是 ①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②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 ③吞噬细胞的内吞作用④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 ⑤皮肤的阻挡作用⑥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 ⑦抗体与细胞外毒素结合. 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②⑤⑥⑦ 8.某男子接触过患某种禽流感的家禽,医生检查发现该男子体内有相应的抗体出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男子终身具有抵抗该种禽流感病毒的能力 B.该男子的血清可用于治疗感染这种流感病毒的患者 C.该男子获得的对这种禽流感病毒的免疫力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该男子具有抵抗各种禽流感病毒的能力 9.下列各项中,与植物激素有关的一组是

会计基础选择题和判断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不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第1题:会计的基本职能是( )。 A.记账、算账和报账 B.核算和监督 C.预测、决策和分析 D.监督和管理 [答案]:B [解析]: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除了基本职能外还具有预测、决策和分析等职能。第2题:下列项目不属于费用要素的是( )。 A.制造费用 B.管理费用 C.长期待摊费用 D.财务费用 [答案]:C [解析]: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都属于费用要素,而长期待摊费用属于资产。 第3题:下列经济业务引起资产与负债同时减少的是( )。 A.收到投资者投入的设备一台,价值8万元 B.购人材料一批,价值5万元,货款未付 C.以银行存款归还以前欠货款6万元 D.生产甲产品领用材料费5400元 [答案]:C [解析]:以银行存款归还前欠货款一方面引起了银行存款的减少,银行存款为资产,另一方面引起了应付账款的减少,应付账款属于负债,其余三项都不是。 第4题:下列账户中,期末一般没有余额的是( )。 A.“生产成本”账户 B.“应交税金”账户 C.“制造费用”账户 D.“累计折旧”账户 [答案]:C [解析]:“制造费用”属于应计人生产成本的间接费用,期末时应转入“生产成本”科目,结转后无余额。 第5题:某会计账户的期初借方余额为5000元,本期贷方发生额为l2000元。期末借方余额为8400元,则本期借方发生额为( )。 A.8600元 B.15400元 C.1400元 D.14500元 [答案]:B [解析]:因为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一本期贷方发生额=期末借方余额,所以该账户的本期借方发生额=8400+12000-5000=15400元。 第6题:下列属于外来原始凭证的是( )。 A.收料单 B.收款的收据

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附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附答案 一、单选题 1.某一不可逆化学反应在无酶和有酶催化时均可以进行,当该反应在无酶条件下进行到时间t时,向反应液中加入催化该反应的酶。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加酶后反应物浓度随反应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最可能是 A.甲B.乙C.丙D.丁 2.下列关于糖类和脂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糖原、淀粉、纤维素的单体都是葡萄糖 B.糖类都是细胞内的能源物质 C.糖原、淀粉、脂肪都能作为细胞内的储能物质 D.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含有磷脂 3.图是光合作用探索历程中恩格尔曼的实验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用水绵做实验材料是因为其叶绿体呈球形便于观察 B.实验前需“黑暗”处理,以消耗细胞中原有淀粉 C.实验通过观察好氧细菌的分布来确定氧气产生的位置 D.实验证明叶绿体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4.下列关于高等植物细胞内色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植物细胞中都含有4种色素 B.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 C.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都可以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D.叶绿体中只有叶绿素吸收的光能才能用于光合作用 5.在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中,最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A.染色体数加倍和DNA分子数加倍 B.染色体复制和染色单体的形成

C.着丝点的分裂和核膜核仁形成 D.赤道板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出现 6.下列有关构成细胞的化合物种类和鉴别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中的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可以用斐林试剂鉴别 B.细胞中的脂质都能被苏丹Ⅳ染成红色,都只含C、H、O三种元素。 C.细胞内蛋白质种类众多,但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D.细胞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可以鉴定其分布 7.下图甲表示水稻的叶肉细胞在光照强度分别为a、b、c、d时,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产生总量的变化。图乙表示水稻CO2吸收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图甲中,光照强度为b时,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 B.图甲中,光照强度为d时,单位时间内细胞从周围吸收2个单位的CO2 C.图甲中的c和图乙中的f点对应 D.图乙中,eg段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外因主要是光照强度 8.下列关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 ..的是 A.多细胞生物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大多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关 B.多细胞生物的生存有赖于细胞膜的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交流 C.生物膜系统中,只有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D.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9.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凋亡、坏死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坏死是由于细胞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编程性死亡 B.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正常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C.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的分裂、分化和凋亡对于生物体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D.细胞衰老与个体衰老就是一回事 10.下列有关酶的实验设计思路正确的是() A.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 B.利用过氧化氢、鲜肝匀浆和FeCl3研究酶的高效性 C.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D.利用胃蛋白酶、蛋清和pH分别为5、7、9的缓冲液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 11.阴暗环境中适当提高光照强度可以提高光合速率的根本原因是 A.加快CO2的固定过程B.光反应速率加快 C.使叶绿体中C5含量增加D.提高暗反应过程中相关酶的活性

必修三生物测试题(前三章)

生物必修三前三章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5分) 2.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 A.O2、CO2、血红蛋白、H+ B.过氧化氢酶、抗体、激素、H2O C.纤维蛋白原、Ca2+、载体 D.Na+、HPO42-、葡萄糖、氨基酸 3.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活性最高,在血浆中活性很低。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这项事实可作为下列哪项结论的证据( ) A.内环境是不稳定的,其稳态是不存在的 B.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C.稳态的动态变化将不利于机体的正常代谢 D.内环境的稳态不受细胞代谢过程的影响 5.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强 D.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减弱 6.两人在空腹状态下,同时一次性口服葡萄糖100g, 然后每隔1h测定一次血糖含量,将结果绘成以下曲线,根据下 图分析,正确的是 A.0h~1h,a体内的胰岛素分泌量比b多 B.3h~4h,a体内的胰高血糖素较0h~1h分泌量下降 C.b血糖在1h~2h较高是因为体内胰高血糖素量没有减少 D.b血糖在2h后下降是由于血糖氧化分解和合成糖原所致 7.体温调节中枢和体温感觉中枢分别在()A.脑皮层,下丘脑 B.下丘脑,大脑皮层 C.下丘脑,下丘脑 D.大脑皮层,大脑皮层 9.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的神经元。若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a点不能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而b、c、d、e四个点都能测到膜内外电位有变化,该现象说明了 A.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 B.兴奋在神经元内的传导是双向的,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神经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相结合的形式传递兴奋 D.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这个部位膜的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内正外负. 10.下列有关血糖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下丘脑既可以使血糖升高,又可以使血糖降低 B.血糖升高是神经调节,血糖降低是体液调节 C.血糖升高是体液调节,血糖降低是神经调节 D.下丘脑可以使血糖升高,垂体使血糖降低 11.绿色植物倒伏后,它的茎杆能部分恢复直立状态,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受重力影响 ,向地性 B.受重力影响,背地性 C.受水的影响,向水性 D.受光的影响,向光性 12、兴奋的传导在体内只能是单向的,下列对这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java基础测试题含答案

Java基础试题 姓名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请写出标识符的命名规则描述正确的是[多选](ABCD ) A、由英文字母、数字、_和$组成,长度不限。 B、标识符的第一个字符不能是数字 C、标识符区分大小写。 D、标识符不能包含空格。 2. 下列属于正确标识符的选项有[多选](BDGH) A. int B. $_Count C. 3M D. Hello E. b-7 F. ms#d G. bool H. D9658 3、下列哪一个不属于java的基本类型( B ) A、int B、String C、float D、byte 4、下列那条语句能编译通过( A ) A、String String=”String”; B、float float=”3.14”; C、int int = 11; D、int i= 1.1; 5、下列代码的执行结果是: ( D ) public class Test1{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float t=9.0f; int q=5; System.out.println((t++)*(--q)); } } A、40 B、40.0 C、36 D、36.0 6、int长度描述正确的是(A ) A、-2^31到2^31 - 1 B、-2^32到2^32 - 1 C、-2^7到2^7 - 1 D、-2^8到2^8 - 1 7、关于==和equals方法描述不正确的是( D ) A、==是运算符、equals是方法 B、==只比较对象,equals会先比较对象,如果不是一个对象,会对对象的值进行比较。 C、String a= "1"; String b= "1"; System.out.println(a==b); 输出结果为:true D、String a=new String("1");String b=new String("1"); System.out.println(a==b);输出结果为:true 8、下列关于哪个不属于java的特性( D ) A、封装 B、继承 C、多态 D、重载 9、某一个子类要继承一个父类,要使用关键字(B ) A、import B、extends C、implements D、java 10、某一个子类要实现一个父接口,要使用关键字(C ) A、import B、extends C、implements D、java 11、以下关于接口和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高中生物必修一基础题(判断题包含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一基础题 (判断题) 1.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与叶绿体,因此不能进行有氧呼吸与光合作用。()【解析】错。有氧呼吸分三个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故主要发生在线粒体。原核细胞(蓝藻、光合细菌)无叶绿体也可以进行光合作用。需氧型的原核生物无线粒体也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主要在细胞质基质和细胞膜上进行。 2.水绵、蓝藻、黑藻都属于自养型的原核生物。() 【解析】错。水绵、黑藻是真核生物,蓝藻是原核生物。同化作用可以分为自养型和异养型。自养型是指自身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合成有机物的生物。异养型是指自身不能合成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有机物的生物。以上三种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是自养型生物。 3.胰岛素、抗体、淋巴因子都能在一定条件下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解析】对。胰岛素、抗体是蛋白质,淋巴因子是多肽类物质,它们都含有肽键。在碱性条件下,只要有肽键(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破坏

与否无关)就可以和 Cu2+发生络合反应生产紫色产物。 4.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都只含有一个氨基与一个羧基,并且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每一条肽链至少含有一个游离的氨基与一个游离的羧基。() 【解析】错。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一个羧基,其他氨基和羧基均在 R 基团上。每条肽链的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5.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其细胞中通常同时含有DNA与RNA,并且其遗传物质都是DNA。() 【解析】对。细胞结构生物,无论原核生物还是真核生物(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除外)既有 DNA 又有 RNA,DNA就是遗传物质。非细胞结构生物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 DNA 或者 RNA,含有什么核酸什么核酸就是遗传物质。根据病毒含的遗传物质病毒分为 DNA 病毒和 RNA 病毒。 6.淀粉、半乳糖以及糖原的元素组成都是相同的。() 【解析】对。淀粉、半乳糖、糖原都是糖类,糖类只含有 C、H、O。另外脂质中的脂肪也只含 C、H、O。 7.水不仅是细胞代谢所需的原料,也是细胞代谢的产物,如有氧呼吸、蛋白质与 DNA 的合成过程中都有水的生成。() 【解析】对。水是良好的溶剂,很多细胞代谢是在水环境中进行,一些代谢还有水参与,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水解反应等。同时细胞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一单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与人体细胞直接进行物质交换的是 ( ) A .体液 B .细胞内液 C .消化液 D .细胞外液 2、下列有关内环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B .内环境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蛋白质 C .正常人血浆的PH 稳定在7.35-7.45之间,与内环境中含有的HCO 3-、HPO 42-等离子有关 D .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在37O C 左右,即人体的正常体温 3、人体发生花粉等过敏反应时,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 ) A .组织液增加 B .组织液减少 C .血浆量增加 D .淋巴减少 4、下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关于A 液、B 液和C 液三者之间联系表达正确的一项是( ) 5、食物中过多的酸性物质被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后,血浆的PH 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 A .与血浆中的强碱中和 B .形成Na 2CO 3排出体外 C .H 2CO 3 / NaHCO 3等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 D .很快排出体内 6、碘是甲状腺激素的组成成分,当食物中缺碘时,分泌量增加的激素是( ) A .促甲状腺激素 B .甲状腺激素 C .胰岛素 D .生长激素 7、如果某人的下丘脑受到损伤,则可能导致 ( ) ① 体温调节能力下降 ②调节血糖的能力下降

③影响抗利尿激素的合成④影响渴觉的形成 A.①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④ 8、当人体的一些组织器官损伤或发生炎症时,会产生并释放组织胺。该物质使 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加,促进血浆渗入组织间隙而形成组织液,造成组织水 肿。该物质对血管的调节方式属于( ) A.血流自动调节 B.神经调节 C.体液调节 D.神经体液调节 9、当人处于炎热环境时,会引起 ( ) A.冷觉感受器兴奋 B.温觉感受器抑制 C.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D.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 10、某人因为交通事故脊髓从胸部折断了,一般情况下( ) A、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B、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C、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D、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11、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 ) A.比较缓慢 B.比较广泛 C.时间比较长 D.迅速准确 12、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 ℃降至5 ℃,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及体内 酶活性的变化依次为( ) A.增加、增加、减少、降低B.增加、减少、增加、不变 C.增加、增加、减少、不变D.减少、减少、增加、不变 13、某种病毒已侵入人体细胞内,机体免疫系统对该靶细胞发挥的免疫作用是 ( ) A.体液免疫 B.自身免疫 C.细胞免疫 D.非特异性免疫 14、下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d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 ②c、d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③下丘脑体温调节的中枢,也是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

机械基础测试题及答案

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本大题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字母填在题后的表格中) 1、下列机构中的运动副,属于高副的是( )。 A.火车车轮与铁轨之间的运动副 B.螺旋千斤顶螺杆与螺母之间的运动副 C.车床床鞍与导轨之间的运动副 D.转动副(A ) 2、能保证瞬时传动比恒定、工作可靠性高、传递运动准确的是( )。 A. 带传动 B.齿轮传动 C.平带传动 D.链传动(B ) 3、普通V 带横截面为( )。 A.矩形 B.圆形 C.等腰梯形 D.正方形(C ) 4、( )是带传动的特点之一。 A.传动比准确 B.在过载时会产生打滑现象 C.应用在传动准确的场合 D.适合大功率传动场合(B ) 5、下列各标记中表示细牙普通螺纹的标记是( B )。 A .M24-5H-20 B .M36×2-5g6g C .Tr40×7-7H D .Tr40×7-7e 6、 渐开线齿廓上任意点的法线都切于( B )。 A. 分度圆 B. 基圆 C. 节圆 D. 齿根圆 7、要求两轴中心距较大且在低速、重载和高温等不良环境下工作宜选用是( B )。 A. 平带传动 B.链传动 C.齿轮传动 D.V 带传动 8、蜗杆传动是用来传递空间两( C )之间的运动和动力。

A.平行 B.相交 C.相错 D.空间任意两轴 9、铰链四杆机构具有急回运动特性,急回特性系数K应为( A )。 A.>1 B.=1 C.<1 D.=0 10、对于既承受转矩又承受弯矩作用的直轴称为( D )。 A.传动轴 B. 固定心轴 C. 转动心轴 D. 转轴 11、平键标记:键B16×70 GB1096-79,B表示方头平键,16×70表示( B )。 A.键高×轴径 B.键宽×键长 C.键高×键长 D. 键高×键宽 12、楔键联结对轴上零件能作周向固定,且( C ) A、不能承受轴向力 C、能承受轴向力 C、能承受单向轴向力 D、能承受双向轴向力 13、角接触轴承承受轴向载荷的能力,随接触角α的增大而( A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不定 14、(D )只能承受径向载荷。 A.深沟球轴承 B. 调心球轴承 C. 圆锥滚子轴承 D. 圆柱滚子轴承 15、联轴器与离合器的主要作用是( B )。 A. 缓冲、减振 B. 传递运动和转矩 C. 防止机器发生过载 D. 补偿两轴的不同心或热膨胀 二、填空题。(共15空,每空2分,共30分。把正确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机械是机器与机构的总称。 2、带传动在过载时产生打滑,可防止损坏零件,起安全保护作用,但不能保证准确

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

《必修1》复习检测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1.5分,共60分) 1.细胞学说揭示了() A.人们对细胞的认识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B.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C.细胞为什么要产生新细胞 D. 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2.下列属于大量元素的一组是() A.N、S、O、Mg B.H、O、K、B C.P、N、C、Mo D.Ca、C、O、Mn 3.右图表示由3个圆所构成的类别关系关系图,其中Ⅰ为大圆,Ⅱ和Ⅲ分别为大圆之内的小圆。符合这种类别关系的是( ) A.Ⅰ脱氧核糖核酸、Ⅱ核糖核酸、Ⅲ核酸 B.Ⅰ细胞膜、Ⅱ蛋白质、Ⅲ脂肪 C.Ⅰ固醇、Ⅱ胆固醇、Ⅲ维生素D D.Ⅰ原核生物、Ⅱ绿藻、Ⅲ蓝藻 4.图中①~④表示某细胞的部分细胞器.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图一定是高倍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结构 B.此细胞不可能是植物细胞,只能是动物细胞 C.结构①不能将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D.结构①②③④中都含有大量磷脂 5.细胞能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前提条件是() A.膜的选择透过性 B.细胞保持完整性 C.核内有遗传物质 D.线粒体供能 6.下列哪一项不是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 A.细胞膜将细胞与环境分隔开 B.精子和卵细胞相互接触完成受精作用 C.胰岛细胞形成的胰岛素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组织细胞 D.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 7.谷氨酸的R基为C3H5O2,1分子谷氨酸含有的C、H、O、N原子数依次是() A.5、9、4、1 B.4、8、5、1 C.5、8、4、1 D.4、9、4、1 8.下列关于显微镜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标本染色较深,应选用凹面反光镜和大光圈 B.将位于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向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C.若转换高倍镜观察,需要先升高镜筒以免损坏镜头 D.转换高倍镜之前,应将所观察物像移到视野中央 9.细胞膜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 ...的是() A. 细胞膜的糖被在细胞间具有识别作用 B. 细胞膜对膜两侧物质的进出具有选择性 C. 细胞膜内外两侧结合的蛋白质种类有差异 D. 载体蛋白是镶在细胞膜外表面的蛋白质

高中生物必修三前两章测试题

生物必修3第一、二章检测题 第I卷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正常情况下,以下物质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红蛋白②葡萄糖③无机盐④激素⑤尿素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②③④D.②③ 2.下图表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则下列关于图中X、Y、Z、W(W为虚线框部分)所示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在寒冷的环境中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维持体温的恒定 B.Y表示肾上腺,产生的激素在产热上与甲状腺激素表现为协同作用 C.在炎热的环境中人体必需减少产热、增加散热来保持体温恒定 D.X表示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枢 3.吊针(静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到发挥作用经过的一般途径是 A.血浆→组织液→淋巴→靶细胞 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 C.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4.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内环境稳态是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来完成的 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 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 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5.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引起人体产生渴感的感受器在下丘脑 B.K+ 对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起决定作用 C.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引起垂体合成抗利尿激素 D.激素间的拮抗作用对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不利 6.关于过敏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过敏反应是一种异常反应,是一种免疫功能失调症 ②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因此往往会破坏组织细胞,引起组织损伤 ③过敏反应和正常免疫反应中产生的抗体,其化学本质都是球蛋白 ④找出过敏原,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是预防过敏反应的主要措施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生物必修三测试题

生物必修三测试题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TYYUA162】

高三生物必修三试卷 一、单择项选题(每题1分,共50分) 1.下列概念中,哪一项不能与其他概念并列 A.细胞外液 B.细胞内液 C.血浆、淋巴、组织液 D.内环境 2.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酶促反应需要稳定的内环境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内环境的稳态就是保持其成分的恒定不变 D.稳态遭到破坏时,就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3.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大量饮水后,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 C.渴觉中枢兴奋,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D.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尿量减少 4.人体中组织液生成增多时,就会大量积累在组织细胞间隙导致组织水肿。下列各项不会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B.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C.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过高D.淋巴结发炎,淋巴回流受阻 5.在人体的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 A.丙酮酸的氧化分解 B.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合成 C.食物中的淀粉经过消化分解成葡萄糖 D.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成效应B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与抗原结合 6.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脑皮层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 B.人在剧烈运动时主要产热方式是骨骼肌的收缩 C.温觉感受器只分布于皮肤 D.降低新陈代谢是人在炎热环境中散热的主要方式 7.分别刺激下图Ⅰ、Ⅱ、Ⅲ、Ⅳ四处,能引起肌肉收缩的是 A.Ⅱ、Ⅲ、Ⅳ B.Ⅰ、Ⅲ C.Ⅰ、Ⅱ、Ⅲ D.Ⅰ、Ⅳ 8.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 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9.天气变冷时,在体内的分泌量不会增加的激素是 A.甲状腺激素 B.促甲状腺激素 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D.生长激素 10.下图代表生物体内的三类生理过程。图中的X表示外界进入生物体的物质,Y表示生物体 内产生的物质,在①②③生理过程中Y所代表的物质分别是 A.载体、激素、酶 B.载体、抗体、酶 C.载体、酶、抗体 D.酶、抗体、激素 11.右图为测定神经元电位变化的示意图,刺激 图中a 、b两点,指针偏转的次数分别是 、1 、2、2 、1 12.下列各组中,都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白细胞的吞噬作用;接种卡介苗 B.种牛痘预防“天花”;皮肤的屏障作用 C.溶菌酶的杀菌作用;服用糖丸预防小儿麻痹症 D.患过甲肝的人不会再患甲肝;注射百日咳疫苗后不再患百日咳 13.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需将灭活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和所用的蛇毒分别是 A.非特异性免疫,抗原 B.特异性免疫,抗原C.非特异性免疫,抗体 D.特异性免疫,抗体 14.右图中“X”所代表的细胞名称应为 A.B细胞 B.效应T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巨噬细胞 15.受抗原刺激后的淋巴细胞 A.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增强 B.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减弱 C.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减弱 D.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增强16.下列各选项与所给模型不相符的是 A.若X表示甲状腺激素,则①可能代表促甲状腺激素 B.若X表示抗体数量,则①可能代表抗原 C.若X表示人体排出的尿量,则②可能代表抗利尿激素 D.若X表示血糖含量,则②可能代表胰高血糖素

判断题目及答案

1. 学生的成长完全仰仗教师对于教学活动的指导,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起主宰作用。( 错 ) 2. 现代教育制度实际上工业经济时代的产物。(对) 3. 质量是教育事业的生命线,目前的教育改革,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把提高质量作为改革的核心。(对) 4. 知识经济时代,“文盲”的内涵是指没有文化、知识的人。(错) 5. 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对于21世纪人类发展具有越来越关键的意义。(对) 6. 生产方式的变革,可以促成国家非常规的发展。(对) 7. 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造精神,乃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对)8. 课程改革的焦点是协调国家发展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二者之间的关系。(对) 9. 国家发展的需要是这次改革的首选目标。(对) 10. 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形成过程同时也是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对) 11. 新课程淡化不同领域(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等)对学生发展的独特价值,重视学科界限,强调学科间的联系和整合。(错) 12. 新课程内容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追求学科体系的严密性、完整性、逻辑性。(错) 13.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是以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为前提的。(对) 14. 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重视学生发展和教师的成长纪录,是今后评价与考试改革的主要方向。(对) 15.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了旨在养成学生科学素养和实用技能方面的课程,使科学、综合实践等课程的比重呈上升趋势。(对) 16. 课程结构的调整的实质是,重新认识和确立各种课程类型以及具体科目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价值、地位、作用和相互关系。(对) 17. 综合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相关学科的整合,促进学生认识的整体性发展并形成把握和解决问题的全面的视野和方法。(对)

人教 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附答案

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附答案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细胞中的化合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豌豆叶肉细胞中含有2种核酸、5种碱基、5种核苷酸 B.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水浴条件下它能与斐林试剂反应出现砖红色沉淀 C.维生素D能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它属于脂质 D.水和无机盐都是无机物,细胞中的水大部分是自由水,细胞中的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2.肠腺细胞能够分泌脂肪酶等多种消化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脂肪酶的分泌与高尔基体有关 B.合成和分泌脂肪酶的过程不消耗能量 C.肠腺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脂肪 D.脂肪酶能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 3.下列关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 ..的是 A.多细胞生物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大多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关 B.多细胞生物的生存有赖于细胞膜的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交流 C.生物膜系统中,只有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D.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较大的分子,如葡萄糖等只有通过主动运输才能进入细胞 B.所有的细胞都具有相同的细胞膜结构,即由磷脂分子构成膜的基本支架,“嵌入”支架或“漂浮”在支架两侧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相同 C.叶绿体中的色素都有吸收光能的作用 D.在叶绿体的内膜、类囊体上和基质中含有多种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酶 5.右图为物质运输方式的概念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通过①所示过程进入细胞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B.②所示过程能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物质 C.需要消耗细胞中ATP水解释放的能量的过程是①②③ D.蜜饯腌制时蔗糖进入细胞与过程②有关 6.下列关于高等植物叶绿体中光合色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提取色素研磨时加入少许CaC03,可防止叶绿素被破坏 B.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乙醇中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及答案全册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及答案全册阶段质量检测(一)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时间:45分钟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③激素、神经递质和淋巴因子④尿素、载体和呼吸酶 A.①③B.③④ C.①②D.②④ 解析:选A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蛋白质,呼吸酶是细胞中催化呼吸作用的酶,载体存在于细胞膜上,它们都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而O2、葡萄糖、尿素、激素、神经递质和淋巴因子都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2.下列关于各级神经中枢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下丘脑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是呼吸中枢 B.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 C.语言中枢的H区受损,患者不能听到别人的话 D.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解析:选D呼吸中枢在脑干;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语言中枢的H区受损,患者能听到别人的话,但听不懂。 3.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的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易通过肺部进入血液。目前PM2.5已成为空气污染指数的重要指标。下列有关PM2.5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A.PM2.5进入人体的肺泡中时还没有进入人体的内环境 B.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会导致血浆呈酸性 C.PM2.5可能成为过敏原,其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异常 D.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枢不在大脑皮层 解析:选B内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呼吸道不属于人体的内环境,故PM2.5进入肺泡中时还没有进入内环境;由于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不会使血浆pH明显下降;过敏原是引起人体发生过敏反应的物质,PM2.5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异常;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在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下完成。 4.下列有关T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分布在淋巴和血液等处 B.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分化为记忆T细胞和效应T细胞 C.大多数T细胞必须依靠某种B细胞的帮助才能增殖和分化 D.用药物阻断T细胞增殖分化,可明显提高器官移植成功率

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附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 1.除了温度和pH对酶活性有影响外,一些抑制剂也会降低酶的催化效果。图①为酶作用机理及两种抑制剂影响酶活性的机理示意图,图②为相同酶溶液在无抑制剂、添加不同抑制剂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非竞争性抑制剂降低酶活性的机理与高温、低温对酶活性影响的机理相同 B.据图可推测,竞争性抑制剂因与底物具有类似结构而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 C.底物浓度相对值大于15时,限制曲线甲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酶浓度 D.曲线乙和曲线丙分别是在酶中添加了竞争性抑制剂和非竞争性抑制剂的结果 2.如图表示在某pH范围内酶A和酶B所催化的反应速率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将pH由4调至6,酶B的活性逐渐增强 B.不同温度下实验,酶A的最适pH不同 C.酶B具有高效性,酶A不具有高效性 D.pH为5时,两种酶催化的反应速率相等 3.如图表示某植物细胞内的代谢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X、Y物质分别代表三碳化合物和丙酮酸 B.①、④过程都产生[H] C.①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②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D.①②③④四个过程既不消耗氧气也不产生氧气 4.科学家研究CO2浓度、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同一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得到实验结果如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光照强度为A时,造成曲线e和f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CO2浓度不同 B.光照强度为B时,造成曲线d和e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温度不同 C.光照强度为A~B时,曲线d、e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 D.光照强度为A~C时,曲线d、f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 5.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过酸、过碱、高温会使酶失活,应在低温下保存酶制剂 B.酶催化反应后,会立即被分解成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 C.酶为分子提供能量,从常态转变为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 D.酶只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6.下图是油菜种子在发育和萌发过程中糖类和脂肪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高三一轮总复习高中生物必修三综合题练习题

必修三综合练习题 、选择题 1. 下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 a. b、c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②乙酰胆碱可以存在于b中、h a ——H~■it 糖原可以存在于a中③a与b、c、d相比的蛋白质含量较咼④正 常情况下,蛋白质水解酶不会存在于a中⑤a、b、d是细胞代—站 谢的主要场所⑥b中的有些物质经过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a⑦内环----- 境成分稳定,机体达到稳态。 A .一项正确 B .两项正确 C .三项正确 D .四项正确 2. 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i、n、川、w表示能直接与 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器官或系统。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 B. n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浆 C. ②表示重吸收作用,w表示的器官是皮肤 D. 内环境与I交换气体只须通过肺泡壁即可完成 3. 下图为人体内血糖的调节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11诩'热麻丹宓------------ 结曲A r |卄険斋仆帳坤刨|n戟崇芬 1 i1T 1 ---- 血WJ滋窪卜-降 ---------- 皓杓A A. n激素能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 B. i、n激素间既有协同作用又有拮抗作用 C. 川激素是胰高血糖素,促进血糖浓度的升高。 D. 血糖调节存在反馈调节。 4. 下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 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 、b 、c 、d 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 ② c 、d 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③ 下丘脑是感觉体温变化的主要中枢,是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 ④ 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功能,同时能合成、分泌 e 激素 ⑤ 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 ⑥ 上图表示的神经调节过程中,肾上腺、皮肤均为效应器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③④⑤ D .④⑤⑥ 5 ?人是恒温动物,在一定范围内能够随外界温度变化来调整自身的产热和散热,从而维 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假如正常个体处于 0C 的环境中,产热为 al ,散热为bl ;处于30C 的环境中,产热为 a2,散热为b2。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同30C 环境相比,人处于 0C 环境中要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以 维持体温稳定,因 此 a1>a2, b1

机械基础测试题及答案

机械基础测试题及答案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机械基础模拟试 题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本大题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字母填在题后的表格中) 1、下列机构中的运动副,属于高副的是( )。 A.火车车轮与铁轨之间的运动副 B.螺旋千斤顶螺杆与螺母之间的运动副 C.车床床鞍与导轨之间的运动副 D.转动副(A ) 2、能保证瞬时传动比恒定、工作可靠性高、传递运动准确的是( )。 A. 带传动 B.齿轮传动 C.平带传动 D.链传动(B ) 3、普通V 带横截面为( )。 A.矩形 B.圆形 C.等腰梯形 D.正方形(C ) 4、( )是带传动的特点之一。 A.传动比准确 B.在过载时会产生打滑现象 C.应用在传动准确的场合 D.适合大功率传动场合(B ) 5、下列各标记中表示细牙普通螺纹的标记是( B )。

A.M24-5H-20 B.M36×2-5g6g C.Tr40×7-7H D.Tr40×7-7e 6、渐开线齿廓上任意点的法线都切于( B )。 A. 分度圆 B. 基圆 C. 节圆 D. 齿根圆 7、要求两轴中心距较大且在低速、重载和高温等不良环境下工作宜选用是( B )。 A. 平带传动 B.链传动 C.齿轮传动带传动 8、蜗杆传动是用来传递空间两( C )之间的运动和动力。 A.平行 B.相交 C.相错 D.空间任意两轴 9、铰链四杆机构具有急回运动特性,急回特性系数K应为( A )。 A.>1 B.=1 C.<1 D.=0 10、对于既承受转矩又承受弯矩作用的直轴称为( D )。 A.传动轴 B. 固定心轴 C. 转动心轴 D. 转轴 11、平键标记:键B16×70 GB1096-79,B表示方头平键,16×70表示( B )。 A.键高×轴径 B.键宽×键长 C.键高×键长 D. 键高×键宽 12、楔键联结对轴上零件能作周向固定,且( C ) A、不能承受轴向力 C、能承受轴向力 C、能承受单向轴向力 D、能承受双向轴向力 13、角接触轴承承受轴向载荷的能力,随接触角α的增大而( A )。 A.增大 B.减小

最新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阶段检测(1~2章)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在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①血红蛋白②葡萄糖③二氧化碳和氧 ④Na+⑤血浆蛋白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④⑤ 2.结核杆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后会引起结核病,体内接触该靶细胞并导致其裂解的免疫细胞是( ) A.浆细胞 B.T细胞 C.B细胞 D效应T细胞 3.可被人体免疫系统直接识别的是( ) A.血液中O2浓度的变化 B.血糖浓度的变化 C.环境中温度的变化 D.感染人体的流感病毒 4.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 A.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B.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C.食物中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D.乳酸与血浆中 NaHCO3反应 5. 如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AB段和BC段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AB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呼吸频率加快造成的

B.BC段下降的原因:一是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 C.AB段上升是因为此段时间内,人体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 D.AB段产生的乳酸,在BC段与Na2CO3反应 6.用人工合成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初次感染小鼠后( ) A.使小鼠产生过敏反应 B.产生的抗体不能与该病毒结合 C.小鼠体内产生针对该病毒的浆细胞 D.短期内,再次受到该病毒感染后不会产生更多的抗体 7.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 ) A.细胞内液增多 B.组织液增多 C.体液增多 D.尿量增加 8.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 D.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9.下列关于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B.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指标都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C.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就不会生病 D.体内多对缓冲物质对维持体液pH相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10.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增加时会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C.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释放到内环境中,然后作用于靶细胞 D.淋巴中的淋巴细胞可以通过淋巴循环由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液 11.成年大鼠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时,可能出现( ) A.体温升高、耗氧量减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