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对总体小康的理解

①实现的时间:本世纪末

②表现:微观上,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宏观上,国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加。

③特点:我国现在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目标

①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②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社会就业更加充分。人人享有社会基本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

③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3、科学发展观的意义和基本内涵是什么?

意义: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4、科学发展观基本内涵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5、、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统筹城乡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教案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表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 2、理解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以及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是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3、运用所学知识,初步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培养学生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展示小康社会的目标和经济建设的成就,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充分体会社会主义优越性。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教学方法 教师讲解为主,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怎样提出的?“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是怎么回事?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引导:多媒体展示并讲解下列材料 材料一: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提出:“我国经济建设的部署大体分三步

走。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基本实现。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材料二:1987年4月30日,邓小平在会见西班牙副首相格拉时,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他说:我们的目标是,第一步在80年代翻一番,以1980年为基数,当时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只有250美元,翻一番达到500美元。第二步是到本世纪末,再翻一番,人均达到1000美元。实现这个目标意味着我们进入小康社会,把贫困的中国变成小康的中国。我们制定的目标更重要的还是第三步,在下世纪用30年到50年再翻两番,大体上达到人均4000美元。做到这一步,中国就达到中等发达的水平。 材料三:经过全国人民的努力,2000年我国已经胜利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为实现第三步战略部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我国现在还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还不到1000美元,刚刚进入中等偏下收入国家的行列,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材料四:1997年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展望新的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全国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下个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实际上提出了到下个世纪中叶,跨度达50年的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 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是对大“三步走”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展开,是原第三步发展战略的具体化。按照新的“三步走”战略规划,进入小康生活后的战略规划,将分2010年、2020年和2050年三个阶段,逐步达到现代化的目标。这是

第10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第四单元第10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 A .是低水平的小康 B .是不全面的小康 C .是不平衡的小康 D .实现了现代化 解析:本题考查我们对总体小康的正确认识。漫画表明我国目前的文化建设与政治、经济、社会建设 相比是落后的,这是不全面的体现,本题选 答案:B 3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最根本是要坚持 A .以政治改革为中心,建设民主社会 B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C .大力发展政治文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D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解析:本题考查我们对如何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正确认识。 要发展政治文明、精神文明都离不开物质文明,都离不开经济的发展, 教实验版必修 1) 、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72分) 1 .关于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总体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全面小康是一个较高标准的小康 ②总体小康偏重于物质消费,全面小康不仅注重物质生活的提高,还强调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 ③总体小康是一个发展不平衡的小康,全面小康将缩小各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 ④总体小康只是城市的,全面小康还包括农村的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③④ D .①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我们对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关系的正确认识。 ①从标准、②从生活质量、③从社会 发展状态等角度对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作了正确的对比,均应选; ④以是城市的还是农村的来区别总体小 康与全面小康的观点是错误的。 答案:B 2 ?下边漫画《补》说明我们现在的小康 课时训练(人 解本题的关键在于抓住题中 “根本” 一词。 故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心得体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心得体会 李锦龙 小康生活,是中国老百姓梦寐以求的幸福生活;而小康社会,则是中国共产党苦苦奋斗、孜孜追求、一心想为老百姓创造的一种幸福社会。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XX 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为此,党中央在十六大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基本任务和总体要求,为我们描画了今后二十年的幸福生活,这是全党的共同任务,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特别是农村党员责任更是重大,因为农村党员是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领头羊,只有农民实现了全面小康,全国人民才能算得上实现了全面小康。 什么是全面小康社会 小康社会是一个历史范畴。指的是财产丰富、生活宽裕、上下有序、家庭和睦、讲究礼仪的社会状态。尽管这种社会理想从来没有实现过,但在中国老百姓中却影响深远,成为普通百姓对富裕生活追求的目标。 实际上,小康生活和小康社会的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标准。在旧社会,人们对小康生活和小康社会的理解就是吃饱穿暖住好房子,根本不敢奢望上

学读书干大事业。新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小康标准越来越高,万元户甚至十几万元户都不是什么新鲜事,人们不仅追求物质上的享受,更加注重文化和精神上的享受。而且由于经济发展在地域上的不平衡,不同地区有不同地区的评判标准。 因此党中央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要让人们享受丰富的物质生活,还要享受丰富的精神和文化生活;不仅仅让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实现宽裕的小康目标,还要让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也实现宽裕的小康目标;不仅让城市居民过上小 康生活,更要让广大农村群众也过上小康生活。这就是党中央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上世纪末,我们已经实现的小康社会有一个基本特征,这就是低水平的小康社会。因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00美元,在世界上还处于中下收入水平。根据世界银行的分类标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500多美元为低收入国家,XX美元为中等收入国家,6000美元以上为高收入国家。我们实现的小康离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还远的多。邓小平所提出小康社会目标,重点是人民生活水平的初步提高。这是符合中国当时经济社会现实的,也是符合当时人们的思想认识水平的。XX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上又作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报告,进一步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的总体要求,

范文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 [2012宿州模拟]“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最根本的是() A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B ?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 C?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 D ?提高就业和再就业水平 2. [2012潍坊质检]近年来,我国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体育等事业的投入,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这表明国家致力于() A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B ?统筹区域发展 C.统筹城乡发展 D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3. 2011年9月,国务院印发的《“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提出,到2015 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要比2010年下降16%。要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必须() A .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B. 禁止高耗能产业发展,放缓经济增长速度 C. 大力发展第一、三产业,限制第二产业发展 D.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4. [2011潍坊模拟]2011年10月9日,《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对外正式颁布,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这一意见的实施有利于() ①统筹城乡发展②推动区域协调发展③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④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 A.①②③ B .①②④C.②③④ D .①③④ 5. [2012东城模拟]我国主导完成的新一代移动通信标准TD —LTE,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召开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成为耀眼明星,印度、日本、美国、欧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运营商都宣布将采用TD —LTE技术建设4G商用网络。4G技术的发展,有利于 () ①推动科技创新,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②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③推动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④降低恩格尔系数,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④ 6. [2012南京质检]漫画《补》说明我们现在的小康() A.是低水平的小康B .是不全面的小康C.是不平衡的小康D.实现了现代化 7. [2012沈阳质检]辽宁省加大沿海经济开发,实施“五点一线”发展战略,重点开发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花园口等沿黄海、渤海的5个区域,包括6个沿海城市。辽宁省的做法体现了() A .统筹城乡发展 B .统筹区域发展 C.优化经济结构D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8. [2012福州模拟]漫画《贫不择妻》启示我们,贫困地区发展经济应当() ①统筹城乡发展②充分发挥市场作用③与环境保护相协调④兼顾当前利益和长 远利益

怎样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历史,总是在重要的时刻标注下鲜明的印记。 这是中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一次总动员—— 党的十八大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发出号召: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这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征程中的一个关节点—— 中国已开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中国共产党人正带领亿万人民更加自信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迈出坚定步伐。 新战略高瞻远瞩,新目标催人奋进。此时的中国,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发展关口…… 一字之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再上新台阶 宏伟的事业,总是在不断奋进中腾飞; 壮丽的篇章,总是在不懈奋斗中续写。 在十六大、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要求基础上,十八大在报告主题中鲜明做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部署——从“建设”到“建成”,这是共产党人做出的郑重承诺! 十八大代表、财政部副部长王军认为,“建设”到“建成”虽一字之改,但内涵极为丰富、深刻,意味着中国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更明确、要求更严格、未来发展的信心更充足。 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一环。 “一个是建党一百年的目标,一个是新中国建国一百年的目标,两个目标环环相扣、相互辉映。”十八大代表、中央党校副校长陈宝生认为,“建设”是过程,“建成”是结果,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是对人民的郑重承诺,对世界的明确昭告。 这是一幅描绘2020年中国的美好蓝图—— 从经济发展指标看: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从民主法治指标看:民主制度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从文化建设指标看: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产

【范文】《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知识点总结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知识点总结第十一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我国总体小康的特点: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在本世纪头二十年,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①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XX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②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 ③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④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4.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其宗旨是为了更好地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

政治、文化、生态等社会各个领域全面发展。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发展。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5.怎样促进全面小康社会经济发展? ①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②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a.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和效益;b.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c.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d.统筹区域发展,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③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就是要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更全面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涵义,可以从时间、空间和质量这三个方面加以理解和把握: 从时间上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从一个起点开始不断向终点趋进的过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起点是从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目标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开始,即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00美元、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为起点;终点是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即到本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000美元,基本实现现代化。 从空间上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可以分作空间结构和空间布局两个层次。在空间结构上,它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环境等全面发展的目标,其基本要求是: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接受良好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人与自然更加和谐;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足、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在空间布局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发展比较均衡,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缩小,城镇人口比重超过50%,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家庭财产普遍增加,广大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的过程。 从质量上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由低水平向更高水平趋进的过程。就是用大约20年的时间,使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人均超过3000美元,相当于当时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使我国进入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从古至今,小康是我们关乎理想的状态,是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是我们为之努力的方向,是我们奋进向前的动力。自1979年,由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小康之家”,我们开始了建设小康之路。从十六大界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内容,到十七大的“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再到十八大“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显示着小康的观念对我们现代生活的影响。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们先实行了实现小康建设的前提和基础经济建设;在完成小康之路的建设之路上,我们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为基础,要建成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五位一体”的社会。 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是一个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社会,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的社会,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的社会,是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全面提高的社会,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社会。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如期完成目标的各项指标:从经济发展指标看,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从民主法治指标看,民主制度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从文化建设指标看,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从人民生活水平指标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从资源环境指标看,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目标明确的完成各项指标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目的。 我们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坚守以下几点:第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途径。第二,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第三,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大动力。另外,大力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和平外交,维护和平、稳定的内外部环境,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前提,千万不可忽视。 总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国现阶段发展的重大变化,是奠定民族地位的基础。飞速发展的经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要条件;我们每个个体与社会群体的共同发展,是建成小康社会要实现的目标;社会.群体与生态自然的和谐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活状态;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不可少的因素,是我们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必要步骤,是我们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体验,是我们不断完善

高一政治知识点: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高一政治知识点: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总体小康: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全面小康: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经济更加发展、民族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科学发展观 含义: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就是科学发展观。 措施(表现为哪几种发展状态): A.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B.全面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C.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等等统筹工作,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方面相协调。 怎样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主旨在于更好地发展。 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和提高; 统筹区域发展。 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消耗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产业格局: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三农”问题的重要性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 农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地位。 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怎样统筹城乡发展? 要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 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 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 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 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村发展。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浅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摘要:本文全面的回顾了小康社会的提出和发展过程,以及在建设小康社会期间,我国所取得的各项成就,然而小康社会的建成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如何建成小康社会。 关键词:小康建成问题发展 To complete the building of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 Abstract:This paper reviews the proposal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and during the period ofbuilding of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we have made new and major achievements in all fields of our work,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building of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f3294269.html,pleting the building of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 and how to complete the building of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were written on report to the Eighteen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Key:a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complete problem development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小康最早源于《诗经》。如今小康是指中国广大群众所享有的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比较殷实的生活状态。为了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全体人民享受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我们党带领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适应国内外新形势,满足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期待,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不断地推进小康社会的建设。 一、建设小康社会理论的提出和发展 1979 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使用“小康”来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他说:“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到本世纪末,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即使达到了某种目标,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水平也还是很低的。要达到第三世界中比较富裕一点的国家的水平,比如国民生产总值人均一千美元,也还得付出很大的努力。中国到那时也还是一个小康的状态。”1984年,他又进一步补充说:“所谓小康,就是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人均800美元。” (一)十二大首次使用“小康”概念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把小康作为主要奋斗目标和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阶段性标志。“从1981年到本世纪末的20年,我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知识点总结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知识点总结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知识点总结 第十一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我国总体小康的特点: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在本世纪头二十年,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①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②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 ③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④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4.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其宗旨是为了更好地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生

态等社会各个领域全面发展。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发展。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5.怎样促进全面小康社会经济发展? ①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五个统筹)、可持续的发展观,以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②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a.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和效益;b.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c.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d.统筹区域发展,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③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详解

第二课立足国情强国富民 第三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B)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了解本世纪头二十年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在此基础上认识到经过改革开放,到20世纪末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了小康,但我们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的和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我们要建设更高水平、更加全面、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必须弘扬艰苦奋斗精神。 2.过程和方法:通过调查、比较研究,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及人民生活取得的一些成就和我们还存在的一些不足,思考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我国已进入小康社会,从而坚定对社会主义、对改革开放的信心;了解我们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的和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培养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 二、课前准备 1.查找现在我们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变化的文字资料和录像资料。 2.查找抗震救灾和举办奥运会中发生的不怕艰难困苦的感人故事。 3.老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8月8日至22日我国成功地举办了29届奥运会,请问有多少同学亲自光临了比赛现场?有多少同学坐在家里,开着空调,很舒服地看了奥运会? 【学生活动】回答(略)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大家都经历的一件事,重新勾起美好的记忆,同时导入新课)师:通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国家的综合实力增强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逐渐进入了一种“不愁温饱、较为宽裕的生活状态”。这种小康状态正是自古以来中国人对自己所追求的一种较为理想的社会状态,它既包括物质生活的较为宽裕,也包含社会的平等有序。 历史上的“小康”是什么状态?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35“知识窗”。 师:我们的小康社会与历史上的“小康”理想有一定的区别,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总体小康成就的微观与宏观表现; (2)知道总体小康存在的不足; (3)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美好远景; (4)知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方面的新要求。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总体小康成就与不足的分析培养学生辩证分析我国发展现状的能力,在对数据材料的分析中,提高学生的理解、归纳能力,增强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小康社会历史性跨越的感受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通过经济发展、生活水平差距的对比,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结合全面小康宏伟目标的描绘,激励学生为创造更加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教学难点: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 三、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歌曲〈好日子〉 教师:这首歌大家一定都很熟悉吧?那大家知道它的创作背景和反映的主题是什么吗? 学生:从1978年到1996年,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进行了十几年,对于中国的老百姓来说,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收入越来越多了,日子越过越舒心了。过上好日子的人们需要有一首歌来表达他们喜悦的心情。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好日子》这首欢快喜庆的歌曲诞生了。它反映的主题就是——小康社会。 教师:要全面的认识小康社会得先从小康一词的提出开始。 【授受新课】 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小康社会的提出及“三步走”战略目标。 材料1:小康概念的历史由来和现实涵义:“小康”一词最早源于《诗经》“民 亦劳止,岂可小康”。在西汉《礼记·礼运》中,得到系统阐述,成为仅次于“大 同”的理想社会模式,是指比较富裕的、中等的、温饱有余的居民生活状况和社 会发展状态。 我国现阶段的小康生活,是指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生活状况,是在解决温饱后进一步提高和发展,按照国际惯例来划分,小康生活大体相当于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 材料2::1978年4月30日,邓小平在会见西班牙副首相格拉时,全面、系统地

课时同步练习(10)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2015高考复习政治课时同步练习(十)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漫画《补》说明我们现在的小康() A.是低水平的小康B.是不全面的小康 C.是不平衡的小康D.实现了现代化 2.2013年我国政府主动将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预期目标定为7.5%,再次低于8%,这主要基于() A.减少贸易进口,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B.合理分配社会财富,促进社会公平 C.减少货币发行量,促进物价稳定 D.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3.“低碳经济”是最近国际社会应对人类大量消耗石化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而提出的新概念,在我国,大力提倡“低碳经济”有助于() ①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实施绿色消费②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④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4.我国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标准调整了环境空气功能区分类方案,进一步扩大了人群保护范围,调整了污染物项目及限值,增设了PM2.5平均浓度限值,更新了一些污染物项目的分析方法等。发布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的直接意义在于() A.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B.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C.增强自主创新能力D.建设生态文明 5.建设中原经济区,河南正在持续探索走一条不以牺牲粮食和农业、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的新路子。这需要河南() ①统筹城乡发展,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②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加强工业基础地位,优化产业结构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 摘要:“小康”首先意味着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得到了基本的满足,摆脱贫穷与困苦,并走向富裕,这就需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发展的第一要务不能动摇。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起,在邓小平的倡导下,建设小康社会就已经成为中国人民跨世纪的理想和行动目标。进过30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增长,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文化建设,实现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深远的意义,全球化的发展日新月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正是为了适应世界的发展提出来的。 关键字:小康社会转变发展方式文化建设意义 一、小康社会的含义和特质 (一)小康社会的含义 小康,是中国人民的一个古老的社会思想,所谓小康就是衣食丰足、生活平安的意思。邓小平根据我国的国情和时代的新特点,赋予了“小康”,“小康社会”新的内涵。他所说的“小康”,“小康社会”不仅仅是指人们过上衣食无忧的安定生活,而是把小康社会与时代的发展和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结合起来。他也明确的指出,小康社会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他所说的现代化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它是低水平但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经过30年的发展,小康社会的含义也越来越丰富了,水准也越来越高了。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到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后关键阶段。[1] (二)小康社会的主要特质 第一,小康社会是生产力发展、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的社会。经济是基础,发展生产力是小康社会的经济特质。为了使小康社会具有强固的经济基础,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党的十八大提出了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等重大措施。 第二,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取得新进展的社会。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地保障人民的权益和社会公平公正,这是小康社会的政治特质。小康社会要想使得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就不能照抄照搬西方发达的资本民主,而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一个更真实、更广泛、更文明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三,小康社会是精神文明和文化繁荣高度发展的社会。小康社会不是一个精神文明缺乏的社会,而是一个文化生活丰富、精神文明高度繁荣的社会。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高精神文明水平,是小康社会不可缺少的内涵,是小康社会的精神和文化特质。[2] 第四,小康社会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小康社会是不断发展的,这种发展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这是小康社会发展的特质。 二、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转变发展方式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推动发展模式的转型,正是因为我们对传统发展模式

10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全课概述 我国于1997年提前三年使人民生活在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目前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的重要保证。本课主要学习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问题。 本课分为2个框题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二、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 新课标基本要求 描绘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目标,阐明科学发展观的含义,说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新课程学习 10.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表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 2、理解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以及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是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3、运用所学知识,初步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培养学生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展示小康社会的目标和经济建设的成就,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充分体会社会主义优越性。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教学方法 教师讲解为主,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走进新时代》烘托出一种祖国欣欣向荣的气氛。 导入新课:新世纪新气象,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听到这样的新名词: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些新名词始终都围绕着一个目标,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的同学可能要说:我们村早就是小康村了,我们滨州市早就是小康市了,怎么还有一个小康目标?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有关小康的话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到20世纪末,我们顺利地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人民生活达到了总体小康水平,中华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滨州,感受它的巨变。 展示几组反映滨州巨变的图片 让我们来看看滨州新的城市面貌。(放视频)这是我们从网络上了解的滨州的变化,课前同学们都作了社会调查,相信你对家乡的变化更有深切的体验。 (二)进行新课 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85页虚线框内容,思考现阶段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处于什么状态?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积极思考 教师点拨:到20世纪末,我国实现“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1、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实现由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2、总体小康的表现

(八)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八)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右边漫画《补》说明我们现在的小康 A.是低水平的小康 B.是不全面的小康 C.是不平衡的小康 D.实现了现代化 2.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最根本是要·坚持 A.以政治改革为中心,建设民主社会 B.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C.大力发展政治文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3.漫画《节能之路》所体现的经济生活道理是 A.节约能源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B.只要节约能源就能促进经济增长 C.节能是GDP快速增长的根本途径 D.节约能源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4.贯彻科学发展观,就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彻底改变“唯GDP论英雄”的政绩评价方式。这是因为GDP 不能 A.反映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 B.进行国际经济的横向比较 C.全面反映人民的幸福程度 D.反映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情况 5.某市提出下列发展经济的思路:统筹外源型经济和内源型经济,外资内资一齐引;统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二、三产业一块抓;统筹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下列说法中,能够概括这一思路的是 A.统筹兼顾,增强发展的协调性 B.以人为本,注重发展的目的性 C.创新发展,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D.转型提升,注重发展的科学性 6.国家经济面临困难,百姓冷暖备受关注。关键时刻,中央态度坚决:民生问题无小事,百姓利益大于天。关键时刻,中央果断决策: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关注民生。材料直接体现的是科学发展观的 A.第一要义 B.核心 C.基本要求 D.根本方法 7.某县党委宣传部准备就“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主要街道悬挂一些宣传标语,下列宣传标语与该主题不符的是 A.践行科学发展观我为发展作贡献 B.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提高速度为目标 C.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D.明确新思路,树立新标杆,谋求新发展,实现新跨越

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

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 在新的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更全面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 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涵义,可以从时间、空间和质量这三个方面加以理解和把握。 从时间上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从一个起点开始不断向终点趋进的过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起点是从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目标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开始,即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00美元、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为起点;终点是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即到本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000美元,基本实现现代化。从空间上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可以分作空间结构和空间布局两个层次。 在空间结构上,它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环境等全面发展的目标,其基本要求是: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接受良好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人与自然更加和谐;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足、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在空间布局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发展比较均衡,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缩小,城镇人口比重超过50%,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家庭财产普遍增加,广大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的过程。 从质量上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由低水平向更高水平趋进的过程。就是用大约20年的时间,使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人均超过3000美元,相当于当时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使我国进入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我们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牢牢把握先

高一政治经济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知识点

高一政治经济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知识点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知识点 1.怎样认识总体小康? (1)表现:微观上看:居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人们 的消费已经从温饱型消费,过渡到小康型消费,部分比较富裕型消 费迈进。宏观上看: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GDP) ★(2)特点: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2.全面小康的经济建设目标:P86--87 (1)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发展 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 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 番。…… (2)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3)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 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3.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一样,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P87 二、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1.什么是科学发展观?为什么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1)科学发展观内涵:①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必须 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 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 展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③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

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 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 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协调。④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 法是统筹兼顾。(四个统筹P88) (2)原因: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深入贯彻落实 科学发展观。②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③片面 追求GDP增长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收入差距拉大等。 注意:GDP增长并不一定带来经济发展。 ★2.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 新型国家。地位: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为什么:①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②存在问题:投资、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 贡献率低,投资、出口、消费三者关系不合理;三大产业结构不合理;能源资源消耗高等。 措施:①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创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防需求的方针。②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 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 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依靠增加物质资源 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地位: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